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9476A - 一种镍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镍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9476A
CN102989476A CN2011102671172A CN201110267117A CN102989476A CN 102989476 A CN102989476 A CN 102989476A CN 2011102671172 A CN2011102671172 A CN 2011102671172A CN 201110267117 A CN201110267117 A CN 201110267117A CN 102989476 A CN102989476 A CN 102989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hydrogenation
active component
carrier
ni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71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9476B (zh
Inventor
梁顺琴
吕龙刚
吴杰
张慧
郑云弟
孙利民
马好文
向永生
王宗宝
王廷海
尹玲玲
柏介军
韩伟
南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671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894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89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9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9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94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镍基饱和加氢催化剂,催化剂采用在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及助剂组分制得的,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包括主活性组分Ni、助活性组分Mg、Mo、Sn、X1和载体X2,以催化剂组成的质量百分含量计:含NiO 15~28%,优选18~25%;MgO 0.02~2%,优选0.5~2%;MoO3 1~5%,SnO2 2~5%,优选2.5~4%;X1的氧化物2~5%,X2 40~50%,其中X1选自Cu、Zr、Zn、La中的一种或多种,X2选自Si、Al、Ti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比表面积为100~180m2/g,比孔容为0.4~0.8ml/g。本发明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加氢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抗水、抗结焦的特点,能适应不饱和的烃类原料的饱和加氢,特别是C4、C5馏分中炔烃、二烯烃、单烯烃加氢成相应的烷烃。

Description

一种镍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镍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适用于将不饱和的烃类原料加氢成相应的饱和烃,尤其适用于将工业C4、C5馏分中炔烃、二烯烃、单烯烃加氢成相应的烷烃。
背景技术
蒸汽裂解制乙烯以及炼厂副产大量的C4和C5馏分,其产量与组成随裂解原料的种类、裂解深度和裂解工艺不同而各异。C4、C5烃类分离出双烯烃作为化工原料使用后,其余的少部分用于烷基化油、石油树脂等领域,多余的只能当做燃料,产品附加值低。对抽余C4和C5馏分进行饱和加氢,所得产物可作为优质的裂解原料、溶剂、发泡剂及其它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即提高了C4和C5馏分的附加值,又缓解了乙烯原料紧缺的问题。但是C4馏分里含有部分水造成催化剂易中毒,C5馏分中二烯烃含量高造成催化剂易结焦,增加了加氢难度。因此要求用于C4馏分、C5馏分饱和加氢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以保障加氢深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抗水等杂质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承受高温还原、再生处理。通常为了保证加氢深度以及较低的反应温度,需要活性组分镍的含量较高。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时,但镍含量较高时会造成活性组分分散度降低而使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与活性组分含量之间不成正比关系;而采用混捏、共沉淀等方法制备催化剂时,往往催化剂强度较低。
