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9203B - 成像设备和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和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9203B
CN102819203B CN201210184621.0A CN201210184621A CN102819203B CN 102819203 B CN102819203 B CN 102819203B CN 201210184621 A CN201210184621 A CN 201210184621A CN 102819203 B CN102819203 B CN 102819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equipment
framework
imaging
leg
suppor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46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19203A (zh
Inventor
河角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19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9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19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92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38Modular devices, i.e. a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62Supporting the apparatus as a whole, e.g. sta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9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auxiliary devices, e.g. add-on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38Modular devices, i.e. a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 H04N1/00541Modular devices, i.e. a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with detachabl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部分;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的成像部分支撑框架;靠近第一侧面并与成像设备安放表面相接触地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支撑部分;靠近第二侧面并与安放表面相接触地设置的第三框架支撑部分;以及辅助腿,其可调整到不接触安放表面的高度和接触安放表面的高度。辅助腿设置在沿通过将可选单元安装到成像设备上而使重心改变的方向远离第三支撑部分的一侧。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将可选单元连接到成像设备上的连接方法。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和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例如打印机、传真机或者多功能机,还涉及连接方法。特别是,本发明涉及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可选单元的成像设备和将该可选单元连接至成像设备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成像部分由成像设备主组件(以下简称为“设备主组件”)的框架支撑。为了形成优质的图像,期望抑制框架的弯曲和扭曲(扭转)。
在用于支撑成像部分的框架的上述结构中,有4条或更多条接触安放表面(例如,地板或者桌子)的腿(接地点),会产生以下问题。具体地说,在4个点中,在安放(放置)设备主组件的安放表面的平度较差处的一个点浮动,使得不小于预定载荷的作用力集中地作用在其他3个点,从而使设备主组件的框架扭曲。结果,输出到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的几何精度变差。
另一方面,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2000-330351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与设备安放表面接触的接触点数量限制为三个。具体地说,通过将设备底部处支撑部分的数量限制为3个点,不管安放表面的不平度如何,设备总是在3点处接触安放表面,并且因此可以抑制框架的扭曲(扭转)。更具体地说,3个接地点包括在设备主组件的某一表面侧沿框架的下部边缘线以足够大的间隔(间距)设置的第一接地点和第二接地点,并且包括在与所述某一表面侧相对的相对表面侧沿框架的下部边缘线设置的第三接地点。顺便提及,第三接地点设置在重心垂直地投影到所述相对表面侧的边缘线上的位置附近,以便有效地抑制由于设备重量导致的框架弯曲和扭曲。
另一方面,已知一种结构,其中,各个光学装置连接至设备主组件。例如,已知把用于读取原稿的扫描单元在打印机(作为成像设备)的上部处连接到打印机上,以提供多功能机(系统)。此外,已知一种结构,其中,用于对打印机输出的片材进行片材排出处理的后处理装置(所谓的最终处理装置)连接到打印机上。此处,在未连接可选单元(光学装置)的情况中重心的位置和在连接有可选单元的情况中重心的位置是相互不同的。
此处,在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可选单元的设备中,重心的位置发生变化,并且从而在未安装(连接)可选单元的状态中第三接地点相应于重心设置的结构中,在安装了可选单元时,不能有效地抑制框架上产生的弯曲和扭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能够当安装可选单元时抑制框架的弯曲和扭曲。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用于支撑能够可拆卸地安装的可选单元,该成像设备包括:成像部分,包括可旋转的感光构件,用于将形成于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到记录材料上;用于支撑所述成像部分的框架,其中,所述框架具有第一侧面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它们设置在所述框架底部并靠近第一侧面,用于与安放表面相接触地支撑所述框架,其中,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的直线大致平行于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第三支撑部分,用于与安放表面相接触地支撑所述框架,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部分靠近第二侧面设置,并且设置在与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的直线垂直并在未安装可选单元的状态中穿过所述成像设备的重心的直线附近;以及辅助腿,该辅助腿能调整到它不接触安放表面的高度和它接触安放表面的高度,其中,所述辅助腿设置在沿通过将可选单元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上而使重心改变的方向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分的一侧。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显示实施例1中成像设备的框架的前表面、右侧面和底表面的透视图。
