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82704B - 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 - Google Patents

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82704B
CN106582704B CN201510661572.9A CN201510661572A CN106582704B CN 106582704 B CN106582704 B CN 106582704B CN 201510661572 A CN201510661572 A CN 201510661572A CN 106582704 B CN106582704 B CN 1065827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ms
catalyst
hours
segment
segment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615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82704A (zh
Inventor
刘仲能
赵多
马宇春
顾国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6615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82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82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82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82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82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以及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加氢处理的方法,主要解决含碳碳三键烃加氢至烷烃的反应中炔烃转化率低和丁烷收率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包括第一段催化剂和第二段催化剂,第一段催化剂包括载体1和镍或其化合物以及IB族中至少一种金属或其化合物,第二段催化剂包括载体2和镍或其氧化物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技术问题,可用于含碳碳三键烃的回收利用中。

Description

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以及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加氢处理的方法,尤其涉及处理乙炔副产含丁二炔及乙烯基乙炔等高级炔的加氢方法。
发明背景
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工艺副产部分高级炔气体。它主要含有丁二炔(37.17V%)、甲基乙炔、丙炔(6.74V%)、乙烯基乙炔(10.51V%)和乙炔(19.85V%)等不饱和烃以及部分C6H6+(25.72V%)重组分。这些不饱和烃性质极其不稳定,如丁二炔的分解压力仅为0.02MPa、乙烯基乙炔容易聚合形成爆炸性聚合物等,给企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需用大量的合成气将其稀释,然后送去火炬烧掉。稀释气中含有50%以上的CO、H2等组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高级炔中含有许多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但由于其组分复杂、分离困难,难以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因此,无论从生产安全的角度,还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将乙炔装置的高级炔进行回收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DE-A-1468206公开了一种乙炔提纯的方法,将乙烯基乙炔及丁二炔吸收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剂中,以Pd/Al2O3为反应用催化剂,进行催化加氢反应,加氢产品极性较弱,极易从溶剂中分离。US4128595公开了一种将含炔烃物料和惰性烃类溶剂一起进入反应器与钯基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反应,该方法的缺点是含炔物料在反应条件下在烃类溶剂中溶解度较差;该专利公开表明,在极性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进行加氢反应,催化剂失活速度较快。US2010/0016646A1公开了一种丁二炔加氢方法,丁二炔吸收于极性溶剂如NMP或DMF中,采用负载型Pd/Al2O3催化剂,反应温度0~100℃,压力1~40bar进行加氢反应,得到丁烷和丁烯,运行过程中催化剂因表明积碳而逐渐失活。炔烃因其具有活泼的三键,连续加氢反应过程中,极易发生聚合过程,生成绿油和胶质,导致催化剂失活。因此开发一种新的炔烃加氢方法,提高加氢装置运行稳定性,具重要意义。
但现有技术中,用于含碳碳三键烃加氢至烷烃的反应中炔烃转化率低和丁烷收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用于含碳碳三键烃加氢至烷烃的反应中炔烃转化率低和丁烷收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该复合催化剂床具有反应中炔烃转化率高和丁烷收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采用上述技术问题之所述催化剂的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加氢处理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包括第一段催化剂和第二段催化剂,第一段催化剂包括载体1和镍或其氧化物化物以及IB族中至少一种金属或其化合物,第二段催化剂包括载体2和镍或其氧化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段催化剂与第二段催化剂的重量比优选为0.5~1。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段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优选包括以下组分:
(a)5~16%的金属Ni或其氧化物;
(b)0.5~3%的选自自元素周期表中IB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或其氧化物。上述技术方案中,当Ni元素为氧化物型式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应该还原成金属Ni再行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段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优选包括以下组分:
(a)10~25%的金属镍或其氧化物;
(b)0.2~1%的选自稀土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或其氧化物;
(c)0.2~2.0%的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IA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或其氧化物;
