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0606A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0606A
CN102830606A CN2012101845970A CN201210184597A CN102830606A CN 102830606 A CN102830606 A CN 102830606A CN 2012101845970 A CN2012101845970 A CN 2012101845970A CN 201210184597 A CN201210184597 A CN 201210184597A CN 102830606 A CN102830606 A CN 102830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lour killing
photographic fixing
processing system
recording med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45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0606B (zh
Inventor
小笠原真人
今宫弘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30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0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0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0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mode of operation, e.g. standby, warming-up, err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通过能消色的图像形成材料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选择性地执行通过加热进行定影的处理以及通过加热对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消色的处理的定影及消色部;发热部,该发热部在定影处理时将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第一温度,在消色处理时将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计时部,该计时部在将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第一温度、对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定影处理且印刷处理结束后,对图像形成部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进行计数;以及控制部,在通过计时部计数的、图像形成部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超过一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通过发热部将定影及消色部的温度加热至第二温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照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1年6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496699号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照。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具有定影及消色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使用能消色的色调剂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使图像从发色状态变为消色状态的消去装置。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能消色的色调剂的色素和发色剂之间的结合由于加热而断开,从而消色。
消色装置有时也独立于图像形成装置设置,但是已知有考虑节省空间性而将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定影装置兼用作消色装置的装置。一般,对色调剂进行消色所需的温度比色调剂定影所需的温度高。因此,在兼作消色装置的定影装置中,当想要进行消去操作时通过提升定影装置的温度而使定影装置作为消色装置进行操作。
但是,如果一旦提高定影装置的温度,则定影器由于是由橡胶等储热性高的材料构成的,所以再次下降至适合定影的温度需要花费时间。另一方面,如果在温度未充分降低的状态下进行定影,则会产生被称为高温偏移的色调剂的过融化。因此,在进行消色动作的过程中,即使用户想要进行复印等,也必须等待至定影器的温度下降,这样就存在操作性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通过能消色的图像形成材料在图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定影及消色部,所述定影及消色部选择性地执行通过加热将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定影在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处理、以及通过对定影有图像的图像记录介质进行加热从而对所述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消色的处理;发热部,所述发热部在定影处理时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第一温度,在消色处理时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计时部,所述计时部在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第一温度、对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定影处理且印刷处理结束后,对所述图像形成部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进行计数;以及控制部,在通过所述计时部计数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超过一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发热部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的温度加热至第二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及消色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的外观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面板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消去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消去操作中收到打印开始指示时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MFP(Multi FunctionPeripheral,多功能外设)1的简要结构图。MFP1具有当复印时等扫描原稿的扫描部2、以及作为图像形成部的打印机部4。在打印机部4的下方具有收容向打印机部4供给的纸张的供纸盒21、22以及循环供纸盒23。沿纸张的前进方向,在打印机部4的下游设置有定影及消色装置5及排出部30,该定影及消色装置5将通过打印机部4形成的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同时对定影完毕的纸张进行消色,该排出部30排出被定影及消色装置定影后的纸张。
