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4951A - 充放电连接器以及充放电通过充放电连接器成为可能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充放电连接器以及充放电通过充放电连接器成为可能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4951A
CN103094951A CN2012104255301A CN201210425530A CN103094951A CN 103094951 A CN103094951 A CN 103094951A CN 2012104255301 A CN2012104255301 A CN 2012104255301A CN 201210425530 A CN201210425530 A CN 201210425530A CN 103094951 A CN103094951 A CN 103094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harge
discharge
car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55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4951B (zh
Inventor
大野友也
木野村茂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94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4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4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4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放电连接器以及充放电通过充放电连接器成为可能的车辆。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放电连接器,其在正常时候使得在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在车辆和车辆外部之间的相互电力传送成为可能,并在紧急情况下使得可以从车辆向车辆外部供给电力,而不依赖充放电管理系统。解决手段:通过准备用于在车辆和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送和接收电力的充放电连接器中的操作部件并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使得车辆检测到电力供给操作在不使用正常时候用于控制充放电的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是可能的,可以使得车辆在紧急时候在不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供电操作。

Description

充放电连接器以及充放电通过充放电连接器成为可能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放电管理系统,其控制车辆和车辆外部之间的充电与放电。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充放电连接器,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与放电连接器,其允许电力在车辆与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传输,还涉及一种车辆,其能通过充放电连接器从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传输电力或向之传输电力。
背景技术
电气车辆承载蓄电装置(例如,可再充电的电池,电容器等),并使用由用存储在电力存储装置中的电力驱动的动力装置(例如电动机等)产生的驱动力来行驶。作为这样的电气车辆,例如,包括电气车辆(EV)和混合动力车(HV)等。
在这样的电气车辆中,已经开发了用于用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对承载在电气车辆中的蓄电装置充电的技术,外部电源例如为供到各个家庭的商用电力(例如100V或200V等级的相对较低的电压的供电源)。下面,能用外部电源对承载在车辆中的蓄电装置(例如电池等)进行充电的车辆可称为“插入式车辆”。
另外,在混合动力车(HV)中,尽管承载在HV中的蓄电装置能通过例如由承载在HV中的内燃机或再生制动器等驱动作为动力源的通常用作发电机的电动机来充电,蓄电装置也能由外部电源如上所述地充电。这种HV可被称为插入式混合动力车(PHV)。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能从住宅向车辆中的电池充电的电气车辆的标准,在美国,SAE(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将“SAE Electric Vehicle ConductiveCharge Coupler”(非专利文献1)规定为标准,同样,在日本,“GeneralRequirements for Conductive Charge System Vehicles”(非专利文献2)也被规定为标准。
另外,在非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2中,规定了关于控制导频(controlpilot)(CPLT)的标准。控制导频被定义为控制线,其通过车辆侧的控制电路连接从场内(yard)(厂内(in-plant))布线向车辆供给电力的EVSE(电气车辆供电设备)的控制电路和车辆的接地端口,基于通过控制线被传送的CPLT信号(导频信号),充电电缆的连接状态、从电源到车辆的电力供给特性以及EVSE的额定电流等等被判断。
另一方面,从环境保护等等的观点出发出于有效使用电力的目的,以及在灾难等等时处于缓解电力短缺的目的,已经提出,从如上所述的电气车辆中承载的蓄电装置向电力将被供到的外部设备(例如电源,电气负载等)供给电力。换句话说,已经提出,将承载在电气车辆中的蓄电装置用作对于电力将被供到的外部设备的电源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电力供给机构,用于与充电机构分立地从承载在电气车辆中的蓄电装置向电力将被供到的外部设备供给电力,充电机构用于向从外部电源设备(例如商用电力等)向电气车辆承载的蓄电装置供给电力,以便对蓄电装置充电。然而,以这样的方式与充电机构分立地构建电力供给机构可导致多种问题,例如车辆变大,电力供给/充电机构的复杂化,车辆制造成本增大,等等。
于是,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多种技术,其使得可以在一个机构中在从车辆向将被供电的外部设备进行电力供给以及从外部电源设备对承载在车辆中的蓄电设备进行充电之间变化,并进行从车辆向将被供电的外部设备进行电力供给以及从外部电源设备对承载在车辆中的蓄电设备进行充电。
例如,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技术:通过使电气车辆电池和住宅之间的相互电力传输成为可能的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System),判断住宅侧的主控制器应该设置在充电模式还是放电模式,充放电控制信号从住宅侧的充电与放电控制器通过通信天线(天线)被传输到车辆侧的电池控制器,基于通过通信天线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在车辆上进行充电控制或放电控制(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以这样的方式分立地构成通信天线使得系统制造成本增加,并使控制装置复杂化。
另外,还可以制备用在由外部电源设备对承载在车辆中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中的入口和连接器,其与用在从车辆对将被供电的外部设备进行电力供给中的连接器和出口分立,或者,将车辆承载的入口和出口一体化,分立地制备用于充电的连接器和用于电力供给的连接器,从而在从车辆向将被供电的外部设备进行电力供给以及从外部电源设备对承载在车辆中的蓄电设备进行充电之间变化,并进行从车辆向将被供电的外部设备进行电力供给以及从外部电源设备对承载在车辆中的蓄电设备进行充电。然而,即使在这种配置中,存在导致问题的可能性,这些问题例如为充放电系统的复杂化,制造成本的增大,连接器的误用,等等。
于是,在能从车外电源对车辆承载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以及能从蓄电装置向车外电源或车外电气负载供给电力的车辆充放电系统中,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技术:用于区分电力电缆是用于充电还是用于电力供给的控制信号(CPLT信号)在充放电系统包含的信号发生电路中产生,根据从信号发生电路提供的控制信号,车载控制装置以充电模式和电力供给模式中的任一种来控制电力转换器(参见专利文献2)。
然而,为了基于上面提到的CPLT信号判断是充电模式还是电力供给模式,信号发生电路必须能够在充电模式和电力供给模式中均产生CPLT信号。另一方面,在充放电控制装置由于例如灾难时的停电等等或充放电控制装置故障等等而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由于CPLT信号不能正常产生,因此,特别是在这些情况下,希望从车载蓄电装置向车外电源或车外电气负载供给电力。然而,在这些情况下,车载蓄电装置不能由车外电源充电,电力也不能从车载蓄电装置供到车外电源或车外电气负载。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这样的技术的持续需求:其在正常时间内在充放电管理系统控制下使得在车辆和车外之间相互传输电力成为可能,并在紧急情况下使得在不依赖于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从车辆向车外供给电力成为可能。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kokai)No.2001-00838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kokai)No.2010-035277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AE Electric Vehicle Conductive Charge Coupler”,SAE标准,SAE International,2001年11月(USA)
[非专利文献2]“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Conductive Charge Systemfor Electric Vehicles”,日本电动车协会标准(日本电动车标准),2001年3月29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这样的技术的持续需求:其在正常时间内在充放电管理系统控制下使得在车辆和车外之间相互传输电力成为可能,并在紧急情况下使得在不依赖于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从车辆向车外供给电力成为可能。
已经提出本发明,以便满足这样的需求。也就是说,本发明具有这样的目标:提供一种充放电连接器,其使得在正常时候在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在车辆和车外之间的相互电力传送成为可能,并使得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从车辆向车外供给电力,而不依赖充放电管理系统。另外,本发明具有另一目标,提供一种车辆,其能在正常时候在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在车辆和其外部之间相互传输电力,并能在紧急时候在不依赖于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从车辆向其外部供给电力。另外,本发明具有又一目标,提供一种充放电管理系统,使得可以在正常时候在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在车辆和车外之间相互传输电力,并可以在紧急时候在不依赖于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从车辆向车外供给电力。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上述一个目标可通过一种充放电连接器实现,其用在包括车辆、车辆外部的外部电源以及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的充放电管理系统中,将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电气连接,以便使得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成为可能,其中,
所述车辆包括:
车内电源部件,其包括蓄电装置,
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其控制所述车辆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以及
控制部件,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嵌合到所述控制部件,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包括:
电力路径,电力通过所述电力路径在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输,
信号路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信号路径被传输到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第一操作部件,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并且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配置为,在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和所述连接部件被电气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所述信号路径检测: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第一控制信号,其用于允许使用在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而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是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中的任意一者,或者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第二控制信号,其用于允许在不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另一目的能够通过一种车辆实现,其用在包括所述车辆、车辆外部的外部电源、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充放电连接器的充放电管理系统中,使得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装置通过所述充放电连接器的电力传输成为可能,其中,
所述车辆包括:
车内电源部件,包括蓄电装置,
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其对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进行控制,以及
连接部件,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嵌合到所述连接部件之中,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包括:
电力路径,电力通过所述电力路径在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输,
信号路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信号路径被传输到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第一操作部件,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并且
在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和所述连接部件被电气连接的状态下,
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所述信号路径检测: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第一控制信号,用于允许使用在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而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是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中的任意一者,或者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第二控制信号,用于允许在不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并且
