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导致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因而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潮热、汗出、烦躁、心悸、忧郁、失眠、尿频、头痛、骨痛。据统计,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发病率在80%以上,其中重症发病率占30%左右。发病年龄一般在45岁~55岁之间。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其他的社会、家庭因素,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影响患病妇女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引发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
女子更年期是妇女一生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一般从45岁开始,历时10~20年,症状时轻时重。中医基本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关系着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变化。《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女子届近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精血不足,天癸将竭,导致肾之阴不足。肾气亏虚,肾阴不足,肝失涵养,肝肾阴虚,阴不敛阳。人之水火贵在互济,肾之阴液不足,不能上济心火,使机体处于阴血不足,而阳气有余的阴阳失衡,气机失畅的状态。而阴阳俱虚,且平衡失调,不能濡养温煦其它脏器,因而出现“女子绝经期前后”诸多证候群。故肾虚是致病之本,治疗的关键重在补肾,调理肝肾、天癸冲任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西医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此疗法能缓解部分症状,但长期服用易导致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疾病,毒副作用大,在欧美等国已逐渐被叫停。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对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学把更年期综合症称为“经断前后诸症”,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肾虚、阴阳失调,治疗原则宜补肾益精,调和阴阳。因此临床上多采用中药组方治疗或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复方制剂治疗该病,针对肾虚用药,补肾益精,使肾气得补,阴阳平衡,从而疾患得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且长期服用安全性好,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更年期综合征,归属于中医“百合病”、“脏躁”、“绝经前后诸症”等范畴,妇女七七肾气渐衰,天癸渐竭,肾阴阳平衡失调,冲任脉虚衰为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机制。肾虚是发病的基础,累及五脏则会引起脏器之间的失衡,肝脾功能失调是发病的条件,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本病与肝脾肾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表现多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上焦见口干喜饮等肺阴虚表现,下焦见五心烦热等肾阴虚表现,同时又伴见四肢发凉等阳虚症候,面部潮热,虚烦难寐等症状又表明以肾虚为根本状态下的热邪内扰,全身乏力,胸闷气短说明机体的气血两亏。
目前西医的治疗方法是用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如己烯雌酚、尼尔雌醇、炔雌醇等作替代治疗,但长期使用这些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可引起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子宫出血,甚至引起宫颈癌、乳腺癌。上述的这些治疗方法毒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治疗,往往能很难对症用药,并且针对性不强,治疗效果一般;故寻找安全、有效、全面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药物,是摆在广大医药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制剂,解决现有技术中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物,大都是使用西药,西医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此疗法能缓解部分症状,但长期服用易导致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疾病,毒副作用大,在欧美等国已逐渐被叫停的问题。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对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药汤剂口服,虽然有一些疗效,但是疗效欠佳,见效慢,针对性不好,口感不佳,病患难以坚持服用。
为解决这些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白芍10~20份,覆盆子10~20份,益母草10~20份,党参10~20份,山茱萸10~20份,墨旱莲10~20份,远志10~20份,枸杞子10~20份,夜交藤10~20份,黄柏10~20份,女贞子10~20份,制首乌10~20份,菟丝子10~20份,黄精10~20份,柏子仁10~20份,玉竹10~20份,麦冬10~20份,丹参10~20份,熟地10~20份,酸枣仁10~20份,香附10~20份,浮小麦10~20份,茯苓10~20份。
所述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还可以优选为:白芍10~15份,覆盆子10~15份,益母草10~15份,党参10~15份,山茱萸10~15份,墨旱莲10~15份,远志10~15份,枸杞子10~15份,夜交藤10~15份,黄柏10~15份,女贞子10~15份,制首乌10~20份,菟丝子10~20份,黄精10~20份,柏子仁10~20份,玉竹10~20份,麦冬10~20份,丹参10~20份,熟地10~20份,酸枣仁10~20份,香附10~20份,浮小麦10~20份,茯苓10~20份。
