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5082B - 车门 - Google Patents

车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5082B
CN102795082B CN201210144856.7A CN201210144856A CN102795082B CN 102795082 B CN102795082 B CN 102795082B CN 201210144856 A CN201210144856 A CN 201210144856A CN 102795082 B CN102795082 B CN 102795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frame
surface portion
hook component
automobile door
cur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48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5082A (zh
Inventor
平野裕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95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5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5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5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36Roller blind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elements
    • B60J1/2047End position holding means, e.g. suction cups, hooks on a vehicle, indentations on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36Roller blind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elements
    • B60J1/2044Draw bars, including elements attached to it, e.g. sliding shoes, gripping elements or pull co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66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 B60J1/2069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of multiple blinds, e.g. more than one blind per window or per actuation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66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 B60J1/2072Blinds with inclined or ver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winding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66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 B60J1/2075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xed windows
    • B60J1/2083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xed windows for side windows, e.g. quarter wind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66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 B60J1/2086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able windows, e.g. side wind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车门。该车门(2)包括侧窗(12、20)、围绕侧窗(12、20)的外缘的窗框架(14)、第二遮阳板(18)、钩构件(26)以及车门装饰件(28)。第二遮阳板(18)设置于为窗框架(14)的一部分的分隔框架(16)以便从其伸展和收纳在其中。第二遮阳板(18)伸展以遮挡通过设置在靠车辆后侧的窗(20)进入的光。钩构件(26)挂住第二遮阳板(18)的端部,使得第二遮阳板(18)处于伸展状态。车门装饰件(28)设置在侧窗(20)的下侧。钩构件(26)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暴露于侧窗(12、20)的上面部(28A)。利用该构造,能够在安装保持遮阳板的钩构件之后容易地移除钩构件。

Description

车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门。
背景技术
遮阳板设置在设置为车辆的侧门的车门上。遮阳板遮挡照射穿过侧窗的光或阳光。这样一种遮阳板设置于车门以便收纳在车门中和从车门伸展。遮阳板伸展以遮挡照射穿过侧窗的光或阳光。使遮阳板保持在伸展状态的钩构件可以设置于车门,并且在日本特开2002-46469号公报中公开了用于安装这样一种钩构件的安装结构。
作为克服共振的措施,车门的围绕窗的窗框架可以是内部填充有树脂的实心体。对于窗框架的这样一种实心构造,接收钩构件的安装孔不能形成在窗框架中。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安装结构:其中,钩构件预先安装于树脂框架装饰物,并且框架装饰物安装于窗框架。因此,钩构件固定于窗框架。
然而,在具有钩构件的框架装饰物安装于窗框架的结构中,框架装饰物牢固地固定于窗框架。因此,如果钩构件在安装于框架装饰物之后需要被移除,则不能仅移除钩构件,而是必须更换整个窗框架或整个车门。因此,如果在钩构件的安装之后发生诸如钩构件的安装位置间隙之类的任何问题,则不能容易地移除钩构件,并且不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已经鉴于前述情形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车门:其中,能够在保持遮阳板的钩构件的安装之后容易地移除钩构件。
