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6766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6766B
CN102806766B CN201210172213.3A CN201210172213A CN102806766B CN 102806766 B CN102806766 B CN 102806766B CN 201210172213 A CN201210172213 A CN 201210172213A CN 102806766 B CN102806766 B CN 102806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wer nozzle
print cartridge
keeps
image processing
referenc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22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6766A (zh
Inventor
新原贵之
成濑慎一郎
清水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249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1965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022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057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06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6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6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6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4Bodily-changeable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喷头交换时能够以高精度地对喷头容易地进行位置确定。其包括对记录喷头(6)进行保持的喷头保持(51A)、(51B),和对喷头保持(51A)、(51B)进行保持的打印盒(5),打印盒(5)可以沿着配设在主扫描方向里的导向部件(3)移动,在打印盒(5)里设有被配设在与导向部件(3)相同方向里的基准部件(71),喷头保持(51A)、(51B)通过钩挂部(53)可以装卸地被钩挂保持在基准部件(71)里,更进一步地,加压部件(82)具有对喷头保持(51A)、(51B)加压的加压部(182a-182c),加压部(182b)、(182c)被设置为可以位移,喷头保持(51A)、(51B)通过加压机构(80)被按压到基准部件(71)及打印盒(5)里。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装置、绘图仪、它们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公知的有例如将排出液滴的液体排出喷头(液滴排出喷头)作为记录喷头来使用的液体排出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然而,在通过液体排出方式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图像形成的时候,从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弹着精度对图像品质影响较大,并因为液滴的弹着精度不好时会导致图像品质下降,所以就需要对记录喷头进行高精度的位置确定。
另一方面,也需要在记录喷头里发生喷出不良等的用户使用环境下来容易地交换喷头。这时侯也需要有较高的位置精度的再现性。
在以往,为了提高喷头交换时的位置确定精度,如专利文献1记载地公开了如下的现有技术。设置有搭载多个的液体排出喷头的喷头保持,和将喷头保持保持为能够装卸的打印盒,并且,喷头保持在具有与设置在打印盒里的打印盒扫描方向及用纸搬送方向的位置确定基准相接的位置确定部的同时,位置确定部成为液体排出喷头的喷头保持的位置确定基准。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成中,是通过位置确定面和位置确定销来对喷头保持的打印盒进行位置确定的,其构成较为复杂。还有,在具有多个的喷头保持的时候,每一个喷头保持都需要位置确定部,并且喷头保持相互之间的位置确定较难,所以就不能够容易地进行喷头交换。
【专利文献1】特开2011-0372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能够以高精度来容易地对喷头进行位置确定,并能够容易地进行喷头交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记录喷头,其具有排出液滴的多个的喷嘴;
一个或多个的喷头保持,其对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记录喷头进行保持;
打印盒,其对所述喷头保持进行保持,
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盒能够沿着配设在主扫描方向里的导向部件移动,在所述打印盒里设有被配设在与所述导向部件相同方向里的基准部件,并且,所述喷头保持被保持在所述基准部件里能够转动,还设有将所述喷头保持向所述打印盒一侧里加压的加压机构,所述喷头保持在受到所述加压机构的加压而被按压到所述基准部件里的同时,被按压到所述打印盒一侧的部件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保持和所述基准部件至少以两处来抵接,并且所述喷头保持和所述打印盒一侧的部件至少以一处来抵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保持具有钩挂到所述基准部件里的钩挂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保持的钩挂部具有与所述基准部件抵接的两个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盒一侧的部件是介于所述打印盒和所述喷头保持之间,并被保持在所述打印盒里的中间部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保持被保持在所述基准部件里,并设有对所述喷头保持加压后将所述喷头保持推压到所述基准部件里的加压部件,所述加压部件至少具有3个加压部来与所述喷头保持接触,所述3个加压部中的至少1个在通过所述加压部件对所述喷头保持进行加压时被设置为能够位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3个加压部中的至少1个的能够位移的量要小于通过所述加压部件对所述喷