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8317A -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及其包衣液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及其包衣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8317A
CN102908317A CN2011102183164A CN201110218316A CN102908317A CN 102908317 A CN102908317 A CN 102908317A CN 2011102183164 A CN2011102183164 A CN 2011102183164A CN 201110218316 A CN201110218316 A CN 201110218316A CN 102908317 A CN102908317 A CN 102908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rolide antibiotics
enteric
enteric coated
coating
coated microp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83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8317B (zh
Inventor
朱菊红
钱艳芬
金鑫
王旦
周益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run 39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SHUI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SHUI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SHUI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183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8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8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8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8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8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其适于使用沸腾包衣造粒机制备,其中肠溶包衣液由聚丙烯酸树脂II、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吐温-80和乙醇溶液组成。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的工艺以及中间材料,如肠溶包衣液等。

Description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及其包衣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肠溶微丸,其适于使用沸腾包衣造粒机制备。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制备该肠溶微丸的工艺以及中间材料,如包衣液等。
技术背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当前最为常用的抗生素,指的是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内酯键的大环状生物活性抗生素物质。主要的品种有红霉素、地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柱晶白霉素等。然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多为碱性亲脂性化合物,遇酸不稳定,对胃粘膜刺激性较大,所以其口服制剂通常采用肠溶制剂形式。
中国专利第00114205.4号公开了具有包衣层的颗粒剂,其中包裹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等,但是该文献没有深入研究制剂,实施中需要使用多层包衣,而且其中包裹的红霉素等内部药物颗粒粒径较小(40~100目,小于0.45mm),使得比表面积较大。
中国专利申请第200410006228.8号公开了一种红霉素微丸型肠溶片,其配方复杂,使用了隔离衣材料、润滑剂和助流剂等,需要多层包裹。
中国专利申请第20051005411.0号公开了包括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衍生物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制剂,但是该文献没有深入研究制剂形式。
中国专利第20051013661.8号公开了一种地红霉素肠溶微丸,其不但没有提示红霉素的使用,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其是通过复杂的丸芯及粘合配方体系增大了内部药物颗粒的粒径,并使用了隔离层和肠溶层体系,使得配方以及制备比较复杂。
中国专利申请第200610000667.7号公开了地红霉素软胶囊,没有提示其他制剂形式。
中国专利申请第200810114585.4号公开了一种地红霉素肠溶颗粒,其不但没有提示红霉素的使用,而且内部药物颗粒的粒径较小(35~45mm,小于0.5mm),使得比表面积较大。
中国专利申请第200910014682.0号公开了一种地红霉素肠溶制剂,其不但没有提示红霉素的使用,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其使用了隔离层和肠溶层体系,使得配方以及制备比较复杂。
与本发明最为接近的中国专利200810069467.6号公开了一种红霉素肠溶胶囊,其内含肠溶微丸,配方以及制备流程都比较简单,但是配方中使用了蓖麻油;而且制备该肠溶微丸需要使用BZJ-1000E II型离心式包衣造粒机,而离心式包衣造粒机综合成本(包括价格及运行和维护成本)较沸腾式包衣造粒机高得多,国内药厂较少配备,另外微丸粒径较小(0.6~0.8mm),使得比表面积较大。
另外,中国专利申请第201010216768.4号公开了一种红霉素肠溶片,配方较为复杂,尤其是也使用了蓖麻油。
本发明人在长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采用中国专利200810069467.6号公开的肠溶包衣液配方并不适合国内普遍采用的沸腾式包衣造粒机来制备,而本发明人通过从天文数字般的药用辅料中优化出特定的配方可以低成本地制备,更令人意外的是,本发明人优化的配方甚至比上述专利的配方还简单(避免使用了蓖麻油),进一步减少了成本,而且可以适用于多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肠溶微丸的制备,并且得到的内部药物颗粒较大,使得比表面积较小,结合沸腾式包衣造粒机的特点,可以以较少的包衣材料均匀包裹内部药物颗粒。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采用沸腾式包衣造粒机来生产合格的肠溶微丸,由此从天文数字般的药用辅料中优化出特定的配方,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肠溶包衣液的配方较之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省略了蓖麻油等成分,另外由此制备的肠溶微丸的丸芯颗粒较大。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的工艺以及中间材料,如包衣液等。