所述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制剂,其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也可以优选为:白芍10~20份,覆盆子10~20份,益母草10~20份,党参10~20份,山茱萸10~20份,墨旱莲10~20份,远志10~20份,枸杞子10~20份,夜交藤10~20份,黄柏10~20份,女贞子10~20份,制首乌10~15份,菟丝子10~15份,黄精10~15份,柏子仁10~15份,玉竹10~15份,麦冬10~20份,丹参10~15份,熟地10~15份,酸枣仁10~15份,香附10~15份,浮小麦10~15份,茯苓10~15份。
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还可以为:白芍10~15份,覆盆子10~15份,益母草10~15份,党参10~15份,山茱萸10~15份,墨旱莲10~15份,远志10~15份,枸杞子10~15份,夜交藤10~15份,黄柏10~15份,女贞子10~15份,制首乌10~20份,菟丝子10~20份,黄精10~20份,柏子仁15~20份,玉竹15~20份,麦冬15~20份,丹参15~20份,熟地10~20份,酸枣仁10~20份,香附15~20份,浮小麦10~20份,茯苓10~20份。
所述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制剂,其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可以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硬膏剂或糖浆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为蜜炼丸剂时的步骤为:取所述原料药浸泡于70%-80%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时间1.5小时、1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于60℃下真空干燥,取出,粉碎,过100目筛,细粉备用;加入蜂蜜制成蜜炼丸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为口服剂,制备方法包括:
a、取原料药放入水中浸泡,热提取2次,成浸膏状,为组分1;
b、药渣乙醇提取1次,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c、将上述两种浸膏浓缩成糊状,浓缩液灭菌,加入糊精,然后真空冷冻密封即得。
所述步骤a中,可以取原料药加入5-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38的浸膏,加热浓缩30分钟~45分钟,浓缩至浸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1。
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水提取过的药渣放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2小时,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38的浸膏,加热浓缩30分钟~45分钟,浓缩至浸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2。
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上述两种浸膏浓缩成糊状,浓缩液用CO 60灭菌,辐照剂量8k,加入糊精,然后真空冷冻密封即得。
本发明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药制剂具有补益肝肾,滋阴退热,除烦安神功的作用,从而消除性情易燥易怒,自汗盗汗频出,失眠多梦、眩晕耳鸣,烦躁不安血压不稳等征,效果明显。又选用中药配伍,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失调症状,维持正常代谢,诸药配伍共奏温肾益阴,调补阴阳之功。本品具有明显的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可以抑制汗腺过度分泌,能刺激肾上腺组织增生,提高雌性激素水平,对更年期综合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全方既补肝肾之源,又解虚火上炎之表,既益气养血,又凉血清热,补而不燥,组方平和,使患者达到阴阳调和,机体脏腑、经络、组织、气血功能正常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更年期综合征妇女血清E2水平明显减低,LH及FSH水平升高,说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失调是本病发生的关键,血液及循环的改变及气化功能降低是诱发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更年期综合征的典型征状包括血管征状:患者常阵阵发热,或忽冷忽热,出大汗,有时有头晕,每天可发生几次或几十次,并多在夜间发作。有的妇女甚至出现发闷、气短、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征状,均由于血管功能失调引起。神经系统征状:患者多有情绪不稳,易激动,易紧张,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等征状。月经方面:绝经期前,月经紊乱是更年期妇女典型征状。新陈代谢变化引起的征状:腹部及臀部等处脂肪堆积;关节疼痛,尤其是膝关节疼痛较为明显,为更年期妇女的普遍征状;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腰酸背痛。此症是指妇女在经断前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直至消失,相应发生月经紊乱至月经闭止,同时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内分泌失调,出现一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
在中医学亦有称“经断前后诸证”。多因妇女将届经断之年,先天肾气渐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将竭,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或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而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症候。症见月经不调,颜面潮红,烦躁易怒或忧郁,头晕耳鸣,口干便燥等,为肾阴虚证。症见月经不调,面白神疲,畏寒肢冷,腰脊酸痛,阴部重坠,纳呆便溏,兼见颧红面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心悸、血压升高等。
