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5478B -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5478B
CN102785478B CN201210301029.4A CN201210301029A CN102785478B CN 102785478 B CN102785478 B CN 102785478B CN 201210301029 A CN201210301029 A CN 201210301029A CN 102785478 B CN102785478 B CN 102785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forementioned
view data
printing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10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5478A (zh
Inventor
臼田秀范
鸭志田伸一
吉泽光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85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5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5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5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using a specific wave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6Non-ejecting pul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8Pre-pul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74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stacked structure type, deformed by compression/extension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008Sequential or multiple printing, e.g. on previously printed background; Mirror printing; Recto-verso printing; using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rinting techniques; Printing of patterns visible in reflection and by transparency; by superposing printed artif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72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mechanical wave energy, e.g. ultrasonics;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e.g. electric discharge, plasma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能有效地利用透明媒介物的双面。印刷装置,具有从喷嘴排出墨滴的排出头并将图像印刷于媒介物上,前述媒介物为透明媒介物;准备图像数据并选择前述图像数据而设定为第1图像和第2图像中的一方;进行使前述图像数据成为镜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并设定为前述第1图像和前述第2图像中的另一方;前述第1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与前述第2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不同;前述排出头将第1图像印刷于前述媒介物之上,将背景图像印刷于前述第1图像之上,将前述第2图像印刷于前述背景图像之上。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010164053.9、申请日为2010年4月9日、发明名称为“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排出头的喷嘴排出墨滴而将图像印刷于媒介物的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印刷装置已知喷墨打印机。该打印机从排出头的喷嘴向媒介物排出墨滴而将图像印刷于媒介物。
作为该媒介物有时使用透明膜等的透明媒介物,也就是使用可透过媒介物看见相反侧的媒介物。而且,由专利文献1,公开了可以转换“表面打印印刷模式”、和“背面打印印刷模式”的打印机,其中“表面打印印刷模式”先对于该透明媒介物印刷白色的背景图像,再从其上重叠印刷目的图像;“背面打印印刷模式”则先将目的图像印刷于透明媒介物,再将白色的背景图像重叠印刷于其上。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85422号公报。
可是,上述的技术作为仅从透明媒介物的一方的面以背景图像为背景而进行图像的辨认的印刷物,并非对于背景图像将一方的面及另一方的面这双面用于图像的辨认,未有效地利用双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所作出,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透明媒介物的双面。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发明为具有从喷嘴排出墨滴的排出头并将图像印刷于媒介物上的印刷装置,前述媒介物为透明媒介物;准备2个图像数据并选择前述2个图像数据之中一方图像数据而设定为笫1图像与第2图像之一方;将前述未被选中的图像数据设定为前述第1图像与第2图像之另一方;进行使设定为前述笫1图像的图像数据成为镜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前述排出头将第1图像的镜像印刷于前述媒介物之上并将背景图像印刷于前述第1图像的镜像之上,将前述第2图像的实像印刷于前述背景图像之上。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前述第1图像和前述第2图像中的任一方图像为印刷面积比另一方的图像少的附加图像。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前述笫1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与前述第2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不同。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将前述附加图像设定为前述笫2图像。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具有模式选择部,在选择透过模式时,不进行使前述被选择的图像数据成为镜像的处理而将其设定为第1图像,将前述未被选择的图像数据设定为第2图像;前述排出头将笫1图像的实像印刷于前述媒介物之上,将背景图像印刷于前述第1图像的实像之上,将前述第2图像的实像印刷于前述背景图像之上。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背景色的墨具有当被照射紫外线时发生固化的性质;在选择前述透过模式时,通过使前述紫外线照射于前述背景色的墨的照射量不同,来使前述背景图像的透过浓度不同。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通过使前述背景图像的媒介物上的每预定面积的印刷墨量不同,来使前述背景图像的透过浓度不同。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2个图像数据并选择前述2个图像数据中的一方的图像数据而将其设定为第1图像和第2图像中的一方;将前述未被选择的图像数据设定为前述笫1图像和前述第2图像中的另一方;进行使得设定为前述笫1图像的图像数据成为镜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将前述第1图像的镜像印刷于透明媒介物之上,将背景图像印刷于前述第1图像的镜像之上,将前述第2图像的实像印刷于前述背景图像之上。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来加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印刷系统100的构成的框图。
图2A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概要图,图2B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横剖面图。
图3是排出头单元40的排出头41中的喷嘴排列的说明图。
图4是对排出头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驱动信号COM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对实像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相对于实像的镜像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墨的重叠顺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10A是对反射模式中的第1图像~第2图像的墨的重叠进行说明的图,图10B是对透过模式中的第1图像~第2图像的墨的重叠进行说明的图,图10C是对剔除白色墨点时的透过模式中的第1图像~第2图像的墨的重叠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笫1实施方式中的带式印刷的说明图。
图12是笫1实施方式中的交错(interlace)印刷的说明图。
图1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微动进给(microfeed)印刷的说明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带式印刷的说明图。
