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4981B - 雌型端子 - Google Patents

雌型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4981B
CN102834981B CN201180016995.5A CN201180016995A CN102834981B CN 102834981 B CN102834981 B CN 102834981B CN 201180016995 A CN201180016995 A CN 201180016995A CN 102834981 B CN102834981 B CN 102834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relative
back slab
corbel back
fema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69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4981A (zh
Inventor
吉田和生
川村幸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34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4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4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49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既能抑制雄型端子的插入引板插入嵌合结构的插入力的增大又能可靠地导电的雌型端子。该雌型端子(1)具备允许雄型端子中的插入引板(300)插入的盒部(2),在盒部(2)中具备与所插入的插入引板(300)弹性接触的弹性接触片(21)、与弹性接触片相对并通过与弹性接触片共同夹持所插入的插入引板来嵌合插入引板(300)的内侧顶部(22b),在内侧顶部(22b)上形成有朝着弹性接触片(21)突出的半球状凸部(81),相对于后方半球状凸部(81a)将前方半球状凸部(81b)配置在与插入引板(300)的插入方向(X)交叉的位置,且将在两端形成有半球状凸部(81)的斜焊缝(80)以在内侧顶部(22b)的面内与宽窄方向(Y)交叉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雌型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连接器等的雌型端子,例如上述连接器被用于负责车辆用线束的连接。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中配置有很多线束,这些线束利用连接器连接。在这样的连接器中内置有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对应于构成线束的被覆电线中每一个进行压接固定。
像这样的压接端子为具备平板状的插入引板的雄型端子和具备允许所示插入引板插入的盒部的雌型端子成为一对所构成,所述雄型端子和所述雌型端子分别以连接于被覆电线的状态安装在连接器内部。
另外,雌型端子的盒部是如下结构:与所插入的插入引板弹性接触的弹性接触部和与该弹性接触部相对的固定接触部,由弹性接触部和固定接触部夹持所插入的插入引板,从而将插入引板电连接且物理连接来进行嵌合。
近年来,伴随着车辆中的电路构成的复杂化等,连接器中的端子数存在增多的倾向。端子数这样增加时,内置有上述那样的端子的连接器彼此的嵌合连接需要较大的插入力。由此,为了使连接器的嵌合作业容易化,强烈地期望使雄型端子插入雌型端子的插入力降低。
不过,重视连接器嵌合作业的容易化而谋求接触载荷的降低时,存在导致嵌合状态下的连接可靠性降低这样的问题。详细而言,接触载荷较低时,由于端子表面的氧化、微滑动摩擦的发生、热或者振动等的影响,而引起两端子的接触电阻的增大、通电状态瞬间被切断这样的事态。
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有使形成在弹性接触部上的凸起多点化的雌型端子(专利文献1)。
该雌型端子是如下结构:弹性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一起夹持被插入盒部的插入引板来进行嵌合,形成于弹性接触部的作为凸起的凸部在宽窄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具备多个,并且,形成于固定接触部的作为焊缝(bead)的凸部在宽窄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具备多个。
采用该结构的专利文献1的雌型端子由于盒部所具备的多个凸部,所插入的插入引板难以旋转,耐振动特性提高。因而,不需要使弹性接触部的弹簧性能提高而使凸部和插入引板之间的接触载荷增大,不使插入引板插入雌型端子的盒部的插入力增大就能够实现可靠的嵌合状态。
不过,现今的车辆要求伴随着节能化的轻量化,与线束的细线化一起进行端子的小型化。这样,进行端子的小型化时,如现有文献1那样,在宽窄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形成多个凸部在空间上存在困难。
此外,即使是在宽窄方向的不同的位置能够形成多个凸部的情况下,将确保与车辆中的电路构成的复杂化、高电流化等相对应的接触面积的凸部全部配置在宽窄方向的不同的位置是困难的。因此,需要在插入引板插入雌型端子的盒部的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配置凸部。
不过,在仅沿着插入方向配置了凸部的情况下、插入方向前侧的凸部在插入引板上的插入方向后侧的凸部已滑动的部位滑动。这样,存在如下问题:使凸部在其另一凸部已滑动的部位进一步滑动时,插入引板中的凸部的滑动阻力增加,因此,插入力变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77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边能够抑制雄型端子的插入引板插入嵌合结构的插入力的增大一边能够可靠地导电的雌型端子。
解决所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雌型端子,该雌型端子具备允许雄型端子中的插入引板插入的嵌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结构具备弹性接触部和相对接触部,所述弹性接触部与被插入所述嵌合结构的所述插入引板弹性接触、所述相对接触部与该弹性接触部相对并与所述弹性接触部共同夹持所插入的所述插入引板以进行嵌合,在该相对接触部上形成有两个以上的凸部,该凸部朝向所述弹性接触部侧突出,相对于所述两个以上的凸部中的一个凸部将另一个凸部配置在与所述插入引板插入所述嵌合结构的方向交叉的位置,并且,在将所述凸部中的两个凸部作为凸部组时,至少一个凸部组配置成在所述相对接触部的面内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宽窄方向上交叉。
所述嵌合结构是被称为所谓的盒部,该嵌合结构允许雄型端子的插入引板插入,并能够进行电连接和物理连接的用于嵌合的结构。此外,具备嵌合结构的所述雌型端子能够为具备将构成线束的被覆电线露出的露出电线部分和压接覆盖部分的压接部的压接端子。另外,压接部也可以是开放压接形式或者封闭压接形式等中的任一种形式的压接部,还可以例如是用超声波焊接等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结构。
所述相对接触部能够形成为雌型端子的盒部等的嵌合结构中的一部分的固定部分、固定部分所具备的可动部分。
所述凸部能够形成为如称为焊缝的大致半圆截面棒状、大致矩形截面棒状那样形成在沿着插入方向具有长度的形状的一部的凸部、分别独立地形成的凸部。
