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3609B - 冷冻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冷冻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3609B
CN102853609B CN201210176452.6A CN201210176452A CN102853609B CN 102853609 B CN102853609 B CN 102853609B CN 201210176452 A CN201210176452 A CN 201210176452A CN 102853609 B CN102853609 B CN 1028536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ce
cold air
ice making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64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3609A (zh
Inventor
井口弘洋
中津哲史
小林孝
卫藤浩
宫崎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53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3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3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3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制冰室(300)中的制冰效率的冷冻冰箱。该冷冻冰箱设有:具有一个流入口(302)的制冰室(300);配置于制冰室(300)内,划分形成有多个冰室(11)的制冰皿(1);配置于制冰室(300)的上方,与流入口(302)连接而形成来自流入口(302)的冷气风路(3)的导风托盘(2),在导风托盘(2)上形成有多个排出口(23),该多个排出口(23)与制冰皿(1)的各个冰室(11)相对应地设置,从上方向制冰皿(1)供给冷气,仅从导风托盘(2)的多个排出口(23)的某一个向制冰皿(1)的上方供给从流入口(302)向制冰室(300)内流入的冷气。

Description

冷冻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制冰装置的冷冻冰箱。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所述自动制冰装置能够自动地制作冰。
作为这样的冰箱存在有如下那样的冰箱,该冰箱在冷冻室内设置有自动制冰装置,从用于向冷冻室内送出冷气的吹出口吹出冷气,并且利用与该吹出口分开设置的冷气通路向制冰皿的上面吹出冷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存在有如下那样的冰箱,即,将向制冰室的制冰装置供给的冷气的风路分离成主风路和多个副风路,“通过主风路21,从制冰皿11的后方向制冰皿11的前端部供给冷气”,并且“通过副风路22以及副风路23的冷气,经由多个开口部17,从制冰皿11的斜上方向制冰皿11进行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还存在如下那样的冰箱,即,从与输送冷气的送风机相向地形成的吹出口向冷冻室内吹出冷气,并且从与设置于该吹出口的上方的冷气流路管道连通的多个排出口对制冰皿吹出冷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3155号公报(第2页,第3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43823号公报(第7~9页,图5)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113095号公报(第2页,第3页,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制冰皿中制作冰时,从制冰皿的上方喷吹冷气、直接地冷却的方式,与从制冰皿的周围间接地冷却的方式相比,制冰效率高。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冰箱,由于在冷冻室后方的制冰皿下方和制冰皿上方具有两个吹出口,所以来自送风机的冷气流量被分散到两个吹出口。因此,为了直接冷却制冰皿而从设置于制冰皿上方的吹出口吹出的冷气流量相对地变小,提高制冰效率比较困难。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冰箱,具有用于从制冰皿的后方朝向前方供给冷气的主风路,和用于从制冰皿的斜上方向制冰皿供给冷气的副风路。但是,由于来自主风路的冷气与来自副风路的冷气相交,所以流量相对较少的来自副风路的冷气被来自主风路的冷气改变其流动方向,导致制冰效率降低。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冰箱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将来自送风机的冷气临时向相对于送风机的冷气送风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方)引导,并且从制冰皿用的吹出口向制冰皿的上面吹出冷气。因此,从送风机到达制冰皿用的吹出口的冷气的流动较差,压力损失较大,且供给到制冰皿的送风量相对于来自送风机的送风量减少,制冰效率低。