打印机部4具有旋转的感光鼓12。在感光鼓12的周围具备带电装置13及激光曝光装置14,该带电装置13使感光鼓12均匀带负电,该激光曝光装置14向带电后的感光鼓12照射基于来自扫描部2的图像数据等的激光,并在感光鼓12上形成静电潜像。打印机部4具备:显影装置15,用于向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提供作为图像形成材料的色调剂;转印装置16,用于将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作为图像记录介质的片材P上;以及清洁器17,用于除去残留在感光鼓12上的未转印的色调剂。
显影装置15收容作为色调剂和磁性载体的混合物的双成分定影剂,并向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提供色调剂。色调剂是通过以规定的温度进行加热就会消色的色调剂。该能消色的色调剂(下面称为消色色调剂)含有粘结剂树脂和色材。色材具有呈色性化合物及显色剂。消色色调剂当被定影在纸张上时,使呈色性化合物和显色剂结合以发出规定的颜色例如蓝色。另一方面,如果以高于定影时的高温对由消色色调剂形成的图像进行加热,则色调剂中的呈色性化合物和显色剂分离,失去颜色,从而在纸张上不可见。这里作为一例,使用以80℃~100℃定影且通过加热至130℃~150℃而消色的色调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通过以下的化学方法制作的胶囊(capsule)式热消色色调剂作为消色色调剂。
(1)粘结剂树脂、蜡(WAX)微粒化液
使用聚酯系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使用聚酯系树脂、阴离子性乳化剂、中和剂,利用高压均化器制作树脂微粒化液。
(2)蜡分散液的调制
使用米糠蜡通过与上述树脂相同的方法获得微粒化液。
(3)色调剂的调制
隐色染料:CVL(结晶紫内酯);显色剂:4-羟基苯甲酸苄酯;温度控制剂:月桂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通过对上述材料进行加热熔化,通过公知的凝聚法(coacervationmethod)实现胶囊化。使用硫酸Al(Al2(SO4)3)对胶囊化后的色材、色调剂粘结剂树脂分散液、蜡分散液进行凝集、热粘接,再洗净、干燥,从而获得色调剂。在色调剂中还外添有二氧化硅、氧化钛。
继续图1的说明。供纸盒21、供纸盒22以及循环供纸盒23是大致相同的结构。不同的是,在供纸盒21、22中收容未使用的纸张,在循环供纸盒23中收容使用完毕的纸张即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但是,循环供纸盒23也可收容未使用的纸张。
供纸盒21具备将收容在供纸盒21内的纸张的位于最上部的纸张送出的拾取辊24。在拾取辊24的附近设置有分离输送辊27,该分离输送辊27当由拾取辊输出的纸张是两张以上时将其分离成单张并输送分离后的纸张。与供纸盒21一样,在供纸盒22及循环供纸盒23中也设置有拾取辊25、26、分离输送辊28、29。
定影及消色装置5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作为定影部件的加热辊51、以及循环转动的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带52,加压带52以规定的范围抵接在加热辊51的外周面上,从而形成定影夹持部。如图2所示,加热辊51在内部内置有例如卤素灯53作为加热源。加热辊51的直径例如为直径45mm、加压带52的直径当例如为作成圆形时相当于直径47mm。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夹持部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大约为27mm。
如图1所示,加压带52张挂在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带加热辊54、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加压辊55以及张力辊56的周围,在带加热辊54和加压辊55之间形成有定影夹持部。加压辊55使加压带52压向接触于加热辊51,并形成定影夹持部的出口。并且,在配置在加压带52的内侧的加压垫保持体57上保持有加压垫58,在定影夹持部的中央部将加压垫58按向加压带52的内周面,从而使加压带52压向接触于加热辊51。
带加热辊54形成为中空辊形状,其内置有由卤素灯构成的加压带灯59。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带加热辊54的直径为20mm、加压辊55的直径为18mm、加压垫58的宽度为10mm。
加热辊51的表面温度通过与外周面接触的定影部件用热敏电阻61检测,带加热辊54处的加压带52的表面温度通过与外周面接触的加压部件用热敏电阻62检测。
加热辊51与保持在纸张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接触。因此,加热辊51例如在壁厚1.0mm的铝制的辊基体上作为脱模层而具有约25μm的氟树脂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层。并且,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带52在厚度约为40μm的镍制的带基体上具有厚度为200μm的硅橡胶层,且在其上作为脱模层而具有约30μm的氟树脂PFA层。
如图2所示,加热辊51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被驱动旋转,加压带52从动于加热辊51而被旋转驱动。
内置于加热辊51的卤素灯53具有对加热辊5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加热的中心灯53A、以及对加热辊5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加热的两个侧灯53B。此外,带加热辊54中内置的加压带灯59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对带加热辊54加热。中心灯53A例如与在输送方向上长的A4纵向尺寸的纸张宽度相对应,加热辊用侧灯53B例如与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长的A4横向尺寸的纸张宽度相对应。这三个灯的输出可以例示例如300W。
通过分别对中心灯用开关元件63A、侧灯用开关元件63B及加压带灯用开关元件64进行ON/OFF控制,从而从商用的交流电源向中心灯53A、侧灯53B及加压带灯59供电。
通过控制部65对中心灯用开关元件63A、侧灯用开关元件63B及加压带灯用开关元件64进行ON/OFF控制。
加热辊用热敏电阻61具有检测加热辊5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表面温度的中心热敏电阻61A、检测加热辊51的长度方向的单侧端部的表面温度的侧边热敏电阻61B,中心热敏电阻61A和侧边热敏电阻61B的温度检测信息被输入给控制部65。在定影的纸张例如是A4纵向尺寸的纸张的情况下,将侧灯53B的OFF期间延长,从而不会使加热辊51的两端部升温至所需温度以上。
并且,加压部件用热敏电阻62检测加压带5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的表面温度,并将温度检测信息输入到控制部65。此外,如图3的电路模块图所示,各热敏电阻61A、61B、62通过A/D转换器66、67、68与控制部65连接。在控制部65连接有存储执行温度控制的程序的ROM69、以及存储有温度控制的控制参数的RAM70。
此外,定影时的加热辊51的设定温度是100℃,消色时的设定温度是130℃。定影时的加压带的设定温度是80℃,消色时的设定温度是110℃。
通过定影及消色装置5定影有色调剂的纸张被排纸辊对20夹持而排纸到排纸部30。
