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9557A - 电梯用双安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用双安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9557A
CN102849557A CN201210228215XA CN201210228215A CN102849557A CN 102849557 A CN102849557 A CN 102849557A CN 201210228215X A CN201210228215X A CN 201210228215XA CN 201210228215 A CN201210228215 A CN 201210228215A CN 102849557 A CN102849557 A CN 102849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equipment
elevator
induction element
pulley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82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9557B (zh
Inventor
柳济光
金一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Everdig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verdig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digm Corp filed Critical Everdig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49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9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9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9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4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用双安全装置,其包括:主体框架,安装在电梯轿厢一侧以使所述导轨能够通过所述主体框架;升降缆绳,依据电梯轿厢的工作而在其中产生张力;第一定滑轮,固定在主体框架上并使升降缆绳围绕其下部延伸;动滑轮,使其上部由围绕第一定滑轮的下部延伸的升降缆绳缠绕并依据升降缆绳中的张力存在状态而上下运动;升降引导装置,设置成引导动滑轮运动;第一引导元件,连接于围绕动滑轮延伸的升降缆绳的一端且设置成随着动滑轮运动而同时沿沿相反方向运动;以及第一制动装置,设置成随着第一引导元件的上下运动而转动,其中第一制动装置的转动方向决定是否制动电梯轿厢,该装置在电梯突然工作时可制动电梯,由此提高电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梯用双安全装置
本发明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用双安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用双安全装置,所述电梯用双安全装置为双结构并通过对引导电梯运动的导轨施压来施加制动力。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为高层写字楼或公寓设计用于将人员和货物运载至所需楼层的电梯时,应考虑制动安全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在电梯意外操作事件中强迫停止电梯是设计电梯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例如,电梯因断电或者其工作时升降缆绳断裂而突然下落的情况。为此,常规地,制动装置安装成当电梯不正常工作时使与电梯和用于使电梯竖直运动的配重负载相连接的缆绳停止运动。
另一种常规方法提供了一种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采用卡爪对引导电梯的导轨进行限制,以在电梯发生非正常操作时制动电梯。该制动装置设置成当检测到由电梯失控下降产生的过快的速度时切断电机的电源并将制动力施加到导轨上。
这些常规制动装置仅在电梯非正常(例如当电梯突然高速下降时)工作时启动,且具有的不足之处在于,如果电梯处于某一楼层的电梯打滑或以低速落下或者如果电梯急速超过正常速度,则它们不能有效地将制动力作用于电梯。
此外,在常规制动装置通过挤压导轨而将制动力施加于电梯时,在制动力上存在着限制,这是由于这类制动装置设置成利用电梯重量来解除和启动制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用双安全装置,所述电梯用双安全装置在电梯突然运动时可制动电梯,由此提高电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所述双安全装置采用双制动电梯的联动机构,并由此能使制动能力与动滑轮的数量成比例增加,且不管成为什么样的双结构,其能减少两个联动机构之间的干扰,从而可确保各联动机构运动独立。由此,即使一个制动装置失效,另一个制动装置也能依然工作,由此能确保电梯的可靠性。
在一个总的方面,提供一种电梯用双安全装置,其通过对引导电梯轿厢的导轨施压来制动电梯轿厢,所述电梯用双安全装置包括:主体框架,安装在电梯轿厢的一侧以使所述导轨能够通过所述主体框架;升降缆绳,依据电梯轿厢的工作而在其中产生张力;第一定滑轮,固定在主体框架上并使升降缆绳围绕其下部延伸;动滑轮,使其上部由围绕第一定滑轮的下部延伸的升降缆绳缠绕并依据升降缆绳中的张力的存在状态而上下运动;升降引导装置,设置成引导动滑轮运动;第一引导元件,连接于围绕动滑轮延伸的、升降缆绳的一端且设置成随着动滑轮运动而同时沿沿相反方向运动;以及第一制动装置,设置成随着第一引导元件的上下运动而转动,其中第一制动装置的转动方向决定是否制动电梯轿厢。
由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可清楚其它特征和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将制动力施加于电梯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解除制动力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将制动力施加于电梯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的解除制动力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侧视图。
