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4132A - 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及金属模搬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及金属模搬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4132A
CN102844132A CN2011800054044A CN201180005404A CN102844132A CN 102844132 A CN102844132 A CN 102844132A CN 2011800054044 A CN2011800054044 A CN 2011800054044A CN 201180005404 A CN201180005404 A CN 201180005404A CN 102844132 A CN102844132 A CN 1028441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attern
installed surface
die holder
move
movable pla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54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4132B (zh
Inventor
薮花启介
古川秀一
都筑昭三郎
伊藤荣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Takaoka Co Ltd
Aisin Takaoka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Takaoka Co Ltd
Aisin Takaok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Takaoka Co Ltd, Aisin Takaoka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Takao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44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4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4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41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7/00Casting plants
    • B22D47/02Casting plants for both moulding and ca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23/00Tools; Devices not mentioned before for 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1/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 B22C11/1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with one or more flasks forming part of the machine, from which only the sand moulds made by compacting are remov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9/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ould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铸型造型用的金属模的壁厚较厚时,也有利于将金属模安装在模座上的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金属模搬入装置(2)具有第一可动板(33f),被设置成能够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朝向第一模座(12f)滑动;以及第二可动板(33s),在待机位置与第一可动板(33f)面对配置。金属模驱动源使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的金属模(11f、11s)从可动板(33f、33s)脱离而朝向模座(12f、12s)移动从而被支承在夹紧单元(14f、14s)上。交叉驱动源使第一可动板(33f)和第二可动板(33s)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独立地向与金属模插入方向(箭头X1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及金属模搬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不具有砂箱的砂型铸型的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及金属模搬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供一种制造不具有砂箱的砂型铸型的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该装置具有:能够搭载可制造无箱式铸型的第一金属模和第二金属模的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以及隔着无箱式铸型造型机相互对置的金属模搬入装置及金属模搬出装置。无箱式铸型造型机具有:具有第一安装面的第一模座和具有第二安装面的第二模座。根据该无箱式铸型造型机,将具有第一金属模的可动板和具有第二金属模的可动板同时插入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之间的空间中。因此,对安装在第一模座上的第一金属模的厚度和安装在第二模座上的第二金属模的厚度有限制。因此,不能使用壁厚较厚的第一金属模和第二金属模。因此,对扩大铸型的造型范围有局限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1371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铸型造型用的金属模厚度较厚也有利于将金属模安装在模座上的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及金属模搬入装置。
(1)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涉及的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以下也称为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具备:无箱式铸型造型机,能够搭载可制造无箱式铸型的第一金属模和第二金属模;以及金属模搬入装置及金属模搬出装置,隔着无箱式铸型造型机相互对置地设置,其中,
(ⅰ)无箱式铸型造型机具备:
(a)具有第一安装面的第一模座和具有第二安装面的第二模座;