头保持进行加压时被设置为能够位移的加压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根据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3个加压部之间是通过弹性部件来连结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3个加压部在所述打印盒的移动方向里排列,中央部的加压部的能够位移的量最小,两侧的加压部的能够位移的量要多于所述中央部的加压部的能够位移的量,在没有对所述喷头保持加压的状态下,两侧的加压部要比所述中央部的加压部更突出到所述喷头保持一侧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的所述喷头保持,并且,对应于从所述基准部件至所述喷头保持的重心位置为止的距离,从所述基准部件至所述加压部的距离是不同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基准部件中的主扫描方向的两侧进行保持的位置调整部件,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决定基准部件的副扫描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位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对被按压抵接到转动固定部里后使得转动方向被固定的位置进行确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3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机构能够通过转动轴来转动,并从上向下地依次配置所述转动轴、所述基准部件及所述喷头保持和所述打印盒一侧的部件的抵接位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4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机构具有对所述喷头保持的上面进行加压的加压面。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的喷头保持,其对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记录喷头进行保持;打印盒,其对喷头保持进行保持,因为打印盒能够沿着配设在主扫描方向里的导向部件移动,在打印盒里设有被配设在与导向部件相同方向里的基准部件,并且,喷头保持能够转动地被保持在基准部件里,还设有将喷头保持向打印盒一侧里加压的加压机构,在喷头保持受到加压机构的加压而被按压到基准轴部件里的同时,被按压到打印盒一侧的部件里,所以就能够以高精度地对喷头容易地进行位置确定,并能够容易地进行喷头交换,更进一步地,通过加压机构对喷头保持的加压,能够容易地确保喷头保持的姿势。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对附图详细的说明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对公开技术及其特征的完整描述。其中,
图1所示是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全体构成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所示是该装置的打印盒扫描机构部的立体说明图。
图3所示是说明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头保持安装到打印盒之前的状态的打印盒部分的模式立体说明图。
图4所示是将喷头保持安装到打印盒里后的状态的打印盒部分的模式立体说明图。
图5所示是用于说明相对于该打印盒的基准轴部件的保持构造的立体说明图。
图6所示是该位置调整部件的立体图。
图7所示是用于说明对该位置调整部件的基准轴部件的按压力的立体说明图。
图8所示是说明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喷头保持安装到打印盒之前的状态的打印盒部分的模式立体说明图。
图9所示是将喷头保持安装到打印盒里后的状态的打印盒部分的模式立体说明图。
图10所示是用于说明其加压构造的打印盒部分的侧面说明图。
图11所示是安装了该加压部件状态下的模式的立体说明图。
图12(a)-(c)所示是用于说明喷头保持和基准轴部件的钩挂部分的构造的不同例的放大说明图。
图13(a)-(b)所示是用于说明喷头保持和基准轴部件的钩挂部分的构造的其他不同例的放大说明图。
图14所示是用于说明加压机构的其他不同例的要部侧面说明图。
图15所示是用于说明该加压机构的其他不同例的要部侧面说明图。
图16所示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喷头保持的加压构造的打印盒部分的侧面说明图。
图17所示是安装了加压部件状态下的模式的立体说明图。
图18所示是用于说明加压部件的以该加压部件来对喷头保持进行加压时的主视图。
图19所示是其立体说明图。
图20所示是加压部件没有对喷头保持进行加压时的主视图。
图21所示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加压部件的模式的主视图。
图22所示是用于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喷头保持重心位置和加压点之间的关系的模式的正面说明图。
图23所示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中打印盒部分的立体说明图。
图24所示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中打印盒部分的模式的分解立体说明图。
图25所示是安装了该中间部件状态下的模式的立体说明图。
图26所示是该中间部件和喷头保持部分的模式的侧面说明图。
图27所示是中间部件和喷头保持部分的模式的平面说明图。
图28(a)-(b)所示是用于说明其升降动作的中间部件和喷头保持部分的模式的侧面说明图。
图29所示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中基准轴部件及中间部件的支持轴部分的立体说明图。
图30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打印盒部分的模式的立体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装置本体
5   打印盒
6、6A-6D  记录喷头
10  打印盒扫描机构部
51、51A、51B 喷头保持
53  钩挂部
71  基准轴部件(基准部件)
72  位置调整部件
80  加压机构
82  加压部件
101 中间部件
103 支持轴部件
112 升降凸轮
182a-182c、182a1、182a2 加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及图2来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这里,图1所示是该记录装置的全体构成的立体说明图,图2所示是该打印盒扫描机构部的立体说明图。