本文中描述的技术涉及车门。该车门包括窗,所述窗包括外缘、窗框架、遮阳板、钩构件和车门装饰件。所述窗框架设置成围绕所述窗的所述外缘。所述遮阳板设置于所述窗框架的一部分以便从所述窗框架的该部分伸展和收纳在该部分中,并且构造成伸展成遮挡通过所述窗进入的光。所述钩构件构造成使所述遮阳板的端部止动以使所述遮阳板保持在伸展状态。所述车门装饰件设置于所述窗的下侧并且包括暴露于所述窗一侧的上面部。所述钩构件安装于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
利用该车门,在制造过程中,安装孔形成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并且钩构件能够安装于上面部。因此,不需要准备钩构件预先设置于其的安装构件。即使在钩构件的安装之后发生任何问题,也可以容易地移除钩构件,并且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
所述遮阳板可以构造成沿着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伸展和收缩。
利用该构造,即使遮阳板构造成沿着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伸展和收缩,遮阳板也保持在伸展状态并且包括可以容易地移除的钩构件。
所述窗框架可以包括靠近车辆后侧的弯曲部,并且与所述窗框架的其他部分相比,所述弯曲部可以是最弯曲的。所述钩构件可以设置于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的靠近所述弯曲部的部分。
由于弯曲结构,因此难以将钩构件安装于窗框架的弯曲部。此外,如果窗框架的弯曲部构造成实心的以使其刚性提高或作为克服共振的措施,则接收钩构件的安装孔不能形成在窗框架中。然而,利用以上结构,钩构件安装于上面部的靠近弯曲部的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移除的钩构件可以安装成靠近弯曲部。
所述窗框架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可以暴露于车室的内部空间。
所述窗框架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可以是实心的。
所述窗框架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是实心的。
所述窗框架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可以填充有树脂。
根据本文中描述的车门,能够在保持遮阳板的钩构件的安装之后容易地移除钩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车门的正视图;
图2是车门的与钩构件相邻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截取并且从上方观看的图2中的车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4是从前侧观看的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一部分和设置于上面部的该部分的钩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从后侧观看的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一部分和设置于上面部的该部分的钩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一部分、钩构件的主体以及夹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钩构件的主体的后视图;
图8是钩构件的夹部的平面图;
图9是在钩构件安装于上面部的一部分的过程(1)中的钩构件和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在钩构件安装于上面部的一部分的过程(2)中的钩构件和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立体图;
图11是在钩构件安装于上面部的一部分的过程(3)中的钩构件和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立体图;
图12是沿钩构件的高度方向截取的、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和安装于上面部的钩构件的截面图;
图13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钩构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钩构件的截面图;
图15是沿图14中的A-A线截取的钩构件的截面图;
图16是沿图14中的B-B线截取的钩构件的截面图;
图17是在夹部安装于上面部的过程中的夹部和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平面图;以及
图18是安装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夹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将参照图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门2。如图1所示,车门2包括侧窗(窗的示例)12、20。各侧窗12、20由作为窗框架14的一部分的分隔框架限定。侧窗12设置在车辆前侧,并且侧窗20设置在车辆后侧。各侧窗12、20的外缘被窗框架14围绕。车门装饰件28设置于各侧窗12、20的下侧。车辆前侧对应于图1中的左侧,并且车辆后侧对应于图1中的右侧。
窗框架14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包括直部14A、弯曲部14B以及前缘部14C。直部14A围绕侧窗12、20的上外缘。弯曲部14B形成为从直部14A弯曲并且围绕车辆后侧外缘。前缘部14C围绕侧窗12的前外缘。直部14A、弯曲部14B以及前缘部14C均形成为中空形状。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装饰物设置于窗框架14,并且窗框架14(直部14A、弯曲部14B以及前缘部14C)暴露于车室的内部空间。窗框架14(直部14A、弯曲部14B以及前缘部14C)不通过使两个中空构件连接而构造,而是通过一个组成部件构造。例如,窗框架14利用钣金加工通过金属板构造成连接中空结构的外周面。
第一遮阳板4设置在设于车辆前侧的侧窗12的下部处。第一遮阳板4包括第一遮阳帘(blind sheet)8和第一框架10。第一遮阳帘8伸展以遮挡照射穿过侧窗12的光。第一框架10附接于第一遮阳帘8的末端部。收纳开口28H形成在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位于侧窗12的下侧的部分(见图2)中。第一遮阳帘8通过卷绕机构(未示出)收纳在收纳开口28H中并且从收纳开口28H伸展。因此,第一遮阳帘8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在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伸展和卷绕。
