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1440B - 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1440B
CN103031440B CN201110303190.0A CN201110303190A CN103031440B CN 103031440 B CN103031440 B CN 103031440B CN 201110303190 A CN201110303190 A CN 201110303190A CN 103031440 B CN103031440 B CN 103031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liquid
titaniferous
titaniferous waste
reaction
l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31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1440A (zh
Inventor
程学文
李海龙
李昕阳
莫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1103031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14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1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1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1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1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包含以下工艺步骤:(1)经过初蒸后的含钛废液在刮膜蒸发器中以流动液体薄膜的形式进行蒸发,从蒸发器顶部回收四氯化钛组分;(2)将步骤(1)中经过刮膜蒸发后的含钛废液与水按照重量比1∶0.5~1∶3wt混合,进行水解处理,得到水解液;(3)将石灰(Ca(OH)2)粉末加入到反应器内,将步骤(2)中的水解液转入反应器内与石灰(Ca(OH)2)粉末进行中和反应,石灰(Ca(OH)2)粉末与原始含钛废液的重量比为1∶2wt,反应最终形成固渣。本发明中一方面回收了含钛废液中的四氯化钛,另一方面减少了最终的废物处理量,减少了废物排放,最终处理产物为固体废渣,可以按照固废进行进一步处置,节约了处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液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聚烯烃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聚烯烃工业中,现今应用最多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是以氯化镁为载体的高效氯化镁载体催化剂,其主要是以氯化镁为载体,四氯化钛为活性组分,以及内外给电子体组成。众所周知,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和过量的四氯化钛,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产出催化剂产品外,还会产生大量含钛母液,其含有未反应的四氯化钛、一种或者多种烃溶剂、(卤代)烷氧基钛和给电子体等。
现有工艺,常用蒸馏的方法对含钛母液中的四氯化钛和溶剂进行回收利用。在常压蒸馏条件下,由于沸点的明显差异,沸点最低的烃溶剂能容易地在蒸馏塔中与其他组分进行分离。但是接下来继续提升蒸馏温度,低沸点的四氯化钛与高沸点的烷氧基钛等副产物却很难分离完全。这是因为随着四氯化钛的蒸出,烷氧基钛的比重逐渐增加,另外一些副产物会发生裂化和分解,这些都会导致溶液粘度持续增加,进而产生在蒸馏塔塔釜结垢和阻塞的风险。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将四氯化钛完全蒸出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会导致蒸馏塔塔釜的严重结垢和阻塞,釜残液不能顺利排出。所以在蒸馏段仅仅可以进行四氯化钛的初步回收,通常经过初蒸,塔底残留物中还含有部分四氯化钛未被回收。
通常对于初蒸后的塔底残留物的处理,常见的是基于液相的水解和利用NaOH中和水解产生的HCl的处理工艺。然而,经过这种方式处理,塔底残留物中剩余的四氯化钛量较大,直接处理一方面会造成四氯化钛的损失,另一方面在水解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水,并且最终会产生大量含有钛氧化合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含水浆液,而这些废水需要在水质净化装置中被处理,处理成本较高,而且由于此浆液中同时含有大量氯离子,也增加了后续的废水处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将初蒸后的塔底残留液进行水解、中和处理时,一方面造成四氯化钛的损失,另一方面水解时用水量大,所需要处理的水解液的量也就随之增大的问题。再者常规技术中利用NaOH水溶液中和含钛废液的水解液,最终会产生大量的含有钛氧化合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增加了后续废水处理难度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    所述含钛废液在刮膜蒸发器中以流动液体薄膜的形式进行蒸发,从蒸发器顶部回收四氯化钛组分。蒸发温度控制在100℃~150℃,停留时间小于5 分钟,蒸发时液体薄膜厚度应小于3厘米。
(2)    将经过刮膜蒸发蒸馏后的残液,加入到已经放好水的水解釜中。残液与水的比例,按照重量比控制在1:0.5~1:3 wt。水解釜采用水夹套降温,控制含钛废液的加入速度,使得水解时反应温度不超过90℃。
(3)    中和用碱选用石灰(Ca(OH)2),先将石灰(Ca(OH)2)粉末直接缓慢加入反应器中,然后将步骤(2)中得到的酸性水解液,经过管路转移至反应器中进行中和处理。石灰(Ca(OH)2)粉末与初步蒸馏后残液的比例,按照重量比控制在1:1~1:2 wt。控制酸性水解液的加入速度,因为这是一个放热反应,要注意控制最高温度不要超过90℃。中和反应完成后,最终形成固渣,可进行进一步处置。
