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5014B - 一种火麻仁食用调和油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麻仁食用调和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5014B
CN103005014B CN201210594009.0A CN201210594009A CN103005014B CN 103005014 B CN103005014 B CN 103005014B CN 201210594009 A CN201210594009 A CN 201210594009A CN 103005014 B CN103005014 B CN 103005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edible
fructus cannabis
linseed
co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940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5014A (zh
Inventor
唐青涛
黎科亮
葛亚中
马忠华
李惠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itu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initu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itu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initu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940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05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05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5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5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5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dible Oils And Fats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麻仁食用调和油,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50%,玉米油20-40%,亚麻油20-40%或火麻仁油30-50%,玉米油20-40%,亚麻油20-40%,葵花子油5-25%。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具有均衡合理的脂肪酸组成比例(其中ω-6型脂肪酸与ω-3型脂肪酸的比例在1:1~4:1之间),并具有调血脂功效,又不易酸败氧化的火麻仁食用调和油,且其具有较高的烟点(Smoke point),适合烹调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火麻仁食用调和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调和油,具体是涉及以一种火麻仁油为主要成份的食用调和油。
背景技术
火麻仁是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品种之一,民间使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火麻仁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久服,肥健不老,神仙”。从火麻仁中提取得到的火麻油被称为“长寿油”。
火麻仁油中含有超过90%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又有超过75%是ω-6型和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均属于人体不能合成但又必需的脂肪酸,而且其ω-6型脂肪酸与ω-3型脂肪酸的比例约为2.4:1,因此火麻仁油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食用火麻仁油对提高ω-3型脂肪酸的摄入量,促进饮食营养平衡意义重大。
据1987年美国膳食结构分析结果,当前人类膳食中ω-6型脂肪酸与ω-3型脂肪酸的摄取是不均衡的,ω-6的日常摄入量是ω-3的10~20倍。ω-6型脂肪酸虽然是人体必须的脂肪酸之一,但过量的ω-6脂肪酸摄入反而会对健康起到不良作用,产生高血脂、高血粘症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其它疾病(如:心梗、脑梗、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等病症)。另外有研究表明,我国居民日常饮食中,主要以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为食用油,ω-3型脂肪酸的摄入量明显不足,是引起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美国农业部(USDA)、泛美卫生组织(PAHO)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召开专题会议,几大机构就膳食脂肪酸比例达成共识,推荐成人在日常膳食中摄取ω-6型脂肪酸与ω-3型脂肪酸最适合的比例为2:1~3:1之间;而我国由中国营养学会编撰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里面则推荐成人在日常膳食中摄取ω-6型脂肪酸与ω-3型脂肪酸最适合的比例为4:1~6:1之间。但有研究表明,日常膳食中ω-6型脂肪酸与ω-3型脂肪酸的比例维持在一个较低值(ω-6:ω-3≤4:1)的情况下,可使心血管疾病及部分慢性病的发病率降低。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日益对健康饮食关注度的提高,出现了很多关于调和油的相关研究以及专利申请,希望能调配出一种适合人类膳食结构,并具有调血脂功效的调和食用油。例如:申请号为201110423763.3的发明专利申请,涉及一种食用火麻调和油,由1-90%的纯火麻油和10-99%的食用基础油组成的食用调和油;其中,食用基础油为玉米油、核桃油等13种基础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该发明提供了一种营养丰富,降三高,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食用火麻调和油。
又如:申请号为201210057153.0的发明专利申请,涉及一种食用调和油,该调和油由3:2的火麻油和橄榄油构成;该食用调和油能够改善单一油脂的营养构成,适合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的食用。申请号为200810205016.0的发明专利申请,该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的、脂肪酸平衡、降低胆固醇、益智的健康调和油,由植物甾醇酯、微藻DHA和油脂组成;其中,油脂为玉米油、大麻油、亚麻油、红花油等共17种(这17种油可以为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组合);所得调和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量比为0.2-0.9:1:1;n6和n3的重量比为3-10:1。
