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4593B -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 - Google Patents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4593B
CN102824593B CN201210351089.7A CN201210351089A CN102824593B CN 102824593 B CN102824593 B CN 102824593B CN 201210351089 A CN201210351089 A CN 201210351089A CN 102824593 B CN102824593 B CN 102824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animal
blood
chinese pa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10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4593A (zh
Inventor
杨卫彬
荆志伟
胡燕祝
王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3510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24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24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4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4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4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是由原料药太子参375份,黄芪187.5份,地黄187.5份,山茱萸187.5份,泽泻187.5份,茯苓187.5份,山药125份,丹参375份,熟大黄125份,砂仁75份制备而成:1、将砂仁粉碎,加水,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药渣和水溶液留用;2、将所得挥发油用倍他环糊精包结、冷藏、过滤,低温干燥后备用;3、将第一步的药渣和剩余九味药一起加水煎煮,滤液与留用的水溶液合并后,浓缩成稠膏,减压干燥后粉碎成细粉;4、将2、3所得物料混合均匀后加入阿司帕坦、糊精,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后即得中成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益气养阴以治其正虚,活血化浊可兼顾其邪实,长期使用无伤正气。

Description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大多数为本虚标实之症,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方面多数人认为属于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邪实方面多集中在对湿浊、瘀血、水气的认识,但存在着强调瘀血和重视湿浊的分歧;也有学者提出了“虚瘀为本,湿浊为标”的病机认识。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中,湿热滞留可致多种变化。湿伤气,热耗阴,日久必致气阴暗耗,正气内虚。湿热还可与外邪相召,使外感丛起;湿热壅塞,气机不畅,血行受阻,致瘀血产生。因此,瘀血是慢性肾炎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从中医理论上讲,瘀血固然与久病气虚、运血无力有关,但在慢肾衰的发展中,更主要的是“水病血亦病”,湿热日久,脉络不利,积而为瘀。总之本病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浊、瘀、毒四大因素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中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大多数医家认为脾肾阳虚为其本,湿浊、瘀热内阻为其标,治疗上多采取温补脾肾、祛湿降浊、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的治则。也有医家认为,脾肾衰败及所致(或演变)的气血阴阳俱虚、水毒湿浊及其热化所致的湿热、正虚气滞及与湿浊间恶性循环所致的瘀血阻滞、气机逆乱为其本虚标实病机的主要方面,从而将其概括为慢性肾衰的虚、湿、瘀、逆四大病机。
基于多年的临证经验,我们认为由于慢性肾脏疾病的病程较长,不论气虚或阴虚,往往由于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向气阴两虚转变;阴阳两虚则是气阴两虚证的进一步发展,且脾肾气(阳)虚或肝肾阴虚随着病程的推移,还在不断向气阴两虚转化;因此气阴两虚以及其进一步的发展阴阳两虚,基本上代表了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正虚病机,而气阴两虚则更是其病机的关键。肾为水脏,肾气不足,失于蒸腾气化,不能分清泌浊,以致水湿浊邪内聚,因虚致实。而邪实又常常损伤脾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虚运化失健,水湿内停,日久蕴而成浊,留贮体内。由此可见,湿浊是贯穿本病始终的病理因素。病变脏腑有在肺、在脾、在肾之异,但脏腑气化不利,水湿潴留为氮质血症共同的病理机制。因此把握慢性肾功能衰竭气阴两虚证兼顾其常见的湿浊、湿热、瘀血等邪实治疗,对延缓和防止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气养阴以治其正虚,活血化浊可兼顾其邪实,主次分明、配伍和谐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是由原料药太子参、黄芪、地黄、山茱萸、泽泻、茯苓、山药、丹参、熟大黄和砂仁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比和方法制备而成:
配比:太子参375份,黄芪187.5份,地黄187.5份,山茱萸187.5份,泽泻187.5份,茯苓187.5份,山药125份,丹参375份,熟大黄125份,砂仁75份;
制备方法:
第一步,将砂仁粉碎,加水6倍量,水蒸汽蒸馏6小时,提取挥发油,药渣和水溶液留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挥发油用倍他环糊精包结后冷藏24小时,过滤,低温干燥后备用;
第三步,将第一步留用的药渣和剩余九味药一起加水煎煮三次,滤液与第一步留用的水溶液合并后,浓缩至相对密度1.3-1.35的稠膏,减压干燥后粉碎成细粉;
