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5234B - 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5234B
CN103095234B CN201310029877.9A CN201310029877A CN103095234B CN 103095234 B CN103095234 B CN 103095234B CN 201310029877 A CN201310029877 A CN 201310029877A CN 103095234 B CN103095234 B CN 103095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mos
drain electrode
nmos tube
source electrod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98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5234A (zh
Inventor
李福乐
李玮韬
杨昌宜
王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0298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5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5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5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2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包括NMOS管(M31)、NMOS管(M32)、NMOS管(M35)、NMOS管(M314)和NMOS管(M315);第二支路,为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并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包括PMOS管(M38)和PMOS管(M39);PMOS管(M38)和PMOS管(M39)的源极均连接至电源VDD,栅极均接入偏置电压Vbp1,PMOS管(M38)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4)的漏极,PMOS管(M39)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5)的漏极。

Description

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
背景技术
随着CMOS工艺的发展,电源电压和晶体管本征增益逐渐降低,对于基于开关电容电路的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电路来说,其性能提高的主要瓶颈之一就是高性能的运算跨导放大器(OTA)。OTA的设计最重要的指标是电压增益(AV)和增益带宽积(GBW)。其中电压增益AV为跨导(Gm)与输出电阻(RO)的乘积,表示为:AV=GmRO,增益带宽积GBW为跨导(Gm)与输出电容(CO)之比,表示为:GBW=Gm/CO。现有的OTA结构有多种,单级OTA主要包括套筒式共源共栅(TelescopicCascode)结构以及折叠式共源共栅(foldedCascode)结构等。
在开关电容等电路的设计中,OTA的有限增益会导致电荷转移不完全,使得输出出现有限增益误差,故尽量提高OTA的增益是设计的努力方向之一。在一定的功耗(即跨导Gm)下,如何提高输出电阻RO以提高增益,成为设计优化的关键之一。此外,在开关电容电路设计中,OTA的增益带宽积GBW决定了闭环带宽,即电路的工作速度,故尽量提高OTA的GBW也是设计的一个方向。在相同跨导条件下,OTA的增益带宽积GBW反比于输出电容负载CO.OTA的电容负载CO由有效负载CL和寄生电容Cp并联而成,所以如何尽量减小输出节点的寄生电容Cp成为设计优化的重要内容。
图1是现有的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运算跨导放大器(OTA)的电路图,输入是差分信号Vin和Vip,输出是差分信号Von和Vop,负载电容是CL.。MOS管M11和M12是输入管,MOS管M13和M14是电流源管。输出是共源共栅结构,共源共栅结构由MOS管M11,M12,M15-M110组成,可以提供较大的输出电阻以提高增益。Vop和Von通过共模反馈模块,输出Vcmfb信号,并通过MOS管M14来控制输出共模电平。流过单端支路的偏置电流记为I.该OTA的增益可以表示为:
AV1=Gm11(Rds11Gm15Rds15//Rds19Gm17Rds17).
假设有:
R ds 11 G m 15 R ds 15 ≅ R ds 19 G m 17 R ds 17 = R O ,
则增益可以表示为:
AV1=Gm11RO/2.
输出节点的负载电容为CL,寄生电容记为Cp1,则该OTA的增益带宽积为:
G BW 1 = G m 11 CL + C p 1 .
输出寄生电容主要由与输出节点相连的共栅MOS管M17,M18,M15,M16的漏衬寄生电容(即漏极和衬底之间的电容)Cdb和漏栅寄生电容(即漏极和栅极之间的电容)Cgd构成,它与MOS管的宽度W成正比,假设MOS管单位宽度所对应的寄生电容为k,则有:
Cp1=k(W17+W15).