所述步骤(1)刮膜蒸发方法及刮膜蒸发器可以参考专利CN101065506A。刮膜蒸发器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中定子组件为蒸发器的外部部件,具有加热夹套。蒸汽或热油在这些夹套内循环,由此为在蒸发器内壁上流动的液体薄膜提供蒸发热;转子组件为蒸发器的内部部件,具有将液体混合物分布到蒸发器内壁上的功能,由此产生均匀且薄的液体薄膜,其靠重力向下流动。转子组件的旋转使液体以薄膜形式均匀地分布在加热壁上,由此确保高传热系数。
步骤(1)中,含钛废液主要包括四氯化钛、(卤代)烷氧基钛以及其它副产物,例如来源于固体催化剂组分的钛酸盐步骤期间进料的供电子体化合物的固体或液体有机化合物。
所述的(卤代)烷氧基钛可以用通式                                                的表示,其中X是卤素,优选为氯,R是烷基,优选为具有1~10 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如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正戊基、异戊基等,m=0~3,n=1~4,2≤m+n≤4。
所述的供电子体如芳族和/或脂族(二)酯、(二)醚和它们的衍生物等。
步骤(2)中,刮膜蒸发后的含钛废液其水解反应比较复杂,最终可以理解为生成含大量氢氧化钛Ti(OH)4的酸性液体,反应式可以参考下式:
步骤(3)中,所述的反应器为螺旋混合机或捏合机(但是不只限于以上反应器形式)。因为最后反应产物形成固渣,所以为了反应时搅拌和反应完放料方便,宜选用螺旋混合机、捏合机等能对固态或半固态物料产生强烈剪切、混合作用的反应器形式,不宜选用一般的搅拌式反应器。
本发明的发明点在于:首先对初蒸后的含钛废液进行刮膜蒸发,回收一部分四氯化钛后,再对刮膜蒸发器中剩余的含钛废液进行水解反应,另外选用固体石灰粉末代替了常规反应中所用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含钛废液的水解液进行中和反应。关键点在于控制固体石灰粉末与含钛废液的水解液的比例,按照本发明中提供的比例进行中和反应,最终产生TiO2/CaCl2·nH2O固体废渣,可以按照固废进行进一步处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对初蒸后的塔底残留物进行刮膜蒸发,回收四氯化钛,减少了四氯化钛的损失;然后对刮膜蒸发蒸馏后的含钛残液进行水解反应;采用固体石灰()粉末与含钛废液的水解液反应,节省了常规方法中配置碱液所需水量,也同时减少了最终的废物处理量,减少了废物排放;最终处理产物为固体废渣,可以按照固废进行进一步处置,相对废液而言,固体废渣便于运输,且后续处理方式可采用焚烧、填埋等常规手段进行处理,可以节约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所述含钛废液1000 g进料到薄膜蒸发器顶部,薄膜蒸发器转子的旋转速度为300 rpm,确保液体以薄膜形式分布在加热壁上。测量薄膜厚度,为5 mm。蒸发温度保持在120℃。 从薄膜蒸发器顶部得到 620 g 四氯化钛,而从底部得到380 g 残液。
将380g 水加入到水解釜中,然后把经过刮膜蒸发后的残液缓慢加入到水解釜中。水解釜采用水夹套降温,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70℃。
先将300g石灰(Ca(OH)2)粉末直接缓慢加入捏合机中。然后将上一步得到的酸性水解液,经过管路转移至捏合机中进行中和处理。捏合机采用水夹套降温,使得中和时反应温度不超过70℃。中和反应完成后,最终形成1160 g 固渣,可进行进一步处置。
实施例2:
将所述含钛废液1000 g进料到薄膜蒸发器顶部,薄膜蒸发器转子的旋转速度为300 rpm,确保液体以薄膜形式分布在加热壁上。测量薄膜厚度,为3 mm。蒸发温度保持在100℃。 从薄膜蒸发器顶部得到 580 g 四氯化钛,而从底部得到420 g 残液。
将210g (初步蒸馏后的含钛残液与水1:0.5)水加入到水解釜中,然后把经过刮膜蒸发后的残液缓慢加入到水解釜中。水解釜采用水夹套降温,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80℃。
先将280 g石灰(Ca(OH)2)(与初步蒸馏后的含钛残液的比例1:1.5)粉末直接缓慢加入捏合机中。然后将上一步得到的酸性水解液,经过管路转移至捏合机中进行中和处理。捏合机采用水夹套降温,使得中和时反应温度不超过80℃。中和反应完成后,最终形成910 g 固渣,可进行进一步处置。
实施例3:
将所述含钛废液1000 g进料到薄膜蒸发器顶部,薄膜蒸发器转子的旋转速度为300 rpm,确保液体以薄膜形式分布在加热壁上。测量薄膜厚度,为3 mm。蒸发温度保持在150℃。 从薄膜蒸发器顶部得到 650 g 四氯化钛,而从底部得到350 g 残液。
将700 g (初步蒸馏后的含钛残液与水1:2)水加入到水解釜中,然后把经过刮膜蒸发后的残液缓慢加入到水解釜中。水解釜采用水夹套降温,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90℃。
先将175 g石灰(Ca(OH)2)(与初步蒸馏后的含钛残液的比例1:2)粉末直接缓慢加入捏合机中。然后将上一步得到的酸性水解液,经过管路转移至捏合机中进行中和处理。捏合机采用水夹套降温,使得中和时反应温度不超过90℃。中和反应完成后,最终形成1225 g 固渣,可进行进一步处置。
实施例4:
将所述含钛废液1000 g进料到薄膜蒸发器顶部,薄膜蒸发器转子的旋转速度为300 rpm,确保液体以薄膜形式分布在加热壁上。测量薄膜厚度,为3 mm。蒸发温度保持在140℃。 从薄膜蒸发器顶部得到 640 g 四氯化钛,而从底部得到360 g 残液。
将1080 g (初步蒸馏后的含钛残液与水1:3)水加入到水解釜中,然后把经过刮膜蒸发后的残液缓慢加入到水解釜中。水解釜采用水夹套降温,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90℃。
先将360 g石灰(Ca(OH)2)(与初步蒸馏后的含钛残液的比例1:1)粉末直接缓慢加入捏合机中。然后将上一步得到的酸性水解液,经过管路转移至捏合机中进行中和处理。捏合机采用水夹套降温,使得中和时反应温度不超过90℃。中和反应完成后,最终形成1800 g 固渣,可进行进一步处置。

Claims (3)

1.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包含以下工艺步骤:
(1)经过初蒸后的含钛废液在刮膜蒸发器中以流动液体薄膜的形式进行蒸发,从蒸发器顶部回收四氯化钛组分,蒸发温度控制在100℃~150℃,停留时间小于5分钟,蒸发时液体薄膜厚度应小于3cm;
(2)将步骤(1)中经过刮膜蒸发蒸馏后的含钛废液加入到已经放好水的水解釜中,含钛废液与水的比例,按照重量比控制在1:0.5~1:3wt;
(3)将一定量的石灰(Ca(OH)2)粉末直接缓慢加入反应器中,将步骤(2)中得到的酸性水解液,经过管路转移至反应器中进行中和处理,中和反应完成后,最终形成固体废渣;中和反应的反应温度不超过90℃;