如图1所示,第一框架10沿着第一遮阳帘8的端部侧边附接于第一遮阳帘8的末端部。第一止动器孔10A形成于第一框架10的两个端部。钩6设置于窗框架14的直部14A,使得在第一遮阳板4伸展时,每个钩6对应于一个第一止动器孔10A。安装孔(未示出)形成于窗框架14的直部14A,并且钩6安装于安装孔以利用螺钉固定于窗框架14的直部14A。钩6的末端形成为钩状,并且钩6与设置在第一遮阳板4中的第一止动器孔10A接合。钩6和第一止动器孔10A的接合使第一遮阳板4保持在第一遮阳帘8伸展的状态。
第二遮阳板(遮阳板的示例)18设置于分隔框架16。第二遮阳板18包括第二遮阳帘22和第二框架24。第二遮阳帘22伸展成遮挡照射穿过设置在车辆后侧的侧窗20的光。第二框架24设置于第二遮阳帘22的末端部。收纳开口(未示出)设置于分隔框架16。第二遮阳帘22通过卷绕机构(未示出)收纳在收纳开口中并且从收纳开口伸展。因此,第二遮阳帘22沿着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也就是,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移动从而收纳在收纳开口中和从收纳开口伸展。
如图1所示,第二框架24设置在第二遮阳帘22的末端角部处,并且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形状,以便遵从末端角部的形状。第二止动器孔24A形成于第二框架24的末端。钩构件26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车辆后侧部。钩构件26直接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
将参照图2至图5说明钩构件26的构造。如图2和图3所示,钩构件26包括止动器钩FK,使得当第二遮阳板18在前后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伸展时,第二止动器孔24A对应于止动器钩FK。止动器钩FK形成为钩状,以便联接于形成在第二遮阳板18的第二框架24中的第二止动器孔24A。止动器钩FK联接于第二止动器孔24A,并且该联接保持第二遮阳板18,使得第二遮阳帘22伸展(见图3中的双点划线)。
如图4和图5所示,钩构件26包括主体36和夹部46。主体36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夹部46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主体36和夹部46相互配合并且相互联接以形成钩构件26。主体36和夹部46从正面侧和背面侧将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夹在中间。因此,钩构件26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
接下来,将参照图6至图8详细地描述钩构件26的到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安装。图6中的主体36和夹部46的配置方向对应于主体36和夹部46的在钩构件2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状态下的配置方向。在图7和图8中示出主体36和夹部46的处于图6的状态下的背面。图6至图8中描述的方向相互对应。在下文中,在图6的状态下,主体36(夹部46)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对应于车辆的前侧和后侧,主体36(夹部46)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对应于车辆的内侧和外侧,并且主体36(夹部46)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对应于车辆的上侧和下侧。
将说明钩构件26的主体36。如图6所示,主体36包括接触部36A和升起部36B。接触部36A形成为平板并且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正面28A 1接触。升起部36B从接触部36A的一部分升起。止动器钩FK在升起部36B的上端部形成为朝向第二遮阳板18。止动器钩FK从升起部36B的上端部向上倾斜地延伸。如图7所示,第一联接销36C、第一联接孔36D以及引导部36E形成于主体36的背面(接触部36A的背面)。第一联接销36C形成为从接触部36A向下轴向地突出(参见图6)。第一联接孔36D形成为键孔,并且通过圆形开口和侧方开口36D1构造,各侧方开口36D1从圆形开口朝向主体36的前侧和后侧延伸。两个引导部36E设置成围绕第一联接孔36D的两侧。各引导部36E均形成为弧形并且向下突出。
接下来,将说明钩构件26的夹部46。如图6所示,夹部46包括接触部46A和升起部46B。接触部46A形成为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背面接触的平板。升起部46B从接触部46A的一部分升起。如图8所示,第二联接销46C和第二联接孔46D设置于夹部46的背面(接触部46A的背面)。第二联接销46C形成为从接触部46A向上轴向地突出。突出部46C1设置于第二联接销46C的末端。突出部46C1的端部从第二联接销46C沿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且突出。第二联接孔46D形成为具有椭圆形开口。
接下来,将说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安装钩构件26的部分。如图6所示,第一安装孔28B和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安装钩构件26的部分。第一安装孔28B和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为贯穿上面部28A。第一安装孔28B形成为使得主体36的第一联接销36C插穿第一安装孔28B。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为使得引导部36E和夹部46的第二联接销46C插穿第二安装孔28C。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为使得在引导部36E插穿第二安装孔28C时,第二安装孔28C的开口缘与引导部36E的外表面基本上接触。当第一联接销36C插穿上面部28A的第一安装孔28B时,主体36的第一联接销36C的末端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向下稍微突出。