(b)第一夹紧单元,其设置在第一模座上,并能够在将第一金属模固定于第一安装面上的夹紧位置和解除夹紧而使第一金属模从第一安装面分离的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c)第二夹紧单元,其设置在第二模座上,并能够在使第二金属模固定于第二安装面上的夹紧位置和解除夹紧而使第二金属模从第二安装面分离的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ⅱ)金属模搬入装置具备:
(a)第一可动板,被设置成能够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向第一模座的第一安装面滑动,并具有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可脱离地支承第一金属模并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第一金属模;
(b)第二可动板,在待机位置与第一可动板面对配置,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可动板独立地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第二模座的第二安装面滑动,并具有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可脱离地支承第二金属模并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第二金属模;
(c)金属模驱动源,使由第一定位部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的第一金属模从第一可动板脱离而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第一模座的第一安装面移动并被支承在第一夹紧单元上,并且,使由第二定位部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的第二金属模相对于第一金属模独立地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第二模座的第二安装面移动并被支承在第二夹紧单元上;以及
(d)交叉驱动源,使第一可动板和第二可动板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独立地向与金属模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2)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涉及的金属模搬入装置,在能够搭载可制造无箱式铸型的第一金属模和第二金属模的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插入第一金属模和第二金属模,其特征在于:
(ⅰ)无箱式铸型造型机具备:
(a)具有第一安装面的第一模座和具有第二安装面的第二模座;
(b)第一夹紧单元,其设置在第一模座上,并能够在将第一金属模固定于第一安装面上的夹紧位置CA和解除夹紧使第一金属模从第一安装面分离的松开位置CB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c)第二夹紧单元,其设置在第二模座上,并能够在将第二金属模固定于第二安装面上的夹紧位置CA和解除夹紧使第二金属模从第二安装面分离的松开位置CB之间进行切换,
(ⅱ)金属模搬入装置具备:
(a)第一可动板,被设置成能够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第一模座的第一安装面滑动,并具有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可脱离地支承第一金属模并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第一金属模;
(b)第二可动板,在待机位置与第一可动板面对配置,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可动板独立地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第二模座的第二安装面滑动,并具有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可脱离地支承第二金属模并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第二金属模;
(c)金属模驱动源,使由第一定位部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的第一金属模从第一可动板脱离而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第一模座的第一安装面移动并被支承在第一夹紧单元上,并且,使由第二定位部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的第二金属模相对于第一金属模独立地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第二模座的第二安装面移动并被支承在第二夹紧单元上;以及
(d)交叉驱动源,使第一可动板和第二可动板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独立地向与金属模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3)根据本发明,第一可动板的第一定位部可脱离地支承第一金属模并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第一金属模。在该状态下,当金属模驱动源驱动时,具有第一金属模的第一可动板可以相对于具有第二金属模的第二可动板独立地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第一模座的第一安装面滑动。由此,第一金属模能够安装在第一模座的第一安装面上。
另外,第二可动板的第二定位部可脱离地支承第二金属模并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第二金属模。在该状态下,当金属模驱动源驱动时,具有第二金属模的第二可动板可以相对于具有第一金属模的第一可动板独立地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第二模座的第二安装面滑动。由此,第二金属模能够安装在第二模座的第二安装面上。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将第一金属模和第二金属模中的任意一方安装在模座上后,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中安装了金属模的模座退避到退避位置。此后,交叉驱动源使第一可动板和第二可动板中的具有另一金属模的可动板向与金属模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滑动。由此,俯视时,在相对于金属模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具有另一金属模的可动板的位置与另一模座的位置一致。在这种状态下,金属模驱动源驱动时,具有另一金属模的可动板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另一模座的安装面滑动。由此,另一金属模被安装在另一模座的安装面上。
发明效果
