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1281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91281B CN102991281B CN201210292462.6A CN201210292462A CN102991281B CN 102991281 B CN102991281 B CN 102991281B CN 201210292462 A CN201210292462 A CN 201210292462A CN 102991281 B CN102991281 B CN 1029912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tire
- circumferential edge
- outside
- expressed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72—Side-wa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充气轮胎,能够维持标识表示部的可视性并且提高耐久性。充气轮胎(1)设置有从胎侧部(3)的外表面(3a)向轮胎轴向外侧隆起的标识表示部(9)。上述标识表示部具有:从上述外表面(3a)向轮胎轴向外侧分离的正面(10),以及连接该正面(10)与上述外表面(3a)的侧面(11),由此包括上述正面与侧面交叉的外侧缘(12)、和上述外表面(3a)与上述侧面交叉的内侧缘(13)。侧面(11)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扭转面(14),该扭转面被上述外侧缘(12)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而成的周向边缘(12a)、和与该周向边缘对应的内侧缘(13)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α)(α≠0)延伸而成的非周向边缘(13a)夹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维持刻印于胎侧部的标识表示部的可视性,并且提高轮胎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充气轮胎的胎侧部设置从该胎侧部的外表面向轮胎轴向外侧隆起的标识表示部的做法被广泛地进行,该标识表示部用于表示由文字、符号或图形构成的标识。如图4所示,标识表示部a(在本图中包括E、N以及A),由于具有从上述外表面b向轮胎轴向外侧分离的正面c以及连接该正面c与上述外表面b的侧面d,因此包括正面c与侧面d交叉的外侧缘e、和上述外表面b与上述侧面d交叉的内侧缘f。而且,由沿着轮胎周向平行地延伸的外侧缘e和内侧缘f形成的周向面g,与轮胎的外观相匹配,因此有助于发挥高标识可视性。
然而,由于轮胎的滚动,会在胎侧部b1反复产生大的变形。因此,由于应力集中于周向面g、特别是形成其内角部的内侧缘f,因此存在易产生裂缝,进而使轮胎的耐久性变差的问题。作为与胎侧部的标识表示部相关的技术,有以下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86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通过将设置于胎侧部的外表面的标识表示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制成扭转面,从而维持刻印于胎侧部的标识表示部的可视性,并且提高轮胎的耐久性,其中扭转面被外侧缘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而成的周向边缘、和与该周向边缘对应的内侧缘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α(α≠0)延伸而成的非周向边缘夹着。
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为充气轮胎,在胎侧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标识表示部,该标识表示部表示包括从该外表面向轮胎轴向外侧隆起的文字、符号或图形的标识,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标识表示部通过具有从上述外表面向轮胎轴向外侧分离的正面、以及连接该正面与上述外表面的侧面,由此包括上述正面与侧面交叉的外侧缘、和上述外表面与上述侧面交叉的内侧缘,上述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扭转面,该扭转面被周向边缘和非周向边缘夹着,上述周向边缘由上述外侧缘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而成,上述非周向边缘由与该周向边缘对应的内侧缘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α(α≠0)延伸而成。
并且,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形成于上述扭转面的内侧缘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为0.5~2.5°或者-0.5~-2.5°。
并且,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正面具有被轮胎径向上的内、外的上述周向边缘夹着的第一部分,在上述轮胎径向上的内、外的各周向边缘上分别连接轮胎径向上的内、外的扭转面,并且上述轮胎径向的内扭转面的上述角度α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增大,另一方面,上述轮胎径向的外扭转面的上述角度α朝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增大。
并且,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标识表示部的轮胎径向高度是轮胎截面高度的8~25%。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侧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表示从该外表面向轮胎轴向外侧隆起的标识的标识表示部。上述标识表示部具有从上述外表面向轮胎轴向外侧分离的正面、和连接该正面与上述外表面连接的侧面,由此包括上述正面与侧面交叉的外侧缘、和上述外表面与上述侧面交叉的内侧缘,上述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扭转面,该扭转面被上述外侧缘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而成的周向边缘、和与该周向边缘对应的内侧缘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α(α≠0)延伸而成的非周向边缘夹着。
这样,标识表示部的外侧缘形成为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边缘,因此维持标识表示部优异的可视性。另外,标识表示部的内侧缘形成为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α(α≠0)延伸的非周向边缘。这样,通过使应力易集中的内侧缘从轮胎周向错开,由此即使由于轮胎的滚动而在胎侧部反复产生大的变形,也能够降低应力向内侧缘集中,从而抑制在内侧缘产生裂缝等。另外,由于由上述外侧缘与内侧缘形成扭转面,因此能够进一步分散并且降低弯曲载荷。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维持标识表示部的可视性,并且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右半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标识表示部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图2的放大图。