相对于所述两个以上的凸部中一个凸部将另一凸部配置在与所述插入引板插入所述嵌合结构的方向交叉的位置是指,配置在将两个的凸部的中心在相对接触部上连结的方向线与插入方向交叉的位置。
在将所述凸部中的两个凸部作为凸部组时,至少一个凸部组配置成在所述相对接触部面的内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宽窄方向上交叉是指,例如在具有3个凸部的情况下,能够构成3个凸部组,其中一个凸部组的配置方向与宽窄方向交叉,因此,3个凸部中的至少两个凸部在插入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
因而,相对于两个以上的凸部中的一个凸部将另一凸部配置在与所述插入引板插入所述嵌合结构的方向交叉的位置,并且,将所述凸部中的两个凸部作为凸部组时,至少一个凸部组配置成在所述相对接触部的面内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宽窄方向上交叉的情况能够形成为:例如配置在相对于插入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的两个凸部、或者,配置成插入方向上的V字状、倒V字状或者配置成宽窄方向上的へ字状的3个凸部、还能够形成为配置成插入方向的斜体N字状、ハ字状、或者倒ハ字状的4个凸部。
采用本发明,能够一边抑制雄型端子的插入引板插入嵌合结构的插入力的增大一边可靠地导电。
详细而言,将两个以上的凸部形成于相对接触部,用相对接触部和弹性接触部夹持插入引板来进行嵌合,因此,能够确保接触面积,实现可靠的导电性。
此外,相对于两个以上的凸部中的一个凸部将另一凸部配置在与所述插入引板插入所述嵌合结构的方向交叉的位置,并且,在将所述凸部中的两个凸部作为凸部组时,至少一个凸部组配置成在所述相对接触部的面内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宽窄方向上交叉,因此,配置在插入方向的不同的位置的凸部的宽窄方向位置也不同,插入方向前侧的凸部在与插入方向的后侧的凸部在插入引板上滑动的部位不同的、插入引板中的平滑的未滑动部位进行滑动。因而,与通过在已滑动的部位进一步滑动来增大滑动阻力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插入力的增加。
采用这样的上述构成,插入力不增加,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很大地设计接触载荷,例如能够构成向对于因车辆行驶中的振动的微滑动摩耗也具有优异性能的雌型端子。由此,即使是伴随电路构成的复杂化等而增加了端子数的连接器,也能够可靠地将两端子嵌合连接,确保稳定的连接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能够将所述宽窄方向中的各凸部的位置即宽窄方向位置设定成,各凸部中的宽窄方向中心彼此间的宽窄方向间隔为所述凸部和所述插入引板所接触的接触宽度的一半以上。
所述宽窄方向中心能够为凸部中的宽窄方向的最外两侧的中心。
所述宽窄方向中心彼此的宽窄方向间隔能够为各凸部的宽窄方向中心彼此间的宽窄方向上的距离。
采用本发明,各凸部滑动的部位的轨迹在宽窄方向错开,因此,即使是在插入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的凸部,通过在另一凸部已滑动的部位再次滑动,从而能够防止产生插入力增加这样的不良情况。
详细而言,各凸部的宽窄方向位置设为宽窄方向间隔为接触宽度的一半以下的情况下,插入方向前侧的凸部的轨迹和插入方向后侧的凸部的轨迹重合一半以上。
这样,插入方向后侧的凸部与已滑动的部位重合,插入方向前侧的凸部再次滑动,从而插入力增加。并且,在宽窄方向间隔为接触宽度的一半以下这样窄的情况下,插入方向前侧的凸部被向插入方向后侧的凸部已滑动的部位引导,因此,滑动阻力增加,插入力提高。
不过,以宽窄方向中心彼此间的宽窄方向间隔为接触宽度的一半以上的方式设定凸部的宽窄方向位置,各凸部的轨迹在宽窄方向错开,能够防止滑动阻力增大所导致的插入力的增加。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在所述相对接触部上具备突出部,该突出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地较长,且朝向所述弹性接触部侧突出,并且,所述突出部至少在中间部具有规定长度的凹部,所述凹部能够构成在所述突出部上中的所述凹部的两外侧。
采用本发明,通过形成突出部,由此,能够在形成于中间部分的凹部的两侧形成凸部,能够形成形状稳定性较高的凸部。
详细而言,在形成于中间部分的凹部的两侧形成的凸部与突出部一体地形成,因此,与在被小型化的雌型端子的相对接触部上分别形成独立的凸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可靠地形成强度高、具有例如用于与插入引板可靠地接触的的高度的凸部。因而,能够确保可靠的导电性能。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能够形成为如下结构:所述相对接触部包括具有与所述弹性接触部方向相对的的弹性的弹性相对接触部,所述弹性接触部和所述弹性相对接触部对所插入的所述插入引板施加沿着彼此相对的方向的力的同时夹持所插入的所述插入引板来进行嵌合。
所述弹性相对接触部为与弹性接触部相同的构造,能够形成为相对于所插入的插入引板对称配置的接触部。
采用本发明,弹性接触部和弹性相对接触部对所插入的插入引板一边向彼此相对的方向施力一边夹持所插入的插入引板来进行嵌合,因此,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能够确保更可靠的导电性能。此外,用弹性接触部和弹性相对接触部一边向彼此相对的方向施力一边进行夹持来进行嵌合,因此能够以所期望的作用力施力来进行嵌合。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能够具备相对于所具备的多个所述凸部中的半数以下的所述凸部配置在所述插入引板的所述插入方向上的前侧位置的前位置凸部。
上述前位置凸部能够是与上述凸部相同的形状的凸部、或者不同形状的凸部。
此外,相对于上述凸部配置在所述插入引板的所述插入方向上的前侧位置的前位置凸部能够为相对于凸部配置在宽窄方向位置一致的前侧位置的前位置凸部、或者配置在凸部中的宽窄方向中心彼此间的宽窄方向间隔为所述凸部与所述插入引板所接触的接触宽度的一半以下的前侧位置的前位置凸部,或者配置在前侧位置的前位置凸部。
采用本发明,能够一边具有雄型端子的插入引板插入嵌合结构的插入力的增大抑制效果一边提高凸部的配置的自由度。
详细而言,例如即使是为了增大需要通电量而需要进一步增加接触面积的情况,将前位置凸部相对于所具备的多个所述凸部中的半数以下的所述凸部配置在所述插入引板的所述插入方向上的前侧位置,从而一边能够最低限度地确保配置在与插入引板插入所述嵌合结构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的两个以上的凸部的插入力的增大抑制效果,一边利用配置的自由度较高的前位置凸部增大接触面积。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能够具备配置在与所插入的所述插入引板的顶端附近接触的顶端位置,且相对于所述凸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上配置的顶端位置凸部。
上述顶端位置凸部能够为与上述凸部相同形状的凸部,或者不同形状的凸部。
此外,相对于上述的凸部配置在所述插入引板的所述插入方向上的顶端位置的顶端位置凸部能够为相对于凸部配置在宽窄方向位置一致的顶端位置的顶端位置凸部、或者配置在凸部中的宽窄方向中心彼此间的宽窄方向间隔为所述凸部与所述插入引板所接触的接触宽度的一半以下的顶端位置的顶端位置凸部、或者、配置在顶端位置的顶端位置凸部。
采用本发明,能够一边具有雄型端子的插入引板插入嵌合结构的插入力的增大抑制效果一边提高凸部的配置的自由度。