如上所说明,根据本发明,具有第一金属模的第一可动板和具有第二金属模的第二可动板能够相互独立地向模座滑动。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将第一金属模和第二金属模中的任意一方安装在模座上后,使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中安装了金属模的模座退避到其退避位置。此后,交叉驱动源使第一可动板和第二可动板中具有另一金属模的可动板向与金属模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由此,在与金属模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另一金属模与要安装另一金属模的模座的位置一致。在这种状态下,将第一金属模和第二金属模中的另一金属模安装在模座上。根据这样的本发明,使具有第一金属模的第一可动板和具有第二金属模的第二可动板独立地且个别地插入模座间,并将第一金属模和第二金属模独立地且个别地安装在模座上。因此,无需过度地扩大造型机中的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之间的间隔,就可以实现壁厚较厚的第一金属模或第二金属模的交换。即,可以在放宽造型机中的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之间的间隔的限制的同时,实现厚度较厚的第一金属模或第二金属模的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交换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金属模从第一模座的第一安装面分离的概念的剖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金属模被第一模座的第一安装面夹紧的概念的剖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金属模从第二模座的第二安装面分离的概念的剖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金属模被第二模座的第二安装面夹紧的概念的剖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使金属模的卡合部向金属模插入方向移动并插入到夹紧部件的导引槽中的概念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使保持金属模的可动板接近模座的夹紧单元的概念的主视图。
图8是从不同方向表示保持第一金属模的第一可动框架、保持第二金属模的第二可动框架的图。
图9是表示保持着金属模的可动板的位置限制部定位在夹紧部件上的概念的图。
图10是表示通过可动板使金属模的卡合部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的概念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金属模搬出装置的主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第一可动板将第一金属模安装到第一模座上的概念的俯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第二可动板将第二金属模安装到第二模座上的概念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表示造型机、11f表示第一金属模、11s表示第二金属模、12f表示第一模座、12s表示第二模座、13f表示第一安装面、13s表示第二安装面、14f表示第一夹紧单元、14s表示第二夹紧单元、15f表示第一夹紧部件、15s表示第二夹紧部件、16f表示第一导引槽、16s表示第二导引槽、18f表示第一卡合部、18s表示第二卡合部、2表示金属模搬入装置、22f表示第一可动框架、22s表示第二可动框架、29f表示第一滑动驱动源、29s表示第二滑动驱动源、33f表示第一可动板、33s表示第二可动板、39表示位置限制部、5表示金属模搬出装置、51表示回转框架、54表示倾动驱动源、56表示挡块、57表示挡块驱动源。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优选方式,金属模搬入装置具备:固定框架;能够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固定框架上的第一可动框架和第二可动框架;第一滑动驱动源,设置在固定框架上,使第一可动框架相对于第二可动框架独立地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滑动;以及第二滑动驱动源,设置在固定框架上,使第二可动框架相对于第一可动框架独立地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滑动。
根据优选方式,第一夹紧单元具备:第一夹紧部件,设置在第一模座上,能够在将第一金属模固定于第一安装面上的夹紧位置和解除夹紧而使第一金属模从第一安装面分离的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第一导引槽,设置在第一夹紧部件上,沿着金属模插入方向引导设置在第一金属模的背面的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一夹紧驱动源,将第一夹紧部件在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第二夹紧单元具备:第二夹紧部件,设置在第二模座上,能够在将第二金属模固定于第二安装面上的夹紧位置和解除夹紧而使第二金属模从第二安装面分离的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第二导引槽,设置在第二夹紧部件上,沿着金属模插入方向引导设置在第二金属模的背面的第二卡合部;以及第二夹紧驱动源,将第二夹紧部件切换到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
(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作为俯视图的图1中,金属模交换装置具有:无箱式铸型造型机1,用于搭载能够制造由铸物砂形成的无箱式铸型(以下也称为铸型)的第一金属模11f和第二金属模11s;以及隔着造型机1在金属模插入方向(箭头X1方向)上相互对置的金属模搬入装置2和金属模搬出装置5。金属模搬入装置2用于使金属模11f、11s沿着箭头X1方向移动而搬入造型机1中。金属模搬出装置5用于接收沿着箭头X4方向从造型机1搬出的金属模。
对造型机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造型机1用于对不具有砂箱的铸型进行造型,具备:具有平坦的第一安装面13f的第一模座12f和具有平坦的第二安装面13s的第二模座12s。模座12f、12s可以向金属模合模和开模方向(俯视时相对于金属模插入方向即箭头X1方向交叉的方向、即箭头Y方向)移动。对铸型进行造型时,第一安装面13f和第二安装面13s相互面对。在第一安装面13f上安装具有形成型腔11c的成型面11m的第一金属模11f。在第二安装面13s上安装具有成型面11m的第二金属模11s。如图12所示,形成铸型100后,第二模座12s可以经由回转轴59向退避方向(箭头U1方向)回转的同时进行退避。第二模座12s退避后,当第一模座12f沿着箭头F1方向前进时,铸型100前进而脱模。脱模后,第一模座12f沿着箭头F2方向后退而复位。
