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8584B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8584B
CN103038584B CN201180037620.7A CN201180037620A CN103038584B CN 103038584 B CN103038584 B CN 103038584B CN 201180037620 A CN201180037620 A CN 201180037620A CN 103038584 B CN103038584 B CN 1030385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sion valve
aperture
side expansion
indoor
range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76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8584A (zh
Inventor
木保康介
笠原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38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8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8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8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5Outdoor unit 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空调装置(10)包括热源单元(20)、利用单元(40、50、60)、控制部(80)。热源单元(20)具有压缩机构(21)、至少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23)、热源侧膨胀阀(38)。利用单元(40、50、60)具有至少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2、52、62)、利用侧膨胀阀(41、51、61)。控制部(80)根据利用侧膨胀阀(41、51、61)的开度对热源侧膨胀阀(38)的开度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2002-39642号公报)所示,存在一种具有两个膨胀阀串联连接的制冷剂回路的空调装置。在该空调装置中,在室外单元中配置有室外膨胀阀,在室内单元中配置有室内膨胀阀,通过将它们连接来形成两个膨胀阀串联连接的制冷剂回路。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这种现有空调装置中,室外膨胀阀和室内膨胀阀被个别地施加目标值进行控制,制冷循环中的减压的程度由室外膨胀阀的减压量和室内膨胀阀的减压量的合计值来确定。因此,当室外膨胀阀和室内膨胀阀被个别地控制时,即便总体上被减压的压力为目标值,有时也会使室外膨胀阀的减压量增大,并使室内膨胀阀的减压量减小。
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制热运转时,从室内单元朝室外单元流动的液体制冷剂连通管内的制冷剂容易处于气液两相状态。而且,液体制冷剂连通管内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因运转状态而较大地变化。由于上述原因,难以用液体制冷剂充满液体制冷剂连通管的内部,并且因以比制热运转更需要制冷剂量的制冷运转作为基础来选定制冷剂量,因此会产生剩余制冷剂。因此,在蒸发器中未蒸发完的制冷剂会增多,在储罐较小的情况、制冷剂过度填充的情况下,储罐可能会发生溢出而产生湿压缩。
另外,在多台室内单元与一台室外单元连接的多联机的情况下,例如为了防止在热关闭(thermo-off)状态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积存于室内热交换器,使室内膨胀阀的开度以不全关闭的方式处于微小开度。在这种空调装置的情况下,若一台室内单元的热负载较小而处于热关闭状态、其它室内单元的热负载较大,则在室外膨胀阀的减压量极端减小时,为了确保减压量而与室内单元的热负载无关地使所有室内膨胀阀均减小开度。因此,即便在多个室内单元中热负载不同,也难以根据室内单元的热负载的大小使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具有差别。其原因在于,因室内膨胀阀的个体差异而导致室内膨胀阀不同时室内膨胀阀的开度与减压量之间的关系存在偏差,或室内膨胀阀的大小根据室内单元的额定容量的大小而不同,当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处于微小开度状态或与该微小开度状态相近的状态(以下设为低开度状态)时,难以准确地控制室内膨胀阀中的减压量。另外,在低开度状态中,单位脉冲开度变化的制冷剂流量的变化变大,因此,与上述一样难以进行准确的减压量的控制。因此,在结果上,较多的制冷剂可能会流入热负载较小的室内单元。这样,或许不能有效地利用能量。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在两个膨胀阀串联连接的空调装置中,提供一种能保护压缩机并能实现节能化的空调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包括热源单元、利用单元、控制部。热源单元具有压缩机构、至少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热源侧膨胀阀。利用单元具有至少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利用侧膨胀阀。控制部根据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对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因此,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与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之间的平衡。因此,能防止在制冷剂回路内产生剩余制冷剂,从而能防止在压缩机中产生湿压缩。
另外,在例如有多台利用单元的情况下,也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与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之间的平衡。因此,能防止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极端变小,从而能容易地获得利用侧膨胀阀中的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与要求负载较大的利用单元之间的平衡。藉此,能将朝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流动的制冷剂量和朝要求负载较大的利用单元流动的制冷剂量设为与各个要求负载相适应的比率。藉此,能防止过大量的制冷剂朝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流动,从而能实现节能化。
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热源单元在压缩机构的吸入侧还具有储罐。
因此,即便在制冷剂回路内产生剩余制冷剂,也能积存于储罐。因此,能防止在压缩机中产生液体压缩。
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在制热运转时对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过冷度达到过冷度目标值。
这样,即使控制部在制热运转时进行调节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过冷度达到过冷度目标值的控制,也可根据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来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因此,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与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之间的平衡。
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三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利用单元有多台。控制部根据每个利用单元的要求负载对每个利用单元设定过冷度目标值。
这样,即便利用单元有多台,控制部在制热运转时进行以下控制:按照每个利用单元调节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过冷度达到过冷度目标值,也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与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之间的平衡。因此,能防止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极端变小,从而能容易地获得利用侧膨胀阀中的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与要求负载较大的利用单元之间的平衡。因此,能将朝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流动的制冷剂量和朝要求负载较大的利用单元流动的制冷剂量设为与各个要求负载相适应的比率。藉此,能防止过大量的制冷剂朝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流动,从而能实现节能化。
本发明第五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四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利用单元处于热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对利用侧膨胀阀进行调节,以使利用侧膨胀阀不固定于全关闭状态来确保制冷剂的流动。
根据第五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即使控制部在利用单元处于热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了以下控制:对利用侧膨胀阀进行调节以使利用侧膨胀阀不固定于全关闭状态来确保制冷剂的流动,也可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与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之间的平衡。另外,此处所述的“对利用侧膨胀阀进行调节以使利用侧膨胀阀不固定于全关闭状态来确保制冷剂的流动的控制”是指例如将利用侧膨胀阀调节至微小开度的控制、使利用侧膨胀阀间歇地在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反复的控制等。
