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0761B - 电子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0761B
CN102740761B CN201180007878.2A CN201180007878A CN102740761B CN 102740761 B CN102740761 B CN 102740761B CN 201180007878 A CN201180007878 A CN 201180007878A CN 102740761 B CN102740761 B CN 1027407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value
higher limit
light quantity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78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0761A (zh
Inventor
芦田毅
远藤安土
高平正行
加贺谷淳
仲村贵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40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0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0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0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61Endoscope light sour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55Control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 A61B1/12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regulat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07Optical details
    • G02B23/2461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内窥镜系统,当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电源接通时,光量控制部(53)进行利用了决定光量的PWM值的履历信息的运算,来逐次求出插入部(16)的前端(16a)处的温度上升的推定值(ΔTn[℃])。在推定值(ΔTn[℃])超过阈值(T1[℃])时,从处理装置(13)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模式切换信号。CPU(46)以输入了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为契机,从通常模式向限制模式切换,使光量的上限值从L0[lm]向L1[lm]下降。

Description

电子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插入到体腔内的内窥镜且用于诊断的电子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医疗领域中,大多进行使用了电子内窥镜的内窥镜检查。电子内窥镜具备插入到体腔内的细长的插入部。在插入部的前端内置有CCD或CMOS等摄像装置。另外,在插入部的前端设有朝向体腔的观察部位射出光的出射窗。在插入部配设有光导管(光纤),来自与电子内窥镜连接的光源装置的光通过光导管而被向出射窗引导。摄像装置拍摄来自观察部位的光,拍摄的图像由处理装置实施各种处理,之后显示在监视器上。显示在监视器上的图像由医生来观察。
在光源装置中设有卤素灯或氙气灯来作为光源。在光导管的基端与光源之间设有对向光导管入射的光量进行调节的光阑。从出射窗射出的光(以下,称为出射光)的光量由光阑进行调节。光阑根据通过摄像装置得到的图像的明亮度,来控制开口量。在向摄像装置入射的入射光的光量大的情况下,减小开口量来降低出射光的光量,在入射光的光量小的情况下,增大开口量来提高出射光的光量。通过进行这样的光量控制,可适当地维持图像的明亮度。
若光阑的开口量大且出射光的光量多的状态持续,则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因出射光所产生的发热而上升。例如,在内窥镜检查的准备中,在使光源装置的电源接通而点亮光源的状态下,内窥镜以悬挂在手推车的钩挂部等的状态待机。在内窥镜的插入部未插入体腔的待机中,与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的状态相比,由于在插入部的附近不存在观察部位,因此入射光的光量小。因此,光阑的开口量大且出射光的光量过剩状态持续,从而前端的温度上升。
