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1306B - 电子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81306B CN102781306B CN201180009150.3A CN201180009150A CN102781306B CN 102781306 B CN102781306 B CN 102781306B CN 201180009150 A CN201180009150 A CN 201180009150A CN 102781306 B CN102781306 B CN 1027813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ue
- temperature
- light
- higher limit
- insertion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25—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 A61B1/00036—Means for power saving, e.g. sleeping mod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55—Control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61—Endoscope light sour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 A61B1/12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regulating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07—Optical details
- G02B23/2461—Illumin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判定为插入部未向体腔插入的情况时,从通常模式向第二限制模式切换,使向观察部位的照明光的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下降为L2[lm]。从判定为插入部(16)未向体腔插入的情况开始,逐次判定插入部16是否插入到体腔内。在判定为插入时,将第二限制模式解除而向通常模式返回,使上限值Lx从L2[lm]上升为L0[lm]。从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情况开始,逐次判定温度差量ΔT[℃]是否超过阈值T1[℃]。在温度差量ΔT[℃]超过了阈值T1[℃]时,从通常模式向第一限制模式切换,使上限值Lx从L0[lm]下降为L1[lm]。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插入到体腔内的内窥镜且用于诊断的电子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医疗领域中,大多进行使用了电子内窥镜的内窥镜检查。电子内窥镜具备插入到体腔内的细长的插入部。在插入部的前端内置有CCD或CMOS等摄像装置。另外,在插入部的前端设有朝向体腔的观察部位射出光的出射窗。在插入部配设有光导(光纤),来自与电子内窥镜连接的光源装置的光通过光导而被向出射窗引导。摄像装置拍摄来自观察部位的光,拍摄的图像由处理器装置实施各种处理,之后显示在监视器上。显示在监视器上的图像由医生来观察。
在光源装置中设有卤素灯或氙气灯来作为光源。在光导的基端与光源之间设有对向光导入射的光量进行调节的光阑。从出射窗射出的光(以下,称为出射光)的光量由光阑进行调节。光阑根据通过摄像装置得到的图像的明亮度,来控制开口量。在向摄像装置入射的入射光的光量大的情况下,减小开口量来降低出射光的光量,在入射光的光量小的情况下,增大开口量来提高出射光的光量。通过进行这样的光量控制,可适当地维持图像的明亮度。
若光阑的开口量大且出射光的光量多的状态持续,则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因出射光所产生的发热而上升。例如,在内窥镜检查的准备中,在使光源装置的电源接通而点亮光源的状态下,内窥镜以悬挂在手推车的钩挂部等的状态待机。在内窥镜的插入部未插入体腔的待机中,与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的状态相比,由于在插入部的附近不存在观察部位,因此入射光的光量小。因此,光阑的开口量大且出射光的光量过剩状态持续,从而前端的温度上升。
当温度上升时,摄像装置发生故障,或在来自摄像装置的信号中混入有噪声等,对画质带来影响,因此提出有抑制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上升的对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内窥镜在出射光的光量超过阈值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时,将由光阑进行的光量控制的范围的上限值变更成比起动时设定的通常的上限值小的值。当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小时,出射光的最大光量变小,因此插入部的前端的发热量也减小,从而可抑制温度上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2207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温度抑制用的光量控制中,由于仅能设定一个上限值,因此存在如下的课题。即,当将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设定得高时,在未将内窥镜插入体腔的待机中,无法抑制无益的发热,从而无法充分地抑制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上升。在待机中,出射光的光量为能够确认到光源点亮的程度就足够,因此这以上的光量无益。近年来,由于担心高像素化引起的摄像装置自身的发热量的增加和插入部的细径化引起的散热性的下降,因此强烈要求尽可能地抑制前端的无益的发热。
从抑制待机中的无益的发热这样的观点出发,优选将光量限制模式中的光量限制范围的上限值设定得尽量低的方法。然而,在观察中当温度抑制用的光量控制开始时,与通常相比,图像变得极暗,存在给做手术的人带来不安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分地抑制待机中的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上升,且即使在观察中当温度抑制开始时,也不会给做手术的人带来不安感的电子内窥镜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内窥镜,其具有将出射光向外部放出的出射部、来自外部的光所入射的入射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在前端设有对入射到所述入射部的入射光进行摄像的摄像部;光量控制机构,其测定所述入射光的光量,且将所述出射光的光量控制在预先设定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温度判定机构,其判定所述前端的温度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插入判定机构,其判定所述插入部为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状态及处于所述体腔外的待机状态中的哪一个;以及温度抑制机构,其在通过所述插入判定机构判定为所述插入部为所述插入状态,且通过所述温度判定机构判定为所述前端的温度超过了所述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上限值设定为比起动时设定的值L0小的值L1,在通过所述插入判定机构判定为所述插入部为所述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上限值设定为比所述值L1小的值L2,通过所述上限值的设定来抑制所述前端的温度上升。
优选的是,所述插入判定机构在所述出射光的光量以所述上限值L0持续规定时间时,判定为所述插入部为所述待机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插入判定机构在通过所述光量控制机构测定的所述入射光的光量超过预先设定的光量阈值时,判定为所述插入部为所述插入状态。
优选的是,在所述上限值设定为所述值L2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插入判定机构判定为所述插入部为所述插入状态时,所述温度抑制机构使所述上限值从所述值L2自动地恢复为值L0。
优选的是,所述温度抑制机构在将所述上限值设定为所述值L1之后,只要所述前端的温度未成为所述温度阈值以下,就禁止使所述上限值从所述值L1恢复为所述值L0的解除操作。
优选的是,所述温度判定机构使用表示由所述光量控制机构控制的所述出射光的光量变化的推移的光量控制履历进行运算,基于其运算结果而判定所述前端的温度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
优选的是,所述温度判定机构利用所述光量控制履历来求出所述前端的当前的温度的推定值,并对所述推定值和所述温度阈值进行对照,从而进行判定。
优选的是,所述温度判定机构以固定时间间隔算出所述推定值,且在已经算出的上次的所述推定值上加上基于所述光量控制履历的从上次到本次的温度上升量,并减去从上次到本次的散热引起的温度减小量,从而求出本次的所述推定值。