这样,在以往的具有制冰装置的冷冻冰箱中,在制冰效率方面期待进一步的改善。
本发明就是以上述那样的课题为背景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制冰室中的制冰效率的冷冻冰箱。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冻冰箱,其设有:具有冷气流入口的制冰室;配置于上述制冰室内,划分形成有多个冰室的制冰皿;配置于上述制冰皿的上方,与上述冷气流入口连接而形成来自上述冷气流入口的冷气的通风路的导风托盘,在上述导风托盘上形成有多个排出口,该多个排出口与上述制冰皿的各个上述冰室相对应地设置,相对于上述制冰皿从上方供给冷气,将从上述冷气流入口流入上述制冰室内的冷气,仅从上述导风托盘的上述多个排出口向上述制冰皿的上方供给。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冷冻冰箱,能够提高将向制冰室供给的冷气用于制冰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冷冻冰箱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制冰室及其周边部的主要部分截面模式图。
图4是收纳有实施方式的制冰皿的状态下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拉出实施方式的制冰皿的状态下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拆下了供水管和温差电堆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安装有供水管和温差电堆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C-C截面图。
图9是图7的D-D截面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从前面观察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情况下的制冰皿、第一风路以及第二风路的配置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冷冻冰箱的送风机附近的主要部分截面模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中的冷气的流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冷冻冰箱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由本实施方式进行限定。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冰箱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冷冻冰箱100具有通过分隔前面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的箱体40而构成的多个储藏室。箱体40例如由钢板制的外箱和合成树脂制的内箱构成,在两者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等。
冷冻冰箱100作为储藏室具有冷藏室200、制冰室300、切换室400、冷冻室500、蔬菜室600。冷藏室200设置于冷冻冰箱100的最上部,在冷藏室200的下方,左右并列设置有制冰室300以及切换室400。在这些制冰室300以及切换室400的下方设置有冷冻室500,在冷冻室500的下方设置有蔬菜室600。
冷冻冰箱100的各储藏室,通过利用分隔壁分隔箱体40而形成。冷藏室200与制冰室300以及切换室400之间,利用分隔壁41进行分隔。制冰室300以及切换室400与冷冻室500之间,利用分隔壁42进行分隔。冷冻室500与蔬菜室600之间,利用分隔壁43进行分隔。另外,左右并列设置的制冰室300与切换室400之间,也通过未图示的分隔壁进行分隔。
各储藏室通过能够设定的温度带(设定温度带)进行区分,例如,冷藏室200能够设定为约0℃~4℃,蔬菜室600能够设定为约3℃~10℃,制冰室300能够设定为约-18℃,冷冻室500能够设定为约-16℃~-22℃。另外,切换室400能够切换成激冷(约0℃)、软冷冻(约-7℃)等的温度带。另外,各储藏室的设定温度并不限定于此。
在冷藏室200的前面开口部,能够自由开闭地安装有两扇对开式(铰链式)的门201。在冷藏室20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载置架,通过打开门201,能够将食品等的被冷却物载置在载置架上。另外,除了载置架还可配置上面开口的箱状的收纳容器,或者也可以代替载置架而配置上面开口的箱状的收纳容器。
在制冰室300、切换室400、冷冻室500以及蔬菜室600的前面开口部,分别可自由开闭地设置有抽屉式的门301、401、501、601。
另外,在制冰室300、切换室400、冷冻室500以及蔬菜室600内,分别收纳有一个或者多个能够伴随着各门的移动而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收纳容器,能够收纳食品等的被冷却物。另外,除了收纳容器之外还可以设置用于载置食品等的载置架,或者也可以代替收纳容器而配置用于载置食品等的载置架。
在冷藏室200、制冰室300、切换室400、冷冻室500以及蔬菜室600的背面侧设置有背面壁44。并且,在背面壁44与箱体40的背面之间,设置有冷气供给风路45以及冷却室51。