图15是笫2实施方式中的交错印刷的墨的重叠的说明图。
图16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交错印刷的说明图。
图17是第2图像的分辨率低时的交错印刷的墨的重叠的说明图。
图18是笫2图像的分辨率低时的交错印刷的说明图。
图19是笫2实施方式中的微动进给印刷的说明图。
图20是第2图像的分辨率低时的微动进给印刷的说明图。
图21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带式印刷的说明图。
图22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交错印刷的说明图。
图23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微动进给印刷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包括行式打印机1’的印刷系统100的构成的框图。
图25是行式打印机1’的立体图。
图26是行式打印机1’中的喷嘴列单元41,的说明图。
图27是对行式打印机1’中的印刷进行说明的图。
符号的说明
1打印机,
20输送单元,21进纸滚筒,22输送电动机,
23输送滚筒,24压印板,25出纸滚筒,
30滑架单元,31滑架,40排出头单元,
402墨供给路,404喷嘴连通路,406弹性板,
50检测器组,60控制器,61接口,
62CPU,63存储器,70驱动信号生成电路,
90紫外线照射单元,110计算机,
111接口,112CPU,113存储器,
S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的事项。
印刷装置是具有从喷嘴排出墨滴的排出头并将图像印刷于媒介物上的装置,前述媒介物为透明媒介物;准备2个图像数据并选择前述2个图像数据之中一方图像数据而设定为笫1图像与第2图像之一方;将前述未被选中的图像数据设定为前述笫1图像与第2图像之另一方;进行使得设定为前述第1图像的图像数据成为镜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前述排出头将第1图像的镜像印刷于前述媒介物之上并将背景图像印刷于前述第1图像的镜像之上,将前述第2图像的实像印刷于前述背景图像之上。
通过如此地进行,能够有效地利用透明媒介物的双面。
作为如此的印刷装置,优选:前述第1图像与前述第2图像之任一方图像为印刷面积比另一方图像少的附加图像。并且,优选:前述第1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与前述第2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不同。并且,也可以将前述附加图像设定为前述第2图像。并且,也可以具有模式选择部,并在选中透过模式的情况下,不进行使前述被选中的图像数据成为镜像的处理而设定为第1图像,将前述未被选中的图像数据设定为第2图像;前述排出头将第1图像的实像印刷于前述媒介物之上并将背景图像印刷于前述第1图像的实像之上,将前述第2图像的实像印刷于前述背景图像之上。
并且,优选:前述背景色的墨具有若被照射紫外线则发生固化的性质;在选中前述透过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前述紫外线照射于前述背景色的墨的照射量不同,使前述背景图像的透过浓度不同。并且,也可以通过使前述背景图像的媒介物上的每预定面积的印刷墨量不同,使前述背景图像的透过浓度不同。
通过如此地进行,能够有效地利用透明媒介物的双面。
印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2个图像数据并选择前述2个图像数据之中一方图像数据而设定为第1图像与第2图像之一方;将前述未被选中的图像数据设定为前述第1图像与第2图像之另一方;进行使设定为前述第1图像的图像数据成为镜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将前述第1图像的镜像印刷于透明媒介物之上并将背景图像印刷于前述第1图像的镜像之上,将前述第2图像的实像印刷于前述背景图像之上。
通过如此地进行,能够有效地利用透明媒介物的双面。
第1实施方式
(关于印刷系统)
图1是表示印刷系统100的构成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如示于图1地,为具有打印机1、计算机110的系统。
打印机1为将墨喷射于媒介物而将图像形成(印刷)于该媒介物的印刷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串行型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可以将图像印刷于膜片S等多种媒介物。还有关于打印机1的构成后述。
计算机110具有接口111、CPU112、和存储器113。接口111在与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CPU112进行计算机110的整体性控制,运行安装于该计算机110的各种程序。存储器113存储各种程序和/或各种数据。在安装于计算机110的程序之中,有用于将从应用程序所输出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印刷数据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而且计算机110将通过打印机驱动程序所生成的印刷数据输出于打印机1。
(打印机的构成)
图2A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概要图。图2B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横剖面图。
打印机1具有输送单元20、滑架单元30、排出头单元40、检测器组50、控制器60、驱动信号生成电路70、及紫外线照射单元90。
打印机1通过控制器60控制各单元(输送单元20、滑架单元30、排出头单元40、驱动信号生成电路70、紫外线照射单元90)。控制器60基于从计算机110接收到的印刷数据,对各单元进行控制,将图像印刷于膜片S等的媒介物。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膜片为透过膜片可看见相反侧的膜片。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的透明媒介物也可以为半透明媒介物等,只要是可透过而看到的媒介物等即可。
输送单元20用于使膜片S输送于预定的方向(以下,称为输送方向)。该输送单元20具有进纸滚筒21、输送电动机22、输送滚筒23、压印板24、和出纸滚筒25。进纸滚筒21是用于将插进媒介物插入口的膜片S供纸到打印机内的滚筒。输送滚筒23是将通过进纸滚筒21所进纸的膜片S输送至可以印刷的区域的滚筒,通过输送电动机22所驱动。压印板24对正在印刷的膜片S进行支持。出纸滚筒25是将膜片S排出于打印机的外部的滚筒,相对于可以印刷的区域设置于输送方向下游侧。该出纸滚筒25与输送滚筒23同步地旋转。
滑架单元30用于使排出头移动于预定的方向(在附图中为移动方向)。滑架单元30具有滑架31、和滑架电动机32。滑架31可以往复移动于移动方向,通过滑架电动机32所驱动。并且,滑架31可以装拆地对收纳墨的墨盒进行保持。
排出头单元40用于将墨排出于膜片。排出头单元40具备具有多个喷嘴的排出头41。因为排出头41作为排出头单元40设置于滑架31,所以若滑架31移动于移动方向,则排出头41也移动于移动方向。而且,通过当排出头41移动于移动方向时断续地排出墨,使得沿移动方向的墨点行(栅格行,raster line)形成于膜片S。还有,关于排出头的内部结构后述。
检测器组50是指对打印机1各部分的信息进行检测而发送给控制器60的各种检测器。
控制器60为用于进行打印机的控制的控制单元。控制器60具有接口部61、CPU62、和存储器63。接口部61在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10与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CPU62为用于进行打印机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63用于确保存储CPU62的程序的区域、工作区等,具有RAM、EEPROM等的存储元件。CPU62按照存储于存储器63的程序,对各单元进行控制。
驱动信号生成电路70生成用于施加于包括于后述的排出头中的压电元件等的驱动元件而排出墨滴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生成电路70包括未图示的DAC。而且,基于与从控制器60所送来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相关的数字数据,生成模拟的电压信号。并且,驱动信号生成电路70还包括未图示的放大电路,基于所生成的电压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生成驱动信号。
紫外线照射单元90是用于使前述的紫外线固化型的墨固化而照射紫外线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紫外线照射单元90通过LED等所构成,设置于排出头41。而且,若滑架单元30使排出头41移动,则紫外线照射单元90也沿排出头41的移动方向移动。并且,紫外线照射单元90的紫外线照射强度通过控制器60所控制。
图3是排出头单元40的排出头41中的喷嘴排列的说明图。还有,在此,为了使对只能从下面观看的喷嘴列进行说明容易而图示为可以从上部观察。
在排出头41,形成黑色墨喷嘴列K、青绿色墨喷嘴列C、品红色墨喷嘴列M、黄色墨喷嘴列Y、及白色墨喷嘴列W。各喷嘴列具备多个(在此,为360个)排出墨的喷嘴。各喷嘴列的多个喷嘴沿膜片S的输送方向,以一定的喷嘴间距(在此,为360dpi)并排。
并且,在排出头41,安装用于使紫外线固化用墨固化的紫外线照射单元90。紫外线照射单元90通过可以照射紫外线的LED等所构成。
通过如此地设置紫外线照射单元90,在排出头41的移动方向中的去程中进行墨点的形成,在返程中对墨点照射紫外线。而且,在去程中所形成的墨点在排出头41的返程中固化。还有,如后述地,相应于所选中的模式,来自紫外线照射单元90的紫外线照射强度能够改变。
图4是对排出头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在附图中,示出喷嘴Nz、压电元件PZT、墨供给路402、喷嘴连通路404及弹性板406。
对墨供给路402,从未图示的墨箱供给墨。然后,这些墨等被供给于喷嘴连通路404。在压电元件PZT施加后述的驱动信号的驱动脉冲。若被施加驱动脉冲,则压电元件PZT按照驱动脉冲的信号而伸缩,使弹性板406振动。然后,从喷嘴Nz排出对应于驱动脉冲的振幅的量的墨滴。
