CN103129476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29476A CN103129476A CN2012104680838A CN201210468083A CN103129476A CN 103129476 A CN103129476 A CN 103129476A CN 2012104680838 A CN2012104680838 A CN 2012104680838A CN 201210468083 A CN201210468083 A CN 201210468083A CN 103129476 A CN103129476 A CN 1031294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part
- section
- seat
- seat cushion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能够提高在座椅座垫的下侧设置的置物箱的便利性。车辆用座椅(10)具备能够收纳于座椅座垫(12)的下侧的货箱(18)。对于该货箱(18),若座椅座垫(12)上翻,则与该上翻联动,货箱主体(46)向座椅前方侧滑动,并且,经由连杆机构(48)与箱主体(46)连结的托盘(50)相对于箱主体(46)下降。由此,货箱(18)的容积增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5-74051号公报中公开的汽车用上翻式座椅中,若座椅座垫向座椅靠背上翻,则在座椅座垫下的下框架设置的凹状的物品收纳空间就会露出。
在如上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例如通过将购物袋等行李放置于物品收容空间,能够防止车辆行驶时的行李的滚动或散乱。
但是,因为如上述的物品收容空间(置物箱)为了使上翻时的外观良好,通常以容积非常小并且深度尺寸浅的方式设定,所以不适合保持大的行李,在提高便利性这一点上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提高在座椅座垫的下侧设置的置物箱的便利性的车辆用座椅。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具备:座椅座垫,其经由基座部支承于车体地板部,置物箱,其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以能够在设定于所述座椅座垫的下侧的收纳位置与设定于所述收纳位置的座椅前方侧的使用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座部;以及相对移动部,该相对移动部与所述主体部的移动联动地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相对移动,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与位于所述收纳位置的状态相比,所述置物箱的容积增加。
在第1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在支承座椅座垫的基座部支承有置物箱的主体部。该主体部若从设定于座椅座垫的下侧的收纳位置向使用位置移动,则置物箱的相对移动部与主体部的移动联动地相对于主体部相对移动。由此,置物箱的容积增加,因此能够提高置物箱的便利性。
关于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在第1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所述座椅座垫能够以与所述基座部连结的该座椅座垫的后端侧为中心向上方侧上翻,并且,该座椅座垫具备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与所述座椅座垫的上翻联动地使所述主体部从所述收纳位置向所述使用位置移动。
在第2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若座椅座垫上翻,则与该上翻联动,置物箱的主体部从收纳位置向使用位置移动。并且与该主体部的移动联动,置物箱的相对移动部相对于主体部相对移动,置物箱的容积增加。这样,由于能够通过上翻这一个动作使置物箱动作,所以能够使操作性提高。并且,置物箱的上方侧的空间由于座椅座垫的上翻而扩大,因此能够容易向置物箱取放行李,能够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关于本发明第3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在第1以及第2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所述相对移动部由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使用位置移动而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向下方侧移动并支承于车体地板部。
在第3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若置物箱的主体部向使用位置移动,则置物箱的相对移动部相对于主体部向下方侧移动并支承于车体地板部(例如与地板垫抵接)。因此即使向置物箱放入重的行李,该行李的重量也能够经由相对移动部由车体地板部支承。由此,由于能够使置物箱的刚性降低,因此能够实现置物箱的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
关于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在第3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所述相对移动部经由连杆机构与所述主体部连结,所述连杆机构的构成部件即连杆部件与配置于所述基座部侧的引导部件伴随着所述主体部的移动而滑动接触,从而所述相对移动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相对移动。
在本发明第4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若置物箱的主体部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则将主体部与相对移动部连结的连杆机构的连杆部件与配置于基座部侧的引导部件滑动接触。由此,由于连杆机构动作从而相对移动部相对于主体部相对移动,因此能够将用于使主体部与相对移动部联动的机构设为简单的构成。