图3是作为MFP1所具备的操作部的控制面板100的外观图。控制面板100具备各种输入键102、以及液晶面板104。在输入键102中除开始键、数字键以外,还包括当用户想执行纸张消色时按下的消色模式键106。
图4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MFP1的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
MFP1除上述扫描器2、打印机部4、控制面板100、供纸盒21、22以及循环供纸盒23外还具备作为控制部的CPU65、ROM202、RAM204、计时器206。并且,这些各部通过系统总线连接。
CPU65控制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各部。ROM202存储MFP1操作所需的各种控制程序。通过CPU65执行各程序。RAM24是临时存储执行各程序时产生的数据的存储器。计时器206用于随着程序的执行进行计时,且对在MFP1结束打印动作后经过的时间等进行计时。
下面,对MFP1的图像形成处理及消色处理进行说明。
随着图像形成处理的开始,在打印机部4中,以转速215mm/sec沿箭头s方向旋转的感光鼓12通过带电装置13被均匀带-750V。并且,感光鼓12通过激光曝光装置14被照射与原稿信息相对应的激光,以形成静电潜像。接着,通过显影装置15使用消色色调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鼓12上形成由消色色调剂构成的色调剂图像。
另一方面,从供纸盒21提供纸张。纸张通过准位辊对6与感光鼓12上的色调剂图像的形成同步地被输送至转印装置16,从而被转印感光鼓12上的色调剂图像。
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从感光鼓12被剥离后,被送至定影及消色装置5。定影及消色装置5的加热辊51的表面温度被控制为100℃。纸张在加热辊51及加压带52之间插入并通过,从而色调剂图像通过加热加压被定影。在定影及消色装置5中,在基于消色色调剂的色调剂图像定影结束后,纸张通过排纸辊对20被排出至排纸部30。
在上述转印结束后,感光鼓12通过清洁器18清洁残留色调剂,通过除电LED18除去残留电荷,结束图像形成处理。
下面,参照图5、图6对消色处理进行说明。
当按下如图3所示的控制面板100的消色键106时,开始消色处理。当按下该消色键106时,在液晶面板104上显示如图5所示的消色模式设定用画面。
消色模式设定画面显示向用户请求选择以下三个模式中的任一个的信息。
第一个模式是自动消色模式:如果MFP1不进行打印的时间经过一定时间以上例如30分钟,则MFP1自动将来自循环供纸盒23的使用完毕的纸张输送给定影及消色装置5,在定影及消色装置5进行消色。此外,在选择该自动消色模式时,用户可以从液晶面板104输入、改变从打印结束移至消色模式的时间。
第二个模式是在需要消色的情况下进行消色的中断消色模式。例如,在复印中选择中断消色模式的情况下,在复印工作结束后,迅速开始消色。
第三个模式是时间指定消色模式:指定开始消色的时刻、以及结束消色的时刻,在夜间等确定的时段进行消色。
此外,这三个模式并不是只能选择一个,还可以选择多个。
这里,以选择自动消色模式的情况为例,对CPU65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图6中,如果从未图示的外部计算机接收到打印信号(ACT2的“是”),将加热辊的表面温度设定为100℃,CPU65核对中心热敏元件61的温度,根据该结果对加热辊51进行加热(ACT3)。并且,加压带52加热至80℃。当加热辊51达到100℃、加压带达到80℃时,变为打印模式执行打印。纸张被排出至排纸部30,图像形成处理结束且感光鼓的旋转停止时,计时器206开始计时(ACT4)。
在打印结束后5分钟,作为就绪模式,加热辊51的表面温度维持在100℃,加压带52的温度维持在80℃。如果通过CPU65判断出超过5分钟(ACT5的“是”),则CPU65结束就绪模式,进入节能模式(ACT6)。节能模式是将加热辊51或加压带52的温度维持得比定影模式、就绪模式时更低,从而降低定影及消色装置5整体的温度的模式,在节能模式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停止加热辊51的加热,并仅继续加压带52的加热(ACT7)。加压带52的温度是80℃。
如果在进入该节能模式之后一直未接收到打印信号且经过25分钟、即打印结束后经过30分钟(ACT8的“是”),则CPU65判断未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30分钟,并通过未图示的纸张余量传感器检测在循环供纸盒23中是否收容有纸张。作为该检测结果,如果检测到在循环供纸盒23中收容有使用完毕的纸张(ACT9的“是”),则结束节能模式(ACT10),且为了切换为自动消色模式而开始定影辊51、加压辊的温度的加热(ACT11)。在循环供纸盒23中不存在纸张的情况下(ACT9的“否”),不进入消色模式而结束(ACT15),且作为休眠模式,切换到停止加压带52的加热的模式。换言之,CPU65在循环供纸盒23中不存在纸张的情况下,禁止定影辊51的温度上升。
此外,也可以根据纸张余量传感器的结果,在有纸张时执行消色,还可以在收容有一定量以上的纸张的情况下执行消色。
如上所述,根据纸张余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收容在循环供纸盒23中的纸张的量不足一定量的情况下,不执行消色模式,所以与纸张余量传感器检测到有一定量以上的图像记录介质的情况相比更早地禁止定影及消色部的加热。
此外,也可以设定成在图像形成处理结束(ACT4)、感光鼓12的旋转停止后的5分钟的就绪模式期间如果检测到循环供纸盒中没有纸张、或者纸张量不足一定量,则在就绪模式结束后不进入节能模式而马上进入休眠模式。
如果加热辊的温度达到130℃且加压带的温度达到110℃(ACT11),则进入自动消色模式(ACT12)。在自动消色模式下,从循环供纸盒23向定影及消色装置5开始输送使用完毕的纸张(ACT13)。此时,打印机部4的感光鼓12虽然旋转但是也不向感光鼓12形成色调剂图像。
从循环供纸盒23通过打印机部4输送的纸张被定影及消色装置5加热,从而色调剂消色,承载消色后的色调剂的纸张通过排出辊对20向排纸部30排出。当纸张余量传感器检测不存在纸张时(ACT14的N),结束自动消色模式(ACT15),进入休眠模式。
此外,也可以取代休眠模式,而构成为在结束消色模式之后,返回就绪模式,将加热辊51维持在100℃,将加压带52维持在80℃,准备下一次打印。
在图7中示出了在消色操作中接收到打印操作时的CPU65的处理流程。
如果在消色操作中接收到打印信号(ACT21的“是”),则通过未图示的纸张输送传感器检测在接收打印信号前已从循环供纸盒23提供的使用完毕的纸张是否已全部排出至MFP1的排出部30。当CPU65判断已全部排出纸张时(ACT22的“是”),即使在循环供纸盒23残留有纸张,也结束自动消色模式。首先,将加热辊51的温度设定为100℃(ACT23)。将加压带52的温度设定为80℃。在消色中,将加热辊51的温度设定为130℃(ACT23),将加压带52的温度设定为110℃,所以可以等待加热辊51、加压带52的温度降低。此时,为了迅速降低加热辊51的温度,也可以使加热辊51和加压带52分离。如果检测到加热辊51的温度变为100℃、加压带52的温度变为80℃,则变为打印模式(ACT24),开始形成图像。在图像形成结束后,如图6所述,如果检测到经过了一定时间,则再次变为自动消色模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是可以根据MFP1的状态自动开始消色且在未使用时间长的情况下容许提高加热辊51的温度的结构。因此,当频繁进行打印时,能够防止加热辊51的温度上升,提高MFP1的操作性。并且,由于具备节能模式且进行从节能模式进入消色模式,所以与从完全停止加热辊51及加压带52的加热的状态进入消色模式的情况相比,由于可以迅速进入消色模式,所以有助于节约能量。
此外,虽然此处对自动消色模式进行了说明,但除自动消色模式外也可以选择中断消色模式、时间指定消色模式。
在还选择中断消色模式的情况下,由于迅速切换为消色模式,所以定影辊51的温度上升至130℃,所以此后想马上进行打印时,必须等待直到定影辊51的温度降低。
在时间指定消色模式下,从液晶面板104指定消色开始时刻、消色结束时刻,该消色开始时刻和消色结束时刻之间,自动切换到消色模式,在循环供纸盒23有纸张时,执行消色。