图5是对驱动信号COM进行说明的图。驱动信号COM按每个重复周期T重复生成。作为重复周期的期间T对应于排出头在膜片S中移动1个像素的量之间的期间。例如,在排出头的移动方向的印刷分辨率为360dpi的情况下,期间T相当于排出头用于移动1/360英寸的期间。而且,通过基于包括于印刷数据的像素数据,将包括于期间T的各区间的微振动脉冲PS1或驱动脉冲PS2施加于压电元件PZT,能够在1个像素内形成墨点或不形成墨点。
驱动信号COM具有在重复周期中的区间T1所生成的微振动脉冲PS1、和驱动脉冲PS2。微振动脉冲PS1为用于使喷嘴的墨面(墨的弯液面)微振动的脉冲。在施加该脉冲的情况下,墨并不从喷嘴喷射。另一方面,驱动脉冲PS2为用于使墨从喷嘴喷射的驱动脉冲。在施加该脉冲的情况下,从喷嘴喷射墨。
在附图中,作为驱动脉冲PS2的振幅示为Vh。若增大该振幅,则喷射大尺寸的墨滴,若减小振幅则喷射小尺寸的墨滴。
图6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首先,进行所印刷的图像的选择、及印刷模式的选择(S102)。选择图像(图像数据)选择2个(图像数据A、图像数据B),一方作为笫1图像,另一方作为第2图像。当选择图像时,也可以将通过用户从显示于由打印机或者与打印机不同的另外装置所具备的显示部(监视器等)的图像之中所选中的图像数据作为选择图像。并且,既可以将从其他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设定为选择图像,也可以将存储于存储器的图像数据作为选择图像。
被选中的2个图像数据既可以分别单独地被选中,并且,在选中2个图像数据的1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预先关联于所选中的图像数据的另一个图像数据选择为第2个图像数据。例如,在笫1个图像数据为某对象物的图像的情况下,第2个图像数据也可以为表示与该对象物相关的信息的图像,将预先关联于该图像数据的标签等的信息作为图像数据。并且,也可以在存储器等预先关联地存储2个图像数据。
虽然在步骤S102中,也进行印刷模式的选择,但是在此,通过用户界面,选择反射模式与透过模式之任一方。
接下来,进行所选中的是反射模式还是透过模式的判定(S104)。而且,在选中反射模式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06,在选中透过模式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12。
在选中反射模式的情况下,使第1图像成为镜像地再构成图像数据。
图7是用于对实像进行说明的图。并且,图8是用于对相对于实像的镜像进行说明的图。在各附图,示出形成墨点的像素,形成墨点的像素被加上影线。还有,为了说明的容易,减少地示出所印刷的膜片S中的像素。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实像的图像数据变换为镜像的图像数据时,以膜片S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为轴,使得成为左右翻转的图像地重新构成图像数据。若对图7与图8进行比较,则以膜片S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为轴,调换所形成的墨点。如此一来,重新构成为,实像的图像数据变成镜像的图像数据。
还有,使图像数据成为镜像的数据的处理并不限于上述方法,只要是当从印刷时辨认的方向观看包括于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时,使左右翻转地重新排列像素的顺序的方法即可,而不限于上述方法。
接下来,按第1图像、背景图像、笫2图像的顺序重叠于膜片S上地进行印刷。
图9是对墨的重叠顺序进行说明的图。在附图中,示出重叠于膜片S之上地所形成的墨点的顺序。如由附图所示地,在膜片S之上,形成第1图像(镜像),在第1图像之上作为背景图像涂覆白色墨,进而在涂覆的白色墨之上形成第2图像(实像)。
通过如此地进行,因为夹着背景图像(白色墨)而印刷互相不同的第1图像与第2图像,所以通过图像能够使由膜片所携带的信息量基本增倍。而且,能够实现膜片本身的节约和膜片的设置用空间的节约。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4中,在判定为选中透过模式(未选中反射模式)的情况下,按第1图像、背景图像、第2图像的顺序重叠于膜片S上地进行印刷。此时,可从笫1图像侧透过观看第2图像、或可从第2图像侧透过观看第1图像地,对背景图像进行印刷(S112)。此时所印刷的背景图像成为透过浓度比选中反射模式时的背景图像高的背景图像。
透过浓度(透过率)是印刷有背景图像的媒介物的、对可见光的透过浓度进行测定所求得的特性,越容易使光透过则越高。能够以已有的光学透过浓度计进行测定。还有,在以相同的墨对背景图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透过浓度能够通过减少媒介物的每预定面积的背景图像的印刷墨量而提高。并且,在以不同的背景色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包括于墨中的白色颜料的量少的墨能够使透过浓度提高,通过在打印机中使排出头具备对应于多种类型的背景色墨的喷嘴列、根据模式对喷嘴列进行选择而用于印刷,能够改变背景图像的透过浓度。并且,在UV墨的情况下,即使通过改变照射条件也能够改变透过浓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对透过浓度进行了测定时,透过模式中的背景图像(第2背景图像)一方比反射模式中的背景图像(第1背景图像)的透过浓度高。
图10A是对反射模式中的笫1图像~笫2图像的墨的重叠进行说明的图,图10B是对透过模式中的笫1图像~第2图像的墨的重叠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0A中的反射模式中,因为白色墨基本完全地覆盖第1图像的墨之上,所以从第2图像侧难以辨认第1图像(或从第1图像侧难以辨认第2图像)。另一方面,在图10B中的透过模式中,因为白色墨未完全覆盖笫1图像的墨点上,所以从第2图像侧容易辨认第1图像(或从第1图像侧容易辨认第2图像)。
为了使白色墨不完全覆盖第1图像的墨点上,能够通过在白色墨W滴中后使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比反射模式时强而实现。通过使紫外线照射强度比反射模式时强,能够使白色W的墨在浸润扩展之前固化。通过如此地进行,可透过第2图像看到第1图像,能够实现透过模式。
图10C是对剔除白色墨点时的透过模式中的笫1图像~第2图像的墨的重叠进行说明的图。若与图10A进行比较,则存在白色W的墨并未形成于第1图像的墨点上的部位。为了设置白色W的墨并不形成于第1图像的墨点上的部位,可以通过采用如设置不形成墨点的像素那样的背景图像的图像数据而实现。通过如此地进行,可透过笫2图像看到笫1图像,能够实现透过模式。
并且,如果每滴墨滴的墨量也就是说按每1个像素进行印刷的墨量相同,则分辨率越高则媒介物的每预定面积的印刷墨量越多。并且,即使分辨率相同如果按每1个像素进行印刷的墨量多,则媒介物的每预定面积的印刷墨量也变多。并且,虽然上述的分辨率是指在以分辨率所规定的每预定面积的像素数的全部形成墨点,但是通过改变以分辨率所规定的像素之中的实际形成墨点的像素数量,也能够改变媒介物的每预定面积的印刷墨量。而且,即使是按每1个像素进行印刷的墨量和分辨率都相同的背景图像,通过多次重叠进行印刷,也能够增多媒介物的每预定面积的印刷墨量。
还有,也可以当进行步骤S112的透过模式的印刷时,选择是进行以背景图像为背景从第1图像侧辨认图像的透过模式的情况、还是进行以背景图像为背景从第2图像侧辨认图像的透过模式的情况,在选中前者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112的处理,在选中后者的情况下,在进行了使笫1图像与第2图像双方图像数据都变成镜像的图像数据再构建之后,进行步骤S112的处理。
并且,2个图像双方都可以是照片图像等的图像。该情况下,如前述地,例如,也可以通过用户选择将2个图像的哪个设定为笫1图像或者第2图像。
并且,在上述的各模式中,能够以任一方图像作为与印刷物相关的附加信息。附加信息是使与被附加该附加图像的图像相关的各种如下信息成为图像数据的信息,上述各种信息例如为照片编号、与拍照为照片的对象物相关的信息、印刷编号、与印刷装置相关的信息、与印刷媒介物相关的信息等。而且,作为附加信息,能够使一方图像为宣传用的图像。
还有,因为附加图像大多信息量比被附加该附加图像的图像少和/或为文字信息,所以可以用低印刷分辨率进行印刷。
并且,在步骤S102中,最初所设定的图像数据既可以为第2图像、也可以为第1图像。并且,将2个图像数据的哪个设定为笫1图像或者笫2图像的处理如上述地,既可以通过用户选择,也可以通过打印机的控制部或其他装置的控制部所设定。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图像数据的内容而设定。例如,在2个图像数据为照片图像与文字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照片图像设定为第1图像。此时,将照片图像设定为第1图像的一方因为成为透过透明媒介物从背面辨认照片图像的印刷物,照片图像能够比第2图像清楚地进行印刷且照片图像面难以发生污损,所以优选。
还有在该情况下,适合将印刷物用作证明照片、ID卡片、商品标签、名片等。
并且,虽然在步骤S102中进行模式的选择,但是也可以为并不进行如此的模式选择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只要省略步骤S104的处理而转向步骤S106的处理即可。
在以下,关于在第1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的排出头对第1图像、背景图像、及第2图像进行印刷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1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带式(band)印刷的说明图。在图中,示出由白色W、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及黑色K的喷嘴列构成的排出头。在此,为了说明的容易,设在各喷嘴列包括9个喷嘴,示为#1~#9的喷嘴编号。并且,在排出头的右侧相邻处示出,在各路径中任一个喷嘴在栅格行是否形成墨点。
若再次参照图9,则可知在形成第1图像的层标出符号“1”,在形成第2图像的层标出符号“2”,在由白色墨形成背景图像的层标出符号“W”。在本附图中这些符号也相对应,对形成第1图像的喷嘴标出符号“1”,对形成第2图像的喷嘴标出符号“2”,对由白色墨形成背景图像的喷嘴标出符号“W”。还有,未标出它们这任一符号的喷嘴为未使用的喷嘴。