冷却室51例如设置于与冷冻室500的背面侧相向的范围。
在冷却室51中设置有冷却器53,在冷却器53的上侧设置有送风机54。
在与各储藏室相对应的背面壁44上形成有用于使来自于冷却器53的冷气流入储藏室内的流入口,和用于使该冷气从储藏室流出的流出口。
在冷气供给风路45上设置有用于向各储藏室的流入口供给冷气或者截断冷气的供给的风门。
接着,对搭载于冷冻冰箱100的冷冻循环的动作以及冷冻冰箱100内的空气流进行说明。
在冷冻冰箱100的背面最下部设置有压缩机52。
在压缩机52中被压缩了的制冷剂,在冷凝器(未图示)中被冷凝。被冷凝了的状态下的制冷剂在毛细管(未图示)中被减压。被减压了的制冷剂在冷却器53中蒸发,通过该蒸发时的吸热作用对冷却器53周边进行冷却。通过压缩机52、冷凝器(未图示)、作为减压器的毛细管(未图示)以及冷却器53构成冷冻循环。
送风机54将在冷却器53的周边冷却了的冷气向各储藏室输送。
另外,风门、压缩机52以及送风机54利用控制回路等的控制装置(未图示)进行控制。控制装置利用热敏电阻等的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各储藏室内的温度,以达到作为目标的设定温度的方式调整冷冻循环的冷却能力、基于风门开闭的风量,或者控制冷却运转的开始·停止,并控制送风机54的运转。
由冷却器53冷却了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冷气供给风路45流入冷藏室200。流入到了冷藏室200的空气,在对载置于冷藏室200的载置架等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后,流出到与冷气供给风路45分开设置的背面风路(未图示)。并且,流出到了该背面风路(未图示)的空气的一部分,与从冷冻室500等流出了的冷气的一部分合流,前进到冷却室51的空气流上游侧,再次被冷却器53冷却。另外,从冷藏室200流出到了冷气供给风路45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未图示的风路而流入蔬菜室600,在对蔬菜室600内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后从蔬菜室600流出、进入冷却室51的空气流上游侧。
另外,在由冷却器53冷却了的空气中,一部分通过冷气供给风路45流入制冰室300,一部分通过冷气供给风路45流入切换室400,一部分通过冷气供给风路45流入冷冻室500。
流入到了冷冻室500的空气,在对冷冻室500内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后,流出到背面风路(未图示)。并且,该空气流出到冷却室51的空气流上游侧。流入到了切换室400以及制冰室300的空气,在分别对箱内进行冷却后,通过背面风路(未图示),流入冷却室51的空气流上游。
接着,对制冰室300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3是实施方式的制冰室以及其周边部的主要部分的截面模式图。图3大致与图2中的虚线B所示的部分相对应。
在制冰室300中设置有制冰装置310。制冰装置310设置有制冰皿1、配置于制冰皿1的上方的导风托盘2、与制冰皿1的端部连接而使制冰皿1旋转的驱动装置4。在导风托盘2上设置有用于将由冷却器53冷却了的空气向制冰皿1供给的多个排出口23。在制冰皿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冰储存在内部的储冰箱5。制冰皿1利用与导风托盘2一体地构成的框架10能够向前后方向(图3中的纸面左右方向)移动地受到支承。
在制冰室300的背面侧(图3中的纸面右侧)配置有冷气供给风路45。在该冷气供给风路45中,在大致相当于冷冻室500的背面的位置配置有冷却器53,在冷却器53的上方配置有送风机54。
在冷冻室500的背面侧开口有与冷气供给风路45连通的流入口502,冷气经由该流入口502流入冷冻室500内。
在制冰室300的背面侧开口有与冷气供给风路45连通的流入口302,冷气经由该流入口302流入制冰室300内。
在冷气供给风路45中设置有风门46,该风门46用于将冷气向制冰室300的流入口302供给,或者用于截断冷气向制冰室300的流入口302的供给。风门46利用控制装置控制其开闭状态,由此,控制是否向制冰室300供给冷气。
图4是收纳有实施方式的制冰皿的状态下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拉出实施方式的制冰皿的状态下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拆下了供水管和温差电堆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安装有供水管和温差电堆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C-C截面图,图9是图7的D-D截面图。
制冰皿1是由聚丙烯等的合成树脂材质构成的成型品,具有俯视下呈大致长方形的外形。制冰皿1以其长边与制冰室300的进深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于制冰室300内。制冰皿1的上面开口,在其内部划分形成有形成为凹状的多个冰室11。其接受从导风托盘2的排出口23供给的冷气,并在制冰皿1的各冰室11中生成冰,详细情况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冰皿1的进深方向设置有排列有6个的左右2列的冰室11,但冰室11的数量、形状并不限于图示的示例。