优选的是,所述温度判定机构根据所述光量控制履历来求出所述出射光的光量的累计值,并根据所述累计值来进行判定。
优选的是,所述温度判定机构以对所述光量控制履历中越早的履历越减小权重的方式来求出所述累计值。
优选的是,所述温度判定机构将通过设置在所述前端的温度传感器测定的实测值与所述温度阈值对照来进行判定。
优选的是,具备:以大致固定光量点亮的光源;对配置在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光路上的光阑开口的开口量进行调节,由此来调节所述出射光的光量的光阑调节机构,所述温度抑制机构通过所述值L1及值L2来限制所述光阑调节机构的所述开口量的上限。
优选的是,具备能够控制发光量的光源,所述温度抑制机构通过所述值L1及值L2来限制所述光源的所述发光量的上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判定为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且判定为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时,将对出射光的光量进行控制的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比起动时设定的上限值L0低的第一限制值L1,在判定为插入部处于体腔外时,将上限值设定为比第一限制值L1更低的第二限制值L2,将电源接通而将照射出射光的状态的电子内窥镜悬挂在钩挂部等,在整个进行将插入部向体腔插入的准备期间及将插入部向体腔插入而进行诊断期间,能抑制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子内窥镜系统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3是说明处理器装置中的CPU、光源装置中的光阑调节机构的详细情况的框图。
图4是表示各模式下的PWM值的上限值Px、光阑开口的开度及出射光的光量的上限值Lx的表格。
图5是表示时间历程的曲线图,(A)是关于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的上升值ΔT的曲线图,(B)是关于光量的上限值Lx的曲线图。
图6是对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A是表示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的上升值ΔT与PWM值的上限值Px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B是表示光量的上限值Lx的时间历程的曲线图。
图8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求出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差量的运算的框图。
图9是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关于光量LN的时间历程的曲线图。
图11是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关于光量LN的时间历程的曲线图。
图13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电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系统11用于患者的诊断。电子内窥镜系统11具备:拍摄体腔的观察部位的电子内窥镜12;根据通过拍摄得到的信号,来生成观察部位的图像的处理器装置13;供给用于照射观察部位的出射光的光源装置14;显示观察部位的图像的监视器15。
电子内窥镜12具备:插入到体腔内的挠性的插入部16;与该插入部16的基端部分连接的操作部17;将该操作部17、处理器装置13及光源装置14之间相连的通用软线18;以及在通用软线18的基端部分安装的连接器19。
插入部16具有例如外径为6mm的细长形状,且由挠性管覆盖。操作部17具备用于对静止画面进行记录的释放按钮20或送气·送水按钮(省略图示)等操作构件。
连接器19为由通信用连接器和光源用连接器构成的复合类型。连接器19将电子内窥镜12与处理器装置13及光源装置14连接成装拆自如。
在插入部16的前端16a具备:使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光向外部射出的出射窗27(参照图2);用于取入外部的光的入射窗28(参照图2);对入射到入射窗28的外部光(以下,称为入射光)进行拍摄的CCD30(参照图2)。通过使插入到体腔中的插入部16的前端16a朝向观察部位,从而使得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光由观察部位反射。由观察部位反射的光向入射窗28入射。并且,通过入射光的拍摄而能够得到观察部位的图像。
处理器装置13与电子内窥镜12、光源装置14及监视器15电连接,对电子内窥镜系统11整体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处理器装置13在其前表面具备显示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动作状态的指示灯21。
如图2所示,电子内窥镜12具备光导26、出射窗27、入射窗28、聚光透镜29、CCD30、模拟前端(以下,简称为AFE。)31、CCD驱动电路32、温度传感器33。
光导26将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光向插入部16的前端16a引导。出射窗27将由光导26引导的光向外部射出。入射窗28将入射光向聚光透镜29引导。聚光透镜29使入射光会聚在CCD30上。CCD30根据来自CCD驱动电路32的驱动脉冲而进行摄像动作,将与来自聚光透镜29的光量对应的摄像信号向AFE31输入。另外,也可以取代CCD而使用CMOS图像传感器。
AFE31由相关双取样电路(以下,简称为CDS。)、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以下,简称为AGC。)及模拟/数字转换器(以下,简称为A/D。)(都省略图示)构成。AFE31的各部分根据来自CCD驱动电路32的同步脉冲而进行动作。CDS对从CCD30输入的摄像信号实施相关双取样处理,来进行由CCD30产生的复位噪声及放大噪声的除去。AGC将由CDS放大后的摄像信号转换成规定的位数的数字的摄像信号而向处理器装置13输入。在处理器装置13中根据摄像信号而生成图像。
CCD驱动电路32根据来自处理器装置13的信号,产生CCD30的驱动脉冲(垂直/水平扫描脉冲、电子断续脉冲、读出脉冲、复位脉冲等)和AFE31用的同步脉冲。
温度传感器33设置在插入部16的前端16a,对前端16a的温度T[℃]进行检测。温度传感器33将检测到的温度T[℃]向处理器装置13输入。
处理器装置13具备CPU36、ROM37、RAM38、数字信号处理部(以下,简称为DSP。)39、数字图像处理电路(以下,简称为DIP。)40、显示控制电路41。
CPU36对处理器装置13整体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CPU36经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及控制线(都省略图示)与各部分连接。CPU36根据来自操作部42的操作信号而使各部分动作。操作部42为设置在处理器装置13的框体上的操作面板、位于电子内窥镜12的操作部17(参照图1)上的按钮或者鼠标、键盘等周知的输入设备。
ROM37存储对处理器装置13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各种程序(OS,应用程序等)、数据(图形数据等)。RAM38是从ROM37读出必要的程序或数据的作业用存储器。由RAM38读出的程序通过CPU36进行逐次处理。
DSP39具备帧存储器(省略图示)。该帧存储器暂时收纳来自AFE31的摄像信号。DSP39从帧存储器读出摄像信号,并对其实施色分离、色插补、增益修正、色平衡调整、γ修正等各种信号处理,来生成一帧量的图像。DSP39将生成的图像向DIP40输入。
DIP40具备帧存储器(省略图示)。该帧存储器暂时收纳来自DSP39的图像。DIP40从帧存储器读出图像,并对其实施电子变倍、色增强、边缘增强等各种图像处理。DIP40将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后的图像向显示控制电路41输入。
显示控制电路41具备VRAM(省略图示)。该VRAM暂时收纳来自DIP40的图像。显示控制电路41接收ROM37的图形数据。在图形数据中存在隐藏体内图像的无效像素区域而仅显示有效像素区域的显示用掩模、检查日期和时间、或患者、做手术的人的信息等的文字信息、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等。
显示控制电路41从VRAM读出图像,并对其实施显示用掩模、文字信息、GUI的重叠处理、向监视器15的显示画面的描画处理这样的各种显示控制处理。显示控制电路41将实施各种显示控制处理后的图像转换成与监视器15的显示形式对应的视频信号(分离信号、合成信号等),并将其显示在监视器15上。
处理器装置13除了上述之外,还具备:以规定的形式(例如,JPEG形式)对图像实施压缩处理的压缩处理电路;与释放按钮20的操作连动而将压缩后的图像记录在CF卡、光磁盘(MO)、CD-R等可移动介质中的介质I/F;以及与LAN等网络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传送控制的网络I/F(都省略图示)等。它们都经由数据总线(省略图示)等与CPU36连接。
光源装置14具备CPU46、光源47、光源驱动器48、光阑调节机构49、电动机50、对电动机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驱动器51、以及聚光透镜52。