以上相关申请中的食用调和油都是出于对人体营养均衡的考虑提出的改进技术方案,但这些食用调和油在日常贮存和烹饪过程中却存在稳定性较差以及烟点较低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首先,由于火麻仁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营养价值非常高,但同时由于火麻仁油本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因此很容易被氧化产生酸败,不但会降低其本身营养功效,而且食用这些油脂酸败而产生的化学物质后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食用调和油在贮存的过程中也会因为氧化而导致品质逐渐下降,因此如何有效地贮存食用油产品一直是食用油生产厂家和行业的科研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油脂氧化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氧化物质,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提高食用油的稳定性,延缓食用油的氧化过程,对于保证食用油产品的品质,保护人体健康非常有帮助。目前提高调和油的稳定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调和油中加入抗氧化剂。在中国销售的调和油产品中使用最多的抗氧化剂是TBHQ。但是TBHQ是合成抗氧化剂,很多消费者不接受。因此,本发明希望在保证调和油营养成分均衡的基础上,通过选用适当种类的植物油并采用合理配比从而提供一种不添加抗氧化剂但仍具有较好稳定性的火麻仁食用调和油。另外,对于现有的火麻仁食用油品,其发烟点约在160℃至200℃范围内,在烹调的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油烟,其油烟量约高于100ppm,有些油品如花生油等更高达250ppm以上。长期使用现有的油品烹调食物,其所产生油烟中的致癌性物质,挥发至空气,人体吸入后会对健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例如增加肺癌及呼吸道癌发生的危险性。本发明申请人意外的发现,通过将火麻仁油与玉米油、亚麻油配合使用,或火麻仁油与玉米油、亚麻油、葵花子油配合使用,并选用适当的用量配比,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火麻仁食用油烟点较低的缺陷,同时通过多种食用油混合使用保证了营养膳食的均衡合理。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膳食结构合理(其中ω-6型脂肪酸与ω-3型脂肪酸的比例在1:1~4:1之间),具有调血脂功效,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较好,且能够有效提高油品烟点的火麻仁食用调和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食用调和油,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50%,玉米油20-40%,亚麻油20-40%。
优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40%,玉米油25-30%,亚麻油25-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40%,玉米油20%,亚麻油4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玉米油30%,亚麻油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50%,玉米油25%,亚麻油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40%,玉米油40%,亚麻油20%。
一种食用调和油,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0-50%,玉米油20-40%,亚麻油20-40%,葵花子油5-25%。
优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50%,玉米油25-40%,亚麻油25-40%,葵花子油15-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玉米油20%,亚麻油20%,葵花子油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玉米油25%,亚麻油25%,葵花子油15%。
本发明所述的火麻仁食用调和油具有以下优点:
(1)从原料和组成方面得到了优良的组合,其ω-6:ω-3≤4:1,符合我们的均衡合理的脂肪酸组成比例,并具有调血脂功效;
(2)本发明的火麻仁食用调和油不易酸败氧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火麻仁混合食用油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3)本发明的火麻仁食用调和油具有较高的烟点(Smoke point),能够有效减少加热过程中油烟的产生,更好的保证烹调者的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食用调和油(SAM1),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40%,玉米油20%,亚麻油40%。
将三种原料油注入调和罐内,在20℃~40℃条件下,慢速搅拌25~35分钟,再过滤,即得稳定性更好的调和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食用调和油(SAM2),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玉米油30%,亚麻油35%。
将三种原料油注入调和罐内,在20℃~40℃条件下,慢速搅拌25~35分钟,再过滤,即得稳定性更好的调和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的食用调和油(SAM3),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50%,玉米油25%,亚麻油25%。
将三种原料油注入调和罐内,在20℃~40℃条件下,慢速搅拌25~35分钟,再过滤,即得稳定性更好的调和油。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述的食用调和油(SAM4),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40%,玉米油40%,亚麻油20%。
将三种原料油注入调和罐内,在20℃~40℃条件下,慢速搅拌25~35分钟,再过滤,即得稳定性更好的调和油。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述的食用调和油(SAM5),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玉米油20%,亚麻油20%,葵花子油25%。
将四种原料油注入调和罐内,在20℃~40℃条件下,慢速搅拌25~35分钟,再过滤,即得稳定性更好的调和油。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所述的食用调和油(SAM6),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玉米油25%,亚麻油25%,葵花子油15%。
