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0164B - 空调装置和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和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0164B
CN112840164B CN201980063619.8A CN201980063619A CN112840164B CN 112840164 B CN112840164 B CN 112840164B CN 201980063619 A CN201980063619 A CN 201980063619A CN 112840164 B CN112840164 B CN 112840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indoor
amount
outdoor
expans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36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40164A (zh
Inventor
桧皮武史
笠原伸一
吉见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40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0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40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0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9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e.g. by trial operation or configuration che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54Heating and cooling,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3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the indoor fan, e.g. controll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5/00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 F25B2345/006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Abstract

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空调装置具有由分别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膨胀阀的多个室内单元和具有室外膨胀阀的室外单元通过制冷剂连通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此外,上述空调装置能单独控制各室内单元的运转或停止。而且,上述空调装置包括控制部和判断部。控制部在室内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时对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和室外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控制。判断部基于与室内膨胀阀和室外膨胀阀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和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管理装置及制冷剂连通管。
背景技术
以往,在研究一种空调装置,即使在冬季等室外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也能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5164527号)中公开了一种空调机,基于室外热交换器的容积对制冷循环中的适当制冷剂量进行计算,并以制冷循环中的适当制冷剂量为基准对制热循环中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目标过冷却度进行计算,并基于上述目标过冷却度来判断冷冻循环的适当制冷剂量。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过冷却度的变化相对于制冷剂量的变化的幅度有时小,从而有时会无法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的空调装置具有由多个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通过制冷剂连通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多个所述室内单元分别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膨胀机构,所述室外单元具有室外膨胀机构。此外,所述空调装置单独控制各室内单元的运转或停止。在此,空调装置包括控制部和判断部。控制部在室内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时对室内膨胀机构的开度和室外膨胀机构的开度进行控制。判断部基于与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因此,能提供能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空调装置。
第二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室外单元还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切换机构和容器。在此,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切换机构对制冷剂的流路进行切换以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或蒸发器发挥作用。容器与制冷剂回路的压缩机的上游侧配管连接,用于储存制冷剂。通过上述这种结构,能提供一种在制热运转时产生剩余制冷剂的能进行制热制冷运转的空调装置,能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第三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二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室外单元还具有分支配管和分支配管膨胀机构。分支配管在将室外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的运转时,对室外热交换器的上游侧配管与压缩机的上游侧配管进行连接。分支配管膨胀机构配置于分支配管上。
第四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判断部基于室内膨胀机构的开度与室外膨胀机构的开度的开度比来确定变化量。
第五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各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通过制冷剂连通管串联连接。而且,判断部基于室内膨胀机构与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制冷剂连通管的温度来确定所述变化量。
第六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五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于室外单元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制冷剂连通管的温度。由此,能通过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第七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五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于比来自多个室内膨胀机构的配管汇合的位置靠下游的位置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制冷剂连通管的温度。在上述这种位置处,状态变化敏感地反映为温度变化,因此,能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第八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五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通过分别设置于多个室内单元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制冷剂连通管的温度。由此,能通过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第九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八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判断部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时,根据室内单元的运转状态是热开启状态、是热关闭状态还是停止状态来判断。
在第九观点的空调装置中,判断部根据室内单元的运转状态来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因此,能实现精度更高的判断。
第十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九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判断部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时,控制部在热关闭状态下,在室内风扇进行运转动作的情况下,停止热关闭的室内单元的室内风扇,随后,判断部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在第十观点的空调装置中,判断部在减少室内单元的制冷剂保持量的态下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因此,能实现更适当的判断。
第十一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观点至第十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判断部预先获取适当制冷剂量下的系统状态量数据与变化量的指标之间的关系,在判断部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时,判断部利用关系对基于当前的系统状态量数据推断的变化量的指标与当前的变化量的指标进行比较,来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第十一观点的空调装置利用预先获取的、适当制冷剂量中的系统状态量数据与变化量的指标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当前的变化量的指标,因此,能实现更适当的判断。
第十二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十一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变化量的指标是室内膨胀机构与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制冷剂连通管的温度。