除非另有说明,在整个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理解为表示相同的部件、特征和结构。出于清楚、图解和方便起见,这些部件的绘制和相对尺寸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的说明将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本文所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由此,本文所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各种变化、修改、或等同物将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此外,出于提高简洁性,可省略公知功能和结构的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将制动力施加于电梯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解除制动力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立体图。
电梯用双安全装置100通过对引导电梯轿厢10运动的导轨20进行施压来施加制动力。为此,双安全装置100包括主体框架110、升降缆绳120、第一定滑轮130、动滑轮(moving pulley)140、升降引导装置150、第一引导元件160、以及第一制动装置170。主体框架110安装在电梯轿厢10的一侧,从而导轨20可行进通过主体框架110。升降缆绳120依据电梯轿厢10的运动而产生张力。第一定滑轮130使升降缆绳120缠绕在其下部,且第一定滑轮130固定于主体框架110。围绕第一定滑轮130下部延伸的升降缆绳120继续延伸以缠绕在动滑轮140的上部。动滑轮140依据升降缆绳120中是否存在张力而上下运动。升降引导装置150引导动滑轮140运动。第一引导元件160连接于围绕动滑轮140延伸的升降缆绳120的一端并由此随着动滑轮140的运动同时沿相反方向上下运动。第一制动装置170依据第一引导元件160的运动而转动,且第一制动装置170的转动方向将决定是否采取制动。
主体框架110安装在电梯轿厢10的所述侧,而沿电梯轿厢10的竖直运动方向设置在电梯井道壁上的导轨20安装在第一制动装置170和设置在第一制动装置170一侧的第一制动板171之间。由此,第一制动装置170对导轨20施压,以使导轨20和第一制动装置170之间产生摩擦力,由此能将制动力作用于电梯轿厢10,以防止电梯轿厢10突然上升或下降。
升降缆绳120依据电梯轿厢10的运动而产生张力,并且升降缆绳120具有与电梯轿厢10连接的一端和围绕第一定滑轮130的所述下部和动滑轮140的所述上部延伸并固定于第一引导元件160的另一端。
就是说,当电梯轿厢10工作时在升降缆绳120中产生张力,当电梯轿厢10不工作时所述张力被释放。因此,升降缆绳120呈“S”形状,而处于升降缆绳120弯曲部分中的动滑轮140可依据升降缆绳120中是否存在张力而上下运动。
第一定滑轮130使升降缆绳120缠绕其下部并固定在主体框架110上并改变升降缆绳120走向。
使升降缆绳120围绕其上部延伸的动滑轮140依据升降缆绳120中的张力而上下运动并具有与活动滑轮(movable pulley)相同的功能。就是说,当升降缆绳120中产生张力时动滑轮140下降,当张力被释放时利用重量使动滑轮140上升。利用动滑轮140的、插入到沿升降引导装置150的槽孔151中的轴141,动滑轮140的运动被引导,槽孔151沿升降引导装置150的长度形成。固定在主体框架110上的升降引导装置150引导动滑轮140直线上下运动。
与动滑轮140关联的第一引导元件160随着动滑轮140的运动而同时沿相反方向运动。第一引导元件160连接于升降缆绳120的、围绕动滑轮140的所述上部延伸的所述端部,且由此在动滑轮140上升时第一引导元件160向下运动而在动滑轮140下降时第一引导元件160向上运动。
第一制动装置170依据第一引导元件160的上下运动而转动,且第一制动装置170的转动方向决定是否采取制动,即更具体地对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一制动板171之间的导轨20的运动进行制动。就是说,在制动时,第一制动装置170将导轨20压靠在第一制动板171上并由此使第一制动装置170和导轨20之间产生摩擦力,由此电梯轿厢10的突然上升或下降受到制动而停动。
固定连接于主体框架110一侧的第一制动板171应处于一固定位置处并保持与导轨20相距一预定距离,从而可通过恒定压力来获得恒定制动力。第一制动装置170包括对导轨20施压的摩擦表面173。摩擦表面173由产生大摩擦力的材料制成且可以带有锯齿。因此,当导轨20与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一制动板171紧密接触时,摩擦表面173能防止导轨20打滑,且在电梯轿厢10突然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摩擦表面173能施加足以制动电梯轿厢10的摩擦制动力。
第一制动装置170设置成相对导轨20与第一制动板171相对且围绕铰接部172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框架110。
依据一个方面,电梯用双安全装置100包括第二定滑轮230、辅助缆绳220、第二引导元件260、以及第二制动装置270。第二定滑轮230安装在升降引导装置150的上部,以处于动滑轮140上方。辅助缆绳220连接于动滑轮140的轴141并围绕第二定滑轮230的上部延伸。第二引导元件260连接于辅助缆绳220的、围绕第二定滑轮230延伸的一端,且第二引导元件260随着动滑轮140运动同时沿相反方向运动。第二制动装置270依据第二引导元件260的上下运动而转动,且第二制动装置270的转动方向决定是否采取制动。
第二定滑轮230安装在升降引导装置150的所述上部上,以处于动滑轮140上方并改变辅助缆绳220的走向。辅助缆绳220具有与动滑轮140的轴141连接的一端而与第二引导元件260连接、围绕第二定滑轮230的所述上部延伸的另一端。第二引导元件260设置成与第一引导元件160对齐、并连接于辅助缆绳220的、围绕第二定滑轮230延伸的所述另一端,由此第二引导元件260随着动滑轮140运动而同时沿相反方向运动。
就是说,与动滑轮140的轴141连接的第二引导元件260随着动滑轮140运动而同时沿相反方向运动。像第一引导元件160一样,第二引导元件260在动滑轮140上升时向下运动而在动滑轮140下降时向上运动。
依据第二引导元件260的上下运动而转动的第二制动装置270的转动方向决定是否采取制动,且第二制动装置270具有与第一制动装置170类似的结构。
