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6792A - 刀具及装订机 - Google Patents

刀具及装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6792A
CN102806792A CN2012101671292A CN201210167129A CN102806792A CN 102806792 A CN102806792 A CN 102806792A CN 2012101671292 A CN2012101671292 A CN 2012101671292A CN 201210167129 A CN201210167129 A CN 201210167129A CN 102806792 A CN102806792 A CN 102806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cutter
mentioned
hol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71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兴津彰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06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67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消除设计的自由度降低、难以减小阻力这类问题的切孔形成用的刀具及具备该刀具的装订机。一种刀具,在装订机(1)中使用,该装订机(1)在多张用纸(P)形成穿孔(P1)和切孔(P2),并且将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的切翻片(P5)的前端(P51)部分插穿上述切孔(P2),通过该切翻片(P5)与切孔(P2)的卡合而能将该多张用纸(P)互相装订,该刀具能形成所述切孔(P2),其特征在于,具有收置即将插穿所述切孔(P2)前的切翻片(P5)的窗口(331),该窗口(331)的用于按压所述切翻片(P5)而将其拉入切孔(P2)中的边缘(332)成为分布于比刀具原料的厚度尺寸大的厚度方向的区域(335)的形状。

Description

刀具及装订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重叠的多张用纸的端部一体地互相装订的装订机,特别涉及不使用金属制的针的方式的装订机及在该装订机中使用的刀具。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装订机,已知使用由穿孔刀具和刀具接板(punch plate)从多张用纸切开并翻起的切翻片来将该多张用纸互相接合用的装订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种装订机中,在穿孔刀具和切入刀具贯穿用纸的阶段形成切翻片,在该切翻片被插入切入刀具的窗口之后,将穿孔刀具和切入刀具从用纸从用纸中抽出,从而将上述切翻片的前端侧插入由上述切入刀具形成的切孔中而使装订动作结束。而且,在插入窗口的切翻片伴随切入刀具的抽出动作而插入切孔中时,即,在装订点产生大的阻力时,暂时需要大的操作力。出现希望减小该装订点处的操作力的增大的要求,期望某种对策。
然而,以往的产品中,切入刀具的窗口的按压上述切翻片而将其拉入切孔用的边缘呈与用纸平行的一条直线状。因此,该边缘一定同时抵接切翻片,另外不得不仅用该边缘在与切翻片的基端侧抵接后、与前端侧依次抵接这一特定方式按压切翻片。因此,设计的自由度降低,在减小阻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2284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消除设计的自由度降低、难以减小阻力这类问题的切孔形成用的刀具及具备该刀具的装订机。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而采用以下的结构。即,本发明涉及的刀具,在装订机中使用,该装订机在多张用纸形成穿孔和切孔,并且将从该穿孔切开并翻起的切翻片的前端部分插穿所述切孔,通过该切翻片与切孔的卡合而能将该多张用纸互相装订,该刀具能形成所述切孔,其特征在于,具有收置即将插穿所述切孔前的切翻片的窗口,该窗口的用于按压所述切翻片而将其拉入切孔中的边缘成为分布于比刀具原料的厚度尺寸大的厚度方向的区域的形状。
这里,“用纸”的意义为,只要是成为片状的物品,则可以是任何物品,除了纸制的物品之外,也包括塑料制和金属制的物品。
只要是此类物品,则形成于切入刀具的窗口的用于按压所述切翻片而将其拉入切孔中的边缘不限于现有的此类技术,也可使切入刀具与切翻片的抵接方式富于变化。因此,可提供能消除设计的自由度低、难以减小阻力这一难题的切孔形成用的刀具。
为了容易地进行成形,优选通过将一个刀具原料弯折成形而得到该刀具。
如果用于按压所述切翻片而将其拉入切孔中的边缘具备在拉入时先碰到切翻片的部分和后碰到切翻片的部分,则可使所述边缘与切翻片的抵接部分依次变化。
作为切孔形成用的刀具的具体一例,可举出呈使得在所述切孔的边缘形成能在所述用纸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的形状的例子。
作为所述悬臂片,优选的是,在与所述穿孔相反侧的边缘形成,且呈向所述穿孔方向宽度逐渐变小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可消除设计的自由度降低、难以减小阻力这类问题的切孔形成用的刀具及具备该刀具的装订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机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X﹣X线剖视图。
图3是图2中Y﹣Y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刀具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穿孔刀具、切入刀具和内凸轮的俯视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切入刀具的后视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机的工作的概要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机的工作的概要图。
图1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机的工作的概要图。
图1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机的工作的概要图。
图1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机的工作的概要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切入刀具和切翻片的要部的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切入刀具和切翻片的要部的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切入刀具和切翻片的要部的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切入刀具和切翻片的要部的图。