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其包括丸芯和包裹在丸芯外的包衣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丸芯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糊精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组成,所述包衣层是用沸腾包衣机将肠溶包衣液喷在所述丸芯表面而制成的,其中所述肠溶包衣液由聚丙烯酸树脂II、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吐温-80和乙醇溶液组成的,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是红霉素。
在本发明中,优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选自地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柱晶白霉素和其混合物,也优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地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和柱晶白霉素之一种或多种与红霉素的混合物。其中,混合物可以是按任意比例混合的,优选是等比例混合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选自地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
在本发明中,沸腾式包衣造粒机(简称为沸腾包衣机)又称沸腾制粒包衣机,具有制药机械领域通常的含义,通过其中的喷枪将包衣液雾化喷射到到要包裹的颗粒表面,并蒸发掉包衣液中的液体形成固化的包衣层。当前,沸腾包衣机是我国制药企业最常见使用的设备之一,有大量商业化的途径可以购买得到,如,BF120B型沸腾包衣机。由此,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沸腾包衣机是BF120B型沸腾包衣机。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乙醇溶液是高浓度的乙醇溶液,即浓度大于80%(w/w)的乙醇溶液,更优选是浓度大于90%(w/w)的乙醇溶液,如,95%(w/w)的乙醇溶液。
在本发明中,优选丸芯和包衣层的重量比为1∶0.05~0.1。这样较少的包衣层可以有效节约包衣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包衣层的重量可以通过制备完成的肠溶微丸和初始的丸芯进行比较而得到。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丸芯和包衣层的重量比为1∶0.06~0.09。优选丸芯的体积较大,这样可以使丸芯的比表面积较小,结合沸腾式包衣造粒机的特点,可以以较少的包衣材料均匀包裹丸芯而仍旧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丸芯的颗粒直径为0.85~1.4毫米。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优选丸芯的颗粒直径为0.9~1.2毫米。
在本发明中,优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糊精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00∶150~300∶3~15。重量比也可以通过重量份(简称为份)来表示,例如优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000份、糊精150~300份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15份,这仅仅表示所述的物质之间的重量比利关系。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糊精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00∶200∶6。由于上述物质均为固体,因此可以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糊精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液体中混合均匀,然后干燥蒸发液体。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糊精混合,再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混合均匀,然后挤出并滚圆成颗粒,最后干燥制成丸芯。
在本发明中,优选聚丙烯酸树脂II、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吐温-80和乙醇溶液的重量比为1∶0.15~0.25∶0.15~0.25∶13~25。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这一配方适合沸腾式包衣造粒机进行生产合格的肠溶微丸产品。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聚丙烯酸树脂II、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吐温-80和乙醇溶液的重量比为1∶0.15~0.25∶0.15~0.25∶15~22。
本发明还提供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制剂,其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溶微丸。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可以装入胶囊中,从而得到胶囊剂。因此,本发明还优选提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胶囊剂,其是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装入胶囊中而形成的。另外,第一方面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也可以作为丸芯,在其表面包裹其他功能层,如糖衣,用以增加口服给药的口感,这对于儿童药物来说是特别优选的。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1)将聚丙烯酸树脂II溶于乙醇溶液中,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吐温-80,混合均匀,即得肠溶包衣液;
(2)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糊精混合,再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混合均匀,然后挤出并滚圆成颗粒,最后干燥制成丸芯;
(3)将步骤(2)制备的丸芯置于沸腾包衣机中,将步骤(2)制备的肠溶包衣液均匀喷射在所述丸芯表面,制备得到肠溶微丸。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中,优选沸腾包衣机的包衣参数为现有国内企业生产所用的常规参数,这样无需调整生产线,即,进风温度为60℃,出风温度为40℃,喷射流量为300ml/min,包衣时间为80分钟。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肠溶包衣液,其由聚丙烯酸树脂II、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吐温-80和乙醇溶液组成。该肠溶包衣液适合沸腾式包衣造粒机(尤其是BF120B型沸腾包衣机)进行生产合格的肠溶微丸产品。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肠溶包衣液中,优选所述乙醇溶液是浓度大于80%(w/w)的乙醇溶液,更优选是浓度大于90%(w/w)的乙醇溶液,如,95%(w/w)的乙醇溶液。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了当前国内常规的包衣机,但仍旧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所使用的设备能耗低,生产效率高,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的肠溶包衣液配方更为简单,用量更省,进一步节约了成本,但是能够用沸腾式包衣造粒机进行包衣。
