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8095B - 夹片单元、使用该夹片单元的结扎装置、以及制造该夹片单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夹片单元、使用该夹片单元的结扎装置、以及制造该夹片单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8095B
CN102988095B CN201210320164.3A CN201210320164A CN102988095B CN 102988095 B CN102988095 B CN 102988095B CN 201210320164 A CN201210320164 A CN 201210320164A CN 102988095 B CN102988095 B CN 1029880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plate
arm
plate unit
clip body
dead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01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8095A (zh
Inventor
寺田和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88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8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8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8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 A61B17/128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36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clips, clamps, or like fastening or attaching devices, e.g. for electric instal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Clamps or clips, e.g. for the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2Packages or dispense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526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01Details of shaft
    • A61B2017/2905Details of shaft flexi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26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 A61B2017/2927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the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head being adjust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shaft
    • A61B2017/2929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the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head being adjust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shaft with a head rotatable about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shaf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0Containers, covers, furniture or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ical or diagnostic appliances or instruments, e.g. sterile covers
    • A61B50/3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ckaging, protecting, dispensing, collecting or disposing of surgical or diagnostic appliances or instru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夹片单元,包括:夹片本体,其具有一对臂部;以及紧固环,其布置在夹片本体外侧,并且构造成将臂部保持处于闭合状态。其中,夹片本体包括:连接基部,其使一对臂部的基端侧连接;以及连接尾部,其设置于连接基部,以与臂部相反方向延伸,并且与传送部件的前端连接,以及,连接基部具有与紧固环的轴向垂直的平坦部,并且,在平坦部的侧面,臂部与连接尾部连接。

Description

夹片单元、使用该夹片单元的结扎装置、以及制造该夹片单元 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片单元、使用该夹片单元的结扎装置、以及该夹片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内窥镜用结扎装置包括夹片单元,该夹片单元构造成结扎生物组织,并且位于自把手操控部延伸的细长挠曲性护套的前端。通过对穿过护套的操控线进行操控以使其自把手操控部开始于护套轴向进退、并且使其围绕护套的轴向转动,夹片单元从期望方向结扎生物组织。最终,通过将操控线强制拉向把手操控侧,在夹片单元夹紧生物组织的状态下,使夹片单元留置在体腔内。
这类结扎装置的一种示例构造成,当解除夹片单元与操控线的掣卡(hook)之间的连接时,使夹片单元的一部分断裂。然而,断裂所产生的微小碎片可能散落进入体腔,因而提出了多种夹片单元,其构造成通过夹片本体的塑性变形或掣卡侧的塑性变形来解除连接(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JP-A-2009-66226)和专利文献2(JP-A-2002-360591))。
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夹片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使掣卡与从夹片本体(其通过弯折板材而形成)的基端侧伸出的爪部相接合,以及,当解除该接合时,使爪部塑性变形。另外,专利文献2中所披露的夹片具有一种结构,其中纵切结构(slitting structure)的掣卡与开口于夹片本体基端侧的连接孔相接合,以及,当解除接合时,由连接孔使掣卡变形从而与连接孔分离。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夹片中,由于夹片本体基端侧的轴向横截面具有一边开口的矩形形状,在解除接合时,由张力向臂部的变形施加扭转成分。由此,可能使臂部前端侧的结扎状态改变。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夹片中,由于解除接合时会向夹片本体加载较大作用力,担心会使夹片臂部的前端侧变形。就此而言,当解除夹片单元与操控线掣卡之间的连接时,非预期的力可能施加至夹片单元,使得可能改变结扎状态,或者可能损坏夹片。
据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片单元,其构造成,在解除夹片单元与操控线掣卡之间的连接时,即使施加较大作用力,夹片单元的连接尾部侧与臂部侧也不会互相影响,并且总是能稳定地执行结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此夹片单元的结扎装置,以及一种制造此夹片单元的方法。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夹片单元,其结扎生物组织,并且构造成安装于传送驱动力用的传送部件的前端,该夹片单元包括:
夹片本体,其具有一对臂部;以及
紧固环,其布置在夹片本体的外侧,并且构造成将臂部保持处于闭合状态,
其中,夹片本体包括:连接基部,其使一对臂部的基端侧连接;以及连接尾部,其设置于连接基部,以与臂部相反方向延伸,并且与传送部件的前端连接;以及
连接基部具有与紧固环轴向垂直的平坦部,以及,在平坦部的侧面,臂部与连接尾部连接。