图3是显示实施例1中成像设备的框架的后表面、左侧面和底表面的透视图。
图4的(a)和(b)各自是显示成像设备外观的示意图,用于示出实施例1中成像设备的重心位置。
图5的(a)和(b)各自是显示成像设备外观的透视图,用于示出实施例1中成像设备的光学装置的安装状态。
图6是显示设置在实施例1中成像设备的框架上的可动支撑腿的放大透视图。
图7的(a)、(b)和(c)是用于示出设置在实施例1中成像设备框架上的可动支撑腿的操作过程的局部放大侧剖视图。
图8的(a)和(b)各自是显示设置在实施例2中成像设备框架上的可动支撑腿的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和操作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的横截面。顺便提及,在以下说明中,图1的图纸上的前侧被称为成像设备1的“前表面(前侧)”,且图纸上的后侧被称为成像设备1的“后表面(后侧)”。成像设备1的前侧处的侧面被简称为“前表面”,且成像设备1的后侧处的侧面被简称为“后表面”。此外,成像设备1的左右是在从前表面侧观察成像设备1的情况时的左右。在成像设备1的左右方向中,左手侧表面也被称为“左侧面”,且右手侧表面也被称为“右侧面”。此外,成像设备1的上表面(或者上部)和下表面(或者下部)是在成像设备1的正常操作状态中相对于竖直方向而言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对于竖直方向而言的上侧面也被称为“上表面”,且下侧面也被称为“底表面”。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设备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大致相互平行,并且左侧面和右侧面相互平行。大致垂直于前表面与后表面的直线和大致垂直于左侧面与右侧面的直线大致相互垂直。此处,成像设备1的前侧是操作者通常操作成像设备1的一侧。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大致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就其相交角度而言在±2度的范围内。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附近”是指从参考点算起半径为20毫米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是级联式的全色多功能机,其中,沿中间转印带12(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图像承载表面的运动方向设置第一到第四成像部分PY、PM、PC和PK。第一到第四成像部分PY、PM、PC和PK均通过电子照相法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除了所使用的调色剂颜色彼此不同之外,第一到第四成像部分PY、PM、PC和PK的结构和操作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在下文中,在无需区分各成像部分的情况中,省略了用于代表相关元件或者部分的颜色的后缀Y、M、C和K,并且将总体地描述这些元件或者部分。
成像部分P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鼓型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即感光鼓21。感光鼓21沿所指示的箭头R1的方向被驱动旋转。在感光鼓21周围,沿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按以下顺序设置以下器件。首先,设置作为充电器件的充电辊22。接着,设置作为显影器件的显影装置24。接着,设置作为初次转印器件的初次转印辊25。接着,设置作为感光构件清洁器件的鼓清洁器26。此外,设置作为曝光器件的曝光装置(激光扫描器)13,以便使每个成像部分P的感光鼓21的表面在相对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在充电辊22和显影装置24之间的位置处曝光。在中间转印带12的内周表面上设置每个初次转印辊25,处于与相应感光鼓21对置的位置处。此外,初次转印辊25把中间转印带12朝向感光鼓21推压,以形成初次转印部分(初次转印夹持部)T1,在初次转印部分中,中间转印带12接触各感光鼓21。此外,在中间转印带12的外周表面上,在与二次转印对置辊对置的位置处设置作为二次转印器件的二次转印辊16,该二次转印对置辊是用于张紧中间转印带12的多个辊中的一个辊。二次转印辊16被朝向二次转印对置辊推靠在中间转印带12上,以形成二次转印部分(二次转印夹持部)T2,在该二次转印部分中,二次转印辊16接触中间转印带12。
在成像部分P处,充电辊22对旋转的感光鼓2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按照与相关成像部分P相应的图像信息,曝光装置13对感光鼓21的已充电表面进行扫描曝光。结果,在感光鼓21上形成了与图像信息相应的静电潜像(静电图像)。通过显影装置24提供的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把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沿所示箭头R2方向转动的中间转印带12上。
在第一成像部分PY处,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并且然后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在第二成像部分PM处,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并且然后被叠加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在第三和第四成像部分处,分别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并且然后按定位叠加方式相继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图像上。
中间转印带12上承载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二次转印部分T2,并且然后被一起二次转印到单独传送至二次转印部分T2处的记录材料S上。
在二次转印部分T2处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S由设在竖直路径部分4中的定影装置14进行加热并加压,并且在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记录材料S上之后,记录材料S被片材排出辊15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5上。
在设备主组件3的下侧,设置有片材供给盒2,该片材供给盒能够被朝前侧抽出。从片材供给盒2中逐一抽出的记录材料S(例如记录片材)在二次转印部分T2前面处待命,并且然后与中间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被送至二次转印部分T2中。
