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1151B - 树脂模制物品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树脂模制物品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1151B
CN103101151B CN201210394518.9A CN201210394518A CN103101151B CN 103101151 B CN103101151 B CN 103101151B CN 201210394518 A CN201210394518 A CN 201210394518A CN 103101151 B CN103101151 B CN 1031011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trace
trace portions
suture wire
molded article
resin mo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45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01151A (zh
Inventor
铃木浩
栉谷义弘
伊藤裕造
铃木茂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oa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oa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92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469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401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00469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noac Corp filed Critical Inoa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01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1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01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1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57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using means for adhering or bonding the layers or parts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75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using exchangeable mould h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26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the apertures going through the whole thickness of the layer, e.g. expanded metal, perforated layer, slit layer regular cells B32B3/1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 B29L2031/3008Instrument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 B29L2031/3041Trim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03Interior finish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8Ca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 Y10T428/24298Noncircular aperture [e.g., slit, diamond, rectangular, etc.]
    • Y10T428/24314Slit or elong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612Composite web or she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例如车辆的树脂模制物品,其上形成有线迹图案,包括:第一元件(32),其具有多个缝线线迹部分(34,36),缝线线迹部分朝向设计表面(31)突起且对齐地形成于前侧上;以及,第二元件(44),其被形成为使得由此覆盖着第一元件(32)的前侧、且缝线线迹部分(34,36)的突起端部从第二元件(44)暴露。所述第二元件(44)的构成所述设计表面(31)的表面、以及从所述第二元件(44)暴露的所述缝线线迹部分(34,36)的突起端部是彼此不同颜色的,且在线迹图案中的线迹由多个缝线线迹部分(34,36)配置于树脂模制物品的设计表面(31)上。

Description

树脂模制物品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线迹图案的树脂模制物品以及生产该树脂模制物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置于汽车的乘客舱等等之中的车辆内部元件中的某些(诸如仪器面板和落地控制台)预期改进它们设计表面的纹理,这是通过用利用缝线缝合由真皮或模仿真皮模制的树脂薄片而制成的多个皮肤材料、且将它们置于例如仪器面板这样的基部元件的表面上来实现的。
存在着对车辆内部元件的皮肤件进行缝合的各种方法,且例如存在着被称作单线迹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如从图12A看出,两片皮肤材料10在端部边缘部分中以重叠状态利用缝线12而被缝合在一起,且皮肤材料10之一在此缝合部分处往回折叠且然后,如从图12B看出,所得到的三折的薄片材料10进一步利用缝线12而缝合在一起。如从图12B看出,在由单线迹缝合的皮肤材料10的设计表面14上,线迹图案被制成使得线迹(外线迹)18沿着两片皮肤材料10的结合部16而出现在皮肤材料10的上侧上、且从而使得线迹(内线迹)20略微从形成为类似台阶的结合部16出现。
此外,在被称作双线迹的方法中,两片皮肤材料10如从图12A看出,在端部边缘部分中以重叠状态利用缝线12缝合在一起,且两个皮肤材料10在此缝合部分处彼此远离往回折叠;且然后如从图13看出,双重叠的皮肤材料10分别利用缝线12而缝合在一起。如从图13看出,在由双线迹缝合的皮肤材料10的设计表面14上,线迹图案被制成,从而使得一对线迹(外线迹)18出现在两片皮肤材料10的结合部16的两侧上、并且沿着结合部16且进一步使得线迹(内线迹)20略微从凹结合部16出现。
但是,由于缝合皮肤材料10需要成本和工作,提出具有通过模制而产生的线迹图案的这样一种车辆内部元件,如在下文的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那样。当通过模制而产生这样一种线迹图案时,使用成型模来执行注射模制或类似操作,成型模在模具表面上具有呈相反线迹图案形状的凹入部分和凸出部分,由此在所得到的皮肤材料的表面上一体地形成线迹图案。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Kokai公告)No.2010-184487
在产生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具备线迹图案的元件的方法中,线迹图案的线迹是由形成皮肤材料的树脂材料的一部分形成。因此,线迹自然地具有与皮肤材料的表面相同的颜色、且因此是不显眼的,且问题在于线迹图案并不看起来像是真皮线迹图案。
发明内容