换句话说,依据随第二引导元件260的上下运动而转动的第二制动装置270的转动方向,产生或解除制动力,且由此第二制动装置270能对处于第二制动装置270和第二制动板271之间的导轨20的运动进行制动。当第二制动装置270将导轨20压靠在第二制动板271上时,在导轨2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阻止电梯轿厢10突然向上或向下运动。第二制动板270固定连接于主体框架110的一侧。第二制动装置270包括对导轨20施压的摩擦表面273。摩擦表面273由产生大摩擦力的材料制成且可以具有锯齿。因此,在导轨20与第二制动装置270和第二制动板271紧密接触时,摩擦表面273能够防止导轨20打滑,且由此在电梯轿厢10突然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摩擦表面273能施加足以制动电梯轿厢10的摩擦制动力。
此外,第二制动装置270设置为相对导轨20与第二制动板271相对,并围绕铰接部272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框架110。
依据一个方面,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分别包括分别引导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上升和下降的第一运动引导装置161和第二运动引导装置261。
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沿与动滑轮140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此时,第一运动引导装置161和第二运动引导装置261分别引导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直线上下运动。具体地,第一运动引导装置161和第二运动引导装置261分别包括分别沿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的运动方向形成的行进空间162和行进空间262,行进空间162和行进空间262分别与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的尺寸对应。在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分别插入到行进空间162和行进空间262中的同时,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分别引导至第一运动引导装置161和第二运动引导装置261中。
依据一个方面,电梯用双安全装置100包括第一引导滑轮180、第二引导滑轮280、第一动力传送装置191、以及第二动力传送装置291。第一引导滑轮180和第二引导滑轮280安装于主体框架110,以分别位于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下方。第一动力传送装置191具有与第一引导元件160连接的一端和与围绕第一引导滑轮180的下部延伸并固定在第一制动装置170上的另一端,由此第一制动装置170随着第一引导元件160上升而转动。类似地,第二动力传送装置291具有与第二引导元件260连接的一端和围绕第二引导滑轮280下部延伸并固定在第二制动装置270上的另一端,由此第二制动装置270随着第二引导元件260上升而转动。
第一引导滑轮180和第二引导滑轮280安装在主体框架110,以分别位于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下方并分别改变第一动力传送装置191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291的走向。第一动力传送装置191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291可为绳索、链条等,这些都是可传送动力的公知装置。第一动力传送装置191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29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上,而另一端分别缠绕在第一引导滑轮180和第二引导滑轮280的下部而由此改变它们的走向并分别固定在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上。因此,随着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上升,第一动力传送装置191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291分别拉动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由此能够使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转动。
换句话说,当电梯轿厢10工作时在升降缆绳120中产生张力时,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上升的同时动滑轮140下降,且由于上升和下降产生的动力使得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顺时针转动,这就将释放制动力。
相反,如果升降缆绳120断裂或张力从升降缆绳120解除,在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由于它们的重量而下降的同时动滑轮140上升,且因此,被强迫拉动以顺时针转动的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开始逆时针转动,由此产生制动力。
依据一个方面,第一弹性元件190和第二弹性元件290分别将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连接于主体框架110。第一弹性元件190和第二弹性元件290分别弹性拉动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从而分别通过第一动力传送装置191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291而转动的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向原始位置返回。
具体而言,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各自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动力传送装置191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291,而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弹性元件190和第二弹性元件290。第一弹性元件190和第二弹性元件290可均为盘簧。第一弹性元件190和第二弹性元件290的一端固定在主体框架110上而另一端分别经由连接装置192和292(诸如绳索或链条)而分别连接于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
