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6453A - 灯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灯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26453A
CN103026453A CN201280001253XA CN201280001253A CN103026453A CN 103026453 A CN103026453 A CN 103026453A CN 201280001253X A CN201280001253X A CN 201280001253XA CN 201280001253 A CN201280001253 A CN 201280001253A CN 103026453 A CN103026453 A CN 103026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mentioned
bright light
luminous tube
spac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12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本匡弘
高桥润一
觉野吉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26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64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5/00Details relating to vessels or to leading-in conductors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5/50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tube or lamp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it
    • H01J5/54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tube or lamp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it supported by a separate part, e.g.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 H01J61/32Special longitudinal shape, e.g.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H01J61/327"Compact"-lamps, i.e. lamps having a folded discharge path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Discharge Lamps And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灯,其目的在于,缓和灯亮灯时的热影响,缓和灯亮灯时对亮灯电路的热影响,并抑制亮灯电路于初期的误动作或破损。本发明的灯(100)具有:发光管(200);亮灯电路(300),使发光管(200)亮灯;以及框体(400),收纳发光管(200)的一部分和亮灯电路(300);该灯的发光管(200)的灯管(201)的至少一方的端部插入于框体(400)的内部,在框体(400)的内部,在灯管(201)的两端部与亮灯电路(300)之间设置有间隔板(500),在间隔板(500)与亮灯电路(300)之间形成有空隙。

Description

灯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图13表示现有的灯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现有的灯(以下称为“灯1”)为电灯泡形萤光灯,具备:具有灯头(未图示)的罩2;安装在罩2上的间隔体3;安装在间隔体3上的发光管4,该管的外径为8mm~11mm,放电路径长度为200mm~300mm,以灯功率为7W~15W亮灯的方式构成;安装在间隔体3上的亮灯电路5,由罩2所覆盖;在罩2内形成于发光管4与亮灯电路5之间的空气绝热层6,其为15cm3~30cm3(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12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灯被要求能够适合于各种照明器具,根据照明器具,有在较小且封闭的空间内配置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灯亮灯时,灯自身容易变成高温,从而要求有应对其热量的对策。
然而,在灯1的情况下,在灯亮灯时,成为热源的发光管的端部与亮灯电路的电路基板位于相同的空间内,在发光管的端部变成了高温的情况下,电路基板受到其热量的影响,因此,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电子部件会误动作,根据情况会有破损的担忧。
此处,本发明的灯,其目的在于,缓和灯亮灯时对亮灯电路的热影响,并抑制亮灯电路于初期的误动作或破损。
另外,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其目的在于,通过缓和对灯亮灯时的亮灯电路的热影响,从而抑制灯的亮灯电路于初期的误动作或破损。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灯具有:发光管、使上述发光管亮灯的亮灯电路、和收纳上述发光管的一部分和上述亮灯电路的框体,该灯的特征在于,上述发光管的灯管(blub)的至少一方的端部插入于上述框体的内部,在上述框体的内部,在上述灯管的两端部与上述亮灯电路之间设置有间隔板,在上述间隔板与上述亮灯电路之间形成有空隙。
