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9298B - 密封帽 - Google Patents

密封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9298B
CN103119298B CN201180044858.2A CN201180044858A CN103119298B CN 103119298 B CN103119298 B CN 103119298B CN 201180044858 A CN201180044858 A CN 201180044858A CN 103119298 B CN103119298 B CN 1031192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switch
bolt
cap portion
sea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48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9298A (zh
Inventor
米田正人
永井宏幸
滨崎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19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9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9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92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04B39/123Fluid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4Provisions for readily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ressor (AREA)
  • Pressure Vessels And Li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密封帽(20),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具备将流路孔闭塞的帽部(21)、能够把持的把持部(24)以及将帽部(21)与把持部(24)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26)。连结部(26)具有能够供双头螺栓(15)插通的螺栓插通部(23)。把持部(24)形成于螺栓插通部(23)的帽部(21)侧。连结部(26)具备形成于螺栓插通部(23)与帽部(21)之间并且与螺栓插通部(23)连通的切入部(27)。切入部(27)容许从连接部(12)拉拔密封帽(20)时由于帽部(21)与双头螺栓(15)的接触而导致的帽部(21)的折弯变形。

Description

密封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流路孔、即吸入孔以及排出孔闭塞的密封帽。
背景技术
车辆空调用的压缩机在由工厂生产出之后,在压缩机内部封入润滑油。在压缩机的壳体上的、与外部配管连接的连接部形成有吸入孔以及排出孔。封入润滑油之后将橡胶制或者树脂制的密封帽压入吸入孔以及排出孔,从而吸入孔以及排出孔被密封帽闭塞。
作为现有的密封帽,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使用的防尘用帽。在该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如图10所示,在供制冷剂流通的一组配管的端部设有连接块100。在连接块100开设有与一组配管连通的第1孔部101以及第2孔部102。并且,在连接块100装配有防尘用帽103,该防尘用帽103用于避免灰尘经过第1孔部101以及第2孔部102而进入蒸发器的内部。该防尘用帽103包括:主体106,其具备闭塞第1孔部101以及第2孔部102的第1嵌合部104以及第2嵌合部105;钩部107,其形成为从主体106突出,并且当使主体106从连接块100脱离时被拉动。并且,钩部107形成为相对于主体106自如转动。
另外,作为其他现有技术,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闭塞装置。该闭塞装置使用于下述压缩机,该压缩机在连接配管的连接部开设有吸入孔以及排出孔,并且分别在吸入孔以及排出孔的附近固定有配管连接件固定用的双头螺栓。闭塞装置将吸入孔或者排出孔闭塞。闭塞装置具备:与吸入孔或者排出孔气密地嵌合的栓体;将双头螺栓的周围覆盖的筒体;以及与上述栓体以及筒体形成为一体的把手部。在筒体的周壁形成有狭缝,该狭缝从筒体的根底开始沿轴向延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37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24207号公报
然而,图10所示的防尘用帽存在下述问题,即:当第2嵌合部105沿着防尘用帽103の拉拔方向从第2孔部102脱离之后,第2嵌合部105与螺栓108抵接,难以使防尘用帽103从压缩机脱离。尤其是如图10所示,在螺栓108倾斜的状态下,车辆用空调装置安装于车辆,且防尘用帽103的拉拔方向收到空间关系的制约。如图10所示,在把持钩部107并朝箭头方向拉拔的情况下,如双点划线所示,具备第2嵌合部105的防尘用帽103勾挂于螺栓108而无法从连接块100脱离。另外,关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闭塞装置,也与专利文献1的情况相同,沿着闭塞装置的拉拔方向从吸入孔或者排出孔脱离的栓体勾挂于双头螺栓,难以使闭塞装置可靠地从压缩机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帽,即使在拉拔密封帽时已脱离的帽部与设于压缩机的双头螺栓接触,也能够使密封帽从压缩机可靠地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密封帽,其用于压缩机,该压缩机具备连接供流体流动的配管的连接部、在连接部的端面开设的流路孔以及立设于连接部的端面的双头螺栓,该密封帽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安装于连接部。密封帽具备将流路孔闭塞的帽部、把持部以及将帽部与把持部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连结部具有能够供双头螺栓插通的螺栓插通部。把持部形成于螺栓插通部的帽部侧。连结部具备形成于螺栓插通部的帽部侧且与螺栓插通部连通的切入部,该切入部容许从连接部拉拔密封帽时由于帽部与双头螺栓的接触而导致的帽部的折弯变形。