第四步,将第二步和第三步所得物料混合均匀后加入阿司帕坦10份,糊精适量,按常规工艺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后即得中成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把握慢性肾功能衰竭气阴两虚证兼顾其常见的湿浊、湿热、瘀血等邪实治疗,本颗粒剂方中太子参益气养阴是为君药;黄芪补益脾气,生地滋肾阴是为臣药;山茱萸滋肾益肝,泽泻配生地而泻肾降浊,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砂仁即可防生地之腻,又可芳香化浊,开胃;丹参活血养血;主次分明,配伍和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浊之效。益气养阴以治其正虚,活血化浊可兼顾其邪实,长期使用无伤正气。
本发明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效毒理研究,确定了砂仁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九味加水煎煮提取的提取工艺,排除了有明显急性毒性反应嫌疑的“醇提+水煎”的工艺方法,保证了药效又更加安全。按照本发明工艺生产出的颗粒制剂的流动相良好,在环境相对湿度59%以下不易吸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是由原料药太子参375g,黄芪187.5g,地黄187.5g,山茱萸187.5g,泽泻187.5g,茯苓187.5g,山药125g,丹参375g,熟大黄125g,砂仁75g制备而成:
第一步,将砂仁粉碎成粗颗粒,加水6倍量,水蒸汽蒸馏6小时,提取挥发油,药渣和水溶液留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挥发油用倍他环糊精包结(挥发油:倍他环糊精:水=1:8:80,60℃,搅拌1小时),冷藏24小时,过滤,35-40℃干燥后备用;
第三步,将第一步留用的药渣和剩余九味药一起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加水10倍量,三次滤液与第一步留用的水溶液合并后,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的稠膏,减压至-0.1MPa干燥后粉碎成细粉;
第四步,将第二步和第三步所得物料混合均匀后加入阿司帕坦10g,糊精适量,按常规工艺混合均匀、制粒1000g,干燥后即得中成药。
服用方法及禁忌: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0克。孕妇及儿童慎用。
1、本发明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本发明所用药材均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所收载药材,经实验证明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相应药材项下有关规定,黄芪同成品含量测定项下操作,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进行含量测定,并应符合药典限度规定。
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草案按《新药审批办法》及“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规定,进行方法学考察。针对新药所含药味,建立了制剂中太子参、黄芪、山茱萸、泽泻、丹参、熟大黄、砂仁的薄层鉴别方法;对制剂的含量测定建立了以HPLC为手段的制剂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包括标准曲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回收率等一系列方法学考察,确证了方法的成立;经对多批样品进行测定,初步制订了含量限度标准为本品每袋8g含黄芪以黄芪甲苷(C41H68O14)计,不得少于0.30mg。因黄芪甲苷含量不足万分之一,故又测定了正丁醇提取物,初步制订了含量限度标准为本品含正丁醇提取物不得少于2.5%。
结果表明:该标准稳定易行,可控性强,重复性好,能够控制本发明制剂的质量。
2、本发明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按《新药审批办法》及《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X C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中对长期试验的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稳定性考察研究。
2.1长期稳定性研究:考察本发明制剂在模拟市售包装条件下的初步稳定性情况。对本制剂颗粒三批样品(批号050601、050603、050605)按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草案)及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L片剂项下及ⅩⅢ 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检测,以当月检测结果为0月结果,常温下自然贮存18个月,第0、3、6、12、18个月考察一次。考察的项目有:性状、鉴别、检查(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正丁醇提取物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该制剂质量基本稳定。
2.2加速稳定性研究:对本发明制剂颗粒三批样品(批号061010、061012、061014)按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草案)及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L片剂项下及ⅩⅢ 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检测,以当月检测结果为0月结果,于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分别于0、1、2、3、6个月考察一次。考察的项目有:性状、鉴别、检查(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正丁醇提取物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该制剂质量基本稳定。
2.3 中试三批样品的制备
按照确定的工艺,生产三批样品(批号061010、061012、061014),经检验全部符合标准规定。说明该制备工艺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3、药效学实验结果
为确定组方的药理作用,根据其功能主治,选择动物模型,并结合相应诊断指标的检测,考察其药效学。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采用0.75%腺嘌呤饲料喂养法和5/6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0.75%腺嘌呤致大鼠肾功能衰竭的机理可能是代谢物结晶沉积损伤肾小管及间质,导致肾功能减退。5/6肾切除致大鼠肾功能衰竭模型符合肾小球高度滤过率致肾衰学说(即残存肾单位出现高灌注、高滤过和高压力,进而导致肾小球硬化和残余肾单位的进一步破坏),因而比较接近临床实际。两种动物模型基本模拟临床常见的病症表现。