主体36的第一联接孔36D形成为在定位成使得第二联接销46C的突出部46C1对应于第一联接孔36D的侧方开口36D1之后接收第二联接销46C。夹部46的第二联接孔46D形成为接收第一联接销36C。主体36移动成更靠近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并且夹部46移动成更靠近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使得主体36和夹部46更靠近彼此。因此,第一联接销36C插穿上面部28A的第一安装孔28B并且插入第二联接孔46D。另外,第二联接销46C插穿上面部28A的第二安装孔28C并且插穿第一联接孔36D。
将参照图9至图12说明将钩构件26的主体36和夹部4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安装方法。
在将钩构件2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时,将钩构件26的主体36的接触部36A设置于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如图9所示,主体36定位成使得第一联接销36C对应于第一安装孔28B,并且第一联接孔36D对应于第二安装孔28C。然后,第一联接销36C插穿第一安装孔28B,并且设置在第一联接孔36D的两侧的引导部36E插穿第二安装孔28C(见图9)。因此,如图10所示,接触部36A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正面接触,并且主体36通过第一联接销36C和引导部36E保持成相对于上面部28A(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在车室的内外方向上)水平地固定。
接下来,将钩构件26的夹部46的接触部46A设置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如图10所示,夹部46定位成使得第二联接销46C对应于第二安装孔28C。在图6中示出的夹部46的状态下,第二联接销46C的突出部46C1的形状不与第一联接孔36D的侧方开口36D1的形状配合。夹部46需要转动大约90度,使得突出部46C1与侧方开口36D1配合。具体地,第一联接孔36D的各侧方开口36D1形成为从第一联接孔36D的中间部分别延伸到主体的前侧和后侧。夹部46定位成使得第二联接销46C对应于第二安装孔28C,并且夹部46从图6中示出的状态绕着第二联接销46C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在图10中示出夹部46的转动后状态。因此,第二联接销46C的突出部46C1的形状与第一联接孔36D的侧方开口36D1配合。然后,夹部46移动成更靠近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参见图10中的箭头)。因此,第二联接销46C插穿第二安装孔28C,随后插穿第一联接孔36D(以图11中的虚线示出)。
接下来,如图11所示,在第二联接销46C插穿第一联接孔36D的状态下,夹部46绕着第二联接销46C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沿图11中的箭头示出的方向)转动90度。因此,第一联接孔36D的侧方开口36D1不与第二联接销46C的突出部46C1重合,并且这将第二联接销46C固定于第一联接孔36D。第一联接销36C的末端从背面28A2稍微突出。如果夹部46转动,则接触部46A的第二联接孔46D移动成离开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在夹部46的转动完成之后,接触部46A与上面部28的背面28A2接触。因此,第一联接销36C的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突出的末端插入第二联接孔。因此,夹部46配置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并且主体36和夹部46以将上面部28A夹在它们中间的方式相互配合。根据以上步骤,钩构件26(主体36和夹部4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如图12所示,在主体36和夹部46以将上面部28A夹在它们中间的方式相互配合的状态下,主体36和夹部46在将上面部28A夹在它们中间的情况下相互固定。
当从上面部28A移除钩构件26时,通过执行与将钩构件26安装于上面部28A的过程相反的过程而从上面部28A移除钩构件26。具体地,接触部46A的第二联接孔46D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稍微分离,并且夹部46绕着第二联接销46C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因此,第二联接销46C从第一联接孔36D移除,并且夹部46从上面部28A移除。之后,主体36从上面部28A移除。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钩构件26容易地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并且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容易地移除。另外,钩构件2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这使钩构件26固定于上面部28A。因此,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钩构件26优选地用作使第二遮阳板18的第二遮阳帘22保持伸展的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2中,钩构件26不设置于窗框架14的弯曲部14B,而是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因此,在制造过程中,第一安装孔28B和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因此,钩构件26安装于上面部28A。因此,不必要求钩构件26预先安装于其上的安装构件。此外,安装的钩构件26可以从上面部28A容易地移除。因此,即使在钩构件2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之后发生任何问题,钩构件26也可以从车门装饰件迅速地移除,并且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安装钩构件26的安装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安装孔28B和第二安装孔28C)可以容易地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因此,钩构件26可以容易地安装于车门2。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2中,第二遮阳板18沿着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或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伸展和收缩。