(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结扎装置,包括:
(1)的夹片单元;
细长形状的挠曲性护套部件;以及
操控部,其构造成向传送部件传送驱动力,操控部布置于护套部件的基端侧,与支撑夹片单元的护套部件前端侧相反。
(3)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制造夹片单元的方法,包括:
在固定横道与连接基部连接的状态下,从带状板材冲压夹片本体的轮廓;
以固定横道支撑连接基部时,对夹片本体进行弯折加工;以及
使固定横道与连接基部分开。
采用本夹片单元以及使用本夹片单元的结扎装置,在解除夹片单元与操控线掣卡之间的连接时,即使施加较大作用力,夹片单元的臂部侧与连接尾部侧也不会互相影响,并且总是能稳定地执行结扎。另外,采用本夹片单元制造方法,由于通过多个加工步骤连续加工夹片本体,能高效率地制造夹片本体。
附图说明
图1图示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扎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2图示局部切开的夹片单元的结构;
图3是图2所示夹片单元的分解轴测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夹片本体的侧视图及正视图;
图5是从图4B中箭头V1所示方向观察夹片本体的仰视图;
图6A和图6B分别是内侧紧固环前端侧的侧视图及正视图,以及,图6C是内侧紧固环后端侧的侧视图;
图7是沿图6B中A-A线的剖视图;
图8A是图示夹片本体与内侧紧固环互相接合状态的轴测图,其中没有示出外侧紧固环,以及,图8B是沿图8A中B-B线的剖视图;
图9A和图9B分别是外侧紧固环前端侧的侧视图及外侧紧固环的正视图;
图10是沿图9A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示外侧紧固环与内侧紧固环处于互相接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2是结扎装置的把手操控部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操控部本体前端部以及在图12中所示纵切部的前端部附近区域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操控线锚定至滑块所用操控线固定具的分解轴测图;
图15是滑块本体的剖开轴测图;
图16是前端护套的剖视图;
图17是图示固定于操控线前端的掣卡以及引导珠的正视图;
图18是沿图17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9是图示夹片本体与掣卡互相接合状态的局部切除的轴测图;
图20是夹片盒的轴测图;
图21是夹片盒的分解轴测图;
图22是夹片盒的侧视图;
图23A至图23D是说明图,图示将夹片盒中的夹片单元安装至掣卡的顺序;
图24是图23A的下盒中由箭头A3所指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25是图23A的下盒中由箭头A3所指示部分的轴测图;
图26A至图26C是说明图,分步图示掣卡从掣卡插进夹片本体连接尾部的状态到掣卡与连接尾部相连接的状态;
图27是图示挡板部闭合状态的放大说明图;
图28A是图示夹片本体与外侧紧固环互相连接状态的说明图,以及,图28B是图示在图28A的连接状态下弯曲的前端护套的说明图;
图29是图示用引导弹簧替代引导珠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30是图示引导珠布置在引导弹簧后端处的结构示例说明图;
图31A至图31F是图示使夹片单元臂部从前端护套张开的各状态的说明图;
图32A至图32E是说明图,分步图示夹片单元臂部从前端护套伸出至外侧之后从张开到结扎生物组织的各动作;
图33A是图示内侧紧固环的张开保持凸部进入基端部中的长口部的外观的说明图,以及,图33B是图示张开保持凸部与长口部的前端邻接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34是图示操控部本体与指拉环有关的转动操作的说明图;
图35是说明图,图示臂部中被外侧紧固环收缩部所形成的阶状部锁定的防脱离凸部;
图36是图35中箭头V2所指示方向的视图;
图37是图示夹片单元完成结扎状态的部分切除的说明图;
图38A是图示处在掣卡与连接尾部互相接合状态下的掣卡与连接尾部的说明图,以及,图38B是图示处在掣卡与连接尾部开始分离状态下的掣卡与连接尾部的说明图;
图39A至图39C是分步图示从接合释放J形爪部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40A是形成有一对接合爪部的连接尾部的局部结构图,以及,图40B是图40A的仰视图;
图41A是接合爪部布置在臂部所形成开口中的连接尾部的局部结构图,以及,图41B是图41A的仰视图;
图42是说明图,图示设置加强肋使其以臂部的弯折点为中心于各臂部纵向延伸的结构;
图43是沿图42的E-E线的剖视图;
图44是在冲压夹片本体轮廓时留下固定横道的步骤的俯视图;
图45是示意性图示压制设备结构的说明图,该压制设备用于对带状板材顺次执行冲压加工、各种弯折加工等,从而制造夹片本体;以及
图46A至图46F是图示在各加工台中顺次执行加工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图示作为医疗器材的结扎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结扎装置100包括载有夹片单元13的夹片操控装置11。夹片操控装置11包括:前端护套15,其构造为插入部,以插进待插进体腔的内窥镜(未示出)的通道;以及把手操控部17,其位于前端护套15的基端侧。由基端护套19使前端护套15与把手操控部17互相连接,并且将操控线21穿过前端护套15的内部以及基端护套19的内部,以使操控线21能于轴线方向进退。
前端护套15和基端护套19构造为导入管,其由例如密绕不锈钢螺旋管(coil)形成。操控线21由具有适度弹性的绞合金属丝形成,诸如不锈钢以及镍钛(NiTi)合金。另外,从前端开始,将掣卡23以及引导珠25按所列顺序固定至操控线21,该前端位于把手操控部17的相反侧。
夹片单元13包括形成为筒状体的紧固环26、以及支撑在紧固环26中的夹片本体27,以及,紧固环26安装在设置于操控线21前端处的掣卡23。
把手操控部17包括:操控部本体33,基端护套19的基端侧以可围绕其轴线可旋转的方式与操控部本体33固定;滑块35,连接成相对于操控线21的转动受到限制;以及指拉环37,可转动方式设置于操控部本体33的后端处。滑块35布置成使其相对于操控部本体33的转动受到限制,但于护套轴线方向能进退。
通过使操控部本体33和滑块35于纵向相对移动,把手操控部17能使连接至操控线21的夹片单元13在前端护套15前端处于护套轴线方向进退移动。另外,通过使操控部本体33和滑块35围绕其轴线转动,允许连接至操控线21的夹片单元13围绕护套轴线转动。
也就是,夹片操控装置11构造成,当使滑块35移离指拉环37时,在操控线21从前端护套15向前伸出的方向移动操控线21,以及,与之相反,当使滑块35移向指拉环37时,在操控线21被拉进前端护套15的方向移动操控线21。另外,当使操控部本体33和滑块35围绕轴线转动时,使操控线21与滑块35一起转动。通过掣卡23(下文说明),将装载在操控线21前端侧的夹片单元13保持处于转动受限制的状态。据此,由操控线21的伸出释放夹片单元13,以及,由操控线21的转动可转动方式驱动夹片单元13。
操控线21可以使用适当金属丝,其能容易地将其一端的转动传送至另一端。例如,甚至可以使用难以产生翻转(rollover)的扭转丝(torque wire)。另外,也可以使用通过不锈钢拔丝而得到的线缆。
在下文说明中,指向结扎装置100中把手操控部17指拉环37的方向称为基端方向或后方,而指向夹片本体27前端的方向称为末端方向或前方。另外,前端护套15、基端护套19和操控线21的轴向以及夹片单元13中紧固环26的轴向称为纵轴向。
<夹片单元>
接着,具体说明夹片单元13的结构。
图2是图示局部切除的夹片单元的结构图,以及,图3是夹片单元的分解轴测图。夹片单元13包括紧固环26和夹片本体27。紧固环26由形成为筒状体的外侧紧固环29以及插进外侧紧固环29筒状体内部的内侧紧固环31组成。
夹片本体27包括:一对臂部39、39,其相对于彼此张开并偏置;基端部41,其形成为圈状,用于使臂部39、39的基端互连;连接尾部43,其在一对臂部39、39的相反侧(后方)形成于基端部41。臂部39、39可以在插进紧固环26中时互相闭合(靠近),使得能由臂部39、39夹持生物组织。
夹片本体27、外侧紧固环29、以及内侧紧固环31全部可以由金属材料诸如不锈钢形成。夹片本体27通过将带状有回弹力的金属板材弯成U形而形成。外侧紧固环29是筒状部件,并且在其内部收纳内侧紧固环31。内侧紧固环31包括一对挡板部45、45,挡板部构造成由弹性恢复力使其径向向外张开并偏置。
在与内侧紧固环31的挡板部45、45相对应的位置处,外侧紧固环29形成有一对挡板伸出孔93、93,使得当内侧紧固环31收纳在外侧紧固环29中时,挡板部45、45的一部分从挡板伸出孔93、93径向向外伸出。
