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1871A - 用于形成多层膜的连续方法及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多层膜 - Google Patents

用于形成多层膜的连续方法及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多层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1871A
CN102821871A CN2011800152225A CN201180015222A CN102821871A CN 102821871 A CN102821871 A CN 102821871A CN 2011800152225 A CN2011800152225 A CN 2011800152225A CN 201180015222 A CN201180015222 A CN 201180015222A CN 102821871 A CN102821871 A CN 102821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layer film
layer
precursor
liquid precursor
knif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52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1871B (zh
Inventor
圭多·希奇曼
斯特芬·特拉塞尔
杨·D·福斯特
伯恩德·屈内韦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02821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1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1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18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40Distributing applied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members moving relatively to surface
    • B05D1/42Distributing applied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members moving relatively to surface by non-rotary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3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gravity only, i.e. flow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a sequence of laminating steps, e.g. by adding new layers at consecutive laminat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40Distributing applied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members moving relatively to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50Multilayers
    • B05D7/52Two layers
    • B05D7/54No clear coat specified
    • B05D7/542No clear coat specified the two layers being cured or baked together
    • B05D7/5423No clear coat specified the two layers being cured or baked together the two layer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1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only one group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2Esters of acrylic or alkyl acrylic acid having only one group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09D1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D175/16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terminal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75/00Presence of polyurethane
    • C09J2475/006Presence of polyurethane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76Release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48Three or more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成多层膜的连续自计量方法,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基材;提供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彼此独立地从所述基材偏置,以形成垂直于所述基材的表面的间隙;在下游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涂布刀移动所述基材,将所述聚合物的可固化液体前体提供至所述涂布刀的上游侧,由此通过所述各自的间隙将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前体作为叠置的层涂布至所述基材上;任选地提供一个或多个固体膜,并基本上在形成相邻的聚合物下层的同时施加这些固体膜,以及固化由此获得的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其中可固化液体前体的下层分别由可固化液体前体的相邻上层或由膜覆盖,而基本上不暴露可固化液体前体的所述下层。

Description

用于形成多层膜的连续方法及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多层膜
公开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多层膜的连续方法,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多层膜,所述多层膜具有有利的光学性质、特别是对可见光的高度透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多层膜,其中顶层包含聚氨酯聚合物,底层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
背景技术
多层膜的性质可通过例如改变层的组成、在多层膜中层的顺序或层各自的厚度而广泛变化。因此多层膜可在不同技术领域中为了多种应用而进行定制。
多层膜可例如通过使用常规层合设备层合相应的单层膜而获得。然而,当经受剥离和/或剪切力(特别是在高温下)时,所得多层膜往往在层合层之间的界面处脱层。
US 4,818,610(Zimmerman等人)公开了一种压敏粘合带,其包括多个叠置的层,其中至少一个外层为压敏粘合剂层。US'610的粘合带通过将液体组合物连续涂布至基材上而制得,所述液体组合物各自包含至少一种可光聚合单体。可将衬垫附接至顶层,并通过使其经受照射而固化多个叠置的层,从而得到粘合带。制备粘合带的方法在US'610的图中进行了说明,其显示了涂布组合物分别在涂布刀或由一对辊形成的涂布辊隙的前部形成“滚珠或滚胶”。通过US'610的方法获得的叠置的层的顺序可能被层之间发生的物理混合所扭曲。
顺序涂布方法还公开于JP 2001/187,362-A(Takashi等人)和JP2003/001,648-A(Takashi等人)中。
US 4,894,259(Kuller)公开了一种制备统一的压敏粘合带的方法,其中使用具有多个歧管的共挤出模具将多个叠置的层同时涂布于低粘附力载体上。叠置的层随后经受照射,从而得到粘合带。US'259的图1示出了所谓的露面光聚合法,其中在照射步骤过程中最顶层暴露层未覆盖有UV透明的防粘衬垫,以使得照射步骤需要在惰性气氛中进行。在US'259中还公开了可光聚合的涂层覆盖有对UV辐射透明的塑料膜,以使得叠置的层可在空气中通过这种膜被照射。
相比于US 4,818,610的刮涂法,US'259的模具涂布法更复杂和昂贵。涂布组合物需要被泵送通过模具。根据S.F.Kistler和P.M.Schweizer编辑,Liquid Film Coating(液体膜涂布),伦敦(London),1997,查普曼和霍尔(Chapmann#Hall),第9页,右栏,模具涂布称为预计量涂布法,“其中施加至每单位面积的幅材上的液体量通过上游的流体计量设备(如精密齿轮泵)预定,且涂布设备的剩余任务为在幅材纵向和幅材横向两者上尽可能均匀地分布所述量”。所述泵提供基本上恒定的体积流量,所述体积流量与US‘259的低粘附力载体的幅材纵向速度一起主要限定涂层的厚度。预计量的模具涂布法显示出各种缺点。所述泵将动力学能量引入涂布层中,这可产生非层状流动图案,从而导致层之间高程度的物理混合或厚度变化。取决于所用的泵的类型,体积流量可显示出摆动或其他变化,这例如转化为涂层的厚度变化或其他不均匀性。模具的歧管的几何形状需要被调节适应涂层组合物的流动特性,以使得特定的模具不能以灵活的方式用于各种涂布过程。在US'259中,UV透明的塑料膜在模具涂布步骤之后(即模具外部)附接至顶层,这例如导致多层膜的压缩,或导致由于存在于任何技术过程中的公差所引起的塑料膜和顶层之间气泡的夹带。不可能以非介入的方式将塑料膜或任何其他膜(例如防粘衬垫)置于前体层的多层叠堆上而使得这种膜将紧密贴合多层叠堆的顶层的暴露表面。压缩多层叠堆将例如厚度变化或其他不均匀性引入多层叠堆中。液体前体可例如在衬垫压缩叠堆的沿着下游方向的位置处形成滚珠,这可将扰动引入多层叠堆中,最终导致层的混合。在膜和暴露顶部表面之间留下空隙允许氧气进入顶层的表面,这可抑制前体的固化。另外通常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膜压缩多层叠堆的情况,顶层的表面较不平滑,即显示出较高的表面粗糙度Ra。另外,在顶层中观察到气泡的形成。
多层膜的预计量模具涂布法还公开于例如EP 0,808,220(Leonard)、US 5,962,075(Sartor等人)、US 5,728,430(Sartor等人)、EP1,538,262(Morita等人)和DE 10130680中。US 2004/0,022,954公开了一种预计量的涂布方法,其中在涂层一起转移至移动幅材基材之前首先叠置涂层。类似的涂布方法公开于US 4,143,190中。
WO 01/89,673-A(Hools)公开了一种形成多层多孔膜的方法,其中将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溶液共浇注至载体上。然后将叠置的层浸入凝结浴中以进行相分离,之后干燥以形成多孔膜。凝结从液体膜表面发生,所述液体膜表面首先接触凝结浴,随后凝结剂扩散穿过多层液体片材的层。扩散和凝结过程导致在叠置的层之间的界面处的混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成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的多层膜的高性价比的稳定的连续方法,其分别不显示出现有技术的方法的缺点或者仅较低程度地显示现有技术的方法的缺点。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形成多层膜的方法,所述方法通用且灵活,并允许容易地制备包括至少两个聚合物层的复杂结构。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多层膜,所述多层膜任选地包括另外的层,所述另外的层最初作为固体膜包括于所述多层膜的可固化前体中。另外,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有利的光学性质的多层膜,所述光学性质例如由通过所述多层膜的可见光的透射程度进行评价。
根据如下提供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书,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多层膜的连续自计量方法,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提供基材;
(ii)提供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彼此独立地从所述基材偏置,以形成垂直于所述基材的表面的间隙;
(iii)在下游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涂布刀移动所述基材;
(iv)将所述聚合物的可固化液体前体提供至所述涂布刀的所述上游表面,由此通过所述各自的间隙将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前体作为叠置的层涂布至所述基材上;
(v)任选地提供一个或多个固体膜,并基本上在形成相邻的聚合物下层的同时施加这些固体膜,以及
(vi)固化由此获得的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
其中可固化液体前体的下层分别由可固化液体前体的相邻上层或由固体膜覆盖,而基本上不暴露可固化液体前体的所述下层。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可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多层膜,其中在所述方法的步骤(v)中,基本上在形成所述多层膜的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多层膜的前体的这种顶层的暴露表面。这些多层膜优选为透光性的,并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由此这种多层膜的透光率高于通过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方法获得的比较多层膜的透射率,所述方法与上述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形成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的所述顶层的下游的位置处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顶层表面的所述暴露表面。本发明的所述多层膜的透射率与比较多层膜的透射率的比率优选为至少1.002。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透光性的多层膜,所述透光性的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其中所述外层中的一个包含聚氨酯聚合物,所述聚氨酯聚合物可由包含至少一种烯键式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液体前体的聚合获得,其中相对的另一外层包含粘合剂,所述多层膜具有小于6λ(=3,810nm)的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所述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源自垂直入射与所述粘合剂外层相对的所述外层并透射通过所述多层膜的波长λ=635nm的平面波前,并测量为所述透射波前的峰谷值。所述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优选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所述粘合剂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
本发明优选涉及一种组件,其包括可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透光性多层膜和玻璃基材,其中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其中所述多层膜的外层中的一个为粘合剂层,所述多层通过所述粘合剂层附接至所述玻璃基材,其中所述粘合剂外层的所述折射率小于所述多层膜的所述相对外层的所述折射率。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层和所述相对外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异为小于0.030。
附图说明
图1为可用于本发明的涂布装置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可用于本发明的涂布刀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3为测量波前的波前像差的方法的示意图,所述波前的波前像差源自垂直入射于多层膜的顶表面并透射通过多层膜的平面波前。
图4为根据如下实例2制得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
图5为根据如下实例5制得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
图6为根据如下实例11制得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
图7a和图7b为以不同放大率获取的根据如下实例12制得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
图8为根据实例13制得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
图9a-9i表示玻璃板参照、实例22的多层膜、比较例1a-1c的膜、实例23和24的多层膜,和比较例2a和2b的膜的Siemens Star测试图像。
图10为实例24所用的涂布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连续自计量涂布法中,将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材料的可固化液体前体涂布至基材上,并进行固化,从而得到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的多层膜。
上下文所用的术语叠置意指聚合物的液体前体的两个或更多个层或多层膜的聚合物层分别设置在彼此的顶部上。叠置的液体前体层可直接彼此相邻设置,以使得下层的上表面邻接上层的下表面。在另一设置中,叠置的液体前体层不彼此邻接,而是由一个或多个液体前体层和/或一个或多个固体膜或幅材彼此分隔。
上下文所用的术语相邻指在前体多层膜或固化的多层膜内的两个叠置的层,所述两个叠置的层直接彼此相邻设置,即彼此邻接。
术语顶层和底层分别在上下文中用于表示在形成多层膜的过程中,液体前体层相对于具有前体层的基材的表面的位置。与基材表面相邻设置的前体层称为底层,而在垂直于基材表面的方向上离基材表面最远设置的前体层称为顶层。应该指出的是,结合制造多层膜的方法的描述在上下文中所用的术语顶层和底层不具有关于多层膜本身的明确含义。术语底层关于本发明的方法明确定义为与涂布装置的基材相邻的层。同样,与底层相对,并在所述方法过程中最后施加的多层膜的前体的外层在上下文中明确称为顶层。与此相反,为了清楚起见,当提及固化的多层膜本身时,其两个相对的最外层在上下文中称为外层。
术语叠置和相邻同样分别适用于固化的聚合物层和固化的多层膜。
上下文所用的术语前体表示材料,多层膜的相应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可通过固化由所述材料获得。术语前体也用于表示包括至少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层的叠堆,本发明的多层膜可通过固化由所述层的叠堆获得。固化可通过使用光化辐射(例如UV、γ(伽玛)或电子束辐射)的固化或通过热固化完成。
本发明的方法使用基材和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在所述基材上涂布两个或更多个液体前体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彼此独立地从接纳多层膜的前体的基材表面偏置,以形成垂直于所述基材表面的间隙。
基材移动的方向在上下文中称为下游方向。相关的术语上游和下游描述沿着基材的延伸的位置。在相对于第一涂布刀的下游位置设置的第二涂布刀也以缩略的方式在上下文中称为相对于第一(上游)涂布刀的下游涂布刀。
可用于本发明的涂布刀各自具有上游侧(或表面)、下游侧(或表面)和面向接纳多层膜的前体的基材表面的底部部分。间隙测量为涂布刀的底部部分与基材的暴露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间隙可分别地在横向上(即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为基本上均匀的,或者其可在横向上连续或不连续变化。
在纵向上涂布刀的底部部分的横截面外形设计为使得前体层形成,且过量的前体被刮掉。这种横截面外形可广泛变化,其可为例如大致平面的、弯曲的、凹状的或凸状的。所述外形可为尖锐的或方形的,或者其可具有提供所谓的外圆角的小曲率半径。可使用钩型外形以避免前体层的后沿在涂布刀边缘处的搁置。具有外圆角型或倒圆型外形的涂布刀示于例如图2a和图2b中。
涂布刀可设置成大致垂直于幅材的表面,或者它们可为倾斜的,借此幅材和涂布刀下游表面之间的角度优选为50°至130°之间、更优选为80°至100°之间。