制冰皿1以能够在进深方向拉出或者推入的方式由框架10进行支承。在框架10和制冰皿1上设置有沿着进深方向配置且相互卡合的轨道(未图示),这些轨道在进深方向滑动,由此能够拉出以及推入制冰皿1。另外,使制冰皿1在进深方向移动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能够采用任意的结构。
在制冰皿1的跟前侧设置有把手12。在框架10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制冰皿1的拉出/推入移动的锁定杆9。使用者通过操作该锁定杆9而解除限制,能够将制冰皿1从框架10拉出或者推入框架10。另外,制冰皿1为相对于框架10能够拆装的结构。因此,使用者通过操作固定制冰皿1的锁定杆9,将制冰皿1拉出并从框架10取出,能够将制冰皿1从制冰室300拆下,也能够进行清扫等。
另外,在制冰皿1的背面侧设置有与驱动装置4连接的旋转轴13(参照图3)。
驱动装置4内置有用于旋转驱动旋转轴13的电动机以及减速齿轮,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旋转轴13旋转、使制冰皿1翻转。由此,制冰皿1内的冰落下而储存在储冰箱5内。另外,为了促进来自制冰皿1的冰的脱离,在使制冰皿1翻转时,也可以具有用于对制冰皿1施加扭转的已知的结构。
另外,在驱动装置4上能够转动地安装有检冰杆8。检冰杆8是用于检测储冰箱5的内部的冰量的装置。通过检冰杆8的前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能够测量储冰箱5的内部的冰的高度,并且能够检测储冰箱5的内部的冰的量。
在导风托盘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供水箱内的水向制冰皿1供给的供水管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藏室200内的分隔壁41的上方配置有供水箱(未图示),供水管6与该供水箱相连,并且插通分隔壁41。供水箱内的水通过供水管6被供给到制冰皿1。另外,供水箱的配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制冰室300内形成由隔热材料包围的隔室,在该隔室内配置供水箱。
另外,在导风托盘2的上方设置有温差电堆7作为用于检测制冰皿1内的水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导风托盘2具有周壁21、底板22、形成于底板22的排出口23、隔壁24。在导风托盘2的下方形成有收容空间25(参照图5),在该收容空间25中配置制冰皿1。
导风托盘2在其背面侧与制冰室300的流入口302连接。在导风托盘2与流入口302的连接部两者的宽度大致相同,导风托盘2构成为宽度从该连接部朝向跟前侧逐渐地扩大的形状。有时将以其宽度扩大的方式延伸的周壁21称为扩大部21a。
隔壁24是如下的壁,其配置在导风托盘2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背面侧形成为曲面、俯视时形成为大致U字型。在导风托盘2中,在由隔壁24包围的内部不设置底板22,而是底面开口。该隔壁24是用于将供水管6和温差电堆7配置在制冰皿1的上方的结构。这样,通过在导风托盘2上设置由隔壁24包围的不具有底面的结构,如图7~图9所示,能够在由隔壁24包围的内侧配置供水管6和温差电堆7。由于能够在制冰皿1的上方附近配置供水管6,所以能够从配置在制冰装置310的上侧的供水箱大致笔直地使供水管6伸长,也能够缩短供水路径。另外,由于能够在制冰皿1的上方附近配置温差电堆7,所以能够在制冰皿1的附近高精度地进行温度检测。
并且,通过导风托盘2形成入口侧风路31、第一风路32以及第二风路33。有时将这些入口侧风路31、第一风路32以及第二风路33总称为冷气风路3。
入口侧风路31与流入口302连接,是大致存在于从流入口302到隔壁24的背面侧端部的风路。从流入口302吹出的冷气首先流向入口侧风路31。该入口侧风路31包括与扩大部21a相对应的风路(流路扩大部)。
第一风路32与入口侧风路31连接,是大致形成在隔壁24的左侧部分与周壁21的左侧部分之间的风路。该第一风路32配置在如下的位置,该位置与以两列并列设置在制冰皿1中的冰室11中的配置在左侧的列的冰室11大致对应。
第二风路33与入口侧风路31连接,是大致形成在隔壁24的右侧部分与周壁21的右侧部分之间的风路。该第二风路33配置在如下的位置,该位置与以两列并列设置在制冰皿1中的冰室11中的配置在右侧的列的冰室11大致对应。
从流入口302供给的冷气,首先流入入口侧风路31,流入到了入口侧风路31的冷气的一部分流入第一风路32,剩下的冷气流入第二风路33。
在此,入口侧风路31包括与扩大部21a相对应的风路。在入口侧风路31中,相对于流入口302中的冷气的流路截面积,扩大冷气的流路截面积(流路扩大部)。即,扩大部21a是相对于流入口302中的冷气的流路截面积,用于扩大导风托盘2中的流路截面积的结构的一例。这样扩大流路截面积,是为了使冷气的流速无限接近于0(零)。这样,根据导风托盘2的上方与下方(制冰皿1侧)的压力差,以及导风托盘2的排出口23的开口面积,调整从各排出口23供给的冷气的流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表示了在纸面左侧的周壁21上设置扩大部21a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扩大部21a设置在右侧的周壁21上,还可以在左右两方的周壁21上设置扩大部21a。无论怎样,以相对于与流入口302的连接部分使左右相向的周壁21彼此的间隔扩大的方式构成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通过利用扩大部21a使相向的周壁21彼此的间隔扩大,从而扩大导风托盘2中的流路截面积的例子,但也可以通过相对于流入口302的高度增大导风托盘2的高度来扩大流路截面积。
