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0597B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0597B
CN103090597B CN201210441153.0A CN201210441153A CN103090597B CN 103090597 B CN103090597 B CN 103090597B CN 201210441153 A CN201210441153 A CN 201210441153A CN 103090597 B CN103090597 B CN 1030905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ain body
parts
longitudinal wall
catch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11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0597A (zh
Inventor
渡边纯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90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0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5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28F9/020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28F9/021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having only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28F9/0217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having only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the partitions being separate elements attached to header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4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der boxes with flow lines
    • F28F9/0251Massive connectors, e.g. blocks; Plate-like connectors
    • F28F9/0253Massive connectors, e.g. blocks; Plate-like connectors with multiple channels, e.g. with combined inflow and outflow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20/00Closure means, e.g. end caps on header boxes or plugs on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 F28F2275/12Fastening; Joi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deformation of the elements
    • F28F2275/122Fastening; Joi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deformation of the elements by crimping, caulking or clin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交换器。在蒸发器(1)的集液箱(2、3)的箱主体(21)中的第一部件(13)的前后两侧壁(2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63)。将设置在第三部件(25)中的前后两侧壁(42)的突出缘上的外方突出壁(4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切缺。在第三部件(25)的前后两侧壁(4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与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内侧重叠并被钎焊在突出片(63)上的突出片(64)。端部件(22)的卡合爪(67)包括沿着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外表面而钎焊在突出片(63)上的第一部分(68)、和与第一部分(68)的前端相连设置并以与突出片(63)卡合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内侧弯曲且前端部比突出片(63)的前后方向外表面位于前后方向内侧的第二部分(69)。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在例如搭载于汽车上的制冷循环即汽车空调的蒸发器中使用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将在邻接的热交换管彼此之间的通风间隙中流动的空气的下游侧(图中箭头X所示方向)称为前,将其相反侧称为后,将图2的上下、左右作为上下、左右。
作为满足高性能化和小型轻量化要求的蒸发器所使用的热交换器,本申请人之前提出过这样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芯部,具有使长度方向朝着上下方向而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和集液箱,在热交换芯部的上下两侧并使长度方向朝着热交换管的并列方向而配置,各集液箱由两端开口的箱主体、和钎焊在箱主体的两端并将箱主体的两端开口封闭的端部件形成,集液箱的箱主体由形成热交换芯部侧的部分且连接着热交换管的第一部件、形成箱主体的其余部分的第二部件、和配置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并钎焊在两部件上的第三部件构成,该第三部件具有将集液箱内在上下方向上分隔成两个空间的分隔部,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从前方观察时局部地重叠的纵向壁部分,并且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位于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内侧且与之隔开间隔,在第三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纵向壁部分和横向壁部分,该纵向壁部分配置在第一和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之间并钎焊在两纵向壁部分上,该横向壁部分设置在纵向壁部分的前端并向前后方向外方突出且钎焊在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前端,在集液箱的端部件上设有卡合爪,该卡合爪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突出且在卡合于箱主体的状态下被钎焊在箱主体上(参照日本特开2009-97776号公报)。
在上述公报记载的热交换器中,在两集液箱中分别设有沿通风方向排列并使长度方向朝着集液箱的长度方向的两个集液部,在两集液箱的各集液部彼此之间分别各设有一列热交换管组,该热交换管组由在两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组成,各热交换管组的热交换管的两端部连接在第一集液箱的各集液部及第二集液箱的各集液部上,各集液部通过在两端开口的筒状体的两端部钎焊将筒状体的两端开口封闭的盖而形成,在上侧集液箱的风下游侧集液部的一个盖上设有制冷剂入口,在同一集液箱的风上游侧集液部的与制冷剂入口在同一端部的盖上设有制冷剂出口。
上述公报记载的热交换器是在所有部件已组装并由适当的夹具临时固定了的状态下通过在炉内对所有部件一并钎焊而制造的。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热交换器中,在其制造时,当将已临时固定的所有部件放入钎焊用的炉内时,端部件有可能会从形成集液箱的箱主体的第一~第三部件的组合体上脱落。
因此,出于解决这样问题的目的,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这样的热交换器: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在集液箱的箱主体的第一部件中的纵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与纵向壁部分笔直相连并向热交换管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片,集液箱的端部件的卡合爪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沿着箱主体的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上的突出片的与热交换管相反侧的缘部比突出片更向箱主体的长度方向中央侧延伸,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前端相连并以向热交换管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且卡合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侧的缘部(日本特开2011-64379号公报)。根据第二篇公报记载的热交换器,在其制造时,当将已临时固定的所有部件放入钎焊用的炉内时,能够防止端部件向箱主体的长度方向外侧脱落的情况。