CPU46与处理器装置13的CPU36通信,对光源装置14整体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CPU46经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及控制线(都省略图示)与各部分连接。
光源47为产生白色光的卤素灯或氙气灯等。光源47由光源驱动器48驱动,以大致固定的光量点亮,光源47的光向聚光透镜52入射。光阑调节机构49配置在光源47的光路上,对光阑开口57(参照图3)的开口量进行调节。与光阑开口57的开口量对应的光量的光向聚光透镜52入射。电动机50通过从电动机驱动器51输入的驱动脉冲而进行旋转,来驱动光阑调节机构49。聚光透镜52使通过光阑调节机构49后的光会聚,并将其向光导26的入射端引导。
如图3所示,处理器装置13的CPU36作为光量控制部53、温度判定部55及温度抑制部56而发挥功能。
光量控制部53基于来自CCD30的一帧量的摄像信号来算出有效像素区域内的全部像素的平均亮度值(测光值),由此来测定入射光Lin的光量。光量控制部53以使测光值LM成为将图像的明亮度保持为固定的基准值LS的方式对光源装置14输送请求需要的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光量控制信号,并通过光源装置14来控制出射光Lout的光量。具体而言,在测光值LM低于基准值LS的情况下,光量控制部53以使测光值LM成为基准值LS的方式输送光量控制信号,该光量控制信号请求不足量的出射光Lout的光量即必要光量。另外,在测光值LM超过基准值LS的情况下,以使测光值LM成为基准值LS的方式输送光量控制信号,该光量控制信号请求减少出射光Lout的超过量的光量。
光源装置14的CPU46根据从光量控制部53输入的光量控制信号,对光阑调节机构49进行控制。CPU46根据光量控制信号,来算出决定电动机50的转矩的PWM(脉冲宽度调制)值,电动机驱动器51产生与PWM值对应的驱动脉冲来驱动电动机50。PWM值为决定电动机50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脉冲宽度除以脉冲周期而得到的值)的值,决定电动机50的转矩。CPU46在光量控制信号为请求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增加的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增加量来提高PWM值,在光量控制信号为请求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减小的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减小量来降低PWM值。
光阑调节机构49具备:对光阑开口57进行开闭的光阑叶片58;以及对光阑叶片58向关闭光阑开口57的位置施力的弹簧59。光阑叶片58在由电动机50施加的转矩的作用下,抵抗弹簧59的作用力而向使光阑开口57的开口量变大的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在转矩的大小与弹簧59的作用力平衡的位置停止。由于转矩大时抵抗弹簧59的作用力的力也变大,因此光阑开口57的开口量也增大。由于转矩小时抵抗弹簧59的作用力的力变小,因此光阑开口57的开口量变小。电动机50的转矩随着PWM值的增加而变大,在PWM值下降时减小。
这样的由光阑进行的光量控制根据测光值LM来进行,但当出射光Lout的光量大的状态长时间持续时,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上升也变大。为了抑制该温度上升,电子内窥镜系统11具备通过限制出射光Lout的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来抑制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上升的第一限制模式M1及第二限制模式M2。
如图4所示,通常模式M0为在光源装置14的起动时设定的模式,将利用比例表示光阑开口57的开口量的开度的上限值例如设定为100%,并将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设定为L0[lm:流明]。用于形成为该上限值L0[lm]的PWM值为P0。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0[lm]为通常模式M0下的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第一限制模式M1下的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比通常模式M0低,例如光阑开口57的开度的上限值为70%,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为L1[lm](<L0[lm]),用于形成为上限值L1[lm]的PWM值为P1。第二限制模式M2下的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比第一限制模式M1还低,光阑开口57的开度的上限值为25%,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为L2[lm](<L1[lm]),用于形成为上限值L2[lm]的PWM值为P2。在此,L2只要是在待机中能够确认前端16a是否点亮的程度的值即可。
在第一限制模式M1及第二限制模式M2下,分别在上限值L1[lm]、L2[lm]以下的范围内进行基于光阑的光量控制。即,在第一限制模式M1及第二限制模式M2下,即使光量控制部53检测出入射光Lin的光量不足,而对光源装置14的CPU46发送请求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增加的光量控制信号,在出射光Lout的光量达到上限值L1[lm]、L2[lm]的情况下,CPU46也不进一步增加PWM值,不使出射光Lout的光量增加。这样,在第一限制模式M1及第二限制模式M2下,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被限制成比通常的上限值L0[lm]低的上限值L1[lm]、L2[lm],因此可抑制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上升。根据插入部16是否插入到体腔内的状态和前端16a的温度来进行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及从通常模式M0向第二限制模式M2的切换。
在通常模式M0下,在出射光Lout的光量以上限值L0[lm]照射的状态持续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例如,30s)时,图3所示的插入判定部54判定为插入部16未插入体腔的待机状态S1。在插入部16未插入体腔的待机状态S1下,在设有入射窗28的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附近不存在观察部位,因此即使在出射光Lout的光量以上限值L0[lm]照射的情况下,测光值LM也不会达到基准值LS。在该状态下,由于光量控制部53对光源装置14的CPU46继续请求增加出射光Lout的光量,因此必要光量逐渐增大。其结果是,出射光Lout的光量达到上限值L0[lm]。
插入判定部54从CPU46逐次取得表示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PWM值,并通过系统计时器计测PWM值的上限值Px为P0的状态所持续的时间。在PWM值的上限值Px为P0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插入判定部54判定为未将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状态、即插入部16处于体腔的外部的状态(以下,称为待机状态)S1。
另外,在第二限制模式M2下,在光量控制部53根据测光值LM而对CPU46请求的必要光量小于上限值L0[lm]的情况下,插入判定部54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状态S2。在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状态S2下,在设有入射窗28的前端16a的附近存在观察部位(管道内壁),因此在观察部位反射后的出射光Lout成为入射光Lin而向CCD30入射。因此,在上限值Lx固定的情况下,插入状态S2的测光值LM比待机状态S1的测光值大,并超过后述的光量阈值。光量阈值例如存储在光源装置14的内置存储器中,可通过CPU46读入。其结果是,在插入状态S2下,光量控制部53对CPU46所请求的必要光量变得不足通常模式M0下的光量的上限值L0[lm]。插入判定部54将这样判定的判定结果(插入部16为待机状态S1还是插入状态S2?)向温度抑制部56输入。
温度判定部55判定当前的温度与由温度传感器33检测到的温度T[℃]的基准值的差量(以下,简称为温度差量)ΔT[℃]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1[℃]。在此,温度传感器33检测到的温度T[℃]的基准值例如是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电源接通时的值,电源接通时的温度T为20℃,当前的温度T为30℃,则温度差量ΔT为10℃。
温度抑制部56根据来自插入判定部54的判定结果和温度判定部55的判定结果,来判定是否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及第二限制模式M2转移,并对光源装置14的CPU46发送模式切换信号。
