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2349A - 插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插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2349A
CN103052349A CN2012800022315A CN201280002231A CN103052349A CN 103052349 A CN103052349 A CN 103052349A CN 2012800022315 A CN2012800022315 A CN 2012800022315A CN 201280002231 A CN201280002231 A CN 201280002231A CN 103052349 A CN103052349 A CN 103052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body
steady pin
groove
mov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22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52349B (zh
Inventor
荒井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52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2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52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2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nsertion parts, e.g. vertebr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36Handl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38Tip steering devices having flexible regions as a result of weakened outer material, e.g. slots, slits, cuts, joints or co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插入设备具有:移动自如的线状部件(40u、40d),其贯穿插入到插入部内;多个移动体(78u、78d),其在线状部件(40u、40d)的外周呈念珠状连续设置,相对于线状部件(40u、40d)移动自如;限制部件(62u、62d、78uh、78dh),其相对于线状部件(40u、40d)被固定,限制各移动体(78u、78d)相对于线状部件(40u、40d)的移动范围,并且防止各移动体(78u、78d)脱落;以及固定销(77x、77y),其在第1位置和嵌入相邻的任意2个移动体间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

Description

插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的插入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中广泛利用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插入设备、例如内窥镜。
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作为被检体的体腔内,能够观察体腔内的脏器,并且根据需要,使用插入到内窥镜所具有的处置器械的贯穿插入通道内的处置器械进行各种处置。
并且,在工业用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内窥镜的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喷气式发动机内或工场的配管等被检体内,能够进行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的损伤和腐蚀等的观察或各种处置等检查。
这里,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内设有在该插入部的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自如的线状部件。
具体而言,作为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内设置的线状部件,举出为了使在插入部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以下简称为前端侧)设置的弯曲部向多个方向弯曲而进行牵引/松弛的弯曲线、包覆在该弯曲线的外周的螺旋外皮。
进而,作为线状部件,举出在使插入部中的比弯曲部更靠插入方向后方(以下简称为后方)的挠性管部的硬度可变的螺旋管中为了使该螺旋管的硬度可变而进行牵引/松弛的螺旋管线、以及为了进行比插入部的弯曲部更靠插入方向前方(以下简称为前方)的前端部内的处置器械顶起台的顶起/降下动作而进行牵引/松弛的操作线等。
并且,作为对在插入方向上前后移动的线状部件的插入方向中的位置进行固定的结构,在日本国特开平第9-108176号公报中公开了对上述螺旋管线的位置进行固定的结构。
具体而言,在日本国特开平第9-108176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固定机构:在螺旋管线的插入方向基端(以下简称为基端)设有沿着插入方向形成有多个槽的齿条,当通过在该齿条上啮合与操作旋钮一起转动的孔部的小齿轮而使操作旋钮向一个方向旋转时,小齿轮相对于齿条的多个槽的啮合位置向前方偏移,即,使齿条向后方移动而牵引螺旋管线,在该结构中,利用齿条的槽与小齿轮的啮合来抵抗螺旋管线的松弛力,由此,即使手离开操作旋钮,也能够固定齿条的位置、即螺旋管线的牵引位置。
但是,在日本国特开平第9-108176号公报所公开的线状部件的固定机构中,例如在通过牵引而使弯曲部弯曲的弯曲线、为了固定包覆在弯曲线的外周的弯曲部的弯曲状态而使用的螺旋外皮等牵引力较大的线状部件的固定中,在仅通过小齿轮与齿条的槽的啮合的固定中存在如下问题:无法抵抗线状部件的松弛力,小齿轮相对于齿条的槽的啮合位置向后方偏移,无法固定线状部件的位置。
鉴于这种问题,例如还公知有如下结构:通过2个摩擦部件夹持线状部件的插入方向的基端侧(以下简称为基端侧),由此,通过摩擦力固定线状部件的位置。
但是,在该结构中,由于摩擦部件相对于线状部件的接触面积较大时,固定力增强,所以,为了增强固定力,必须在内窥镜内设置接触面积较大的2个摩擦部件,存在内窥镜大型化的问题。
并且,在通过摩擦力进行固定的结构中,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摩擦部件容易磨损,所以,为了维持固定力,必须更换磨损的摩擦部件,除了很烦杂以外,在基于摩擦力的固定中,很难可靠地固定牵引力较大的线状部件。
进而,在通过摩擦力进行固定的结构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利用2个摩擦部件夹持线状部件时的操作力量较大,并且,在利用2个摩擦部件夹持线状部件之后,额外需要对夹持线状部件的2个摩擦部件的位置进行固定的构造。
另外,以上问题不限于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内设置的线状部件的固定机构,其他的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设备中的插入部内设置的线状部件的固定机构也同样。
如上所述,期望实现耐久性优良、并且以较小的操作力量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可靠地固定线状部件在插入方向上的位置的小型的固定机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设备,该插入设备具有耐久性优良、并且以较小的操作力量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可靠地固定线状部件在插入方向上的位置的小型的固定机构。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插入设备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其中,所述插入设备具有:线状部件,其贯穿插入所述插入部内,在所述插入部的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自如;多个移动体,其在所述线状部件的外周沿所述插入方向呈念珠状连续设置,相对于所述线状部件在所述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自如;限制部件,其相对于所述线状部件被固定,限制各所述移动体相对于所述线状部件的移动范围,并且防止各所述移动体从所述线状部件脱落;以及固定销,其在离开所述多个所述移动体的第1位置和嵌入所述插入方向上相邻的任意2个所述移动体间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并且,在所述第2位置处嵌入所述移动体间之后所述固定销在所述插入方向的位置被固定,所述固定销形成为嵌入该移动体间的部位的直径与所述移动体的所述移动范围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示出图1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示出通过连接接头连接图2的弯曲部中的第1部位和第2部位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与插入部的基端侧一起概略地示出图1的操作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放大示出图4中的由V包围的部位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4的固定销的图。
图7是放大示出图4的固定机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从图7中的VIII的方向观察图7的固定机构的图。
图9是放大示出在图8的移动体的峰部的斜面抵接有固定销的状态的图。
图10是概略地示出与图4的移动体的峰部抵接的固定销的分力的图。
图11是概略地示出固定销从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与图4的移动体的峰部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12是概略地示出通过在图8的保持部件中设置的引导槽而使固定销滑入移动体的峰部中的后方斜面的状态的图。
图13是概略地示出通过在图8的保持部件中设置的引导槽而使固定销滑入移动体的峰部中的前方斜面的状态的图。
图14是与移动体的一部分一起示出在图8的保持部件中设置的引导槽的不同形状的图。