图4是说明以往的标识表示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1…充气轮胎;3…胎侧部;3a…外表面;9…标识表示部;10…正面;11…侧面;12…外侧缘;12a…周向边缘;13…内侧缘;13a…非周向边缘;14…扭转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的正规状态的右半部分剖视图,该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2、从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两端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3、以及配置在各胎侧部3的轮胎径向内侧的胎圈部4。在本说明书中,“正规状态”是指轮胎被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未图示)并且填充了正规内压、且无载荷的状态,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该正规状态下测量的值。
在此,所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照每个轮胎规定的轮辋,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Rim”,若为ETRTO则表示“MeasuringRim”。另外,所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照每个轮胎所规定的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INFLATIONPRESSURE”。
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具有:从胎面部2经过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胎体6、和配置在该胎体6的径向外侧且在胎面部2的内部的带束层7。另外,在胎面部2适当地设置有排水用的沟G。
上述胎体6至少由一枚胎体帘布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枚胎体帘布6A构成,该胎体帘布6A具有:以环状跨越一对胎圈芯5、5之间的主体部6a、和连接该主体部6a的两侧并且绕上述胎圈芯5而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的折返部6b。
上述带束层7至少由两枚带束层帘布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轮胎径向上的内、外两枚带束层帘布7a、7b构成。各带束层帘布7a、7b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C以15~40°的角度倾斜的钢帘线等高弹性的带束层帘线。各带束层帘布7a、7b在带束层帘线相互交叉的方向上重叠。
另外,在胎圈芯5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有用于加强胎圈部4的截面大致三角形状的胎圈三角胶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在胎侧部3的外表面3a设置有标识表示部9,该标识表示部9表示包括从该外表面3a向轮胎轴向外侧隆起的文字、符号或图形的标识。本实施方式的标识表示部9由橡胶形成,例如分别设置在轮胎轴向两侧的胎侧部3。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标识表示部9构成为例如包括“E”、“N”及“A”的文字,各文字的上部侧配置在轮胎径向外侧。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作为标识表示部9,以下以“E”文字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清楚表示的那样,上述标识表示部9具有从上述外表面3a向轮胎轴向外侧分离的正面10、和连接该正面10与上述外表面3a的侧面11,由此标识表示部9构成为包括正面10与侧面11交叉的外侧缘12、外表面3a与侧面11交叉的内侧缘13。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E”的形状的正面10由1个面构成,而形成矩形状的侧面11由12个面构成,外侧缘12和内侧缘13均包括12条。
侧面11包括被周向边缘12a和非周向边缘13a夹着的扭转面14,其中,周向边缘12a是外侧缘12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而成的,非周向边缘13a是与上述周向边缘12a对应的内侧缘13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α(α≠0)延伸而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六个扭转面14。另外,除上述扭转面14以外的侧面11,可以形成为上述那样的扭转面,也可以形成为平面。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由于标识表示部9的外侧缘12包括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而成的周向边缘12a而形成,因此标识表示部9的美观性好,能够发挥优异的可视性。另外,标识表示部9的内侧缘13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α(α≠0)延伸的非周向边缘13a而形成。这样,使应力易集中的内侧缘13从轮胎周向错开,因此即使由于轮胎的滚动而在胎侧部3反复产生大的变形,由于降低对内侧缘13的应力,因此能够抑制在内侧缘13产生裂缝等。另外,由这样的外侧缘12和内侧缘13形成的扭转面14,能够进一步分散弯曲荷载、降低对内侧缘13的应力。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维持标识表示部的可视性,并且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另外,作为这样的扭转面14所形成的文字(标识),除了上述“E”以外,优选“A”、“B”、“D”、“F”、“G”、“H”、“L”、“P”、“R”、“T”以及“Z”等包括很多沿横向延伸的笔画(称为构成文字符号的线或点)的文字。
另外,构成这样的扭转面14的内侧缘13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外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或者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当上述角度α的绝对值增大时,则有损标识表示部9的美观性,且有可能使可视性变差。另外,相反,当上述角度α的绝对值减小时,有可能无法发挥降低上述因轮胎的滚动而向内侧缘13的应力集中的效果或分散弯曲荷载的效果,从而无法提高耐久性。
另外,上述内侧缘13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为直线K1与直线K2所成的角度,该直线K1是将内侧缘13与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轮胎周向线E的交点A1、和在轮胎周向上离开该交点A1为10mm的内侧缘13上的一点亦即内侧点A2连接起来的直线;该直线K2是将沿轮胎周向离开交点A1为10mm的轮胎周向线E上的点亦即周上点A3、和交点A1连接起来的直线。
