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4657B - 用于机动车辆方向盘的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方向盘的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4657B
CN103124657B CN201180032415.1A CN201180032415A CN103124657B CN 103124657 B CN103124657 B CN 103124657B CN 201180032415 A CN201180032415 A CN 201180032415A CN 103124657 B CN103124657 B CN 1031246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recess
tether
bearing circle
airba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24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4657A (zh
Inventor
尼克·埃克特
弗兰克·沃尔尼
沃尔夫冈·通豪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sheng Safety Systems German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Petr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462864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124657(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Petri AG filed Critical Takata Petri AG
Publication of CN103124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4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6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方向盘的气囊装置,包括:气囊(1),其能够被充气以保护车辆乘员(3)。当气囊(1)被充气并且安装在车辆上时,气囊具有位于在方向盘(2)的正前方位置中的指向车辆地板的部分中的凹部(4),以降低气囊(1)在车辆乘员身体区域的在胸部区域下方延伸的方向上的膨胀且因此使得尽可能地最小化当车辆乘员撞击气囊时对于所述身体区域的负荷。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当该气囊被充气并且安装在车辆上时,该气囊具有指向车辆地板的面,所述面大体与由车辆纵向和横向方向跨越的平面平行地延伸。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辆方向盘的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方向盘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已知,用于保护机动车辆驾驶员的气囊装置包括集成到车辆方向盘内的气囊。另外已知设置在气囊内部延伸的系绳以限定充气后气囊的形状。
由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方向盘的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的气囊具有良好的约束能力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在撞击在气囊上时在车辆乘员上的负荷最小化。
发明内容
通过本发明的气囊装置解决该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方向盘的气囊装置,所述气囊装置包括
-气囊,所述气囊能够被充气用于保护车辆乘员,其中
-当气囊被充气并且被安装在车辆中时,气囊包括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方向盘的正前方位置中的指向车辆地板的部分中。用于降低气囊在身体区域的延伸到车辆乘员的胸部区域下方的方向上的膨胀,使得当车辆乘员撞击在气囊上时对于身体区域的负荷最小化。
具体地,凹部被定位成使得:在车辆碰撞期间,待保护的车辆乘员的腹部区域至少能够部分地移入凹部中,从而降低作用在该脆弱身体区域上的负荷。然而,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能够撞击在气囊的在凹部上方的部分上,从而气囊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约束能力以及降低了作用在腹部区域上的负荷。
凹部被定位成使得(相对于方向盘的正前方位置):由转向轴线和车辆竖直轴线(z-轴)跨越的平面穿过该凹部(具体地穿过凹部的底部),其中车辆竖直轴线被认为与转向轴线相交。该凹部由此被布置在相对于方向盘的“六点钟位置”,即完全地位于由车辆横向方向和车辆纵向方向跨越且穿过方向盘的中心的平面(即水平面)下方。
具体地,凹部相对于由转向轴线和车辆竖直轴线跨越的平面对称地布置。当车辆乘员处于车辆座椅上的正常就座位置时,转向轴线和车辆乘员的脊柱位于其中的平面也穿过该凹部,其中该凹部相对于车辆乘员被对中地布置。
此外,当车辆乘员处于正常就座位置时,凹部面向车辆座椅的就座区域,即面朝车辆乘员的股部。也可以想象的是,气囊和凹部被构造成使得凹部的底部部分至少部分地且至少基本上与车辆座椅的就座区域平行地延伸。
由于该凹部,充气气囊包括第一中间区域,该第一中间区域沿与方向盘的方向盘盘缘平面平行的平面延伸,或者当沿车辆竖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中间区域朝着车辆地板的膨胀比气囊的与第一区域横向邻接的第二区域小朝着车辆地板的膨胀小。具体地,气囊包括两个被布置在中间区域的不同侧上的侧向区域,该两个侧向区域朝着车辆地板的膨胀比中间区域朝着车辆地板的膨胀大。具体地,中间部分的外侧的朝向车辆地板的一部分形成凹部的底部,而气囊的横向邻接中间区域的其它部分形成凹部的侧壁。
例如,凹部被构造成使得其底部(具体形成为平面)-当在车辆竖直方向上观察时-基本位于方向盘的方向盘盘缘下侧的水平处。所述方向盘盘缘的“下侧”为方向盘盘缘的具有距车辆地板最小距离的部分。然而,气囊的横向邻接凹部的区域朝着车辆地板延伸超过方向盘盘缘,且因此安全地覆盖方向盘盘缘,而凹部具有如下效果:具体地车辆乘员的腹部区域被延迟地或根本不撞击在气囊上。
然而,也可以想象的是,凹部被形成为更深,即凹部的底部区域位于延伸通过方向盘的中心的水平面和方向盘盘缘的下侧之间。此外,当然也可以想象的是,凹部延伸地较浅,即其底部-当在车辆竖直方向上观察时-位于方向盘盘缘外部,即其包括有比方向盘盘缘距车辆地板更小的距离。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方向盘的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包括:
-气囊,所述气囊能够被充气用于保护车辆乘员,其中
-当气囊被充气并且被安装在车辆中时,该气囊包括面朝车辆地板并且基本与由车辆纵向方向和车辆横向方向跨越的平面平行地延伸的一侧。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气囊被构造成使得气囊的下侧(即气囊的面朝车辆地板的一侧)形成为至少基本平坦并且具体地至少基本与驾驶员座椅的就座区域平行地延伸。具体地,气囊也能够被构造成使得其面朝车辆地板的一侧在基本上气囊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整个膨胀部上与由车辆纵向方向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即水平面)平行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当气囊被充气且安装在车辆中并且在车辆竖直方向上且朝着车辆地板观察时,气囊基本不延伸超过方向盘的方向盘盘缘。例如,当在车辆竖直方向上观察时,气囊的下侧(面朝车辆地板的一侧)至少基本以在方向盘盘缘的下侧的水平延伸。如已经在上文中阐明的,方向盘盘缘的下侧是方向盘盘缘的距车辆的车辆地板具有最小距离的部分。然而,这并不排除气囊的下侧位于方向盘的中心和方向盘盘缘的下侧之间。
具体地,气囊的下侧平坦地延伸,即沿例如水平地或相对于水平倾斜地定向的平面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气囊不包括凹部,但是由于其下侧的轮廓在向下方向(朝着车辆地板)上被缩短(变平坦),从而实现了尤其是作用在车辆乘员的腹部区域上的小的负荷,这是因为该身体区域晚于车辆乘员的上部身体区域撞击在气囊上或根据不撞击在气囊上。
这里指出,表述即气囊“基本”不延伸超过方向盘的方向盘盘缘是指充气气囊可以在某些程度上突出超过方向盘盘缘;例如,气囊能够向下突出超过方向盘盘缘直到方向盘的半径的20%(在车辆竖直方向上测量)。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或第三方面的)气囊构造成使得,气囊在充气状态下在由转向轴线和车辆横向方向跨越且延伸通过方向盘的中心的平面以上所包括的体积大于在该平面以下包括的体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根据第一、第二或第三方面),当气囊充气并且安装在车辆中时,气囊的面向车辆乘员的胸部区域,具体地面向胸骨的部分包括胸部区域凹部,以在撞击在气囊上时使作用在车辆乘员的胸部区域上的负荷最小化。由于该胸部区域凹部,在充气状态下的气囊-在车辆纵向方向(x-轴)上观察时-在胸部区域凹部的区域中的膨胀比具体地在胸部区域凹部上方的膨胀小。这具有以下效果,在车辆乘员撞击在气囊时,车辆乘员的状况区域被有效地约束,而作用在胸部区域上,具体地在胸骨的区域上的负荷是小的,因为引导到待保护的乘员的上部身体区域中的力经由相邻的伸出超过胸部区域凹部的气囊区域承载。因此,除用以使得作用在胸部区域下方的身体部分上的负荷最小化的(下部)凹部之外,气囊包括另一凹部(胸部区域凹部),该另一凹部可抵消作用在胸部区域上的高负荷。
也可以想象的是,当在车辆横向方向上观察时,气囊区域被布置在胸部区域凹部的底部区域侧向上,即气囊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在胸部区域凹部的侧上方的膨胀比其在胸部区域凹部的区域中的膨胀大。也可能的是,通过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包括有更大膨胀的另一气囊区域界定胸部区域凹部的下侧(朝着车辆地板)。
例如,胸部区域凹部的底部区域被平坦地形成。然而,这不是必须的。相反,也可以想象的是,胸部区域凹部的底部区域至少基本被形成为例如线状,即胸部区域凹部具有沟槽的形状,该沟槽例如被定向为相对于方向盘的前进位置平行于车辆竖直方向。
气囊能够被构造成使得气囊的布置有胸部区域凹部的部分(侧向部分)至少基本地与由横向方向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平行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胸部区域凹部由至少一根与气囊相连并且在气囊内部延伸的系绳产生,在气囊的充气状态下,该系绳在气囊的面向方向盘的部分和气囊的背离方向盘的部分之间延伸。具体地,系绳的长度被选择为使得其减小气囊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膨胀,从而产生胸部区域凹部。
利用系绳在其背离方向盘的端部上的宽度,能够确定胸部区域凹部的尺寸;例如其在车辆竖直方向上的膨胀。例如,系绳的面向方向盘的端部比背离方向盘的端部小,由此在一方面使得系绳的在气囊的入口开口的区域中的连接(见如下讨论)是可能的,另一方面能够产生充分大的胸部区域凹部。
具体地,气囊包括入口开口,气体发生器的气体能够通过该入口开口流到气囊中。系绳能够在方向盘一侧上在入口开口的区域中被连接到气囊,即以其面向方向盘的端部与气囊相连。更具体地,入口开口的盘缘区域经由夹具(例如在位于气囊内部的扩散器处或在安装环处)被固定到气囊装置的一部分(例如模块壳体或气体发生器支架),其中在气囊的该固定盘缘区域中实现系绳相邻的端部的连接。因此在气囊展开期间冲击在系绳上的力能够经由盘缘区域被传送。系绳的背离方向盘的端部通过另一部分被连接到气囊的内侧。
注意到,具体地由气囊材料(纺织材料)形成气囊。例如,气囊由气囊材料制成的两个(预切割的)气囊层形成,其中这两个气囊层沿周缘线缝彼此连接。例如,系绳通过其接近方向盘的端部与第一气囊层相连并且通过其另一端部与第二气囊层相连。例如,系绳也由气囊材料形成。
例如通过缝制、焊接和/或胶合来实现系绳到气囊的连接,其中,具体地,系绳的接近方向盘的端部到气囊的连接例如经由缝制、焊接和/或胶合线缝以线状来执行,即沿连接线来执行,其中该连接具体地线性延伸。
例如,系绳至少部分地在其中延伸的平面被定向为相对于由转向轴线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倾斜。系绳的定向具体地由如下连接线的定向来确定,其中系绳的背离方向盘的端部沿该连接线连接到气囊。例如,该连接线被定向为使得系绳(至少在背离方向盘的端部的区域中)沿被定向为穿过气囊的(下部)凹部的平面延伸。换言之,系绳朝着下部凹部被定向,该下部凹部的目的在于降低作用在车辆乘员的下部身体区域上的负荷。由于该取向,能够经由系绳影响下部凹部的几何形状,其中具体地,下部凹部的深度可以取决于系绳的取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胸部区域凹部由至少两根系绳或由至少一根系绳的两个部分产生。具体地,在气囊的充气状态下,系绳和所述部分被分别布置在由转向轴线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的不同侧上。
在胸部区域凹部由单根系绳的两个部分形成的情形中,这两个部分的背离方向盘的端部例如经由扭折部或弯曲部被一体地连接到彼此。
换言之,系绳在被布置在气囊中并且连接到气囊之前被折叠,从而制造扭折部或弯曲部和两个部分(具体地具有相同长度)。然后,系绳具体地在扭折部或弯曲部的区域中例如沿跟随扭折部或弯曲部的线被连接到气囊。
