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6265B - 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6265B
CN103036265B CN201210342970.0A CN201210342970A CN103036265B CN 103036265 B CN103036265 B CN 103036265B CN 201210342970 A CN201210342970 A CN 201210342970A CN 103036265 B CN103036265 B CN 1030362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supply
battery
cable
attachment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29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6265A (zh
Inventor
铃木隆史
铃木浩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36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6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6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62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5/0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nergy stored within a vehicle to a power network, i.e. vehicle-to-grid [V2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1DC charging controlled by the charging station, e.g. mode 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50Charging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energy-storage or power-generation means
    • B60L53/53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50Charging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energy-storage or power-generation means
    • B60L53/57Charging stations without connection to powe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 Y04S10/126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the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being or involving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i.e. power aggregation of EV or HEV, vehicle to grid arrangements [V2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包括:内置电池,安装于电力供给装置上;操作控制部,安装于电力供给装置上并且用于控制电力转换部的操作;以及放电控制部,设置在电动汽车内并且用于控制驱动电池的放电,其中驱动电池、操作控制部以及第一连接插头电连接在一起,并且内置电池的电力被送到操作控制部和第一连接插头,因此,在电力转换部工作的同时,电力通过第一连接插头被送到所述放电控制部,并且电力从电动汽车输送到电力供给装置。

Description

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用电源确保结构。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电动汽车的电力转换为一般家用电器的可用电力并且将该电力提供到电器的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包括用于驱动该电动汽车、能够存储高压能量的电池(下面称为EV驱动电池)。例如,在将设置在商用电源设施的充电电缆上(连接电力线)的充电枪(充电连接器)连接到车辆中设置的充电连接器(充电连接器插口)的状态下,通过供给来自商用电源设施的高压能量,为EV驱动电池充电。
然而,最近,在发生灾害等时电厂不能保证电力供应的情况下,越来越要求将上述EV驱动电池的电力用作一般家用电力电源,例如,AC100V电力电源。由于EV驱动电池是用于储存上述高压能量的电池,例如,当被用作一般家用电力电源时的330V的高压直流电的电力,所以需要对电力执行DC/AC转换和电压降低。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使用包括车辆电池的电动汽车的家用电力电源系统,电动汽车包括:转换器,连接到电池并且执行AC/DC变换和DC/AC转换;入口部,连接到转换器;以及充电器和放电器,包括能够连接到电动汽车的入口部并且供给和接收电力的充电与放电连接器。
然而,尽管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系统能够有效利用电动汽车的车辆电池的电力,但是由于改变车辆本身的设计,所以不可能有效利用装接于事先使用的车辆上的EV驱动电池的电力,并且一般不使用该系统。只能通过包括上述系统的住宅来使用EV驱动电池的电力。即,在上述系统中,限制了有效使用EV驱动电池的电力。此外,上述系统中使用的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是车辆包括对于驱动不必要的器件,与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相比,车辆重量增加,并且严重降低了其运行性能。
因此,正在研究一种电力供给装置,该电力供给装置经由设置有可以连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连接器的插头的电缆,对从电动汽车传送的电力进行DC/AC转换,降低电压,并将来自电力输出部的电力输出到外部。然而,该充电连接器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连接器与EV驱动电池之间,并且在由商用电源设施对电动汽车供电的情况下,该装置构造成首先满足诸如因为双向通信和EV驱动电池的电池剩余电量的连接状态的条件,并且充电连接器和EV驱动电池实现电连接状态。由于上述电力供给装置连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连接器,所以EV驱动电池的高压能量被输入。因此,即使在电力供给装置与电动汽车之间的连接中,要求确保高稳定性。例如,通过由电力供给装置和电动汽车执行双向通信,可以可靠确定电力供给装置与电动汽车之间的连接状态。这样,为了执行双向通信,需要用于使电力供给装置内的器件工作的电源。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11-17823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方面是提供一种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能够确保该装置工作用的电源并且更可靠地起动该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于连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连接器的电力供给装置,包括:
第一电缆,该第一电缆包括配置成待连接到充电连接器的第一连接插头;
电力转换部,该电力转换部配置成对经由所述第一电缆从电动汽车供给的电力进行DC/AC转换,并且降低所述电力的电压;
电力输出部,该电力输出部配置成输出来自所述电力转换部的所述电力;
操作控制部,该操作控制部配置成控制所述电力转换部的操作;以及
内置电池,该内置电池配置成在被电连接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的状态下,将该内置电池的电力送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从而所述电力转换部成为可执行的,并且所述电力通过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插头被送到所述电动汽车的放电控制部,以使所述电力从所述电动汽车输送到所述电力供给装置。
电力供给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电缆,该第二电缆包括第二连接插头,该第二连接插头配置成待连接到在所述电动汽车的内部中设置的内部电力输出部,其中,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电动汽车,在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电动汽车的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力被送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并且在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压低于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力被送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
电力供给装置可以配置成使得:所述内置电池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电池,并且所述内置电池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一电缆被所述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池的电力充电,或者经由所述第二电缆被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力充电。
电力供给装置还可以包括:电力线,该电力线将所述内置电池与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电力线。
所述电力线可以容纳于所述第一电缆内。
电力供给装置还可以包括:二二极管,该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插头与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电力线的连接位置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提供了一种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所述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包括电力转换部,该电力转换部对经由设置了可以连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连接器的第一连接插头的第一电缆,从所述电动汽车供给的所述电力进行DC/AC转换,并且降低所述电力的电压;以及电力输出部,该电力输出部将经过了所述DC/AC转换和电压降低的电力输出到外部,所述结构包括:
内置电池,该内置电池安装于所述电力供给装置上并且配置成储存电力;
操作控制部,该操作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电力供给装置内,并且配置成控制所述电力转换部的操作;以及
放电控制部,该放电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内,并且配置成控制安装于所述电动汽车上的驱动电池对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放电,
其中,所述内置电池配置成在被电连接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的状态下,将所述内置电池内储存的电力送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从而所述电力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插头被送到所述放电控制部,所述电力转换部成为可执行的,使得能够将所述电力从所述电动汽车传输到所述电力供给装置。
所述起动电源确保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二电缆,该第二电缆设置有第二连接插头,该第二连接插头配置成待连接到内部电力输出部,该内部电力输出部将安装于所述电动汽车上的辅助机械电池内储存的电力输出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内部,其中,所述辅助机械电池配置成以及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在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力被送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并且在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压低于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力被送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
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可以配置成使得:其中,所述辅助机械电池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内置电池,并且所述内置电池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一电缆被驱动电池的电力充电,或者经由所述第二电缆被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力充电。
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还可以包括:电力线,该电力线将所述内置电池与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电力线。
电力线可以容纳于第一电缆内。
