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6778B - 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6778B
CN102966778B CN201210320760.1A CN201210320760A CN102966778B CN 102966778 B CN102966778 B CN 102966778B CN 201210320760 A CN201210320760 A CN 201210320760A CN 102966778 B CN102966778 B CN 102966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hannel forming
mentioned
base part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07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66778A (zh
Inventor
河村志信
横田健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66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6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66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6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阀用阀壳体,其不需要像现有的铝铸模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那样对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进行切削加工,而且,不需要表面加工处理、封孔处理等,且气密性优良,而且没有时效变化引起的劣化,耐热性、耐腐蚀性也优良,以简单的工序便能减少加工时间、降低成本。控制阀用阀壳体具备:多个流道形成部件;构成阀座的阀座部件;以及通过用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阀座部件而构成的阀壳体单元。

Description

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二通阀、三通阀等转换阀、开闭阀、流量控制阀等控制阀的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构成为在一个阀壳体设置多个控制阀并利用各控制阀的开闭来转换流道的组合阀。
例如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3930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提出了如下的电磁阀:将多个电磁阀的流体控制部安装在设于壳体的多个安装孔上,利用各电磁阀的开闭来转换流道。
但是,这种用锻造、铝等的铸模制作阀壳体的场合,阀壳体的阀座部分需要高精度,因而需要利用切削加工对阀座部分进行二次加工。
这样,由于需要二次加工,因而阀壳体的制作花费时间,而且成本也变高。
此外,由于用铸造、铸模等制作阀壳体,因而导致阀壳体的重量也变重。
为此,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07692号公报)中,公开了制造由冲压加工形成的阀主体。
即、图19是表示具备专利文献2的阀主体的电磁阀的示意剖视图。在该电磁阀200中,具备电磁阀主体202,该电磁阀主体202具备阀座部件204和配管连接部件206。
并且,该阀座部件204是大致杯形,形成阀室208和阀座210,另一方面,配管连接部件206通过将用于与配管连接的一对连接部214与基体部212相互接合而构成。
并且,将这些阀座部件204和由基体部212和连接部214构成的配管连接部件206在对不锈钢的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之后相互接合来形成电磁阀主体202。
另外,在专利文献3(日本实公昭49-796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通过将四张板部件层叠构成阀主体从而形成阀座以及通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39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076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公昭49-796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电磁阀200中,如图19的箭头所示,为了防止流体从阀座部件204和配管连接部件206之间漏出到出口侧(所谓的“内漏”),在阀座部件204和配管连接部件206之间设有密封部件218,但在密封部件218因时效劣化而破损的场合、及阀座部件204和配管连接部件206之间的深度等这些部件尺寸有波动时,密封部件218没有将其完全堵上,会发生内漏。
另外,专利文献2的电磁阀200涉及单一的电磁阀,不可能连结多个电磁阀主体202而构成组合阀。
如图20(A)、(B)所示,在配管连接部件206中,如果追加接头部件220便能连接,但由于需要接头部件220,因而导致零件数量增加。而且,这种结构复杂的配管连接部件206的冲压模具在批量生产方面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将四张板部件层叠构成阀主体来形成阀座以及通路,因而零件数量也变多,在加工性和组装性上存在问题,批量生产也难,成本还变高。
而且,专利文献3涉及单一阀,不可能连结多个阀主体而构成组合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状,目的是提供不需要像现有的铝铸模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那样通过切削加工对阀座部分等进行二次加工,以简单的工序便能构成复杂的流道且气密性优良没有时效变化引起的劣化、可靠性也优良、加工性、组装性优良且能批量生产而且还能降低成本的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再有,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将阀壳体单元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的阀壳体的情况下,组合化容易、零件数量也少、流道的改变容易且不会发生所谓的“内漏”、气密性优良、没有时效变化引起的劣化、可靠性也优良、加工性、组装性优良、能批量生产还能降低成本的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课题以及目的而做成的发明,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流道形成部件;
构成阀座的阀座部件;以及
通过用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上述阀座部件而构成的阀壳体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阀座部件来形成阀壳体单元。
这样,通过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阀座部件便能构成阀壳体单元,所以不需要像现有的铝铸模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那样通过切削加工对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进行二次加工,以简单的工序便能构成复杂的流道。
