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49778A - 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49778A
CN102949778A CN201210123445XA CN201210123445A CN102949778A CN 102949778 A CN102949778 A CN 102949778A CN 201210123445X A CN201210123445X A CN 201210123445XA CN 201210123445 A CN201210123445 A CN 201210123445A CN 102949778 A CN102949778 A CN 102949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member
mentioned
membranaceous
tissue
membranaceous tiss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34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49778B (zh
Inventor
竹内凉平
清水达也
坂口胜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49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9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49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97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1/00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arts thereof
    • A01N1/02Preservation of living parts
    • A01N1/0236Mechanical asp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743Type of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treatment sites
    • A61B2017/00747Dermatolog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969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used for transplant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osthese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可靠且简便地保持片状细胞培养物等膜状组织并输送到期望位置。膜状组织输送器具(10)是用于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12)的器具。膜状组织输送器具(10)具有:片状的第1支承构件(14),其配置在湿润状态的膜状组织(12)的一面侧;片状的第2支承构件(16),其配置在湿润状态的膜状组织(12)的另一面侧。利用第1支承构件(14)和第2支承构件(16)保持整个膜状组织(12)。第1支承构件(14)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2支承构件(16)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

Description

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用于治疗的膜状组织输送到期望位置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心肌梗塞等的治疗中,广泛公知有培养患者自身的细胞并将由细胞组织化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细胞片)移植到患部的治疗方法。这种细胞片由于呈薄膜状,因此较脆弱,而且,由于含有水分,因此自密合性较高,在从用于培养的培养容器中取出并向患部输送时需要高超的手法。因此,使用用于进行这种片状细胞培养物的输送的输送器具。
作为这种输送器具的一个以往例子,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细胞片输送工具,该细胞片输送工具具有细胞片吸附部和减压部,并且细胞片吸附部具有由多孔体构成的构造,通过减压吸引将细胞片吸附于细胞片吸附部来进行输送。
另外,作为输送器具的其他以往例子,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治疗用物质的搬运投放器具,该治疗用物质的搬运投放器具具有用于支承片状的治疗用物质(细胞片)的片支承体、用于使该片支承体变形的部件、选择性地施加使细胞片吸附保持于片支承体的负压和使细胞片脱离的正压的片装卸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5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733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片状细胞培养物的输送中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可靠且简便地保持细胞片等膜状组织并输送到期望位置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其用于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其特征在于,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具有:片状的第1支承构件,其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一面侧;片状的第2支承构件,其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另一面侧;利用上述第1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保持整个上述膜状组织,上述第1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
由于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如上构成,因此,将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配置到输送对象部位(脏器等)上,从膜状组织与输送对象部位之间仅去除第2支承构件,之后,在将膜状组织留在输送对象部位上的状态下从膜状组织上去除第1支承构件,从而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地可靠且简单地向输送对象部位输送膜状组织。
在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中,若上述第1支承构件形成得比上述第2支承构件薄,则能够使第1支承构件相对于膜状组织的附着力高于第2支承构件相对于膜状组织的附着力。两个要素之间的附着力越大,该两个要素之间的摩擦力也越大。因而,通过将上述第1支承构件形成得比上述第2支承构件薄,能够简单地使第1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2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
在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中,若上述第1支承构件形成地比上述第2支承构件柔软,则即使在输送对象部位为跳动的脏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第1支承构件对跳动的追随性,能够防止膜状组织破损。另外,在以折叠的方式从膜状组织剥离第1支承构件时,能够减小折叠部的曲率半径,因此易于剥离第1支承构件。