根据本发明,当拉拔装配于压缩机的连接部的密封帽时,从流路孔脱离的帽部即使与双头螺栓接触,通过对密封帽施加拉拔力,帽部将以支点部为支点折弯并相对于连结部变位。由于帽部相对于连结部的变位,能够避免帽部对双头螺栓的勾挂,并且,若对密封帽施加拉拔力,密封帽则从双头螺栓脱离。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使密封帽从压缩机脱离。
优选,在切入部中,从切入部与螺栓插通部连通的位置至在螺栓插通部的帽部侧距离螺栓插通部最远的位置之间的两点间的直线距离,被设定为大于从连接部的端面至双头螺栓的顶端的长度。
在该情况下,切入部形成于密封帽的连结部的内侧且不到达密封帽的外周缘,因此,能够抑制从切入部开始的断裂。另外,在密封帽的拉拔过程中,能够使双头螺栓穿过切入部,能够更可靠地实现密封帽从压缩机的脱离。
优选,流路孔构成第一流路孔,压缩机具备形成于端面的第二流路孔,双头螺栓立设于第一流路孔与第二流路孔之间,帽部构成第一帽部,将第二流路孔闭塞的第二帽部借助连结部而与第一帽部连结成一体。
在该情况下,在压缩机的连接部,双头螺栓配置于流路孔和第二流路孔之间,密封帽将流路孔以及第二流路孔闭塞。在密封帽的拉拔过程中,帽部首先脱离,在避免帽部对双头螺栓的勾挂之后,第二帽从第二流路孔脱离。因此,能够利用一个密封帽将流路孔与第二流路孔闭塞,并且能够可靠地使密封帽从压缩机脱离。
优选,切入部构成第一切入部,连结部在螺栓插通部的第二帽部侧具备第二切入部,第二切入部与第一切入部连通。
在该情况下,由于具备第二切入部,在密封帽的拉拔过程中,在避免了帽部对双头螺栓的勾挂之后,对第二帽部作用拉拔力的位置将会靠近第2帽部。因此,与不具有第二切入部的情况相比,小的拉拔力即能拉动第二帽部,易于进行密封帽的拉拔。
优选,切入部从连结部的外周缘形成至螺栓插通部。
在该情况下,切入部到达密封帽的外周缘,在密封帽的拉拔过程中,在避免了帽部对双头螺栓的勾挂之后,无需使双头螺栓穿过切入部。因此,与在密封帽的连结部的内侧形成的切入部相比,能够使切入部形成得较短。
优选,在连结部的与螺栓插通部对应的位置,具备将双头螺栓的外周面覆盖的螺栓保护部。
在该情况下,在将密封帽装配于连接部的状态下,螺栓保护部将双头螺栓的外周面覆盖,因此能够保护双头螺栓。
优选,螺栓保护部在帽部侧的面具有切入部,该切入部从该螺栓保护部的顶端延伸至基部。
在该情况下,与在螺栓保护部不具有切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易于实现螺栓保护部从双头螺栓的脱离。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帽,即使在拉拔密封帽时脱离的帽部与设于压缩机的双头螺栓接触,也能够可靠地使密封帽从压缩机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帽的压缩机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压缩机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帽的立体图。
图4(a)是示出密封帽的俯视图,图4(b)是将局部剖切示出的密封帽的侧视图,图4(c)是示出由把持部形成的圆孔与切入部连通的密封帽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5(a)~图5(d)是对密封帽的拉拔过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6(a)~图6(d)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4所涉及的密封帽的俯视图。
图7(a)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帽的俯视图,图7(b)是将局部剖切示出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帽的侧视图。
图8(a)图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密封帽的俯视图,图8(b)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密封帽的俯视图,图8(c)是将局部剖切示出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密封帽的侧视图。
图9(a)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帽的俯视图,图9(b)是将局部剖切示出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帽的侧视图。
图10是将现有技术的主要部分局部剖切示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帽进行说明。
图1以及图2所示的压缩机10是车载用压缩机。压缩机10的壳体11主要包括:汽缸体、前壳体以及后壳体。在壳体11设有连接供作为流体的制冷剂流动的配管的连接部12。在连接部12形成有端面12A。在端面12A开设有作为流路孔的吸入孔13和作为第2流路孔的排出孔14。在端面12A的吸入孔13与排出孔14之间的部位立设有双头螺栓15。双头螺栓15是用于固定与连接部12连接的配管的螺栓,被旋入设于连接部12的螺纹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压缩机10的连接部12,吸入孔13、双头螺栓15以及排出孔14配置成吸入孔13、双头螺栓15以及排出孔14的各中心在假想的直线L上经过。如图1以及图2所示,以压缩机10的连接部12位于以旋转轴心P中心倾斜约45度的位置的方式,将压缩机10固定于车辆的发动机室内。