但是,在第二篇公报记载的热交换器中,在其制造时,当将已临时固定的所有部件放入钎焊用的炉内时,从前后方向对形成集液箱的箱主体的第一~第三部件的组合体的束缚力不够,这些部件有可能错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当在制造时组装所有部件的时候能够防止端部件的脱落和形成集液箱箱主体的部件的错位的热交换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由以下方式构成。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芯部,具有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而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和集液箱,在热交换芯部的上下两侧将长度方向朝着热交换管的并列方向而配置,各集液箱由两端开口的箱主体、和钎焊在箱主体的两端并将箱主体的两端开口封闭的端部件形成,集液箱的箱主体由形成热交换芯部侧的部分且连接有热交换管的第一部件、形成箱主体的剩余部分的第二部件、以及配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并钎焊在两部件上且具有将集液箱内在上下方向上分隔成两个空间的分隔部的第三部件构成,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从前方观察时局部地重叠的纵向壁部分,并且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位于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内侧且与该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隔开间隔,在第三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配置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之间并钎焊在两纵向壁部分上的纵向壁部分;和设置在纵向壁部分的前端并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且钎焊有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前端的横向壁部分,在集液箱的端部件上设有卡合爪,该卡合爪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突出且在卡合于箱主体的状态下被钎焊在箱主体上,其中,
在集液箱的箱主体的第一部件上的纵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与纵向壁部分笔直地相连并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同一箱主体的第三部件上的横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被切缺,并且,在第三部件上的纵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内侧重叠并钎焊在该突出片上的突出片,
集液箱的端部件的卡合爪包括:第一部分,沿着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外表面而钎焊在该突出片上;和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前端相连地设置,并以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卡合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内侧弯曲,且前端部比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前后方向外表面更位于前后方向内侧。
2)根据上述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集液箱的端部件中的卡合爪的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侧向前端朝前后方向内侧倾斜。
3)根据上述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集液箱的端部件中的卡合爪的第二部分沿着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的突出片中的朝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的面而钎焊在两突出片上。
4)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芯部,具有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而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和集液箱,在热交换芯部的上下两侧将长度方向朝着热交换管的并列方向而配置,各集液箱由两端开口的箱主体、和钎焊在箱主体的两端并将箱主体的两端开口封闭的端部件形成,集液箱的箱主体由形成热交换芯部侧的部分且连接有热交换管的第一部件、形成箱主体的剩余部分的第二部件、以及配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并钎焊在两部件上且具有将集液箱内在上下方向上分隔成两个空间的分隔部的第三部件构成,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从前方观察时局部地重叠的纵向壁部分,并且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位于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内侧且与该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隔开间隔,在第三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配置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之间并钎焊在两纵向壁部分上的纵向壁部分;和设置在纵向壁部分的前端并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且钎焊有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前端的横向壁部分,在集液箱的端部件上设有卡合爪,该卡合爪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突出且在卡合于箱主体的状态下被钎焊在箱主体上,其中,
在集液箱的箱主体的第一部件上的纵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与纵向壁部分笔直地相连并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同一箱主体的第三部件上的横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被切缺,并且,在第三部件上的纵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内侧重叠并钎焊在该突出片上的突出片,
集液箱的端部件的卡合爪包括:第一部分,沿着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的突出片的突出端面而钎焊在两突出片上;和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前端相连地设置,并以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卡合的方式向上下方向内侧弯曲,且前端部比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突出端面更位于上下方向内侧。
5)根据上述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集液箱的端部件中的卡合爪的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侧向前端朝上下方向内侧倾斜。
6)根据上述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集液箱的端部件中的卡合爪的第二部分沿着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的突出片中的朝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的面而钎焊在两突出片上。
7)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芯部,具有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而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和集液箱,在热交换芯部的上下两侧将长度方向朝着热交换管的并列方向而配置,各集液箱由两端开口的箱主体、和钎焊在箱主体的两端并将箱主体的两端开口封闭的端部件形成,集液箱的箱主体由形成热交换芯部侧的部分且连接有热交换管的第一部件、形成箱主体的剩余部分的第二部件、以及配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并钎焊在两部件上且具有将集液箱内在上下方向上分隔成两个空间的分隔部的第三部件构成,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从前方观察时局部地重叠的纵向壁部分,并且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位于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内侧且与该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隔开间隔,在第三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配置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之间并钎焊在两纵向壁部分上的纵向壁部分,在集液箱的端部件上设有卡合爪,该卡合爪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突出且在卡合于箱主体的状态下被钎焊在箱主体上,其中,
