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6437B -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6437B
CN102846437B CN201210224928.9A CN201210224928A CN102846437B CN 102846437 B CN102846437 B CN 102846437B CN 201210224928 A CN201210224928 A CN 201210224928A CN 102846437 B CN102846437 B CN 1028464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astomeric element
bearing surface
absorbent commodity
hol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49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6437A (zh
Inventor
石川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46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6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6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6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使弹性部件整体伸长的状态下将弹性部件顺畅地移送到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幅材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1)具有:一对输送部件(10),分别与弹性部件(5)抵接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输送;使输送部件移动的一对输送驱动部件(20);该制造装置一边输送弹性部件一边使之在交叉方向CD伸长。输送部件具有包括与弹性部件抵接的抵接面(11a)的支承部件(11)和钩挂于与抵接面抵接的弹性部件的针部件(12)。通过使支承部件和针部件中的至少任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移动,实现针部件从支承部件的抵接面突出的状态和针部件较之支承部件的抵接面配置于内侧的状态。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尤其涉及相对于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幅材(web)以使弹性部件伸长的状态移送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次性穿着用品等吸收性物品中,为了提高对穿着者的身体的贴合感而配置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相对于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幅材以伸长状态被移送。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将弹性部件以伸长的状态移送到幅材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具有沿着外周面输送弹性部件的一对圆形旋转体、和沿着各旋转体的外周面配置的一对带部件。另外,专利文献2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具有沿着外周面输送弹性部件的一对圆形旋转体、和从旋转体的外周面突出的针部件。一对旋转体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上以夹着弹性部件的方式配置,与弹性部件的交叉方向上的端部抵接。
一对旋转体构成为从位于输送方向上游的第一位置向位于输送方向下游的第二位置输送弹性部件。一对旋转体在交叉方向上的距离,在第二位置处比在第一位置处长。因此,弹性部件在沿着旋转体的外周面被输送的过程中在交叉方向上伸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7605号公报(图2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18158号公报(图6等)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中存在以下的问题点。
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利用旋转体的外周面和带部件以夹着弹性部件的方式对其加以保持。因此,弹性部件的被旋转体和带部件夹着的部分难以伸长。因此,存在弹性部件整体难以伸长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通过向弹性部件插入针来保持弹性部件。另外,在将已伸长的弹性部件移送给幅材时,在第二位置,采用与弹性部件抵接的带部件,将弹性部件从针部件拔出而移送给幅材。但是,针部件由于是向弹性部件侧突出地配置,所以,存在不能顺利地从弹性部件拔出针部件、从而无法将弹性部件顺畅地移送给幅材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使弹性部件整体伸长的状态下将弹性部件顺畅地移送到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幅材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要旨在于,是一边输送用于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带状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5)一边在与输送方向(输送方向MD)正交的交叉方向(交叉方向CD)使弹性部件伸长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1),该制造装置具有:一对输送部件(输送部件10),分别与上述交叉方向上的上述弹性部件的两端部(端部5A、5B)抵接,从接收弹性部件的第一位置向相对于构成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幅材移送上述弹性部件的第二位置输送上述弹性部件;以及一对输送驱动部件(输送驱动部件20),使上述输送部件沿着通过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的输送路径移动;上述输送部件具有:支承部件(支承部件11),具备与上述弹性部件抵接的抵接面(抵接面11a);和针部件(针部件12),经由形成于上述抵接面的孔部(针孔部11b)从上述抵接