以Pt、Pd贵金属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用于饱和加氢反应中,由于不饱和烃类中往往含有一定的硫、胶质,致使上述催化剂中毒失活。CN200810222182.1公开了一种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选择性加氢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包含活性组分钯、助剂铜,助剂X1和助剂X2,以催化剂总重量100%计:含钯0.1~0.5%,铜0.1~6%,X1 0.5~15%,X2 0.5~5%,0~2%选自钴、镍、钼、钨、镧、银、铈、钐、钕中的一种或多种助剂金属;其中X1选自IVA元素,X2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或其混合物。该催化剂特别适用于丁二烯抽提后富含炔烃残余物料的选择加氢除炔。该发明中引入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用于调变载体的表面酸碱性,从而达到抑制不饱和烃聚合的趋势。CN200710179443.1公开了一种选择性加氢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以钯为活性组分,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上呈蛋壳型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以重量100%计,活性组分Pd 0.2~0.5wt%,助剂镧和/或铈2~8wt%,碱土金属元素2~8wt%,催化剂比表面70~150m2/g,孔容0.3~0.6ml/g,载体的晶型为θ型或以θ型为主的θ、α混合晶型。该发明催化剂适用于中低馏分油的选择加氢,上述发明中的催化剂仅适用于选择性加氢且仅当加氢原料中含有微量水、胶质时具有良好的加氢性能。
相对于贵金属催化剂,以镍为主活性组分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由于本身结构特点,对杂质不敏感,从催化剂成本和加氢效果上更有优势。目前主要有负载型和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的镍基催化剂,但是一般要求较高镍含量来保证催化剂的活性。CN95111774.2公开了一种石脑油裂解制乙烯过程中副产碳五的抽余油饱和加氢的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Cu/硅藻土催化剂,镍与铜的原子比为9,镍与铜的总量占催化剂的40%,原料中单烯烃90%,烷烃8.5%,双烯烃1.5%,温度130℃,压力0.6MPa,氢油摩尔比7,液时空速0.3h-1,单烯烃转化率87%,戊烷收率90%。该催化剂使用温度较高,空速较低。
US4956328研究了镍、铝、锆盐的混合水溶液,在高于60℃、pH值7~10的条件下,用碱性化合物共沉淀,制备催化剂适用于芳香烃、含氮烃、烯烃的加氢,此催化剂活性欠佳。US5258346公开了一种还原镍作为活性组分的芳烃加氢催化剂,可应用于各种油品尤其是较重烃油的加氢脱芳烃。该催化剂以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镍含量为10~90%,还含有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或稀土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混合物。该专利催化剂的抗硫化能力有限,在工业上应用有一定困难。
ZL200610064904.6公开了一种镍系加氢催化剂,以氧化铝或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得,主要含有活性组分Ni,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由活性成分Ni、La、助剂X1和载体X2O组成,以催化剂组成的重量百分含量计:含NiO 40~70%,La2O3 2~5%,X1O 2~5%,X2O 20~50%,其中X1选自Cu、Mg、Zr之一种或多种,X2选自Al或和Si;其比表面积80~200m2/g,比孔容0.4~0.8ml/g。该催化剂适用于单烯烃加氢,尤其适合裂解C9馏分的加氢,具有一定的抗硫中毒、抗胶质性能,能适应胶质500mg/100ml原料加氢的要求,催化剂加氢活性高,稳定性能好。
CN02104336.1公开了一种通过烯烃叠合达到控制性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的催化剂及用该催化剂的工艺方法,通过以中孔和大孔γ-氧化铝并掺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硅作为载体,选择镍作为活性组分,通过改变对负载量、助剂的种类以提高烯烃叠合/齐聚的活性和选择性,所得叠合汽油烯烃含量下降10~50个百分点,叠合柴油收率为10~50%。采用该催化剂要求原料中杂质含量限制在:水小于100μg/g,硫小于5μg/g,二烯烃小于0.1%;反应温度在60℃以上。
CN200610118522.7公开一种用于选择性加氢的具有复合孔结构的镍催化剂,该发明通过采用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a)5.0~40.0%的金属镍或其氧化物;(b)0.01~20.0%的选自钼或钨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其氧化物;(c)0.01~10.0%的选自稀土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其氧化物;(d)0.01~2.0%的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A或IIA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其氧化物;(e)0~15.0%的选自硅、磷、硼或氟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其氧化物;(f)0~10.0%的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VB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其氧化物;(g)余量的载体氧化铝,主要用于裂解汽油的选择性加氢。
CN200710176670.9公开了一种选择性镍系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氧化铝为载体,其特征在于以催化剂重量为100%计,含有活性组分14~20%氧化镍、2~8%氧化镧和/或氧化铈和1~8%VIB氧化物助剂,2~8%二氧化硅,1~8%碱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比表面60~150m2/g,孔容0.4~0.6ml/g。该催化剂适用于中低馏分油双烯选择性加氢,具有抗杂质及抗胶质的能力。