图15是图4的外侧螺旋外皮、内侧螺旋外皮和固定机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在图15的外侧螺旋外皮和内侧螺旋外皮上包覆外筒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7是概略地示出在图2的弯曲部中、弯曲部从第2部位的基端侧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18是概略地示出在图2的弯曲部中、弯曲部从第1部位的基端侧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19是概略地示出图17的内侧螺旋外皮的基端固定、图17的弯曲部的第1部位向第2部位的弯曲方向的相反侧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20是示出在操作部内设置有弯曲部的第1部位的形状固定用杆和第2部位的形状固定用杆这2个形状固定用杆的变形例的内窥镜的图。
图21是示出移动体的形状和固定销的形状与图4不同的变形例的固定机构的图。
图22是放大示出图21的移动体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将图4的移动体形成为球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24是示出将图4的移动体形成为在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平面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25是示出将图4的移动体形成为双凸透镜状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留意到各部件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个部件的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在附图相互之间,当然也包含彼此的尺寸关系和比率不同的部分。
并且,下面,以内窥镜为例对插入设备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1由作为插入设备的内窥镜2和周边装置100构成主要部分。内窥镜2由操作部3、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4、通用缆线5、连接器19构成主要部分。
周边装置100由配置在架台26上的光源装置21、视频处理器22、连接缆线23、键盘24、监视器25构成主要部分。并且,具有这种结构的内窥镜2和周边装置100通过连接器19而相互连接。
在内窥镜2的操作部3中设有弯曲操作旋钮9、送气送水操作按钮16、抽吸操作按钮17、处置器械插入口18、后述的固定用杆80。
内窥镜2的插入部4由前端部6、弯曲部7、挠性管部8构成,沿着插入方向S形成为细长。
弯曲部7被设置在操作部3中的弯曲操作旋钮9进行弯曲操作,该弯曲部7在插入部4的前端侧设置在前端部6与挠性管部8之间,使得根据弯曲操作旋钮9的弯曲操作,伴随着贯穿插入到插入部4内的后述的4条线30u、30d、30r、30l(参照图15)的牵引/松弛,例如向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弯曲自如。
另外,弯曲部7不限于4条线,例如也可以是通过棒等而弯曲自如的结构,所述棒通过马达等而移动。
在前端部6的前端侧的前端面设有设置在前端部6内的未图示的摄像单元中的物镜11a,并且,设有向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供给流体的未图示的通道的前端开口12、用于对被检体内进行照明的照明窗13、未图示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的前端开口14。
通过操作部3的送气送水操作按钮16的按钮操作,选择性地从前端开口12喷出气体和液体。通过操作部3的抽吸操作按钮17的按钮操作,选择性地从前端开口14经由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回收体腔内的粘液等,而且,从处置器械插入口18插入的各种处置器械朝向被检部位突出。
在内窥镜2的通用缆线5的前端设有连接器19,该连接器19与周边装置100的光源装置21连接。在连接器19上设有未图示的各种接头、各种电触点,并且,经由连接缆线23与视频处理器22电连接。
接着,使用图2~图16对操作部3、插入部4内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概略地示出图1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示出通过连接接头连接图2的弯曲部中的第1部位和第2部位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并且,图4是与插入部的基端侧一起概略地示出图1的操作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放大示出图4中的由V包围的部位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4的固定销的图。
进而,图7是放大示出图4的固定机构的局部立体图,图8是从图7中的VIII的方向观察图7的固定机构的图,图9是放大示出在图8的移动体的峰部的斜面抵接有固定销的状态的图。
并且,图10是概略地示出与图4的移动体的峰部抵接的固定销的分力的图,图11是概略地示出固定销从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与图4的移动体的峰部抵接的状态的图。
进而,图12是概略地示出通过在图8的保持部件中设置的引导槽而使固定销滑入移动体的峰部中的后方斜面的状态的图,图13是概略地示出通过在图8的保持部件中设置的引导槽而使固定销滑入移动体的峰部中的前方斜面的状态的图,图14是与移动体的一部分一起示出在图8的保持部件中设置的引导槽的不同形状的图。
并且,图15是图4的外侧螺旋外皮、内侧螺旋外皮和固定机构的局部立体图,图16是示出在图15的外侧螺旋外皮和内侧螺旋外皮上包覆外筒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如图2所示,在弯曲部7的内部,沿着插入方向S连结设置有多个弯曲块7k。并且,在多个弯曲块7k的外周包覆有编织层7h,在该编织层7h的外周包覆有弯曲橡胶7g。
另外,以下将弯曲部7内的位于插入方向S的前半部分的部位称为第1部位7a,将位于插入方向S的后半部分的部位称为第2部位7b。
并且,如图3所示,弯曲部7也可以具有如下结构:通过连接接头7m沿着插入方向S连结第1部位7a和第2部位7b。
具体而言,弯曲部7也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在第1部位7a中位于最基端侧的弯曲块7k和在第2部位7b中位于最前端侧的弯曲块7k嵌合在外径比各弯曲块7k的内径小的连接接头7m的外周,由此,经由连接接头7m连接第1部位7a和第2部位7b。
另外,在位于第1部位7a的最基端侧的弯曲块7k和位于第2部位7b的最前端侧的弯曲块7k中分别形成有未图示的孔,各块7k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等经由该孔而紧固在设于连接接头7m的未图示的螺纹孔中。
返回图2,在位于第1部位7a的多个弯曲块7k中分别设有线导向件7u,该线导向件7u对贯穿插入到操作部3、插入部4内的例如4条线30u、30d、30r、30l进行保持(参照图15)。
并且,各线30u、30d、30r、30l的前端固定在如下位置:在多个弯曲块7k内的位于插入方向S的最前端侧的弯曲块7k上,分别在弯曲部7的圆周向上相互偏移例如90°的位置。
进而,上下弯曲用的2条线30u、30d的各基端经由未图示的链条,如图4所示,卷绕在与弯曲操作旋钮9连结的链轮9s上,左右弯曲用的2条线30r、30l的各基端经由其他未图示的链条卷绕在与弯曲操作旋钮9连结的不同于链轮9s的未图示的链轮上。
并且,如图2所示,在第2部位7b中,在多个弯曲块7k内的位于最基端侧的弯曲块7k上固定有连结部件33的前端侧,在连结部件33的基端侧的外周固定有构成挠性管部8的编织层8h的前端侧。另外,在编织层8h的外周包覆有外皮管8g。
如图2、图4所示,在贯穿插入到操作部3、插入部4内的4条线30u、30d、30r、30l的各自的外周,分别包覆有例如由柔软的螺旋管构成的线状部件即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参照图7)。
即,在操作部3、插入部4内,以在插入部4的圆周向上相互偏移例如90°的位置贯穿插入4条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
另外,贯穿插入在各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内的各线30u、30d、30r、30l相对于插入方向S进退自如。
并且,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由柔软的螺旋管构成是因为,当在线30u、30d、30r、30l的外周包覆通常的金属制的硬质管时,不仅弯曲部7不会弯曲,还会降低挠性管部8的挠性。
由此,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只要是不会降低弯曲部7的弯曲性和挠性管部8的挠性、能够在弯曲部7弯曲时抵抗沿着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延伸方向分别作用的压缩力的材料即可,构成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部件不限于螺旋管。
并且,如图2所示,在弯曲部7的插入方向S的中途位置、例如第2部位7b的前端位置,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各前端40us、40ds、40rs、40ls(40ds、40rs、40ls未图示)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在弯曲块7h上。
另外,在上述图3所示的结构中,4条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各前端40us、40ds、40rs、40ls例如通过焊接等而固定在连接接头7m上。
另外,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各基端40uk、40dk、40rk、40lk(参照图8,但是40rk、40lk未图示)构成为,能够通过设于操作部3内的固定机构200在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之间切换。另外,固定机构200的说明在后面叙述。
进而,如图2、图4所示,在位于挠性管部8内的4条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外周,分别包覆有例如由柔软的螺旋管构成的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参照图15)。
另外,在各基端40uk、40dk、40rk、40lk未固定的状态下,贯穿插入在各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内的各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相对于插入方向S进退自如。
并且,在非固定状态下,各基端40uk、40dk、40rk、40lk追随贯穿插入到内部的各线30u、30d、30r、30l的插入方向S的前后运动而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自如。