详细而言,例如即使是为了增大必要通电量而需要进一步增加接触面积的情况,在所述插入引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顶端位置,将顶端位置凸部沿着相对于凸部的插入方向配置,从而一边能够最低限度地确保配置在与插入引板插入所述嵌合结构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的两个以上的凸部的插入力的增大抑制效果,一边利用配置的自由度较高的顶端位置凸部增大接触面积。
此外,本发明的连接构造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雌型端子由压接部和所述嵌合结构构成,该压接部对从用绝缘性的覆盖体覆盖电线导体的外周而成的被覆电线中的自所述覆盖体的顶端露出规定长度的所述电线导体的露出部分进行压接,该连接构造体是利用所述压接部将所述被覆电线和所述雌型端子连接而成的。
采用本发明,雄型端子中的插入引板能够容易地插入,以实现可靠且稳定的电连接。
并且,此外,本发明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是将上述连接构造体中的雌型端子至少一个配置在连接器外壳内而构成的。
将上述的雌型端子至少一个配置在连接器外壳内而成的连接器是包含下述的概念:将安装于连接器的多个的雌型端子中的全部形成为上述连接构造体中的雌型端子、将多个的雌型端子中的一部分形成为上述连接构造体中的雌型端子、或者、将上述连接构造体中的雌型端子仅一个安装在连接器中。
采用本发明,能够将压接端子和电线导体构成确保了稳定的导电性的嵌合状态。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边抑制雄型端子的插入引板向嵌合结构插入的插入力的增大一边能够可靠地导电的雌型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雌型端子的说明图。
图2是雌型端子的说明图。
图3是焊缝的轨迹的说明图。
图4是焊缝的宽窄方向位置的轨迹的说明图。
图5是焊缝图案的说明图。
图6是独立焊缝图案的说明图。
图7是另一焊缝的说明图。
图8是两层弹性接触片类型的雌型端子的纵剖视图。
图9是前位置凸部的说明图。
图10是顶端凸部的说明图。
图11是连接器的说明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另外,图1和图2表示雄型压接端子1的说明图。在此,图1中的(a)表示在宽窄方向Y的中央分断的雌型压接端子1的截面立体图,图1中的(b)表示组装途中状态的雌型压接端子1的立体图,图1中的(c)表示将被覆电线200压接于芯线压接部4的状态的雌型压接端子1的立体图。
此外,图2中的(a)表示雌型压接端子1的侧面图,图2中的(b)表示宽窄方向Y的中央位置的雌型压接端子1的剖视图,图2中的(c)表示图1中的(b)所示的组装前状态的雌型压接端子1的俯视图。并且,图2中的(d)表示雌型压接端子1的主视图,图2中的(e)表示图2中的(c)中所示的z-z截面中的从正面侧看的剖视图。
图3表示斜焊缝80的轨迹的说明图,图4表示斜焊缝80的宽窄方向位置的轨迹的说明图。另外,图3中的(a)表示直行焊缝180和斜焊缝80的各自轨迹的概略图,图3中的(b)表示各自的静摩擦力的比较图表。
此外,图4中的(a)和(b)表示斜焊缝80的宽窄方向位置的轨迹的概略图,图4中的(c)表示直行焊缝180的轨迹的概略图,图4中的(d)表示半球状凸部81和插入引板300的接触宽度a的概略图。
图5表示斜焊缝80的焊缝图案的局部俯视图和主视图的说明图,图6表示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的焊缝图案的局部俯视图和主视图的说明图。
首先,说明雌型压接端子1。雌型压接端子1将盒部2、芯线压接部4、绝缘体压接部6一体地构成,该盒部2允许雄型连接器400b(参照图11)中的雄型压接端子(省略图示)的插入引板从插入方向X的后方朝向前方插入,该芯线压接部4在盒部2的前方,借助规定长度的第1过渡3配置,该绝缘体压接部6在芯线压接部4的前方,借助规定长度的第2过渡5配置。另外,插入方向X是指插入引板300(图2)插入盒部2的插入方向,是与雌型压接端子1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
压接连接于雌型压接端子1的被覆电线200是用由绝缘树脂构成的绝缘覆盖201覆盖将铜电线成束而成的芯线202而构成的。
雌型压接端子1是对表面被以大约0.001mm的厚度镀锡(镀Sn)的、大约0.2mm的厚度的黄铜等铜合金条实施形状加工和弯曲加工而立体构成的开放压接型端子。
另外,表面被实施的镀Sn是为了提高焊锡的焊接性和插入引板300插入时的滑动性而实施的。此外,雌型压接端子1不限定于开放压接形式,也可以是封闭压接形式。
并且,对被覆电线200的芯线202和雌型压接端子1进行例如超声波焊接那样的焊接,由此,也可以是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结构。此外,雌型压接端子1也可以是对铝合金条实施加工而立体构成的压接端子。
如图1中的(b)所示,压接前的芯线压接部4具备芯线压接片41,该芯线压接片41从压接底部7的宽窄方向Y的两侧向外侧斜上方延伸,侧视看来呈长方形,压接前的芯线压接部4从前方看来形成为大致U型。
此外,压接前的绝缘体压接部6也具备绝缘体压接片61,该绝缘体压接片61从压接底部7的宽窄方向Y的两侧向外侧斜上方延伸,压接前的绝缘体压接部6从前方看来形成为大致U型。
这样构成的芯线压接部4对被覆电线200的芯线202进行凿紧来压接,绝缘体压接部6对被覆电线200的绝缘覆盖201进行凿紧来压接,从而能够将雌型压接端子1和被覆电线200电连接且物理连接。
盒部2由放倒的中空四棱柱体构成,且内部具备弹性接触片21,该弹性接触片21朝着插入方向X的前方弯曲,且具有与所插入的雄型压接端子的插入引板300(参照图2)接触的凸起21a。
中空四棱柱体的盒部2的顶部22(22a、22b)通过将侧面部分23(23a、23b)的延长部分重叠的方式弯曲而构成。
详细而言,将正面视右侧的右侧面23b的延长部分即上半部分沿着左侧面23a的方向以大致直角弯曲从而构成内侧顶部22b,以重叠于该内侧顶部22b上侧的方式将左侧面23a的延长部分即上半部分向右侧面23b侧以大致直角弯曲从而构成外侧顶部22a,由该外侧顶部22a和内侧顶部22b构成顶部22。
并且,在内侧顶部22b形成有在宽窄方向Y上的平行的两根斜焊缝80。
斜焊缝80沿着插入方向X形成得较长,沿着与插入方向X交叉的方向配置,在该插入方向X的两端形成有半球状凸部81。
详细而言,如图1中的(b)所示,斜焊缝80是在弯曲状态的内侧顶部22b中以向弹性接触片21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半圆截面棒状,将其中间部分向上方向凹而形成中间凹部82。并且,使该中间凹部82的两端部分以半球状向下方突出而形成半球状凸部81。
并且,两根斜焊缝80以各半球状凸部81的宽窄方向位置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与插入方向X交叉的方向和位置。
另外,上述宽窄方向位置是指内侧顶部22b中的半球状凸部81在宽窄方向Y上的位置。
此外,以大约0.1mm以上的半径形成半球状凸部81,以0.01mm以上且内侧顶部22b的厚度以下的尺寸凹而形成中间凹部82。
并且,如图2中的(d)和(e)所示,以各半球状凸部81的宽窄方向位置不重叠的方式配置的两根斜焊缝80在与插入方向X呈5度向正面视右侧交叉的配置方向S配置。下面对该配置方向S详细论述。
如图4中的(a)所示,将连结插入方向X的后方即后方半球状凸部81a的中心与插入方向X的前方即前方半球状凸部81b的中心的配置方向S与插入方向X的交叉角度设为θ,将后方半球状凸部81a和前方半球状凸部81b的中心距设为焊缝长b。
此外,如图4中的(d)所示,将半球状凸部81与插入引板300接触的接触部分在宽窄方向Y上的宽度设为接触宽度a。
因而,后方半球状凸部81a与前方半球状凸部81b的宽窄方向间隔c用焊缝长b和交叉角度θ表示时,c=b×Sinθ。