可以想到的是,分别地,胸部区域凹部专有地由两根系绳和系绳的两个部分形成。然而,也可设置多于两根系绳;例如,至少两根系绳(或一根系绳的至少两个部分)能够被设置在由转向轴线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的两侧上,系绳彼此之间(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
具体地,多根系绳和单根系绳的多个部分分别地相对于由转向轴线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对称地布置,即由车辆竖直方向和转向轴线跨越的平面相对于系绳为对称平面。也可以是气囊的下部凹部和/或胸部区域凹部相对于该对称平面对称地形成。例如,整个气囊也能够至少基本上相对于由转向轴线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对称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气囊包括加强层,系绳的背离方向盘的端部经由该加强层被连接到气囊。具体地,加强层保护气囊,具体地在气囊充气开始时保护气囊免受高热负荷的影响,并且在气囊进一步充气期间保护气囊免受较高机械力的影响。可以想到的是,加强层与系绳一体地形成。例如上文中阐述的,也可以由整体形成的系绳的两个部分来实现胸部区域凹部,其中加强层也可被一体地连接到系绳,即系绳的用于产生另一胸部区域凹部的两个部分和加强层由同一预切割件形成。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总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方向盘的气囊装置,其包括:
气囊,所述气囊能够被充气用于保护车辆乘员,其中
当所述气囊被充气并且被安装在所述车辆中时,所述气囊包括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所述方向盘的正前方位置中的指向车辆地板的部分中,用于减小气囊在身体区域在所述车辆乘员的胸部区域下方延伸的方向上的膨胀,使得当所述车辆乘员撞击在所述气囊上期间作用在所述身体区域上的负荷最小化,
当所述气囊被充气并且被安装在所述车辆中时,所述气囊的、面向待保护的所述车辆乘员的胸部区域的部分包括胸部区域凹部以使作用在所述车辆乘员的胸部区域上的负荷最小化,并且
由在所述气囊的内部延伸的系绳产生所述胸部区域凹部,所述系绳在所述气囊的当所述气囊充气时面朝所述方向盘的部分和所述气囊的背离所述方向盘的部分之间延伸,
其中,在指向所述车辆地板的所述部分中的所述凹部包括底部区域,所述底部区域位于与所述方向盘的方向盘盘缘的下侧相同的水平上。
优选的是,由于所述凹部,充气后的所述气囊包括第一中间区域,当沿车辆竖直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中间区域与邻近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中间区域布置的第二区域相比具有较小的朝着所述车辆地板的膨胀。
优选的是,所述胸部区域凹部包括平面底部区域或纵向底部区域。
优选的是,所述系绳的面向所述方向盘的端部比背离所述方向盘的端部细。
优选的是,所述系绳延伸的平面被定向为相对于由转向轴线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至少部分地倾斜。
优选的是,所述系绳至少部分地沿如下平面延伸:所述平面被定向为使得所述平面通过所述凹部。
优选的是,所述胸部区域凹部由至少两根系绳或至少一根系绳的两个部分产生,所述至少两根系绳或所述两个部分在所述气囊的充气状态下被布置在由转向轴线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的不同侧上。
优选的是,所述系绳的两个部分的背离所述方向盘的端部经由扭折部或弯曲部被一体地连接到彼此,并且所述系绳在所述扭折部或弯曲部的区域中被连接到所述气囊。
优选的是,至少两根系绳被布置在所述平面的每一侧上。
优选的是,所述系绳或所述系绳的部分被相对于由所述转向轴线和所述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所述平面对称地布置。
附图说明
在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讨论本发明,其中附图图示为
图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侧视图;
图2图1的气囊装置的顶视图(从车辆乘员观察);
图3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顶视图;
图4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顶视图;和
图5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描绘的方向盘集成的气囊装置包括气囊1,该气囊1在所示充气状态下在车辆的方向盘2和位于车辆座椅9上的车辆乘员3之间延伸。气囊1包括凹部4,该凹部4位于气囊的下侧,即位于气囊的在充气状态下分别面向车辆地板和车辆乘员位于其上的车辆座椅9的就座区域91的一侧(见图2),该凹部使得作用在车辆乘员的位于车辆乘员胸部区域下方的身体区域(具体地腹部区域)上的负荷最小化。凹部4具体被构造且定位成使得由转向轴线L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延伸通过该凹部(具体通过凹部的底部区域)。例如,凹部4相对于该平面对称。因此,在车辆乘员3的正常就座位置中,转向轴线L和车辆乘员3的脊柱31位于其中的平面也延伸通过凹部4。
如果没有凹部4,则在气囊充气之后,充气的气囊将立刻延伸直到车辆乘员的腹部区域并将压靠该身体区域。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了无该凹部的气囊下部区域的轮廓。下部凹部4由此使得下部气囊区域的水平膨胀(即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膨胀)的横截面减小,因为气囊1至少部分地沿方向盘盘缘的平面倾斜地延伸。
根据图2,气囊1-从车辆乘员观察时-包括至少基本圆形的轮廓,但该轮廓在下部区域中形成凹部4。由于凹部4,气囊1包括在由转向轴线L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S的两侧上延伸的中间区域11。在远离平面S的位置处,侧向区域12、13连接中间区域11。
中间区域11-沿车辆竖直方向或沿方向盘盘缘平面观察-包括朝着车辆地板的膨胀,该膨胀比侧向区域12、13的相应膨胀小,其中具体地认为气囊的部分被认为在通过方向盘中心延伸的水平面H下方延伸。侧向区域12、13布置在中间区域11的不同侧上,并且在气囊的充气状态下,侧向区域12、13分别地面向与方向盘2相邻布置的车辆纵向侧(部分12)和更远的车辆纵向侧(气囊部分13)。