优选选择涂布刀的底部部分在大致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至少在涂层的整个所需宽度上延伸。优选与辊相对设置所述涂布刀,以使得基材在涂布刀的横向延伸边缘与辊之间通过。因此基材由辊支承,以使得基材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不松垂。在该设置中,涂布刀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可精密调节。如果以非支承设置使用涂布刀,则基材通过其自身的张力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但可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松垂一定程度。可通过在相邻辊之间的基材的短跨度上设置涂布刀而使基材的松垂度最小化。如果使用连续基材,则可通过在环状传送带上引导所述连续基材而进一步使松垂度最小化。避免松垂/使松垂度最小化的另一选择是在刚性表面上引导基材。
可用于本发明的涂布刀为固体,且它们可为刚性的或柔性的。它们优选由金属、聚合物材料、玻璃等制成。柔性涂布刀相对较薄,在下游方向上优选为0.1至0.75mm厚,且它们优选由柔性钢(如不锈钢或弹簧钢)制成。刚性涂布刀可由金属材料或聚合物材料制得,且它们通常至少1mm,优选至少3mm厚。涂布刀也可由连续供应的聚合物膜提供,所述聚合物膜为张紧的并被辊、棒、杆、横梁等适当偏转,从而得到面向基材的横向延伸的涂层边缘。如果需要,则所述聚合物膜可同时用作防粘衬垫或用作掺入多层膜的前体中的固体膜。
在本发明中,可固化液体前体的下层(即不同于顶层的任何层)基本上从其开始分别用可固化液体前体的相邻上层或固体膜涂布。因此,可固化液体前体下层分别直接被可固化液体前体层的相邻上层覆盖或被固体膜覆盖,而基本上不暴露所述可固化液体前体下层。固体膜优选沿着涂布刀的上游侧施加,所述涂布刀的上游侧也提供可固化液体前体的下层。因此,所述膜基本上在形成下层的过程中附接至所述下层的上表面,且所述下层不暴露。直接将可固化液体前体的上层沉积至所述下层的上表面上而不暴露所述下层的这种上表面,可通过适当地设置形成所述两层的两个涂布刀来完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前体在下游方向上经由两个彼此邻接的涂布工位进行施加,由此涂布室的后壁分别包括或形成涂布刀。因此,当下层通过相应的涂布刀形成时,其直接由包含于相应的涂布室中的上层的可固化液体前体覆盖。通常,需要设置形成上层的涂布刀,以使得当下层在相应的涂布刀处形成时,所述下层基本上直接由形成所述上层的可固化液体前体覆盖。
在另一实施例中,基本上在形成所述顶层的同时将固体膜(例如、特别是防粘衬垫)施加至所述顶层的暴露表面。所述固体膜可例如沿着涂布装置的最下游的涂布刀(即后壁)的上游表面进行施加。在该实施例中,将所述固体膜以紧密贴合的方式平滑附接至顶层的暴露表面,由此分别避免顶层或多层叠堆的压缩,或者避免在固体膜与顶层的暴露表面之间空气的夹带。
尽管本发明不希望受限于这种理论,但据推测,基本上在形成下层的同时,借助涂布刀使固体膜或形成相邻上层的液体前体分别如上沉积到液体前体下层上,产生了通过优良性质来表征的多层膜。本发明的多层膜分别显示出例如在相邻层或相邻膜之间明确限定的相对清晰的界面,以及相邻层或相邻膜的强效固定点,以使得相比于通过层合相应的层而获得的相应的膜,本发明的膜通常显示出更高的T-剥离强度。此外,本发明的多层膜显示出优良的光学性质,如高透光性、低色移和低的最大波前像差,所述最大波前像差源自在波前透射通过多层膜之后垂直入射的平面波前。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多层膜的前体通过使用包括一个或多个涂布工位的涂布装置而获得。所述涂布工位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涂布室以及(如果需要)在最上游的涂布室的上游的滚珠。所述涂布室各自具有朝向在涂布室之下移动的基材的开口,以使得液体前体作为叠置到彼此上的层被施加。滚珠的液体前体例如经由最上游的涂布刀的上游表面进行施加。
所述涂布室各自具有优选基本上相对于下游方向横向延伸的上游壁和下游壁。分别地,涂布装置的最上游壁也称为前壁,最下游壁也称为涂布装置的后壁。在存在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室的情况下,上游涂布室的下游壁优选具有与相邻下游涂布室的上游壁基本上邻接的设置。这意味着上游涂布室的下游壁与相邻的涂布室的上游壁之间的距离优选为小于2.5mm、更优选小于1mm、且特别优选在这些壁之间完全不存在距离。在具体实施例中,上游涂布室的下游壁和相邻的下游涂布室的上游壁一体化为一个壁,其在上下文中称为中间壁。
下游壁各自包括面向基材的涂布刀。涂布刀在其上附接液体前体的基材的暴露表面之上设置,由此提供面向基材的涂布刀的底部部分分别与基材的暴露表面或液体前体的暴露层或之前附接的前体之间的间隙。在垂直于基材表面的方向上测量的涂布刀的底部部分与基材表面之间的距离在上下文中称为间隙。液体前体由涂布室供应至各自的涂布刀的上游侧。调节涂布刀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以调整各自的涂层的厚度以及其他参数,所述其他参数包括例如在下游方向上基材的速度、分别垂直于已施加的液体前体层或固体膜的基材的厚度、待通过各自的间隙施加的液体前体的粘度、已施加的液体前体的粘度、涂布刀的类型、形式和外形、涂布刀相对于基材法线取向的角度、涂布刀在下游方向上沿着涂布装置的延伸的位置以及基材的类型。
所述涂布刀可分别为附接至各自的下游壁的分开的元件,或者其可形成下游壁。也可能的是一个或多个下游壁作为固体膜(例如剥离膜)提供。
通过使用配备具有不同涂布刀外形的若干涂布刀的可旋转涂布刀器件,可优化涂布刀外形以用于通过涂布室供应的特定液体前体。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快速改变在不同的涂布室中分别用作后壁、前壁或中间壁的涂布刀,并评价在用于制备特定的多层膜的涂布装置中涂布刀外形的最佳顺序。
如果可用于本发明的的涂布装置仅包括一个涂布室,则涂布室的上游壁和下游壁均分别包括或形成涂布刀。液体前体可例如通过所谓的滚珠供应至前壁的上游边缘,或其可通过任何类型的料斗供应。
如果本发明的涂布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室,则前壁可形成涂布刀或不形成涂布刀。如果前壁不形成涂布刀,则可设置所述前壁,以使得在面向基材的前壁的底部部分的横向延伸与基材的暴露表面之间基本上不存在间隙,以使得液体前体的上游渗漏降低和/或最小化。如果前壁为涂布刀,则可形成其底部部分的外形,以使得包含于第一上游涂布室中的液体前体的上游渗漏得以抑制。这可例如通过使用面向基材的前壁的横向延伸边缘的基本上倒圆型外形而实现。
所述涂布室各自具有基本上在下游方向上延伸的下游壁、上游壁和两个或更多个侧壁,由此上游室的下游壁和相邻的下游室的上游壁可一体化为一个中间壁。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的横截面可广泛变化,并可为例如方形、矩形、多边形或规则或不规则弯曲的。下游壁、上游壁和/或侧壁可作为分开的元件存在,但也有可能的是例如涂布室作为一片形成,或者上游壁和侧壁例如作为与下游壁涂布刀分开的一片形成。通常优选的是下游壁为分开的元件或片,以使得代表下游壁的涂布刀可例如通过可旋转涂布刀器件而被容易地替换。在涂布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室的情况下,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室各自的横截面优选选择为相邻的涂布室可在下游方向上以基本上邻接的构造设置。涂布室的上游壁和下游壁优选在横向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为基本上直的。
在下游方向上涂布室的延伸(即涂布室的前壁与后壁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mm至500mm之间、更优选为5至100mm之间。尽管本发明不希望受限于这种理论,但据推测,如果前壁与后壁之间的距离过小,则液体前体向间隙的流动往往变得不稳定,这导致不希望的涂布缺陷,例如条痕或“刷痕”。如果涂布室的前壁与后壁之间的距离过大,则液体前体向间隙的连续流动可能破裂,以使得移动基材的连续涂布可能停止和/或混合可能发生。在涂布室或涂布槽中的流动模式更详细地在US 5,612,092,第4栏第51行至第5栏第56行中讨论。该段落以引用方式并入本说明书。
涂布室的体积由与基材表面平行的它们各自的横截面和垂直于基材表面的它们各自的高度来限定。涂布室的高度优选为10至1,000mm之间、更优选为25至250mm之间。涂布室的体积优选选择为取决于横向于下游方向的涂层宽度。
涂布室配备加热或冷却装置,以使得(如果需要)液体前体的粘度可受到控制和调节。
液体前体优选在环境压力下施加,以使得所述前体的体积流量主要源自施加在前体上的剪切力,所述剪切力是基材的移动以及任选的引入前体多层膜中的固体膜或幅材的移动的结果。液体前体的体积流量由包含于各自的涂布室内的前体的流体静压力维持。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的是,相比于由移动基材和任选的移动固体膜释放的阻力,源自流体静压力的力较低。优选控制在涂布室中液体前体的高度,以使得这种高度在整个涂布过程中对应于至少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的宽度。如果在涂布室中液体前体的高度小于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的宽度,则可能发生通过这种涂布室施加的前体与相邻前体下层的部分混合。在各自的涂布室中的液体前体的高度优选保持为基本上恒定。
也可能的是用空气或惰性气体(例如氮气或氩气)加压涂布室。可装备涂布装置,以使得涂布室可被分开和单独地加压,这可有利于例如平衡不同液体前体之间的粘度差异或者在涂布室中液体前体柱的高度差异。优选地,涂布室不完全被各自的液体前体填充,以使得液体前体经由在液体前体顶部上设置的气氛进行加压。选择施加至各自的液体前体上的总的超压,以使得所述过程持续以自计量的方式运行,即,以使得在前体层的湿涂布厚度与基材的顺维速度之间不存在反比。施加至各自的液体前体上的总的超压优选为小于0.5巴、更优选不超过0.25巴。在特别优选的一个实施例中,不施加气体超压,即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在环境条件下运行。
基材在下游方向上相对于涂布刀移动,以接纳一系列的两个或更多个液体前体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液体前体层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叠置到彼此上。
所述基材可为临时支承体,所述多层膜在固化之后从所述临时支承体分离和移除。当用作临时支承体时,所述基材优选具有剥离涂布的表面,所述剥离涂布的表面适应于允许从基材干净地移除固化的多层膜。可能理想的是,当基材提供临时支承时,当将多层膜卷绕以例如用于储存时,基材保持附接至所述多层膜。例如,如果多层膜的底层为粘合剂层(如压敏粘合剂层),则是这种情况。剥离涂布的基材保护压敏粘合剂层的表面例如免受污染,并允许多层膜卷绕成卷筒。例如当将多层膜附接至表面时,则临时基材仅被最终使用者从多层膜上去除。在其中面向基材的多层膜的第一层的表面不需要被保护的其他实施例中,在固化前体层之后和储存多层膜之前,可去除并卷绕提供临时支承的基材。在另一实施例中,可通过优选具有暴露剥离表面的环形带提供临时支承的基材。例如,在固化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之后获得的多层膜从环形带上分离,并可被卷绕。
或者,所述基材可作为层而一体化到所得多层膜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基材作为膜或幅材被连续供给,并在固化液体前体层之后作为多层膜的一部分被收集。基材表面可优选经受例如电晕处理,以提高固化的聚合物底层对基材的锚固性。聚合物底层对基材的锚固性,也可通过在将液体前体底层涂布至基材之前将所谓的粘结层施加至基材表面上而得以改进。适用于本发明的粘结层包括例如3M Primer 4297(可购自3M公司的一种聚酰胺基底漆)或3M Primer 4298(可购自3M公司的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和氯化聚烯烃作为活性物质的一种底漆)。
分别适合作为临时基材或作为掺入多层膜中的基材的基材可选自聚合物膜或幅材、金属膜或幅材、织造或非织造幅材、玻璃纤维增强幅材、碳纤维幅材、聚合物纤维幅材或包含玻璃、聚合物、金属、碳纤维和/或天然纤维的连续长丝的幅材。取决于作为底层施加至基材上的液体前体的性质以及取决于基材是否用作临时支承体或用作多层膜的一体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无需任何创造性投入来决定基材表面的处理是否需要或期望。本发明人发现,本发明的方法对基材的暴露表面的粗糙度相对不敏感。表面粗糙度可通过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来表征,所述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可例如通过激光轮廓测量法进行测量。适用于本发明的聚合物膜可具有例如1-20μm或更优选1-10μm的Ra值,而非织造幅材可具有10至150μm之间、更优选15至100μm之间的Ra值。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多层膜显示出基本上独立于基材的表面粗糙度Ra的聚合物底层,所述聚合物底层在下游方向上沿着幅材的延伸具有均匀的厚度。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优选聚合物底层的厚度的平均偏差超过10mm的任意选择的距离为小于10%、更优选小于5%、且特别优选小于2.5%。
如果基材用作临时支承体,则其面向涂布刀的任选地经剥离处理的表面优选基本上对施加至基材的液体前体不可渗透。
如果在固化多层膜的前体之后基材形成多层膜的一体部分,则分别地也理想的是,基材的任选地经处理的表面对前体底层基本上不可渗透,或者在固化之前底部液体前体至少不移动至基材的相对表面。在具有一定孔隙率的基材(例如非织造基材或纸张)的情况下,可能理想的是液体前体分别渗透入基材的表面区域中或基材的本体中,以使得第一聚合物层与基材表面之间的界面固定得以改进。液体前体相对于给定基材的渗透或迁移性质可受到例如液体前体的粘度和/或基材的孔隙率的影响。
垂直于基材的液体前体层的厚度主要受到涂布刀的底部部分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液体前体各自的粘度和基材的下游速度的影响。
液体前体层的厚度优选彼此独立地为25μm至3,000μm之间、更优选为75μm至2,000μm之间、且特别优选为75μm至1,500μm之间。涂层的理想厚度例如取决于液体前体和所得固化的聚合物层的性质。
提供前体层的所需厚度值所需的间隙宽度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涂布刀的外形、垂直于基材的涂布刀的角度、基材的下游速度、待涂布的液体前体的层数、液体前体的粘度的绝对值,以及特定前体的粘度的绝对值与存在于相邻层中的液体前体的绝对粘度值的比率。通常,所述间隙宽度需要大于由这种间隙所调节的液体前体的各自的层的所需厚度。在例如Kirk-Othmer的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化学技术百科全书),第4版,J.Kroschwitz等人编辑,纽约(New York),1993,第6卷,第610页中作为经验方法公开,对于广泛范围的基材速度,通过涂布刀获得的液体前体层的厚度为约间隙宽度的一半,所述涂布刀垂直于基材设置,并具有平行于基材设置的具有方形外形的横向延伸的底部部分。
在每一种情况下,间隙宽度测量为面向基材的涂布刀的底部部分与基材的暴露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优选将间隙调节至50μm至3,000μm之间的值、更优选100μm至2,500μm之间的值。
液体前体在25℃下的布鲁克菲尔德(Brookfield)粘度优选为100至50,000mPa·s之间、更优选为500至30,000mPa·s之间、特别优选为500至25,000mPa·s之间。如果液体前体包含固体粒子(例如颜料或导热和/或导电粒子),则液体前体的粘度优选为1,000至30,000mPa·s之间、更优选为3,000至25,000mPa·s之间。
本发明人发现,具有较低布鲁克菲尔德粘度的液体前体可被涂布得更快且更薄。如果需要小于500μm的液体前体的层厚,则液体前体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优选为小于15.000mPa·s、更优选为500mPa·s至12.500mPa·s之间。
如果液体前体的粘度为小于约100mPa·s,则涂层往往变得不稳定,且前体层的厚度可能难以控制。如果液体前体的粘度为高于约50.000mPa·s,则由于由高粘度所引起的高剪切力,因此均匀膜的涂布往往变得困难。如果液体前体包含可固化单体和/或低聚物,则所述前体的粘度可通过部分地聚合前体而在如上给出的范围内以受控的方式增加,从而得到所需的可涂敷性。或者,液体前体的粘度可通过加入触变剂而增加和调节,所述触变剂例如热解法二氧化硅和/或聚合物添加剂,例如嵌段共聚物(SBR、EVA、聚乙烯醚、聚α-烯烃)、有机硅或丙烯酸类。液体前体的粘度也可例如通过增加可固化单体和/或低聚物的量而减少。
据发现,在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内,具有在25℃下的第一布鲁克菲尔德粘度的液体前体的第一上层的绝对和/或相对厚度,相比于与所述第一层相邻的液体前体的第二层的绝对和/或相对厚度,通常随着增加的基材下游速度而增加,所述第二层的前体具有比所述第一前体更低的在25℃下的第二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术语特定的液体前体层的相对厚度定义为该前体层的厚度与固化之前液体前体层的完整叠堆的厚度(即前体多层膜的厚度)的比率。
此外,据发现,液体前体上层的液体前体与在前体层的叠堆内的相邻液体前体下层的液体前体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的比率优选为0.1至10之间、更优选为0.2至7.5之间。据发现,如果所述比率在这些优选范围之外,则这种液体前体层的厚度在下游方向上变得不均匀。
基材的下游速度优选为0.05m/min和100m/min之间、更优选为0.5至50m/min之间、特别优选为1.5至50m/min之间。如果基材的下游速度为小于0.05m/min,则液体前体向间隙的流动变得缓慢且不稳定,从而导致涂层缺陷。如果基材的下游速度为高于100m/min,则在前体层之间的界面处可能发生扰动,这可能取决于前体的粘度和流变性而导致不受控的混合和/或涂层缺陷。
本发明人发现,对于液体前体的特定粘度,如果选择基材的下游速度过高,则涂层的品质可能无法接受地劣化。品质的劣化可反映为气泡的夹带或带条痕的不均匀涂层的出现。优选使涂布速度适应于使得在这种层的叠堆中的所有液体前体层均被均匀涂布并具有高品质,即最速度敏感的层决定总的下游速度。如果选择基材的下游速度过低,则层厚的降低不可通过仅降低相应的间隙宽度获得,还需要增加下游速度。此外,本发明人发现基材的下游速度优选选择为在如上指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在这种下游速度间隔内,液体前体层的厚度对下游速度的变化相对不敏感,以使得液体前体层的厚度可主要通过间隙宽度进行调节。
适用于本发明的液体前体包括可通过暴露于光化辐射(特别是暴露于UV-辐射、γ-辐射、电子束)或通过暴露于热而固化的广泛范围的前体。所述液体前体优选对可见光为透光性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选择用于本发明的多层膜中的前体,以使得厚度为300μm的前体的固化的单个膜显示出关于可见光(D65)至少80%的透射率,如根据如下测试部分指定的测试方法所测得。当用于本发明的多层膜中的前体作为单个300μm厚的固化的膜存在时,其更优选显示出至少90%、特别优选至少95%的透射率。
源自叠置的聚合物层的透光性的多层膜关于可见光的透光率优选为至少80%、更优选为至少85%、特别优选为至少90%。
由于非暴露液体前体层的冷凝物分子通常可能不从多层膜中完全排出,因此通常优选这样的前体,所述前体的固化不包括低分子量冷凝物分子(例如水或醇分子)的释放,或者仅包括低量的这种释放。
本发明的形成多层膜的方法是高度通用的,并允许制备广泛范围的具有定制性质的多层膜。
尽管本发明不希望受限于这种考虑,但据推测,本发明的方法建立了不可通过现有技术方法得到的高品质层状流态。
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用于制备多层膜的预计量模具涂布法相反,本发明的方法为一种自计量方法,其中液体可固化前体的流动主要源自剪切力。这些剪切力由在下游方向上移动的基材或已附接至基材的层提供,由此将阻力流施加至各自的液体前体上。剪切力也分别由一个或多个固体膜(如果存在)提供,所述一个或多个固体膜最初沿着涂布刀的上游侧向基材移动,然后在涂布刀的横向延伸的边缘处被偏转之后,在下游方向上平行于基材移动。据信源自这些剪切力的体积流动为基本上层状和稳定的,且通过基本上同时将液体前体层和任选的一个或多个固体膜施加到彼此上,而有效抑制例如当在各自的间隙形成液体前体层时可能出现的任何扰动。将上部相邻的液体前体基本上同时施加至液体前体下层上优选通过适当地设置涂布刀来提供。相邻上部固体膜(如果存在)的基本上同时施加优选通过沿着形成前体下层的涂布刀的上游表面引导这种膜来提供。
在用于制备多层膜的预计量模具涂布法中,由计量泵提供的体积流量等于离开模具的流量。因此,这种流量独立于基材的顺维速度而为基本上恒定的,以使得分别涂布于基材或之前的前体层上的前体层的厚度基本上与基材的顺维速度成反比。与此相反,在本发明的自计量涂布法中,经由各自的涂布刀施加至幅材的体积流量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幅材速度而变化,且经涂布的前体层的湿厚度主要受到液体前体流动与本发明的涂布装置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参见S.F.Kistler等人,Liquid Film Coating(液体膜涂布),在上述引文中第10页,左栏底部以及第12和13章)。在本发明中,体积流量往往随着增加的幅材速度而增加,以使得在湿膜厚度与基材的顺维速度之间不存在反比关系。此外,本发明的自计量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各自的涂布室中过量的液体前体的存在,所述过量的液体前体由涂布刀计量至移动幅材。与此相比,预计量的模具涂布法的特征在于恒定的体积流量,以使得通过泵传送的物质也被施加至移动幅材。因此,本发明的自计量方法从根本上不同于现有技术中所用的预计量的模具涂布法。