(d)2~5%的Zr或其氧化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镍元素为氧化物型式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应该还原成金属镍再行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载体1和/或载体2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氧化铝,载体1更优选BET比表面100~160m2/g,孔容为0.45~0.80ml/g,载体2更优选为BET比表面120~200m2/g,孔容为0.42~0.70ml/g。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加氢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使氢气和所述物料先与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第一段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含单烯的中间物料;
(2)在第二段催化剂存在下上述中间产品加氢获得含烷烃的物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中间物料中残留的炔烃具体量没有限制,但残留越低越好,优选炔烃的残留量1%以内,中间物料优选含有单烯烃,还可以含烷烃。例如但不限于烷烃与单烯烃的重量比为0.5~10。
上述技术方案中,只要能满足先经过步骤(1)然后再经过步骤(2)的步骤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确定上进料、下进料或横向进料。例如,当选择上进料下出料时,可以将第一段催化剂和第二段催化剂置于同一反应器内,将第一段催化剂至于第二段催化剂之上;当采用下进料时,可以将第一段催化剂和第二段催化剂置于同一反应器内,将第一段催化剂置于第二段催化剂之下。还可以将上述两段催化剂分置于两个串联连接的反应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和/或步骤(2)的反应温度优选为40~90℃;更优选60~80℃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和/或步骤(2)的反应压力优选为1.2~2.2MPa;更优选1.6~2.2MPa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碳碳三键烃的进料重量空速优选为0.05~0.2h-1。更优选重量空速0.08~0.15h-1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氢/碳碳三键烃摩尔比优选为20~5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优选含稀释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物料中,以重量计碳碳三键烃优选含量大于零且3.0%以下;稀释剂含量优选为95~99%。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稀释剂可选自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含碳碳三键烃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但不限于丙炔、乙烯基乙炔及丁二炔等。
更具体的非限制性举例,以重量计,所述物料含0.1~2%乙烯基乙炔,0.1~2%苯,0.1~3%丁二炔,95~99%N-甲基吡咯烷酮。
本发明所述两段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作为非限制性举例,包括如下步骤:
将氧化铝和改性剂、胶溶剂、水按所需量混合、挤条成型后,先在60~110℃下干燥5~24小时,然后在500~1000℃下焙烧4~10小时,得到载体。
更优选的载体1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氧化铝和改性剂、胶溶剂、水按所需量混合、挤条成型后,先在60~110℃下干燥5~24小时,然后在500~750℃下焙烧4~10小时,得到载体1。
更优选的载体2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氧化铝和改性剂、胶溶剂、水按所需量混合、挤条成型后,先在60~110℃下干燥5~24小时,然后在500~700℃下焙烧4~10小时,得到载体2。
本发明所述两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作为非限制性举例,第一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载体用所需量的镍和IB族金属配成的溶液浸渍,然后经干燥、在空气中450~800℃焙烧即得氧化型镍基催化剂。
本发明所述两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作为非限制性举例,第二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载体用助催化剂组分配成的溶液浸渍然后用所需量的镍化合物配成的溶液浸渍,或者将载体用所需量的镍化合物和催化剂中使用的助催化剂组分配成的溶液浸渍;浸渍后的载体经干燥、在空气中350~500℃焙烧即得氧化型镍基催化剂。
还可以将上述氧化型催化剂还原,具体还原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掌握,化合态镍还原为金属态即可。例如,本发明第一段催化剂的还原方法包括,压力0.2~0.5MPa,以30~60℃/h升温速率升温到450℃,维持6~12h,即可。例如,本发明第二段催化剂的还原方法包括,催化剂是在加氢装置上直接还原,其还原工艺条件为:压力0.2~0.5MPa,以30~60℃/h升温速率升温到230~280℃维持3~6h,然后以15℃/h的速率升温到330~380℃,维持6~12h,之后再以15℃/h升温到420~500℃,维持6~12h,即可。
采用本发明,在反应温度70℃,反应压力1.8MPa,碳碳三键烃的进料重量空速0.1h-1,氢/碳碳三键烃摩尔比20,炔烃转化率99.9%,丁烷收率99.3%,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是这些实施例无论如何都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所用原料为四川维尼纶厂天然气制乙炔装置副产的高级炔烃,具体性质如表1所示。
【实施例1】
1、载体1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25克的拟薄水铝石,160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水28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5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1,比表面积142m2/g,孔容0.60ml/g。
2、第一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89克载体Z1与含镍10克和含银1.0克的硝酸镍-硝酸银混合水溶液110克混合,经110℃干燥4小时后于50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一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2。
3、载体2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12克的拟薄水铝石,69.5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相当于0.5克La2O3的La(NO3)3.6H2O,相当于1克CaO的Ca(NO3)2.4H2O,相当于3.0克ZrO2的ZrOCl2.8H2O,水13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0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2,比表面积147m2/g,孔容0.56ml/g。