已经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示,没有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用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超出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更改。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范围和宗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发明及其均等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通过能消色的图像形成材料在图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定影及消色部,所述定影及消色部选择性地执行通过加热将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定影在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处理、以及通过对定影有图像的图像记录介质进行加热从而对所述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消色的处理;
发热部,所述发热部在定影处理时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第一温度,在消色处理时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
计时部,所述计时部在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第一温度、对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定影处理且印刷处理结束后,对所述图像形成部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进行计数;以及
控制部,在通过所述计时部计数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超过一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发热部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的温度加热至第二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材料是色调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收容部,所述收容部收容通过能消色的图像形成材料形成有图像的图像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计时部计数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超过一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收容部收容的图像记录介质提供给所述定影及消色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收容部是否收容有图像记录介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在所述收容部中不存在图像记录介质的情况下,禁止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第二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收容部是否收容有一定阈值以上的图像记录介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在所述收容部没有一定阈值以上的图像记录介质的情况下,禁止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第二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收容部是否收容有一定阈值以上的图像记录介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在所述收容部没有一定阈值以上的图像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则比检测到所述收容部有一定阈值以上的图像记录介质的情况早地禁止定影及消色部的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定影及消色部维持在低于第一温度的第三温度的节能模式,
其中,在节能模式的持续过程中,通过所述计时部计数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超过一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解除节能模式,通过发热部开始所述定影及消色部的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影及消色部进行消色之后,所述控制部停止发热部的发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影及消色部进行消色之后,所述控制部通过发热部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第一温度。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定影及消色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加热至第一温度;
通过被加热至第一温度的所述定影及消色部对通过能消色的图像形成材料形成在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定影处理;
在通过所述定影及消色部进行定影处理且印刷处理结束之后,对不向图像记录介质形成图像的时间进行计数;
在计数的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超过一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的温度加热至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以及
通过所述定影及消色部对通过能消色的图像形成材料形成在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消色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材料是色调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收容部,所述收容部收容通过能消色的图像形成材料形成有图像的图像记录介质,
其中,在所述计数的、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超过一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收容部收容的图像记录介质提供给所述定影及消色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收容部是否收容有图像记录介质,
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在所述收容部中不存在图像记录介质的情况下,禁止所述定影及消色部的加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收容部是否收容有一定阈值以上的图像记录介质,
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在所述收容部没有一定阈值以上的图像记录介质的情况下,禁止所述定影及消色部的加热。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收容部是否收容有一定阈值以上的图像记录介质,