图2和图3示出设置在第一模座12f上的第一夹紧单元14f。如图2和图3所示,沿着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在第一模座12f上设置有两个(多个)第一夹紧单元14f,并能够切换到使第一金属模11f固定在第一安装面13f上的夹紧位置CA和解除夹紧而使第一金属模11f从第一安装面13f分离的松开位置CB。第一夹紧单元14f具有第一夹紧部件15f、第一导引槽16f和第一夹紧驱动源17f。第一夹紧部件15f能够切换到使第一金属模11f固定在第一安装面13f上的夹紧位置CA和解除夹紧而使第一金属模11f从第一安装面13f分离的松开位置CB。如图6所示,第一导引槽16f设置在第一夹紧部件15f上,用于引导设置在第一金属模11f的背面11b上的第一卡合部18f。第一卡合部18f由设置在第一金属模11f的背面11b上的T形螺栓形成,并具有轴部18a和凸缘部18b。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夹紧驱动源17f具有主体171和能够伸缩的杆172。如图6所示,第一导引槽16f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并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并在始端16a和终端16b开口,以便可以将第一金属模11f的第一卡合部18f插入。
而且,第一模座12f与第二模座12s对置,且基本上具有共通构造。第一模座12f的第一夹紧单元14f与第二模座12s的第二夹紧单元14s对置,且基本上具有共通构造。
图4和图5示出设置在第二模座12s上的第二夹紧单元14s。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夹紧单元14s设置在第二模座12s上,并能够切换到使第二金属模11s固定在第二安装面13s上的夹紧位置CA和解除夹紧而使第二金属模11s从第二安装面13s分离的松开位置CB。第二夹紧单元14s具有第二夹紧部件15s、第二导引槽16s和第二夹紧驱动源17s。第二夹紧部件15s沿着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设置有两个(多个),并能够切换到使第二金属模11s固定在第二安装面13s上的夹紧位置CA和解除夹紧而使第二金属模11s从第二安装面13s分离的松开位置CB。第二导引槽16s设置在第二夹紧部件15s上,用于引导设置在第二金属模11s的背面11b上的第二卡合部18s。第二夹紧驱动源17s将第二夹紧部件15s切换到夹紧位置CA和松开位置CB。第二夹紧驱动源17s具有主体171和能够伸缩的杆172。第二卡合部18s设置在第二金属模11s的背面11b上,由T形螺栓形成,并具有轴部18a和凸缘部18b(参见图6)。而且,图6示出第1导引槽16f。第1导引槽16f和第二导引槽16s具有共通构造,因此,图6一并示出了第二导引槽16s。如图6所示,第二导引槽16s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并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并在始端16a和终端16b开口,以便可以将第二卡合部18s插入。
对金属模搬入装置2进行说明。图7示出第一可动框架22f。第一可动框架22f和第二可动框架22s具有共通的结构,因此,图7一并示出了第二可动框架22s。如图7所示,装置2的主体框架20具有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延伸设置的杆状的第一导引轴21f。在第一导引轴21f上以能够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可动框架22f。第一可动框架22f具备下框架23、固定在下框架23上的纵框架24、固定在纵框架24上的上框架25。在第一可动框架22f上固定有第一可动板33f。下框架23具有载放第一金属模11f的下表面22d的多个导引辊26和沿着导引轴21f、21s移动的多个导引部27。在主体框架20上设置有使第一可动框架22f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滑动的第一滑动驱动源29f。主体框架20能够沿着多个主导引轴28在图7的纸面垂直方向上移动。
第二可动框架22s、第二导引轴21s等的构成和第一可动框架22f、第一导引轴21f等的构成是共通的,因此,参照图7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主体框架20具有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延伸设置的杆状的第二导引轴21s。在第二导引轴21s上以能够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可动框架22s。在主体框架20上设置有使第二可动框架22s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滑动的第二滑动驱动源29s。第一滑动驱动源29f和第二滑动驱动源29s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驱动。从而,具有第一金属模11f的可动框架22f和具有第二金属模11s的可动框架22s可以相互独立地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被驱动。
如图8所示,金属模搬入装置2具有第一金属模驱动源40f和第二金属模驱动源40s作为金属模驱动源。第一金属模驱动源40f具有与第一金属模11f卡合的金属模卡合件45f,并使第一金属模11f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移动。第二金属模驱动源40s具有与第二金属模11s卡合的金属模卡合件45s,并使第二金属模11s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移动。
如图7所示,第一可动板33f被保持在第一可动框架22f上,被设置成能够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并沿着水平方向朝向第一模座12f的第一安装面13f滑动。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可动板33f的下表面33d和上表面33u(尤其是下表面33d)成为将第一金属模11f的第一卡合部18f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定位并且可脱离地对其进行支承的第一定位部30f。第一定位部30f在第一可动板33f中与固定在第一金属模11f的背面11b上的第一卡合部18f卡合,从而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定位第一金属模11f。
如图7所示,第二可动板33s被保持在第二可动框架22s上,被设置成能够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并且沿着水平方向朝向第二模座12s的第二安装面13s滑动。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可动板33s的下表面33d和上表面33u(尤其是下表面33d)成为将第二金属模11s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定位并且可脱离地对其进行支承的第二定位部30s。第二定位部30s将第二金属模11s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定位并且可脱离地对其进行支承,从而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定位第二金属模11s。