4、第二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载体Z2与含镍14克的镍氨溶液90克混合,60℃干燥8小时,110℃干燥2小时后于45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二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3。
5、催化剂评价
在固定床反应器里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中上床层装填实施例1所制备的第一段催化剂,下床层装填实施例1所制备的第二段催化剂,第一段催化剂与第二段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8。以连续方式进行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条件如下:反应温度:70℃,反应压力1.60MPa,碳碳三键烃进料重量空速0.1h-1,氢/碳碳三键烃摩尔比20,连续进行300小时加氢评价,加氢平均结果见表4。
【比较例1】
把第一段催化剂和第二段催化剂颠倒放置,其他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具体为:
1、载体1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25克的拟薄水铝石,160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水28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5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1,比表面积142m2/g,孔容0.60ml/g。
2、第一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89克载体Z1与含镍10克和含银1.0克的硝酸镍-硝酸银混合水溶液110克混合,经110℃干燥4小时后于50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一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2。
3、载体2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12克的拟薄水铝石,69.5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相当于0.5克La2O3的La(NO3)3.6H2O,相当于1克CaO的Ca(NO3)2.4H2O,相当于3.0克ZrO2的ZrOCl2.8H2O,水13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0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2,比表面积147m2/g,孔容0.56ml/g。
4、第二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载体Z2与含镍14克的镍氨溶液90克混合,60℃干燥8小时,110℃干燥2小时后于45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二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3。
5、催化剂评价
在固定床反应器里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中上床层装填实施例1所制备的第二段催化剂,下床层装填实施例1所制备的第一段催化剂,第一段催化剂与第二段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8。以连续方式进行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条件如下:反应温度:70℃,反应压力1.60MPa,碳碳三键烃进料重量空速0.1h-1,氢/碳碳三键烃摩尔比20,连续进行300小时加氢评价,加氢平均结果见表4。
【比较例2】
除了第二段催化剂也采用第一段外,其他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具体为:
1、载体1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25克的拟薄水铝石,160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水28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5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1,比表面积142m2/g,孔容0.60ml/g。
2、第一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89克载体Z1与含镍10克和含银1.0克的硝酸镍-硝酸银混合水溶液110克混合,经110℃干燥4小时后于50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一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2。
3、催化剂评价
在固定床反应器里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中上床层装填实施例1所制备的第一段催化剂,下床层也装填第一段催化剂。以连续方式进行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条件如下:反应温度:70℃,反应压力1.60MPa,碳碳三键烃进料重量空速0.1h-1,氢/碳碳三键烃摩尔比20,连续进行300小时加氢评价,加氢平均结果见表4。
【比较例3】
除了第一段也采用第二段催化剂外,其他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具体为:
1、载体1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25克的拟薄水铝石,160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水28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5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1,比表面积142m2/g,孔容0.60ml/g。
2、第一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89克载体Z1与含镍10克和含银1.0克的硝酸镍-硝酸银混合水溶液110克混合,经110℃干燥4小时后于50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一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2。
3、催化剂评价
在固定床反应器里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中上床层装填实施例1所制备的第二段催化剂,下床层装填实施例1所制备的第二段催化剂。以连续方式进行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条件如下:反应温度:70℃,反应压力1.60MPa,碳碳三键烃进料重量空速0.1h-1,氢/碳碳三键烃摩尔比20,连续进行300小时加氢评价,加氢平均结果见表4。
【比较例4】
除了将第一段的催化剂和第二段催化剂混合使用外,其他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具体为:
1、载体1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25克的拟薄水铝石,160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水28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5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1,比表面积142m2/g,孔容0.60ml/g。
2、第一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89克载体Z1与含镍10克和含银1.0克的硝酸镍-硝酸银混合水溶液110克混合,经110℃干燥4小时后于50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一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2。
3、载体2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12克的拟薄水铝石,69.5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相当于0.5克La2O3的La(NO3)3.6H2O,相当于1克CaO的Ca(NO3)2.4H2O,相当于3.0克ZrO2的ZrOCl2.8H2O,水13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0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2,比表面积147m2/g,孔容0.56ml/g。
4、第二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载体Z2与含镍14克的镍氨溶液90克混合,60℃干燥8小时,110℃干燥2小时后于45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二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3。
5、催化剂评价
在固定床反应器里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中上床层和下床层均装填实施例1所制备的第一段催化剂和第二段催化剂混合后的催化剂。以连续方式进行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条件如下:反应温度:70℃,反应压力1.60MPa,碳碳三键烃进料重量空速0.1h-1,氢/碳碳三键烃摩尔比20,连续进行300小时加氢评价,加氢平均结果见表4。
【实施例2】
1、载体1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30克的拟薄水铝石,170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水28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0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1,比表面积152m2/g,孔容0.63ml/g。
2、第一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89.5克载体Z1与含镍10克和含银0.5克的硝酸镍-硝酸银混合水溶液110克混合,经110℃干燥4小时后于60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一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2。
3、载体2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12克的拟薄水铝石,69.5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相当于0.5克Ce2O3的Ce(NO3)3.6H2O,相当于1克CaO的Ca(NO3)2.4H2O,相当于3.0克ZrO2的ZrOCl2.8H2O,水13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0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2,比表面积149m2/g,孔容0.56ml/g。
4、第二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载体Z2与含镍14克的镍氨溶液90克混合,60℃干燥8小时,110℃干燥2小时后于45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二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3。
5、催化剂评价
在固定床反应器里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中上床层装填实施例2所制备的第一段催化剂,下床层装填实施例2所制备的第二段催化剂,第一段催化剂与第二段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8。以连续方式进行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条件如下:反应温度:70℃,反应压力1.60MPa,碳碳三键烃进料重量空速0.1h-1,氢/碳碳三键烃摩尔比20,连续进行300小时加氢评价,加氢平均结果见表4。
【实施例3】
1、载体1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30克的拟薄水铝石,170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水28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5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1,比表面积152m2/g,孔容0.63ml/g。
2、第一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86克载体Z1与含镍12克和含银2.0克的硝酸镍-硝酸银混合水溶液108克混合,经110℃干燥4小时后于55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一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2。
3、载体2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12克的拟薄水铝石,69.5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相当于0.25克Ce2O3的Ce(NO3)3.6H2O,相当于0.25克La2O3的La(NO3)3.6H2O,相当于1克CaO的Ca(NO3)2.4H2O,相当于3.0克ZrO2的ZrOCl2.8H2O,水13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0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2,比表面积152m2/g,孔容0.58ml/g。
4、第二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载体Z2与含镍14克的镍氨溶液90克混合,60℃干燥8小时,110℃干燥2小时后于45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下床层用第二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3。
5、催化剂评价
在固定床反应器里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中上床层装填实施例3所制备的第一段催化剂,下床层装填实施例3所制备的第二段催化剂,第一段催化剂与第二段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8。以连续方式进行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条件如下:反应温度:70℃,反应压力1.60MPa,碳碳三键烃进料重量空速0.1h-1,氢/碳碳三键烃摩尔比20,连续进行300小时加氢评价,加氢平均结果见表4。