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还可以包括:二极管,该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插头与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电力线的连接位置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3是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的控制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描述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的实施例。
将参考图1和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此外,图1示出通过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将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池的电力提供到外部的状态。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包括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包括第一电缆11,在其前端侧设置有可以连接到电动汽车50的快速充电连接器(车辆侧连接器插口)53的连接插头(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侧连接器)12。
电动汽车50包括上述快速充电连接器53、电动汽车驱动电池(下面称为EV驱动电池)51、以及电动汽车控制装置(下面称为EV-ECU)56。
例如,EV驱动电池51是能够储存330V的高压直流电的电力的电池(二次电池)。通过储存在电池51内的电力来驱动电动汽车50的电机(未示出)。
例如,快速充电连接器53是基于JEVS(日本电动汽车标准)G105可以连接到现有技术的快速充电器的快速充电器侧连接器并且可以与快速充电器的快速充电器侧连接器执行CAN(控制器局域网)通信。快速充电连接器53通过快速充电接触器52连接到EV驱动电池51。具体地说,快速充电连接器53和快速充电接触器52通过DC 330V线(第二电力线)62互相连接。快速充电接触器52和EV驱动电池51通过DC 330V线(第一电力线)61互相连接。此外,快速充电连接器53和快速充电接触器52通过DV 12V线(第三电力线)63互相连接。快速充电接触器52是这样一种器件,即,经由连接插头12、快速充电连接器53以及DC 12V线63,通过为下述内置电池18或者辅助机械电池54提供电力,该快速充电接触器在EV驱动电池51与快速充电连接器53之间切换闭合电路和断开电路,并且由来自EV-ECU 56的信号来控制该快速充电接触器。即,快速充电接触器52形成了控制EV驱动电池51的放电的放电控制部。
EV-ECU 56是控制电动汽车50的诸如快速充电接触器52和快速充电连接器53的器件的装置。EV-ECU 56通过信号线72连接到快速充电接触器52,并且通过可以执行双向通信的信号线73连接到快速充电连接器53。
此外,EV-ECU 56通过信号线91、92、93和94分别连接到点火位置传感器(下面称为IG位置传感器)81、档位传感器82、制动器传感器83、以及电压测量器件(电池剩余电量测量器件)84。IG位置传感器81是用于检测点火钮的位置的传感器,并且通过信号线91将检测结果发送到EV-ECU 56。作为IG位置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包括:ACC-OFF位置(OFF位置)、ACC-ON位置、以及ON位置。档位传感器82是用于检测变速杆的操作并且通过信号线92将检测值发送到EV-ECU 56的传感器。作为档位传感器82的检测值,包括:前进位置(包括:驱动级、第二级等等)、倒车位置(反向级)、驻车位置(驻车级)、以及空挡位置(空挡级)。制动器传感器83是用于检测手刹制动器位置并且通过信号线93将检测值发送到EV-ECU 56的传感器。作为制动器传感器83的检测值,包括:制动器ON位置和制动器OFF位置。电压测量器件84是测量EV驱动电池51的电池剩余电量(SOC:充电状态)并且通过信号线94将EV驱动电池51的电压测量值发送到EV-ECU 56的器件。
上述电动汽车50还包括无键无线电波接收机55。无键无线电波接收机55是接收从电动汽车50的无键操作键57无线发送的无线电波信号74的器件。即,无键无线电波接收机55构成无键信号接收机。无键操作键57包括:开启和关闭开关,通过无线发送电动汽车50的门开启和关闭信号,能够被远程操作;起动开关,通过无线发送包括无键操作键57的识别码等的起动信号,可以远程操作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起动。即,无键操作键57是利用各开关无线发送无线电波信号74并且构成无键操作装置的便携式电子键。无键无线电波接收机55经由DC 12V线(第四电力线)64连接到辅助机械电池54,并且经由信号线71连接到EV-ECU 56。辅助机械电池54是例如能够储存DC12V的低压直流电的电力的电池(二次电池)。辅助机械电池54经由DC 12V线(第五电力线)65连接到ACC插座58,并且还经由电力线(未示出)连接到诸如电场器件(控制器、灯和空调器)的辅助机械类(未示出)。ACC插座58是设置在车辆内部并且能够输出DC 12V的端子。即,ACC插座58构成车辆内部电力输出部。
电动汽车50包括上述器件,因此,在至少快速充电连接器53连接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连接插头12的状态下,当无键无线电波接收机55因为无键操作键57的上述起动开关ON而收到起动信号时,该信号被发送到EV-ECU 56。当收到该信号时,EV-ECU 56确定连接插头12与快速充电连接器53之间的连接状态。例如,因为连接插头12与快速充电连接器53之间的CAN通信,EV-ECU 56利用收到还是未收到该信号来确定连接状态。在收到该信号的情况下,EV-ECU56确定连接插头12连接到快速充电连接器53,并且通过信号线72将连接允许信号发送到快速充电连接器52。当收到连接允许信号时,快速充电连接器52在EV驱动电池51与快速充电连接器53之间形成闭合电路。结果,储存在EV驱动电池51内的电力(DC 330V)通过快速充电接触器52和快速充电连接器53发送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另一方面,在未收到信号的情况下,则EV-ECU 56确定连接插头12未连接到快速充电连接器53,并且快速充电接触器52在EV驱动电池51与快速充电连接器53之间形成闭合电路。结果,电力不从电动汽车50传送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
上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具有外壳1。外壳1设置有例如诸如脚轮(未示出)和牵引手柄(未示出)的输送器件。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包括:第一电缆11,其中连接插头12设置在前端部的前端部侧延伸到外壳1的外部;第二电缆41,其中ACC插头42设置在前端部的前端部侧延伸到外壳1的外部;DC/AC转换器14;AC 100V插口15;内置电池18;以及接口(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19。连接插头12构成第一连接插头,并且ACC插头42形成第二连接插头。
上述连接插头12是与上述快速充电器的快速充电器侧连接器具有相同规格,能够与电动汽车50的快速充电连接器53执行上述CAN通信并且能够连接到快速充电连接器53的端子。