而且,在各路径中,也对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的喷嘴标出符号“1”,对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的喷嘴标出符号“2”,对通过白色墨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的喷嘴标出符号“W”。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各路径中,在排出头41的去程中排出墨,在排出头41的返程中从紫外线照射单元90照射紫外线,使所排出的墨固化。而且,紫外线照射单元90的紫外线的强度如前述地因所选中的模式而不同。也就是说,选中透过模式时的一方与选中反射模式时相比,加强紫外线的强度。
若参照附图,则成为可以印刷区域的区域为第7栅格行以下。例如,在第7栅格行~第9栅格行中,通过路径1的YMCK的喷嘴#7~#9而在膜片S上进行第1图像的墨点的形成。在此,每次完成1路径都使膜片S沿输送方向输送3喷嘴间距的量。在附图中,如表示膜片S相对地移动于输送方向地,表示被形成墨点的栅格行的位置如附图中的箭头地移动。
而且,在路径2中,通过白色W的喷嘴#4~#6,在第1图像之上进行背景图像的墨点的形成。进而,在路径3中,通过YMCK的喷嘴#1~#3,在背景图像之上进行第2图像的墨点的形成。以下,通过进行同样的印刷,能够在可以印刷区域中,先在膜片S上印刷笫1图像,再在第1图像之上印刷背景图像,进而在背景图像之上印刷第2图像。
通过如此地进行,当选中反射模式时,能够透过膜片S看到第1图像,能够从其相反侧看到第2图像。并且,当选中透过模式时,从任一方向都能够看到第1图像与第2图像。
还有,虽然在此通过使在返程中进行照射的紫外线的强度按每个模式而不同来使由白色墨W得到的背景图像的透过的程度不同,但是如前述地,也可以通过采用剔除地形成白色墨点的那样的背景图像的图像数据,而使由白色墨W得到的背景图像的透过的程度不同。
图1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交错印刷的说明图。在图中,示出由白色W、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及黑色K的喷嘴列构成的排出头。在此,为了说明的容易,设在各喷嘴列包括9个喷嘴。并且,在排出头的右侧相邻处示出,在各路径中任一喷嘴是否在栅格行形成墨点。
在此,也对形成第1图像的喷嘴标出符号“1”,对形成第2图像的喷嘴标出符号“2”,对形成由白色墨得到的背景图像的喷嘴标出符号“W”。进而,在各路径中,也对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的喷嘴标出符号“1”,对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的喷嘴标出符号“2”,对通过白色墨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的喷嘴标出符号“W”。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在各路径中,在排出头41的去程中排出墨,在排出头41的返程中从紫外线照射单元90照射紫外线,使得所排出的墨固化。而且,紫外线照射单元90的紫外线的强度如前述地因所选中的模式而不同。也就是说,选中透过模式时的一方与选中反射模式时相比,使得紫外线的强度加强。
若参照附图,则成为可以印刷区域的为第31栅格行以下。例如,着眼于第31栅格行~第33栅格行而对形成墨点的顺序进行说明。
通过路径1的YMCK的喷嘴#9而在膜片S上的第33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此,每次完成1路径都使得膜片S沿着输送方向按照3/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
然后,在路径2中,通过YMCK的喷嘴#8,在膜片S上的第32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3中,通过YMCK的喷嘴#7,在膜片S上的第31栅格行形成笫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4中,虽然通过YMCK的喷嘴#7等,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但是若着眼于笫31栅格行~第33栅格行,则墨点并不形成于这些栅格行。
在路径5中,通过白色W的喷嘴#6,在第1图像上的第33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6中,通过白色W的喷嘴#5,在第1图像上的第32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7中,通过白色W的喷嘴#4,在第1图像上的第31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8中,虽然通过白色W的喷嘴4等,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但是若着眼于第31栅格行~第33栅格行,则在这些栅格行并不形成墨点。
在路径9中,通过YMCK的喷嘴#3,在背景图像上的笫33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在路径10中,通过YMCK的喷嘴#2,在背景图像上的第32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在路径11中,通过YMCK的喷嘴#1,在背景图像上的笫31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
以下,通过进行同样的印刷,能够在可印刷区域中,将第1图像印刷于膜片S上,并将背景图像印刷于第1图像之上,进而将第2图像印刷于背景图像之上。
图13是笫1实施方式中的微动进给印刷的说明图。在图中,示出由白色W、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及黑色K的喷嘴列构成的排出头。在此,为了说明的容易,设在各喷嘴列包括9个喷嘴,示出#1~#9的喷嘴编号。并且,在排出头的右侧相邻处示出,在各路径中任一喷嘴是否在栅格行形成墨点。
在此,也对形成第1图像的喷嘴标出符号“1”,对形成笫2图像的喷嘴标出符号“2”,对形成由白色墨得到的背景图像的喷嘴标出符号“W”。进而,在各路径中,也对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的喷嘴标出符号“1”,对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的喷嘴标出符号“2”,对通过白色墨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的喷嘴标出符号“W”。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在各路径中,在排出头41的去程中排出墨,在排出头41的返程中从紫外线照射单元90照射紫外线,使所排出的墨固化。而且,使得紫外线照射单元90的紫外线的强度如前述地因所选中的模式而不同。也就是说,选中透过模式时的一方与选中反射模式时相比,使得紫外线的强度加强。
若参照附图,则变成可印刷区域的为第25栅格行以下。例如,着眼于第25栅格行~第28栅格行而对形成墨点的顺序进行说明。
通过路径1的YMCK的喷嘴#7而在膜片S上的第25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此,每次完成1路径都使膜片S沿着输送方向按1/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
然后,在路径2中,通过YMCK的喷嘴#7,在膜片S上的第26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3中,通过YMCK的喷嘴#7,在膜片S上的第27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4中,通过YMCK的喷嘴#7,在膜片S上的第28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
在路径5中,通过白色W的喷嘴#4,在第1图像上的第25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6中,通过白色W的喷嘴#4,在笫1图像上的第26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7中,通过白色W的喷嘴#4,在第1图像上的笫27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8中,通过白色W的喷嘴#4,在第1图像上的笫28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
在路径9中,通过YMCK的喷嘴#1,在背景图像上的笫25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在路径10中,通过YMCK的喷嘴#4,在背景图像上的第26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在路径11中,通过YMCK的喷嘴#4,在背景图像上的笫27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在路径12中,通过YMCK的喷嘴#4,在背景图像上的第28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
如此地,若进行12路径的量的墨点的形成,则将膜片S沿着输送方向按照2喷嘴间距与1/4喷嘴间距相加的间距的量被输送。然后,重复与上述同样的墨点形成。通过如此地进行,能够在可印刷区域中,在膜片S上对第1图像进行印刷,并在第1图像之上对背景图像进行印刷,进而在背景图像之上对第2图像进行印刷。
并且,作为上述的实施例的变形例,也可以为:同一组的喷嘴在1栅格排出多次,用同一组的喷嘴对1栅格以多次路径进行印刷。
第2实施方式
图14是笫2实施方式中的带式印刷的说明图。在图中,示出由白色W、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及黑色K的喷嘴列构成的排出头。在此,为了说明的容易,设在各喷嘴列包括8个喷嘴,示为#1~#8的喷嘴编号。并且,在排出头的右侧相邻处示出,在各路径中任一喷嘴是否在栅格行形成墨点。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在各路径中,在排出头41的去程中排出墨,在排出头41的返程中从紫外线照射单元90照射紫外线,使得所排出的墨固化。而且,使得紫外线照射单元90的紫外线的强度如前述地因所选中的模式而不同。也就是说,选中透过模式时的一方与选中反射模式时相比,使得紫外线的强度加强。