在插入部16插入体腔且温度差量ΔT[℃]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1[℃]时,温度抑制部56将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切换的第一模式切换信号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
在判定为插入部16未插入体腔时,温度抑制部56将从通常模式M0向第二限制模式M2切换的第二模式切换信号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
在判定为插入部16未插入体腔后,即在第二限制模式中判定成插入部16为插入状态S2时,温度抑制部56将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而向通常模式M0返回的解除信号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
当从处理器装置13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时,光源装置14的CPU46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切换,而当输入第二模式切换信号时,光源装置14的CPU46从通常模式M0向第二限制模式M2切换。另外,在第二限制模式M2中,当从处理器装置13输入解除信号时,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而向通常模式M0返回。另一方面,对于第一限制模式M1而言,在插入插入部16的期间,无法通过手动操作来解除。各模式M0~M2通过指示灯21的点亮或闪烁来告知。
利用图5的曲线图,对在通常模式M0、第一限制模式M1、第二限制模式M2之间转变时的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与温度差量ΔT的变化的例子进行说明。图5(B)的模式转变例是假定以下这样的时序的例子。首先,在时刻t0[s]将连接电子内窥镜12的光源装置14的电源接通(Uon)时,光源装置14以通常模式(光量的上限值Lx为L0[lm]。)起动。接着,若电子内窥镜12在待机中(Uout)的状态下经过规定时间(例如30s),则判定为插入部16未插入到体腔内的待机状态S1,从而在时刻t1[s]向第二限制模式M2(光量的上限值Lx为L2[lm]。)转移。在时刻t2[s]开始基于内窥镜的诊断而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状态S2(Uinsert)时,从第二限制模式M2向通常模式M0返回。然后,在时刻t3[s],当温度差量ΔT[℃]超过阈值T1[℃]时,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光量的上限值Lx为L1[lm]。)转移。
如图5(B)所示,在上述的时序的各模式下,在出射光Lout的光量分别以上限值L0[lm]、L1[lm]、L2[lm]、即各模式的最大光量持续照射的情况下,温度差量ΔT[℃]如图5(A)所示那样推移。即,由于起动时为通常模式M0,因此若光源47以通常模式M0的最大光量(上限值L0[lm])持续照射,则温度差量ΔT[℃]单调增加。并且,若该状态持续,则温度差量ΔT[℃]如双点划线Lk1那样超过电子内窥镜系统11正常发挥功能的界限值T3。因此,进行抑制温度差量ΔT的增加的温度控制。
若在时刻t1[s]使光源装置14向第二限制模式M2转移,则PWM值的上限值Px从通常模式M0的上限值P0向第二限制模式M2的上限值P2降低。因此,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向L2[lm]降低。在第二限制模式M2下,由于最大光量(上限值L2[lm])比通常模式M0低,因此即使以该最大光量(上限值L2[lm])持续照射,温度上升的斜度也变得平缓,而温度差量ΔT[℃]向T5[℃]收敛。
若在时刻t2[s]将插入部16向体腔内插入(Uinsert),则在设有入射窗28的前端16a的附近存在观察部位。因此,若插入部16从光量的上限值Lx保持L2的待机状态S1向插入状态S2转变,则测光值LM超过光量阈值。在此,光量阈值是插入部16为待机状态S1且光量的上限值Lx为L2时的测光值LM。其结果是,必要光量变得小于通常模式M0的上限值Lx即L0。这样,插入判定部54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状态S2,并向光源装置14输入解除信号。CPU46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而向通常模式M0返回。当返回到通常模式M0时,光量的上限值Lx从L2[lm]上升到L0[lm]。在通常模式M0下以最大光量(上限值L0[lm])持续照射的情况下,温度差量ΔT[℃]超过第二限制模式M2下的收敛值即T5[℃]而单调增加。并且,若该状态持续,则如双点划线Lk2那样超过界限值T3。因此,若在时刻t3[s]温度差量ΔT[℃]超过阈值T1[℃],则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转移。由此,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向L1[lm]下降。若光量的上限值Lx下降到L1[lm],则即使以该最大光量(上限值L1[lm])持续照射,温度上升的斜度也平缓,而使得温度差量ΔT[℃]向T2[℃]收敛。
第一限制模式M1下的温度差量ΔT[℃]的收敛值即T2[℃]需要为电子内窥镜系统11正常发挥功能的界限值T3[℃]以下。由于收敛值T2[℃]由限制模式M1的上限值L1[lm]决定,因此将上限值L1[lm]设定成使收敛值T2[℃]不超过界限值T3[℃]。优选以使T2[℃]从T3[℃]离开规定的温度的方式设定上限值L1[lm],从而即使存在运算的误差,温度差量ΔT[℃]也不会超过界限值T3[℃]。
另外,阈值T1[℃]需要从T2[℃]离开规定的温度。这是因为若不这样,则由于从温度判定部55判定为温度差量ΔT[℃]超过阈值T1[℃]开始,到光源装置14向限制模式M1切换为止的时间性延迟,有可能使温度差量ΔT[℃]可能暂时超过T2[℃]。作为具体的值,在T3为20℃的情况下,T2设定为15℃,T1设定为13℃。
接着,参照图6的流程图,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作为通过电子内窥镜系统11进行的内窥镜检查的准备作业,将电子内窥镜12与处理器装置13及光源装置14连接,并使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电源接通(步骤(以下,简称为S。)11)。光源装置14以通常模式M0(出射光量的上限值L0[lm])起动。
从操作部42将关于患者的信息(患者名、患者ID等)等向处理器装置13输入。在准备作业的期间,电子内窥镜12悬挂在收容有处理器装置13、光源装置14的手推车的钩挂部而进行待机。由于光源装置14的电源接通而使光源47点亮,因此即使在待机中,电子内窥镜12也从前端16a射出出射光Lout。另外,当电源接通时,插入判定部54开始判定处理(S12)。
在待机中,在前端16a的附近不存在观察部位。因此,待机中的入射光Lin的大部分是来自远离前端16a的物体(地板等)的反射光,因而测光值LM比基准值LS小。光量控制部53对光源装置14输送请求增加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光量控制信号。CPU46算出与光量控制信号对应的PWM值,通过电动机驱动器51来控制光阑调节机构49,从而来提高出射光Lout的光量。然而,在待机中,即使出射光Lout的光量为上限值L0[lm],向CCD30入射的入射光Lin的光量、即测光值LM也达不到基准值LS。因此,光量控制部53对CPU46继续请求光量的增加,从而CPU46继续PWM值的上限值P0的输出。该PWM值向插入判定部54输入。插入判定部54监视PWM值,若PWM值的上限值Px为P0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30s),则判定为未插入插入部16的待机状态S1(S12中为NO)。
若通过插入判定部54判定为待机状态S1,则温度抑制部56将从通常模式M0向第二限制模式M2切换的第二模式切换信号向CPU46发送。若CPU46接收到第二模式切换信号,则将PWM值的上限值Px变更为P2,而使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向L2[lm]下降(S13)。因此,如图5(A)所示,前端16a的温度以T5[℃]收敛,从而可抑制温度上升。另外,还可抑制无益的发热。
当开始检查时,将电子内窥镜12从钩挂部取下,并将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中。在开始插入时,前端16a的温度被抑制成T5[℃],因此对被检者带来的负担也少。将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出射光Lout向体腔照射,并将由CCD30形成的图像显示在监视器15上。
当将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时,在前端16a的附近存在观察部位(管道内壁等),因此即使出射光Lout的光量固定,向CCD30入射的入射光Lin的光量也增大。由此,光量控制部53对CPU46请求的必要光量变得小于通常模式M0的上限值L0[lm]。插入判定部54监视光量控制部53对CPU46请求的必要光量(S14),在必要光量变得小于上限值L0[lm]的情况下,判定为插入了插入部16(S14中为YES)。