DC/AC转换器14是执行DC/AC转换并且将高压直流电的电力的电压降转换为在一般家用电器中可用的电力并且例如将DC 330V的高压直流电的电流转换为AC 100V低压交流电流的电力。即,DC/AC转换器14构成电力转换部。DC/AC转换器14通过DC 330V线(第一电力线)21连接到连接插头12,并且通过AC 100V线(第三电力线)23连接到100V插口15。
AC 100V插口15是能够将AC 100V的电力输出到外部并且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端口的插口。通过将一般家用电器的电缆的插头装配到AC 100V的插口15内,一般家用电器被供给AC 100V电力。即,AC100V插口15构成电力输出部。AC 100V插口15通过信号线33连接到电压测量器件16。电压测量器件16通过信号线34连接到接口19。结果,电压测量器件16测量通过100V插口15从外部回流到AC/DC转换器14的反向电流电压,并且通过信号线34将该反向电流电压测量值发送到接口19。
接口19是控制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每个器件的装置。接口19通过能够执行双向通信的信号线32连接到连接插头12,并且通过能够执行双向通信的信号线32连接到DC/AC转换器14。接口19通过信号线35连接到报警器20。报警器20是根据输入信号产生报警的报警装置。接口19确定反向电流电压测量值是否是0V。在反向电流电压测量值是0V的情况下,则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将起动状态的信号通过信号线31、CAN通信以及通信线73发送到EV-ECU 56。另一方面,在反向电流电压测量值不是0V的情况下,则用于起动报警器20的报警器起动信号通过信号线35发送到报警器20,并且用于使DC/AC转换器14停止工作的停止信号通过信号线32发送到DC/AC转换器14。即,接口19构成了控制DC/AC转换器14的操作控制部。
内置电池18是例如能够储存DC 12V的低压电流的电力的电池(二次电池)。内置电池18通过DC 12V线(第四电力线)24连接到内置充电器17。内置充电器17通过DC 330V线(第二电力线)22和DC 330V线21连接到连接插头12。内置电池18通过DC 12V线(第五电力线)25连接到连接插头12。DC 12V线(第六电力线)26连接到DC 12V线(第五电力线)25。DC 12V线26的另一端连接到接口19。即,内置电池18通过DC 12V线25和DC 12V线26连接到接口19。
ACC插头42是能够连接到电动汽车50的ACC插座58的端子。ACC插头12通过DC 12V(第六电力线)27连接到DC 12V线25和DC 12V线26的连接处44。在连接到ACC插座58的状态下,通过点火并且使ACC插头42与ACC-ON位置匹配,储存在辅助机械电池54内的电力(DC 12V)通过ACC插座58、ACC插头42以及DC 12V线27送到连接处44。结果,内置电池18被EV驱动电池51的电力充电,或者通过第二电缆41被辅助机械电池54的电力充电。这样,由于有两个路径用于对内置电池18充电,并且存在内置电池18内储存的电力的两个电源,所以内置电池18的电储存操作被翻倍。结果,内置电池18的电储存操作的可靠性提高,并且可以更可靠地将电力电源固定在作为用于起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器件的接口19和连接插头12。如果内置电池18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辅助机械电池54的电压,则内置电池18的电力被送到接口19和连接插头12。如果内置电池18的电压低于辅助机械电池54的电压,则辅助机械电池54的电力被送到接口19和连接插头12。这样,对于接口19和连接插头12,有两个电力电源,因此,可以更可靠地确保对作为用于起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器件的接口19和连接插头12的电力电源。此外,由于第二电缆41的DC 12V线27连接到DC 12V线25和DC 12V线26的连接处44,所以利用简单布线可以将内置电池18或者辅助机械电池54的电能送到接口19和连接插头12。此外,送到接口19的电力还通过上述DC 12V线被送到DC/AC转换器14和报警器20。在DC 12V线27上,在连接处44与ACC插头42之间设置二极管43。因此,从连接处44到ACC插头42回流反向电流电压。
此外,DC 330V线21、DC 12V线25以及信号线31容纳在第一电缆11内。因此,各个线21、25和31被集中在一个第一电缆11中,将第一电缆11的连接插头12连接到快速充电连接器53等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并且可操作性令人满意。DC 12V线27容纳于第二电缆41内。
在此,关于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的控制流,作为“第一实施例”,在电力从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内置电池18或者电动汽车50的辅助机械电池54送到接口19以起动电池的情况下,参考图2描述起动控制流。首先,使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人(用户)将第二电缆41的ACC插头42连接到电动汽车50的ACC插座58(步骤S1)。
接着,电动汽车50的上述点火钮被接通,以使其位置进入ACC-ON(步骤S2)。
接着,第一电缆11的连接插头12连接到电动汽车50的快速充电连接器53(步骤S3)。
接着,无键操作键57的起动开关被导通(步骤S4)。因此,无键操作键57将包括无键操作键57的识别码的起动信号无线发送到电动汽车50。无键无线电波接收机55接收起动信号,并且将起动信号发送到EV-ECU 56。
接着,确定内置电池18的电压是否等于或高于辅助机械电池54的电压(步骤S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由于电能可以从内置电池18和辅助机械电池54送到接口19,所以电力自动从内置电池18和辅助机械电池54的高压侧送到接口19。如果内置电池18的电压等于或高于辅助机械电池54的电压,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6,而如果内置电池18的电压低于辅助机械电池54的电压,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7。此外,如果内置电池18的电压等于辅助机械电池54的电压,由内置电池18提供的电力自动提供到接口19。
在步骤S6,DC 12V(电力)从内置电池18送到接口19。接着,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8。
另一方面,在步骤S7,DC 12V(电力)通过ACC插座58和ACC插头42从辅助机械电池54送到接口19。接着,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8。
在步骤S8,接口19被起动。
接着,接口19和EV-ECU 56分别确定连接插头12与快速充电连接器53之间的连接状态(步骤S9)。例如,因为连接插头12与快速充电连接器53的CAN通信,根据是否收到信号,接口19和EV-ECU56分别确定连接状态。如果该信号被收到,则确定连接插头12连接到快速充电连接器53,并且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10。如果该信号未被收到,则确定连接插头12未连接到快速充电连接器53,并且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21。