因此,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分别通过第一动力传送装置191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291的拉动力而顺时针转动,且如果这些力被解除,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分别由于第一弹性元件190和第二弹性元件290的弹性恢复力而自动逆时针转动并返回至原始位置。
下面将说明依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电梯的双安全装置的操作。
如果电梯轿厢10工作时升降缆绳120中产生张力,则动滑轮140下降和同时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上升。分别与第一引导元件160和第二引导元件260连接的第一动力传送装置191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291分别缠绕第一引导滑轮180和第二引导滑轮280、并具有分别固定在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上的另一端。当由链条或绳索形成的第一动力传送装置191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291分别使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制动力被解除。
相反,如果用于升降电梯轿厢10的升降缆绳120断裂或张力从升降缆绳120上去除,分别与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连接的第一弹性元件190和第二弹性元件290使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产生制动力。
通过将导轨20压靠在处于与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相对的第一制动板171和第二制动板271上的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实现制动。
图6是依据本发明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将制动力施加于电梯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6的解除制动力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的侧视图。参照图6和图7,除了图1至图5所示的双安全装置100的结构之外,双安全装置还可包括弹性装置300。弹性装置300具有固定在第一制动装置170一侧的一端和固定在第二制动装置270相对侧的另一端,以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进一步赋予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以弹性恢复力而增强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的运动性。弹性装置300可为结构简单且耐久的伸缩弹簧,且可设置为提高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的制动操作性。
弹性元件300的初始位置为弹性元件300响应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通过顺时针转动解除已有的制动力而延伸并缩回的位置和弹性元件300相应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通过逆时针转动施加制动力而延伸并缩回的位置。
具体地,当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顺时针转动时,分别在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上的、弹性装置300的固定点P1和P2之间的距离增加,这导致使弹性装置300伸展,且拉力沿与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沿逆时针方向)作用于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之后在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第二半圈转动期间,在固定点P1和P2之间的距离减少,且由此伸展后的弹性装置300回缩且拉力沿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的转动方向施加。由此,借助所述拉力,制动装置能够更有效地转动并可更有效地释放制动力。
相反,当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逆时针转动时,分别在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上的、弹性装置300的固定点P1和P2之间的距离开始增加,这导致弹性装置300伸展,且拉力沿与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的转动方向(即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之后在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的第二半圈转动期间,固定点P1和P2之间的距离减少,且由此伸展后的弹性装置300回缩,这使得拉力沿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转动的逆时针方向施加。由此,所述拉力有助于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转动,由此可更有效地施加制动力。
依据另一方面,可存在有分别安装于各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的两个弹性装置。在该实例中,所述两个弹性装置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的边缘上而另一端固定在主体框架110上。因此,在转动过程中,单独的弹性恢复力施加于各自的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从而可提高第一制动装置170和第二制动装置270的制动操作性。
如上所述,因为所述双安全装置的结构在电梯轿厢在失控方式下突然工作时通过简单操作而能容易制动,所以电梯的稳定性能够提高。此外,不像常规方法由于其利用电梯重量来制动的结构而在制动力上具有限制,所以通过利用联动机构(link),依据本发明所述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所述双安全装置能够使得制动能力与动滑轮的数量成比例增加。此外,尽管设置为双结构,但是所述双安全装置可减少两个联动机构之间的干扰,且由此确保所述两个联动机构之间的操作独立性。由此,能实现电梯的稳定性,因为甚至当一个制动装置操作失效时,而另一个制动装置依然可工作。