中间区域11以其面向车辆地板的外侧形成凹部4的底部区域41,而邻接的气囊部分12、13每个均形成凹部4的侧壁42、43。底部区域41位于与方向盘2的方向盘盘缘21的下侧相同的水平上,而侧向部分12、13朝着车辆地板延伸超过方向盘盘缘,以安全地覆盖方向盘盘缘。另外,底部区域至少部分地且至少基本上与水平面H(由车辆横向方向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平行地延伸。
图1和图2(并且其它图类似地)图示了将气囊的下侧设置成平行于水平面H延伸而不是凹部的可能性。该下侧由虚线8示出。下侧8被示出为平坦地且基本上在气囊的在车辆纵向方向(X-方向)和车辆横向方向(Y-方向)上的整个下部膨胀上平行于水平面H延伸。此外,下侧8近似位于方向盘盘缘21的下侧的水平处,即气囊被构造成使得其基本上不沿车辆竖直方向并朝着车辆地板延伸超过方向盘2的方向盘盘缘,以便避免车辆乘员的腹部区域早期撞击在气囊上。
也可能的是,气囊的下侧不是水平地而是倾斜地延伸;然而,这使得气囊不朝着车辆地板延伸超过方向盘盘缘的下侧。
气囊1-从该侧观察-包括一种V形形状,其中面向车辆乘员的一侧至少基本平行于由车辆横向方向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延伸,而气囊的面向方向盘2的一侧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方向盘盘缘的平面延伸。
除了下部凹部4对车辆乘员的在胸部区域下方的身体区域提供保护或被分配给该区域之外,胸部区域凹部5能够被设置在气囊1的面向车辆乘员的一侧中,其中胸部区域凹部位于车辆乘员的胸部区域的水平处并且其目的在于在车辆乘员撞击在上气囊时使得作用在胸部区域上的负荷最小化。胸部区域凹部借助于两根系绳61、62形成,该两根系绳61、62被对称地布置在由转向轴线L和与转向轴线L相交的车辆竖直轴线跨越的平面(对称平面)S的不同侧上。
系绳61、62以其面向方向盘2的端部611、621被连接到气囊1的盘缘区域15,盘缘区域15包括气囊的形成在气囊层1001中的入口开口14,用于对气囊充气的气体发生器(未示出)的气体能够通过入口开口14流到气囊内部。也可能的是,气体发生器至少部分地通过该入口开口伸入气囊1内部。盘缘区域15具体和气体发生器一起被连接(夹持)到气体发生器支架6。
此外,在盘缘区域15中,气囊可以由与盘缘区域固定在一起且经由系绳61、62与气囊1相连的加强层加强。由于系绳61、62连接至盘缘区域15,实现了系绳和气囊之间的稳定连接,该稳定连接具体地反作用于气囊在膨胀期间的振动,使得气囊快速地呈现其期望的保护位置。具体地,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支架和外壳(未示出)是方向盘集成气囊模块的部件。系绳61、62的背离方向盘2的端部612、622也被连接到气囊1的内侧,其中该连接沿着-具体地线性的-连接线6121、6221(具体以胶粘、焊接或胶缝形式)执行。气囊1由两个至少基本一致的气囊层1001、1002形成,气囊层1001、1002沿周缘线缝U连接到彼此,其中系绳在方向盘侧与一个气囊层1001连接并且以其背离方向盘的端部连接至另一气囊层1002。
此外,系绳61、62在其背离方向盘的端部612、622的区域中的宽度大于在面向方向盘的端部611、621的区域中的宽度。借助于背离方向盘的端部612、622的宽度,具体确定胸部区域凹部5的(在车辆的车辆竖直方向上观察的)高度,而借助于系绳61、62之间沿车辆横向方向的距离确定胸部区域凹部5的宽度。而且,可以经由在系绳61、62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来限定胸部区域凹部5的深度。
系绳61、62具体地在其背离方向盘2的端部612、622的区域中被沿着通过下部凹部4延伸的平面定向,即系绳被定向在在下部凹部4的方向上,使得系绳在图4的顶视图中在原理上形成V形臂。借助于该定向,具体地借助于系绳61、62的端部612、622的定向,即具体地借助于连接线6121、6221的定向,还可以影响下部凹部4的形状(例如深度),使得能够通过系绳61、62的定向改变下部凹部4的降低负荷效应。
图3涉及图1和2中的实施例的变型。胸部区域凹部5同样由两根系绳61、62产生。然而,系绳61、62的背离方向盘的端部612、622并不以某个距离与气囊1相连,而是连接线6121、6221彼此重叠或至少布置有仅非常小的彼此间的距离(例如,小于10mm)。也可以想象到,系绳61、62的两个端部612、622经由共同的连接线被连接到气囊1。
由于端部612、622的该固定,产生至少基本上纵向的胸部区域凹部5,该胸部区域凹部5在图3的实例中被定向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具体地也可能是,用单根系绳代替两个分开的系绳,该单根系绳在与气囊相连之前被折叠,从而产生两个部分(替代系绳61、62),并且该两个部分经由扭折部或弯曲部在折叠区域处连接到彼此。由此,布置在气囊中的系绳以V形形式(如从上方看到的)延伸。然后,系绳在扭折部或弯曲部的区域中沿连接线被连接到气囊。然后,与分开的系绳61、62相类似地,系绳的部分的在方向盘一侧上的两个端部例如被连接到气囊1的围绕气囊的入口开口的盘缘区域15。
图4涉及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个改进。气囊包括加强层7,该加强层7可以由与气囊相同的材料形成。加强层7在气囊1的内侧的一部分上且在根据图2布置的系绳61、62之间延伸。
具体地,加强层7被布置成使得其被至少设有在车辆纵向方向上与气囊的入口开口14相对的部分,使得流入气囊的气体的至少一部分撞击在加强层7上并由此保护气囊抵抗流入气体的过度热冲击。
特别可能的是,系绳61、62和加强层7被一体地形成,即系绳61、62和加强层7由单个预切割件制造,其中,在将预切割件布置在气囊中用于实现系绳61、62之前,表面区域的应实现层7的部分被折叠,使得预切割件的实现系绳61、62的部分经由扭折部或弯曲部被连接到加强层7。例如,预切割件在扭折部或弯曲部区域中经由连接线缝被连接到气囊。
图5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气囊的另一实例。与例如图1相比,布置了四根系绳,其中两根系绳被布置在由转向轴线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对称平面的每一侧上。
因为图5示出了气囊1的侧视图,则仅图示了布置在对称平面的同一侧上的两根系绳61a、61b。系绳61a、61b比图1中的系绳61小,其中当在车辆竖直方向上观察时,系绳61a、61b被布置为彼此间隔开某个距离。更具体地,系绳61a、61b之间的(以及相应地在对称平面另一侧上的系绳之间的)的距离随着距方向盘2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可以想到的是,布置在对称平面的同一侧上的系绳被沿共同的平面定向;具体地,如已结合图1描述的,朝着下部凹部4定向。因此,具体地,系绳61a、61b的面向方向盘2的端部612a、612b经由其与气囊1相连的那些连接区域被朝向下部凹部4定向。例如,布置在方向盘附近的端部611a、611b也被连接到包括有气囊1的入口开口14的盘缘区域15。
位于对称平面的不同侧的系绳也可以被一体地连接到彼此。例如,上部系绳61a能够与在对称平面的另一侧上的上部系绳(在图5中未示出)一体地形成;即关于图3的以上描述。
应注意到,图1至5的实施例中的元件当然也能够组合使用。例如,图5的系绳能够与图4中示出的加强层4一起实现和/或能够根据图3来布置。