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在所述收容部没有一定阈值以上的图像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则比检测到所述收容部有一定阈值以上的图像记录介质的情况早地禁止定影及消色部的加热。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将定影及消色部维持在低于第一温度的第三温度的节能模式,
在继续节能模式的过程中,在所述计数的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超过一定阈值的情况下,解除节能模式并开始所述定影及消色部的加热。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影及消色部进行消色处理之后,停止所述定影及消色部的加热。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影及消色部进行消色处理之后,将所述定影及消色部设定为第一温度。
CN201210184597.0A 2011-06-14 2012-06-06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8306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96699P 2011-06-14 2011-06-14
US61/496,699 2011-06-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0606A true CN102830606A (zh) 2012-12-19
CN102830606B CN102830606B (zh) 2015-06-17

Family

ID=4733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4597.0A Active CN102830606B (zh) 2011-06-14 2012-06-06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8918002B2 (zh)
CN (1) CN102830606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276A (zh) * 2013-09-12 2015-03-25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407250A (zh) * 2014-09-05 2016-03-16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5404110A (zh) * 2014-09-05 2016-03-16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动作方法
CN105487361A (zh) * 2014-10-06 2016-04-1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700318A (zh) * 2014-12-15 2016-06-2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15459A (zh) * 2015-02-05 2017-08-04 株式会社东芝 消色装置、消色方法以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7024846A (zh) * 2015-11-20 2017-08-08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装置
CN110579949A (zh) * 2018-06-07 2019-12-1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1077747A (zh) * 2018-10-18 2020-04-28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3619B2 (ja) * 2012-02-09 2016-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76450B2 (en) * 2014-01-21 2015-11-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erases images during interruption of image forming
US9213286B1 (en) 2014-06-30 2015-12-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496130B2 (ja) * 2014-11-27 2019-04-03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消去装置及び画像消去方法
JP6274133B2 (ja) * 2015-02-27 2018-02-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14039B2 (ja) * 2015-12-11 2018-10-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625863B1 (en) * 2015-12-30 2017-04-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omprising heating mod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2823A (ja) * 1994-11-28 1996-06-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781822A (en) * 1996-04-17 1998-07-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image eraser
US20100209129A1 (en) * 2009-02-17 2010-08-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ixing device that responds to request when using decolorable ink
US20100290812A1 (en) * 2009-05-14 2010-11-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2019762A (zh) * 2009-08-04 2011-04-20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消除装置以及图像消除装置的记录介质输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2648A (ja) * 1998-10-26 2000-05-12 Star Micronics Co Ltd リライタブルカードの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511091B2 (ja) * 2001-10-29 2010-07-28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07034127A (ja) 2005-07-29 2007-02-08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906469B2 (ja) * 2005-11-14 2012-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ジョブ処理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US20090154970A1 (en) * 2007-12-13 2009-06-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US8478151B2 (en) * 2009-02-05 2013-07-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36281B (zh) 2010-04-26 2014-12-0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与图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2823A (ja) * 1994-11-28 1996-06-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781822A (en) * 1996-04-17 1998-07-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image eraser
