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8714B - 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8714B
CN103068714B CN201080068691.9A CN201080068691A CN103068714B CN 103068714 B CN103068714 B CN 103068714B CN 201080068691 A CN201080068691 A CN 201080068691A CN 103068714 B CN103068714 B CN 103068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plate
car device
door fram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86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8714A (zh
Inventor
泽木泰司
南雅幸
铃木稔也
山田真明
垂石圭悟
吉田谦吾
今城健介
森仓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68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8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8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8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其能够高精度且容易地使门板与出入口周围壁部之间的间隙实现期望的状态。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1)具备:门板(3a、3b),它们用于开闭轿厢室(21)的出入口(23);驱动机构(5),其用于驱动门板开闭;以及门框架(7),其用于支承门板和驱动机构。门框架为一体成型框架,该一体成型框架包括:支承部分(17),其用于支承门板和所述驱动机构;和上板部分(19),其位于出入口的上方。

Description

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具备乘用轿厢装置,该乘用轿厢装置在沿上下延伸的井道内移动。通常,乘用轿厢装置具备:坚固的轿厢框架,其包括下框架、上框架和至少左右一对的纵框架等;以及轿厢室构成部材,其包括被该轿厢框架支承的底部、顶部、前壁、左右侧壁、后壁等。轿厢室的出入口通常由用于构成上述前壁的左右一对翼墙和上板等部分划定。
此外,乘用轿厢装置具备门装置,该门装置用于开闭轿厢室的出入口。作为门装置例如存在被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其具备:左右一对门板,它们用于开闭出入口;导轨,其用于将这些门板以沿开闭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以及驱动机构,其包括用于使一对门板进行开闭动作的电动机等。通常,左右一对门板被悬吊于导轨并被导轨支承,导轨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轿厢框架并被轿厢框架支承。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乘用轿厢装置中,设置为不能相对于出入口移动的翼墙和上板等部分、和设置为相对于出入口进行开闭移动的左右一对门板以接近的关系进行配置。因此,在乘用轿厢装置的组装作业中,在对翼墙和上板等出入口周围壁部与门板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时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劳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76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其能够高精度且容易地使门板与出入口周围壁部之间的间隙实现期望的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其具备:至少一个门板,其用于开闭轿厢室的出入口;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门板开闭;以及门框架,其用于支承所述门板和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门框架为一体成型框架,该一体成型框架包括:支承部分,其用于支承所述门板和所述驱动机构;和上板部分,其位于所述出入口的上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能够高精度且容易地使门板与出入口周围壁部之间的间隙实现期望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从层站侧观察时的乘用轿厢装置的图。
图2是图1的沿II-II线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沿III-III线的纵剖视图。
图4是图1的沿IV-IV线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应部分。
图1是示出从正面侧、即层站侧观察时的乘用轿厢装置的图。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1除轿厢框架和轿厢室构成部材以外,还至少具备:左右一对门板3a、3b;驱动机构5;以及门框架7。此外,本发明的乘用轿厢装置至少具备一个门板即可,上述左右一对门板是作为一个例子而示出的。
左右一对门板3a、3b用于对轿厢室的出入口进行开闭。轿厢室以公知的形态构成,即,轿厢室由包括底部、顶部、前壁、左右侧壁、后壁等的轿厢室构成部材构成。此外,还以公知的形态来支承轿厢室构成部材,即,轿厢室构成部材被包括下框架、上框架、左右一对纵框架等的轿厢框架支承。
驱动机构5对门板3a、3b进行开闭驱动。驱动机构5包括:电动机等驱动源9;左右一对旋转体11a、11b;呈环状的循环体13;以及与门板数量相同的门悬吊装置15a、15b。
门框架7用于支承门板3a、3b和驱动机构5。还参照图2~图4,对门框架7的详情进行说明。图2、图3和图4分别是图1的沿II-II线、III-III线和IV-IV线的纵剖视图。