在此,如图4中的(a)所示,若宽窄方向间隔c为接触宽度a以上,则后方半球状凸部81a相对于插入引板300的滑动轨迹R1与前方半球状凸部81b的滑动轨迹R2在宽窄方向Y上不重叠,在滑动轨迹R1和滑动轨迹R2形成不同轨道间隔T1。
相对于此,如图4中的(b)所示,若宽窄方向间隔c短于接触宽度a且为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上,则后方半球状凸部81a的滑动轨迹R1与前方半球状凸部81b的滑动轨迹R2在宽窄方向Y上重叠,形成宽度为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下的轨道重复部T2。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半球状凸部81滑动而形成的滑动轨迹R(R1、R2)是形成在从盒部2的正面侧插入的插入引板300上的轨迹。并且,插入方向X的后方即后方半球状凸部81a比前方半球状凸部81b先与插入引板300接触而滑动,插入引板300插入到前方半球状凸部81b位置后,前方半球状凸部81b开始在插入引板300上滑动。
此外,被实施在插入引板300和半球状凸部81的表面的镀Sn由于插入引板300和半球状凸部81之间的滑动而变形或者剥离,使得滑动轨迹R中的半球状凸部81和插入引板300之间的滑动性降低。
并且,关于半球状凸部81的宽窄方向间隔c,不仅相同的斜焊缝80上的后方半球状凸部81a和前方半球状凸部81b的宽窄方向位置,而且不同的斜焊缝80的后方半球状凸部81a和前方半球状凸部81b的宽窄方向位置也需要同样的范围。
这样,在上述范围内使后方半球状凸部81a和前方半球状凸部81b的宽窄方向位置错开地配置斜焊缝80,从而能够降低插入引板300插入盒部2的插入力。详细而言,如以示意图表示的图3中的(a)所示,在平行于插入方向X的直行焊缝180的情况下,通过插入引板300的插入,直行焊缝180相对于插入引板300产生从初始位置A到移动后位置B的相对移动,直行焊缝180的前方半球状凸部181b在后方半球状凸部181a滑动而成的滑动轨迹R’上移动。
这样,前方半球状凸部181b在后方半球状凸部181a的滑动轨迹R’上移动,因此,半球状凸部181和插入引板300之间的移动性越发降低,提高插入引板300插入盒部2的插入力。
相对于此,在沿着与插入方向X交叉的配置方向S配置的斜焊缝80的情况下,斜焊缝80相对于插入引板300产生从初始位置A到移动后位置B的相对移动,斜焊缝80的前方半球状凸部81b未在后方半球状凸部81a的移动轨迹R1上移动,因此,半球状凸部81和插入引板300之间的移动性不会降低,插入引板300插入盒部2的插入力不变化。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使用1根焊缝的模拟样品而测量的图3中的(b)所示,相对于插入力为3.6N的直行焊缝180(在图表中用0度表示),斜焊缝80(在图表中用10度表示)为2.9N,大概使插入力、即摩擦力能够降低大约20%。
另外,在此,将角度θ设定为10度来实施,即使是设定为5度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若焊缝长为3mm、接触径为0.14mm,则成为不同轨道,因此,认为:角度θ为5度、10度时,没有实质的差异。
此外,将不具备斜焊缝80中的半球状凸部81和中间凹部82的通常的半圆截面棒状的焊缝仅相对于插入方向X倾斜地配置的情况下,与插入方向X正交的宽窄方向Y中的滑动宽度变宽,因此,与具备半球状凸部81和中间凹部82的斜焊缝80相比,插入力增大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如上所述,斜焊缝80形成为半圆截面棒状,并且,在中间部分形成中间凹部82,在中间凹部82的两侧具备半球状凸部81,如图5中的(a)所示,也可以呈大致平板状向下方突出,在斜焊缝80的中间部分形成中间凹部82,在中间凹部82的两侧形成平凸部83。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将沿着与插入方向X交叉的配置方向S配置的相同方向的两根斜焊缝80平行配置,但也可以将斜焊缝80相对于插入方向X配置成ハ字状(图5中的(b))、或者倒ハ字状(图5中的(c))。并且,若满足插入引板300和雌型压接端子1之间的需要的导电性能,则也可以由1根斜焊缝80构成(图5中的(d))。另外,ハ字状、倒ハ字状或者1根斜焊缝80也形成为图5中的(a)所示那样的大致平板状,也可以构成平凸部83。
此外,在半圆截面棒状或者大致平板状的斜焊缝80中的中间凹部82的两侧形成有半球状凸部81或平凸部83,如图6所示,也可以形成分别独立的独立半球状凸部91或独立平凸部93。
例如,如图6中的(a)所示,在与形成有上述斜焊缝80(参照图2)的半球状凸部81的相同的位置形成有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当然,同样,也可以在与如图5中的(b)~(d)所示配置的斜焊缝80的半球状凸部81相同的位置形成独立半球状凸部91。
另外,独立半球状凸部91也与半球状凸部81同样地以大致0.1mm以上的半径形成即可。
此外,如图6中的(b)所示,也可以相对于插入方向X将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配置成倒V字状,并且,如图6中的(c)所示,也可以相对于插入方向X将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配置成V字状。
并且,如图6中的(d)所示,也可以相对于宽窄方向Y将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配置成へ字状。
这样,斜焊缝80和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的配置图案可以是各种图案,但至少在宽窄方向Y上相邻的半球状凸部81(平凸部83)或者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的宽窄方向间隔c为半球状凸部81(平凸部83)或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与插入引板300接触的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上,从而与如直行焊缝180那样沿着插入方向X的半球状凸部181的配置相比,能够获得插入力的降低效果。
接着,对由于这样的斜焊缝80、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而产生插入引板300的插入力的降低效果进行有关的效果确认试验的结果进行说明。
另外,在该效果确认试验中,对于斜焊缝80的配置图案(焊缝配置类型),如图1和图2所示,将两根斜焊缝80平行地配置的图案作为配置类型A,将相对于插入方向X配置成ハ字状的图案(图5中的(b))作为配置类型B,将相对于插入方向X配置成倒ハ字状的图案(图5中的(c))作为配置类型C,将配置1根斜焊缝80的图案(图5中的(d))作为配置类型D。
此外,对于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的配置图案(焊缝配置类型),将3个相对于插入方向X配置倒V字状的图案(图6中的(b))作为配置类型E,将相对于插入方向X配置成V字状的图案(图6中的(c))作为配置类型F。
并且,将配置有两根直行焊缝180的图案作为配置类型X、在宽窄方向Y的中央配置1根直行焊缝180的图案作为配置类型Y。
首先,对于两根斜焊缝80,对于半球状凸部81和平凸部83分别比较配置图案A、B、C和直行焊缝180,并且,对于宽窄方向位置,将θ作为参数进行了试验。将其结果表示在表1中。
【表1】
从该表1可知,通过以宽窄方向间隔c为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上的方式配置,半球状凸部81和平凸部83这两者(发明例1~14)与直行焊缝180(比较例1、3)相比都能够确认插入力的降低效果。相反,宽窄方向间隔c比接触宽度a的一半小的情况下(比较例2、4)与直行焊缝180相比,确认到插入力未被降低。