在步骤S10,EV-ECU 56确定由无键操作键57无线发送的无键操作键57的识别码(识别ID)是否与电动汽车50的识别码(识别ID)一致。在此,通过在步骤S4使无键操作键57的起动开关导通,无键操作键57的识别码与起动信号一起通过无键无线电波接收机55被发送到EV-ECU 56。电动汽车50的识别码被事先注册在EV-ECU 56的识别码注册部。在EV-ECU 56的识别码比较部中,对无键操作键57的识别码与电动汽车50的识别码进行比较。如果识别码互相一致,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11。如果识别码互相不一致,则该处理进入第二十一步骤S21。
在步骤S11,接口19确定使用电压测量器件16的AC 100V插口15的反向电流电压测量值是否是0V。如果反向电流值是0V,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12。此时,通过信号线31、上述CAN通信以及信号线73,接口19将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处于可起动状态的装置侧起动前准备完成信号发送到EV-ECU 56。另一方面,在反向电流电压测量值不是0V的情况下,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21。
在步骤S12,EV-ECU 56确定利用IG位置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是处于OFF位置还是处于ACC-ON位置还是其他位置。如果检测结果是处于OFF位置或者ACC-ON位置,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13。如果检测结果既不是OFF位置,也不是ACC-ON位置,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21。
在步骤S13,EV-ECU 56确定利用档位传感器82的检测值是否处于泊车位置(泊车区域)。如果该检测值处于泊车位置,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14。如果该检测值未处于泊车位置,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21。
在步骤S14,EV-ECU 56确定利用制动器传感器83的检测值是否处于制动器ON位置。如果该检测值处于制动器ON位置,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15。如果该检测值未处于制动器ON位置,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21。
在步骤S15,EV-ECU 56确定利用电压测量器件84的EV驱动电池51的电池剩余电量SOC是否等于或者大于30%。如果EV驱动电池51的电池剩余电量SOC等于或者大于30%,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16。如果EV驱动电池51的电池剩余电量SOC小于30%,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21。因此,保证起动电动汽车50所需的电力。
在步骤S21,接口19和EV-ECU 56停止起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接口19将用于使DC/AC转换器14停止工作的停止信号发送到DC/AC转换器14。因此,停止起动DC/AC转换器14。EV-ECU 56将信号发送到快速充电接触器52。因此,快速充电接触器52在EV驱动电池51与快速充电连接器53之间形成闭合电路。即,停止起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并且停止将电力从电动汽车50输送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接着,在步骤S22,接口19通过信号线35将该信号发送到报警器20。当报警器20收到该信号时,报警器20根据该信号工作。报警器20发出报警。
接着,在步骤S16,EV-ECU 56将连接允许信号发送到快速充电接触器52,并且快速充电接触器52根据该信号在EV驱动电池51与快速充电连接器53之间形成闭合电路。因此,储存于EV驱动电池51内的电力通过快速充电接触器52和快速充电连接器53被送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即,DC 330V的电力从电动汽车50发送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步骤S17)。
接着,在步骤S18,传输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DC 330V的电力被DC/AC转换器14转换为AC 100V的电力。因此,获得能够将AC 100V从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AC 100V插口15送到外部的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基于“第一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在DC/AC转换器14可以工作时,通过利用DC 12V线25和DC 12V线26将内置电池18、接口19以及连接插头12电连接在一起并且将内置电池18的电力送到接口19和连接插头12,电力通过连接插头12、快速充电连接器53以及DC 12V线63被送到快速充电接触器52,快速充电接触器52在EV驱动电池51与快速充电连接器53之间形成闭合电路,并且通过快速充电连接器53可以将EV驱动电池51的电力传输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这样,可以保证用于起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电源,并且可以更可靠地起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
此外,尽管已经描述了既包括通过第一电缆11、内置充电器17以及内置电池18将EV驱动电池51的电力送到接口19和连接插头12的系统又包括通过第二电缆41将辅助机械电池54的电力送到接口19和连接插头12的系统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但是还可以采用包括通过第一电缆11、内置充电器17以及内置电池18将驱动电池51的电力送到接口19和连接插头12的系统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即使在这种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中,可以与上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实现相同的工作效果。此外,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中,通过联合使用一次电池,可以对接口19和连接插头保证由内置电池供给的电力的后备电源,并且可以更可靠起动该装置。
但是,尽管上面描述了包括输送器件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但是还可以采用不包括输送器件的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