因此,第二遮阳板18沿着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伸展和收缩,第二遮阳板18还保持在伸展状态,并且可以安装容易移除的钩构件26。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2中,窗框架14包括车辆后侧的弯曲部14B。与窗框架14的其他部分相比,弯曲部14B是弯曲的。钩构件26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靠近弯曲部14B的部分。由于窗框架14的弯曲部14B的弯曲结构,因此难以将钩构件26安装在窗框架14的弯曲部14B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门,钩构件26安装于上面部28A的靠近弯曲部14B的部分,并且这实现如下构造:能够容易地移除的钩构件26安装于上面部28A的靠近弯曲部14B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2中,升起部36B设置于钩构件26的主体36。因此,当主体36设置在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时,升起部36B被操作者握住,并且主体36可以移动成靠近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这使得容易将主体36设置于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门2中,升起部46B设置于钩构件26的夹部46。因此,当夹部46在第二联接销46C插穿第一联接孔36D的状态下绕着第二联接销46C的轴线转动时,升起部46B被握住,并且夹部46能够被转动。这使得夹部46能够被容易地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2中,如果钩构件26的夹部46在夹部46的第二联接销46C插入第一联接孔36D中的状态下绕着第二联接销的轴线转动90度,则钩构件26的主体36和夹部46可以固定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因此,钩构件26容易地固定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
<第二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3至图18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数字和符号相同的数字和符号应用于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相似的部件,并且省略其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钩构件的结构与以上实施方式中的钩构件的结构不同。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钩构件的主体包括第一联接孔,并且钩构件的夹构件包括第二联接销。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钩构件226中,主体236包括第二联接销236D,并且夹部246包括第一联接孔247A。
将说明主体236的构造。如图13和图14所示,主体236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上表面28A1接触。主体236包括长形的接触部236A和升起部236B,升起部236B从接触部236A的长形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向上升起。
止动器钩(止动器部)FK2形成于升起部236B的上端部,并且止动器钩FK2从升起部236B的上端部向上倾斜地延伸。止动器钩FK2形成为钩状并且与第二遮阳板18的第二框架24(参见图1)接合。在图13和图14中,右侧对应于车辆前侧(更靠近第二遮阳板18),并且左侧对应于车辆后侧。
第一联接销236C和第二联接销236D设置于主体236的背面(接触部236A的背面侧)。第一联接销236C和第二联接销236D均形成为朝向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最终朝向夹部246)轴向地突出。
如图14所示,第一联接销236C插穿第一安装孔28B,第一安装孔28B形成为贯穿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第一联接销236C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便在插穿第一安装孔28B时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向下(朝向夹部246)突出。
第二联接销236D插穿第二安装孔28C,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为贯穿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具体地,如图14所示,第二联接销236D形成为基本上圆柱形,该基本上圆柱形的末端部的直径比基端部的直径小,并且基端部配合在第二安装孔28C中。
第二联接销236D具有一定的长度,使得在插穿第二安装孔28C时,第二联接销236D的末端部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向下(朝向夹部246)突出。如图15所示,两个突出部236D1形成于第二联接销236D的末端部的外周面。各突出部236D1沿相反的方向向外突出。
接下来,将说明夹部246的构造。如图13和图14所示,夹部246包括夹基板部246A和升起部246B。夹基板部246A形成为平板,并且升起部246B从夹基板部246A的一部分升起。
如图13所示,形成为圆筒形状的圆筒状部246C形成于夹基板部246A的与第二联接销236D重合的部分。如图13和图18所示,联接槽246D形成于夹基板部246A的与第一联接销236C重合的部分。
如图14所示,圆筒状部246C具有面对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上壁部247。第一联接孔247A与第二联接销236D对应地形成在上壁部247中。
如图13和图18所示,第一联接孔247A形成为键孔。具体地,第一联接孔247A通过圆形主开口247A1(参见图15)和一对侧方开口247A2(参见图18)构造。第二联接销236D的末端部插穿主开口247A1。侧方开口247A2与主开口247A1连通,并且各侧方开口247A2沿车辆前侧和车辆后侧延伸。各侧方开口247A2从主开口247A1沿相反的方向延伸。
联接槽246D形成为在平面图上为矩形并且形成为槽,该槽具有沿着夹基板部246A的厚度方向的深度。
第一联接孔247A形成为在第二联接销236D的突出部236D1与第一联接孔247A的侧方开口247A2重合的情况下接收贯穿第一联接孔247A的第二联接销236D。
