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5756B - 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5756B
CN105265756B CN201410638567.1A CN201410638567A CN105265756B CN 105265756 B CN105265756 B CN 105265756B CN 201410638567 A CN201410638567 A CN 201410638567A CN 105265756 B CN105265756 B CN 1052657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rts
complex enzyme
cellulose
coat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385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5756A (zh
Inventor
赵子祥
赵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da Ocean Inner Hill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DIMEI FE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DIMEI FE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DIMEI FE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385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657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65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5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5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5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包衣复合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丸包含:丸芯和包衣层,其中,所述丸芯由固体粉状酶制剂、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和氢化油组成;包衣层由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组成。所述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固体粉状酶制剂与氢化油混均后加入载体,经过干混、湿混,形成混合物;将混物经摇摆或挤压制成微丸;将微丸同时进行烘干和包被,再烘干;先将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于水进行第一层包衣,再将乙基纤维素用乙醇溶解进行第二层包衣;烘干即为复合酶包衣微丸成品。本发明的复合酶包衣微丸耐热性能良好、稳定性好、外观圆整、粒径均匀,与饲料有很好的混合均匀度。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酶制剂后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包衣复合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微丸生产工艺师采用摇摆制粒,产品颗粒大小均匀度不高,同时在饲料生产制粒过程中酶活损失较严重,动物的利用率大大下降,且饲料添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通过一种合适的复合酶后加工工艺,提高复合酶的耐热性和稳定性,使其能在饲料中更好的利用,从而解决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所述复合酶包衣微丸包含:含复合酶的丸芯和包裹在丸芯外的包衣层,其中,含复合酶的丸芯由固体粉状酶制剂、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和氢化油组成;包衣层由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组成;其中,所述固体粉状酶制剂包含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其中所述淀粉优选为玉米淀粉。
其中,所述丸芯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和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3~16重量份、4~5重量份、0.1~0.5重量份、1~2重量份、1~2重量份、20~40重量份、20~40重量份、10~30重量份、1-10重量份;所述包衣层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分别为1~15重量份、0.5~5重量份、0.1~6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丸芯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4重量份、4.5重量份、0.4重量份、1.25重量份、1.25重量份、35重量份、20重量份、30重量份、2重量份;或
所述丸芯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3重量份、5重量份、0.1重量份、2重量份、1重量份、40重量份、20重量份、30重量份、1重量份;或
所述丸芯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6重量份、4重量份、0.5重量份、1重量份、2重量份、20重量份、40重量份、10重量份、10重量份;或
所述丸芯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4重量份、4.5重量份、0.4重量份、1.5重量份、1.5重量份、30重量份、30重量份、20重量份、1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包衣层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分别为3重量份、0.75重量份、0.25重量份;或
所述包衣层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分别为7重量份、3重量份、3重量份;或
所述包衣层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分别为15重量份、0.5重量份、6重量份;或
所述包衣层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分别为1重量份、5重量份、0.1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复合酶包衣微丸的粒径为:95%以上微丸孔径均在30~60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配方比例,将包含各种单酶的固体粉状酶制剂与氢化油均质混合后,加入载体。载体混合时,先进行干混,时间不低于4分钟,然后加入适量水,进行湿混,混合时间不低于8分钟,形成混合物。其中,所述载体选自淀粉、面粉和微晶纤维素组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淀粉优选为玉米淀粉;所述固体粉状酶制剂包含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