在集液箱的箱主体的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上的纵向壁部分的靠近两端的部分设有使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向前后方向外侧露出的开口,
集液箱的端部件的卡合爪包括:第一部分,沿着比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上的开口更靠集液箱的长度方向外侧的外表面而钎焊在该纵向壁部分上;和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前端相连地设置,并以与比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上的开口更靠集液箱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卡合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内侧弯曲,且前端部比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前后方向外表面更位于前后方向内侧。
8)根据上述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集液箱的端部件中的卡合爪的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侧向前端朝前后方向内侧倾斜。
9)根据上述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集液箱的端部件中的卡合爪的第二部分面对着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开口内并沿着朝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的开口的壁面而钎焊在该壁面上。
根据上述1)~3)的热交换器,在集液箱的箱主体的第一部件中的纵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与纵向壁部分笔直地相连并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同一箱主体的第三部件中的横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被切缺,并且,在第三部件中的纵向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内侧重叠并钎焊在该突出片上的突出片,集液箱的端部件的卡合爪包括:第一部分,沿着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外表面而钎焊在该突出片上;和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前端相连地设置,并以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卡合的方式向上下方向内侧弯曲,且前端部比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前后方向外表面更位于前后方向内侧,因此,在制造时,当所有部件被组装并被临时固定时,能够通过卡合爪的第二部分的动作防止端部件从构成箱主体的部件向箱主体的长度方向外侧脱落。而且,制造时,当组装了所有部件时,能够通过卡合爪的第二部分的动作从前后方向对构成箱主体的部件施加限制力,从而能够防止形成箱主体的部件错位。
根据上述4)~6)的热交换器,在集液箱的箱主体的第一部件中的纵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与纵向壁部分笔直地相连并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同一箱主体的第三部件中的横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被切缺,并且,在第三部件中的纵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内侧重叠并钎焊在该突出片上的突出片,集液箱的端部件的卡合爪包括:第一部分,沿着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的突出片的突出端面而钎焊在两突出片上;和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前端相连地设置,并以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卡合的方式向上下方向内侧弯曲,且前端部比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突出端面更位于上下方向内侧,因此,在制造时,当所有部件被组装并被临时固定时,能够通过卡合爪的第二部分的动作防止端部件从构成箱主体的部件向箱主体的长度方向外侧脱落。而且,制造时,当组装了所有部件时,能够通过卡合爪的第二部分的动作从前后方向对构成箱主体的部件施加限制力,从而能够防止形成箱主体的部件错位。
根据上述7)~9)的热交换器,在集液箱的箱主体的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中的纵向壁部分的靠近两端的部分设有使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在前后方向外侧露出的开口,集液箱的端部件的卡合爪包括:第一部分,沿着比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中的开口更靠集液箱的长度方向外侧的外表面而钎焊在该纵向壁部分上;和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前端相连地设置,并以与比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中的开口更靠集液箱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卡合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内侧弯曲,且前端部比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前后方向外表面更位于前后方向内侧,因此,在制造时,当所有部件被组装并被临时固定时,能够通过卡合爪的第二部分的动作防止端部件从构成箱主体的部件向箱主体的长度方向外侧脱落。而且,制造时,当组装了所有部件时,能够通过卡合爪的第二部分的动作从前后方向对构成箱主体的部件施加限制力,从而能够防止形成箱主体的部件错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热交换器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的局部切缺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蒸发器的从后方观察到的局部省略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局部省略的沿图2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蒸发器的第一集液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局部切缺的沿图2的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1的蒸发器的第二集液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6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将图1的蒸发器的第二集液箱的右侧部分放大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箱主体的第一变形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箱主体的第二变形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端部件的第一变形例的与图8相当的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端部件的与图9相当的图。
图14是表示端部件的第二变形例的与图8相当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端部件的与图9相当的图。
图16是表示端部件的第三变形例的第二集液箱的右侧部分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端部件的第四变形例的第二集液箱的右侧部分的立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应用于汽车空调的蒸发器。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所谓“铝”的术语,除了包含纯铝以外,还包含铝合金。
另外,在所有的附图中,对同一部分及同一物体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图3表示蒸发器的整体构成,图4~图9表示蒸发器的主要部分的构成。
在图1~图5中,蒸发器1具有: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铝制第一集液箱2及铝制第二集液箱3;和设置在两集液箱2、3之间的热交换芯部4。