以上已说明了多个实例。但是,将理解的是,可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如果所说明的技术以不同顺序执行和/或如果所述系统、结构、设备、或电路中的构件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由其它构件或其等同物来替代或增补。由此,这些实施方式将落入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电梯用双安全装置,其通过对引导电梯轿厢的导轨施压来制动电梯轿厢,所述电梯用双安全装置包括:
主体框架,安装在电梯轿厢的一侧以使所述导轨能够通过所述主体框架;
升降缆绳,依据电梯轿厢的工作而在其中产生张力;
第一定滑轮,固定在主体框架上并使升降缆绳围绕其下部延伸;
动滑轮,使其上部由围绕第一定滑轮的下部延伸的升降缆绳缠绕并依据升降缆绳中的张力的存在状态而上下运动;
升降引导装置,设置成引导动滑轮运动;
第一引导元件,连接于围绕动滑轮延伸的升降缆绳的一端且设置成随着动滑轮的运动而同时沿沿相反方向运动;以及
第一制动装置,设置成随着第一引导元件的上下运动而转动,其中第一制动装置的转动方向决定是否制动电梯轿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还包括:
第二定滑轮,安装在升降引导装置的上部,以处于动滑轮上方;
辅助缆绳,连接于动滑轮的轴并围绕第二定滑轮的上部延伸;
第二引导元件,连接于围绕第二定滑轮延伸的、辅助缆绳的一端并设置成随着动滑轮的运动而同时沿相反方向运动;以及
第二制动装置,设置成依据第二引导元件的上下运动而转动,其中第二制动装置的转动方向决定是否制动电梯轿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其中,第一引导元件和第二引导元件分别包括分别引导第一引导元件和第二引导元件上升和下降的第一运动引导装置和第二运动引导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还包括:
第一引导滑轮和第二引导滑轮,安装于主体框架,以分别处于第一引导元件和第二引导元件下方;以及
第一动力传送装置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分别具有固定在第一引导元件和第二引导元件上的一端,其中,第一动力传送装置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的另一端分别围绕第一引导滑轮和第二引导滑轮的下部延伸并分别固定在第一制动装置和第二制动装置上,且由此当第一引导元件和第二引导元件上升或下降时第一动力传送装置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分别使第一制动装置和第二制动装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其中,第一制动装置和第二制动装置分别经由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连接于主体框架,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分别弹性拉动第一制动装置和第二制动装置,以使分别通过第一动力传送装置和第二动力传送装置而转动的第一制动装置和第二制动装置向原始位置返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双安全装置,还包括:
弹性装置,设置成具有固定在第一制动装置一侧的一端和固定在第二制动装置相对侧的另一端,并提供弹性恢复力以增加第一制动装置和第二制动装置在转动时的操作性。
CN201210228215.XA 2011-07-01 2012-07-02 电梯用双安全装置 Active CN1028495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65656 2011-07-01
KR1020110065656A KR101239403B1 (ko) 2011-07-01 2011-07-01 승강기용 안전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9557A true CN102849557A (zh) 2013-01-02
CN102849557B CN102849557B (zh) 2014-10-22

Family

ID=47396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8215.XA Active CN102849557B (zh) 2011-07-01 2012-07-02 电梯用双安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239403B1 (zh)
CN (1) CN102849557B (zh)
RU (1) RU2521895C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3450A (zh) * 2020-12-04 2021-03-30 霍前进 一种市政电气工程用的安全防护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68974A (en) * 1971-11-26 1974-10-02 Ace Machinery Ltd Brakes for materials hoists
US4006799A (en) * 1974-06-24 1977-02-08 Inventio Ag Speed limiting device for lifts or the like
DE3739654A1 (de) * 1987-11-23 1989-06-01 Freisl Paul Peter Selbsttaetige bremsvorrichtung fuer foerderkoerbe
WO2004033354A1 (en) * 2002-10-09 2004-04-2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afety device
JP2004142914A (ja) * 2002-10-25 2004-05-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非常止め装置
CN2630215Y (zh) * 2003-06-03 2004-08-04 金湘江 吊篮平衡制动安全保护器