如上所述,一般而言,当室内膨胀阀处于低开度状态时,难以准确地控制利用侧膨胀阀中的减压量。另外,即便是使利用侧膨胀阀通过间歇的控制在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反复的控制,也难以准确地控制利用侧膨胀阀中的减压量。
因此,即便在特别难以使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准确地控制减压量的、利用侧膨胀阀处于微小开度的情况或利用侧膨胀阀通过间歇性的控制在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反复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极端减小,从而能容易地获得利用侧膨胀阀中的要求负载较小、处于热关闭状态下的利用单元与要求负载较大的利用单元之间的平衡。因此,能将朝要求负载较小、处于热关闭状态下的利用单元流动的制冷剂量和朝要求负载较大的利用单元流动的制冷剂量设为与各个要求负载相适应的比率。藉此,能防止过大量的制冷剂朝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流动,从而能实现节能化。
本发明第六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四技术方案或第五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根据多个利用单元的利用侧膨胀阀的代表开度来对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因此,即便在利用单元有多个、利用侧膨胀阀有多个的情况下,也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
本发明第七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六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将多个利用单元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用作代表开度。
因此,即便在利用单元有多个、利用侧膨胀阀有多个的情况下,也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
本发明第八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七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根据利用侧膨胀阀所从属的利用单元的规格按每个利用单元对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修正,并将多个利用单元的修正后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用作代表开度。
一般而言,当利用单元的规格不同时,与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相对应的减压量不同。即,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与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可能不成比例。因此,当就这样根据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调节热源侧膨胀阀时,可能会根据与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不同的值来调节热源侧膨胀阀。
根据第八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控制部根据利用侧膨胀阀所从属的利用单元的规格按每个利用单元对多个利用单元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修正。然后,将修正后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用作代表开度。另外,此处所述的“利用单元的规格”是指例如以为了在规定条件下产生利用单元的额定能力所需的制冷剂的流量为基准的比流量与利用单元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口径之比。
这样,根据利用单元的规格来修正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并将修正后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用作代表开度,因此,能使代表开度与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接近比例的关系。因此,即便利用单元的规格不同,也能根据接近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的值来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从而能更准确地调节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减压量。
本发明第九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七技术方案或第八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根据利用侧膨胀阀所从属的利用单元的设置条件按每个利用单元对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修正,并将多个利用单元的修正后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用作代表开度。
一般而言,在设置有多个利用单元的情况下,例如从利用单元到热源单元为止的制冷剂连通管的配管长度和配管直径因利用单元而异。即,制冷剂连通管的压力损失因利用单元而异。
根据第九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控制部根据利用侧膨胀阀所从属的利用单元的设置条件按每个利用单元对多个利用单元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修正。然后,将修正后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用作代表开度。另外,此处所述的“利用单元的设置条件”是指例如从热源单元(或制冷剂连通管的分支后)到利用单元为止的制冷剂连通管的配管长度和配管直径。
这样,根据利用单元的设置条件来修正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并将修正后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用作代表开度,因此,能使代表开度与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接近比例的关系。因此,即便利用单元的设置条件不同,也能根据接近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的值来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从而能更准确地调节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减压量。
本发明第十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六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将多个利用单元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平均开度用作代表开度。
因此,即便在利用单元有多个、利用侧膨胀阀有多个的情况下,也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
本发明第十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六技术方案至第十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对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代表开度接近规定开度。
这样,通过预先将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设定为规定开度,能将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与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之间的平衡设定为最佳。
本发明第十二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十一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根据从运转状态推定出的系统制冷剂量状态使对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时作为基准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的目标值变动。
根据第十二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控制部根据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即系统制冷剂量的状态例如相对于制冷剂回路是处于剩余倾向还是处于不足倾向等状态,使对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时作为基准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的目标值变动。例如,若相对于制冷剂回路制冷剂量的状态处于剩余倾向,则增大作为基准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的目标值,若相对于制冷剂回路制冷剂量的状态处于不足倾向,则减小作为基准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的目标值。
因此,在相对于制冷剂回路制冷剂量的状态处于剩余倾向的情况下,能使液体制冷剂连通管中的制冷剂成为密度较大的液体状态。因此,能尽力增大液体制冷剂连通管的制冷剂保有量,从而即便在制冷剂剩余的状态下也能进行运转。
另外,在相对于制冷剂回路制冷剂量的状态处于不足倾向的情况下,能使液体制冷剂连通管中的制冷剂成为密度较小的气液两相状态。因此,能减小液体制冷剂连通管的制冷剂保有量,并能使减小的部分保存在利用侧热交换器内,从而即便在制冷剂不足的状态下也能进行运转。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中,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与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之间的平衡。因此,能防止在制冷剂回路内产生剩余制冷剂,从而能防止在压缩机中产生湿压缩。
在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中,即便在制冷剂回路内产生剩余制冷剂,也能积存于储罐。因此,能防止在压缩机中产生液体压缩。