尽管描述了包括用于对输入电力执行DC/AC转换并且降低电压的DC/AC转换器14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但是还可以采用包括用于降低输入电力的电压的DC/DC转换器和用于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的DC/AC转换器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即使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中,仍体现与上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尽管描述了利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将电动汽车50的EV驱动电池51的电力用作一般家用电力电源的情况,但是利用上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还可以将能够联合使用电动马达和内燃机作为车辆的驱动源并且将来自车辆外部的电力对车辆驱动电池储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辆驱动电池的电力用作一般家用电力电源。
尽管上面描述了对电动汽车50输送的电力执行DC/AC转换、降低电压、以及将来自AC 100V插口15的电力输出到外部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但是可以采用用于转换通过电力输入部从电动汽车输送的电力、降低其电压以及将来自AC 100V插口的电力输出到外部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可以提供包括能够连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连接器的连接插头(车辆侧连接插头)设置在其一端而能够连接到电力输入部的连接部设置在其另一端的电缆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即使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力电源安全结构中,体现与上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的效果相同的工作效果。
将参考图1和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了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作为第二实施例,在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的配置中,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内置电池18将电力送到接口19的情况下,描述了起动控制流。首先,使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人(用户)检验电动汽车50的点火钮(未示出)的位置是否处于ACC-OFF。如果该位置处于ACC-OFF,则保持该状态,而如果该位置处于ACC-ON,则点火钮被旋转,以使其位置到达ACC-OFF(步骤S101)。
接着,第一电缆11的连接插头12连接到电动汽车50的快速充电连接器53(步骤S102)。
接着,无键操作键57内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开关导通(步骤S103)。因此,无键操作键57利用无线方法将包括无键操作键57的识别码的起动信号发送到电动汽车50。无键无线电波接收机55接收起动信号并且将该起动信号发送到EV-ECU 56。
接着,DC 12V的电力从内置电池18送到接口19(步骤S104)。因此,在步骤S105,接口19被起动。接口19的起动(步骤S105)对应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接口19的起动(步骤S8),下面描述的控制流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图2),并且省略描述它们。
如上所述,根据与第二实施例相关的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内置电池18、接口19以及连接插头12被DC 12V线25和DC 12V线26电连接,并且内置电池18的电力被送到接口19和连接插头12。因此,在DC/AC转换器14工作的同时,电力通过连接插头12、快速充电连接器53以及DC 12V线63被送到快速充电接触器52,快速充电接触器52在EV驱动电池51与快速充电连接器53之间形成闭合电路,并且通过快速充电连接器53,可以将EV驱动电池51的电力输送到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这样,可以保证用于起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的电力,并且可以更可靠起动便携式电力供给装置10。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能够对该装置工作保证电源,并且更可靠起动该装置,所以该结构在汽车工业、室外休闲业、防灾业等非常有用。

Claims (12)

1.一种适于连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连接器的电力供给装置,包括:
第一电缆,该第一电缆包括配置成待连接到充电连接器的第一连接插头;
电力转换部,该电力转换部配置成对经由所述第一电缆从电动汽车供给的电力进行DC/AC转换,并且降低所述电力的电压;
电力输出部,该电力输出部配置成输出来自所述电力转换部的所述电力;
操作控制部,该操作控制部配置成控制所述电力转换部的操作;以及
内置电池,该内置电池配置成在被电连接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的状态下,将该内置电池的电力送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从而所述电力转换部成为可执行的,并且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力通过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插头被送到所述电动汽车的放电控制部,以使从所述电动汽车输送电力到所述电力供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
第二电缆,该第二电缆包括第二连接插头,该第二连接插头配置成待连接到在所述电动汽车的内部中设置的内部电力输出部,
其中,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电动汽车,
在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电动汽车的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力被送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并且
在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压低于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力被送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
其中,所述内置电池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辅助机械电池,并且