图3、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密封帽20是装配于连接部12而用于将吸入孔13以及排出孔14闭塞的部件。密封帽20由例如通过基于人力的加压而能够弹性变形的聚氨酯等树脂材料或者橡胶类材料形成。密封帽20具备吸入孔13用的第一帽部21、排出孔14用的第二帽部22、把持部24以及螺栓保护部25。并且,密封帽20具有将第一帽部21、第二帽部22、把持部24以及螺栓保护部25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26。另外,连结部26具有螺栓插通部23。
第一帽部21形成为圆柱状,在第一帽部21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环状棱21A。具备以从第一帽部21的顶端侧向内侧进入方式形成的凹部(未图示)。与吸入孔13的内径对应地设定第一帽部21的外径尺寸,以便通过压入第一帽部21而将吸入孔13闭塞。第二帽部22形成为圆柱状。第二帽部22在外周面具备多个环状棱22A,并且在内部具备与第一帽部21同样的凹部(未图示)。与排出孔14的内径对应地设定第二帽部22的外径尺寸,以便通过压入第二帽部22而将排出孔14闭塞。
螺栓插通部23是能够供双头螺栓15插通的部位,位于第一帽部21与第二帽部2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结部26的与螺栓插通部2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圆筒状的螺栓保护部25。螺栓保护部25的圆筒内侧的部分相当于螺栓插通部23。在密封帽20装配于连接部12的状态下,双头螺栓15插通于螺栓插通部23,螺栓保护部25将双头螺栓15的外周面覆盖。
把持部24是用于使装配于连接部12的密封帽20易于拉拔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部24形成于密封帽20的一端中的、与第一帽部21邻接的位置。即:把持部24形成于以第一帽部21为中心与螺栓插通部23相反侧的位置。在把持部24形成有圆孔24A,把持部24形成为环状。第一帽部21位于把持部24与螺栓插通部23之间。把持部24只要位于螺栓插通部23的第一帽部21侧即可,可以变更为任意的位置。另外,把持部24的形状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能够把持的形状即可,可以变更为任意的形状。在拉拔装配于连接部12的密封帽20时,通过将手指勾挂于把持部24并朝拉拔方向拉动密封帽20而易于拉拔密封帽20。
连结部26将第一帽部21、第二帽部22以及把持部24连结成一体。如图4(b)所示,在连结部26具备与连接部12的端面12A抵接的抵接面26A。另外,在连结部26的外周缘形成有厚壁的棱26B。如图3以及图4(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连结部26的棱26B包围的内侧的范围中的从螺栓插通部23靠近第一帽部21的区域形成有第一切入部27,在螺栓插通部23的第二帽部22侧形成有第二切入部29。即:第一切入部27配置于螺栓插通部23与把持部24之间。
如图3以及图4(a)所示,第一切入部27包括:横断部27A,其在第一帽部21的螺栓插通部23侧横断穿过,并且与螺栓插通部23连通;以及外周部27B,其形成为从横断部27A开始沿着棱26B朝把持部24延伸。此处所说的「横断」是指并不是沿着与密封帽20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与从把持部24朝向第二帽部22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完全横切,而是局部横切。第一切入部27的横断部27A在将第一帽部21与螺栓保护部25之间横断的方向上形成为直线状,并且与螺栓插通部23连通。第一切入部27包括多个端部T1~T4。第一切入部27上的外周部27B的端部T3与横断部27A的端部T1连通,并且外周部27B沿着棱26B穿过把持部24与第一帽部21之间并延伸。外周部27B的端部T4在连结部26位于与横断部27A的端部T2相同的一侧。
在外周部27B,与横断部27A的中心距离最远的点R存在于第一帽部21与把持部24之间。这里,横断部27A的中心在第一切入部27的与螺栓插通部23连通的连通位置。另外,最远点R是在第一切入部27中,在螺栓插通部23的第一帽部21侧距离螺栓插通部23最远的位置。如图4(b)所示,外周部27B的最远点R与横断部27A的中心之间的两点间的直线距离D1被设定成,大于从端面12A至双头螺栓15的顶端的长度D2。通过将该直线距离D1设定成大于从端面12A至双头螺栓15的顶端的长度D2,在拉拔密封帽20时,能够使双头螺栓15穿过第一切入部27。
由于第一切入部27形成于连结部26,从而在连结部26上的外周部27B的端部T4与横断部27A的端部T2之间形成支点部28。在图3以及图4(a)中,为了便于理解而以双点划线表示支点部28。支点部28是作为能够使第一帽部21相对于连结部26变位的支点发挥功能的部位。支点部28形成于连结部26的、从第一帽部21与螺栓插通部23之间分离的位置。由于支点部28形成于连结部26,从而,在拉拔密封帽20时,即使第一帽部21与双头螺栓15接触,第一帽部21也以支点部28为支点被折弯,从而能够避免第一帽部21勾挂于双头螺栓15的情况。另外,如图4(c)所示,第一切入部27可以与由把持部24形成的圆孔24A连通。在该情况下,易于使双头螺栓15进一步穿过第一切入部27。
接下来,对第二切入部29进行说明。
第二切入部29形成为:从第一切入部27的横断部27A的两端部T1、T2沿着棱26B朝第二帽部22直线状地切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切入部29的第二帽部22附近的端部T5、T6比螺栓插通部23接近第二帽部22。第二切入部29的第二帽部22附近的端部T5、T6在螺栓插通部23与第二帽部22之间且更接近第二帽部22。由此,在第二帽部22的附近形成第2支点部30。
通过第2支点部30形成于比螺栓插通部23靠近第二帽部22的位置,由此,在拉拔密封帽20时,拉拔第二帽部22的力更易于作用于第二帽部22。随着使第2支点部30的位置比螺栓插通部23接近第二帽部22,拉拔第二帽部22的力更易于作用于第二帽部22。反之,随着使第2支点部30的位置比第二帽部22接近螺栓插通部23,拉拔第二帽部22的力更难于作用于第二帽部2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切入部27以及第二切入部29的宽度分别被设定为1mm左右,但是第1切入部27以及第二切入部29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定。第1切入部27以及第二切入部29例如可以是没有宽度且没有间隙的切入部、即狭缝。另外,各切入部可以是形成为未从连结部26的表面至背面完全地被切断的凹槽、或者是形成为穿孔状的切入部。在形成为凹槽、穿孔状的切入部的情况下,在拉拔密封帽20时,只要能够利用拉拔的力将切入部从连结部26的表面至背面完全切断即可。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的密封帽20的拉拔过程进行说明。