在高速模拟电路设计中,MOS管的尺寸较大,Cp1的大小相对于CL不可忽略,导致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OTA的寄生电容较大,从而导致该OTA的GBW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能够同时获得大的增益带宽积,以及大的增益。该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管M31、NMOS管M32、NMOS管M35、NMOS管M314和NMOS管M315。所述第二支路,为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并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包括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管M38和PMOS管M39;PMOS管M38和PMOS管M39的源极均连接至电源VDD,栅极均接入偏置电压Vbp1,PMOS管M38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4的漏极,PMOS管M39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5的漏极。
NMOS管M31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NMOS管M3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4的源极。
NMOS管M32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NMOS管M3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5的源极。
NMOS管M35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的源极和NMOS管M32的源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1。
NMOS管M314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1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8的漏极。
NMOS管M315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2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9的漏极。
较佳地,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NMOS管M36、NMOS管M37、NMOS管M33、NMOS管M34、NMOS管M312、NMOS管M313、PMOS管M310和PMOS管M311。
其中,PMOS管M310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38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2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p;PMOS管M311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39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3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NMOS管M312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3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10的漏极;NMOS管M313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4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11的漏极;NMOS管M33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NMOS管M36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2的源极;NMOS管M34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NMOS管M37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3的源极;NMOS管M36的源极接地,漏极接NMOS管M33的源极和NMOS管M37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1;NMOS管M37的源极接地,漏极接NMOS管M34的源极和NMOS管M36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cmfb。
较佳地,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共模反馈模块,共模反馈模块的输入信号分别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输出为所述偏置电压Vcmfb。
较佳地,所述NMOS管M312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MOS管M313的漏极连接至第二电容CL的一端,第二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提供的另外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该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包括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管M41、PMOS管M42、PMOS管M45、PMOS管M414和PMOS管M415。所述第二支路,为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并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管M48和NMOS管M49;NMOS管M48和NMOS管M49的源极均接地,栅极均接入偏置电压Vbn1,NMOS管M48的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4的漏极,NMOS管M49的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5的漏极。
PMOS管M41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PMOS管M4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4的源极。
PMOS管M42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PMOS管M4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5的源极。
PMOS管M45的源极接电源VDD,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的源极和PMOS管M42的源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1。
PMOS管M414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41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48的漏极。
PMOS管M415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42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49的漏极。
较佳地,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PMOS管M46、PMOS管M47、PMOS管M43、PMOS管M44、PMOS管M412、PMOS管M413、NMOS管M410和NMOS管M411。
其中,NMOS管M410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48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2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p;NMOS管M411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49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3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PMOS管M412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43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410的漏极;PMOS管M413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44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411的漏极;PMOS管M43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PMOS管M46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2的源极;PMOS管M44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PMOS管M47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3的源极;PMOS管M46的源极连接至电源VDD,漏极接PMOS管M43的源极和PMOS管M47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1;PMOS管M47的源极连接至电源VDD,漏极接PMOS管M44的源极和PMOS管M46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cmfb。
较佳地,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共模反馈模块,共模反馈模块的输入信号分别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输出为所述偏置电压Vcmfb。