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检测时,所述充电操作或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够基于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被执行的状态,或者
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被检测到时,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在不基于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被执行的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又一目的能通过一种充放电管理系统实现,其包括车辆、车辆外部的外部电源、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充放电连接器的充放电管理系统中,其中;
所述车辆包括:
车内电源部件,其包括蓄电装置,
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其控制所述车辆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以及
控制部件,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嵌合到所述控制部件,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包括:
电力路径,电力通过所述电力路径在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输,
信号路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信号路径被传输到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第一操作部件,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并且
在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和所述连接部件被电气连接的状态下,
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所述信号路径检测: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第一控制信号,用于允许使用在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而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是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中的任意一者,或者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第二控制信号,用于允许在不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并且
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检测时,所述充电操作或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够基于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被执行的状态,或者
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被检测到时,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在不基于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被执行的状态。
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在正常时间内在充放电管理系统控制下使得车辆和车外双向传输电力成为可能,并在紧急情况下使得不依赖于充放电管理系统地从车辆向车外供给电力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原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构造;
图2为一电路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所包含的电力路径和信号路径的概略。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面所提到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放电连接器,其使得在正常时间在通过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在车辆和车辆外部之间互相传送电力成为可能,并使得在紧急时候在不依赖于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从车辆向车辆外部供电成为可能。
作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悉心研究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通过准备用于在车辆和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送和接收电力的充放电连接器中的操作部件并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使得车辆检测到电力供给操作在不使用正常时候用于控制充放电的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是可能的,可以使得车辆在紧急时候在不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供电操作,并且,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本发明。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为:
一种充放电连接器,其用在包括车辆、所述车辆外部的外部电源以及所述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的充放电管理系统中,并电气连接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以便使得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成为可能,其中;
所述车辆包括:
车内电源部件,其包括蓄电装置,
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其对所述车辆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进行控制,以及
连接部件,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嵌合到所述连接部件,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包括:
电力路径,电力通过所述电力路径在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输,
信号路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信号路径被传输到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第一操作部件,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并且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构造为,在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和所述连接部件被电气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所述信号路径检测: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第一控制信号,其用于允许下列二者中的任意一者:使用在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者,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或者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第二控制信号,其用于在不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允许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
如上面所提到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为用在包含车辆、车辆外部的外部电源和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的充放电管理系统中的充放电连接器,将所述车辆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电气连接,以便使得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成为可能。自然,充放电连接器通过例如电缆等与充放电控制装置电气连接。
车辆可以为被分类为例如电气车辆——如插入式混合动力车(PHV)或电气车辆(EV)——的车辆。如上面所提到的,车辆包含:车内电源部件,其包含蓄电装置;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其控制电力在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传送;连接部件,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嵌合到所述充放电连接器。
如上面所提到的,车内电源部件包含蓄电装置。蓄电装置指的是例如可再充电电池、电容器等。另外,如上面所提到的,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控制车辆和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送。具体而言,例如,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接收来自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与充电的开始或结束的标志(sign)对应的信号,向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传送与电力供给的开始或结束的标志对应的信号,接收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最大电流容量,或传送车辆侧的最大电流容量。另外,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控制布置在车内电源部件与连接部件之间的电力路径中的继电器等,以构成从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进行充电需要的充电路径或是向车辆外侧的充放电控制装置进行供电需要的供电路径,或者,根据例如最大电流容量或信号来调节流经这些路径的电流容量。
另外,如将在下面详细介绍的,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控制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电力转换器,将供自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变换为适合于蓄电装置的电力,或将将要供到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变换为适合于将被供电的车辆外部的电气负载的电力。
如上面所提到的,连接部件被充放电连接器嵌合于其中,以便将车辆所包含的车内电源部件和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与充放电控制装置电气连接。另一方面,如上面所提到的,充放电连接器包含:电力路径,电力通过电力路径在车内电源部件和充放电控制部件之间传送;信号路径,通过该路径,控制信号被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操作部件,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因此,连接部件包含分别与充放电连接器所包含的信号路径和电力路径各自对应的端子。也就是说,连接部件合并了作为充电连接器连接到的入口的角色和作为放电连接器连接到的出口的角色。
另外,如上面所提到的,充放电连接器包含信号路径,控制信号通过信号路径被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这意味着,充放电连接器包含的所有信号路径可能不必为对从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的信号或从充放电控制装置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的信号中的任一或二者进行传输的信号路径。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充放电连接器可包括这样的信号路径:通过该信号路径,仅仅在充放电连接器和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在充放电连接器和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检测到的信号相应地被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充放电控制装置。例如,这种信号路径可以为这样的信号路径,其能构成充放电连接器和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之间或充放电连接器和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闭合电路,通过该闭合电路,根据这一电路的特性(例如,阻抗,电容,电感等)的不同或变化,特定的控制信号被相应地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充放电控制装置。
如上面所提到的,第一操作部件至少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改变。例如,第一操作部件可由用户操作为至少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化,作为这样的第一操作部件的特定实例,例如,可示例性地使用切换开关等等。另外,如将在下面所提到的,第一操作部件的状态由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信号路径来检测。尽管信号路径——与第一操作部件的状态对应的信号经过其被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可以为在充放电连接器中分立制备的专用信号路径,以便减小充放电连接器的构造的复杂性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大,然而,受欢迎的是,信号路径——与第一操作部件的状态对应的信号通过其被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能将与第一操作部件的状态对应的信号通过已有的信号路径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
例如,这样的信号路径可以为这样的信号路径:其能在充放电连接器和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之间形成闭合电路,并根据这种电路的特性(例如阻抗、电容、电感等)的差别或变化将特定的控制信号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操作部件可以为例如切换开关,其插入在这样的信号路径中,并能改变电路元件(例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的连接状态。或者,第一操作部件可以为例如切换开关,其插入在已有的信号路径中,并能开启以及关闭该信号路径。在这种情况下,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的信号为与已有信号路径的电气连接状态对应的信号,其根据第一操作部件的状态而变化。另外,与第一操作部件的状态对应的信号可通过多种信号路径被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