若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状态S2,则温度抑制部56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解除信号。CPU46以输入解除信号的情况为契机,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而向通常模式M0返回,使光量的上限值Lx从L2[lm]向L0[lm]上升(S15)。
判定成插入部16为插入状态S2(S12中为YES,S14中为YES)后,温度判定部55逐次判定温度差量ΔT[℃]是否超过阈值T1[℃](S16)。在判定为温度差量ΔT[℃]超过阈值T1[℃]时(S16为YES),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CPU46以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为契机,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切换,使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向L1[lm]下降(S17)。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光量的上限值Lx为L0[lm]的通常模式M0下对光量进行调节,在插入部16未插入体腔的情况下,从通常模式M0向光量的上限值Lx为比L0及L1小的L2[lm]的第二限制模式M2转变,因此在进行将插入部16向体腔插入的准备的期间,能够抑制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第二限制模式M2下对光量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当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时,自动地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而向通常模式M0转变,由此对光量进行调节,因此不需要通过手动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非常简便。另外,在不具备自动解除功能的情况下,做手术的人忘记解除而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成为保持变黑的状态,从而可能使人误认为发生故障或不良情况,但通过具备自动解除功能,不会发生这样的不良情况。
此外,在将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情况下,当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差量ΔT[℃]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1[℃]时,从通常模式M0切换成第一限制模式M1,使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下降为L1[lm],因此防止插入部16的前端16a成为界限值T3[℃]的情况。而且,第一限制模式M1中的上限值L1[lm]是比第二限制模式M2的上限值L2[lm]更接近通常模式M0的上限值L0[lm]的值。因此,即使在观察中向第一限制模式M1转变,图像的明亮度也比较接近通常模式M0的明亮度,不会出现极暗的情况,因此不会给做手术的人带来不安感。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系统11中,在从通常模式M0向限制模式M1切换时,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向L1[lm]下降一个等级(参照图5(B))。因此,若在通常模式M0中以最大光量照射出射光Lout的情况下切换成限制模式M1,则光量从L0[lm]突然下降到L1[lm]。若光量突然下降,则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突然变暗。由此,可能被误认为发生故障或不良情况。
因此,在接着进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防止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突然变暗的情况。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其以后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结构在可能的范围内相互适用。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作用及效果的说明。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以后的各实施方式中,仅对与其它实施方式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温度判定部55从求出的温度差量ΔT[℃]超过阈值T1[℃]时开始,将温度差量ΔT[℃]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逐次输入。
如图7A及图7B所示,CPU46以温度差量ΔT[℃]超过阈值T1[℃]且从处理器装置13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为契机,在随着温度差量ΔT[℃]的增加而使PWM值的上限值(Px)从作为最大值的P0向P1减小时,使其连续地或阶段性地逐渐减小。另外,也可以与温度差量ΔT[℃]的增加无关,而使得CPU46以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为契机,使PWM值的上限值(Px)从作为最大值的P0向P1连续地或阶段性地逐渐减小。光量的上限值Lx经过规定的时间Δt[s]从L0[lm]向L1[lm]平缓地下降。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经过规定的时间Δt[s]逐渐地变暗。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光量的上限值从L0[lm]向L1[lm]平缓地下降,因此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不会突然变暗,从而能够防止被误认为发生故障或不良情况。
[第三实施方式]
在接下来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取代在前端设置温度传感器来直接检测温度的情况,而根据光量控制的履历信息,来推定温度。具体而言,基于表示光量控制中的光量变化的推移的、PWM值的履历信息,通过运算来求出温度差量ΔT[℃],从而间接地检测温度。
温度判定部55利用从光源装置14输入的PWM值的履历信息进行运算,来求出假想的温度差量ΔT[℃]。当施加在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热量为Q[mJ],且插入部16的前端16a处的热容为C[mJ/℃]时,温度差量ΔT[℃]表示为ΔT=Q/C…(式1)。热容C[mJ/℃]为电子内窥镜12固有的值,例如为800mJ/℃。
当到dt[s]时间之前为止的上升值为ΔTn-1[℃],且在之前的dt[s]时间内施加到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热量为dQ[mJ]时,到当前为止的温度差量ΔTn[℃]表示为ΔTn=ΔTn-1+dQ/C…(式2)。时间dt[s]例如为1.0s。温度差量ΔT[℃]的初始值为0.0℃。
当设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光产生的每单位时间的发热量为q[mW(=mJ/s)],设来自CCD30的每单位时间的发热量为sq[mW],且设插入部16的前端16a处的热阻为R[℃/mW]时,热量dQ[mJ]如dQ=(q+sq)×dt-ΔTn-1×dt/R…(式3)的那样由发热量和散热量表示。
热阻R[℃/mW]为电子内窥镜12固有的值,例如为0.2℃/mW。发热量q[mW]表示为(决定光量的PWM值)×(比例常数kq)。该比例常数kq为电子内窥镜12及光源装置14固有的值。为了提高计算精度,PWM值采用将时间dt[s]进行n分割(例如,10分割)后的各时刻的值的平均值。发热量sq[mW]为CCD固有的值,例如为100mW。
若将上述式3代入上述式2,则到当前为止的温度差量ΔTn[℃]表示为ΔTn=ΔTn-1+(q+sq)×dt/C-ΔTn-1×dt/(C×R)…(式4)。温度判定部55利用上述式4来求出到当前为止的温度差量ΔTn[℃]。即,如图8所示,温度判定部55通过在到dt[s]时间之前为止的温度差量ΔTn-1[℃]上减去由ΔTn-1[℃]的函数表示的散热温度,并加上由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光产生的每单位时间的发热量q[mW]的函数表示的发热温度,来求出到当前为止的温度差量ΔTn[℃]。
另外,电子内窥镜12的依赖于机种的各参数C[mJ/℃]、sq[mW]、R[℃/mW]、kq在工厂出库时预先存储在电子内窥镜12中内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EEPROM)中,在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电源接通时自动地取得而用于运算。或者,与机种固有的ID关联而预先存储在处理器装置13中内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在电子内窥镜12中内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有机种固有的ID,将与从电子内窥镜1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ID对应的各参数用于运算。或者与机种固有的ID关联而预先存储于通过网络等连接的服务器。这种情况下,从服务器取得与从电子内窥镜1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ID对应的各参数而将其用于运算。