按照现行《中药新药研究技术指南(药学 药理学 毒理学)》的要求,完成以下试验:
3.1 本发明制剂颗粒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的影响
3.1.1 研究方法:
取体重为110~130g雄性大鼠100只,20只做为正常对照动物,自由饮水,食用常规饲料;其余动物用于制备模型动物,自由饮水,食用含有0.75%腺嘌呤饲料,每只大鼠(约150g体重)按1天食用10克块料计算,每天摄入腺嘌呤量约为75mg,观察尿量及大鼠的日常状况。4周后,随机抽取造模组动物10只和正常组动物8只,取血,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测定肾脏脏器指数,以证明模型的成功。验证造模成功后,将剩余造模动物从眶后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清BUN和Crea的含量,并根据其数值调整5组造模大鼠,使其指标显著性检验无明显差别,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尿毒清颗粒对照组和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将剩余正常对照组动物作为空白对照组,共6组,每组12只。所有动物均正常自由饮水,饲喂常规饲料。按不同给药剂量灌服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小剂量分别为11.27g生药/kg、5.64g生药/kg和2.82g生药/kg和尿毒清颗粒5g药粉/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去离子水,连续灌胃30天,在给药期间,记录动物体重和饮水量的变化。
给药21天时,从眶后静脉丛取血,测定各组动物的血液学指标,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考察本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是否有改善作用。
给药23天时,测定各组动物的酚红排泄率,用以考察肾有效血浆流量。各组动物尾静脉注射0.6%的酚红(PSP)生理盐水溶液,注射剂量为0.8ml/100g体重,分别在注射后2min和32min时,从眶后静脉丛取血1ml,用肝素10μl抗凝,离心,取血浆0.2ml,用稀释液(NS:1M NaOH=29:1)3ml稀释,560nm处比色,测定两个时间点的PSP吸光度值,采用标准曲线法(浓度分别为0.2,0.5,1,2,5,10,20μg/ml)计算血浆中PSP的浓度C 0(2min)和C t(32min),按公式b=( C 0C t)/ C 0,计算各组动物的酚红排泄率(b)。
分别在给药28、29、30天时,每次每组4只动物,禁食不禁水,留取各组动物12小时尿液,测定尿量;试纸条法检查尿液,记录尿液比重(SG)和pH值;测定尿液Na+、K、CL的含量,并根据尿量计算12小时总排出量;测定尿蛋白的含量,并根据尿量计算12小时总尿蛋白量。
给药30天时,取各组全部动物,称量体重,取血后处死,解剖观察肾脏,并称量肾脏重量,计算肾脏脏器指数,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离心,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尿素氮(BUN)、肌苷(Crea)含量,观察本品的药理作用。
3.1.2 研究结果: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体重的影响:在大鼠进食腺嘌呤期间,体重增长缓慢,体毛脱落,精神萎靡,尿量逐渐增多。分组给药后,各组造模动物停止饲喂0.75%腺嘌呤饲料,改为正常鼠料饲养后,动物体重均有增长。给药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和模型组体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组和各给药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第1周至第3周,给药组动物体重增长速度较快,各给药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动物体毛有光泽,精神状态较好。结果见附表1。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饮水量的影响:在给药前,各组模型动物饮水量与空白对照组饮水量比较明显增多(P<0.05)。给药第2周小剂量组动物饮水量减少,与空白组动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给药第3周,各给药组动物的饮水量均少于模型组动物饮水量(P<0.05,P<0.01)。结果见附表2。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血液学指标的影响:给药21天取血观察,给药组动物因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状况有所改善。大剂量组动物的RBC、HGB、HCT较高,与模型组动物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小剂量组的HCT较高,与模型组动物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果见附表3。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尿液指标的影响:给药30天,取各组动物12小时的尿液检查,与模型组动物比较,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动物12小时尿量、12小时钠、氯、尿蛋白排泄总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大剂量组动物的尿液比重值高于模型组动物尿液比重值(P<0.05)。结果见附表4。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给药30天,取血,测定血清中BUN和Crea的含量,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剂颗粒各剂量组动物血清中BUN和Crea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动物(P<0.05,P<0.01),并显著低于给药前动物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值。结果见附表5。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肾脏的影响:饲喂0.75%腺嘌呤4周后,取16只大鼠进行尸解检查,空白组动物肾脏呈蚕豆形,表面颜色暗红,质地较软,切面皮质暗红,髓质浅红色,皮质和髓质界限清晰;造模动物肾脏肿胀,质地较硬,表面为灰白色,并呈均匀一致的颗粒状改变,切面均为灰白色,皮质和髓质界限可见。