在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中,可以具有刚性比上述第2支承构件的刚性高的第3支承构件,该第3支承构件能够对在上述第1支承构件与上述第2支承构件之间保持上述膜状组织而构成的保持单元进行载置。由于将保持单元载置在刚性比较高的第3支承构件上进行输送,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简单地向输送对象部位运送保持单元。
在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中,若在上述第1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的至少一个支承构件的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刚性比其他部分的刚性高的把持部,则通过把持把持部,能够提高去除第1支承构件和第2支承构件的一者或两者时的操作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状组织输送方法,其用于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其特征在于,该膜状组织输送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准备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的工序,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具有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一面侧的片状的第1支承构件和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另一面侧的片状的第2支承构件,利用上述第1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保持整个上述膜状组织,上述第1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将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配置到输送对象部位上的工序;通过使上述第2支承构件相对于上述膜状组织滑动而从上述膜状组织与上述输送对象部位之间去除上述第2支承构件的工序;在将上述膜状组织留在上述输送对象部位上的状态下从上述膜状组织上去除上述第1支承构件的工序。
采用该方法,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地可靠且简单地向输送对象部位输送膜状组织。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状组织输送方法,其用于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其特征在于,该膜状组织输送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准备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的工序,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具有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一面侧的片状的第1支承构件和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另一面侧的片状的第2支承构件,利用上述第1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保持整个上述膜状组织,上述第1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将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配置在输送对象部位附近的工序;通过使上述第1支承构件及上述膜状组织相对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滑动而将上述第1支承构件及上述膜状组织配置到上述输送对象部位上的工序;在将上述膜状组织留在上述输送对象部位上的状态下从上述膜状组织上去除上述第1支承构件的工序。
采用该方法,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地可靠且简单地向输送对象部位输送膜状组织。
采用本发明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可靠且简便地保持片状细胞培养物等膜状组织并输送到期望位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的剖视图,图1C是简化了图1B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A是使用图1所示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将膜状组织移植到输送对象部位的方法的第1步骤的说明图,图2B是该方法的第2步骤的说明图,图2C是该方法的第3步骤的说明图,图2D是该方法的第3步骤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3A是使用图1所示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将膜状组织移植到输送对象部位的另一方法的第1步骤的说明图,图3B是该方法的第2步骤的说明图,图3C是该方法的第3步骤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使用图4所示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将膜状组织移植到输送对象部位的方法的第1步骤的说明图,图5B是该方法的第2步骤的说明图,图5C是该方法的第3步骤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第1构成例的支承构件的俯视图,图6B是表示第2构成例的支承构件的俯视图,图6C是表示第3构成例的支承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优选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
第1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10(以下,称作“输送器具1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输送器具10的剖视图。图1C是输送器具10的示意性剖视图。另外,图1B是夸大了实际的状态的图,夸大了各个构成要素的厚度、间隔、凹凸等进行示出。另外,在图1C中,为了便于理解,进一步简化了图1B所示的输送器具10并示意性示出。
如图1A~图1C所示,该输送器具10具有作为被输送对象物的膜状组织12、配置在膜状组织12的一面侧(在图1A中为上表面侧)的第1支承构件14、配置在膜状组织12的另一面侧(在图1A中为下表面侧)的第2支承构件16,该输送器具10用于向生物体的需要治疗的部位(输送对象部位)输送(移植)膜状组织12。应用膜状组织12的输送对象部位例如是培养容器、脏器(心脏、食管、肺、角膜等)、皮肤等。
膜状组织12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的来自生物体的构造物,其或者用于针对心脏、角膜、视网膜、血管、神经、表皮、真皮、软骨、牙齿等脏器、组织的一部分或整体、或者多个脏器的疾患、疾病、缺损进行再生、治疗、治愈促进的目的,或者用于调查药品对脏器、组织的刺激性、致敏性、毒性、药物的效果、对组织的反应等,例如能够列举出皮肤组织、粘膜上皮组织、角膜上皮组织、培养皮肤、培养真皮、培养表皮、培养上皮组织、培养角膜组织、软骨组织、视网膜组织、神经纤维、人造血管、成肌细胞组织、由来自上述的生物体组织的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等,优选列举出由成肌细胞构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膜状组织12既可以仅由细胞、细胞分泌物构成,也可以进一步包括支承体等非来自生物体的物质。膜状组织12较薄且脆弱。
膜状组织12以湿润状态配置在第1支承构件14与第2支承构件16之间。即,借助于保存液18使膜状组织12为湿润状态,以不损害生物学特性的方式维持膜状组织12。作为保存液18,能够列举出液体培养基、生理盐水、等渗液、缓冲液、汉克斯平衡盐溶液(Hanks′ balanced salt solution)等。