本发明引用了公开文献,这些文献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它们的全文内容均纳入本文进行参考,就好像它们的全文已经在本文中重复叙述过一样。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依据本说明书的论述,本发明的许多变化、改变对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具体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如有未尽之处,可以参考《制药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等本领域通用的书籍和手册以及我国药监管理部门的指引和厂商提供的说明书等。
实施例1红霉素肠溶微丸的制备实施例
(1)将聚丙烯酸树脂II 1份置于15份95%(v/v)乙醇中,待聚丙烯酸树脂充分溶解后,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0.15份和吐温-80 0.15份,搅拌均匀后,即得肠溶包衣液,备用。
(2)将红霉素1份,糊精0.2份混合,加入0.15份4%(w/w)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溶液,在CH-150槽型混合机(可购自江阴中瑞干燥设备有限公司)中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用TC-42型挤出机(可购自广东恒联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挤出并用QZL-550型滚圆机(可购自常州佳发制粒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滚圆成颗粒,最后用CT-C-III型热风循环烘箱(可购自江阴中瑞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干燥制成平均粒径为0.9毫米的微丸,备用。
(3)将步骤(2)制备的微丸置于BF120B型沸腾包衣机(可购自上海远东制药机械总厂)中,调节使进风温度稳定为60℃、出风温度稳定为40℃,将步骤(2)制备的肠溶包衣液通过喷枪均匀地喷在该微丸表面,流量300ml/min,进行80分钟,完成包衣,制备得到肠溶微丸。经包衣,制得的肠溶微丸比步骤(2)制备的微丸增重8%。
制得的肠溶微丸可以装入胶囊。
实施例2罗红霉素肠溶微丸的制备实施例
(1)将聚丙烯酸树脂II 1份置于22份95%(v/v)乙醇中,待聚丙烯酸树脂充分溶解后,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0.25份和吐温-80 0.25份,搅拌均匀后,即得肠溶包衣液,备用。
(2)将罗红霉素1份,糊精0.2份混合,加入0.15份4%(w/w)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在CH-150槽型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用TC-42型挤出机挤出并用QZL-550型滚圆机滚圆成颗粒,最后用CT-C-III型热风循环烘箱干燥制成平均粒径为1.2毫米的微丸,备用。
(3)将步骤(2)制备的微丸置于BF120B型沸腾包衣机中,调节使进风温度稳定为60℃、出风温度稳定为40℃,将步骤(2)制备的肠溶包衣液通过喷枪均匀地喷在该微丸表面,流量300ml/min,进行60分钟,完成包衣,制备得到肠溶微丸。经包衣,制得的肠溶微丸比步骤(2)制备的微丸增重7%。
制得的肠溶微丸可以装入胶囊。
实施例3地红霉素肠溶微丸的制备实施例
(1)将聚丙烯酸树脂II 1份置于22份95%(v/v)乙醇中,待聚丙烯酸树脂充分溶解后,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0.2份和吐温-80 0.2份,搅拌均匀后,即得肠溶包衣液,备用。
(2)将地红霉素1份,糊精0.2份混合,加入0.15份4%(w/w)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在CH-150槽型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用TC-42型挤出机挤出并用QZL-550型滚圆机滚圆成颗粒,最后用CT-C-III型热风循环烘箱干燥制成平均粒径为1.0毫米的微丸,备用。
(3)将步骤(2)制备的微丸置于BF120B型沸腾包衣机中,调节使进风温度稳定为60℃、出风温度稳定为40℃,将步骤(2)制备的肠溶包衣液通过喷枪均匀地喷在该微丸表面,流量300ml/min,进行75分钟,完成包衣,制备得到肠溶微丸。经包衣,制得的肠溶微丸比步骤(2)制备的微丸增重7.5%。
制得的肠溶微丸可以装入胶囊。
实施例4克拉霉素肠溶微丸的制备实施例
参照实施例1的步骤和配方,只是将其中的红霉素换成克拉霉素,其他条件均相同。经包衣,最终步骤(3)制得的肠溶微丸比步骤(2)制备的微丸增重7.8%。制得的肠溶微丸可以装入胶囊。
实施例5阿奇霉素肠溶微丸的制备实施例
参照实施例1的步骤和配方,只是将其中的红霉素换成阿奇霉素,其他条件均相同。经包衣,最终步骤(3)制得的肠溶微丸比步骤(2)制备的微丸增重8%。制得的肠溶微丸可以装入胶囊。
比较实施例本发明配方同现有技术及相似配方的比较
采用表1中所列的肠溶包衣液配方,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用沸腾包衣机制备肠溶微丸,它们的制备和结果与上述实施例制备的肠溶微丸做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中国专利200810069467.6号公开的红霉素肠溶胶囊中肠溶微丸的配方并不适合沸腾式包衣造粒机来制备,而只有本发明优化的肠溶包衣液配方才适合,而且制备的肠溶微丸均达到药监局规定的标准。
表1比较结果
Figure BSA00000548205900061

Claims (10)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其包括丸芯和包裹在丸芯外的包衣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丸芯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糊精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组成,所述包衣层是用沸腾包衣机将肠溶包衣液喷在所述丸芯表面而制成的,其中所述肠溶包衣液由聚丙烯酸树脂II、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吐温-80和乙醇溶液(优选是浓度大于80%(w/w)的乙醇溶液,如95%(w/w)的乙醇溶液)组成,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是红霉素。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其中丸芯和包衣层的重量比为1∶0.05~0.1,优选为1∶0.06~0.09。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其中丸芯的粒径为0.85~1.4毫米,优选为0.9~1.2毫米。