ZL200610064905.0公开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催化剂以钼、钴、镍为活性组分,添加助剂,以氧化铝为载体,以催化剂总重量为100%计,催化剂含有氧化钼14~20%,氧化钴1~6%,氧化镍1~4%,助剂碱金属的氧化物含量为1~3%,助剂P或/和Sb的氧化物含量为1~5%,Si或/和锡的氧化物含量为2~6%;催化剂的孔容为0.45~0.65cm3/g,比表面为150~280m2/g。该催化剂可用于中低馏分油的加氢精制,在加氢脱硫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加氢饱和单烯烃,能适应硫含量多变的油品及高空速的要求,但对二烯烃不具有加氢选择性。
CN200310121166.0公开一种二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一种氧化铝载体和负载在该载体上的钴和/或镍、钼和/或钨及碱金属,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载体中的孔直径为100-200埃的孔占总孔容大于50%、孔直径大于1000埃的孔占总孔容的5-30%。该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在用于汽油馏分油加氢时二烯烃加氢的活性和选择性高。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饱和加氢催化剂,并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硫、抗水、抗结焦的特点,以适应不饱和烃类原料的饱和加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具有高活性、高强度、低反应温度、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抗水、抗结焦的镍基饱和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镍基饱和加氢催化剂是采用浸渍法制得的,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包括主活性组分Ni、助活性组分Mg、Mo、Sn、X1和载体X2,以催化剂组成的质量百分含量计:含NiO 15~28%,优选18~25%;MgO 0.02~2%,优选0.5~2%;MoO3 1~5%;SnO2 2~5%,优选2.5~4%;X1的氧化物2~5%;X2 40~50%,其中X1选自Cu、Zr、Zn、La中的一种或多种,X2选自Si、Al、Ti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比表面积为100~180m2/g,比孔容为0.4~0.8ml/g。
本发明中添加了助活性组分Mg、Mo、Sn和Cu、Zr、Zn、La中的一种或多种。催化剂中添加碱土金属Mg能够调节催化剂的酸性,本发明中要求助活性组分Mg的添加要适量来达到调节酸性抗结焦的目的,添加量过多会因为Mg对Ni的取代而造成催化剂活性的降低;适量加入助剂组分Mo能够与载体竞争NiO,抑制了镍铝尖晶石或者铝酸镍的生成,由于钼酸镍的还原温度比镍铝尖晶石或者铝酸镍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以发挥活性作用的NiO的生成量,提高了活性组分利用率,使催化剂在较低活性组分含量下具有较高的活性;在本发明中通过添加适量助活性组分Sn能够在催化剂主活性组分镍之间起到隔离作用,防止镍晶粒的长大,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使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热活化性能,能够承受高温还原及再生处理;同时提高了镍的分散度,降低了反应温度,因此还原或再生后的催化剂都具有良好的加氢性能;本发明还发现助活性组分Sn能够提高催化剂主活性组分Ni的抗水性能,主要是因为该助活性组分能够提高Ni的电负性,使水难于吸附,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抗水性能;特别是Mo、Cu、Zr、Zn、La助活性组分使Sn能够更好提高Ni的电负性,使吸附在Ni上的二烯烃和炔烃加氢后容易脱附,防止了二烯烃和炔烃的聚合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催化剂的结焦速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该镍基饱和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及助剂组分,其特征在于:在40~100℃下将主活性组分Ni、助活性组分Mg、Mo、Sn、X1的可溶性盐溶于水配成浸渍液浸渍X2载体;120℃烘干,在330~500℃焙烧3~5h,制得催化剂。通过该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其强度明显高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催化剂能够承受长周期稳定运转。
本发明中X1以含Cu、Zr、Zn、La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氧化物和/或其可溶性盐的形式加入,X2为Si、Al、Ti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对载体进行改性,即在制备载体过程中添加磷、锑、镁等组分,使载体具有合适的酸性;主活性组分Ni及助活性组分Cu、Mg、Zr、Zn、La的可溶性盐可以是硝酸盐、氯化物或硫酸盐等;助活性组分Mo的可溶性盐可以是钼酸铵、钼酸钠,优选钼酸铵;助活性组分Sn的可溶性盐可以是锡酸钠,本发明不能直接使用氧化锡和硝酸锡,因为氧化锡和硝酸锡易于水解造成溶液不澄清,由此制备的催化剂加氢效果差。
本发明的催化剂不对其形状加以限制,催化剂较好的形状是Φ(1.5~3)×(1~10)mm的圆柱,可以通过挤条方式得到。