第一集液箱2具有:位于前侧(通风方向下游侧)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位于后侧(通风方向上游侧)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风上游侧上集液部6;以及将两集液部5、6相互连结而一体化的连结部7。第一集液箱2的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在右端部设有制冷剂入口8,并且左端部被封闭;同一集液箱的风上游侧上集液部6在右端部设有制冷剂出口9,并且左端部被封闭,在第一集液箱2的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上连接有与制冷剂入口8相通的铝制制冷剂入口管11,在同一集液箱的风上游侧上集液部6上连接有与制冷剂出口9相通的铝制制冷剂出口管12。第二集液箱3具有:位于前侧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风下游侧下集液部13;位于后侧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风上游侧下集液部14;以及将两集液部13、14相互连结而一体化的连结部15。
热交换芯部4如下构成,即:由长度方向朝着上下方向并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并列状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16构成热交换管组17,该热交换管组17在前后方向上并列地配置有多列,此处为2列,在各热交换管组17的邻接热交换管16彼此之间的通风间隙中、以及各热交换管组17的左右两端的热交换管16的外侧分别配置有波纹状散热片18,该波纹状散热片18钎焊在热交换管16上,而且,在左右两端的波纹状散热片18的外侧分别配置有铝制侧板19,该铝制侧板19钎焊在波纹状散热片18上。而且,前侧热交换管组17的热交换管16的上下两端连接在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和风下游侧下集液部13上,后侧热交换管组17的热交换管16的上下两端部连接在风上游侧上集液部6和风上游侧下集液部14上。
热交换管16由通过铝挤压型材形成的裸材构成,是使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而配置且具有沿宽度方向并列的多个制冷剂通路的扁平状。波纹状散热片18由构成前后的热交换管组17的前后两热交换管16共用,波纹状散热片18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大体等于前侧热交换管16的前侧缘与后侧热交换管16的后侧缘之间的间隔。另外,也可以取代前后两热交换管组17共用一个波纹状散热片18的结构,而在两热交换管组17的相邻热交换管16彼此之间分别配置波纹状散热片。
第一集液箱2由两端开口的箱主体21、和钎焊于箱主体21的两端部并将箱主体21的两端开口封闭的端部件22形成。
第一集液箱2的箱主体21由第一部件23、第二部件24和第三部件25构成,第一部件23是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钎焊板(aluminumbrazingplate)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形成热交换芯部4侧的部分(下侧的部分),并连接有前后的热交换管组17的热交换管16的上端部;第二部件24是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钎焊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形成箱主体21的其余部分(上侧的部分);第三部件25是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钎焊板或裸铝材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配置在第一部件23和第二部件24之间并钎焊于两部件。
第一集液箱2的箱主体21的第一部件23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垂直状的前后两侧壁26(纵向壁部分);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垂直状的前后两中间壁27;呈向下方鼓出的大致U字状,且将前侧壁26与前侧中间壁27的下端彼此之间一体地连结起来的前侧连结壁28;呈向下方鼓出的大致U字状,且将后侧壁26与后侧中间壁27的下端彼此之间一体地连结起来的后侧连结壁29;以及将前侧中间壁27和后侧中间壁27的上端彼此之间一体地连结起来的水平连结壁31。而且,由前侧壁26、前侧中间壁27以及前侧连结壁28构成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的下部,由后侧壁26、后侧中间壁27以及后侧连结壁29构成风上游侧上集液部6的下部,由水平连结壁31构成连结部7的下部。在第一部件23的前后两连结壁28、29上分别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长的多个管穿插孔32,所述多个管穿插孔32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且关于左右方向位于同一位置,热交换管16的上端部插入在管穿插孔32中并钎焊在第一部件23上。
第一集液箱2的箱主体21的第二部件24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垂直状的前后两侧壁33(纵向壁部分);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垂直状的前后两中间壁34;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圆弧状横截面,且将前侧壁33与前侧中间壁34的上端彼此之间一体地连结起来的前侧连结壁35;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圆弧状横截面,且将后侧壁33与后侧中间壁34的下端彼此之间一体地连结起来的后侧连结壁36;以及将前侧中间壁34和后侧中间壁34的下端彼此之间一体地连结起来的水平连结壁37。前后两侧壁33的下部在从前方观察时重叠于第一部件23的前后两侧壁26的上部,并且隔开间隔地位于第一部件23的前后两侧壁26的前后方向内侧。而且,由前侧壁33、前侧中间壁34以及前侧连结壁35构成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的上部,由后侧壁33、后侧中间壁34以及后侧连结壁36构成风上游侧上集液部6的上部,由水平连结壁37构成连结部7的上部。
第一集液箱2的箱主体21的第三部件25包括:将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内划分成上侧的第一空间5a和下侧的第二空间5b的水平状的前侧分隔壁38(分隔部);将风上游侧上集液部6内划分成上侧的第一空间6a和下侧的第二空间6b的后侧分隔壁39(分隔部);将两分隔壁38、39连结起来且被第一部件23和第二部件24的水平连结壁31、37夹着并钎焊在两水平连结壁31、37上,并且形成连结部7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平坦的水平连结壁41;设置在前侧分隔壁38的前侧缘及后侧分隔壁39的后侧缘、即第三部件25的前后两侧缘部,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配置在第一及第二部件23、24的前后两侧壁26、33之间并钎焊在第一及第二部件23、24上的垂直状的前后两侧壁42(纵向壁部分);以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前后两侧壁42的前端,且钎焊有第一部件23的前后两侧壁26的水平状的外方突出壁43(横向壁部分)。
在第三部件25的前侧分隔壁38中的比配置在左端部的热交换管16更靠左侧的部分形成有连通孔44,该连通孔44在俯视观察时前后方向长且使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内的上下两个空间5a、5b相通。此外,在前侧分隔壁38中的、连通孔44的左侧缘部一体地形成有引导部45,该引导部45向第二空间5b侧突出且用于将制冷剂引导至右侧。此外,在第三部件25的前侧分隔壁38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使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的两空间5a、5b相通的多个圆形连通孔46。在第三部分25的后侧分隔壁39的后侧部分中的除左右两端部以外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左右方向长且使风上游侧上集液部6的两空间6a、6b相通的多个长圆形连通孔47A、47B。
而且,由第一部件23的前侧壁26、前侧中间壁27及前侧连结壁28、第二部件24的前侧壁33、前侧中间壁34及前侧连结壁35、和第三部件25的前侧分隔壁38及前侧壁42形成构成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的两端开口的筒状体48。此外,由第一部件23的后侧壁26、后侧中间壁27及后侧连结壁36、第二部件24的后侧壁33、后侧中间壁34及后侧连结壁36、第三部件25的后侧分隔壁39及后侧壁42形成构成风上游侧上集液部6的两端开口的筒状体49。两筒状体48、49通过由第一~第三部件23、24、25的连结壁31、37、41构成的连结部7而一体化。
两个端部件22包括:前盖51,从外侧嵌合覆盖在构成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的前侧筒状体48的两端部,并钎焊在前侧筒状体48上;后盖52,从外侧嵌合覆盖在构成风上游侧上集液部6的后侧筒状体49的两端部,并钎焊在后侧筒状体49上;和上下两连结部53,将前后两盖51、52的上下两侧部分连结成一体。此外,在端部件22的各盖51、52的周壁部51a、52a上形成有供第一~第三箱构成部件23、24、25的连结壁31、37、41通过的切缺部54、55。
在右侧的端部件22上的前侧盖51的封闭壁部51b上形成有与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的第一空间5a内相通的制冷剂入口8,在同一端部件22上的后侧盖52的封闭壁部52b上形成有与风上游侧上集液部6的第一空间6a相通的制冷剂出口9。此外,在右侧的端部件22上钎焊有铝裸材制的接合板56,该接合板56具有与制冷剂入口8相通的制冷剂流入部57和与制冷剂出口9相通的制冷剂流出部58。制冷剂入口管11的一端部插入并钎焊于接合板56的制冷剂流入部57,制冷剂出口管12的一端部插入并钎焊于同一接合板56的制冷剂流出部58。
第二集液箱3是与第一集液箱2大致同样的构成,但是与第一集液箱2上下反向地配置,对于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