在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中,即使控制部在制热运转时进行调节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过冷度达到过冷度目标值的控制,也可根据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来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因此,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与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之间的平衡。
在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中,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与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之间的平衡。因此,能防止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极端变小,从而能容易地获得利用侧膨胀阀中的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与要求负载较大的利用单元之间的平衡。因此,能将朝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流动的制冷剂量和朝要求负载较大的利用单元流动的制冷剂量设为与各个要求负载相适应的比率。藉此,能防止过大量的制冷剂朝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流动,从而能实现节能化。
在本发明第五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中,即便在特别难以使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准确地控制减压量的、利用侧膨胀阀处于微小开度的情况或利用侧膨胀阀通过间歇性的控制在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反复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极端减小,从而能容易地获得利用侧膨胀阀中的要求负载较小、处于热关闭状态下的利用单元与要求负载较大的利用单元之间的平衡。因此,能将朝要求负载较小、处于热关闭状态下的利用单元流动的制冷剂量和朝要求负载较大的利用单元流动的制冷剂量设为与各个要求负载相适应的比率。藉此,能防止过大量的制冷剂朝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流动,从而能实现节能化。
在本发明第六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中,即便利用单元有多个,利用侧膨胀阀有多个,也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
在本发明第七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中,即便利用单元有多个,利用侧膨胀阀有多个,也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
在本发明第八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中,根据利用单元的规格来修正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并将修正后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用作代表开度,因此,能使代表开度与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接近比例的关系。因此,即便利用单元的规格不同,也能根据接近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的值来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从而能更准确地调节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减压量。
在本发明第九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中,根据利用单元的设置条件来修正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并将修正后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用作代表开度,因此,能使代表开度与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接近比例的关系。因此,即便利用单元的设置条件不同,也能根据接近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的值来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从而能更准确地调节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减压量。
在本发明第十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中,即便利用单元有多个,利用侧膨胀阀有多个,也能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
在本发明第十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中,通过预先将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设定为规定开度,能将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与热源侧膨胀阀的减压量之间的平衡设定为最佳。
在本发明第十二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中,在相对于制冷剂回路制冷剂量的状态处于剩余倾向的情况下,能使液体制冷剂连通管中的制冷剂成为密度较大的液体状态。因此,能尽力增大液体制冷剂连通管的制冷剂保有量,从而即便在制冷剂剩余的状态下也能进行运转。另外,在相对于制冷剂回路制冷剂量的状态处于不足倾向的情况下,能使液体制冷剂连通管中的制冷剂成为密度较小的气液两相状态。因此,能减小液体制冷剂连通管的制冷剂保有量,并能使减小的部分保存在利用侧热交换器内,从而即便在制冷剂不足的状态下也能进行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空调装置10的控制框图。
图3是制冷剂回路11的制冷剂循环的p-h线图(莫里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及制冷剂量判定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空调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的概略结构图。空调装置10是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运转来进行高楼等的室内的制冷制热的装置。空调装置10主要包括:一台作为热源单元的室外单元20;并列地与之连接的多台(本实施方式中为三台)作为利用单元的室内单元40、50、60;以及将室外单元20与室内单元40、50、60连接的作为制冷剂连通管的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即,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的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11通过连接室外单元20、室内单元40、50、60、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而构成。
(1-1)室内单元
通过埋入或悬挂于高楼等的室内的天花板等方式或者通过挂在室内的壁面上等方式来设置室内单元40、50、60。室内单元40、50、60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与室外单元20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1的一部分。
接着,对室内单元40、50、6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室内单元40和室内单元50、60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仅说明室内单元40的结构,对于室内单元50、60的结构则分别标注50号段或60号段的符号以代替表示室内单元40各部分的40号段的符号,并省略各部分的说明。
室内单元40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1的一部分的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a(在室内单元50中为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b,在室内单元60中为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c)。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a主要具有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1和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4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膨胀机构,在室内单元40、50、60中分别设置了室内膨胀阀41、51、61,但并不限于此,膨胀机构(包括膨胀阀)既可以设于室外单元20,也可以设于与室内单元40、50、60或室外单元20相独立的连接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膨胀阀41是为了对在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a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等而与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连接的电动膨胀阀,其也能切断制冷剂的流过。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为最大的状态下,开阀脉冲为最大的最大开度值。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室内单元40处于热关闭(thermo-off)状态时,为了防止液体制冷剂积存于室内热交换器,室内膨胀阀41被调节至微小开度以不固定于全关闭状态来确保制冷剂的流动。另外,此处所述的“微小开度”是指开阀脉冲被设定为未处于全关闭的低开度的最低规定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热交换器42是由导热管和许多个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其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热交换器42是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热交换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40具有作为送风机的室内风扇43,该室内风扇43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单元内,并在使该室内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将其作为供给空气供给到室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风扇43为被由直流风扇电动机等构成的电动机43m驱动的离心风扇、多翼风扇等。