另外,本发明的灯为,上述灯管也可以不与上述间隔板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灯为,上述灯管也可以具有双螺旋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灯为,在上述发光管的两端的内部配置有灯丝线圈,上述灯丝线圈也可以位于上述框体的内部。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照明器具和上述灯。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灯为,能够缓和灯亮灯时的热影响,缓和灯亮灯时对亮灯电路的热影响,并抑制亮灯电路于初期的误动作或破损。
另外,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为,通过缓和灯亮灯时对亮灯电路的热影响,能够抑制灯的亮灯电路于初期的误动作或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灯的主视图。
图2是该灯的局部切割主视图。
图3是该灯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灯的发光管的局部切割主视图。
图5是该灯的灯座的外侧的立体图。
图6是该灯的灯座的内侧的立体图。
图7A是该灯的金属部件的内侧的立体图,图7B是该灯的金属部件的外侧的立体图。
图8是该灯的在灯座内插入了发光管的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A是该灯的间隔板的发光管侧的立体图,图9B是该灯的间隔板的亮灯电路侧的立体图。
图10是在图8中配置了间隔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在图10中配置了亮灯电路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局部切割主视图。
图13是现有的灯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灯的主视图,图14B是截面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其它的变形例的灯的主视图,图15B是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灯的主视图,图2表示局部切割主视图,图3表示分解立体图。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灯(以下称为“灯100”),具有:发光管200;亮灯电路300,使发光管200亮灯;以及框体400,收纳发光管200的一部分和亮灯电路300;该灯的发光管200为,其灯管201的至少一方的端部插入于框体400的内部,在框体400的内部,在灯管201的两端部201a、201b与亮灯电路300之间设置有间隔板500,在间隔板500与亮灯电路300之间形成有空隙600。
灯100通过在作为灯亮灯时的发热部的发光管200的灯管201的两端部201a、201b与对热较弱的亮灯电路300之间,隔着间隔板500而形成有空隙600,从而空隙600发挥了绝热层的作用,能够缓和灯亮灯时对亮灯电路的热影响,并抑制亮灯电路于初期的误动作或破损。
以下,按照顺序对各构成进行说明。
1、发光管
图4表示发光管200的局部切割主视图。发光管200具备:使玻璃管弯曲而成的灯管201和封装于该灯管201的端部201a、201b中的电极202。
灯管201的端部201a、201b通过被气密密封,在发光管的内部形成1个放电电路。再者,相当于放电电路的端部的部分为灯管201的端部201a、201b。
灯管201形成为,以假想轴A为中心使玻璃管旋转于其周围的双螺旋形状,并由2个旋转部201c、201b和将它们连结的连结部201e构成。
该双螺旋形状通过如下来获取,在形成灯管201的1根玻璃管的大致中央部折回,使该折回的部分(以下称为“折回部”)至玻璃管的端部(201a、201b)旋转于假想轴A的周围。
接着,玻璃管的折回部相当于灯管201的连结部201e,另外,从折回部至端部的各个部分相当于灯管201的旋转部201c、201d。灯管201例如内径D1为6.0mm、外径D2为7.0mm、以假想轴A为旋转轴的旋转外径D3为40.0mm。
电极202如图4所示那样,由钨制的灯丝线圈203和架持该灯丝线圈203(以架设的状态保持)的一对导线204、205构成。再者,此处虽然对端部201a进行了说明,但对于端部201b也相同。
在将电极202封装于灯管201的端部201a、201b时,也同时封装排气管206,该排气管206用于对灯管201的内部进行排气或封入后述的水银和缓冲气体。
在构成被设为双螺旋形状的灯管201的玻璃管的内面形成有例如3波长型的萤光体层207。构成该萤光体层207的萤光体使用例如稀土类的材料。该萤光体为例如,红(Y2O3:Eu3+)、绿(LaPO4:Ce3+,Tb3+)以及蓝(BaMg2Al16O27:Eu2+,Mn2+)发光这3种。再者,也可以在玻璃管的内面与萤光体层207之间形成例如氧化铝(Al2O3)的保护层(未图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发光管200内的水银与玻璃管的玻璃之间的反应,并提高灯100的光束维持率。对于保护层并不限定于氧化铝,也可以使用例如:氧化硅(SiO2)、氧化镁(MgO)、氧化锌(ZnO)、氧化钛(TiO2)、氧化铈(CeO2)以及氧化钇(Y2O3)等。
另外,在灯管201的内部,水银和缓冲气体经由排气管206被封入。水银为,在发光管200亮灯时的水银的蒸气气压与使用水银单体的情况下的水银的蒸气气压成为相同的形状被封入就可以,也可以例如以锡汞、锌汞等汞合金形态封入。
缓冲气体虽然此处使用了氩(Ar),但只要是例如:氩、氖(Ne)以及氪(Kr)之中的任一种以上就可以。再者,排气管206在封入了水银和缓冲气体之后,在位于灯管201的外部的部分,例如进行尖端拆离(tip off)密封,由此在完成发光管200的同时,其内部被保持为气密状。
在灯管201的连结部201e上,在假想轴A的延伸方向上(以下称为“假想轴方向”)形成有向其外方鼓出的鼓出部201f。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灯100亮灯时,在该鼓出部201f能够容易作成发光管200中的温度最低的最冷点部分。另外,对连结部201e并不限定于鼓出部201f,也可以形成向假想轴方向突出的凸部(未图示)。