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祖国医药宝库,对此疾病有着较深的认识,传统中医认为:“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更年期综合征的上述临床证候以肾精亏虚,任督二脉失养,气滞血瘀为主。因此,中医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治则为补肾益精、益气活血,壮骨补髓为主。中医认为绝经期综合征属经断前后诸症,经断前后,天葵渐竭,肾水枯涸,肝木失养,肝肾阴虚致经断前后诸症,据此病机遣方,方中以白芍用其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之功,以解血虚、阴虚有热致月经不调,肝阴不足致头痛眩晕、肋胁疼痛以及阴虚盗汗等证;女贞子具有补肝肾阴、清热明目之效,除腰膝酸痛,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头晕目眩等之痹;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解阴虚致烘热汗出,五心烦热等证。丹参养血活血,菟丝子、制首乌补益肝肾,滋阴退热,柏子仁、远志,酸枣仁除烦安神之效,诸药配伍具有清热除烦,补肾益精、益气活血,壮骨补髓,消除健忘失眠、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口干便艰;月经紊乱之功效。
菟丝子甘辛平,入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用于肝肾亏虚,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尿频遗尿,两目昏暗,胎动不安等症。功能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
益母草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益母草含益母草碱、延胡索酸等物质,有活血调经、降血压、利尿消肿等作用。
覆盆子性温;甘、酸;归肾、膀胱经。主治:益肾,固精,缩尿。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本草经疏》:″覆盆子,其主益气者,言益精气也。肾藏精、肾纳气,精气充足,则身自轻,发不白也。苏恭主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甄权主男子肾精虚竭,阴痿,女子食之有子。大明主安五脏,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皆取其益肾添精,甘酸收敛之义耳。″《药性论》载其:″主男子肾精虚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阴痿。″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中国药典》载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珍珠母、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
柏子仁性平味甘,心、肾、大肠经。具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虚烦不眠,心悸怔忡,肠燥使秘等症。《药品化义》: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同茯神、枣仁、生地、麦冬,为浊中清品,主治心神虚怯,惊悸怔仲,颜色憔悴,肌肤燥痒,皆养心血之功也。又取气味俱浓,浊中归肾,同熟地、龟版、枸杞、牛膝,为封填骨髓,主治肾阴亏损,腰背重病,足膝软弱,阴虚盗汗,皆滋肾燥之力也。味甘亦能缓肝,补肝胆之不足,极其稳当,但性平力缓,宜多用之为妙。
远志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应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本草正》:远志,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以其气升,故同人参、甘草、枣仁,极能举陷摄精,交接水火。
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治虚劳虚烦,不得眠治心脏亏虚,神志不守,恐怖惊惕,常多恍惚,易于健忘,睡卧不宁,梦涉危险,一切心疾《纲目》: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皆足厥阴、少阳药也,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直接切片入药为生首乌,用黑豆煮汁拌蒸后晒干入药为制首乌。二者的功用有所不同:生首乌功能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常用于治疗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制首乌功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等。本发明所采用的制首乌是补肾益肾的佳品。
女贞子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本品能补肝肾阴,但药力平和,须缓慢取效。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枸杞等同用,治须发早白,常配桑葚同用,阴虚发热,常配地骨皮。肝肾阴虚,头昏目眩、遗精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肝炎。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研究认为,女贞子含有齐墩果酸,给大鼠皮下注射,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对四氯化碳诱发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齐墩果酸亦可使肝内甘油三酯蓄积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糖原蓄积增加、血清γ球蛋白下降;超微结构可见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与内质网囊泡变性减轻、肝组织间质炎症反应减弱。
白芍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益女子血。《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