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糊精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00∶150~300∶3~15,优选为1000∶200∶6。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其中聚丙烯酸树脂II、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吐温-80和乙醇溶液的重量比为1∶0.15~0.25∶0.15~0.25∶13~25,优选为1∶0.15~0.25∶0.15~0.25∶15~22。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其中沸腾包衣机是BF120B型沸腾包衣机。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选自地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柱晶白霉素和其混合物或者其与红霉素的混合物,优选选自地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
8.权利要求1~7之任一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1)将聚丙烯酸树脂II溶于乙醇溶液中,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吐温-80,混合均匀,即得肠溶包衣液;
(2)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糊精混合,再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混合均匀,然后挤出并滚圆成颗粒,最后干燥制成丸芯;
(3)将步骤(2)制备的丸芯置于沸腾包衣机中,将步骤(2)制备的肠溶包衣液均匀喷射在所述丸芯表面,制备得到肠溶微丸。
9.权利要求8所述制备方法,其中沸腾包衣机的包衣参数为:进风温度为60℃,出风温度为40℃,喷射流量为300ml/min,包衣时间为50~100分钟。
10.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制剂,优选为胶囊剂,其包括权利要求1~7之任一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
CN201110218316.4A 2011-08-01 2011-08-01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及其包衣液 Active CN102908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8316.4A CN102908317B (zh) 2011-08-01 2011-08-01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及其包衣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8316.4A CN102908317B (zh) 2011-08-01 2011-08-01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及其包衣液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8317A true CN102908317A (zh) 2013-02-06
CN102908317B CN102908317B (zh) 2014-08-20

Family

ID=47607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8316.4A Active CN102908317B (zh) 2011-08-01 2011-08-01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及其包衣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831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3720A (zh) * 2015-07-27 2015-10-21 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酰螺旋霉素缓释胶囊及制备方法
CN107998106A (zh) * 2017-12-25 2018-05-08 安徽永生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缓释微丸胶囊
CN110179768A (zh) * 2019-04-12 2019-08-30 瑞普(天津)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硫氰酸红霉素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66719A (zh) * 2019-12-31 2020-05-19 郑州都灵兽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泰拉霉素肠溶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1388444A (zh) * 2020-03-18 2020-07-10 北京鑫开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罗红霉素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16859A (zh) * 2021-04-12 2021-07-16 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阿奇霉素丸芯包衣制剂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3116A (zh) * 1998-01-14 1999-07-21 张志宏 防齐霉素肠溶制剂
CN1823805A (zh) * 2005-12-31 2006-08-30 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地红霉素肠溶微丸及制备方法
CN101502491A (zh) * 2009-03-09 2009-08-12 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 一种地红霉素肠溶制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3116A (zh) * 1998-01-14 1999-07-21 张志宏 防齐霉素肠溶制剂
CN1823805A (zh) * 2005-12-31 2006-08-30 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地红霉素肠溶微丸及制备方法
CN101502491A (zh) * 2009-03-09 2009-08-12 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 一种地红霉素肠溶制剂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焱等: "红霉素肠溶微丸及其特性研究",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vol. 27, no. 10, 31 December 1996 (1996-12-31), pages 448 - 450 *