再者,也可以不在连结部201e形成鼓出部201f或凸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延长排气管206的长度,并在其前端部形成最冷点部分。
2、框体
框体400如图2所示那样,由灯座(holder)401和壳402构成。
2-1、灯座
图5表示灯座的外侧的立体图,图6表示灯座的内侧的立体图。再者,图5和图6在灯座401的内侧安装了后述的金属部件。
如图5和图6所示那样,灯座401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是具有面状部403和周壁部404的有底筒状。
面状部403具有发光管插入孔405。发光管插入孔405在面状部403的周缘附近以大致180度的间隔设有2处。
再者,如图5所示那样,也可以与发光管插入孔405邻接地设置发光管引导槽406。发光管引导槽406从发光管插入孔405向着以面状部的中央部为旋转轴的围绕方向地设置,并随着从发光管插入孔405远离,槽的深度变浅。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那样,在将双螺旋形状的发光管200的端部201a、201b插入于发光管插入孔405时,能够使发光管200沿着发光管引导槽406光滑地插入。
另外,也可以在发光管插入孔405的周缘的一部分上设置缺口部405a。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发光管200的端部201a、201b插入于发光管插入孔405之后,通过从灯座401的内侧向发光管插入孔405配置硅树脂等的粘合材料(未图示),以使粘合材料从缺口部中延续至灯座401的内侧地配置,当粘合材料固化之后发光管200要从发光管插入孔405脱落时,固化于缺口部405a的粘合材料进行卡止,能够使发光管200不容易从灯座401上脱落。
在面状部403内侧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定位凸部407。通过定位凸部407,在将后述的金属部件安装于灯座401的内侧时,通过将定位凸部407插入于金属部件的定位孔,能够容易进行金属部件的定位。
另外,在面状部403内侧,在隔着定位凸部407相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辅助凸部408。通过定位辅助凸部408,在灯座401的内侧将定位凸部407插入于金属部件的定位孔并安装金属部件时,通过将定位辅助凸部408插入于金属部件的定位辅助孔,能够防止所安装的金属部件以定位凸部407为旋转轴旋转。
在灯座401的内侧配置有例如铝制的金属部件409。在这种情况下,在寿命的末期,由于发光管200的灯丝线圈203异常发热,而即使灯座401变形,通过金属部件409也能够维持发光管200相对于灯座的固定,在例如使灯100的灯头沿铅垂方向朝上地亮灯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发光管200从灯座401上脱落。
图7A表示金属部件409的内侧的立体图,图7B表示金属部件409的外侧(灯座401侧)的立体图。如图7A和图7B所示那样,金属部件409是由例如板状部件所加工的,具有:大致I字状的中央部410和分别设置在中央部410的两端的壁部411。
中央部410在其大致中央具有定位孔412。
另外,中央部410在隔着定位孔412相对置的位置上具有定位辅助孔413。
再者,在本发明中,金属部件409并不是必须的构成,也可以不在灯座401的内侧安装。
周壁部404具有间隔板载置部414和比间隔板载置部414的高度还高的电路基板载置部415。间隔板载置部414能够在其上面配置间隔板500。另外,电路基板载置部415能够在其上面配置电路基板。
再者,如图6所示那样,也可以在周壁部404设置固定电路基板的电路基板固定部416。电路基板固定部416例如其前端部416a为钩爪状,在电路基板载置部415配置了电路基板之后,通过前端部416a能够保持电路基板。
图8表示在灯座401内插入了发光管200的端部201a、201b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那样,发光管200的导线204、205分别插入于设置在灯座401的周壁部404的缺口槽417、418内。由此,在将后述的间隔板或亮灯电路安装于灯座内时,能够防止导线被夹入于它们之间而使安装变得困难。缺口槽417、418在周壁部404以大致180度的间隔各设置2个。
在灯座401的周壁部404的外周面,在围绕方向上以大致90度间隔在4处设置有卡合凹部419。卡合凹部419通过与设置在后述的壳402的内周面的卡合凸部卡合,能够使灯座401与壳402之间的连接稳定化。
2-2、壳
如图2和图3所示所示那样,壳402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制,由大直径筒部402a、比大直径筒部402a的直径还小的小直径筒部402b以及位于大直径筒部402a与小直径筒部402b之间的倾斜状筒部402c构成。
通过在大直径筒部402a的内侧插入灯座401的周壁部404,以使灯座401与壳402连接。在大直径筒部402a的内周面,在围绕方向上以大致90度间隔在4处设置有卡合凸部(未图示)。卡合凸部通过与设置在灯座401的周壁部404的外周面的卡合凹部419卡合,能够使灯座401与壳402之间的连接稳定化。
在小直径筒部402b的外侧,灯头420被覆盖。灯头420是例如适合于JIS(日本工业标准)所规定的E型灯头规格,安装并用于一般白炽灯灯泡用的插座(未图示)。再者,灯头420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各种部件。
灯头420具有也称为筒状体部的外壳部420a和形成为圆形盘状的孔眼部420b,外壳部420a和孔眼部420b通过由玻璃或PBT等树脂等的绝缘体材料构成的绝缘体部420c而成为一体。灯头420在将外壳部420a外嵌于壳402的小直径筒部402b的状态下被安装于壳402。
在小直径筒部402b设置有插通孔402d,后述的亮灯电路300的一方的供电线301从插通孔402d被引出于外部,其引出部分通过焊锡(未图示)与外壳部420a电连接。