如图7所示,在第一可动板33f和第二可动板33s的前端部上形成有位置限制部39。位置限制部39嵌合在夹紧单元14f、14s的夹紧部件15f、15s的始端16a上而进行定位。位置限制部39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设置有两个(多个)。第一可动板33f和第二可动板33s在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上滑动时,位置限制部39与夹紧单元14f、14s的夹紧部件15f、15s的始端16a卡合,从而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定位第一金属模11f和第二金属模11s。这种情况下,可动板33f、33s不能沿着箭头X1方向进一步移动。即,第一金属模11f的第一卡合部18f沿着轨迹KA移动,并沿着第一夹紧单元14f的第一导引槽16f良好嵌合而被引导。第二金属模11s的第二卡合部18s沿着轨迹KA移动,并沿着第二夹紧单元14s的第二导引槽16s良好嵌合而被引导。
如图7所示,第一金属模驱动源40f具有主体41和能够伸缩的杆42。当第一金属模驱动源40f进行驱动而使杆42在箭头X1方向上伸长时,由第一定位部30f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定位的第一金属模11f从第一可动板33f脱离而沿着金属模插入方向(箭头X1方向)朝向第一模座12f的第一安装面13f移动。第二金属模驱动源40s具有主体41和能够伸缩的杆42。当第二金属模驱动源40s进行驱动而使杆42在箭头X1方向上伸长时,由第二定位部30s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的第二金属模11s从第二可动板33s脱离而沿着金属模插入方向(箭头X1方向)朝向第二模座12s的第二安装面13s移动。
如图8所示,交叉驱动源7具有主体70和能够伸缩的杆71。当交叉驱动源7的杆71在箭头Y方向上伸缩时,用于一体地保持第一可动框架22f和第二可动框架22s的主体框架20向相对于金属模插入方向(箭头X1方向)交叉的方向(箭头Y方向)一体地移动。
参照图11对金属模搬出装置5进行说明。金属模搬出装置5具有:具有滚动辊50x的基础框架50;回转框架51,被设置成能够通过回转轴59沿着水平方向(箭头R方向)相对于基础框架50回转;倾动框架53,被设置成能够通过设置在回转框架51上的沿水平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倾动轴52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倾动;使倾动框架53倾动的倾动驱动源54;多个滑行辊55,以能够载放第一金属模11f和第二金属模11s的方式设置在倾动框架53上;挡块56,由辊形成,使搬出的金属模停止;挡块驱动源57,将挡块56切换到限动位置和退避位置上。当倾动驱动源54沿着箭头Z10方向动作时,倾动框架53以倾动轴52为中心沿着箭头Z10方向回转并倾动。从而,如果挡块56退避,则滑行辊55上的金属模11f、11s沿着滑行辊55下降并沿着箭头W1方向朝向临时保持位置移动。当挡块驱动源57沿着箭头H1方向移动时,挡块56从停止位置退避,因此不会触碰金属模11f、11s的侧面11k。当挡块驱动源57向限动方向(箭头H2方向)移动时,挡块56从滑行辊55向上方突出,因此,能够与金属模11f、11s的侧面11k的侧面抵接,可以使金属模11f、11s停止。在排除了滑行辊55上的金属模11f、11s的状态下,当倾动驱动源54沿着箭头Z11方向动作时,倾动框架53以倾动轴52为中心沿着箭头Z11方向回转而返回原位置。当回转驱动轴59c驱动时,回转臂51经由回转轴59回转。
而且,上述的第一夹紧驱动源17f、第二夹紧驱动源17s、第一金属模驱动源40f、第二金属模驱动源40s、交叉驱动源7、第一滑动驱动源29f、第二滑动驱动源29s、挡块驱动源57、倾动驱动源54、回转驱动源59c分别由利用液压或气压等流体压的气缸装置形成,但是,根据情况,也可以由马达装置构成。
接着,对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图12和图13示意性地表示金属模交换的概念的俯视图。首先,在金属模交换前,在第一模座12f的第一安装面13f上固定着旧第一金属模11fp,在第二模座12s的第二安装面13s上固定着旧第二金属模11sp。首先,对交换旧第一金属模11fp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使第一夹紧驱动源17f进行驱动而使第一夹紧部件15f向脱离方向(箭头W2方向)移动。其结果是,旧第一金属模11fp的背面11b从第一模座12f的第一安装面13f分离而形成第一间隙19f,成为能够交换位置(参见图2)。这时,第一可动板33f与第一间隙19f的内方向面对。这种情况下,在箭头Y方向(连接第一模座12f和第二模座12s的方向)上,第一夹紧部件15f和第一可动板33f处于相同位置(参见图12)。从而,在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上,第一夹紧部件15f和第一可动板33f相互对置(参见图12)。在这种状态下,根据图12可以理解,使第一滑动驱动源29f进行驱动而使第一可动框架22f和新第一金属模11f及第一可动板33f一起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滑动。
这种情况下,如图12所示,在箭头Y方向上,第二可动板33s成为和第二模座12s大致相同位置,因此,如果第二可动板33s沿着箭头X1方向前进时,会与第二模座12s发生冲突。因此,使第一可动板33f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前进,但是使第二可动板33s停止。
如上所述,当第一可动板33f沿着箭头X1方向前进时,第一可动板33f的前端侧的位置限制部39与夹紧单元14f的夹紧部件15f的始端16a卡合,并使第一金属模11f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定位。由此,第一可动板33f不能进一步移动,并停止。此后,第一金属模驱动源40f进行驱动而使其杆42沿着箭头X1方向伸长,使新第一金属模11f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搬入。这时,如上所述,新第一金属模11f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被定位,因此,新第一金属模11f的第一卡合部18f在良好地嵌合到第一夹紧部件15f的第一导引槽16f中的同时被引导到预定位置(参见图6)。这时,第二金属模驱动源40s不驱动,因此,新第二金属模11s维持停止状态。
其结果是,如图12所示,新第一金属模11f的侧面11k朝向金属模搬出方向(箭头X4方向)按压旧第一金属模11fp。这种情况下,如图11及图12所示,使旧第一金属模11fp从第一模座12f向金属模搬出装置5的滑行辊55移动,并触碰挡块56。此后,通过倾动驱动源54进行驱动而使其杆54r沿着箭头Z10方向后退,由此使倾动框架53以倾动轴52为中心沿着箭头Z10方向下降。其结果是,通过滑行辊55使旧第一金属模11fp沿着箭头W1方向朝向下方滑行到退避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如图2所示,新第一金属模11f的第一卡合部18f嵌合到第一夹紧部件15f的第一导引槽16f中。
在这种状态下,根据图2和图3可以理解,使第一夹紧驱动源17f沿着箭头W1方向进行驱动而使第一夹紧部件15f沿着相同方向后退。由此,使新第一金属模11f的背面11b与第一安装面13f紧贴而夹紧,完成新第一金属模11f的交换(参见图3)。这种情况下,新第一金属模11f的背面11b的第一卡合部18f与第一导引槽16f嵌合,并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被定位。
如上所述,可以在将旧第一金属模11fp搬出到金属模搬出装置5的同时将新第一金属模11f安装到第一模座12f来进行交换。