关于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在第1~第4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所述相对移动部由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使用位置移动而远离所述主体部,并且,构成为能够变形且设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相对移动部之间的行李承接部件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相对移动部之间展开。
在第5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若置物箱的主体部向使用位置移动,则置物箱的相对移动部远离主体部,以能够变形的方式构成且设于主体部与相对移动部之间的行李承接部件在主体部与相对移动部之间展开。由此,能够利用展开的行李承接部件阻止装入置物箱的行李从主体部与相对移动部之间的缝隙滚出。
关于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在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所述联动机构具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将所述主体部限制于所述收纳位置;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对所述主体部向所述使用位置施力;以及传递部件,该传递部件将用于使所述座椅座垫上翻的操作部件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锁定机构而使所述限制解除。
在第6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中,若对用于使座椅座垫上翻的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则该操作力经由传递部件传递至锁定机构。由此,锁定机构对主体部的限制被解除,并且,主体部因施力机构而从收纳位置向使用位置移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联动机构成立。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能够提高在座椅座垫的下侧设置的置物箱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座椅座垫上翻以及货箱展开的途中的状态的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座椅座垫上翻以及货箱展开已完毕的状态的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货箱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货箱的收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展开状态下的货箱的部分构成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包括联动机构的周边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用座椅;12…座椅座垫;16…基座部;18…货箱(置物箱);36…分配器(传递部件);38…共用线缆(传递部件);10…上翻杆(操作部件);46…箱主体(主体部);48…连杆机构;50…托盘(相对移动部);68…联动机构;70…货箱用锁定机构(锁定机构);76…货箱用线缆(传递部件);88…后侧连杆部件(连杆部件);94…滑块(引导部件);98…折叠壁(行李承接部件);100…网(行李承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7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0进行说明。另外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构成>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0是车辆的副驾驶席,形成为能够将座椅座垫12(座部)向座椅靠背14(背靠部)掀起的上翻式座椅。该车辆用座椅10具备:支承于未图示的车体地板部的基座部16;支承于该基座部16的货箱18(置物箱)。基座部16具有:下框架20;在下框架20的左右两侧设置的侧盖22;设置于下框架20的前侧的前盖24。在该前盖24上与货箱18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矩形的开口26。
下框架20的下端部经由构成前后滑动机构的左右一对滑动导轨与车体地板部(均省略图示)连结,下框架20相对于车体地板部能够前后滑动。在该下框架20经由周知的放倒机构28连结有座椅座垫14的下端部。另外,在该下框架20经由周知的上翻机构30连结有座椅座垫12的后端部,座椅座垫12能够在图1所示的通常位置与图3所示的上翻位置之间旋转。另外,图2中图示出座椅座垫12从通常位置向上翻位置旋转的途中的状态。
上述上翻机构30具备图7所示的卡锁32。该卡锁32是上翻用锁定机构的构成部件,以能够围绕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轴在规定范围内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下框架20。该卡锁32通常被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向图7中实线所示的锁定位置施力,若座椅座垫12向图1所示的通常位置旋转,则卡锁32与座椅座垫12卡合。因此,座椅座垫12被限制于通常位置。
上翻用线缆34的一端部卡止于上述的卡锁32,上翻用线缆34的另一端部在分配器36与共用线缆38的一端部连结。共用线缆38的另一端部卡止于作为操作部件的上翻杆40(参照图1~图3以及图7)。该上翻杆40在与卡锁32相反侧经由座椅座垫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下框架20。若该上翻杆40被旋转操作,则该操作力经由共用线缆38以及上翻用线缆34传递至卡锁32,卡锁32从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锁定位置向图7中实线所示的非锁定位置旋转。因此,构成为卡锁32对座椅座垫12的限制被解除,座椅座垫12由于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力,向图3所示的上翻位置掀起。另外,上述的共用线缆38以及分配器36构成后述的连动机构68的传递部件。