本发明的镍基饱和加氢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强度及加氢活性,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加氢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耐硫、抗水、抗结焦的特点,能适应不饱和的烃类原料的饱和加氢,特别是C4和C5馏分中炔烃、二烯烃、单烯烃加氢成相应的烷烃。
具体实施方式
原料来源:
钼酸铵;上海胶体化工厂
硝酸镍:上海试剂二厂
硝酸镁:天津科密欧化学化剂有限公司
锡酸钠:北京双环化学试剂厂
氧化铝:淄博万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硅藻土:青岛三星硅藻土有限公司
二氧化钛:淄博新恒立新材料有限公司
实施例1
将230g硅藻土与105g氧化铝进行混合捏合后挤条成Φ3×8mm的圆柱型,650℃焙烧5h,制得催化剂载体;在55℃条件下,将97g硝酸镍加入到6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2.3g硝酸镁、7g硝酸锆、1.5g硝酸铜、19.3g钼酸铵、1.3g硝酸镧、4.9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60g载体上,120℃烘干,350℃焙烧4.5h,制得催化剂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催化剂按照ZL200610064904.6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制备:
将200g碳酸钠、38g碳酸氢铵溶解于1000ml水中配成沉淀剂;将230g硝酸镍、30g硝酸铝、5g硝酸锆、15g硝酸镧溶于1000ml水中,配好混合水溶液,加热到50℃。在充分搅拌下,将沉淀剂溶液慢慢加入混合水溶液中,再加入30g硅藻土。继续加热到80℃,用碳酸钠调pH值到8.5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5h。过滤,滤去母液,过滤后用蒸馏水洗涤滤饼5次。烘干滤饼,挤条成Φ3×8mm的圆柱型,350℃焙烧4.5h,制得对比剂1。
实施例2
将140ml水、5ml硝酸(含量60%)、16ml硅溶胶(含40%二氧化硅)加入300g拟薄水铝石粉中,捏合后挤条成Φ3×8mm的圆柱型,在空气中120℃烘干,560℃焙烧4h,制得催化剂载体;在55℃条件下,将74g硝酸镍加入到8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6.9g硝酸镁、5.5g硝酸锌、5.2g硝酸锆、8.6g钼酸铵、4.4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72g载体上,120℃烘干,500℃焙烧4.0h,制得催化剂2。
对比例2-1
本对比例催化剂按照CN200710176670.9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制备:
将140ml水、5ml硝酸(含量60%)、16ml硅溶胶(含40%二氧化硅)加入300g拟薄水铝石粉中,捏合后挤条成Φ3×8mm的圆柱型,在空气中120℃烘干,560℃焙烧4h。取焙烧过的载体100g,然后将26g硝酸镁溶入水中,浸渍于载体上,在空气中120℃烘干,1050℃焙烧4h,制得改性的Al2O3载体。
将10g硝酸镍加入到20ml水中搅拌溶解,搅拌中加入硝酸铈2.1g、钼酸铵0.3g,调节pH值到4,然后浸渍于11g载体上,陈化12h,120℃烘干,400℃焙烧4h,制得对比剂2-1。
对比例2-2
本对比例催化剂按照CN200610118522.7实施例4所述的方法制备:
称取拟薄水铝石345g,9g田菁粉,混合,加入含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5%)25g,硝酸3.5g,硝酸钙1.0g的水溶液345ml,挤成Φ2.5毫米的三叶草,湿条50℃干燥24小时后750℃焙烧4小时。称取钼酸铵8g,硝酸镧3g,硝酸锆0.5g加入水70g,与浓度为14%的镍液100g混合配成浸渍液,将载体在浸渍液中等量浸渍,60℃干燥8小时,450℃焙烧4小时,制得对比剂2-2。
实施例3
用硝酸法制备的氧化铝粉140g,加入硅溶胶18ml,硝酸锑3.8g,加入水140ml,捏合挤条成Φ3×8mm的圆柱型,在空气中100℃烘干,560℃焙烧6h,制得γ-Al2O3载体;在55℃条件下,将81.5g硝酸镍加入到7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2.3g硝酸镁、3.0g硝酸铜、8.6g钼酸铵、2.7g硝酸镧、3.5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70g载体上,120℃烘干,400℃焙烧5.0h,制得催化剂3。
对比例3
本对比例催化剂按照ZL200610064905.0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制备:
用硝酸法制备的氧化铝粉140g,加入硅溶胶18ml,磷酸8.4ml,硝酸锑3.8g,硝酸锡1.8g,加入水140ml,捏合挤条成Φ3×8mm的圆柱型,在空气中100℃烘干,560℃焙烧6h,制得含硅、磷元素的γ-Al2O3载体。在50℃下,将6.4g醋酸钴加入到5ml水中搅拌溶解,搅拌中加入含氨30%的氨水15ml,在搅拌中加入氢氧化钾0.7g、氢氧化铯0.4g、钼酸铵7.4g、硝酸镍5.3g,搅拌溶解后,浸渍于30g载体上,陈化12h,120℃烘干,500℃焙烧4h,制得对比剂3。
在100ml绝热床加氢装置上,在氢气气氛下,将催化剂1~3和对比剂1~3在还原温度390℃条件下还原22h。降温到80℃,通氮气降温到30℃。还原后的催化剂1~3和对比剂1~3采用工业C4馏分进行1000h长周期运转评价,原料及由催化剂1、2、3和对比剂1、2、3分别得到的产品的组成分析见表1。反应器入口温度35℃,反应压力3.5MPa,液体体积空速3h-1,氢油体积比为400。
表1C4原料及产品组成分析(ω%)
Figure BDA0000090313340000071
经过1000h长周期运转后,在同样的含水原料及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催化剂1~3表现出优异的饱和加氢活性,而由于原料带水,造成对比剂1、3饱和加氢性能差。对比剂2-1、2-2由于加氢深度不够使得部分烯烃不能加氢成烷烃。