另外,也可以不在全部4条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外周分别包覆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也可以仅在内侧螺旋外皮40u的外周包覆外侧螺旋外皮50u,该内侧螺旋外皮40u例如包覆在使弯曲部7向UP方向弯曲的线30u的外周。
并且,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由柔软的螺旋管构成是因为,当在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外周包覆通常的金属制的硬质管时,挠性管部8的挠性降低。
由此,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只要是不会降低挠性管部8的挠性、能够在弯曲部7弯曲时抵抗沿着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的延伸方向分别作用的压缩力的材料即可,构成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的部件不限于螺旋管。例如,也可以是能够在压缩方向上强力弯曲的合成树脂制的管、或形成多个槽或孔的金属管等。
并且,如图2所示,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的前端50us、50ds、50rs、50ls(前端50ds、50rs、50ls未图示)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在挠性管部8的前端、具体而言为连结部件33的基端侧。
并且,基端50uk、50dk、50rk、50lk例如通过嵌合而固定在比挠性管部8更靠插入方向S的后方的固定部件61上,具体而言,如图4、图15、图16所示,该固定部件61固定成相对于设于操作部3内的外筒170(参照图16)而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自如。
另外,如图15、图16所示,以在插入方向S上缩短操作部3中的把持部为目的,优选固定部件61相对于外筒170设置在由固定部件109固定的处置器械插入口18的前方。
并且,如图16所示,通过在外筒170上设置4个沿着插入方向S的长孔105,能够利用该长孔105使固定部件61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
由此,由于能够借助长孔105使各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的基端50uk、50dk、50rk、50lk的位置在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所以,能够对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的张力进行调整。
并且,如图16所示,在外筒170的基端形成有沿着插入方向的切口106,该切口106防止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与该外筒170接触。
进而,如图15所示,在固定有处置器械插入口18的固定部件109中还设有引导管107,该引导管107防止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与该固定部件109接触。
另外,关于切口106、引导管107,在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各基端40uk、40dk、40rk、40lk未固定的状态下,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勾挂在外筒170或固定部件109上,由此,防止其妨碍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在插入方向S上的移动,防止弯曲部7的第2部位7b的后述图19所示的弯曲形状无法固定,而且,防止与外筒170或固定部件109接触的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损伤。
由此,引导管107不限于固定部件109,也可以设置在插入部4和操作部3内的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可接触的其他部件上。
关于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在各前端50us、50ds、50rs、50ls和各基端50uk、50dk、50rk、50lk固定的状态下,贯穿插入到挠性管部8内,由此,当牵引线30u、30d、30r、30l中的任意一方而使弯曲部7向上下左右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时,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抵抗沿着该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的延伸方向而作用于挠性管部8的压缩力。因此,防止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8与弯曲部7一起弯曲。
另外,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沿着插入方向S形成为如下长度:各前端40us、40ds、40rs、40ls固定在第2部位7b的前端,在外侧螺旋外皮的各前端50us、50ds、50rs、50ls和各基端50uk、50dk、50rk、50lk固定的状态下,不会将各基端40uk、40dk、40rk、40lk拉入到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l的基端50uk、50dk、50rk、50lk的前端侧。
并且,如图15、图16所示,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各基端侧经由内侧螺旋外皮导向件103贯穿插入到后述的第3槽73u、73d、73r、73l(参照图7)内,该第3槽73u、73d、73r、73l形成在固定机构200的后述的保持部件70上。
另外,内侧螺旋外皮导向件103具有如下功能:与上述引导管107和切口106一起,引导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各基端侧笔直地贯穿插入第3槽73u、73d、73r、73l中。
如图4、图7所示,在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各基端40uk、40dk、40rk、40lk分别固定有作为限制部件的止动部件62u、62d、62r、62l,包覆线30u、30d、30r、30l的外周的管部件75u、75d、75r、75l(管部件75r未图示)分别从该止动部件62u、62d、62r、62l(止动部件62l未图示)向后方延伸。
在管部件75u、75d、75r、75l的外周,多个移动体78u、78d、78r、78l(移动体78r未图示)分别沿着插入方向S呈念珠状连续设置。
具体而言,在管部件75u的外周,移动体78ua~78uh的例如7个移动体沿着插入方向S呈念珠状连续设置,在管部件75d的外周,移动体78da~78dh的例如7个移动体沿着插入方向S呈念珠状连续设置,在管部件75r的外周,移动体78ra~78rh的例如7个移动体沿着插入方向S呈念珠状连续设置,在管部件75l的外周,移动体78la~78lh的例如7个移动体沿着插入方向S呈念珠状连续设置。
另外,由于移动体78uh、78dh、78rh、78lh分别固定在管部件75u、75d、75r、75l的延伸端附近,所以,构成限制部件。即,移动体78uh、78dh、78rh、78lh不会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由此,在移动体78u、78d、78r、78l中,实际移动的移动体分别各为6个。
移动体78ua~78ug、78da~78dg、78ra~78rg、78la~78lg分别相对于管部件75u、75d、75r、75l的外周在周向C2上转动自如,并且,在止动部件62u、62d、62r、62l与移动体78uh、78dh、78rh、78lh之间,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如图7所示,按照移动范围M移动自如。
另外,移动体78u、78d、78r、78l在周向C2上转动自如是为了在移动体78u、78d、78r、78l中,容易在插入方向S上相邻的移动体间嵌入后述的固定销77x、77y。
并且,移动体78u、78d、78r、78l设置在管部件75u、75d、75r、75l的外周、即不是直接设置在线30u、30d、30r、30l的外周是为了防止如下情况:当直接设置在线的外周时,在移动体78u、78d、78r、78l中在插入方向S上相邻的移动体间嵌入后述的固定销77x、77y时,通过固定销77x、77y对线施加力而无法弯曲。
由此,止动部件62u、62d、62r、62l和移动体78uh、78dh、78rh、78lh具有如下功能:限制各移动体78ua~78ug、78da~78dg、78ra~78rg、78la~78lg相对于管部件75u、75d、75r、75l的移动,并且,防止各移动体78ua~78ug、78da~78dg、78ra~78rg、78la~78lg从管部件75u、75d、75r、75l脱落。
移动体78ua~78uh、78da~78dh、78ra~78rh、78la~78lh形成为在沿着周向C2的侧面形成有峰部78m(参照图9)的形状,例如如图8所示形成为算盘珠形状,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形成为使具有相同形状的梯形旋转体的各底面贴合的形状。
由此,在移动体78u、78d、78r、78l中的相邻的各移动体间,沿着插入方向S,通过峰部78m的斜面78ms、78mk(参照图9)形成谷部78t(参照图8)。
接着,对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的固定机构2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固定机构200设置在操作部3内,具有图15所示的具有箱状的保持部件70,该保持部件70保持后述的移动部件74、固定销77x、77y。
在保持部件70中,如图5所示,沿着插入方向S形成有第1槽71,该第1槽71以从后述的第3位置到后述的第4位置为止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自如的方式嵌入有移动部件74,并且,在后述的第1位置处嵌入有固定销77x、77y的一部分。
另外,如图4所示,移动部件74的第3位置是固定销77x、77y与移动部件74的后述的第1部位74a的侧面抵接的位置,如图8所示,第4位置是固定销77x、77y与移动部件74的后述的第3部位74c的侧面抵接的位置。
并且,固定销77x、77y的第1位置是固定销77x、77y从移动体78u、78d、78r、78l分开、一部分嵌入第1槽71中、并与移动部件74的第1部位74a的侧面抵接的位置。
并且,在保持部件70中,在与插入方向S不同的方向上,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形成有相对于插入方向S具有设定角度θ的第2槽72u、72d、72r、72l(第2槽72r、72l未图示)。
另外,第2槽72u、72d、72r、72l是如下的槽:形成为各入口72ui、72di、72ri、72li(入口72ri、72li未图示)与第1槽71连通,并且,在第1位置处嵌入有固定销77x、77y的一部分。