给药30天,处死各组动物,尸解观察,空白对照组动物肾脏无明显变化,模型对照组动物肾脏未见有明显恢复,各给药组动物肾脏表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白相兼的颗粒状纹理,切面可见不同程度的药物结晶沉积;病理切片镜检观察到模型对照组大鼠肾脏主要病变为肾皮质肾小管及肾间质内有大量黄绿色结晶沉积,以结晶为中心形成异物性肉芽肿,肉芽肿内可见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肾小管扩张(肾皮质部主要为远曲小管扩张),肾间质增生,出现蛋白管型。除空白对照组未见病理变化外,各给药组动物肾脏病变类型与模型对照组相同,但病变程度不同。经检查,上述病变中以肾小管扩张程度各组差异明显,因此将肾小管扩张程度作为半定量的指标,制定评级标准,进行各试验组间比较。经观察及测量,空白对照组肾小管管腔短径均小于10μm,发生扩张的肾小管短径为60μm时,其扩张程度很明显,故以短径≥60μm肾小管的个数作为分级标准,即每张切片(每只动物1张切片)选择肾皮质相同部位,在400倍光镜下,连续观察10个视野,每个视野中用测微尺测量肾小管管腔短径,计数短径≥60μm的肾小管数量。 半定量分级标准为:计数结果为0个记为—;计数结果为1~15个记为+;计数结果为16~30个记为++;计数结果为30个以上记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制剂颗粒大剂量组动物肾小管扩张程度较轻(P<0.05);计算肾脏脏器指数,各给药组动物的肾脏脏器指数与模型对照组动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附表6。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肾有效血浆流量的影响:给药23天检查,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小剂量组的动物酚红排泄率均高于模型组动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给药组动物的肾有效血浆流量较大。结果见附表7。
3.2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大鼠5/6肾皮质切除所致慢性肾衰竭的影响
3.2.1 研究方法:
取体重160~180g雄性大鼠150只,取22只为正常对照组动物,剩余动物手术切除5/6肾脏皮质,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造模组动物在本实验室饲养1周以后,进行手术,用4%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剂量为0.5ml/只,腹侧卧位,在背侧,将皮肤切开,暴露左肾,将左肾上下二极和一侧的肾皮质切除,约保留1/3肾皮质,但勿损伤肾盂部分,用明胶海绵止血,确定无出血后,送入体内,缝合背侧肌层皮肤。该手术进行1周后,同样背部切口,暴露右肾,将包膜剥离,保留肾上腺,用丝线结扎肾脏血管,将右肾切除。造模后动物均正常饲养,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16周后,取模型动物和正常对照组动物,取血,检测血清中BUN和Crea的含量,用于证明模型的成立。模型成立后,将模型组动物按血清中BUN和Crea的含量,均匀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尿毒清颗粒对照组、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小剂量组,调整动物,使其指标显著性检验无明显差别,取12只正常对照组动物,共6组动物,每组12只,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剂量同7.1),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去离子水,连续灌胃6周,给药期间观察动物一般状况,记录4周体重和饮水量的变化。
给药4周时,取各组动物,留取12小时尿液,测定尿量,试纸条法检查尿液,记录尿液比重(SG)和pH值,测定尿蛋白的含量,并根据尿量计算12小时总尿蛋白量。用4%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从眶后静脉丛取血,离心,分离血清,测定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苷(Crea)。
给药6周时,取各组动物,称量体重,腹腔静脉取血后处死,解剖观察肾脏,并称量肾脏重量,计算肾脏脏器指数,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病理学观察。用肝素抗凝,锥板法测定全血和血浆的粘度。
研究结果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5/6肾切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体重的影响:造模动物在实施切除手术后,正常状态饲养16周,体重增长。分组给药后,观察给药4周动物的体重变化,各给药组动物与模型对照组动物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附表8。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5/6肾切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饮水量的影响:在给药前,各组模型动物饮水量与空白对照组动物饮水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连续给药4周后大剂量组动物的饮水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饮水量较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附表9 。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5/6肾切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尿液指标的影响:给药28天后,取各组动物12小时的尿液检查,本发明制剂颗粒中剂量组动物12小时尿量和、尿蛋白排泄总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给药组动物与模型组比较,其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附表10。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5/6肾切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血清生化学指标的影响:给药28天后,从眶后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清中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苷(Crea)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剂量组动物ALB、TP值较高,与模型对照组动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小剂量组动物的ALB值也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剂量组动物的BUN和Crea值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动物,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小剂量组动物血清中的Crea值也显著偏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附表11。