附图标记列表
1气囊
2方向盘
3乘员
4凹部
5胸部区域凹部
6气体发生器支架
7加强层
8下侧
9车辆座椅
11中间区域
12,13侧向区域
14入口开口
15盘缘区域
21盘缘
31脊柱
41底部区域
42,43侧壁
61,61a,61b,62系绳
91就座区域
611,611a,611b,621面向方向盘的端部
612,612a,612b,622背离方向盘的端部
6121,6221连接线
1001,1002气囊层
S对称平面
H水平面
L转向轴线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方向盘的气囊装置,包括:
气囊,所述气囊能够被充气用于保护车辆乘员,其中
当所述气囊(1)被充气并且被安装在所述车辆中时,所述气囊(1)包括凹部(4),所述凹部(4)位于所述方向盘(2)的正前方位置中的指向车辆地板的部分中,用于减小气囊(1)在身体区域在所述车辆乘员的胸部区域下方延伸的方向上的膨胀,使得当所述车辆乘员撞击在所述气囊上期间作用在所述身体区域上的负荷最小化,
当所述气囊被充气并且被安装在所述车辆中时,所述气囊(1)的、面向待保护的所述车辆乘员(3)的胸部区域的部分包括胸部区域凹部(5)以使作用在所述车辆乘员(3)的胸部区域上的负荷最小化,并且
由在所述气囊(1)的内部延伸的系绳(61、61a、61b、62)产生所述胸部区域凹部(5),所述系绳在所述气囊(1)的当所述气囊(1)充气时面朝所述方向盘(2)的部分和所述气囊(1)的背离所述方向盘(2)的部分之间延伸,
其中,在指向所述车辆地板的所述部分中的所述凹部(4)包括底部区域,所述底部区域位于与所述方向盘的方向盘盘缘的下侧相同的水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于所述凹部(4),充气后的所述气囊(1)包括第一中间区域(11),当沿车辆竖直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中间区域(11)与邻近所述气囊(1)的所述第一中间区域(11)布置的第二区域(12、13)相比具有较小的朝着所述车辆地板的膨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区域凹部(5)包括平面底部区域或纵向底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绳(61、61a、61b、62)的面向所述方向盘(2)的端部(611、611a、611b、621)比背离所述方向盘(2)的端部(612、612a、612b、622)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绳(61、61a、61b、62)延伸的平面被定向为相对于由转向轴线(L)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S)至少部分地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绳(61、61a、61b、62)至少部分地沿如下平面延伸:所述平面被定向为使得所述平面通过所述凹部(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区域凹部(5)由至少两根系绳(61、61a、61b、62)或至少一根系绳的两个部分产生,所述至少两根系绳或所述两个部分在所述气囊(1)的充气状态下被布置在由转向轴线(L)和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平面(S)的不同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绳的两个部分的背离所述方向盘(2)的端部经由扭折部或弯曲部被一体地连接到彼此,并且所述系绳在所述扭折部或弯曲部的区域中被连接到所述气囊(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系绳被布置在所述平面(S)的每一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绳(61、61a、61b、62)或所述系绳的部分被相对于由所述转向轴线和所述车辆竖直方向跨越的所述平面(S)对称地布置。
CN201180032415.1A 2010-06-30 2011-06-29 用于机动车辆方向盘的气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4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30772.6 2010-06-30
DE102010030772 2010-06-30
DE102010039759.8 2010-08-25
DE102010039759A DE102010039759A1 (de) 2010-06-30 2010-08-25 Gassackanordnungen für ein Lenkrad eines Kraftfahrzeuges
PCT/EP2011/060929 WO2012001058A1 (de) 2010-06-30 2011-06-29 Gassackanordnungen für ein lenkrad eines kraftfahrzeug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4657A CN103124657A (zh) 2013-05-29
CN103124657B true CN103124657B (zh) 2016-03-30

Family

ID=44628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241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4657B (zh) 2010-06-30 2011-06-29 用于机动车辆方向盘的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99618B2 (zh)
EP (1) EP2588347B1 (zh)
JP (1) JP5710757B2 (zh)
CN (1) CN103124657B (zh)
DE (1) DE102010039759A1 (zh)
WO (1) WO20120010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81429A1 (en) * 2012-01-12 2013-07-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river Airbag with Improved Head and Neck Injury Prevention
DE102012214220B4 (de) * 2012-08-09 2017-06-08 Takata AG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8807596B1 (en) * 2013-01-31 2014-08-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bag and vehicle passenger restraint system