若参照附图,则变成可印刷区域的为第5栅格行以下。例如,着眼于第5栅格行~笫8栅格行对形成墨点的顺序进行说明。
通过路径1的YMCK的喷嘴#5~#8而在膜片S上的第5栅格行~第8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接下来,并不将膜片S沿输送方向输送,在路径2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5~#8而在第1图像上的第5栅格行~第8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此每次完成2路径都使得膜片S沿输送方向按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
在路径3中,通过YMCK的喷嘴#1~#4,在背景图像上的第5栅格行~第8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还有,此时,在第9栅格行~笫12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4中,虽然在第5栅格行~第8栅格行并不形成图像,但是在第9栅格行~笫12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然后,膜片S沿着输送方向按照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以下,通过重复路径3~4的工作,能够在可印刷区域中,将第1图像印刷于膜片上,并将背景图像印刷于第1图像之上,进而,再将第2图像印刷于背景图像之上。
图15是笫2实施方式中的交错印刷的墨的重叠的说明图。在附图中,示出重叠于膜片S之上地所形成的墨点的顺序。在此,与前述的图9不同之点为:以比第2图像低的分辨率印刷第1图像的结果是,在形成第1图像的层中,存在不能形成墨点的像素。
图16是笫2实施方式中的交错印刷的说明图。在附图中,示出由白色W、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及黑色K的喷嘴列构成的排出头。在此,为了说明的容易,设在各喷嘴列包括6个喷嘴,并示为#1~#6的喷嘴编号。
若参照附图,则成为可印刷区域的为第19栅格行以下。例如,着眼于第19栅格行~第21栅格行而对形成墨点的顺序进行说明。
在路径1中,通过YMCK的喷嘴#6,在膜片S上的第21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此,在形成了第1图像的墨点之后并不进行膜片S的输送。然后,在路径2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6,在第1图像上的第21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然后,膜片S按3/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
在路径3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5,在膜片S上的笫20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接下来,膜片S按3/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在路径4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4,在膜片S上的第19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然后,膜片S按3/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
在路径5中,虽然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4等,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但是若着眼于笫19栅格行~第21栅格行,则墨点并不形成于这些栅格行。在路径6中,虽然也通过YMCK的喷嘴#4等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但是若着眼于第19栅格行~第21栅格行,则墨点并不形成于这些栅格行。如前述地,因为在形成了第1图像之后并不进行膜片S的输送,所以在此也不进行膜片S的输送。
在路径7中,通过YMCK的喷嘴#3,在背景图像上的第21栅格行上形成笫2图像的墨点。接下来,将膜片S按照3/4喷嘴间距的量输送。在路径8中,通过YMCK的喷嘴#2,在背景图像上的第20栅格行上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接下来,将膜片按照3/4喷嘴间距的量输送。在路径9中,通过YMCK的喷嘴#1,在背景图像上的第19栅格行上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
以下,通过进行同样的印刷,能够在可印刷区域中,将笫1图像印刷于膜片S上,并将背景图像印刷于第1图像之上,进而,再将第2图像印刷于背景图像之上。
并且,通过如上述地进行印刷,能够使第1图像的墨点的密度比笫2图像的墨点的密度低,能够对第1图像进行分辨率比笫2图像低的印刷。
图17是笫2图像的分辨率低时的交错印刷的墨的重叠的说明图。在附图中,示出重叠于膜片S之上地所形成的墨点的顺序。在此,与前述的图9不同之点为:以比第1图像低的分辨率印刷笫2图像的结果是,在形成第2图像的层中,存在不能形成墨点的像素。
图18是第2图像的分辨率低时的交错印刷的说明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在各路径中,在排出头41的去程中排出墨,在排出头41的返程中从紫外线照射单元90照射紫外线,使得所排出的墨固化。而且,使得紫外线照射单元90的紫外线的强度如前述地因所选中的模式而不同。也就是说,选中透过模式时的一方与选中反射模式时相比,使得紫外线的强度加强。
若参照附图,则成为可印刷区域的为第19栅格行以下。例如,着眼于第19栅格行~第21栅格行而对形成墨点的顺序进行说明。
在路径1中,通过YMCK的喷嘴#6而在膜片S上的第21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然后,膜片S按照3/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还有,在以下,直至路径7为止按每个路径使得膜片S按照3/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
在路径2中,通过YMCK的喷嘴#5在膜片S上的第20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3中,通过YMCK的喷嘴#4在膜片S上的第19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4中,虽然通过YMCK的喷嘴#4等,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但是若着眼于第19栅格行~第21栅格行,则墨点并不形成于这些栅格行。
在路径5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3,在笫1图像上的第21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6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2,在第1图像上的第20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7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1,在第1图像上的第19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此,在即将形成第2图像之前并不进行膜片S的输送。因为在下一路径中形成第2图像,所以在此并不进行膜片S的输送。
在路径9中,通过YMCK的喷嘴#1,在背景图像上的第19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
以下,通过进行同样的印刷,能够在可印刷区域中,将笫1图像印刷于膜片S上,并将背景图像印刷于第1图像之上,进而将第2图像印刷于背景图像之上。
并且,通过如上述地进行印刷,能够使第2图像的墨点的密度比第1图像的墨点的密度低,能够对第2图像进行分辨率比第1图像低的印刷。
图1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微动进给印刷的说明图。在附图中,示出由白色W、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及黑色K的喷嘴列构成的排出头。在此,为了说明的容易,设在各喷嘴列包括6个喷嘴,示为#1~#6的喷嘴编号。
若参照附图,则变成可印刷区域的为第13栅格行以下。在第2实施方式中的微动进给印刷中,重复路径1~路径10中的墨点的形成。在此,着眼于第13栅格行~第16栅格行而对形成墨点的顺序进行说明。
在路径1中,通过YMCK的喷嘴#4,在膜片S上的第13栅格行形成笫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1与路径2之间并不进行膜片S的输送。在路径2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4,在第1图像上的第13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然后,将膜片S按照1/4喷嘴间距的量输送。
在路径3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4,在膜片S上的第14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2与路径5之间,按每个路径将膜片S按照1/4喷嘴间距的量输送。因而,在此,膜片S按照3/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在路径4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4,在膜片S上的第15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5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4,在膜片S上的第16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
在路径5之后,膜片S仅按照将2喷嘴与1/4喷嘴相加的量被输送。在路径6中,虽然通过YMCK的喷嘴#4等,形成笫1图像的墨点,但是若着眼于第13栅格行~第16栅格行,则墨点并不形成于这些栅格行。在路径6与路径7之间并不进行膜片S的输送。