对运转1000h后的催化剂1和对比剂1进行再生处理,反应器温度降至95℃,压力降至0.5MPa,以50m3/h通入氢气,保持5h;以25℃/h将反应器入口温度升到230℃,保持8h;降低反应器温度至30℃,然后开始恢复C5加氢反应。反应器入口温度30℃,反应压力2.8MPa,液体体积空速2.0h-1,氢油体积比为400。运转200h后的产品性能分析如表2所示:
表2产品组成分析(ω%)
Figure BDA0000090313340000081
经过高温再生处理后,催化剂1的加氢性能可以恢复到新鲜催化剂水平,而对比剂1的加氢性能明显降低,催化剂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实施例4
将114g二氧化钛、62g拟薄水铝石粉及6ml乙酸、12ml硝酸进行混合捏合后挤条成Φ3×8mm的圆柱型,650℃焙烧5h,制得催化剂载体;在55℃条件下,将62g硝酸镍加入到8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9.2g硝酸镁、10.5g硝酸锆、4.5g硝酸铜、5.2g钼酸铵、3.5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75g载体上,120℃烘干,400℃焙烧4.5h,制得催化剂4。
在100ml绝热床加氢装置上,在氢气气氛下,将催化剂4在还原温度350℃条件下还原20h,降温到100℃,通氮气降温到35℃。
对比例4
将114g二氧化钛、62g拟薄水铝石粉及6ml乙酸、12ml硝酸进行混合捏合后挤条成Φ3×8mm的圆柱型,650℃焙烧5h,制得催化剂载体;在55℃条件下,将62g硝酸镍加入到8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9.2g硝酸镁、10.5g硝酸锆、4.5g硝酸铜、0.9g钼酸铵、3.5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75g载体上,120℃烘干,350℃焙烧4.5h,制得对比剂4。
在100ml绝热床加氢装置上,在氢气气氛下,将对比剂4在还原温度470℃条件下还原28h,降温到90℃,通氮气降温到35℃。
实施例5
将1400ml水、50ml硝酸(含量60%)、160ml硅溶胶(含40%二氧化硅)加入350g拟薄水铝石粉中,再加入70g二氧化钛,捏合后挤条成Φ2×5mm的圆柱型,650℃焙烧5h,制得催化剂载体;在40℃条件下,将70g硝酸镍加入到7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4.6g硝酸镁、1.8g硝酸锌、10.6g硝酸铜、5.2g钼酸铵、1.3g硝酸镧、7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60g载体上,120℃烘干,450℃焙烧4.5h,制得催化剂5。
对比例5
将1400ml水、50ml硝酸(含量60%)、160ml硅溶胶(含40%二氧化硅)加入350g拟薄水铝石粉中,再加入70g二氧化钛,捏合后挤条成Φ2×5mm的圆柱型,650℃焙烧5h,制得催化剂载体;在40℃条件下,将70g硝酸镍加入到7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4.6g硝酸镁、1.8g硝酸锌、10.6g硝酸铜、5.2g钼酸铵、1.3g硝酸镧、14.1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60g载体上,120℃烘干,450℃焙烧4.5h,制得对比剂5。
实施例6
将1400ml水、50ml硝酸(含量60%)、160ml硅溶胶(含40%二氧化硅)加入350g拟薄水铝石粉中,再加入70g二氧化钛,捏合后挤条成Φ1.5×10mm的圆柱型,650℃焙烧5h,制得催化剂载体;在40℃条件下,将86g硝酸镍加入到7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4.6g硝酸镁、1.8g硝酸锌、10.6g硝酸铜、5.2g钼酸铵、1.3g硝酸镧、5.3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60g载体上,120℃烘干,450℃焙烧4.5h,制得催化剂6。
对比例6
将1400ml水、50ml硝酸(含量60%)、160ml硅溶胶(含40%二氧化硅)加入350g拟薄水铝石粉中,再加入70g二氧化钛,捏合后挤条成Φ1.5×10mm的圆柱型,650℃焙烧5h,制得催化剂载体;在40℃条件下,将86g硝酸镍加入到7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4.6g硝酸镁、1.8g硝酸锌、10.6g硝酸铜、5.2g钼酸铵、1.3g硝酸镧、1.8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60g载体上,120℃烘干,450℃焙烧4.5h,制得对比剂6。
在100ml绝热床加氢装置上,在氢气气氛下,分别将催化剂5、6和对比剂5、6在还原温度400℃条件下还原25h,降温到110℃。通氮气降温到35℃。
还原后的催化剂4、5、6和对比剂4、5、6采用工业C5馏分进行评价,反应器入口温度30℃,反应压力2.5MPa,液体体积空速4.5h-1,氢油体积比为300。原料及由催化剂1~3和对比剂1~3运转1000h后分别得到的产品的组成分析见表3。
表3原料及产品组成分析(ω%)
相对于对比剂4,催化剂4的还原温度较低,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催化剂4具有更好的加氢活性。
对运转1000h后的催化剂5、6和对比剂5、6进行再生处理,反应器温度降至95℃,压力降至0.5MPa,以50m3/h通入氢气,保持5h;以25℃/h将反应器入口温度升到230℃,保持8h;降低反应器温度至30℃,然后开始恢复C5加氢反应。反应器入口温度40℃,反应压力2.5MPa,液体体积空速4.5h-1,氢油体积比为300。催化剂5、6和对比剂5、6运转200h后的产品性能分析如表4所示:
表4产品组成分析(ω%)
Figure BDA0000090313340000102
再生前,催化剂5、6在较低反应温度下,具有较好的加氢性能;而经过高温再生处理后,催化剂5、6的加氢性能可以恢复到新鲜催化剂水平;虽然再生后提高了反应温度,对比剂5、6的加氢性能仍较催化剂5、6差,并且催化剂结焦严重,说明催化剂5、6具有较低的反应温度、较好的加氢活性以及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实施例7