接着,开始交换新第二金属模11s的作业。在这种状态下,如图4所示,旧第二金属模11sp的第二卡合部18s嵌合在第二夹紧部件15s的第二导引槽16s中。这种情况下,使交叉驱动源7的杆71动作,如图12所示,使第二可动框架22s沿着箭头Y方向(沿着假想水平面与箭头X1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如图13所示,在箭头Y方向上,使第二可动板33s和第二夹紧部件15s位于相同位置。其结果是,使第二可动板33s所保持的第二金属模11s和第二模座12s的第二安装面13s位于大致相同位置。并且,安装着第一金属模11f的第一模座12f向退避方向(箭头Y3方向,参见图12)退避,以从第二模座12s离开。
和前述同样,如图4所示,使第二夹紧驱动源17s进行驱动而使杆172前进,并使第二夹紧部件15s向脱离方向(箭头W2方向)移动。其结果是,第二金属模11s的背面11b从第二模座12s的第二安装面13s分离而形成第二间隙19s,从而处于能够交换的位置(参见图4)。这时,在第二间隙19s的内方向上存在第二可动板33s。即,在箭头X1方向上,第二可动板33s和第二夹紧部件15s对置(参见图13)。
接着,如图13所示,使第二滑动驱动源29s进行驱动而使其杆29r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伸长。由此,使第二可动框架22s(图13中省略)和第二金属模11s及第二可动板33s一起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朝向第二模座12s的第二安装面13s滑动。这时,第二可动板33s的前端侧的位置限制部39与夹紧部件15s的始端16a卡合,并使第二金属模11s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定位。除此之外,第二可动板33s不能沿着箭头X1方向进一步进入,并停止。
此后,如图13所示,第二金属模驱动源40s进行驱动而使杆42沿着箭头X1方向伸长,使新第二金属模11s从第二可动板33s脱离,并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箭头X1方向)搬入。这时,如上所述,第二金属模11s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被定位,因此,第二金属模11s的第二卡合部18s在良好地嵌合到第二夹紧部件15s的第二导引槽16s中的同时被引导到预定位置(参见图6)。其结果是,如图13所示,第二金属模11s的侧面11k朝向金属模搬出方向(箭头X4方向)按压旧第二金属模11sp。这种情况下,如图11所示,使旧第二金属模11sp从第二模座12s向金属模搬出装置5的滑行辊55移动并触碰挡块56。此后,倾动驱动源54进行驱动而使其杆54r沿着箭头Z10方向后退,从而使倾动框架53以倾动轴52为中心沿着箭头Z10方向下降,通过滑行辊55使旧第二金属模11sp朝向下方滑行。并且,如图5所示,使第二夹紧驱动源17s沿着箭头W1方向进行驱动而使第二夹紧部件15s沿着相同方向移动。由此,使新第二金属模11s的背面11b压接到第二安装面13s而夹紧。这种情况下,新第二金属模11s的背面11b的第二卡合部18s在与第二夹紧部件15s第二导引槽16s嵌合的同时被定位。
上述的第二可动板33s的前端的位置限制部39与夹紧部件15f、15s的始端16a卡合而使第二金属模11s在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上定位。因此,第二金属模11s的第二卡合部18s良好地嵌合到第二夹紧部件15s的第二导引槽16s中并被引导到预定位置。接着,使第一夹紧驱动源17s进行驱动而使第二夹紧部件15s向退避方向(箭头W1方向)移动。其结果是,第二金属模11s的侧面11k被压接到第二模座12s的第二安装面13s上并固定。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首先将第一金属模11f和第二金属模11s中的一个、即第一金属模11f安装到第一模座12f。然后,使安装了第一金属模11f的第一模座12f向退避方向(图12的箭头Y3方向)移动而退避。此后,交叉驱动源7使具有余下的第二金属模11s的第二可动板33s沿着相对于金属模插入方向(箭头X1方向)交叉的方向(箭头Y方向)移动。在这种状态下,将余下的第二金属模11s安装到第二模座12s。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即使在造型机1中的第一模座12f和第二模座12s之间的间隔L不大时,也可以实现更厚的第一金属模11f或第二金属模11s的交换。
(其它)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首先将第一金属模11f安装到第一模座12f后,将第二金属模11s安装到第二模座12s,但是,也可以与此相反。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宜变更来实施。例如,也可以使用马达装置来代替使用流体压的气缸装置。

Claims (4)

1.一种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具备:无箱式铸型造型机,能够搭载可制造无箱式铸型的第一金属模和第二金属模;以及金属模搬入装置及金属模搬出装置,隔着所述无箱式铸型造型机相互对置地设置,
其特征在于:
(ⅰ)所述无箱式铸型造型机具备:
(a)具有第一安装面的第一模座和具有第二安装面的第二模座;
(b)第一夹紧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座上,并能够在将所述第一金属模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夹紧位置和解除夹紧而使所述第一金属模从所述第一安装面分离的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c)第二夹紧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座上,并能够在将所述第二金属模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上的夹紧位置和解除夹紧而使所述第二金属模从所述第二安装面分离的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ⅱ)所述金属模搬入装置具备:
(a)第一可动板,被设置成能够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模座的所述第一安装面滑动,并具有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可脱离地支承所述第一金属模并在高度方向上定位所述第一金属模;
(b)第二可动板,在待机位置与所述第一可动板面对配置,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板独立地沿着所述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模座的所述第二安装面滑动,并具有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可脱离地支承所述第二金属模并在高度方向上定位所述第二金属模;
(c)金属模驱动源,使由所述第一定位部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的所述第一金属模从所述第一可动板脱离而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模座的所述第一安装面移动并被支承在所述第一夹紧单元上,并且,使由所述第二定位部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的所述第二金属模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模独立地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模座的所述第二安装面移动并被支承在第二夹紧单元上;以及