KR20150022257A (ko) * 2013-08-22 2015-03-0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백 장치
DE102014204080B4 (de) * 2014-03-06 2023-06-0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irbagmodu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5292043A (zh) * 2014-05-30 2016-02-03 潘裕民 具多层缓冲作用的安全气囊
TWI562914B (en) * 2014-05-30 2016-12-21 Jamesyuming Pan Airbag with multiple layers of cushioning effect
US9963099B2 (en) * 2016-01-26 2018-05-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including an airbag tether
US10059296B2 (en) * 2016-03-14 2018-08-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table with deployable airbag
EP3235692B1 (en) 2016-04-21 2019-01-30 Autoliv Development AB Driver airbag and steering wheel unit
US10427638B2 (en) * 2016-06-08 2019-10-01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assemblies for reducing rotational velocity of a head of an occupant
KR101781380B1 (ko) * 2016-06-16 2017-09-25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자동차의 운전석 에어백
US10293775B2 (en) 2016-10-21 2019-05-21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assemblies for reducing rotational velocity of a head of an occupant
US20180134244A1 (en) * 2016-11-11 2018-05-17 Hyundai Motor Company Front airbag for vehicle
KR102593659B1 (ko) * 2016-11-16 2023-10-25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운전석용 에어백 장치
DE112017006218T5 (de) * 2016-12-09 2019-09-26 Key Safety Systems, Inc. Beifahrer-airbag
KR102635925B1 (ko) * 2016-12-19 2024-02-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전방 에어백
JP6790858B2 (ja) * 2017-01-19 2020-11-25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及び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914074B2 (ja) 2017-03-29 2021-08-0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用エアバッグ
US10414370B2 (en) 2017-06-15 2019-09-17 Autoliv Asp, Inc. Driver airbag for oblique and frontal impacts
JP6926883B2 (ja) 2017-09-21 2021-08-25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457239B2 (en) 2017-11-27 2019-10-29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systems and uses thereof
KR102533286B1 (ko) * 2018-04-04 2023-05-1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운전석용 에어백 장치
KR102501269B1 (ko) * 2018-06-04 2023-02-17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차량의 운전석 에어백 장치
US11623596B2 (en) * 2018-08-13 2023-04-1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 b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9263710B (zh) * 2018-09-26 2020-01-10 盐城同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汽车方向盘
EP3643567B1 (en) * 2018-10-24 2021-05-05 Volvo Car Corporation Airbag arrangement
US10946828B2 (en) * 2019-01-04 2021-03-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layered tether
JP7148647B2 (ja) * 2019-02-07 2022-10-05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運転席エアバッグ
JP7061978B2 (ja) * 2019-03-12 2022-05-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US11518335B2 (en) * 2019-07-02 2022-12-06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Driver side airbag module
DE102019121071A1 (de) * 2019-08-05 2021-02-11 Dalphi Metal Espana, S.A. Gassack, gassackmodul mit einem solchen gassack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gassacks und/oder gassackmoduls