殷栋二等: "地红霉素肠溶微丸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中国新药杂志》, vol. 17, no. 7, 31 December 2008 (2008-12-31), pages 594 - 596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3720A (zh) * 2015-07-27 2015-10-21 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酰螺旋霉素缓释胶囊及制备方法
CN107998106A (zh) * 2017-12-25 2018-05-08 安徽永生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缓释微丸胶囊
CN110179768A (zh) * 2019-04-12 2019-08-30 瑞普(天津)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硫氰酸红霉素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79768B (zh) * 2019-04-12 2021-10-29 瑞普(天津)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硫氰酸红霉素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66719A (zh) * 2019-12-31 2020-05-19 郑州都灵兽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泰拉霉素肠溶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1388444A (zh) * 2020-03-18 2020-07-10 北京鑫开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罗红霉素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16859A (zh) * 2021-04-12 2021-07-16 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阿奇霉素丸芯包衣制剂
CN113116859B (zh) * 2021-04-12 2022-08-30 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阿奇霉素丸芯包衣制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8317B (zh)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8317B (zh)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及其包衣液
CN102274191B (zh) 药物组合物红霉素肠溶微丸胶囊
CN105265756B (zh) 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2145B (zh) 药用微丸丸芯的制备方法
CN101744790B (zh) 一种连续化稳定维生素a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1601663A (zh) 左乙拉西坦的多单元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9409B (zh) 一种酒石酸泰乐菌素预混剂组合物的缓释微丸制备方法
CN102210658B (zh) 高含量α-亚麻酸微囊软胶囊制剂
CN101590021A (zh) 头孢呋辛酯掩味微丸及制备方法
CN102528965A (zh) 生产包含至少一种水溶性组分的粒料的方法
CN105030781B (zh) 一种复方锌铁钙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3195A (zh) 盐酸曲美他嗪的缓控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775067A (zh) 包膜颗粒植酸酶的生产方法
CN103044134B (zh) 一种对包膜控释肥进行防漂浮处理、添加微量元素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1874784A (zh) 析出结晶药物缓控释微球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4970A (zh) 一种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及其制备工艺
CN105663131B (zh) 一种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6069A (zh) 一种石斛破壁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6176655A (zh) 一种青霉素v钾片及其制备工艺
CN105533190A (zh) 一种包膜酸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05757A (zh) 一种耐高温维生素预混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00438879C (zh) 制造兽药马杜霉素铵、伊维菌素或地克珠利预混剂的新工艺
CN102000338B (zh) 一种二氧化硅小丸及制备方法
CN101259145A (zh) 一种中药提取物的防潮及制剂工艺
CN103893151A (zh) 一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79 road 323000 Zhejiang Green Valley City of Lishui province Shuige Industrial Zon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279 road 323000 Zhejiang Green Valley City of Lishui province Shuige Industrial Zone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Lishui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ZHEJIANG LISHUI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 LTD. TO: ZHEJIANG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79 road 323000 Zhejiang Green Valley City of Lishui province Shuige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279 road 323000 Zhejiang Green Valley City of Lishui province Shuige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79 road 323000 Zhejiang Green Valley City of Lishui province Shuige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Huarun 39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279 road 323000 Zhejiang Green Valley City of Lishui province Shuige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Zhongyi Pharmaceutic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