当温度上升时,摄像装置发生故障,或在来自摄像装置的信号中混入有噪声等,对画质带来影响,因此提出有抑制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上升的对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内窥镜通过在插入部的前端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来测定温度,并以使测定出的温度收敛于规定范围的附近的方式对光量进行控制。由此,可抑制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成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子内窥镜在出射光的光量超过阈值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时,将由光阑进行的光量控制的范围的上限值变更成比起动时设定的通常的上限值小的值。当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小时,出射光的最大光量变小,因此插入部的前端的发热量也减小,从而可抑制温度上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57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82207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内窥镜必须在插入部的前端设置温度传感器,从而存在妨碍插入部的细径化的问题。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子内窥镜虽然不会妨碍插入部的细径化,但例如在超过阈值时或稍低于阈值时光量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不满足超过阈值的光量持续规定时间这样的条件,存在无法向光量限制模式转移这样的问题。在这样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无法可靠地抑制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上升。
近些年,存在摄像装置的高像素化和插入部的细径化不断进展的倾向,摄像装置的高像素化引起的发热量的增加、插入部的细径化引起的散热性的降低也可能比以往增加,因此希望更精度良好地抑制温度上升这样的要求强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具备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以高的精度抑制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上升的电子内窥镜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内窥镜,其具有将出射光向外部放出的出射部、来自外部的光入射的入射部、及在前端设有对入射到所述入射部的入射光进行拍摄的摄像部的插入部;光量控制机构,其测定所述入射光的光量,且在预先设定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控制所述出射光的光量;温度判定机构,其进行利用了表示所述出射光的光量变化的推移的光量控制履历的运算,并根据其运算结果,来判定所述前端的温度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其中,所述出射光的光量变化由所述光量控制机构控制;以及温度抑制机构,其在通过所述温度判定机构判定为所述前端的温度超过了所述温度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光量控制机构对所述照明光的光量进行控制的范围的上限值比起动时设定的通常的所述上限值降低,由此来抑制所述前端的温度上升。
优选所述温度判定机构利用所述光量控制履历来求出所述前端的当前的温度的推定值,并对所述推定值和所述温度阈值进行对照,由此来进行判定。
优选所述温度判定机构以固定时间间隔算出所述推定值,且在已经算出的上次的所述推定值上加上基于所述光量控制履历而得到的从上次到本次的温度上升量,并减去从上次到本次的散热引起的温度减小量,由此求出本次的所述推定值
优选所述温度判定机构根据所述光量控制履历来求出所述照明光的光量的累计值,并根据所述累计值来进行判定。
优选所述温度判定机构以将所述光量控制履历中越早的履历越减小权重的方式来求出所述累计值。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进行利用了表示出射光的光量变化的推移的光量控制履历的运算,来判定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在判定为前端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的情况下,使控制出射光的光量的范围的上限值比通常的上限值下降,因此在不具备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以高的精度抑制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子内窥镜系统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3是说明处理装置中的CPU、光源装置中的光阑调节机构的详细情况的框图。
图4是表示各模式下的PWM值的上限值Px、光阑开口的开度及出射光的光量的上限值Lx的表格。
图5是对求出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的推定值的运算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6是表示时间历程的图表,(A)是关于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的推定值ΔT的图表,(B)是关于光量的上限值Lx的图表。
图7是对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的推定值ΔT与决定光量的PWM值的上限值Px的关系的图表。
图8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光量的上限值Lx的时间历程的图表。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各模式下的PWM值的上限值Px、光阑开口的开度及出射光的光量的上限值Lx的表格。