另一方面,货箱18构成为能够成为收纳于前盖24内侧的收纳状态(图1图示状态)与在前盖24的前方展开的展开状态(图3图示状态)。如图4~图6所示,该货箱18具备:框架42;相对于框架42能够滑动地安装的箱主体46(主体部);经由连杆机构与箱主体46连结的托盘50(相对移动部)。框架42是由金属板材料弯曲加工形成的,该框架42具备在座椅宽度方向对置的左右的侧壁52、在座椅宽度方向将左右的侧壁52的下端部之间连结的底壁54。该框架42在座椅座垫12的下方配置于与前盖24的开口26对置的位置(比开口26靠近座椅后方),经由未图示的支架固定于下框架20。另外,在左右的侧壁52的上端部,分别通过螺丝等固定机构固定有长条状的滑动导轨56。这些滑动导轨56以长度方向沿座椅前后方向的状态配置。
箱主体46是由树脂材料成型为框状的部件,具备:在座椅宽度方向对置的左右的侧壁部58;在座椅宽度方向将左右侧壁部58的前端部之间连结的前壁部60;在座椅宽度方向将左右侧壁部58的后端部之间连结的后壁部62。另外,在后壁部62的座椅前方侧且在左右的侧壁部58的后端侧之间,设置有加强部64。该加强部64由排列为格子状的多个肋构成,通过该加强部64来提高箱主体46的后端侧的刚性。
在左右的侧壁部58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面,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上下一对凸条66,上述凸条66与框架42的左右的滑动导轨56卡合。由此,箱主体46经由框架42支承于下框架20(基座部16),能够在收纳于座椅座垫12的下侧的收纳位置(参照图1以及图5)与设定于收纳位置的座椅前方侧的使用位置(参照图3以及图4)之间滑动。另外,该箱主体46被构成联动机构68的未图示的施力机构(在此为弹簧)向使用位置施力。
在箱主体46配置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箱主体46收纳于框架42的左右的侧壁52之间,前盖24的开口26被箱主体46的前壁部60堵塞。另外,在箱主体46配置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箱主体46的前壁部60以及左右的侧壁部58比前盖24靠座椅前方侧配置。
与上述的箱主体46对应,在框架42的底壁54安装有货箱用锁定机构70(参照图7)。该货箱用锁定机构70是与座椅座垫12的上翻联动而使箱主体46从收纳位置向使用位置移动的联动机构68的构成部件,具备在底壁54的上表面的后端侧安装的卡锁72。该卡锁72以能够围绕沿着座椅上下方向的轴在规定范围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框架42。该卡锁72被弹簧74向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锁定位置施力,若箱主体46向收纳位置滑动,则卡锁72与箱主体46的后端部卡合。由此,箱主体46被限制于收纳位置。
与上述的共用线缆38以及分配器36一起构成联动机构68的传递部件的一部分的货箱用线缆76的一端部卡止于上述卡锁72。货箱用线缆76的另一端部在上述的分配器36与共用线缆38连结。因此,若上翻杆40被操作,则该操作力经由共用线缆38以及货箱用线缆76传递至卡锁72,卡锁72从图7双点划线所示的锁定位置向图7实线所示的非锁定位置旋转。由此,构成为卡锁72对箱主体46的上述限制被解除,箱主体46由于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力而向使用位置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4~图6所示,托盘50形成为上部开口的浅底的箱状,由底壁部78、前壁部80、后壁部82以及左右的侧壁部84构成。该托盘50例如形成为A4尺寸纸张左右的大小,沿座椅宽度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为与箱主体46的沿座椅宽度方向的长度尺寸相同。另外,该托盘50的沿座椅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为比箱主体46的沿座椅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短。该托盘50经由连杆机构48与箱主体46连结。
连杆机构48由具备前侧连杆部件86以及后侧连杆部件88的左右一对四节连杆(平行连杆)构成。前侧连杆部件86以及后侧连杆部件88在座椅前后方向并列配置。上述前侧连杆86以及后侧连杆部件88的各上端部(各后端部)经由连结轴90与箱主体46的侧壁部58连结,各下端部(各前端部)经由连结轴92与托盘50的侧壁部58连结。上述连结轴90、92的轴线方向沿座椅宽度方向配置,前侧连杆部件86以及后侧连杆部件88相对于箱主体46以及托盘50能够围绕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轴线旋转。由此,托盘50能够相对于箱主体46维持水平的姿势不变而上下相对移动,能够在与箱主体46的下端抵接或者接近的上升位置(参照图2)和相对于箱主体46向下方侧远离的下降位置(参照图3)之间移动。
在托盘50配置于上升位置的状态下,托盘50与箱主体46的下侧重合,前侧连杆部件86以及后侧连杆部件88在托盘50的侧方沿大致座椅前后方向配置(参照图6的双点划线)。在该状态下,将托盘50配置为比框架42的底壁54靠上方侧,能够使箱主体46以及托盘50相对于框架42向收纳位置滑动(收纳)。如图5所示那样,在箱主体46以及托盘50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收纳状态)下,托盘50收容于箱主体46与框架42的底壁54之间,货箱18的容积与框架42的容积大致等同。
另一方面,若箱主体46滑动至使用位置,则托盘50向比基座部16的前盖24靠座椅前方侧的位置移动,容许托盘50向下降位置的移动(下降)。由此,托盘50由于自重而向下降位置下降,货箱18成为展开状态(图3以及图4图示状态)。在该展开状态下,由于托盘50的下表面(底壁部78)与铺在车体地板部上的未图示的地板垫抵接,托盘50经由地板垫被车体地板部支承。另外,在该展开状态下,前侧连杆部件86以及后侧连杆部件88以前部下降的状态倾斜配置。