图17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1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19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20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2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2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2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2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2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26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27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2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29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30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3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图3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穿孔、切孔和切翻片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P用纸
P1穿孔
P2切孔
P5切翻片
P51前端
P7悬臂片
1装订机
331窗口
332边缘
335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再有,本发明的装订机不限于以下将说明的本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2所示,该装订机1能够通过在多张用纸P上形成穿孔P1和切孔P2,并且将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的切翻片P5插穿上述切孔P2,而将该多张用纸P互相装订制作册子B。
如图2和图3所示,册子B通过将多张用纸P捆扎而成,该用纸P在设定于角部P4的一处接合部分P3互相接合。该接合部分P3的构成包括:通过从用纸P的一面Pa侧贯入的穿孔刀具32而在各用纸P上形成的穿孔P1;与该穿孔P1相邻地在上述各用纸P形成的拉起用切孔P2;和从上述穿孔P1向用纸P的另一面Pb侧切开并翻起的切翻片P5。而且,通过将上述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贯穿上述切孔P2而到导出于上述用纸P的一面Pa侧,而将上述多张用纸P互相接合。
如图2、图3、图6及图10至图12所示,切翻片P5是一端呈半圆弧状的舌片状部件。再有,切翻片P5也可成为箭尾状等进行各种变化,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6及图10至图12所示,穿孔P1呈与上述切翻片P5相对应的大小及形状,在穿孔刀具32刚进行穿孔后,是与穿孔刀具32的形状相对应的狭缝状的孔,在将切翻片P5切开并翻起后,是与切翻片P5的形状相对应的一端呈半圆弧状的长孔状的空间。此外,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穿孔P1的基端连续地设置有破损抑制用的退避部P6,该退避部P6缓和将上述切翻片P5插穿切孔P2时的上述切翻片P5向基端P52的应力集中。再有,穿孔P1可进行各种变化,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6及图10至图12所示,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呈W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第二、第三弯曲点P25、P26、P27而连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狭缝P21、P22、P23、P24。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P8。
在中间部形成的悬臂片P7是以切孔P2为边界而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的部件,呈其外端沿第二狭缝P22和第三狭缝P23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小的三角形形状。在该悬臂片P7的左右两侧形成的成对的悬臂片P8是以切孔P2为边界而在与上述穿孔P1相同侧的边缘形成的部件,一个悬臂片P8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另一悬臂片P8呈其外端沿第三狭缝P23和第四狭缝P24延伸的形状。换言之,该悬臂片P8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大的三角形形状。即,悬臂片P7、P8分别是前端朝向第一、第二、第三弯曲点P25、P26、P27变细的形状,因此切翻片P5在通过切孔P2时被向上方推起,成为对开。再有,切孔可进行各种变化,不限于上述内容。
当将以上说明了的切翻片P5与切孔P2卡合时,如图2及图6所示,切翻片P5的左右的边缘将在卡合部分K1、K2分别与切孔P2的第一狭缝P21和第四狭缝P24卡合。即,上述第一、第三弯曲点P25、P27间的直线距离L1设定为比上述卡合部分K1、K1间的直线距离L2小。
参照图1、图2、图4、图5及图7至图12来说明在如上述那样将用纸P装订时使用的装订机1。
如图1、图2、图4、图5及图7至图12所示,该装订机1具备:在多张用纸P形成切翻片P5并穿设穿孔P1的穿孔刀具32;与该穿孔刀具32相邻地设置且穿设用于卡定上述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的切孔P2的切入刀具33;保持该穿孔刀具32和切入刀具33的基部2;和在该基部2夹着用纸插入用间隙35而配置的冲台4。而且,通过进行插入动作,使得在上述基部2保持的上述穿孔刀具32和切入刀具33贯穿插入上述用纸插入用间隙35中的用纸P而向冲台4侧突出,而在上述用纸P形成穿孔P1及切孔P2。接着,在将从上述穿孔P1向冲台4侧切开并翻起的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与上述切入刀具33卡合的状态下,使该切入刀具33和上述穿孔刀具32进行抽出动作以向基部2侧回归,从而使上述切翻片32贯穿上述切孔P2而装订上述用纸P。
换言之,该装订机1用于将多张用纸P接合以制作上述册子B,该装订机1具备:用于通过从待机位置N暂时向作为突出侧的上方移动而形成上述穿孔P1和切孔P2的穿孔刀具32和切入刀具33;将上述穿孔刀具32和切入刀具33在上述待机位置N收置的基部2;保持上述穿孔刀具32和切入刀具33且可相对于上述基部2在作为突没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升降的滑动部件31;和在作为基部2的外表面侧的向上面F14侧夹着用于插入用纸P的间隙35而配置的冲台4。而且,在上述基部2,可转动地安装有操作杆5,并且,在该基部2的内部,收置有与上述操作杆5连接的连杆机构6。
如图1、图2及图8至图12所示,基部2的构成包括在内部具备配置上述滑动部件31及上述连杆机构6的空间的基架21和在该基架21的下侧外嵌的基盖22。
如图1、图2及图8至图12所示,基架21包括形成基部2的向上面F14的前部壳体F和位于操作杆5的上方且形成在操作操作杆5时供手放置的把手部的后部壳体R,基架21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型。
如图1、图2及图8至图12所示,前部壳体F包括顶壁F1、从该顶壁F1的前缘垂下的前壁F2和从上述顶壁F1的左右两侧缘垂下的左右侧壁F3,前部壳体F在内部具备用于收置刀具单元3的空间。上述顶壁F1具有上述穿孔刀具32和上述切入刀具33通过用的开口F11。在该顶壁F1的下表面侧,设有用于将内凸轮34的臂342卡定的卡定壁F13。在作为该顶壁F1的上表面的向上面F14和上述冲台4的向下面414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用纸P的间隙35。在上述侧壁F3,在前侧设有用于将上述滑动部件31在铅垂方向上导引的未图示的轨槽,且在中央设有用于将驱动轴36在上下方向上导引的未图示的长孔。在该侧壁F3,经下侧的支轴53而可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地安装有操作杆5。