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5/6肾切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肾脏的影响:给药42天时将动物处死,尸解观察,空白对照组动物肾脏呈蚕豆形,表面颜色暗红,质地较软,切面皮质暗红,髓质浅红色,皮质和髓质界限清晰;给药组动物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切除形成的创面愈合良好,颜色为暗红色,切面残余皮质和髓质界限清晰。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剂量组动物的肾脏指数明显大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因造模采用手术切除方式,可能因切除的程度有不同而影响结果,故做病理切片观察肾脏组织变化,文献显示肾切除手术造模后,病理检查肾小球以肥大、硬化为主要特点【6】。本次试验显示模型动物肾小球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肾小球肥大,所以采用病理切片观察和计算肾小球径长,并将其做为观察指标,测量的方法是在光镜下放大至400倍,肾脏正中横切面切片上,肾皮质的不同部位各取一视野,共取5处,每视野中取一个可见入球小动脉的肾小球,测量其纵、横径长度,取其平均值做为该肾小球的径长,取5个肾小球径长的平均值做为该只动物的肾小球径长,然后比较各组动物径长数值的差异是否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剂量组动物肾小球径长较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果见附表12。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5/6肾切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血液粘度的影响:给药42天后,取各组动物,测定全血和血浆粘度,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剂颗粒大剂量组全血粘度值在切速为200s-1和100s1时,动物全血粘度较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小动物的血浆粘度值均明显较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果见附表13。
3.3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小鼠耐力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3.3.1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小鼠耐力的影响—小鼠游泳试验
取体重18~20g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参芪颗粒对照组2g药粉/kg、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和小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1g生药/kg、8.05g生药/kg和4.03g生药/kg,空白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连续灌胃给药12日,末次给药1小时后,将小鼠放入15℃~16℃的水槽中进行游泳试验,尾部负重,雌、雄性动物分别负重体重的10%和8%,记录每鼠游泳的持续时间。以头部没入水中后不再露出为计时结束。比较动物游泳时间,作为判定小鼠体力和应激反应的综合指标。
试验观察显示,本发明制剂颗粒可以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给药组动物与空白对照组动物比较,游泳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果见附表14。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小鼠耐寒能力的影响
取体重18~20g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参芪颗粒对照组、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和小剂量组(剂量同3.3.1),空白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连续灌胃给药13日,末次给药1小时后,将每只小鼠分别装入鼠笼,放入-15℃冰柜内,通过冰柜玻璃窗观察动物,记录3.5小时内各组动物死亡数,比较各组动物的存活率,考察本品对动物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同样寒冷条件条件下(-15℃),相同时间内,本发明大剂量组动物的存活率较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见附表15。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3.4.1 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小鼠碳粒廓清法)
取体重18~20g健康小鼠8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参芪颗粒对照组2g药粉/kg、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和小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1g生药/kg、8.05g生药/kg和4.03g生药/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连续16天给予各组不同药物。给药9天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动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末次给予受试物1小时后,各组动物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生理盐水溶液(1:4稀释),剂量为0.1ml/10g体重,注射后1min(t 1 )和5min(t 2 ),用毛细采血管分别从眶后静脉丛取血20μl,溶于2ml 0.1%NaCO3溶液中摇匀,置分光光度计在600nm处比色,测定吸光度值A1和A2。最后,将小鼠处死,分别称取肝、脾重量,按下述公式计算廓清指数(K),进行比较。考察本发明制剂颗粒是否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Figure 900749DEST_PATH_IMAGE001