并且,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阀座部件,例如能够用焊接、钎焊、熔敷、粘结、压焊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固定这些部件之间,所以与用密封部件进行密封的情况相比较,不会发生所谓“内漏”,气密性优良、没有时效变化引起的劣化、可靠性优良、加工性、组装性优良、能批量生产、还能降低成本。
另外,即便是在将阀壳体单元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的阀壳体的情况下,也由于组合化容易、零件数量也少、例如能够用金属冲压成形来形成阀壳体,因而流道的变更容易,还能降低成本。
再有,通过按照各流道的块分割制作冲压模具,从而在变更流道时通过调换块便能简单地进行变更,能够增加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从与阀芯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夹持阀座部件。
这样,由于仅利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从与阀芯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夹持阀座部件即可,因而以简单的工序便能构成复杂的流道,即使在将阀壳体单元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的阀壳体的情况下,也由于组合化容易、零件数量也少、例如用金属冲压成形来形成阀壳体,从而流道的变更容易,还能降低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特征在于,上述阀座部件具备形成阀室的大致杯形状的阀座部件主体部。
这样,阀座部件具备形成阀室的大致杯形状的阀座部件主体部,所以能够构成阀室和阀座,而且,容易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阀座部件主体部,组装性优良、能批量生产,还能降低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从阀芯的移动方向夹持阀座部件。
这样,由于仅利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从阀芯的移动方向夹持阀座部件即可,因而以简单的工序便能构成复杂的流道,即使在将阀壳体单元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的阀壳体的情况下,也由于组合化容易、零件数量也少、例如用金属冲压成形来形成阀壳体,从而流道的变更容易,还能降低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特征在于,构成上述阀壳体单元的流道形成部件和阀座部件的全部或者至少一个部件通过金属冲压成形来制作。
这样,构成阀壳体单元的部件通过金属冲压成形来制作,所以不需要对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进行切削加工,能够简单地以低成本形成结构复杂的流道等。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将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并进行流道的转换。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将阀壳体单元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的阀壳体的情况下,也由于组合化容易、零件数量也少、例如通过金属冲压成形来形成阀壳体,从而流道的变更容易,还能降低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控制阀用阀壳体上装配具备控制阀的阀芯的控制部。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作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阀座部件来形成阀壳体单元。
发明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通过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阀座部件,从而能够构成阀壳体单元,因而不需要像现有的铝铸模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那样通过切削加工对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进行二次加工,以简单的工序便能构成复杂的流道。
而且,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阀座部件,例如能够用焊接、钎焊、熔敷、粘结、压焊等的公知的接合方法固定这些部件之间,所以与用密封部件进行密封的情况相比较,不会发生所谓“内漏”、气密性优良、没有时效变化引起的劣化、可靠性优良、加工性、组装性优良、能批量生产、还能降低成本。
另外,即便是在将阀壳体单元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的阀壳体的情况下,也由于组合化容易、零件数量也少、例如能够用金属冲压成形形成阀壳体,因而流道的变更容易,还能降低成本。
再有,通过按照各流道的块分割制作冲压模具,从而在变更流道时通过调换块便能简单地进行变更,能够增加设计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阀壳体单元的制造方法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控制阀的制造方法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控制阀的制造方法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控制阀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控制阀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控制阀的A方向的向视图。
图7是使用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组合阀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组合阀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在如图7~图8所示将阀壳体单元36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40的阀壳体10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模具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模具的块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其它模具的块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在将阀壳体单元36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40的阀壳体10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其它模具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在将阀壳体单元36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40的阀壳体10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其它模具的示意图。