如图1所示,后部壳体R呈适于供手放置的形状,具备:从上述前部壳体F的顶壁F1的后端立起的前壁R1;从该前壁R1的上端向后方延伸的顶壁R2;从该顶壁R2的左右两侧端垂下的左右侧壁R3;和从上述顶壁R2的后端垂下的未图示的后壁,后部壳体R在内部具备用于收置连杆机构6的空间。在上述侧壁R3,经上侧的支轴64而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连杆构件61。
如图1及图8至图12所示,基盖22在上述基架21的下侧外嵌。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基部2内,收置有具有穿孔刀具32和切入刀具33的刀具单元3。
如图4及图8至图12所示,刀具单元3具备:由上述基架21的轨槽导引而能在维持铅垂姿势的同时进行升降的滑动部件31;在该滑动部件31安装的穿孔刀具32;与该穿孔刀具32相邻地配置的切入刀具33;内凸轮34,其在上述穿孔刀具32的内侧配置,可在从收置于上述穿孔刀具32内的初始姿势S到向穿孔刀具32外突出的转动姿势K之间旋转地经轴341而被轴支撑于上述滑动部件31;和在向上述初始姿势S自回归的方向上对上述内凸轮34施力使其转动的未图示的螺旋弹簧。
如图4所示,滑动部件31是具备能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地卡合于上述基架21的轨槽的突条311的块状部件,滑动部件31经驱动轴36而与上述连杆机构6连接。即,该驱动轴36与在上述连杆机构6的第一连杆构件61的前端设置的长孔614卡合。
如图2、图4、图5及图8至图12所示,穿孔刀具32是用于在用纸上形成舌片状的切翻片P5的部件,通过对一个板金原料施行冲压加工和弯折加工来制作。此外,该穿孔刀具32具备用于形成向外侧连续延伸的上述退避部P6的刀刃(blade)状的辅助刀具部38。
切入刀具33是形成由呈W形的狭缝构成的切孔P2的部件,横截面呈W形。具体地,如图2、图4、图5至图12所示,切入刀具33具备:形成上述切孔P2的第一狭缝P21的第一刀刃71;形成第二狭缝P22的第二刀刃72;形成第三狭缝P23的第三刀刃73;和形成第四狭缝P24的第四刀刃74。第一刀刃71和第二刀刃72经弯折线75而连续,第二刀刃72和第三刀刃73经弯折线76而连续,第三刀刃73和第四刀刃74经弯折线77而连续,因此切入刀具33通过对一个板金原料施行冲压加工和弯折加工来制作。
在切入刀具33的中央部分,具备窗口331,该窗口331使从用纸P穿孔翻起的切翻片P5通过并收置即将插穿上述切孔P2前的切翻片P5。该窗口331主要在第二刀刃72及第三刀刃73形成,窗口331的两侧按一些尺寸超越弯折线75、77也触及上述第一刀刃71及第四刀刃74。该窗口331的前端侧的边缘、即窗口331中的的按压上述切翻片P5而将其拉入切孔P2用的边缘332,呈分布于比刀具原料的厚度尺寸大的厚度方向的区域335的形状。如果详细描述,则上述边缘332具备由第一刀刃71形成的第一缘部81、由第二刀刃72形成的第二缘部82、由第三刀刃73形成的第三缘部83和由第四刀刃74形成的第四缘部84,以中央的弯折线76为中心、第二缘部82和第三缘部83以及第一缘部81和第四缘部84分别呈线对称形状。该切入刀具33通过使包含按压上述切翻片P5而将其拉入切孔P2用的边缘332的面相对于与拉入方向正交的平面倾斜,而使上述边缘332不会同时与切翻片P5抵接。换言之,按压上述切翻片P5而将其拉入切孔P2用的边缘332具备在拉入时先碰到切翻片P5的部分85和后碰到切翻片P5的部分86。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缘部81和第四缘部84的外侧端部是先碰到切翻片P5的部分85,边缘332的其他部分是后碰到切翻片P5的部分86。而且,第二缘部82和第三缘部83的边界部分87附近是最迟碰到切翻片P5的部分。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上述边缘332在后视和主视时呈以中央的弯折线76为中心的倒V形的对称形状。再有,为了减少拉拔时的摩擦,第二缘部82和第三缘部83的边界部分87可具有锥部或作出缺口,使其不会碰到切翻片P5。此外,切入刀具和窗口的大小和/或形状可进行各种变化,不限于上述内容。
如图2、图5及图8至图12所示,内凸轮34是在基端具有轴341且在前端具备用于将上述切翻片P5插入在上述切入刀具33设置的窗口331中的推出部343的部件,该轴341由上述穿孔刀具32及滑动部件31支撑。用于使该内凸轮34转动的臂342在上述内凸轮34的基端突出。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刀具单元3通过操作操作杆5而靠在上述基架21中收置的连杆机构6向上方移动。
如图1及图4所示,操作杆5包括金属制的杆板51和在该杆板51的外侧安装的树脂制的杆盖52。杆板51通过将板金原料弯折加工而成,具有底壁511和从该底壁511的两侧缘立起的侧壁512。再有,操作杆可进行各种变化,不限于上述内容。
如图4所示,连杆机构6具备:第一连杆构件61,其前端经上述驱动轴36而与上述滑动部件31连接且后端经上侧的支轴64而与上述基架21连接的;和第二和第三连杆构件62、63,其位于该第一连杆构件61的下方,用于以被保持于上述基架21的下侧的支轴53为轴将上述第一连杆构件61向上方推起。第二连杆构件62是基端经下侧的支轴53而与上述基架21连接的构件,在将上述操作杆5向上方转动操作的情况下第二连杆构件62以上述基端为中心而进行转动动作。第三连杆构件63是将上述第二连杆构件62的转动端和上述第一连杆构件61的中间连接的构件。具体地,该第三连杆构件63是将一端经第一结合轴66枢接于上述第一连杆构件61且将另一端经第二结合轴67枢接于上述第二连杆构件62的转动端的构件。再有,在第一连杆构件61与上述基架21的后部壳体R的顶壁R2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S3,通过该螺旋弹簧S3而对上述第一连杆构件61向下方施力。
如图1、图8至图12所示,冲台4具备呈扁平箱形的顶壳42和在该顶壳42的下部与上述穿孔刀具32及切入刀具33协动而用于在用纸P穿设穿孔P1及切孔P2的砧座41。再有,顶壳42为了将在该顶壳42内积存的纸粉取出到外部而由可开闭地安装的透明的窗盖43覆盖。
砧座41是具备用于与穿孔刀具32协动而在用纸P穿设穿孔P1的穿孔部411和作为上述切入刀具33通过的孔的穿孔部412的金属制部件,砧座41在与上述顶壳42的下表面重合的状态下使用未图示的螺钉安装在上述基架21上。此外,在砧座41,设有用于使用纸P从冲台4侧远离的突部413。该突部413是在用纸插入用的间隙35中配置在比从装订机1的前方观察位于进深侧的进深侧区域更靠跟前侧的部件。
其次,使用图8至图12来说明该装订机1的工作。
如图8所示,在没有操作操作杆5的状态下,使滑动部件31保持在下限位置,保持内凸轮34在穿孔刀具32内收置的初始姿势S。在该状态下,将重叠的多张用纸P插入到在基架21的向上面F14与砧座41的向下面414之间形成的间隙35的深处。
然后,当将操作杆5向上方操作时,对该操作杆5施加的力通过连杆6转换为滑动部件31的向上方的运动而被传递。
如果详述,则当操作者的手在操作杆5及冲台4的后部放置而把持、抓握,从而将操作杆5向上方操作时,该操作杆5的杆板51以下侧的支轴53为中心而进行旋转动作,并且使与该杆板51一体设置的第二连杆构件62以下侧的支轴53为中心向上方进行旋转动作。其结果,在该第二连杆构件62的转动端侧设置的第二结合轴67向第一连杆构件61的方向即向前上方移动。经上述第二结合轴67连接的第三连杆构件63伴随第二连杆构件62的旋转动作而立起并将第一连杆构件61向上方推起。即,在上述第三连杆构件63的转动端侧设置的第一结合轴66,向克服上述螺旋弹簧S3的作用力而将第一连杆构件61的中央向朝上方推的方向移动。这样,上述第一连杆构件61以上侧的支轴64为中心进行旋转动作,因此其前端部向上方移动。
这样,将上述操作杆5向上方操作的力经上述第二连杆构件62、第三连杆构件63及第一连杆构件61被传递到驱动轴36。其结果,使上述滑动部件31向上方移动。
当滑动部件31开始向上方移动时,在该滑动部件31安装的穿孔刀具32及切入刀具33的前端与用纸P的一面Pa抵接,该用纸P被推起到被按压在砧座41上的位置为止。而且,当从该位置将操作杆5进一步向上方操作时,在由上述穿孔刀具32及切入刀具33将用纸P按压在砧座41上的状态下,经图9所示的状态,上述穿孔刀具32及切入刀具33贯穿上述用纸P,在该用纸P穿设了穿孔P1、退避部P6及切孔P2。