将100g二氧化钛、56g拟薄水铝石粉及6ml乙酸、12ml硝酸进行混合捏合后挤条成Φ2.5×2mm的圆柱型,650℃焙烧5h,制得催化剂载体;在50℃条件下,将78g硝酸镍加入到7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3.2g硝酸镁、8.7g硝酸锆、12g钼酸铵、6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70g载体上,120℃烘干,500℃焙烧3h,制得催化剂7。
对比例7
将100g二氧化钛、56g拟薄水铝石粉及6ml乙酸、12ml硝酸进行混合捏合后挤条成Φ2.5×2mm的圆柱型,650℃焙烧5h,制得催化剂载体;在50℃条件下,将78g硝酸镍加入到7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3.2g硝酸镁、1.7g硝酸锆、12g钼酸铵、6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70g载体上,120℃烘干,500℃焙烧3h,制得对比剂7。
实施例8
用硝酸法制备的氧化铝粉140g,加入水140ml、硝酸12ml,捏合挤条成Φ2.5×2mm的圆柱型,在空气中120℃烘干,560℃焙烧6h,制得γ-Al2O3载体;在40℃条件下,将93g硝酸镍加入到7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8.3g硝酸镁、15g钼酸铵、5.5g硝酸锌、1.3g硝酸镧、5.8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65g载体上,120℃烘干,450℃焙烧3.5h,制得催化剂8。
对比例8
用硝酸法制备的氧化铝粉140g,加入水140ml、硝酸12ml,捏合挤条成Φ2.5×2mm的圆柱型,在空气中120℃烘干,560℃焙烧6h,制得γ-Al2O3载体;在40℃条件下,将93g硝酸镍加入到7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8.3g硝酸镁、15g钼酸铵、5.5g硝酸锌、8g硝酸镧、5.8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65g载体上,120℃烘干,450℃焙烧3.5h,制得对比剂8。
实施例9
硅藻土175g,加入水140ml、硝酸12ml,捏合挤条成Φ2.5×2mm的圆柱型,在空气中120℃烘干,560℃焙烧6h,制得二氧化硅载体;在40℃条件下,将89g硝酸镍加入到7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8.7g硝酸镁、3.5g硝酸锆、3g硝酸铜、17.2g钼酸铵、3.3g硝酸镧、7.1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60g载体上,120℃烘干,450℃焙烧3.5h,制得催化剂9。
对比例9
硅藻土175g,加入水140ml、硝酸12ml,捏合挤条成Φ2.5×2mm的圆柱型,在空气中120℃烘干,560℃焙烧6h,制得二氧化硅载体;在40℃条件下,将89g硝酸镍加入到70ml水中搅拌溶解后,搅拌中依次加入20.7g硝酸镁、3.5g硝酸锆、3g硝酸铜、17.2g钼酸铵、3.3g硝酸镧、7.1g锡酸钠,然后浸渍于60g载体上,120℃烘干,450℃焙烧3.5h,制得对比剂9。
在100ml绝热床加氢装置上,在氢气气氛下,将催化剂7~9和对比剂7~9在还原温度400℃条件下还原20h。降温到80℃。通氮气降温到35℃。还原后的催化剂7~9和对比剂7~9采用工业C5馏分进行评价,反应器入口温度35℃,反应压力1.5MPa,液体体积空速2.5h-1,氢油体积比为200。原料及由催化剂7~9和对比剂7~9运转200h后分别得到的产品的组成分析见表5。
表5原料及产品组成分析(ω%)
Figure BDA0000090313340000121
表6催化剂实测组成(ω%)
Figure BDA0000090313340000131

Claims (9)

1.一种镍基饱和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包括主活性组分Ni、助活性组分Mg、Mo、Sn、X1和载体X2,以催化剂组成的质量百分含量计:含NiO 15~28%,MgO 0.02~2%,MoO3 1~5%,SnO2 2~5%,X1的氧化物2~5%,X2 40~50%,其中X1选自Cu、Zr、Zn、La中的一种或多种,X2选自Si、Al、Ti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比表面积为100~180m2/g,比孔容为0.4~0.8ml/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NiO的含量为18~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MgO的含量为0.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SnO2的含量为2.5~4%。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及助剂组分,其特征在于:在40~100℃下将主活性组分Ni、助活性组分Mg、Mo、Sn、X1的可溶性盐溶于水配成浸渍液浸渍X2载体;120℃烘干,在330~500℃焙烧3~5h,制得催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活性组分Ni及助活性组分Cu、Mg、Zr、Zn、La的可溶性盐是硝酸盐、氯化物或硫酸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助活性组分Mo的可溶性盐是钼酸铵或钼酸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助活性组分Sn的可溶性盐是锡酸钠。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体特征在于X2为Si、Al、Ti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110267117.2A 2011-09-09 2011-09-09 一种镍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989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7117.2A CN102989476B (zh) 2011-09-09 2011-09-09 一种镍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7117.2A CN102989476B (zh) 2011-09-09 2011-09-09 一种镍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9476A true CN102989476A (zh) 2013-03-27