该喷墨记录装置是串列型喷墨记录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支持记录装置本体1的支持台2。
在装置本体1的内部的未图示的两侧板里横架了作为导向部件的导向部件3及导向撑条4,打印盒5在33在导向部件3及导向撑条4里被保持为能够在箭头所示A方向里滑动。
在打印盒5里,搭载了由喷出黑色(K)、黄色(Y)、品红色(M)、青色(C)等各色的墨水滴的液体排出喷头构成的记录喷头6。在各喷头6里一体地设置了将墨水供给到各记录喷头里的喷头罐(未图示)。
然后,对打印盒5进行移动扫描的主扫描机构部10包括有被配置在主扫描方向的一方侧里的驱动马达11,和由驱动马达11转动驱动的驱动带轮12,和被配置在主扫描方向的另一方侧里的从动带轮13,以及挂绕在驱动带轮12和从动带轮13之间作为牵引部件的时机轮带14。另外,从动带轮13通过未图示的张紧弹簧被施加有朝向外方(离开驱动带轮12的方向)里的张紧。
在该打印盒5中的主扫描领域中的记录领域里,用纸20通过吸引搬送部7被间歇地搬送到与打印盒5的主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副扫描方向、用纸搬送方向:箭头B方向)里。
另外,主扫描领域中的一方的端部侧领域里,配置了对记录喷头6进行维持恢复的维持恢复机构8。进一步地,在主扫描方向的打印盒移动领域外或上述主扫描领域中的另一方的端部侧领域里,能够相当于装置本体1自由装卸地安装了收容有供给到记录喷头6的副罐里的各色的墨水的主打印盒9。
另外,在供纸机构21里能够放置宽度方向的尺寸不同的卷纸(rolledpaper:以下称为“用纸”)20。从供纸机构21搬送来的用纸20是从装置本体1的后方朝向前方里,通过搬送机构被朝向记录领域搬送的。然后,将打印盒5在主扫描方向里移动,并通过吸引搬送部7来间歇地传送用纸20,同时,通过根据图像情报来驱动记录喷头6后使其喷出液滴,就在用纸20上形成所需的图像。更进一步地,图像形成后的用纸20被裁切为规定的长度后,被排出到配置在装置本体1的正面侧里的排纸盘(未图示)里。
接着,参照图3及图4来说明该喷墨记录装置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这里,图3所示是该实施方式中将喷头保持安装在打印盒里之前的状态下的打印盒部分的模式立体说明图,图4所示是将喷头保持安装在打印盒里之后的状态下的打印盒部分的模式立体说明图。
在打印盒5里保持有黑色用的喷头保持51A和彩色用的喷头保持51B。
在喷头保持51A里搭载有在副扫描方向里被交错配置的喷出黑色液滴的两个记录喷头6A、6B。在喷头保持51B里,与记录喷头6B在相同的副扫描方向位置里,搭载了喷出黄色、品红色、青色的液滴的三个记录喷头6C、6D、6E。还有,如前所述,在不对记录喷头进行区别的时候就称为“记录喷头6”。另外,由喷头保持51A、51B保持的记录喷头6也可以是1个。
这里,在打印盒5里设置了在与导向部件3相同方向里作为基准部件的基准轴部件71。然后,在喷头保持51A、51B(以下,在不作区别的时候称为“喷头保持51”)里设置了能够装卸在基准轴部件71里的嵌入式挂钩形状的钩挂部53,喷头保持51A、51B通过将钩挂部53钩挂在基准轴部件71里来被保持在打印盒5里。还有,基准轴部件71可以是圆柱状或多边形状。
如此,通过将基准轴部件71配置在与打印盒5的导向部件3相同的方向里,副扫描方向、高度方向、倾斜(tilt)方向、主扫描方向的倾斜的位置精度就得到提高。
接着,参照图5及图6来说明相对于打印盒的基准轴部件的保持构造。这里,图5所示是用于说明该保持构造的立体说明图,图6所示是位置调整部件的立体说明图。
基准轴部件71带有活动余量地被贯通于设置在打印盒5的主扫描方向的两侧壁部5a、5b的贯通孔70(图3)内,并通过固定在打印盒5的两侧壁部5a、5b的外面侧里的位置调整部件72、72来保持两端部。
位置调整部件72如图6所示是板状部件,形成有贯通基准轴部件71的矩形状的位置确定用贯通孔73。作为位置确定用贯通孔73的一边的副扫描方向下游侧的壁面成为基准轴部件71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确定面74。作为位置确定用贯通孔73的另一边,与位置确定面74呈直角相交并位于高度方向的下方向的壁面成为基准轴部件71的高度方向的位置确定面75。
另外,在位置调整部件72里形成有高度方向中的切除部,切除部的垂直方向的壁面对基准轴部件71抵接到位置确定面74、75里状态时的位置调整部件72的转动方向的位置进行确定,即成为对转动方向进行固定的位置确定面76。该位置调整部件72的位置确定面76抵触到设置在打印盒5的侧壁面5a、5b里的转动固定部77里。
如此,通过在基准轴部件71的两端里配置位置调整部件72,就能够对调整距离最长的基准轴部件71进行高精度的位置确定。另外,通过将在位置调整部件72里确定高度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两边配置为直角,因为能够通过抵触来确定位置,所以就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位置确定。另外,通过将位置调整部件72、72并列地配置,就能够使得基准轴部件71的两端的高度、副扫描位置、倾斜以相同的抵触形状来确定位置,从而在能够高精度地确定位置的同时降低成本。
接着,参照图7说明相对于位置调整部件72来推压基准轴部件71的方向。这里,图7是用于该说明的位置调整部件的说明图。
通过将箭头Fa方向的按压力施加到基准轴部件71里,基准轴部件71就与位置确定面74、75抵接后产生了箭头所示的F1、F2方向上的分力,使得副扫描方向及高度方向的位置得到确定。另外,通过将箭头Fb方向的按压力施加到基准轴部件71里,位置调整部件72的位置确定面76被设置在打印盒5的侧壁面5a、5b里后与转动固定部77抵触抵接后转动方向就得到固定。
另外,这时候也能够使用弹簧或橡胶等弹性部件来将推压力直接施加到基准轴部件71里,或者是借助于喷头保持51A、51B来将推压力施加到基准轴部件71里。
这样,通过将基准轴部件71按压(加压)到位置调整部件72的副扫描方向、高度方向的位置确定面里,就能够切实地抵触到同一个面或部位里,从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位置确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喷头交换时,例如在进行记录喷头6A、6B的交换时,是将喷头保持51从基准轴部件71取下,并将交换后的喷头保持51钩挂到基准轴部件71里后来保持的。
由此,在能够对交换后的喷头保持51的喷头位置精度进行再现的同时,对于另一方的喷头保持51的喷头6,也能够获得较高的位置精度。
如此,通过设置具有排出液滴的多个喷嘴的记录喷头,和对1个或2个以上的记录喷头进行保持的一个或多个的喷头保持,以及对喷头保持进行保持的打印盒,并采用如下的构成,即,打印盒能够沿着配设在主扫描方向里的导向部件移动,在打印盒里具有被配设在与导向部件相同方向里的基准部件,并且喷头保持能够装卸在基准部件里地钩挂后被保持,由此,就能够以较高的精度来容易地对喷头进行位置确定,并能够容易地进行喷头交换。