鉴于根据常规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是要适当地解决这些问题,且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树脂模制的物品,其具有看起来像是真皮线迹图案的线迹图案;以及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这种树脂模制物品的方法。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且实现预期目的,本申请的发明提供一种树脂模制物品,且在其设计表面上形成有一种线迹图案,且这种树脂模制的物品包括:第一元件,其上对齐地形成了在设计表面上突起的多个缝线线迹部分,以及;第二元件,其覆盖着第一元件,且缝线线迹部分的突起端部暴露,且在此结构中,第二元件的构成设计表面的表面、以及从第二元件暴露的缝线线迹部分的突起端部具有彼此不同的颜色,并且由从第二元件暴露的多个缝线线迹部分形成了线迹图案。
因此,根据本发明,由于线迹图案由从构成设计表面的第二元件暴露的第一元件的缝线线迹部分而形成,则能提供在缝线线迹部分与构成缝线线迹部分的外围部分的第二元件之间的颜色和材料等的组合方面的自由度改进。因此,可能给予该缝线图案更真实的外观。
在本发明中,第二元件能在其表面上设有结合部分,结合部分模仿着结合到一起的皮肤材料的结合部,和线迹图案能具有由沿着结合部分对齐的缝线线迹部分所形成的外线迹。因此,结合部分和缝线线迹部分能模仿由实际皮革等缝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结合部和线迹而形成,且因而,线迹图案可具有甚至更真实的外观。
而且,在本发明中,线迹图案能具有由与结合部分对齐地暴露的缝线线迹部分所形成的内线迹。因此,由于存在着通过对齐所述缝线线迹部分以在结合部分上暴露而形成的内线迹,线迹图案可具有甚至更真实的外观。
另外,在本发明中,第一元件可具有基部,且基部形成为使得相邻缝线线迹部分彼此分离;以及狭缝,在基部中在相邻缝线线迹部分之间,所述狭缝延伸与多个缝线线迹部分的对齐方向交叉、并且在缝线线迹部分的突起方向上开口;以及第二元件的一部分插入于此狭缝内。因此,虽然在第二元件的前侧上暴露的多个缝线线迹部分以一定方式对齐以分开所述第二元件,第二元件被配置成插入于第一元件的设于相邻缝线线迹部分之间的狭缝内。因而,能保证第二元件的适当厚度且维持第二元件的强度。
此外,在本发明中,结合部分可形成为类似台阶来造成在设计表面中的高度差,外线迹可设置于比跨越整个结合部分的其它设计表面侧部更高地凸起/抬升起的一个设计表面侧部上,并且内线迹可设置在介于其它设计表面侧与所述结合部分之间的边界位置处。因此,结合部分和缝线线迹部分能模仿由实际皮革和类似物缝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结合部和线迹而形成,且因而,线迹图案可具有甚至更真实的外观。
而且,在本发明中,构成外线迹的多个缝线线迹可被形成为相对于沿着结合部分的线而倾斜地对齐。因此,由于缝线线迹部分中每一个参考沿着结合部分的线迹线而倾斜地设置,则可保证在相邻缝线线迹部分之间的相对间隔,甚至当相邻缝线线迹部分的间隔在沿着线迹线的方向上变窄的情况下。这可减少对于用于模制第一元件和缝线线迹部分的成型模的限制,且可能保证用于形成第二元件的树脂在相邻缝线线迹部分之间流动的空间。而且,由于能在沿着线迹线的方向上使得相邻缝线线迹部分的间隔更窄,则可能由多个缝线线迹部分给出表示线迹的线迹图案更真实的外观。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且实现预期目的,本申请的发明还提供用于生产树脂模制物品的方法,树脂模制物品具备有形成于其设计表面上的线迹图案,且本发明的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模制第一元件,第一元件具备多个缝线线迹部分,多个缝线线迹部分在其前侧上对齐、并且在设计表面上突起,
模制第二元件,第二元件的颜色与第一元件的缝线线迹部分的颜色不同,从而使得第二元件覆盖第一元件的前侧,且第一元件的缝线线迹部分的突起端部暴露,以及
因此,由从第二元件的构成设计表面的表面暴露的多个缝线线迹部分形成了在设计表面上的线迹图案。
根据本发明的此方法,模制了具有缝线线迹部分以形成线迹图案的第一元件,且然后,模制第二元件从而使得缝线线迹部分在设计表面上暴露。因此,线迹图案能形成为在缝线线迹部分与构成缝线线迹部分的外围部分的第二元件之间的颜色和材料等的组合方面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因而,具有接近于真实线迹图案的线迹图案的树脂模制物品能通过简单的生产方法而获得。
在根据本发明的该方法中,通过使用形成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背侧的共同模部分进行的双色模制(双注射模制),可以一体地模制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因而,根据本发明,可能排除粘附和组装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步骤,并且能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当模制第一元件时,可以形成相邻缝线线迹部分,从而使得它们彼此隔离开;且可在相邻缝线线迹部分之间形成狭缝,所述狭缝延伸与多个缝线线迹部分的对齐方向交叉、且在缝线线迹部分的突起方向上开口,且此外,当模制第二元件时,构成第二元件的树脂原材料流入第一元件的狭缝内,其保持在成型模的腔中。因此,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其可能使得树脂原材料经由设于第一元件中的狭缝和介于缝线线迹部分之间的空间而流入到将缝线线迹部分夹入中间的空间内,且因而,树脂原材料能快速地填充于腔内,且并无空间保持不填充。这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树脂模制物品。
此外,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当模制第一元件时,呈凹入或凸出形状的接合部分能形成于第一元件的背侧上从而使得它们对应于缝线线迹部分,且第二元件模制为下面的状态:接合部分与已经模制出第一元件背侧的一种模部分相接合。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该方法,由于通过接合第一元件的背侧与形成为对应于缝线线迹部分的接合部分而将第一元件保持在模部分中,则可能防止第一元件和第一元件的缝线线迹部分和用于缝线线迹部分的模密封的部分在模制第二元件时不对齐。
如从上文看出,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模制物品,则可能在树脂模制物品上给出更真实外观的线迹图案,且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生产树脂模制物品的方法,可能易于形成一种接近于树脂模制物品上的真实线迹图案的线迹图案。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一实施例的仪器面板的示意透视图。
图2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仪器面板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平面图。
图3A为沿着图2中的线3A-3A所截取的截面图,且图3B为沿着图2中的线3B-3B所截取的截面图。
图4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仪器面板的剪切的主要部分的示意透视图。
图5为示出主要部分剪切、且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元件的前侧示出的示意透视图。
图6为示出主要部分剪切、且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元件的背侧示出的示意透视图。
图7A、图7B和图7C为示出通过双色模制来制造仪器面板的工序的解释性截面图,其中,图7A示出模制第一元件的步骤;图7B示出了在对应于图2中的线3A-3A的位置处观察的模制第二元件的步骤;以及图7C示出了在对应于图2中的线3B-3B的位置处观察的模制第二元件的步骤。
图8为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仪器面板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平面图。
图9A为沿着图8中的线9C-9C所截取的截面图,且图9B为沿着图8中的线9D-9D所截取的截面图。
图10为示出线迹图案的修改的示意平面图。
图11是沿着图10中的线11-11所截取的截面图。
图12A为示出皮肤材料的两个薄片利用为内线迹的缝线而缝合的状态的解释截面图,且图12B为示出了皮肤材料由所谓的单个线迹连接的状态的解释性截面图。
图13为示出了皮肤材料由所谓的双线迹所连接的状态的解释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之后,参看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在下文中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模制物品和生产该树脂模制物品的方法的描述。