温度判定部55判定求出的温度差量ΔTn[℃]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1[℃]。
接下来,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如图9所示,S31~S35与S11~S15同样。从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S32为YES,S34为YES)开始,温度判定部55逐次求出温度差量ΔTn[℃](S36)。然后,在判定为温度差量ΔTn[℃]超过了阈值T1[℃]时(S37为YES),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以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为契机,CPU46从通常模式M0切换为第一限制模式M1,使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下降为L1[lm](S38)。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假想地求出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的温度差量ΔT[℃],从而不具备温度传感器而防止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超过界限值T3[℃]的情况。
[第四实施方式]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热容C[mJ/℃]及热阻R[℃/mW]等的值,而极细地求出了温度差量ΔT[℃],在接下来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通过简易的运算求出光量L[lm]的累计值[lm·s],来求出温度差量ΔT[℃]。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温度判定部55利用了从光源装置14输入的PWM值的履历信息而进行运算,求出规定时间ts[s](例如,30s)内来自光源装置14的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光量LN表示为(PWM值)×kl。比例常数kl为电子内窥镜12及光源装置14固有的值。温度判定部55通过对在PWM值上乘以比例常数kl而得到的值进行累计,来求出到当前为止的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温度判定部55判定求出的累计值[lm·s]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lm·s]。
在通过温度判定部55判定为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超过阈值时,温度抑制部56将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切换的第一模式切换信号向光源装置14输入。
如图10所示,在规定时间ts[s]内的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由斜线表示的部位的面积所示的值)超过阈值时,从处理器装置13向光源装置14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S41~S45与S31~S35同样。温度判定部55从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的情况(S42为YES,S44为YES)开始,逐次求出规定时间ts[s]内的来自光源装置14的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S46)。然后,判定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是否超过阈值(S47)。在判定为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超过阈值时(S47为YES),从温度抑制部56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S48与S38同样。
[第五实施方式]
然而,光量的履历信息越早,对插入部16的前端16a处的温度的影响力越小。因此,在接着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通过越早的履历信息越减小权重的加权运算,来求出规定时间ts[s]内的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在这一点上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温度判定部55将在PWM值上乘以比例常数kl而得到的值以越早的履历信息越附加小的权重的方式进行累计,由此求出到当前为止的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例如,在将规定时间ts[s]分割成三部分而进行加权时,从新的履历信息顺次乘以1.0、0.9、0.8作为权重。
如图12所示,在判定为规定时间ts[s]内的加权的累计值[lm·s](在斜线所示的各部位的面积上乘以各权重而得到的值)超过阈值时,向光源装置14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
如以上说明所示,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以越对温度的影响力小且越早的履历信息使其权重越小的方式求出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因此能够更正确地防止插入部16的前端16a超过界限值T3[℃]的情况。
[第六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具备以大致固定光量点亮的光源47,且光阑调节机构49通过对配置在来自光源47的光的光路上的光阑开口57的开口量进行调节,来调节出射光Lout的光量,但也可以代替于此,而具备能够控制发光量的光源。
例如图13所示,在电子内窥镜12的插入部16的前端16a内置有射出出射光Lout的LED61。CPU46通过光源驱动器48来控制LED61的发光量[lm]。CPU46根据来自温度抑制部56的模式切换信号,来变更由光量控制部53进行的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另外,在图13中,在插入部16的前端16a配置LED61,但也可以在光源装置14中配置LED61,而通过光纤引导到前端16a。并且,作为光源,也可以为通过使激发光向荧光体入射而使荧光体激发由此发出白色光的光源等。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为了避免不注意地解除第一限制模式M1而未设置解除功能,但可以以温度差量ΔT[℃]未超过T2[℃]的情况为条件、即以温度差量ΔT[℃]下降到T1[℃]以下的情况为条件来进行解除。
但是,在温度差量ΔT[℃]下降到T1[℃]以下的瞬间解除第一限制模式M1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温度差量ΔT[℃]之后马上超过T1[℃],而立即向第一限制模式M1返回的情况。因此,优选将温度差量ΔT[℃]下降到设定得比T1[℃]低规定的温度后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作为解除条件,来解除第一限制模式M1。另外,可以在满足解除条件时,自动地解除第一限制模式M1,也可以在除了满足解除条件之外还满足适当设定的附加条件时解除第一限制模式M1。例如,通过使附加条件为“按压电子内窥镜12的操作部17上设置的解除按钮时”,从而能够通过手动解除第一限制模式M。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为解除第一限制模式M1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图7(A)所示的温度差量ΔT[℃]与决定光量的PWM值的上限值(Px)的关系,随着温度差量ΔT[℃]的减小而使PWM值从P1向作为最大值的P0连续地或阶段地逐渐增加。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第一限制模式M1的解除引起的光量的上限值Lx的增大平缓,因此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不会突然变亮。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构成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电子内窥镜12、处理器装置13及光源装置14的种类和各结构12、13、14的组合,可以停止第一限制模式M1或第二限制模式M2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插入判定部54在光量的上限值Lx为通常模式M0中的最大值L0[lm]的状态持续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时,判定为插入部16未向体腔插入,在第二限制模式M2中,当光量控制部53请求的必要光量小于上限值L0[lm]时,判定为插入部16向体腔插入,但判定方法并未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从体腔的外部(被检体外)向体腔内部移动时的前端的温度变化进行判定,还可以通过图像分析进行判定。