(d)交叉驱动源,使所述第一可动板和所述第二可动板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独立地向与所述金属模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模搬入装置具备:
固定框架;
所述第一可动框架和所述第二可动框架,以能够沿着所述金属模搬入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上;
第一滑动驱动源,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上,使所述第一可动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二可动框架独立地沿着所述金属模搬入方向滑动;以及
所述第二滑动驱动源,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上,使所述第二可动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框架独立地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紧单元具备:
第一夹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座上,并能够在将所述第一金属模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夹紧位置和解除夹紧而使所述第一金属模从所述第一安装面分离的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第一导引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上,并沿着所述金属模插入方向引导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模的背面的第一卡合部;以及
第一夹紧驱动源,将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切换到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
所述第二夹紧单元具备:
第二夹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座上,并能够在将第二金属模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上的夹紧位置和解除夹紧而使所述第二金属模从所述第二安装面分离的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第二导引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上,沿着所述金属模插入方向引导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模的背面的第二卡合部;以及
第二夹紧驱动源,将所述第二夹紧部件切换到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
4.一种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搬入装置,用于在能够搭载可制造无箱式铸型的第一金属模和第二金属模的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插入所述第一金属模和所述第二金属模,其特征在于:
(ⅰ)所述无箱式铸型造型机具备:
(a)具有第一安装面的第一模座和具有第二安装面的第二模座;
(b)第一夹紧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座上,并能够在将所述第一金属模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夹紧位置和解除夹紧而使所述第一金属模从所述第一安装面分离的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c)第二夹紧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座上,并能够在将所述第二金属模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上的夹紧位置和解除夹紧而使所述第二金属模从所述第二安装面分离的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ⅱ)所述金属模搬入装置具备:
(a)第一可动板,被设置成能够沿着所述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模座的所述第一安装面滑动,并具有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可脱离地支承所述第一金属模并在高度方向上定位所述第一金属模;
(b)第二可动板,在待机位置与所述第一可动板面对配置,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板独立地沿着所述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模座的所述第二安装面滑动,并具有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可脱离地支承所述第二金属模并在高度方向上定位所述第二金属模;
(c)金属模驱动源,使由所述第一定位部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的所述第一金属模从所述第一可动板脱离而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模座的所述第一安装面移动并被支承在所述第一夹紧单元上,并且,使由所述第二定位部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的所述第二金属模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模独立地沿着金属模搬入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模座的所述第二安装面移动并被支承在第二夹紧单元上;以及
(d)交叉驱动源,使所述第一可动板和所述第二可动板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独立地向与金属模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CN201180005404.4A 2011-03-25 2011-03-25 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及金属模搬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41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01767 WO2012131748A1 (ja) 2011-03-25 2011-03-25 無枠式鋳型造型機における金型交換装置および金型搬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4132A true CN102844132A (zh) 2012-12-26