第十二观点的空调装置使用室内膨胀机构与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制冷剂连通管的温度以作为变化量的指标,因此,能简单地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第十三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十一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变化量的指标是(中间压力相当值-低压压力相当值)/(高压压力相当值-低压压力相当值)。在此,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设为高压压力,将相当于高压压力的物理特性值设为高压压力相当值。将吸入到压缩机之前的制冷剂的压力设为低压压力,将相当于低压压力的物理特性值设为低压压力相当值。此外,将室内膨胀机构与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制冷剂连通管的压力设为中间压力,将相当于中间压力的物理特性值设为中间压力相当值。
第十三观点的空调装置使用(中间压力相当值-低压压力相当值)/(高压压力相当值-低压压力相当值)以作为变化量的指标,因此,能实现更准确的制冷剂适当量的判断。
第十四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十一观点至第十三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系统状态量数据包括压缩机转速、室内机容量、外部气体温度、过冷却膨胀机构的开度内的至少一个。
第十五观点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十一观点至第十四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判断部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时,系统状态量数据和变化量的指标数据仅利用在压缩机吸入过热度>0的状态下获取的数据。
第十五观点的空调装置仅利用在压缩机吸入过热度>0的状态下获取的数据,因此,通过在制冷剂几乎不储存于用来储存制冷剂的容器的状态下获取数据,能更准确地实现制冷剂适当量的判断。
第十六观点的空调装置具有由多个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通过制冷剂连通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多个所述室内单元分别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膨胀机构,所述室外单元具有室外膨胀机构。此外,所述空调装置单独控制各室内单元的运转或停止。在此,空调装置包括控制部和通信部。控制部在室内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时对室内膨胀机构的开度和室外膨胀机构的开度进行控制。通信部将表示室内膨胀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状态变化的变化量发送给管理装置。在管理装置中,基于与室内膨胀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根据上述这种结构,能减轻空调装置的运算负荷,并且管理装置的管理者能管理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第十七观点的管理装置能与空调装置进行通信。在此,空调装置具有由多个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通过制冷剂连通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多个所述室内单元分别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膨胀机构,所述室外单元具有室外膨胀机构。此外,空调装置单独控制各室内单元的运转或停止。此外,空调装置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室内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时对室内膨胀机构的开度和室外膨胀机构的开度进行控制。而且,管理装置获取与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并基于获取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根据上述这种结构,能减轻空调装置的运算负荷,并且管理装置的管理者能管理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第十八观点的配管是用于第六观点至第八观点中任一个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连通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上述这种结构,能提供用于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制冷剂连通管。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空调装置10的控制框图。
图3是冷冻循环的p-h线图(莫里尔线图)。
图4A是表示室内膨胀阀41、51、61及室外膨胀阀38的阀开度与制冷剂填充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B是表示制冷剂温度与制冷剂填充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变形例1B的空调装置10的示意结构图。
图6是变形例1B的空调装置10的示意结构图。
图7是变形例1G的空调装置10的示意结构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a的示意结构图。
图9A是表示制冷剂泄漏指标与制冷剂填充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B是表示室内膨胀阀41、51、61的阀开度X、室外膨胀阀38的代表开度Y、过冷却膨胀阀112的阀开度Z与制冷剂填充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是变形例2A的空调装置10a的示意结构图。
图11是变形例2B的空调装置10a的示意结构图。
图12是变形例2E的、在制热运转时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变形例2F的、在制热运转时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变形例2G的、在制热运转时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变形例2H的、在制热运转时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1)空调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是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运转来用于建筑物等的室内的制热、制冷的装置。空调装置10主要包括:一台作为热源单元的室外单元20;与该室外单元20并联连接的多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台)作为利用单元的室内单元40、50、60;以及将室外单元20与各室内单元40、50、60连接的制冷剂连通管、即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而且,室外单元20和多个室内单元40、50、60被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1。
此外,空调装置10能单独控制各室内单元40、50、60的运转或停止。
(1-1)室内单元
接着,对室内单元40、50、6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室内单元40和室内单元50、60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仅说明室内单元40的结构,对于室内单元50、60的结构则分别标注50号段或60号段的符号以代替表示室内单元40各部分的40号段的符号,并省略各部分的说明。
室内单元40通过埋入或悬挂于建筑物等的室内的天花板等方式或者通过挂于室内的壁面等方式设置。室内单元40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而与室外单元20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1的一部分。
室内单元40主要具有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1和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42。此外,室内单元40构成制冷剂回路11的一部分即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a(在室内单元50中为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b,在室内单元60中为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膨胀机构”是指能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属于此类。此外,膨胀机构是能自由调节开度的机构。
室内膨胀阀41是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一侧的电子膨胀阀,进行对在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a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的调节等。此外,室内膨胀阀41也能切断制冷剂的流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其它任一个室内单元50、60处于运转状态时室内单元40停止的情况下,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被调节为微小开度。由此,避免液体制冷剂积存于室内热交换器42。另外,“微小开度”相当于开阀脉冲的最小规定值,其是指室内膨胀阀41不是全闭的程度的小开度。
室内热交换器42是用于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室内热交换器42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此外,室内热交换器42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例如,作为室内热交换器42,能使用由导热管和许多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但是,室内热交换器42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热交换器。
室内单元40具有作为送风机的室内风扇43。室内风扇43将空气吸入至室内单元40内,并且使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供给到室内。例如,作为室内风扇43,能使用通过由直流风扇马达等构成的马达43m而被驱动的离心风扇、多叶片风扇等。
此外,在室内单元40中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设置有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和室内温度传感器46。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对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在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室内膨胀阀41的下游。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对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室内温度传感器46对流入室内单元40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即室内温度)进行检测,并设置于室内单元40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