另外,在图1C中,能够看到膜状组织12在第1支承构件14与第2支承构件16之间漂浮于保存液18中,但是实际上如图1B所示,膜状组织12、第1支承构件14、第2支承构件16均在表面具有细小的凹凸,上述凹凸相接触。第1支承构件14至少一部分与膜状组织12相接触,另一部分由于隔着保存液18而与第1支承构件14稍微分开。第2支承构件16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关系也一样。另外,如图1B所示,第1支承构件14与第2支承构件16的两端闭合(封闭)。在图2、图3及图5中也示出了与图1C相同程度地模式化了的图。
第1支承构件14是配置在膜状组织12的一面(上表面)侧并覆盖膜状组织12的整个一面侧的片状的构件,第1支承构件14形成得比膜状组织12大。
第2支承构件16是配置在膜状组织12的另一面(下表面)侧并覆盖膜状组织12的整个另一面侧的片状的构件,形成得比膜状组织12大。第1支承构件14和第2支承构件16均呈大致较薄的片状,由柔软的材料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具10中,第1支承构件14具有用于构成其主体部的第1片体15和设置于第1片体15的一端部的把持部20。把持部20的刚性比第1片体15的刚性高,在图示的例子中,是通过在第1片体15的一端侧的边缘部15a粘贴直线状的强化片21而构成的。即,把持部20由第1片体15的边缘部15a和加强片21构成。加强片21能够由与第1片体15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材料、并利用规定厚度的薄膜构成。
第2支承构件16具有用于构成其主体部的第2片体17和设置于第2片体17的一端部的把持部22。把持部22的刚性比第2片体17的刚性高,在图示的例子中,是通过在第2片体17的一端侧的边缘部17a粘贴直线状的加强片23而构成的。即,把持部22由第2片体17的边缘部17a和加强片23构成。加强片23能够由与第2片体17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材料、并利用规定厚度的薄膜构成。
第1支承构件14与第2支承构件16使端部相错开地配置。即,第1支承构件14的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设有把持部20的那一侧的端部)自第2支承构件16突出,第2支承构件16的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设有把持部22的那一侧的端部)自第1支承构件14突出。
另外,在图示的构成例中,在第1支承构件14和第2支承构件16中,设有把持部20、22的侧是相反侧,但也可以是相同侧。
在图示的构成例中,第1支承构件14与第2支承构件16具有相互大致相同的大小及形状,在俯视看来形成为四角部为圆弧形的大致长方形。另外,第1支承构件14和第2支承构件16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形状,当然能够采用圆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
如上所述,借助于保存液18使膜状组织12为湿润状态,该湿润状态的膜状组织12由于被夹持在第1支承构件14与第2支承构件16之间而被保持。膜状组织12较薄,且第1支承构件14与第2支承构件16之间狭窄,因此保存液18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被保持在第1支承构件14与第2支承构件16之间。第1支承构件14和第2支承构件16优选具有透明性以能够目视确认被保持在该两构件之间的膜状组织12的状态。
作为第1片体15和第2片体17的构成材料,优选具有上述柔软性和能够防止膜状组织12破损而能够稳定地保持膜状组织12的适度的强度,并且优选具有生物体适应性的材料。因此,作为第1片体15和第2片体17的构成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子聚合物、或者上述两种以上材料的混合物等)、聚氯乙烯、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聚酰亚胺、氟树脂等高分子材料或者上述材料的混合物。
在输送器具10中,第1支承构件14(具体而言为第1片体15)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1大于第2支承构件16(具体而言为第2片体17)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1支承构件14的厚度(具体而言为第1片体15的厚度)比第2支承构件16的厚度(具体而言为第2片体17的厚度)薄而使第1支承构件14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2支承构件16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通过设定第1支承构件14和第2支承构件16的厚度能够调整上述摩擦力P1、P2的理由如下。
在水分介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的情况下,该两个物体彼此相粘接而产生摩擦力。该粘接能够利用附着力来说明,该附着力是由于“由表面张力导致的压力降低(拉普拉斯压力)”及“由表面张力导致的直接作用”而产生的。拉普拉斯压力是指由位于两个面之间的水滴(液桥)产生的压力(负压),用下述(1)式表示。表面张力的直接作用用下述(2)式表示。
F1=πr2s/(h/2)...(1)
F2=πds...(2)
在上述(1)及(2)式中,r是水滴的半径,d是水滴的直径,s是表面张力,h表示两个面之间的距离。根据上述(1)式及(2)式可知,两个面之间的距离越小,拉普拉斯压力越大,而且,水滴的直径越大,表面张力的直接作用及拉普拉斯压力越强。虽用摩擦力=摩擦系数×垂直阻力来表示,但在微小加权下是作为附着力的垂直阻力的作用,因此成为摩擦力=摩擦系数×(附着力+垂直阻力)。因此,通过控制附着力,能够控制摩擦力。
另一方面,在K.Kendall.“The adhesion and surfaseenergy of elasic solids”J.Phys.D:Appl.Phys.,1971,Vol.4论文中,关于薄膜的厚度与附着力的关系,报告有下述(3)式。
P2=2π2Kγa4/t...(3)
在此,P是附着力,K是体积弹性率,γ是界面自由能,a是接触面的半径,t是薄膜的厚度。根据上述(3)式可知,通过使薄膜的厚度变薄,附着力增强。如上所述,摩擦力=摩擦系数×(附着力+垂直阻力)。因此,可以说薄膜的厚度对摩擦力的大小带来了影响。
根据以上理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1片体15的厚度比第2片体17的厚度薄而使第1片体15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1大于第2片体17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2。另外,由于第1片体15的厚度比第2片体17的厚度薄,因此第1片体15形成得比第2片体17柔软。
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为摩擦力P1>摩擦力P2,能够在使膜状组织12相对于第1支承构件14静止的状态下从膜状组织12与输送对象部位之间拉拔第2支承构件16。因此,相对于摩擦力P2,摩擦力P1例如设定为125%以上,优选设定为200%以上。另外,相对于第2片体17的厚度,第1片体15的厚度例如设定为80%以下,优选设定为50%以下。
第1片体15和第2片体17优选具有在将输送器具10载置在输送对象部位(培养容器、脏器等)的曲面状的表面上时沿着该表面的形状适当地变形的柔软性。因此,第1片体15的厚度例如设定为0.01μm~200μm,优选设定为1μm~100μm。第2片体17的厚度例如设定为10μm~500μm,优选设定为50μm~200μm。在第1片体15和第2片体17的厚度过薄时,难以确保能够适当地稳定保持膜状组织12的程度的强度。在第1片体15和第2片体17的厚度过厚时,难以确保在将输送器具10载置在输送对象部位(培养容器、脏器等)的曲面状的表面上时沿着该表面的形状适当地变形的柔软性。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具10基本上如上那样构成,以下,说明其作用及效果。
在使用输送器具10将膜状组织12输送(移植)到期望的输送对象部位时,首先,如图2A所示,将输送器具10配置在输送对象部位S上。输送对象部位S例如是培养容器、生物体(人类及其他哺乳类等)的脏器、皮肤等。