在这些实施例中,给出针对图1中所示的仪器面板30的描述,其为车辆内部元件之一且为树脂模制的物品。在仪器面板(树脂模制物品)30的下文的描述中,用作设计表面31的侧部被称作前侧,且上面安装了另一元件的侧部、或者由另一元件隐藏的侧部被称作背侧。例如,在这样一种车辆内部元件作为仪器面板30的情况下,设计表面31的乘客舱侧为前侧,且安装了车辆内部元件的其车辆主体侧为背侧。
第一实施例
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仪器面板30包括第一元件32,其中具有一体形成的多个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以及,第二元件44,其具有形成仪器面板30的设计表面31的表面。形成仪器面板30,从而使得多个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突起端部在第二元件44的前侧上暴露,且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和第二元件44的表面形成为呈彼此不同的颜色。换言之,在仪器面板30中,选择了模仿用于对诸如真皮和人造皮革这样的皮肤材料进行缝合的缝线12(参看图12A、图12B和图13)的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颜色以便对应于缝线12的颜色,且选择了模仿皮肤材料的第二元件44的表面的颜色以便对应于皮肤材料。因而,人造线迹图案由多个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形成于仪器面板30的设计表面31上,多个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从构成朝向乘客舱的设计表面31的大部分的第二元件44暴露(参看图1)。
如图2至图4所示,表示着皮肤材料关于彼此的连接部分的一种人造结合部由形成于第二元件44表面上的结合部分46而形成于仪器面板30中。此外,在仪器面板30中,沿着结合部分46延伸的外线迹是由形成于第一元件32中的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形成。而且,在仪器面板30中,在结合部分46上暴露的内线迹是由形成于第一元件62中的多个第二缝线线迹部分36形成。以此方式,第一实施例的仪器面板具备模仿单个线迹的线迹图案。
多种材料可用于形成第一元件32和第二元件44。例如,可能使用相同材料来形成第一元件32和第二元件44,这样的材料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以及,弹性体,诸如TPO(烯烃基弹性体);以及,泡沫,诸如聚氨酯,或者可使用不同材料组合地形成它们。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元件32由聚丙烯形成且第二元件44由TPO制成。关于第一元件32和第二元件44的颜色,优选地,形成第一元件32和第二元件44的材料本身也是有颜色的。
提供第一元件32以便至少对应于形成线迹图案的位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元件32形成于宽度比第二元件44的宽度更窄的条带中,且其在对应于形成线迹图案的位置的最小范围中在第二元件44的背侧延伸。第一元件32包括基部38,基部38具有由第二元件44覆盖的前侧、和形成于此基部38的表面上的多个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参看图2至图5)。基部38形成为类似台阶形状(参看图5)。更具体而言,基部38包括向前侧突出的第一台阶部分38a,比第一台阶部分38a更远地向背侧后退的第二台阶部分38b,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台阶部分38a与所述第二台阶部分38b的连接部分38c。在第一元件32中,构成外线迹的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沿着第二元件44的结合部分46而形成于基部38的第一台阶部分38a上。此外,在第一元件32中,构成内线迹的第二缝线线迹部分36形成于基部38中介于第二台阶部分38b与连接部分38c之间的边界位置处,以便对应于第二元件44的结合部分46、且从第二元件44的结合部分46暴露。
如图5所示,形成了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和第二缝线线迹36以便从基部38的表面朝向前侧突起。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被置于基部38的第一台阶部分38a的表面上,以便处于与介于第一台阶部分38a与连接部分38c之间的边界位置分离开的位置处,且这些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在它们沿着边界位置彼此分离开的状态下被对齐成一直线。相应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线性地形成,在图2的平面图中,且沿着多个缝线线迹部分34的对齐方向在纵向延伸(在下文中,简单地被称作“对齐方向”)。多个第二缝线线迹部分36在它们沿着基部38的第二台阶部分38b与连接部分38c之间的边界位置彼此分离开的状态下被对齐为一直线。更具体而言,在第一元件32中,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和多个第二缝线线迹部分36平行对齐。每个第二缝线线迹部分36为小突出部,且在对齐方向上的纵长尺寸小于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的纵长尺寸,且为一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提供一个第二缝线线迹部分36。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二缝线线迹部分36所安置处的位置对应于在正交于对齐方向的方向上在相对应的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的对齐方向上的中心(在下文中,被称作“宽度方向”)。此外,在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和第二缝线线迹部分36的突起端中,形成了模仿缝线绞合的细微凸点(未图示)。
如图5所示,第一元件32具有形成于基部38中介于两个相邻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之间的狭缝40。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元件32中,对于在相邻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之间的每个空间,设置了狭缝40。狭缝40中的每一个位于基部元件38中两个相邻的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之间,且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与多个第一缝线线迹34的对齐方向交叉的方向)且也在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的突起方向上开放。每个狭缝40被配置成延伸了比第一缝线线迹34的宽度尺寸更远,且被形成为不仅在相邻的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之间延伸、而且也在两侧在宽度方向上从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向外延伸。狭缝40形成为呈一种在基部38的第一台阶部分38a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延伸且朝向背侧凹进的凹槽形状,且第一台阶部分38a和连接部分38c由狭缝40分开。更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个狭缝40由一对壁部分38d和连接这些壁部分38d的底部38e所限定,壁部分38d被形成为从第一台阶部分38a和连接部分38c朝向背侧突出、且安置成在对齐方向上彼此面对,且底部38e继续到第二台阶部分38b的背侧。