在设备主组件3的上侧,经由竖直路径部分4设置图像读取部分(在该实施例中为平头扫描器)6。图像读取部分6光学地读取放在读取表面(在该实施例中为玻璃板)6a上的原稿下表面上的图像,以将图像转换为图像数据。在自动文档馈送器(ADF)7的打开(抬起)状态中,原稿可以放置在读取表面6a上。ADF7将堆垛在原稿托盘8上的原稿片材逐一分开,并且使逐一分开的片材经过读取表面6a,从而通过图像读取部分6来依次地读取原稿片材上的图像。
在设备主组件3的前侧设置有操作面板(板)11。在紧邻操作面板11下面的竖直路径部分4中,设有包括片材排出辊15在内的记录材料S输送机构、各个传感器、吹风风扇等。
在自动图像读取模式的操作中,原稿被放置在ADF7的原稿托盘8上。在手动图像读取模式的操作中,通过朝后侧旋转地移动ADF7以向上打开ADF7,操作者可以接近图像读取部分6的读取表面6a。然后,在原稿被放置到ADF7的原稿托盘8(或者图像读取部分6的读取表面6a)上之后,操作者通过操作面板11输入与单色或者彩色(图像)读取模式、复印件的输出尺寸、记录材料S的种类、复印件的张数等有关的信息。
根据通过操作面板11输入的信息,在图像读取部分6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然后,在片材供给盒2中或者处于打开状态的手动供给托盘9中的记录材料S被供给到设备主组件3中并进行成像,且然后经由竖直路径部分4被排出并堆垛到片材排出托盘5上。
顺便提及,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还可以依据从外部设备(例如个人电脑)送出的图像信息来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图像,并且然后输出该记录材料S。
2.框架的弯曲和扭曲
在彩色成像中,各个彩色图像的位置对准(以下简称为“彩色失准校正”)是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级联型成像设备中(其中,形成于具有平行转动轴(轴线)的多个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叠加地转印到转印材料上),彩色失准校正的误差实际上表现为记录图像的彩色失准量。作为转印材料(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其上),可以使用中间转印带或者由片材传送带传送的记录材料,但是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中间转印带。
作为彩色失准校正误差的原因,特别是,存在由于成像设备的安放环境(例如,安装成像设备的表面的水平度、不平度或者刚度)而导致的设备主组件框架的变形(例如弯曲和扭曲)。例如,在成像设备安装在不平坦的安放表面上的情况中,取决于支撑成像设备的方式将产生例如弯曲和扭曲的变形。在框架发生变形的情况中,多个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轴扭曲,结果是各个彩色调色剂图像相互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变化引起记录图像的彩色失准。
此外,在环形带(例如中间转印带或者传送带)由设备主组件框架所支撑的辊张紧并传送的情况中,框架的弯曲和扭曲也是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框架的扭曲意味着用于张紧环形带的辊未对准,并且引起环形带在辊轴线方向上的(横向)偏移力的增大。环形带的偏移力增大是引起带端部劣化或破损的因素,从而影响环形带的使用寿命。
如上所述,设备主组件框架的弯曲和扭曲是影响作为产品的成像设备质量的重要因素。
3.框架支撑结构
下面将描述对设备主组件框架的弯曲和扭曲具有影响的成像设备的重心的位置。
图2是显示该实施例中成像设备1的设备主组件3的框架100的前表面、右侧面和底表面的透视图。图3是显示框架100的后表面、左侧面和底表面的透视图。图4的(a)和(b)各自是显示成像设备的外观的示意图,其中,图4(a)显示了从上表面侧观察时的外观,且图4(b)显示了从左侧面侧观察时的外观。图5的(a)和(b)分别是显示在将光学装置(可选单元)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上之前和之后的成像设备1的外观的透视图。
在作为框架100的组成部分之一的后侧板140(图3)上安装有:设有成像设备1驱动源的驱动单元205、设有电气部件的控制器单元201及202、动力源203等。驱动单元205和电气部件单元在很多情况下是用金属板构成的,并且因此其重量比安装在框架100内部的单元的重量重(大)。因此,成像设备1的重心G的位置偏向于后表面侧(图4的(a)和(b))。图4的(a)和(b)均明确地在成像设备1的外观中示出了重心G的位置。如从图4的(a)和(b)可知,成像设备1的重心G的位置比连接成像设备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直线的中心更靠近后表面侧(向后)。
然而,当将光学装置安装到成像设备1上时,成像设备1的重心G的位置发生变化。例如,相对于如图5的(a)中所示未安装光学装置的普通型号而言,考虑这样的情况:在如图5的(b)中所示的左侧面处,将用于记录图像(从设备主组件输出的记录材料)的片材排出后处理装置300作为光学装置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上。此处,片材排出后处理装置300例如是用于在记录材料上穿孔、用于将记录材料片材装订到一起和用于通过偏移和堆垛记录材料片材来将记录材料片材每指定张数或者每组地进行分类的后处理装置(最终处理装置)。此时,设备主组件3的重心的位置和片材排出后处理装置300的重心的位置相互不重合。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将光学装置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上,改变了成像设备1的重心G的位置。
此外,在记录材料片材堆垛到设置于片材排出后处理装置300的堆垛托盘301上的情况中,记录材料片材的重心位置位于图4的(b)中所示区域H的中心线(片材排出托盘5或者堆垛托盘301相对于大致垂直于记录材料S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中心)上。由于所述原因,取决于在片材排出后处理装置300的堆垛托盘301上堆垛的记录材料片材的堆数,成像设备1的重心G的位置朝前表面侧变化。
如上所述,在很多情况下,成像设备1的重心G的位置偏向于成像设备1的后表面侧(向后)。此外,成像设备1的重心G的位置不是必须不变化,而是取决于光学装置的安装状态而变化。此外,只要想到当考虑了接近成像设备1的前表面侧上部处的各个可更换部分以及操作者将手放到成像设备1上的操作时在框架100上施加不小于估计值的载荷就足够了。因此,例如,在沿设备主组件3右侧面的下部边缘线设置两个相互间隔开足够远的安放点并且沿设备主组件3左侧面的下部边缘线设置一个安放点的情况中,施加在该一个安放点上的弯曲载荷有时是不可忽略的。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采用如下概述用于框架100的支撑结构。也就是说,设置了三个固定支撑腿和与所述三个固定支撑腿分开设置的一个可动支撑腿。该一个可动支撑腿可沿大致竖直方向从可动支撑腿处于(缩回)框架100内部的第一位置到可动支撑腿接触成像设备1安放表面的第二位置移动。此外,设置了位置固定器件,它能够将可动支撑腿固定在依据安放表面的高度(水平高度)而变化的任意的第二位置处。
以下将更具体地描述该实施例中用于框架100的支撑结构。