US11027688B2 (en) 2019-08-27 2021-06-08 Autoliv Asp,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support an inflatable airbag cushion
JP7192734B2 (ja) * 2019-09-30 2022-12-2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21111746A1 (ja) * 2019-12-05 2021-06-1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215453B2 (ja) * 2020-03-31 2023-01-3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400764B2 (ja) * 2021-03-29 2023-12-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3492789A (zh) * 2021-08-13 2021-10-12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方向盘气囊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40760A1 (zh) * 1991-12-04 1993-06-09 Takata Corp., Tokio/Tokyo, Jp
DE19519998A1 (de) * 1995-05-29 1996-12-05 Petri Ag Airbagmodul
CN1672985A (zh) * 2004-03-24 2005-09-28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DE102006056919A1 (de) * 2006-12-02 2008-06-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Fahrerairbag mit einer asymmetrischen Prallfläch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26037A (zh) * 1973-04-04 1974-12-03
JPH0343057U (zh) 1989-09-06 1991-04-23
US5358273A (en) * 1992-03-09 1994-10-2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Inflatable bags for airbag 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for driver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US5380038A (en) * 1993-11-01 1995-01-1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Offset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
JP2003260996A (ja) * 2002-03-07 2003-09-16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274742B2 (ja) 2002-05-22 2009-06-1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24138A1 (de) 2002-05-24 2003-12-11 Takata Petri Ag Fahrer- oder Beifahrerairbag
JP2005104323A (ja) * 2003-09-30 2005-04-21 Toyoda Gosei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用エアバッグ
JP2005162195A (ja) 2003-11-07 2005-06-23 Takata Corp 傾斜した凹部を有するエアバッグ・クッション
US7367586B2 (en) * 2005-05-09 2008-05-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bag restraint for automotive vehicle
JP4235975B2 (ja) * 2005-06-10 2009-03-11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US7152880B1 (en) * 2005-10-17 2006-12-26 Key Safety Systems, Inc. Grooved air bag
US7625008B2 (en) * 2005-10-17 2009-12-01 Key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with groove or recess, open or partially covered
US7484757B2 (en) 2005-12-08 2009-02-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Air bag with a supported channel
DE202006001826U1 (de) * 2006-02-02 2006-05-18 Takata-Petri Ag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die Fahrerseite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4947768B2 (ja) * 2006-04-28 2012-06-06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US7607683B2 (en) * 2006-05-11 2009-10-27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with pocke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5026026B2 (ja) 2006-08-24 2012-09-12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4337850B2 (ja) 2006-08-25 2009-09-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80116669A1 (en) * 2006-11-14 2008-05-22 Toyoda Gosei Co., Ltd. Knee-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KR100980928B1 (ko) * 2007-12-15 2010-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비 회전 에어백 모듈을 갖춘 차량용 조향 장치
