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0983A -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0983A
CN103040983A CN2012105751224A CN201210575122A CN103040983A CN 103040983 A CN103040983 A CN 103040983A CN 2012105751224 A CN2012105751224 A CN 2012105751224A CN 201210575122 A CN201210575122 A CN 201210575122A CN 103040983 A CN103040983 A CN 103040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parts
radix
medicine
deco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51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0983B (zh
Inventor
朱建贵
田琳
刘起华
文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ACM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AC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ACMS filed Critical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ACMS
Priority to CN2012105751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09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0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0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0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09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桑寄生9-15份、钩藤3-15份、白芍6-15份、何首乌3-15份、夏枯草9-15份、蒺藜6-10份、当归6-12份、地龙5-10份、牛膝5-15份。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之一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桑寄生、钩藤、白芍、何首乌、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牛膝饮片用水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得煎液;将所述煎液滤过合并,浓缩,即得所述药物,可制成任何一种常用内服剂型。本发明的药物不仅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先兆症患者临床症状,且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压、血糖等指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对中风先兆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控制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中风先兆证是与中风病有着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眩晕、肢麻、短暂性瘫软、语涩、晕厥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中风先兆包括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是中风病的前驱期,中风先兆证患者是中风病发病的高危人群,一般在首次中风先兆发作后5年内约有1/3发生中风,1/3继续发作,1/3恢复而不再发作。故而有效防治中风先兆证在中风病的防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其开展防治、干预,对于防止或延缓中风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且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治疗原则。中风先兆证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有必要深入进行探讨和研究。
中风先兆及中风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医目前对于中风先兆证的治疗大都采取辨证论治、专方、针药并用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风用药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中风用药市场规模2000年为38.66亿元,2004年高达70.46亿元,近几年均有较大增长。
化学药物仍占有治疗中风药物的主要市场,中风用中成药市场2004年达19亿元,在整个中风用中成药市场规模却也只占25%左右,但中风用中成药在近几年增长迅速,增长速度高于中风用化学药。
中风用中成药品牌众多,根据中风不同的发病阶段主要用药品种也不相同,然而尚无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中成药,更无标本兼治、专门针对中风先兆证的中成药。柔肝熄风汤不仅能滋养肝肾、平熄风阳,还能降低患者血压,降低血糖,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优势及患病人群巨大的现实,其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防治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它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桑寄生9-15份、钩藤3-15份、白芍6-15份、何首乌3-15份、夏枯草9-15份、蒺藜6-10份、当归6-12份、地龙5-10份和牛膝5-15份。
具体为:桑寄生15份、钩藤15份、白芍15份、何首乌15份、夏枯草15份、蒺藜9份、当归9份、地龙9份和牛膝15份。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桑寄生、钩藤、白芍、何首乌、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饮片用水煎煮得煎液;将所述煎液浓缩即得所述药物。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水的质量可为桑寄生、钩藤、白芍、何首乌、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的总质量的8-10倍;所述煎煮的次数可为2-3次,所述煎煮的时间可为1-2小时。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防治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钩藤和何首乌饮片,用乙醇水溶液进行回流提取得提取液;将所述提取液滤过,经浓缩得药液,药渣备用;
2)将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饮片,与步骤1)所述药渣混合并用水煎煮得煎液;
3)将步骤1)所述药液和步骤2)所述煎液混合均匀,即得所述药物。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为60%-80%;所述乙醇的质量为所述钩藤和何首乌的总质量的6-8倍;所述回流提取的次数可为2次,每次的提取时间可为1-2小时。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水的质量可为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牛膝和所述药渣的总质量的8-10倍;所述煎煮的次数可为2-3次,所述煎煮的时间可为1-2小时。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防治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的再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饮片,用水煎煮得煎液;将所述煎液浓缩得稠膏;
2)将所述钩藤和何首乌饮片干燥后粉碎成细粉;
3)将所述稠膏和细粉混合均匀即得所述药物。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1)所述水的质量可为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的总质量的8-10倍;所述煎煮的次数为2-3次,所述煎煮的时间可为1-2小时。
本发明的药物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辅料,制成多种口服制剂,所述口服制剂可选自于颗粒剂、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膏剂和口服液体制剂当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在制备如下至少一种产品(如药物)中的应用:
1)缓解眩晕程度的产品;
2)减少眩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的产品;
3)缓解偏身麻木的产品;
4)缓解偏身麻木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的产品;
5)治疗言语蹇涩的产品;
6)缓解晕厥的产品;
7)缓解轻瘫的产品;
8)治疗视物昏瞀的产品;
9)缓解手胀痛的产品;
10)缓解手指麻的产品;
11)缓解健忘的产品;
12)治疗筋惕肉瞤的产品;
13)治疗神情呆滞的产品;
14)治疗步履不正的产品;
15)缓解倦怠嗜卧的产皮;
16)降低胆固醇的产品;
17)降低全血粘度的的产品;
18)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产品;
19)降低收缩压的产品;
20)降低舒张压的产品;和
21)降低空腹血糖浓度的产品。