在穿孔后,当上述穿孔刀具32及上述切入刀具33进一步上升时,在上述穿孔刀具32的内部配置的内凸轮34的臂342与上述卡定壁F13抵接,克服在内凸轮34与滑动部件31之间配置的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使上述内凸轮34转动到图10所示的转动姿势K为止。其结果,将从穿孔P1向用纸P的另一面Pb侧切开并翻起的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插入于切入刀具33的窗口331中。
接着,当解除对操作杆4的操作时,通过上述螺旋弹簧的施力上述内凸轮34从转动姿势K回归到初始姿势S。而且,上述穿孔刀具32及切入刀具33通过螺旋弹簧S1和螺旋弹簧S3的施力而向作为没入侧的下方移动,边使用纸P从砧座41远离边使穿孔刀具32及切入刀具33从用纸P抽出。此时,如图11所示,插入切入刀具33的窗口331中的切翻片P5通过切孔P2而被拔出到用纸P的一面Pa侧,如图12所示,通过上述切入刀具33来将多张用纸P结合。
在该状态下,如果将用纸P从装订机1取下,则可形成了上述册子B。
再有,下面详述作为本发明的刀具的切入刀具33、切翻片P5与切孔P2的卡合。
当解除对操作杆5的操作并开始将切入刀具33从用纸P抽出时,切翻片P5由切入刀具33的窗口331中的前端侧的边缘332按压而向切孔P2侧移动。再有,当切入刀具33向抽出方向移动时,由切入刀具33的边缘332按压的切翻片P5被插穿于切孔P2内,在切入刀具33从用纸P抽出的阶段装订动作结束。
详述为,当切入刀具33开始从用纸P抽出时,首先,窗口331的前端侧的边缘332中的在拉入时先碰到切翻片P5的部分85首先与切翻片P5抵接,而开始将该切翻片P5的前端P51侧的部分向切孔P21方向按压。接着,上述边缘332中的后碰到切翻片P5的部分依次与切翻片P5抵接,而将该切翻片P5拉入切孔P2内。此时,边缘332与切翻片P5抵接的进深方向的位置,从最初抵接的位置逐渐移动到切翻片P5的基端P52侧。此外,同时,边缘332与切翻片P5抵接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从最初抵接的两侧附近位置逐渐移动到切翻片P5的宽度方向中央侧。而且,后碰到切翻片P5的部分86经过与切翻片P5抵接的状态而将切入刀具33从用纸P抽出。
以上那样的抽出动作通过在切孔P2的边缘形成的悬臂片P7、P8在厚度方向上的变形而流畅地进行。在抽出完成后,悬臂片P7、P8将通过用纸P的弹性力而恢复到原状态与切翻片P5接触,而抑制该切翻片P5从切孔P2脱离。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装订机1所使用的切入刀具33用在如下装订机1中:在多张用纸P上形成穿孔P1及切孔P2,并且将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的切翻片P5的前端P51部分插穿于上述切孔P2,通过该切翻片P5与切孔P2的卡合而能将该多张用纸P互相装订,如图13中示意地表示那样,该切入刀具33具有收容刚在上述切孔P2中插穿前的切翻片P5的窗口331,该窗口331的用于按压上述切翻片P5而将其拉入切孔P2中的边缘332呈在比刀具原料的厚度尺寸大的厚度方向的区域335分布的形状,因此在装订机1中使用时,容易将以往产生不良情况的拉拔时的阻力设计得较小。即,根据本发明,除了如例如图13中示意表示那样之外,还可如例如图14及图15中示意表示那样使边缘332的各部与切翻片P5抵接的定时和/或位置随着抽出动作而变化,因此设计的自由度提高。作为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切入刀具33可合理地减小通过装订点时的阻力。换言之,例如,如图13至图15所示的切入刀具33的形式所代表的那样,可与用纸P的数量和/或切翻片P5的形状等相对应地使用最佳的切入刀具33的形式,这样,可使将切翻片P5拉入切孔P2时的阻力成为最佳状态。即,可合理地将切翻片P5在切孔P2中插穿,且可抑制对切入刀具33作用多余的阻力,因此可使操作杆5回到初始位置的返回动作变得流畅,能够减小从操作者5向使用者施加的不适感。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切入刀具33是将一个刀具原料弯折成形的部件,因此不仅能比较简单地成形,还能确保强度。该切入刀具33由于仅在图7所示的连续的前端区域78形成刀刃,因此刀刃的研磨作业等成刃加工变得容易。详细描述为,由于是如以往的H形切入刀具那样在形成为主刀刃的第一前端区域和与该第一前端区域不连续地设置且在从窗口的边缘切开并翻起的形成为副刀刃的第二前端区域这两者具备刀刃的结构,因此需要进行多次成刃加工,研磨作业繁杂。但是,如果是本实施方式那样的结构,则可比较容易地进行成刃加工,因此可得到能使刃的切割风格稳定的效果。此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弯折线76进行凹折且在弯折线75、77进行凸折这一简单的制作方法,而可形成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进深的窗口331。
另外,按压上述切翻片P5而将其拉入切孔P2用的边缘332具备在拉入时先碰到切翻片P5的部分85和后碰到切翻片P5的部分86。具体地,如图13中示意所示那样,呈上述窗口331的前端侧的边缘332的中央向前端侧倾斜的形状,因此起到减小拉拔时的阻力的作用。再有,本发明也包括图16中示意地表示的切入刀具33,但是,根据上述理由,作为更优选的方式,可举出图13至图15中示意表示的切入刀具33。
如图13至图15所示,在边缘332倾斜设置的情况下,边缘332的倾斜程度越大,则越能减小将切翻片P5在切孔P2插穿时的切翻片P5与窗口331的边缘332的摩擦。此外,如图14和图15所示,优选事先在与弯折部相对应的部分即弯折线与边缘332的交点设置锥部或缺口。这样,在将板金原料弯折加工来制作切入刀具33时,可防止原料集中于在装订点处与切翻片P5的接触面积最大的部分,且可减小在将切翻片P5在切孔P2中贯穿时的切翻片P5与窗口331的边缘332的阻力。此外,如果边缘332像本实施方式那样是左右对称形状,则切翻片P5和窗口331的前端侧的边缘332左右对称地成为点接触状态或者近似于此的状态,在将切入刀具33从用纸P抽出时,通过窗口331的边缘332左右均等地部分按压切翻片P5的两侧部。
再有,切入刀具33呈在切孔P2的边缘形成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可移位的悬臂片P7、P8的形状,随着上述切入刀具33向用纸P侧沉入,在通过呈W形的切入刀具33而形成的切孔P2附近出现的悬臂片P7、P8呈像对开那样反翘的形状。因此,悬臂片P7、P8的自由端侧向相同方向移位,从而将上述切翻片P5流畅地贯穿上述切孔P2。换言之,可将悬臂片P7、P8的自由端侧向下方压下而尽可能地减小切孔P2与切翻片P5的摩擦。因此,可用更轻的操作力将操作杆5拉起。即,不需要使向操作杆5施加反作用力的螺旋弹簧那么强力。进而,在将切入刀具33完全拉拔出后,悬臂片P7、P8将通过用纸P的弹性力而向原位置回归,因此可牢固地保持切翻片P5。详细描述为,悬臂片P7将切翻片P5向下方按压,悬臂片P8将切翻片P5向上方按压,因此将能保持在边缘形成有该悬臂片P7、P8的切孔P2与切翻片P5的卡合状态。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卡合部分K1、K2间的直线距离L2设定得比上述第一、第三弯曲点P25、P27间的直线距离L1大,因此在切翻片P5通过切孔P2时,上述弯曲点P25、P27由切翻片P5积极地按压,因此悬臂片P7、P8容易翼状打开。再有,该直线距离L1与直线距离L2不限于上述关系,可进行各种变化。具体地,为了打开悬臂片P8,可使直线距离L1和直线距离L2大体为相同尺寸,当然也可设定为例如直线距离L1比直线距离L2稍大。但是,如果将直线距离L1和直线距离L2设定为相同距离或者设定为直线距离L1比直线距离L2稍大,则可更良好地将悬臂片P8打开。