将四种原料油注入调和罐内,在20℃~40℃条件下,慢速搅拌25~35分钟,再过滤,即得稳定性更好的调和油。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1-6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和对照组A-D中各组分的用量配比以及ω-6:ω-3的比值如下,各组的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6。
表1实施例1-6的食用调和油和对照组AD中各组分的用量配比
SAM1 SAM2 SAM3 SAM4 SAM5 SAM6 A B C D
火麻仁油 40 35 50 40 35 35 15 40 15 70
玉米油 20 30 25 40 20 25 0 0 30 20
亚麻油 40 35 25 20 20 25 0 0 55 10
葵花子油 0 0 0 0 25 15 0 0 0 0
大豆油 0 0 0 0 0 0 85 0 0 0
芝麻油 0 0 0 0 0 0 0 60 0 0
ω-6:ω-3 1.96 2.45 2.68 2.98 3.16 3.43 5.59 5.95 5.86 0.96
7.1给药后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HDL-C、LDL-C水平
分组后,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SAM1-SAM6以及A-D)30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同时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空白对照组继续给予维持饲料,模型对照组及各给药组继续给予模型饲料,并定期称量体重,于实验结束时不禁食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TC、TG、HDL-C、LDL-C水平。
表2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有一定程度降低,提示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紊乱模型成立。
表2给药后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HDL-C、LDL-C水平
Figure BDA00002685630500071
Figure BDA00002685630500072
Figure BDA00002685630500081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高脂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AM1-6实验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提示SAM1-6实验组对于辅助调血脂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而对照组A和B组的大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作用不显著(P>0.05)。
实施例8烟点测定试验
烟点的测定参考GB/T20795-2006第一种方法仪器测定方法测定,采用YD-21植物油脂烟点测定仪。下表为本发明低油烟食用油与对照组食用油的烟点数据:
表3实施例1-6的食用调和油和对照组油品烟点比较
Figure BDA00002685630500082
Figure BDA00002685630500091
与不同工艺制得的纯火麻油比较,SAM1-6实验组的烟点都可以10%以上的提高,符合调和油标准(≥205℃)的要求,尤其是SAM4-6的烟点提高了20%以上。同时,通过与对照组C和D比较发现,选择SAM1-6实验组的特定用量配比得到的火麻仁调和油较其它配比关系的调和油的烟点也有明显提高,也反映了本发明的低油烟食用油脂稳定性较其它食用油为佳。
实施例9氧化稳定性试验
利用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来检测油脂的诱导时间,采用仪器为瑞士万通公司743型Rancimat仪,即Rancimat值的方法来研究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按照瑞士万通公司743型Rancimat仪标准检测方法,设定的测定温度100℃,进气流量20L/h,样品的质量为3.00g(精确至0.01g)。实验曲线采用仪器自动积分分析,以诱导时间突变点为反应终点。
该仪器的测定原理为:油脂样品在恒温下,向油脂中恒定速率通干燥空气,油脂中易氧化的物质被氧化成小分子易挥发的酸,挥发的酸被空气带入盛水的电导率测量池中,在线测量测量池中的电导率,记录电导率对反应时间的氧化曲线,对曲线求二阶导数,从而测出样品的诱导时间。诱导时间越长,表明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越好,油脂越稳定。
每个配方的调和油诱导时间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试验配方和试验结果如表4。
表4实施例1-6的食用调和油和对照组A-D诱导时间比较
组别 诱导时间(h)
纯火麻油 4.25
A 5.55
B 5.13
C 5.69
D 5.02
SAM1 6.25
SAM2 6.72
SAM3 6.23
SAM4 6.87
SAM5 6.95
SAM6 6.94
从表4的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1-6中特定的组成和配比制成的火麻仁食用调和油很好的提高了火麻油的抗氧化稳定性,通过与对照组C和D比较发现,采用本发明的特定配比关系也能够使调和油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将该配比的油脂应用于食品加工如烘培制品、可可脂类制品、软胶囊或乳化、微囊化处理等,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50%,玉米油20-40%,亚麻油20-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40%,玉米油25-30%,亚麻油25-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40%,玉米油20%,亚麻油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玉米油30%,亚麻油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50%,玉米油25%,亚麻油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40%,玉米油40%,亚麻油20%。
7.一种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
火麻仁油30-50%,玉米油20-40%,亚麻油20-40%,葵花子油5-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50%,玉米油25-40%,亚麻油25-40%,葵花子油15-2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玉米油20%,亚麻油20%,葵花子油2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食用油组成:火麻仁油35%,玉米油25%,亚麻油25%,葵花子油15%。
CN201210594009.0A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火麻仁食用调和油 Active CN103005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4009.0A CN103005014B (zh)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火麻仁食用调和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4009.0A CN103005014B (zh)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火麻仁食用调和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5014A CN103005014A (zh) 2013-04-03