接着,如图2B所示,通过使第2支承构件16相对于膜状组织12滑动而从膜状组织12与输送对象部位S之间去除第2支承构件16。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第2支承构件16的一端部设有提高了刚性的把持部22,因此通过利用把持器具等把持把持部22并进行拉伸,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第2支承构件16滑动的操作。另外,把持部22也可以设置在第2支承构件16的两端部,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从两端部的任意一侧进行把持,能够减少对手法的限制。
如上所述,由于第1支承构件14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1大于第2支承构件16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2,因此即使在保持第1支承构件14的位置的状态下使第2支承构件16滑动,也能够利用膜状组织12与第1支承构件14之间的摩擦力P1保持膜状组织12的位置。因此,在膜状组织12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仅去除第2支承构件16。
接着,如图2C所示,在将膜状组织12留在输送对象部位S上的状态下从膜状组织12上去除第1支承构件14。具体而言,以把持第1支承构件14的一端部并折叠的方式进行剥离,从而去除第1支承构件14。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第1支承构件14的一端部设有提高了刚性的把持部20,因此通过利用把持器具等把持把持部20,能够容易地进行剥离第1支承构件14的操作。通过如此去除第1支承构件14,膜状组织12向输送对象部位S的输送完成。另外,把持部20也可以设置在第1支承构件14的两端部,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从两端部的任意一侧进行把持,能够减少对手法的限制。
在图2C中,示出了从与使第2支承构件16滑动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在图2C中为左侧)剥离第1支承构件14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从与使第2支承构件16滑动的方向相同的一侧(在图2C中为右侧)剥离第1支承构件14。在该情况下,把持部20可以设置在与使第2支承构件16滑动的方向相同一侧的端部。
如图2D所示,也可以取代图2C所示的方法,而在将膜状组织12留在输送对象部位S上的状态下使第1支承构件14滑动而从膜状组织12上去除第1支承构件14。在图2D中,示出了使第1支承构件14向与使第2支承构件16滑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图2D中为左方)滑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使第1支承构件14向与使第2支承构件16滑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在图2D中为右方)滑动。
采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具10,将该输送器具10配置在输送对象部位S(脏器等)上,从膜状组织12与输送对象部位S之间仅去除第2支承构件16,之后,在将膜状组织12留在输送对象部位S上的状态下从膜状组织12上去除第1支承构件14,从而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12地可靠且简单地向输送对象部位S输送膜状组织12。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第1支承构件14(第1片体15)的厚度比第2支承构件16(第2片体17)的厚度薄而使第1支承构件14相对于膜状组织12的附着力高于第2支承构件16相对于膜状组织12的附着力,因此,能够获得第1支承构件14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1设定得大于第2支承构件16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2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第1支承构件14形成得比第2支承构件16柔软,因此即使在输送对象部位S为跳动的脏器(例如心脏)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第1支承构件14对跳动的追随性,能够防止膜状组织12破损。
而且,通过预先柔软地形成第1支承构件14,如图2C所示,在以第1支承构件14折叠的方式从膜状组织12上剥离第1支承构件14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折叠部的曲率半径,因而能够减小折叠部的表面张力,因此易于剥离第1支承构件14。因此,能够促进第1支承构件14从膜状组织12的剥离,能够可靠地将膜状组织12留在输送对象部位S上。
在使用输送器具10将膜状组织12输送到输送对象部位S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图2A~图2D所示的输送方法(第1输送方法),而采用图3A~图3C所示的另一输送方法(第2输送方法)。在第2输送方法中,首先,将膜状组织输送器具10配置在输送对象部位S附近。接着,如图3A所示,使第1支承构件14及膜状组织12相对于第2支承构件16滑动。在该情况下,由于第1支承构件14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1大于第2支承构件16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2,因此在把持第1支承构件14并使其滑动时,膜状组织12也与第1支承构件14一起滑动。
通过如此使第1支承构件14及膜状组织12滑动,如图3B所示,将第1支承构件14及膜状组织12配置在输送对象部位S上。接着,如图3C所示,在将膜状组织12留在输送对象部位S上的状态下从膜状组织12上去除第1支承构件14。图3C所示的工序与图2C所示的工序相同。另外,也可以取代图3C的工序,而采用图2D所示的工序。
采用上述的第2输送方法,也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12地可靠且简单地向输送对象部位S输送膜状组织12。
以下,说明实验例及实施例。
实验例膜状组织的制作
实验例1由人类成肌细胞构成的片状细胞膜培养物的制
将人类骨骼成肌细胞(Lonza制)以106个/cm2的密度播种在放入有含有20%的人类血清的DMEN/F12培养基(Invitrogen制)的温度响应性培养皿(UpCell(R)3.5cm培养皿或者10.0cm培养皿,CellSeed制)中,在37°、5%的CO2中培养24小时,形成单层的片。之后,使培养皿的温度下降到20℃并从培养皿剥离片状细胞培养物。所获得的片状细胞培养物的尺寸为直径15mm左右或45mm左右、厚度30μm~60μm左右。
实验例2由猪成肌细胞构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的制作
利用日本特开2007-89442号公报所述的方法分离猪骨骼成肌细胞。即,从迷你猪(购自日生研株式会社)的下肢提取骨骼肌,浸渍在组织输送液(HBSS(GIBCO制)、1.45mg/mL的葡萄糖(大
Figure BDA0000156689020000141
制药制)、0.1mg/mL的庆大霉素(富士制药制)、2.5μg/mL的二性霉素B(Fungizone)(GIBCO制))中进行清洗。
接着,在酶溶液(Ttyp LE Select(Invitrogen制)、0.5mg/mL的胶原酶A(日本Roche制)、50μg/mL的庆大霉素(富士制药制)、0.25μg/mL的二性霉素B(GIBCO制))中对提取的骨骼肌进行切割直至成为一边为2mm以下的大小的切片。从该切片中去除白色组织(结合组织)。对所获得的组织进行切割,在上述酶溶液中进行搅拌,在恒温槽中以37℃进行60分钟的酶处理。在进行酶处理之后,吸引漂浮有细胞的酶处理液,对所获得的酶处理液进行离心分离并扔掉上清液,回收细胞。通过重复该酶处理数次,回收猪骨骼成肌细胞。
将所获得的猪骨骼成肌细胞以106个/cm2的密度播种在放入有含有20%的牛胚胎血清(Invitrogen制)、4%的L-谷氨酰胺(Invitrogen制)、0.01μg/mL的上皮成长因子(Invitrogen制)、4μg/mL的地塞米松磷酸钠(Schering-Plough制)的MCDB131培养基(Invitroge n制)的温度响应性培养皿(UpCell(R)6cm培养皿或者10.0cm培养皿,CellSeed制)中,在37°、5%的CO2中培养24小时,形成片。之后,使培养皿的温度下降到20℃并从培养皿剥离片状细胞培养物。所获得的片状细胞培养物的尺寸为直径25mm左右或45mm左右、厚度30μm~60μm左右。
实验例3由鼠成长纤维细胞(NIH3T3)构成的片状细胞 培养物的制作