接着,对半球状凸部81和平凸部83分别比较1根斜焊缝80(配置图案D)和1根直行焊缝180(配置图案Y),并且,对于宽窄方向位置,将θ作为参数进行了试验。将其结果表示在表2中。
【表2】
从该表2可知,通过以宽窄方向间隔c为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上的方式配置,半球状凸部81和平凸部83这两者(发明例15~18)与直行焊缝180(比较例5、7)相比都能够确认插入力的降低效果。相反,在宽窄方向间隔c小于接触宽度a的一半的情况下(比较例6、8),与直行焊缝180相比,确认到插入力稍微降低。
并且,在1根斜焊缝80(配置图案D)和1根直行焊缝180(配置图案Y)之间的比较中,对增加接触宽度a的情况分别比较,其结果表示在表3中。
【表3】
从该表3可知,通过以宽窄方向间隔c为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上的方式配置,能够确认半球状凸部81(发明例21、22)相对于直行焊缝180(比较例9、11)的降低效果比平凸部83(发明例19、20)相对于直行焊缝180(比较例9、11)的降低效果更高。此外,在宽窄方向间隔小于接触宽度a的一半的情况下(比较例10、12),确认到与直行焊缝180相比插入力几乎未被降低。
这样,通过将半球状凸部81、平凸部83的宽窄方向间隔c设定为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上,与直行焊缝180相比,确认到插入引板300的插入力降低。
在具备这样的允许雄型端子中的插入引板300自嵌合入口部插入的盒部2的雌型压接端子1中,在盒部2内具备与所插入的插入引板300弹性接触的弹性接触片21、与弹性接触片21相对并且与弹性接触片21共同夹持所插入的插入引板300来进行嵌合的内侧顶部22b,在内侧顶部22b形成朝向弹性接触片21侧突出的两个以上的半球状凸部81,相对于后方半球状凸部81a将前方半球状凸部81b配置在与插入引板300插入盒部2的插入方向X交叉的位置,并且,将形成有两个半球状凸部81的斜焊缝80配置成在内侧顶部22b的面内与宽窄方向Y交叉,从而能够一边抑制雄型端子的插入引板300向插入盒部2的插入力的增大一边可靠地导电。
详细而言,将两个以上的半球状凸部81形成于内侧顶部22b,用内侧顶部22b和弹性接触片21夹持插入引板300来进行嵌合,因此能够确保接触面积,实现可靠的导电性。
此外,相对于后方半球状凸部81a将前方半球状凸部81b配置在与插入引板300插入盒部2的插入方向X交叉的位置,并且,将形成有两个半球状凸部81的斜焊缝80配置成在内侧顶部22b面内在与插入方向X正交的宽窄方向Y上交叉,因此,配置在插入方向X的不同的位置的半球状凸部81的宽窄方向位置也不同。
因而,前方半球状凸部81b在与后方半球状凸部81a在插入引板300上滑动的部位不同的位于插入引板300中平滑的未滑动部位滑动。由此,与由于在已滑动的部位进一步滑动而产生滑动阻力增加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防止插入力的增加。
这样,能够构成不增加插入力、能够最大限度地设计接触载荷、例如相对于因车辆行驶中的振动所产生的微滑动摩耗也具有优异性能的雌型压接端子1。
如图1中的(c)所示,这样的雌型压接端子1将被覆电线200压接于芯线压接部4而进行连接,构成压接连接构造体500a,将压接连接构造体500a的雌型压接端子1安装于雌型连接器外壳401a,由此,能够构成一边抑制插入力的增大一边具有可靠的导电性的雌型连接器400a。
另外,将被覆电线200连接于省略图示的雄型压接端子,构成压接连接构造体500b,并且,将压接连接构造体500b的雄型压接端子安装于雄型连接器外壳401b,构成雄型连接器400b。
并且,如图11所示,通过使雌型连接器400a和雄型连接器400b嵌合,能够构成将连接于雌型压接端子1的被覆电线200、连接于雄型压接端子的被覆电线200a可导通地连接的连接器400。
另外,用上述的构成构成被安装于雌型连接器外壳401a的雌型压接端子1,因此,即使是伴随电路构成的复杂化等而端子数增加的连接器400(400a、400b),也能够一边抑制插入力的增大一边可靠地嵌合连接、确保稳定的连接状态。
此外,雌型连接器外壳401a中能够安装有多个雌型压接端子,即使不能够将全部的雌型压接端子作为本发明的雌型压接端子1,能够构成至少一个雌型压接端子1,从而抑制插入力的增大。
此外,将宽窄方向Y上的各半球状凸部81的位置即宽窄方向位置设定成各半球状凸部81中的宽窄方向中心彼此间的宽窄方向间隔c为半球状凸部81与插入引板300接触的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上,从而各半球状凸部81滑动的部位的滑动轨迹R错开,因此,能够防止产生下面这样的不良情况:前方半球状凸部81b在后方半球状凸部81a已滑动的滑动轨迹R1上再次滑动而使插入力增加。
详细而言,在将各半球状凸部81的宽窄方向位置设定成宽窄方向间隔c为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下的情况下,前方半球状凸部81b的滑动轨迹R2、后方半球状凸部81a的滑动轨迹R1重合一半以上。这样,前方半球状凸部81b以与后方半球状凸部81a已滑动的滑动轨迹R1重合的方式进行再次滑动,从而插入力增加。
并且,在宽窄方向间隔c小于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下的情况下,前方半球状凸部81b被引导到后方半球状凸部81a已滑动的滑动轨迹R1,因此,滑动阻力增加,插入力提高。不过,以宽窄方向中心彼此间的宽窄方向间隔c为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上的方式设定半球状凸部81的宽窄方向位置,从而各半球状凸部81的滑动轨迹R沿着宽窄方向Y错开,能够防止滑动阻力增加所导致的插入力的增加。
此外,在内侧顶部22b形成有斜焊缝80,该斜焊缝80在与插入方向X交叉的方向上形得较长,朝向弹性接触片21侧突出,并且,至少在中间部具有规定长度的中间凹部82,在斜焊缝80中的中间凹部82的两外侧构成半球状凸部81,从而能够形成形状稳定性较高的半球状凸部81。
详细而言,形成在中间部分的中间凹部82的两侧的半球状凸部81与斜焊缝80一体地形成,因此,与在被小型化的雌型压接端子1的内侧顶部22b分别形成独立的半球状凸部81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可靠地形成强度较高且具有用于与例如插入引板300可靠地接触的高度的半球状凸部81。因而,能够确保可靠的导电性能。
接着,将3个独立半球状凸部91配置成倒V字状的配置类型E和配置成V字状的配置类型F与在中央配置有1根直行焊缝180的配置类型Y相比较,并且以独立半球状凸部91的点间长度为参数进行了试验。其结果表示在表4中。
【表4】
从该表4可知,通过配置成宽窄方向间隔c为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上,独立半球状凸部91(发明例23、24)相对于形成在内侧顶部22b的直行焊缝180(比较例9、11)能够确认插入力的降低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半球状凸部81在斜焊缝80中的中间凹部82的两侧以0.1mm以上的半径形成为半球状,但也可以如另一斜焊缝80’的说明图即图7中的(a)所示,将半球状凸部81(平凸部83)和中间凹部82用插入方向X的平滑的曲线连续地形成。在该情况下,前方半球状凸部81b的插入方向X的后方的与中间凹部82之间的连续的部分、后方半球状凸部81a的插入方向X的后方的与内侧顶部22b连续的部分也以大致形成为0.1mm以上的半径即可。
这样,通过形成斜焊缝80’,由此,除了上述的斜焊缝80的效果之外,能够防止插入盒部2的插入引板300卡在斜焊缝80’中的半球状凸部81(平凸部83)的插入方向X的后方部分而插入力增大这样的问题的发生。