通过从外侧紧固环29的前方将夹片本体27的基端部41和连接尾部43插进收纳内侧紧固环31的外侧紧固环29,形成夹片单元13。使掣卡23与夹片单元13接合,掣卡23设置于操控线21的前端,并且从夹片单元13的后方插进夹片单元13。
<夹片本体>
图4A和图4B分别是夹片本体的侧视图及正视图,以及,图5是在图4B中箭头V1所示方向观察夹片本体的仰视图。
通过弯曲带状金属板材而形成夹片本体27,使得一对臂部39、39、基端部41、以及连接尾部43一体方式形成。基端部41和连接尾部43自具有平坦面(平坦部)的连接基部40伸出,该平坦面与夹片本体27的纵向中心轴垂直。一对圈状部47、47自连接基部40伸出,并且在圈状部47、47的臂部39侧(圈端部)互相邻接,藉此,基端部41整体上形成圈状。圈状部47、47对称方式布置,并且在与连接基部40相反一侧分别与臂部39、39连接。
另外,“垂直”包括“垂直”以及“大体垂直”。
在邻接的圈端部处,圈状部47、47之一形成有接合孔49,而圈状部47、47之另一形成有防偏离爪51,用于与接合孔49接合。由于接合孔49与防偏离爪51互相接合,防止一对臂部39、39于纵轴向以及于垂直于纵轴向的方向偏离。另外,各圈状部47、47沿圈形成有长口部53。
臂部39、39设置成在圈状部47、47圈端部的更靠前方延伸,由对称方式布置且彼此相对的带状有回弹力金属板材件形成。按照从基端部41开始的次序,臂部39、39包括:直线状板部57,其在垂直于臂部39、39张开方向的方向具有预定宽度;防脱离凸部59,其比直线状板部57宽;中间部63,各自经由楔形部65形成有防拉进凸部61;以及前端部67,构造成能将生物组织夹持在其间。借助于夹片本体27的弹性恢复力,使臂部39、39相对于接合孔49和防偏离爪51偏置以由彼此张开。
以使直线状板部57互相向内膨出的方式,将一对臂部39、39形成为具有曲率的圆弧状。在直线状板部57的前端侧设置第一弯折点64a,在此处使臂部39、39向外弯折,以及,在中间部63的防拉进凸部61附近设置第二弯折点64b,在此处使臂部39、39向内弯折。另外,在位置比中间部63更靠近于前端侧的第三弯折点64c处,使臂部39、39向内弯折,从而,形成前端部67。
当一对臂部39、39由夹片本体27的弹性恢复力而打开时,使一对前端部67、67彼此很大程度分隔开,从而,在前端部67、67之间形成夹持间隙69。当使臂部39闭合时,前端部67、67互相靠近,从而能夹持生物组织。另外,如图4所示,各前端部67、67的前端可以形成为具有互相接合的钝角凸部和钝角凹部,或者可以具有直线状。
连接尾部43包括:一对板状臂71,其在与一对臂部39相反的方向自基端部41的连接基部40伸出;以及作为接合爪部的J形爪部73,其分别是在臂71的后端71a处的U形回弯,并且朝前方(在朝向臂部39的方向)延伸。一对臂71限定用于容纳掣卡的空间。各J形爪部73在前端73a处预先向内侧倾斜,其中,J形爪部73比臂71更向内侧倾斜。另外,以预定宽度自连接基部40延伸的各臂71在其中间区域具有加宽部,以及,由加宽部形成接合阶部75。
如图5所示,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连接尾部43,使得臂部中心线ACL和连接尾部中心线JCL按角度θ(例如,40度至70度,适宜为55度至60度)相位不同,其中,臂部中心线ACL延伸穿过一对臂部39(其设置成自基端部41伸出)的中心,而连接尾部中心线JCL延伸穿过连接尾部43(其设置成自基端部41的连接基部40伸出)中一对臂71的中心。也就是,使臂部39的张开方向确定为以角度θ与连接尾部43的张开方向相交。
另外,基端部41的圈状部47、47分别经由图5中所示的收缩部50与连接基部40的平坦部侧面连接(参见图8B)。由于一对圈状部47、47经由收缩部50与连接基部40连接,施加于臂部39、39的外力在收缩部50处得以缓冲,并且,防止变形抵达连接基部40和连接尾部43。收缩部50也防止外力从连接尾部43抵达臂部39、39。
<内侧紧固环>
图6A和图6B分别是内侧紧固环前端侧的侧视图及正视图,以及,图6C是内侧紧固环的后端侧的侧视图。图7图示沿图6B中A-A线的剖视图。
内侧紧固环31包括环部77、以及自一侧端面77a延伸的一对挡板部45、45。在位于环部77的一侧端面77a上,于两个径向外缘位置处,通过使自由端45a从轴向稍稍张开,形成一对挡板部45、45。
在与挡板部45、45连接的一侧端面77a上,形成一对凹槽81、81,并且将夹片本体27的接合阶部75(参见图4)分别接合在凹槽81、81中。另外,在环部77中与一侧端面77a相反的前端面77b上,形成张开保持凸部55,张开保持凸部55自环部77朝面向径向内侧的斜前方凸出。张开保持凸部55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在垂直于轴向的径向横截面中,各挡板部45、45形成为具有圆弧形状,并且,在其轴向中间区域形成有与另一挡板部45相反的膨出部83,在该膨出部83处,径向横截面中圆弧的长度增加。膨出部83分别形成有挡板锁定孔85、85。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内侧紧固环31,使得挡板部45闭合时,内侧紧固环31的外径大体等于或稍小于外侧紧固环29的内径。
内侧紧固环31与夹片本体27如下所述互相接合。图8A是图示夹片本体与内侧紧固环组装状态的轴测图,其中没有图示外侧紧固环;以及,图8B是沿图8A中A-A线的剖视图。如图8A所示,于图8A中P1方向将夹片本体27的连接尾部43插进内侧紧固环31的环部77。此时,如图8B所示,连接尾部43的接合阶部75紧贴方式适配在设置于环部77一侧端面77a的凹槽81中,使得接合阶部75与凹槽81互相接合。据此,即使试图于图8A中P2方向从内侧紧固环31拉出夹片本体27时,接合阶部75和凹槽81互相邻接,使得二者不能彼此分离。
<外侧紧固环>
图9A和图9B分别是外侧紧固环前端侧的侧视图及外侧紧固环的正视图,而图10是沿图9A中C-C线的剖视图。
外侧紧固环29包括:圆筒部87;收缩部89,其在圆筒部87的前端附近通过减小圆筒部87的直径而形成;以及锥形部91,其自收缩部89伸出,使得锥形部91的直径随着接近前端侧而逐渐增大。圆筒部87的内径稍稍大于内侧紧固环31的环部77(参见图6)的外径,使得内侧紧固环31能适配在外侧紧固环29的内侧。另外,在圆筒部87中,一对挡板伸出孔93形成为沿轴线伸长,其中挡板伸出孔93彼此对向布置。形成各挡板伸出孔93周缘的各长边39a在其大致中央区域形成有防挡板打开凸耳95、95,使得防挡板打开凸耳95、95于圆筒部87的周向朝彼此凸出。
如图9A所示,外侧紧固环29的收缩部89的内面形成大体椭圆形状,使得长轴DL的直径与短轴DS的直径形成为不同尺寸。图9A中的C-C线是挡板伸出孔93、93周向宽度中心的连线,其中C-C线指示形成挡板伸出孔93、93的周向中心位置。C-C线具有预定角度(例如大约45°)的倾斜,以及,挡板伸出孔93、93形成为与夹片本体27的连接尾部43的相位角度相对应。
如图10所示,在圆筒部87与收缩部89的内周边界的全周形成内径阶部97。在圆筒部87与收缩部89之间,在与挡板伸出孔93大体相同的周向位置处形成一对平面部79,其中,从圆筒部87的外径到收缩部89附近的外径,平面部79沿轴线逐渐减小直径。
因此,在圆筒部87与收缩部89之间的平面部79区域,径向横截面形状具有由平面部79形成的平行部以及由圆筒部87形成的圆弧部。此径向横截面形状类似于内侧紧固环31的环部77(参见图6)的径向横截面形状,以及,外侧紧固环29的内径稍稍大于内侧紧固环31的环部77的外径。
图11是图示外侧紧固环29与内侧紧固环31处于互相接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通过以使环部77侧位于最前方的方式将内侧紧固环31插进外侧紧固环29的圆筒部87,使外侧紧固环29与内侧紧固环31互相接合。随着环部77的前端面77b邻接收缩部89的内径阶部97,在轴向使内侧紧固环31定位。另外,通过将内侧紧固环31的环部77的平面部77c适配在外侧紧固环29中形成有平面部79的部分的内周,使内侧紧固环31的环部77适配在外侧紧固环29中,确定内侧紧固环31于转动方向的位置。
另外,外侧紧固环29的防挡板打开凸耳95分别插进在内侧紧固环31一对挡板部45所设置的挡板锁定孔85中,以及,防挡板打开凸耳95分别邻接挡板锁定孔85的一边85a。结果,挡板部45构成为由弹性恢复力使其张开,通过邻接防挡板打开凸耳95,防止挡板部45过度打开,并且,能将挡板部45的张开角度可靠地维持在设计时所设定的预定角度。
另外,由于使夹片本体27圈状部47的最大外径在尺寸上确定为,使圈状部47邻接外侧紧固环29的锥形部91,由此,避免彼此形成为一体的内侧紧固环31和夹片本体27相对于外侧紧固环29向后方背离。此外,夹片本体27不可分离地与内侧紧固环31接合。因此,运输时的振动等不会使夹片本体27与外侧紧固环29彼此背离。
<把手操控部>
图12是结扎装置的把手操控部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把手操控部17包括:操控部本体33,基端护套19的基端侧以能围绕轴线转动的方式与操控部本体33固定;滑块35;以及指拉环37。操控部本体33设置有纵切部99,纵切部99沿轴向形成有长口,以及,滑块35构造成能在长口形成范围内于轴向移动。滑块35由滑块本体115和操控线固定具113构成。
图13是操控部本体33的前端部A1以及在图12中所示纵切部99的前端部附近部分A2的放大剖视图。