较佳地,所述PMOS管M412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MOS管M413的漏极连接至第二电容CL的一端,第二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两组Vin、Vip电压输入,所有的偏置电流都能够用来产生跨导,使得OTA整体能够保持较大的跨导;并且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将电流分流,降低了输出节点的寄生电容,从而提高了OTA的GBW;以及,通过电流分流,提高了单个MOS管的电阻,通过NMOS管M314和NMOS管M315降低NMOS管M31和NMOS管M3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或通过PMOS管M414和PMOS管M415降低PMOS管M41和PMOS管M4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使输出电阻增大,从而提高了OTA的增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套筒式共源共栅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fully-differentialOTA)的电路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既能够提高增益,又能够提高OTA的GBW。输入是差分信号Vin和Vip,输出是差分信号Von和Vop。该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具有第一支路1和第二支路2。
第一支路1,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管M31、NMOS管M32、NMOS管M35、NMOS管M314和NMOS管M315。
第二支路2,为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并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包括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管M38和PMOS管M39。PMOS管M38和PMOS管M39的源极均连接至电源VDD,栅极均接入偏置电压Vbp1,PMOS管M38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4的漏极,PMOS管M39的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5的漏极。
NMOS管M31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NMOS管M3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4的源极。
NMOS管M32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NMOS管M3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5的源极。
NMOS管M35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的源极和NMOS管M32的源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1。
NMOS管M314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1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8的漏极。
NMOS管M315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2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9的漏极。
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NMOS管M36、NMOS管M37、NMOS管M33、NMOS管M34、NMOS管M312、NMOS管M313、PMOS管M310和PMOS管M311。
其中,PMOS管M310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38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2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p;PMOS管M311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39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3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NMOS管M312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3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10的漏极;NMOS管M313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34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311的漏极;NMOS管M33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NMOS管M36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2的源极;NMOS管M34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NMOS管M37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313的源极;NMOS管M36的源极接地,漏极接NMOS管M33的源极和NMOS管M37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1;NMOS管M37的源极接地,漏极接NMOS管M34的源极和NMOS管M36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cmfb。
较佳地,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共模反馈模块,共模反馈模块的输入信号分别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输出为所述偏置电压Vcmfb。
较佳地,所述NMOS管M312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MOS管M313的漏极连接至第二电容CL的一端,第二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之中,OTA电路的输入是两组差分对管子M31和M32,以及M33和M34,Vin由NMOS管M31和NMOS管M33输入,Vip由NMOS管M32和NMOS管M34输入。输出是CMOS共源共栅结构,由MOS管M33、M34和M38-M313组成。该电路结构对总偏置电流进行了分流,流过PMOS管M38和M39的偏置电流分别为I,该电流的一半流向第一支路,一半流向第二支路,即,流过NMOS管M31,M32,M33和M34的偏置电流分别为I/2。NMOS管M35,M36和M37是电流源管,控制流过各支路的偏置电流的值,例如本实施例中控制流过各支路的偏置电流的值均为I/2,当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偏置电流的值。对于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输出节点的共模电压需要一个额外的共模反馈模块来确定,共模反馈模块工作在共模信号,输入是Von和Vop,输出是输出共模信号,即本实施例之中的偏置电压Vcmfb,通过将偏置电压Vcmfb连接至NMOS管M37的栅极,来实现共模调节,构成一个负反馈环路。Vbn1,Vbn2,Vbp1和Vbp2也是直流偏置电压。另外,本实施例之中的NMOS管M314和NMOS管M315降低了NMOS管M31和NMOS管M3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避免了因电阻并联导致的电阻减小,Rds31Gm314Rds314相比于Rds38非常大,从而在与Rds38电阻并联时可以忽略,所以M314和M315起到提高输出电阻的作用。该OTA的增益可以表示为:
A V 3 = 2 G m 31 [ R ds 33 G m 312 R ds 312 / / ( R ds 38 / / R ds 31 G m 314 R ds 314 ) G m 310 R ds 310 ]
≅ 2 G m 31 ( R ds 33 G m 312 R ds 312 / / R ds 38 G m 310 R ds 310 ) .
其中,//表示电阻并联,假设流过相同电流的MOS管有相同的Rds和Gm,由于跨导大致与电流成正比,电阻大致与电流成反比,因此流经MOS管的电流减半可以增大MOS管的电阻,于是有:
Rds33=2Rds38
G m 31 = 1 2 G m 11 , 2×Gm31=Gm11,
另外可以假设:
G m 312 R ds 312 ≅ G m 310 R ds 310 ,
R ds 33 G m 312 R ds 312 ≅ 2 R ds 38 G m 310 R ds 310 = 2 R O ,
则增益可以表示为:
AV3=2Gm31(2RO//RO).
与如图1所示的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OTA相比较,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因为有两路输入信号,两支路的电流I/2,均能够用于产生跨导,因此有效跨导不变,即2×Gm31=Gm11;因为电流减小使电阻增大以及NMOS管M314、NMOS管M315降低了NMOS管M31和NMOS管M3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导致输出电阻增大,故而增益变大,可以表示为:
A V 3 = 2 G m 31 ( 2 R O / / R O ) = G m 11 2 3 R O = 4 3 A V 1 .
输出节点的负载电容为CL,寄生电容记为Cp3,则增益带宽为:
GBW 3 = 2 G m 31 C L + C p 3 .
输出寄生电容主要由与输出节点相连的共栅MOS管M310,M311,M312,M313的漏衬寄生电容Cdb和漏栅寄生电容Cgd构成,与MOS管的宽度W成正比:
Cp3=k(W310+W312)。
由于共栅MOS管的宽度与电流成正比,与图1所示的电路相比较,流经各MOS管的电流为I/2,电流减半使得MOS管的宽度减半,进而有:
C p 3 = 1 2 Cp 1 .
与如图1所示的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OTA相比较,新结构OTA有效跨导不变,输出寄生电容减半,故而增益带宽积增大,可以表示为:
GBW 3 = 2 G m 31 C L + C p 3 = G m 11 C L + C p 1 / 2 > G m 11 C L + C p 1 = GBW 1 .