CN102989476B CN102989476B (zh) 2015-04-29

Family

ID=47918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7117.2A Active CN102989476B (zh) 2011-09-09 2011-09-09 一种镍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89476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2704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
CN106582456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加氢催化剂床
CN106582636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催化剂床
CN107029732A (zh) * 2017-06-02 2017-08-11 钦州学院 一种抽余油加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7175110A (zh) * 2016-03-11 2017-09-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碳碳三键烃加氢催化剂
CN109574788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桥式四氢双环戊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12473709A (zh) * 2019-09-11 2021-03-12 王宏涛 一种用于水相催化加氢合成丁二酸的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12479862A (zh) * 2019-09-11 2021-03-12 王宏涛 一种低成本连续水相催化加氢合成丁二酸的方法
CN114950465A (zh) * 2022-06-30 2022-08-30 东营科尔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镍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烯烃、炔烃饱和加氢中的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614A (zh) * 2006-03-17 2007-09-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037613A (zh) * 2006-03-17 2007-09-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镍系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US20110166398A1 (en) * 2009-08-17 2011-07-07 IFP New Energies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Ni/Sn SUPPORTED CATALYST FOR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POLY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614A (zh) * 2006-03-17 2007-09-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037613A (zh) * 2006-03-17 2007-09-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镍系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US20110166398A1 (en) * 2009-08-17 2011-07-07 IFP New Energies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Ni/Sn SUPPORTED CATALYST FOR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POLY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2704B (zh) * 2015-10-14 2019-06-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
CN106582456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加氢催化剂床
CN106582636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催化剂床
CN106582704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
CN106582456B (zh) * 2015-10-14 2019-07-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加氢催化剂床