在路径7中,通过YMCK的喷嘴#1,在背景图像上的第13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在路径7与路径10之间,按每个路径使得膜片S按照3/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在路径8中,通过YMCK的喷嘴#1,在背景图像上的第14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在路径9中,通过YMCK的喷嘴#1,在背景图像上的第15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在路径10中,通过YMCK的喷嘴#1,在背景图像上的第16栅格行形成笫2图像的墨点。
在路径10之后,膜片S仅按照将2喷嘴与1/4喷嘴相加的量被输送。以下,重复路径1~路径10的工作。
通过如此地进行,能够在可印刷区域中,在膜片S上对第1图像进行印刷,并在第1图像之上对背景图像进行印刷,进而在背景图像之上对笫2图像进行印刷。并且,此时,能够使第1图像的墨点的密度比第2图像的墨点的密度低,能够对第1图像进行分辨率比笫2图像低的印刷。
图20是笫2图像的分辨率低时的微动进给印刷的说明图。在此,若参照附图,则变成可印刷区域的也为第13栅格行以下。在此的微动进给印刷中,重复路径1~路径10中的墨点的形成。在此,着眼于第13栅格行~第16栅格行而对形成墨点的顺序进行说明。
在路径1中,通过YMCK的喷嘴#4,在膜片S上的笫13栅格行形成笫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1~路径4之间,按每个路径使得膜片S按照1/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在路径2中,通过YMCK的喷嘴#4,在膜片S上的第14栅格行形成笫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3中,通过YMCK的喷嘴#4,在膜片S上的第15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4中,通过YMCK的喷嘴#4,在膜片S上的第16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
在路径4之后,膜片S仅按照将2喷嘴间距与1/4喷嘴间距相加的量被输送。
在路径5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1,在笫1图像上的第13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5~路径8之间,按每个路径使得膜片S按1/4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在路径6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1,在第1图像上的第14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7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1,在第1图像上的第15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8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1,在笫1图像上的笫16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
在路径8之后,膜片S并不被输送。在路径9中,通过YMCK的喷嘴#1,在背景图像上的第13栅格行形成笫2图像的墨点。在路径9之后,膜片S按照将2喷嘴间距与1/4喷嘴间距相加的量被输送。以下,重复路径1~路径9的工作。
通过如此地进行,能够在可印刷区域中在膜片S上对笫1图像进行印刷,并在第1图像之上对背景图像进行印刷,进而在背景图像之上对笫2图像进行印刷。并且,此时,能够使第2图像的墨点的密度比第1图像的墨点的密度低,能够对笫2图像进行分辨率比第1图像低的印刷。
第3实施方式
图21是笫3实施方式中的带式印刷的说明图。在附图中,示出由白色W、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及黑色K的喷嘴列构成的排出头。在此,为了说明的容易,设在各喷嘴列包括8个喷嘴,示为#1~#8的喷嘴编号。并且,在排出头的右侧相邻处示出,在各路径中任一喷嘴是否在栅格行形成墨点。
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在各路径中,在排出头41的去程中排出墨,在排出头41的返程中从紫外线照射单元90照射紫外线,使得所排出的墨固化。而且,使得紫外线照射单元90的紫外线的强度如前述地因所选中的模式而不同。也就是说,选中透过模式时的一方与选中反射模式时相比,使得紫外线的强度加强。
在路径1中,通过YMCK的喷嘴#1~#8,在膜片S上的第1栅格行~第8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1~路径3之间并不进行膜片S的输送。在路径2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1~#8,在笫1图像上的笫1栅格行~第8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3中,通过YMCK的喷嘴#1~#8,在背景图像上的第1栅格行~笫8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然后,在笫3路径之后将膜片S按照8喷嘴间距的量输送。以下,重复上述的工作。通过如此地进行,能够将第1图像印刷于膜片S上,并将背景图像印刷于第1图像之上,进而,再将第2图像印刷于背景图像之上。
图22是笫3实施方式中的交错印刷的说明图。在附图中,示出由白色W、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及黑色K的喷嘴列构成的排出头。在此,为了说明的容易,设在各喷嘴列包括9个喷嘴,并示为#1~#9的喷嘴编号。并且,在排出头的右侧相邻处示出,在各路径中任一喷嘴是否在栅格行形成墨点。
若参照附图,则成为可印刷区域的为第7栅格行以下。在第3实施方式中的交错印刷中,重复路径1~路径9中的墨点的形成。在此,着眼于第7栅格行~第9栅格行而对形成墨点的顺序进行说明。
在路径1中,通过YMCK的喷嘴#9,在膜片S上的第9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1~路径3之间并不进行膜片S的输送。在路径2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9而在笫1图像上的第9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3中,通过YMCK的喷嘴#9,在背景图像上的第9栅格行形成笫2图像的墨点。在此,按每3路径使得膜片S按照3喷嘴间距的量输送。因而,在此膜片S也按照3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
在路径4中,通过YMCK的喷嘴#5,在膜片S上的第8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4~路径6之间并不进行膜片S的输送。在路径5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5而在笫1图像上的笫8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6中,通过YMCK的喷嘴#5,在背景图像上的第8栅格行形成笫2图像的墨点。然后,膜片S按照3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
在路径7中,通过YMCK的喷嘴#1,在膜片S上的第7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7~路径9之间并不进行膜片S的输送。在路径8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1而在第1图像上的第7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9中,通过YMCK的喷嘴#1,在背景图像上的第7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然后,膜片S按照3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以下,重复路径1~路径9的工作。
通过如此地进行,能够将第1图像印刷于膜片S上,并将背景图像印刷于第1图像之上,进而,再将第2图像印刷于背景图像之上。
图23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微动进给印刷的说明图。在此,为了说明的容易而设在各喷嘴列包括9个喷嘴,并示为喷嘴#1~#9的喷嘴编号。
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在各路径中,在排出头41的去程中排出墨,在排出头41的返程中从紫外线照射单元90照射紫外线,使得所排出的墨固化。而且,使得紫外线照射单元90的紫外线的强度如前述地因所选中的模式而不同。也就是说,选中透过模式时的一方与选中反射模式时相比,使得紫外线的强度加强。
在路径1中,通过YMCK的喷嘴#1,在膜片S上的笫1栅格行形成第1图像的墨点。在路径1~路径3之间并不进行膜片S的输送。在路径2中,通过白色墨W的喷嘴#1,在笫1图像上的第1栅格行形成背景图像的墨点。在路径3中,在背景图像上的笫1栅格行形成第2图像的墨点。然后,将膜片S沿输送方向按照1喷嘴间距的量输送。
在路径4~路径12中重复前述的路径1~路径3的工作。通过如此地进行,进行第1栅格行~笫12栅格行的印刷。路径12之后,膜片S按照9喷嘴间距的量被输送。然后,重复上述的路径1~路径12的工作。
通过如此地进行,能够将第1图像印刷于膜片S上,并将背景图像印刷于笫1图像之上,进而,将第2图像印刷于背景图像之上。
第4实施方式
图24是表示包括行式打印机1’的印刷系统100的构成的框图。在行式打印机1’中,与串行型的喷墨打印机1不同,排出头单元固定于打印机1,。而且,边使膜片S输送于输送方向,边从排出头单元喷射墨,而形成图像。因而,在图24中,可省去用于使排出头移动的滑架单元30。
图25是行式打印机1’的立体图。在附图中,示出排出头单元40’、用于使膜片S输送的输送带24’、上游侧输送滚筒22A’、及下游侧输送滚筒22B,。如示于附图地,在行式打印机1’中,膜片S通过利用输送滚筒而移动的输送带24’移动于输送方向。