压缩机10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室内,设于连接部12的双头螺栓15处于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约45度的状态。密封帽20的第一帽部21闭塞吸入孔13,第二帽部22闭塞排出孔14,并且,密封帽20装配于压缩机10的连接部12。对密封帽20进行拉拔操作的操作者首先使手指卡止于把持部24,以使卡止的指靠近双头螺栓15的方式朝上方移动。由此,连结部26弯曲,密封帽20的把持部24附近开始从连接部12的端面12A分离。如图5(a)所示,通过进一步将把持部24朝箭头方向拉起,第一帽部21从吸入孔13脱离。另外,在图5(a)~图5(d)中,以箭头方向为上方,按照图5(a)、图5(b)、图5(c)、以及图5(d)的顺序进行密封帽20的拉拔。
并且,通过拉起把持部24,如图5(b)所示,第一帽部21与双头螺栓15接触。并且,通过继续拉起把持部24,如图5(c)所示,第一帽部21以支点部28为支点折弯,密封帽20进一步从连接部12的端面12A分离。第一帽部21直接以折弯的状态穿过双头螺栓15的侧方并朝第二帽部22移动。这时,双头螺栓15在被螺栓保护部25覆盖的状态下穿过第一切入部27。已变位的第一帽部21位于支点部28的侧方,并且双头螺栓15与第一帽部21在拉拔方向上接触。由此,能够避免第一帽部21对双头螺栓15勾挂。
若从该状态进一步朝上方拉起把持部24,则如图5(d)所示,第二帽部22开始从排出孔14脱离,并且螺栓保护部25开始从双头螺栓15拔出。这时,由于第2支点部30设定为比螺栓插通部23接近第二帽部22,因此,易于使拉拔力作用于第二帽部22,与远离第2支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小的力使第二帽部22脱离。在第二帽部22从排出孔14中脱离出之后,或者在第二帽部22脱离的同时,螺栓保护部25从双头螺栓15拔出,密封帽20的拉拔完成。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下面的作用效果。
(1)在对装配于压缩机10的连接部12的密封帽20进行拉拔的过程中,即使从吸入孔13脱离的第一帽部21与双头螺栓15接触,由于对密封帽20施加拉拔力,第一帽部21也会以连结部26的支点部28为支点而折弯。由于第一帽部21的折弯,能够避免第一帽部21在拉拔方向上勾挂于双头螺栓15,第一帽部21不会成为拉拔密封帽20的障碍。而且,若对密封帽20施加拉拔力,则密封帽20从双头螺栓15脱离。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使密封帽20从压缩机10脱离。
(2)由于第一切入部27形成于密封帽20的连结部26的内侧,因此,在拉拔密封帽20的过程中,能够使双头螺栓15穿过第一切入部27,能够更可靠地实现密封帽20从压缩机10的脱离。另外,由于第一切入部27并未到达密封帽20的外周缘,因此,在拉拔密封帽20的过程中,在拉拔第一帽部21之后,以端部T5、T6这两点为基准,能够使螺栓插通部23以及第二帽部22脱离。即,在拉拔螺栓插通部23以及第二帽部22时,拉拔的力分散到端部T5、T6。例如,在第一切入部27的端部T2到达外周缘的情况下,在拉拔螺栓插通部23以及第二帽部22时,拉拔的力作用于端部T5这一点。因此,与第一切入部27到达密封帽20的外周缘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密封帽20相对于拉拔力而言强度高。
(3)在压缩机10的连接部12,吸入孔13与排出孔14配置成双头螺栓15位于两孔13、14之间。一个密封帽20将吸入孔13以及排出孔14,双头螺栓15插通于密封帽20的螺栓插通部23。在密封帽20的拉拔过程中,第一帽部21首先脱离,在避免第一帽部21对双头螺栓15的勾挂之后,第二帽部22从排出孔14脱离。因此,能够利用一个密封帽20闭塞吸入孔13与排出孔14,并且,能够使密封帽20可靠地从压缩机10脱离。
(4)在密封帽20设有第二切入部29。由此,在密封帽20的拉拔过程中,使得在避免第一帽部21对双头螺栓15的勾挂之后,对第二帽部22作用拉拔力的位置靠近第二帽部22。因此,与不具有第二切入部29的情况相比,第二帽部22的拉拔力很小即可,容易拉拔。
(5)在将密封帽20装配于连接部12的状态下,螺栓保护部25将双头螺栓15覆盖。因此,在密封帽20装配于连接部12的状态下,能够保护双头螺栓15。
(6)由于在密封帽20形成有棱26B,因此密封帽20相对于拉拔力具有高强度。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4进行说明。
图6(a)所示的变形例1是第一切入部27的位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密封帽20的例子。从横断部27A的两端部T1、T2朝向把持部24分别形成有外周部27B、27B。外周部27B的一方的端部T3与横断部27A的两端部T1、T2连通,外周部27B的另一方的端部T4成为最远点R。因此,在变形例1的密封帽20中,连结部26上的支点部28形成于把持部24与第一帽部21之间。外周部27B的把持部24附近的端部T4与横断部27A之间的直线距离,被设定为大于从端面12A至双头螺栓15的顶端的长度。在该变形例1中,在密封帽20的拉拔过程中,第一帽部21在双头螺栓15的顶端侧以支点部28为支点折弯,第一帽部21直接以折弯的状态穿过双头螺栓15的顶端侧并朝第二帽部22移动。由于第一帽部21的折弯,能够避免第一帽部21在拉拔方向上勾挂于双头螺栓15。
图6(b)所示的变形例2是:形成为仅从横断部27A的一方的端部T1延伸出第二切入部29、在横断部27A的另一方的端部T2未形成有切入部的密封帽20的例子。在变形例2的情况下,虽然仅仅是形成为从横断部27A的一方的端部T1延伸出第二切入部29,但是能够利用端部T5形成第2支点部30。因此,在密封帽20的拉拔过程中,能够使拉拔的力易于作用于第二帽部22。