因此,如上面所提到的,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被配置为,在充放电连接器和连接部件电气连接的状态下,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信号路径检测: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第一控制信号,其用于允许使用在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与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从充放电控制装置到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是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中的任意一者;或者,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二控制信号,用于允许在不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从车内电源部件向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
换句话说,根据按照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在充放电连接器和连接部件电气连接的状态下,基于通过信号路径传送的与第一操作部件的状态对应的信号,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使用在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与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从充放电控制装置向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中的任意一者得到允许;或者,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在不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得到允许。
因此,如上面所提到的,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基于在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在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从充放电控制装置向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从车内电源部件向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也就是说,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进行充放电管理系统中的正常的充电操作或电力供给操作。另一方面,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在不基于在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从车内电源部件向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也就是说,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脱离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控制,进行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
如上面所提到的,根据按照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不仅可以在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进行充放电管理系统中的正常的充电操作或供电操作,还可以在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脱离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控制,执行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即使是在充放电控制装置由于例如灾难时的停电等等或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故障等等而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因此,存储在车辆所包含的蓄电装置中的电力能在即使这些情况下有效地被使用。
顺便提及,如上面所提到的,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能够从住宅对车内电池充电的电气车辆的标准,在美国由SAE规定了“SAE Electric VehicleConductive Charge Coupler”(非专利文献1),在日本也规定了“GeneralRequirements for Conductive Charge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非专利文献2)。另外,在非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2中,定义了关于控制导频(CPLT)的标准。控制导频被定义为控制线,其通过车辆侧的控制电路连接从场内(yard)(厂内(in-plant))布线向车辆供给电力的EVSE的控制电路和车辆的接地端口,基于通过控制线被传送的CPLT信号,充电电缆的连接状态、从电源到车辆的电力供给特性以及EVSE的额定安培数等等被判断。
上面提到的标准在现有技术中已广为散播,不言而喻,在工业上,希望使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的充放电管理系统还尽可能地具有与上面提到的标准的兼容性。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其被构造为:
所述信号路径包括CPLT信号路径,通过所述CPLT信号路径,用于所述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的CPLT信号被传输,并且
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包括所述CPLT信号。
另外,如上面所提到的,本发明具有提供一种充放电连接器的目的,其使得可以在正常时候在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在车辆和车辆外部之间互相传送电力,并且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在不依赖于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从车辆向车辆外部供给电力,紧急情况例如为在充放电控制装置由于例如灾难时的停电等等或是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故障等等而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为了实现该目标,通过准备如上面所提到的第一操作部件并操作第一操作部件,以使车辆检测到供电操作在不使用用于在正常时候控制充放电的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是可能的,根据本发明的充放电连接器在紧急时候在不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供电操作。
如上面所提到的,在充放电控制装置由于例如灾难时的停电等等或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故障等等而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存在CPLT信号可能不被正确发送或是完全不能被发送的可能。因此,当在这种情况下车辆侧的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CPLT信号时,可能带来不希望的问题,例如,尽管应当执行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但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错误地识别为充电连接器被连接到连接部件。因此,尽管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被配置为其信号路径包括CPLT信号路径——用于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的CPLT信号通过该路径被传送——且充放电控制信号包括CPLT信号,希望使得车辆在不使用CPLT信号的情况下进行供电操作。
于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其被构造为: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CPLT信号路径被截止。
如上面所提到的,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被配置为,CPLT信号路径在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截止。由此,如上面所提到的,导致如上面所提到的不希望的问题的可能性能够得到避免,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在充放电控制装置由于例如灾难时的停电等等或是充放电控制装置故障等而不能正常运行时——CPLT信号可能不能正确发送或者可能完全不能发送时。
顺便提及,当车辆和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通过充放电连接器进行电力传送时,如本发明中那样,非常重要的是,充放电连接器完全嵌合到车辆包括的连接部件之中,且车辆和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气连接确实得到保证。因此,同样在根据本发明的充放电连接器中,希望准备这样的信号路径:通过该信号路径,与车辆包括的连接部件和充放电连接器的嵌合状态对应的信号被传送。
也就是说,根据当前实施例的优选变型的充放电连接器为:
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的充放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信号路径包括连接信号路径,电缆连接信号通过所述连接信号路径被传输,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根据所述充放电连接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而变化。
另外,如上面所提到的,尽管与上述第一操作部件的状态对应的信号通过其被发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的信号路径可以为在充放电连接器中分立地准备的专用信号路径,希望的是,与第一操作部件的状态对应的信号通过已有的信号路径被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为:
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的充放电控制器,其被配置为:
所述信号路径包括连接信号路径,电缆连接信号通过所述连接信号路径被传输,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根据所述充放电连接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而变化,并且
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指示第一特性,并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指示与所述第一特性不同的第二特性。
如上面所提到的,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被配置为,信号路径包含连接信号路径,通过该路径,其特性根据充放电连接器与连接部件之间的嵌合状态而变化的电缆连接信号被传送,特定嵌合状态下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在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指示第一特性,在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指示与第一特性不同的第二特性。由此,根据按照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连接信号路径使得能够确定地评估车辆所包含的连接部件和充放电连接器的嵌合状态,并进一步使得能够将与第一操作部件的状态对应的信号通过连接信号路径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由此,根据按照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变得易于保证在车辆和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气连接,作为附加的是,可以将与第一操作部件的状态对应的信号传送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同时,减小充放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的增大以及构造的复杂性。
顺便提及,根据按照本发明的上面提到的多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用于允许使用在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从充放电控制装置到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的任意一者的第一控制信号通过信号路径被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因此,如上面所提到的,当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第一控制信号时,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能将车辆控制为处于这样的状态:基于充放电控制信号,能进行充电操作或电力供给操作。具体而言,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能够控制例如布置在车内电源部件与连接部件之间的电力路径中的继电器等等,以构成从充放电控制装置到车内电源装置包含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需要的充电路径,或者,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到充放电控制装置进行电力供给所需要的电力供给路径。
另一方面,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用于在不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允许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进行电力供给操作的第二控制信号通过信号路径被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因此,如上面所提到的,当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第二控制信号时,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能够控制车辆处于这样的状态: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能在不基于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具体而言,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能够控制例如布置在车内电源部件与连接部件之间的电力路径中的继电器等,以构成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需要的电力供给路径。
因此,车辆将会处于这样的状态: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能被开始。然而,在将用户对第一操作部件的错误操作或电气负载的错误连接的可能性考虑在内之后,更希望准备这样的步骤:其中,在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开始之前,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接收另一信号,其与电力供给开始的符号对应。
与电力供给开始的符号对应的所述另一信号以及传送信号的信号路径不限于特定信号或是特定信号路径。因此,尽管向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传送信号的信号路径可以为在充放电连接器中分立准备的专用信号路径,为了减小充放电连接器制造成本的增大和构造复杂性,希望向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传送该信号的信号路径也是已有的信号路径。例如,向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传送与电力供给的开始的符号对应的所述另一信号的信号路径可以为上面提到的连接信号路径。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二操作部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并且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指示所述第二特性,并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指示与所述第一特性以及所述第二特性均不同的第三特性。