另外,如9所示那样,周壁21和隔壁24是大致相同的高度。并且,在制冰装置310设置在制冰室300内的状态下,周壁21和隔壁24的上端,与制冰室300的顶板面抵接。因此,由隔壁24包围的内侧,基本上不与入口侧风路31、第一风路32、第二风路33连通,使来自于这些风路的冷气不直接流入。即,隔壁24和制冰室300的顶板面,作为阻碍导风托盘2上的冷气从排出口23以外向制冰皿1侧流出的阻碍部发挥作用。
在导风托盘2的底板22上开设有多个排出口2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排出口23的数量与制冰皿1的冰室11的数量相同。另外,排出口23的位置与制冰皿1的冰室11的配置大致相对应,如图6所示,6个排出口23大致沿着导风托盘2的长度方向配置成左右2列。
图10是用于说明从前面观察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情况下的、制冰皿与第一风路以及第二风路的配置的图。另外,在图10中,以双点划线Z表示制冰皿1的旋转区域Z。
如图10所示,第一风路32和第二风路33都配置在制冰皿1的旋转区域Z的外侧。
在导风托盘2的底板22中,在隔壁24的附近,形成有朝向隔壁24的下端倾斜地上升的倾斜面22a。该倾斜面22a既可以是图10所示那样的直线性的面,也可以是曲面。
并且,在底板22的倾斜面22a上形成有排出口23。如图10所示,通过在倾斜面22a上设置排出口23,以相对于制冰皿1的水面的铅垂线X具有角度θ1的方向(图10的吹出方向Y)供给冷气。该角度θ1称为冷气的吹出角度θ1。
这样,通过相对于制冰皿1的水面从斜上方供给冷气,对制冰皿1内的水进行冷却后的冷气难以滞留在制冰皿1的上部。因此,能够从排出口23对制冰皿1的上方持续供给向制冰室300供给的温度低的冷气,能够使用温度低的冷气高效地进行制冰。
另外,冷气的吹出角度θ1,考虑到尽量均匀地对制冰皿1的各冰室11进行冷却,以及使来自各排出口23的冷气尽量不阻碍来自其它的排出口23的冷气的流动等因素,对与各冰室11相对应的每一个排出口23进行设定。在多个排出口23中,一个排出口23的吹出角度θ1可以与其它的排出口23的吹出角度θ1不同,能够对每一个排出口23设定吹出角度θ1(形成有排出口23的倾斜面22a的角度)。另外,虽然从冷却效率的观点出发,如上述那样从斜上方供给冷气比较理想,但也可以将吹出角度θ1设定为0°,包含以从制冰皿1的水面的铅垂方向供给冷气的方式形成的排出口23。吹出角度θ1例如能够设定为0°以上且30°以下的值。
排出口23的开口面积能够对每一个排出口23进行设定,以便能够尽量均匀地冷却制冰皿1的各冰室11。
在此,从制冰室300的流入口302开始的距离越远,来自流入口302的冷气越难以到达,除此之外,从冷却器53开始的距离也越远。因此,在多个排出口23中,距离流入口302越远(进深方向跟前侧)的排出口,越难以变冷。因此,如前所述,在入口侧风路31中,在扩大流路截面积、使冷气的流速无限接近于0的基础上,以使制冰皿1的各冰室11中的制冰时间均匀地接近的方式调整排出口23的开口面积。由于排出口23的开口面积越大冷气的流量越多,所以大致进行调整,以使距离流入口302越远的排出口23其开口面积越大。
另外,排出口23的位置,为相对于制冰皿1的冰室11比正上方更靠左右外侧的位置。这样是为了避开向制冰皿1供水的供水管6、温差电堆7。即,以使从排出口23供给的冷气,尽量不与供水管6、温差电堆7接触而供给到制冰皿1的方式调整这些的配置。
图11为实施方式的冷冻冰箱的送风机附近的主要部分截面模式图。
如图11所示,送风机54配置在冷气供给风路45的冷冻室500的背面。
送风机54,使其冷气的送风方向与形成在冷冻室500的背面壁的上部部分的流入口502大致相向,配置在与流入口502大致相向的位置。通过这样地构成,由送风机54输送的冷气,能够压力损失较小且顺利地从流入口502流入冷冻室500。通过这样地构成,对于冷冻冰箱100中的具有最低设定温度的冷冻室500,能够高效地供给更低温的冷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机54的冷气的送风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向制冰室300的流入口302的开口面侧具有规定的角度θ2的倾斜。由此,能够减小到达制冰室300的流入口302的风路中的的冷气的压力损失,能够使冷气相对于流入口302高效地流入。例如,在前述的专利文献1、3中,相对于送风机的送风方向为水平方向,在比送风机更靠上方的位置开设有朝向制冰室的冷气供给口,因此朝向制冰室的冷气的流动成为与送风机的送风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在冷气供给效率方面存在课题。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抑制从送风机54向制冰室300输送的冷气的压力损失,因此能够相对地增加向制冰室300的冷气供给量,能够提高制冰效率并提高节能效果。
例如,如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冰箱100那样,在上下并列配置制冰室300和冷冻室500、以与冷冻室500的流入口502大致相向的方式设置送风机54的情况下,设置送风机54时的倾斜角度θ2例如能够设定为15°以上~45°以下的值。由此,能够抑制向制冰室300输送的冷气的压力损失,并且能够抑制因使送风机54的送风方向向制冰室300侧倾斜而引起的向冷冻室500供给冷气的效率的降低。