另外,上述外侧缘12的周向边缘12a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β(未图示)以0°延伸的边缘,当然也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β在小于0.5°的范围形成的边缘。
另外,如图3所示,上述正面10具有被轮胎径向上的内、外的上述周向边缘15a、15b夹着的第一部分16。本实施方式的正面10具有沿轮胎径向内外而间隔设置的三个第一部分16a至16c。
另外,在这样的第一部分16的轮胎径向上的内、外的各周向边缘15a、15b处连接轮胎径向上的内、外的各个扭转面14a、14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第一部分16,在轮胎径向内侧形成有内扭转面14a1至14a3,并且在轮胎径向外侧形成有外扭转面14b1至14b3。
而且,内扭转面14a的上述角度α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在本图中为左侧)增大。另一方面,轮胎径向的外扭转面14b的上述角度α朝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在本图中为右侧)增大。
这样的内扭转面14a和外扭转面14b隔着第一部分16而设置,由此能够均衡地分散来自不同方向的弯曲荷载,从而进一步降低对内侧缘13的应力。因此,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另外,如图1所示,标识表示部9的轮胎径向高度Ha优选为轮胎截面高度H的8%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外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3%以下。当上述高度Ha增大时,则伴随标识表示部9的大型化,内侧缘13也变大,进而有可能增加上述裂缝产生的范围。相反,当上述高度Ha减小时,有可能使标识表示部9的可视性变差。
另外,根据同样的观点,内侧缘13的沿着轮胎周向的长度La(如图2所示)优选为8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另外优选为55mm以下,更优选为53mm以下。
实施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还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基于表1表示的规格试制了形成图1表示的轮胎构造的充气轮胎(尺寸:215/45R17)。而且,将各轮胎以220kPa的内压而轮辋组装于尺寸7.0J×17的轮辋,并对耐裂缝性能以及可视性进行了评价。除了表1的构成以外各轮胎实质上相同。另外,标识表示部的外侧缘的周向边缘,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形成在从0°至小于0.5°的范围。
测试方法如下。
<耐裂缝性>
使各测试轮胎的轮辋组装体在直径1.7m的鼓上以荷载6.17kN、且以速度80km/h行驶30000km,然后通过肉眼观察标识表示部的内侧缘的龟裂(裂缝)以及发生橡胶缺损的状态,并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了评价。另外,在标识表示部标记有“ENASAVEEC202”的文字。
○:无龟裂产生,或产生的龟裂的最大深度为0.5mm以下
○△:产生的龟裂的最大深度大于0.5mm且为1.0mm以下
△:产生的龟裂的最大深度大于1.0mm且为2.0mm以下
×:产生的龟裂的最大深度大于2.0mm
<可视性>
标识表示部的美观性,通过基于测试者的肉眼观察的感官评价采用5分法进行了表示。数值越大表示可视性越优异。
测试的结果示于表1。
表1
测试的结果能够理解:关于耐裂缝性以及可视性,与比较例的轮胎相比,实施例的轮胎的综合性评价良好。
Claims (4)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侧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标识表示部,该标识表示部表示包括从该外表面向轮胎轴向外侧隆起的文字、符号或图形的标识,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标识表示部通过具有从上述外表面向轮胎轴向外侧分离的正面、以及连接该正面与上述外表面的侧面,由此包括上述正面与侧面交叉的外侧缘、和上述外表面与上述侧面交叉的内侧缘,
上述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扭转面,该扭转面被周向边缘和非周向边缘夹着,上述周向边缘由上述外侧缘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而成,上述非周向边缘由与该周向边缘对应的内侧缘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α延伸而成,其中α≠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上述扭转面的内侧缘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为0.5~2.5°或者-0.5~-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正面具有被轮胎径向上的内、外的上述周向边缘夹着的第一部分,在上述轮胎径向上的内、外的各周向边缘分别连接轮胎径向上的内、外的扭转面,并且上述轮胎径向的内扭转面的上述角度α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增大,另一方面,上述轮胎径向的外扭转面的上述角度α朝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识表示部的轮胎径向高度是轮胎截面高度的8~2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02146A JP5391249B2 (ja) | 2011-09-15 | 2011-09-15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1-202146 | 2011-09-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91281A CN102991281A (zh) | 2013-03-27 |
CN102991281B true CN102991281B (zh) | 2016-03-09 |
Family
ID=46582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92462.6A Active CN102991281B (zh) | 2011-09-15 | 2012-08-16 | 充气轮胎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61549B2 (zh) |
EP (1) | EP2570274B1 (zh) |
JP (1) | JP5391249B2 (zh) |
KR (1) | KR101822665B1 (zh) |
CN (1) | CN1029912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077258U (zh) * | 2014-06-13 | 2015-01-07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带标识的轮胎 |