图14是使用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控制阀的其它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的控制阀的F-F线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4的控制阀的A方向的向视图。
图17是使用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组合阀的其它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7的组合阀的F-F线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具备现有的阀主体的电磁阀的示意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具备现有的阀主体的电磁阀中的问题的示意剖视图。
图中:
10—控制阀用阀壳体,12—阀室,14—阀座部件,16—凸缘部,20—阀座部件主体部,22—阀孔,24—阀座,26—入口侧流道,28—出口侧流道,30—流道形成部件,32—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a—入口侧流道形成部,32b—出口侧流道形成部,32c—流道形成部件主体部,32d—接合用凸缘部,32e—接合用凸缘部,34—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a—入口侧流道形成部,34b—出口侧流道形成部,34c—流道形成部件主体部,34d—接合用凸缘部,34e—接合用凸缘部,36—阀壳体单元,40—组合阀,42—控制阀,44—阀芯,46—控制部,48—驱动部,50—电磁线圈,52—线轴,54—磁框架,56—上板部,58—螺栓插通孔,60—底板部,62—驱动部插通孔,64—模制树脂,66—驱动部插通孔,70—吸引子,72—止动螺栓,74—柱塞壳,76—柱塞,80—加力弹簧,82—密封部件,84—密封框部件,86—盖部件,88—紧固螺栓,90、92—接头部,94—模具,96—第一块,98—第二块,100—第三块,102—第四块,104—第五块,106—第六块,200—电磁阀,202—电磁阀主体,204—阀座部件,206—配管连接部件,208—阀室,210—阀座,212—基体部,214—连接部,216—密封部件,218—密封部件,220—接头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阀壳体单元的制造方法的概要的剖视图。图2~图3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控制阀的制造方法的概要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控制阀的剖视图。图5是图4的控制阀的俯视图。图6是图4的控制阀的A方向的向视图。
以下,基于图1~图6对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以及使用了该控制阀用阀壳体10的控制阀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再有,在该实施例1中,表示使用控制阀用阀壳体10并应用到所谓单一类型的控制阀的实施例。
首先,如图4所示,制作形成阀室12的大致杯形状的阀座部件14。即、如图1(A)所示,该阀座部件14具备凸缘部16和从该凸缘部16向下方延伸设置且形成阀室12的阀座部件主体部20,阀座部件主体部20的有底的底部形成具有阀孔22的阀座24。
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制作形成入口侧流道26和出口侧流道28的流道形成部件30。
即、如图1(A)所示,该流道形成部件30由在图1的左右方向即、在垂直于阀芯44的移动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在左右分割为两个)的对开的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构成。
再有,图1(A)、(B)相当于图4的箭头E方向的向视图。
该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具备形成入口侧流道26的对开的入口侧流道形成部32a和形成出口侧流道28的对开的出口侧流道形成部32b,在这些入口侧流道形成部32a和出口侧流道形成部32b之间形成有与阀座部件14的阀座部件主体部20相对应地鼓出的流道形成部件主体部32c。
并且,在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的前后(在图1中为跟前侧和里侧)分别形成有接合用凸缘部32d、32e(参照图1、图6)。
同样地,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具备形成入口侧流道26的对开的入口侧流道形成部34a和形成出口侧流道28的对开的出口侧流道形成部34b,在这些入口侧流道形成部34a和出口侧流道形成部34b之间形成有与阀座部件14的阀座部件主体部20相对应地鼓出的流道形成部件主体部34c。
并且,在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的前后(在图1中为跟前侧和里侧)分别形成有接合用凸缘部34d、34e(参照图1、图6)。
并且,如图1(A)所示,接合这样制作的阀座部件14、对开的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
即、如图1(A)的箭头所示,用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从左右方向夹持阀座部件14,即从垂直于阀芯44的移动方向夹持阀座部件14的阀座部件主体部20,构成流道形成部件30(参照图1(B))。
并且,如图1(B)的箭头B、C以及图6的箭头C所示,相互接合阀座部件14的阀座部件主体部20的外表面和流道形成部件30的内表面之间(参照图1(B)的箭头B)、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的接合用凸缘部32d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的接合用凸缘部34d之间(参照图1(B)的箭头C)、以及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的接合用凸缘部32e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的接合用凸缘部34e之间(参照图6的箭头C)。
由此,如图1(B)所示,利用由阀座部件14、以及由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构成的流道形成部件30构成阀壳体单元36,由此,制作控制阀用阀壳体10。
再有,构成阀壳体单元36的阀座部件14和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及第二流道部件34由金属构成。
这种情况下,根据所使用的环境适当选择这些金属的材质,例如在要求耐热性、耐腐蚀性的使用环境中,通过由耐腐蚀性优良的、例如不锈钢等制作构成由阀座部件14、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构成的阀壳体单元36,从而能够提供即使在高的流体压力下也能使用而且没有时效变化引起的劣化且可靠性也优良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