再有,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切入刀具的形状及由该切入刀具形成的切孔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此外,穿孔刀具的形状、由该穿孔刀具形成的穿孔的形状及切翻片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作为上述形状的其他方式,例如,可考虑图17至图32所示的形状。这里,图17至图32是示意地表示切翻片与切孔卡合的状态的图,对于切入刀具和穿孔刀具,由于具有与各切孔的形状和穿孔刀具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刃尖,因此省略图示。而且,以下实施方式所示的切孔的形状和穿孔的形状(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切入刀具、穿孔刀具和切翻片的形状)当然也可将切孔和穿孔与其他实施方式组合使用。再有,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
变形例(图17)
穿孔P1一端呈半圆形状,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呈舌片状的切翻片P5。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呈V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弯曲点P25连续的第一、第二狭缝P21、P22。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该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窄的三角形形状。
变形例(图18)
穿孔P1,其一端呈半圆形状,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呈舌片状的切翻片P5。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W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第二、第三弯曲点P25、P26、P27而连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狭缝P21、P22、P23、P24。上述第一狭缝P21和第四狭缝P24分别弯曲,详细描述为,在比与切翻片P5的缘卡合的部分靠外侧具有弯曲部分。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P8。在中间部形成的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二狭缝P22和第三狭缝P23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小的三角形形状。在该悬臂片P7的左右两侧形成的成对的悬臂片P8在与上述穿孔P1相同侧的边缘形成,一个悬臂片P8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另一悬臂片P8呈其外端沿第三狭缝P23和第四狭缝P24延伸的形状。换言之,这些悬臂片P8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大的多边形形状。即,第一狭缝P21及第四狭缝P24可以是弯曲的,第二狭缝P22和第三狭缝P23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内容。
变形例(图19)
穿孔P1一端呈半圆形状,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呈舌片状的切翻片P5。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W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第二、第三弯曲点P25、P26、P27而连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狭缝P21、P22、P23、P24。上述第一狭缝P21和第四狭缝P24分别弯曲,且从该弯曲部分向上述第二弯曲点P26弯曲。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P8。在中间部形成的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二狭缝P22和第三狭缝P23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小的形状。在该悬臂片P7的左右两侧形成的成对的悬臂片P8在与上述穿孔P1相同侧的边缘形成,一个悬臂片P8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另一悬臂片P8呈其外端沿第三狭缝P23和第四狭缝P24延伸的形状。换言之,这些悬臂片P8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大的形状。再有,第一狭缝P21及第四狭缝P24不限于图示的内容。
变形例(图20)
穿孔P1一端呈半圆形状,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呈舌片状的切翻片P5。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V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弯曲点P25连续的第一、第二狭缝P21、P22。上述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分别弯曲,详细描述为,在比与切翻片P5的缘部卡合的部分靠内侧处具有弯曲部分。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该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上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再有,第一狭缝P21及第二狭缝P22可以是弯曲的,不限于图示的内容。
变形例(图21)
穿孔P1一端呈半圆形状,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呈舌片状的切翻片P5。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V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弯曲点P25连续的第一、第二狭缝P21、P22。上述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分别弯曲,从该弯曲部分向上述第一弯曲点P25弯曲。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该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再有,第一狭缝P21及第二狭缝P22不限于图示的内容。
变形例(图22)
穿孔P1一端呈半圆形状,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呈舌片状的切翻片P5。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呈一条直线状。即,该切孔P2具备相对于切翻片P5的基端倾斜的单个狭缝P21。
变形例(图23)
穿孔P1一端呈半圆形状,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呈舌片状的切翻片P5。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N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第二弯曲点P25、P26连续的第一、第二、第三狭缝P21、P22、P23。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P8。在一个边缘形成的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二狭缝P22和第三狭缝P23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窄的三角形形状。与该悬臂片P7相邻地形成的悬臂片P8在与上述穿孔P1相同侧的边缘形成,该悬臂片P8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换言之,这些悬臂片P8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大的三角形形状。