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多层膜优选显示出基本上均匀的性质,例如在横向上固化的聚合物层的基本上均匀的厚度。据本发明人推测,由本发明的剪切力状态建立的稳定流动模式产生液体前体的流动过程,所述液体前体的流动过程对于所有前体而言在整个涂布宽度上为基本上恒定的。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多层膜的固化的层的厚度的平均偏差超过10mm的任意选择的距离优选为小于5%、更优选小于2.5%、且特别优选小于2%。固化的多层膜的优良的均匀度可例如由如下图4-8中的横截面显微照片呈现。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主要源自剪切力状态的体积流量主要由各自的涂布刀与基材之间的间隙、涂布刀相对于彼此的设置、涂布刀的底部部分的几何形状、基材的速度和可固化液体前体的粘度进行控制。这些参数易于控制,并可广泛变化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在横向上基本上层状且基本上均匀的稳定流动模式。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各自的涂布刀与基材之间的间隙可在广泛范围内改变和调节,并同时运行涂布过程。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用于湿前体层的多层叠堆的预计量模具涂布法,本发明的方法更通用,并易于处理。
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新型多层膜,其具有独特的性质、特别是具有优选的光学性质,例如特别是可见光的高的光学透射。尽管本发明不希望受限于这种理论,但据推测这源自在相邻层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微漫射。
据信这种微漫射的程度一方面足够小,以使得其不影响相邻层的完整性。这可例如由图4-8的显微照片呈现,所述图4-8清楚显示了相邻层之间的可辨认的边缘清晰的界面。这可例如通过将染料加入一对相邻的固化的层中的一个,同时不将染料加入另一固化的层而证实。这种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优选显示由染色的层至非染色的层的急剧转变,且界面优选为不模糊的。
据信这种微漫射的程度在另一方面足够大,以在界面处得到微梯度,所述微梯度产生例如相邻层的折射率之间的逐渐转变,并因此产生增加的透射率。两个相邻液体前体层之间的界面的外观以及因此微漫射的程度可主要受到两个相邻前体层的液体前体的粘度的影响。通常两个液体前体的粘度越高,则两个相邻前体层之间的界面面积越是边缘清晰的。据信界面微漫射或微混合可通过如下方式提高:将相邻层的前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减少至小于5,000mPa·s、更优选小于2,500mPa·s、特别优选500-1,500mPa·s。据信当两个相邻层的液体前体彼此独立地显示出小于5,000mPa·s、更优选小于2,500mPa·s、特别优选500-1,500mPa.s之间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时,界面微漫射进一步提高。
还据信,当固化时微漫射也增加了多层膜的相邻层之间的粘合强度,这例如反映为改进的机械性质,例如增加的T-剥离强度。
多层膜的顶部固化的聚合物层优选显示出其暴露表面的优良光洁度,即低表面粗糙度,例如就表面粗糙度Rz而言所评价。
本发明的方法的独特性质分别反映为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多层膜的性质以及包括这种多层膜的组件的性质。本发明的优选组件包括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透光性多层膜和玻璃基材。用于这种组件中的多层膜通过粘合剂外层附接至所述玻璃基材,其中所述多层膜的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且其中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低于相对的外层的折射率。聚合物层关于可见光的透射率根据在如下测试部分中指定的对各自具有300μm的厚度的固化的单个前体层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当用于本发明的多层膜中的前体层作为单个300μm厚的固化的膜存在时,其更优选显示出至少90%、特别优选至少95%的透射率。源自叠置的聚合物层的透光性的多层膜关于可见光的透光率优选为至少80%、更优选为至少85%、特别优选为至少90%。如果需要,多层膜可包括透光性固体膜,例如透光性聚合物膜或幅材。据发现,如果附接至玻璃基材的粘合剂外层的折射率小于相对的外层的折射率,则获得具有关于可见光的有利透射率的组件。该要求是违反直觉的,其据信基于上述界面微漫射。所述玻璃基材可选自常规二氧化硅基玻璃,例如浮法玻璃,也可选自聚合物玻璃,例如丙烯酸类玻璃、聚碳酸酯玻璃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玻璃。适用于本发明的玻璃的折射率n589nm,23℃优选为1.48至1.52之间。
当制造可用于如上组件中的多层膜时,所述粘合剂层可优选作为顶层(其附接至组件中的玻璃基材的表面,并因此形成多层膜的非暴露外层)涂布,并由例如防粘衬垫覆盖,而相对的外层优选作为底层(其形成与粘合剂层相对的组件外层)涂布。然而,也可能的是组件中所用的多层膜的粘合剂层在所述方法过程中作为底层涂布;在这种情况下基材优选被一体化到多层膜中,并形成附接至所述粘合剂层的防粘衬垫。在如上组件中,两个外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异(=分别为与粘合剂层相对的外层和粘合剂层)优选为小于0.030。更优选地,多层膜的粘合剂外层具有比相对外层的折射率n589n,23℃低不超过0.0025、更优选不超过0.0020、特别优选不超过0.0015、高度优选不超过0.0010、且最优选不超过0.0008的折射率n589n,23℃。在这种膜中,透射率根据在如下测试部分中指定的对各自具有300μm的厚度的单个前体层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对于每一个固化的层,透射率为至少80%、更优选至少90%、特别优选至少95%。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设置于两个外层之间的前体层(如果存在)的折射率大于粘合剂外层的折射率,并小于相对外层的折射率。折射率在589nm的波长和23℃的温度下测量,如在如下测试部分中所述。
此外,本发明的方法允许掺入固体膜,例如聚合物膜或幅材、金属膜或幅材、织造或非织造幅材、玻璃纤维增强幅材、碳纤维幅材、聚合物纤维幅材或包括玻璃、聚合物、碳纤维和/或天然纤维的连续长丝的幅材。在包含一个或多个涂布室的涂布装置中,这种固体膜可分别沿着前壁、任何中间壁和后壁的上游表面引入。在图1的示意图(其显示了3个涂布室和设置于最上游涂布室的上游的滚珠的设置)中,固体膜经由最上游中间壁的上游表面引导,由此将所述固体膜紧密贴合地设置于由第一上游涂布室提供的第二液体前体层上。此外,图1显示了沿着后壁的上游表面插入防粘衬垫。该设置提供了包括4个前体层、插入从底部起第2和第3前体层之间的固体膜、和附接至顶层的暴露表面的防粘衬垫的多层的前体。这仅为示例性的,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选择适于提供具有所需性质属性的特定多层膜的一个或多个固体膜,并将变化在多层膜内这种膜的设置和数目。如果需要少于四个液体层,则省略下游涂布刀的相应数目和/或滚珠。如果需要,顶部防粘衬垫以紧密贴合附接至顶层的暴露表面,即例如经由改进的组件的最下游涂布刀的上游表面。
如果固体膜为防粘衬垫,则其可设置于底部前体层之下或多层膜的顶层的顶部之上,以分别保护底部和顶部前体层的暴露表面。当剥离膜作为底部和顶部聚合物层之间的中间层而被包括于多层膜中时,所述剥离膜将预定的断裂表面引入多层膜中。这可例如用于在单个制备过程中制备多层膜的叠堆,单独的多层膜可通过沿着剥离表面剥离而从所述多层膜的叠堆容易地获得。
除了防粘衬垫之外的固体膜形成固化的多层膜的一体化部分。所述固体膜也称为固化的多层膜中的背衬。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多层膜包括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其中基本上在形成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施加至所述前体的顶层的暴露表面。这优选通过经由最下游涂布刀的上游表面(即涂布装置的后壁的上游表面)引导和施加防粘衬垫而实现。这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后壁可由防粘衬垫提供,所述防粘衬垫被辊、杆、棒、横梁等适当张紧和偏转,从而得到面向基材的横向延伸边缘。在此情况下,可省略另外的后壁。
由于基本上在形成顶部液体前体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施加至所述顶部液体前体层的暴露表面,因此所述防粘衬垫紧密贴合地平滑附接至所述顶层,而不在施加所述衬垫的过程中分别施加过多压力或不足的压力。由于所述衬垫紧密贴合地设置,因此基本上避免了在所述衬垫与液体层的表面之间空隙的形成。同样,由于防粘衬垫沿着形成液体层的涂布刀的上游表面施加,因此所述衬垫平滑附接至液体层的表面而基本上不在液体层中产生扰动等。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可广泛避免或至少减少当在现有技术的模具涂布法中在形成所述液体层之后将衬垫附接至所述液体层的暴露表面时所遇到的问题。这是本发明的方法的独特优点,其转化为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多层膜的优良性质,其中基本上在形成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并在固化之后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前体的顶层的暴露表面。如果需要,可随后去除防粘衬垫。
在制备多层膜的现有技术方法中,通常在形成顶部前体层之后将防粘衬垫(如果存在)施加至所述顶部前体层的暴露表面。在这种方法中,使用例如引导辊、棒、杆或横梁将防粘衬垫置于暴露顶层上。这种方法要求在基材表面与引导辊之间的距离的准确定位,这在实际条件下可能是困难的。如果所述距离过小,则过多的压力被施加至顶部液体前体层上,这导致最顶层的变形以及流体珠的形成。所述流体珠在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中引起湍流,以使得可能发生混合。如果引导辊与基材之间的距离过大,则可能在防粘衬垫和顶部液体前体层的暴露表面之间发生空气捕集。这导致多层膜的固化的最顶层的表面光洁度变差,其特征在于高Rz值。另外,最顶部表面的固化可为氧气敏感的。如果顶部液体前体层包括例如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前体,则这种前体的UV固化将受到氧气的存在的阻碍,以使得可能发生不充分的固化以及因此压敏粘合剂层的显著降低的性质。
当经由设置于后壁的下游表面的下游的适当的辊、棒、杆、横梁等将防粘衬垫施加至顶部前体层的暴露表面时,顶层的暴露表面在后壁与这种下游涂布刀之间的距离中暴露于环境气氛,这可能导致顶层的降解。在图10中示意性示出的距离在上下文中也称为露面距离。
令人惊讶地发现,本发明的固化的透光性多层膜显示出改进的光学性质,该固化的透光性多层膜可通过基本上在形成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前体顶层的暴露表面并随后固化而获得,例如特别是相比于相应的多层膜更高的透射率,所述相应的多层膜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在形成顶部前体层之后,例如从涂布装置的后壁的下游表面在下游方向上在露面距离中经由适当的辊或涂布刀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因此,优选本发明的多层膜,其可通过基本上在形成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前体的顶层的暴露表面并随后固化而获得。
可通过基本上在形成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前体的顶层的暴露表面(即例如沿着最下游涂布刀的内表面)而获得的多层膜的透射率,与通过随后在下游方向上在露面距离中将剥离层施加至形成顶层之处而获得的相应的多层膜的透射率的比率为至少1.002、更优选至少1.003、特别优选至少1.005。
在这种多层膜中,优选选择前体材料,以使得相应的固化的单个前体层在300μm的厚度测量时各自显示出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如根据在如下测试部分指定的测试方法所测量。当用于本发明的多层膜中的前体层作为单个300μm厚的固化的膜存在时,其更优选显示出至少90%、特别优选至少95%的透射率。源自叠置的聚合物层的透光性的多层膜关于可见光的透光率优选为至少80%、更优选为至少85%、特别优选为至少90%。如果需要,多层膜可包括透光性固体膜,例如透光性聚合物膜或幅材。
本发明人更具体地发现,可通过固化前体获得的本发明的多层膜(其中基本上在形成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施加至所述前体的顶层的暴露表面并随后固化)相比于如下多层膜显示出有利的性质:
(i)层合多层膜,其通过将相应的固化的前体层层合至彼此之上而获得;
(ii)多层膜,其通过现有技术的模具涂布法(如公开于US4,894,259/Kuller中)获得,其中在最下游涂布刀的下游的位置处(即在露面距离中)将防粘衬垫附接至顶层表面的暴露表面;
(iii)获得的多层膜,其中在最下游涂布刀的下游的位置处(即在露面距离中)将防粘衬垫附接至顶层表面的暴露表面;以及
(iv)多层膜,其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将一个或多个液体前体层施加至一个或多个固化的前体膜或者中前体膜的一个或多个层合物,并随后固化,而不论防粘衬垫(如果施加)是否经由后壁的上游表面附接或经由另外的下游涂布刀附接。
据发现,例如,本发明的多层(其中基本上在形成顶部前体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施加至所述顶部前体层)的对于可见光的透光率高于(i)至(iv)中定义的相应的多层膜的对于可见光的透光率。此外据发现,例如,本发明的多层膜(其中经由后壁的上游表面施加防粘衬垫)显示出比如上在(i)至(iv)中定义的相应的多层膜更高的机械稳定性、特别是更高的T-剥离强度。
适用于本发明的液体前体优选包含至少一种具有辐射固化性乙烯基的化合物。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固化性乙烯基为(甲基)丙烯酸酯基。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固化性乙烯基为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单-和/或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化合物。上下文中所用的术语“低聚物”是指相对较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化合物。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化合物具有500至35,000之间、更优选1,000至30,000之间的重均分子量Mw。这种低聚物化合物通常在室温和环境压力下为液体,因此布鲁克菲尔德粘度在25℃下优选为小于500Pa·s、更优选小于200Pa·s。
本发明的液体前体优选为基本上无溶剂的,即所述液体前体基本上不包含任何非反应性溶剂,例如甲醇、丙酮、二甲基亚砜或甲苯。然而,尽管不优选,但可能的是所述前体包含相对于前体质量优选少于2pph、更优选少于1pph的少量的一种或多种这种非反应性溶剂,以便降低液体前体的粘度。
适用于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液体前体可固化成压敏粘合剂。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
(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包含一种或多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即一种或多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可用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非叔烷基醇的直链或支链的单官能不饱和甲基丙烯酸酯,其烷基具有4至14个碳原子、特别是具有4至12个碳原子。可用于(甲基)丙烯酸酯基粘合剂的液体前体中的这些低级丙烯酸烷基酯的实例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正丁酯、正戊酯、正己酯、环己酯、异庚酯、正壬酯、正癸酯、异己酯、异冰片酯、2-乙基辛酯、异辛酯、2-乙基己酯、四氢呋喃酯、乙氧基乙氧基乙酯、苯氧基乙酯、环状三甲基丙烷甲缩醛、3,3,5-三甲基环己酯、叔丁基环己酯、叔丁酯。优选的丙烯酸烷基酯包括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四氢呋喃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乙氧基乙氧基乙酯、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丙烯酸3,3,5-三甲基环己酯和丙烯酸环己酯。特别优选的丙烯酸烷基酯包括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四氢呋喃酯。特别优选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
(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优选包含最多至5种、特别是1-4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相对于除了交联剂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单体、低聚物和/或聚合物的总质量,丙烯酸烷基酯化合物的量优选为至少75重量%、更优选为至少85重量%、特别优选为85至99重量%之间。
此外,(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可包含一种或多种中等极性和/或强极性的单体。极性(即氢键合能力)常常通过使用例如“强”、“中”和“弱”的术语进行描述。描述这些和其他溶解度术语的参考文献包括{“Solvents(溶剂)”(Paint Testing Manual,3rd ed.,G.G.Seward,Ed.,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Philadelphia,Pennsylvania(位于宾夕法尼亚费城的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的《油漆测试手册》第3版,G.G.Seward编辑))和“A Three-DimensionalApproach to Solubility(溶解度的三维方法)”(Journal of PaintTechnology,Vol.38,No.496,pp.269-280(《油漆技术杂志》,第38卷,No.496,第269-280页))。强极性单体的实例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丙烯酸羟烷基酯、丙烯酰胺和取代的丙烯酰胺,而例如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内酰胺、丙烯腈、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N,N-二烷基氨基酯为中等极性的单体的典型实例。极性单体的另外的实例包括丙烯酸氰基酯、富马酸、巴豆酸、柠檬酸(citronic acid)、马来酸、丙烯酸β-羧乙酯或甲基丙烯酸磺乙酯。如上枚举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为相对较弱极性的单体的典型实例。更中等极性和/或强极性的单体的量优选不过高、特别是相对于除了交联剂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单体、低聚物和/或聚合物的总质量不超过25重量%。
此外,(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可包含如单官能或多官能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多种单体。示例性的有机硅丙烯酸酯为来自德国赢创公司(Evonik company,Germany)的TegoRad产品、甲基丙烯酰氧基脲硅氧烷或丙烯酰胺基酰氨基硅氧烷。
烯键式不饱和部分氟化或全氟化单体或低聚物也可为液体前体的配方的部分。实例为可得自沙多玛股份有限公司(Sartomer CompanyInc)的全氟聚醚丙烯酸酯Sartomer CN 4001,或在如下“所用的材料列表”中详细合成的F-低聚物II。