另外,在室外单元40中设有各种传感器。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设有对制冷剂的温度(即制热运转时处于过冷状态下的制冷剂温度Tsc或制冷运转时的对应于蒸发温度Te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检测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设有对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在室内单元40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对流入单元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即室内温度Tr)进行检测的室内温度传感器46。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及室内温度传感器46由热敏电阻构成。另外,室内单元40具有对构成室内单元4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室内侧控制部47。室内侧控制部47具有为了进行室内单元40的控制而设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47a等,能在其与用于个别操作室内单元40的遥控器(未图示)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或在其与室外单元20之间经由传送线80a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
(1-2)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0设置于高楼等的室外,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与室内单元40、50、60连接,从而与室内单元40、50、60一起构成制冷剂回路11。
接着,对室外单元20的结构进行说明。室外单元20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1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d。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d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外膨胀阀38、储罐24、液体侧截止阀26及气体侧截止阀27。
压缩机21是能使运转容量可变的压缩机,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被利用逆变器(invertor)来控制转速的电动机21m驱动的容积式压缩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21仅有一台,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根据室内单元的连接台数等并列连接两台以上的压缩机。
四通切换阀22是用于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阀,在制冷运转时,为了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被压缩机2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且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能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并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具体而言,是储罐24)与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侧(制冷运转状态:参照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实线),在制热运转时,为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作为被压缩机2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且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能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侧并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制热运转状态:参照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虚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3是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其是用于将空气作为热源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室外热交换器23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其液体侧与室外膨胀阀38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3是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热交换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膨胀阀38是为了进行在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d内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流量等的调节而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11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游侧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连接的)电动膨胀阀。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单元20具有作为送风机的室外风扇28,该室外风扇28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单元内,并在使该室外空气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将其排出到室外。该室外风扇28是能使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3的空气的风量可变的风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被由直流风扇电动机等构成的电动机28m驱动的螺旋桨风扇等。
液体侧截止阀26及气体侧截止阀27是设于与外部的设备、配管(具体而言是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连接的连接口的阀。液体侧截止阀26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11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配置于室外膨胀阀38的下游侧、即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的上游侧,能切断制冷剂的流过。气体侧截止阀27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
另外,在室外单元20中设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室外单元20中设有对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进行检测的吸入压力传感器29、对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进行检测的排出压力传感器30、对压缩机21的吸入温度进行检测的吸入温度传感器31以及对压缩机21的排出温度进行检测的排出温度传感器32。在室外单元20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对流入单元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即室外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外温度传感器36。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温度传感器31、排出温度传感器32及室外温度传感器36由热敏电阻构成。此外,室外单元20具有对构成室外单元2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室外侧控制部37。如图2所示,室外侧控制部37具有对为了进行室外单元2的控制而设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37a、电动机21m进行控制的逆变器电路等,能与室内单元40、50、60的室内侧控制部47、57、67之间通过传送线80a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即,由室内侧控制部47、57、67、室外侧控制部37、将室内侧控制部47、57、67与室外侧控制部37之间连接的传送线80a来构成进行空调装置10整体的运转控制的运转控制部80。
如图2所示,运转控制部80被连接成能接收到各种传感器29~32、36、39、44~46、54~56、64~66的检测信号,并且被连接成能根据这些检测信号等对各种设备及阀21、22、28、38、41、43、51、53、61、63进行控制。另外,在构成运转控制部80的存储器37a、47a、57a、67a中存储有各种数据。在此,图2是空调装置10的控制框图。