所述石灰(Ca(OH)2)粉末与原始含钛废液的比例,按照重量比控制在1:1~1:2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水解反应在水解釜内进行,采用水夹套降温,控制含钛废液的加入速度,使得水解时反应温度不超过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和反应中选用反应器为螺旋混合机或捏合机。
CN201110303190.0A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 Active CN103031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3190.0A CN103031440B (zh)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3190.0A CN103031440B (zh)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1440A CN103031440A (zh) 2013-04-10
CN103031440B true CN103031440B (zh) 2015-08-19

Family

ID=48018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3190.0A Active CN103031440B (zh)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14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1248B (zh) * 2018-10-30 2021-10-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从制备聚烯烃催化剂的有机溶剂中回收甲苯的装置及回收方法
CN112239224A (zh) * 2019-07-16 2021-01-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氯化钛的回收方法
CN112723430A (zh) * 2019-10-29 2021-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烯烃催化剂生产废液处理回收的方法
CN112678866B (zh) * 2020-12-24 2023-07-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聚合工业废酸渣资源化处理方法
JP6959471B1 (ja) * 2021-06-30 2021-11-02 東邦チタニウム株式会社 チタン成分の回収方法、酸化チタ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チタン酸アルカリ金属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5506A (zh) * 2004-11-25 2007-10-31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从废液中回收四氯化钛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5506A (zh) * 2004-11-25 2007-10-31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从废液中回收四氯化钛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精制 TiCl4蒸馏釜残液水解回收处理研究";黄子良;《钛工业进展》;20081031;第25卷(第5期);3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1440A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1440B (zh) 一种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
CN103030232A (zh) 一种聚烯烃催化剂生产含钛废液的处理方法
CN102174040B (zh) 一种电子级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的制备方法
CN103420437A (zh) 一种含钛废液的回收处理方法
US20100065416A1 (en) 6-chloro-2-trichloromethyl pyridine preparation method
CN102241606A (zh) 一种n-氰乙基苯胺的清洁生产方法
CN101613363B (zh) 六甲基二硅氮烷的制备工艺
CN103420413B (zh) 一种从含钛废液中回收精制四氯化钛的方法
CN105452230B (zh) 用于制造环氧单体及环氧化物之方法
CN102827041B (zh) 一种对甲砜基苯甲醛的制备方法
CN101362777A (zh) 一种六甲基二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06397481A (zh) 一种膦酰基乙酸三乙酯的合成方法
CN103951557B (zh) 一种以无机碱为催化剂制备非诺贝特酸的方法
CN111170898B (zh) 全氟丁磺酸钾的制备方法
CN103028224A (zh) 一种处理含四氯化钛废液的方法
CN105565322B (zh) 一种由硅、氢气和四氯化硅反应得到的气/固混合体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952143A (zh) 一种四苯基卟吩的制备方法
CN107473927B (zh) 一种联苯二氯苄的制备工艺
CN113185384B (zh) 一种高纯度无气味的氯苯甘醚合成方法
CN105272839A (zh) 一种二苯甲酮的合成方法
CN106892873A (zh) 一种5‑三氟甲基尿嘧啶的制备方法
CN208071616U (zh) 环状膦酸酐循环制备装置
JP2007238552A (ja) 2−ヒドロキシ−4−メチルチオブタン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7827821B (zh) 一种吡唑酮系列产品连续流清洁生产工艺
CN103159613B (zh) 回收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回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