固定轭部107设置于操控部本体33的前端,带有操控线21的基端护套19插在其中,以及,构造成覆盖并保护基端护套19的防弯折弹簧111沿轴线插入固定轭部107的前端部107a。在操控部本体33的前端,压配合帽盖109。
从基端护套19馈入的操控线21安装成从固定轭部107的基端朝滑块35延伸,以及,由防皱曲管117覆盖的操控线21穿过引导管105,该引导管105布置在固定轭部107基端侧中。另外,将防皱曲管117安装成延伸至滑块35,并且保持操控线21处于直线状。
防皱曲管117的前端可滑动方式适配在引导管105中,以及,当滑块35滑动时,具体而言,当滑块35在与指拉环37相反的方向移动时,防皱曲管117防止操控线21发生皱曲,从而,使操控线21能稳定操控。
在引导管105的基端侧,设置O形环103和垫圈101。垫圈101由操控部本体33的阶状部33a锁定,以限制O形环103的轴向移动。垫圈101的内径小于O形环103的外径,以防止O形环103向后方脱离。另外,在垫圈101与引导管105之间设置间隙,并且,在O形环103与引导管105之间也设置间隙。
防皱曲管117穿过引导管105、O形环103、以及垫圈101,带有适当间隙以使防皱曲管117能转动。引导管105的内径确定为允许防皱曲管117插入的尺寸,并且提供用于操控线21的小间隙。引导管105和固定轭部107构造成能相对彼此转动。O形环103的内径和防皱曲管117的外径尺寸的关系为,使二者能围绕轴线转动,并且在轴向产生摩擦阻力。图13中虚线示出部分表示熔接部分。
图14是操控线21锚定至滑块35所用操控线固定具(锚定具)的分解轴测图,以及,图15是滑块本体的剖开轴测图。
滑块35包括滑块本体115以及构造成二等分结构的操控线固定具113。通过跨越纵切部99(参见图12)将操控线固定具113与适配在操控部本体33中的滑块本体115组合,以及,操控线固定具113压配合并固定至滑块本体115,制造滑块35。从而,结合的滑块本体115和操控线固定具113成为能沿纵切部99滑动。
如图14所示,操控线固定具113包括上部线固定具113a以及下部线固定具113b,各自是大体半圆形。上部线固定具113a和下部线固定具113b具有通过使操控线固定具113二等分而得到的相同形状。固定具113a、113b二者都具有凹部121,用于收纳嵌塞轭部(caulking clasp)119(图中示出压薄之后的扁平形状),嵌塞轭部119固定方式安装于防皱曲管117的后端。以凹部123和凸部125使上部线固定具113a和下部线固定具113b互相组合。另外,下部线固定具113b具有一对凹槽127、127,一对凹槽127、127与图15中所示的滑块本体115的一对锁止爪129、129接合,以防止其相对转动,以及进行其位置对准。
将防皱曲管117适配在线上,将嵌塞轭部119适配在防皱曲管117上方,然后用施压工具等嵌塞该嵌塞轭部,使防皱曲管、线、以及嵌塞轭部互相成一体。通过嵌塞处理,使嵌塞轭部119变成非圆形,并阻止其相对于操控线固定具113相对转动。结果,防皱曲管117连同穿过防皱曲管117的操控线21一起固定至操控线固定具113。
当由如上所述构造的把手操控部17执行操控时,将拇指插进指拉环37,并将同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布置为将滑块35握在其间。另外,为了使夹片单元围绕轴线转动,转动操控部本体33。
操控部本体33的转动从操控部本体33传送至滑块35以及操控线21,如图13中所示。另外,由于操控部本体33和固定轭部107以可转动方式固定,操控部本体33的转动不会传送至包括固定轭部107的护套19、15。也就是,通过转动操作部本体33,使操控线21转动,而基端护套19和前端护套15不转动。
<前端护套>
图16是前端护套的剖视图。在前端护套15的基端处,经由连接环131熔接基端护套19的前端部。前端护套15的内径稍稍大于外侧紧固环29(参见图9)的外径,使得外侧紧固环29能收纳在前端护套15中。将自基端护套19伸出的操控线21穿过前端护套15,并从前端护套15朝前方伸到外部。在操控线21末端的前端部处,通过焊接或者激光熔接固定掣卡23和引导珠25。结果,当滑块35(参见图12)相对于操控部本体33于轴向滑动时,跟随该滑动动作执行进退动作,以将操控线21向前方推出前端护套15、以及使操控线21退回前端护套15。
另外,在前端护套15或基端护套19的内部,于前端护套15或基端护套19与操控线21之间布置有保持螺旋管(保持部件)201。保持螺旋管由高耐磨硬质金属诸如不锈钢形成,并且形成为圆形横截面。通过将保持螺旋管201置于前端护套15或基端护套19的内周与操控线21之间,前端护套15或基端护套19与操控线21不会直接互相接触,并且以较小接触面积与保持螺旋管201接触。
因此,可以减小抵抗操控线21在前端护套15或基端护套19中进退移动的阻力以及抵抗操控线21转动的阻力,并且,可用良好的响应性更顺畅地对操控线21进行操控。通过将保持螺旋管201的硬度确定为大体等于操控线21的硬度,可以抑制由保持螺旋管201与操控线21之间滑动所导致的磨损。
保持螺旋管201的前端部固定方式安装于引导珠25,以及,保持螺旋管201延伸至把手操控部侧。由于在安装夹片单元的前端护套的前端侧中布置保持螺旋管201,可减小与极有可能弯曲的前端护套前端部有关的接触阻力。因此,即使前端护套15复杂地弯曲,也能顺畅地进行操控线21的轴向进退移动及转动。另外,通过将保持螺旋管201固定方式安装至引导珠25,保持螺旋管201的布置位置将不会背离操控线21的前端。
另外,保持螺旋管201的后端部形成为自由端,其没有固定至前端护套15和操控线21。由此,保持螺旋管201能在前端护套15内伸缩,并且自由端的转动不受限制。据此,能增强跟随性诸如弯曲行为。
对于保持螺旋管201,优选是处于相邻旋圈部分彼此隔开的疏绕状态,而非处于相邻旋圈互相接触的密绕状态。通过将保持螺旋管201形成为疏绕状态,能进一步减少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小接触阻力。另外,当清洁护套内部时,可以便于清洁液的循环,并且可以改善清洁性能。
保持螺旋管201的卷绕方向适宜为前端护套15和基端护套19中密绕旋圈的卷绕方向的逆向。另外,保持螺旋管201的卷绕方向适宜处于操控线21的绞合线卷绕方向的逆向。在这种情况下,能防止因保持螺旋管201刺入护套件内表面的绞合线之间间隙、或者刺入操控线21的绞合线之间间隙而增大操控阻力。结果,可以使保持螺旋管201和操控线21的捻扭特性平均化,从而消除弯曲特性的不均匀。
<掣卡>
图17是图示固定于操控线21前端的掣卡23以及引导珠25的正视图,以及,图18是沿图17中D-D线的剖视图。
掣卡23通过焊接或者激光熔接固定于操控线21前端,掣卡23构造成最大外径小于外侧紧固环29(参见图9)的内径,以能插进外侧紧固环29。掣卡23从前端开始具有:卡部135、首下扩径部(扩径部)137、以及后端扩径部139,这些部件一体方式形成。卡部135按从前端开始的次序包括:越接近前方直径越小的前端锥形部(前方倾斜面)141、以及形成在轴向后方的首下锥形部(后方倾斜面)143。前端锥形部141在垂直于轴线的横截面中的截面面积随着轴向上接近后方而逐渐增加。首下锥形部143在垂直于轴线的横截面中的截面面积随着轴向上接近后方而逐渐减小。首下锥形部143的倾斜角度设计为相对轴向成例如90度至135度,并且,使与首下锥形部143接合的连接尾部43的J形爪部73变形,以控制解除接合时作用力的大小。掣卡23的横截面并不局限于圆形,而是可以具有不同形状,诸如角锥状等等。
首下扩径部137具有各自形成为锥形的前侧及后侧,以及,在首下扩径部137外周的一部分处形成键槽145,键槽145与设置在夹片本体27的连接尾部43(参见图4)的J形爪部73相接合。当掣卡23与夹片本体27的连接尾部43连接时,首下扩径部137保持掣卡23与连接尾部43之间的同轴性,并保证接合的稳定性。另外,后端扩径部139包括小径部147、以及形成于小径部147后端的大径部149。
<引导珠>
引导珠25在掣卡23的后方与掣卡23隔开,并且通过焊接或激光熔接固定至操控线21。由于掣卡23与引导珠25彼此隔开并固定至操控线21,可以使二者间的操控线21弯曲,并可以改善相互移动的自由度。在引导珠25的前端形成前端锥形部151,并在后端形成后端锥形部153。前端锥形部151具有将引导珠25引导进入外侧紧固环29的作用,以使其顺利插进外侧紧固环29。后端锥形部153具有将引导珠25引导至前端护套15的作用,以在将夹片单元13拉进前端护套15时使引导珠25顺畅地收纳在前端护套15中。
后端锥形部153设定为具有这样的长度,当掣卡23与夹片单元13连接时,后端锥形部153从外侧紧固环29的后端暴露于后方。由此,即使整个夹片单元13从前端护套完全伸到外部,也可以在不引起前端护套的前端部与夹片单元13的后端部互相抵触的状态下,将后端锥形部153顺利引入前端护套15。
图19是图示夹片本体与掣卡处于二者互相接合状态下的局部切除的轴测图。
当掣卡23与夹片单元13连接时,由于连接尾部43的J形爪部73接合在键槽145中,在围绕轴向的转动位置限制夹片本体27。另外,J形爪部73的前端73a与首下锥形部143接合,从而,确定夹片本体27的轴向位置。在此状态下,由于键槽145与夹片本体27的连接尾部43(J形爪部73)接合,能将操控线21的扭转传送至夹片本体27。
<夹片盒>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夹片操控装置11中,夹片单元13安装在操控线21前端处所设置的掣卡23上,并且由夹片单元13的一对臂部结扎生物组织。夹片单元13预先收纳在夹片盒161内,如图20中的轴测图所示,以及,通过将位于操控线21前端处的掣卡23插进盒中,将夹片单元13从容纳状态安装在掣卡23上。