与上述的后侧连杆部件88对应地在框架42的底壁54固定有左右一对的滑块94(引导部件)。左右的滑块94由金属板材料等形成为长条状,在底壁54的座椅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上表面沿座椅前后方向固定。左右的滑块94的前端侧比框架42的前端向座椅前方侧突出,在左右的滑块94的前端部形成有朝下侧弯曲的弯曲部94A。左右的滑块94与左右的后侧连杆部件88在座椅宽度方向的配置重复,在箱主体46相对于框架42前后滑动时与后侧连杆部件88滑动接触。由此,与箱主体46的滑动联动,托盘50相对于箱主体46上下移动。
具体来说,在箱主体46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左右的滑块94的弯曲部94A(前端部)从座椅后方侧与左右的后侧连杆部件88的上端侧对置配置。若由于从该状态起箱主体46的前壁部60被向座椅后方侧按压而箱主体46向收纳位置滑动,则后侧连杆部件88与滑块94的弯曲部94A滑动接触,对后侧连杆部件88作用向座椅前方侧并且朝座椅上方侧的反作用力。由此,后侧连杆部件88绕连结轴90朝上方侧(图6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后侧连杆部件88一起构成平行连杆的前侧连杆部件86绕连结轴90向上方侧旋转。其结果是构成为托盘50相对于箱主体46向上升位置移动,与箱主体46一起向收纳位置滑动。
另一方面,在箱主体46从收纳位置向使用位置滑动时,后侧连杆部件88一边与滑块94的上表面滑动接触一边向座椅前方侧滑动,并且一边通过与弯曲部94A的滑动接触而被引导一边绕连结轴90向下方侧旋转。由此,与后侧连杆部件88一起构成平行连杆的前侧连杆部件86绕连结轴90向下方侧旋转,托盘50由于自重向下降位置下降。并且,在该托盘50下降到下降位置的状态(即箱主体46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与托盘50位于上升位置的状态(即箱主体46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相比,货箱18的高度尺寸(深度尺寸)增加,货箱18的容积增加(在此增加到两倍以上)。
并且,在该货箱18设置有作为行李承接部件的前后一对的折叠壁98和左右一对的网100。前后的折叠壁98具备由树脂材料等形成为长条状板状的上侧板102以及下侧板104。上述上侧板102以及下侧板104以长度方向沿座椅宽度方向的状态配置,上侧板102的宽度方向(座椅上下方向)一端部与下侧板104的宽度方向(座椅上下方向)一端部经由在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铰接部10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由此,前后的折叠壁98能够折叠(能够变形)。
对于前侧的折叠壁98而言,上侧板102的宽度方向(座椅上下方向)另一端部经由连结轴108与箱主体46的左右的侧壁部58的前端部连结,下侧板104的宽度方向(座椅上下方向)另一端部经由连结轴108与托盘50的左右的侧壁部84的前端部连结。对于后侧的折叠壁98而言,上侧板102的宽度方向(座椅上下方向)另一端部经由连结轴108与箱主体46的左右的侧壁部58的后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下侧板104的宽度方向(座椅上下方向)另一端部经由连结轴108与托盘50的左右的侧壁部84的后端部连结。各连结轴108以轴线方向沿座椅宽度方向的状态配置,上侧板102以及下侧板104能够绕各连结轴108旋转。
如图6所示那样,对于前侧的折叠壁98,在托盘50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下,下侧板104大致垂直地立起,另一方面,上侧板102以上侧板102的上端部比铰接部106位于座椅前方侧的方式倾斜。同样,对于后侧的折叠壁98,在托盘50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下,下侧板104大致垂直地立起,另一方面,上侧板102以上侧板102的上端部比铰接部106位于座椅后方侧的方式倾斜。因此,若托盘50向上升位置上升,则前后的折叠壁98朝托盘50的内侧折叠,并且若托盘50向下降位置下降,则前后的折叠壁98在箱主体46与托盘50之间展开。在该展开状态下,箱主体46的前壁部60与托盘50的前壁部80之间的缝隙被前侧的折叠壁98封闭,并且箱主体46的后壁部62与托盘50的后壁部82之间的缝隙被后侧的折叠壁98封闭。
另一方面,左右的网100由能够自由变形的布料等形成为长条状,以长度方向沿座椅前后方向的状态配置。网100的前端部卡止于前侧的折叠壁98的下侧板104的座椅宽度方向端部,网100的后端部卡止于后侧的折叠壁98的下侧板104的宽度方向端部。另外,网100的下端部卡止于托盘50的侧壁部84。对于上述网100而言,若托盘50向上升位置上升,则向托盘50的内侧折叠,另一方面,若托盘50向下降位置下降,则在前后的下侧板104之间伸张并展开。在该展开状态下,托盘50的左右的侧壁部84与箱主体46的左右的侧壁部58之间的缝隙的下侧部被左右的网100封闭。
<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座椅10中,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若上翻杆40被操作,则上翻杆40的操作力经由共用线缆38以及上翻用线缆34传递至上翻用锁定机构的卡锁32,卡锁32向非锁定位置旋转。若卡锁32向非锁定位置旋转,则卡锁32对座椅座垫12的限制被解除,座椅座垫12由于弹簧的弹力而向上翻位置掀起(参照图2以及图3)。
另外在这时,上翻杆40的操作力经由共用线缆38以及货箱用线缆76传递至货箱用锁定机构70的卡锁72,卡锁72向非锁定位置旋转。若卡锁72向非锁定位置旋转,则卡锁72对箱主体46的限制被解除,箱主体46由于弹簧的弹力而向使用位置滑动。由此,货箱18出现于前盖24的外侧(参照图2)。