另外,室内单元40具有对构成室内单元4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室内侧控制部47。室内侧控制部47具有为了控制室内单元40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47a等,能与用于单独操作室内单元40的遥控器(未图示)之间对控制信号进行通信,或与室外单元20之间经由传送线80a对控制信号进行通信。
(1-2)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0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室外,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与各室内单元40、50、60连接。而且,室外单元20与各室内单元40、50、60一起构成制冷剂回路11。另外,各室内膨胀阀41、51、61分别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与室外膨胀阀38串联连接。
室外单元20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外膨胀阀38、储罐24、液体侧截止阀26和气体侧截止阀27。此外,室外单元20构成制冷剂回路11的一部分即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d。
压缩机21是运转容量可变的压缩机。例如,作为压缩机21,能使用通过转速被逆变器控制的马达21m而被驱动的容积式压缩机。另外,在此,压缩机21仅示出一台,但也可以根据室内单元的连接台数等来并联连接两台以上的压缩机。
四通切换阀22是用于对制冷剂的流路进行切换的阀。在制冷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2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具体而言为储罐24)与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侧连接(参照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实线)。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被压缩机2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且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另外,在制热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2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侧连接,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参照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虚线)。由此,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作为被压缩机2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且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
室内热交换器23是用于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室外热交换器23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与室外膨胀阀38连接。例如,作为室外热交换器23,能使用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但是,室外热交换器23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热交换器。
此外,室内单元20具有作为送风机的室外风扇28。室外风扇28是能改变供给至室外热交换器23的空气的风量的风扇。室外风扇28将室外空气吸入至室外单元20内,并且使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到室外。例如,作为室外风扇28,能使用通过由直流风扇马达等构成的马达28m而被驱动的轴流风扇等。
储罐24是用于对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时在制冷剂回路11中流通的制冷剂和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在制冷剂回路11中流通的制冷剂的差分、即剩余制冷剂进行储存的容器。补充一下,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能使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切换运转,为了提高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而设计成制热运转时比制冷运转时制冷剂更富余。储罐24将上述这种剩余制冷剂作为液体制冷剂来储存。
室外膨胀阀38对在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d内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流量等进行调节。室外膨胀阀38是在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上游(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连接)的电子膨胀阀。
液体侧截止阀26和气体侧截止阀27是设置于与外部的设备、配管(具体而言是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连接的连接口的阀。这些液体侧截止阀26和气体侧截止阀27能切断制冷剂的流通。
此外,在室外单元20中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室外单元20中设置有吸入压力传感器29、排出压力传感器30、吸入温度传感器31和排出温度传感器32,其中,上述吸入压力传感器29对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进行检测,上述排出压力传感器30对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进行检测,上述吸入温度传感器31对压缩机21的吸入温度进行检测,上述排出温度传感器32对压缩机21的排出温度进行检测。在室外单元20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对流入室外单元20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即室外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外温度传感器36。
另外,室外单元20具有室外侧控制部37,该室外侧控制部37对构成室外单元2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室外侧控制部37具有为了控制室外单元20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37a、控制马达21m的逆变器电路等,并能与室内单元40的室内侧控制部47、室内单元50的室内侧控制部57、室内单元60的室内侧控制部67之间经由传送线80a对控制信号进行通信。在此,通过对各室内侧控制部47、57、67与室外侧控制部37之间进行连接的传送线80a来构成进行空调装置10整体的运转控制的控制部80。
(1-3)制冷剂连通管
制冷剂连通管71、72是在将空调装置10设置于建筑物等设置场所时在现场进行施工的制冷剂管。制冷剂连通管71、72是长度、管径根据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的组合、设置场所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的管。因此,例如在第一次设置空调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填充与制冷剂连通管71、72的长度、管径等条件相符合的适当量的制冷剂。
(1-4)控制部
如上所述,空调控制装置10包括控制部80。控制部80对空调装置10的各个设备进行控制,其是通过室外侧控制部37和各室内侧控制部47、57、67协同动作来实现的。如图2所示,控制部80连接成能接受各种传感器29~32、36、44~46、54~56、64~66的检测信号。此外,控制部80基于这些检测信号等来对各种设备和阀21、22、28、38、41、43、51、53、61、63进行控制。另外,在构成控制部80的存储器37a、47a、57a、67a中存储有各种数据。
此外,空调装置10包括判断部90。为了便于说明,对判断部90与控制部80进行区别,但判断部90能作为控制部80的一个功能来实现。然而,判断部90还能通过与控制部80不同结构的装置来实现。关于判断部90的功能,将在后文中叙述。
(2)空气调节装置的动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空调装置10中,在下述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中,对各室内机40、50、60进行室内温度最佳控制,在上述室内温度最佳控制中,使室内温度Tr接近于由使用者利用遥控器等输入装置设定的设定温度Ts。在室内温度最佳控制中,对室外膨胀阀38和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室内温度Tr收敛于设定温度Ts。
(2-1)制冷运转
在制冷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2处于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经由气体侧截止阀27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与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气体侧连接。
在制冷运转中,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21并且被压缩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被送往室外热交换器23。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28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而形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6和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被送至各室内单元40、50、60。在各室内单元40、50、60中,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各室内膨胀阀41、51、61而被减压至接近于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此外,制冷剂在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变成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被送至室外单元20,并经由气体侧截止阀27和四通切换阀22而流入储罐24。接着,流入储罐24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