图10是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中的CPU、光源装置中的光阑调节机构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时间历程的图表,(A)是关于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的推定值ΔT的图表,(B)是关于光量的上限值Lx的图表。
图12是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关于光量LN的时间历程的图表。
图14是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插入部的前端处的温度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关于光量LN的时间历程的图表。
图1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电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系统11用于患者的诊断。电子内窥镜系统11具备:拍摄体腔的观察部位的电子内窥镜12;根据通过拍摄得到的信号,来生成观察部位的图像的处理装置13;供给用于照射观察部位的出射光的光源装置14;显示观察部位的图像的监视器15。
电子内窥镜12具备:插入到体腔内的挠性的插入部16;与该插入部16的基端部分连接的操作部17;将该操作部17、处理装置13及光源装置14之间相连的通用软线18;在通用软线18的基端部分安装的连接器19。
插入部16具有例如外径为6mm的细长形状,且由挠性管覆盖。操作部17具备用于对静止画面进行记录的释放按钮20或送气·送水按钮(省略图示)等操作构件。
连接器19为由通信用连接器和光源用连接器构成的复合类型。连接器19将电子内窥镜12与处理装置13及光源装置14连接成装拆自如。
在插入部16的前端16a具备:使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光向外部射出的出射窗27(参照图2);用于取入外部的光的入射窗28(参照图2);对入射到入射窗28的外部光(以下,称为入射光)进行拍摄的CCD30(参照图2)。通过使插入到体腔中的插入部16的前端16a朝向观察部位,从而使得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光由观察部位反射。由观察部位反射的光向入射窗28入射。并且,通过入射光的拍摄而能够得到观察部位的图像。
处理装置13与电子内窥镜12、光源装置14及监视器15电连接,对电子内窥镜系统11整体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处理装置13在其前表面具备显示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动作状态的指示灯21。
如图2所示,电子内窥镜12具备光导管26、出射窗27、入射窗28、聚光透镜29、CCD30、模拟前端(以下,简称为AFE。)31、CCD驱动电路32。
光导管26将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光向插入部16的前端16a引导。出射窗27将由光导管26引导的光向外部射出。入射窗28将入射光向聚光透镜29引导。聚光透镜29使入射光会聚在CCD30上。CCD30根据来自CCD驱动电路32的驱动脉冲而进行摄像动作,将与来自聚光透镜29的光量对应的摄像信号向AFE31输入。另外,也可以取代CCD而使用CMOS图像传感器。
AFE31由相关双取样电路(以下,简称为CDS。)、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以下,简称为AGC。)及模拟/数字转换器(以下,简称为A/D。)(都省略图示)构成。AFE31的各部分根据来自CCD驱动电路32的同步脉冲而进行动作。CDS对从CCD30输入的摄像信号实施相关双取样处理,来进行由CCD30产生的复位噪声及放大噪声的除去。AGC将由CDS放大后的摄像信号转换成规定的位数的数字的摄像信号而向处理装置13输入。在处理装置13中根据摄像信号而生成图像。
CCD驱动电路32根据来自处理装置13的信号,产生CCD30的驱动脉冲(垂直/水平扫描脉冲、电子断续脉冲、读出脉冲、复位脉冲等)和AFE31用的同步脉冲。
处理装置13具备CPU36、ROM37、RAM38、数字信号处理部(以下,简称为DSP。)39、数字图像处理电路(以下,简称为DIP。)40、显示控制电路41。
CPU36对处理装置13整体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CPU36经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及控制线(都省略图示)与各部分连接。CPU36根据来自操作部42的操作信号而使各部分动作。操作部42为设置在处理装置13的框体上的操作面板、位于电子内窥镜12的操作部17(参照图1)上的按钮或者鼠标、键盘等周知的输入设备。
ROM37存储对处理装置13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各种程序(OS,应用程序等)或数据(图形数据等)。RAM38是从ROM37读出必要的程序或数据的作业用存储器。由RAM38读出的程序通过CPU36进行逐次处理。
DSP39具备帧存储器(省略图示)。该帧存储器暂时收纳来自AFE31的摄像信号。DSP39从帧存储器读出摄像信号,并对其实施色分离、色插补、增益修正、色平衡调整、γ修正等各种信号处理,来生成一帧量的图像。DSP39将生成的图像向DIP40输入。