另外,通过设置多个的喷头保持和沿着记录喷头排列方向被配置的基准部件,采用使得多个的喷头保持能够从基准部件取下地被保持的构成,即像线型图像形成装置那样地,通过将多个的喷头保持保持在共通的基准部件里,就能够提高多个的喷头的安装精度,并能够以高精度来容易地确定喷头相互之间的位置,还能够容易地进行喷头交换。
还有,在对基准部件进行高精度的位置确定的时候,以喷头保持来保持的记录喷头也可以是一个。
接下来,参照图8至图11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图8所示是将该实施方式中的喷头保持安装到打印盒里之前的状态的打印盒部分的模式的立体说明图。图9所示是将喷头保持安装在打印盒里之后的状态的打印盒部分的模式的立体说明图。图10所示是用于说明加压构造的打印盒部分的侧面说明图,图11所示是安装了加压部件时的模式的立体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打印盒5的与导向部件3相同的方向里设置了作为基准部件的基准轴部件71,并在喷头保持51A、51B里设置了能够装卸到基准轴部件71里的嵌入式钩挂部53,喷头保持51A、51B通过将钩挂部53挂钩到基准轴部件71里,能够转动地被保持在打印盒5里。
喷头保持51A、51B如图10所示地,具有与打印盒5抵接的至少一个部位的抵接部的抵触部58。还有,喷头保持51A、51B虽然图示的是在主扫描方向中具有一个钩挂部53的状态,但也能够采用在主扫描方向的两端部里分别形成钩挂部53等的具有多个的钩挂部的构成。
这里,在喷头保持51A里,如图10所示地,在两端部的上端面里形成有倾斜面54。
然后,设置了在以基准轴部件71为转动中心来将喷头保持51向打印盒5一侧里推压的方向里进行加压的加压机构80。
该加压机构80具有其后端部82b在打印盒5里以轴81被支持为能够转动的加压部件82。加压部件82如图11所示地呈平板状。该加压部件82的先端部82a从上方抵接到喷头保持51的倾斜面54里。然后,在该加压部件82和打印盒5之间设置有拉力螺旋弹簧等的弹性部件83,并通过该弹性部件83的施力,加压部件82的先端部82a就在中空箭头所示的方向里对喷头保持51的倾斜面54进行加压(按压)。
由此,由于喷头保持51通过加压部件82在图10的顺时针转动方向(中空箭头所示方向)里以基准轴部件71为转动中心地被转动施力后被按压到基准轴部件71和打印盒5里,喷头保持51A、51B的姿势就得到了规定。即,将喷头保持51钩挂到基准轴部件71后,仅在一个部位里施加加压力就能够确定喷头保持51的姿势。
其结果是,即使由用户来进行喷头交换,也能够容易地以高精度来确定喷头位置,并方便地进行喷头交换。
如此,通过设置对1个或2个以上的记录喷头进行保持的一个或多个的喷头保持,以及对喷头保持进行保持的打印盒,并采用如下的构成,即,打印盒能够沿着配设在主扫描方向里的导向部件移动,在打印盒里具有被配设在与导向部件相同方向里的基准部件,并且喷头保持能够转动地被保持在基准部件里,且设置有将喷头保持向打印盒一侧加压的加压机构,通过喷头保持在受到加压机构的加压力被按压到基准部件里的同时来被推压到打印盒一侧里,就能够以较高的精度来容易地对喷头进行位置确定,并能够容易地进行喷头交换。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在喷头保持51的主扫描方向两端部里设置钩挂部53,和以一个部位的抵触部58来与打印盒5和喷头保持51抵接的共计3个部位来确定姿势,就能够高精度地确保记录喷头6和用纸20之间的间隔精度。
另外,通过将对喷头保持51进行保持的部分作为轴部件(基准轴部件71),就能够降低部件的散乱。
还有,通过使用弹簧部件来作为对加压部件施力的机构,就能够实现低成本。
这里,参照图12及图13来说明喷头保持和基准轴部件的钩挂部分的不同构造例。其中,图12及图13是该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图12(a)所示第1例是将喷头保持51的钩挂部53形成为在矩形状的一边(下侧的边)里开口的形状,并使得基准轴部件71在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的截面里形成为矩形状。然后,以喷头保持51的钩挂部53的两边分别与基准轴部件71的两个角部71a、71b抵接的关系来配置。还有,图中画有斜影线的部位是抵接部位(以下相同)。
图12(b)所示第2例是将喷头保持51的钩挂部53形成为在矩形状的一边(下侧的边)里开口的形状,并使得基准轴部件71在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的截面里形成为圆形状。然后,以喷头保持51的钩挂部53的两边分别与基准轴部件71的外周面的两点抵接的关系来配置。
图12(c)所示第3例是将喷头保持51的钩挂部53形成为具有圆弧状部分53a的形状,并使得基准轴部件71在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的截面里形成为圆形状。然后,以喷头保持51的钩挂部53的圆弧状部分53a与基准轴部件71的外周面抵接的关系来配置。
在这些第1至第3的实施例中,如第1例所示地在将基准轴部件71形成为矩形状时,有可能因为基准轴部件71的安装角度而导致其与喷头保持51的接触条件发生变化。对此,如第2例和第3例所示地,通过将基准轴部件71形成为圆形状,就能够消除基准轴部件71的安装角度的影响,从而能够获得比第1例稳定的喷头保持51A的姿势。
图13(a)所示第4例是在与基准轴部件71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里,将喷头保持51的钩挂部53形成为在保持记录喷头6的一侧里开口的三角形状,并使得基准轴部件71在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的截面里形成为圆形状。然后,以喷头保持51的钩挂部53的两边与基准轴部件71的外周面抵接的关系来配置。
图13(b)所示第5例是在与基准轴部件71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里,将喷头保持51的钩挂部53形成为在下方侧里开口的梯形形状,并使得基准轴部件71在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的截面里形成为圆形状。然后,以喷头保持51的钩挂部53的两边与基准轴部件71的外周面抵接的关系来配置。
如第4例和第5例所示地,通过采用以两点来使得基准轴部件71和喷头保持51的钩挂部53接触的构成,就能够获得稳定的喷头保持的姿势。
接下来,参照图14及图15对加压机构的其他不同例进行说明。这里,图14及图15是加压机构的要部侧面说明图。
在图14所示的第一例中,作为对加压部件82施力的施力部件,使用的是扭簧83A。
在图15所示的第二例中,加压部件82为L字形状,作为施力机构使用的是压缩螺旋弹簧83B。
通过这样的构成也能够以低成本来赋予加压力。
接下来,参照图16及图17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喷头保持的加压机构进行说明。这里,图16所示是用于说明加压构造的打印盒部分的侧面说明图,图17所示是安装了加压部件时的模式的立体说明图。
喷头保持51A、51B如图16所示地,具有与打印盒5抵接的至少一个部位的抵接部的抵触部58。还有,喷头保持51A、51B虽然图示的是在主扫描方向中具有一个钩挂部53的状态,但也能够采用在主扫描方向的两端部里分别形成钩挂部53等的具有多个的钩挂部的构成。