在上述制冷运转中,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调节为全开状态。各室内膨胀阀41、51、61进行开度调节,以使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即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气体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恒定在目标过热度。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例如通过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检测的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换算为对应于蒸发温度Te的饱和温度值、并从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而被检测。此外,例如也可以通过设置对在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并从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与蒸发温度Te对应的制冷剂温度值,来对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进行检测。
(2-2)制热运转
在制热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2处于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21的排出侧经由气体侧截止阀27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与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
在制热运转中,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21并且被压缩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气体侧截止阀27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被送至各室内单元40、50、60。在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变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然后,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经过室内膨胀阀41、51、61时根据室内膨胀阀41、51、61的阀开度而被减压。经过了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而被送至室外单元20,并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6及室外膨胀阀38而被进一步减压。由此,变成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接着,上述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风扇28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变成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流入储罐24。然后,流入储罐24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
在上述的制热运转中,控制部80进行根据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来调节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的膨胀阀联动控制。控制部80采用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内构成最大开度的室内膨胀阀的开度,以作为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控制部80对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内构成最大开度的室内膨胀阀的减压量变成即使在减压后仍能维持液相的程度、例如0.2MPa(对应减压量0.2Mpa而设定的开阀脉冲的目标规定值)。此时,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进行开度调节,以使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SC恒定在目标过冷度SCt。
(3)制冷剂泄漏的检测(制热运转的冷冻循环)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具有对上述制热运转的冷冻循环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进行判断的功能。由此,空调装置10能对制冷剂泄漏进行检测。
在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时,控制部80在将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分别设为允许最大开度之后,对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进行控制。另外,“允许最大开度”是使空调装置10适当地运转时允许的最大开度,其是根据多个室内单元与室外单元的组合按每个室内膨胀阀设定的值。这些值被预先存储在储存器等中。此外,控制部80根据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来对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此,制热运转的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的状态如图3所示的p-h线图(莫里尔线图)那样转变。图3的A、B、C、D、E所示的点分别表示与图1的A、B、C、D、E所示的点对应的制冷剂的状态。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1中,制冷剂被压缩机21压缩而达到高温且高压Ph(A→B)。高压Ph的气体制冷剂通过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而被散热,变成低温且高压Ph的液体制冷剂(B→C)。接着,在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散热后的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41、51、61从高压Ph被减压至中间压力Pm(C→D)。在上述点D的状态下,制冷剂变成液相状态。接着,减压至中间压力Pm的制冷剂流入室外单元20,并通过室外膨胀阀38从中间压力Pm减压至低压Pl而成为气液两相状态(D→E)。成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中吸收热量,蒸发并返回至压缩机21(E→A)。
在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时,通过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测量的温度的测量值随时被收集于控制部80。而且,判断部对收集于控制部80的温度的测量值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若制冷剂量适当,则判断部90判断为未发生制冷剂泄漏(制冷剂泄漏=无),若制冷剂量不适当,则判断部90判断为产生制冷剂泄漏(制冷剂泄漏=有)。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设计成制热运转时比制冷运转时制冷剂富余。因此,若在制热运转时产生制冷剂泄漏,则储罐24的剩余制冷剂减少。如图4A所示,在通常的制热运转中,空调装置10使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X和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Y以规定的开度(X1、Y1)变成打开状态。在此,当储罐24的剩余制冷剂减少时,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液体侧)将变成干燥状态。在制热运转时,外部气体温度比蒸发温度Te高,因此,制冷剂过热。据此,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X被控制为打开(X1→X2)。当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X被控制为打开时,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开始变成湿润状态。据此,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Y被控制为关闭(Y1→Y2)。其结果是,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X与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Y的开度比大幅变化。此外,伴随于此,中间压力Pm大幅减小。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当产生制冷剂泄漏时,中间压力Pm的值将大幅变化。此外,中间压力Pm的值对应于室内膨胀阀41、51、61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的制冷剂温度Th,如图4B所示,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内的制冷剂温度Th大幅变化(Th1→Th2)。另外,在图4A中,纵轴表示阀开度,横轴表示制冷剂填充率。另外,在图4B中,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制冷剂填充率。
基于上述这种见解,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判断部90基于通过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测量的温度来判断是否发生制冷剂泄漏,上述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在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下游。
(4)特征
(4-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具有制冷剂回路11,上述制冷剂回路11通过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2使多个室内单元40、50、60与室外单元20连接,其中,上述室内单元4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42和室内膨胀阀41,上述室内单元5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52和室内膨胀阀51,上述室内单元6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62和室内膨胀阀61,上述室外单元20具有室外膨胀阀38。此外,上述空调装置10单独控制各室内单元40、50、60的运转或停止。
在上述空调装置10中,控制部80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冷凝器(散热器)发挥作用时,将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设为允许最大开度(规定开度)之后对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进行控制。