面突出,钩挂于与上述抵接面抵接的上述弹性部件;具有使上述支承部件和针部件中的至少任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移动的相对移动部件(相对移动部件30);上述一对输送驱动部件被配置成,上述输送驱动部件之间的上述交叉方向的距离在上述第二位置比在上述第一位置长;上述相对移动部件通过使上述支承部件和上述针部件中的至少任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移动,使上述针部件沿着上述抵接面的上述孔部的轴向移动,实现上述针部件从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抵接面突出的状态和上述针部件较之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抵接面配置于内侧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中,上述支承部件还具有经由形成于上述抵接面的上述孔部来吸附上述弹性部件的吸附部件。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和4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中,上述输送驱动部件是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体;上述输送部件的移动轨迹是通过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的圆形轨迹;在与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正交且与上述交叉方向正交的直线方向来看,上述一对旋转轴的轴向是不平行的。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中,上述相对移动部件构成为,通过使上述针部件沿着上述抵接面的上述孔部的轴向移动,使上述针部件从上述抵接面突出。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中,上述相对移动部件构成为,通过使上述支承部件沿着上述抵接面的上述孔部的轴向移动,使上述针部件从上述抵接面突出。
一对输送部件分别与弹性部件的交叉方向上的端部抵接,从接收弹性部件的第一位置向将弹性部件向幅材移送的第二位置输送弹性部件。使输送部件移动的一对输送驱动部件之间的交叉方向上的距离,在第二位置处比在第一位置处长。因此,弹性部件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输送的过程中,在交叉方向伸长。能够在使弹性部件伸长的状态下向幅材移送。
另外,构成为实现针部件从支承部件的抵接面突出的状态、和针部件较之支承部件的抵接面配置于内侧的状态。因此,在保持弹性部件时,使针部件从抵接面突出地支承弹性部件,并且,在向幅材移送弹性部件时,针部件配置在抵接面的内侧,能够使弹性部件从输送部件顺畅地离开。因此,能够将已伸长的弹性部件顺畅地移送给幅材。
针部件配置于弹性部件的支承部件侧的面上。弹性部件并非以夹着两面的状态被保持。由于不将弹性部件夹在两个部件之间地保持,所以,与在夹在部件之间的状态下使弹性部件伸长的构成相比,能够使弹性部件整体大致均匀地伸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从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右上方看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仰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中的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的移动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中的吸附垫和针部件的移动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进行说明。具体地说,对(1)吸收性物品的构成、(2)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3)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构成、(4)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的移动方式及弹性部件的贴附动作、以及(5)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下面附图的记载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使用了相同或类似的符号。另外,应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的不同。
因此,对于具体的尺寸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各附图之间,也包含了相互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1)吸收性物品的构成
首先,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一次性尿布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次性尿布1是展开型的尿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展开型是指如下的尿布:并非预先成形为短裤型,在使用前的状态下为展开的状态,通过利用紧固带等来扣住产品的规定部分彼此而穿到使用者上。
一次性尿布1在一次性尿布1的长度方向L上具有与穿着者的前腰围相对应的前腰围区域S1、与穿着者的后腰围相对应的后腰围区域S2、以及与穿着者的裆部相对应并位于前腰围区域S1和后腰围区域S2之间的裆下区域S3。一次性尿布1具有表面片3、外包片4以及吸收体6。
表面片3设置于与穿着者的肌肤相接的一侧。表面片3由亲水性无纺布或纺织物、开口塑料薄膜、开口疏水性无纺布等透液性的片形成。
外包片4具有与衣服抵接的底无纺布、以及比底无纺布更靠肌肤侧并由防水薄膜(例如、聚乙烯)等形成的不透液性的薄膜(以下、称为底薄膜)。底薄膜由透湿或非透湿性的薄膜构成。
吸收体6设置于表面片3和外包片4之间。吸收体6吸收穿着者的体液。吸收体6由粉碎浆或高吸收性聚合物等的吸收性芯、以及覆盖吸收性芯的薄纸等的吸收性片形成。
在比作为表面片3和外包片4的长度方向L的端部的前缘和后缘更靠长度方向内侧,配置有用于形成沿着穿着者的腰围配置的腰部褶裥的腰围弹性部件5。腰围弹性部件以在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设置于表面片和外包片之间。对于配置该腰围弹性部件5的构成,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表面片和背面片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在裆下区域S3向宽度方向内侧凹陷。裆下区域S3的凹部沿着穿着者的腿围配置。在沿着穿着者的腿围配置的腿围区域,配置着用于形成褶裥的腿围弹性部件。