(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优选包含有效用于优化固化的压敏粘合剂的内聚强度或内部强度的量的一种或多种交联剂。用于(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中的可用的交联剂包括例如苯甲醛、乙醛、蒽醌、各种二苯酮型和乙烯基-卤代甲基-s-三嗪型化合物,例如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基)-s-三嗪。优选的是聚丙烯酸类官能单体,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或1,12-十二烷二醇二丙烯酸酯。可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如上所列的化合物旨在为示例性的,决不是限制性的。可使用的其他可用的交联剂为热交联剂。示例性的热交联剂包括:三聚氰胺、多官能氮杂环丙烷、多官能异氰酸酯、二碳酸/碳酸酐、噁唑、金属螯合物、胺、碳二亚胺、恶唑烷酮和环氧化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的羟基官能丙烯酸酯可用例如异氰酸酯或胺化合物进行交联。
可水解的可自由基共聚的交联剂(如单烯键不饱和单、双和三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苯氧基硅烷等也是可用的交联剂。
除了热敏、水分敏感或光敏交联剂之外,可使用高能电磁辐射(如γ或电子束辐射)实现交联。
所述交联化合物优选以0.01至10pph、特别是0.01至5pph之间、极特别为0.01至3pph之间的量存在。
(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优选包含一种或多种可光活化的聚合引发剂和/或可热活化的引发剂,所述可光活化的聚合引发剂例如苯偶姻醚(例如苯偶姻甲醚、苯偶姻异丙基醚、取代的苯偶姻醚例如茴香偶姻甲醚)、苯乙酮(例如2,2-二乙氧基苯乙酮)、取代的苯乙酮(如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和1-苯基-2-羟基-2-甲基-1-丙酮)、取代的α-酮醇(例如2-甲基-2-羟基-苯丙酮)、芳族磺酰氯和光活性肟(如1-苯基-1,1-丙二酮-2-(O-乙氧基羰基)肟),所述可热活化的引发剂例如有机过氧化物(例如过氧化苯甲酰和月桂基过氧化物)和2,2'-偶氮双(异丁腈)。所述液体前体优选包含1-3种之间、特别是1-2种之间的光引发剂化合物;特别优选的是仅包含一种光引发剂化合物的液体前体。所述光引发剂化合物优选以0.01-2.00pph、特别是0.05-1.00pph之间、极特别为0.1-0.5pph之间的量存在。
(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可包含其他组分和佐剂,如增粘剂、增塑剂、增强剂、染料、颜料、光稳定添加剂、抗氧化剂、纤维、导电和/或导热粒子、阻燃剂、表面添加剂(流动添加剂)、流变添加剂、纳米粒子、脱气添加剂、玻璃气泡、聚合物气泡、微珠、疏水性或亲水性二氧化硅、碳酸钙、发泡剂、增强和增韧剂。
(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优选通过如下方式制得:将部分光引发剂化合物加入至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和中等极性和/或强极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中,并将这种混合物部分聚合至可涂布粘度为例如300-35,000mPa·s(布鲁克菲尔德,25℃)的浆料。所得前体的粘度进一步通过加入其他化合物进行调节,所述其他化合物如交联剂化合物、光引发剂化合物的剩余部分、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可使用的任何添加剂和佐剂。所得前体的粘度也可通过加入通常少于5pph的少量的聚合物添加剂(例如反应性的可光聚合的聚丙烯酸酯)进行调节。所述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优选使用适当的UV灯进行,所述UV灯具有300-400nm之间的波长,最大值为351nm,强度优选为约0.1至约25mW/cm2之间。照射量优选为900-1,500mJ/cm2之间。聚合可通过移去UV和/或引入例如自由基清除的氧气而停止。合适的UV固化站的一个实例结合在如下实例中描述的涂布装置进行描述。
适用于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液体前体为可UV固化的,并包含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优选为单体或低聚物,和/或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其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基团)中的至少一个。这种前体可被聚合至聚氨酯丙烯酸酯聚合物,即被聚合至包含氨基甲酸酯键的聚合物。特别优选的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单-和/或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单体或低聚物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包含一个或多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但不包含氨基甲酸酯键的单体化合物,以及一种或多种光引发剂的液体前体。
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单-和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可以例如以商品名GENOMER购自位于瑞士苏黎士的拉恩公司(Rahn AG,Zurich,Switzerland)。GENOMER 4188为由80重量%的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单丙烯酸酯官能聚酯基低聚物和20重量%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组成的混合物;由GENOMER 4188组成的低聚物具有约8,000的重均分子量Mw,且平均丙烯酸酯官能度为1±0.1。GENOMER 4316为一种脂族三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其特征在于在25℃下58,000mPas的粘度和4℃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GENOMER 4312为一种脂族三官能聚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其特征在于在25℃下50,000-70,000mPas的粘度。
所述单-或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化合物各自具有至少一个、优选至少2个、更优选至少4个氨基甲酸酯键。
单-和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及其制备公开于WO2004/000,961的第4页第24行至第12页第15行中,所述段落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相对于除了交联剂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单体、低聚物和/或聚合物的总质量,一种或多种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单-或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的量优选为30-97.5重量%、更优选为45-95重量%。
此外,适用于本发明的聚氨酯聚合物的液体前体更优选包含一种或多种包含一个或多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但不包含氨基甲酸酯键的单体化合物。合适的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实例包括乙烯基、亚乙烯基、烯丙基以及特别地(甲基)丙烯酸类基团。具有一个或多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这种化合物相对于除了交联剂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单体、低聚物和/或聚合物的总质量的量优选为2.5-70重量%、更优选为5-55重量%。
具有一个或多个(甲基)丙烯酸类基团的化合物可优选地选自弱极性(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中等极性和/或强极性单体,和如上结合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所公开的两个或更高丙烯酸类基团官能交联剂。
聚氨酯聚合物的液体前体优选包含一种或多种(甲基)丙烯酸酯单官能化合物,其相应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小于10℃。这种单体的优选实例包括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己内酯、丙烯酸异癸酯、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氧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四氢呋喃酯、丙烯酸乙氧基乙氧基乙酯和乙氧基化的丙烯酸壬酯。特别优选的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四氢呋喃酯。
聚氨酯聚合物的液体前体优选包含一种或多种(甲基)丙烯酸酯单官能化合物,其相应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或更高。这种单体的优选实例包括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内酰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酰基吗啉、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酰胺。特别优选的是丙烯酸、丙烯酸异冰片酯和N-乙烯基己内酰胺。
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C2-C12烃类二醇二丙烯酸酯(例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C4-C14烃类二乙烯基醚(例如己二醇二乙烯基醚)和C3-C12烃类三醇三丙烯酸酯(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所述化合物适用于包含于本发明的多层膜的一个或多个层中的聚合物的可固化液体前体中。优选两种或更多种丙烯酸酯官能单体、且特别优选两种或三种丙烯酸酯官能单体。
上述液体前体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而不限制本发明。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透光性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其中所述多层膜的外层中的一个包含聚氨酯聚合物,所述多层膜的相对外层包含粘合剂、更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这种多层膜具有小于6λ(=3,810nm)的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所述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源自垂直入射顶层并透射通过所述多层膜的波长λ=635nm的平面波前,并测量为所述透射波前的峰谷值。
在平面波前透射通过本发明的多层膜之后测量的平面波前的最大像差值表征由于波前与所述多层膜相互作用而经历的变形。最大波前像差的值越低,则膜的光学品质越高(如投射通过膜的图像失真更小)。
所述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优选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聚合物层的透射率根据在如下测试部分中指定的对各自具有300μm的厚度的固化的单个前体层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当用于本发明的多层膜中的前体层作为单个300μm厚的固化的膜存在时,其更优选显示出至少90%、特别优选至少95%的透射率。源自叠置的聚合物层的透光性的多层膜关于可见光的透光率优选为至少80%、更优选为至少85%、特别优选为至少90%。如果需要,多层膜可包括透光性固体膜,例如透光性聚合物膜或幅材。
顶部液体前体层由聚氨酯聚合物提供。上下文中所用的术语聚氨酯聚合物涉及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固化的聚合物,所述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通常通过异氰酸酯官能单体和羟基官能单体的反应而形成。在本发明中,术语聚氨酯聚合物优选涉及可通过包含至少一种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的液体前体的聚合获得的聚合物,所述至少一种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氨酯聚合物优选通过固化液体前体获得,所述液体前体包含一种或多种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单-和/或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包含一个或多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但不包含氨基甲酸酯键的单体化合物,以及一种或多种光引发剂。聚氨酯聚合物的这种优选的液体前体在如上详细描述。
与聚氨酯外层相对的这些优选多层膜的外层优选包含固化的(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所述固化的(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优选通过固化如上公开的相应的压敏粘合剂的优选液体前体而获得。
本发明人发现,包括包含聚氨酯聚合物的外层和包含粘合剂的相对外层(特别是(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层)的本发明的多层膜显示出有利地光学性质,例如特别是在平面波前透射通过固化的多层膜之后所述平面波前的低的最大像差、高透射率、低雾度和/或低色移,如可通过在如下测试部分所述的方法所评价。
此外,包含聚氨酯聚合物的多层膜的外层将有利的机械性质(如高耐刮擦性)赋予多层膜,如可通过在如下测试部分所述的方法所评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可用于本发明的涂布装置1。所述涂布装置1包括前壁11、两个中间壁13和后壁12,它们形成三个涂布室16(由罗马数字II-IV引用)。滚珠17(也由罗马数字I引用)设置于前壁11的上游。壁11、12、13由垂直于在下游方向3上移动的基材2设置的涂布刀形成,以使得间隙100在涂布刀11、12、13的底部部分与基材之间形成。所述涂布室各自具有宽度101,并由液体前体填充。固体膜14经由上游中间壁13的上游表面施加,并引入第二液体前体层与第三液体前体层之间。剥离膜或衬垫15经由后壁12的上游表面施加,并附接在顶部前体层的顶部上。由滚珠形成的涂布工位和三个下游涂布室标记为罗马参考标号I、II、III和IV。
图2a为用作图1的涂布装置中的前壁11、中间壁13和后壁12的涂布刀的放大表示。所述涂布刀具有提供横向延伸的涂布边缘18的外圆角型或倒圆型外形。图2b为更详细地显示外圆角外形的图2a的涂布刀的底部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所述外圆角由具有半径R的四分之一圆的周长表示。
图3为适于测量透射通过安装到玻璃板205上的固化的多层膜20的平面波前204的最大波前像差的测量装置的示意图。光由扩展成球形波前202的纤维耦合激光二极管201提供,并由非球面准直透镜203进行准直。准直光束的平面波前204通过样品20和玻璃板205,并通过Kepler望远镜207在Shack-Hartmann传感器210上成像。Shack-Hartmann传感器使用微透镜阵列和CCD摄像芯片确定光学波前的局部斜率。然后变形的波前由Shack-Hartmann测量设备的软件通过数值积分重建。单独源自多层膜的平面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通过减去对于单独的玻璃板所测量的平面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的值而获得。
图4-8为分别在实例2、5、11、12和13中制得的固化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所述附图在相应的实例部分中详细描述。
图9a-9i为实例22(图9b)、23(图9f)和24(图9g)的多层膜、可购自3M的包括聚氨酯或聚乙烯顶层和压敏粘合剂底层的对比的柔性适形的2层膜(图9c-9e)和比较例2a和2b(图9h和9i)的SiemensStar测试图像。图9a为用作参照的玻璃板的Siemens Star测试图像。所述附图在如下实例部分更详细地进行解释。
图10为用于比较例2a中的涂布装置的示意图。
实例
本发明将通过如下描述的实例进行说明。在此之前,描述用于实例中的涂布装置和用于表征液体前体和/或固化的多层膜的测试方法。上下文中的浓度作为重量%或作为pph(每100份树脂的份数)给出。术语重量%分别给出除了交联剂化合物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的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相对于除了交联剂之外的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单体、低聚物和聚合物的总质量的质量,所述总质量设定为100重量%。其他化合物(例如交联剂、引发剂或例如填料、聚合物添加剂、增粘剂或增塑剂的添加剂)的量相对于100重量%的所述总质量以表示为pph(每100份树脂的份数)的重量份给出。
涂布装置
用于实例中的涂布装置示意性示于图1中。用于实例中的涂布装置包括最多至4个涂布刀,所述最多至4个涂布刀相对于在涂布装置之下在下游方向上移动的基材垂直设置,以使得可使用滚珠和最多至3个涂布室(即包括在第一涂布刀上游的滚珠的最多至4个涂布工位),起始于由参考标号I标记的所述上游滚珠,所述滚珠和最多至3个涂布室在图1中还由连续罗马参考标号I、II、III和IV表示。如果使用少于4个涂布室或涂布工位,则去除未使用的下游涂布刀的相应数字。例如,在两层膜的情况下,去除两个最下游的涂布刀,以使得仅存在滚珠I和第一涂布室II;如果将防粘衬垫15附接至顶层的暴露表面,则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防粘衬垫经由最下游涂布刀(即室II的下游涂布刀)的上游表面供给。涂布刀由刚性安装于两个在下游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载体元件的横向载体元件保持。所述横向载体元件垂直于下游方向延伸。
在下游方向上的三个涂布室II-IV的宽度可如下变化:
  涂布工位   在下游方向上的宽度范围[mm]   涂布室的体积范围[ml]
  II   4-157   26-1005
  III   4-157   26-1005
  IV   4-157   26-1005
所述涂布室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以如下为界:前壁和第一中间壁(涂布工位II)、第1和第2中间壁(涂布工位III)和第2中间壁和后壁(涂布工位IV)。所述涂布室在下游方向上以两个由PTFE棒制成的侧刮刀为界,所述PTFE棒垂直于涂布刀设置。对于三个涂布室中的每一个,涂布室的高度为约40mm,从而提供如上表所列的涂布室的体积,所述涂布室的高度从基材表面至横向载体元件的暴露上表面测量。
所述涂布刀各自由8mm厚的刚性铝板制成,所述刚性铝板具有示于图2a和图2b中的外圆角型外形。所有四个涂布刀的外形均相同。外圆角由半径为5mm的四分之一圆的周长表示。可调节各自涂布刀相对于基材表面的间隙宽度,而不受由横向载体元件所支承的预加载的螺杆的空隙的影响。
各自涂布刀的横向延伸边缘与表面基材之间的间隙宽度可如下变化:
  涂布刀   间隙宽度范围[μm]
  前壁   0-5,000
  第1中间壁   0-5,000
  第2中间壁   0-5,000
  后壁   0-5,000
基材从卷绕器退绕,并以可在0.01m/min至6m/min之间变化的下游速度在涂布装置之下移动。基材由张力控制的退绕辊张紧,且两个辊在固化站运送固化的膜之后设置。
此外,装配所述涂布装置,以使得防粘衬垫在从卷绕器退绕时可被后壁涂布刀的上游表面引导,并经由所述涂布刀的外圆角外形直接附接至层叠堆的最顶部液体前体层的暴露表面上。这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
此外,装配所述涂布装置,以使得背衬在从卷绕器退绕时可分别被前壁或第1或第2中间壁的上游表面引导,并经由涂布刀的相应外圆角成型的边缘直接附接至经由所述中间壁涂布刀施加的各自的液体前体层上。固化时,所述背衬形成多层膜的一体部分。
由此制得的液体前体层的叠堆随后通过长度为3m的UV固化站。固化从顶部(即在朝向任选覆盖防粘衬垫的暴露的液体前体层的方向上)和从底部(即在朝向基材的方向上)进行,其中在两个方向上提供的强度均设定在相同水平上。辐射由荧光灯提供,所述荧光灯在300-400nm波长下的最大值为351nm。从顶部和底部累积照射的总辐射强度以及两个涂布区各自的长度如下:
Figure BDA00002174128800381
所用的测试方法
布鲁克菲尔德粘度
液体前体的粘度使用可购自布鲁克菲尔德工程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Brookfield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Inc)的布鲁克菲尔德数字粘度计DV-II根据DIN EN ISO 2555:1999在25℃下测量。