所述内置电池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一电缆被所述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池的电力充电,或者经由所述第二电缆被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力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
电力线,该电力线将所述内置电池与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电力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
其中,所述电力线容纳于所述第一电缆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
二极管,该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插头与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电力线的连接位置之间。
7.一种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所述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包括电力转换部,该电力转换部对经由第一电缆从电动汽车供给的电力进行DC/AC转换,并且降低所述电力的电压,所述第一电缆设置有可以连接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连接器的第一连接插头;以及电力输出部,该电力输出部将经过了所述DC/AC转换和电压降低的电力输出到外部,所述结构包括:
内置电池,该内置电池安装于所述电力供给装置上并且配置成储存电力;
操作控制部,该操作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电力供给装置内,并且配置成控制所述电力转换部的操作;以及
放电控制部,该放电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内,并且配置成控制安装于所述电动汽车上的驱动电池对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放电,
其中,所述内置电池配置成在被电连接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的状态下,将所述内置电池内储存的电力送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从而所述内置电池储存的电力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插头被送到所述放电控制部,所述电力转换部成为可执行的,使得能够从所述电动汽车传输电力到所述电力供给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还包括:
第二电缆,该第二电缆设置有第二连接插头,该第二连接插头配置成待连接到内部电力输出部,该内部电力输出部将安装于所述电动汽车上的辅助机械电池内储存的电力输出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内部,
其中,所述辅助机械电池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
在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力被送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并且
在所述内置电池的电压低于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力被送到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
其中,所述辅助机械电池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内置电池,并且
所述内置电池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一电缆被驱动电池的电力充电,或者经由所述第二电缆被所述辅助机械电池的电力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还包括:
电力线,该电力线将所述内置电池与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头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电力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
其中,所述电力线容纳于所述第一电缆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还包括:
二极管,该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插头与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到所述电力线的连接位置之间。
CN201210342970.0A 2011-09-28 2012-09-14 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6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1927A JP5626169B2 (ja) 2011-09-28 2011-09-28 電力供給装置の起動用電源確保構造
JP2011-211927 2011-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6265A CN103036265A (zh) 2013-04-10
CN103036265B true CN103036265B (zh) 2015-04-08

Family

ID=47177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297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6265B (zh) 2011-09-28 2012-09-14 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34264B2 (zh)
EP (1) EP2574493A3 (zh)
JP (1) JP5626169B2 (zh)
CN (1) CN1030362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3365B2 (ja) * 2012-03-19 2016-03-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給電システム
JP5673652B2 (ja) * 2012-10-29 2015-02-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放電制御装置、放電コネクタ、車両、および車両の放電制御方法
WO2014143006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Portabl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device
FR3008041B1 (fr) * 2013-07-05 2016-12-09 Blue Solutions Vehicule electrique et installation de transport associee