如图2、图3、图6及图7所示,第二集液箱3的箱主体21的第一部件23形成箱主体21的热交换芯部4侧的部分(上侧的部分),并且与前后的热交换管组17的热交换管16的下端部连接,同一箱主体3的第二部件24形成箱主体21的剩余部分(下侧的部分),同一箱主体3的第三部件25将风下游侧下集液部13内和风上游侧下集液部14内划分成下侧的第一空间13a、14a和上侧的第二空间13b、14b。
第二集液箱3与第一集液箱2的主要不同点如下。
第一不同点在于,在右侧端部件22的盖51、52上没有形成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并且,没有钎焊接合板56。
第二不同点在于,在箱主体21的第三部件25的前侧分隔壁38上没有形成连通孔44、引导部45及圆形制冷剂通过孔46,而是形成有使风下游侧下集液部13的第一及第二空间13a、13b连通的左右方向长的连通孔59,在后侧分隔壁39上没有形成长圆形制冷剂通过孔47A、47B,而是以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贯通状的多个圆形制冷剂通过孔61。
第三不同点在于,在箱主体21的第二部件24的前后两中间壁34和水平连结壁37上,通过使第二部件24变形而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使两下集液部13、14的第一空间13a、14a彼此相通的多个连通部62。
以下,参照图5、图7~图9详细说明端部件22在箱主体21上的安装构造。图8及图9示出了第二集液箱3的一部分。
在第一部件23的前后两侧壁26的左右两端部(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垂直状突出片63,该突出片63与前后两侧壁26笔直地相连并向上下方向外侧(热交换管16的相反侧)突出。在第三部件25的前后两侧壁42的左右两端部设有垂直状突出片64,该突出片64与前后两侧壁42笔直地相连并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且与第一部件23的前后两侧壁26的突出片63的前后方向内侧对合地重叠并被钎焊在突出片63上。此外,第三部件25的外方突出壁43的左右两端部在比两突出片63、64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宽的范围内被切缺,在外方突出壁43与两突出片63、64之间设有比两突出片63、64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宽的间隙。
在端部件22的各盖51、52的周壁部51a、52a设有推按爪65、66和卡合爪67,推按爪65、66沿着箱主体21的第一部件23的前后两连结壁28、29的外表面及第二部件24的前后两连结壁35、36的外表面而被钎焊,卡合爪67被卡合在第一部件23及第三部件25的突出片63、64上。端部件22的卡合爪67包括:第一部分68,向箱主体2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侧突出,且沿着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外表面而被钎焊在突出片63上;第二部分69,与第一部分68的前端相连地设置并且以卡合于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内侧弯曲,由此,前端部进入到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与第三部件25的外方突出壁43的左右两端之间,并且比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前后方向外表面更位于前后方向内侧。在图示的例子中,卡合爪67的第一部分68为盖51、52的周壁部51a、52a的一部分,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从周壁部51a、52a突出地设置。卡合爪67的第二部件69从第一部分68侧向前端朝前后方向内侧倾斜。另外,在图5、图7及图9中,卡合爪67的第二部分69以与弯曲前的第一部分68笔直地相连的状态示出。
上述的蒸发器1是通过在将除入口管11和出口管12以外的所有部件组装之后利用适当的夹具临时固定并在炉内对所有部件一并钎焊而制作的。组装所有的部件时的端部件22与箱主体21的第一~第三部件23、24、25的组合如下进行。即,将端部件22的卡合爪67的第二部分69如图5、图7及图9所示事先笔直地与第一部分68相连。接下来,使端部件22的各盖51、52嵌合覆盖在箱主体21的筒状体48、49的两端部上,使作为周壁部51a、52a的一部分的第一部分68沿着突出片63的外表面,而后通过使卡合爪67的第二部分69以与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卡合的方式相对于第一部分68向前后方向内侧弯曲,而从第一部分68侧向前端朝前后方向内侧倾斜,由此,使第二部分69的前端部进入到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与第三部件25的外方突出壁43的左右两端之间的间隙,并比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前后方向外表面更位于前后方向内侧。此时,第一~第三部件23、24、25由推按爪65、66从上下方向限制,并且由卡合爪67从前后方向限制。因此,能够防止端部件22从构成箱主体21的第一~第三部件23、24、25脱离,而且能够防止第一~第三部件23、24、25的错位。
图10及图11表示集液箱的箱主体的变形例。
在图10所示的箱主体21的第一部件23及第三部件25的前后两侧壁26、42上没有设置突出片63、64,而是设有开口70,该开口70是通过将前后两侧壁26、42的靠近左右两端部的部分从前后两侧壁26、42的突出缘部切缺而使第二部件24的前后两侧壁33在前后方向外侧露出的开口。
在图11所示的箱主体21的第一部件23及第三部件25的前后两侧壁26、42上没有设置突出片63、64,而是设有开口75,该开口75是通过在前后两侧壁26、42的靠近左右两端部的部分形成贯通孔而使第二部件24的前后两侧壁33在前后方向外侧露出的开口。
在具有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箱主体21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端部件22。而且,端部件22的卡合爪67的第一部分68比第一部分23的前后两侧壁26上的开口75更向集液箱2、3的长度方向外侧的外表面延伸,并被钎焊在前后两侧壁26上。此外,第二部分69与第一部分68的前端相连地设置并且前端部进入到开口70、75内,与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上的开口70、75的左右方向外侧缘部卡合,并且比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前后方向外表面位于前后方向内侧。
另外,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三部件25中,也可以在前后两侧壁42的突出缘部设置外方突出壁43。
图12~图17表示集液箱的端部件的变形例。
在图12及图13中,钎焊在箱主体21的两端部而将箱主体21的两端开口封闭的端部件80具有钎焊在前侧筒状体48上的前盖81、和钎焊在后侧筒状体49上的后盖82。在端部件80的各盖81、82上,嵌入到箱主体21的各集液部5、6、13、14的第一空间5a、6a、13a、14a内的内侧突出部83、84和嵌入到第二空间5b、6b、13b、14b内的内侧突出部85、86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第一集液箱21的右侧端部件80的前盖81的嵌入到第一空间5a内的内侧突出部83的突出端壁上形成制冷剂入口8,在同一端部件80的后盖82的嵌入到第一空间6a内的内方突出部84的突出端壁上形成制冷剂出口9。
在端部件80的各盖81、82上设有推按爪65、66和卡合爪67,推按爪65、66沿着箱主体21的第一部件23的前后两连结壁28、29的外表面及第二部件24的前后两连结壁35、36的外表面而被钎焊,卡合爪67嵌合在第一部件23及第三部件25的突出片63、64上。端部件80的卡合爪67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端部件22的卡合爪67同样的结构,在制造蒸发器时组装所有部件时的端部件80与箱主体21的第一~第三部件23、24、25的组合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进行。
在图14及图15中,设在端部件80的各盖81、82上且卡合于第一部件23及第三部件25的突出片63、64上的卡合爪90包括:第一部分91,沿着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外表面而被钎焊在突出片63上;和第二部分92,与第一部分91的前端相连并且向前后方向内侧弯曲,并沿着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中的朝向箱主体21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的面而被钎焊在两突出片63、64上。第二部分92的前端部进入到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与第三部件25的外方突出壁43的左右两端之间的间隙中,并比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的突出端面更位于热交换管侧。其他的结构与图12及图13所示的端部件80相同。
在制造蒸发器1时,组装所有的部件时的端部件80与箱主体21的第一~第三部件23、24、25的组合如下进行。即,在端部件80上事先设置卡合爪90,该卡合爪90包括向前后方向外侧笔直地延伸的第一部分91和与第一部分91的前端相连并向箱主体21的长度方向中央侧延伸的第二部分92(参照图15)。接下来,在将端部件80的各盖81、82组装到箱主体21的前后的筒状体48、49的两端部上之后,使卡合爪90的第一部分91在长度方向中间部弯曲并紧贴在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外表面,并且,使第二部分92紧贴在两突出片63、64中的朝向箱主体2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侧的面,由此,使第二部分92卡合在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上,并使第二部分92的前端部进入到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与第三部件25的外方突出壁43的左右两端之间的间隙中,进一步地,使第二部分92的前端部比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左右方向外表面更位于前后方向内侧。这样,将第一~第三部件23、24、25临时固定,并且将端部件80临时固定在第一~第三部件23、24、25上。