进而,在保持部件70中,沿着插入方向S,分别形成有从保持部件70的前端贯通到基端的第3槽73u、73d、73r、73l(参照图7)。
第3槽73u、73d、73r、73l形成为与第2槽72u、72d、72r、72l的各出口72ue、72de、72re、72le(出口72re、72le未图示)分别连通。
第3槽73u是如下的槽:以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自如的方式分别嵌入有内侧螺旋外皮40u、止动部件62u、管部件75u、移动体78u,并且,在后述的第2位置处嵌入有从出口72ue突出的固定销77x的一部分。
并且,第3槽73d是如下的槽:以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自如的方式分别嵌入有内侧螺旋外皮40d、止动部件62d、管部件75d、移动体78d,并且,在后述的第2位置处嵌入有从出口72de突出的固定销77y的一部分。
进而,第3槽73r是如下的槽:以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自如的方式分别嵌入有内侧螺旋外皮40r、止动部件62r、管部件75r、移动体78r,并且,在后述的第2位置处嵌入有从出口72re突出的固定销77x的一部分。
并且,第3槽73l是如下的槽:以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自如的方式分别嵌入有内侧螺旋外皮40l、止动部件62l、管部件75l、移动体78l,并且,在后述的第2位置处嵌入有从出口72le突出的固定销77y的一部分。
另外,固定销77x的第2位置是如下位置:在移动体78u、78r中在插入方向S上相邻的移动体间,固定销77x的一部分嵌入第3槽73u、73r中的位置。
并且,固定销77y的第2位置是如下位置:在移动体78d、78l中在插入方向S上相邻的移动体间,固定销77y的一部分嵌入第3槽73d、73l中的位置。
移动部件74在第1槽71内通过移动机构向插入方向S的后方移动,从而从第3位置向第4位置移动,由此,使固定销77x、77y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
如图4所示,移动机构由上述图1所示的固定用杆80和连杆部件85构成主要部分。并且,当固定用杆80向一个方向F1旋转时,移动机构通过连杆部件85牵引移动部件74,使移动部件74在第1槽71内从第3位置向第4位置移动。
并且,当固定用杆80向另一方向F2旋转时,通过连杆部件85向前方按压移动部件74,使移动部件74在第1槽71内从第4位置向第3位置移动。
如图5所示,移动部件74具有楔形状,其具有:具有第1径d1的第1部位74a、具有比第1径d1大的第2径d2的第2部位74c、沿着插入方向S连结第1部位74a和第2部位74c的第3部位74b。
由此,移动部件74在第1槽71内通过移动机构而从第3位置移动到第4位置,与此相伴,在第1槽71内,通过未图示的返回部件,使在第1位置处按压到第1部位74a的侧面并与其抵接的固定销77x、77y沿着移动部件74的插入方向S的侧面,经由在第3部位74b的侧面形成的斜面74bs滑动移动到第2部位74c的侧面。即,移动部件74使固定销77x、77y在与插入方向S垂直的方向I上扩径移动。
另外,返回部件在移动部件74移动到第3位置时,使固定销77x、77y向第1位置移动。即,通过返回部件,在移动部件74从第4位置移动到第3位置时,固定销77x、77y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
移动部件74使固定销77x抵抗返回部件的动作,从第1槽71经由第2槽72u、72r移动到第3槽73u、73r,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进而,移动部件74使固定销77y抵抗返回部件的动作,从第1槽71经由第2槽72d、72l移动到第3槽73d、73l,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由此,移动部件74是如下的部件:在移动体78u、78d、78r、78l中,如上所述,使一部分突出到第3槽73u、73d、73r、73l的固定销77x、77y的一部分从第2槽72u、72d、72r、72l的各出口72ue、72de、72re、72le嵌入到插入方向S上相邻的移动体间的谷部78t中。
并且,如图8所示,在与插入方向S和方向I正交的方向J(参照图8)中,在设置于保持部件70的形成有第3槽73u、73d的一侧的表面的罩部件70q中形成有引导槽76v,该引导槽76v引导固定销77x、77y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另外,引导槽76v不限于罩部件70q,也可以直接形成在保持部件70的形成有第3槽73u、73d的一侧的表面。
并且,如图15所示,在方向J中,在保持部件70的形成有第3槽73r、73l的一侧的表面70t形成有引导槽76w,该引导槽76w引导固定销77x、77y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
如图8、图15所示,引导槽76v、76w的平面观察的形状为大致V字状,如图12、图13所示,相对于插入方向S具有上述设定角度θ,并且,在与第2槽72u、72d、72r、72l重叠的位置,由沿着第2槽72u、72d、72r、72l呈V字状延伸形成的第1部位76va、76wa(第1部位76wa未图示)和从第1部位76va、76wa的延伸端向后方延伸的第2部位76vb、76wb(第2部位76wa未图示)构成。另外,第2部位76vb、76wb形成为宽度比第1部位76va、76wa宽的槽。
并且,如图9所示,引导槽76v、76w的第1部位76va、76wa和上述第2槽72u、72d、72r、72l的设定角度θ优选设定为,固定销77x、77y与移动体78的峰部78m的斜面78ms垂直抵接的角度。
这是因为,如图10所示,当引导槽76v、76w的第1部位76va、76wa、第2槽72u、72d、72r、72l形成为设定角度θ时,固定销77x、77y倾斜地抵接在移动体上,所以,例如在第2位置处,在固定销77x以力P1按照具有设定角度θ的方式倾斜地抵接在移动体78dd上时,从力P1中产生使移动体78dd向后方移动的分力P2,所以,容易按压移动体78dd而使其移动。
由此,如图11所示,假设在与插入方向S垂直的方向I上形成引导槽76v、76w的第1部位76va、76wa和第2槽72u、72d、72r、72l时,例如,固定销77x与移动体78dd的峰部78m的顶部垂直抵接,固定销77x的移动力被移动体78dd吸收,很难改变为在插入方向S上作用于移动体78dd的力。进而,伴随移动部件74从第3位置向第4位置的移动,在第2槽72u、72d、72r、72l内移动的固定销77x、77y被按压到第2槽72u、72d、72r、72l的前方壁面上,妨碍固定销77x、77y的顺畅的移动。
因此,引导槽76v、76w的第1部位76va、76wa、第2槽72u、72d、72r、72l形成为具有设定角度θ。
并且,在引导槽76v、76w中形成第2部位76vb、76wb是因为,如图14所示,如果仅由第1部位76v’a、76w’a形成引导槽76v’、76w’,则在将固定销77x、77y引导到第2位置时,与移动体78的峰部78m的顶部接触的固定销77x、77y不知道落到前方侧的斜面78ms侧,还是落到后方侧的斜面78mk侧,妨碍固定销77x、77y的顺畅的移动。
即,如果形成第2部位76vb、76wb,则如图12所示,在第2位置处,例如固定销77x在例如移动体78d中碰撞到移动体78dd的峰部78m的顶部时,不仅容易落入移动体78de的前方斜面78ms侧的谷部78t中,如图13所示,还容易落入移动体78dc的后方斜面78mk侧的谷部78t中,所以,固定销77x的移动顺畅。另外,这在固定销77y中也同样。
固定销77x、77y具有圆柱状,并且,通过保持部件70保持成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在方向I中,位于第1槽73u与第1槽73d之间、第1槽73r与第1槽73r之间。
并且,如图6所示,固定销77x、77y由圆柱状的轴体77a和环状的转动体77b构成主要部分,该转动体77b以沿着周向C1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在该轴体77a的外周。
伴随转动体77b的转动,容易在移动体78u、78d、78r、78l中在插入方向S上相邻的移动体间的谷部78t中嵌入固定销77x、77y。这是因为,由于转动体77b的转动,针对所接触的移动体78的滑动阻力降低。
并且,如图8所示,固定销77x构成为,方向J上的各一端和各另一端例如通过E环88u、88r卡定,由此防止转动体77b拔出,而且,仅通过取下E环88u、88r,就能够容易地更换转动体77b。
并且,如图8所示,固定销77y构成为,方向J上的各一端和各另一端例如通过E环88d、88l卡定,由此防止转动体77b拔出,而且,仅通过取下E环88d、88l,就能够容易地更换转动体77b。
在移动部件74从第3位置移动到第4位置时,固定销77x被引导槽76v、76w引导,从第1槽71经由第2槽72u、72r移动到第3槽73u、73r,在第2位置处,如图8所示,固定销77x的一部分嵌入移动体78u、78r中插入方向S上相邻的任意2个移动体间的谷部78t。
在移动部件74从第3位置移动到第4位置时,固定销77y被引导槽76v、76w引导,从第1槽71经由第2槽72d、72l移动到第3槽73d、73l,在第2位置处,如图8所示,固定销77y的一部分嵌入移动体78d、78l中插入方向S上相邻的任意2个移动体间的谷部78t。
例如,如图8所示,在移动体78u中,在移动体78uc与移动体78ud之间,固定销77x的一部分例如与移动体78ud的峰部78m的前方斜面78ms抵接,由此,嵌入向后方按压移动体78ud并使其移动而形成的谷部78t中。此时,虽然固定销77x的一部分未图示,但是,同样嵌入移动体78r的规定移动体间的谷部78t中。
并且,在移动体78da与移动体78db之间,固定销77y的一部分例如与移动体78db的峰部78m的前方斜面78ms抵接,由此,嵌入向后方按压移动体78db并使其移动而形成的谷部78t中。此时,虽然固定销77y的一部分未图示,但是,同样嵌入移动体78l的规定移动体间的谷部78t中。
另外,在嵌入移动体间之后,固定销77x、77y的插入方向的位置被第2槽72u、72d、72r、72l固定。即,在嵌入移动体间之后,不会与移动体一起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
并且,在嵌入移动体间之后,如图8所示,固定销77x、77y将移动体78ua、78da、78ra、78la分别按压到止动部件62u、62d、62r、62l上,并且,将移动体78ug、78dg、78rg、78lg分别按压到移动体78uh、78dh、78rh、78lh上。即,移动体间的插入方向S上的间隔为零,移动体无法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
这是因为,固定销77x、77y的嵌入到移动体间的直径与移动体78ua~78ug、78da~78dg、78ra~78rg、78la~78lg在插入方向S上的移动范围M一致。
其结果,通过固定销77x、77y固定移动体78的移动。即,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的移动被固定。
接着,简单地总结说明使用上述说明的固定机构200的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的固定动作。
在对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进行固定的情况下,首先,如图4所示,操作者使固定用杆80向一个方向F1旋转。