(1-3)制冷剂连通管
制冷剂连通管71、72是在将空调装置10设置于高楼等的设置场所时在现场被施工的制冷剂管,其能根据设置场所、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的组合等的设置条件而使用具有各种长度和管径的制冷剂管。因此,例如在第一次设置空调装置的情况下,需对空调装置10填充与制冷剂连通管71、72的长度、管径等设置条件相符合的恰当量的制冷剂。
如上所述,连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a、11b、11c、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d、制冷剂连通管71、72,从而构成空调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1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由室内侧控制部47、57、67和室外侧控制部37构成的运转控制部80利用四通切换阀22切换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来进行运转,并根据各室内单元40、50、60的运转负载进行室外单元20及室内单元40、50、60的各设备的控制。
(2)空调装置的动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空调装置10中,在下述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中,对各室内单元40、50、60进行室内温度最佳控制,在该室内温度最佳控制中,使室内温度Tr接近利用者利用遥控器等输入装置设定的设定温度Ts。在该室内温度最佳控制中,对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室内温度Tr收敛到设定温度Ts。另外,此处所述的“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的调节”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是指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的过热度的控制,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是指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的过冷度的控制。
(2-1)制冷运转
首先,使用图1对制冷运转进行说明。
在制冷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2成为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成为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经由气体侧截止阀27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与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此处,室外膨胀阀38处于全打开状态。液体侧截止阀26及气体侧截止阀27处于打开状态。各室内膨胀阀41、51、61进行开度调节,以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即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气体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恒定在目标过热度SHt。另外,目标过热度SHt为了在规定的过热度范围内将室内温度Tr收敛到设定温度Ts而被设定为最佳的温度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是通过从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减去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对应于蒸发温度Te)而被检测出的。然而,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并不限于由上述方法检测出,也可通过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检测出的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换算为对应于蒸发温度Te的饱和温度值、并从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减去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而被检测出。另外,虽在本实施方式中未采用,但也可设置对在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并从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减去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对应于蒸发温度Te的制冷剂温度值,来检测出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
当以该制冷剂回路11的状态使压缩机21、室外风扇28及室内风扇43、53、63运转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并被压缩,从而形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被输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与由室外风扇28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从而形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接着,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6及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而被输送至室内单元40、50、60。
该输送至室内单元40、50、60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41、51、61被减压到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附近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后,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2、52、62,并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被输送到室外单元20,并经由气体侧截止阀27及四通切换阀22流入储罐24。此外,流入储罐24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这样,在空调装置10中至少能进行这样的制冷运转:室外热交换器23起到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42、52、62起到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被冷凝后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及室内膨胀阀41、51、61而被输送来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另外,在空调装置10中,由于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气体侧没有设置对制冷剂的压力进行调节的机构,因此所有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的蒸发压力Pe为共同的压力。
(2-2)制热运转
接着,对制热运转进行说明。
在制热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2成为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制热运转状态),即成为压缩机21的排出侧经由气体侧截止阀27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而与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室外膨胀阀38为了将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减压到能使其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蒸发的压力(即蒸发压力Pe)而进行开度调节。另外,液体侧截止阀26及气体侧截止阀27处于打开状态。对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SC恒定在目标过冷度SCt。另外,将目标过冷度SCt设定为最佳的温度值,以在根据此时的运转状态而确定的过冷度范围内使室内温度Tr收敛到设定温度Ts。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由排出压力传感器30检测出的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Pd换算成对应于冷凝温度Tc的饱和温度值,并从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中减去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Tsc,来检测出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SC。另外,虽然没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加以采用,但也可以通过设置对在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并从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Tsc中减去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对应于冷凝温度Tc的制冷剂温度值,来检测出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SC。
当以该制冷剂回路11的状态使压缩机21、室外风扇28及室内风扇43、53、63运转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而被压缩,从而形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经由四通切换阀22、气体侧截止阀27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而被输送至室内单元40、50、60。