将鼠纤维成肌细胞(NIH3T3细胞)以106个/cm2的密度播种在放入有含有20%的牛胚胎血清(Invitrogen制)的DMEM培养基(Invitrogen制)的温度响应性培养皿(UpCell(R)10.0cm培养皿,CellSeed制)中,在37°、5%的CO2中培养24小时,形成单层的片,之后使培养皿的温度下降到20℃并从培养皿剥离片状细胞培养物。所获得的片状细胞培养物的尺寸为直径45mm左右、厚度30μm~60μm左右。
实施例
以下,作为实施例说明用于确认本发明的效果的试验结果。
实施例1使用了相同材料的薄膜的实验
实施例1-1
第1支承构件:厚度68μm的聚乙烯制的薄膜
第2支承构件:厚度168μm的聚乙烯制的薄膜
膜状组织:由人类成肌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
输送对象部位:培养容器
方法:制作在第1支承构件与第2支承构件之间夹入有借助水而处于湿润状态的膜状组织的输送器具,与图2B所示的方法同样保持第1支承构件的位置,使第2支承构件滑动。
结果:即使使第2支承构件滑动,膜状组织也不移动而保持了第1支承构件侧的位置。因此,表明了第1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2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的情况。
实施例1-2
第1支承构件:厚度10μm的聚氨酯制的薄膜
第2支承构件:厚度110μm的聚氨酯制的薄膜
膜状组织:由人类成肌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
输送对象部位:培养容器
方法:与实施例1-1相同。
结果:即使使第2支承构件滑动,膜状组织也不移动而保持了第1支承构件侧的位置。因此,表明了第1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2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的情况。
实施例2使用了不同材料的薄膜的、输送对象部位为曲 面的实验
实施例2-1
第1支承构件:厚度25μm的聚氨酯制的薄膜
第2支承构件:厚度68μm的聚乙烯制的薄膜
膜状组织:由人类成肌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
输送对象部位:利用食品用保鲜膜包裹粘土而得到的模拟脏器(移植面的形状为曲面)
方法:制作在第1支承构件与第2支承构件之间夹入有借助水而处于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输送器具,实施图2A~图2C所示的方法。
结果:在图2B的工序中,能够在膜状组织静止的状态下仅去除第2支承构件。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地进行移植。即使是在模拟脏器的表面的弯曲较大的部分,输送器具也进行变形而较好地与模拟脏器的表面紧密接触。聚氨酯与聚乙烯由于体积弹性系数及界面自由能相接近,因此第1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和第2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之差主要是由第1支承构件与第2支承构件的厚度的不同引起的。
实施例2-2
第1支承构件:厚度25μm的聚氨酯制的薄膜
第2支承构件:厚度195μm的聚丙烯制的薄膜
膜状组织:由人类成肌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
输送对象部位:利用食品用保鲜膜包裹粘土而得到的模拟脏器(移植面的形状为曲面)
方法:制作在第1支承构件与第2支承构件之间夹入有借助水而处于湿润状态的膜状组织的输送器具,实施图3A~图3C所示的方法。
结果:在图3A的工序中,在把持第1支承构件并使第1支承构件相对于第2支承构件滑动时,膜状组织也与第1支承构件一起相对于第2支承构件滑动,能够将第1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配置到输送对象部位上。聚氨酯与聚丙烯由于体积弹性系数及界面自由能相接近,因此第1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和第2支承构件与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之差主要是由第1支承构件与第2支承构件的厚度的不同引起的。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地进行移植。另外,在模拟脏器的表面的弯曲较大的部分,由于第2支承构件的厚度,因此难以与模拟脏器的表面紧密接触。
实施例3使用了不同材料的薄膜的、输送对象部位为不 跳动的牛心脏的实验
实施例3-1
第1支承构件:厚度25μm的聚氨酯制的薄膜
第2支承构件:厚度68μm的聚乙烯制的薄膜
膜状组织:由人类成肌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
输送对象部位:牛摘除心脏(无跳动)
方法:制作在第1支承构件与第2支承构件之间夹入有借助水而处于湿润状态的膜状组织的输送器具,实施图2A~图2C所示的方法。
结果:在图2B的工序中,能够在膜状组织静止的状态下仅去除第2支承构件。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地进行移植。即使是在牛摘除心脏的表面的弯曲较大的部分,输送器具也进行变形并较好地与牛摘除心脏的表面紧密接触。
实施例4使用了不同材料的薄膜的、输送对象部位为跳 动的猪心脏的实验
实施例4-1
第1支承构件:厚度10μm的聚氨酯制的薄膜
第2支承构件:厚度30μm的聚乙烯制的薄膜
膜状组织:由鼠纤维成肌细胞(NIH3T3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
输送对象部位:猪心脏(有跳动)
方法:制作在第1支承构件与第2支承构件之间夹入有借助水而处于湿润状态的膜状组织的输送器具,实施图2A~图2C所示的方法。
结果:在图2B的工序中,能够在膜状组织静止的状态下仅去除第2支承构件。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地进行移植。
实施例4-2
第1支承构件:厚度10μm的聚氨酯制的薄膜
第2支承构件:厚度68μm的聚乙烯制的薄膜
膜状组织:由鼠纤维成肌细胞(NIH3T3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
输送对象部位:猪心脏(有跳动)
方法及结果:与实施例4-1相同。
实施例4-3
第1支承构件:厚度25μm的聚氨酯制的薄膜
第2支承构件:厚度68μm的聚乙烯制的薄膜
膜状组织:由鼠纤维成肌细胞(NIH3T3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
输送对象部位:猪心脏(有跳动)
方法及结果:与实施例4-1相同。另外,在去除了第2支承构件之后,迅速去除第1支承构件,从而能够防止由鼠纤维成肌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因跳动的影响而破损。
实施例4-4
第1支承构件:厚度25μm的聚氨酯制的薄膜
第2支承构件:厚度68μm的聚乙烯制的薄膜
膜状组织:由猪成肌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
输送对象部位:猪心脏(有跳动)
方法及结果:与实施例4-1相同。
实施例4-5
第1支承构件:厚度25μm的聚氨酯制的薄膜
第2支承构件:厚度68μm的聚乙烯制的薄膜
膜状组织:由人类成肌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
输送对象部位:猪心脏(有跳动)
方法及结果:与实施例4-1相同。
下述表1示出了实施例4-1~实施例4-5中的操作性及与曲面的密合性。+的数量越多,操作性和与曲面的密合性越高,+的数量越少,操作性和与曲面的密合性越低。支承构件的操作性较高是指提供由支承构件决定的膜状组织的处理性。例如,支承构件的操作性较高意味着包括膜状组织的输送在内、利用膜状组织的支承构件进行的向输送对象部位的送达和支承构件从膜状组织的去除较容易。支承构件与曲面的密合性较高是指支承构件与输送对象部位的表面的凹凸、活动相对应地追随输送对象部位的表面的凹凸、活动。
表1
  实施例4   1   2   3   4   5
  操作性   ++   ++   +++   +++   +++
  与曲面的密合性   +++   ++   ++   ++   ++