在前腰围区域S1形成有较之吸收体6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前部侧翼40A,在后腰围区域S2形成有向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后部侧翼40B。前部侧翼40A和后部侧翼40B由表面片和外包片构成。
在后部侧翼40B上设有用于卡定于前腰围区域S1的外包片4上的卡定部41。卡定部41接合于表面片3。卡定部41由面钩扣、粘合带等形成。
(2)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构成部件形成工序、构成部件载置工序、腿围形成工序和切断工序。
在各工序之间包括利用未图示的输送装置(例如、带式输送装置)在输送方向MD输送用于构成表面片3的透液性第一幅材和用于构成外包片4的不透液性第二幅材等的工序。
在构成部件形成工序中,形成第一幅材、第二幅材等的用于构成吸收性物品的构成部件。具体地说,对构成表面片的第一幅材,以在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贴附腰围弹性部件5。对于该腰围弹性部件5的贴附工序,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构成部件载置工序中,在第二幅材上,载置弹性部件、第3幅材、防水片、吸收体和第一幅材等的用于构成吸收性物品1的构成部件。
在腿围形成工序中,沿着构成腿围区域的凹部切断表面片和背面片。由此,形成配置于穿着者的腿周围的腿围区域。
在切断工序中,沿着宽度方向W,按一个产品的尺寸切断配置着表面片、背面片、吸收体、后部侧翼40B和前部侧翼40A的连续体。由此制造一次性尿布1。
(3)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构成
接着,对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的进行腰围弹性部件5的贴附工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表示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1的正视图。图3是表示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1的立体图。图4是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1的仰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对输送驱动部件,仅在图2中加以图示,而在其他的附图中省略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1,在输送方向MD输送带状的弹性部件5,并且,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CD使弹性部件5伸长的状态下,向构成表面片3的幅材移送弹性部件5。输送方向是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交叉方向是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1具有一对输送部件10、一对输送驱动部件20和一对相对移动部件30。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1的输送部件10、输送驱动部件20和相对移动部件30以通过图1所示的交叉方向CD的中心并沿着输送方向MD的中心线CL为对称轴,线对称地配置着。
输送驱动部件20具有以旋转轴21为中心旋转的一对旋转体22。在一对旋转体22上分别连接着两个输送部件10。输送部件10随着旋转体22的旋转而在旋转方向移动。
旋转体22的旋转轴21在交叉方向CD上延伸,且从交叉方向CD外侧朝向交叉方向CD内侧、向下方(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倾斜。一对旋转轴21从与输送方向MD正交且与交叉方向CD正交的直线方向来看,是不平行的。
一对旋转体22由于是以不平行配置的一对旋转轴21为中心旋转的,所以旋转体22之间的交叉方向CD的距离变化。具体地说,图1所示的下侧的旋转体22之间的交叉方向CD上的距离比上侧的旋转体22之间的交叉方向CD上的距离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图1的上侧输送部件的位置是从未图示的弹性部件供给部件接收弹性部件5的第一位置,成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图1的下侧输送部件的位置是向幅材移送弹性部件5的第二位置。
在图2中,上侧的输送部件1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侧的输送部件10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另外,图3所示的俯视图示出了第一位置的输送部件,图4所示的仰视图示出了第二位置的输送部件。
输送部件10与构成输送驱动部件的旋转体22相连,随着旋转体22的旋转而在旋转方向移动。输送部件10从接收弹性部件的第一位置向将弹性部件移送到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幅材的第二位置输送弹性部件。
一对输送部件10分别具有:作为支承部件的吸附垫11,具有与交叉方向上的弹性部件的两端部分别抵接的抵接面11a;针部件12,经由形成于抵接面11a的孔部11b从抵接面11a突出,钩挂于与抵接面抵接的弹性部件;较之吸附垫11配置于旋转体的径向内侧的滑动集成块13;相对于滑动集成块13自由滑动地配置的线性导向件14;线性块15和线性安装架16;以及凸轮从动件17,安装于滑动集成块13,与后述的作为相对移动部件的凸轮31的凸轮槽32卡合。
吸附垫11、滑动集成块13和凸轮从动件17一体化而一起移动。为了便于说明,该吸附垫11、滑动集成块13和凸轮从动件17以下将作为第一输送部件10A。另外,针部件12、线性导向件14、线性块15和线性安装架16一体化而一起移动。为了便于说明,该针部件12、线性导向件14、线性块15和线性安装架16以下将作为第二输送部件10B。
第一输送部件10A和第二输送部件10B可相对移动地构成,经由后述的凸轮槽32,随着输送部件的旋转移动而相对滑动。第一输送部件10A和第二输送部件10B在图2的左上所示的输送部件10中,用不同的斜线表示。
吸附垫11具有与弹性部件5抵接的抵接面11a。在抵接面11a上形成有多个孔部。多个孔部中的一部分孔部是针部件12所插通的针孔部11b(参照图7),其他孔部是用于利用配置于滑动集成块13内的吸附机构(未图示)来吸引与抵接面11a抵接的弹性部件5的吸附孔部11c(图7参照)。
针部件12与板状的板部12a相连接,突出设置于该板部12a上。针部件12在从吸附垫11的抵接面11a突出的状态下扎入弹性部件5的交叉方向CD上的端部5a、5b。