图26是行式打印机1’中的喷嘴列单元41’的说明图。行式打印机1’的排出头单元40,由多个具备多列1种颜色的量的喷嘴列的喷嘴列单元41’构成。在此,虽然示出黑色K的喷嘴列单元41K’,但是关于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及白色W也存在同样的喷嘴列单元41,。
各喷嘴列单元41,包括第1喷嘴列42A~第6喷嘴列42F。而且,通过如示于附图地将多列喷嘴列配置为交错排列,能够关于膜片S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一次进行印刷。
图27是对行式打印机1,中的印刷进行说明的图。在附图中,示出各色的喷嘴列单元41’、和设置于各喷嘴列单元之间的紫外线照射单元90’。紫外线照射单元90’通过可以照射紫外线的LED等所构成。而且,在喷射各墨之后,通过将紫外线照射于膜片S上的墨点,能够使墨固化。还有,示于附图左端的SL为在印刷的最终精加工阶段中进行照射、用于使全部墨彻底固化所设置的强照射用的紫外线照射单元。
若依照于如此的构成,则边使膜片S输送于正输送方向,边使墨从YMCK的各喷嘴喷射而形成第1图像。然后,边使膜片S输送于反输送方向,边使墨从白色墨W的喷嘴喷射而形成背景图像。然后,进而,再次边使膜片S输送于正输送方向,边使墨从YMCK的各喷嘴喷射而形成第2图像。
而且,使墨从白色墨W的喷嘴排出而形成背景图像时的来自紫外线照射单元90的紫外线的强度因所选中的模式而不同。也就是说,选中透过模式时的一方与选中反射模式时相比,使得紫外线的强度加强。
通过如此地进行,当选中反射模式时,能够透过膜片S看到笫1图像,能够从其相反侧看到第2图像。并且,当选中透过模式时,从任一方向都能够看到第1图像与第2图像。
还有,在此,虽然通过使进行照射的紫外线的强度按每模式不同而使由白色墨W得到的背景图像的透过的程度不同,但是也可以如前述地,通过采用剔除白色墨点所形成的那种背景图像的图像数据,使由白色墨W得到的背景图像的透过的程度不同。
还有,也可以使白色W的排出头为1个、使YMCK彩色排出头夹着白色W的排出头而在输送方向上游侧与下游侧配置为2组。而且,也可以用上游侧的YMCK彩色排出头印刷笫1图像,以下游侧的YMCK彩色排出头印刷第2图像。如此一来,通过轮换第1图像与笫2图像,能够使输送方向仅为1个方向,进行2种模式的印刷。
其他实施方式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印刷装置说明了打印机1,但是并不限于此,也能够具体化为喷射排出墨以外的其他流体(液体、使功能材料的微粒分散的液状体、凝胶那样的流状体)的装置。例如,在滤色器制造装置、染色装置、微细加工装置、半导体制造装置、表面加工装置、三维造型机、气体汽化装置、有机EL制造装置(尤其是高分子EL制造装置)、显示器制造装置、成膜装置、DNA芯片制造装置等的应用了喷墨技术的各种装置,也可以应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技术。并且,这些方法和/或制造方法也是应用范围的范畴。
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非用于对本发明限定地进行解释。当然可不脱离其主旨地对本发明进行改变、改良,并在本发明中包括其等效物。
(关于排出头)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压电元件而排出墨。但是,排出液体的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热而使气泡产生于喷嘴内的方式等其他方式。

Claims (5)

1.一种印刷装置,其具有从喷嘴排出墨滴的排出头,将图像印刷于媒介物上,其特征在于:
前述媒介物为透明媒介物;
准备2个图像数据并选择前述2个图像数据中的一方的图像数据而设定为第1图像和第2图像中的一方;
将前述未被选择的图像数据设定为前述第1图像和前述第2图像中的另一方;
进行使前述第1图像和前述第2图像的图像数据成为镜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
前述第1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与前述第2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不同;
前述排出头将第1图像的镜像印刷于前述媒介物之上,将背景图像印刷于前述第1图像的镜像之上,将前述第2图像的镜像印刷于前述背景图像之上;
将前述第2图像设定为附加图像;
前述第2图像的分辨率比前述第1图像的分辨率低;
用于印刷前述背景图像的墨具有当被照射紫外线时发生固化的性质;
在选择透过模式时,通过使前述紫外线照射于用于印刷前述背景图像的墨的照射量与反射模式不同,来使前述背景图像的透过浓度比前述反射模式高。
2.一种印刷装置,其具有从喷嘴排出墨滴的排出头,将图像印刷于媒介物上,其特征在于:
前述煤介物为透明媒介物;
准备2个图像数据并选择前述2个图像数据中的一方的图像数据而设定为第1图像和第2图像中的一方;
将前述未被选择的图像数据设定为前述第1图像和前述第2图像中的另一方;
进行使前述第1图像和前述第2图像的图像数据成为镜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
前述第1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与前述第2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不同;
前述排出头将第1图像的镜像印刷于前述媒介物之上,将背景图像印刷于前述第1图像的镜像之上,将前述第2图像的镜像印刷于前述背景图像之上;
将前述第2图像设定为附加图像;
前述第2图像的分辨率比前述第1图像的分辨率低;
在选择透过模式时,通过使前述背景图像的媒介物上的每预定面积的印刷墨量与反射模式不同,来使前述背景图像的透过浓度比前述反射模式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2图像为印刷面积比前述第1图像少的附加图像。
4.一种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2个图像数据并选择前述2个图像数据中的一方的图像数据而设定为第1图像和第2图像中的一方;
将前述未被选择的图像数据设定为前述第1图像和前述第2图像中的另一方;
进行使得前述第1图像和前述第2图像的图像数据成为镜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
前述第1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与前述第2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不同;
将前述第1图像的镜像印刷于透明媒介物之上,将背景图像印刷于前述第1图像的镜像之上,将前述第2图像的镜像印刷于前述背景图像之上;
将前述第2图像设定为附加图像;
前述第2图像的分辨率比前述第1图像的分辨率低;
用于印刷前述背景图像的墨具有当被照射紫外线时发生固化的性质;
在选择透过模式时,通过使前述紫外线照射于用于印刷前述背景图像的墨的照射量与反射模式不同,来使前述背景图像的透过浓度比前述反射模式高。
5.一种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2个图像数据并选择前述2个图像数据中的一方的图像数据而设定为第1图像和第2图像中的一方;
将前述未被选择的图像数据设定为前述第1图像和前述第2图像中的另一方;
进行使得前述第1图像和前述第2图像的图像数据成为镜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
前述第1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与前述第2图像的印刷分辨率不同;
将前述第1图像的镜像印刷于透明媒介物之上,将背景图像印刷于前述第1图像的镜像之上,将前述第2图像的镜像印刷于前述背景图像之上;
将前述第2图像设定为附加图像;
前述第2图像的分辨率比前述第1图像的分辨率低;
在选择透过模式时,通过使前述背景图像的媒介物上的每预定面积的印刷墨量与反射模式不同,来使前述背景图像的透过浓度比前述反射模式高。
CN201210301029.4A 2009-04-10 2010-04-09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Active CN102785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6329/2009 2009-04-10
JP2009096329A JP5439917B2 (ja) 2009-04-10 2009-04-10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2010101640539A CN101856907B (zh) 2009-04-10 2010-04-09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40539A Division CN101856907B (zh) 2009-04-10 2010-04-09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5478A CN102785478A (zh) 2012-11-21
CN102785478B true CN102785478B (zh) 2015-09-02

Family

ID=429341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1029.4A Active CN102785478B (zh) 2009-04-10 2010-04-09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2010101640539A Active CN101856907B (zh) 2009-04-10 2010-04-09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40539A Active CN101856907B (zh) 2009-04-10 2010-04-09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638469B2 (zh)
JP (1) JP5439917B2 (zh)
CN (2) CN1027854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9917B2 (ja) 2009-04-10 2014-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04476919B (zh) * 2010-12-14 2017-01-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JP5793870B2 (ja) 2011-01-24 2015-10-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12194740A (ja) * 2011-03-16 2012-10-11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