90°剥离粘着力
提供固化的多层膜的样品,其包括两层,并具有12.7mm宽×200mm长的尺寸。层中的一个为覆盖防粘衬垫的压敏粘合剂层,另一个层为非粘性聚氨酯聚合物层。测试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多层膜和通过层合单独的层而获得的比较多层膜。
将防粘衬垫从压敏粘合剂层上移除,并使用轻微的指压将多层膜通过其暴露的粘合剂表面附接至干净的玻璃板上。在施加多层膜之前,用甲乙酮擦拭玻璃板三次,并用庚烷擦拭玻璃板一次。使用标准FINAT测试辊(6.8kg)以大约10mm/s的速度在每一个方向上辊压多层膜两次。在将多层施加至玻璃表面之后,在测试之前在环境条件下保持所得组件24小时的时间段。然后使用拉伸测试装置(来自德国乌尔姆的茨维克股份有限公司(Zwick GmbH,Ulm,Germany)的Z020型)以300mm/min的剥离速度测量剥离粘着力。测试板在一个可移动广口瓶中夹紧,以用于拉伸测试机的90°剥离测试。样品多层膜以90°的角度折叠,其自由端以常用于90°测量的构造在拉伸测试机的上夹具中夹紧。测量三个样品,并求出该结果的平均值。结果以N/12.7mm记录。
T-剥离强度
提供多层膜的样品,其包括两层,并具有12.7mm宽×200mm长的尺寸。层中的一个为覆盖防粘衬垫的压敏粘合剂层,另一个层为非粘性聚氨酯聚合物层。测试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多层膜和通过层合单独的层而获得的比较多层膜。
将3M双面压敏粘合带444附接至多层膜的聚氨酯基聚合物层的非粘性表面。将防粘衬垫从多层膜的压敏粘合剂层上移除,使用轻微指压将所得的组装层合膜置于两个经阳极处理的铝带之间,并在每一个铝带的端部处留下两个25mm长的铝质自由拉袢。使用标准FINAT测试辊(6.8kg)以大约300mm/min的速度在每一个方向上辊压所得组装层合膜两次。在测试之前,样品在环境条件下保持24小时。铝质自由拉袢在相对方向上弯折90°,并各自在拉伸测试装置(来自德国乌尔姆的茨维克股份有限公司(Zwick GmbH,Ulm,Germany)的Z020型)的上夹具和下夹具中夹紧,并以300mm/min的剥离速度分离。测量三个样品,并求出该结果的平均值。结果以N/12.7mm记录。
多层膜的光学性质
样本制备
提供多层膜的样品,其包括两层,并具有6cm宽×6cm长的尺寸。层中的一个为覆盖防粘衬垫的压敏粘合剂层,另一个层为非粘性聚氨酯聚合物层。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多层膜和可购自3M的对比物如下所述进行测试。
将防粘衬垫从多层膜的压敏粘合剂层移除。用水冲洗多层膜的暴露的压敏粘合剂表面,以降低初始粘着力并确保所述膜通过其粘合剂表面无缺陷层合至可获自德国的圣戈班玻璃德意志股份有限公司(Saint-Gobain Glass Deutschland GmbH,Germany)的干净2mm厚的透明浮法玻璃板。在湿层合之后,用无绒布小心除去剩余的水,样品在室温下储存至少16小时以完全干燥。
a)多层膜的透射率、透射损失、吸收率、雾度、透明度、亮度 和色移,从多层膜的最顶部暴露的固化的层的表面的反射
将层合至玻璃上的多层膜的样品置于可购自美国弗吉尼亚州雷斯顿的亨特联合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Hunter Associates Laboratory,Inc.,Reston,VA,USA)的HunterLab UltraScan XE测量系统的样本夹持器上。使用D65光源和2°的观察角用积分球(“Ulbricht-Kugel”)评价样品。使用不具有所述多层膜的如上指定的2mm厚的玻璃板作为参照。
多层膜的色坐标根据测试方法CIE 1931进行测量,并以Y、x、y值记录。Y值与膜的亮度相关。相对于参照玻璃板的色移分别以dx和dy值进行评价,所述dx和dy值表示多层膜的x和y值相对于平的玻璃板的x和y值的差异。
透射率定义为从多层膜出来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的比率。透射率测量为总透射率,所述总透射率为正常透射率和漫透射率的组合。测量根据ASTM E 1438进行。透射损失定义为入射光的强度与从多层膜出来的光的强度之间的差异。透射率和透射损失以%记录。
入射强度与透射强度之间的差异与入射强度的比率为吸收率。吸收率和透射率总计为1。吸收率以%记录。
反射率测量为总反射率,所述总反射率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组合。测量如在DIN 5036的第3部分中所述进行。
雾度根据ASTM D-1003-95以透射模式测量。雾度定义为漫透射与总透射的比率。
透明度根据ASTM D-1003和D-1044以透射模式测量。
b)固化的多层膜和固化的单个前体层的折射率
固化的单个前体层的折射率使用Abbé折射计在589nm的波长和23℃的温度下根据ISO 489进行测量。
c)多层膜的光学品质
(i)Siemens Star测试
将印刷的Siemens Star固定于竖直壁上,所述印刷的Siemens Star具有36个黑色部分和36个白色部分,并具有144mm的直径。将获自德国克拉菲尔德的佳能(德国)股份有限公司(Canon Deutschland GmbH,Krefeld,Germany)的数码照片相机Canon EOS 450D置于Siemens Star的前方,镜头与Siemens Star之间的距离为1000mm。然后将层合于玻璃上的多层膜样品置于相机与Siemens Star之间,与Siemens Sta和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为750mm和250mm。Siemens Star和样品垂直于并居中于相机的光学轴线进行取向。
相机的焦距设定为55mm,光圈为5,6。相机设定为最高分辨率模式,感光度符合ISO 100。相应地调节照明条件,从而能够获得曝光良好的数码图像。
成像设备可能不完美反射具有Siemens Star的交替的白色和黑色部分的图案。在图案中间开始出现模糊区,所述模糊区为所谓的灰色环,其中无法区分黑色和白色部分。灰色环的尺寸用于确定膜的光学品质。
数码图片用图片编辑程序或如Microsoft PowerPoint的显示程序进行修改。在本文,将图片的对比度设定为100%,从而产生黑白图片。在中心处,出现均匀的黑色或白色圆形区域。数码图片的定量评价基于如下事实:所述圆形的直径越大,则分辨率越差。
对于定量评价,需要将薄的圆形线条设置于图片内以测量所得黑色或白色圆形(灰色环)。然后调节亮度,使得白色或黑色圆形(其不分辨线条)的直径最小。如果区域不精确为圆形,则必须设置线条,使得所述线条表示Siemens Star的大多数部分的平均。该圆形线条表示灰色环(Siemens Star的内圆)。在软件中查找小圆的直径,并将其记录为“d”。将第二圆形线条沿着Siemens Star的外周边设置。测量该圆形的直径,并将其记录为“D”。144mm的印刷Siemens Star的直径用作参照值“D实际”。
给定光学系统的分辨能力可特征在于仍可分辨的对象细节的空间频率。通常,空间频率描述为可由光学系统区分的每mm的黑色和白色线条对的数目(lp/mm)。具有n=36对黑色和白色部分的所用的Siemens Star的空间频率在外周边处为0.08lp/mm,并在中心增加至无限lp/mm。
用于测量样品的以lp/mm计的分辨能力r可如下计算:
r=(n*D)/(d*D_实际*π)
对于分辨能力r评价的空间频率越高,则可分辨对象的细节越多,且测试样品的性能越好。
(ii)波前变形的测试
使用包括Shack-Hartmann传感器(SHS)的光学分析系统,测量分别由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多层膜或通过比较多层膜所引起的光学波前的变形。如上文样品制备部分所述制得层合至玻璃上的多层膜样品,并将其置于可购自德国埃朗根的光电工艺股份有限公司(optocraftGmbH,Erlangen,Germany)的SHSInspect-TL-SHR-2“光学测试系统的样本夹持器上。用由纤维耦合激光二极管提供,并由高精度非球面准直透镜进行准直的635nm波长的光照射样品。准直光束的平面波前通过样品,并通过Kepler望远镜在Shack-Hartmann传感器上成像。使样品位于Kepler望远镜的焦平面内,以使得由样品引起的光学波前的变形在Shack-Hartmann传感器上成像。Shack-Hartmann传感器使用微透镜阵列和CCD摄像芯片测定光学波前的局部斜率。然后,测量系统的软件通过积分重建变形的波前。样品的光学品质的特征在于波前的最大变形,其记录为对于30mm的评价直径变形的波前的“峰谷值”,并以所用波长的倍数进行测量。最大波前像差的值越低,则膜的光学品质越高(如投射通过膜的图像失真更小)。
波前传感器系统在如下条件下操作:
Figure BDA00002174128800431
d)多层膜的最顶部固化的层的暴露表面的机械品质
样本制备
提供多层膜的样品,其包括两层,并具有4cm宽×15cm长的尺寸。层中的一个为覆盖防粘衬垫的压敏粘合剂层,另一个层为非粘性聚氨酯聚合物层。移除施加至粘合剂层的表面的防粘衬垫,将样品附接至3mm厚的玻璃基材。
(i)耐磨性的测量
将可以以商品名“113-Magic Sand”得自hutproducts.com的#0000级钢丝棉的2.54cm×2.54cm大的垫层合至300g的钢块上,所述钢块具有2.54cm×2.54cm宽的方形横截面和6cm的高度。使所述块在测试样品上横向移动而不用手施加任何另外的法向力。一个前后移动算作一个循环。测量在多少循环之后在测试样品的暴露表面上出现的第一个轻微的不可逆刮伤。
(ii)铅笔硬度(Ericson测试)
削尖不同硬度的铅笔,并用正常手压在测试样品的暴露表面上书写。从最软开始,使用硬度为6B(最软)至9H(最硬)的铅笔。
所述测试在于限定最硬的铅笔,其不在最顶部的固化的层的暴露表面上留下不可逆的痕迹。
所用材料列表
GENOMER 4316,脂族三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在25℃下粘度(mPas)58,000,Tg 4℃,可购自位于瑞士苏黎士的拉恩公司(Rahn AG,Zurich,Switzerland)。
GENOMER 4312,脂族三官能脂族聚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在25℃下粘度(mPas)50,000-70,000,可购自位于瑞士苏黎士的拉恩公司(Rahn AG,Zurich,Switzerland)。
MAUS低聚物,α,Ω-二甲基丙烯酰氧基脲-聚二甲基硅氧烷,Mw~14.000,如在WO 92/16,593第26页所述制得(其中其称为35K MAUS)。
SR 285,丙烯酸四氢呋喃酯(THF-丙烯酸酯),可购自法国巴黎的克雷威利公司(Cray Valley,Paris,France)。
丙烯酸异辛酯(IOA),异辛醇与丙烯酸的酯,可购自法国的沙多玛公司(克雷威利)(Sartomer Company(CRAY VALLEY),France)。
丙烯酸(AA),可购自德国的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 AG,Germany)。
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可购自德国的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AG,Germany)。
SR506D,丙烯酸异冰片酯(IBA),具有66℃的高Tg的单官能丙烯酸类单体,可购自法国的沙多玛公司(克雷威利)(Sartomer Company(CRAY VALLEY),France)。
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快速固化的二丙烯酸酯单体,可购自法国的沙多玛公司(克雷威利)(Sartomer(CRAY VALLEY),France)。
Sartomer SR399LV,低粘度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可购自法国的沙多玛公司(克雷威利)(Sartomer Company(CRAY VALLEY),France)。
SR306,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可购自法国的沙多玛公司(克雷威利)(Sartomer Company(CRAY VALLEY),France)。
F-低聚物II为含七氟环氧丙烷(HFPO)的低聚物。对于制备,根据如WO 2007/124,263第23页实例19中所述的程序,使0,075当量的(HFPO)-alc,[(F(CF(CF3)CF2O)6,85-CF(CF3)CF2(O)NH CH2CH2OH(其根据WO 2007/124,263第19-21页“2.Synthesis of Intermediates(中间体的合成)”的程序合成]、0,5当量的Tolonate HDB(可得自罗地亚(Rhodia)的HMDI缩二脲)和0,425当量的Sartomer SR 344(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可得自沙多玛公司(Sartomer Company))反应。
DAROCUR 1173,2,2-二甲基-2-羟基苯乙酮,可购自瑞士巴塞尔的汽巴精化(Ciba Specialty Chemicals,Basel,Switzerland)。
Omnirad BDK,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UV-引发剂),可购自荷兰瓦尔维克的iGm树脂公司(iGm resins,Waalwijk,TheNetherlands)。
Tego Rad 2100,有机硅丙烯酸酯,可购自德国的赢创迪高化学股份有限公司(Evonik Tego Chemie GmbH,Germany)。
Irgacure 500,以重量计50%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和50%的二苯酮的1:1混合物,液体引发剂,可购自瑞士巴塞尔的汽巴精化(CibaSpecialty Chemicals,Basel,Switzerland)。
VAZPIA,丙烯酰胺基乙酰基光引发剂,如US 5,506,279第14栏实例1中所述制得。
ORASOL RED 2B红色,可购自瑞士巴塞尔的汽巴精化(CibaSpecialty Chemicals,Basel,Switzerland)。
EPODYE YELLOW,粉末荧光染料,可购自德国的司特尔(Struers,Germany)。
所用的可固化液体前体的列表
液体前体I
94.95重量%的GENOMER 4316和5.05重量%的THF-丙烯酸酯在玻璃容器中组合,并混合30分钟。然后加入1pph的DAROCUR 1173和0.05pph的Orasol Red B2,所得混合物搅拌1小时,从而得到液体前体I。
液体前体I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液体前体II
94.95重量%的GENOMER 4312和5.05重量%的THF-丙烯酸酯在玻璃容器中组合,并混合30分钟。然后加入1pph的DAROCUR 1173,所得混合物搅拌1小时,从而得到液体前体II。
液体前体II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液体前体III
69.7重量%的GENOMER 4316和30.3重量%的THF-丙烯酸酯在玻璃容器中混合,并混合30分钟。然后加入1pph的DAROCUR 1173和0.05pph的Epody Yellow,所得混合物搅拌1小时,从而得到液体前体III。
液体前体III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液体前体IV
90重量%的丙烯酸异辛酯和10重量%的丙烯酸与作为光引发剂的0.04pph的Omnirad BDK在玻璃容器中组合,并搅拌30分钟。所述混合物在富氮大气下通过UV辐射部分聚合至大约8%的聚合度和在25℃下3,200mPa·s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在固化之后,加入作为交联剂的0.12pph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作为光引发剂的0.16pph的Omnirad BDK,所得混合物彻底混合30分钟,从而得到液体前体IV。
液体前体IV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液体前体V
84重量%的丙烯酸异辛酯、15重量%的丙烯酸异冰片酯、1重量%的丙烯酸与作为光引发剂的0.02pph的VAZPIA在玻璃容器中组合,并搅拌30分钟。所述混合物在富氮大气下通过UV辐射部分聚合至大约8%的聚合度和在25℃下4,720mPa·s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在固化之后,加入作为交联剂的0.05pph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作为光引发剂的0.1pph的Omnirad BDK,所得混合物彻底混合30分钟,从而得到液体前体V。
液体前体V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液体前体VI
89.3重量%的液体前体V与10.7重量%的MAUS低聚物和作为交联剂的0.25pph的HDDA在玻璃容器中组合,并搅拌30分钟,从而得到液体前体VI。
液体前体VI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液体前体VII
76,1重量%的SR 399LV、19,1重量%的TPGDA、1,9重量%的F-低聚物II和2,9重量%的Irgacure 500在玻璃容器中组合,并搅拌30分钟,从而得到液体前体VII。
液体前体VII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液体前体VIII
84重量%的IOA、15重量%的IBA和1重量%的AA与作为光引发剂的0.2pph的VAZPIA在玻璃容器中组合,并搅拌30分钟。所述混合物通过UV辐射聚合至大约8%的聚合度和在25℃下12,020mPa·s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在固化之后,加入作为交联剂的0.05pph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作为光引发剂的0.1pph的Omnirad BDK,所得混合物彻底搅拌30分钟,从而得到液体前体VIII。
液体前体VIII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液体前体IX
89.3重量%的液体前体VII与10.7重量%的MAUS低聚物和作为交联剂的0.25pph的HDDA在玻璃容器中组合,并搅拌30分钟,从而得到液体前体IX。
液体前体IX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液体前体X
94.24重量%的GENOMER 4316和5.76重量%的THF-丙烯酸酯在玻璃容器中组合,并混合30分钟。然后加入0.25pph的DAROCUR1173,所得混合物搅拌1小时,从而得到液体前体X。
液体前体X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液体前体XI
94.57重量%的GENOMER 4316和5.43重量%的THF-丙烯酸酯在玻璃容器中组合,并混合30分钟。然后加入0.6pph的DAROCUR 1173,所得混合物搅拌1小时,从而得到液体前体XI。
液体前体XI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液体前体XII
87.5重量%的IOA和12.5重量%的AA与作为光引发剂的0.04pph的Omnirad BDK在玻璃容器中组合,并搅拌30分钟。所述混合物在富氮大气下通过UV辐射部分聚合至大约8%的聚合度和在25℃下4,120mPa·s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在固化之后,加入作为交联剂的0.12pph的HDDA、作为光引发剂的0.16pph的Omnirad BDK和5pph的Tego Rad 2100,所得混合物彻底搅拌30分钟,从而得到液体前体XII。
液体前体XII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液体前体XIII
87.5重量%的丙烯酸异辛酯和12.5重量%的丙烯酸与作为光引发剂的0.04pph的Omnirad BDK在玻璃容器中组合,并搅拌30分钟。所述混合物在富氮大气下通过UV辐射部分聚合至大约8%的聚合度和在25℃下4,100mPa·s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在固化之后,加入作为交联剂的0.1pph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作为光引发剂的0.16pph的Omnirad BDK,所得混合物彻底搅拌30min,从而得到液体前体XIII。
液体前体XIII的组成及其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定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汇总于表1中。
表1
Figure BDA00002174128800511
Figure BDA00002174128800521
实例1-4
使用如上所述并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包括两个涂布工位I和II的涂布装置。使用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作为基材,下游速度如下表2中所述变化。前壁和后壁各自由涂布刀形成,所述涂布刀各自具有外圆角成型的底部部分和尺寸,如上所述。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涂布工位II)的宽度以及在涂布刀的横向延伸边缘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如下表2所述。
当滚珠I和液体前体III填充至涂布室中时,液体前体I在前壁的上游侧之前计量。在形成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之后,经由后壁涂布刀的上游表面将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施加至液体前体III的层的暴露表面上。用作基材的防粘衬垫保持附接至底层。