如从图6看出,在第一元件32的背侧,从第一台阶部分38a朝向背侧突起的凸出部分(接合部分)42由限定所述狭缝40的成对的壁部分38d和底部38e形成。在第一元件32的背侧,比第二台阶部分38b朝向前侧更远地凹进的凹入部分(接合部分)43被形成于相邻的凸出部分42之间,相邻凸出部分42对应于形成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的位置。当在下文描述的制造工序期间使得第一元件32在共同模部分50中凝固时,接合部分,换言之,即凸出部分42和凹入部分43,构成装配到共同模部分50的模制表面内的第一元件32中的部分,且因而所述接合部分42和43有助于第一元件32的定位/固定。第一元件32包括这些部件中的每一个,包括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和基部38,它们通过模制成型而一体地形成为单个单元,且其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相同颜色。
第二元件44形成为呈合适形状以匹配所述仪器面板30的设计形状。在第二元件44中,如从图3A、图3B和图4看出,结合部分46形成为类似台阶以在仪器面板30的设计表面31上形成高度差异。此处,第二元件44的结合部分46被成形以匹配所述第一元件32的基部38的台阶高度。此外,在第二元件44的表面上,朝向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凹进的下沉部分48被形成于第一元件32的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周围的位置处,以便在第二元件44的前侧上暴露。在下沉部分48的情况下,仪器面板30看起来就像是第二元件44由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压缩。而且,在第二元件44的表面上,根据需要形成图案,诸如表面纹理化。提供仪器面板30从而使得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在设计表面31(第一设计表面)侧部之一上暴露,该设计表面31侧部比跨越整个结合部分46的另一设计表面31(第二设计表面)侧部更高地凸起/抬升起。此外,提供仪器面板30从而使得第二缝线线迹部分36在第二设计表面31与结合部分46之间的边界位置处暴露。在仪器面板30中,第二元件44的部分插入于第一元件32的狭缝40内,且第二元件44形成为具有对应于介于相邻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与34之间的部分和插入于所包括的狭缝40内的部分。
接下来,给出针对生产第一实施例的仪器面板30的方法的描述。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双色模制(双注射模制)来生产具有第一元件32和第二元件44的仪器面板30。换言之,如从图7A、图7B和图7C可看出,用于制造第一实施例的仪器面板30的模制机器包括例如共同模部分50,其可移动地安置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主要模部分52,其安置成在第一位置处与共同模部分50对置、且相对于共同模部分50前后/往复移动;以及,次要模部分54,其安置成在第二位置处与共同模部分50对置、且相对于共同模部分50前后/往复移动。
通过将共同模部分50和主要模部分52闭模,如从图7A看出,对应于(或者用于模制)第一元件32的第一腔56限定于被共同模部分50与主要模部分52之间。换言之,第一元件32的背侧由共同模部分50的模具表面限定,而第一元件32的前侧由主要模部分52确定。随后,将作为用于形成第一元件32的材料的第一树脂原材料注射到第一腔56内。然后,第一树脂原材料在第一腔56中固化,由此将第一元件32模制为呈上文所述的形状。更具体而言,第一元件32在前侧上具有多个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其从构成仪器面板30的设计表面31的侧部上突起,且第一元件32还在基部38中具有狭缝40以及接合部分42和43。此处,通过将预定着色材料混合为第一树脂原材料,因而获得的第一元件32的颜色匹配了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线迹图案的线迹。在与主要模部分52中的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对应的模制表面中,提供了在细微条纹(未图示)中的凹度和凸度以在当模制第一元件32同时提供对于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绞合。
主要模部分52接下来移动以与共同模部分50分离,由此由于在接合部分42和43与模制表面之间的接合而将第一元件32留在共同模部分50上。共同模部分50然后移动且安置成朝向所述次要模部分54以使得共同模部分50和次要模部分54闭模,由此在共同模部分50与次要模部分54之间限定匹配所述第二元件44的第二腔58。同时,如从图7B和图7C看出,第一元件32的背侧由共同模部分5的模制表面保持,且第二元件44的前侧由次要模部分54限定、且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突起端也利用次要模部分54的模制表面而密封。此处,在第一元件32中,接合部分42和43在当模制第一元件32的同时被形成于基部38的背侧内,且接合部分42和43的凸度和凹度被装配于共同模部分50的模制表面的凹度和凸度内。因此,即便当打开所述主要模部分52时、,当移动共同模部分50时、或者当关闭次要模部分54时出现振动等情况下,由于在接合部分42和43与共同模部分50的模制表面之间的接合,可能防止第一元件32脱离或不对齐。此外,被形成为对应于缝线线迹部分34的接合部分42和43抑制了在打开所述主要模部分52之后出现的第一元件32的收缩,从而使得可能当模制第二元件44时防止缝线线迹部分34相对于次要模部分54为不对齐的。
作为用于形成第二元件44的材料的第二树脂原材料随后被注射到第二腔58内。此时,如从图7C看出,由于第二树脂原材料流入到设于第一元件32中的狭缝40内,可能将第二树脂原材料快速地填充到第二腔58内,且并不留有未填充的空间。这防止在因而获得的第二元件44中产生模制缺陷,诸如空隙,以及生产高品质的仪器面板30。
然后,第二树脂原材料在第二腔58中固化,由此将第二元件44模制为呈上文所述的形状。更具体而言,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突起端由次要模部分54的模制表面密封;且因此,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端部在第二元件44的前侧上暴露、且第一元件32的前侧利用第二元件44而被覆盖。在注射第二树脂原材料时,通过将预定着色材料混合到第二树脂原材料内,所得到的第二元件44的颜色匹配所述仪器面板30的设计表面31。在与次要模部分54中的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对应的模制表面中,提供了在细微条纹(未图示)中的凹度和凸度,从而使得当密封所述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突起端时,在第一元件32模制期间所形成的突起端的凹度和凸度被适配于次要模部分54的模制表面中的凹度和凸度、且它们被紧密地密封。
在第一实施例的仪器面板30中,具有形成线迹图案的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第一元件32是一种与第二元件44分离开的元件,第二元件44构成仪器面板30的设计表面31。第一元件32的前侧是由第二元件44覆盖,从而使得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突起端在第二元件44的前侧上暴露,以与在设计表面31侧部上暴露的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突起端、和构成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外围部分的第二元件44的表面形状相组合形成一种人造线迹图案。当线迹与构成仪器面板30的设计表面31的元件一体地模制时,不能改变在设计表面31与缝线之间的颜色、且也不能改变在缝线与设计表面31等之间的纹理,例如,使得设计表面31较软,而同时使得线迹较硬。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仪器面板30,由于第一元件32和第二元件44是不同元件,对于相应元件32与44(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以及第二元件44的表面)的颜色设置,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材料选择以及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外围部分的材料选择等,存在较高自由度。换言之,如从第一实施例看出,通过利用不同颜色的树脂材料来形成第一元件32与第二元件44,可能易于使得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以及第二元件44的表面呈不同颜色。同样,通过利用不同硬度的树脂材料形成第一元件32和第二元件44,可能易于将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和第二元件44设置为不同纹理。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仪器面板30,可能得到线迹图案更真实的外观。而且,仪器面板30具有台阶状结合部分46、构成外线迹的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和构成内线迹的多个第二缝线线迹部分36形成为模仿了当皮革或类似物实际地缝合在一起时所形成的结合部和线迹。因此,可能给出该缝线图案更真实的外观。