夹片盒的分解轴测图示于图21中。夹片盒161包括上盒163和下盒165,并且通过组合上盒163与下盒165而构成。夹片单元13位于上盒163与下盒165之间所形成的夹片收纳室167中。通过使上盒163中所形成的多个接合爪171与下盒165中所形成的爪接合部173接合,使上盒163与下盒165成一体。
夹片盒的侧视图示于图22中。上盒163具有形成为于厚度方向狭窄的护套压迫部169。另外,在与护套压迫部169对应的位置处,在下盒165上形成防滑凹凸图案175,从而,增强握持夹片盒161时的握持性能。
<夹片单元的安装>
图23A至图23D中图示夹片盒中的夹片单元安装至掣卡的顺序。如图23A中所示,夹片单元13预先置于夹片收纳室167中。
为了将夹片单元13安装至夹片安装装置,首先从如图20所示的夹片盒161的护套引导部177将前端护套15插进护套插入部179。另外,将前端护套15推进护套插入部179,直至前端护套15的前端邻接护套插入部179内部的端部。在此状态下,将前端护套15压抵在夹片盒161时,于厚度方向握持夹片盒161,如图22所示。
图23A中下盒165的箭头A3所指示的部分,分别示于图24的放大图中、以及示于图25的轴测图中。
如图24和图25所示,将前端护套15的前端推进护套插入部179中,达到前端邻接护套邻接部180的位置。然后,定位外侧紧固环29,使得在外侧紧固环29位于凹曲面状紧固环保持部181的状态下,前端的锥形部91邻接紧固环邻接部183。结果,防止夹片单元13于图24中由箭头Q所示的方向离开。也就是,即使通过插入掣卡向夹片单元13施加前推力,也不会改变夹片单元13与夹片盒161的相对位置。因此,防止夹片单元13因与夹片盒161接触而破损。
由于外侧紧固环29的外周限制在与外周对应的紧固环保持部181中,将外侧紧固环29精确地保持在夹片盒161内,并且外侧紧固环29可以布置为没有轴向偏离。所以,当前端护套15插进夹片盒161时,前端护套15的前端部与外侧紧固环29的后端部不会互相抵触。
另外,内侧紧固环31的挡板部45与挡板引导锥形部185接触,使得位于夹片盒161中的夹片单元13被偏压至基端侧,从而其不会脱离。结果,夹片单元13不会因夹片单元13的自重、运输时的振动、以及夹片盒的搬运(处置)而脱离夹片盒161。
然后,将把手操控部17的滑块35向前移动,并且使操控线21伸出,使得掣卡从前端护套15的前端伸到外部。图26A至图26C是说明图,分步图示掣卡从插进夹片本体27连接尾部43的状态到与连接尾部43相连接的状态。如图26A所示,掣卡23开始与连接尾部43接合,然后,如图26B所示,移动J形爪部73,以使其通过掣卡23的首下扩径部137,接着,如图26C所示,使J形爪部73的前端73a与掣卡23的首下锥形部143接合,从而,完成掣卡23与夹片本体27之间的连接。
接着,向后移动把手操控部17的滑块35,以向后拉操控线21。此时,如图23B中所示,使从外侧紧固环29径向向外伸出的挡板部45收拢。图27是图示挡板部收拢状态的放大说明图。当向后拉操控线21时,使J形爪部73的前端73a邻接卡部135的首下锥形部143,藉此,将拉力传送至夹片单元13。当将夹片单元13拉出到达相对于夹片盒161的基端侧时,挡板部45的自由端45a邻接夹片盒161的挡板引导锥形部185,从而,逐渐减小开口程度,并最终将开口收拢至外侧紧固环29外径的程度。
当使挡板部45的自由端45a闭合至外侧紧固环29的外径时,如图23C所示,将夹片单元13插进前端护套15。闭合挡板部45时的力设定为明显小于使夹片本体27基端部41(参见图4)的圈状部47变形并引入外侧紧固环29所用的力。因此,使挡板部45可靠地闭合。
另外,当挡板部45闭合时,挡板部45的掣卡邻接部187与掣卡23的挡板邻接锥形部189邻接。由于掣卡邻接部187的这种邻接,限制了掣卡23与内侧紧固环31之间的相对移动,并且可以将操控线21于轴线的进退运动直接传送至内侧紧固环31。也就是,关于在挡板部45闭合之后从掣卡23向夹片单元13传送力的位置,其从J形爪部73与掣卡23首下锥形部143之间的接合位置改变至掣卡邻接部187与掣卡23挡板邻接锥形部189之间的接合位置。
当向后拉操控线21时,如图23D所示,将夹片单元13贮藏在前端护套15中。当贮藏夹片单元13时,将夹片本体27的臂部39引导至内侧紧固环31的环部77(参见图6),并使其在闭合状态下插进前端护套15。
以此方式,将夹片单元13安装至图1中所示的夹片操控装置11。
<结扎操作>
接着,说明用图1所示的结扎装置100结扎生物组织的操作。
(护套插进钳子通道)
在夹片单元13贮藏在结扎装置100的前端护套15中的状态下,内窥镜的术者将前端护套15插进钳子通道(其为内窥镜的处置器材插入通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跟随前端护套15的弯曲,使夹片本体27与外侧紧固环29的连接形式从图28A所示的直线状态改变至图28B所示的弯曲状态。由于掣卡23与引导珠25彼此隔开并且固定至操控线21,操控线21能在掣卡23与引导珠25之间弯曲,并且能增强相互移动的自由度。
外侧紧固环29由硬质金属材料形成。因此,外侧紧固环29的纵向长度决定了其插入内窥镜的容易程度,以及,优选外侧紧固环29的全长较短。
如图29所示,可以用引导弹簧191取代引导珠25,引导弹簧191于外侧紧固环29后方布置在操控线21的外侧。通过设定引导弹簧191的长度,在操控线21于轴向进退动作的全部行程区域中,使引导弹簧191的后端总是插进前端护套15中,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保证对弯曲的跟随性以及对前端护套15的引导性能。
如图30所示,在引导弹簧191A的后端,可以设置具有后端锥形部25a的引导珠25A。引导珠25A通过焊接或熔接固定至操控线21。布置引导弹簧191A,使其在掣卡23与引导珠25A之间处于不受偏置的自由状态。采用这种布置,即使引导弹簧191A设定的长度为使其后端从前端护套15伸出,也能在前端护套15的前端15a与引导弹簧191A之间不抵触的状态下,将引导弹簧191A的后端引入前端护套15。据此,能保证对弯曲的跟随性以及对前端护套15的引导性能,以及,引导弹簧191A的全长能设定为较短。所以,能进一步增强挠曲性。
(夹片从前端护套伸出)
图31A至图31F图示夹片单元臂部,直至臂部从前端护套张开的状态。
如图31A所示,在夹片单元收纳在前端护套15中的状态下,借助于来自把手操控部的操作,通过朝前方连续地馈送操控线,夹片单元13从前端护套15的前端伸到外侧。图31B图示臂部39开始从前端护套15伸出时的夹片单元13。
当夹片单元13从前端护套15伸到外侧时,如图31C中所示,臂部39逐渐地张开。然后,如图31D中所示,当外侧紧固环29的挡板伸出孔93完全离开前端护套15时,挡板部45自挡板伸出孔93弹性恢复,并因此各自径向向外张开。挡板部45保持处于预定打开角度,在此角度,各防挡板打开凸耳95与每个挡板锁定孔85的一边85a(参见图11)接合。
然后,如图31E中所示,夹片单元13进一步从前端护套伸出,直至挡板部45可靠地打开,以及,如图31F中所示,通过向基端侧牵引操控线,使夹片单元13向后方退回。此时,在与前端护套15的前端15a邻接的位置处,使挡板部45的自由端45a被阻挡。
也就是,挡板部45起到挡块的作用,用于确定夹片单元13和前端护套15的轴向位置。挡板部45的径向向外打开角度由外侧紧固环29和内侧紧固环31的设计尺寸确定,而不是由前端护套15确定,因此使打开角度固定。因此,即使夹片单元13与前端护套出现轴向偏离或倾斜,挡板部45的自由端45a与前端护套15的前端15a确实地邻接,从而,在正确位置起到挡块的作用。
(臂部的打开/闭合动作)
接着,说明用于夹紧生物组织的臂部打开/闭合动作。
图32A至图32E分步图示夹片单元臂部从前端护套伸出至外侧之后从张开到结扎生物组织的动作。
由于当夹片单元13贮藏在前端护套15中时夹片本体27的臂部39闭合,夹片单元13趋向于闭合,从而,减小打开角度。基端部41的塑性变形可以补偿打开角度的减小。
当受操控线牵引使图32A中所示的夹片本体27基端部41插进外侧紧固环29的收缩部89时,如图32B所示,使圈状部47、47逐渐变窄,因此使基端部41塑性变形。也就是,夹片本体27基端部41的外径大于外侧紧固环29的收缩部89中位于长轴侧的内径DS(参见图9)。因此,当将夹片本体27的基端部41牵引进入外侧紧固环29时,从其相反侧压迫基端部41的圈状部47、47并使其变形。
由于使基端部41的圈状部47、47变形,夹片本体27的臂部39、39使用防偏离爪51为支点执行张开动作。据此,如图32B所示,使臂部39、39如所示那样较大地张开,以具有能夹持足量组织的打开尺寸。
作为抵抗操控线牵拉的抵抗力出现时的时机,臂部39、39张开的时机传送至术者。也就是,随着因牵拉操控线使基端部41移向基端侧(图中下侧),将图33A中所示的内侧紧固环31的张开保持凸部55引入夹片本体27的基端部41所形成的长口部53中。当再次牵拉操控线时,如图33B所示,张开保持凸部55邻接长口部53的前端部55a,从而,产生抵抗力以抵抗操控线的牵拉。
有了抵抗感,术者易于识别臂部39、39处于其最大打开状态,以及,在臂部39、39处于其最大打开的状态下,可以暂时停止操控线的牵拉操作。
(夹片的转动)