然后,设置了在以基准轴部件71为转动中心来将喷头保持51向打印盒5一侧里推压的方向里进行加压的加压机构80。
该加压机构80具有其后端部82b在打印盒5里以轴81被支持为能够转动的加压部件82。加压部件82如图17所示地是呈大致平板状的部件。
另外,这里虽然是两个喷头保持51A、51B共通的加压部件82,但也能够在每一个喷头保持51A、51B里设置加压部件。
在该加压部件82的先端部侧里,设有从上方抵接到喷头保持51里的加压部182(后述的加压部182a、182b的总称)。然后,在该加压部件82和打印盒5之间设置有拉力螺旋弹簧等的弹性部件83,并通过该弹性部件83的弹性的牵拉力,加压部件82的加压部182就在中空箭头所示的方向里对喷头保持51进行加压(按压)。
由此,由于喷头保持51通过加压部件82在图16的顺时针转动方向(中空箭头所示方向)里以基准轴部件71为转动中心地被转动施力后被按压到基准轴部件71和打印盒5里,喷头保持51A、51B的姿势就得到了规定。即,将喷头保持51钩挂到基准轴部件71后,仅关闭加压部件82(覆盖喷头保持51的上方)就能够确定喷头保持51的姿势。
其结果是,即使由用户来进行喷头交换,也能够容易地以高精度来确定喷头位置,并方便地进行喷头交换。
接着,参照图18至图20来详细说明加压部件82。这里,图18所示是以加压部件来加压喷头保持时的主视图,图19所示是其立体图,图20所示是没有对该加压部件的喷头保持进行加压时的主视图。
加压部件82包括与喷头保持51A、51B相向而对并覆盖其上方的罩盖部分180,和具有加压部182a-182c的按压部分181。在按压部分181里,沿着打印盒5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了3个加压部182a-182c。
还有,加压部182a对喷头保持51A、51B在主扫描方向中相邻一侧的端部进行加压,而182b、182c分别对喷头保持51A、51B的反对侧的端部进行加压。
这里,按压部分181具有从形成中央部的加压部182a的部位开始在打印盒移动方向里向两侧延伸的臂部181a、181b,臂部181a、181b是由能够弯曲的部件来形成的,在臂部181a、181b的端部里分别在两侧里形成有加压部182b、182c。
这些加压部182a-182c在没有加压时,两侧的加压部182b、182c相对于中央部的加压部182a为突出到喷头保持一侧(加压侧)。即,如图20所示地,相对于中央部的加压部182a至上面82a的距离L1来说,两侧的加压部182b、182c至上面82a所形成的距离L2、L3要长(L2>L1、L3>L1)。这里,L2也能够等于L3。
亦即,加压部件82具有对喷头保持51A、51B进行加压的3个加压部182a-182c,并且,两侧的加压部182b、182c在对喷头保持51A、51B加压时被设置为能够位移,中央部的加压部182a在对喷头保持51A、51B加压时减少两侧的加压部182b、182c的能够位移的量。另外,中央部的加压部182a具有随着加压部件82全体的位移而位移的程度的刚性。
该加压部件82能够由具有弹性的铸型树脂或金属板来形成。
如此,通过将加压部件82的至少一个加压部构成为能够位移,就能够切实地对喷头保持进行加压。
接着,参照图21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这里,图21所示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加压部件的模式的正面说明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加压部件82的加压部182a-182c和喷头保持51A、51B接触的部分里设置了弹性部件184。弹性部件184能够由弹簧、铸模、海绵等来构成。
由此,就能够进一步切实地对喷头保持进行加压。
接着,参照图22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这里,图22所示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喷头保持重心位置和加压点之间的关系的模式的正面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部件82通过加压部182a1和182b来与喷头保持51A接触后对其加压,并通过加压部182a2和182c来与喷头保持51B接触后对其加压。这时,加压部件82分别设置在喷头保持51A、51B里。
这里,喷头保持51A的重心位置OA和喷头保持51B的重心位置OB离开基准轴部件71的距离是不同的。这里,是使得加压部182a1和182b相对于喷头保持51A的离开基准轴部件71的距离和加压部182a2和182c相对于喷头保持51B的离开基准轴部件71的距离,对应于重心位置OA、OB离开基准轴部件71的距离而不同的。
由此,就在因喷头保持51A、51B的加重和加压而产生的力的关系中,那个使得因喷头保持51A、51B而施加到基准轴部件71里的力成为均等。
接着,参照图23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这里,图23所示是该实施方式中的打印盒部分的立体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盒5的侧壁5a、5b里设置了嵌入基准轴部件71的凹部91后,能够取下基准轴部件71。另外,这时候,基准轴部件71的两端部通过前述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位置调整部件72来支持到打印盒5里。
接着,参照图24至图27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这里,图14所示是该实施方式中的打印盒部分的模式的分解立体说明图,图15所示是安装了其中间部件状态下的模式的立体说明图,图16所示是其中间部件和喷头保持部分的模式的侧面说明图,图27所示是其中间部件和喷头保持部分的模式的平面说明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基准轴部件71贯通于设置在打印盒5的两侧壁5a、5b里的贯通孔170a,并通过安装在打印盒5的两侧壁5a、5b的外壁面里的位置调整部件172来得到保持。在位置调整部件172里形成有位置确定用贯通孔173来形成基准轴部件71的位置确定面。
这里,位置确定用贯通孔173兼做对基准轴部件71进行升降时导向孔,基准轴部件71能够升降地被保持在位置确定用贯通孔173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介于基准轴部件71和喷头保持51A、51B之间的中间部件101。
中间部件101的两端部里,在与基准轴部件71相同的方向里设置了支持轴部件103,贯通到设置在打印盒5的两侧壁5a、5b里的贯通孔170b里后,通过位置调整部件172的支持孔174来支持。还有,中间部件101形成有嵌入基准轴部件71的凹部106。另外,位置调整部件172的支持孔174也兼做中间部件101的支持轴部件103升降时的导向孔,支持轴部件103能够升降地被保持在支持孔174里。
然后,如图26及图27所示地,在喷头保持51A、51B的中间部件101一侧里,设置了以面接触来抵接到中间部件101的壁面里的抵接部的抵触部158。