图像分析的方法是对摄像装置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来判定该图像是体腔的图像还是体腔的外部的图像的方法。或者也可以通过检查时使用的接口管的检测来进行判定。这种情况下,例如在接口管中埋入RFID标签,且在插入部16的前端16a预先设置RFID阅读器,通过来自RFID标签的电波的接收的有无来进行判定。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情况为契机,而自动地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但也可以在电子内窥镜12的操作部17设置解除按钮等,来通过手动操作进行解除。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切换为第一限制模式M1的情况下,与通常模式M0时相比,光量的上限值Lx下降,从而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变暗,可能使做手术的人感到不适感。为了对其进行改正,还可以搭载在切换成第一限制模式M1的情况下将摄像信号放大的功能。
即,在切换成第一限制模式M1,且光量的上限值Lx被从L0[lm]限制成L1[lm]的情况下,在DSP39中设定与光量控制部53请求的必要光量L[lm]对应的放大率A,通过DSP39来放大摄像信号。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放大率设定为,在必要光量L[lm]小于L1[lm]的情况下,A=1,在必要光量L[lm]为L1[lm]以上且小于L0[lm]的情况下,A=L/L1,在必要光量L[lm]为L0[lm]的情况下,A=L0/L1,从而无论在通常模式M0下,还是第一限制模式M1下,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的明亮度都同等,能够得到对做手术的人而言不适感少的图像。另外,举出了放大数字的摄像信号的情况为例,但也可以形成为对模拟的摄像信号进行放大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构成为,通过设置在记录静止画面时暂时(例如,帧频率的1/60s)解除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限制的功能,由此在第一限制模式M1下也可确保充分的出射光Lout的光量,从而得到高画质的静止画面。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在做手术的人指示静止画面的记录时,先运算暂时解除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限制时的温度上升,在运算结果超过界限值T3[℃]的情况下,不解除上限值限制,即进行继续上限值限制的控制。
符号说明:
11 电子内窥镜系统
14 光源装置
16 插入部
16a前端
33 温度传感器
36 CPU
49 光阑调节机构
53 光量控制部
54 插入判定部
55 温度判定部
56 温度抑制部
61 LED
Claims (13)
1.一种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
内窥镜,其具有将出射光向外部放出的出射部、来自外部的光所入射的入射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在前端设有对入射到所述入射部的入射光进行摄像的摄像部;
光量控制机构,其测定所述入射光的光量,且将所述出射光的光量控制在预先设定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
温度判定机构,其判定所述前端的温度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
插入判定机构,其判定所述插入部为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状态及处于所述体腔外的待机状态中的哪一个;以及
温度抑制机构,其在通过所述插入判定机构判定为所述插入部为所述插入状态,且通过所述温度判定机构判定为所述前端的温度超过了所述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上限值设定为比起动时设定的值L0小的值L1,在通过所述插入判定机构判定为所述插入部为所述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上限值设定为比所述值L1小的值L2,通过所述上限值的设定来抑制所述前端的温度上升,
所述上限值L1是比所述上限值L2更接近所述上限值L0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判定机构在所述出射光的光量以所述上限值L0持续规定时间时,判定为所述插入部为所述待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判定机构在通过所述光量控制机构测定的所述入射光的光量超过预先设定的光量阈值时,判定为所述插入部为所述插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限值设定为所述值L2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插入判定机构判定为所述插入部为所述插入状态时,所述温度抑制机构使所述上限值从所述值L2自动地恢复为值L0。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抑制机构在将所述上限值设定为所述值L1之后,只要所述前端的温度未成为所述温度阈值以下,就禁止使所述上限值从所述值L1恢复为所述值L0的解除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判定机构使用对由所述光量控制机构控制的所述出射光的光量变化的推移进行表示的光量控制履历,而进行运算,并基于其运算结果而判定所述前端的温度是否超过所述温度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判定机构利用所述光量控制履历来求出所述前端的当前的温度的推定值,并对所述推定值和所述温度阈值进行对照,从而进行判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判定机构以固定时间间隔算出所述推定值,且在已经算出的上次的所述推定值上加上基于所述光量控制履历的从上次到本次的温度上升量,并减去从上次到本次的散热引起的温度减小量,从而求出本次的所述推定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判定机构根据所述光量控制履历来求出所述出射光的光量的累计值,并根据所述累计值来进行判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判定机构以对所述光量控制履历中越早的履历越减小权重的方式来求出所述累计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判定机构将通过设置在所述前端的温度传感器测定的实测值与所述温度阈值对照来进行判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光源,其以大致固定光量点亮;以及光阑调节机构,其对配置在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光路上的光阑开口的开口量进行调节,由此来调节所述出射光的光量,
所述温度抑制机构通过所述值L1及值L2来限制所述光阑调节机构的所述开口量的上限。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控制发光量的光源,
所述温度抑制机构通过所述值L1及值L2来限制所述光源的所述发光量的上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34328 | 2010-02-19 | ||
JP2010034328 | 2010-02-19 | ||
PCT/JP2011/051598 WO2011102200A1 (ja) | 2010-02-19 | 2011-01-27 |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81306A CN102781306A (zh) | 2012-11-14 |
CN102781306B true CN102781306B (zh) | 2015-01-21 |
Family
ID=44482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9150.3A Active CN102781306B (zh) | 2010-02-19 | 2011-01-27 | 电子内窥镜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537645B2 (zh) |
CN (1) | CN102781306B (zh) |
WO (1) | WO201110220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59150B2 (ja) * | 2011-01-12 | 2016-08-0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EP3073895A1 (en) * | 2013-11-25 | 2016-10-05 | Covidien LP | Imaging catheter with thermal management assembly |