通过将在两个防粘衬垫之间的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沿着如上在涂布装置中所述的UV固化站通过,而将所述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固化,从而得到包括两个聚氨酯层的多层膜。
在固化之后,移除附接至多层膜的暴露表面的两个防粘衬垫,通过拍摄多层膜的横截面的显微照片来评估固化的聚氨酯层的厚度。通过在液氮中冷冻样品并将它们断裂(冷冻断裂)来获得横截面,使用莱卡卫永公司(Reichert Jung)的Polyvar MET型光学显微镜(LM)拍摄显微照片。设备设置:
Polyvar MET:入射/透射光
             暗/明视场
放大率:     100x
实例2的多层膜的横截面的显微照片示于图4。显微照片显示了附接至样品夹持器的包括2层的多层膜。附接至样品夹持器的底层为获自液体前体I的红色聚氨酯层,上层为固化的液体前体III。在多层膜以下的暗区域由样品夹持器造成。由图2可以看出两个层彼此清晰明确地分离,表明在两个聚氨酯层之间的界面处基本上无混合发生。固化的聚氨酯层的厚度值在下表2中记录。由于通过红色层的光的反射,因此在图片顶部上的透明层在一些区域中看起来略微红色。改变照明的方向将该效果移动至图片中的不同位置。
Figure BDA00002174128800541
实例5-11
使用如上所述并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包括两个涂布工位I和II的涂布装置。使用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作为基材,下游速度如下表3中所述变化。前壁和后壁各自由涂布刀形成,所述涂布刀各自具有外圆角成型的底部部分和尺寸,如上所述。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涂布工位II)的宽度以及在涂布刀的底部部分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如下表3所述。
当滚珠(涂布工位I)和液体前体IV填充至涂布工位II中时,液体前体I或III分别在前壁的上游侧的前方计量。在形成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之后,经由后壁涂布刀的上游壁将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施加至液体前体IV的层的暴露表面上。用作基材的防粘衬垫保持附接至底层。
通过将在两个防粘衬垫之间的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沿着如上在涂布装置中所述的UV固化站通过,而将所述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固化,从而得到包括底部聚氨酯层和顶部压敏粘合剂层的多层膜。
在固化之后,移除施加至顶部暴露的氨基甲酸酯层和底部压敏粘合剂层的两个防粘衬垫,通过拍摄多层膜的横截面的显微照片来评估固化的聚氨酯和压敏粘合剂层的各自的厚度。通过在液氮中冷冻样品并将它们断裂(冷冻断裂)来获得横截面,使用莱卡卫永公司(ReichertJung)的Polyvar MET型光学显微镜(LM)拍摄显微照片。设备设置:
Polyvar MET:入射/透射光
             暗/明视场
放大率:     100x
实例5和11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示于图5和6。实例5和11的多层膜各自包括2层,在每一种情况下下层附接至样品夹持器。
在图5的显微照片(实例5)中,多层膜的底层为固化的压敏粘合剂层,而暴露的顶层为固化的聚氨酯层。由于通过有色的聚氨酯层的光的反射,因此在一些区域中压敏粘合剂的透明层看起来略微红色或黄色。改变照明的方向将该效果移动至图片中的不同位置。由图5可以看出多层膜的两个层彼此清晰明确地分离,表明在聚氨酯和压敏粘合剂层之间的界面处在前体多层膜中基本上无混合发生。
在图6的显微照片(实例11)中,多层膜的底层为固化的压敏粘合剂层,而顶层为固化的聚氨酯层。由于在冷冻断裂过程中聚合物的易碎性质(其导致在横截面的表面上的玻璃断裂图案),压敏粘合剂的透明层看起来略微浑浊。由于加入顶部聚氨酯层的黄色染料,因此顶部聚氨酯层看起来略微淡黄色,在层的顶部处具有小的暗色条纹。这种条纹源自延伸至横截面平面之后的多层样品的部分;由于多层膜在CD上略微弯折,因此所述部分可见。
由图6可以看出多层膜的两个层彼此清晰明确地分离,表明在聚氨酯和压敏粘合剂层之间的界面处在前体多层膜中基本上无混合发生。
多层膜的固化的聚合物层的厚度值在下表3中记录。
Figure BDA00002174128800571
实例12-13
使用如上所述的示意性示于图1中的分别包括三个涂布工位I、II和III的涂布装置。使用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作为基材,下游速度如下表4中所述变化。前壁、中间壁和后壁各自由涂布刀形成,所述涂布刀各自具有外圆角成型的底部部分和尺寸,如上所述。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的宽度以及在涂布刀的横向延伸边缘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如下表4所述。
当滚珠(涂布工位I)和液体前体I或III分别填充至涂布工位II(在下游方向上第一涂布室)中时,液体前体II或VII分别在前壁的上游侧之前计量。将液体前体IV填充至涂布工位III(在下游方向上第二涂布室)中。在形成三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之后,经由后壁涂布刀的上游壁将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施加至液体前体IV的层的暴露表面上。用作基材的防粘衬垫保持附接至底层。
通过将在两个防粘衬垫之间的三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沿着在如上涂布装置中所述的UV固化站通过,而将所述三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固化,从而得到包括底部非粘性聚氨酯层、中部非粘性聚氨酯层和顶部压敏粘合剂层的3层多层膜。
在固化之后,移除施加至多层膜的外层的防粘衬垫,通过拍摄多层膜的横截面的显微照片来评估固化的单独的层的厚度。通过在液氮中冷冻样品并将它们断裂(冷冻断裂)来获得横截面,使用莱卡卫永公司(Reichert Jung)的Polyvar MET型光学显微镜(LM)拍摄显微照片。设备设置:
Polyvar MET:入射/透射光
             暗/明视场
放大率:     100x
实例12的多层膜的横截面的显微照片示于图7a。显微照片显示了固化的多层膜的3层和由样品夹持器造成的在膜以下的暗区域。附接至样品夹持器的多层膜的底层为固化的压敏粘合剂层,而中间层和暴露的顶层为固化的聚氨酯层。由于通过红色中间层的光的反射,因此在一些区域中透明压敏粘合剂底层看起来有条纹并略微红色。顶部透明聚氨酯层看起来略微绿/黄,并在层的顶部处具有暗条纹。这种条纹源自延伸至横截面平面之后的多层样品的部分;由于多层膜在CD上略微弯折,因此所述部分可见。
在环境光下在弯曲的光泽黑色表面上以约30x的放大率拍摄的实例12的多层膜的横截面的宏观照片示于图7b。在这些条件下,多层膜的顶层和底层看起来透明,如上所述,并与红色中间层明显分离。宏观照片的略微模糊的外观是由于使用6mm的焦距和约5mm的透镜与对象之间的距离,用获自德国克拉菲尔德的佳能(德国)股份有限公司(Canon Deutschland GmbH,Krefeld,Germany)的Canon Poweshot SX100IS拍摄的照片的有限的像素数。
由图7a可以看出三个层彼此清晰明确地分离,表明在两个聚氨酯层之间的界面处以及在聚氨酯层与压敏粘合剂层之间的界面处基本上无混合发生。固化的层的厚度值在下表4中记录。
实例13的多层膜的横截面的显微照片示于图8。显微照片显示了固化的多层膜的3层和由样品夹持器造成的在膜以下的暗区域。多层膜的底层和中间层为固化的非粘性聚氨酯层,而顶层为压敏粘合剂层。多层膜的顶部压敏粘合剂层和底部聚氨酯层为透明的,但由于通过黄色中间层的光的反射而看起来略微黄色。改变照明的方向将该效果移动至图片中的不同位置。由图8可以看出三个层彼此清晰明确地分离,表明在所述层之间的界面处基本上无混合发生。固化的层的厚度值在下表4中记录。
实例14-18
使用三菱(Mitsubishi)的Hostaphan 2SLK(75μm)作为基材,下游速度如下表4中所述变化。分别的前壁、一个或多个中间壁和后壁各自由涂布刀形成,所述涂布刀各自具有外圆角成型的底部部分和尺寸,如上所述。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的宽度以及在涂布刀的横向延伸边缘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如下表4所述。两层多层膜在实例14-17中获得,而实例18的多层膜具有3层。
在上游涂布工位I(滚珠)施加液体前体I,并分别将液体前体V、VI或VIII分别填充至涂布工位II或III(涂布室)。在形成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之后,经由后壁涂布刀的上游壁将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施加至液体前体III的层的暴露表面上。用作基材的防粘衬垫保持附接至底层。
通过将在两个防粘衬垫之间的两个或三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沿着在如上涂布装置中所述的UV固化站通过,而将所述两个或三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分别固化,以分别提供相应的2层或3层多层膜。
前体多层膜的组成和固化的多层膜的聚合物层的总厚度汇总于下表4中。
根据如上指定的测试方法测量的多层膜的光学性质汇总于下表5和6中。
表5:雾度、透射损失和色差
  实例   Y   x   y   雾度   透射损失   色差dx   色差dy
  14   90.2   0.3131   0.3302   1.88   0.6%   0.0005   0.0004
  15   90.27   0.3132   0.3302   2   0.6%   0.0006   0.0004
  16   90.5   0.3131   0.3302   1.05   0.3%   0.0005   0.0004
  17   90.41   0.313   0.3302   1.19   0.4%   0.0004   0.0004
  18   90.93   0.3129   0.3301   1.04   -0.2%   0.0003   0.0003
  玻璃对照   90.77   0.3126   0.3298   0.56   0.0%   0   0
表6:反射
  实例   Y
  14   7.69
  15   7.66
  16   7.9
  17   7.96
  18   7.61
  玻璃对照   8
实例19-21
使用如上所述并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包括两个涂布工位I和II的涂布装置。使用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作为基材,下游速度如下表7中所述设定。前壁和后壁各自由涂布刀形成,所述涂布刀各自具有外圆角成型的底部部分和尺寸,如上所述。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的宽度以及在涂布刀的底部部分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如下表7所述。
当滚珠(涂布工位I)和液体前体IV或IX分别填充至涂布工位II(涂布室)中时,液体前体I、X或XI分别在前壁的上游侧的前方计量。在形成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之后,经由后壁涂布刀的上游壁将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分别施加至液体前体IV或IX的顶层的暴露表面上。用作基材的防粘衬垫保持附接至底层。
通过将在两个防粘衬垫之间的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沿着在如上涂布装置中所述的UV固化站通过,而将所述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固化,从而得到多层膜,所述多层膜包括底部暴露聚氨酯层和附接至由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形成的基材的顶部压敏粘合剂层。
在固化之后,移除两个防粘衬垫,测量固化的聚氨酯和压敏粘合剂双层膜结构的总厚度。
通过如上文测试部分所述测量耐磨性和耐刮擦性来评价多层膜的顶部聚氨酯层的机械稳健性。所述两个测试的结果汇总于表8中。
Figure BDA00002174128800641
表8
  实例   容许的研磨循环数而无表面损坏   铅笔的最大硬度(Ericson测试)
  19   ≈500   9H
  20   ≈600   9H
  21   ≈700   9H
实例22和比较例1a-1c
使用如上所述并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包括两个涂布工位I和II的涂布装置。使用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作为基材,下游速度如下表9中所述设定。前壁和后壁各自由涂布刀形成,所述涂布刀各自具有外圆角成型的底部部分和尺寸,如上所述。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的宽度以及在涂布刀的横向延伸边缘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如下表9所述。
当滚珠(涂布工位I)和液体前体XII填充至涂布工位II(涂布室)中时,液体前体X在前壁的上游侧的前方计量。在形成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之后,经由后壁涂布刀的上游壁将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施加至液体前体XII的顶层的暴露表面上。用作基材的防粘衬垫保持附接至底层。
通过将在两个防粘衬垫之间的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沿着如上在涂布装置中所述的UV固化站通过,而将所述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固化,从而得到包括聚氨酯层和压敏粘合剂层的多层膜。
在固化之后,移除防粘衬垫,通过多层膜的横截面的显微评估来分别评价固化的聚氨酯和压敏粘合剂层的厚度。通过用锐利剃刀刀片切削样品获得横截面,且通过使用莱卡卫永公司(Reichert Jung)的Polyvar MET型光学显微镜(LM)实现表9所列的厚度的测量。设备设置:
Polyvar MET:入射/透射光
             暗/明视场
放大率:     100x
Figure BDA00002174128800671
实例22的多层膜的光学品质与如下柔性适形的2层膜进行比较,所述柔性适形的2层膜包括聚氨酯或聚乙烯层和相对的压敏粘合剂层。比较膜可如下购得:
·PUL 20063MTM高性能保护聚氨酯膜,可购自3M(比较例1a)
·PU 5892GA73MTM高性能保护聚氨酯膜,可购自3M(比较例1b)
·P-4503MTM高性能保护聚乙烯膜,可购自3M(比较例1c)
使用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系统和Siemens Star基测试方法如上所述测定膜的光学品质。实例22的柔性膜的良好光学品质和低的图像失真可由表10所列的结果看出。波前变形的峰谷值汇总了由保护膜所引起的波前变形以及由其上层合膜的玻璃所引起的变形。无保护膜的玻璃的参照测量显示,相比于保护膜的影响,玻璃板对波前变形的影响极小。将对于浮法玻璃板测得的波前变形的峰谷值从对于施加至参照玻璃板的多层膜测得的波前变形的峰谷值中减去,从而得到单独的多层膜的波前变形的峰谷值。
图9b-9e显示了单独的膜的Siemens Star测试的图片。玻璃参照物的Siemens Star测试示于图9a中。玻璃参照物为2mm厚的透明浮法玻璃板(碳酸钙碳酸钠硅酸盐浮法玻璃),其具有大约1.52的折射率n589nm,23℃。
表10
Figure BDA00002174128800681
*)减去玻璃参照物的峰谷值
**)未减去玻璃参照物的峰谷值
实例23
使用如上所述并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包括两个涂布工位I和II的涂布装置。使用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作为基材,下游速度如下表11中所述设定。前壁和后壁各自由涂布刀形成,所述涂布刀各自具有外圆角成型的底部部分和尺寸,如上所述。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的宽度以及在涂布刀的底部部分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如下表11所述。
当滚珠(涂布工位I)和液体前体XIII填充至涂布工位II(涂布室)中时,液体前体X在前壁的上游侧的前方计量。在形成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之后,经由后壁涂布刀的上游壁将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施加至液体前体XIII的顶层的暴露表面上。用作基材的防粘衬垫保持附接至底层。
通过将在两个防粘衬垫之间的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沿着如上在涂布装置中所述的UV固化站通过,而将所述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固化,从而得到包括聚氨酯层和相对的压敏粘合剂层的多层膜。
实例24
使用如上所述并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包括两个涂布工位I和II的涂布装置,并具有如下修改:经由下游棒30在涂布装置1的下游施加防粘衬垫15,所述下游棒30具有直径为45mm的逗号形状。在后壁12的下游表面与逗号棒30的上游表面之间的露面距离31为200mm。在比较例2a中使用的修改的涂布装置示于图10中。
使用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作为基材2,在下游方向3上的下游速度如下表11中所述设定。前壁11和后壁12各自由涂布刀形成,所述涂布刀各自具有外圆角成型的底部部分和尺寸,如上所述。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工位II(涂布室)的宽度以及在涂布刀的底部部分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如下表11所述。
当滚珠I和液体前体XIII填充至涂布室(涂布工位II)中时,液体前体X在前壁的上游侧的前方计量。
在形成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之后,并在所述层的叠堆从涂布装置离开之后,经由棒30将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施加至液体前体XIII的顶层的暴露表面上。初始设定所述棒的横向延伸边缘与层XIII的暴露表面之间的间隙,以使得滚珠在所述棒的上游形成。然后通过将所述间隙的宽度增加至滚珠刚刚消失的值来调节所述间隙的宽度。该间隙宽度用于施加防粘衬垫。用作基材的防粘衬垫保持附接至底层。
通过将在两个防粘衬垫之间的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沿着如上在涂布装置中所述的UV固化站通过,而将所述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固化,从而得到包括聚氨酯层和压敏粘合剂层的多层膜。
比较例2a
通过使用图1的涂布装置获得260μm厚的单个非粘性聚氨酯层,在此情况下所述涂布装置仅包括一个涂布刀。液体前体X作为滚珠(涂布工位I)在这种单个涂布刀的上游侧的前方计量。使用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作为基材。在下游方向3上的下游速度以及在涂布刀的横向延伸边缘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如下表12中所述设定。
在形成前体层X之后,经由涂布刀的上游表面将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施加至层的暴露表面上。用作基材的防粘衬垫保持附接至前体层X。然后通过将前体层X沿着如上在涂布装置中所述的UV固化站通过而将所述前体层X固化,从而在两个Hostaphan防粘衬垫之间得到固化的260μm厚的单个非粘性聚氨酯层X。前体层X的折射率为n589nm,23℃=1.5030。
然后移除防粘衬垫中的一个。经由剩下的防粘衬垫将前体X的固化的层附接至涂布装置的底部衬垫,以在第二道涂布中用前体XIII的压敏粘合剂层涂布前体X的固化的层。液体前体XIII作为滚珠在这种单个涂布刀的上游侧的前方计量。在下游方向3上的下游速度以及在涂布刀的横向延伸间隙与固化的层X的暴露表面之间的间隙如下表12中所述设定。
在形成前体层XIII之后,经由涂布刀的上游表面将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施加至前体层XIII的暴露表面上。将在两个防粘衬垫之间的层的叠堆(其包括带有前体层XIII固化的层X)沿着上述UV固化站通过。
比较例2b
使用在上述比较例2(b)中所述的涂布装置获得单个固化的压敏粘合剂层XIII。所述固化的单层膜XIII的厚度和涂布间隙汇总于下表12中。前体层XIII的折射率为n589nm,23℃=1.4734。
从固化的单层压敏粘合剂膜XIII上移除一个防粘衬垫,通过使用硬辊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以大约10mm/s的速度在层叠堆上通过,从而使在上述比较例2(b)中获得的非粘性固化的单层聚氨酯膜X彼此层合,所述硬辊各自具有200mm的宽度和2kg的质量。