另一方面,在中间部件101的下侧里,升降杆111能够转动地被保持在打印盒5里。在升降杆111里安装了能够与中间部件101的下面抵接的1个或多个的升降凸轮112。如图24所示地,该升降杆111的一端部通过安装在装置本体侧的侧板121里的升降马达122来转动。
这里,参照图28来说明喷头保持51A、51B的升降动作。
如图28(a)所示,以升降凸轮112不与中间部件101接触的状态作为初始高度位置,通过从该状态来使得升降凸轮112在例如箭头方向里转动后,就如图28(b)所示地,由于升降凸轮112与中间部件101接触后将中间部件101向箭头方向里上推,中间部件101就向上方移动(位移),并且,喷头保持51在离开用纸20的搬送面的方向里移动。
这样,因为能够通过移动中间部件101来调整喷头保持51的高度位置,就能够调整喷头保持51A、51B的记录喷头6和用纸20之间的间隔了。
这时,不是对打印盒全体进行移动后来调整喷头的高度位置,而是通过移动中间部件来调整喷头的高度位置,所以就使得间距调整变得容易,构成也变得简单。
接下来,参照图29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这里,图29所示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基准轴部件及中间部件的支持轴部分的立体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贯通中间部件101的支持轴部件103,并通过位置调整部件172来将中间部件101保持在打印盒5里。
这时,基准轴部件71的两端部通过接触到位置调整部件172、172的位置确定用贯通孔173的壁面里来得到位置确定。另一方面,支持轴部件103的一端部侧接触到设置在一方的位置调整部件172里的支持孔174的壁面里后得到支持,而另一端部侧仅贯通于设置在另一方的位置调整部件172的贯通孔175里却不接触。
接下来,参照图30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这里,图30所示是该实施方式中的打印盒部分的立体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前述第七实施方式中通过打印盒5来直接支持基准轴部件71及支持轴部件103的。
另外,在本申请中,“用纸”的材质并不仅限于纸,也可以包括OHP、布、玻璃、底板等,指的是墨水滴或其他的液体等能够附着,包括被称为被记录媒介、记录媒介、记录纸、记录用纸等。被记录媒介、记录媒介、转印材料、记录纸等也可以作为同义词来使用。另外,图像形成、记录、印字、印写、印刷等都是同义词。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意味着将液体排出到纸、丝、纤维、布帛、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陶瓷等媒介里后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而“图像形成”不仅是将文字或图像等有意思的图像赋予到媒介里,还意味着将图样等没有意思的图像赋予到媒介里(只是将液体弹射到媒介里)。
另外,作为“墨水”没有特别的限定,不限于一般所说的墨水,可以是被称为记录液、定影处理液、液体等的,作为能够进行图像形成的所有的液体的总称来使用,例如,也可以包括DNA试剂、抗蚀剂(rasist)、图样材料、树脂等。
另外,“图像”不局限于平面,也包括被赋予到形成为立体物里的图像,或将立体本身进行三维造型后形成的像。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中没有特别的限定时,也包括串列型图像形成装置及线型图像形成装置。
从以上所述还可以有许多的改良和变化,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1年6月3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124980和2011年9月15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202264,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记录喷头,其具有排出液滴的多个的喷嘴;
一个或多个的喷头保持,其对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记录喷头进行保持;
打印盒,其对所述喷头保持进行保持,
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盒能够沿着配设在主扫描方向里的导向部件移动,在所述打印盒里设有被配设在与所述导向部件相同方向里的基准部件,并且,所述喷头保持被保持在所述基准部件里能够转动,还设有将所述喷头保持向所述打印盒一侧里加压的加压机构,所述喷头保持在受到所述加压机构的加压而被按压到所述基准部件里的同时,被按压到所述打印盒一侧的部件里,
所述喷头保持被保持在所述基准部件里,并设有对所述喷头保持加压后将所述喷头保持推压到所述基准部件里的加压部件,所述加压部件至少具有3个加压部来与所述喷头保持接触,所述3个加压部中的至少1个在通过所述加压部件对所述喷头保持进行加压时被设置为能够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保持和所述基准部件至少以两处来抵接,并且所述喷头保持和所述打印盒一侧的部件至少以一处来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保持具有钩挂到所述基准部件里的钩挂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保持的钩挂部具有与所述基准部件抵接的两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盒一侧的部件是介于所述打印盒和所述喷头保持之间,并被保持在所述打印盒里的中间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3个加压部中的至少1个的能够位移的量要小于通过所述加压部件对所述喷头保持进行加压时被设置为能够位移的加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3个加压部之间是通过弹性部件来连结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3个加压部在所述打印盒的移动方向里排列,中央部的加压部的能够位移的量最小,两侧的加压部的能够位移的量要多于所述中央部的加压部的能够位移的量,在没有对所述喷头保持加压的状态下,两侧的加压部要比所述中央部的加压部更突出到所述喷头保持一侧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的所述喷头保持,并且,对应于从所述基准部件至所述喷头保持的重心位置为止的距离,从所述基准部件至所述加压部的距离是不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基准部件中的主扫描方向的两侧进行保持的位置调整部件,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决定基准部件的副扫描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对被按压抵接到转动固定部里后使得转动方向被固定的位置进行确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机构能够通过转动轴来转动,并从上向下地依次配置所述转动轴、所述基准部件及所述喷头保持和所述打印盒一侧的部件的抵接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机构具有对所述喷头保持的上面进行加压的加压面。