相比于如图1所示的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OTA,在相同的电流(功耗)下,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增加了对电流进行分流的新结构,使得输出节点的寄生电容减小。通过接收两路输入,保留了所有电流均用来产生跨导的特点,因此,跨导保持不变,而且通过减小流经单个MOS管的电流以增大单个MOS管的电阻,并且使用NMOS管M314、NMOS管M315降低了电阻并联对输出电阻的影响,使整体的输出电阻增大。所以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与现有的套筒式共源共栅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结构相比,增益和增益带宽积均提高。
图3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的电路图。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输入是差分信号Vin和Vip,输出是差分信号Von和Vop。该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具有第一支路1’和第二支路2’。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支路1’和第二支路2’中通过PMOS管输入差分信号。
第一支路1’,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包括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管M41、PMOS管M42、PMOS管M45、PMOS管M414和PMOS管M415。
第二支路2’,为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并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管M48和NMOS管M49;NMOS管M48和NMOS管M49的源极均接地,栅极均接入偏置电压Vbn1,NMOS管M48的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4的漏极,NMOS管M49的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5的漏极。
第一支路1’之中,PMOS管M41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PMOS管M4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4的源极。
PMOS管M42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PMOS管M4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5的源极。
PMOS管M45的源极接电源VDD,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的源极和PMOS管M42的源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1。
PMOS管M414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41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48的漏极。
PMOS管M415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42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49的漏极。
较佳地,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PMOS管M46、PMOS管M47、PMOS管M43、PMOS管M44、PMOS管M412、PMOS管M413、NMOS管M410和NMOS管M411。
其中,NMOS管M410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48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2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p;NMOS管M411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NMOS管M49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3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PMOS管M412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43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410的漏极;PMOS管M413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PMOS管M44的漏极,漏极连接于NMOS管M411的漏极;PMOS管M43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PMOS管M46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2的源极;PMOS管M44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PMOS管M47的漏极,漏极连接于PMOS管M413的源极;PMOS管M46的源极连接至电源VDD,漏极接PMOS管M43的源极和PMOS管M47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1;PMOS管M47的源极连接至电源VDD,漏极接PMOS管M44的源极和PMOS管M46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cmfb。
较佳地,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共模反馈模块,共模反馈模块的输入信号分别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输出为所述偏置电压Vcmfb。
较佳地,所述PMOS管M412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MOS管M413的漏极连接至第二电容CL的一端,第二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
同样,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可以达到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功效,输入是两组差分对管子PMOS管M41和PMOS管M42,以及PMOS管M43和PMOS管M44,Vin由PMOS管M41和PMOS管M43输入,Vip由PMOS管M42和PMOS管M44输入。输出是CMOS共源共栅结构,由MOS管M43,M44和M48-M413组成。流过NMOS管M48和NMOS管M49的偏置电流分别为I,流过PMOS管M414和M415,NMOS管M410和M411的偏置电流分别为I/2,PMOS管M45,PMOS管M46和PMOS管M47是电流源管,控制流过各支路的偏置电流的值。
同样,与如图1所示的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OTA相比较,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因为有两路输入信号,两支路的电流I/2,均能够用于产生跨导,因此有效跨导不变;因为电流减小使各MOS管的电阻增大以及NMOS管M414和M415降低了NMOS管M41和M4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导致输出电阻增大,故而增益变大;由于共栅MOS管的宽度与电流成正比,流经各MOS管的电流为I/2,电流减半使得MOS管的宽度减半,输出节点的寄生电容减半,故而增益带宽积增大。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的优点:
(一)与现有的套筒式共源共栅(TelescopicCascode)结构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相比较,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将电流分流,使得流经单个MOS管的电流减小,单个MOS管的宽度减小,从而降低了输出节点的寄生电容;
(二)与现有的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相比较,在降低寄生电容的同时,通过两组Vin、Vip电压输入,所有的偏置电流都能够用来产生跨导,在电流分流的情况下,使得整体的跨导不改变;
(三)通过电流分流,提高了单个MOS管的电阻,通过NMOS管M314和NMOS管M315降低NMOS管M31和NMOS管M3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或通过PMOS管M414和PMOS管M415降低PMOS管M41和PMOS管M4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使输出电阻增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该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第一NMOS管(M31)、第二NMOS管(M32)、第三NMOS管(M35)、第四NMOS管(M314)和第五NMOS管(M315);
所述第二支路,为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并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包括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第一PMOS管(M38)和第二PMOS管(M39);第一PMOS管(M38)和第二PMOS管(M39)的源极均连接至电源VDD,栅极均接入偏置电压Vbp1,第一PMOS管(M38)的漏极连接于第四NMOS管(M314)的漏极,第二PMOS管(M39)的漏极连接于第五NMOS管(M315)的漏极;