在仪器面板30中,在第二元件44的前侧上暴露的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之间的间隔较窄、且对齐从而使得其看起来就像是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分开了第二元件44。由于第二元件44被配置成插入到设于相邻缝线线迹部分34与34之间的第一元件32的狭缝40内,可能保证第二元件44的厚度、且保持第二元件44的强度。
通过模制具有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的第一元件32、以及模制第二元件从而使得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在设计表面31侧部上暴露,来制造了仪器面板30。换言之,在不同模制步骤中模制第一元件32和第二元件44,从而使得存在着分别选择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和第二元件44表面的颜色、材料等方面的较高的自由度。例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仪器面板的生产方法,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第一元件32)的模制并不受到第二元件44的颜色、模制条件、树脂原材料等限制,且同样,第二元件44的模制并不受到第一元件32的颜色、模制条件、树脂原材料等限制。因此,在简单生产方法中,能得到具有接近于真实线迹图案的线迹图案的仪器面板30。此外,通过采用双色模制,可能排除粘附和组装第一元件32和第二元件44的步骤,从而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当模制第一元件32时通过将用于模制第二元件44的共同模部分50与在第一元件32中预先形成的接合部分42和43相接合,第一元件32保持在其中,从而使得可能防止第一元件32相对于第二元件44不对齐。换言之,在因而得到的仪器面板30中,缝线线迹部分34和36相对于结合部分46在前侧上精确地暴露。
第二实施例
在图8、图9A和图9B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仪器面板13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配置类似的基本配置。在仪器面板130中,大部分设计表面131被配置成具有第二元件142的表面,且外线迹由形成于第一元件132中且从第二元件142在前侧暴露的第一缝线线迹部分(缝线线迹部分)134形成。在第二实施例中,构成朝向结合部的内线迹的第二缝线线迹部分(其它缝线线迹部分)与第二元件142的表面一体地形成。仪器面板130、从第二元件142在前侧上暴露的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突起端、以及第二元件142的表面形成为彼此具有不同颜色。换言之,在仪器面板130中,模仿着缝合皮肤材料的缝线12(参看图12A、图12B和图13)的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被设置为呈模仿所述缝线12的颜色,而模仿着皮肤材料的第二元件142的表面被设置为呈模仿所述皮肤材料的颜色。
用于形成第一元件132和第二元件142的材料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用的那些材料相同。而且在仪器面板130中,用于形成第二元件142的材料在模制时结合到第一元件132,且第一元件132和第二元件142因此一体地形成。此外,在仪器面板130中,由于第一元件132和第二元件142就像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利用有颜色的材料模制,则节省了模制之后用于着色所需的时间和工作。
如图8至图9B所示,提供第一元件132以至少对应于用于形成线迹图案的位置,且在第二实施例中,其构成仪器面板130的整个背侧。第一元件132包括平板基部132a和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平板基部132a具有被第二元件142覆盖的前侧,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一体地形成于此基部132a的前侧上。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中的每一个从基部132a的表面朝向前侧突起,且从仪器面板130的前侧出来的突起端被形成为呈模仿平面图中的缝线之一的短杆形状。对齐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从而使得连接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中每一个的一个纵向端部的假想线(缝线线迹部分线L)沿着设于第二元件142中的结合部(结合部分146)延伸。此外,每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延伸,从而使得第一缝线线迹部分线迹134中每一个的另一纵向端部偏离所述缝线线迹部分线L,且每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纵向侧相对于缝线线迹部分线L倾斜。此处,在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另一纵向端部中与缝线线迹部分线L相偏离开的侧部是相同的,且相对于缝线线迹部分线L倾斜地形成的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方向是相同的。
而且,在相应的两个相邻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中,以最短距离将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之一的一个纵向端部与另一(下一)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另一纵向端部相连接的相邻间隔W1,大于在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之一的一个纵向端部与另一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另一纵向端部之间沿着缝线线迹部分线L的投影间隔W2。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基本上形成为相同长度,且在相邻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与134之间的间隔也基本上恒定。在第二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被设置为相对于缝线线迹部分线L具有相同倾斜角,且例如,每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为倾斜的以具有与缝线线迹部分线L成约5°的相交角。此外,在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突起端中,形成了模仿缝线12绞合的细微条纹中的凹度和凸度。