CN106582636B (zh) * 2015-10-14 2019-04-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催化剂床
CN107175110A (zh) * 2016-03-11 2017-09-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碳碳三键烃加氢催化剂
CN107029732A (zh) * 2017-06-02 2017-08-11 钦州学院 一种抽余油加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9574788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桥式四氢双环戊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09574788B (zh) * 2017-09-29 2021-06-1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桥式四氢双环戊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12473709A (zh) * 2019-09-11 2021-03-12 王宏涛 一种用于水相催化加氢合成丁二酸的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12479862A (zh) * 2019-09-11 2021-03-12 王宏涛 一种低成本连续水相催化加氢合成丁二酸的方法
CN114950465A (zh) * 2022-06-30 2022-08-30 东营科尔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镍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烯烃、炔烃饱和加氢中的应用
CN114950465B (zh) * 2022-06-30 2023-08-08 东营科尔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镍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烯烃、炔烃饱和加氢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9476B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9476B (zh) 一种镍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94144B (zh) 一种石油烃类裂解碳四、碳五馏分饱和加氢方法
CN102989477B (zh) 一种镍基加氢催化剂、制备方法和催化剂的还原、再生方法
RU2569682C2 (ru) Состав и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носителя и катализатора глубокой гидроочистки углеводородного сырья
CN101433853B (zh) 一种加氢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433220B (zh) 一种镍基饱和加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5921148A (zh) 一种用于饱和烷烃脱氢制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U2573561C2 (ru) Катализатор гидрообессеривания,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и процесс глубокой гидроочистки углеводородного сырья
CN1244446A (zh) 有机化合物转化反应中可使用的载体上的催化剂
CN101428228A (zh) 一种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7668A (zh) 一种选择性镍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9217A (zh) 一种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8376A (zh) 抗烧结低碳烷烃脱氢制低碳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94145B (zh) 石油烃类裂解碳九馏分饱和加氢方法
CN104588008A (zh) 饱和烷烃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5962A (zh) 由环己酮二聚物脱氢制备邻苯基苯酚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9154B (zh) 一种加氢脱硫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27951A (zh) 一种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52640A (zh) 重整原料预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4677A (zh) 镍基催化剂
CN104588032A (zh) 一种烷烃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94143B (zh) 石油烃类裂解碳四、碳五馏分饱和加氢方法
CN102041052A (zh) 一种裂解c9+混合组分选择性催化加氢的方法
CN109679685B (zh) 一种c5馏分饱和加氢方法
CN101767005A (zh) 临氢条件下重整生成油脱烯烃催化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