另外,虽然不限定角度θ2的具体的值,但是若角度θ2过大,则向冷冻室500供给冷气的效率将降低,若角度θ2过小,则向制冰室300供给冷气的效率将降低。考虑这些因素而设定送风机54的设置角度。
另外,在例如储藏室的配置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最下位设置冷冻室,在其上方设置蔬菜室,在其上方设置制冰室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取得向冷冻室供给冷气的效率和向制冰室供给冷气的效率的平衡这一点而设定设置送风机时的角度θ2。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制冰动作进行说明。
图12为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中的冷气的流动的图。图12(a)为导风托盘2的俯视模式图,图12(b)为图12(a)的E-E截面模式图,图12(c)为图12(a)的F-F截面模式图。下面,参照图3和图12说明制冰动作和与制冰动作相关联的冷气的流动。
由冷却器53冷却的空气的一部分,利用送风机54进行输送,从流入口302流向制冰室300。如前所述,送风机54の送风方向,相对于流入口302的开口面具有角度θ2的倾斜,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降低到达流入口302的冷气的压力损失。
来自流入口302的冷气,首先流入导风托盘2的入口侧风路31。在入口侧风路31中,利用扩大部21a将冷气的流路截面积扩大为比流入口302中的流路截面积大。更详细地说,扩大入口侧风路31中的流路截面积,以使冷气的流速无限接近于0(零)。因此,导风托盘2内的冷气,其流速大致处于接近0的状态。
流入到了入口侧风路31的冷气,分支成第一风路32和第二风路33。并且,第一风路32和第二风路33内的冷气,经由设置于导风托盘2的底板22的排出口23,被供给到制冰皿1。相对于被从流入口302供给冷气的导风托盘2的上方侧,导风托盘2的下方侧(制冰皿1侧)相对地处于低压状态,因此导风托盘2的冷气风路3的冷气,经由排出口23向作为低压侧的制冰皿1的方向流动。
如上所述,以相对应的制冰皿1的冰室11中的制冰时间大致均匀的方式调整导风托盘2的排出口23的开口面积,在各冰室11中在大致相同的时刻进行制冰。
如图12(c)所示,排出口23相对于制冰皿1的各冰室11位于斜上方,并且排出口23的开口面相对于制冰皿1的水面具有倾斜。这样的来自于排出口23的冷气,从斜上方被供给到制冰皿1的各冰室11。由于设置有与制冰皿1的各冰室11相对应的多个排出口23,因此将来自于与各冰室11相对应的排出口23的冷气作为主要的冷却源高效地冷却各冰室11内的水。并且,各冰室11内的水通过被供给的冷气而成为冰。
温差电堆7以规定的周期测定制冰皿1内的水的温度,若测定的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则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判定为在制冰皿1内生成冰。这样,控制装置通过控制驱动装置4、使制冰皿1转动而使制冰皿1内的冰落下,将生成了的冰储存在储冰箱5内。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对制冰室300吹出冷气的单一的流入口302。并且,利用由导风托盘2形成的冷气风路3从制冰皿1的上部向制冰皿1供给来自流入口302的冷气,由此能够从上部直接冷却制冰皿1。这样,通过将供给到制冰室300的所有冷气,用于从上部冷却制冰皿1的直接的冷却,与设置多个流入口而间接地冷却制冰皿相比,能够高效地制冰。
另外,设置有与设置于制冰皿1的多个冰室11分别相对应的排出口23,仅从这些排出口23向制冰室300内供给冷气风路3内的冷气。虽然来自制冰皿1的冰室11的上方的冷气流量,对制冰效率的影响较大,但通过从排出口23向各冰室11的上方供给冷气风路3内的所有冷气,能够提高制冰效率。
另外,送风机54的送风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在制冰室300的流入口302的开口面侧具有规定的角度θ2的倾斜。由此,能够减小到达制冰室300的流入口302的风路中的冷气的压力损失,能够使冷气高效地流入流入口302。因此,与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那样的装置、即向与朝向制冰室的冷气流入口正交的方向送风的装置相比,能够提高制冰效率,并且能够提高制冰中的节能效果。
另外,在导风托盘2中,在与流入口302连接的入口侧风路31中,相比流入口302中的流路截面积扩大其流路截面积。更详细地说,以冷气风路3中的冷气的流速无限接近于0的方式,扩大冷气风路3的入口侧中的流路截面积。由此,能够根据导风托盘2的上方和下方中的压力差,以及排出口23的开口面积确定对制冰皿1的各冰室11供给的冷气的流量。因此,通过调整该压力差和排出口23的开口面积,能够对各冰室11进行均匀的冷却。
另外,使排出口23的开口面相对于制冰皿1的水面以角度θ1倾斜。因此,在排出口23的开口面积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该角度θ1,能够对制冰皿1的各冰室11进行更均匀的冷却。
另外,将制冰皿1形成为能够相对于制冰装置310进行拆装的结构。因此,使用者能够拆下制冰皿1进行清扫等,能够提高使用自由度。
符号的说明