此外,虽然基于不发生电势差腐蚀而优选分别由相同的金属来构成由阀座部件14、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构成的阀壳体单元36,但也可以由不同的金属构成。
这种情况下,构成阀壳体单元36的阀座部件14、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希望通过金属冲压成形来制作。
这样,由于阀壳体单元36由通过金属冲压成形来制作的阀座部件14、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构成,所以不需要像现有那样切削加工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能够以低成本简单地形成结构复杂的流道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虽然由在左右分割为两个的对开的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构成流道形成部件30,但当然也可以由三个以上的多个流道形成部件32构成流道形成部件30。
再有,作为相互接合这些阀座部件14、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焊接、钎焊、熔敷、粘结、压焊等的公知的接合方法。
再有,还可以通过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阀壳体单元36的周围来形成模制主体部38,制作阀壳体单元36和模制主体部38成为一体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再有,这种情况下,作为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阀壳体单元36的周围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包含一直以来众所周知的一体成形、插入成形、浇注封装等浇注成形(模制)。
再有,作为上述树脂没有特别限定,按照使用环境能够使用例如高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精密成形性优良的聚苯硫醚树脂(PPS)、氟树脂等。
并且,如图2~图3所示,通过在这样构成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上装配具备控制阀42的阀芯44的电磁阀式的控制部46,从而组装控制阀42。
另外,如图3所示,该控制阀42的控制部46具备供驱动部48插入的电磁线圈50。
并且,电磁线圈50以包围线轴52的周围的方式与卷绕有绕组的线轴52用模制树脂64模制而成。再有,如图3所示,电磁线圈50安装在磁框架53的内部,借助于磁框架54固定在驱动部上。
即、驱动部48插入形成于磁框架54的底板部60的中央部的驱动部插通孔62、线轴52的驱动部插通孔66中。并且,止动螺栓72插入形成于磁框架54的上板部56的中央部的螺栓插通孔58中,并与形成于吸引子70的螺纹孔螺纹结合。
由此,电磁线圈50插入驱动部48中并被固定,构成控制阀42的控制部46。
再有,驱动部48具备柱塞壳74,并具备能够在该柱塞壳74内上下移动且固定有阀芯44的柱塞76。并且,在吸引子70和柱塞76之间介入安装有将柱塞76向下方加力即向阀座24的方向对阀芯44进行加力的加力弹簧80。
再有,在柱塞壳74的下端外周固定安装密封框部件84,该密封框部件84安装有密封部件82,虽然未图示,但盖部件86通过盖部件86的止动孔和形成于阀座部件14的凸缘部16的紧固孔而用紧固螺栓88进行安装。
为了将这样构成的控制部46装配在控制阀用阀壳体10上,以如图2所示的分解立体图所示的顺序进行装配,还可以以阀芯44位于阀座部件主体部20的阀室12的规定位置的方式将控制部46通过盖部件86的止动孔和形成于阀座部件14的凸缘部16的紧固孔而用紧固螺栓88进行装配。
再有,图1~图6中,符号90、92分别表示与入口侧流道26和出口侧流道28连接的接头部。
(实施例2)
图7是使用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组合阀的剖视图,图8是图7的组合阀的俯视图。
在该实施例2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1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2表示使用控制阀用阀壳体10应用到多个控制阀相连成一体而成的组合阀的实施例。
图2~图6所示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如图7~图8所示,能够将阀壳体单元36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40。
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由于以部件数量少且金属冲压成形来形成构成阀壳体单元36的阀座部件14、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因而流道的变更容易,还能降低成本。
再有,如后所述,通过按照各流道的块来分割制作冲压模具,从而在变更流道时通过调换块便能简单地进行变更,能够增加设计的自由度。
即、图9表示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如图7~图8所示,在将阀壳体单元36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40的情况下,通过将冲压模具按照流道的块分割制作,从而在变更流道时,通过调换块便能够简单地更换,能够增加设计的自由度。
即、图9表示如图7~图8所示,将阀壳体单元36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40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模具94。
该模具94由多个块构成,例如,如图9、图10所示,由第一块96、第二块98、第三块100、以及第四块102构成。
并且,如图11所示,预先另外制作流道不同的第五块104、第六块106,通过调换这些块,从而例如如图12、图13所示,通过调换块,从而能够简单地变更流道,能够增加设计的自由度。
这样,由于仅利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32、43从与阀芯44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夹持阀座部件14即可,因而以简单的工序便能构成复杂的流道。
另外,即使在将阀壳体单元36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40的情况下,也由于组合化容易、零件数量也少、例如通过金属冲压成形来形成阀壳体单元36,从而流道的变更容易,还能降低成本。
这样,阀座部件由于具备形成阀室12的大致杯形状的阀座部件主体部20,因而能够构成阀室12和阀座24,并且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便容易夹持阀座部件主体部20,组装性优良,并能批量生产,还能降低成本。
(实施例3)
图14是使用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组合阀的其他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5是图14的组合阀的F-F线的俯视图,图16是图14的控制阀的A方向的向视图。