此外,也可以将斜焊缝80’在插入方向X上非对称地形成。详细而言,也可以前方半球状凸部81b的插入方向X的后方的与中间凹部82连续的部分、后方半球状凸部81a的插入方向X的后方的与内侧顶部22b连续的部分用半径0.1mm以上的平滑的曲线形成,前方半球状凸部81b的插入方向X的前方的与内侧顶部22b连续的部分、后方半球状凸部81a的插入方向X的前方的与中间凹部82连续的部分用半径0.1mm以下的曲线形成。由此,也能够获得与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具有半球状凸部81或平凸部83的斜焊缝80形成为构成盒部2的顶部22的内侧顶部22b,但也可以是在内侧顶部22b具备与弹性接触片21同样地具有弹簧特性的顶侧弹性接触片24、将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具有半球状凸部81或平凸部83的斜焊缝80形成在顶侧弹性接触片24的两层弹性接触片类型的雌型压接端子1(参照图8)。
由此,在两层弹性接触片类型的雌型压接端子1中,利用弹性接触片21和顶侧弹性接触片24对插入盒部2的插入引板300使弹性接触片21和顶侧弹性接触片24的各自的施力沿着相对的方向起作用,能够夹持插入引板300来进行电连接且物理连接。
并且,将形成在顶侧弹性接触片24的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或者具有半球状凸部81或平凸部83的斜焊缝80配置成宽窄方向间隔c为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上,与在顶侧弹性接触片24上形成直行焊缝180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降低插入力。下面,将在顶侧弹性接触片24上形成斜焊缝80、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的情况的效果确认试验的结果表示在表5中。
另外,在该效果确认试验中,在顶侧弹性接触片24中,以上述的配置类型D配置斜焊缝80(发明例25);将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用上述的配置类型E,F配置(发明例26、27);以及,将直行焊缝180用上述的配置类型Y配置(比较例13、14)。
【表5】
从该表5可知,以斜焊缝80中的半球状凸部81、或者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的宽窄方向间隔c为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上的方式配置,从而斜焊缝80、独立半球状凸部91(发明例25~27)相对于形成在顶侧弹性接触片24上的直行焊缝180(比较例13、14)能够确认插入力的降低效果。
这样,即使是在顶侧弹性接触片24上形成斜焊缝80、独立半球状凸部91的情况,也通过使宽窄方向间隔c为接触宽度a的一半以上,与形成在顶侧弹性接触片24的直行焊缝180相比,能够确认插入引板300的插入力降低。
该两层弹性接触片类型的雌型压接端子1除了如上所述那样插入引板300的插入力的增加抑制效果之外,用相对的具有弹性接触片21方向的弹性的顶侧弹性接触片24构成,弹性接触片21和顶侧弹性接触片24对所插入的插入引板300沿着彼此相对的方向施力一边夹持该插入引板300来进行嵌合。
因而,弹性接触片21和顶侧弹性接触片24一边对所插入的插入引板300沿着彼此相对的方向施力一边该插入引板300来进行嵌合,能够确保更可靠的导电性能。此外,一边用弹性接触片21和顶侧弹性接触片24沿着彼此相对的方向施力一边进行夹持来进行嵌合,由此,能够以所期望的作用力施力来进行嵌合。
另外,除了上述的构成之外,也可以在内侧顶部22b具备相对于凸部(81,83、91、93)配置在插入方向X方向上的附加凸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一边最低限度地确保上述的效果,一边扩大插入引板300和雌型压接端子1之间的接触面积。详细而言,基于各自的局部俯视图和主视图的说明图即图9和图10说明作为附加凸部的前位置凸部101和顶端位置凸部102。
伴随着连接对象的增加,期望插入的被安装在雄型连接器400b的雄型压接端子的插入引板300和雌型压接端子1之间的电连接性的稳定,需要接触面积的增大。不过,也随着端子自身的小型化,凸部(81、83、91、93)的配置变得困难。
由此,也可以一边最小限度地确保如上所述那样在插入方向X的前方和后方使宽窄方向位置错开地配置凸部(81、83、91、93)所导致的插入引板300的插入力的增大抑制效果一边将前位置凸部101配置在凸部(81、83、91、93)的插入方向X上。
另外,在图9、10中,用四边形图示前位置凸部101、顶端位置凸部102,但这不过是表示前位置凸部101、顶端位置凸部102的位置,也可以用与独立半球状凸部91、独立平凸部93相同的形状构成,也可以用不同的形状形成。但是,前位置凸部101能够相对于多个凸部(81、83、91、93)中的半数以下的凸部(81、83、91、93)配置。
例如,在配置4个独立半球状凸部91(93)的图9中的(a)中,将两个前位置凸部101相对于插入方向X后方的独立半球状凸部91(93)配置在插入方向X上的插入方向X前方。此外,在配置3个独立半球状凸部91(93)的图9中的(b)、(c)、(d)中,将半数以下的1个前位置凸部101相对于插入方向X后方的独立半球状凸部91(93)配置在插入方向X上的插入方向X前方。
由此,一边最小限度地确保在独立半球状凸部91(93)的插入方向X错开的配置的插入引板300的插入力的增大抑制效果一边能够获得前位置凸部101的接触面积增大效果。
此外,替代前位置凸部101,也可以将顶端位置凸部102配置在作为所插入的插入引板300的顶端附近的位置。
另外,将顶端位置凸部102配置的作为插入引板300的顶端附近的位置是与插入引板300的顶端有关的位置,是从顶端到插入引板300的长度的1/5左右的位置即可。
在该情况下,顶端位置凸部102和插入引板300在插入引板300的插入结束之前,插入引板300和顶端位置凸部102接触,因此,对插入方向X的插入力的影响较少,一边最小限度地确保在独立半球状凸部91(93)的插入方向X上错开的配置所导致的插入引板300的插入力的增大抑制效果,一边能够获得顶端位置凸部102的接触面积增大效果。因而,如图10中的(b)、(d)所示,即使将半数以上即两个顶端位置凸部102相对于3个凸部(81、83、91、93)配置,也能够最小限度地确保插入引板300的插入力的增大抑制效果。另外,也可以同时设置前位置凸部101和顶端位置凸部102。
在本发明的构成和上述的实施例之间的对应中,本发明的嵌合结构与盒部2相对应,
以下也同样地
雌型端子与雌型压接端子1相对应,
弹性接触部与弹性接触片21相对应,
相对接触部与内侧顶部22b相对应,
凸部与半球状凸部81、后方半球状凸部81a、前方半球状凸部81b、平
凸部83、独立半球状凸部91和独立平凸部93相对应,
凸部组与斜焊缝80相对应,
宽窄方向间隔与c=b×sinθ相对应,
凹部与中间凹部82相对应,
突出部与斜焊缝80相对应,
弹性相对接触部与顶侧弹性接触片24相对应,
压接部与芯线压接部4相对应,
电线导体与芯线202相对应,
覆盖体与绝缘覆盖201相对应,
被覆电线与被覆电线200相对应,
连接构造体与压接连接构造体500a相对应,
连接器外壳与雌型连接器外壳401a相对应,
连接器与雌型连接器400a相对应,
本发明不只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获得更多的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的说明
1…雌型压接端子
2…盒部
4…芯线压接部
21…弹性接触片
22b…内侧顶部
24…顶侧弹性接触片
80…斜焊缝
81…半球状凸部
81a…后方半球状凸部
81b…前方半球状凸部
82…中间凹部
83…平凸部
91…独立半球状凸部
93…独立平凸部
100…附加凸部
101…前位置凸部
102…顶端位置凸部
300…插入引板
201…绝缘覆盖
200…被覆电线
202…芯线
400a…雌型连接器
401a…雌型连接器外壳
500a…压接连接构造体
a…接触宽度
c…宽窄方向间隔
X…插入方向
Y…宽窄方向

Claims (8)