JP6212440B2 (ja) * | 2014-06-18 | 2017-10-11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581336B2 (ja) * | 2014-06-18 | 2019-09-25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597142B2 (ja) * | 2015-10-01 | 2019-10-30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699192B2 (ja) * | 2016-01-21 | 2020-05-27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7482622B2 (ja) * | 2019-12-06 | 2024-05-14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22082084A (ja) | 2020-11-20 | 2022-06-0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2022100979A (ja) * | 2020-12-24 | 2022-07-06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53557A2 (en) * | 1986-07-16 | 1988-01-20 | Sp Tyres Uk Limited | Tyre sidewalls |
EP0490247A1 (en) * | 1990-12-10 | 1992-06-17 | The Uniroyal Goodrich Tire Company | Character for a ti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72921B2 (ja) | 1991-07-04 | 2000-08-07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05297866A (ja) * | 2004-04-14 | 2005-10-27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06224704A (ja) * | 2005-02-15 | 2006-08-31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WO2009037952A1 (ja) * | 2007-09-18 | 2009-03-26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タイヤ |
JP4966795B2 (ja) * | 2007-09-18 | 2012-07-0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タイヤ |
-
2011
- 2011-09-15 JP JP2011202146A patent/JP5391249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7-17 EP EP12176643.0A patent/EP2570274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7-27 US US13/559,668 patent/US90615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8-16 CN CN201210292462.6A patent/CN102991281B/zh active Active
- 2012-08-16 KR KR1020120089484A patent/KR10182266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53557A2 (en) * | 1986-07-16 | 1988-01-20 | Sp Tyres Uk Limited | Tyre sidewalls |
EP0490247A1 (en) * | 1990-12-10 | 1992-06-17 | The Uniroyal Goodrich Tire Company | Character for a tir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822665B1 (ko) | 2018-01-26 |
JP2013063677A (ja) | 2013-04-11 |
US20130068362A1 (en) | 2013-03-21 |
KR20130029716A (ko) | 2013-03-25 |
JP5391249B2 (ja) | 2014-01-15 |
CN102991281A (zh) | 2013-03-27 |
EP2570274B1 (en) | 2014-10-01 |
EP2570274A1 (en) | 2013-03-20 |
US9061549B2 (en) | 2015-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91281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3568730B (zh) | 漏气保用轮胎 | |
CN102416830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2328557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2529595B (zh) | 充气轮胎 | |
US10081220B2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1544165B (zh) | 载重轮胎 | |
CN104228478B (zh) | 重载荷用轮胎 | |
CN105764712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3338947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3717414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5270098A (zh) |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用轮胎 | |
JP2012041008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6274300A (zh) | 重载荷用轮胎 | |
CN100364789C (zh) | 防爆轮胎 | |
CN105980171A (zh) | 充气轮胎 | |
JP2011051445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4703813B (zh) | 充气轮胎 | |
JP5251241B2 (ja)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
US10596860B2 (en) | Pneumatic tire | |
JP2013035348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15003676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8302875A (ja)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
CN205255905U (zh) | 充气工业子午线轮胎 | |
EP3925794B1 (en) | Pneumatic ti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