DIP40具备帧存储器(省略图示)。该帧存储器暂时收纳来自DSP39的图像。DIP40从帧存储器读出图像,并对其实施电子变倍、色增强、边缘增强等各种图像处理。DIP40将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后的图像向显示控制电路41输入。
显示控制电路41具备VRAM(省略图示)。该VRAM暂时收纳来自DIP40的图像。显示控制电路41接收ROM37的图形数据。在图形数据中存在隐藏体内图像的无效像素区域而仅显示有效像素区域的显示用掩模、检查日期和时间、或患者、做手术的人的信息等的文字信息、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等。
显示控制电路41从VRAM读出图像,并对其实施显示用掩模、文字信息、GUI的重叠处理、向监视器15的显示画面的描画处理这样的各种显示控制处理。显示控制电路41将实施各种显示控制处理后的图像转换成与监视器15的显示形式对应的视频信号(分离信号、合成信号等),并将其显示在监视器15上。
处理装置13除了上述之外,还具备以规定的形式(例如,JPEG形式)对图像实施压缩处理的压缩处理电路、与释放按钮20的操作连动而将压缩后的图像记录在CF卡、光磁盘(MO)、CD-R等可移动媒体中的媒体I/F、与LAN等网络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传送控制的网络I/F(都省略图示)等。它们都经由数据总线(省略图示)等与CPU36连接。
光源装置14具备CPU46、光源47、光源驱动器48、光阑调节机构49、电动机50、对电动机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驱动器51、以及聚光透镜52。
CPU46与处理装置13的CPU36通信,对光源装置14整体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CPU46经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及控制线(都省略图示)与各部分连接。
光源47为产生白色光的卤素灯或氙气灯等。光源47由光源驱动器48驱动,以大致固定的光量点亮,光源47的光向聚光透镜52入射。光阑调节机构49配置在光源47的光路上,对光阑开口57(参照图3)的开口量进行调节。与光阑开口57的开口量对应的光量的光向聚光透镜52入射。电动机50通过从电动机驱动器51输入的驱动脉冲而进行旋转,来驱动光阑调节机构49。聚光透镜52使通过光阑调节机构49后的光会聚,并将其向光导管26的入射端引导。
如图3所示,处理装置13的CPU36作为光量控制部53、温度判定部55及温度抑制部56而发挥功能。
光量控制部53根据来自CCD30的一帧量的摄像信号来算出有效像素区域内的全部像素的平均亮度值(测光值),由此来测定入射光Lin的光量。光量控制部53以使测光值LM成为将图像的明亮度保持为固定的基准值LS的方式对光源装置14输送请求需要的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光量控制信号,并通过光源装置14来控制出射光Lout的光量。具体而言,在测光值LM低于基准值LS的情况下,光量控制部53以使测光值LM成为基准值LS的方式输送光量控制信号,该光量控制信号请求不足量的出射光Lout的光量即必要光量。另外,在测光值LM超过基准值LS的情况下,以使测光值LM成为基准值LS的方式输送光量控制信号,该光量控制信号请求出射光Lout的超过量的光量的减少。
光源装置14的CPU46根据从光量控制部53输入的光量控制信号,对光阑调节机构49进行控制。CPU46根据光量控制信号,来算出决定电动机50的转矩的PWM(脉冲宽度调制)值,电动机驱动器51产生与PWM值对应的驱动脉冲来驱动电动机50。PWM值为决定电动机50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脉冲宽度除以脉冲周期而得到的值)的值,决定电动机50的转矩。CPU46在光量控制信号为请求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增加的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增加量来提高PWM值,在光量控制信号为请求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减小的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减小量来降低PWM值。
光阑调节机构49具备:对光阑开口57进行开闭的光阑叶片58;以及对光阑叶片58向关闭光阑开口57的位置施力的弹簧59。光阑叶片58在由电动机50施加的转矩的作用下,抵抗弹簧59的作用力而向使光阑开口57的开口量变大的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在转矩的大小与弹簧59的作用力平衡的位置停止。由于转矩大时抵抗弹簧59的作用力的力也变大,因此光阑开口57的开口量也增大。由于转矩小时抵抗弹簧59的作用力的力变小,因此光阑开口57的开口量变小。电动机50的转矩随着PWM值的增加而变大,在PWM值下降时减小。
这样的由光阑进行的光量控制根据测光值LM来进行,但当出射光Lout的光量大的状态长时间持续时,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上升也变大。为了抑制该温度上升,电子内窥镜系统11具备通过限制出射光Lout的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来抑制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上升的限制模式M1。