1.一种雌型端子,该雌型端子具备允许雄型端子中的插入引板插入的嵌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结构具备弹性接触部和相对接触部,所述弹性接触部与被插入所述嵌合结构的所述插入引板弹性接触,所述相对接触部与该弹性接触部相对并与所述弹性接触部共同夹持所插入的所述插入引板以进行嵌合,
在所述相对接触部上形成有两个以上的凸部,该凸部朝向所述弹性接触部侧突出,
相对于所述两个以上的凸部中的一个凸部将另一个凸部配置在与所述插入引板插入所述嵌合结构的方向交叉的位置,并且,在将所述凸部中的两个凸部作为凸部组时,至少一个凸部组配置成在所述相对接触部的面内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宽窄方向上交叉,
当具有两个所述凸部时,所述凸部配置在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倾斜的方向上,
当具有三个所述凸部时,所述凸部配置成所述插入方向上的V字状、倒V字状或者配置成宽窄方向上的へ字状,或者,
当具有四个所述凸部时,所述凸部配置成所述插入方向上的斜体N字状、ハ字状、或者倒ハ字状的4个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型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窄方向中的各凸部的位置即宽窄方向位置设定成各凸部的宽窄方向中心彼此间的宽窄方向间隔为所述凸部与所述插入引板所接触的接触宽度的一半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雌型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接触部具备突出部,该突出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得较长,且朝向所述弹性接触部侧突出,并且,所述突出部至少在中间部具有规定长度的凹部,
所述凸部构成在所述突出部上的所述凹部的两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雌型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接触部包括具有与所述弹性接触部方向相对的弹性的弹性相对接触部,
该雌型端子构成为在用所述弹性接触部和所述弹性相对接触部对所插入的所述插入引板施加沿着彼此相对的方向的力的同时夹持并嵌合所插入的所述插入引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雌型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雌型端子具备前位置凸部,该前位置凸部相对于所具备的多个所述凸部中的半数以下的所述凸部配置在所述插入引板的所述插入方向上的前侧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雌型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雌型端子具备顶端位置凸部,该顶端位置凸部配置在与所插入的所述插入引板的顶端附近接触的顶端位置且相对于所述凸部配置在所述插入方向上。
7.一种连接构造体,其特征在于,由对用绝缘性的覆盖体覆盖电线导体的外周的被覆电线中的自所述覆盖体的顶端露出规定长度的所述电线导体的露出部分进行压接的压接部和嵌合结构构成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雌型端子,该连接构造体利用所述压接部连接所述被覆电线和所述雌型端子而构成。
8.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通过将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构造体中的至少一个雌型端子配置在连接器外壳内而构成。
CN201180016995.5A 2010-03-31 2011-03-30 雌型端子 Active CN1028349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3202 2010-03-31
JP2010083202 2010-03-31
PCT/JP2011/057994 WO2011125727A1 (ja) 2010-03-31 2011-03-30 雌型端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4981A CN102834981A (zh) 2012-12-19
CN102834981B true CN102834981B (zh) 2015-06-24

Family

ID=44762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995.5A Active CN102834981B (zh) 2010-03-31 2011-03-30 雌型端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35516B2 (zh)
CN (1) CN102834981B (zh)
WO (1) WO20111257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98088A (ja) * 2011-11-02 2013-05-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雌型端子金具
JP2015138607A (ja) * 2014-01-21 2015-07-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
JP2015141780A (ja) * 2014-01-28 2015-08-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
JP6301722B2 (ja) * 2014-04-23 2018-03-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点接続構造
JP2015210862A (ja) * 2014-04-24 2015-1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点接続構造
JP6301724B2 (ja) * 2014-04-25 2018-03-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点接続構造
WO2015159946A1 (ja) * 2014-04-18 2015-10-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点接続構造
JP2015210870A (ja) * 2014-04-24 2015-1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点接続構造
JP6301723B2 (ja) * 2014-04-23 2018-03-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点接続構造
JP6301717B2 (ja) * 2014-04-18 2018-03-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点接続構造
JP6080821B2 (ja) 2014-09-17 2017-0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
JP6154430B2 (ja) * 2015-06-02 2017-06-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6615574B2 (ja) * 2015-10-28 2019-12-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及び当該製造方法