CN201210172213.3A 2011-06-03 2012-05-29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8067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4980 2011-06-03
JP2011124980A JP5919651B2 (ja) 2011-06-03 2011-06-03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2264A JP5870571B2 (ja) 2011-09-15 2011-09-1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2264 2011-09-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6766A CN102806766A (zh) 2012-12-05
CN102806766B true CN102806766B (zh) 2015-05-06

Family

ID=47230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2213.3A Active CN102806766B (zh) 2011-06-03 2012-05-2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888247B2 (zh)
CN (1) CN102806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582526T3 (pl) * 2010-06-18 2015-04-30 Padaluma Ink Jet Solutions Gmbh & Co Kg Moduł głowicy drukującej
JP6070245B2 (ja) 2012-04-11 2017-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54061B2 (ja) 2012-09-05 2016-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6081B2 (ja) * 2013-03-26 2017-06-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578647B2 (ja) * 2014-10-31 2019-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102323321B1 (ko) * 2014-12-30 2021-11-09 세메스 주식회사 헤드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가지는 기판 처리 장치
JP6578740B2 (ja) 2015-05-24 2019-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US9527319B1 (en) * 2016-05-24 2016-12-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head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jetting module
JP6818460B2 (ja) * 2016-07-29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IT201600083730A1 (it) * 2016-08-09 2018-02-09 Arioli S P A Macchina da stampa digitale e relativo processo di produzione
JP6915293B2 (ja) * 2017-02-15 2021-08-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レール部の調整方法
US10486447B1 (en) * 2018-08-23 2019-11-26 Xerox Corporation Print head shuttling motion with improved precis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6698B1 (en) * 1997-11-07 2002-01-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having a replaceable head unit and caping mechanism therefor
JP3376216B2 (ja) * 1995-07-18 2003-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1777074B1 (en) * 2005-10-21 2009-05-13 Océ-Technologies B.V.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printhead
CN101456304A (zh) * 2007-12-13 2009-06-1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调整打印机中间隙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1150A (ja) 1996-12-20 1998-07-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739532B2 (ja) 1997-06-06 2006-0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H11227283A (ja) 1998-02-16 1999-08-24 Copyer Co Ltd キャリッジユニット
JPH11263005A (ja) 1998-03-18 1999-09-28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キャリッジ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4415435B2 (ja) 1999-11-16 2010-02-17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クキャリア