第二元件142形成为呈合适形状以便对应于仪器面板130的设计形状。如从图9A和图9B看出,第二元件142的表面具备一种形成为呈台阶形状的结合部分146,从而使得安置有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侧部更高,且结合部分146在整个给定长度持续地延伸。此外,多个第二缝线线迹部分144如从图8看出,定位于结合部分146处,且如从图9A和图9B看出,与之一体地形成。多个第二缝线线迹部分144安置成在结合部分146的延长线上对齐。每个第二缝线线迹部分144为从结合部分146的下侧上的拐角朝向前侧而突起的突出部,且每个第二缝线线迹部分144形成为具有沿着结合部分146的延长线的纵长尺寸小于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纵长尺寸。此外,每个第二缝线线迹部分144紧邻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之一安置,且在与相对应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近似纵向中心相对应的位置处。此外,在第二元件142的表面中,随着它们靠近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而凹进的凹陷部分188被形成于在第二元件142的前侧上所暴露的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外围位置处。在凹陷的部分148的情况下,在仪器面板130中,第二元件142表现为就像是其由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加以压缩的。
在仪器面板130中,连接着在设计表面131上所暴露的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中每一个的一个纵向端部的缝线线迹部分线L是与结合部分146的延长线相平行的。换言之,在仪器面板130中,在设计表面131上所暴露的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沿着结合部分146被对齐为呈直线,且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纵向侧部相对于这根线倾斜对齐地延伸。
第二实施例的仪器面板130以与参考图7A、图7B和图7C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制造,使用了与第一实施例中所用的成型模不同的成型模。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仪器面板130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类似的功能和效果。此外,在仪器面板130中,由于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倾斜于缝线线迹部分线L而形成,可以确保在相邻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与134之间的相对相邻间隔W1较宽,甚至当相邻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与134的间隔W2在沿着缝线线迹部分线L的方向上缩窄时。当模制第一元件132时,在相邻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与134之间的间隔是由主要模部分52的凸出部分加以限定的,而在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与134之间的间隔能如上文所述般被保证相对较宽,从而可以避免凸出部分变得更小。这允许降低主要模部分52的生产成本,且例如防止凸出部分破裂。以此方式,可以减小对于用于模制第一元件132和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的成型模的限制,且也能确保空的空间以使得用于形成第二元件142的树脂在相邻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与134之间流动。而且,由于可以在沿着缝线线迹部分线L的方向上使得相邻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与134的间隔W2缩窄,则可以由多个第一缝线线迹部分134给出表示线迹的线迹图案更真实外观。
修改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文所述的实施例的配置,且这些配置可例如如下修改:
(1)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模仿单个线迹的线迹图案,线迹图案可以是模仿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双线迹这样的线迹、或者其它线迹图案。此外,线迹图案可仅为外线迹,可具备结合部或者不具备内线迹,且也可不具备结合部。
(2)在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修改中,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形成为呈两行以在第一元件32的前侧上在结合部分46的两侧上突出,结合部分46形成为第二元件44的表面中的凹槽形状,且这两行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在第二元件44的前侧上暴露。结合部分46形成为在深度方向上渐缩的形状。此外,第二缝线线迹部分36形成为呈一行以在第一元件32的前侧上突出、且在结合部分46上暴露。因而,配置线迹图案(其中结合部分46构成结合部),跨越整个结合部分46呈两行的第一缝线线迹部分34和34构成了外线迹,在结合部分46上暴露的第二缝线线迹部分36构成了出现在结合部处的内线迹,且模仿双线迹的线迹出现在设计表面上。
(3)虽然在实施例中仪器面板作为树脂模制物品的示例而陈述,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形成有线迹图案的其它产品,诸如车辆内部元件,如门饰板、立柱装饰品、和杂物箱的盖子、以及家具。
(4)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模制物品也可具有以下配置,其中:第一元件不仅位于对应于线迹图案的位置周围,而且也遍布第二元件的整个背侧上。例如,第一元件可为基板,其确保树脂模制物品的刚性,且覆盖第一元件的第二元件可为柔性皮肤材料。
(5)作为形成单个第一元件中的第一缝线线迹部分和第二缝线线迹部分的替代,能将第一元件一分为二,即:上面形成有第一缝线线迹部分的第一元件、和上面形成有第二缝线线迹部分的第一元件。另外,第一元件可沿着线迹的对齐方向分开。
(6)在第一元件中的狭缝可不形成于相应相邻缝线线迹部分之间,且它们可形成在缝线线迹部分的预定间隔处、或预定间距处。也能省略这些狭缝。狭缝并不限于具有如实施例所示底部的凹槽形状,且它们也可呈在缝线线迹部分的突起方向上穿过基部的孔的形状。
(7)可根据需要提供第一元件的接合部分。
(8)第一元件并不限于完全形成为呈相同颜色的那些;例如,缝线线迹部分和基部可具有彼此不同的颜色。
(9)关于在第一元件中的缝线线迹部分的、和第二元件的表面的颜色,优选地,为了易于制造,用于模制它们的树脂材料在模制之前着色,但第一元件可在模制之后的工序中着色。
(10)生产树脂模制物品的方法并不限于双色模制(双注射模制),且其可为所谓的嵌件模制,其中单独模制的第一元件在用于模制第二元件的成型模中凝固以模制第二元件。

Claims (10)

1.一种树脂模制物品,其具备形成于其设计表面(31)上的线迹图案,包括:
第一元件,其上具有在设计表面侧上突起的多个缝线线迹部分,所述多个缝线线迹部分通过模制形成,以及;
第二元件(44),其覆盖第一元件(32),且所述第一元件的缝线线迹部分的突起端部从所述第二元件暴露,
其中所述第二元件(44)的构成所述设计表面(31)的表面、以及从所述第二元件(44)暴露的所述缝线线迹部分的突起端部是彼此不同颜色的,且所述线迹图案是由从所述第二元件(44)暴露的多个缝线线迹部分所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模制物品,其特征在于,
第二元件(44)的表面上具有一种结合部分(46),结合部分(46)模仿结合到一起的皮肤材料的结合部,和
所述线迹图案具有由沿所述结合部分(46)对齐的缝线线迹部分所形成的外线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模制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迹图案具有内线迹,所述内线迹由沿着所述结合部分对齐并且从所述结合部分暴露的缝线线迹部分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模制物品,其特征在于,
第一元件(32)具有基部(38),所述基部(38)形成为使得相邻缝线线迹部分彼此分离,
与多个缝线线迹部分的对齐方向交叉并且在缝线线迹部分的突起方向上开口的狭缝(40)在所述基部(38)中设置在相邻缝线线迹部分之间;以及
所述第二元件(44)部分地插入于所述狭缝(40)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模制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分(46)形成为台阶来造成在所述设计表面(31)中的高度差,