JP6020388B2 (ja) * 2013-08-22 2016-11-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供給装置
AT515259A1 (de) * 2014-01-02 2015-07-15 Omicron Electronics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Notstromversorgung wenigstens eines elektrischen Verbrauchers
US9758046B2 (en) * 2014-11-21 2017-09-12 Uchicago Argonne, Llc Plug-in electric vehicle (PEV) smart charging module
JP2016182014A (ja) * 2015-03-25 2016-10-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KR101755800B1 (ko) * 2015-07-03 2017-07-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충전제어 방법
JP6159368B2 (ja) * 2015-07-03 2017-07-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充放電装置
JP6420232B2 (ja) * 2015-12-24 2018-11-07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充放電装置
JP2019092279A (ja) * 2017-11-14 2019-06-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および電力設備
JP2020108217A (ja) * 2018-12-26 2020-07-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8234A (ja) * 1997-12-10 1999-07-02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を用いた家庭用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4781136B2 (ja) * 2006-03-16 2011-09-28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供給方法
JP4380776B1 (ja) * 2008-07-25 2009-1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充放電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車両
JP2010098793A (ja) * 2008-10-14 2010-04-30 Osaka Gas Co Ltd 電力需給システム
JP2010239850A (ja) * 2009-03-31 2010-10-21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充電システム、充電器、電動車両、および停電発生時の充電終了方法
WO2011045925A1 (ja) * 2009-10-13 2011-04-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および車両
JP5724053B2 (ja) * 2009-12-21 2015-05-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給電システム
JP5126297B2 (ja) * 2010-06-21 2013-01-2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車載電力管理装置
JP5649440B2 (ja) * 2010-12-28 2015-01-0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US20130020993A1 (en) * 2011-07-18 2013-01-24 Green Charge Networks Llc Multi-Mod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6265A (zh) 2013-04-10
US9434264B2 (en) 2016-09-06
JP2013074720A (ja) 2013-04-22
EP2574493A3 (en) 2017-03-15
JP5626169B2 (ja) 2014-11-19
US20130076123A1 (en) 2013-03-28
EP2574493A2 (en)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6265B (zh) 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
CN102803000B (zh) 充电电缆以及电动车辆的充电系统
US9919612B2 (en) Vehicle and power receiving device
JP3182855U (ja) 車両用補助給電装置
KR20120012660A (ko) 전기자동차 및 그 보조배터리의 충전제어방법.
CN104583037A (zh) 车辆和车辆的控制方法
CN105247754A (zh) 车辆
WO2012090928A1 (ja) 車両用充電装置
KR20140000455A (ko) 전기 자동차의 충전 시스템
KR101299109B1 (ko) 전기 자동차용 충전기의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WO2013027108A1 (en) Charg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 motor vehicles
US20200169114A1 (en) Smartphone Interfaced Automotive Smart Battery with Self Boosting Capability
US11440424B2 (en) Hands free charging system with power loss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CN102983611A (zh) 电池监视和充电系统及电动机驱动车辆
US20150372519A1 (en)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US9108522B2 (en) Vehicle-mounted controller
CN113195288A (zh) 用于车辆的电力传输系统
JP2013074762A (ja) 送電回路の保護構造
JP5794097B2 (ja) 電力供給装置の給電制御装置
JP5786599B2 (ja) 可搬式電力供給装置
KR101966969B1 (ko) 비상 전력충전장치
CN114919437A (zh) 锂电叉车充电系统及方法
US11370315B2 (en) Hands-free charging system with internal power source
CN209852087U (zh) 集线器及电动汽车的电池高压控制系统
CN107161017B (zh) 一种带双重唤醒功能的交流充电接口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