步骤二:将上述混合物经摇摆或挤压制成大小约30至60目的微丸;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成的微丸同时进行烘干和包被,再将微丸烘干到水分在6%以下;
步骤四:先将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配方比例溶于水,对上一步的产物进行第一层包衣,再将乙基纤维素用70-80%乙醇溶解后进行第二层包衣;
步骤五:包衣完成后继续烘干,烘干到水分在6%以下,所得产品即为复合酶包衣微丸成品。
优选地,步骤一的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和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3~16重量份、4~5重量份、0.1~0.5重量份、1~2重量份、1~2重量份、20~40重量份、20~40重量份、10~30重量份、1-10重量份;
更优选地,步骤一的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4重量份、4.5重量份、0.4重量份、1.25重量份、1.25重量份、35重量份、20重量份、30重量份、2重量份;或
步骤一的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3重量份、5重量份、0.1重量份、2重量份、1重量份、40重量份、20重量份、30重量份、1重量份;或
步骤一的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6重量份、4重量份、0.5重量份、1重量份、2重量份、20重量份、40重量份、10重量份、10重量份;或
步骤一的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玉米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4重量份、4.5重量份、0.4重量份、1.5重量份、1.5重量份、30重量份、30重量份、20重量份、1重量份。
优选地,步骤二中,调节粒度为30-60目,使95%以上微丸孔径均在30~60目;制成的微丸还经过抛圆、过筛处理,用以美化外观,增加密实度;
优选地,步骤三中,烘干温度控制在100~120℃;
优选地,步骤四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分别为1~15重量份、0.5~5重量份、0.1~6重量份;
更优选地,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分别为3重量份、0.75重量份、0.25重量份;或
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分别为7重量份、3重量份、3重量份;或
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分别为15重量份、0.5重量份、6重量份;或
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分别为1重量份、5重量份、0.1重量份。
优选地,步骤四中,先对步骤三中烘干后的产物进行过筛处理,取30~60目的筛分物进行包衣;
优选地,步骤五中,烘干温度控制在100~1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用氢化油包裹的复合酶粉剂被载体吸附后形成内保护,再加上两层外包衣层提高了复合酶的稳定性和耐温性。
(2)本发明的复合酶包衣微丸耐热性能良好,在饲料调质温度85℃以上、调质时间18~40秒、蒸汽压力0.3~0.4MPa的条件下,耐受性差的酶制剂(如蛋白酶、纤维素酶等,裸酶经制粒后的存留低于50%)能达到70%以上的存留率,中等耐受性的酶制剂(如淀粉酶、木聚糖酶等,裸酶经制粒后的存留低于70%)可达到90%以上的存留率。
(3)本发明的复合酶包衣微丸稳定性好,在25℃常温保存12个月,酶活损失在5%以内。
(4)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酶后加工工艺得到的复合酶包衣微丸,外观圆整、粒径均匀,30~60目大小的微丸占95%以上,容重为700g/L~850g/L,与饲料有很好的混合均匀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例子列举,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和构思的范围内的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市售产品,为食品级或医药级。所用设备为混合机、摇摆制粒机、挤压制粒机、抛圆机、流化床干燥塔、包衣机等均为北京昕大洋怀安科技发有限公司所用的设备。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该复合酶包衣微丸包含:含复合酶的丸芯和包裹在丸芯外的包衣层,其中含复合酶的丸芯由包含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的固体粉状酶制剂、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和氢化油组成;包衣层由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组成。其中组成复合酶丸芯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和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4kg、4.5kg、0.4kg、1.25kg、1.25kg、35kg、20kg、30kg、2kg;组成复合酶丸芯外的包衣层的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和乙基纤维素的用量分别为:3kg、0.75kg、0.25kg。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酶包衣微丸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配方比例,将固体粉状酶制剂和氢化油均质混合后,加入载体。载体混合后,先进行干混,时间为4分钟,然后加入适量水,进行湿混,混合时间为10分钟,形成混合物。其中,所述载体为淀粉、微晶纤维素、面粉和氢化油。
步骤二:将上述混合物经摇摆或挤压制成微丸,制成大小30目的微丸,然后用抛圆机抛圆,得到致密的小微丸;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成的微丸在流化床干燥塔中同时进行烘干和包被,再将微丸100℃烘干到水分在6%以下;
步骤四:按照上述配方比例,先将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照上述配比溶于水,对上述产物进行第一层包衣,再将乙基纤维素用70%乙醇溶解后进行第二层包衣;
步骤五:包衣完成后继续100℃烘干,烘干到水分在6%以下,所得产品即为复合酶包衣微丸成品。