而且,在上述空调装置10中,判断部90基于室内膨胀阀41、51、61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温度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由此,能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补充一下,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室内膨胀阀41、51、61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反映在温度的测量值中。因此,通过对室内膨胀阀41、51、61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温度的变化量是否处于规定范围内进行检测,能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另外,如上所述,能根据温度的测量值的显示来检测制冷剂泄漏,因此,与其它的判断方法相比便利性更高。
此外,通过与制冷运转的冷冻运转中的制冷剂泄漏检测的方法组合,能全年监测制冷剂量,能大幅减少制冷剂总排出量。
(4-2)
此外,在空调装置10中,室外单元20具有四通切换阀22(切换机构)和储罐24(容器)。在此,储罐24(容器)对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冷凝器(散热器)发挥作用时在制冷剂回路11中流通的制冷剂和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在制冷剂回路11中流通的制冷剂的差分、即剩余制冷剂进行储存。由此,能提供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高的空调装置10。另外,通过将剩余制冷剂积存于储罐24,能防止压缩机21中的液体压缩。
(4-3)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中,判断部90基于与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具体而言,判断部90基于作为与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的、通过单独设置于各室内单元40、50、60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测量的温度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量是否适当。
如上所述,各室内膨胀阀41、51、61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的温度的变化量与制冷剂泄漏的量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能通过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5)变形例
(5-1)变形例1A
在上述说明中,判断部90基于作为与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的、通过单独设置于各室内单元40、50、60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测量的温度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量是否适当,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与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则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能采用任意的物理量。例如,判断部90还能使用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与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的开度比以作为与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5-2)变形例1B
在上述说明中,判断部90基于作为与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的、通过单独设置于各室内单元40、50、60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测量的温度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量是否适当,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能采用判断部90基于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的温度来确定与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的任意结构。
例如,也可以如图5所示,室外单元20构成为在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包括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4。在这种情况下,判断部90基于作为与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的、通过单独设置于室外单元20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4测量的温度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量是否适当。由此,能通过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而且,也可以如图6所示,构成为在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比从多个室内膨胀阀41、51、61延伸的配管汇流的位置(图6中的点F)靠下游的位置包括液体侧温度传感器74。在这种情况下,判断部90基于作为与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的、通过上述液体侧温度传感器74测量的温度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量是否适当。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74获得的温度的测量值与由单独设置于各室内单元40、50、60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获得的温度的测量值相比,对室内膨胀阀41、51、61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状态变化反应更敏感,因此,能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另外,空调装置10中使用的液体制冷剂连通管71也可以其一部分或全部安装有上述液体侧温度传感器74而一体化。通过上述这种结构,能以可更换的方式提供用于高精度地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制冷剂连通管。
(5-3)变形例1D
在上述说明中,控制部80将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调节成作为规定开度的允许最大开度,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能采用控制部80将各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设为恒定的任意结构。
(5-4)变形例1E
在上述说明中,判断部90对制冷剂量是否适当进行判断,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也可以通过判断部90D对与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温度变化量、开度比等)与大量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对正在泄漏的制冷剂的量进行计算。
(5-5)变形例1F
在上述说明中,判断部90对制冷剂的泄漏进行检测,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也可以是判断部90对制冷剂的过填充进行检测的装置。而且,也可以是对过填充后的制冷剂的量进行计算。
(5-6)变形例1G
在上述空调装置10中,也可以使外部的管理装置100具备判断部90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空调装置10如图7所示包括通信部95。此外,管理装置100能与空调装置10进行通信。
在这种结构中,通信部95将与各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发送给管理装置100。另外,通信部95可以是无线和有线中的任一个通信方式。
管理装置100获取与各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并基于获取的变化量来判断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根据上述这种结构,能减轻空调装置10的运算负荷,并且管理装置100的管理者能管理制冷剂回路11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第二实施方式>
(6)空调装置10a
(6-1)过冷却流路
将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a的制冷剂回路在图8中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a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的全部结构,而且,具有分支配管110、过冷却膨胀阀(分支配管膨胀阀机构)112和过冷却热交换器111。换言之,分支配管110、过冷却膨胀阀112和过冷却热交换器111构成过冷却流路。
分支配管110使室外膨胀机构38与液体侧截止阀26之间的制冷剂连通管连接四通切换阀(切换机构)22与储罐(容器)24之间的配管。过冷却膨胀阀112在分支配管110上配置于靠近室外膨胀机构38与液体侧截止阀26之间的制冷剂连通管的一侧。过冷却热交换器111配置成使分支配管110上比过冷却膨胀阀112更靠下游侧的制冷剂和在室外膨胀阀机构38与液体侧截止阀26之间的制冷剂连通管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过冷却热交换器111中,进入分支配管110并由过冷却膨胀阀112减压后的制冷剂对在上述制冷剂连通管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热冷却流路的制热运转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a中,在制热运转时,过冷却膨胀阀112处于稍稍打开的状态。过冷却流路用于在室外膨胀机构38与液体侧截止阀26之间的制冷剂连通管的压力(中间压力)变得异常高时使中间压力下降。在中间压力变得异常高时,增大过冷却膨胀阀112的开度而使中间压力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过冷却膨胀阀112的开度为0时或稍稍打开时,制冷剂回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大体相同。因此,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有效的。
(6-2)制冷剂泄漏指示值
接着,使用实际的实验数据来对制冷剂泄漏指示值进行说明。制冷剂泄漏指示值是与中间压力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的指标中的一个。
制冷剂泄漏指示值是(中间压力相当值-低压压力相当值)/(高压压力相当值-低压压力相当值)的值。
在此,压力相当值既可以是压力,也可以是与压力相当的物理特性值。物理特性值的代表为温度。