在孔眼部420b的中央部设置有贯通孔420e,亮灯电路300的另一方的供电线303从贯通孔420e被引出于外部,其引出部分通过例如焊锡与孔眼部420b电连接。再者,孔眼部420b与供电线303的连接并不限定于焊锡,也可以通过管帽等机械性地连接。
3、间隔板
图9A表示间隔板的发光管侧的立体图,图9B表示亮灯电路侧的立体图。如图9A和图9B所示那样,间隔板500为例如PET制的板状部件。
在间隔板500的周缘部,在以大致180度间隔的相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有导线插入孔501。
再者,导线插入孔501并不限定于设置2处,也可以例如仅设置1处,也可以设置3处以上。但是,与在仅设置1处的其导线插入孔内插入了从发光管200的两端部引出的一共4根导线204、205的情况相比,而在设置2处的每个导线插入孔内各插入了2根导线204、205的情况下,能够相应降低导线204、205彼此接触的可能性。另外,在设置于4处的每个导线插入孔内各插入了1个导线204、205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导线204、205彼此接触的可能性。
另外,在间隔板500的周缘部,并不限定以大致180度的间隔设置,也可以以不均等的间隔设置。
另外,在间隔板500的亮灯电路侧,在导线插入孔501的四周部设置有粘合材料引导凹部502。在这种情况下,在使发光管200的导线穿过了导线插入孔501的状态下将间隔板安装于灯座401,在将灯座401的周壁部404和导线插入孔以及导线之间的间隙通过例如硅树脂等的粘合材料(未图示)进行填埋时,能够容易对配置粘合材料的范围进行定位。
图10表示在图8的灯座401上安装了间隔板500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那样,间隔板500通过配置于灯座401的间隔板载置部414而能够安装。
再者,如图10所示那样,通过在灯座401上安装了间隔板500的状态下对导线插入孔501填充例如硅树脂等的粘合材料(未图示),能够缩小灯座401与间隔板500之间的间隙。这时,只要设置有粘合材料引导凹部502,而粘合材料引导凹部502的端部的粘合材料就变成堰堤,能够容易对配置粘合材料的范围进行定位。
另外,导线插入孔501没有必要一定使用粘合材料填埋。只要是导线插入孔501程度的大小的孔,就不会对空隙600的绝热效果带来较大的影响。
另外,导线插入孔501并不限定于使用粘合材料填埋的情况,也可以使用例如绝缘性的薄板或树脂板等堵塞。
间隔板500的厚度L为例如2.0mm。再者,间隔板500的厚度L并不限定于2.0mm,只要为例如0.9mm以上6.0mm以下的范围内就可以。再有,进一步优选间隔板500的厚度L为0.9mm以上2.7mm以下的范围内。再有,进一步优选间隔板500的厚度L为1.8mm以上2.7mm以下的范围内。再者,对于间隔板的厚度L的各范围的适宜的理由,将在后面的实验结果中论述。
另外,优选发光管的两端部不与间隔板500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灯管201的两端部201a、201b的形状容易有偏差(ばらつき),因此通过灯管201的两端部201a、201b与间隔板500接触,能够防止间隔板500的位置调整变得困难。
另外,从灯100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板500的发光管200的灯管201侧的主面至灯管201为止的最短距离M为例如10.0mm。再者,距离M并不限定于10.0mm,只要为例如0.1mm以上22.0mm以下的范围内就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以发光管200的灯管201的两端部201a、201b不与间隔板接触的方式能够容易制作。再有,进一步优选距离M为2.0mm以上10.0mm以下的范围内。
另外,间隔板500并不限定于PET制,只要是例如PBT等的树脂制就可以
4、亮灯电路
亮灯电路300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收纳于框体400。该亮灯电路300是由电路基板301、电容器以及扼流线圈等多个电气、电子元件302构成的串联转换器(series inverter)方式,电气、电子元件302安装于电路基板301的主面(在电路基板301的2个主面中位于与设置有发光管200侧相反侧的主面)。
再者,在各图面中为了图示的方便而仅对电气、电子元件302的一部分进行图示,电气、电子元件302并不限定一定要记载于各图面。
图11表示在图10的灯座401上安装了亮灯电路300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那样,亮灯电路300通过配置于灯座的电路基板载置部415而能够安装。
如图11所示那样,在电路基板301上连接有分别从发光管200的灯管201的两端部201a、201b引出的导线204、205。
另外,从电路基板301的灯头420侧分别引出有与灯头420的外壳部420a、孔眼部420b连接的供电线303、304。
如图2所示那样,在间隔板500与亮灯电路300之间形成有空隙600。
另外,从灯100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板500的灯头420侧的主面至电路基板301的发光管200的灯管201的主面为止的距离N为例如6mm。再者,距离N并不限定于6mm,只要为例如2mm以上11mm以下的范围内就可以。在这种情况下,间隔板500不容易与电路基板301上的焊锡等接触,并且能够实现紧凑。再有,进一步优选距离N为4mm以上8mm以下的范围内。
5、实验
发明者为了确认能够缓和灯100的灯亮灯时的热影响,并抑制灯的短寿命,而进行了测定灯亮灯时的亮灯电路的温度的实验。
所进行的实验为,将作为实验样品的灯安装于后述的照明器具701上,电源以电压为110V、频率为60Hz,在周围温度为30℃的条件下亮灯,测定亮灯时的电路基板301的温度。
再者,电路基板301的温度在以下的状态下进行了测定,在框体400的一部分上开孔,将热电偶插入于框体400内,并将热电偶的测定部固定于电路基板301的灯头420侧的中央部。
实验样品为如下。