【实施例4】
1、载体1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30克的拟薄水铝石,170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水28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0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1,比表面积140m2/g,孔容0.57ml/g。
2、第一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87克载体Z1与含镍12克和含银1.0克的硝酸镍-硝酸银混合水溶液110克混合,经110℃干燥4小时后于55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一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2。
3、载体2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12克的拟薄水铝石,69.0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相当于0.3克La2O3的La(NO3)3.6H2O,相当于0.6克CaO的Ca(NO3)2.4H2O,相当于4.0克ZrO2的ZrOCl2.8H2O,水13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0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2,比表面积152m2/g,孔容0.58ml/g。
4、第二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载体Z2与含镍14克的镍氨溶液90克混合,60℃干燥8小时,110℃干燥2小时后于45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二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3。
5、催化剂评价
在固定床反应器里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中上床层装填实施例4所制备的第一段催化剂,下床层装填实施例4所制备的第二段催化剂,第一段催化剂与第二段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8。以连续方式进行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条件如下:反应温度60℃,反应压力1.80MPa,碳碳三键烃进料重量空速0.08h-1,氢/碳碳三键烃摩尔比30,连续进行300小时加氢评价,加氢平均结果见表4。
【实施例5】
1、载体1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25克的拟薄水铝石,170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水28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5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1,比表面积142m2/g,孔容0.6ml/g。
2、第一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82克载体Z1与含镍15.0克和含银3.0克的硝酸镍-硝酸银混合水溶液105克混合经110℃干燥4小时后于50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一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2。
3、载体2制备
称取相当于氧化铝12克的拟薄水铝石,69.7克氧化铝,9克田菁粉,混合,之后加入含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20克,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4.0克,相当于0.3克La2O3的La(NO3)3.6H2O,相当于2.0克CaO的Ca(NO3)2.4H2O,相当于2.0克ZrO2的ZrOCl2.8H2O,水130毫升,挤出,湿条经120℃干燥4小时后于750℃焙烧4小时,得到长为2毫米直径为1毫米的载体Z2,比表面积135m2/g,孔容0.63ml/g。
4、第二段催化剂制备
将上述载体Z2与含镍14克的镍氨溶液90克混合,60℃干燥8小时,110℃干燥2小时后于400℃焙烧4小时,用氢气还原4小时,还原温度450℃,氢气体积空速为50小时-1,得到第二段催化剂,具体组成见表3。
5、催化剂评价
在固定床反应器里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中上床层装填实施例5所制备的第一段催化剂,下床层装填实施例5所制备的第二段催化剂,第一段催化剂与第二段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8。以连续方式进行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进行加氢操作,反应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条件如下:反应温度80℃,反应压力1.80MPa,碳碳三键烃进料重量空速0.12h-1,氢/碳碳三键烃摩尔比30,连续进行300小时加氢评价,加氢平均结果见表4。
表1
重量组成 原料
乙烯基乙炔(%) 0.5
苯(%) 1.0
丁二炔(%) 1.8
N-甲基吡咯烷酮(%) 96.5
其他(%) 0.2
表2第一段催化剂组成
Ni,w% Ag,w%
实施例1 10 1.0
实施例2 10 0.5
实施例3 12 2.0
实施例4 12 1.0
实施例5 15 3.0
比较例1 10 1.0
比较例2 10 1.0
比较例3 10 1.0
比较例4 10 1.0
表3
表4

Claims (9)

1.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包括第一段催化剂和第二段催化剂,第一段催化剂包括载体1和镍或其氧化物化物以及IB族中至少一种金属或其化合物,第二段催化剂包括载体2和镍或其氧化物;
其中,第二段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a)10~25%的金属镍或其氧化物;
(b)0.2~1%的选自稀土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其氧化物;
(c)0.2~2.0%的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IA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或其氧化物;
(d)2~5%的Zr或其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床,其特征是第一段催化剂与第二段催化剂的重量比为0.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床,其特征是第一段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a)5~16%的金属Ni或其氧化物;
(b)0.5~3%的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B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或其氧化物。
4.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加氢处理的方法,其采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包括如下步骤:
(1)使氢气和所述物料先与第一段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含单烯的中间物料;
(2)在第二段催化剂存在下上述中间产品加氢获得含烷烃的物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和/或步骤(2)的反应温度为40~9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和/或步骤(2)的反应压力为1.2~2.2MPa。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碳碳三键烃的进料重量空速为0.05~0.2h-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氢/碳碳三键烃摩尔比为20~5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含碳碳三键烃的物料含稀释剂。
CN201510661572.9A 2015-10-14 2015-10-14 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 Active CN106582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1572.9A CN106582704B (zh) 2015-10-14 2015-10-14 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1572.9A CN106582704B (zh) 2015-10-14 2015-10-14 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82704A CN106582704A (zh) 2017-04-26
CN106582704B true CN106582704B (zh) 2019-06-11

Family

ID=58551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1572.9A Active CN106582704B (zh) 2015-10-14 2015-10-14 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827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6032A (zh) * 2017-06-21 2018-12-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裂解碳四选择加氢催化剂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5761A (zh) * 2002-08-08 2005-09-07 催化蒸馏技术公司 炔烃的选择加氢
CN101027269A (zh) * 2004-07-27 2007-08-29 Abb路慕斯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含烯烃的烃物流中炔烃和/或二烯烃的选择加氢方法
CN101432247A (zh) * 2004-10-20 2009-05-13 催化蒸馏技术公司 选择加氢工艺和催化剂
CN102325743A (zh) * 2008-12-22 2012-01-18 道达尔石油化学产品研究弗吕公司 纯化含烯烃的烃进料的方法
CN102989476A (zh) * 2011-09-09 2013-03-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镍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5761A (zh) * 2002-08-08 2005-09-07 催化蒸馏技术公司 炔烃的选择加氢
CN101027269A (zh) * 2004-07-27 2007-08-29 Abb路慕斯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含烯烃的烃物流中炔烃和/或二烯烃的选择加氢方法
CN101432247A (zh) * 2004-10-20 2009-05-13 催化蒸馏技术公司 选择加氢工艺和催化剂
CN102325743A (zh) * 2008-12-22 2012-01-18 道达尔石油化学产品研究弗吕公司 纯化含烯烃的烃进料的方法
CN102989476A (zh) * 2011-09-09 2013-03-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镍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82704A (zh) 201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1486B (zh) 应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的负载型铂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02802A (zh) 用于顺酐加氢连续生产丁二酸酐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7930A (zh) 一种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115995A (zh) 一种铁钼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14870A (zh) 乙烯基乙炔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6700B (zh) 炔烃向相应的烯烃的选择性催化加氢
CN109806867A (zh) 纳米碳负载原子级分散铜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12058B (zh) 丁二炔加氢催化剂
CN107008255B (zh) 用于正丁烷直接脱氢制丁烯的纳米金刚石载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82636B (zh) 复合催化剂床
CN106582704B (zh) 两段复合镍基催化剂床
CN106582456B (zh) 复合加氢催化剂床
CN109092298A (zh) 用于裂解碳四选择加氢催化剂
CN109701532A (zh) 覆炭脱氢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7175110B (zh) 含碳碳三键烃加氢催化剂
CN109096032A (zh) 裂解碳四选择加氢催化剂
CN105709775B (zh) 一种铁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69718B (zh) 一种合成气制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69719B (zh) 一种制低碳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9925A (zh) 负载硼化钼的轻质烷烃异构化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06669723B (zh) 一种用于合成气反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09773B (zh) 一种合成气制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80591B (zh) 一种焦炉气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9569711B (zh) 负载碳化镍的轻质烷烃异构化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09529920B (zh) 用于轻质烷烃异构化的负载硼化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