使用如上公开的测量方法评价实例23和24以及比较例2a和2b的多层膜的光学性质。结果列于表13a和13b中。Siemens Star照片显示为图9f-9i。实例24的多层膜的固化的顶层的表面显示出宏观涂布缺陷(直径为大约1mm的气泡),而实例23的多层膜的固化的顶层的表面基本上不含宏观涂布缺陷。
Figure BDA00002174128800721
实例25和比较例3
使用如上所述并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包括两个涂布工位I和II的涂布装置。使用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作为基材,下游速度如下表14中所述设定。前壁和后壁各自由涂布刀形成,所述涂布刀各自具有外圆角成型的底部部分和尺寸,如上所述。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的宽度以及在涂布刀的底部部分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如下表14所述。
当滚珠(涂布工位I)和液体前体XIII填充至涂布工位II(涂布室)中时,液体前体X在前壁的上游侧的前方计量。在形成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之后,经由后壁涂布刀的上游壁将三菱(Mitsubishi)的防粘衬垫Hostaphan 2SLK(75μm)施加至液体前体XIII的顶层的暴露表面上。用作基材的防粘衬垫保持附接至底层。
通过将在两个衬垫之间的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沿着如上在涂布装置中所述的UV固化站通过,而将所述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固化,从而得到包括聚氨酯层和压敏粘合剂层的相应的多层膜。
在固化之后,移除施加至底部氨基甲酸酯层的防粘衬垫,通过多层膜的横截面的显微镜法分别评价固化的聚氨酯和压敏粘合剂层的厚度。通过用锐利剃刀刀片切削样品获得横截面,且通过使用莱卡卫永公司(Reichert Jung)的Polyvar MET型光学显微镜(LM)实现表14所列的厚度的测量。设备设置:
Polyvar MET:入射/透射光
             暗/明视场
放大率:     100x
根据上述测试方法评价对玻璃的T-剥离强度和90°剥离粘着力,结果在下表16中记录。
比较例3
使用如上文“涂布装置”部分中公开的固化条件,通过分别固化前体X和XIII获得270μm厚的单个非粘性聚氨酯层和70μm厚的单个压敏粘合剂层,所述前体X和XIII各自在两个衬垫之间。
单层粘合剂膜的厚度汇总于下表15中。
分别从单层压敏粘合剂膜和非粘性聚氨酯膜上各自移除一个防粘衬垫,通过使用硬辊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以大约10mm/s的速度在层叠堆上通过,从而使在这些膜彼此层合,所述硬辊各自具有200mm的宽度和2kg的质量。
根据上述测试方法评价对玻璃的T-剥离强度和90°剥离粘着力,结果在下表16中记录。
Figure BDA00002174128800761
参考标号列表
1     涂布装置
2     基材
3     下游方向
10    多层膜的前体
11    前壁
12    后壁
13    中间壁
14    固体膜
15    剥离膜
16    涂布室
17    滚珠
I-IV  起始于作为最上游的涂布工位的滚珠(如果存在)的涂
      布工位的连续编号,且在下游方向上编号之后的涂布室
18    涂布刀的底部部分
19a   涂布刀的上游表面
19b   涂布刀的下游表面
20    固化的多层膜
30    下游棒或辊
31    露面距离
100   间隙
101   涂布室的宽度
200   波前传感器系统
201   纤维耦合层二极管
202   球形波前
203   非球面准直透镜
204   平面波前
205   玻璃板
206   变形的波前
207   开普勒望远镜
210   Shack-Hartmann传感器设备

Claims (23)

1.一种形成多层膜的连续自计量方法,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提供基材;
(ii)提供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彼此独立地从所述基材偏置,以形成垂直于所述基材的表面的间隙;
(iii)在下游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涂布刀移动所述基材;
(iv)将所述聚合物的可固化液体前体提供至所述涂布刀的上游侧,由此通过所述各自的间隙将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前体作为叠置的层涂布至所述基材上;
(v)任选地提供一个或多个固体膜,并基本上在形成相邻的聚合物下层的同时施加这些固体膜;以及
(vi)固化由此获得的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
其中可固化液体前体的下层分别由可固化液体前体的相邻上层或由膜覆盖,而基本上不暴露可固化液体前体的所述下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v)中,基本上在形成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附接至这种顶层的暴露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布刀具有上游表面、下游表面和底部部分,所述底部部分以所述间隙的距离面向所述基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布刀由选自包括金属、聚合物材料、陶瓷和玻璃的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布刀在其面向所述幅材的横向延伸边缘处显示出的横截面外形为大致平面的、弯曲的、凹状的或凸状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前体在环境压力下或在超压下施加。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材料的所述液体前体在一个或多个涂布室中提供,所述一个或多个涂布室基本上彼此邻接,并在下游方向上以前壁、任选的一个或多个中间壁和后壁为界,以及任选地以相对于所述前壁在幅材逆向设置的滚珠为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游中间壁、所述后壁和如果滚珠在相对于所述前壁的上游存在的情况下的所述前壁由涂布刀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固体膜被附接,以形成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的最下层、最上层或中间层。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材和/或所述固体膜选自包括聚合物膜或幅材、金属膜或幅材、织造或非织造幅材、玻璃纤维增强幅材、碳纤维幅材、聚合物纤维幅材或包括玻璃、聚合物、金属、碳纤维和/或天然纤维的连续长丝的幅材的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材的至少所述暴露表面和/或面向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的固体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为防粘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固化步骤之后所述基材形成所述多层膜的一体部分。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相对于所述涂布装置的MD上,基材速度为在0.05m/min和100m/min之间。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前体层已通过所述涂布装置的所述后壁之后,将所述前体层进行热固化和/或通过将所述前体层暴露于光化辐射而进行固化。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前体中的至少一者包含至少一种化合物,所述至少一种化合物具有辐射固化性乙烯基团。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前体具有在25℃下至少1,000mPas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
17.一种多层膜,所述多层膜可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获得,其中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的步骤(v)中,基本上在形成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附接至这种顶层的所述暴露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光性多层膜,其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其中所述多层膜显示出高于通过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方法获得的比较多层膜的透射率的关于可见光的透射率,所述方法与上述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形成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的所述顶层的下游的位置处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顶层表面的所述暴露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多层膜的透射率与所述比较多层膜的透射率的比率为至少1.002。
20.一种透光性的多层膜,其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其中外层中的一个包含聚氨酯聚合物,所述聚氨酯聚合物可由包含至少一种烯键式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液体前体的聚合获得,和其中相对的另一外层包含粘合剂,所述多层膜具有小于6λ(=3,810nm)的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所述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源自垂直入射与所述粘合剂外层相对的所述外层并透射通过所述多层膜的波长λ=635nm的平面波前,并测量为所述透射波前的峰谷值。
2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烯键式不饱和聚氨酯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化合物。
22.一种组件,其包括可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获得的透光性多层膜和玻璃基材,其中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其中所述多层膜的外层中的一个为粘合剂层,所述多层通过所述粘合剂层附接至所述玻璃基材,和其中所述粘合剂外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多层膜的所述相对外层的折射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粘合剂层与所述相对外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异为小于0.030。
CN201180015222.5A 2010-01-29 2011-01-27 用于形成多层膜的连续方法及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多层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1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52185A EP2353736A1 (en) 2010-01-29 2010-01-29 Continuous process for forming a multilayer film and multilayer film prepared by such method
EP10152185.4 2010-01-29
PCT/US2011/022685 WO2011094385A1 (en) 2010-01-29 2011-01-27 Continuous process for forming a multilayer film and multilayer film prepared by such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1871A true CN102821871A (zh) 2012-12-12
CN102821871B CN102821871B (zh) 2015-04-08

Family

ID=42201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522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1871B (zh) 2010-01-29 2011-01-27 用于形成多层膜的连续方法及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多层膜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04694A1 (zh)
EP (2) EP2353736A1 (zh)
JP (3) JP5898096B2 (zh)
KR (1) KR101852208B1 (zh)
CN (1) CN102821871B (zh)
BR (1) BR112012018982B1 (zh)
DE (1) DE112011105079T5 (zh)
WO (1) WO2011094385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772A (zh) * 2011-07-29 2014-04-02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一个薄层的多层膜和用于形成此类膜的连续方法
CN105229103A (zh) * 2013-05-17 2016-01-06 3M创新有限公司 多层压敏粘合剂组件
CN106661393A (zh) * 2014-04-29 2017-05-10 德莎欧洲公司 具有可计量分配的、可分裂的液态胶粘剂的可分裂的胶带
CN106861458A (zh) * 2017-03-07 2017-06-2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提高层间结合力的多层聚合物膜的制备方法
CN111319217A (zh) * 2020-03-13 2020-06-23 铜陵乐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环保高透明热熔复合膜的制备工艺
CN112005143A (zh) * 2018-04-27 2020-11-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带保护玻璃的光学层叠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以及带保护玻璃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7621402A (zh) * 2023-12-20 2024-03-01 青岛环球输送带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带生产用胶料挤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4680B2 (ja) * 2011-07-25 2016-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ES2504969T3 (es) 2011-07-29 2014-10-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inta protectora perfilada para palas de rotores de generadores de turbina eólica
EP2557132B1 (en) * 2011-08-10 2018-03-1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adhesive film, in particular for bonding optical sensors
EP2573149A1 (en) 2011-09-26 2013-03-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films with a (meth)acrylic-based elastomeric material
EP2573150A1 (en) 2011-09-26 2013-03-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films with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comprising (meth)acrylate esters of 2-alkyl alkanols
EP2581423A1 (en) 2011-10-14 2013-04-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imerless multilayer adhesive film for bonding glass substrates
EP2851406A4 (en) * 2012-05-14 2015-12-23 Lg Chemical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DHESIVE ARTICLE
EP2716432B1 (en) 2012-10-05 2015-08-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cleaving an adhesive joint
ITFI20120240A1 (it) * 2012-11-07 2014-05-08 Strumenti Oftalmici C S O S R L Costruzioni Metodo e apparato per la misura di aberrazioni del sistema ottico di un essere vivente
EP2735595A1 (en) 2012-11-23 2014-05-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assembly
WO2014172185A1 (en) 2013-04-15 2014-10-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s comprising crosslinker with (meth)acrylate group and olefin group and methods
DE102013007602A1 (de) * 2013-05-03 2014-11-06 Schattdeco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edruckbaren ein- oder mehrschichtigen Materialbahn sowie eine danach hergestellte Materialbahn und eine zugehörige Anlage zur Herstellung einer derartigen Materialbahn
PL2803711T3 (pl) 2013-05-17 2018-11-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Zestaw klejów przylepcowych zawierający materiał wypełniacza
EP2832780B1 (en) 2013-08-01 2019-09-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ubber-Based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Foam
EP2873706B1 (en) 2013-11-19 2020-07-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assembly
DE102014226275A1 (de) 2014-12-17 2016-06-23 Henkel Ag & Co. Kgaa Polyurethane mit Schutzschicht
WO2016117243A1 (ja) * 2015-01-21 2016-07-28 味の素株式会社 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EP3156466B1 (en) 2015-10-15 2020-11-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foam tape for outdooor applications
EP3156465A1 (en) 2015-10-15 2017-04-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foam tape for outdooor applications
JP2019505638A (ja) 2016-01-18 2019-02-28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充填剤を含む感圧接着剤