第2实施方式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10a(以下,称作“输送器具10a”)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具10a,对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具10相同或同样的功能及效果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具10a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具10追加了第3支承构件26。即,输送器具10a除了在第1支承构件14与第2支承构件16之间保持膜状组织12而构成的保持单元24以外,还具有能够载置该保持单元24的第3支承构件26。
第3支承构件26构成得比第1支承构件14及第2支承构件16大,以便在将保持单元24载置在该第3支承构件26上的状态下能够对除了载置有该保持单元24的部分以外的位置进行把持。具体而言,第3支承构件26在俯视看来呈大致长方形的片状,比第1支承构件14及第2支承构件16长,在将保持单元24载置在靠近一端部的部位的情况下,能够把持靠近另一端的部位。另外,第3支承构件26并不限于大致长方形,也可以形成为圆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
另外,第3支承构件26能够由从作为上述第1支承构件14及第2支承构件16的构成材料所例示的材料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上的材料和金属构成,但是优选具有在该第3支承构件26上的一端部附近载置保持单元24、并且把持另一端部附近的部位的状态下不会较大地弯曲的程度的刚性。因此,第3支承构件26的厚度可以设定得比第1支承构件14及第2支承构件16的厚度厚,例如设定为100μm~2000μm,优选设定为200μm~1000μm。
在使用如此构成的输送器具10a将膜状组织12输送到输送对象部位的情况下,首先,如图5A所示,输送从上侧依次层叠有第1支承构件14、膜状组织12、第2支承构件16及第3支承构件26的状态的输送器具10a。在该情况下,由于将保持单元24载置在刚性比较高的第3支承构件26上进行输送,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简单地向输送对象部位S运送保持单元24。
接着,如图5B所示,在使第3支承构件26的顶端部与输送对象部位S相接触的状态下,使保持单元24相对于第3支承构件26滑动。通过如此使保持单元24滑动,如图5C所示,将保持单元24配置在输送对象部位S上。在将保持单元24配置在输送对象部位S上之后,去除第3支承构件26。
另外,若对第3支承构件26的用于载置保持单元24的面和第2支承构件16的下表面这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面实施了亲水性处理或摩擦降低处理,则能够减小第2支承构件16与第3支承构件26的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因此能够容易且顺畅地进行第3支承构件26的滑动操作,优选对第3支承构件26的用于载置保持单元24的面和第2支承构件16的下表面这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面实施亲水性处理或摩擦降低处理。
在去除了第3支承构件26之后,利用与图2B所示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从膜状组织12与输送对象部位S之间去除第2支承构件16。接着,利用与图2C和图2D所示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从膜状组织12上去除第1支承构件14。由此,膜状组织12向输送对象部位S的输送完成。因而,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具10a也能够不会破损膜状组织12地可靠且简单地向输送对象部位S输送膜状组织12。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通用的各个构成部分当然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该通用的各个构成部分所带来的作用及效果相同或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以下,作为实施例5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
实施例5使用了不同材料的薄膜的、输送对象部位为曲 面的实验
实施例5-1
第1支承构件:厚度25μm的聚氨酯制的薄膜
第2支承构件:厚度68μm的聚乙烯制的薄膜
第3支承构件:厚度195μm的聚丙烯制的薄膜
膜状组织:由人类成肌细胞制作而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
输送对象部位:利用食品用保鲜膜包裹粘土而得到的模拟脏器(移植面的形状为曲面)
方法:制作在第1支承构件与第2支承构件之间夹入有借助水而处于湿润状态的膜状组织、而且将上述第1支承构件、第2支承构件、膜状组织配置在第3支承构件上的输送器具,实施图5A、图5B及图2A~图2C所示的方法。
结果:由于第3支承构件具有刚性,因此包括膜状组织的输送器具向输送对象部位的输送较容易。另外,在图5B所示的第3支承构件相对于第1支承构件、膜状组织及第2支承构件的滑动过程中、在图2B所示的第2支承构件相对于第1支承构件及膜状组织的滑动过程中,膜状组织也不移动,膜状组织保持了第1支承构件侧的位置。最后,能够在将膜状组织留在输送对象部位的状态下从膜状组织剥离第1支承构件。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1支承构件14的厚度设定得比第2支承构件16的厚度薄而使第1支承构件14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 1大于第2支承构件16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 2,但是也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来进行摩擦力的设定。作为其他方法,可想到利用了体积弹性率的不同的方法、利用了吸水率的不同的方法。
关于利用了体积弹性率的不同的方法,根据上述的(3)式,体积弹性率越大,附着力也越大。因此,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通过以第1支承构件14的体积弹性率大于第2支承构件16的体积弹性率的方式选定各个构件的材质,使第1支承构件14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1大于第2支承构件16与膜状组织12之间的摩擦力P2。
另外,也可以取代上述第1支承构件14和第2支承构件16,而采用图6A~图6C所示的形状的支承构件30、40、46。
图6A所示的支承构件30具有用于构成主体部的片体31和设置于片体31的一端部的把持部32。片体31具有构成一端侧的方形部30a和构成另一端侧的半圆部30b。把持部32的刚性比片体31的刚性高,在图示的例子中,把持部32呈直线状,是通过在方形部30a的边缘部粘贴直线状的加强片33而构成的。也可以取代把持部32,而在半圆部30b的边缘部设置圆弧状的把持部34,或者也可以除了把持部32以外,在半圆部30b的边缘部设置圆弧状的把持部34。
图6B所示的支承构件40具有用于构成其主体部的圆形的片体41和设置于片体41的周缘部的局部(在图6B中为约180度的角度范围)的圆弧状的把持部42。把持部42的刚性比片体41的刚性高,在图示的例子中,把持部42是通过在片体41的周缘部粘贴圆弧状的加强片43而构成的。支承构件40也可以为椭圆形而取代圆形。圆弧状的把持部42也可以是沿周向分割为多个的结构。
图6C所示的支承构件46具有用于构成其主体部的片体47和分别设置在片体47的周缘部的大致各一半的范围内的圆弧状的把持部48、50。把持部48、50的刚性比片体47的刚性高,在图示的例子中,把持部48、50是通过在片体47的周缘部粘贴加强片49、51而构成的。在把持部48、50的端部彼此之间较小地设有非加强部52。这样,通过大范围地设置把持部48、50,把持支承构件46时的方向的限制较少,能够灵活地施展手法。另外,通过设置非加强部52,例如在将支承构件46应用于第1支承构件14的情况下,在使第1支承构件14折叠而进行剥离时(参照图2C),在折叠至一半时折叠部的曲率半径变小,能够缓和表面张力。因此,如图6C的结构所示,与在整周设有把持部的结构(未图示)相比,在把持部48、50之间设置了非加强部52的结构易于从膜状组织12剥离第1支承构件14。另外,支承构件46也可以为椭圆形而取代圆形。
另外,在图6A~图6C的构成例中,加强片33、43、49在使用中能够根据期望从片体31、41、47剥离。