CN105449603B (zh) * 2015-12-28 2017-09-29 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的支架
JP6619287B2 (ja) * 2016-04-14 2019-12-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
JP6591341B2 (ja) * 2016-04-21 2019-10-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
JP6085709B2 (ja) * 2016-04-28 2017-02-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端子構造
JP2017204396A (ja) * 2016-05-12 2017-11-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
JP6607141B2 (ja) * 2016-05-12 2019-11-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
JP6569140B2 (ja) * 2016-05-18 2019-09-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
DE202017106421U1 (de) * 2017-10-24 2019-01-25 Bals Elektrotechnik Gmbh & Co. Kg Kontaktbuchse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Steckverbinder
JP2020043002A (ja) * 2018-09-12 2020-03-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US20210408708A1 (en) * 2020-06-26 2021-12-30 I-Pex Inc. Terminal
CN112038805A (zh) * 2020-10-13 2020-12-04 陈丽霞 一种弯直头连接器插孔
JP7168626B2 (ja) * 2020-10-23 2022-11-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45A (zh) * 1995-07-18 1997-04-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凸形端子金属配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2063961A (ja) * 2000-06-07 2002-02-28 Yazaki Corp 雌端子、及び、雌端子と雄端子との接続構造
JP2006172877A (ja) * 2004-12-15 2006-06-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JP2006221927A (ja) * 2005-02-09 2006-08-24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源端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リンタ装置
JP2006228669A (ja) * 2005-02-21 2006-08-31 I-Pex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の接続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2020A (ja) * 1996-02-21 1997-09-05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ソケット側コネクタ
JP2009037741A (ja) * 2007-07-31 2009-02-1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コネクタの雌型端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45A (zh) * 1995-07-18 1997-04-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凸形端子金属配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2063961A (ja) * 2000-06-07 2002-02-28 Yazaki Corp 雌端子、及び、雌端子と雄端子との接続構造
JP2006172877A (ja) * 2004-12-15 2006-06-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JP2006221927A (ja) * 2005-02-09 2006-08-24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源端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リンタ装置
JP2006228669A (ja) * 2005-02-21 2006-08-31 I-Pex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の接続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125727A1 (ja) 2013-07-08
JP5435516B2 (ja) 2014-03-05
CN102834981A (zh) 2012-12-19
WO2011125727A1 (ja) 201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4981B (zh) 雌型端子
CN201029143Y (zh) 电连接器
CN204947245U (zh) 电连接器
CN103081237B (zh) 连接器
CN101499575B (zh) 电连接器
CN101276973B (zh) 连接器
CN203367643U (zh) 连接器
CN101499574B (zh) 电连接器
CN104577417A (zh) 电连接器
CN104716505B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CN105449466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117993A (zh) 电连接器
CN104981947A (zh) 具有防旋转元件和焊料流消减部的触头
CN105934855A (zh) 连接器和用于这种连接器的插针接收接触件
CN104810635A (zh) 插头连接器
CN104733923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2855957U (zh) 电连接器
CN109616808B (zh) 大电流电连接器
CN107534257A (zh) 接头连接器
CN104810651A (zh) 连接器
CN204156172U (zh) 电连接器
CN107293916A (zh) 电连接器
CN104979660B (zh) 线缆连接器
CN107134677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1440490U (zh) 卡缘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