变形例(图24)
穿孔P1一端呈半圆形状,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呈舌片状的切翻片P5。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U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弯曲点P25连续的第一、第二狭缝P21、P22。上述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分别弯曲。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该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窄的大体半圆形状。
变形例(图25)
穿孔P1一端呈半圆形状,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呈舌片状的切翻片P5。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W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第二、第三弯曲点P25、P26、P27而连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狭缝P21、P22、P23、P24。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狭缝P21、P22、P23、P24分别弯曲。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P8。在中间部形成的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二狭缝P22和第三狭缝P23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小的大体半圆形状。在该悬臂片P7的左右两侧形成的成对的悬臂片P8在与上述穿孔P1相同侧的边缘形成,一个悬臂片P8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另一悬臂片P8呈其外端沿第三狭缝P23和第四狭缝P24延伸的形状。换言之,该悬臂片P8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大的大体半圆形状。
变形例(图26)
穿孔P1一端呈半圆形状,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呈舌片状的切翻片P5。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N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第二弯曲点P25、P26连续的第一、第二、第三狭缝P21、P22、P23。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P8。在一个缘形成的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二狭缝P22和第三狭缝P23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窄的大体半圆形形状。与该悬臂片P7相邻地形成的悬臂片P8在与上述穿孔P1相同侧的边缘形成,该悬臂片P8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换言之,该悬臂片P8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大的大体半圆形形状。
变形例(图27)
穿孔P1俯视为箭头状,且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夹着边界部P53而在前端P51侧具有较宽部P56的切翻片P5。切翻片P5夹着边界部P53而在基端P52侧具备基端区域P54,并且在前端P51侧具备前端区域P55,较宽部P56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比基端P52及边界部P53的宽度尺寸大。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V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弯曲点P25连续的第一、第二狭缝P21、P22。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该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窄的三角形形状。
变形例(图28)
穿孔P1俯视为箭头状,且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夹着边界部P53而在前端P51侧具有较宽部P56的切翻片P5。切翻片P5夹着边界部P53而在基端P52侧具备基端区域P54,并且在前端P51侧具备前端区域P55,较宽部P56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比基端P52及边界部P53的宽度尺寸大。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V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弯曲点P25连续的第一、第二狭缝P21、P22。上述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分别弯曲,从该弯曲部分向上述第一弯曲点P25弯曲。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该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窄的多边形形状。再有,第一狭缝P21及第二狭缝P22不限于图示的内容。
变形例(图29)
穿孔P1俯视为箭头状,且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夹着边界部P53而在前端P51侧具有较宽部P56的切翻片P5。切翻片P5夹着边界部P53而在基端P52侧具备基端区域P54,并且在前端P51侧具备前端区域P55,较宽部P56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比基端P52及边界部P53的宽度尺寸大。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U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弯曲点P25连续的第一、第二狭缝P21、P22。上述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分别弯曲。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该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上宽度逐渐变窄的半圆形状。
变形例(图30)
穿孔P1俯视为箭头状,且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夹着边界部P53在前端P51侧具有较宽部P56的切翻片P5。切翻片P5夹着边界部P53而在基端P52侧具备基端区域P54,并且在前端P51侧具备前端区域P55,较宽部P56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比基端P52及边界部P53的宽度尺寸大。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コ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第二弯曲点P25、P26连续的第一、第二、第三狭缝P21、P22、P23。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该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其外端呈沿第一、第二、第三狭缝P21、P22、P23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窄的等腰梯形形状。