首先,将具有与灯100实质上相同构成的灯,以间隔板500的厚度L为0.9mm作为实施例1。另外,将除了间隔板500的厚度L为1.8mm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构成的灯作为实施例2。另外,将除了间隔板500的厚度L为2.7mm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构成的灯作为实施例3。另外,将除了在间隔板500的中央部开了5mm的孔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构成的灯作为实施例4。再者,将除了没有设置间隔板500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构成的灯作为比较例。
表1表示实验结果。
【表1】
温度℃
实施例1 139.5
实施例2 134.8
实施例3 136.3
实施例4 138.1
比较例 143.4
如表1所示那样,实施例1~4相对于比较例能够使电路基板301的温度降低大致4℃以上。这是考虑,实施例1~4通过在作为灯亮灯时的发热部的发光管200的灯管201的端部201a、201b与对热较弱的亮灯电路300之间,隔着间隔板500而形成有空隙600,从而空隙600发挥了绝热层的作用,相对于比较例能够抑制电路基板301的温度上升。也就是说,在实施例1~4中,相对于比较例能够缓和对灯亮灯时的亮灯电路300的热影响,并抑制亮灯电路300于初期的误动作或破损。以上的结果是相对于以下的灯而获取的,该灯是与灯丝线圈203所处的位置相对应的端部201a、201b收纳于壳402的内部、间隔板500与电路基板301之间的间隔N为6mm、灯功率为20W。对于与灯丝线圈203所处的位置相对应的端部201a、201b位于壳402的外部、间隔板500与电路基板301之间的间隔N为2.4mm、灯功率为25W的灯,通过设置厚度为2mm的间隔板500也能够使电路基板301的温度降低大致2℃。这样,无论灯功率是多少,只要通过间隔板500就具有电路基板301的温度降低的效果,发明者实验性地确认得出,特别是相对于被实用供给的灯功率为5W以上且25W以下的灯,能够获取更好的效果。
再者,间隔板500的厚度L只要为0.9mm以上6.0mm以下的范围内就可以。根据实施例2和3的结果而考虑到,间隔板500的厚度L为1.8mm以上,电路基板301的温度没有较大的变化,因此考虑到,间隔板500的厚度L为1.8mm以上,具有抑制电路基板301温度上升的同样效果。另一方面,间隔板500的厚度L越大,框体400的内部空间就越小,因此,间隔板500的厚度L只要为0.9mm以上6.0mm以下的范围内,就能够充分地抑制电路基板301的温度上升,且充分地确保框体400的内部空间。
另外,进一步优选间隔板500的厚度L为0.9mm以上2.7mm以下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充分地抑制电路基板301的温度,且进一步充分地确保框体400的内部空间。
再有,在实施例2和3的情况下,相对于比较例能够使电路基板的温度降低6℃以上。也就是说,进一步优选间隔板500的厚度L为1.8mm以上2.7mm以下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充分地抑制电路基板301的温度,且进一步充分地确保框体400的内部空间。
另外还确认出,如实施例4那样,即使在间隔板500的中央部开了φ5mm的孔,也能够抑制电路基板301的温度上升。也就是说,间隔板500与电路基板301之间的空隙600并没有必要完全地被遮蔽,也可以有一些间隙。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灯100的构成,能够缓和对灯亮灯时的亮灯电路300的热影响,并抑制亮灯电路300于初期的误动作或破损。
(第2实施方式)
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局部切割主视图。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以下称为“照明装置700”)具备照明器具701和灯100。
照明器具701具有:例如,灯安装部702、器具安装部703以及使灯安装部702与器具安装部703连结的连结部704。
灯安装部702为,例如收纳灯的部分的内径d为74.5mm、高度e为105mm的有底筒状,在其内侧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灯100的灯头420的插座(socket)(未图示)。
器具安装部703例如将照明器具701安装于壁面等。
连结部704是使灯安装部702与器具安装部703之间连结的拱形状(arch)部件,以相对于安装了照明器具的壁面等倾斜的方式,其一端部安装于灯安装部702。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700的构成,通过缓和对灯亮灯时的亮灯电路300的热影响,能够抑制灯100的亮灯电路300于初期的误动作或破损。
(变形例)
以上,基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当然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例,也可以适用于各种高压放电灯以及照明装置。
1、发光管
灯100的发光管200的灯管201为双螺旋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单螺旋形状或U字形状。
另外,发光管200的灯管201至其端部201a、201b为止为螺旋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14A所示那样,端部201a、201b相对于灯100的长度方向成大致平行的直管形状。图14B是图14A的B-B的截面图,在由电路基板301和电子元件302构成的亮灯电路300与间隔板500之间设置有空隙600。
另外,在灯100中,灯亮灯时发热的电极202的灯丝线圈203位于框体400的内部,但也可以如图14A和图14B所示那样,在灯100的管轴方向上,与灯丝线圈203所处的位置相对应的端部201a、201b位于框体400的外部。图15表示端部201a、201b位于框体400的外部的其它的变形例。图15A表示外观,图15B表示A-A的截面。再者,在灯丝线圈203位于框体400的内部的情况下,能够使灯100整体地紧凑,同时延长发光管200的放电电路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发热的灯丝线圈203位于框体400的内部,而框体400的内部的温度容易变成高温,因此当适用于本发明时会更具有效果。