首先,成像设备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撑腿110,它们沿框架100的下部边缘线101设置在作为成像设备1的第一侧面1A的右侧面处(在下文中,边缘线101被称为“右侧的下部边缘线”101)。在该实施例中,分别在成像设备1的后表面侧和前表面侧设置总计两个第一支撑腿110。在下文中,第一支撑腿110被称为第一固定支撑腿(后表面侧)111和第二固定支撑腿(前表面侧)112。
此外,成像设备1包括第二支撑腿120,它沿框架100的下部边缘线102的至少一个位置设置在作为第二侧面1B的左侧面处(在下文中,边缘线102被称为“左侧下部边缘线”102)。在下文中,第二支撑腿120被称为第三固定支撑腿120。
第一固定支撑腿111、第二固定支撑腿112和第三固定支撑腿120被固定到框架100上或与框架100一体地成型,并且这些固定支撑腿是具有大致不变高度的固定支撑腿。第一固定支撑腿111和第二固定支撑腿112以足够大的间距(间隔)沿右侧的下部边缘线101设置。此外,第一固定支撑腿111、第二固定支撑腿112和第三固定支撑腿120被设置成使得当从上表面侧观察成像设备1时,连接这些支撑腿111、112和120的直线形成大致三角形,重心G位于该三角形中。
此外,在未安装光学装置的状态(普通状态)中,成像设备1包括一个可动支撑腿131,该可动支撑腿131不需要立在成像设备1的安放表面上,它作为第三支撑腿,设置在沿左侧的下部边缘线102的至少一个位置处。可动支撑腿131沿左侧的下部边缘线102离第三固定支撑腿120预定间隔地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在未安装光学装置的状态中,成像设备1通过由第一固定支撑腿111、第二固定支撑腿112和第三固定支撑腿120构成的总计三个固定支撑腿以三点支撑方式设置在安放表面上。
然而,如下面详细描述的,在未安装光学装置的状态中,也可根据需要来使用可动支撑腿131。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撑腿111和第二固定支撑腿112在成像设备1的右侧面处设置在框架100中,在成像设备1的右侧面处主要进行对承载有记录图像的记录材料的进给和传送。这是因为:可以通过在进行记录材料进给和传送的成像设备1右侧面处可靠地支撑框架100来有效地抑制弯曲和扭曲对用于传送记录材料的辊的对准的影响。第一固定支撑腿111沿右侧的下部边缘线101设置在比未安装光学装置的状态中成像设备1的重心G垂直地投影到右侧的下部边缘线101上的位置更靠近(偏向)后表面的位置处。第二固定支撑腿112沿右侧的下部边缘线101设置在比未安装光学装置的状态中成像设备1的重心G垂直地投影到右侧的下部边缘线101上的位置更靠近(偏向)前表面的位置处。特别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支撑腿112设置在右侧的下部边缘线101的前侧端部附近。结果,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由于操作者施加的载荷等原因而导致框架100产生弯曲和扭曲。
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固定支撑腿120在与设置第一固定支撑腿111和第二固定支撑腿112的右侧面相对的左侧面处设置到框架100中。特别是,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的(a)中所示,第三固定支撑腿120设置在未安装光学装置的状态中成像设备的重心G垂直地投影到左侧的下部边缘线102上的位置附近。结果,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在未安装光学装置的状态中由成像设备1的重量在框架100上产生载荷的影响。
此外,可动支撑腿131设置的位置比第三固定支撑腿120更靠近成像设备1的重心G的位置依据操作状态而沿左侧的下部边缘线102变化的一侧。成像设备1重心G的位置变化的方向是由于光学装置的安装和操作者施加的载荷等而使成像设备1重心G的位置从未安装和无载荷时垂直地投影到左侧的下部边缘线102上的位置开始移动的方向。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方向是重心G的位置沿着左侧的下部边缘线102从第三固定支撑腿120附近朝向成像设备1的前表面移动的方向。特别是,在该实施例中,可动支撑腿131设置在左侧的下部边缘线102的前表面端部附近。结果,在由于安装光学装置和操作者施加载荷等而导致成像设备1重心G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中,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框架100的弯曲和扭曲的发生。
可动支撑腿131设置在可动支撑腿单元130中,该可动支撑腿单元130能够沿竖直方向将可动支撑腿131从可动支撑腿131处在框架100内部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可动支撑腿131接触成像设备1的安放表面的第二位置。可动支撑腿单元130包括位置固定器件,该位置固定器件能够将可动支撑腿131固定在取决于安放表面的高度(水平高度)而相对于第一位置任意地变化的第二位置处。下面将更具体地描述可动支撑腿单元130。
图6是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时可动支撑腿单元130的放大透视图。图7的(a)、(b)和(c)是从右侧面观察时可动支撑腿单元130的局部侧剖视图并且示出了可动支撑腿单元130的操作过程。
在可动支撑腿单元130中,可动支撑腿131可动地设在容纳部分138中,该容纳部分138形成于第一容纳部分侧板135和第二容纳部分侧板136之间,第一容纳部分侧板135和第二容纳部分侧板136固定在框架100上或与之一体成形。在该实施例中,在容纳部分138的底部处设有底板137。通过使可动支撑腿131移动,以使其预定范围的下部穿过设置在底板137中的开口137a向下露出,这样可动支撑腿131能够接触成像设备1的安放表面。
可动支撑腿131具有大体上细长的矩形棱柱形状,并且其纵向方向沿大致竖直方向延伸,以便可动支撑腿131可竖直地移动。可动支撑腿131具有分别设在可动支撑腿131纵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附近的第一和第二长圆孔131a和131b,作为用于接收防止可动支撑腿131移动(管制移动量)的作用的防止作用接收部分。第一和第二长圆孔131a和131b均在一个方向上贯穿可动支撑腿131。此外,可动支撑腿131设有在纵向方向上处于第一和第二长圆孔131a和131b之间的脱出孔131c,以允许稍后描述的挡块支撑轴133脱出。脱出孔131c在与长圆孔131a和131b相同的方向上贯穿可动支撑腿131。
固定在框架100上的两个防止(管制)轴139a和139b(作为用于防止可动支撑腿131移动(管制移动量)的防止(管制)构件)分别穿过可动支撑腿131的长圆孔131a和131b,以便在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侧板135和136之间延伸。然后,防止轴139a和139b分别与长圆孔131a和131b接合,以使可动支撑腿131可沿大体上竖直方向竖直地移动。可动支撑腿131沿大体上竖直方向的移动量(距离)由各长圆孔131a和131b的纵向长度决定。在可动支撑腿131向上缩回的情况中,可动支撑腿131容纳在框架100内部,更具体地说,容纳在由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侧板135和136和底板137限定出的容纳部分138内部。该位置是可动支撑腿131的第一位置。