滑动集成块13将吸附机构、针部件收容于内部。滑动集成块13经由凸轮从动件17沿着凸轮槽32移动。
包括滑动集成块的第一输送部件10A经由凸轮从动件17沿着凸轮槽32移动。另一方面,第二输送部件10B固定于旋转体22,但并未与作为相对移动部件的凸轮槽32卡合。因此,第二输送部件10B不沿凸轮槽移动。
因此,若输送部件10随着旋转体22的旋转而在旋转方向移动,则第二输送部件10B与旋转体22一体化地移动,而第一输送部件10A沿着凸轮槽32移动,由于与第二输送部件10A一起在旋转方向旋转,第一输送部件10A和第二输送部件10B相对移动。对第一输送部件10A和第二输送部件的移动方式,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构成相对移动部件30的凸轮31上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凸轮槽32。凸轮槽32较之构成输送驱动部件的旋转体22配置在交叉方向外侧。凸轮槽32具有引导凸轮从动件17的相向的壁面。凸轮从动件17的外周面沿着凸轮槽32的一对壁面移动。凸轮槽的凸轮曲线不同于利用旋转体22移动的输送部件的移动轨迹。凸轮曲线被设置成与旋转体22的旋转轴21的距离变化。
(4)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的移动方式、以及弹性部件的贴附动作
接着,对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的移动方式、以及弹性部件的贴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说明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的移动方式的示意正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吸附垫和针部件的移动方式的示意剖面图。
输送部件10随着旋转体22的旋转以旋转轴21为中心在旋转方向移动。输送部件10中的第二输送部件10B固定于旋转体22,与旋转体22一体地移动。另一方面,第一输送部件10A经由凸轮从动件17与凸轮槽32卡合,沿着凸轮槽32移动。
凸轮槽32的凸轮曲线是与旋转体22的旋转轨迹错开的椭圆形状。因此,凸轮槽32和旋转体22的旋转轴21的距离在移动过程中变化。图6(a)示出了旋转轴和凸轮槽的距离较近的状态,图6(b)示出了旋转轴和凸轮槽的距离较远的状态。图7(a)是示意地示出了图6(a)的状态的针部件12和吸附垫11的剖面图,图7(b)是示意地示出了图6(b)的状态的针部件12和吸附垫11的剖面图。
图6(a)所示的状态下的旋转轴和凸轮槽的距离LA比图6(b)所示的状态下的旋转轴和凸轮槽的距离LB短。因此,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吸附垫11位于旋转轴侧(旋转体的径向内侧)。因此,针部件从吸附垫11的抵接面11a突出。
另一方面,在图6(b)所示的状态下,吸附垫11位于远离旋转轴的一侧(旋转体的径向外侧)。因此,较之吸附垫11的抵接面11a,针部件配置在径向内侧。
由于旋转轴21和凸轮槽32的距离变化,所以,沿着凸轮槽32移动的第一输送部件10A随着旋转轴21和凸轮槽32的距离的变化,相对于固定于旋转体22的第二输送部件10B,沿着旋转体22的径向滑动。因此,第一输送部件10A的吸附垫11相对于第二输送部件10B的针部件12在径向相对移动。
吸附垫的针孔部的轴向成为相对移动部件的径向。因此,针部件沿着吸附垫的针孔部移动而实现从抵接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和较之抵接面配置在径向内侧的状态。因此,能够实现利用针部件扎入吸附垫上的弹性部件对其加以支承的状态、和从弹性部件拔出针部件而将弹性部件移送给幅材等的状态。
从弹性部件供给部件供给的弹性部件配置于吸附垫的抵接面上。抵接面上的弹性部件经由吸附孔被吸附部件吸附。由于在接收弹性部件的第一位置,凸轮槽和旋转轴的距离较短(成为图6(a)和图7(a)的状态),所以,弹性部件由针部件保持。
在第一位置保持弹性部件的状态下,输送部件随着旋转体的旋转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凸轮槽和旋转轴的距离不变化。另外,保持弹性部件的两端部的一对输送部件之间的距离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变长,所以,弹性部件在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在交叉方向伸长。因此,弹性部件在由针部件保持的状态下,在交叉方向伸长,并且被朝向第二位置输送。
在到达第二位置时,凸轮槽和旋转轴的距离变长。因此,在第二位置,从弹性部件拔出针部件,弹性部件被转移到未图示的幅材。此时,停止吸附部件的吸引,从而弹性部件被顺利地移送到幅材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1,能够实现针部件从吸附垫11的抵接面11a突出的状态、和针部件12较之抵接面11a配置于内侧的状态。因此,在保持弹性部件时,针部件从抵接面突出而支承弹性部件,并且,在弹性部件向幅材移送时,针部件较之抵接面配置于内侧,从而能够使弹性部件顺畅地远离输送部件。因此,能够将已伸长的弹性部件顺畅地移送给幅材。
另外,输送部件被针部件钩住且经由吸附孔部被吸附于抵接面侧。针部件和吸附部件均配置于弹性部件的支承部件侧的面。弹性部件并非以夹着两面的状态被保持。由于不将弹性部件夹在两个部件之间地保持,所以,与在夹在部件之间的状态下使弹性部件伸长的构成相比,能够使弹性部件整体大致均匀地伸长。
而且,由于具有吸附弹性部件的吸附机构,所以,与仅利用针部件保持弹性部件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输送过程中的弹性部件的位置偏移。
另外,通过使吸附垫移动,能够实现针部件从抵接面突出的状态、和针部件较之抵接面配置于内侧的状态。由于使与弹性部件抵接的抵接面移动,所以,在从针部件扎入弹性部件的状态拔出针部件时,能够利用抵接面推压弹性部件地拔出针部件,并且能迅速地拔出针部件而将弹性部件转移给幅材等。
(5)其他的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是,不应当理解成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及附图用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该公开中能想到各种替代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和运用技术。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作为支承部件的吸附垫移动来实现针部件从抵接面突出的状态、和针部件较之抵接面配置于内侧的状态,但是,也可以通过使针部件移动来实现针部件从抵接面突出的状态、和针部件较之抵接面配置于内侧的状态。在驱动针部件时,例如使多个针部件的径向长度不同,朝向针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增加,从而即使在利用凸轮槽使吸附垫整体升降的情况下,在转移位置,也能抽插针部件。