如上面所提到的,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还包含第二操作部件,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并被配置为,在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特定嵌合状态下的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在第二操作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指示第二特性,并在第二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指示与第一特性以及第二特性均不同的第三特性。
根据按照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在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在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检测到第二控制信号的状态并因此控制车辆处于从车内电源部件向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能够在不基于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的状态下,例如,用户能操作第二操作部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第二操作部件,由此,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能够检测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在第二特性与第三特性之间变化,由此,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能够开始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
如上面所提到的,根据按照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即使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已经在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检测到第二控制信号并已经将车辆控制为处于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能够在不基于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将不会开始,一直到第二操作部件被操作且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在第二特性和第三特性之间变化。因此,能够防止例如由于用户对第一操作部件的错误操作或电气负载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如上面所提到的不希望的麻烦发生。
另外,为了在第二特性和第三特性之间改变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例如,用户可进行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第二操作部件的操作。另外,必须精心设置该操作,以便防止发生由于对第二操作部件等的无意触碰而开始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例如,可以设想,通过弹性体——例如弹簧——将第二操作部件偏移到第一状态,故用户可对操作元件——例如按钮或操纵杆——进行操作以便改变其状态,由此将其状态变为第二状态,并且,其状态可在操作取消时通过弹性体的偏移返回到原始的第一状态。
在上面提到的情况下,例如,当用户偶然触摸操作元件并立即分开时,第二操作部件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并立即返回第一状态。此时,特定嵌合状态下的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从第二特性变为第三特性,并立即返回第二特性。因此,为了使电缆连接信号的这种特性变化不会被错误识别为与开始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的符号对应的信号,例如,有必要的是规定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仅仅在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以用户偶然触碰操作元件时发生的可能性低的模式改变时开始。
例如,可规定这样的行为模式,使得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仅仅在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从第二特性变为第三特性并返回第二特性的行为模式在预定的短时间段内多次(例如两次,等等)被检测到时开始。另外,可以规定除了第二操作部件上的这种操作以外,车辆上的点火操作开始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
顺便提及,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中,根据充放电连接器和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变化的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可以为例如阻抗、电容、电感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操作部件可以为例如切换开关,其插入这样的信号路径并改变电路元件(例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的连接状态,用于根据状态改变电路的特性。或者,第一操作部件可以为,例如,插入已有的信号路径并能开启和关闭信号路径的切换开关。
例如,当电阻器用作电路元件时,用于锁定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插入并嵌合到连接部件的状态的凸起部件在充放电连接器中制备,在与连接部件的凸起部件相对的区域中制备用于使凸起部件嵌入其中的凹部,锁定释放按钮用于在远离凹部的方向移动凸起部件以便释放充放电连接器的锁定,锁定释放按钮被配置为与第一操作部件互锁,连接信号路径的阻抗用作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其根据充放电连接器和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而变化。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四或第五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的充放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根据所述充放电连接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而变化的所述特性为所述连接信号路径的阻抗。
顺便提及,如上面提到的,作为能够从住宅对车内电池进行充电的电气车辆的标准,美国由SAE规定了“SAE Electric Vehicle ConductiveCharge Coupler”(非专利文献1),作为执行对如今广为传播的插入式混合动力车(PHV)和电气车辆(EV)中承载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系统,符合SAE规定的标准的那些系统已经成为主流。
SAE规定的多种标准中,作为关于在执行从外部供电设备向车辆承载的蓄电装置充电的充电系统中的多种控制信号、电缆、连接器等的标准,规定了J1772标准。这些多种控制信号包括例如CPLT信号(导频信号),用于向车辆侧的控制电路传送充电电缆的连接状态、从电源到车辆的电力供给的特性、EVSE的额定安培数等,用于传送借助信号路径阻抗变化判断充电连接器与连接部件(入口)的嵌合状态的PISW信号(电缆连接信号),等等。
在所述多种控制信号中,关于PISW信号,与充电连接器和连接部件(入口)的嵌合状态对应的信号路径的阻抗变化通过例如执行从外部电源设备向车辆承载的蓄电装置的充电的充电系统的检测装置被检测,基于检测到的值,连接器和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通过例如充电系统包含的控制装置被判断。也就是说,传送PISW信号的信号路径对应于上面提到的连接信号路径。因此,希望将传送PISW信号的信号路径用作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的连接信号路径。
因此,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电缆连接信号和所述连接信号路径遵从SAE所规定的J1772标准。
另外,在符合SAE规定的J1772标准的PISW信号路径中,构建为:随着充电连接器和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以非嵌合状态、嵌合状态和连接状态的顺序演进,由车辆承载的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的PISW信号路径的阻抗可能逐渐下降。这里,非嵌合状态指的是充放电连接器已经从连接部件断开自身的状态,嵌合状态指的是充放电连接器插入连接部件、但是锁定释放按钮(具体将在下面介绍)被按下且充放电连接器没有被连接部件锁定的状态,连接状态指的是充放电连接器插入连接部件且充放电连接器被连接部件锁定的状态。
尽管符合SAE规定的J1772标准的CPLT信号路径和PISW信号路径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所包含的信号路径的实例而示例性地示出,在前面的介绍中,不应解释为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充放电连接器、车辆和充放电管理系统中的信号路径仅限于符合SAE规定的J1772标准的信号路径和这里示例性示出的各个信号路径。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车辆和充放电管理系统可包括传送具有多种格式和特性的多种信号的多种信号路径,如果需要的话。
顺便提及,如上面所提到的,本发明具有另一种目标,提供一种车辆,其能在正常时候在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在车辆和其外部互相传送电力,并能在紧急时候在不依赖于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从车辆向其外部供给电力。于是,根据本发明多种实施例的车辆将在下面介绍。然而,与已经在上面对根据本发明多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的介绍中重叠的内容将会省略,仅列出各个实施例的构成元件。
首先,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为:
一种车辆,其用在包括所述车辆、所述车辆外部的外部电源、所述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充放电连接器的充放电管理系统中,使得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通过所述充放电连接器的电力传输成为可能,其中;
所述车辆包括:
车内电源部件,其包括蓄电装置,
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其对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进行控制,以及
连接部件,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嵌合到所述连接部件,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包括:
电力路径,电力通过所述电力路径在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输,
信号路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信号路径被传输到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第一操作部件,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并且,
在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和所述连接部件被电气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所述信号路径检测: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第一控制信号,其用于允许下列二者中的任意一者:使用在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者,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或者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第二控制信号,其用于在不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允许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并且
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检测到时,所述充电操作或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基于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被执行的状态,或者
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被检测到时,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在不基于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被执行的状态。
如上面所提到的,根据当前实施例的车辆使得可以在正常时候在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在车辆和车辆外部之间相互传送电力,并使得可以在紧急时候在不依赖于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从车辆向车辆外部供给电力。
另外,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车辆,其中:
所述信号路径包括CPLT信号路径,用于所述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的CPLT信号通过所述CPLT信号路径被传输,并且
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包括所述CPLT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车辆,其中: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CPLT信号路径被截止,并且
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CPLT信号未被检测到的事实用作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以下状态的条件之一:在该状态下,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被执行。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八至第十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的车辆,其中: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构造为:
所述信号路径包括连接信号路径,电缆连接信号通过所述连接信号路径被传输,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根据所述充放电连接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而变化,并且
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指示第一特性,并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指示与所述第一特性不同的第二特性,并且
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指示所述第二特性的事实用作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以下状态的条件之一:在该状态下,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被执行。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车辆,其中: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二操作部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并且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指示所述第二特性,并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指示与所述第一特性以及所述第二特性均不同的第三特性,并且