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可动支撑腿131设置在设备主组件中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在该实施例中可动支撑腿131设于成像设备底部上的位置处设置可与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腿接合的孔。当安装可选单元时,可以穿过所述孔来安装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腿。也就是说,即使当可动支撑腿最初设置在设备主组件中时,可动支撑腿单元130仅需设有用于将与可动支撑腿起相同作用的构件安装到成像设备上的机构。
此外,可动支撑腿单元130包括用于固定可动支撑腿131位置的挡块132。挡块132包括轴部分132c、在轴部分132c一端处与轴部分132c一体地成形的把手132a和在轴部分132c另一端处与轴部分132c一体地成形的挡块部分132b。沿着穿过挡块132的轴部分132c的中心部的轴线方向,形成了从把手132a到挡块部分132b穿透挡块132的轴插入孔。把手132a朝成像设备1的前表面侧伸出,以便操作者可以从成像设备的前表面侧操作把手132a。顺便提及,把手132a也可以设置在用于在外部盖住成像设备1框架100的包封盖内部,以便允许操作者根据需要接近把手132a。
通过由挡块引导部135b来引导轴部分132c,挡块132可在沿着轴部分132c的轴线方向移向和移离可动支撑腿131的方向上移动,该挡块引导部135b限定了穿过第一容纳部分侧板135的挡块引导孔135a的边缘。在该实施例中,挡块132可沿垂直于成像设备1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方向(前-后方向)移动。挡块支撑轴133插入到挡块132的轴插入孔132e中,该挡块支撑轴133经由可动支撑腿131的脱出孔131c和第二容纳部分侧板136的通孔136a在从把手132a外侧到容纳部分138外侧的直线上连续延伸。在第二容纳部分侧板136和凸缘部分133a(凸缘部分133a形成于挡块支撑轴133的靠近第二容纳部分侧板136的端部)之间,设置作为加载构件的压缩弹簧134。另一方面,挡块支撑轴133靠近把手132a的一端部通过固定构件135而被不可动地固定到挡块132上。因此,挡块132和挡块支撑轴133被一体地固定并可沿挡块支撑轴133的轴线移动。因此,当挡块支撑轴133被压缩弹簧134加载时,挡块132被拉向可动支撑腿131。结果,可动支撑腿131被挡块132推靠在成像设备1的第二容纳部分侧板136上。
此外,通过锁定在第二容纳部分侧板136和设置在挡块支撑轴133端部处的凸缘部分133a之间的压缩弹簧134的加载力,挡块支撑轴133被沿图7的(a)中所示箭头y的方向加载。此外,挡块支撑轴133和挡块132被一体地固定,并且因此通过压缩弹簧134,产生了用于将可动支撑腿131拉靠在框架100的第二容纳部分侧板136上的加载力。
此外,在被挡块132推压的可动支撑腿131的表面上,形成有锯齿形的锁定爪131d。此外,在挡块132的被推靠在可动支撑腿131上的表面处,也形成有类似形状的锯齿形锁定爪132d。按以下方式来设定分别设置在可动支撑腿131的表面和挡块132的表面上的锁定爪131d和132d的爪形(爪角度)。也就是说,在可动支撑腿131被向上推压的情况中(在从可动支撑腿131处观察时框架100被向下推压的情况中),锁定爪131d和132d的爪形被设定成使它们相互接合,以便不可动地固定可动支撑腿131。
在该实施例中,用于相对于框架100固定可动支撑腿131位置的固定器件是由上述的挡块132、挡块支撑轴133、压缩弹簧134、固定构件135、形成于可动支撑腿131的表面上的锁定爪131d等组成的。
接下来,将描述将成像设备1设置到安放表面上的步骤和框架100支撑结构中的变化。
首先,在光学装置未安装到成像设备1上的情况中,如图7的(a)所示,可动支撑腿131容纳在框架100的容纳部分138内部(第一位置)。因此,成像设备通过第一固定支撑腿111、第二固定支撑腿112和第三固定支撑腿120在三个点处支撑在安放表面上。在该情况中,成像设备1的框架100顺应在三个点处由三个固定支撑腿所形成的平面,以便成像设备1的重心G的位置在静止状态中可以被认为是基本上不变动的。因此,原则上不会产生框架100的弯曲和扭曲。
接着,操作可动支撑腿单元130。如图7的(a)中所示,在刚刚通过第一固定支撑腿111、第二固定支撑腿112和第三固定支撑腿120来安放了成像设备1之后的状态中,可动支撑腿131不会接触安放表面L。在该状态中,如图7的(b)中所示,当沿箭头X方向拉拽挡块132时,可动支撑腿131的锁定爪131d与挡块132的锁定爪132d之间的接合分别被释放(消除)。然后,可动支撑腿131通过其自重下落(在箭头z方向上),以接触安放表面L(第二位置)。此处,当操作者释放挡块132时,如图7的(c)中所示,可动支撑腿131和挡块132的锁定爪131d及132d相互接合,以使可动支撑腿131固定而不能再移动。
在该状态中,成像设备1被第一到第三固定支撑腿111、112与120和可动支撑腿131支撑在4个点处,而不发生框架100的弯曲和扭曲。因此,即使当从可动支撑腿131的正上方向下部施加载荷时,载荷经由可动支撑腿131被安放表面L接收,以使成像设备1上的载荷变得最小。此外,在安装有光学装置的情况中,如上所述,框架100也是在框架100没有弯曲和扭曲的状态中被支撑在4个点处,并且因此即使当成像设备1的重心G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也可以抑制框架100的弯曲和扭曲。
顺便提及,为了使可动支撑腿131的状态从可动支撑腿131接触安放表面的状态改变为可动支撑腿131容纳在容纳部分138内部的状态,通常可以按相反顺序执行上述步骤。也就是说,从图7的(c)中所示的状态起,操作者沿图7的(b)中所示箭头X方向拉拽挡块132,以便释放可动支撑腿131和挡块132的锁定爪131d与132d之间的接合。在该状态中,如图7的(b)中所示,可动支撑腿131被操作者的手等移动到框架100的容纳部分138内部。然后,如图7的(a)中所示,当操作者释放挡块132时,可动支撑腿131和挡块132的锁定爪131d与132d相互接合,以便将可动支撑腿131不可动地固定在可动支撑腿131容纳在框架100的容纳部分138内部的状态中。
因此,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包括用于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P,并且包括用于支撑成像部分P的框架100。成像设备1包括第一支撑腿110(111、112),它们沿位于成像设备1的第一侧面下部的第一边缘线101设置在至少两个位置处。此外,成像设备1包括第二支撑腿120,其沿位于成像设备1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下部的第二边缘线102设置。此外,成像设备1包括沿第二边缘线102设置的第三支撑腿131。该第三支撑腿131沿第二边缘线102设置的位置比第二支撑腿120更靠近成像设备1重心G的位置根据成像设备1的工作状态而变化的一侧(部分)。此外,第三支撑腿131可沿大致竖直方向从第三支撑腿131被容纳而不接触成像设备1安放表面L的第一位置到第三支撑腿131接触成像设备1安放表面L的第二位置移动。另外,成像设备1还包括位置固定器件,其能够根据成像设备1的安放表面L的高度(水平高度)来将第三支撑腿131固定在第二位置处。在该实施例中,位置固定器件是由挡块132、挡块支撑轴133、压缩弹簧134、固定构件135、形成于可动支撑腿131的表面上的锁定爪131d等组成的。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成像设备1的第二侧面上,光学装置300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1上,并且通过在作为成像设备1操作状态的状态中安装光学装置300而改变了成像设备1的重心G的位置。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光学装置300包括托盘301,从成像设备1向光学装置300供给的记录材料S的片材将堆垛在托盘301上。在该情况中,成像设备1的重心G的位置也根据在作为成像设备1操作状态的状态中堆垛在托盘301上的记录材料S的数量(片数)而变化。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沿着成像设备1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用于传送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S的传送路径,并且成像设备1通过设置在第一侧面的至少两个位置处的第一支撑腿110(111、112)来支撑。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通过简单且比较廉价的结构,就能抑制设备主组件框架的弯曲和扭曲,不管成像设备重心G的位置是否由于成像设备的安放表面的状态和有无光学装置而改变或者变动。