符号说明
CD…交叉方向
CL…中心线
L…长度方向
MD…输送方向
S1…前腰围区域
S2…后腰围区域
S3…裆下区域
W…宽度方向
1…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2…吸收性物品
3…表面片
4…外包片
5…弹性部件
5A、5B…端部
6…吸收体
10…输送部件
10A…第一输送部件
10B…第二输送部件
11…吸附垫
11…支承部件
11a…抵接面
11b…针孔部
11b…孔部
11c…吸附孔部
12…针部件
12a…板部
13…滑动集成块
14…线性导向件
15…线性块
16…线性安装架
17…凸轮从动件
20…输送驱动部件
21…旋转轴
22…旋转体
30…相对移动部件
31…凸轮
32…凸轮槽
32…旋转体
40A…前部侧翼
40B…后部侧翼
41…卡定部

Claims (4)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一边输送用于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带状的弹性部件,一边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使弹性部件伸长,该制造装置具有:
一对输送部件,分别与上述交叉方向上的上述弹性部件的两端部抵接,从接收弹性部件的第一位置向相对于用于构成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幅材移送上述弹性部件的第二位置输送上述弹性部件;以及
一对输送驱动部件,使上述输送部件沿着通过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的输送路径移动;
上述输送部件具有:支承部件,具备与上述弹性部件抵接的抵接面;和针部件,经由形成于上述抵接面的孔部从上述抵接面突出,钩挂于与上述抵接面抵接的上述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具有使上述支承部件和针部件中的至少任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移动的相对移动部件;
上述一对输送驱动部件被配置成,上述输送驱动部件之间的上述交叉方向的距离在上述第二位置比在上述第一位置长;
上述相对移动部件通过使上述支承部件和上述针部件中的至少任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移动,使上述针部件沿着上述抵接面的上述孔部的轴向移动,实现上述针部件从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抵接面突出的状态和上述针部件较之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抵接面配置于内侧的状态;
上述支承部件还具有经由形成于上述抵接面的上述孔部来吸附上述弹性部件的吸附部件,
上述抵接面的上述孔部具有上述针部件所插通的针孔部和用于利用上述吸附部件吸附上述弹性部件的吸附孔部,
上述针部件保持上述弹性部件的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端部,上述针孔部配置成与上述弹性部件的上述交叉方向上的端部相向,上述吸附孔部在上述交叉方向上比上述针孔部更靠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驱动部件是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体;
上述输送部件的移动轨迹是通过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的圆形轨迹;
在与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正交且与上述交叉方向正交的直线方向来看,上述一对旋转轴的轴向是不平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相对移动部件构成为,通过使上述针部件沿着上述抵接面的上述孔部的轴向移动,使上述针部件从上述抵接面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相对移动部件构成为,通过使上述支承部件沿着上述抵接面的上述孔部的轴向移动,使上述针部件从上述抵接面突出。
CN201210224928.9A 2011-06-30 2012-06-29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Active CN1028464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6872 2011-06-30
JP2011146872A JP5973699B2 (ja) 2011-06-30 2011-06-30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6437A CN102846437A (zh) 2013-01-02
CN102846437B true CN102846437B (zh) 2017-04-12

Family

ID=4739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4928.9A Active CN102846437B (zh) 2011-06-30 2012-06-29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73699B2 (zh)
CN (1) CN1028464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2068A (zh) * 2017-09-20 2019-03-26 Juki株式会社 穿着物品的制造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50969B2 (ja) * 2013-07-26 2017-12-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049933B1 (ja) 2016-04-08 2016-12-2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3244A1 (en) * 1990-02-22 1991-08-28 Paper Converting Machine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n elastic waistband to a disposable diaper
CN1085494A (zh) * 1992-09-18 1994-04-20 金伯利-克拉克公司 将一曲线形弹性件贴敷到运动的底布上的方法与设备