如图32C所示,在使臂部39、39保持张开的状态下,术者将安装在前端护套中的夹片单元13移动至体腔内的处置位置。然后,根据处置方向转动夹片单元13。如上所述,通过图34中所示的操控部本体33围绕轴线转动,执行夹片单元的转动。
(结扎开始)
接着,如图32C中所示,术者将臂部39、39置于目标处置位置(受侵害区域195),并且向后方(即向指拉环37侧)牵拉把手操控部17的滑块35(参见图34)。据此,如图32D所示,使臂部39、39闭合,并且夹持受侵害区域195。此时,臂部39、39的弯折直线状板部57(参见图4)与外侧紧固环29的收缩部89(参见图9)的长轴(DL)侧的内径区域滑动方式接触,并因此执行夹片的结扎动作。
此时,在图33中所示的夹片本体27的基端部41中,使形成于长口部53的张开保持凸部55塑性变形,因而,解除夹片本体27与内侧紧固环31之间的接合。张开保持凸部55设定为由10N至20N程度的力量使其塑性变形,以及,以臂部39、39夹持受侵害区域195时所施加的力,可以容易地解除与内侧紧固环31的接合。
结果,使夹片本体27能再次向后移动,以及,通过使滑块35向指拉环37后退,如图32E所示,将夹片本体27插进外侧紧固环29。
(结扎状态)
当臂部39、39完全闭合时,如图35所示,在由外侧紧固环29的收缩部89所形成的阶状部89a处,使在各臂部39的一部分上较宽方式形成的防脱离凸部59锁定。结果,能防止夹片本体27向外侧紧固环29的前方脱离,并且保持由臂部39、39得到的结扎状态。
另外,当向后(图中向下)移动夹片本体27时,臂部39的锥形部65以及防拉进凸部61邻接收缩部89(参见图9)的短轴DS侧的内径区域,因而,夹片本体27不能被进一步拉进外侧紧固环29。
图36图示由图35中箭头V2所指示方向的视图。
如上所述,收缩部89内侧的形状形成为椭圆形,其中长轴DL的直径与短轴DS的直径彼此不同。收缩部89的长轴设定为与夹片本体27的臂部39、39的张开方向一致。由此,收缩部89邻接基端部41的圈状部47、47(参见图4),以控制一对臂部39的张开程度。另外,收缩部89的短轴设定为与臂部39、39上的各防拉进凸部61的宽度方向平行。由此,当夹片本体27收纳在外侧紧固环29中时,收缩部89与防拉进凸部61接合以控制夹片本体27的拉进程度。
(夹片单元的释放)
图37以部分切除方式图示在夹片单元完成结扎的状态下的夹片单元。
在夹片本体27的臂部39上所形成的防拉进凸部61与外侧紧固环29的收缩部89相接合的状态下,如果进一步增大掣卡23的拉力,则也将张力施加至掣卡23与夹片本体27的连接尾部43之间的接合部。
图38A图示掣卡与连接尾部处在接合状态,以及,图38B图示掣卡与连接尾部处在开始解除接合的状态。如图38A中所示,定位掣卡23的卡部135,使得连接尾部43的J形爪部73的前端73a邻接首下锥形部143(其形成于前端锥形部141最大外径区域的后方)。当使掣卡23相对于连接尾部43向后退回时,迫使J形爪部73径向向外伸展,从而,解除与首下锥形部143的接合,如图38B所示。
图39A至图39C分步图示从接合释放J形爪部的过程。
如图39A所示,当自连接尾部43中J形爪部73的前端73a邻接首下锥形部143的状态开始使掣卡23向后退回时,使J形爪部73的前端73a径向向外展开,同时使其在首下锥形部143上滑动。另外,当J形爪部73的前端73a径向向外展开超过卡部135的最大外径时,如图39B所示,掣卡23与连接尾部43分离,并且,解除掣卡23与连接尾部43的接合,如图39C所示。
由此,在结扎生物组织诸如受侵害区域的夹片单元保留于体腔的状态下,能撤回体腔内的夹片操控装置。
另外,由于来自接合爪部73A、73A的负荷均等地施加,并且,减少了施加至臂部71A的弯曲量,能增强连接强度。
<夹片本体的其他结构示例>
图40A和图40B以及图41A和图41B分别图示连接尾部43的不同结构示例。
图40A是形成有一对接合爪部73A、73A的连接尾部的局部结构图,以及,图40B是图40A的仰视图。在此结构示例中,一对接合爪部73A、73A分别设置成相对于臂71A的后端71a朝前方延伸。接合爪部73A、73A朝连接尾部43A所收纳掣卡的中心轴向内倾斜,如图40B所示。
采用这种布置,接合爪部73A、73A邻接掣卡的后方倾斜面,藉此,能增强夹片单元与掣卡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接合爪部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个接合爪部。
图41A图示接合爪部布置在臂71B所形成开口中的局部结构图,以及,图41B是图41A的仰视图。在此结构示例中,开口199形成在臂71B的后端71a附近,而接合爪部73B设置在开口199中,以从开口199的后端71a侧向前方伸出。与上述爪部一样,接合爪部73B朝掣卡的中心轴线向内倾斜。
采用这种布置,接合爪部73B可以简单方式构成。结果,易于制造以及组装。
上述夹片本体27可以通过弯折平坦金属板形成,并且在结扎时向臂部39、39施加较大的力。所以,如图42中所示,夹片本体27A形成有加强肋197、197,加强肋197、197以第二弯折点64b为中心分别于纵向延伸。加强肋197、197形成为在彼此相反的一对臂部39、39的内侧膨出。
图43是沿图42中E-E线的剖视图。通过在板的厚度方向压制臂部39,形成各加强肋197。由于通过设置加强肋197、197提高了夹片本体27的强度,可以对生物组织执行更可靠的结扎,并且可以更窄地形成臂部以使夹片本体小型化。
<夹片本体的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夹片本体的制造方法。
通过以余留固定横道的方式从带状板材冲压出夹片本体的轮廓,并且在由固定横道支撑板材的状态下分步对板材进行弯折加工,形成夹片本体。
图44为俯视图,图示以余留固定横道的方式冲压夹片本体轮廓的步骤。在通过冲压板材211所形成的孔213中,固定横道215支撑夹片本体27。在展平的夹片本体27的中心处,一对固定横道215、215与连接基部40连接。
具体而言,相对于臂部39、39展平时自连接基部40延伸的臂部39、39的纵向,连接尾部43展平时自连接基部40延伸的连接尾部43纵向以锐角θ1相交。更具体地说,连接尾部中心线JCL(其沿连接尾部43展平时自连接基部40延伸的连接尾部43纵向延伸)相对于臂部中心线ACL(其沿臂部39、39展平时自连接基部40延伸的臂部39、39纵向延伸)以锐角θ1相交。
在连接尾部43中臂部39、39纵向与连接尾部43纵向相交的钝角区域中,设置连接部以与固定横道215连接。固定横道215和连接基部40的连接方向以角度θ2与连接尾部43的纵向相交,并以角度θ3与臂部39、39的纵向相交。更具体地说,中心线RCL(在固定横道215和连接基部40的连接方向延伸)以角度θ2与中心线JCL相交,并以角度θ3与中心线ACL相交。
总而言之,臂部39、39的中心线ALC、连接尾部43的中心线JCL、以及固定横道215的中心线RCL分别在连接基部40处相交。
此外,相交角θ1、θ2、θ3彼此相等。能抑制连接尾部43与固定横道215的抵触,并以提高的空间效率布置连接尾部43与固定横道215。
另外,“相等”包括“相等”以及“大体相等”。
图45是示意性图示压制设备的结构图,该压制设备顺次执行冲压加工以及各种弯折加工,以由带状板材制造夹片本体。压制设备217包括多个加工台以及用于将带状板材211顺次传送至各加工台的传送单元219。在最开始的加工台中,布置用于执行冲压加工的冲切机221,以将板材211冲压成图44所示的状态。在其后的加工台中,布置多个压弯机223、225、227、……,用于进行弯折加工。
由传送单元219将经冲切机221加工后的板材221移动至下一加工台,并且由压弯机223执行弯折加工。此时,冲切机221执行下一冲压加工。因此,加工台同时分别地执行各加工。
图46A至图46F是图示在各加工台中顺次执行的各加工的说明图。
图46A图示冲压加工之后的夹片本体27,其中,在板材211的孔213中由固定横道215支撑夹片本体27。图46B图示的夹片本体27处于臂部39、39的前端部67的第三弯折点64c(参见图4和图5)弯折状态下。另外,图46C图示处于第二弯折点64b弯折状态下的夹片本体27,以及,图46D图示处于第一弯折点64a弯折状态下的夹片本体27。
另外,图46E和图46F图示的夹片本体27处于直线状板部57与基端部41之间弯曲部进行弯折的状态。如上所述,通过在加工台中分别执行各加工,并且在未示出的最后加工台中从连接基部40分离固定横道215,得到图4中所示的夹片本体27形状。
如上所述,本发明结扎装置100并不局限于使用作为结扎装置,而是可以转用为具有掣卡和接合爪部的其他内窥镜用处置器材。另外,通过处置器材插入通道(用于插入内窥镜护套部件)将结扎装置100插入,然后,将结扎装置100导入体腔内,能构造出允许进行平滑的内窥镜处置的内窥镜系统。
类似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基于本发明说明书的记载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知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变更及应用,而这些变更及应用都包括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在本说明书中披露了下列各项。
(1)一种夹片单元,其结扎生物组织,并且构造成安装于传送驱动力用的传送部件的前端,该夹片单元包括:
夹片本体,其具有一对臂部;以及