(实施例2)
接下来,将描述实施例2。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和操作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因此,与实施例1中成像设备的组成元件具有相同或相应功能和结构的组成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来表示,并且将从详细说明中省略掉。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8的(a)和(b)中所示,成像设备1包括用于可动支撑腿131的位置检测器件。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设备1设有光断续器400,该光断续器400是作为位置检测器件的光学检测器件。此外,在可动支撑腿131纵向方向的上端处,设置有用于为光断续器400的检测部分遮光的遮光部131e。光断续器400被设置成使得当可动支撑腿131位于第一位置(可动支撑腿131容纳在框架100的容纳部分138内部)时光断续器400被遮光部131e遮住光(图8的(a))。当可动支撑腿131位于第二位置(可动支撑腿131接触安放表面)时,遮光部131e不位于光断续器400被遮住光的位置处(图8的(b))。顺便提及,作为位置检测器件,可使用用于通过根据可动支撑腿131是位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来光学地、机械地或者电力地检测状态变化以检测可动支撑腿131的位置的任何器件。例如,代替上述的光断续器,还可以使用微动开关等。
因此,在没有安装光学装置的状态下成像设备1支撑在除了可动支撑腿131的点之外的三个点处的情况中,可动支撑腿131处于这样的状态,其中,光断续器400检测到可动支撑腿131容纳在框架100的容纳部分138内部。在该情况中,当成像设备1设有作为能够显示成像设备1状态的显示器件的操作面板11时,操作者可以通过操作面板11查询与可动支撑腿131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具体地说,作为控制器件,例如,用于对成像设备1的操作进行集成控制的控制器(未显示)根据光断续器400的检测信号来辩别可动支撑腿131的位置(可动支撑腿131位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然后,通过经操作面板11输入的指令或者在任何时候,控制器依据其辨别结果而在操作面板11上显示与可动支撑腿131的位置有关的信息。
此外,成像设备1可设有安装检测器件,用于检测光学装置(例如片材排出后处理装置300)是否安装到设备主组件3上。作为安装检测器件,类似于上述位置检测器件的情况,可使用用于通过根据有无光学装置来光学地、机械地或者电力地检测状态变化以检测是否安装有光学装置的任何器件。例如,类似于位置检测器件的情况,可使用光断续器、微动开关等。在该情况中,控制器能够按以下方式将与可动支撑腿131的位置有关的信息显示在操作面板11上,例如,在检测到安装有光学装置(例如片材排出后处理装置300)同时可动支撑腿131被容纳的情况中。也就是说,可清楚地显示出例如“请拆下片材排出后处理装置并拉拽挡块(Pleasedemountpost-sheet-dischargeprocessingdeviceandpullstopper)”的信息,以便告知操作者改变支撑结构的适当步骤。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设备1包括能够检测第三支撑腿131是否位于第一位置的位置检测器件400,并且包括用于显示与第三支撑腿131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的显示器件。此外,成像设备1还可包括能够检测出是否安装有光学装置300的安装检测器件。在该情况中,当安装检测器件检测出安装有光学装置300时,显示器件可以显示出与由位置检测器件检测到的第三支撑腿131的位置有关的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可以获得类似于实施例1的效果,并且另外,操作者可以核对可动支撑腿的状态并且可以被催促改变成像设备的支撑结构。
(其他实施例)
如上所述,基于几个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作为用于将可动支撑腿固定到框架上的器件,还可以使用利用螺钉等将可动支撑腿紧固到框架上的器件。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两个第一支撑腿,但是也可使用更多数量的第一支撑腿,例如,通过将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支撑腿和/或第二固定支撑腿分成多个支撑腿。在该实施例中,当框架的弯曲量对于各个分开的支撑腿小到所述弯曲量是可允许的程度时,也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所获得的效果相同的效果。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单个第二支撑腿,但是也可使用多个第二支撑腿,例如,通过将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固定支撑腿分成多个支撑腿。在该实施例中,当框架的弯曲量对于各个分开的支撑腿小到所述弯曲量是可允许的程度时,也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所获得的效果相同的效果。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单个第三支撑腿,但是也可设置多个第三支撑腿。在该实施例中,当框架的弯曲量对于多个第三支撑腿小到所述弯曲量是可允许的程度时,也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所获得的效果相同的效果。此外,使用第三支撑腿不限于仅在使用光学装置的情况中使用。例如,成像设备的制造商可告知操作者即使当不安装光学装置时第三支撑腿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同时对于通常用途推荐第三点支撑,这对于抑制由于安放表面的不平度等引起的框架弯曲和扭曲具有重要性。
顺便提及,从上述构造中获得的效果是显著的,促进了成像设备的尺寸减小和框架的重量减轻。也就是说,可以说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满足现代成像设备市场需要的尺寸减小和成本降低要求的技术。
虽然已经参考本文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阐述的细节,本申请意在涵盖落入改进目的或随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修改或改变。

Claims (7)