JP6353288B2 (ja) * | 2014-06-19 | 2018-07-0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光走査型内視鏡装置 |
CN109009078B (zh) * | 2018-08-24 | 2020-10-30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一种红外线内窥镜辅助装置 |
WO2020049688A1 (ja) * | 2018-09-06 | 2020-03-1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光源制御装置、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調光制御方法 |
CN109938687A (zh) * | 2019-03-04 | 2019-06-28 | 张朝阳 | 一种肝胆外科用具有温度过载保护装置的腹腔镜机器人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66901A2 (de) * | 1981-06-05 | 1982-12-15 | Volpi Ag |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
CN1572231A (zh) * | 2003-06-23 | 2005-02-02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得到适当的调光状态观察图像的内窥镜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58459B2 (ja) * | 1986-01-09 | 1994-08-03 | 株式会社町田製作所 | 電子内視鏡装置に用いられる照明光供給装置 |
JPS62203151A (ja) * | 1986-03-03 | 1987-09-07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電子写真複写機 |
JPH0824219A (ja) * | 1994-07-12 | 1996-01-30 | Toshiba Medical Eng Co Ltd | 内視鏡装置 |
JP4390331B2 (ja) * | 1998-11-11 | 2009-12-24 | Hoya株式会社 | 内視鏡装置 |
JP4100875B2 (ja) * | 2001-03-26 | 2008-06-11 |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内視鏡装置 |
JP2006006803A (ja) * | 2004-06-29 | 2006-01-12 | Pentax Corp | 電子内視鏡の絞り制御機構 |
JP2007117583A (ja) * | 2005-10-31 | 2007-05-17 | Pentax Corp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JP5279181B2 (ja) * | 2006-10-23 | 2013-09-04 | Hoya株式会社 | 自動調光処理機能を備えた内視鏡装置、内視鏡用自動調光装置、内視鏡装置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内視鏡装置の作動方法 |
JP5095311B2 (ja) * | 2007-08-30 | 2012-12-1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における反射鏡の振動状態調整方法 |
JP4983647B2 (ja) * | 2008-02-27 | 2012-07-2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カメラ、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照度制限方法 |
JP2010187903A (ja) * | 2009-02-18 | 2010-09-02 | Fujifilm Corp | 内視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2011
- 2011-01-27 CN CN201180009150.3A patent/CN102781306B/zh active Active
- 2011-01-27 JP JP2012500541A patent/JP5537645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1-27 WO PCT/JP2011/051598 patent/WO201110220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66901A2 (de) * | 1981-06-05 | 1982-12-15 | Volpi Ag |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
CN1572231A (zh) * | 2003-06-23 | 2005-02-02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得到适当的调光状态观察图像的内窥镜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P特开2002-282207A 2002.10.02 * |
JP特开2007-117583A 2007.05.17 * |
JP特开2008-104467 2008.05.0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81306A (zh) | 2012-11-14 |
JP5537645B2 (ja) | 2014-07-02 |
JPWO2011102200A1 (ja) | 2013-06-17 |
WO2011102200A1 (ja) | 2011-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81306B (zh) | 电子内窥镜系统 | |
CN102740761B (zh) | 电子内窥镜系统 | |
JP5534997B2 (ja) |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 |
JP4804062B2 (ja)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
JP2008264514A (ja) |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 |
JP2009213673A (ja) |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内視鏡の検査方法 | |
JP3938675B2 (ja) | 光源装置 | |
JP5547118B2 (ja) | 画像取得装置および画像取得装置の作動方法 | |
JPWO2013161900A1 (ja) | 撮像システム | |
JP2010158413A (ja) |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 |
CN112638232B (zh) | 光源控制装置、内窥镜系统和调光控制方法 | |
JP5810016B2 (ja)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
JP2012050509A (ja) |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 |
JP2005204958A (ja) | 自家蛍光観察可能な電子内視鏡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 |
JP6097497B2 (ja) | 内視鏡用外部モジュール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 |
JP4589706B2 (ja) |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及び電子内視鏡装置 | |
JP5225146B2 (ja) | 診断用医療機器用の自動調光処理装置、診断用医療機器用の画像信号処理装置、及び医療用システム | |
JP4694051B2 (ja) | 電子内視鏡 | |
JP2011024901A (ja) |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および調光信号補正方法 | |
JP2008252402A (ja) |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 |
JP2005204905A (ja) | 光の照射制御機能を有する電子内視鏡装置 | |
JP3776709B2 (ja) | 内視鏡装置 | |
JP2005176398A (ja) | 内視鏡装置 | |
JP2006341104A (ja)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
JP2006034796A (ja) | 電子内視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