变形例(图31)
穿孔P1俯视为箭头状,且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夹着边界部P53在前端P51侧具有较宽部P56的切翻片P5。切翻片P5夹着边界部P53而在基端P52侧具备基端区域P54,并且在前端P51侧具备前端区域P55,较宽部P56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比基端P52及边界部P53的宽度尺寸大。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W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第二、第三弯曲点P25、P26、P27而连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狭缝P21、P22、P23、P24。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P8。在中间部形成的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其外端呈沿第二狭缝P22和第三狭缝P23延伸的三角形形状。在该悬臂片P7的左右两侧形成的成对的悬臂片P8在与上述穿孔P1相同侧的边缘形成,一个悬臂片P8其外端呈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另一悬臂片P8其外端呈沿第三狭缝P23和第四狭缝P24延伸的形状。换言之,该悬臂片P8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大的三角形形状。
变形例(图32)
穿孔P1俯视为箭头状,且从该穿孔P1切开并翻起夹着边界部P53而在前端P51侧具有较宽部P56的切翻片P5。切翻片P5夹着边界部P53而在基端P52侧具备基端区域P54,并且在前端P51侧具备前端区域P55,较宽部P56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比基端P52及边界部P53的宽度尺寸大。
切孔P2用于将切翻片P5卡合,俯视大体呈W形。即,该切孔P2具备经第一、第二、第三弯曲点P25、P26、P27而连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狭缝P21、P22、P23、P24。在该切孔P2的边缘,形成有可在上述用纸P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P7、P8。在中间部形成的悬臂片P8在与上述穿孔P1相同侧的边缘形成,呈其外端沿第二狭缝P22和第三狭缝P23延伸的形状,换言之,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大的三角形形状。在该悬臂片P8的左右两侧形成的成对的悬臂片P7在与上述穿孔P1相反侧的边缘形成,一个悬臂片P7呈其外端沿第一狭缝P21和第二狭缝P22延伸的形状,另一悬臂片P7呈其外端沿第三狭缝P23和第四狭缝P24延伸的形状。换言之,这些悬臂片P8呈向上述穿孔P1方向宽度逐渐变小的三角形形状。
如果采用以上说明的图27至图32所示的切翻片P5和切孔P2的组合,则可使接合状态比以往更好。即,由于在穿孔P1方向上具备锥部,因此在对切翻片P5作用朝向基端P52侧的力时,上述切翻片P5的边界部P53或从边界部P53到较宽部P56的缘部将挂在上述锥部上。因此,即使在册子B施加某种力而使狭缝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开口的情况下,也不会解除切翻片P5和切孔P2的卡合,可保持该卡合状态。此外,图27至图32所示的切翻片P5的形状中的比较宽部P56靠前端侧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内容,可进行各种变化。
再有,在图27至图32所示的箭头形状的切翻片P5中,切翻片P5的较宽部P56的宽度尺寸优选设定得比作为窗口331的宽度尺寸的较短侧的尺寸小。这样,在通过内凸轮34的推出部343来推压包括较宽部P56的前端区域P55而使切翻片P5通过窗口331时,较宽部P56的两端不会接触窗口331,切翻片P5将流畅地插入窗口331内。
其他变形例
装订机可以具备多个切入刀具和/或多个穿孔刀具。例如,也可以是具备用于形成多个切翻片的单个穿孔刀具和与上述多个切翻片对应的数量的切入刀具的装订机,或者具备用于形成多个切翻片的多个穿孔刀具和用于形成可卡定上述多个切翻片的切孔的单个切入刀具的装订机,或者具备用于形成多个切翻片的多个穿孔刀具和与上述多个切翻片对应的数量的切入刀具的装订机。
此外,该切入刀具和穿孔刀具的突没方向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那样,将切入刀具和穿孔刀具的突出侧设为上方且将没入侧设为下方的方向,例如,也可将上下颠倒,将切入刀具和穿孔刀具的突出侧设为下方,将没入侧设为上方来使用。再有,穿孔刀具和切入刀具的移动方向可以是通过暂时向下方移动而形成穿孔和切孔的方向,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向左右方向或倾斜方向移动而形成穿孔和切孔的方向。例如,也可考虑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上下颠倒的规格的产品。该规格的装订机成为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上方”、“下方”、“上升”、“下降”、“上表面”、“下表面”、“上侧”或“下侧”分别替换为“下方”、上方”、“下降”、“上升”、“下表面”、“上表面”、“上侧”或“下侧”的结构。
用纸只要是片状,则可进行纸制或塑料制等各种变化。此外,如果将由同质的材料制作的多张片体装订,则可进一步减少分别丢弃时的功夫。
切翻片与窗口接触的边缘的接触定时和/或接触位置可进行各种变化。即,可以是边缘的全部同时碰到切翻片,也可以是边缘的一部分有时间差地碰到切翻片。即使是有时间差地碰到的产品,也可考虑从切翻片的前端向基端依次抵接的产品、从切翻片的基端向前端依次抵接的产品、从切翻片的中央向端部依次抵接的产品、从切翻片的端部向中央依次抵接的产品、从切翻片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抵接的产品等各种产品。
此外,可通过在刀具原料自身设置厚度方向的倾斜来实现该切翻片和窗口的边缘接触的接触定时和/或接触位置。
刀具单元不仅可以是切入刀具、穿孔刀具和内凸轮的三件结构,也可以是切入刀具和穿孔刀具的两件结构。此时,优选的是,切入刀具可在从穿孔姿势到转动姿势之间转动地设置且可在穿孔姿势中形成穿孔。
滑动部件不限于以上内容,可进行各种变化,也可以通过滑动以外的方法移动。此外,关于连杆机构,不限于上述内容,可进行各种变化,而且,也可以用连杆以外的方法来将基部和刀具单元连接。
此外,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刀具,在装订机中使用,该装订机在多张用纸形成穿孔和切孔,并且将从该穿孔切开并翻起的切翻片的前端部分插穿所述切孔,通过该切翻片与切孔的卡合而能将该多张用纸相互装订,该刀具能形成所述切孔,其特征在于,
具有收置即将插穿所述切孔前的切翻片的窗口,该窗口的用于按压所述切翻片而将其拉入切孔中的边缘成为分布于比刀具原料的厚度尺寸大的厚度方向的区域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
该刀具通过将一个刀具原料弯折成形而得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
用于按压所述切翻片而将其拉入切孔中的边缘具备在拉入时先碰到切翻片的部分和后碰到切翻片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