US20100209129A1 (en) * 2009-02-17 2010-08-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ixing device that responds to request when using decolorable ink
US20100290812A1 (en) * 2009-05-14 2010-11-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2019762A (zh) * 2009-08-04 2011-04-20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消除装置以及图像消除装置的记录介质输送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276B (zh) * 2013-09-12 2017-06-2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460276A (zh) * 2013-09-12 2015-03-25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919019A (zh) * 2013-09-12 2017-07-04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407250B (zh) * 2014-09-05 2018-05-08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5404110A (zh) * 2014-09-05 2016-03-16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动作方法
CN105407250A (zh) * 2014-09-05 2016-03-16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5487361A (zh) * 2014-10-06 2016-04-1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487361B (zh) * 2014-10-06 2019-02-2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700318A (zh) * 2014-12-15 2016-06-2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15459A (zh) * 2015-02-05 2017-08-04 株式会社东芝 消色装置、消色方法以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7024846A (zh) * 2015-11-20 2017-08-08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装置
CN107024846B (zh) * 2015-11-20 2020-06-0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装置
CN110579949A (zh) * 2018-06-07 2019-12-1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1077747A (zh) * 2018-10-18 2020-04-28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71747B2 (en) 2015-03-03
US20140376939A1 (en) 2014-12-25
CN102830606B (zh) 2015-06-17
US8918002B2 (en) 2014-12-23
US20130011149A1 (en)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0606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36281B (zh) 图像形成装置与图像形成方法
US10018946B2 (en) Fixing device that fixes images of decolorable and non-decolorable materials
US8693912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114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control section configured to carry out a control process including setting a power saving mode
US9069302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372886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631122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US2007021780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10130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fixing device
EP2031463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0573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動作から消色動作への切り替えプログラム
JP2006079055A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加熱制御方法
JP63161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81766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0778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994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41A (zh) 固定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230630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630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630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83925A (ja) 定着装置
JPH04128860A (ja) 電子写真装置の定着装置
JPH04107474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90694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