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二特性与所述第三特性之间变化时,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控制所述车辆以执行所述电力供给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或第十二实施例中任意一个的车辆,其中:
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根据所述充放电连接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而变化的所述特性为所述连接信号路径的阻抗。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车辆,其中:
所述电缆连接信号和所述连接信号路径遵从SAE所规定的J1772标准。
顺便提及,如上面所提到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例如可为插入式混合动力车(PHV)。PHV和HV为作为动力装置装有例如用电力驱动的电动机以及用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所转换的动能驱动的内燃机的车辆。在这些混合动力车中,车辆承载的内部充电设备能对车辆承载的蓄电装置充电。因此,装有能对蓄电装置充电的内部充电设备的车辆能够对蓄电装置充电,同时,将存储在蓄电装置中的电力供给车辆外部,因此,与没有装有这种内部充电设备的车辆相比,它们能长时间继续供电操作,因此,它们作为紧急时候的电力供给源更受欢迎。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八至第十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的车辆,其中:
所述车内电源部件还包括:用于将电力供到所述蓄电装置以便对所述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的内部充电设备。
在上面提到的混合动力车中,如上面所提到的,车辆承载的内部充电设备能对车辆承载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具体而言,混合动力车能用从车辆承载的特定动力装置供给的动力驱动发电器,例如,旋转电机(发电机)等,以便产生来自发电器的电力并用电力对蓄电装置充电。另外,通过用供自其他动力装置的动力驱动发电器产生的电力在许多情况下通常为交流电力。另一方面,能够存储在蓄电装置——例如蓄电池和电容器等——中的电力一般为直流。因此,在能够用内部充电设备对蓄电装置充电的车辆中,希望具有电力转换器,用于将从发电器产生的电力(交流)转换为适合于蓄电装置的电力(直流)。另外,作为这种电力转换器的实例,例如,AC/DC转换器等能被示例性地示出。
因此,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车辆,其中:
所述内部充电设备还包括:发电器,其用从所述车辆所承载的动力装置供给的动力产生电力;以及,第一电力转换器,其用于将由所述发电器产生的电力转换为适合于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
顺便提及,混合动力车为作为动力装置装有用电力驱动的电动机和用由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换得出的动能驱动的内燃机的车辆。如上面所提到的,在混合动力车(HV)中,例如,HV所承载的内燃机或再生制动器能驱动电动机,其通常用作动力源,作为对HV承载的蓄电装置充电的发电器。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车辆,其中:
所述动力装置为内燃机。
另外,如上面所提到的,根据当前实施例的车辆能够使得可以在正常时候在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在车辆和车辆外部互相传送电力,并使得可以在紧急时候在不依赖于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从车辆向车辆外部供给电力。如上面所提到的,分别通过第一操作部件是否被切换到第一状态或是切换到第二状态,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在正常时候和紧急时候之间切换。如上面所提到的,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车辆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第二控制信号,其用于在不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允许从车内电源部件向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并将车辆控制为处于这样的状态:供电操作可在不基于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
也就是说,当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第二控制信号的情况对应于紧急情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用内部充电设备对蓄电装置充电,同时,将存储在蓄电装置中的电力供到车辆外部,希望对于更长的时间段继续供电操作,如上面提到的那样。如上面提到的那样,为了用内部充电设备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需要驱动发电器,需要为此目的从特定动力装置向发电器供给动力。
因此,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十六或第十七实施例中任意一个的车辆,其中:
当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所述动力装置能够工作的状态。
如上面所提到的,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车辆中,由于动力装置能运行为驱动发电器以产生电力,蓄电装置能够用该电力充电、同时将存储在蓄电装置中的电力供到车辆外部,供电操作能继续较长的时间段。
顺便提及,在根据上面提到的本发明多种实施例的车辆中,当在充放电控制装置中制备的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信号路径检测第一控制信号,其用于允许使用在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从充放电控制装置向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是使用充电控制信号从车内电源部件向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中的任意一种。当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因此检测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如上面所提到的,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能控制车辆处于这样的状态:基于充放电控制信号,充电操作或供电操作能被执行。具体而言,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能控制例如在车内电源部件和连接部件之间的电力路径中制备的继电器等,以构成从充放电控制装置到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的充电需要的充电路径,或者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需要的电力供给路径。
在上文中,在从充放电控制装置到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中,充放电控制装置将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通过充放电连接器供到车内电源部件,并对蓄电装置充电。然而,当外部电源为供到各家的商用电力时,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为交流。另一方面,能够存储在蓄电装置中的电力一般为直流。因此,希望的是,车内电源部件包括电力转换器,用于将从充放电控制装置供到车内电源部件的电力(交流)转换为适用于蓄电装置的电力(直流)。另外,作为这种电力转换器的实例,例如,可示例性地使用AC/DC转换器。
因此,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八到第十八实施例的任意一种的车辆,其中:
所述车内电源部件还包括第二电力转换器,其用于在所述充电操作被执行时,将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车内电源部件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适合于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
另一方面,如上面所提到的,当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如上面所提到的,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也可控制车辆处于这样的状态:供电操作可基于充放电控制信号来进行。另外,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信号路径检测到第二控制信号,其允许在不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当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因此检测到第二控制信号时,如上面所提到的,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能控制车辆处于这样的状态: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能在不基于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在任何情况下,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能够控制例如在车内电源部件和连接部件之间的电力路径中制备的继电器等,以便构成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需要的供电路径。
在上文中,在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中,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供给的电力通过充放电连接器被供到充放电控制装置。此时,在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第一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供给的电力在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普通控制下被供到车辆外部的电气负载。另一方面,在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第二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脱离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普通控制,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供给的电力被直接供到车辆外部的电气负载。
然而,车辆外部的许多电气负载基于这样的假设来设计:使用供到各家等等的商用电力。也就是说,在许多情况下,车辆外部的电气负载需要的电源电力为交流电力。另一方面,蓄电装置中能够存储的电力一般为直流。因此,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供给的电力也为直流。出于这一原因,希望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电力转换器,用于将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供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直流)转换为适合车辆外部的电气负载的电力(交流)。另外,作为这种电力转换器的具体实例,例如可以使用DC/AC变换器等。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八至第十九实施例中任意一种的车辆,其中:
所述车内电源部件还包括第三电力转换器,其用于在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被执行时,将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适合于所述车辆外部的将被供电的电气负载的电力。
顺便提及,如上面所介绍的,本发明具有一个或多于一个的用于提供充放电管理系统的其他目的,其使得在正常时候可以在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在车辆和车辆外部之间相互传送电力,并在紧急时候使得可以在不依赖于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从车辆向车辆外部供给电力。于是,下面将介绍根据本发明多种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然而,与上面关于根据本发明多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和车辆介绍的重叠的内容将被省略,仅列出各个实施例的组成元件。
首先,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例为:
一种充放电管理系统,其包括车辆、车辆外部的外部电源、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充放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车辆包括:
车内电源部件,其包括蓄电装置,
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其控制所述车辆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以及
连接部件,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嵌合到所述连接部件,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包括:
电力路径,电力通过所述电力路径在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输,
信号路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信号路径被传输到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第一操作部件,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并且
在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和所述连接部件被电气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所述信号路径检测: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第一控制信号,用于允许使用在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而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是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中的任意一者,或者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第二控制信号,用于在不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允许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并且,
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
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检测到时,所述充电操作或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够基于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进行的状态;或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被检测到时,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在不基于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的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十一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信号路径包括CPLT信号路径,通过该路径,用于控制所述充放电管理系统的CPLT信号被传送,并且,