门框架7包括支承部分17和上板部分19。支承部分17是门框架7中的上侧的部分,其用于支承门板3a、3b以及驱动机构5。上板部分19是门框架7中的下侧的部分,其位于轿厢室21的出入口23的上方。
门框架7是包括支承部分17和上板部分19的一体成型框架(single-piece frame)。即,支承部分17和上板部分19分别占据一体成型框架的对应的一部分,而不是被相互作为不同部材准备并接合而构成门框架。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门框架7不具有接合部和配合面,也没有支承部分17和上板部分19之间的明确的边界。这样的一体成型框架若为金属制成,则可以由例如弯折加工或冲压加工来得到。但是,本发明的门框架只要构成为之后不需要接合工序的一体部件即可,其不限定于例示的加工方法,无论使用怎么样的制法来制造均可。
首先,在门框架7的支承部分17以悬吊的形态安装有驱动源9。更为详细地说明,在支承部分17的最上部,形成有向层站侧(前方)水平延伸的部分,驱动源9被螺栓等紧固件悬吊在该水平延伸的部分的下表面。
驱动源9的输出轴朝向与层站相反的一侧(后方)延伸,在该输出轴安装有第1旋转体11a。即,第1旋转体11a配置在驱动源9和门框架7的支承部分17之间。
如图1所示,第1旋转体11a位于一个翼墙25a的上方,第2旋转体11b位于另一个翼墙25b的上方。即,第1旋转体11a和第2旋转体11b在左右方向大幅地隔开。此外,第2旋转体11b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门框架7的支承部分17。循环体13绕挂于这些旋转体11a、11b,当利用驱动源9的驱动力使第1旋转体11a旋转时,循环体13以从动的方式被驱动,由此进一步使第2旋转体11b以从动的方式旋转。
左右一对门悬吊装置15a、15b将对应的门板3a、3b和循环体13连接起来。更为详细地,一个门悬吊装置15a的上端部与循环体13中相对地在上侧延伸的部分相连接,一个门悬吊装置15a的下端部与一个门板3a的上端部相连接。同样,另一个门悬吊装置15b的上端部与循环体13中相对地在下侧延伸的部分相连接,另一个门悬吊装置15b的下端部与另一个门板3b的上端部相连接。无论循环体13向哪个方向旋转循环,循环体13中相对地在上侧延伸的部分与在下侧延伸的部分均相互沿左右方向逆向运行。通过所述结构来驱动左右一对门板3a、3b,以使它们向相互接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即进行开闭动作。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使用恰当的固定件27和紧固件29来进行门悬吊装置15a、15b相对于循环体13的悬吊固定。
这样,驱动机构5被门框架7的支承部分17支承,门板3a、3b相对于支承部分17以能够开闭的方式且以悬吊的形态被支承。
另一方面,门框架7的上板部分19与左右一对翼墙25a、25b一起构成了所述轿厢室构成部材中的前壁。此外,在翼墙25a、25b的下方设置有地坎31,地坎31以连接这些翼墙25a、25b的方式沿左右延伸,门板3a、3b的下部被地坎31引导支承。门框架7的上板部分19与左右一对翼墙25a、25b和地坎31协作来划定出轿厢室21的出入口23。
此外,门框架7至少在上板部分19的上方的部分、即支承部分17的下部包括门导轨部33。门导轨部33形成为向层站侧凸出的凸形状。与此相关联地,在门板3a、3b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一对的悬吊滚轮35a、35b;和至少一个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一对的上迫滚轮37a、37b。悬吊滚轮35a、35b和上迫滚轮37a、37b沿上下对齐排列。此外,悬吊滚轮35a、35b和上迫滚轮37a、37b在上下隔开,门导轨部33在它们之间沿左右延伸。门导轨部33在从侧面观察的纵剖面中具有矩形的突出区域,由此,门导轨部33包括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上部支承面33a和下部支承面33b。上部支承面33a引导支承悬吊滚轮35a、35b,下部支承面33b引导支承上迫滚轮37a、37b。
如图2~图4所示,门框架7被恰当的紧固件41固定在作为轿厢室构成部材的顶部39。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下部支承面33b为水平面这一点,使从下部支承面33b延伸的水平的面与同样水平延伸的顶部39的部分重叠,并通过紧固件41来连结相互重叠的面,由此对门框架7进行固定。
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的乘用轿厢装置,由于门框架为包括支承部分和上板部分的一体成型框架,因此能够使门板与上板部分之间的间隙Df(参照图2、图3)在乘用轿厢完成时高精度且容易地成为期望的尺寸。此外,由于能够以单个部材来实现对门板和驱动机构的支承以及轿厢室的出入口上方的上板的确保,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以及与其相伴的成本的降低。此外,通过使上述那样的高精度的尺寸确保的容易化和部件数量减少相结合,还能够实现对乘用轿厢装置的安装时间的缩短。此外,当在门框架的支承部分形成有向着层站侧的凸形状的门导轨部的情况下,不存在导轨功能部分和框架功能部分之间错位的可能性,且无需进行位置对准的工序,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高精度尺寸确保的容易化、成本降低、以及安装时间的缩短。
此外,在各门板设置有至少一对沿上下隔开的悬吊滚轮和上迫滚轮的结构中,若将门框架的门导轨部构成为在从侧面观察的纵剖面中具有矩形的突出区域,则门导轨部能够具备与悬吊滚轮对置的上表面和与上迫滚轮对置的下表面,即,能够使门导轨部为一体成型框架的一部分,并且支承两种滚轮。
此外,门框架固定于作为轿厢室构成部材的一部分的顶部而非轿厢框架,因此,能够高精度且容易地使被门框架支承的门板和作为轿厢室构成部材的另外一部分的翼墙之间的间隙Dw(参照图2、图3)成为期望的尺寸。
以上,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及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能够采用各种变化形态。
标号说明
1:乘用轿厢装置;3a、3b:门板;5:驱动机构;7:门框架;17:支承部分;19:上板部分;23:出入口;33:门导轨部;33a:上部支承面;33b:下部支承面;35a、35b:悬吊滚轮;37a、37b:上迫滚轮;39:顶部。