本发明的药物使用剂量可以根据最后的制剂中所含药物量来确定,以达到治疗有效剂量的要求,完成本发明的预防和/或治疗作用。
本发明的药物不仅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先兆症患者临床症状,且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压指标具有明显降低作用,其疗效优于天麻钩藤饮。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药物的制备
1、药物活性成分及药物活性成分用量
桑寄生15份、钩藤15份、白芍15份、何首乌15份、夏枯草15份、蒺藜9份、当归9份、地龙9份、牛膝15份。
2、将上述用量的药物活性成分配置成中药
将上述桑寄生、钩藤、白芍、何首乌、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牛膝饮片用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得煎液;将煎液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并浓缩,即得所述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药物。
实施例2、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药物的制备
1、药物活性成分及药物活性成分用量
桑寄生15份、钩藤15份、白芍15份、何首乌15份、夏枯草15份、蒺藜9份、当归9份、地龙9份、牛膝15份。
2、将上述用量的药物活性成分配置成中药
将上述的钩藤和何首乌饮片用6倍量的60%乙醇水溶液进行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得到提取液,然后过滤该提取液得到滤液和药渣,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得药液,药渣备用;将上述配方的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饮片与上述药渣混合后用8倍量的水进行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得煎煮液;将上述煎煮液浓缩和上述药液混合均匀即得所述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药物。
实施例3、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药物的制备
1、药物活性成分及药物活性成分用量
桑寄生15份、钩藤15份、白芍15份、何首乌15份、夏枯草15份、蒺藜9份、当归9份、地龙9份、牛膝15份。
2、将上述用量的药物活性成分配置成中药
将上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饮片,用8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将得到的煎液滤过合并,浓缩得稠膏;将上述钩藤和何首乌饮片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将上述稠膏和细粉混合均匀即得所述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药物。
实施例4、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的临床研究
临床观察60例病例均为2007年3月~2007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老年病科门诊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
治疗组31例中,男10例,女21例;年龄44~79岁,平均62.19岁。合并高血压者21例,冠心病3例,高脂血症5例,对照组29例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48~82岁,平均64.69岁。合并高血压者25例,冠心病4例,高脂血症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伴发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试验用药:(1)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作为治疗组,每日1剂(实施例1的药物为1剂),每次200毫升。每周发放药物1次,连服4周。(2)采用天麻钩藤饮(其活性成分为天麻9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8g(先下)、山栀9g、黄芩9g、杜仲9g、桑寄生9g、益母草9g、夜交藤9g、牛膝12g、茯苓9g)作为对照组,每日1剂,水煎2次分两次服,每次200毫升。每周发放药物1次,连服4周。
4周后检测各组的以下指标:1)临床疗效;2)血脂;3)血液流变学;4)血压、空腹血糖。采用SP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配对t检验或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百分统计。
1)临床疗效比较
中医证候计分:根据中风病先兆证的主症和次症进行评定。主症按四级评定(分别为0,2,4,6分),次症按二级评定(分别为0,2分)。
总疗效参照《中风先兆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以疗效百分数为主要依据,适当参考理化指标进行评定。
疗效百分数=[(治疗前总分数-治疗后总分数)÷治疗前总分数]×100%。
a.临床治愈:疗效百分数≥95%;
b.显效:疗效百分数为60%~95%(不包括95%);
c.有效:疗效百分数为20%~60%(不包括60%);
d.无效:疗效百分数<20%,乃至疗效百分数为负数,甚至发生中风。
从表1可见,经过4周治疗,两组患者均有所好转,治疗组中显效8例,有效20例(64.5%),无效3例(9.7%),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显效13例(44.8%),有效13例(44.8%),无效3例(10.3%),总有效率89.6%。提示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疗后证候积分均有显著下降,p=0.00(<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且临床资料显示两组对于眩晕发作的程度、发作的次数与持续时间、昏厥、偏身麻木、偏身麻木的程度、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言语蹇涩、晕厥、指麻、倦怠嗜卧等证候疗效显著。
表1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疗效比较
Figure BDA00002656754200051
Figure BDA0000265675420006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2)血脂变化
从表2中可以看出,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脂各项情况较用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胆固醇(CHO)值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CHO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自身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血脂测定方法:酶法。参考值:CHO 2.8-5.68mmol/L、TG 0.56-1.7mmol/L、HDL-C1.13-1.76mmol/L VLDL-C1.2-3.12mmol/L。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疗效比较
Figure BDA0000265675420006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血液流变学变化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用药4周后,治疗组切变率200mPas全血粘度,切变率30mPas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有明显下降(P<0.01);切变率5mPas全血粘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较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变率1mPas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切变率200mPas全血粘度,切变率1mPas全血粘度明显降低(P<0.05),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组效果更明显(P<0.01)。
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各项变化疗效比较
Figure BDA00002656754200063
Figure BDA0000265675420007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血流变测定方法:锥板法。正常值:全血粘度1(1/S)13.79-17.91、全血粘度5(1/S)6.81-8.53、全血粘度50(1/S)3.95-5.01、全血粘度100(1/S)3.63-4.59、全血粘度200(1/S)3.36-4.32、血浆粘度1.26-1.7mP.S、红细胞压积0.35-0.45L/L、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0.53-1.11、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3.19-5.33和纤维蛋白原2-4g/L。
4)血压、空腹血糖变化
从表4中可以看出,用药4周后,治疗组收缩压有明显下降(P<0.01);舒张压较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较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