2、框体
灯100的框体400具有灯座401和壳402,但也可以是例如灯座401和壳402没有被分离,而是在相对于灯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由分割成2个的部件构成。或者,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3、间隔板
灯100的间隔板500在发光管200的端部与亮灯电路300之间设置了一张,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多张。另外,间隔板500也可以由多个部件形成。
另外,间隔板500并不限定于板状,也可以是例如有底筒状或截面为“コ”字形状等的立体的形状。例如,如后述那样,在将亮灯电路300的电路基板以其主面相对于灯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通过形成围绕亮灯电路的形状的间隔板500,能够有效利用框体内的空间,并能够缩小框体内的大小。
4、亮灯电路
灯100的亮灯电路300的电路基板301为,其主面相对于灯100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地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主面相对于灯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或相对于灯100的长度方向倾斜地配置。
再者,优选如灯100那样,在电路基板301的主面相对于灯100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地配置的基础上,多个电气、电子元件302位于灯头420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电气、电子元件302从作为灯亮灯时的热源的发光管的端部离开,并能够进一步缓和对电气、电子元件302的影响。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灯以及照明装置。
符号说明
100、灯
200、发光管
203、灯丝线圈
300、亮灯电路
400、框体
500、间隔板
600、空隙
700、照明装置
701、照明器具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灯,具有:发光管、使上述发光管亮灯的亮灯电路、和收纳上述发光管的一部分和上述亮灯电路的框体,该灯的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具有有底筒状的灯座,该有底筒状的灯座具有面状部和周壁部,
上述发光管的真空管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从设置于上述灯座的面状部的插入孔插入到上述框体的内部,
在上述框体的内部,在上述真空管的两端部与上述亮灯电路之间设置有间隔板,
上述亮灯电路具备:以与上述长度方向成垂直的状态配置的电路基板、和安装在上述电路基板的与上述发光管相反一侧的主面上的多个电气/电子部件,
上述间隔板与上述电路基板以在上述间隔板与上述亮灯电路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安装于上述灯座,
从上述真空管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的导线被夹入在上述灯座与上述间隔板之间和上述灯座与上述电路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真空管不与上述间隔板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真空管具有双螺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发光管的两端的内部配置有灯丝线圈,上述灯丝线圈位于上述框体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
灯功率为5W以上且25W以下。
6.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照明器具、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灯。

Claims (6)

1.一种灯,具有:发光管、使上述发光管亮灯的亮灯电路、和收纳上述发光管的一部分和上述亮灯电路的框体,该灯的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管的灯管的至少一方的端部插入到上述框体的内部,
在上述框体的内部,在上述灯管的两端部与上述亮灯电路之间设置有间隔板,
在上述间隔板与上述亮灯电路之间形成有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灯管不与上述间隔板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灯管具有双螺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发光管的两端的内部配置有灯丝线圈,上述灯丝线圈位于上述框体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
灯功率为5W以上且25W以下。
6.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照明器具、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灯。
CN201280001253XA 2011-08-03 2012-02-28 灯及照明装置 Pending CN1030264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9847 2011-08-03