图6(c)所示的变形例3是仅形成第一切入部27而省略了第二切入部29的密封帽20的例子。在变形例3的情况下,与第1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2相比,是第二帽部22不易脱离的结构,但是,通过与变形例2的情况相比增大拉拔力,便能够使第二帽部22从排出孔14脱离。该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一帽部21的折弯而避免吸入侧帽部21在拉拔方向上勾挂于双头螺栓15。
图6(d)所示的变形例4是不具备螺栓保护部25的密封帽20的例子。在变形例4中,连结部26具有螺栓插通部23,第一帽部21以及把持部24被连结部26连结成一体。在变形例4的情况下,第一切入部27的横断部27A与螺栓插通部23连通。在变形例4的密封帽20的情况下,由于不具备螺栓保护部25,因此即使将密封帽20装配于连接部12,双头螺栓15也会露出而未被保护。在密封帽20的拉拔过程中,无需使螺栓保护部25从双头螺栓15脱离,能够在这种程度上使密封帽20容易脱离。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帽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帽是第一切入部到达连结部的外周缘的例子。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用的要素沿用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并使用共用的附图标记。
在图7所示的密封帽40的连结部26形成有第一切入部41,第一切入部41从连结部26的外周缘延伸至螺栓插通部23。因此,第一切入部41是从连结部26的外周缘横断至螺栓插通部23的切入部。另外,第一切入部41位于螺栓插通部23的第一帽部21侧。支点部42、43设定为在连结部26上隔着螺栓插通部23形成于第一切入部41的相反侧。支点部42是在密封帽40的拉拔过程中用于使第一帽部21朝螺栓保护部25变位的支点。即,在保持把持部24并朝向双头螺栓15拉动密封帽40的拉拔过程中,密封帽40以支点部42为支点折弯,而后第一帽部21脱离。支点部43是在密封帽40的拉拔过程中用于在第一帽部21与双头螺栓15接触的状态下使第一帽部21以避免对双头螺栓15的勾挂的方式变位的支点。支点部43是在密封帽40的拉拔过程中为了使第一帽部21变位且避免勾挂于双头螺栓15勾挂的必要的支点。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帽40不具有第二切入部。
根据该密封帽40,在密封帽40的拉拔过程中,第一帽部21以支点部42为支点折弯并且朝向双头螺栓15变位直至与双头螺栓15抵接。并且,若第一帽部21与双头螺栓15接触,则第一帽部21以支点部43为支点变位。通过进一步进行拉拔,在第一帽部21与双头螺栓15抵接的状态下,第一帽部21直接以支点部43为支点折弯并穿过双头螺栓15的支点部43附近。并且,通过继续拉拔,进行第二帽部22与螺栓保护部25的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的项目(1)、(3)、(5)以及(6)实质上相同的作用效果。进一步说明的话,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切入部41到达密封帽40的外周缘,因此,在密封帽40的拉拔过程中,在避免了第一帽部21对双头螺栓15的勾挂之后,无需使双头螺栓15穿过第一切入部41。因此,与在第1实施方式的密封帽20的连结部26的内侧形成的第一切入部27相比,在第2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第一切入部41的长度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简化密封帽20的结构。另外,第一切入部41设于从螺栓插通部23接近第一帽部21的区域。并且,由于以从螺栓插通部23接近第一帽部21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因此,在拉拔过程中,连结部26易于以支点部42为支点而折弯。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2进行说明。
图8(a)所示的变形例1是除了形成有第一切入部41之外还形成有第二切入部44的密封帽40的例子。变形例1的第一切入部41形成为横断地穿过第一帽部21的螺栓插通部23侧,并且与螺栓插通部23连通。在变形例1的情况下,支点部42、43形成于与第一切入部41的一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
另一方面,第二切入部44形成为:从连结部26的第一帽部21的端部沿着棱26B朝向第二帽部22延伸,并且,形成为在螺栓保护部25与第二帽部22之间穿过。在该变形例1的情况下,由于形成有第二切入部44而在连结部26に形成第2支点部45。由于第2支点部45形成于第二帽部22的附近,在拉拔密封帽40时,拉拔第二帽部22易于作用于第二帽部22。因此,与第2实施方式的密封帽40相比,第二帽部22的脱离在螺栓保护部25从双头螺栓15脱离之前进行,易于实现第二帽部22的脱离。
图8(b)以及图8(c)所示的变形例2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密封帽40上的螺栓保护部25形成有切入部46的密封帽40的例子。在密封帽40所具备的螺栓保护部25的、第一帽部21侧的周面形成有切入部46,该切入部46从螺栓保护部25的基部25A形成至顶端25B。由于在螺栓保护部25形成切入部46,在密封帽40的拉拔过程中,通过在第一帽部21脱离之后进一步进行拉拔,螺栓保护部25的切入部46被打开。由此,螺栓保护部25从双头螺栓15脱离,而且,第二帽部22从排出孔14脱离。在变形例2的情况下,与在螺栓保护部25没有切入部46的情况相比,易于实现螺栓保护部25从双头螺栓15的脱离。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帽进行说明。
第3实施方式是具有仅对吸入孔进行闭塞的帽部的密封帽的例子。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密封帽50除了具备帽部51和把持部54之外,还具备将帽部51与把持部54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56。连结部56具备螺栓插通部53,并在与螺栓插通部53对应的位置具备螺栓保护部55。