表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Figure BDA0000265675420007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血糖测定方法:HK法。正常值:3.61-6.11mmol/L。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药物不仅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先兆症患者临床症状,且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压、空腹血糖等指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服用该药物以平熄风阳,对中风先兆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控制作用。

Claims (10)

1.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药物,它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桑寄生9-15份、钩藤3-15份、白芍6-15份、何首乌3-15份、夏枯草9-15份、蒺藜6-10份、当归6-12份、地龙5-10份和牛膝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桑寄生15份、钩藤15份、白芍15份、何首乌15份、夏枯草15份、蒺藜9份、当归9份、地龙9份和牛膝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膏剂或口服液体制剂中至少一种。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桑寄生、钩藤、白芍、何首乌、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饮片用水煎煮得煎液;将所述煎液滤过并浓缩,即得所述药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的质量为所述桑寄生、钩藤、白芍、何首乌、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的总质量的8-10倍;所述煎煮的次数为2-3次,所述煎煮的时间为1-2小时。
6.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钩藤和何首乌饮片,用乙醇水溶液进行回流提取得提取液;将所述提取液滤过并浓缩得药液,药渣备用;
2)将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饮片,与步骤1)所述药渣混合并用水煎煮得煎液;
3)将步骤1)所述药液和步骤2)所述煎液的浓缩液混合均匀,即得所述药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80%;所述乙醇水溶液的质量是所述钩藤和何首乌的总质量的6-8倍;所述回流提取的次数为2次,每次的提取时间为1-2小时;和/或,
步骤2)中所述水的质量为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牛膝和所述药渣的总质量的8-10倍;所述煎煮的次数为2-3次,所述煎煮的时间为1-2小时。
8.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饮片,用水煎煮得煎液;将所述煎液滤过、浓缩得稠膏;
2)将所述钩藤和何首乌饮片干燥后粉碎成细粉;
3)将所述稠膏和细粉混合均匀,即得所述药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水的质量为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的总质量的8-10倍;所述煎煮的次数为2-3次,所述煎煮的时间为1-2小时。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在制备如下至少一种产品中的应用:
1)缓解眩晕程度的产品;
2)减少眩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的产品;
3)缓解偏身麻木的产品;
4)缓解偏身麻木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的产品;
5)治疗言语蹇涩的产品;
6)缓解晕厥的产品;
7)缓解轻瘫的产品;
8)治疗视物昏瞀的产品;
9)缓解手胀痛的产品;
10)缓解手指麻的产品;
11)缓解健忘的产品;
12)治疗筋惕肉瞤的产品;
13)治疗神情呆滞的产品;
14)治疗步履不正的产品;
15)缓解倦怠嗜卧的产皮;
16)降低胆固醇的产品;
17)降低全血粘度的的产品;
18)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产品;
19)降低收缩压的产品;
20)降低舒张压的产品;和
21)降低空腹血糖浓度的产品。
CN201210575122.4A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0409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5122.4A CN103040983B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5122.4A CN103040983B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0983A true CN103040983A (zh) 2013-04-17
CN103040983B CN103040983B (zh) 2014-08-06

Family

ID=48053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5122.4A Active CN103040983B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098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4202A (zh) * 2015-09-16 2015-12-30 赖祥林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先兆的药物
CN105213645A (zh) * 2015-11-19 2016-01-06 孙正磊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建贵: "《桑钩温胆汤治疗中风》", 《中医杂志》 *
赵金铎: "《柔肝熄风汤》", 《医学文选》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4202A (zh) * 2015-09-16 2015-12-30 赖祥林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先兆的药物
CN105194202B (zh) * 2015-09-16 2018-08-17 赖祥林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先兆的药物
CN105213645A (zh) * 2015-11-19 2016-01-06 孙正磊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0983B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9968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2587A (zh) 一种制备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
CN102145061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3443B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09016C (zh)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1595B (zh) 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08194A (zh) 一种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2314A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3040983B (zh)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6989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2813764B (zh) 降低血液粘度和血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93081B (zh) 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520B (zh) 一种活血止痛胶囊及制备工艺和应用
CN102743646B (zh) 一种检验及预防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3211996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中药的制备方法
CN103055164A (zh) 一种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
CN103405614B (zh) 一种补肾壮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6891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组合物
CN101167861B (zh) 一种降糖复方中药药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76127A (zh) 一种养血当归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86094A (zh) 一种降血糖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45493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7730B (zh) 治疗男性不育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25822C (zh)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胶囊
CN105288410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