在图16中,设在端部件80的各盖81、82上且卡合在第一部件23及第三部件25的突出片63、64上的卡合爪95包括第一部分96和第二部分97,第一部分96沿着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的突出端面(上下方向外表面)而钎焊在两突出片63、64上,第二部分97与第一部分96的前端相连地设置,并以卡合于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方式向上下方向内侧(热交换管16侧)弯曲,且前端部比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的突出端面更位于热交换管16侧。卡合爪95的第二部分97从第一部分96侧向前端朝热交换管16侧倾斜,第二部分97的前端部进入到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与第三部件25的外方突出壁43的左右两端之间的间隙。
在制造蒸发器1时,组装所有的部件时的端部件80与箱主体21的第一~第三部件23、24、25的组合如下进行。即,事先使端部件80的卡合爪95的第二部分97与第一部分96相连并且是笔直的(参照图16点划线)。接下来,在将端部件80的各盖81、82组合在箱主体21的前后的筒状体48、49的两端部上之后,使卡合爪95的第二部分97以与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卡合的方式相对于第一部分96向热交换管16侧弯曲,并从第一部分96侧向前端朝前后方向内侧倾斜,由此,使第二部分97的前端部进入到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与第三部件25的外方突出壁43的左右两端之间的间隙中,并且比第一部分23的突出片63的与热交换管16相反侧的面更位于热交换管16侧。这样,将第一~第三部件23、24、25临时固定,并且将端部件80临时固定在第一~第三部件23、24、25上。
在图17中,设在端部件80的各盖81、82上且卡合在第一部件23及第三部件25的突出片63、64上的卡合爪100包括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第一部分101沿着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的突出端面而被钎焊在突出片63、64上,第二部分102与第一部分101的前端相连,并向热交换管16侧弯曲,沿着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中的朝向箱主体2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侧的面而被钎焊在两突出片63、64上。第二部分102的前端部进入到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与第三部件25的外方突出壁43的左右两端之间的间隙,且比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的突出端面更位于热交换管16侧。其他的结构与图16所示的端部件80相同。
在制造蒸发器时,组装所有的部件时的端部件80与箱主体21的第一~第三部件23、24、25的组合如下进行。即,事先在端部件80上设置卡合爪100,该卡合爪100包括向热交换管16的相反侧笔直地延伸的第一部分101、和与第一部分101的前端相连并向箱主体2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侧延伸的第二部分102。接下来,在将端部件80的各盖81、82组合在箱主体21的前后的筒状体48、49的两端部上之后,使卡合爪100的第一部分101在长度方向中间部弯曲并紧贴在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的突出端面上,并且,使第二部分102紧贴在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中的朝向箱主体2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侧的面上,由此,使第二部分102的前端部进入到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的突出片63、64与第三部件25的外方突出壁43的左右两端之间的间隙中,并且比第一部分23的突出片63的与热交换管16相反侧的面更位于热交换管16侧。这样,将第一~第三部件23、24、25临时固定,并且将端部件80临时固定在第一~第三部件23、24、25上。
在上述的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一及第三部件23、25中,可以组装图12~图17所示的端部件80。此外,图14~图17所示的端部件80的卡合爪90、95、100可以应用于图9所示的端部件2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液箱的风下游侧上集液部整体成为制冷剂入口集液部,并且风上游侧上集液部整体成为制冷剂出口集液部,第二集液箱的风下游侧下集液部整体成为第一中间集液部,并且风上游侧下集液部整体成为第二中间集液部,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一集液箱的风下游侧上集液部内在第一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设置多个分隔区,并且某一端的分隔区为制冷剂入口集液部,在同一集液箱的风上游侧上集液部内在第一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设置多个分隔区,并且某一端的分隔区为制冷剂出口集液部。

Claims (9)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芯部,具有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而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和集液箱,在热交换芯部的上下两侧将长度方向朝着热交换管的并列方向而配置,各集液箱由两端开口的箱主体、和钎焊在箱主体的两端并将箱主体的两端开口封闭的端部件形成,集液箱的箱主体由形成热交换芯部侧的部分且连接有热交换管的第一部件、形成箱主体的与热交换芯部相反侧的部分的第二部件、以及配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并钎焊在两部件上且具有将集液箱内在上下方向上分隔成两个空间的分隔部的第三部件构成,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从前方观察时局部地重叠的纵向壁部分,并且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位于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内侧且与该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隔开间隔,在第三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配置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之间并钎焊在两纵向壁部分上的纵向壁部分;和设置在纵向壁部分的前端并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且钎焊有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前端的横向壁部分,在集液箱的端部件上设有卡合爪,该卡合爪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突出且在卡合于箱主体的状态下钎焊在箱主体上,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
在集液箱的箱主体的第一部件上的纵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与纵向壁部分笔直地相连并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同一箱主体的第三部件上的横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被切缺,并且,在第三部件上的纵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内侧重叠并钎焊在该突出片上的突出片,
集液箱的端部件的卡合爪包括:第一部分,沿着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外表面而钎焊在该突出片上;和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前端相连地设置,并以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卡合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内侧弯曲,且前端部比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前后方向外表面更位于前后方向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集液箱的端部件中的卡合爪的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侧向前端朝前后方向内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集液箱的端部件中的卡合爪的第二部分沿着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的突出片中的朝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的面而被钎焊在两突出片上。