接着,被输送至室内单元40、50、60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之后,在经过室内膨胀阀41、51、61时,对应于室内膨胀阀41、51、61的阀开度而被减压。
上述经过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制冷剂在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而被输送至室外单元20并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6及室外膨胀阀38而被进一步减压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接着,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28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经由四通切换阀22流入储罐24。此外,流入储罐24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
(2-3)膨胀阀联动控制
在空调装置10中,在制热运转时,运转控制部80进行根据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来调节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的膨胀阀联动控制。运转控制部80采用在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中成为最大开度的室内膨胀阀的开度(以下设为被采用膨胀阀开度),以作为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运转控制部80对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在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中成为最大开度的室内膨胀阀的减压量为即便在减压后也能维持液相的程度、例如0.2MPa(对应于减压量0.2MPa而设定的开度脉冲的目标规定值)。此时,如上所述,对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SC恒定在目标过冷度SCt。即,对各个膨胀阀38、41、51、61进行开度调节,以一边使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减压量恒定在0.2MPa,一边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SC恒定在目标过冷度SCt。
接着,对该空调装置10中的制冷循环进行说明。图3利用p-h线图(莫里尔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11中的制冷循环。图3的符号A、B、C、D及E表示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对应于图1的各个点的制冷剂的状态。
在该制冷剂回路11中,制冷剂被压缩机21压缩而达到高温且高压Ph(A→B)。然后,被压缩机21压缩而达到高温且高压Ph的气体制冷剂被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散热,从而形成为低温且高压Ph的液体制冷剂(B→C)。随后,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散热后的制冷剂被室内膨胀阀41、51、61从高压Ph减压至中间压Pm(C→D)。此时的由室内膨胀阀41、51、61减压的减压量被设定为0.2MPa,在图3的D处,制冷剂处于液相状态。即,能用液体制冷剂充满从室内膨胀阀41、51、61至室外膨胀阀38的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然后,减压至中间压Pm的制冷剂流入室外单元20,并被室外膨胀阀38从中间压Pm减压至低压Pl而成为气液两相状态(D→E)。成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中吸收热量、蒸发并返回至压缩机21(E→A)。
(3)特征
(3-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通过对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进行控制以使作为规定开度的开阀脉冲成为目标规定值,从而对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减压量为即便在减压后也能维持液相的程度、例如0.2MPa。
因此,能防止室外膨胀阀38的减压量极端变小,从而能防止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内部的制冷剂的状态处于气液两相状态。因此,能防止在制冷剂回路11内产生剩余制冷剂,从而能防止在压缩机21中产生湿压缩。
另外,对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减压量和室外膨胀阀38的减压量之间的平衡进行调节,并对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室内膨胀阀41、51、61中的代表开度恒定,因此,例如,即便在室内膨胀阀41、51、61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不追加检测中间压Pm的压力传感器等,也能对中间压Pm进行调节。
(3-2)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室内单元40、50、60有多台。此外,空调装置10的运转控制部80采用室内膨胀阀41、51、61中的最大开度以作为代表开度。例如,在室内单元40、50、60处于热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被设定为开阀脉冲为最低规定值的微小开度。在这种情况下,在空调装置10中也根据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减压量来调节室外膨胀阀38的减压量。
例如存在室内单元40的要求负载较小而处于热关闭状态,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为微小开度,室内单元50的要求负载是发挥出额定容量的100%这样的较大负载的情况。即便在上述情况下,室内侧控制部47、57、67也采用室内膨胀阀41、51、61中的最大开度作为代表开度,根据代表开度来调节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因此,能在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的减压量中确保0.2MPa的减压量,以作为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减压量。即,能防止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减压量被设定为极端少的减压量。藉此,能将要求负载较小的室内单元40的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和要求负载较大的室内单元50的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设为与各个要求负载相适应的比率。即,能将朝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流动的制冷剂量和朝要求负载较大的利用单元流动的制冷剂量设为与各个要求负载相适应的比率。由此,能防止过大量的制冷剂朝要求负载较小的利用单元流动,从而能实现节能化。
(3-3)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室外单元20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具有储罐24。
因此,即使因运转条件而在制冷剂回路11内产生剩余制冷剂,也能积存于储罐24。因此,能防止在压缩机21中产生液体压缩。
(4)变形例
(4-1)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采用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作为代表开度,但为了采用更准确的值作为代表开度,也可根据室内单元的规格修正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并采用修正后的开度(修正开度)中的最大开度以作为代表开度。另外,此处所述的“室内单元的规格”是指以为了在规定条件下产生室内单元40、50、60的额定能力所需的制冷剂的流量为基准的比流量与室内单元40的室内膨胀阀41的口径之比。即,当室内单元40的比流量为1时,能将室内单元40看作100%发挥出了额定能力,当室内单元40的比流量为0.6时,能将室内单元40看作60%发挥出了额定能力。
更具体而言,将利用比流量为1、减压量为0.2MPa的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去除此时检测出的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而得到的值设为修正的开度(以下称为修正开度)。另外,此处为了便于说明而仅对室内单元40进行了说明,但对室内单元50、60来说也是一样的。
在该情况下,室内单元40、50、60的规格数据被存储于室内侧控制部的存储器47a、57a、67a,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的修正是利用室内侧控制部47、57、67来进行的。然而,并不限度于此,也可由室外侧控制部37来进行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的修正。
这样,根据室内单元40、50、60的规格对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进行了修正,因此,能使修正开度和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接近比例的关系。因此,即便利用单元的规格不同,也能根据接近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的值来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从而能更准确地调节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减压量。
(4-2)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采用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作为代表开度,但为了采用更准确的值作为代表开度,也可根据室内单元的设置条件修正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并采用修正后的开度(修正开度)中的最大开度以作为代表开度。另外,此处所述的“室内单元的设置条件”是从室外单元20到各室内单元40、50、60为止的制冷剂连通管71、72的配管长度及配管直径。