在本实施例3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1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此外,在本实施例3中,表示使用控制阀用阀壳体10适用于所谓单一类型的控制阀的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1中,阀座部件14是大致杯形状,但本实施例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中不同点在于,不具备形成阀室12的阀座部件主体部20,是大致平板状的阀座部件14。
另外,在实施例1中,流道形成部件30由在图1的左右方向即与阀芯44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在左右分割为两个)的对开的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构成。
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例3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中,由在图14的上下方向即在阀芯44的移动方向分割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在上下分割为两个)的对开的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构成。
阀座部件14由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夹持,如图14、图16所示,在形成于周围部分的凸缘部分,用紧固螺栓88相互紧固连结。当然,能够如上述实施例1那样,采用例如焊接、钎焊、熔敷、粘结、压焊等的公知的接合方法。
(实施例4)
图17是使用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组合阀的其它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8是图17的组合阀的F-F线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例4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3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4表示使用控制阀用阀壳体10应用到以多个控制阀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而成的组合阀的实施例。
这样,由于仅利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32、34从阀芯44的移动方向夹持阀座部件14即可,因而能以简单的工序构成复杂的流道,即使在将阀壳体单元36以多个相连的方式进行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40的情况下,也由于组合化容易、零件数量也少、例如能够通过金属冲压成形来形成控制阀用阀壳体10,因而流道的变更容易,还能降低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构成阀壳体单元36的阀座部件14、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的全部由金属构成,并由金属冲压成形来制作,但还可以是将构成阀壳体单元36的阀座部件14、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的至少一个部件由金属构成,并由金属冲压成形来制作。
此外,构成阀壳体单元36的阀座部件14、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的全部或者至少一个部件还可以是树脂。
这种情况下,根据所使用的环境来适当选择这些树脂的材质,例如在要求耐热性、耐腐蚀性的使用环境中,将构成由阀座部件14、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构成的阀壳体36的树脂由耐热性、耐腐蚀性优良的例如PTFE树脂、PFA树脂等氟树脂等制作,从而能够提供没有时效变化引起的劣化且可靠性优良的控制阀用阀壳体10。
并且,由于阀壳体单元36由树脂构成,所以会实现轻量化。
再有,这种情况下,能够将阀座部件14、第一流道形成部件32和第二流道形成部件34分别由相同的树脂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树脂构成。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将电磁阀式的控制部46装配在控制阀用阀壳体10上组装控制阀4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还能适用于其他控制部以及二通阀、三通阀等转换阀、开闭阀、流量控制阀,电动阀等的全部的控制阀。
因此,配管部件、具备控制阀的阀芯的控制部、容纳控制阀等的阀壳体的形状、配管部件的数量、形状等不做任何限定,按照用途可以适当选择,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在例如二通阀、三通阀等转换阀、开闭阀、流量控制阀等控制阀中使用的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Claims (7)

1.一种控制阀用阀壳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及构成阀座的阀座部件,
通过用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上述阀座部件而构成阀壳体单元,
构成为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从与阀芯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夹持阀座部件,
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分别具备接合用凸缘部,
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通过上述接合用凸缘部相互接合,
构成上述阀壳体单元的流道形成部件通过金属冲压成形来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座部件具备形成阀室的大致杯形状的阀座部件主体部,
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具备与上述阀座部件主体部相对应地鼓出的流道形成部件主体部,
上述阀座部件的阀座部件主体部的外表面与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的内表面相互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体,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阀壳体单元的阀座部件通过金属冲压成形来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体,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阀壳体单元的阀座部件通过金属冲压成形来制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体,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将上述阀壳体单元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并进行流道的转换。