1.一种成像设备,用于支撑能够可拆卸地安装的可选单元,该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部分,包括可旋转的感光构件,用于将形成于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到记录材料上;
用于支撑所述成像部分的框架,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其设在成像设备的底部并对应于成像设备的第一侧面;第二框架,其设在成像设备的底部并对应于成像设备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
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它们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处或在距第一框架20毫米范围内的区域中,用于支撑所述框架,其中,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的第一直线大致平行于感光构件的旋转轴;
第三支撑部分,用于支撑所述框架,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处或在距第二框架20毫米范围内的区域中,并且设置在距第二直线20毫米范围内的区域中,该第二直线与第一直线垂直并在未安装可选单元的状态中穿过所述成像设备的重心;以及
辅助腿,该辅助腿能调整到它不接触安放表面的高度和它接触安放表面的高度,其中,所述辅助腿设置在沿通过将可选单元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上而使重心改变的方向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分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安装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可选单元是否安装在所述成像设备中;以及
显示部分,用于显示催促把所述辅助腿接触安放表面的催促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沿着第一侧面设置的传送路径,用于传送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
其中,相对于第二侧面而言,在未安装可选单元的状态中所述重心的位置更靠近第一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撑部分均固定成不能在成像设备主组件的高度方向上调节。
5.一种可连接可选单元的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部分,包括可旋转的感光构件,用于将形成于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到记录材料上;
用于支撑所述成像部分的框架,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其设在成像设备的底部并对应于成像设备的第一侧面;第二框架,其设在成像设备的底部并对应于成像设备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
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它们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处或在距第一框架20毫米范围内的区域中,用于支撑所述框架,其中,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的直线大致平行于感光构件的旋转轴;
第三支撑部分,用于支撑所述框架,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处或在距第二框架20毫米范围内的区域中,并且设置在距第二直线20毫米范围内的区域中,该第二直线与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的第一直线垂直并在未安装可选单元的状态中穿过所述成像设备的重心;以及
安装部分,辅助腿能安装到该安装部分上,辅助腿能调整到它不接触安放表面的高度和它接触安放表面的高度,
其中,所述安装部分设置在第二框架处或距第二框架20毫米范围内的区域中,并且设置在沿通过将可选单元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上而使重心改变的方向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分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撑部分均固定成不能在成像设备主组件的高度方向上调节。
7.一种将可选单元连接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像设备上的连接方法,所述连接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把在未安装可选单元的状态下设置在安放表面上的成像设备的辅助腿的高度调整到辅助腿不接触安放表面的高度;
第二步骤,将辅助腿的高度调整到辅助腿接触安放表面的高度,同时保持以下状态,即:在未安装可选单元的状态中设在安放表面上的成像设备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撑部分全都被防止与安放表面分开;以及
第三步骤,将可选单元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
CN201210184621.0A 2011-06-06 2012-06-06 成像设备和连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192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6668 2011-06-06
JP2011126668A JP5794676B2 (ja) 2011-06-06 2011-06-0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9203A CN102819203A (zh) 2012-12-12
CN102819203B true CN102819203B (zh) 2016-06-01

Family

ID=47261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462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19203B (zh) 2011-06-06 2012-06-06 成像设备和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71756B2 (zh)
JP (1) JP5794676B2 (zh)
KR (1) KR101510502B1 (zh)