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黄精:黄精以根茎入药。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能。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对于糖尿病很有疗效。酒黄精又称炙黄精。为净黄精加酒和黑豆等辅料蒸后切片晒干入药者。兼有遁经络之功。黄精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和抗菌等作用,黄精多糖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嗽久咳等。用于脾胃虚弱。既补脾阴,又益脾气,用于肾虚精亏得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消渴等。黄精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适宜用于肺阴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干咳无痰,咳血等症。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山茱萸,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温痹,去三虫,久服轻身有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淋沥之功;久服明目、强力长年。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药枣、实枣儿、枣皮、肉枣等,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它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张仲景以山茱萸为君创制了“金匮肾气丸”。据化学分析,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没食子酸、苹果酸、树酯、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味药。
墨旱莲:旱莲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阴虚血热、吐血、血衄、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对肝脏的作用 实验表明:预先给予墨旱莲提取物的雌性豚鼠对四氯化碳诱发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给药组动物24小时死亡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77.7%).给药组动物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肝实质细胞的小叶中心坏死、水样变性及脂肪变性等也显著减轻
夜交藤为药材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是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藤茎,性平无毒,味甘微苦,有安神养血,祛风通络的功效。养心,安神,通络,祛风。主治:失眠,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癯,风疮疖藓。配酸枣仁,滋心阴,宁心神,养血补阴;配麦门冬清虚火,养心阴,
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玉竹味甘多脂,质柔而润,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玉竹中所含的维生素A,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使之柔软润滑。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名医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烦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纲目》载: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丹参主要成分丹参酮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解除血管内凝血等作用,具有活血化痕之功效,并能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利于肝细胞再生。
枸杞子其味甘、性平具有补肝益肾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中医常用它来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健忘、目眩、目昏多泪、消渴、遗精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枸杞子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促进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并应用于临床。枸杞子服用方便,可入药、嚼服、泡酒。但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属玄参科植物,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本品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可补肝肾,益精髓,如六味地黄丸。
香附辛微苦甘,平功能主治: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纲目》载其: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浮小麦味甘性凉。除虚热,止汗,主治阴虚发热,盗汗自汗。《本草纲目》载其: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补心,止烦,除热,敛汗。
本发明蜜炼丸剂的制作过程为:取白芍1000g,覆盆子1000g,益母草1000g,党参1000g,山茱萸1000g,墨旱莲1000g,远志1000g,枸杞子1000g,夜交藤1000g,黄柏1000g,女贞子1000g,制首乌1000g,菟丝子1000g,黄精1000g,柏子仁1000g,玉竹1000g,麦冬1000g,丹参1000g,熟地1000g,酸枣仁1000g,香附1000g,浮小麦1000g,茯苓1000g,取所述原料药浸泡于70%-80%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时间1.5小时、1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于60℃下真空干燥,取出,粉碎,过100目筛,细粉备用;加入蜂蜜制成蜜炼丸剂。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取白芍1200g,覆盆子1400g,益母草1500g,党参1200g,山茱萸1300g,墨旱莲1500g,远志1500g,枸杞子1200g,夜交藤1200g,黄柏1200g,女贞子1300g,制首乌1400g,菟丝子1500g,黄精1400g,柏子仁1400g,玉竹1200g,麦冬1200g,丹参1200g,熟地1500g,酸枣仁1500g,香附1300g,浮小麦1400g,茯苓1200g,加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将上述乙醇提取过的组份原料药材的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6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约为20℃时1.08;减压至0.03-0.08MPa,温度保持在60-8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温度至60℃-70℃的浸膏,放入烘箱干燥得到组份药粉,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每粒胶囊装0.3g。可以每12粒为一版。