联接槽246D形成为接收第一联接销236C。如图16所示,联接槽246D的宽度基本上等于第一联接销236C的末端部的直径。
主体236和夹部246变得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侧和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侧更靠近彼此。因此,在插穿上面部28A的第二安装孔28C之后,第二联接销236D插入(联接)于第一联接孔247A。另外,在插穿上面部28A的第一安装孔28B之后,第一联接销236C插入(联接)于联接槽246D。
如图13所示,升起部246B设置于夹基板部246A的与形成有联接槽246D的表面相反的表面。升起部246B与联接槽246D重合。
接下来,将参照图14至图18说明将钩构件226的主体236和夹部24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方法。图17和图18示出了从下侧看到的主体236。
在图17和图18中以双点划线示出夹部246。在图17和图18中,未示出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并且以双点划线示出车门装饰件28的主壁部29(连接于上面部28A的壁部,参见图18)。
首先,主体236附接于上面部28A。具体地,主体236的第一联接销236C插入于上面部28A的第一安装孔28B,并且第二联接销236D插入于上面部28A的第二安装孔28C。换言之,主体236的第二联接销236D与第二安装孔28C重合。
因此,主体236在水平方向上(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和在车室的内侧和外侧方向上)固定。两个销236C、236D分别插入于安装孔28B、28C。这防止了主体236绕着两个销中的一个销转动。因此,主体236和夹部246在后续的安装夹部246的安装过程中容易地相互定位。
接下来,夹部246从下侧附接于固定于上面部28A的主体236。具体地,如图17所示,主体236的第二联接销236D和夹部246的第一联接孔247A相互定位。
夹部246配置成使得第二联接销236D的突出部236D 1分别与第一联接孔247A的侧方开口247A2重合。夹部246移动成更靠近第二联接销236D,以使第二联接销236D插入(联接)于第一联接孔247A。因此,突出部236D1穿过侧方开口247A2并且配置在圆筒状部246C的上壁部247的下侧处。
接下来,夹部246从图17中示出的状态绕着第二联接销236D的轴线转动90度。换言之,夹部246转动成使得夹部246的联接槽246D移动成更靠近第一联接销236C。以图17中的箭头R1示出夹部246的转动方向(图17中的顺时针方向)。当夹部246转动时,升起部246B被握住以使夹部246被容易地转动。
由于夹部246的转动,所以侧方开口247A2不与突出部236D1对应。突出部236D1通过上壁部247的主开口237A1的外周缘止动(在图15的状态下)。这防止了第二联接销236D从第一联接孔247A离开,并且主体236和夹部246相互固定以便不相互分离。
根据夹部246的转动,夹部246的联接槽246D移动成更靠近第一联接销236C。然后,在夹部246从图17中的状态绕着第二联接销的轴线转动90度之后,侧方开口247A2的配置方向基本上与突出部236D1的配置方向垂直(图18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一联接销236C的末端配合(联接)于联接槽246D。
因此,第一联接销236C和联接槽246D的联接限制了夹部246的相对于主体236的转动。因为夹部246的相对于主体236的转动被限制,所以突出部236D1被限制相对于主开口247A1的外周缘转动。这限制了主开口247A1的外周缘对突出部236D1的止动被释放。
根据以上过程,主体236和夹部246以将上面部28A夹在它们中间的方式联接于彼此。因此,钩构件226(主体236和夹部24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
当从上面部28A移除钩构件226时,通过执行与将钩构件226安装于上面部28A的过程相反的过程而从上面部28A移除钩构件226。夹基板部246A的形成有联接槽246D的部分(在图14中向下)移动成与主体部236的第一联接销236C分离。
因此,第一联接销236C从联接槽246D移除,并且夹部246能够相对于主体236转动。升起部246B设置于夹基板部246A的与形成有联接槽246D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此,操作者握住升起部246B并且向下拉升起部246B,这容易地使夹基板部246B的形成有联接槽246D的部分向下移动。
夹部246相对于主体236沿图1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因此,突出部236D1和侧方开口247A2相互重合。因此,第二联接销236D从第一联接孔247A移除,并且夹部246和主体236从上面部28A移除。
本实施方式的钩构件226容易地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并且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容易地移除。另外,因为钩构件22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所以钩构件226固定于上面部28A。因此,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钩构件226优选地用作使遮阳板18的第二遮阳帘保持在伸展状态的构件。
如图14所示,表皮30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以便覆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面部28A的表面28A1。主体236设置于上面部28A的表面28A1(表皮30的表面)。夹部246可以设置于上面部28A的表面28A2。将转动的夹部246设置在不设置表皮30的表面上。因此,夹部246容易地转动而不受到来自表皮30的任何影响(例如,由表皮30的柔性引起的与表皮30的摩擦)。
将在下面描述以上实施方式的变型例。
(1)在以上实施方式中,钩构件设置在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靠近车辆后侧的端部。然而,只要钩构件的安装部位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则不限制钩构件的安装部。
(2)在以上实施方式中,钩构件通过主体和夹部构造。然而,钩构件的构造不限于此,并且如果需要,可以改变。
(3)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在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被钩构件的主体和夹部夹在中间之后,夹部转动成将钩构件安装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然而,钩构件的安装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如果需要,可以改变。