试验结果显示,在小鼠碳粒廓清试验中,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动物的廓清指数(K)均较大,与模型组动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果见附表16。
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溶血素测定法)
取18~20g小鼠,随机分为6组,组别及给药同上,连续16天给药。给药9天时,每鼠腹腔注射5%生理盐水鸡红细胞混悬液0.2ml进行免疫,免疫1天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动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免疫7天后,摘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100倍,取稀释血清1ml,与5%鸡红细胞悬液0.5ml、10%豚鼠血清补体0.5ml混合,在37℃恒温箱中保温30min,0℃冰箱终止反应。离心,取上清液,在54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以吸光度(A)读数作为判定血清溶血素的指标,比较各组的差异,间接判断抗体形成的数量,确定本品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试验显示,本发明制剂颗粒大、中剂量组动物的吸光度值(A)值较高,与模型组动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见附表17。
4、本发明制剂颗粒的毒性试验
4.1 急性毒性试验
为了全面反映本发明制剂颗粒对小鼠短期内的毒性反应,采用小鼠最大给药量试验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在本实验条件下,选用ICR品系清洁级小鼠,灌胃给予小鼠以最大给药体积一日内灌胃1次,剂量为127.3g生药/kg(拟定临床人日用最高剂量为0.805g生药/kg),相当于拟定临床给药剂量的158倍,给药后即刻观察动物反应,外观、四肢活动、摄食、饮水、排泄未见异常。连续观察14天,结果小鼠全部健康存活,体重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附表18、19。
长期毒性试验
为进一步研究本发明制剂颗粒反复给药的毒性,本实验进行了本发明制剂颗粒大鼠6个月的长期毒性试验,以了解本发明制剂颗粒的毒性反应、毒性反应靶器官的情况,以确定无毒反应剂量,为拟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
在SPF级实验条件下,选用清洁级SD品系大鼠,进行长期毒性试验,连续26周灌胃给予给大鼠本发明制剂颗粒40.5、20.2、10.1 g生药/kg /天(相当于拟定临床人日用剂量的50、25、12.5倍),并停药4周。主要观察指标有:
死亡情况:灌胃给药26周,停药4周,观察动物有无因灌胃给予受试物而引起的毒性死亡。
动物一般状况:日常观察动物的神态、毛发、行为、活动、粪便、分泌物等情况。
体重及摄食量:每周称大鼠体重一次,根据体重调整给药剂量;定量添加食料,计算每100g体重动物一日的摄食量。
尿液学指标:在大鼠连续灌胃给药第16周、第26周及停药第4周时,取部分各组动物放入代谢笼内,收集12小时的尿液,测量尿液体积和比重,并采用尿八项试纸对尿液进行检查,检测指标包括尿液中尿胆原、潜血、胆红素、酮体、葡萄糖、蛋白质、pH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血液学指标:在大鼠连续灌胃给药第16周、第26周及停药第4周时,取部分各组动物禁食不禁水16小时,用4%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抽取腹腔静脉血,检测动物血液学指标,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淋巴细胞(LY)、单核细胞(MO)、中性粒细胞(G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网织红细胞(Ret)。
血清生化学指标:在大鼠连续灌胃给药第16周、第26周及停药第4周时,取部分各组动物禁食不禁水16小时,用4%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抽取腹腔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检测生化学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 总胆红素(T-BIL)、肌苷(Crea)、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脂(TG)、肌酸激酶(CK)、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血清中Na、K、CL离子的含量。
系统解剖:在大鼠连续灌胃给药第16周、第26周及停药第4周时,取部分各组动物禁食不禁水16小时,用4%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抽取腹腔静脉血后放血处死,对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观察,并摘取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垂体、胸腺、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唾液腺、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腺、肾脏、肾上腺、脾脏、心脏、气管、肺脏、主动脉、睾丸、附睾、子宫、卵巢、前列腺、膀胱、骨髓、视神经、淋巴结(肠系膜)、精囊等脏器和组织,解剖时肉眼观察主要脏器及组织有无异常病理改变,胸、腹腔等各体腔有无异常积液等。
脏器系数:4%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后,称取动物体重。尸检时,分别取上述动物的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胸腺、子宫、卵巢、睾丸、附睾 、前列腺和精囊腺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
病理组织学检查:将上述进行尸检所得的动物脏器和组织,用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其组织结构的变化。
经系统分析各项观察指标后,受试动物未出现与受试物相关的明显毒性反应。试验提示,在药物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停药后甘油三脂含量和肝脏功能的变化。药物无影响剂量可定为40.5g生药 /kg/天,约相当于拟定临床人(60kg)日用剂量的50倍。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剂颗粒具有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浊的药理作用;本发明制剂颗粒小鼠的最大给药剂量为127.3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158倍,在此剂量下小鼠是安全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观察,药物无影响剂量可定为40.5g生药 /kg/天,约相当于拟定临床人(60kg)日用剂量的50倍。