其结果,通过连杆部件85,在第1槽71内位于第3位置的移动部件74向第4位置移动。
此时,在第3位置处,被未图示的返回部件按压到第1部位74a的侧面的第1位置的固定销77x、77y经由第2部位74b的斜面74bs滑动移动到第3部位74c的侧面,由此,由图8、图15所示的引导槽76v、76w引导,从第1槽71经由入口72ui、72di、72ri、72li嵌入第2槽72u、72d、72r、72l,一部分经由出口72ue、72de、72re、72le嵌入第3槽73u、73d、73r、73l,移动到第2位置。
在该第2位置处,固定销77x、77y在移动体78u、78d、78r、78l中嵌入规定的相邻移动体的谷部78t间,按压移动体78u、78d、78r、78l按照移动范围M进行移动。由此,固定销77x、77y将移动体78ua、78da、78ra、78la按压到止动部件62u、62d、62r、62l上,并且,将移动体78ug、78dg、78rg、78lg按压到固定在管部件75u、75d、75r、75l上的移动体78uh、78dh、78rh、78lh上。
其结果,由于移动体78的移动被固定,所以,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被固定。
接着,使用图17~图19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7是概略地示出在图2的弯曲部中、弯曲部从第2部位的基端侧弯曲的状态的图,图18是概略地示出在图2的弯曲部中、弯曲部从第1部位的基端侧弯曲的状态的图。
并且,图19是概略地示出图17的内侧螺旋外皮的基端固定、图17的弯曲部的第1部位向第2部位的弯曲方向的相反侧弯曲的状态的图。
首先,在希望使弯曲部7从第2部位7b的基端侧弯曲的情况下,即,希望使弯曲部7全体弯曲的情况下,操作者不进行固定用杆80的操作,解除使用固定机构200的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40uk、40dk、40rk、40lk的固定。
在该状态下,操作者对弯曲操作旋钮9进行操作,当牵引4条线30u、30d、30r、30l内的例如线30u时,由于基端40uk、40dk、40rk、40lk未固定,所以,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e无法抵抗在弯曲部7的第2部位7b中沿着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延伸方向作用的压缩力,内侧螺旋外皮40u的基端40uk向后方移动,并且,内侧螺旋外皮40d的基端40dk向前方移动。
并且,在挠性管部8内,由于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e的前端50us、50ds、50rs、50ls和基端50uk、50dk、50rk、50lk被固定,所以,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e抵抗沿着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e的延伸方向作用的压缩力。
其结果,弯曲部7以外侧螺旋外皮50u、50d、50r、50e的前端为起点,从第2部位7b的基端侧起,如图17所示,第1部位7a和第2部位7b向上侧弯曲。即,弯曲部7全体向上侧弯曲。
接着,在弯曲部7中,在仅希望使第1部位7a弯曲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操作者进行固定用杆80的操作,如上所述,使用固定机构200固定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40uk、40dk、40rk、40lk。
在该状态下,操作者对弯曲操作旋钮9进行操作,当牵引4条线30u、30d、30r、30l内的例如线30u时,由于基端40uk、40dk、40rk、40lk被固定,所以,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抵抗在弯曲部7的第2部位7b中沿着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延伸方向作用的压缩力。
其结果,弯曲部7以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前端为起点,从第1部位7a的基端侧起,仅第1部位7a向上侧弯曲。
并且,在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40uk、40dk、40rk、40lk为非固定状态时,当牵引线30u时,如上述图17所示,第1部位7a、第2部位7b如上所述向上侧弯曲。
然后,在内侧螺旋外皮40u的基端侧向后方移动、内侧螺旋外皮40d的基端侧向前方移动的状态下,使用固定机构200固定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40uk、40dk、40rk、40lk,当牵引线30d时,如图19所示,由于基端40uk、40dk、40rk、40lk被固定,所以,在第2部位7b向上侧弯曲的形状被固定的状态下,仅第1部位7a从基端侧起向与上侧相反的下侧弯曲。
并且,由于第2部位7b的弯曲形状由上述固定机构200固定,所以,不会解除弯曲形状。
另外,弯曲方向不限于上侧和下侧。即,也可以在第2部位7b向上侧弯曲的状态下,通过牵引分别对应的线30,使第1部位7a向左或右弯曲,而且,还可以在第2部位7b向上、下、左、右中的任意一侧弯曲的状态下,使第1部位7a向与第2部位7b的弯曲方向不同的上、下、左、右中的任意一侧弯曲。
根据这种图19所示的结构,由于能够使第1部位7a和第2部位7b向不同方向弯曲,所以,能够期待容易在胃的喷门、直肠的肛门内侧附近、大肠的褶皱内侧等难以正面观察病变的场所进行观察/处置的效果,而且,手术医生仅利用一只手就能够简单地进行操作。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固定机构200固定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的情况。
详细地讲,示出了如下情况:在设于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的管部件75u、75d、75r、75l的外周,在止动部件62u、62d、62r、62l与移动体78uh、78dh、78rh、78lh之间,设置有按照移动范围M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自如的移动体78ua~78ug、78da~78dg、78ra~78rg、78la~78lg,伴随移动部件74从第3位置向第4位置的移动,由引导槽76v、76w引导而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的固定销77x、77y嵌入移动体78ua~78ug、78da~78dg、78ra~78rg、78la~78lg中的任意2个相邻的移动体间的谷部78t,由此,固定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
并且,示出了如下情况:在固定销77x、77y嵌入移动体间时,固定销77x、77y按压移动体以使其按照移动范围M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
进而,示出了如下情况:固定销77x、77y在外周具有在周向C1上转动自如的转动体77b,并且,移动体78ua~78ug、78da~78dg、78ra~78rg、78la~78lg在周向C2上转动自如。
并且,示出了如下情况:通过引导槽76v、76w、第2槽72u、72d、72r、72l,固定销77x、77y倾斜地抵接在移动体上。
由此,仅使移动部件74从第3位置向第4位置移动,就能够利用杠杆原理以较小的力量容易地使固定销77x、77y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而且,由于随着固定销77x、77y的转动体77b的转动,移动体78自身也转动,所以,固定销77x、77y平滑地嵌入移动体间,进而,通过固定销77x、77y的嵌入,移动体被按压而按照移动范围M进行移动,所以,固定用杆80的操作力极小即可。
并且,嵌入移动体间之后的固定销77x、77y将移动体78ua、78da、78ra、78la按压到止动部件62u、62d、62r、62l上,将移动体78ug、78dg、78rg、78lg按压到移动体78uh、78dh、78rh、78lh上,所以,能够可靠地固定移动体的移动。即,能够可靠地固定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移动。
并且,如上所述,通过仅使固定用杆80向方向F1旋转的简单操作,就能够进行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的固定。
进而,与利用摩擦力固定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的构造不同,没有产生磨损的部件,所以,耐久性优良,因而也不需要维护。
并且,与移动体接触的固定销77x、77y的转动体77b转动自如,移动体自身也转动自如,所以,每次接触时,固定销77x、77y相对于移动体的接触部位不同,所以,能够防止移动体和转动体77b的磨损。
进而,与利用摩擦力固定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的构造不同,不需要为了产生摩擦力而以较大面积与线状部件接触的部件,所以,能够使固定机构200小型化,还能够使内窥镜2小型化。
如上所述,能够提供如下的内窥镜2,该内窥镜2具有耐久性优良、并且以较小的操作力量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可靠地固定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在插入方向S上的位置的小型的固定机构200。
另外,下面使用图20示出变形例。图20是示出在操作部内设置有弯曲部的第1部位的形状固定用杆和第2部位的形状固定用杆这2个形状固定用杆的变形例的内窥镜的图。
如图20所示,内窥镜2也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在操作部3内设置固定机构200a和固定机构200b,该固定机构200a例如对在弯曲部7的第1部位7a的前端固定的螺旋外皮的基端的固定进行切换,该固定机构200b对在第2部位7b的前端固定的螺旋外皮的基端的固定进行切换,通过固定用杆80a、80b的操作,分别或同时固定第1部位7a的弯曲形状和第2部位7b的弯曲形状。
另外,在该结构中,移动体78u、78d、78r、78s分别设置在使第1部位7a弯曲的线和使第2部位7b弯曲的线中即可。
并且,示出其他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如下情况为例:在固定机构200中,在管部件75u、75d、75r、75l的止动部件62u、62d、62r、62l与移动体78uh、78dh、78rh、78lh之间,分别设置有6个实际移动的移动体,但是,移动体的数量越增加、并且移动体间的间隔越小,越能够使固定精度优良。
例如,在固定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的结构中,如图19所示,在固定弯曲部7的第2部位7b的弯曲形状时,能够按照移动体的个数细致地规定弯曲角度。即,能够使固定精度优良。
这是因为,由于在固定销77x、77y嵌入移动体间的状态下固定弯曲形状,所以,在移动体为6个的情况下,根据固定销77x、77y的嵌入位置,能够将弯曲角度固定为6个阶段,并且,在移动体为10个的情况下,根据固定销77x、77y的嵌入位置,能够将弯曲角度固定为10个阶段。