6.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体上装配具备控制阀的阀芯的控制部。
7.一种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准备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及构成阀座的阀座部件,
通过用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上述阀座部件而构成阀壳体单元,
构成为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从与阀芯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夹持阀座部件,
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分别具备接合用凸缘部,
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通过上述接合用凸缘部相互接合,
构成上述阀壳体单元的流道形成部件通过金属冲压成形来制作。
CN201210320760.1A 2011-09-01 2012-08-31 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966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0784A JP5568202B2 (ja) 2011-09-01 2011-09-01 制御弁用弁ハウジングおよび制御弁用弁ハウジングの製造方法
JP2011-190784 2011-09-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6778A CN102966778A (zh) 2013-03-13
CN102966778B true CN102966778B (zh) 2014-10-22

Family

ID=47797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0760.1A Active CN102966778B (zh) 2011-09-01 2012-08-31 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68202B2 (zh)
CN (1) CN1029667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10616A1 (de) * 2014-07-28 2016-01-28 Tenneco Gmbh Ventilgehäuse mit Ventilklappe
JP6382725B2 (ja) * 2015-01-08 2018-08-29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排気流路用弁装置
JP6476158B2 (ja) * 2016-10-28 2019-02-27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弁の組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42123A (en) * 1975-05-31 1976-12-07 Kajiwara Keishiyu Kougiyou Kk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in body of sluice valve made of metal sheet
JPS5258120A (en) * 1975-11-08 1977-05-13 Kajiwara Tsugite Kougiyou Kk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valve body of metal plate
DE3522955A1 (de) * 1985-06-27 1987-01-08 Festo Kg Anordnung von ventilgehaeusen
JP2949024B2 (ja) * 1994-04-07 1999-09-13 株式会社協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減圧及び加圧兼用容器に用いる弁装置
JP3729605B2 (ja) * 1997-06-19 2005-12-2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焼付硬化性が優れ常温時効が抑制さ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材の製造方法
JP4228379B2 (ja) * 1999-12-15 2009-02-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流体制御弁
JP4597027B2 (ja) * 2005-10-17 2010-12-15 タイム技研株式会社 電磁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53647A (ja) 2013-03-21
CN102966778A (zh) 2013-03-13
JP5568202B2 (ja)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14488B2 (ja) 電動弁
CN102966778B (zh) 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US10591077B2 (en) Control valv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125888B2 (en) Pilot type solenoid valve
JP2004011913A (ja) 自動変速機用電気−油圧コントローラ
JP2017082816A (ja) 電磁弁装置
CN101589219A (zh) 流量控制装置
EP3460302A1 (en) Diaphragm valve
WO1992021904A1 (en) General purpose fluid control valve
US10006558B2 (en) Pilot-operated solenoid valve
WO2008015823A1 (fr) Système de soupape
JP3142680B2 (ja)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US9441752B2 (en) Valve housing and assembly unit comprising a valve hous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valve housing
CN101409133A (zh) 电磁致动器
JP5341433B2 (ja) 三方切換弁
CN102644782A (zh) 控制阀用阀壳以及控制阀用阀壳的制造方法
CN111587338A (zh) 复合阀
CN102245948B (zh) 阀促动器
JP5749380B2 (ja) 複合弁用弁ハウジングおよび複合弁用弁ハウジングの製造方法
JP5931645B2 (ja) コネクタ部材
US10830368B2 (en) Pneumatic multi-valve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220118760U (zh) 电磁阀的阀体及电磁阀
JP2007107692A (ja) 電磁弁
KR102629944B1 (ko) 전기 유압식 압력 조절 밸브
CN220204825U (zh) 一种动态电磁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