WO2013088430A1 (en) * 2011-12-14 2013-06-20 Hewlett-Packard Industrial Printing Ltd. Printing a double-sided image and generating printer control data for printing double-sided image
US9511543B2 (en) * 2012-08-29 2016-12-06 Cc3D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composite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CN103552387B (zh) * 2013-10-31 2015-06-17 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及其小车总成
JP6299436B2 (ja) 2014-05-29 2018-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被記録部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0143A (en) * 1994-05-31 1998-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images on various recording material and a method therefore
CN1225364C (zh) * 2001-12-26 2005-11-02 佳能株式会社 热转印记录装置和方法及其所用的油墨片
JP2007083634A (ja) * 2005-09-26 2007-04-05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52821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森田真帆 装饰板及其施工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8685B2 (ja) * 1986-11-10 1995-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画像記録装置
US6919123B2 (en) * 2000-11-28 2005-07-19 Gemplus Transparent and/or translucent card with three-dimensional graphics
JP2003285422A (ja) 2002-03-27 2003-10-07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3841213B2 (ja) * 2002-11-13 2006-11-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印画装置及び印画方法
JP2005017541A (ja) * 2003-06-24 2005-01-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158481A1 (en) * 2005-01-19 2006-07-20 Vutek,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hannel ink-jet printing
GB0503532D0 (en) * 2005-02-21 2005-03-30 Contra Vision Ltd UV inkjet printing of vision control panels
JP2006301323A (ja) * 2005-04-21 2006-11-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リント物
JP4935044B2 (ja) * 2005-10-11 2012-05-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紫外線硬化インクセット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US20070120942A1 (en) * 2005-11-30 2007-05-31 Ncr Corporation Dual-sided two color thermal printing
JP4271693B2 (ja) * 2006-04-05 2009-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218539A1 (en) * 2007-03-08 2008-09-11 Contra Vision Limited Inkjet printing partially imaged panels with superimposed layers
JP5211891B2 (ja) * 2008-06-26 2013-06-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及び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439917B2 (ja) * 2009-04-10 2014-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0143A (en) * 1994-05-31 1998-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images on various recording material and a method therefore
CN1225364C (zh) * 2001-12-26 2005-11-02 佳能株式会社 热转印记录装置和方法及其所用的油墨片
JP2007083634A (ja) * 2005-09-26 2007-04-05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52821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森田真帆 装饰板及其施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5478A (zh) 2012-11-21
CN101856907B (zh) 2012-09-05
JP2010247351A (ja) 2010-11-04
JP5439917B2 (ja) 2014-03-12
US9039132B2 (en) 2015-05-26
US20100259770A1 (en) 2010-10-14
CN101856907A (zh) 2010-10-13
US8638469B2 (en) 2014-01-28
US20140104336A1 (en)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5478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01804753B (zh) 液体排出方法和液体排出装置
CN102896904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N102765252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方法
CN101985254B (zh)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CN101844439B (zh) 印刷装置
CN102529359B (zh)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CN102653181A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03481670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用于控制该喷墨记录装置的方法
CN102653174A (zh)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1549590A (zh) 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方法
CN101961954B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01415559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N102602143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JPH03503146A (ja) バンディングを引き下げた双方向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
CN102673204B (zh) 印刷方法及印刷装置
CN101391533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扫描线形成方法
CN101391534A (zh) 液体喷出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3241006A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印刷物
CN102602157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02729625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方法
CN102371773A (zh)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6608113A (zh) 可消除打印缺陷的uv喷墨打印机打印方法
US7618113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liquid discharge method
JP5630535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