本发明片剂的制作过程为:取白芍1300g,覆盆子1400g,益母草1200g,党参1300g,山茱萸1400g,墨旱莲1500g,远志1500g,枸杞子1400g,夜交藤1200g,黄柏1200g,女贞子1400g,制首乌1100g,菟丝子1100g,黄精1400g,柏子仁1400g,玉竹1300g,麦冬1200g,丹参1200g,熟地1100g,酸枣仁1200g,香附1300g,浮小麦1400g,茯苓1400g,所述组份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渍锅内,在常温下,与乙醇共同浸渍10~20天,将浸渍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65℃,烘干后冷却,可加淀粉混合压片制成片剂。
本发明口服液剂的制作过程为:取白芍1300g,覆盆子1400g,益母草1200g,党参1300g,山茱萸1400g,墨旱莲1500g,远志1500g,枸杞子1400g,夜交藤1200g,黄柏1200g,女贞子1400g,制首乌1100g,菟丝子1100g,黄精1400g,柏子仁1400g,玉竹1300g,麦冬1200g,丹参1200g,熟地1100g,酸枣仁1200g,香附1300g,浮小麦1400g,茯苓1400g,取原料药加入5-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38的浸膏,加热浓缩30分钟~45分钟,浓缩至浸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1;将水提取过的药渣放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2小时,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38的浸膏,加热浓缩30分钟~45分钟,浓缩至浸膏状,静置备用,成为组分2。将上述两种浸膏浓缩成糊状,浓缩液用CO 60灭菌,辐照剂量8k,加入糊精,然后真空冷冻密封即得。
药理学毒性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
应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胶囊剂,在488.8g生药/kg剂量下,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1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动物死亡,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胶囊剂的最大给药量为488.8g生药/kg/d(LD 50>488.8g生药/kg)。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临床用药总量为0.1g生药/kg/d;按体重计,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病人的4888倍。提示该药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2、长期毒性试验
选用SD大鼠,给予不同浓度(18.0、6.0、2.0g生药/kg)的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丸剂,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活杀1/2动物(雌雄各半),其余1/2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摄食量、体重变化,给药后90天和停药2周进行血液学(RBC、HB、网织红细胞、PLT、CT、WBC及分类)和血液生化(AST、ALT、ALP、Glu、BUN、Crea、TP、T.BIL、ALB、CHOL)、尿液生化、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检查。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尿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本试验用药剂量分别为临床用药剂量的180、60、20倍,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三个剂量(18.0、6.0、2.0g生药/kg)连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提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较高。
3、选用SD大鼠,给予不同浓度(18.0、6.0、2.0g生药/kg)的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活杀1/2动物(雌雄各半),其余1/2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摄食量、体重变化,给药后90天和停药2周进行血液学(RBC、HB、网织红细胞、PLT、CT、WBC及分类)和血液生化(AST、ALT、ALP、Glu、BUN、Crea、TP、T.BIL、ALB、CHOL)、尿液生化、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检查。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尿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本试验用药剂量分别为临床用药剂量的180、60、20倍,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三个剂量(18.0、6.0、2.0g生药/kg)连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提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较高。
药理学实验说明:
本品可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发明人对此进行了药效学试验研究,具体试验如下:
试验一: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的影响
药品:本品片剂,按最优组方配比,按提取精制工艺不同分为A、B组。