5、临床观察
病例1:
张××,男 48岁。因“反复头晕、乏力1年余,口中氨味5个月”就诊治疗。症见:头晕乏力,腰酸,食纳明显减少,胃脘胀满,口中氨味,大便2次/日。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查体:BP 123/77mmHg,贫血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 2.61×1012/L,血色素 85g/L;血肌酐 811.4μmol/L,尿素氮 104.16mmol/L;B超:左肾8.1cm×4.1cm ×3.6cm ,实质厚0.9cm ,右肾7.2cm ×4. 1cm×3.5 cm ,实质厚0.9cm。
中医诊断:关格,辨证为湿热中阻,升降失调。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拒绝透析,要求中医治疗。
拟清热化湿泄浊,调理中焦为法,治以本方剂。每日1剂,服2次(相当于颗粒剂一天服用量30克)。西药予对症处理。治疗月余,患者头晕、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腰酸、胃脘胀满等减轻,大便3-4次/日。一个半月后复查化验指标:血肌酐539.6μmol/L,尿素氮 57.68mmol/L,血常规:红细胞3.76×1012/L,血色素 120g/L。病情明显好转,出院。至今已1年余,来院复查,自我感觉尚好,生化指标基本稳定。
病例2:
汤某某,女,49岁,教师,主诉:全身浮肿伴心悸、恶心6月余,加重一周。现病史:缘患者于2003年4月18日因心悸、水肿以冠心病住市某院时发现肾功能异常,而转肾病科住院治疗半年余,在外院查Scr855.6μmol/L,Bun38.5mmol/L,HGB98g/L,B超及ECT均提示:双肾体积缩小,呈慢性肾衰改变。因症状日益加重,又不愿接受血透而又来我院求治。刻下症见:面色暗黑不爽,眼周乌黑如熊猫眼状,全身浮肿以下肢为甚,恶心呕吐频作,心悸失眠,胸闷气短,无汗,尿少<500ml/24h,大便干结不畅。舌象:舌质暗淡,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舌苔白厚腻而垢,舌根烂肿。脉象沉细、双尺脉细弱无力。体检:T37.1℃,P72次/分,R21次/分,BP142/88mmHg。尿检:色黄混浊,Pro+2,WBC+1,粗颗粒管型0-2/HP。血检:WBC11.20×109/L,HGB98g/L,RBC3.09×109/L。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诊断:关格,水肿。中医辨证:脾肾虚衰、浊毒瘀阻。治疗原则:补益脾肾,排毒降浊。治疗方法:给予本方治疗一周后,恶心呕吐消失,食欲改善,水肿减轻,有汗出,尿量增加,大便通畅,日解3次而溏,舌象腻苔已化为薄白腻苔,脉细。治疗到1997年11月29日查Scr208μmol/L,BuN8.28mmol/L,尿量增加至2000毫升以上/24h,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至6个月后查SCr140μmol/L,BuN8.21mmol/L,HGB110g/L。诸证基本消失,并可干些家务活,继续用上方巩固治疗至今已近8年,诸证均安,肾功能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
病例3:
李某,男,31岁。患者于2007年6月份出现身困、乏力,偶有双下肢浮肿,伴恶心,纳差,到当地医院查血肌酐326 umol/L,血色素40g/L,尿蛋白3+,隐血3+,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查血肌酐415 umol/L,服用海昆肾喜胶囊、开同等药物治疗,并于家中间断服用中药治疗,病情仍无改善,身困乏力加重,于2007年8月在某医院查血肌酐817 umol/L,建议血液透析,因患“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未能接受透析治疗,于家中间断服用中药治疗,2008年5月16号,患者身困乏力进一步加重,当地医院查血色素22g/L,血肌酐未验。
入院后查体:入院时神志清,精神差,重度贫血貌,身困,乏力,气短,伴有恶心,呕吐,纳差,小便1000ml/日,血压 130/80mmHg,全身皮肤可见大片溃烂结痂,结膜苍白,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00次/分,于二尖瓣区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红细胞1.47×1012/L,血红蛋白45g/L,尿常规:潜血+1,隐血+2,白血球+3 血生化: 二氧化碳结合力14.54mmol/L,尿素氮 61.1mmol/L,肌酐1171.0 umol/L,B超:1.双肾弥漫性损害,2.肝、胆、脾未见异常,3.二尖瓣少量返流。
治疗情况:给予本制剂处方调剂,每天1剂(相当于制成颗粒剂每天30克),直至住院16天,患者出院时神志清楚,精神较好,纳眠可,二便调,24小时尿量约为1700毫升,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复查血常规:红细胞3.84×1012/L,血红蛋白114g/L,尿常规:潜血+-,隐血+1,血生化:尿素氮12.00mmol/L,肌酐162.80 umol/L,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住院101天,出院带药于家中巩固治疗,三个月后回访患者血肌酐130 umol。
诊断标准:
(1)急性肾炎未能彻底控制,临床症状和尿检查迁延不愈达1年以上这;(2)过去(至少超过1年)有明显的机型肾炎史,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数天内(不超过1周)又出现急性发作的症状与体征者;(3)既往无明显肾炎病史,逐渐出现慢性肾炎或肾功能衰竭的症状与体征者;(4)无明显症状,仅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尿中有蛋白,红细胞或管型等病理征象者。
疗效标准:
(1)好转: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消失或减轻,贫血改善,周围血象血色素上升,红细胞增加,血中尿素氮明显下降,酸中毒得到纠正者。(2)无变化:病情尚属稳定,症状消失,体征减轻,但贫血不见好转,血中尿素氮不见下降,有慢性酸中毒的表现者。(3)恶化:尿毒症症状不减,氮质血症加重,酸中毒加重,呈进行性贫血,并出现感染,出血,心衰,心包炎,电解质紊乱,尿闭等临床表现者。(4)死亡。
表1-19见下述附表。
附表
表1    本发明制剂颗粒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物体重的影响(n=12,单位:g)
注:t-检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给药至第3周开始进行各组动物指标检测,故最后一周无法进行体重统计。

Claims (1)