第一NMOS管(M31)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第三NMOS管(M3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四NMOS管(M314)的源极;
第二NMOS管(M32)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第三NMOS管(M3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五NMOS管(M315)的源极;
第三NMOS管(M35)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于第一NMOS管(M31)的源极和第二NMOS管(M32)的源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1;
第四NMOS管(M314)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第一NMOS管(M31)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一PMOS管(M38)的漏极;
第五NMOS管(M315)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第二NMOS管(M32)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二PMOS管(M39)的漏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第六NMOS管(M36)、第七NMOS管(M37)、第八NMOS管(M33)、第九NMOS管(M34)、第十NMOS管(M312)、第十一NMOS管(M313)、第三PMOS管(M310)和第四PMOS管(M311);
第三PMOS管(M310)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第一PMOS管(M38)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十NMOS管(M312)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p;
第四PMOS管(M311)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第二PMOS管(M39)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十一NMOS管(M313)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
第十NMOS管(M312)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第八NMOS管(M33)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三PMOS管(M310)的漏极;
第十一NMOS管(M313)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第九NMOS管(M34)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四PMOS管(M311)的漏极;
第八NMOS管(M33)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第六NMOS管(M36)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十NMOS管(M312)的源极;
第九NMOS管(M34)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第七NMOS管(M37)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十一NMOS管(M313)的源极;
第六NMOS管(M36)的源极接地,漏极接第八NMOS管(M33)的源极和第七NMOS管(M37)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1;
第七NMOS管(M37)的源极接地,漏极接第九NMOS管(M34)的源极和第六NMOS管(M36)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cmf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共模反馈模块,共模反馈模块的输入信号分别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输出为所述偏置电压Vcmfb。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十NMOS管(M312)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十一NMOS管(M313)的漏极连接至第二电容CL的一端,第二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
5.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该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包括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第五PMOS管(M41)、第六PMOS管(M42)、第七PMOS管(M45)、第八PMOS管(M414)和第九PMOS管(M415);
所述第二支路,为套筒式共源共栅结构,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和Vip并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第十二NMOS管(M48)和第十三NMOS管(M49);第十二NMOS管(M48)和第十三NMOS管(M49)的源极均接地,栅极均接入偏置电压Vbn1,第十二NMOS管(M48)的漏极连接于第八PMOS管(M414)的漏极,第十三NMOS管(M49)的漏极连接于第九PMOS管(M415)的漏极;
第五PMOS管(M41)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第七PMOS管(M4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八PMOS管(M414)的源极;
第六PMOS管(M42)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第七PMOS管(M45)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九PMOS管(M415)的源极;
第七PMOS管(M45)的源极接电源VDD,漏极连接于第五PMOS管(M41)的源极和第六PMOS管(M42)的源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1;
第八PMOS管(M414)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第五PMOS管(M41)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十二NMOS管(M48)的漏极;
第九PMOS管(M415)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第六PMOS管(M42)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十三NMOS管(M49)的漏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第十PMOS管(M46)、第十一PMOS管(M47)、第十二PMOS管(M43)、第十三PMOS管(M44)、第十四PMOS管(M412)、第十五PMOS管(M413)、第十四NMOS管(M410)和第十五NMOS管(M411);
第十四NMOS管(M410)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第十二NMOS管(M48)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十四PMOS管(M412)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p;
第十五NMOS管(M411)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n2,源极连接于第十三NMOS管(M49)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十五PMOS管(M413)的漏极且输出差分输出信号Von;
第十四PMOS管(M412)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第十二PMOS管(M43)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十四NMOS管(M410)的漏极;
第十五PMOS管(M413)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2,源极连接于第十三PMOS管(M44)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十五NMOS管(M411)的漏极;
第十二PMOS管(M43)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n,源极连接于第十PMOS管(M46)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十四PMOS管(M412)的源极;
第十三PMOS管(M44)的栅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Vip,源极连接于第十一PMOS管(M47)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十五PMOS管(M413)的源极;