此外,高压压力是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低压压力是吸入至压缩机之前的制冷剂的压力。中间压力是室内膨胀阀机构与所述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所述制冷剂连通管的压力。
此外,在此,作为压力相当值,使用温度的测量值。高压压力相当值是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低压压力相当值是室外热交换器温度。此外,中间压力相当值是通过单独设置于各室内单元40、50、60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测量的温度的平均值。
将制冷剂泄漏指示值的测量数据在图9A中示出。图9A、9B的实验条件如下。
空调运转是制热运转。外部气体温度设定为10℃,室内温度设定为20℃。在一台室外单元20上连接有三台室内单元40、50、60。在三台室内单元中,两台进行制热运转,一台处于停止过程中。
在图9A中,使制冷剂填充率变化来对制冷剂泄漏指标的变化进行测量。在制冷剂填充率为初始的适当的填充量(制冷剂填充率100%)时,制冷剂泄漏指标为0.7。随着制冷剂填充率从100%下降至80%,制冷剂填充指标从0.7下降至0.44。通过预先获取上述这样的数据,并在制热运转时获取制冷剂泄漏指标数据,能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此外,图9B表示在与图9A同样地使制冷剂填充率变化的情况下的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X、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Y和过冷却膨胀阀112的开度。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Y是制热运转中的室内单元40的室内膨胀阀41和室内单元50的室内膨胀阀51的平均开度。过冷却膨胀阀112的开度是稍稍打开的状态,并稳定在16个脉冲左右。随着制冷剂填充率从100%下降至80%,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X从921个脉冲增加至2032个脉冲,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Y从813个脉冲减少至687个脉冲。
从图9B可以理解,能以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X、室内膨胀阀41、51、61的代表开度Y的值、或开度X与开度Y之比作为变化量的指标来判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此外,能按以下方式对图9A、9B进行说明。在制热运转中,当如制冷剂泄漏时那样制冷剂填充量变少时,储罐的剩余制冷剂将减少,室外热交换器出口将变成干燥状态。此时,外部气体温度高于蒸发温度,因此,过热度可能会变高,为了抑制这种情况,使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逐渐增大。当室外膨胀阀38的开度增大时,与之对应,高压压力下降,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开始变成湿润状态,室内膨胀阀逐渐关闭。如此,通过制冷剂量的减少,室外膨胀阀的开度变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逐渐减小,因此,中间压力下降。因此,制冷剂泄漏指示值的值也下降。
(7)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7-1)变形例2A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泄漏指标的计算中,作为中间压力相当值,使用通过单独设置于各室内单元40、50、60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测量的温度的平均值。在变形例2A中,如图10所示,中间压力相当值使用通过配置于室外膨胀机构38与液体侧截止阀26之间的制冷剂连通管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4测量的温度。在图10中,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4配置于过冷却热交换器111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连通管。其它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7-2)变形例2B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泄漏指标的计算中,作为中间压力相当值,使用通过单独设置于各室内单元40、50、60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测量的温度的平均值。在变形例2B中,如图11所示,中间压力相当值使用通过液体侧温度传感器74测量的温度,所述液体侧温度传感器74在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比从多个室内膨胀阀41、51、61延伸的配管汇流的位置(图11中的点F)靠下游的位置。其它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7-3)变形例2C
在上述说明中,判断部90对制冷剂量是否适当进行判断,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也可以通过判断部90对与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温度变化量、开度比等)与大量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对正在泄漏的制冷剂量进行计算。
(7-4)变形例2D
在上述说明中,判断部90对制冷剂的泄漏进行检测,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也可以是判断部90对制冷剂的过填充进行检测的装置。而且,也可以是对过填充后的制冷剂的量进行计算。
(7-5)变形例2E
变形例2E的判断部90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方法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法做了一些变更。
在图12中示出了变形例2E的在制热运转时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变形例2E中,首先,判断部90在步骤S101中对各室内单元40、50、60的运转状态是热开启状态、是热关闭状态还是停止状态进行判断。进行上述这种判断的理由主要是由于制冷剂的保持量根据各状态而不同。以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制热运转时。
在室内单元是热开启状态时,室内膨胀阀41、51、61是运转中的开度,室内风扇43、53、63旋转,在室内单元中保持某种程度的液体气体比率的制冷剂量。
在室内单元停止时,室内膨胀阀41、51、61为最小开度,室内风扇43、53、63停止。室内单元所保持的制冷剂量根据设置状况也存在偏差,但总体来说保持有与热开启状态的室内单元相同的制冷剂量。
在室内单元处于热关闭状态时,室内膨胀阀41、51、61为最小开度,室内风扇43、53、63以固定最低风量旋转。室内单元所保持的制冷剂由于风扇的旋转而冷凝,液体量变多。与热开启状态的室内单元相比,制冷剂量变多。
在步骤S101中,在对各室内单元40、50、60的运转状态进行判断之后,判断部90在步骤S102中考虑上述运转状态来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例如,若在室内单元中热关闭状态的单元变多,则认为在整体中循环的制冷剂量减少。除了考虑各室内单元40、50、60的运转状态以外,步骤S102中由判断部90对制冷剂量进行的判断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7-6)变形例2F
变形例2F的判断部90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方法是对变形例2E的方法做了一些变更。
在图13中示出了变形例2F的在制热运转时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变形例2F中,与变形例2E相同,首先,判断部90在步骤S201中对各室内单元40、50、60的运转状态是热开启状态、是热关闭状态还是停止状态进行判断。
接着,在步骤S202中,在热关闭状态的室内单元中,在室内风扇43、53、63旋转时,停止室内风扇43、53、63。换言之,以室内单元处于热关闭状态时变成与停止状态时相同的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其理由是,在热关闭状态下,制冷剂保持量多,因此,减少该制冷剂保持量。
在步骤S203中,基于通过步骤S202变更后的运转状态来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上述步骤S203与变形例2E的步骤S102相同。
(7-7)变形例2G
变形例2G的判断部90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方法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法做了一些变更。
在图14中示出了变形例2G的在制热运转时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变形例2G中,预先获取适当制冷剂量中的系统状态量数据与变化量的指标之间的关系(S301)。预先是指,例如在当前是存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并希望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状况时且认为之前制冷剂量适当且能正常运转的时刻。空调装置10、10a还具有存储部,将获取的数据存储于存储部。
系统状态量数据包括压缩机转速、室内机容量、外部气体温度、过冷却膨胀机构的开度内的至少一个。
步骤S302以后是在希望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时刻进行的步骤。
在步骤S302中,获取当前的系统状态量数据和当前的变化量的指标。
在步骤S303中,从存储部中读取S301中获取的、适当制冷剂量中的系统状态量数据与变化量的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步骤S302中获取的系统状态量数据来推断当前的变化量的指标。
在步骤S304中,对步骤S302中获取的当前的变化量的指标与步骤S303中获取的当前的变化量的指标进行比较,来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步骤S303或S304中利用的系统状态量数据和变化量的指标的数据使用在压缩机吸入过热度>0的状态下获取的数据。其理由以如下方式说明。
在制热运转时,在制冷剂不足的状态时,当储存于储罐24的制冷剂消失时,外部气体温度高于蒸发温度,因此,压缩机吸入过热度持续上升。换言之,在制冷剂不足的状态下,压缩机吸入过热度>0是当然的。
另一方面,在以适当制冷剂量进行制热运转时,制冷剂被储存于储罐24,储罐24出口的温度变成气体饱和温度,因此,压缩机吸入过热度接近于0。
因此,在制热运转时,若仅利用压缩机吸入过热度>0的数据,则该数据是制冷剂未积存于储罐24、换言之制冷剂不足的状态的数据的可能性高。
另外,对系统状态量数据是以何种方式影响变化量的指标的一个例子进行简单说明。
例如,将系统状态量设为压缩机转速,将变化量的指标设为中间压力相当值。在制热负荷变大且压缩机的转速变大时,过冷却度变大。随着上述过冷却度的上升,中间压力相当值也上升。
(7-8)变形例2H
变形例2H的判断部90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方法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法做了一些变更。变形例2H是变形例2G与变形例2F的组合。在图15中示出了变形例2H的在制热运转时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变形例2H中,与变形例2G相同,预先获取适当制冷剂量中的系统状态量数据与变化量的指标之间的关系(S401)。