1制冰皿,2导风托盘,3冷气风路,4驱动装置,5储冰箱,6供水管,7温差电堆,8检冰杆,9锁定杆,10框架,11冰室,12把手,13旋转轴,21周壁,21a扩大部,22底板,22a倾斜面,23排出口,24隔壁,25收容空间,31入口侧风路,32第一风路,33第二风路,40箱体,41分隔壁,42分隔壁,43分隔壁,44背面壁,45冷气供给风路,46风门,51冷却室,52压缩机,53冷却器,54送风机,100冷冻冰箱,200冷藏室,201门,300制冰室,301门,302流入口,310制冰装置,400切换室,401门,500冷冻室,501门,502流入口,600蔬菜室,601门。

Claims (9)

1.一种冷冻冰箱,其特征在于,设有:
具有冷气流入口的制冰室;
配置于上述制冰室内,划分形成有多个冰室的制冰皿;
配置于上述制冰皿的上方,与上述冷气流入口连接而形成来自上述冷气流入口的冷气的通风路的导风托盘,
在上述导风托盘上形成有多个排出口,该多个排出口与上述制冰皿的各个上述冰室相对应地设置,相对于上述制冰皿从上方供给冷气,
在上述导风托盘的底板上面,具有在与上述排出口分开设置的开口部的外周立起的隔壁,
将从上述冷气流入口流入上述制冰室内的冷气,仅从上述导风托盘的上述多个排出口向上述制冰皿的上方供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冰箱,其特征在于,
来自设置于上述导风托盘的上述排出口的冷气吹出方向,相对于进入到上述制冰皿中的水的水面的铅垂方向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上述导风托盘的上述冷气的通风路的入口侧设置有流路扩大部,该流路扩大部具有相对于上述冷气流入口的流路截面积扩大了的流路截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
生成向上述制冰室供给的冷气的冷却器;
输送由上述冷却器生成的冷气的送风机;
设置于上述冷冻冰箱的本体的背面侧,向上述制冰室引导冷气的冷气供给风路,
来自上述送风机的冷气的送风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上述制冰室的上述冷气流入口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皿相对于上述制冰室能够拆卸地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冷冻室,该冷冻室作为与上述制冰室分开的储藏室进行设置,且与上述制冰室上下邻接地配置,
从上述送风机输送的冷气,被向上述制冰室和上述冷冻室双方供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冻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送风机以与使冷气向上述冷冻室流入的流入口相向的方式进行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开口部,配置有用于向上述制冰皿供水的供水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冻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口配置成多个列,
上述开口部配置在上述排出口的相邻的列彼此之间。
CN201210176452.6A 2011-07-01 2012-05-31 冷冻冰箱 Active CN1028536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7708A JP5586534B2 (ja) 2011-07-01 2011-07-01 冷凍冷蔵庫
JP2011-147708 2011-07-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3609A CN102853609A (zh) 2013-01-02
CN102853609B true CN102853609B (zh) 2014-12-31

Family

ID=47400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6452.6A Active CN102853609B (zh) 2011-07-01 2012-05-31 冷冻冰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586534B2 (zh)
CN (1) CN102853609B (zh)
HK (1) HK1180033A1 (zh)
SG (1) SG186540A1 (zh)
TW (1) TWI519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6915B2 (ja) * 2014-05-27 2018-1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4634046B (zh) * 2014-12-26 2017-08-25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
DE102016009710B4 (de) * 2016-08-10 2021-05-06 Emz-Hanauer Gmbh & Co. Kgaa Kühl- oder Gefriergerät mit einem Eisbereiter
CN107166838B (zh) * 2017-05-31 2019-12-06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制冰机侧进风结构
WO2019111321A1 (ja) * 2017-12-05 2019-06-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