JP2011-169847 2011-08-03
PCT/JP2012/001354 WO2013018246A1 (ja) 2011-08-03 2012-02-28 ランプおよび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6453A true CN103026453A (zh) 2013-04-03

Family

ID=4762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1253XA Pending CN103026453A (zh) 2011-08-03 2012-02-28 灯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236839B1 (zh)
CN (1) CN103026453A (zh)
WO (1) WO2013018246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9093A (ja) * 2005-03-22 2006-10-05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蛍光ランプ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CN101315862A (zh) * 2007-05-31 2008-12-03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灯泡形荧光灯以及照明器具
CN201487659U (zh) * 2009-08-20 2010-05-26 杭州天都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新型节能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9093A (ja) * 2005-03-22 2006-10-05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蛍光ランプ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CN101315862A (zh) * 2007-05-31 2008-12-03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灯泡形荧光灯以及照明器具
CN201487659U (zh) * 2009-08-20 2010-05-26 杭州天都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新型节能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36839B1 (ja) 2013-07-17
WO2013018246A1 (ja) 2013-02-07
JPWO2013018246A1 (ja)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5076316A1 (ja) 無電極放電ランプ
KR101031704B1 (ko) 직하 방식의 백라이트 유닛의 제조방법, 형광램프,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010044259A (ko) 방전램프와 이를 채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니트
US9129793B2 (en) High pressure discharge lamp with auxiliary lamp
US20070090740A1 (en) External electrode type discharge lamp
CN101248510A (zh) 金属蒸汽放电灯以及具有该金属蒸汽放电灯的照明装置
CN103026453A (zh) 灯及照明装置
WO2007043362A1 (ja) 冷陰極蛍光ランプ、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906465B2 (en) End-of-life protection for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s
CN1910733A (zh) 放电灯装置
JP5257270B2 (ja) 放電ランプ装置
JP2001102004A (ja) 希ガス放電ランプ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10516668U (zh) 阻挡放电灯
US20080185964A1 (en) High-Pressure Discharge Lamp
JPH113682A (ja) 環形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US20080036396A1 (en) Electrode mount, arc tube, low-pressure mercury vapor discharge lamp, compact self-ballasted fluorescent lam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arc tube
JP2008010356A (ja) 蛍光ランプ
TW514955B (en) Short-arc discharge lamp
JP2002245808A (ja) 環形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JP2005203309A (ja) 放電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JP5640966B2 (ja) エキシマランプ
TWI679677B (zh) 放電燈
JP2007287616A (ja) 冷陰極放電ランプ
JP2008171696A (ja) 二重管型希ガス蛍光ランプ
KR20100062944A (ko)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