US7946619B2 (en) * 2008-01-31 2011-05-24 Tk Holdings Inc. Airbag
US8172260B2 (en) * 2008-07-14 2012-05-08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Bi-lobular air bag
JP5195400B2 (ja) * 2008-12-24 2013-05-0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371612B2 (en) * 2009-09-17 2013-02-12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ies with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tethers
US8657334B2 (en) * 2011-02-11 2014-02-25 Key Safety Systems, Inc. Airbag cushion
US20130181429A1 (en) * 2012-01-12 2013-07-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river Airbag with Improved Head and Neck Injury Preven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40760A1 (zh) * 1991-12-04 1993-06-09 Takata Corp., Tokio/Tokyo, Jp
DE19519998A1 (de) * 1995-05-29 1996-12-05 Petri Ag Airbagmodul
CN1672985A (zh) * 2004-03-24 2005-09-28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DE102006056919A1 (de) * 2006-12-02 2008-06-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Fahrerairbag mit einer asymmetrischen Prallfläch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10757B2 (ja) 2015-04-30
EP2588347B1 (de) 2017-05-03
DE102010039759A1 (de) 2012-01-05
EP2588347A1 (de) 2013-05-08
JP2013529577A (ja) 2013-07-22
US8899618B2 (en) 2014-12-02
WO2012001058A1 (de) 2012-01-05
US20130093171A1 (en) 2013-04-18
CN103124657A (zh) 2013-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4657B (zh) 用于机动车辆方向盘的气囊装置
CN106965766B (zh) 车辆斜向碰撞吸收系统
US8807593B2 (en) Roof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
US8403358B2 (en) Internal airbag device
US8371612B2 (en)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ies with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tethers
US7673901B2 (en) Airbag device
US7946619B2 (en) Airbag
US20170174170A1 (en) Inflatable airbag for protecting a person, and airbag module, vehicle parts and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having such an airbag
US20070210565A1 (en) Low risk deployment passenger airbag system with knee protection
US9132799B1 (en) Pedestrian airbag system for vehicle
JP2004512209A5 (zh)
US20160129876A1 (en) Far side airbag device
GB2564958A (en) Vehicle airbag
CN102414053B (zh)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和用于生产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方法
CN103963734B (zh) 安全气囊和车辆乘客约束系统
US8967665B1 (en) Inflatable cushion for a side-impact airbag
US20070024036A1 (en) Low risk deployment passenger airbag system
EP2145803B1 (en) Low volume driver airbag
US20240034265A1 (en) Seat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
US20180022307A1 (en) Frontal airbag, frontal airbag module and motor vehicle
JP742522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464252B1 (en) Vehicular impact protection device
US6227568B1 (en) Air bag module
CN113246902A (zh) 机动车辆的侧面碰撞缓冲垫装置
EP1747950B1 (en) Airbag and airba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7

Address after: Aschaffenburg

Patentee after: Junsheng Safety Systems Germany Ltd.

Address before: Aschaffenburg

Patentee before: Takata Petri A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