US11112163B2 (en) 2019-01-18 2021-09-07 Whirlpool Corporation Ice-making compartment for an appliance
CN111829224B (zh) * 2020-06-15 2022-03-04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冰装置、冰箱及制冰方法
JP2023095340A (ja) * 2021-12-24 2023-07-06 アクア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6908A (zh) * 2004-12-27 2006-07-05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4230A (ja) * 1994-09-28 1996-04-12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凍冷蔵庫
JPH0894228A (ja) * 1994-09-28 1996-04-12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凍冷蔵庫
JP3253479B2 (ja) * 1995-03-22 2002-0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冷凍冷蔵庫
JPH0933155A (ja) * 1995-07-20 1997-02-07 Fujitsu General Ltd 冷蔵庫
JPH09113095A (ja) * 1995-10-20 1997-05-02 Fujitsu General Ltd 電気冷蔵庫
JP2002098463A (ja) * 2000-09-27 2002-04-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4310299B2 (ja) * 2005-09-09 2009-08-05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4902296B2 (ja) * 2006-09-01 2012-03-2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493318B2 (ja) * 2008-07-18 2014-05-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290706B2 (ja) * 2008-11-10 2013-09-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6908A (zh) * 2004-12-27 2006-07-05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3242A (zh) 2013-01-16
HK1180033A1 (zh) 2013-10-11
SG186540A1 (en) 2013-01-30
JP5586534B2 (ja) 2014-09-10
TWI519748B (zh) 2016-02-01
JP2013015245A (ja) 2013-01-24
CN102853609A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3609B (zh) 冷冻冰箱
KR101523251B1 (ko)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장고
KR102331090B1 (ko) 냉장고
CN101446464B (zh) 冷冻冰箱
EP3217126B1 (en) Refrigerator
KR100498386B1 (ko) 냉장고의 냉기 토출장치
CN102116569A (zh) 冰箱的控制方法
KR101754359B1 (ko) 냉장고의 냉기 순환 구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170292766A1 (en) Refrigerator and cold air circulation module for a refrigerator
CN107421205B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07487218U (zh) 冰箱
KR102336200B1 (ko) 냉장고
KR100584271B1 (ko) 냉장실 도어에서의 제빙 냉기 유로 구조
JP3904866B2 (ja) 冷蔵庫
CN102818417B (zh) 冰箱
CN106164610A (zh) 冰箱
CN101484764B (zh) 具有温控室的冰箱
JP5175705B2 (ja) 冷蔵庫
JP2017116121A (ja) 冷蔵庫
KR20170115811A (ko) 냉장고의 제빙 장치
KR100661366B1 (ko) 냉장고
KR20160148337A (ko) 냉장고의 제빙덕트 및 상기 제빙덕트를 이용한 제빙방법
KR101696893B1 (ko) 냉장고 및 그 제빙방법
KR20170123055A (ko) 냉장고
JP7192402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003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003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