该刀具呈使得在所述切孔的边缘形成能在所述用纸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悬臂片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臂片在与所述穿孔相反侧的边缘形成,且呈向所述穿孔方向宽度逐渐变小的形状。
6.一种装订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刀具。
CN2012101671292A 2011-05-25 2012-05-25 刀具及装订机 Pending CN1028067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6519/2011 2011-05-25
JP2011116519A JP5853320B2 (ja) 2011-05-25 2011-05-25 刃及び綴じ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6792A true CN102806792A (zh) 2012-12-05

Family

ID=47230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71292A Pending CN102806792A (zh) 2011-05-25 2012-05-25 刀具及装订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53320B2 (zh)
CN (1) CN1028067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4158A (zh) * 2020-02-14 2020-06-16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无针订书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8647B1 (ja) * 2013-03-12 2013-12-18 水川 裕雄 綴じ部を有するシート及び該シートの綴じ方法
JP5583251B1 (ja) * 2013-06-03 2014-09-03 良行 中澤 複数のシートを綴じる方法、複数のシートおよび工具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69A (zh) * 1993-09-13 1995-03-22 日星文具株式会社 纸张装订工具
JPH08300847A (ja) * 1995-04-27 1996-11-19 Sunstar Bungu Kk 書類綴じ具
CN2294162Y (zh) * 1997-06-23 1998-10-14 白会友 无钉打孔装订机
CN2463140Y (zh) * 2001-02-20 2001-12-05 上海迪士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纸张打孔装订机的省力刀头
JP2004122329A (ja) * 2002-10-04 2004-04-22 Sony Corp 書類綴じ装置、パンチ装置及び書類綴じ方法
JP4066032B2 (ja) * 2004-01-30 2008-03-2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書類の綴じ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0137552A (ja) * 2008-11-12 2010-06-24 Kokuyo Co Ltd 綴じ機
JP2010228451A (ja) * 2008-11-12 2010-10-14 Kokuyo Co Ltd 刃及び綴じ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317697C (en) * 1988-09-27 1993-05-18 Arnold Kastner Stapleless stapl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69A (zh) * 1993-09-13 1995-03-22 日星文具株式会社 纸张装订工具
JPH08300847A (ja) * 1995-04-27 1996-11-19 Sunstar Bungu Kk 書類綴じ具
CN2294162Y (zh) * 1997-06-23 1998-10-14 白会友 无钉打孔装订机
CN2463140Y (zh) * 2001-02-20 2001-12-05 上海迪士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纸张打孔装订机的省力刀头
JP2004122329A (ja) * 2002-10-04 2004-04-22 Sony Corp 書類綴じ装置、パンチ装置及び書類綴じ方法
JP4066032B2 (ja) * 2004-01-30 2008-03-2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書類の綴じ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0137552A (ja) * 2008-11-12 2010-06-24 Kokuyo Co Ltd 綴じ機
JP2010228451A (ja) * 2008-11-12 2010-10-14 Kokuyo Co Ltd 刃及び綴じ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4158A (zh) * 2020-02-14 2020-06-16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无针订书机
CN111284158B (zh) * 2020-02-14 2021-01-08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无针订书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53320B2 (ja) 2016-02-09
JP2012245620A (ja) 201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9867B (zh) 装订机
CN205043808U (zh)
CN103153638B (zh) 装订器以及该装订器所用的切入刀
CN101797174B (zh) 外科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的保险装置
CN102806792A (zh) 刀具及装订机
CN102216088A (zh) 文件系统、册子和装订机
CN101362521B (zh) 用于附装扣件的装置
CN103042854A (zh) 装订机
CN103025537B (zh) 纸架
CN103042855B (zh) 装订机
US20140373692A1 (en) Letter opener with protected blade and rocker
JP5216172B1 (ja) 穿孔機能付きファイル
JP4954312B2 (ja) 綴じ装置の舌片カッター、および綴じ装置
JP3205064U (ja) リングファイル用シート体およびリングファイル用パンチ
JP2009160663A (ja) カッター
CN1275748C (zh) 多用途冲孔器
JP5807151B2 (ja) 刃、及び綴じ機
JP3118904U (ja) 医療用カッター
US2750668A (en) Paper cutter with multiple uses
CN203530634U (zh) 平缝机
KR20140000301U (ko) 커터칼 칼집
CN202489986U (zh) 直线缝切器
USD563476S1 (en) Scrapbook paper file holder
JP2012135832A (ja) 刃、及びこの刃を備えた綴じ機
CN101987541B (zh) 资料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