若箱主体46向使用位置滑动,则经由连杆机构48与箱主体46连结的托盘50向相对于箱主体46向下方侧远离的下降位置移动(参照图3)。由此,货箱18的容积增加,因此能够将更大的行李放入货箱18内。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以往只能放到座椅座垫12上或车体地板部上的大的行李,也能够利用货箱18保持,能够防止车辆行驶时的行李的滚动或散乱。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货箱18的便利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货箱18与座椅座垫12的上翻联动动作,因此能够通过上翻这一个动作(上翻杆40的操作)使置物箱动作。因此,与必须分别对上翻和货箱18的动作进行操作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操作性。另外,在必须用双手对上翻以及货箱18的动作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需要暂时将行李放在车体地板部上,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乘客能够单手操作上翻杆40,所以能够省去放置行李的麻烦。并且,由于通过座椅座垫12的上翻扩大货箱18的上方侧的空间,因此能够使向货箱18放入或拿出行李的操作变得容易,能够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使座椅座垫12的上翻与货箱18的动作联动的联动机构68,将用于使座椅座垫12上翻的上翻杆40的操作力经由共有线缆38以及货箱用线缆76传递至货箱用锁定机构70。由此,处于收纳位置的箱主体46的限制解除,由弹簧的弹力使箱主体46从收纳位置向使用位置移动。因此,能够在上翻机构30和货箱18的动作双方中将共用线缆38、上翻杆40作为共用部件,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联动机构成立。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货箱18展开的状态下,由于托盘50的底壁78与地板垫抵接,托盘50被车体的地板支承。因此,即使向货箱18内放入重的行李,该行李的重量也能够经由托盘50由车体地板部支承。由此,即使不提高货箱18的刚性也可以,因此能够实现货箱18的轻量化与低成本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货箱18的箱主体46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则将箱主体46与托盘50连结的连杆机构48的后侧连杆部件88,与设置于框架42的滑块94滑动接触,由此,连杆机构48动作而托盘50与箱主体46相对移动。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用于使箱主体46与托盘50联动的机构。
并且,因为该货箱18是利用连杆机构48使托盘50相对于箱主体46上下移动的展开式货箱,因此在收纳时能够将货箱18收纳为小型,并且在展开时能够使深度尺寸(容积)大幅增加。另外,作为收纳式的优点,能够将托盘50(底面)的大小设定得较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若货箱18的箱主体46向使用位置滑动,则托盘50从箱主体46向下方侧远离,设置于箱主体46与托盘50之间的前后一对的折叠壁98以及左右一对的网100在箱主体46与托盘50之间展开。由此,能够通过展开的折叠壁98以及网100阻止放入货箱18内的行李从箱主体46与托盘50之间的缝隙滚出。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通过联动机构68所具备的弹簧对箱主体46向使用位置施力,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若构成为左右的滑动导轨56配置成前部向下倾斜,则能够使箱主体通过其本身的自重而从收纳位置向使用位置滑动。在该情况下,倾斜的滑动导轨56成为施力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联动机构68由货箱用锁定机构70、共用线缆38及货箱用线缆76、未图示的弹簧(施力机构)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变更联动机构的构成。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座椅座垫12与箱主体46之间架设连杆机构,使座椅座垫的上翻与主体部的移动联动,也可以使用齿轮齿条来构成联动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前后一对的折叠壁98和左右一对的网100作为行李承接部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变更行李承接部件的构成。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使用网或者波纹状的部件替代前后一对的折叠壁98。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省略行李承接部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托盘50(相对移动部)经由连杆机构48与箱主体46(主体部)连结,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相对移动部经由滑动机构与主体部连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通过连杆机构48的构成部件、即后侧连杆部件88与滑块94(引导部件)滑动接触,托盘50(相对移动部)相对于箱主体46(主体部)相对移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相对移动部与配置于基座部侧的引导部件直接或者间接地滑动接触,从而相对移动部相对于主体部相对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通过箱主体46(主体部)向使用位置移动,托盘50(相对移动部)向下方侧移动并支承于车体地板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主体部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在相对移动部与车体地板部之间设置缝隙。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座椅座垫12能够向座椅靠背14侧上翻,并且具备使座椅座垫12的上翻与货箱18(置物箱)的动作联动的联动机构68,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省略联动机构68,也可以构成为座椅座垫不能上翻。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通过设置于箱主体46(主体部)的下侧的托盘50(相对移动部)相对于箱主体46(主体部)上下移动,来变更货箱18(置物箱)的高度尺寸,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相对移动部相对于主体部的移动方向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与主体部的移动联动地变更置物箱的宽度尺寸。另外,主体部以及相对移动部的构成也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主体部与相对移动部经由波纹状能变形部连结为一体。