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包含所述CPLT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配置为,所述CPLT信号路径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截止;并且,
在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使用所述CPLT信号未被检测到的事实,作为控制所述车辆处于所述供电操作能被执行的条件之一。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到第二十三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构造为:
所述信号路径包括连接信号路径,电缆连接信号通过所述连接信号路径被传输,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根据所述充放电连接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而变化,并且
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指示第一特性,并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指示与所述第一特性不同的第二特性,并且
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指示所述第二特性的事实用作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以下状态的条件之一:在该状态下,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被执行。
另外,本发明第二十五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二操作部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并且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指示所述第二特性,并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指示与所述第一特性以及所述第二特性均不同的第三特性,并且
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二特性与所述第三特性之间变化时,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控制所述车辆以执行所述电力供给操作。
另外,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或第二十五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根据所述充放电连接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而变化的所述特性为所述连接信号路径的阻抗。
另外,本发明第二十七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电缆连接信号和所述连接信号路径遵从SAE所规定的J1772标准。
另外,本发明第二十八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七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车内电源部件还包括:用于将电力供到所述蓄电装置以便对所述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的内部充电设备。
另外,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内部充电设备还包括:发电器,其用从所述车辆所承载的动力装置供给的动力产生电力;以及,第一电力转换器,其用于将由所述发电器产生的电力转换为适合于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
另外,本发明第三十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九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动力装置为内燃机。
另外,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九或第三十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当所述车内充放电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所述动力装置能够工作的状态。
另外,本发明第三十二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一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车内电源部件还包括第二电力转换器,其用于在所述充电操作被执行时,将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车内电源部件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适合于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
另外,本发明第三十三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二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车内电源部件还包括第三电力转换器,其用于在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被执行时,将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适合于所述车辆外部的将被供电的电气负载的电力。
顺便提及,如上面所提到的,在根据本发明上面提到的多种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中,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由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信号路径检测到第二控制信号,其允许在不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从车内电源部件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因此,如上面所提到的,当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第二控制信号时,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能控制车辆处于供电操作能在不基于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的状态。具体而言,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可控制例如布置在车内电源部件和连接部件之间的电力路径中的继电器等,以便构成从车内电源部件包括的蓄电装置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需要的电力供给路径。
然而,如上面提到的,当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能够假设充放电控制装置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例如由于灾难时的停电等或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故障等。同样在这些情况下,存在电力可能不能从充放电控制装置适当地供到车辆外部的电气负载的可能性,即使是电力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通过与正常时候相同的电力路径供到充放电控制装置。
因此,在上面介绍的情况下,希望电力不是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通过与正常时候相同的电力路径供给到充放电控制装置,而是例如直接供到连接到车辆外部电气负载能连接到的电气插座、用于紧急时候的电气插座等的配电板,而不通过充放电控制装置。
为了不像正常时候一样而将电力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直接供到例如连接到车辆外部电气负载能连接到的电气插座、用于紧急时候的电气插座等的配电板等,充放电管理系统能被构造为使得充放电连接器和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气连接能被截止,并且,通过操作布置在例如在电气连接充放电连接器和充放电控制装置的路径上制备例如分岔路径——其引到例如连接到车辆外部电气负载能连接到的电气插座、用于紧急时候的电气插座等的配电板——的分岔点上的操作部件,例如切换开关,充放电连接器和分岔路径能被电气连接,该分岔路径引到例如连接到车辆外部电气负载能连接到的电气插座、用于紧急时候的电气插座等的配电板,。
另外,在上面提到的情况下,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控制车辆处于从车内电源部件向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操作能在不基于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的状态,如上面提到的那样。因此,由于在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送的控制信号不被使用(不能使用),电气连接分岔点(操作部件)与例如连接到车辆外部电气负载能连接到的电气插座、用于紧急时候的电气插座等的配电板的路径不需要包含传送控制信号的信号路径。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三十四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到第三十三实施例的任意一个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充放电管理系统还包含第三操作部件,其位于将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电气连接的路径中,并能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气连接状态,并且,
当所述第三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被电气连接时,
当所述第三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被电气截止,至少所述充放电连接器所包含的所述电力路径和电力能供到车外电气负载的电力路径被电气连接。
顺便提及,如上面所提到的,例如,通过用户的操作,第三操作部件可在电气连接充放电连接器和充放电控制装置的路径与电气连接充放电连接器和车外电气负载的路径之间改变。然而,例如,由于用户的错误操作等,在第三操作部件处于第一状态的状态下(即充放电连接器和充放电控制装置电气连接的状态),基于第一操作部件的改变状态和第二操作部件的改变操作,当从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向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开始,从充放电控制装置向车内电源部件包含的蓄电装置的充电也开始时,存在在这些不同步的电力之间可能发生不同步的可能性。
因此,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中,希望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三操作部件被配置为彼此互锁,使得第三操作部件在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处于第一状态,第三操作部件在第一操作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处于第二状态。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三十五实施例为: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三十四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和所述第三操作部件彼此互锁,使得所述第三操作部件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三操作部件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另外,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中,用于对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三操作部件进行互锁的具体技术不受特别限制。例如,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三操作部件可以机械连接,以便对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三操作部件进行互锁。或者,可分立地制备用于控制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三操作部件以使二操作部件的状态彼此结合地变化的控制部件,例如,通过用继电器构成二操作部件并监视二操作部件的状态。
作为实际操作,在不使用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从车内电源部件向车外的供电操作可通过首先将第三操作部件设置为第二状态、接着将充放电连接器包含的第一操作部件设置为第二状态、于是将充放电连接器嵌合到车辆包含的连接部件并连接它们、此后进行车辆的点火操作、最后进行如上面所提到的对第二操作部件的预定操作来开始。
顺便提及,包含在根据本发明多种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中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可具有与“能量管理系统(EMS)”对应的功能。作为EMS的实例,例如,“家庭能量管理系统(HEMS)”可作为实例,其包括包含在EMS中的蓄电装置和包含在车辆中的蓄电装置,并旨在减小电力成本和CO2排放,例如,在一般的住宅等等之中,根据用户规定的优先级(例如成本降低,CO2排放降低,车辆充电的完成时刻设置等),通过当电费率低廉时将来自商用电力的电网连接电力存储在包含在EMS中的蓄电装置和包含在车辆中的蓄电装置中,对于高电费率时使用存储在包含在EMS中的蓄电装置的电力,或者,取决于所规定的优先级使用存储在包含在车辆中的蓄电装置的电力。另外,将类似系统应用于办公室建筑物等的“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BEMS)”将开始使用。本发明也适用于这样的EMS。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车辆和充放电管理系统中,不言自明,多种安全措施可被并入,例如在控制信号和数据通信阻塞时充电和放电暂停,防止车辆在充放电中间错误离开,检测到短路时暂停充放电,防止由于短路等的过电流的保护功能,或假设高于预定值的电压施加到电力路径和信号路径上在断开连接器时的迅速电压降低以及迅速路径截止(通过继电器等的断开)。
下面,参照附图,将要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下面进行的介绍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解释为限制于下面的解释。
实例
1)充放电管理系统构造
图1为一原理图,示出了如上面所介绍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构造。如图1所示,根据当前实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100包含充放电连接器110、车辆120、车辆外部的外部电源(未示出)、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130、车辆外部的电气负载140。充放电控制装置130和电气负载140安装在房屋150内。另外,用于家庭使用的商用电力(未示出)连接到充放电控制装置130,电通常通过充放电控制装置130被供到各个电气负载140。
也就是说,根据当前实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100可以为与例如上面提到的HEMS对应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充放电控制装置130被配备有外部蓄电装置(未示出),并旨在减小电力成本和CO2排放,例如,根据用户通过充放电控制装置130所配备的用户接口规定的优先级(例如成本降低,CO2排放减少,车辆充电完成时刻设置,等等),通过在电费率低廉时将来自商用电力的电网连接电力存储在外部蓄电装置(未示出)或车辆120所包含的蓄电装置(未示出)中,对于电费率高时使用存储在外部蓄电装置(未示出)中的电力,或者,取决于规定的优先级,使用存储在包含在车辆120中的蓄电装置(未示出)中的电力。