(4)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第二遮阳板安装于作为窗框架的一部分的分隔框架。然而,第二遮阳板可以安装于窗框架的任何部分。
(5)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不包括装饰物(暴露于车室的内部空间)的窗框架14(至少弯曲部14B)优选地形成为实心的。例如,窗框架14或至少弯曲部14B填充有树脂。通过使窗框架14(至少弯曲部14B)形成为实心的,窗框架14(尤其是弯曲部14B)的刚性提高,并且这抑制共振的发生。将接收钩构件的安装孔设置在实心窗框架14中(尤其是在弯曲部14B中)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靠近弯曲部的部分,并且这实现将能够容易地移除的钩构件设置于具有实心窗框架14的车门装饰件的构造。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和附图中说明的以上实施方式。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包括以上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型例。
本说明书中描述或附图中示出的技术元素通过单个技术元素或技术元素的组合发挥技术效用。技术元素不应局限于在原始专利申请中声明的元素的组合。本说明书中描述或者附图中示出的技术是为了同时实现多个目的而提供的。当实现了这些目的中的至少一个时,技术的技术效用得到了发挥。
附图标记说明
2:车门
4:第一遮阳板
12、20:侧窗
14:窗框架
16:分隔框架
18:第二遮阳板
26、226:钩构件
28:车门装饰件
28A:(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
28B:第一安装孔
28C:第二安装孔
36:主体
36C:第一联接销
36D:第一联接孔
46:夹部
46C:第二联接销
46D:第一联接孔

Claims (15)

1.一种车门,其包括:
窗,所述窗包括外缘;
窗框架,所述窗框架设置成围绕所述窗的所述外缘;
遮阳板,所述遮阳板设置于所述窗框架的一部分以便从所述窗框架伸展和收纳在所述窗框架中,并且所述遮阳板构造成伸展成遮挡通过所述窗进入的光;
钩构件,所述钩构件构造成使所述遮阳板的端部止动成使所述遮阳板保持在伸展状态;以及
车门装饰件,所述车门装饰件设置于所述窗的下侧并且包括暴露于所述窗侧的上面部,其中,所述钩构件安装于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
所述钩构件(26)的主体(36)设置于所述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所述钩构件(26)的夹部(46)设置于所述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所述主体(36)和所述夹部(46)将所述车门装饰件(28)的所述上面部(28A)夹在中间,从而将所述钩构件(26)设置于所述车门装饰件(28)的所述上面部(28A),
在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被所述钩构件的所述主体和所述夹部夹在中间之后,所述夹部转动成将所述钩构件安装于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
所述钩构件安装之后容易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构造成沿着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伸展和收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框架包括靠近车辆后侧的弯曲部,并且与所述窗框架的其他部分相比,所述弯曲部是最弯曲的;并且
所述钩构件设置于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的靠近所述弯曲部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框架包括靠近车辆后侧的弯曲部,并且与所述窗框架的其他部分相比,所述弯曲部是最弯曲的;并且
所述钩构件设置于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的靠近所述弯曲部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暴露于车室的内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暴露于车室的内部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是实心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是实心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是实心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由金属制成并且是实心的。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由金属制成并且是实心的。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由金属制成并且是实心的。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填充有树脂。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填充有树脂。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填充有树脂。
CN201210144856.7A 2011-05-23 2012-05-10 车门 Active CN1027950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5023 2011-05-23
JP2011-115023 2011-05-23
JP2012081067A JP2013006586A (ja) 2011-05-23 2012-03-30 車両用ドア
JP2012-081067 2012-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5082A CN102795082A (zh) 2012-11-28
CN102795082B true CN102795082B (zh) 2015-05-13

Family

ID=47194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4856.7A Active CN102795082B (zh) 2011-05-23 2012-05-10 车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98316A1 (zh)