动物:雌性SD大鼠200~240g大鼠48只,乙醚麻醉,于左右最末肋骨下、腋中线和距脊柱外侧约2cm交叉处,切开皮肤和背肌,摘除两侧卵巢,缝合切口。术后次日,动物随机分为药物A组(0.4g/g·d)、B组(0.4g/kg·d)、模型对照组(等容量馏水)。动物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28d。末次给药后1h处死动物,取血测定雌激素。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本品对更年期综合征模型大鼠性激素的影响(.x±s)
组别 |
雌激素(ng/L) |
模型对照组 |
4.58±1.70** |
药物A组 |
6.48±1.92** |
药物B组 |
6.59±2.23*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试验二:抗疲劳实验
药品:本品片剂,按最优组方配比,按提取精制工艺不同分为A、B组。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5只,分组情况见表2。各组动物ig给药,空白对照组ig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0天,末次给药后1h,将小鼠放入水温为20℃的水槽内游泳。直至小鼠沉入水底,计算游泳时间。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X±s)
组别 |
剂量(g·kg-1) |
动物数(只) |
游泳时间(min) |
空白对照组 |
-- |
10 |
6.79±2.03 |
A组 |
3.5 |
10 |
8.41±3.55* |
B组 |
3.5 |
10 |
8.62±3.13* |
A+B组 |
7.0 |
10 |
11.96±3.78** |
妇宁康片 |
3.3 |
10 |
9.02±4.42* |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01。
实验结果显示,本品7.0g/kg和14.0g/kg两个剂量均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01。
试验三: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
药品:本品片剂,按最优组方配比,按提取精制工艺不同分为A、B组。体重20~22g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雄雌各5只。分组情况见表3。各组动物ig给药,空白对照组ig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天。末次药后1h,以35mg/kg的剂量,小鼠ig戊巴比妥钠,以翻正反射消失为指标,记录小鼠睡眠时间。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X±s)
组别 |
剂量(g·kg-1) |
动物数(只) |
睡眠时间(min) |
空白对照组 |
-- |
10 |
27.10±12.20 |
A组 |
3.5 |
10 |
36.90±8.25* |
B组 |
3.5 |
10 |
38.20±7.68* |
A+B组 |
7.0 |
10 |
41.10±5.58* |
妇宁康片 |
3.4 |
10 |
32.00±8.49 |
注: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实验结果表明,本品可一定程度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
试验结果表明,本品能提高性腺功能低下动物的雌激素水平,具有抗疲劳的作用,能够促进睡眠,为本品临床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奠定了药理学基础。
临床资料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0例患者均来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
患者年龄40~56岁,平均年龄49岁。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5例,平均年龄49.2岁;绝经前期15例,绝经期30例,绝经后期10例。对照组55例,平均年龄48.6岁;绝经前期16例,绝经期26例,绝经后期13例。2组病例均经妇科检查,B超提示:排除器质性病变。且经统计学处理2组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临床表现 月经紊乱或已停经,面部烘热,潮热汗出,五心烦热,多疑善怒,表情抑郁,心悸不宁,坐卧不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目下肢浮肿,便溏,舌暗红,苔薄黄少津,脉沉细数。
2 治疗方法
采用滋肾柔肝,提高妇女退化的卵巢激素水平,调和气血及疏肝解郁为治疗原则。
2.1 治疗组
基本方:白芍13g,覆盆子14g,益母草12g,党参13g,山茱萸14g,墨旱莲13g,远志15g,枸杞子14g,夜交藤12g,黄柏12g,女贞子12g,制首乌11g,菟丝子11g,黄精14g,柏子仁14g,玉竹13g,麦冬12g,丹参12g,熟地11g,酸枣仁12g,香附13g,浮小麦14g,茯苓14g用法:冷水浸泡30min,文火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共服2月。也可按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成丸剂。每日三次,每次一丸。
2.2 对照组 服用尼尔雌醇片(白云山制药厂生产,每片2mg),第1次服用5mg,每月1次,症状改善后,维持量为1次2mg,半月1次。维生素E片,每次100mg,每日2次。谷维素片,每次20mg,每日3次。共服2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服药后头面部烘热汗出,眩晕耳鸣,性情急躁,心悸不宁,腰膝酸软等主症全部消失,停药2月后未复发者;显效:上述主症基本消失,停药2月后未复发者;好转:上述主症有1~2项消失,其它症状稍有好转,停药后个别症状又复发者;无效:症状无显著改善。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2组比较P<0.05
4 体会
女子更年期是妇女一生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一般从45岁开始,历时10~20年,症状时轻时重。中医基本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关系着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变化。《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女子届近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精血不足,天癸将竭,导致肾之阴不足。肾气亏虚,肾阴不足,肝失涵养,肝肾阴虚,阴不敛阳。人之水火贵在互济,肾之阴液不足,不能上济心火,使机体处于阴血不足,而阳气有余的阴阳失衡,气机失畅的状态。而阴阳俱虚,且平衡失调,不能濡养温煦其它脏器,因而出现“女子绝经期前后”诸多证候群。故肾虚是致病之本,治疗的关键重在补肾,调理肝肾、天癸冲任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