帽部51将吸入孔13闭塞且呈圆柱状。把持部54用于在拉拔密封帽50时使密封帽50易于拉拔。把持部54具有圆孔54A,并且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把持部24实质相同的结构。螺栓插通部53是供双头螺栓15插通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结部56的与螺栓插通部5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栓保护部55。螺栓保护部55的内侧的通孔相当于螺栓插通部53。连结部56具备与连接部12的端面12A抵接的端面56A和沿着外周缘形成的棱56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连结部56的棱56B包围的内侧的范围中,形成有在螺栓插通部53的帽部51侧形成的切入部57。
如图9(a)所示,切入部57形成为横断地穿过帽部51的螺栓插通部53,并且包括与螺栓插通部53连通的横断部57A以及形成为从横断部57A沿着棱56B朝向把持部54延伸的外周部57B。切入部57的横断部57A在帽部51与螺栓保护部55之间以直线状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与螺栓插通部53连通。切入部57上的外周部57B的端部T3与横断部57A的端部T1连通。外周部57B沿着棱56B延伸,并且在把持部54与帽部51之间穿过。外周部57B的端部T4位于与横断部57A的端部T2相同的一侧。
在外周部57B,与横断部57A的中心距离最远的点R存在于帽部51与把持部54之间。外周部57B的最远点R与横断部57A的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被设定为大于从端面12A至双头螺栓15的顶端的长度。由于切入部57形成于连结部56,在连结部56上的外周部57B的端部T4与横断部57A的端部T2之间形成支点部58。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拉拔装配于压缩机10的连接部12的密封帽50时,即使从吸入孔13脱离的帽部51与双头螺栓15抵接,帽部51也以连结部56的支点部58为支点折弯而相对于连结部56变位。由于帽部51相对于连结部56的变位,能够避免帽部51对双头螺栓15的勾挂,帽部51不会成为拉拔密封帽50的障碍。另外,切入部57可以与把持部54的圆孔54A连通。在该情况下,更加容易使双头螺栓15穿过切入部57。针对排出孔14也可以采用与密封帽50相同的结构并与排出孔14对应的密封帽。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帽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限定,可以如下所述在发明的主旨范围内进行多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装配密封帽的压缩机以车载用的压缩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压缩机的形式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压缩机可以是斜板式、涡旋式、叶片式,另外,对车载用的压缩机特没有特别限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形成于压缩机的壳体的连接部装配密封帽的例子,但是并不是限定连接部形成于壳体,例如可以在设于壳体的其他部件形成连接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压缩机的连接部上以吸入孔、双头螺栓以及排出孔的各自的中心在假想直线上穿过的方式配置吸入孔、双头螺栓以及排出孔,但是吸入孔、双头螺栓、排出孔的各自的中心可以彼此错位。在该情况下,密封帽变更为与吸入孔、双头螺栓、排出孔的位置对应地使第一帽部、螺栓插通部以及第二帽部彼此错位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缩机以吸入孔位于比排出孔低的位置的方式固定于发动机室内,但是,可以是排出孔位于比吸入孔低的位置的方式固定的压缩机。该情况下的密封帽例如形成为将排出孔用的第二帽部的位置与吸入孔用的第一帽部的位置对换,并在排出孔用的帽部附近设置把持部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把持部形成为环状,但是把持部只要是拉拔密封帽时操作者易于把持的形状即可,不特别地对形状进行限定。另外,把持部设置成存在于螺栓插通部的帽部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沿着密封帽的外周缘的方式设有棱,但是并不是必须要设置棱。例如可以省略棱。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于连接部的双头螺栓以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约45度的状态将压缩机安装于发动机室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对双头螺栓的方向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任意变更。例如,双头螺栓可以沿着铅垂方向配置,可以以45度以外的角度倾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切入部中,从与螺栓插通部连通的位置至距离插通部最远的位置R的两点间的直线距离,被设定为大于从端面至双头螺栓的顶端的长度。然而,根据密封帽的材料的不同可以变更上述距离。在密封帽的材料是具有充分的延伸余量的材料、例如、橡胶类材料的情况下,上述的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可以设定为小于从端面至双头螺栓的顶端的长度。

Claims (7)

1.一种密封帽,其用于压缩机,该压缩机具备连接供流体流动的配管的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的端面开口的流路孔以及立设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面的双头螺栓,