步骤S402以后是在希望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的时刻进行的步骤。
在变形例2H中,与变形例2F相同,判断部90在步骤S402中对各室内单元40、50、60的运转状态是热开启状态、是热关闭状态还是停止状态进行判断。
接着,在步骤S403中,在热关闭状态的室内单元中,在室内风扇43、53、63旋转时,停止室内风扇43、53、63。
在步骤S404中,获取当前的系统状态量数据和当前的变化量的指标。获取的数据被存储于存储部。
在步骤S405中,从存储部中读取S401中获取的、适当制冷剂量中的系统状态量数据与变化量的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步骤S404中获取的系统状态量数据来推断当前的变化量的指标。
在步骤S406中,对步骤S404中获取的当前的变化量的指标与步骤S405中获取的当前的变化量的指标进行比较,来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变更。
即,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本公开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并使之具体化。此外,本公开能够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来形成各种公开。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构成要素中去除几个构成要素。此外,可以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对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组合。
(符号说明)
10 空调装置
11 制冷剂回路
20 室外单元
22 四通切换阀(切换机构)
23 室外热交换器
24 储罐(容器)
34 液体侧温度传感器
37 室外侧控制部
38 室外膨胀阀(室外膨胀机构)
40 室内单元
41 室内膨胀阀(室内膨胀机构)
42 室内热交换器
44 液体侧温度传感器
47 室内侧控制部
50 室内单元
51 室内膨胀阀(室内膨胀机构)
52 室内热交换器
54 液体侧温度传感器
57 室内侧控制部
60 室内单元
61 室内膨胀阀(室内膨胀机构)
62 室内热交换器
64 液体侧温度传感器
67 室内侧控制部
71 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
74 液体侧制冷剂温度传感器
80 控制部
90 判断部
95 通信部
110 分支配管
112 过冷却膨胀阀(分支配管膨胀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许第5164527号。

Claims (14)

1.一种空调装置(10),具有由多个室内单元(40、50、60)和室外单元(20)通过制冷剂连通管(71)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1),并单独控制各所述室内单元的运转或停止,多个所述室内单元(40、50、60)分别具有室内热交换器(42、52、62)和室内膨胀机构(41、51、61),所述室外单元(20)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的压缩机(21)和室外膨胀机构(38),
所述空调装置包括:
控制部(80),所述控制部(80)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时对所述室内膨胀机构的开度和所述室外膨胀机构的开度进行控制;以及
判断部(90),所述判断部(90)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时基于与所述室内膨胀机构和所述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来判断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所述判断部预先获取适当制冷剂量下的系统状态量数据与所述变化量的指标之间的关系,
在所述判断部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时,
所述判断部利用所述关系对基于当前的系统状态量数据推断的所述变化量的指标与当前的所述变化量的指标进行比较,来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在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设为高压压力,将相当于高压压力的物理特性值设为高压压力相当值,
将吸入到所述压缩机之前的制冷剂的压力设为低压压力,将相当于低压压力的物理特性值设为低压压力相当值,
将所述室内膨胀机构与所述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所述制冷剂连通管的压力设为中间压力,将相当于中间压力的物理特性值设为中间压力相当值时,
所述变化量的指标是(中间压力相当值-低压压力相当值)/(高压压力相当值-低压压力相当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
室外热交换器(23);
切换机构(22),所述切换机构(22)对制冷剂的流路进行切换以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或蒸发器发挥作用;以及
容器(24),所述容器(24)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所述压缩机的上游侧配管连接,用于储存制冷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
分支配管(110),所述分支配管(110)在将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的运转时,对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上游侧配管与所述压缩机的上游侧配管进行连接;以及
分支配管膨胀机构(112),所述分支配管膨胀机构(112)配置于所述分支配管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各所述室内膨胀机构和所述室外膨胀机构通过制冷剂连通管串联连接,
所述判断部基于所述室内膨胀机构与所述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所述制冷剂连通管的温度来确定所述变化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通过设置于所述室外单元的温度传感器(34)测量所述制冷剂连通管的温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通过设置于比来自多个所述室内膨胀机构的配管汇合的位置靠下游的位置的温度传感器(74)测量所述制冷剂连通管的温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通过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室内单元的温度传感器(44、54、64)测量所述制冷剂连通管的温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在所述判断部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时,
根据所述室内单元的运转状态是热开启状态、是热关闭状态还是停止状态来判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室内单元还具有室内风扇(43、53、63),所述室内风扇(43、53、63)使空气流通至所述室内热交换器,
在所述判断部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时,
所述控制部在热关闭状态下,在室内风扇进行运转动作的情况下,停止热关闭的室内单元的室内风扇,
随后,所述判断部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变化量的指标是所述室内膨胀机构与所述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所述制冷剂连通管的温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系统状态量数据包括压缩机转速、室内机容量、外部气体温度、过冷却膨胀机构的开度内的至少一个。
12.如权利要求1、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在所述判断部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时,
所述系统状态量数据和变化量的指标数据仅利用在压缩机吸入过热度>0的状态下获取的数据。
13.一种空调装置(10),具有由多个室内单元(40、50、60)和室外单元(20)通过制冷剂连通管(71)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1),并单独控制各所述室内单元的运转或停止,多个所述室内单元(40、50、60)分别具有室内热交换器(42、52、62)和室内膨胀机构(41、51、61),所述室外单元(20)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的压缩机(21)和室外膨胀机构(38),
所述空调装置包括:
控制部(80),所述控制部(80)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时对所述室内膨胀机构的开度和所述室外膨胀机构的开度进行控制;以及
通信部(95),所述通信部(95)将与所述室内膨胀机构和所述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发送给管理装置(100),所述管理装置(100)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时基于所述变化量来判断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所述管理装置预先获取适当制冷剂量下的系统状态量数据与所述变化量的指标之间的关系,
在所述管理装置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时,
所述管理装置利用所述关系对基于当前的系统状态量数据推断的所述变化量的指标与当前的所述变化量的指标进行比较,来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在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设为高压压力,将相当于高压压力的物理特性值设为高压压力相当值,
将吸入到所述压缩机之前的制冷剂的压力设为低压压力,将相当于低压压力的物理特性值设为低压压力相当值,
将所述室内膨胀机构与所述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所述制冷剂连通管的压力设为中间压力,将相当于中间压力的物理特性值设为中间压力相当值时,
所述变化量的指标是(中间压力相当值-低压压力相当值)/(高压压力相当值-低压压力相当值)。
14.一种管理装置(100),能与空调装置(10)进行通信,所述空调装置(10)具有由多个室内单元(40、50、60)和室外单元(20)通过制冷剂连通管(71)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1),并单独控制各所述室内单元的运转或停止,多个所述室内单元(40、50、60)分别具有室内热交换器(42、52、62)和室内膨胀机构(41、51、61),所述室外单元(20)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的压缩机(21)和室外膨胀机构(38),
所述空调装置(10)具有控制部(80),所述控制部(80)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时对所述室内膨胀机构的开度和所述室外膨胀机构的开度进行控制,