将上述所得产品在25℃常温保存12个月,检测复合酶各单酶的酶活,并在在饲料调质温度85℃以上、调质时间18~40秒、蒸汽压力0.3~0.4MPa的条件下检测复合酶的耐温性。所得实际制粒的存留数据和储存稳定性数据列于表1和表2。表1为在25℃常温保存12个月,复合酶酶活存留率(单位:U/g);表2为在饲料调质温度85℃以上、调质时间18~40秒、蒸汽压力0.3~0.4MPa的条件下复合酶耐温实验数据(单位:U/g)。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复合酶包衣微丸成分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其中,组成复合酶丸芯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和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3kg、5kg、0.1kg、2kg、1kg、40kg、20kg、30kg、1kg;组成复合酶丸芯外的包衣层的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和乙基纤维素的用量分别为:7kg、3kg、3kg。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酶包衣微丸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配方比例,将固体粉状酶制剂和氢化油均质混合后,加入载体。载体混合后,先进行干混,时间为4分钟,然后加入适量水,进行湿混,混合时间为10分钟,形成混合物。其中,所述载体为淀粉、微晶纤维素、面粉和氢化油。
步骤二:将上述混合物经摇摆或挤压制成微丸,制成大小30目的微丸,然后用抛圆机抛圆,得到致密的小微丸;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成的微丸在流化床干燥塔中同时进行烘干和包被,再将微丸100℃烘干到水分在6%以下;
步骤四:按照上述配方比例,先将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照上述配比溶于水,对上述产物进行第一层包衣,再将乙基纤维素用70%乙醇溶解后进行第二层包衣;
步骤五:包衣完成后继续100℃烘干,烘干到水分在6%以下,所得产品即为复合酶包衣微丸成品。
将上述所得产品在25℃常温保存12个月,检测复合酶各单酶的酶活,并在在饲料调质温度85℃以上、调质时间18~40秒、蒸汽压力0.3~0.4MPa的条件下检测复合酶的耐温性。所得实际制粒的存留数据和储存稳定性数据列于表1和表2。表1为在25℃常温保存12个月,复合酶酶活存留率(单位:U/g);表2为在饲料调质温度85℃以上、调质时间18~40秒、蒸汽压力0.3~0.4MPa的条件下复合酶耐温实验数据(单位:U/g)。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复合酶包衣微丸的成分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其中,组成复合酶丸芯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和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6kg、4kg、0.5kg、1kg、2kg、20kg、40kg、10kg、10kg;组成复合酶丸芯外的包衣层的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和乙基纤维素的用量分别为:15kg、0.5kg、6kg。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酶包衣微丸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配方比例,将固体粉状酶制剂和氢化油均质混合后,加入载体。载体混合后,先进行干混,时间为4分钟,然后加入适量水,进行湿混,混合时间为10分钟,形成混合物。其中,所述载体为淀粉、微晶纤维素、面粉和氢化油。
步骤二:将上述混合物经摇摆或挤压制成微丸,制成大小50目的微丸,然后用抛圆机抛圆,得到致密的小微丸;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成的微丸在流化床干燥塔中同时进行烘干和包被,再将微丸100℃烘干到水分在6%以下;
步骤四:按照上述配方比例,先将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照上述配比溶于水,对上述产物进行第一层包衣,再将乙基纤维素用70%乙醇溶解后进行第二层包衣;
步骤五:包衣完成后继续100℃烘干,烘干到水分在6%以下,所得产品即为复合酶包衣微丸成品。
将上述所得产品在25℃常温保存12个月,检测复合酶各单酶的酶活,并在在饲料调质温度85℃以上、调质时间18~40秒、蒸汽压力0.3~0.4MPa的条件下检测复合酶的耐温性。所得实际制粒的存留数据和储存稳定性数据列于表1和表2。表1为在25℃常温保存12个月,复合酶酶活存留率(单位:U/g);表2为在饲料调质温度85℃以上、调质时间18~40秒、蒸汽压力0.3~0.4MPa的条件下复合酶耐温实验数据(单位:U/g)。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复合酶包衣微丸的成分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其中,组成复合酶丸芯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和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4kg、4.5kg、0.4kg、1.5kg、1.5kg、30kg、30kg、20kg、1kg;组成复合酶丸芯外的包衣层的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和乙基纤维素的用量分别为:1kg、5kg、0.1kg。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酶包衣微丸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配方比例,将固体粉状酶制剂和氢化油均质混合后,加入载体。载体混合后,先进行干混,时间为4分钟,然后加入适量水,进行湿混,混合时间为10分钟,形成混合物。其中,所述载体为淀粉、微晶纤维素、面粉和氢化油。
步骤二:将上述混合物经摇摆或挤压制成微丸,制成大小60目的微丸,然后用抛圆机抛圆,得到致密的小微丸;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成的微丸在流化床干燥塔中同时进行烘干和包被,再将微丸100℃烘干到水分在6%以下;
步骤四:按照上述配方比例,先将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照上述配比溶于水,对上述产物进行第一层包衣,再将乙基纤维素用70%乙醇溶解后进行第二层包衣;
步骤五:包衣完成后继续100℃烘干,烘干到水分在6%以下,所得产品即为复合酶包衣微丸成品。
将上述所得产品在25℃常温保存12个月,检测复合酶各单酶的酶活,并在在饲料调质温度85℃以上、调质时间18~40秒、蒸汽压力0.3~0.4MPa的条件下检测复合酶的耐温性。所得实际制粒的存留数据和储存稳定性数据列于表1和表2。表1为在25℃常温保存12个月,复合酶酶活存留率(单位:U/g);表2为在饲料调质温度85℃以上、调质时间18~40秒、蒸汽压力0.3~0.4MPa的条件下复合酶耐温实验数据(单位:U/g)。
表1在25℃常温保存12个月,复合酶各种单酶活菌存留率
表2在饲料调质温度85℃以上、调质时间18~40秒、蒸汽压力0.3~0.4MPa的条件下复合酶耐温实验