所述外线迹设置于比跨越整个所述结合部分(46)的其它设计表面侧更高地凸起的一个设计表面侧上,和
所述内线迹设置在介于其它设计表面侧与所述结合部分(46)之间的边界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模制物品,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外线迹的所述多个缝线线迹部分相对于沿所述结合部分(146)的假想线而倾斜地对齐。
7.一种生产树脂模制物品的方法,所述树脂模制物品具备形成于其设计表面上的线迹图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模制第一元件,所述第一元件具备多个缝线线迹部分,多个缝线线迹部分在其前侧上对齐、并且在所述树脂模制物品的设计表面侧上突起,和
模制第二元件(44),所述第二元件的颜色与所述第一元件(32)的缝线线迹部分的颜色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元件(44)覆盖所述第一元件(32)的前侧,且所述缝线线迹部分的突起端部从所述第二元件(44)暴露,
因而允许多个缝线线迹部分从所述第二元件(44)的构成所述设计表面(31)的表面暴露以形成所述线迹图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树脂模制物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元件(32)和所述第二元件(44)是利用形成所述第一元件(32)和所述第二元件(44)背侧的共用模具部分、通过双色模制而一体地模制而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树脂模制物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模制所述第一元件(32)时,形成相邻缝线线迹部分,从而使得它们彼此隔离开;且在所述相邻缝线线迹部分之间形成狭缝(40),所述狭缝(40)延伸与所述多个缝线线迹部分的对齐方向交叉、并且在所述缝线线迹部分的突起方向上开口,和
当模制所述第二元件(44)时,构成所述第二元件(44)的树脂原材料流入所述第一元件(32)的狭缝(40)内,保持在成型模的腔中以用于模制所述树脂模制物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树脂模制物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模制所述第一元件(32)时,呈凹或凸形状的接合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一元件(32)的背侧上,以便对应于所述缝线线迹部分,和
所述第二元件(44)模制为呈这样一种状态:所述接合部分与已模制出所述第一元件(32)背侧的模具部分相接合。
CN201210394518.9A 2011-10-18 2012-10-17 树脂模制物品及其生产方法 Active CN1031011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9231A JP5824691B2 (ja) 2011-10-18 2011-10-18 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11-229231 2011-10-18
JP2012-140148 2012-06-21
JP2012140148A JP2014004698A (ja) 2012-06-21 2012-06-21 樹脂成形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1151A CN103101151A (zh) 2013-05-15
CN103101151B true CN103101151B (zh) 2016-06-01

Family

ID=47022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94518.9A Active CN103101151B (zh) 2011-10-18 2012-10-17 树脂模制物品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096004B2 (zh)
EP (2) EP2583866B1 (zh)
CN (1) CN1031011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41955B2 (en) * 2008-08-08 2014-02-04 Gauthier Biomedical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 molded component for an item
US10828069B2 (en) 2013-06-27 2020-11-10 Gauthier Biomedical, Inc. Reusable surgical implement
JP6371100B2 (ja) * 2014-04-23 2018-08-0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二色成形法
JP5854178B1 (ja) * 2014-05-30 2016-02-09 宇部興産機械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射出成形用金型及び射出成形機
EP3427914A1 (en) * 2017-07-13 2019-01-16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Outer shell for a dispens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n outer shell
DE102017121558B3 (de) * 2017-09-18 2019-03-07 Hib Trim Part Solution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Zierteils für Fahrzeuge unter Nutzung einer verlorenen Dichtung und Zierteil
JP6959709B2 (ja) * 2017-09-28 2021-11-0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パネ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50535B2 (ja) * 2018-03-12 2022-04-0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ダブルスキン構造体
CN108515668A (zh) * 2018-04-03 2018-09-11 宁波精超模具纹理科技有限公司 双色表皮缝线及制造双色表皮缝线的模具
US20200391673A1 (en) * 2019-06-12 2020-12-17 Dawon-eng CO., Ltd Vehicle interior material having stitch line and method of implementing stitch line on vehicle interior material
CN110303690A (zh) * 2019-06-25 2019-10-0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真缝线的仪表板表皮的搪塑加工方法
US11577665B2 (en) 2020-02-27 2023-02-14 Cpk Interior Products Urethane and graphene interior trim panel
EP3970489A1 (en) 2020-09-18 2022-03-23 CpK Interior Products Inc. Graphene-based antiviral polym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7699A (en) * 1972-11-08 1974-11-12 Gen Motors Corp Method of forming simulated stitches
JP2005125845A (ja) * 2003-10-21 2005-05-19 T S Tec Kk 車両用表皮材、車両用座席並びに車両用表皮材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3375A (en) * 1906-02-12 1908-07-14 John H Rische Water-current motor.