另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更。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具备:
座椅座垫,其经由基座部支承于车体地板部,
置物箱,其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以能够在设定于所述座椅座垫的下侧的收纳位置与设定于所述收纳位置的座椅前方侧的使用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座部;以及相对移动部,该相对移动部与所述主体部的移动联动地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相对移动,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与位于所述收纳位置的状态相比,所述置物箱的容积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
所述座椅座垫能够以与所述基座部连结的该座椅座垫的后端侧为中心向上方侧上翻,并且,该所述座椅座垫具备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与所述座椅座垫的上翻联动地使所述主体部从所述收纳位置向所述使用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
所述相对移动部由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使用位置移动而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向下方侧移动并支承于车体地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
所述相对移动部经由连杆机构与所述主体部连结,所述连杆机构的构成部件即连杆部件与配置于所述基座部侧的引导部件伴随着所述主体部的移动而滑动接触,从而所述相对移动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相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
所述相对移动部由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使用位置移动而远离所述主体部,并且,构成为能够变形且设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相对移动部之间的行李承接部件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相对移动部之间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
所述联动机构具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将所述主体部限制于所述收纳位置;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对所述主体部向所述使用位置施力;以及传递部件,该传递部件将用于使所述座椅座垫上翻的操作部件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锁定机构而使所述限制解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59308 | 2011-11-28 | ||
JP2011259308A JP5844127B2 (ja) | 2011-11-28 | 2011-11-28 | 車両用シー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29476A true CN103129476A (zh) | 2013-06-05 |
Family
ID=48490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680838A Pending CN103129476A (zh) | 2011-11-28 | 2012-11-19 | 车辆用座椅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44127B2 (zh) |
CN (1) | CN103129476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94470A (zh) * | 2014-12-10 | 2015-04-08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驾驶室后排座盒 |
CN105835783A (zh) * | 2016-04-13 | 2016-08-10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滑动收纳结构的汽车座椅 |
CN107444278A (zh) * | 2016-05-23 | 2017-12-08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收容件的保持构造 |
US9944232B2 (en) | 2016-07-21 | 2018-04-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Latching mechanism for automotive under seat drawer |
CN108420219A (zh) * | 2017-02-13 | 2018-08-21 | 小糸电工株式会社 | 长条部件支承装置、后壳以及带后壳座椅 |
CN109693616A (zh) * | 2017-10-24 | 2019-04-30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在车辆中的装载物或包裹止动的装置 |