如图4所示,通常模式M0为在光源装置14的起动时设定的模式,将利用比例表示光阑开口57的开口量的开度的上限值例如设定为100%,并将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设定为L0[lm:流明]。用于形成为该上限值L0[lm]的PWM值为P0。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0[lm]为通常模式M0下的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限制模式M1下的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比通常模式M0低,例如光阑开口57的开度的上限值为70%,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为L1[lm](<L0[lm]),用于形成为上限值L1[lm]的PWM值为P1。
在限制模式M1下,在上限值L1[lm]以下的范围内进行基于光阑的光量控制。即,在限制模式M1下,即使光量控制部53检测出入射光Lin的光量不足,而对光源装置14的CPU46发送请求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增加的光量控制信号,在出射光Lout的光量达到上限值L1[lm]的情况下,CPU46也不进一步增加PWM值,不使出射光Lout的光量增加。这样,在限制模式M1下,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被限制成比通常的上限值LO[lm]低的上限值L1[lm],因此可抑制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上升。从通常模式MO向限制模式M1的切换根据前端16a的温度来进行。
在图3中,温度判定部55根据光量控制的履历信息,来求出插入部16的前端16a处的温度上升的推定值(以下,简称为推定值。)ΔT[℃],并判定求出的推定值ΔT[℃]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1[℃]。
具体而言,温度判定部55进行利用了从光源装置14输入的PWM值的履历信息的运算,来求出推定值ΔT[℃]。当施加在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热量为Q[mJ],且插入部16的前端16a处的热容为C[mJ/℃]时,推定值ΔT[℃]表示为ΔT=Q/C…(式1)。热容C[mJ/℃]为电子内窥镜12固有的值,例如为800mJ/℃。
当到dt[s]时间之前为止的推定值为ΔTn-1[℃],且在之前的dt[s]时间内施加到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热量为dQ[mJ]时,到当前为止的推定值ΔTn[℃]表示为ΔTn=ΔTn-1+dQ/C…(式2)。时间dt[s]例如为1.0s。推定值ΔT[℃]的初始值为0.0℃。
当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光产生的每单位时间的发热量为q[mW(=mJ/s)],来自CCD30的每单位时间的发热量为sq[mW],且插入部16的前端16a处的热阻为R[℃/mW]时,热量dQ[mJ]如dQ=(q+sq)×dt-ΔTn-1×dt/R…(式3)的那样由发热量和散热量表示。
热阻R[℃/mW]为电子内窥镜12固有的值,例如为0.2℃/mW。发热量q[mW]表示为(决定光量的PWM值)×(比例常数kq)。该比例常数kq为电子内窥镜12及光源装置14固有的值。为了提高计算精度,PWM值采用将时间dt[s]进行n分割(例如,10分割)后的各时刻的值的平均值。发热量sq[mW]为CCD固有的值,例如为100mW。
若将上述式3代入上述式2,则到当前为止的推定值ΔTn[℃]表示为ΔTn=ΔTn-1+(q+sq)×dt/C-ΔTn-1×dt/(C×R)…(式4)。温度判定部55利用上述式4来求出到当前为止的推定值ΔTn[℃]。即,如图5所示,温度判定部55通过在到dt[s]时间之前为止的推定值ΔTn-1[℃]上减去由ΔTn-1[℃]的函数表示的散热温度,并加上由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光产生的每单位时间的发热量q[mW]的函数表示的发热温度,来求出到当前为止的推定值ΔTn[℃]。
另外,电子内窥镜12的依赖于机种的各参数C[mJ/℃]、sq[mW]、R[℃/mW]、kq在工厂出库时预先存储在电子内窥镜12中内置的永久性存储器(例如,EEPROM)中,在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电源接通时自动地取得而用于运算。或者,与机种固有的ID关联而预先存储在处理装置13中内置的永久性存储器中。在电子内窥镜12中内置的永久性存储器中存储有机种固有的ID,将与从电子内窥镜12的永久性存储器读出的ID对应的各参数用于运算。或者与机种固有的ID关联而预先存储于通过网络等连接的服务器。这种情况下,从服务器取得与从电子内窥镜12的永久性存储器读出的ID对应的各参数而将其用于运算。
返回图3,温度判定部55将判定结果向温度抑制部56输入。
在推定值ΔTn[℃]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1[℃]时,温度抑制部56将从通常模式M0向限制模式M1切换的模式切换信号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
当从处理装置13输入模式切换信号时,光源装置14的CPU46从通常模式M0向限制模式M1切换。各模式通过指示灯21的点亮或闪烁来告知。
利用图6的图表,对通常模式M0、限制模式M1各模式转变时的光量的上限值Lx与推定值ΔT的变化的例子进行说明。图6(B)的模式转变例是假定以下这样的时序的例子。首先,在时刻t0[s]将连接电子内窥镜12的光源装置14的电源接通(Uon)时,光源装置14以通常模式(光量的上限值Lx为L0[lm])起动。然后,在时刻t1[s]推定值ΔTn[℃]超过阈值T1[℃]时,从通常模式M0向限制模式M1(光量的上限值Lx为L1[lm])转移。