US10545548B2 (en) * 2016-03-07 2020-01-28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Memory device and host device
US10933437B2 (en) * 2017-03-14 2021-03-02 Nissan Motor Co., Ltd. Die head apparatus, coating method, and laminated body forming apparatus
WO2018177488A1 (en) 2017-03-31 2018-10-04 Coloplast A/S Acrylami de photoi ni ti ators
EP3388457B1 (en) 2017-04-13 2020-01-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EP3569669A1 (en) 2018-05-14 2019-11-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PL3569622T3 (pl) 2018-05-14 2021-05-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elowarstwowy zestaw kleju przylepcowego
EP3613820A1 (en) 2018-08-24 2020-02-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assembly
EP3715432A1 (en) 2019-03-27 2020-09-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with transparency characteristics
WO2023111992A1 (en) 2021-12-16 2023-06-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 film, adhesive system, and related processes
WO2023195584A1 (ko) * 2022-04-05 2023-10-12 주식회사 더데이원랩 해양유래 바이오매스 필름의 제조방법
CN115889092A (zh) * 2023-02-16 2023-04-04 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膜电极扩散层片材裁切点胶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3190A (en) * 1977-01-27 1979-03-06 Polaroid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ating webs
CN1174524A (zh) * 1995-02-02 1998-02-25 美国3M公司 用空气刮刀给基底上涂层的方法和装置
US5962075A (en) * 1995-06-07 1999-10-05 Avery Dennison Method of multilayer die coating using viscosity adjustment techniques
EP0974632A1 (de) * 1998-07-23 2000-01-26 Beiersdorf Aktiengesellschaft Doppelseitiges Klebeband mit reaktivem, viskoelastischen Träger
US20010052385A1 (en) * 1997-08-06 2001-12-20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Extruded polymeric high transparency films
EP1538262A1 (de) * 2003-12-01 2005-06-08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Doppelbeschichtungsanlage
CN101018615A (zh) * 2004-07-14 2007-08-15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多层涂膜涂装方法以及具有多层涂膜的制品
CN101091946A (zh) * 2000-03-22 2007-12-26 艾弗里丹尼逊公司 形成多层脱模衬垫的方法及用此方法形成的衬垫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7373A (en) * 1982-02-16 1984-05-0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rocess for making filled articles from polymeric material
US4894259A (en) 1986-08-29 1990-01-1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rocess of making a unifi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US4818610A (en) 1986-08-29 1989-04-0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Unifi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ES2055823T3 (es) * 1989-06-22 1994-09-01 Voith Gmbh J M Dispositivo extendedor.
US5264247A (en) * 1990-09-14 1993-11-23 Valmet Paper Machinery Inc.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coating bar for a bar coater
WO1992016593A2 (en) 1991-03-20 1992-10-0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adiation-curable acrylate/silicon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JP2572332B2 (ja) * 1992-07-03 1997-01-16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ダム形式の塗料等の多層塗工装置
JP2572333B2 (ja) * 1992-07-23 1997-01-16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ダム形式の塗料等の多層塗工装置
JPH0671214A (ja) * 1992-08-28 1994-03-15 Tomoegawa Paper Co Ltd ダム形式の塗料等の多層塗工装置
US5506279A (en) 1993-10-13 1996-04-0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crylamido functional disubstituted acetyl aryl ketone photoinitiators
AU701909B2 (en) * 1994-09-16 1999-02-11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layer die coating
US5728430A (en) 1995-06-07 1998-03-17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ultilayer coating using pressure gradient regulation
US5612092A (en) 1994-10-06 1997-03-1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Knife coating method using ascension of the fluid by its tension
US5525376A (en) 1995-02-02 1996-06-1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ultiple layer coating method
JP4316757B2 (ja) 1999-12-28 2009-08-1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ポリウレタンの連続塗工方法および熱硬化性ポリウレタ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EP1284812B1 (en) 2000-05-24 2008-01-02 Millipore Corporation Process of forming multilayered membranes
JP4277465B2 (ja) * 2000-06-26 2009-06-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塗布方法
US6548117B2 (en) * 2000-06-26 2003-04-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ethod for coating a running web using a plurality of coating liquids
JP2003001648A (ja) 2001-06-22 2003-01-08 Mitsui Chemicals Inc ポリウレタ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US20040022954A1 (en) * 2001-08-28 2004-02-05 Takeaki Tsuda Method for forming multilayered coating film
EP1375617A1 (en) 2002-06-19 2004-01-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adiation-curable, solvent-free and printable precursor of a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JP2004326978A (ja) * 2003-04-28 2004-11-18 C I Kasei Co Ltd 光学記録媒体用の感圧接着剤付き光透過性保護膜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記録媒体
DE102005027394A1 (de) * 2005-06-13 2006-12-14 Tesa Ag Doppelseitige Haftklebebänder zur Herstellung von LC-Displays mit lichtreflektierenden und -absorbierenden Eigenschaften
ATE455986T1 (de) * 2005-07-22 2010-02-15 Hoerbiger & Co Schaltsperreinrichtung für schaltgetriebe
US20070244289A1 (en) 2006-04-13 2007-10-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urethane based fluorinated monomers
JP2007305220A (ja) * 2006-05-11 2007-11-22 Lintec Corp 光記録媒体製造用シートおよび光記録媒体、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KR101281909B1 (ko) * 2006-06-30 2013-07-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증착 장치
US7833577B2 (en) * 2007-05-11 2010-11-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s of making a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assembly
US8096508B2 (en) * 2007-08-10 2012-01-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rosion resistant films for use on heated aerodynamic surfaces
US8916271B2 (en) * 2008-02-08 2014-12-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emi-IPN polyurethane/polyurea protective films
JP5324642B2 (ja) * 2008-03-25 2013-10-23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塗装フィルム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68131B1 (ko) * 2008-12-31 2016-10-20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연신 분리가능한 접착 테이프
JP2010228153A (ja) * 2009-03-26 2010-10-14 Seiko Epson Corp 光学物品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3190A (en) * 1977-01-27 1979-03-06 Polaroid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ating webs
CN1174524A (zh) * 1995-02-02 1998-02-25 美国3M公司 用空气刮刀给基底上涂层的方法和装置
US5962075A (en) * 1995-06-07 1999-10-05 Avery Dennison Method of multilayer die coating using viscosity adjustment techniques
US20010052385A1 (en) * 1997-08-06 2001-12-20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Extruded polymeric high transparency films
EP0974632A1 (de) * 1998-07-23 2000-01-26 Beiersdorf Aktiengesellschaft Doppelseitiges Klebeband mit reaktivem, viskoelastischen Träger
CN101091946A (zh) * 2000-03-22 2007-12-26 艾弗里丹尼逊公司 形成多层脱模衬垫的方法及用此方法形成的衬垫
EP1538262A1 (de) * 2003-12-01 2005-06-08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Doppelbeschichtungsanlage
CN101018615A (zh) * 2004-07-14 2007-08-15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多层涂膜涂装方法以及具有多层涂膜的制品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772A (zh) * 2011-07-29 2014-04-02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一个薄层的多层膜和用于形成此类膜的连续方法
CN103702772B (zh) * 2011-07-29 2017-08-08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一个薄层的多层膜和用于形成此类膜的连续方法
CN105229103A (zh) * 2013-05-17 2016-01-06 3M创新有限公司 多层压敏粘合剂组件
CN105229103B (zh) * 2013-05-17 2017-05-31 3M创新有限公司 多层压敏粘合剂组件
CN106661393A (zh) * 2014-04-29 2017-05-10 德莎欧洲公司 具有可计量分配的、可分裂的液态胶粘剂的可分裂的胶带
CN106861458A (zh) * 2017-03-07 2017-06-2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提高层间结合力的多层聚合物膜的制备方法
CN106861458B (zh) * 2017-03-07 2019-06-07 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层间结合力的多层聚合物膜的制备方法
CN112005143A (zh) * 2018-04-27 2020-11-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带保护玻璃的光学层叠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以及带保护玻璃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2005143B (zh) * 2018-04-27 2022-11-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带保护玻璃的光学层叠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以及带保护玻璃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1319217A (zh) * 2020-03-13 2020-06-23 铜陵乐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环保高透明热熔复合膜的制备工艺
CN117621402A (zh) * 2023-12-20 2024-03-01 青岛环球输送带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带生产用胶料挤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53736A1 (en) 2011-08-10
WO2011094385A1 (en) 2011-08-04
JP5898096B2 (ja) 2016-04-06
KR101852208B1 (ko) 2018-04-25
KR20120139703A (ko) 2012-12-27
BR112012018982A2 (pt) 2017-01-24
JP2015205268A (ja) 2015-11-19
JP6105666B2 (ja) 2017-03-29
BR112012018982B1 (pt) 2020-02-04
JP2016135482A (ja) 2016-07-28
JP2013517942A (ja) 2013-05-20
DE112011105079T5 (de) 2014-02-06
CN102821871B (zh) 2015-04-08
EP2632608A1 (en) 2013-09-04
EP2632608B1 (en) 2017-01-18
US20130004694A1 (en) 201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1871B (zh) 用于形成多层膜的连续方法及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多层膜
CN103732706B (zh) 特别用于粘结光学传感器的多层粘合剂膜
CN103702772B (zh) 具有至少一个薄层的多层膜和用于形成此类膜的连续方法
CN103930498A (zh) 用于粘结玻璃基底的无底漆的多层粘合剂膜
CN1240799C (zh) 用于制造尿片闭合体系的非织造粘合带
CN103717690B (zh) 多层压敏粘合剂膜
CN103890617B (zh) 光学膜、面发光体和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WO2012049962A1 (ja) 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599780A (zh) 热熔丙烯酸压敏粘合剂及其应用
JP2018507926A (ja) 両面多層接着剤
JP5945000B2 (ja) 再剥離性を備えた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再剥離方法
WO2014156641A1 (ja) 粘着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074992A (ja) 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セット
US9399340B2 (en) Member for ink recording, ink recording body, and laminated body for ink recording
TWI647271B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組成物、硬化物、光學零件及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JP2017101246A (ja) 粘着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