CN115257494A (zh) * | 2022-08-16 | 2022-11-01 |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座椅及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5533U (ja) * | 1983-07-29 | 1985-02-21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シ−トライザ−付自動車シ−ト |
JPH0715443U (ja) * | 1990-12-29 | 1995-03-14 |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アンダトレイ |
JPH09169244A (ja) * | 1995-12-20 | 1997-06-30 | Toyota Motor Corp | トレイ構造 |
JP2008179193A (ja) * | 2007-01-23 | 2008-08-07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荷物収納装置 |
JP5332935B2 (ja) * | 2009-06-18 | 2013-11-06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
2011
- 2011-11-28 JP JP2011259308A patent/JP584412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11-19 CN CN2012104680838A patent/CN10312947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94470A (zh) * | 2014-12-10 | 2015-04-08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驾驶室后排座盒 |
CN105835783A (zh) * | 2016-04-13 | 2016-08-10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滑动收纳结构的汽车座椅 |
CN105835783B (zh) * | 2016-04-13 | 2018-02-16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滑动收纳结构的汽车座椅 |
CN107444278A (zh) * | 2016-05-23 | 2017-12-08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收容件的保持构造 |
US9944232B2 (en) | 2016-07-21 | 2018-04-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Latching mechanism for automotive under seat drawer |
CN108420219A (zh) * | 2017-02-13 | 2018-08-21 | 小糸电工株式会社 | 长条部件支承装置、后壳以及带后壳座椅 |
CN109693616A (zh) * | 2017-10-24 | 2019-04-30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在车辆中的装载物或包裹止动的装置 |
CN115257494A (zh) * | 2022-08-16 | 2022-11-01 |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座椅及车辆 |
CN115257494B (zh) * | 2022-08-16 | 2024-01-12 |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座椅及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112127A (ja) | 2013-06-10 |
JP5844127B2 (ja) | 2016-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29476A (zh) | 车辆用座椅 | |
CN204161156U (zh) | 车辆座椅组件和用于车辆的可选择性充气和可收起座椅 | |
CN102085821B (zh) | 用于车辆的折叠下俯式座椅组件 | |
CN203793444U (zh) | 车辆负载地板组件 | |
CN204586688U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存储组件和机动车辆 | |
CN102485529B (zh) | 用于车辆座椅的折叠栽头式结构 | |
EP2269862B1 (en) | Vehicular seat assembly and vehicles including same | |
CN105121222B (zh)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
JP4152318B2 (ja) | 自動車用座席 | |
CN101445070B (zh) | 用于折叠座位的支腿覆盖结构 | |
CN106068205B (zh) | 车用座椅 | |
CN103863142A (zh) | 伸缩折叠的车辆座椅总成 | |
CN101304677A (zh) | 座椅构造、座椅伸缩方法、以及车辆 | |
CN105073490B (zh) | 车用座椅 | |
CN105263747B (zh) | 车用座椅 | |
KR101425353B1 (ko) | 차량용 다이브 시트 | |
JP5427223B2 (ja) | 車室内構造 | |
CN102666191B (zh) | 车辆用座椅 | |
CN108556707A (zh) | 交通工具头枕 | |
CN103057441A (zh) | 车用座椅 | |
JP6187381B2 (ja) | 乗物用テーブル | |
CN102126452B (zh) | 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座位系统 | |
CN105459911A (zh) | 车辆储物箱 | |
CN102452336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可隐藏座椅 | |
CN210062731U (zh) | 座椅组件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