紧固环,其布置在夹片本体外侧,并且构造成将臂部保持处于闭合状态,
其中,该夹片本体包括:连接基部,其使一对臂部的基端侧连接;以及连接尾部,其设置于连接基部,以与臂部相反方向伸出,并且与传送部件的前端连接;以及
该连接基部具有与紧固环轴向垂直的平坦部,以及,在平坦部的侧面,使臂部和连接尾部连接。
采用这种夹片单元,由于臂部和连接基部经由连接基部的平坦部,可以使施加至臂部和连接基部的外力不互相影响。因此,当解除夹片单元与操控线掣卡之间的连接时,即使施加较大作用力,夹片单元的臂部侧和连接尾部侧总是能在不互相影响的情况下稳定地执行结扎。
(2)在(1)的夹片单元中:
通过使单个板状片材弯折而形成夹片本体;以及
相对于臂部展平时自连接基部延伸的臂部纵向,连接尾部展平时自连接基部延伸的连接尾部纵向以锐角相交。
采用这种夹片单元,由于臂部的纵向与连接尾部的纵向以锐角相交,可以使与臂部纵向垂直的臂部宽度较窄,并且以极佳效率形成连接尾部。
(3)在(2)的夹片单元中:
夹片单元包括:在连接基部中臂部纵向和连接尾部纵向相交的钝角区域中,即,与固定横道连接的连接部中,固定横道构造成当执行弯折加工时支撑夹片本体;以及,固定横道和连接基部的连接方向与臂部的纵向以锐角相交。
采用这种夹片单元,由于在钝角相交区域中使固定横道与连接基部连接,以对连接尾部干扰较小的方式完成连接,并且,能以良好的效率形成连接尾部。
(4)在(3)的夹片单元中:
沿臂部纵向延伸的臂部中心线、沿连接尾部纵向延伸的连接尾部中心线、以及沿固定横道连接方向延伸的固定横道中心线,三者在连接基部处分别相交。
采用这种单元夹片,由于各部分自中心线在连接基部处相交,因而,施加至臂部和/或连接尾部的外力施加至连接基部,能避免外力传到其他部分。
(5)在(3)或(4)的夹片单元中:
臂部的纵向、连接尾部的纵向、以及固定横道的连接方向以相等角度分别相交。
采用这种夹片单元,由于各方向以相等角度相交,能高效率地以节省空间方式布置臂部、连接尾部、以及固定横道。
(6)一种结扎装置,包括:
(1)至(5)中任一项的夹片单元;
细长形状的挠曲性护套部件;以及
操控部,其构造成向传送部件传送驱动力,操控部布置于护套部件的基端侧,与支撑夹片单元的护套部件前端侧相反。
采用这种结扎装置,总是能获得稳定的结扎动作。
(7)一种制造(2)至(5)中任一夹片单元的方法,包括:
在固定横道与连接基部连接的状态下,从带状板材冲压出夹片本体的轮廓;
以固定横道支撑连接基部时,对夹片本体进行弯折加工;以及
使固定横道与连接基部分开。
采用这种夹片单元制造方法,由于通过多个加工步骤连续地加工夹片本体,能高效率地制造夹片本体。

Claims (7)

1.一种夹片单元,其结扎生物组织,并且构造成安装于传送驱动力的传送部件的前端,所述夹片单元包括:
夹片本体,其具有一对臂部;以及
紧固环,其布置在所述夹片本体的外侧,并且构造成保持所述臂部处于闭合状态,
其中:
所述夹片本体包括:连接基部,其使所述一对臂部的基端侧连接;以及连接尾部,其设置于所述连接基部,以与所述臂部相反延伸,并且与所述传送部件的前端连接;
所述连接基部具有与所述紧固环的轴向垂直的平坦部,以及,所述臂部和所述连接尾部在所述平坦部的侧面连接,以及
所述夹片本体通过弯折单个板状片材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片单元,其中:
相对于所述臂部展平时自所述连接基部延伸的所述臂部的纵向,所述连接尾部展平时自所述连接基部延伸的所述连接尾部的纵向以锐角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片单元,其中:
所述夹片单元包括:所述连接基部中所述臂部纵向和所述连接尾部纵向相交的钝角区域中,即,在与固定横道连接的连接部中,所述固定横道构造成当执行所述弯折时支撑所述夹片本体;以及
所述固定横道和所述连接基部的连接方向与所述臂部纵向以锐角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片单元,其中:
沿所述臂部纵向延伸的所述臂部的中心线、沿所述连接尾部纵向延伸的所述连接尾部的中心线、以及沿所述固定横道连接方向延伸的所述固定横道的中心线,三者在所述连接基部处分别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片单元,其中:
所述臂部纵向、所述连接尾部纵向、以及所述固定横道连接方向以相等角度分别相交。
6.一种结扎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夹片单元;
细长形状的挠曲性护套部件;以及
操控部,其构造成向所述传送部件传送驱动力,所述操控部布置于所述护套部件的基端侧,与支撑所述夹片单元的所述护套部件的前端侧相反。
7.一种制造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夹片单元的方法,包括:
在固定横道与所述连接基部连接的状态下,从带状板材冲压出所述夹片本体的轮廓;
以所述固定横道支撑所述连接基部时,对所述夹片本体进行弯折加工;以及
使所述固定横道与所述连接基部分开。
CN201210320164.3A 2011-09-15 2012-08-31 夹片单元、使用该夹片单元的结扎装置、以及制造该夹片单元的方法 Active CN1029880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2023 2011-09-15
JP2011202023A JP5427857B2 (ja) 2011-09-15 2011-09-15 クリップ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結紮装置、並びにクリップ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8095A CN102988095A (zh) 2013-03-27
CN102988095B true CN102988095B (zh) 2016-12-21

Family

ID=47881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0164.3A Active CN102988095B (zh) 2011-09-15 2012-08-31 夹片单元、使用该夹片单元的结扎装置、以及制造该夹片单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85674B2 (zh)
JP (1) JP5427857B2 (zh)
CN (1) CN1029880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18505A1 (en) * 2013-08-20 2015-02-26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Surgical forceps
DE102014207955A1 (de) * 2014-04-28 2015-10-29 Aesculap Ag Chirurgischer Clip
CN104688293A (zh) * 2015-02-15 2015-06-10 建德市康华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可脱落组织夹及其工作方法
US10335159B2 (en) 2015-07-20 2019-07-0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Reloadable mechanical device for ligating living tissue and achieving hemostasis
CN105455869A (zh) * 2015-11-20 2016-04-06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可吸收镁合金腹腔镜止血夹及其制备方法
JP6794369B2 (ja) * 2015-11-30 2020-12-02 株式会社カネカ 医療用クリップカートリッジ
AU2016377399B2 (en) * 2015-12-23 2021-03-25 Horten Medical Pty Ltd Multiband ligation device
CA3027258C (en) * 2016-08-22 2021-01-05 Boston Scientific Limited Hemostasis reloadable clipping device with sleeve engagement
CN110520060B (zh) * 2017-04-14 2022-08-0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线固定器具
JP6858258B2 (ja) * 2017-06-21 2021-04-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処置具
EP3745966A1 (en) * 2018-01-29 2020-12-09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Hemostasis clip
KR102163846B1 (ko) * 2018-07-27 2020-10-12 유펙스메드 주식회사 리포지셔닝이 가능한 클립, 클립 어셈블리 및 결찰 장치