2)充放电连接器中的电力路径和信号路径的原理构造
图2为一原理图,其示出了如上面所介绍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放电连接器所包含的电力路径和信号路径的概略。另外,在图2所示电路图中,点划线围绕的切换开关SW1、SW3(分别对应于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三操作部件)意味着在各个区域中两个信号路径全部互锁并结合变化。另外,图2所示的电路图将作为包含在图1所示充放电管理系统100中的充放电连接器110的电路图来阐释。因此,在当前实例中,将参照图1、图2二者来阐释充放电连接器110的细节。
根据当前实例的充放电连接器110包含:PISW信号路径111和112,其呈现根据到车辆120配备的连接部件(未示出)的嵌合状态的阻抗;信号路径CPLT,其传送在车辆120和充放电控制装置130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控制信号;电力路径ACIH和ACIC,其传送在车辆120和充放电控制装置130之间传输和接收的电力。充放电连接器110所配备的路径的端子PISW、CPLT、ACIH、ACIC、GND(在图2中示为大的白色圆圈)被构造为,在嵌合到车辆120所配备的连接部件(图2右手侧所示)时,接触与之对应的各个路径的端子,并在车辆100和充放电控制装置130之间建立各个路径的电气连接。
另外,在当前实例中,在充放电连接器110中,PISW信号路径111为用于正常时候的PISW信号路径,PISW信号路径112为用于紧急情况的PISW信号路径,且其被配置为,通过充放电连接器110所配备的第一操作部件SW1,能改变应当开启(导通)哪个PISW信号路径。另外,充放电连接器110所配备的第一操作部件SW1被构造为,当对于正常时候的PISW信号路径开启时(第一状态),开启(导通)CPLT信号路径,当用于紧急时候的PISW信号路径开启时(第二状态),截止CPLT信号路径。
由此,当第一操作部件SW1处于第二状态时(紧急时候),根据当前实例的充放电连接器110截止传送在车辆120和充放电控制装置130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控制信号(CPLT信号)的信号路径。另一方面,关于PISW信号路径,用于正常时候的PISW信号路径被第一操作部件SW1(未示出)截止,用于紧急时候的PISW信号路径的电气连接被建立。
结果,车辆120所配备的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未示出)检测出处于不使用在车辆120和充放电控制装置130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控制信号的电力供给操作可行,并且,脱离充放电控制装置130的控制,构成车辆120内的电力路径(未示出),使得将存储在车辆120所配备的蓄电装置(未示出)中的电力通过充放电连接器110供到车辆外部的电力供给操作能被执行。
另一方面,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第三操作部件SW3的状态被设置在与紧急时候对应的第二状态(图1底部的电力路径)。由此,从车辆120所配备的蓄电装置(未示出)供给的电力不被供到从第三操作部件SW3引至充放电控制装置130的电力路径,而是直接供到车辆外部的电气负载140。另外,为了实际开始对车辆外部的电气负载140的电力供给,有必要的是执行对包含在用于紧急时候的PISW信号路径112中的第二操作部件SW2的预定操作(例如,在预定时间段内改变状态两次或多于两次的操作,等等),并且,正确地命令开始对车辆120所配备的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未示出)的电力供给。
因此,根据按照当前实例的充放电连接器110,脱离充放电控制装置130的控制,通过操作第三操作部件SW3以变为第二状态(图1底部的电力路径)并在此后操作第一操作部件SW1以设置为第二状态(图2中的左手侧)以将PISW信号路径改变为用于紧急时候的(112),从车辆120所配备的蓄电装置(未示出)供给的电力能被供到车辆外部的电气负载140。
另外,当根据当前实例的充放电管理系统110旨在在充放电控制装置130控制下在通常状态下运行时,有必要的是操作第三操作部件SW3以变为第一状态(图1上侧的电力路径),并在此后操作第一操作部件SW1以设置在第一状态(图2的右手侧),从而将PISW信号路径变为用于正常时候的(111)。
尽管出于介绍本发明的目的已经介绍了具有特定构造的某些实施例,如上面所提到的,不言自明,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制为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在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内适当地增加变型。

Claims (20)

1.一种充放电连接器,其用在包括车辆、所述车辆外部的外部电源以及所述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的充放电管理系统中,并电气连接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以便使得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成为可能,其中;
所述车辆包括:
车内电源部件,其包括蓄电装置,
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其对所述车辆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进行控制,以及
连接部件,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嵌合到所述连接部件,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包括:
电力路径,电力通过所述电力路径在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输,
信号路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信号路径被传输到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第一操作部件,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并且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构造为,在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和所述连接部件被电气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所述信号路径检测: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第一控制信号,其用于允许下列二者中的任意一者:使用在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者,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或者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第二控制信号,其用于在不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允许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充放电连接器,其被构造为:
所述信号路径包括CPLT信号路径,通过所述CPLT信号路径,用于所述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的CPLT信号被传输,并且
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包括所述CPLT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充放电连接器,其被构造为: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CPLT信号路径被截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的充放电连接器,其被构造为:
所述信号路径包括连接信号路径,电缆连接信号通过所述连接信号路径被传输,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根据所述充放电连接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而变化,并且
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指示第一特性,并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指示与所述第一特性不同的第二特性。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充放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二操作部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并且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指示所述第二特性,并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指示与所述第一特性以及所述第二特性均不同的第三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意一项的充放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根据所述充放电连接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而变化的所述特性为所述连接信号路径的阻抗。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充放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电缆连接信号和所述连接信号路径遵从SAE所规定的J1772标准。
8.一种车辆,其用在包括所述车辆、所述车辆外部的外部电源、所述车辆外部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充放电连接器的充放电管理系统中,使得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通过所述充放电连接器的电力传输成为可能,其中;
所述车辆包括:
车内电源部件,其包括蓄电装置,
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其对所述车辆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进行控制,以及
连接部件,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嵌合到所述连接部件,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包括:
电力路径,电力通过所述电力路径在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传输,
信号路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信号路径被传输到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或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第一操作部件,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并且,
在所述充放电连接器和所述连接部件被电气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通过所述信号路径检测: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第一控制信号,其用于允许下列二者中的任意一者:使用在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和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充放电控制信号,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车内电源部件的充电操作;或者,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或者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第二控制信号,其用于在不使用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允许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力供给操作,并且
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检测到时,所述充电操作或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基于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被执行的状态,或者
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被检测到时,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在不基于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被执行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车辆,其中:
所述信号路径包括CPLT信号路径,用于所述充放电管理系统的控制的CPLT信号通过所述CPLT信号路径被传输,并且
所述充放电控制信号包括所述CPLT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车辆,其中: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CPLT信号路径被截止,并且
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CPLT信号未被检测到的事实用作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以下状态的条件之一:在该状态下,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被执行。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意一项的车辆,其中: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构造为:
所述信号路径包括连接信号路径,电缆连接信号通过所述连接信号路径被传输,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特性根据所述充放电连接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而变化,并且
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指示第一特性,并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指示与所述第一特性不同的第二特性,并且
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指示所述第二特性的事实用作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以下状态的条件之一:在该状态下,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能被执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车辆,其中: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二操作部件至少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并且
所述充放电连接器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指示所述第二特性,并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指示与所述第一特性以及所述第二特性均不同的第三特性,并且
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特定嵌合状态下的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所述特性在所述第二特性与所述第三特性之间变化时,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控制所述车辆以执行所述电力供给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中任意一项的车辆,其中:
所述电缆连接信号的根据所述充放电连接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嵌合状态而变化的所述特性为所述连接信号路径的阻抗。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车辆,其中:
所述电缆连接信号和所述连接信号路径遵从SAE所规定的J1772标准。
15.根据权利要求8-14中任意一项的车辆,其中:
所述车内电源部件还包括:用于将电力供到所述蓄电装置以便对所述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的内部充电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车辆,其中:
所述内部充电设备还包括:发电器,其用从所述车辆所承载的动力装置供给的动力产生电力;以及,第一电力转换器,其用于将由所述发电器产生的电力转换为适合于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车辆,其中:
所述动力装置为内燃机。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中任意一项的车辆,其中:
当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所述车内充放电控制部件将所述车辆控制为处于所述动力装置能够工作的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8至18中任意一项的车辆,其中:
所述车内电源部件还包括第二电力转换器,其用于在所述充电操作被执行时,将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车内电源部件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适合于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
20.根据权利要求8-19中任意一项的车辆,其中:
所述车内电源部件还包括第三电力转换器,其用于在所述电力供给操作被执行时,将从所述车内电源部件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适合于所述车辆外部的将被供电的电气负载的电力。
CN201210425530.1A 2011-10-31 2012-10-31 充放电连接器以及充放电通过充放电连接器成为可能的车辆 Active CN103094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9676/2011 2011-10-31
JP2011239676A JP5177274B1 (ja) 2011-10-31 2011-10-31 充放電コネクタ及び当該充放電コネクタを介して充放電可能な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4951A true CN103094951A (zh) 2013-05-08
CN103094951B CN103094951B (zh) 2014-07-09

Family

ID=48171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5530.1A Active CN103094951B (zh) 2011-10-31 2012-10-31 充放电连接器以及充放电通过充放电连接器成为可能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78488B2 (zh)
JP (1) JP5177274B1 (zh)
CN (1) CN10309495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1135A (zh) * 2013-08-07 2014-07-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短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449344A (zh) * 2018-12-25 2019-03-08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电动叉车用低成本锂电池包
CN112087050A (zh) * 2019-06-12 2020-12-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紧急用电力供给系统、紧急用电力供给方法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93423B2 (en) * 2009-06-18 2013-03-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to prevent vehicle driveaway during battery charging
CN103221248B (zh) * 2011-11-17 2014-08-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电力供给系统、供电装置及车辆的控制方法
US9352652B2 (en) * 2012-06-29 2016-05-31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Coupler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JP5673652B2 (ja) * 2012-10-29 2015-02-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放電制御装置、放電コネクタ、車両、および車両の放電制御方法
US9469210B2 (en) * 2012-11-05 2016-10-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JP5825289B2 (ja) * 2013-04-08 2015-12-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6107349B2 (ja) * 2013-04-11 2017-04-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充放電制御装置
JP5780269B2 (ja) 2013-07-12 2015-09-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受電設備
JP6011570B2 (ja) 2014-03-17 2016-10-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充放電システム
CN104701931B (zh) * 2015-04-18 2017-02-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规模化电动汽车的可放电容量评估方法
JP6569122B2 (ja) * 2015-08-05 2019-09-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載充電システム
US10252635B2 (en) * 2016-09-09 2019-04-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high voltage interlock
JP2019092279A (ja) * 2017-11-14 2019-06-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および電力設備
FR3089893B1 (fr) * 2018-12-14 2024-03-08 Renault Sas Système de commande d’alimentation autonome de charges pour un véhicule automobile
DE102019122377A1 (de) * 2019-08-20 2021-02-25 Bend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Not-Entriegelung eines Ladesteckers für eine Ladestation zur Aufladung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s eines Elektrofahrzeugs
JP7226288B2 (ja) * 2019-12-11 2023-0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CN113799625B (zh) * 2020-06-16 2024-04-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应急供电系统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8892A1 (en) * 2004-05-24 2005-11-24 Ducati Energia S.P.A. Power MOS voltage regulator for batteries
US20050285566A1 (en) * 2004-06-25 2005-12-29 Kimihiko Furukawa Car power source apparatus
CN101522459A (zh) * 2006-09-29 2009-09-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充电系统、车辆充电装置及电动车辆
WO2011045925A1 (ja) * 2009-10-13 2011-04-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および車両
WO2011125214A1 (ja) * 2010-04-09 2011-10-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5390B2 (ja) * 1999-06-17 2007-10-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マネジメントシステム
JP4380776B1 (ja) * 2008-07-25 2009-1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充放電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車両
CN102858585B (zh) * 2010-06-04 2015-01-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控制装置
JP5557920B2 (ja) * 2010-09-03 2014-07-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制御装置及び充電システム
JP5649440B2 (ja) * 2010-12-28 2015-01-0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JP5123419B1 (ja) * 2011-08-30 2013-01-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から外部の被給電装置への給電用コネクタ、同コネクタの識別方法、同コネクタの識別システム、及び同コネクタを利用する給電システム、並びに同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給電可能な車両
JP5170482B2 (ja) * 2011-08-30 2013-03-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と外部との間での充電/給電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動作モードの識別方法、及び同識別方法によって同システムの動作モードを識別する識別装置
JP5758746B2 (ja) * 2011-08-30 2015-08-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給電コネクタ、車両およ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CN103493310B (zh) 2011-10-17 2016-06-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馈电连接器、车辆以及馈电连接器的识别方法
JP5179639B1 (ja) * 2011-10-31 2013-04-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給電コネクタ、および、給電対象へ電力を供給することが可能な電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8892A1 (en) * 2004-05-24 2005-11-24 Ducati Energia S.P.A. Power MOS voltage regulator for batteries
US20050285566A1 (en) * 2004-06-25 2005-12-29 Kimihiko Furukawa Car power source apparatus
CN101522459A (zh) * 2006-09-29 2009-09-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充电系统、车辆充电装置及电动车辆
WO2011045925A1 (ja) * 2009-10-13 2011-04-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および車両
WO2011125214A1 (ja) * 2010-04-09 2011-10-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1135A (zh) * 2013-08-07 2014-07-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短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449344A (zh) * 2018-12-25 2019-03-08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电动叉车用低成本锂电池包
CN112087050A (zh) * 2019-06-12 2020-12-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紧急用电力供给系统、紧急用电力供给方法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99114A (ja) 2013-05-20
CN103094951B (zh) 2014-07-09
US20130106350A1 (en) 2013-05-02
US8878488B2 (en) 2014-11-04
JP5177274B1 (ja)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4951B (zh) 充放电连接器以及充放电通过充放电连接器成为可能的车辆
CN105247754B (zh) 车辆
US9434257B2 (en) Power supply connector,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EP2882066B1 (en) Charging/discharging device
CN102334244B (zh) 插头变换适配器
CN103221248B (zh) 车辆、电力供给系统、供电装置及车辆的控制方法
US9610849B2 (en) Feeding connector for feeding electric power from vehicle to external power receiving devic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connector, system for identifying the connector, and feeding system using the connector
CN108780997B (zh) 车辆用电源供给系统、车辆用驱动系统
CN105764738B (zh) 充放电系统以及在其内使用的车辆
CN104918820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设备
US11424636B2 (en) Micro-grid smart output adaptor
CN103764436A (zh) 用于识别车辆和外部之间的充电/供电系统的运行模式的方法,以及通过该识别方法识别该系统的运行模式的系统
JP5682537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給電装置
JP2015096016A (ja) 充放電システム
JP6062162B2 (ja) 充放電装置
CN105745112A (zh) 车辆以及使用车辆的充放电系统
JP5566056B2 (ja) 充電ケーブル
JP6672864B2 (ja) 送出回路及び充放電装置
CN103085674B (zh) 车辆及其电力馈送连接器
CN105292136A (zh) 一种蓄电池电力工程车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及装置
KR20230025756A (ko) 차량 제어 장치, 차량, 전력 공급 시스템, 방전 커넥터, 전력 설비 및 전력 공급 방법
WO2019145996A1 (ja) 充放電器、車両充放電システム、充電器及び車両充電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