更具体而言,在弯曲角度为180°、此时的线30的移动量为10mm、移动体的个数为10个、移动体间的间隔为1mm时,关于第2部位7b,由于180/10=18,所以,能够每隔18°来固定的弯曲角度,但是,在移动体的间隔为0.5mm、移动体的个数为20个时,由于180/20=9,所以,能够每隔9°而细致地固定弯曲角度,所以,能够使固定精度优良。
并且,使用图21、图22示出其他变形例。图21是示出移动体的形状和固定销的形状与图4不同的变形例的固定机构的图,图22是放大示出图21的移动体的立体图。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情况:移动体78ua~78uh、78da~78dh、78ra~78rh、78la~78lh形成为在沿着周向C2的侧面形成有峰部78m(参照图9)的形状,例如如图8所示,形成为算盘珠形状。
并且,示出了如下情况:移动体78ua~78ug、78da~78dg、78ra~78rg、78la~78lg具有如下结构:在周向C2上转动自如,由此,即使固定销77x、77y接触,也不容易磨损。
但是,在移动体能够在周向C2上旋转的结构中,存在如下问题:考虑旋转半径,以移动体78不与保持部件70的罩部件70q(参照图8)和表面70t(参照图15)接触的方式规定罩部件70q和表面70t在方向J上的位置,所以,固定机构200在方向J上增大。
鉴于这种问题,如图21、图22所示,移动体78ua~78ug、78da~78dg、78ra~78rg、78la~78lg的平面观察的形状也可以构成为,在沿着周向C2的侧面形成有峰部78m(参照图9)的形状中,使峰部78m成为尖细的泪滴形状,能够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但是无法在周向C2上转动自如。
并且,该情况下,为了提高移动体78的耐久性,对移动体78的外表面实施类金刚石涂布、氮化处理等。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不需要使移动体78旋转,所以,如图22所示,能够减小移动体78在与插入方向S正交的方向I上的宽度Z,进而,能够减小方向J上的移动体78与罩部件70q或表面70t之间的距离,所以,能够使固定机构200小型化。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固定销77x、77y为圆柱状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如图21所示,与移动体同样,嵌入移动体间的部位也可以具有尖细的泪滴形状,只要是能够嵌入移动体间的形状,则可以是任意形状。
并且,下面使用图23~图25示出其他变形例。图23是示出将图4的移动体形成为球状的变形例的图,图24是示出将图4的移动体形成为在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平面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图,图25是示出将图4的移动体形成为双凸透镜状的变形例的图。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情况:移动体78ua~78uh、78da~78dh、78ra~78rh、78la~78lh形成为在沿着周向C2的侧面形成有峰部78m(参照图9)的形状,例如如图8所示,形成为算盘珠形状。
不限于此,只要是在侧面形成有峰部78m的形状,则如图23所示,移动体78也可以形成为球状,如图24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在与插入方向S正交的方向I中具有平面78f的形状。进而,如图25所示,也可以形成为使具有凸透镜形状的部件78i1、78i2贴合起来的例如双凸透镜状,更具体而言,可以形成为贴合以在不通过球体中心的位置直线切取的方式将球面的一部分切断为2部分的平面而形成的形状、所谓的围棋子状,还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
进而,只要是能够在移动体间嵌入固定销77x、77y的形状,则也可以是侧面没有峰部78m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为例示出了线状部件,但是不限于此,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中,只要能够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移动自如,则当然可以应用于其他部件。
例如,也可以是上述线30u、30d、30r、30l、或在使插入部4中的挠性管部8的硬度可变的螺旋管中为了使该螺旋管的硬度可变而进行牵引/松弛的螺旋管线、或为了进行插入部4的前端部6内的处置器械顶起台的顶起/降下动作而进行牵引/松弛的操作线等。
该情况下,在这些线状部件中,沿着插入方向S呈念珠状设置多个移动体,与本实施方式同样,通过使固定销嵌入移动体间,固定线状部件的移动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如下结构:通过使移动部件43向后方移动,使其从第3位置向第4位置移动,使固定销77x、77y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但是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移动部件43向前方移动,使其从第3位置向第4位置移动,使固定销77x、77y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2条固定销77x、77y固定4条内侧螺旋外皮40u、40d、40r、40l的基端侧的情况,但是,线状部件的条数可以是任意条,固定销的个数只要是根据线状部件的条数而变更的个数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设置2个弯曲部的内窥镜为例示出了插入设备,但是,也可以是设置1个弯曲部的内窥镜,不限于内窥镜,也可以应用于导管、不具有观察单元的各种处置器械、机械手等其他插入设备。
本申请以2011年3月8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050535号和2011年3月8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050536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Claims (13)

1.一种插入设备,其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该插入设备具有:
线状部件,其贯穿插入所述插入部内,在所述插入部的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自如;
多个移动体,其在所述线状部件的外周沿所述插入方向呈念珠状连续设置,相对于所述线状部件在所述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自如;
限制部件,其相对于所述线状部件被固定,限制各所述移动体相对于所述线状部件的移动范围,并且防止各所述移动体从所述线状部件脱落;以及
固定销,其在离开所述多个所述移动体的第1位置和嵌入所述插入方向上相邻的任意2个所述移动体间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并且,在所述第2位置处嵌入所述移动体间之后所述固定销在所述插入方向的位置被固定,所述固定销形成为嵌入该移动体间的部位的直径与所述移动体的所述移动范围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设备还具有:
保持部件,其将所述固定销保持为在所述第1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以及
引导槽,其以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具有设定角度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保持部件上,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引导所述固定销,
所述多个所述移动体具有在各所述移动体的沿着所述线状部件的周向的侧面形成有峰部的形状,
通过所述引导槽,所述固定销与任意一个所述移动体的所述峰部的斜面抵接,由此使该抵接的所述移动体移动,所述固定销在所述第2位置处嵌入所述移动体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的所述设定角度被设定为如下角度:在所述第2位置处,所述固定销与所述移动体的所述峰部的所述斜面垂直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设备还具有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使所述固定销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设备还具有:
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移动部件和所述固定销;以及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向所述插入方向的前方或后方从第3位置向第4位置移动,
所述移动部件通过所述移动机构而从所述第3位置向所述第4位置移动,与此相伴,使与该移动部件接触的所述固定销在与所述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并嵌入所述移动体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部件上设有返回部件,该返回部件在所述移动部件移动到所述第3位置时,使所述固定销向所述第1位置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
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第1槽,所述移动部件以在所述第3位置与所述第4位置之间移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在该第1槽中,并且所述固定销的一部分在所述第1位置处嵌入在该第1槽中;
第2槽,其沿着与所述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形成,入口与所述第1槽连通,所述固定销嵌入在该第2槽中而移动;以及
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第3槽,所述线状部件、各所述移动体和所述限制部件以在所述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到该第3槽中,并且,所述固定销的一部分在所述第2位置处嵌入到该第3槽中,该第3槽与所述第2槽的出口连通,
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第1槽内通过所述移动机构而从所述第3位置向所述第4位置移动,与此相伴,使所述固定销抵抗所述返回部件的动作而从所述第1槽经由所述第2槽移动到所述第3槽,使其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由此,使一部分突出到所述第3槽的所述固定销从所述第2槽的所述出口嵌入所述移动体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槽沿着所述设定角度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件具有:具有第1径的第1部位、具有比所述第1径大的第2径的第2部位、以及沿着所述插入方向连结所述第1部位和所述第2部位的第3部位,