EP1428487A1 (en) * 2002-12-13 2004-06-16 Zuik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art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5520A (en) * 1988-08-11 1990-05-15 Curt G. Joa, Inc.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n elastic waistband transversely of a longitudinally moving web
US5308345A (en) * 1989-11-28 1994-05-03 John M. Tharp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osable diapers having elastic waistband
JP3175844B2 (ja) * 1991-07-01 2001-06-11 花王株式会社 弾性部材の延伸供給装置
JP3355046B2 (ja) * 1994-10-13 2002-12-09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紙おむつ用腰バンドの延伸装置
JP2001212174A (ja) * 2000-02-01 2001-08-07 Zuiko Corp 弾性部材の拡幅方法および拡幅機構
JP4012042B2 (ja) * 2002-11-01 2007-11-21 株式会社瑞光 着用物品の製造装置
JP4133773B2 (ja) * 2002-12-13 2008-08-13 株式会社瑞光 物品の製造方法
EP2260813B1 (en) * 2009-05-29 2015-07-15 Fameccanica.Data S.p.A.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ensioned elastication strips, for instance for sanitary articles and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3244A1 (en) * 1990-02-22 1991-08-28 Paper Converting Machine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n elastic waistband to a disposable diaper
CN1085494A (zh) * 1992-09-18 1994-04-20 金伯利-克拉克公司 将一曲线形弹性件贴敷到运动的底布上的方法与设备
EP1428487A1 (en) * 2002-12-13 2004-06-16 Zuik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article
CN1513429A (zh) * 2002-12-13 2004-07-21 ������������ʽ���� 物品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2068A (zh) * 2017-09-20 2019-03-26 Juki株式会社 穿着物品的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13466A (ja) 2013-01-24
JP5973699B2 (ja) 2016-08-23
CN102846437A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47636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bsorbent article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f absorbent article
RU2622828C2 (ru) Способы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дискретных компонентов на полотно
JP5663270B2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連続シートの複合体の折り畳み装置、及び折り畳み方法
CN102209511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KR20110124336A (ko) 폴딩 장치 및 흡수성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CN107028701A (zh) 用于传送离散制品的方法
US95727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the orientation of an absorbent article
CN102846437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CN102846436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WO2014103259A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の折り込み方法及び折り込み装置
TWI508716B (zh) A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an absorbent articl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bsorbent article
KR20110139733A (ko) 흡수성 물품 제조 장치 및 흡수성 물품 제조 방법
CN108472161A (zh) 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关联的连续片状物的组合体的方法和装置
TW201235021A (en) Absorbent article production device and absorbent article production method
RU260248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ткани
CN103764084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CN107847362B (zh) 搬送装置以及使用该搬送装置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7847363B (zh) 搬送装置以及使用该搬送装置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4203173A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CN107613920B (zh) 片材固定方法以及片材固定装置
JP2017532132A (ja) 吸収性物品を回転さ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