在上述说明中,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实施各种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膜状组织输送器具;12、膜状组织;14、第1支承构件;16、第2支承构件;18、保存液;20、22、32、34、42、48、50、把持部;24、保持单元;26、第3支承构件。

Claims (7)

1.一种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其用于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其特征在于,
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具有:
片状的第1支承构件,其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一面侧;
片状的第2支承构件,其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另一面侧,
利用上述第1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保持整个上述膜状组织,
上述第1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支承构件形成得比上述第2支承构件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支承构件形成得比上述第2支承构件柔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还具有刚性比上述第2支承构件的刚性高的第3支承构件,该第3支承构件能够对通过在上述第1支承构件与上述第2支承构件之间保持上述膜状组织而构成的保持单元进行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支承构件的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刚性比其他部分的刚性高的把持部。
6.一种膜状组织输送方法,其用于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其特征在于,
该膜状组织输送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准备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的工序,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具有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一面侧的片状的第1支承构件和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另一面侧的片状的第2支承构件,利用上述第1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保持整个上述膜状组织,上述第1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
将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配置到输送对象部位上的工序;
通过使上述第2支承构件相对于上述膜状组织滑动而从上述膜状组织与上述输送对象部位之间去除上述第2支承构件的工序;
在将上述膜状组织留在上述输送对象部位上的状态下从上述膜状组织上去除上述第1支承构件的工序。
7.一种膜状组织输送方法,其用于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其特征在于,
该膜状组织输送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准备膜状组织输送器具的工序,该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具有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一面侧的片状的第1支承构件和配置在湿润状态的上述膜状组织的另一面侧的片状的第2支承构件,利用上述第1支承构件和上述第2支承构件保持整个上述膜状组织,上述第1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与上述膜状组织之间的摩擦力;
将上述膜状组织输送器具配置在输送对象部位附近的工序;
通过使上述第1支承构件及上述膜状组织相对于上述第2支承构件滑动而将上述第1支承构件及上述膜状组织配置到上述输送对象部位上的工序;
在将上述膜状组织留在上述输送对象部位上的状态下从上述膜状组织上去除上述第1支承构件的工序。
CN201210123445.XA 2011-08-26 2012-04-24 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49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4760A JP5781398B2 (ja) 2011-08-26 2011-08-26 膜状組織移送器具及び膜状組織移送方法
JP2011-184760 2011-08-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9778A true CN102949778A (zh) 2013-03-06
CN102949778B CN102949778B (zh) 2015-06-10

Family

ID=46514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344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49778B (zh) 2011-08-26 2012-04-24 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53975B2 (zh)
EP (1) EP2561829B1 (zh)
JP (1) JP5781398B2 (zh)
CN (1) CN1029497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0434A (zh) * 2019-02-01 2021-11-26 耐克塞拉机器人公司 电磁夹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15091A4 (en) * 2013-06-28 2017-03-29 Saga University Patch-type artificial skin preparation
EP4235540A3 (en) 2015-09-11 2023-09-27 Berkshire Grey Operating Company, Inc. Roboti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d processing a variety of objects
US9937532B2 (en) 2015-12-18 2018-04-10 Berkshire Grey Inc. Percep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d processing a variety of objects
KR102015624B1 (ko) * 2017-11-15 2019-08-28 고려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데스메막 이동 부착막
CN116157508A (zh) * 2020-09-30 2023-05-23 泰尔茂株式会社 活细胞分离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4238B1 (en) * 1989-08-14 2003-02-04 Photogenesis, Inc. Method for prepar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of volute grafts and surgical instrument therefor
CN1867663A (zh) * 2003-10-16 2006-11-22 株式会社日本组织工程 培养细胞片包装体