JP (1) JP2013006586A (zh)
CN (1) CN1027950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9966B2 (ja) * 2013-08-06 2018-05-09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FR3020785B1 (fr) * 2014-05-07 2017-08-25 Renault Sas Systeme de fixation d'un pare-soleil pour recouvrir une vitr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US20160114656A1 (en) * 2014-10-28 2016-04-28 Hyundai Motor Company Door curtain for vehicles
US9789752B1 (en) 2016-04-11 2017-10-17 Honda Motor Co., Ltd. Window shade hook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DE102016206301B4 (de) * 2016-04-14 2017-11-30 Bos Gmbh & Co. Kg Beschattung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782204B2 (ja) * 2017-08-09 2020-1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内装構造
JP6984330B2 (ja) * 2017-11-07 2021-12-1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内装部品の取付構造
CN108973883A (zh) * 2018-07-24 2018-12-11 芜湖鑫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门护板装置
KR20210100968A (ko) * 2020-02-07 2021-08-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서브 커튼을 구비한 도어 커튼 어셈블리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4567Y (zh) * 2000-12-19 2001-12-12 彭熙英 一种汽车厢体外置遮阳装置
US6332731B1 (en) * 1998-02-04 2001-12-25 Henkel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composite joint reinforcement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1593970A (zh) * 2003-09-09 2005-03-16 阿斯莫株式会社 具有遮光板的遮阳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1757A (ja) * 1998-04-14 1999-10-26 Tetsuo Ogusu 自動車の窓カバー
JP3636048B2 (ja) * 2000-08-04 2005-04-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2731B1 (en) * 1998-02-04 2001-12-25 Henkel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composite joint reinforcement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2464567Y (zh) * 2000-12-19 2001-12-12 彭熙英 一种汽车厢体外置遮阳装置
CN1593970A (zh) * 2003-09-09 2005-03-16 阿斯莫株式会社 具有遮光板的遮阳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5082A (zh) 2012-11-28
US20120298316A1 (en) 2012-11-29
JP2013006586A (ja)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5082B (zh) 车门
CN203511516U (zh) 车辆用门装饰件
US7954345B2 (en) Washing machine with ornamental panel
WO2016147815A1 (ja) 車両及び車両用アンテナ装置
CN102774253B (zh) 将实用部件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用的实用部件组件
CN105073565B (zh) 车辆后部结构
US20110304165A1 (en) Door Rod and Clip Assembly
CN102029880B (zh) 遮蔽盖的定位构造
CN103921734A (zh) 车辆的内饰构件的安装结构
JP5572835B2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4774557B2 (ja) 車両のパワーバックドア
CN111218800B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04108353A (zh) 车辆的外部构造
KR101855749B1 (ko) 자동차의 도어 프레임
CN104648271A (zh) 树脂部件安装构造
KR102163077B1 (ko) 자동차용 윈도우 레귤레이터
CN208698689U (zh) 一种外夹条前端盖、外夹条组件及外夹条组件安装结构
CN109414977B (zh) 用于车辆车身的卷帘组件和用于组装卷帘组件的方法
JP2010143337A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ー構造
JP2017065497A (ja) 車両の内装構造
DE102015216999A1 (de) Innenspiegelsockel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589598B2 (ja) 取付構造
JP3244789U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CN108691469B (zh) 用于车辆行李箱盖铰链的盖组件
JP6658231B2 (ja) 車両用ド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