第十PMOS管(M46)的源极连接至电源VDD,漏极接第十二PMOS管(M43)的源极和第十一PMOS管(M47)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p1;
第十一PMOS管(M47)的源极连接至电源VDD,漏极接第十三PMOS管(M44)的源极和第十PMOS管(M46)的漏极,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cmf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路,进一步包括共模反馈模块,共模反馈模块的输入信号分别为差分输出信号Von和Vop,输出为所述偏置电压Vcmfb。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十四PMOS管(M412)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十五PMOS管(M413)的漏极连接至第二电容CL的一端,第二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
CN201310029877.9A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5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9877.9A CN103095234B (zh)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9877.9A CN103095234B (zh)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5234A CN103095234A (zh) 2013-05-08
CN103095234B true CN103095234B (zh) 2015-11-25

Family

ID=48207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987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5234B (zh)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52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4663B (zh) * 2014-04-18 2017-11-24 清华大学 一种跨导放大器及高鲁棒性混频器电路
CN104184460B (zh) * 2014-08-13 2018-02-06 豪芯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负载驱动电路
CN104977027B (zh) * 2015-05-29 2017-06-13 江阴苏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mcm‑3d封装的微型智能传感器
US9692375B2 (en) * 2015-07-30 2017-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oosting amplifier gain without clipping signal envelope
CN105141265B (zh) * 2015-09-29 2017-12-22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增益提升的运算跨导放大器
CN106160683B (zh) * 2016-06-24 2019-04-09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运算放大器
CN106788294A (zh) * 2016-12-15 2017-05-31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放大级数可调的运放
CN109687832B (zh) * 2018-12-26 2023-04-07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启动电路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
CN109861655B (zh) * 2019-01-30 2023-06-20 上海磐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rfid系统的新型低功耗放大器
CN110224700A (zh) * 2019-05-05 2019-09-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高速互补类型双电源运算放大器
CN111262537B (zh) * 2020-03-24 2024-09-06 江西扬帆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跨导放大器
CN112187199B (zh) * 2020-10-27 2023-05-0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运算跨导放大器
CN112865728B (zh) * 2021-01-29 2023-05-23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一种可重构的运算放大器
CN113271073B (zh) * 2021-05-25 2022-07-01 天津大学 一种可重构运算跨导放大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096A (zh) * 2008-03-13 2009-09-1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套筒式运算放大器与参考缓冲器
CN101662264A (zh) * 2009-07-23 2010-03-03 复旦大学 一种低功耗大摆幅开关型运算放大器
CN101741328A (zh) * 2009-12-16 2010-06-16 清华大学 互补输入的循环折叠跨导运算放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0043B2 (en) * 2002-10-29 2005-11-29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Low voltage, low power differential receiv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096A (zh) * 2008-03-13 2009-09-1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套筒式运算放大器与参考缓冲器
CN101662264A (zh) * 2009-07-23 2010-03-03 复旦大学 一种低功耗大摆幅开关型运算放大器
CN101741328A (zh) * 2009-12-16 2010-06-16 清华大学 互补输入的循环折叠跨导运算放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5234A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5234B (zh) 一种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
CN104076854B (zh) 一种无电容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5141265B (zh) 一种增益提升的运算跨导放大器
CN102331807B (zh) 一种集成摆率增强电路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2340284B (zh) 一种低电源电压跨导可调的恒定跨导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
CN104199504B (zh) 一种快速瞬态响应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2931972B (zh) Cmos输入缓冲器
CN103219961B (zh) 一种带宽可调的运算放大器电路
CN104467716B (zh) 一种输出共模电压恒定的全差分轨到轨放大器的设计
CN103051298B (zh) 可编程增益放大电路和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CN103051299B (zh) 一种应用于通信系统发射端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CN101917168B (zh) 用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中的高转换速率跨导放大器
CN103744462A (zh) 一种低功耗瞬态响应增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其调节方法
CN102611400B (zh) 高增益单级跨导运算放大器
CN102045035A (zh) 一种低功耗宽带高增益高摆率单级运算跨导放大器
CN102394566A (zh) 一种带有自动最优偏置和谐波控制的吉尔伯特混频器
CN202143036U (zh) 一种恒定跨导和恒定共模输出电流的轨到轨输入级
CN104660194A (zh) 一种用于全差分Gm-C滤波器的四输入跨导放大器
CN109462381B (zh) 一种适用于深亚微米cmos工艺的运算电流放大器
CN105227142A (zh) 一种低压折叠式共源共栅跨导放大器
CN110798203B (zh) 纳米级cmos工艺下高线性度单位增益电压缓冲器
CN105929887A (zh) 一种宽带低功耗电流差分电路
CN103107791B (zh) 带宽恒定的增益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
CN206835055U (zh) Cmos两级运算放大电路、芯片
CN204928758U (zh) 一种增益提升的运算跨导放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