所述密封帽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且安装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密封帽具备将所述流路孔闭塞的帽部、把持部以及将所述帽部与所述把持部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
所述连结部具有能够供所述双头螺栓插通的螺栓插通部,
所述密封帽的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形成于所述螺栓插通部的所述帽部侧,
所述连结部具备形成于所述螺栓插通部的所述帽部侧且与所述螺栓插通部连通的切入部,该切入部容许从所述连接部拉拔所述密封帽时由于所述帽部与所述双头螺栓的接触而导致的所述帽部的折弯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入部包括横断部,该横断部在所述帽部的所述螺栓插通部侧横断穿过并且与所述螺栓插通部连通,
在所述切入部中,从与所述螺栓插通部连通的所述横断部的中心至在所述螺栓插通部的所述帽部侧距离所述螺栓插通部最远的位置的两点间的直线距离,被设定为大于从所述连接部的端面至所述双头螺栓的顶端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孔构成第一流路孔,
所述压缩机具备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面的第二流路孔,
所述双头螺栓立设于所述第一流路孔与所述第二流路孔之间,
所述帽部构成第一帽部,
将所述第二流路孔闭塞的第二帽部借助所述连结部而与所述第一帽部连结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入部构成第一切入部,
所述连结部在所述螺栓插通部的所述第二帽部侧具备第二切入部,
所述第二切入部与所述第一切入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入部从所述连结部的外周缘形成至所述螺栓插通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帽,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部的与所述螺栓插通部对应的位置,具备将所述双头螺栓的外周面覆盖的螺栓保护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保护部在所述帽部侧的面具有切入部,该切入部从该螺栓保护部的顶端延伸至基部。
CN201180044858.2A 2010-09-22 2011-09-20 密封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92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2007A JP5429122B2 (ja) 2010-09-22 2010-09-22 シールキャップ
JP2010-212007 2010-09-22
PCT/JP2011/071393 WO2012039401A1 (ja) 2010-09-22 2011-09-20 シールキャ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9298A CN103119298A (zh) 2013-05-22
CN103119298B true CN103119298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87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485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9298B (zh) 2010-09-22 2011-09-20 密封帽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33934B2 (zh)
EP (1) EP2620647A4 (zh)
JP (1) JP5429122B2 (zh)
CN (1) CN103119298B (zh)
WO (1) WO20120394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6201A (zh) * 2013-11-28 2014-08-27 广西柳工奥兰空调有限公司 车用空调防尘帽
DE102015112447A1 (de) * 2015-07-30 2017-02-02 Robert Bosch Automotive Steering Gmbh Druckmittelfördereinrichtung und Dichteinrichtung zum Abdichten einer Druckmittelfördereinrichtung
US10898294B2 (en) * 2015-12-22 2021-01-26 Stoma Ventures, LLC Tail cap for dental equipment
JP6809405B2 (ja) 2017-07-31 2021-01-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シールキャップ
JP6947628B2 (ja) * 2017-12-27 2021-10-13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ホールプラグの取付構造
US11060653B2 (en) * 2018-08-09 2021-07-13 Hanon Systems Gap filling shipping cap for leveraged refrigerant fittin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4207U (ja) * 2006-05-30 2006-08-10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封栓装置