US2093523A (en) * 1936-07-06 1937-09-21 Kiyohara Seiichi Leather sole imitation
US2510091A (en) * 1947-08-26 1950-06-06 Floyd J Dofsen Method of severing sprues from a molded part and simultaneously molding a second plastic to the part
US3028283A (en) * 1956-03-14 1962-04-03 Macgregor Sport Products Inc Method of making golf club grip
US3031722A (en) * 1957-11-27 1962-05-01 Joseph A Gits Methods of making molded articles
US3802291A (en) * 1972-10-31 1974-04-09 Sheller Globe Corp Soft steering wheel rim
JPS5055418A (zh) * 1973-09-20 1975-05-15
US4203941A (en) * 1978-12-27 1980-05-20 Brooker Bernard F Ball and method for making it
JPS57117938A (en) * 1980-12-24 1982-07-22 Fujitsu Ltd Two-color molding method
JPS59142113A (ja) * 1983-02-04 1984-08-15 Kanto Seiki Kk 樹脂成形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S6464818A (en) * 1987-09-07 1989-03-10 Nishikawa Kasei Kk Synthetic resin molded item and its production
JP2574374B2 (ja) * 1988-03-26 1997-01-22 高島屋日発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内装材の製造法
JPH02111513A (ja) * 1988-10-20 1990-04-24 Seikouken Kk 二色射出成形用金型
US5073325A (en) * 1989-07-18 1991-12-17 Davidson Textron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olded article having stabilized decorative features
US5275407A (en) * 1992-06-30 1994-01-04 Soong Tsai C Grip of sports racket having raised ridges
JP2908176B2 (ja) * 1993-05-18 1999-06-2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灯具の合成樹脂製積層レンズ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US5427372A (en) * 1993-07-01 1995-06-27 Kransco Applying patches and impressing patterns on ball
CA2299970C (en) * 2000-03-03 2005-10-04 Louis Panfili A double molding process whereby a sign is produced on a product while said product is molded
US6579485B2 (en) * 2000-12-15 2003-06-17 Haun Drop Forge Co. Ltd. Method of injection molding around the surface of an object
JP3553544B2 (ja) * 2001-12-25 2004-08-11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異材質樹脂の複合成形方法及び射出成形機
US7108822B2 (en) * 2002-07-29 2006-09-19 Lear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a vehicle trim panel
US7922956B1 (en) * 2003-11-05 2011-04-12 Leon Plastics, Inc. Vehicular trim component and cover with simulated stitch and/or seam thereon
FR2880838B1 (fr) * 2005-01-19 2009-03-13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panneau composite avec une peau decorative et panneau correspondant
JP2007269221A (ja) * 2006-03-31 2007-10-18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内装材の製造方法
US8641955B2 (en) * 2008-08-08 2014-02-04 Gauthier Biomedical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 molded component for an item
JP2010184487A (ja) 2009-02-13 2010-08-26 Inoac Corp ステッチ模様を設けた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714333B2 (ja) * 2011-01-05 2015-05-07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車両内装部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7699A (en) * 1972-11-08 1974-11-12 Gen Motors Corp Method of forming simulated stitches
JP2005125845A (ja) * 2003-10-21 2005-05-19 T S Tec Kk 車両用表皮材、車両用座席並びに車両用表皮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68526B1 (en) 2016-08-24
US20130095287A1 (en) 2013-04-18
EP2583866B1 (en) 2016-06-22
EP2583866A1 (en) 2013-04-24
CN103101151A (zh) 2013-05-15
US20150283742A1 (en) 2015-10-08
US9096004B2 (en) 2015-08-04
EP2868526A1 (en) 2015-05-06
US9440385B2 (en) 2016-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1151B (zh) 树脂模制物品及其生产方法
JP5824691B2 (ja) 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US7695270B2 (en) Mould for the injection moulding of a plastic piece and moulding method
JP5723358B2 (ja) 履物を製造する方法
JP5847658B2 (ja) 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1646543B (zh) 形成带有局部化深厚柔软区域的装饰板的方法和由此获得的装饰板
JP4851194B2 (ja) 車両用内装材及び該車両用内装材の製造方法
WO2012176486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A2695874A1 (en) Injection moulding process
CN104395060B (zh) 用于制造具有至少一个粘附到其上的插入物的柔性外皮的方法
CN113043533A (zh) 生产汽车内饰面仿真缝线的模具
JP6688092B2 (ja) 車両用内装品
WO2013111680A1 (ja) 表皮付き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KR101260850B1 (ko) 인스트루먼트 판넬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인스트루먼트 판넬 제조용 수지차단 유닛
JP6130548B2 (ja) 樹脂成形品
JP2014004698A (ja) 樹脂成形品
CN214687599U (zh) 生产汽车内饰面仿真缝线的模具
JP5966054B2 (ja) 樹脂成形品
JP6130549B2 (ja) 樹脂成形品
JP2013139103A (ja) 樹脂製表皮材の製造方法
JP7079976B2 (ja) 車両用内装材
KR100888663B1 (ko) 다색상 연출이 가능한 이중 뒷굽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이중뒷굽
WO2019111887A1 (ja) 樹脂成形品
JP6829127B2 (ja) 加飾表皮及び車両用加飾パネル
JP6482340B2 (ja) 車両内装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