由此可见,经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制粒后且包衣的复合酶微丸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复合酶包衣微丸稳定性好,在25℃常温保存12个月,复合酶中各种单酶酶活损失均在5%以内。并且,本发明的包衣微丸耐热性能良好,在饲料调质温度85℃以上、调质时间18~40秒、蒸汽压力0.3~0.4MPa的条件下,耐受性差的酶制剂如蛋白酶可达到70%以上的存留率,耐受性中等的酶制剂如木聚糖酶可达到90%以上的存留率。
另外,以上经过实施例中的方法得到的复合酶包衣微丸,外观圆整、粒径均匀,30~60目大小的微丸占95%以上,容重为700g/L~850g/L,与饲料有很好的混合均匀度。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一种复合酶后加工工艺,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由本发明所延伸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者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的保护范畴。

Claims (5)

1.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所述复合酶包衣微丸包含:含复合酶的丸芯和包裹在丸芯外的包衣层,其中,含复合酶的丸芯由固体粉状酶制剂、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和氢化油组成;包衣层由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组成;其中,所述固体粉状酶制剂包含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其中,所述包衣层由两层构成,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构成第一层包衣层,乙基纤维素构成第二层包衣层;
所述丸芯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和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3~16重量份、4~5重量份、0.1~0.5重量份、1~2重量份、1~2重量份、20~40重量份、20~40重量份、10~30重量份、1~10重量份;所述包衣层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分别为1~15重量份、0.5~5重量份、0.1~6重量份;
所述复合酶包衣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配方比例,将固体粉状酶制剂与氢化油均质混合后,加入载体;载体混合时,先进行干混,时间不低于4分钟,然后加入适量水,进行湿混,混合时间不低于8分钟,形成混合物;其中,所述载体由淀粉、面粉和微晶纤维素组成;
步骤二:将上述混合物经摇摆或挤压制成大小30至60目的微丸;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成的微丸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100~120℃;
步骤四:对步骤三烘干后的产物进行过筛处理,取30-60目的筛分物进行包衣,具体先将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配方比例溶于水,对上一步的产物进行第一层包衣,再将乙基纤维素用 70-80%乙醇溶解后进行第二层包衣;
步骤五:包衣完成后继续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100~120℃,烘干到水分在6%以下,所得产品即为复合酶包衣微丸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酶包衣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丸芯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 14重量份、4.5重量份、0.4重量份、1.25重量份、1.25重量份、35重量份、20重量份、30 重量份、2重量份;所述包衣层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分别为 3重量份、0.75重量份、0.25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酶包衣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丸芯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 13重量份、5重量份、0.1重量份、2重量份、1重量份、40重量份、20重量份、30重量份、1重量份;所述包衣层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分别为7重量份、3重量份、3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酶包衣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丸芯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6重量份、4重量份、0.5重量份、1重量份、2重量份、20重量份、40重量份、10重量份、10重量份;所述包衣层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分别为15重量份、0.5重量份、6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酶包衣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丸芯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面粉、微晶纤维素、氢化油的用量分别为14重量份、4.5重量份、0.4重量份、1.5重量份、1.5重量份、30重量份、30重量份、20重量份、1重量份;所述包衣层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为: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分别为 1 重量份、5重量份、0.1重量份。
CN201410638567.1A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2657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38567.1A CN105265756B (zh)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38567.1A CN105265756B (zh)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5756A CN105265756A (zh) 2016-01-27
CN105265756B true CN105265756B (zh) 2019-02-22

Family

ID=55136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38567.1A Active CN105265756B (zh)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657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6263A (zh) * 2018-10-30 2019-02-15 江苏世邦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微生物水质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7224A (zh) * 2018-12-30 2019-03-29 珠海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饲用复合酶制剂