4.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芯部,具有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而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和集液箱,在热交换芯部的上下两侧将长度方向朝着热交换管的并列方向而配置,各集液箱由两端开口的箱主体、和钎焊在箱主体的两端并将箱主体的两端开口封闭的端部件形成,集液箱的箱主体由形成热交换芯部侧的部分且连接有热交换管的第一部件、形成箱主体的与热交换芯部相反侧的部分的第二部件、以及配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并钎焊在两部件上且具有将集液箱内在上下方向上分隔成两个空间的分隔部的第三部件构成,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从前方观察时局部地重叠的纵向壁部分,并且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位于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内侧且与该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隔开间隔,在第三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配置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之间并钎焊在两纵向壁部分上的纵向壁部分;和设置在纵向壁部分的前端并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且钎焊有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前端的横向壁部分,在集液箱的端部件上设有卡合爪,该卡合爪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突出且在卡合于箱主体的状态下钎焊在箱主体上,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
在集液箱的箱主体的第一部件上的纵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与纵向壁部分笔直地相连并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同一箱主体的第三部件上的横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被切缺,并且,在第三部件上的纵向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内侧重叠并钎焊在该突出片上的突出片,
集液箱的端部件的卡合爪包括:第一部分,沿着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的突出片的突出端面而被钎焊在两突出片上;和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前端相连地设置,并以与第一部件的突出片卡合的方式向上下方向内侧弯曲,且前端部比第一部件的突出片的突出端面更位于上下方向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集液箱的端部件中的卡合爪的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侧向前端朝上下方向内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集液箱的端部件中的卡合爪的第二部分沿着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的突出片中的朝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的面而被钎焊在两突出片上。
7.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芯部,具有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而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和集液箱,在热交换芯部的上下两侧将长度方向朝着热交换管的并列方向而配置,各集液箱由两端开口的箱主体、和钎焊在箱主体的两端并将箱主体的两端开口封闭的端部件形成,集液箱的箱主体由形成热交换芯部侧的部分且连接有热交换管的第一部件、形成箱主体的与热交换芯部相反侧的部分的第二部件、以及配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并钎焊在两部件上且具有将集液箱内在上下方向上分隔成两个空间的分隔部的第三部件构成,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从前方观察时局部地重叠的纵向壁部分,并且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位于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内侧且与该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隔开间隔,在第三部件的前后两侧缘部分别设有配置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之间并钎焊在两纵向壁部分上的纵向壁部分,在集液箱的端部件上设有卡合爪,该卡合爪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突出且在卡合于箱主体的状态下被钎焊在箱主体上,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
在集液箱的箱主体的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上的纵向壁部分的靠近两端的部分设有使第二部件的纵向壁部分向前后方向外侧露出的开口,
集液箱的端部件的卡合爪包括:第一部分,沿着比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上的开口更靠集液箱的长度方向外侧的外表面而被钎焊在该纵向壁部分上;和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前端相连地设置,并以与第一部件的比纵向壁部分上的开口更靠集液箱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卡合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内侧弯曲,且前端部比第一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前后方向外表面更位于前后方向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集液箱的端部件中的卡合爪的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侧向前端朝前后方向内侧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集液箱的端部件中的卡合爪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的纵向壁部分的开口内并沿着开口的朝向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的壁面而被钎焊在该壁面上。
CN201210441153.0A 2011-11-02 2012-11-01 热交换器 Active CN1030905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1141A JP5809931B2 (ja) 2011-11-02 2011-11-02 熱交換器
JP2011-241141 2011-11-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597A CN103090597A (zh) 2013-05-08
CN103090597B true CN103090597B (zh) 2016-08-03

Family

ID=4808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1153.0A Active CN103090597B (zh) 2011-11-02 2012-11-01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63881B2 (zh)
JP (1) JP5809931B2 (zh)
CN (1) CN103090597B (zh)
DE (1) DE1020122199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57507A (ja) * 2014-02-21 2015-09-0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583071B2 (ja) * 2015-03-20 2019-10-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タンク、および熱交換器
US20170089643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Heat Exchanger
US11092384B2 (en) * 2016-01-14 2021-08-17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Thermal stress relief for heat sinks