CN118557249A (zh) * 2018-12-11 2024-08-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WO2020121394A1 (ja) * 2018-12-11 2020-06-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
CN113164174B (zh) * 2018-12-14 2024-06-1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供给器、医疗设备以及医疗设备的操作方法
EP3725242B1 (en) * 2019-04-17 2023-11-29 Micro-Tech (Nanjing) Co., Ltd. Medical device for causing the hemostasis of a blood vessel
CN118576267A (zh) * 2020-06-12 2024-09-03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抓力小释放力的夹子
WO2022137412A1 (ja) * 2020-12-24 2022-06-3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システム、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ップユニットの装填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1609A (ja) * 2000-10-16 2002-07-0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生体組織のクリップ装置
JP2002360591A (ja) * 2001-06-13 2002-12-17 Pentax Corp 内視鏡用クリップ装置
JP2004242922A (ja) * 2003-02-14 2004-09-02 Pentax Corp 内視鏡用留置クリップ
EP1547529A1 (en) * 2002-08-21 2005-06-29 Olympus Corporation Ligating device for biological tissue
CN1953712A (zh) * 2004-12-07 2007-04-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用于内窥镜的处置装置系统和容纳该处置装置的壳
JP2008289524A (ja) * 2007-05-22 2008-12-04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医用クリップ装置、その弾性クリップユニット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03946A (ja) 1983-11-10 1985-06-08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生体組織のクリツプ装置
JP4097924B2 (ja) * 2001-02-05 2008-06-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生体組織のクリップ装置
US6991634B2 (en) 2001-05-23 2006-01-31 Pentax Corporation Clip device of endoscope
US7094245B2 (en) * 2001-10-05 2006-08-22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rough the scope endoscopic hemostatic clipping
JP2003126099A (ja) 2001-10-25 2003-05-07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内視鏡用クリップ
JP3959057B2 (ja) * 2003-09-10 2007-08-1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端子、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アッセンブリー
JP2009066226A (ja) 2007-09-13 2009-04-02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内視鏡用クリッ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1609A (ja) * 2000-10-16 2002-07-0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生体組織のクリップ装置
JP2002360591A (ja) * 2001-06-13 2002-12-17 Pentax Corp 内視鏡用クリップ装置
EP1547529A1 (en) * 2002-08-21 2005-06-29 Olympus Corporation Ligating device for biological tissue
JP2004242922A (ja) * 2003-02-14 2004-09-02 Pentax Corp 内視鏡用留置クリップ
CN1953712A (zh) * 2004-12-07 2007-04-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用于内窥镜的处置装置系统和容纳该处置装置的壳
JP2008289524A (ja) * 2007-05-22 2008-12-04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医用クリップ装置、その弾性クリップユニット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27857B2 (ja) 2014-02-26
US9585674B2 (en) 2017-03-07
US20130072947A1 (en) 2013-03-21
JP2013063107A (ja) 2013-04-11
CN102988095A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8095B (zh) 夹片单元、使用该夹片单元的结扎装置、以及制造该夹片单元的方法
CN103054621B (zh) 夹片单元及使用该夹片单元的结扎装置
EP2226020B1 (en) Medical staple and magazine
CN103070711A (zh) 结扎装置、夹片单元、夹片操控装置以及内窥镜系统
JP7147937B2 (ja) 結束機
CN100569173C (zh)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CN103124530B (zh) 结扎装置和在该结扎装置中使用的夹子单元
US7223271B2 (en) Apparatus for ligating living tissues
US20180008265A1 (en) Treatment device
US20160031575A1 (en) Reinforcing bar binding machine
CN109715084B (zh) 医疗用机械手
JP5165673B2 (ja) 内視鏡装置
CN104023654B (zh) 止血夹具
JP2007151615A (ja) 生体用縫合具
CN110944588B (zh) 内窥镜用牵引夹具
TW201718346A (zh) 捆束機
WO2012039163A1 (ja) 結紮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クリップユニット
CN104582590A (zh) 缝合器
JP6566310B2 (ja) 結束機
EP2113208A2 (en) Multiple clip device and multiple clip application apparatus
CN107427295B (zh) 缝合器
WO2008026558A1 (fr) Aiguille a suture sans cha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ssocie
EP1875872A1 (en) Treatmen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JP5579004B2 (ja) 結紮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クリップユニット
KR102545614B1 (ko) 클립 취외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