CN109645241A (zh) * 2019-02-26 2019-04-19 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植物精油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77022B (zh) * 2019-11-11 2021-10-22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包裹型生物酶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61933B (zh) * 2020-06-30 2022-08-16 武汉合缘绿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节水体营养及预防病害的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49291A (zh) * 2021-02-02 2021-09-07 安徽东方天合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过瘤胃淀粉酶制备方法
CN113349293A (zh) * 2021-02-02 2021-09-07 安徽东方天合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过瘤胃蛋白酶的制备方法
CN117256739B (zh) * 2023-09-19 2024-03-26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耐高温耐酸的胰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0361A (zh) * 2007-11-22 2009-05-27 珠海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稳定的包被颗粒酶的方法
CN102286451B (zh) * 2011-07-22 2012-11-28 四川丝丽仑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包裹淀粉酶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62696B (zh) * 2011-08-23 2013-10-16 上海欧耐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耐温饲料用颗粒酶的包被生产工艺
CN102511665B (zh) * 2011-12-29 2013-06-05 青岛玛斯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植酸酶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5756A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5756B (zh) 一种复合酶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1665B (zh) 一种植酸酶包衣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3426A (zh) 一种高稳型半胱胺盐酸盐的缓释小丸及制备方法
CN102134281A (zh) 高流动性预胶化淀粉的生产方法
WO2009002046A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ginseng concentrate pellets without excipient
CN103920157B (zh) 一种药用改性淀粉型空白丸芯
Sopanrao Muley et al. For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lansoprazole pellets using factorial design prepared by extrusion-spheronization technique using carboxymethyl tamarind kernel powder
CN102908317B (zh)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肠溶微丸及其包衣液
CN103651343A (zh) 一种2,4-d二甲胺盐的可溶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5791A (zh) 一种制备盐酸非索非那定口腔崩解片的方法
CN103652366B (zh) 一种稳定微囊包膜半胱胺盐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4191A (zh) 一种红霉素肠溶微丸的包衣液组合物
CN102824316B (zh) 埃索美拉唑含药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5997B (zh) 防潮包衣胞磷胆碱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63821A (zh) 一种包被胍基乙酸的制备方法
CN107468655B (zh) 一种香菇多糖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6461B (zh) 盐霉素钠微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CN101485391A (zh) 一种用于植酸酶包衣的薄膜包衣剂的制作方法
CN115590197A (zh) 一种氨糖软骨素制粒方法及其在制备氨糖软骨素产品中的应用
CN101375704A (zh) 一种稳定的饲用空白丸制备方法
CN105687142B (zh) 一种硫辛酸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6638A (zh) 一种禽畜粪便有机肥圆盘造粒工艺
CN110613698B (zh) 一种微囊化动物药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69610A (zh) 不易吸潮的颗粒调味料制作方法
CN101732315A (zh) 一种恩诺沙星微囊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4

Address after: 054200 North Park of Neiqiu Industrial Park,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da Ocean Inner Hill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B 12 Tianzuo International Building 1 Building B 90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Xindimei Feed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