CN (1) CN1028192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0226B2 (ja) * 2012-11-29 2017-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5378B2 (ja) 2013-01-23 2017-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35267A (ja) * 2013-05-31 201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463134B2 (ja) 2015-01-06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構造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372462B2 (ja) * 2015-09-30 2018-08-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29970B2 (ja) * 2017-10-10 2018-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92494B2 (ja) * 2018-12-28 2022-12-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68438B2 (ja) * 2019-03-25 2023-05-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10493520B (zh) * 2019-08-20 2022-09-13 北京千寻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方法、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8025B1 (en) * 1999-08-10 2001-10-23 Hitachi, Ltd. Electrophotography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44076A (ja) 1998-03-02 1999-09-14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機器の台座
JP2000330351A (ja) 1999-03-16 2000-11-3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7498A (ja) 2003-08-28 2005-03-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48171A (ja) 2003-11-12 2005-06-0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402443B2 (ja) 2003-12-09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3251A (ja) 2006-03-27 2007-11-08 Ricoh Co Ltd 支持脚を有する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95149B (zh) * 2007-04-24 2011-03-0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5164021B2 (ja) * 2008-06-09 2013-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76450B2 (ja) * 2008-09-19 2015-02-25 オセ−テクノロジーズ ビーブイ 支持フレームを有するドキュメント取扱装置
JP2010151895A (ja) * 2008-12-24 2010-07-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8025B1 (en) * 1999-08-10 2001-10-23 Hitachi, Ltd. Electrophotograph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35485A (ko) 2012-12-14
JP5794676B2 (ja) 2015-10-14
US8971756B2 (en) 2015-03-03
US20120308243A1 (en) 2012-12-06
JP2012252277A (ja) 2012-12-20
KR101510502B1 (ko) 2015-04-08
CN102819203A (zh) 201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9203B (zh) 成像设备和连接方法
US8384970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73834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533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JPH021498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19339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82504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movable top plate cover secured with undersurface screws
US10057450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6981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96283B2 (ja) ユニット集合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42043B2 (en) Unit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21498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5674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skeleton frame
JP20180221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10149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836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96282B2 (ja) ユニット集合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96281B2 (ja) ユニット集合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1594B2 (ja) シート載置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H021528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243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3055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211314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48088A (ja) 測定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14016984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