通过所述移动部件从所述第3位置移动到所述第4位置,在所述第1槽内被所述返回部件按压到所述移动部件上而与其抵接的所述固定销从所述第1部位经由所述第3部位滑动移动到所述第2部位,由此,使所述固定销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引导所述固定销的引导槽沿着所述第2槽形成在所述保持部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移动体相对于所述线状部件在该线状部件的周向转动自如。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由于各所述移动体的所述峰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在相邻的各所述移动体间形成有多个谷部,
在所述第2位置处,所述固定销嵌入到任意一个所述谷部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销在外周设有沿着该固定销的周向转动自如的转动体。
CN201280002231.5A 2011-03-08 2012-02-08 插入设备 Active CN103052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0535 2011-03-08
JP2011050536 2011-03-08
JP2011-050536 2011-03-08
JP2011050535 2011-03-08
PCT/JP2012/052896 WO2012120955A1 (ja) 2011-03-08 2012-02-08 挿入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2349A true CN103052349A (zh) 2013-04-17
CN103052349B CN103052349B (zh) 2015-04-29

Family

ID=46797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2231.5A Active CN103052349B (zh) 2011-03-08 2012-02-08 插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63097B2 (zh)
EP (1) EP2578139B1 (zh)
JP (1) JP5153970B2 (zh)
CN (1) CN103052349B (zh)
WO (1) WO20121209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9427A (zh) * 2017-07-18 2020-02-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98561B2 (en) * 2011-01-31 2015-12-01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Articulation section with locking
EP2578139B1 (en) * 2011-03-08 2014-08-27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Insertion device
JP5253689B1 (ja) * 2011-07-15 2013-07-3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挿入機器
US9204869B2 (en) * 2012-01-09 2015-12-08 Covidien Lp Articulation control mechanisms
WO2013150871A1 (ja) * 2012-04-06 2013-10-1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挿入機器
US9314593B2 (en) 2012-09-24 2016-04-19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Medical devic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bodily passages
WO2014134257A1 (en) 2013-02-28 2014-09-04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Medical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visual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bodily passages
JPWO2014192446A1 (ja) * 2013-05-29 2017-02-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5881901B2 (ja) * 2013-11-27 2016-03-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挿入機器の操作機構、挿入機器
JP6157334B2 (ja) * 2013-11-28 2017-07-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挿入機器
US9937323B2 (en) 2014-02-28 2018-04-10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Deflectable catheter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visual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bodily passages
JP5942050B2 (ja) * 2014-04-21 2016-06-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11273290B2 (en) * 2014-09-10 2022-03-15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Flexible instrument with nested conduits
EP3222197A4 (en) * 2015-03-06 2018-09-19 Olympus Corporation Operation switching mechanism, endoscope
BR122022007761B1 (pt) 2016-02-05 2023-01-31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Aparelho cirúrgico
CN112138265B (zh) 2016-02-05 2022-10-28 得克萨斯系统大学董事会 制备采取管状形状的聚合物电解质层的方法
WO2018034021A1 (ja) * 2016-08-19 2018-02-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9788890B (zh) * 2016-09-30 2022-05-03 安布股份有限公司 内窥镜
US10646104B1 (en) * 2018-10-29 2020-05-12 G.I. View Ltd. Disposable endoscope
US11696671B2 (en) * 2019-08-19 2023-07-11 Covidien Ag Steerable endoscope with motion alignment
KR102161974B1 (ko) * 2019-09-11 2020-10-06 (주) 태웅메디칼 착탈분리형 내시경
KR102435871B1 (ko) * 2021-12-08 2022-08-25 주식회사 메디인테크 마찰력조절부를 가지는 내시경
DE102022107123B4 (de) 2022-03-25 2023-12-21 Karl Storz Se & Co. Kg Handstück für ein flexibles Endoskop oder ein flexibles endoskopisches Instrument und flexibles Endoskop oder flexibles endoskopisches Instrum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6935A (en) * 1979-09-03 1981-04-10 Olympus Optical Co Operating device for soft tube of endoscope
JPS5841524A (ja) * 1981-09-07 1983-03-10 株式会社町田製作所 内視鏡における操作ワイヤ−案内用螺線管の長さ調節装置
US20020165485A1 (en) * 2001-05-04 2002-11-07 Simpson John A. Means for maintaining tension on a steering tendon in a steerable catheter
US20030014010A1 (en) * 2001-07-10 2003-01-16 Carpenter Kenneth W. Flexible tissue injection catheter with controlled depth penetration
US20030050598A1 (en) * 2001-09-13 2003-03-13 Hayzelden Robert C. Adjustable profile steerable catheter
US20060069311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Roy Sullivan Manually controlled endoscope
CN101594816A (zh) * 2006-12-01 2009-12-02 波士顿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直接驱动式内窥镜系统和方法
CN101610709A (zh) * 2007-03-29 2009-12-2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多关节弯曲机构以及具备多关节弯曲机构的多关节医疗器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58473A (en) * 1959-11-27 1962-10-16 Alfred E Whitchead Remotely directing catheters and tools
US4006681A (en) * 1975-07-09 1977-02-08 Grace Engineering, Inc. Endless type flexible support belt for a high speed printer