JP4390941B2 (ja) 1999-12-24 2009-12-24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34652A (ja) 2000-05-30 2001-12-04 Seiko Epson Corp キャリッジにおける記録ヘッド取り付け装置
JP2002347300A (ja) 2001-05-29 2002-12-04 Seiko Epson Corp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用の記録ヘッド
JP2004122439A (ja) 2002-09-30 2004-04-22 Brother Ind Ltd キャ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51499B2 (ja) 2005-01-05 2010-09-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4474B2 (ja) 2006-02-15 2012-06-2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276289A (ja) 2006-04-07 2007-10-25 Seiko Epson Corp キャリッジ取付位置調整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と記録装置
JP4975492B2 (ja) 2007-03-19 2012-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30270A (ja) 2008-06-30 2010-02-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37235A (ja) 2009-08-18 2011-02-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組立方法
JP5566067B2 (ja) 2009-09-11 2014-08-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353755B2 (ja) 2010-02-19 2013-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38595B2 (ja) 2010-09-08 2016-0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76450A (ja) 2010-09-09 2012-04-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6216B2 (ja) * 1995-07-18 2003-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336698B1 (en) * 1997-11-07 2002-01-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having a replaceable head unit and caping mechanism therefor
EP1777074B1 (en) * 2005-10-21 2009-05-13 Océ-Technologies B.V.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printhead
CN101456304A (zh) * 2007-12-13 2009-06-1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调整打印机中间隙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06960A1 (en) 2012-12-06
US8888247B2 (en) 2014-11-18
CN102806766A (zh) 2012-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676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80678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3537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25923B (zh) 压纸卷轴间隙调整机构及打印机
JP59196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07002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for ejecting liquid droplets
EP3345849B1 (en) Automatic roller clamp
US87707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ing replaceable liquid cartridge
US20060044333A1 (en) Print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EP1770035B1 (en)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JP2017148970A (ja) 印刷装置
EP284574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6677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196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840079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8960859B2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58705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7306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488714B2 (ja) 記録装置
US8864127B2 (en) Paper supply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02609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337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591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