JP6711317B2 (ja) * 2017-06-13 2020-06-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US20190204028A1 (en) * 2017-12-29 2019-07-04 Air International (Us) Inc. Evaporator Having Crimped End Plates
JP7293570B2 (ja) * 2019-03-25 2023-06-20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460853A (zh) * 2020-11-09 2021-03-0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冷凝蒸发换热器、空调系统及车辆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6042A (en) * 1991-02-20 1993-08-17 Sanden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4162966A (ja) * 2002-11-12 2004-06-10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熱交換器用タンク
CN100455969C (zh) * 2002-12-31 2009-01-28 穆丹韩国有限会社 蒸发器
JP2009097776A (ja) * 2007-10-16 2009-05-07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CN100494864C (zh) * 2004-03-09 2009-06-03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201402092Y (zh) * 2009-05-25 2010-02-10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端板
DE102008039516A1 (de) * 2008-08-23 2010-02-25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Racine Wärmeübertrager
CN101706183A (zh) * 2009-10-31 2010-05-12 陈基镛 一种双管道变截面平流式汽车空调换热器
CN101839590A (zh) * 2010-02-22 2010-09-22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9401212L (sv) * 1994-04-11 1995-04-03 Valeo Engine Cooling Ab Värmeväxlartank med ändstycken samt värmeväxlare försedd med densamma
SE9500249L (sv) * 1995-01-25 1996-03-25 Valeo Engine Cooling Ab Värmeväxlartank med ändstycken, förfarande för framställning av en sådan tank, samt värmeväxlare försedd med en sådan
WO2004081481A1 (ja) * 2003-03-14 2004-09-23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熱交換器用タンクとコネクタとの接続構造
US7726387B2 (en) * 2004-05-11 2010-06-01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s
KR101090225B1 (ko) * 2005-01-27 2011-12-08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JP4861844B2 (ja) * 2006-02-07 2012-01-25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22109A (ja) * 2006-06-05 2007-12-13 Calsonic Kansei Corp 一体型熱交換器
JP5114771B2 (ja) * 2007-05-29 2013-01-09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熱交換器
JP2010048312A (ja) * 2008-08-20 2010-03-04 Denso Corp 配管継手構造および配管継手方法
JP2011064379A (ja) * 2009-09-16 2011-03-31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JP5737837B2 (ja) * 2009-10-16 2015-06-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6042A (en) * 1991-02-20 1993-08-17 Sanden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4162966A (ja) * 2002-11-12 2004-06-10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熱交換器用タンク
CN100455969C (zh) * 2002-12-31 2009-01-28 穆丹韩国有限会社 蒸发器
CN100494864C (zh) * 2004-03-09 2009-06-03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JP2009097776A (ja) * 2007-10-16 2009-05-07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DE102008039516A1 (de) * 2008-08-23 2010-02-25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Racine Wärmeübertrager
CN201402092Y (zh) * 2009-05-25 2010-02-10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端板
CN101706183A (zh) * 2009-10-31 2010-05-12 陈基镛 一种双管道变截面平流式汽车空调换热器
CN101839590A (zh) * 2010-02-22 2010-09-22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597A (zh) 2013-05-08
JP5809931B2 (ja) 2015-11-11
DE102012219928A1 (de) 2013-05-02
JP2013096659A (ja) 2013-05-20
US9163881B2 (en) 2015-10-20
US20130105130A1 (en) 201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0597B (zh) 热交换器
JP5114771B2 (ja) 熱交換器
AU637007B2 (en) Heat exchanger
US7784530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3105080A (zh)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JP5194278B2 (ja) エバポレータ
JP2013096659A5 (zh)
CN101017063A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JP5002798B2 (ja) 熱交換器
JP4945397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02796B2 (ja) 熱交換器
JP2004271143A (ja) 熱交換器
JP5067731B2 (ja) 熱交換器
JP2015081744A (ja) 熱交換器
JP5508818B2 (ja) エバポレータ
KR20080103290A (ko) 3피스 타입 헤더파이프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작방법과 그를이용한 열교환기
JP2006275372A (ja) 熱交換器
JP2007071432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94990A (ja) 並設一体型熱交換器
JP5460212B2 (ja) 熱交換器
JP5276807B2 (ja) 熱交換器
KR20080103293A (ko) 3피스 타입 헤더파이프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작방법과 그를이용한 열교환기
JP5775748B2 (ja) 熱交換器
JP4233292B2 (ja) 熱交換器
JP2008002722A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chigi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Mahlebeie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chigi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OWA DENKO Kabushiki Kaisha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7

Address after: Stuttgart

Patentee after: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Address before: Tochigi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hlebeie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Jap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