更具体而言,将利用比流量为1、考虑了从室外单元20到室内单元40为止的制冷剂连通管的压力损失后的减压量为0.2MPa的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去除此时检测出的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而得到的值设为修正的开度(以下称为修正开度)。例如,存在比流量为1、从室外单元20到室内单元40为止的制冷剂连通管71、72的压力损失为0.10MPa、从室外单元20到室内单元60为止的制冷剂连通管71、72的压力损失为0.02MPa的情况。在室内单元40中,制冷剂连通管71、72的压力损失为0.10MPa,因此,为了将包括从室外单元20到室内单元40为止的制冷剂连通管71、72的室内单元40中的减压量设为0.2MPa,将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修正为对应于从0.2MPa中减去0.1MPa而得到的0.1MPa的开度。另外,在室内单元60中,制冷剂连通管71、72的压力损失为0.02MPa,因此,为了将包括从室外单元20到室内单元60为止的制冷剂连通管71、72的室内单元60中的减压量设为0.2MPa,将室内膨胀阀61的开度修正为对应于从0.2MPa中减去0.02MPa而得到的0.18MPa的开度。通过这样修正各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实际上能调节室内膨胀阀的开度以达到0.2MPa的减压量。
另外,此处为了便于说明而仅对室内单元40进行了说明,但对室内单元50、60也是一样的。另外,此处考虑了从室外单元20到室内单元40为止的制冷剂连通管,但并不限于此,也可考虑从由制冷剂连通管71、72分支至在距室外单元20最近的位置的室外单元即室内单元60的分支点F、G(参照图1)到各室内单元40、50、60为止的制冷剂连通管71、72。另外,变形例2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的修正也可与变形例1并用。
这样,根据室内单元40、50、60的设置条件对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进行了修正,因此,能使修正开度和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接近比例的关系。因此,即便利用单元的规格不同,也能根据接近实际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减压量的值来调节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从而能更准确地调节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减压量。
(4-3)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为了防止液体制冷剂积存于室内热交换器,室内膨胀阀41、51、61被调节为微小开度以不固定于全关闭状态来确保制冷剂的流动,但并不限于将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调节为微小开度。例如,室内膨胀阀41、51、61也可通过进行间歇地在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反复来确保制冷剂的流动。
(4-4)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为了将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减压量设为0.2MPa,将其开度设定成使开阀脉冲达到作为固定值的目标规定值,但并不限于此,也可根据外部气体温度修正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
(4-5)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控制部采用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作为代表开度,但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平均开度作为代表开度。
(4-6)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虽未特别提及,但运转控制部80也可根据相对于制冷剂回路11是处于剩余倾向还是处于不足倾向等状态(系统制冷剂量的状态)使对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进行调节时作为基准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的目标值变动。具体而言,在相对于制冷剂回路11系统制冷剂量的状态处于剩余倾向的情况下,增大作为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控制的基准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的目标值,在相对于制冷剂回路11系统制冷剂量的状态处于不足倾向的情况下,减小作为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控制的基准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的目标值。
通过这样控制,在相对于制冷剂回路11制冷剂量的状态处于剩余倾向的情况下,能使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中的制冷剂成为密度较大的液体状态。因此,能尽力增大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的制冷剂保有量,从而即便在制冷剂剩余的状态下也能进行运转。
另外,在相对于制冷剂回路11制冷剂量的状态处于不足倾向的情况下,能使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中的制冷剂成为密度较小的气液两相状态。因此,能减小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的制冷剂保有量,并能使减小的部分保存在利用侧热交换器内,从而即便在制冷剂不足的状态下也能进行运转。
(符号说明)
10  空调装置
20  室外单元(热源单元)
21  压缩机(压缩机构)
23  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
24  储罐
38  室外膨胀阀(热源侧膨胀阀)
41、51、61  室内膨胀阀(利用侧膨胀阀)
42、52、62  室内单元(利用单元)
80  运转控制部(控制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2002-39642号公报

Claims (8)

1.一种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源单元(20),该热源单元(20)具有压缩机构(21)、至少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23)、热源侧膨胀阀(38);
利用单元(40、50、60),该利用单元(40、50、60)具有至少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2、52、62)、利用侧膨胀阀(41、51、61);以及
控制部(80),该控制部(80)根据所述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对所述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所述利用单元(40、50、60)有多台,
所述控制部根据每个所述利用单元的要求负载对每个所述利用单元设定过冷度目标值,
所述控制部在制热运转时对所述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过冷度达到所述过冷度目标值,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多个所述利用单元的利用侧膨胀阀的代表开度接近规定开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单元在所述压缩机构的吸入侧还具有储罐(2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利用单元处于热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利用侧膨胀阀进行调节,以使所述利用侧膨胀阀不固定于全关闭状态来确保制冷剂的流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多个所述利用单元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用作所述代表开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利用侧膨胀阀所从属的所述利用单元的规格按每个所述利用单元对所述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修正,并将多个所述利用单元的修正后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用作所述代表开度。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利用侧膨胀阀所从属的所述利用单元的设置条件按每个所述利用单元对所述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修正,并将多个所述利用单元的修正后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中的最大开度用作所述代表开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多个所述利用单元的利用侧膨胀阀的平均开度用作所述代表开度。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从运转状态推定出的系统制冷剂量状态,使对所述热源侧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时作为基准的所述利用侧膨胀阀的开度的目标值变动。
CN201180037620.7A 2010-08-02 2011-07-21 空调装置 Active CN1030385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3612A JP4968373B2 (ja) 2010-08-02 2010-08-02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173612 2010-08-02
PCT/JP2011/066533 WO2012017829A1 (ja) 2010-08-02 2011-07-21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8584A CN103038584A (zh) 2013-04-10
CN103038584B true CN103038584B (zh) 2015-01-07

Family

ID=45559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7620.7A Active CN103038584B (zh) 2010-08-02 2011-07-21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966919B2 (zh)