所述管理装置获取与所述室内膨胀机构和所述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对应的变化量,并且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时基于获取的变化量来判断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所述管理装置预先获取适当制冷剂量下的系统状态量数据与所述变化量的指标之间的关系,
在所述管理装置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时,
所述管理装置利用所述关系对基于当前的系统状态量数据推断的所述变化量的指标与当前的所述变化量的指标进行比较,来判断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在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设为高压压力,将相当于高压压力的物理特性值设为高压压力相当值,
将吸入到所述压缩机之前的制冷剂的压力设为低压压力,将相当于低压压力的物理特性值设为低压压力相当值,
将所述室内膨胀机构与所述室外膨胀机构之间的所述制冷剂连通管的压力设为中间压力,将相当于中间压力的物理特性值设为中间压力相当值时,
所述变化量的指标是(中间压力相当值-低压压力相当值)/(高压压力相当值-低压压力相当值)。
CN201980063619.8A 2018-09-27 2019-09-27 空调装置和管理装置 Active CN112840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1648 2018-09-27
JP2018181648 2018-09-27
PCT/JP2019/038176 WO2020067428A1 (ja) 2018-09-27 2019-09-27 空気調和装置、管理装置、及び冷媒連絡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0164A CN112840164A (zh) 2021-05-25
CN112840164B true CN112840164B (zh) 2023-01-17

Family

ID=69949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3619.8A Active CN112840164B (zh) 2018-09-27 2019-09-27 空调装置和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41170A1 (zh)
EP (1) EP3859247B1 (zh)
JP (2) JP6819756B2 (zh)
CN (1) CN112840164B (zh)
WO (1) WO20200674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9738B2 (en) 2014-09-26 2018-11-06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vapor injection compressor
US11592215B2 (en) 2018-08-29 2023-02-28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Integrated demand water heating using a capacity modulated heat pump with desuperheater
CN112840164B (zh) * 2018-09-27 2023-01-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和管理装置
WO2022101989A1 (ja) * 2020-11-10 2022-05-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学習装置
WO2022183306A1 (zh) * 2021-03-05 2022-09-09 蔡恩诚 易按多用冷热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3250A (ja) * 1997-09-16 1999-03-26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量判定方法
JP2008164265A (ja) * 2007-01-05 2008-07-1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冷媒量判定方法
JP2009210142A (ja) * 2008-02-29 2009-09-17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媒量判定方法
CN102080904A (zh) * 2006-09-07 2011-06-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12032108A (ja) * 2010-08-02 2012-02-16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1917A (ja) * 1994-10-24 1996-05-17 Hitachi Ltd 冷媒量判定装置
WO2007049372A1 (ja) * 2005-10-25 2007-05-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空気調和装置、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充填方法、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充填状態判定方法、並びに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充填・配管洗浄方法
JP4904908B2 (ja) * 2006-04-28 2012-03-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210510B2 (ja) * 2006-10-13 2013-06-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空調システムの冷媒封入量判定方法および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JP5164527B2 (ja) 2007-11-02 2013-03-2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WO2010023894A1 (ja) * 2008-08-28 2010-03-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1161720A1 (ja) * 2010-06-23 2011-12-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527300B2 (ja) * 2011-09-30 2014-06-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4115011A (ja) * 2012-12-10 2014-06-2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12840164B (zh) * 2018-09-27 2023-01-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和管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3250A (ja) * 1997-09-16 1999-03-26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量判定方法
CN102080904A (zh) * 2006-09-07 2011-06-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08164265A (ja) * 2007-01-05 2008-07-1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冷媒量判定方法
JP2009210142A (ja) * 2008-02-29 2009-09-17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媒量判定方法
JP2012032108A (ja) * 2010-08-02 2012-02-16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59247A4 (en) 2022-03-23
EP3859247B1 (en) 2024-01-10
EP3859247A1 (en) 2021-08-04
JP6849138B2 (ja) 2021-03-24
US20210341170A1 (en) 2021-11-04
JP2020056566A (ja) 2020-04-09
JP2020169809A (ja) 2020-10-15
JP6819756B2 (ja) 2021-01-27
WO2020067428A1 (ja) 2020-04-02
CN112840164A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40164B (zh) 空调装置和管理装置
AU2009263640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refrigerant quant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496837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385247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8919139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101161240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EP2320169B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refrigerant therein
EP3026371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8578725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nt quant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EP3312528B1 (en) Air conditioner
WO2005121664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079842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AU2007244357A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19020112A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2011012958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24557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53762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2147819A (ja) 冷凍装置
JP7282207B2 (ja) 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9210142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媒量判定方法
JP201711615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096397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