EP2151492A1 (en) * 2007-05-11 2010-02-1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Cell sheet having good dimensional stability,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cell culture carrier for use in the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42895A (en) 1976-05-19 1983-03-15 Maurice J. Gifford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5653713A (en) * 1989-04-24 1997-08-05 Michelson; Gary Karlin Surgical rongeur
CA2158443C (en) 1993-03-16 2003-11-25 Stephen E. Hughes Method for prepar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of volute grafts and surgical instrument therefor
GB9625301D0 (en) * 1996-12-05 1997-01-22 Smith & Nephew Cell-culture system
JP2002335950A (ja) * 2001-05-17 2002-11-26 Menicon Co Ltd 膜組織のための保存/輸送容器並びに保存/輸送方法
US9149322B2 (en) * 2003-03-31 2015-10-06 Edward Wells Knowlton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tissue
US20040206365A1 (en) * 2003-03-31 2004-10-21 Knowlton Edward Wells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tissue
US7195617B2 (en) * 2004-03-03 2007-03-27 Six-O, Ltd. Device for collecting surgical material
JP2007089442A (ja) 2005-09-28 2007-04-12 Terumo Corp 骨格筋芽細胞の分離方法
US8679097B2 (en) * 2005-12-20 2014-03-25 Orthodynamix Llc Method and device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arthroscopic procedures
JP4967520B2 (ja) * 2006-08-11 2012-07-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細胞転写用部材
JP4569971B2 (ja) 2007-01-19 2010-10-27 Hoya株式会社 治療用物質の運搬投与器具
JP5126680B2 (ja) 2008-09-25 2013-01-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細胞シート搬送治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4238B1 (en) * 1989-08-14 2003-02-04 Photogenesis, Inc. Method for prepar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of volute grafts and surgical instrument therefor
CN1867663A (zh) * 2003-10-16 2006-11-22 株式会社日本组织工程 培养细胞片包装体
EP2151492A1 (en) * 2007-05-11 2010-02-1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Cell sheet having good dimensional stability,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cell culture carrier for use in the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0434A (zh) * 2019-02-01 2021-11-26 耐克塞拉机器人公司 电磁夹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9778B (zh) 2015-06-10
JP5781398B2 (ja) 2015-09-24
US20130051969A1 (en) 2013-02-28
EP2561829A1 (en) 2013-02-27
JP2013042734A (ja) 2013-03-04
EP2561829B1 (en) 2016-08-17
US9253975B2 (en) 2016-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49778B (zh) 膜状组织输送器具和膜状组织输送方法
Nerem et al. 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
JP5850547B2 (ja) 胸部外科手術用の移植材料
US7744526B2 (en) Bioreactor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issue engineered blood vessels
KR20140020288A (ko) 망을 둘러싸는 조직 작제물
WO2012009377A3 (en) Biocompatible substrate for facilitating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stem cells and target tissues and methods for implanting same
WO2006093151A1 (ja) 培養細胞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利用方法
JP2005348736A (ja) 細胞培養用膜の支持装置
CN1330316C (zh) 通过施加超高静水压力的移植用生物体组织的处理方法
WO2007043255A1 (ja) 培養角膜内皮シート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22055090A (ja) 移植片を移送するための湾曲形状を有する医療機器
JP6468714B2 (ja) 培養容器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複数の積層細胞シートの作製方法
JP5596885B1 (ja) 移植用細胞シートを運搬するためのキャリア
CN103468744B (zh) Vegf165基因修饰的毛囊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7365A (zh) 心脏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8745B (zh) 一种用vegf165基因修饰的毛囊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人工皮肤的制备方法
Timaeva Growing of artificial tissues and organs and their transplantation
JP5815052B2 (ja) 培養細胞移動治具及びその利用方法
CN103468793B (zh)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后毛囊干细胞中VEGF165mRNA表达的方法
KR102015624B1 (ko) 데스메막 이동 부착막
JP2011110367A (ja) 移植片移植用器具
US20090124013A1 (en) Stem-Like Cells
Harris Chronic skin ulcers and the biology of skin grafts
Jasinski US government teams with private sector to develop artificial retina
Kolokoltsova et al. Cultivation of skin cells Suitable for recovery of burn wou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