JPS59196202U (ja) * 1983-06-13 1984-12-27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4815478A (en) * 1987-02-17 1989-03-28 Medtronic Versaflex, Inc. Steerable guidewire with deflectable tip
US4762118A (en) * 1987-07-28 1988-08-09 Welch Allyn, Inc. Self-adjusting steering mechanism for borescope, endoscope, or guide tube
US4762119A (en) * 1987-07-28 1988-08-09 Welch Allyn, Inc. Self-adjusting steering mechanism for borescope or endoscope
US5531664A (en) * 1990-12-26 1996-07-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Bending actuator having a coil sheath with a fixed distal end and a free proximal end
CA2075319C (en) * 1991-09-26 1998-06-30 Ernie Aranyi Handle for surgical instruments
US5441483A (en) * 1992-11-16 1995-08-15 Avitall; Boaz Catheter deflection control
JP3510400B2 (ja) 1995-10-20 2004-03-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6575931B1 (en) * 1998-06-04 2003-06-10 Biosense Webster, Inc. Catheter with injection needle
US6540725B1 (en) * 1998-06-04 2003-04-01 Biosense Webster, Inc. Injection catheter with controllably extendable injection needle
US6440062B1 (en) * 1999-11-10 2002-08-27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wire driv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endoscope
US6652506B2 (en) * 2001-05-04 2003-11-25 Cardiac Pacemakers, Inc. Self-locking handle for steering a single or multiple-profile catheter
US7357806B2 (en) * 2001-12-06 2008-04-15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Clip ejector for endoscopic clip applier
GB0222106D0 (en) * 2002-09-24 2002-10-30 Univ Dundee Body cavity inspection
US7708756B2 (en) * 2003-09-29 2010-05-04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Actuation mechanism for flexible endoscopic device
JP4504696B2 (ja) * 2004-02-03 2010-07-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及び内視鏡並びに内視鏡処置システム
WO2007046140A1 (ja) * 2005-10-19 2007-04-26 Olympus Corporation 内視鏡システム
EP1972256B1 (en) * 2006-01-13 2016-04-13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and rotary self-propelled endoscope
US8926499B2 (en) * 2006-04-17 2015-01-06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Catheter for use with an endoscope
JP4267017B2 (ja) * 2006-10-05 2009-05-27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5105605B2 (ja) * 2008-01-22 2012-1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20100280320A1 (en) * 2009-04-29 2010-11-04 Hansen Medical, Inc. Flexible and steerable elongate instruments with shape control and support elements
US20130035548A1 (en) * 2010-03-22 2013-02-07 Tufts Medical Center, Inc. Fiber optic intubating device
DE102010034380A1 (de) * 2010-08-13 2012-02-16 Karl Storz Gmbh & Co. Kg Gelenkabschnitt eines Endoskopschafts
JP5675223B2 (ja) * 2010-08-31 2015-02-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及び硬度調整装置
EP2578139B1 (en) * 2011-03-08 2014-08-27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Inser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6935A (en) * 1979-09-03 1981-04-10 Olympus Optical Co Operating device for soft tube of endoscope
JPS5841524A (ja) * 1981-09-07 1983-03-10 株式会社町田製作所 内視鏡における操作ワイヤ−案内用螺線管の長さ調節装置
US20020165485A1 (en) * 2001-05-04 2002-11-07 Simpson John A. Means for maintaining tension on a steering tendon in a steerable catheter
US20030014010A1 (en) * 2001-07-10 2003-01-16 Carpenter Kenneth W. Flexible tissue injection catheter with controlled depth penetration
US20030050598A1 (en) * 2001-09-13 2003-03-13 Hayzelden Robert C. Adjustable profile steerable catheter
US20060069311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Roy Sullivan Manually controlled endoscope
CN101594816A (zh) * 2006-12-01 2009-12-02 波士顿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直接驱动式内窥镜系统和方法
CN101610709A (zh) * 2007-03-29 2009-12-2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多关节弯曲机构以及具备多关节弯曲机构的多关节医疗器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9427A (zh) * 2017-07-18 2020-02-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63097B2 (en) 2014-03-04
US20130096384A1 (en) 2013-04-18
EP2578139A4 (en) 2013-10-23
CN103052349B (zh) 2015-04-29
JP5153970B2 (ja) 2013-02-27
JPWO2012120955A1 (ja) 2014-07-17
EP2578139B1 (en) 2014-08-27
WO2012120955A1 (ja) 2012-09-13
EP2578139A1 (en)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2349A (zh) 插入设备
CN102510733A (zh) 内窥镜
JP4912705B2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組立体
US7537562B2 (en) Endoscope apparatus
EP2712538A1 (en) Insertion device
CN102413863A (zh) 医疗用挠性管和医疗设备的插入部
JP5214187B2 (ja) 内視鏡、内視鏡装置および内視鏡装置の作動方法
CN102753077B (zh) 多节弯曲医疗装置
CN105120732B (zh) 内窥镜
US20130331652A1 (en) Insertion apparatus
EP1854500A1 (en) Treatment tool inserting/withdrawing auxiliary device
JP2007151595A5 (zh)
CN103402417B (zh) 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JP2009219821A (ja) 内視鏡
CN102858223A (zh) 操作机构、内窥镜装置及导引导管
JP2009201973A (ja) 内視鏡
JP5897237B1 (ja) 内視鏡
JP2019531146A (ja) 内視鏡先端部、及び内視鏡先端部を備えた内視鏡
KR101509625B1 (ko) 조향 성능이 향상된 카테터
JP2009056054A (ja) 内視鏡案内管装置
EP1795115B1 (en) Endoscope having guiding means with variable stiffness
JP2009056056A (ja) 内視鏡案内管装置
JP5525988B2 (ja) 内視鏡
JP2015136375A (ja) 挿入機器
US10925475B2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vancing an article along a pat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