1.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原料药太子参、黄芪、地黄、山茱萸、泽泻、茯苓、山药、丹参、熟大黄和砂仁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比和方法制备而成:
配比:太子参375份,黄芪187.5份,地黄187.5份,山茱萸187.5份,泽泻187.5份,茯苓187.5份,山药125份,丹参375份,熟大黄125份,砂仁75份;
制备方法:
第一步,将砂仁粉碎,加水6倍量,水蒸汽蒸馏6小时,提取挥发油,药渣和水溶液留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挥发油用倍他环糊精包结后冷藏24小时,过滤,低温干燥后备用;
第三步,将第一步留用的药渣和剩余九味药一起加水煎煮三次,滤液与第一步留用的水溶液合并后,浓缩至相对密度1.3-1.35的稠膏,减压干燥后粉碎成细粉;
第四步,将第二步和第三步所得物料混合均匀后加入阿司帕坦10份,糊精适量,按常规工艺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后即得中成药。
CN201210351089.7A 2012-09-20 2012-09-20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 Active CN102824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1089.7A CN102824593B (zh) 2012-09-20 2012-09-20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1089.7A CN102824593B (zh) 2012-09-20 2012-09-20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4593A CN102824593A (zh) 2012-12-19
CN102824593B true CN102824593B (zh) 2014-05-07

Family

ID=47328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1089.7A Active CN102824593B (zh) 2012-09-20 2012-09-20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245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2917A (zh) * 2013-02-07 2013-06-12 安耀苍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50247A (zh) * 2023-08-14 2023-10-10 赵汝君 一种治疗高尿酸血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组合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2780A (zh) * 2004-04-14 2005-10-19 张鸣鸣 一种治疗尿毒症及肾阳虚、肾衰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2780A (zh) * 2004-04-14 2005-10-19 张鸣鸣 一种治疗尿毒症及肾阳虚、肾衰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卫彬.益肾化浊液治疗慢性肾衰61例.《中医研究》.1998,第11卷(第3期),21-23.
益肾化浊液治疗慢性肾衰61例;杨卫彬;《中医研究》;19980630;第11卷(第3期);21-2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4593A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5655B (zh) 一种降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70075B (zh) 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41395A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856418B (zh) 防治肾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24593B (zh)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成药
CN106109580A (zh) 密蒙花及其提取物作为制备治疗心肌病的药物的应用
CN108434363A (zh) 一种用于降尿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17893B (zh) 一种血必净口服泡腾剂
CN102106993B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66428B (zh) 抗衰老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94301A (zh)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
CN101947288A (zh) 一种治疗肠炎疾病的药物
CN104189776A (zh)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82841C (zh) 一种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09767A (zh) 一种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复方制剂
CN103041288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中药组成及制备工艺
CN104887766A (zh)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及制备方法
CN101623389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9652B (zh) 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01641A (zh) 一种辅助保护胃黏膜的保健食品
CN104587316B (zh) 抗痛风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74980A (zh) 一种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0428B (zh) 一种复方红衣补血药物制剂及其应用和检测方法
CN104758796B (zh) 治疗肝硬化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19960A (zh)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益气通脉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