CN1935544A (zh) * 2005-09-20 2007-03-28 株式会社京浜 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防尘盖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310609D0 (en) * 1993-05-22 1993-07-07 Moss Plastic Parts Ltd An article including at least one projection
JPH09210284A (ja) * 1996-01-30 1997-08-12 Zexel Corp 配管コネクタ用キャップ
US5988223A (en) * 1996-11-28 1999-11-23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Sealing plug device for a refrigerant compressor
JP3648940B2 (ja) 1997-09-04 2005-05-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流路閉塞装置
JPH11210629A (ja) * 1998-01-21 1999-08-03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圧縮機の封栓装置
JP2973000B1 (ja) 1998-06-22 1999-11-08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キャップ
US6290092B1 (en) * 1999-03-18 2001-09-18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Disposable protective closure
JP3923327B2 (ja) * 2002-02-04 2007-05-30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ポートカバー
KR20080010678A (ko) * 2006-07-27 2008-01-31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압축기의 입출구 포트 보호구조
JP4981876B2 (ja) * 2009-11-18 2012-07-25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空調装置に用いられる防塵用キャップ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5544A (zh) * 2005-09-20 2007-03-28 株式会社京浜 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防尘盖
JP3124207U (ja) * 2006-05-30 2006-08-10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封栓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新世纪密封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黄兴等;《润滑与密封》;20020228(第1期);76-7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29122B2 (ja) 2014-02-26
US9133934B2 (en) 2015-09-15
EP2620647A1 (en) 2013-07-31
CN103119298A (zh) 2013-05-22
JP2012067648A (ja) 2012-04-05
US20130175768A1 (en) 2013-07-11
EP2620647A4 (en) 2016-05-11
WO2012039401A1 (ja) 201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9298B (zh) 密封帽
CN102735278A (zh) 传感器外壳和用于传感器外壳的闭锁机构
CN105637240B (zh) 用于将部件紧固到承载件的装置
US8555480B2 (en) Two part coupling connected by a clip
CN105849452A (zh) 连接器、释放工具以及包括连接器和释放工具的装置
CN103672166B (zh) 连接器
JP2017516036A (ja)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101818838A (zh) 耦合装置
BRPI0617668A2 (pt) conexão de encaixe para tubos e mangueiras com um anel de retenção de tubo
CN103206587B (zh) 连接元件和用于连接元件的解锁元件
US20170292619A1 (en) Structure for forming fluid path
US11280300B2 (en) Air intake device with a variable-length intake duct and a separate centering device
CN106255610A (zh) 供油口开闭结构
JP2018511011A (ja) 管を接続するための差込み継手アセンブリ
CN109416143B (zh) 用于流体管路的连接器
KR20100087971A (ko) 차량 공조장치의 냉매파이프용 조인트 플랜지
CN202327426U (zh) 防转型水管接头
CN101487412B (zh) 汽车的排气装置
CN202937912U (zh) 汽车高压油管的管接头
JP6218383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配管連結構造
KR101478923B1 (ko) 퀵 커넥터
CN204647648U (zh) 一种汽车空调塑料快速接头
CN205155137U (zh) 密封结构及风门组件
CN108071886A (zh) 用于介质传导管线的联接装置
CN205424221U (zh) 一种用于制动真空管路的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