CN102844132B CN102844132B (zh) 2014-10-08

Family

ID=46929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54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4132B (zh) 2011-03-25 2011-03-25 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及金属模搬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13819B2 (zh)
JP (1) JP5492983B2 (zh)
CN (1) CN102844132B (zh)
WO (1) WO20121317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1568A (zh) * 2017-03-27 2019-11-15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型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448A (ja) * 1982-07-27 1984-02-03 Toyota Motor Corp 金型交換方法及び装置
JPH02284743A (ja) * 1989-04-27 1990-11-22 Aisin Takaoka Ltd 鋳型造型機の金型交換装置
CN1097160A (zh) * 1993-05-11 1995-01-11 伊萨普Omv集团公司 在热塑性材料的热成形设备中更换冲模的方法与装置
CN1149269A (zh) * 1994-05-18 1997-05-07 昆克尔-瓦格纳工艺技术有限公司 成对方式的砂型填充和成型
JPH09150238A (ja) * 1995-11-29 1997-06-10 Hitachi Metals Ltd 金型交換装置
CN1753771A (zh) * 2003-10-01 2006-03-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成形装置和专用模具的换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7142A (ja) 1985-11-01 1987-06-20 Aisin Takaoka Ltd 無枠式鋳型造型機における金型交換装置
US4737095A (en) * 1986-05-21 1988-04-12 Karl Hehl Component changing apparatus serving a group of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s
JPH0318533A (ja) 1989-02-16 1991-01-28 Tamura Electric Works Ltd カード搬送装置
US6571860B2 (en) * 1997-01-15 2003-06-03 Hunter Automated Machinery Corporation Two tiered linear mold handling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448A (ja) * 1982-07-27 1984-02-03 Toyota Motor Corp 金型交換方法及び装置
JPH02284743A (ja) * 1989-04-27 1990-11-22 Aisin Takaoka Ltd 鋳型造型機の金型交換装置
CN1097160A (zh) * 1993-05-11 1995-01-11 伊萨普Omv集团公司 在热塑性材料的热成形设备中更换冲模的方法与装置
CN1149269A (zh) * 1994-05-18 1997-05-07 昆克尔-瓦格纳工艺技术有限公司 成对方式的砂型填充和成型
JPH09150238A (ja) * 1995-11-29 1997-06-10 Hitachi Metals Ltd 金型交換装置
CN1753771A (zh) * 2003-10-01 2006-03-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成形装置和专用模具的换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1568A (zh) * 2017-03-27 2019-11-15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92983B2 (ja) 2014-05-14
JPWO2012131748A1 (ja) 2014-07-24
CN102844132B (zh) 2014-10-08
US8813819B2 (en) 2014-08-26
WO2012131748A1 (ja) 2012-10-04
US20140000833A1 (en) 201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5086B2 (en) Molding flask for a molding machine and a molding process using the molding flask
CN101175589B (zh) 无砂箱式铸模方法
CN103874572A (zh) 吹塑模单元和使用该吹塑模单元的吹塑成形机
JP4645766B2 (ja) 無枠造型機
CN100436002C (zh) 用于造型机的砂箱组件及使用该种砂箱组件的造型方法
CN102844132A (zh) 无箱式铸型造型机中的金属模交换装置及金属模搬入装置
CN203108960U (zh) 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
CN103128118A (zh) 双动正反向挤压机用新型模具快换装置及其快换方法
CN205871092U (zh) 具有多级抽芯结构的汽车注塑模具
CN109500265A (zh) 一种汽车座椅角度调节管端部成型机
CN109013763A (zh) 一种水滴形折弯机模具
CN105174263B (zh) 一种连续脱模机构及包含连续脱模机构的自动化浇注成型流水线
CN111409238B (zh) 一体成型杯子以及杯子上立体花纹的成型模具
JP2010137233A (ja) 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成型用金型の組立方法
JP2010131926A (ja) 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成型用金型の固定方法
CN103764382B (zh) 多段冲压装置及其所包含的中间模的制造方法
JP4492014B2 (ja) ダイカスト装置
JP5553227B2 (ja) 横型ダイカストマシン及びダイカスト鋳造方法
JP2969304B2 (ja) 射出成形装置の金型交換装置
CN103962451A (zh) 汽车顶盖模具
JP5410349B2 (ja) 成形機の金型交換方法
CN203227809U (zh) 连续铸造设备的铸模可变装置
CN217021304U (zh) 一种带有滑块的注塑模具
CN113478761B (zh) 一种橡胶生产用脱模装置
RU2354491C2 (ru) Опока для формовочной машины и способ формовк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опок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