Claims (4)

1.一种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其具备:
至少一个门板,其用于开闭轿厢室的出入口;
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门板开闭;以及
门框架,其用于支承所述门板和所述驱动机构,
在所述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中,
所述门框架为一体成型框架,该一体成型框架包括:支承部分,其用于支承所述门板和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支承部分包括门导轨部,所述门导轨部为向层站侧凸出的凸形状;和上板部分,其划定所述出入口的上部;
所述支承部分和所述上板部分是通过弯折加工或冲压加工得到的原始的一体成型的金属框架,而不是被相互作为不同部材而接合的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其中,
所述门框架至少在上板部分的上方的部分、即支承部分的下部包括门导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其中,
在一个所述门板设置有至少一对在上下隔开的悬吊滚轮和上迫滚轮,
门导轨部在从侧面观察的纵剖面中具有矩形的突出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其中,
所述门框架固定于所述轿厢室的顶部。
CN201080068691.9A 2010-08-24 2010-08-24 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 Active CN103068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64251 WO2012025991A1 (ja) 2010-08-24 2010-08-24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8714A CN103068714A (zh) 2013-04-24
CN103068714B true CN103068714B (zh) 2015-04-01

Family

ID=4572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8691.9A Active CN103068714B (zh) 2010-08-24 2010-08-24 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610206B1 (zh)
JP (1) JP5575249B2 (zh)
KR (1) KR101442440B1 (zh)
CN (1) CN103068714B (zh)
WO (1) WO20120259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4996B (zh) * 2022-06-14 2023-10-27 新疆天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开关门的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98848A (en) * 1975-02-26 1976-08-31 Erebeetano deiriguchisochi
JPS52150172U (zh) * 1976-05-10 1977-11-14
JPS58151182U (ja) * 1982-04-01 1983-10-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かごのドア−装置
JPS58172187A (ja) * 1982-04-05 1983-10-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ドア装置
JPH0455286A (ja) * 1990-06-21 1992-0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JPH0455983U (zh) * 1990-09-22 1992-05-13
JP4531899B2 (ja) * 2001-06-06 2010-08-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EP1498382B2 (de) * 2003-07-18 2016-06-01 ThyssenKrupp Aufzugswerke GmbH Türkämpfer für Aufz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25991A1 (ja) 2012-03-01
CN103068714A (zh) 2013-04-24
EP2610206A4 (en) 2016-01-27
KR20130054378A (ko) 2013-05-24
JPWO2012025991A1 (ja) 2013-10-28
KR101442440B1 (ko) 2014-09-17
JP5575249B2 (ja) 2014-08-20
EP2610206B1 (en) 2017-08-23
EP2610206A1 (en)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0748B (zh) 转换压机
CN203955847U (zh) 一种侧冲孔机构
CN105517825B (zh) 车辆用门
PL2149461T3 (pl) Połączeniowe urządzenie osłonowe typu harmonia dla pojazdów członowych
CN105473422A (zh) 车辆侧部构造
CN102947211A (zh) 升降机舱以及用于操作带有一个升降机舱的升降机系统的方法
CN106794965B (zh) 顶棚单元及具有顶棚单元的电梯轿厢
CN103625488A (zh) 通过铰接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两个车辆之间的、包括隧道形环绕的折棚的过渡部的过桥
CN103068714B (zh) 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
CN106583524A (zh) 一种自动冲盖机及其方法
CN105564536B (zh) 将天窗玻璃设备联接到车辆车身的方法
CN102686498A (zh) 升降机轿厢
CN202368304U (zh) 车体及其骨架覆板式驾驶室
CN101177224A (zh) 垂直升降机
EP1808401B1 (en) Doorway device for elevator
WO2014017917A3 (en) Passenger car transport device and method for packaging cars for transport
CN103085682B (zh) 一种滑轨和一种座椅
CN203922398U (zh) 电梯悬挂结构和电梯
CN202966012U (zh) 一种滑轨和一种座椅
CN105329075B (zh) 一种用于车辆顶棚和天窗设备的连接装置
KR20160001040U (ko) 엘리베이터 승장도어장치의 프레임
JP4771342B2 (ja) 乗降場スクリーンドアモジュール設置用装置
CN202016410U (zh) 一种汽车、汽车座椅及汽车座椅的滑轨机构
EP2942302A1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packaging machines
US20210395045A1 (en) Elev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