CN2806411Y (zh) * 2005-06-06 2006-08-16 韩基鹏 升降机防坠落保护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95877A1 (ru) * 1980-04-25 1982-01-07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Проект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Организации,Экономике И Технологии Материаль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Снабжения Сель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Эксцентриковый ловитель дл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ых механизмов
SU1123978A1 (ru) * 1983-01-03 1984-11-15 Brejter Yurij L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аварийного торможени каретки подъемника
SU1189775A1 (ru) * 1983-12-20 1985-11-07 Липецкая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ая И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Оргсантехпром" Эксцентриковый ловитель дл скипового подъемника
CN2186236Y (zh) * 1993-02-03 1994-12-28 关明 电梯断绳立即闸车装置
KR100351274B1 (ko) * 1998-12-12 2002-12-26 엘지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유한회사 엘리베이터의비상정지장치
JP3611543B2 (ja) * 2001-11-21 2005-01-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非常止め装置
CN2587828Y (zh) * 2002-12-30 2003-11-26 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保护装置
BRPI0601926B1 (pt) * 2005-06-17 2018-06-12 Inventio Aktiengesellschaft Dispositivo de pára-quedas do freio
KR20060091324A (ko) * 2006-06-30 2006-08-18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비상정지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68974A (en) * 1971-11-26 1974-10-02 Ace Machinery Ltd Brakes for materials hoists
US4006799A (en) * 1974-06-24 1977-02-08 Inventio Ag Speed limiting device for lifts or the like
DE3739654A1 (de) * 1987-11-23 1989-06-01 Freisl Paul Peter Selbsttaetige bremsvorrichtung fuer foerderkoerbe
WO2004033354A1 (en) * 2002-10-09 2004-04-2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afety device
JP2004142914A (ja) * 2002-10-25 2004-05-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非常止め装置
CN2630215Y (zh) * 2003-06-03 2004-08-04 金湘江 吊篮平衡制动安全保护器
CN2806411Y (zh) * 2005-06-06 2006-08-16 韩基鹏 升降机防坠落保护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文晖, 陈声鹤, 潘红良: "电梯机械安全装置极限状态下动态仿真分析", 《现代机械》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3450A (zh) * 2020-12-04 2021-03-30 霍前进 一种市政电气工程用的安全防护装置
CN112573450B (zh) * 2020-12-04 2022-04-05 霍前进 一种市政电气工程用的安全防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2127344A (ru) 2014-01-10
KR20130003974A (ko) 2013-01-09
RU2521895C2 (ru) 2014-07-10
CN102849557B (zh) 2014-10-22
KR101239403B1 (ko) 2013-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9076B (zh) 电梯缓冲器
CN106516933B (zh) 一种电动式安全钳装置及电动式安全钳装置的制动方法
CN101172554B (zh) 电梯双向安全钳装置
CN101643164B (zh) 电梯系统
CN101268005B (zh) 电梯调速机
CN101549818A (zh) 电梯制动装置
CN104118784A (zh) 一种轿厢电梯的平层防溜动方法及装置
CN104724565A (zh) 带触发机构的电梯制停装置
CN108349695A (zh) 电梯轿厢的紧急停止装置
CN204873338U (zh) 防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双向夹绳器装置
CN202729512U (zh) 大吨位渐进式电梯安全钳
CN204549715U (zh) 电梯双向限速安全钳
CN102491144A (zh) 平底浸麦槽主机断绳保护装置
CN102849557B (zh) 电梯用双安全装置
CN204823562U (zh) 渐进式双向夹绳器
CN2711118Y (zh) 双向安全钳
CN103708317A (zh) 电梯安全装置
CN206407780U (zh) 一种电动式安全钳装置
US10807832B2 (en) Elevator device
CN111348518B (zh) 电梯安全促动器系统
KR101227639B1 (ko) 승강기용 비상정지장치
EP3483108B1 (en) Elevator safety gear trigger
CN204873325U (zh) 限速器
CN106081779B (zh) 一种双向安全钳提拉机构
CN205998798U (zh) 紧凑型夹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