CN103005014B true CN103005014B (zh) 2014-04-23

Family

ID=47954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94009.0A Active CN103005014B (zh)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火麻仁食用调和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050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3492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Greener Clouds Llc Flavored marijuana or hash oil product and method of mak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9148A (zh) * 2006-08-25 2008-02-27 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 一种营养型亚麻调和油
CN101518288A (zh) * 2009-04-03 2009-09-02 邹平三星油脂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调和油及制备方法
CN102488028A (zh) * 2011-12-17 2012-06-13 云南聚恒科技有限公司 食用火麻调和油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7077B1 (en) * 1999-08-09 2001-10-23 Robert Michael Quear Method for purifying vegetable oil obtained by mechanical extraction
KR101229383B1 (ko) * 2010-06-18 2013-02-05 대상 주식회사 지방산의 균형이 우수한 식물성 유지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9148A (zh) * 2006-08-25 2008-02-27 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 一种营养型亚麻调和油
CN101518288A (zh) * 2009-04-03 2009-09-02 邹平三星油脂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调和油及制备方法
CN102488028A (zh) * 2011-12-17 2012-06-13 云南聚恒科技有限公司 食用火麻调和油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亚麻籽油精炼过程中HACCP安全体系的建立;马文鹏等;《农产品加工》;20090430(第4期);第93-96页 *
曾亚丽.食用油的营养分析与合理使用.《农产品加工》.2010,(第7期),第68-70页.
食用油的营养分析与合理使用;曾亚丽;《农产品加工》;20100731(第7期);第68-70页 *
马文鹏等.亚麻籽油精炼过程中HACCP安全体系的建立.《农产品加工》.2009,(第4期),第94页表1.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3492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Greener Clouds Llc Flavored marijuana or hash oil product and method of mak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5014A (zh)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1924B (zh) 一种含玉米油的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5840B (zh) 一种脂肪酸均衡食用植物调和油
CN1739368A (zh) 富维营养植物油及其制备工艺
US11564952B2 (en) Water-soluble and water-insoluble propolis products with high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their production methods
CN102239933A (zh) 一种家庭平衡配方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4654B (zh) 一种食用茶油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29858B (zh) 一种烹调专用型橄榄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54045A (zh) 具有降血脂功能的保健植物油脂组合物
CN104560402A (zh) 一种松茸提取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02290A (zh) 一种脂肪酸比例均衡的营养调和油
US10227547B2 (en)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seed raw oil, refined oi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CN103300165A (zh) 水飞蓟保健食用调和油
CN103005014B (zh) 一种火麻仁食用调和油
CN105613791A (zh) 一种保健植物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41768A (zh) 一种热带功能性低热量椰香调和油
CN103392834A (zh) 一种适合中老年人食用的营养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KR101040716B1 (ko) 와송을 이용한 사료첨가제와 사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급이하여 생산한 기능성 계란과 기능성 계란의 제조방법
CN103931798A (zh) 一种富含n-3脂肪酸的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3994A (zh) 一种植物源营养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97015A (zh) 一种牡丹籽营养配方油
CN104824177A (zh) 一种脂肪酸组成合理且氧化稳定性好的核桃油调和油
CN103766507A (zh)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
Nidhal et al. Potential of pumpkin flour as a stabilizer in reduced-fat mayonnaise
CN104886272A (zh) 一种中老年特膳牡丹籽营养调和油
KR101403593B1 (ko) 보리 함유 요구르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