EP (1) EP2602573B1 (zh)
JP (1) JP4968373B2 (zh)
KR (1) KR101421908B1 (zh)
CN (1) CN103038584B (zh)
AU (1) AU2011286893B2 (zh)
BR (1) BR112013002731B1 (zh)
ES (1) ES2786099T3 (zh)
WO (1) WO20120178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62678B1 (en) * 2010-02-24 2017-07-26 GN Audio A/S A headset system with microphone for ambient sounds
JP5594267B2 (ja) * 2011-09-12 2014-09-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573881B2 (ja) 2012-04-16 2014-08-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987479B2 (ja) * 2012-05-31 2016-09-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JP6000053B2 (ja) * 2012-10-15 2016-09-28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空気調和機
GB2525791B (en) * 2013-01-31 2020-06-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JP2014190554A (ja) * 2013-03-26 2014-10-0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5143786B (zh) * 2013-03-27 2017-05-10 江森自控日立空调技术(香港)有限公司 空调机
JP6155824B2 (ja) * 2013-05-08 2017-07-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979112B2 (ja) * 2013-09-30 2016-08-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US10563877B2 (en) * 2015-04-30 2020-02-18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MX2018004617A (es) * 2015-10-20 2018-07-06 Danfoss As Metodo para controlar un sistema de compresion de vapor con un valor nominal de presion del receptor variable.
JP6460073B2 (ja) * 2016-09-30 2019-01-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6595141B (zh) * 2016-12-12 2019-12-27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制冷系统
GB2579961B (en) * 2017-09-15 2021-07-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880204B2 (ja) * 2017-09-15 2021-06-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8131803A (zh) * 2017-12-18 2018-06-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2840164B (zh) * 2018-09-27 2023-01-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和管理装置
CN109899931A (zh) * 2019-03-12 2019-06-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能效优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959051B (zh) * 2021-10-08 2023-08-1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6044A (ja) * 1988-07-11 1990-05-1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H08247565A (ja) * 1995-03-07 1996-09-27 Daikin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マルチシステム
JPH09210491A (ja) * 1996-02-01 1997-08-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室型空気調和装置
JPH11304268A (ja) * 1998-04-20 1999-11-05 Denso Corp 超臨界冷凍サイクル
JP2000146261A (ja) * 1999-01-01 2000-05-26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CN1738995A (zh) * 2003-08-25 2006-02-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5803B2 (ja) * 1994-03-18 2002-03-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室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089139B2 (ja) 2000-07-26 2008-05-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20060034109A (ko) 2004-10-18 2006-04-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5125124B2 (ja) * 2007-01-31 2013-01-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200593B2 (ja) * 2008-03-13 2013-06-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7069087B2 (ja) * 2019-06-25 2022-05-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走行経路生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6044A (ja) * 1988-07-11 1990-05-1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H08247565A (ja) * 1995-03-07 1996-09-27 Daikin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マルチシステム
JPH09210491A (ja) * 1996-02-01 1997-08-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室型空気調和装置
JPH11304268A (ja) * 1998-04-20 1999-11-05 Denso Corp 超臨界冷凍サイクル
JP2000146261A (ja) * 1999-01-01 2000-05-26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CN1738995A (zh) * 2003-08-25 2006-02-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3002731A2 (pt) 2016-05-31
BR112013002731B1 (pt) 2021-01-05
US8966919B2 (en) 2015-03-03
KR101421908B1 (ko) 2014-07-22
AU2011286893A1 (en) 2013-03-21
EP2602573B1 (en) 2020-02-12
JP4968373B2 (ja) 2012-07-04
WO2012017829A1 (ja) 2012-02-09
AU2011286893B2 (en) 2014-04-03
JP2012032108A (ja) 2012-02-16
CN103038584A (zh) 2013-04-10
EP2602573A1 (en) 2013-06-12
EP2602573A4 (en) 2014-01-08
US20130118197A1 (en) 2013-05-16
KR20130041284A (ko) 2013-04-24
ES2786099T3 (es)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8584B (zh) 空调装置
CN102884383B (zh) 空调装置的运转控制装置及包括该运转控制装置的空调装置
JP5790729B2 (ja)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003823B2 (en) Combined air-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system
CN101329093B (zh) 同时进行制冷制热的多联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05752B (zh) 空调装置
CN104024764B (zh) 制冷装置
CN101960232B (zh) 制冷装置
JP665761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370584A (zh)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控制方法
CN103180676A (zh)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控制方法
CN102326028A (zh) 热泵系统
JP5979112B2 (ja) 冷凍装置
EP3457050B1 (en) Heat pump system
CN103842743A (zh) 热泵
CN112840164B (zh) 空调装置和管理装置
JP2014119147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3092292A (ja) 冷凍装置
JPH10205914A (ja) セパレート形ヒート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