在图6(B)的各模式中,在出射光Lout的光量分别为上限值L0[lm]、L1[lm]、即以各模式的最大光量连续照射的情况下,推定值ΔTn[℃]如图6(A)所示那样推移。即,由于起动时为通常模式M0,因此当光源47以通常模式M0的最大光量(上限值L0[lm])连续照射时,推定值ΔTn[℃]单调增加。然后,若该状态持续,则如双点划线Lk所示,超过电子内窥镜系统11正常地发挥功能的界限值T3。因此,进行抑制推定值ΔTn的增加的温度控制。
在时刻t1[s]推定值ΔTn[℃]超过阈值T1[℃]时,从通常模式M0向限制模式M1转移。由此,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向L1[lm]下降。若光量的上限值Lx下降到L1[lm],则即使以该最大光量(上限值11[lm])继续照射,温度上升的斜度也变得平缓,推定值ΔTn[℃]单调增加的同时向T2[℃]收敛。
限制模式M1下的推定值ΔTn[℃]的收敛值即T2[℃]需要为电子内窥镜系统11正常发挥功能的界限值T3[℃]以下。由于收敛值T2[℃]由限制模式M1的上限值L1[lm]决定,因此将上限值L1[lm]设定成使收敛值T2[℃]不超过界限值T3[℃]。优选以使T2[℃]从T3[℃]离开规定的温度的方式设定上限值L1[lm],从而即使存在运算的误差,推定值ΔTn[℃]也不会超过界限值T3[℃]。
另外,阈值T1[℃]需要从T2[℃]离开规定的温度。这是因为若不这样,则由于从温度判定部55判定为推定值ΔTn[℃]超过阈值T1[℃]开始,到光源装置14向限制模式M1切换为止的时间性延迟,会使推定值ΔTn[℃]可能暂时超过T2[℃]。作为具体的值,在T3为20℃的情况下,T2设定为15℃,T1设定为13℃。
接着,参照图7的流程图,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作为通过电子内窥镜系统11进行的内窥镜检查的准备,将电子内窥镜12与处理装置13及光源装置14连接,并使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电源接通(步骤(以下,简称为S。)11)。光源装置14以通常模式M0(出射光量的上限值L0[lm])起动。从操作部42将关于患者的信息(患者名、患者ID等)等向处理装置13输入,开始检查。
当开始检查时,将插入部16向体腔内插入。将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出射光Lout向观察部位照射,并将CCD30拍摄到的观察部位的图像显示在监视器15上。
温度判定部55逐次求出推定值ΔTn[℃](S12)。然后,在判定为推定值ΔTn[℃]超过阈值T1[℃]时(S13中为YES),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模式切换信号。CPU46以输入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为契机,从通常模式M0向限制模式M1切换,使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向L1[lm](S14)下降。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利用了决定光量的PWM值的履历信息的运算,来求出插入部16的前端16a处的温度上升的推定值ΔT[℃]。在求出的推定值ΔT[℃]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1[℃]时,从通常模式M0向限制模式M1切换,并使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下降到L1[lm]。由此,在不具备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以高精度抑制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上升。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系统11中,在从通常模式M0向限制模式M1切换时,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向L1[lm]下降一个等级(参照图6(B))。因此,若在通常模式M0中以最大光量照射出射光Lout的情况下切换成限制模式M1,则出射光Lout的光量从L0[lm]突然下降到L1[lm]。若出射光Lout的光量突然下降,则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突然变暗。由此,可能被误认为发生故障或不良情况。
因此,在接着进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防止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突然变暗的情况。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其以后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结构在可能的范围内相互适用。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作用及效果的说明。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以后的各实施方式中,仅对与其它实施方式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温度判定部55从求出的推定值ΔTn[℃]超过阈值T1[℃]时开始,将推定值ΔTn[℃]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逐次输入。
如图8A及图8B所示,CPU46以推定值ΔTn[℃]超过阈值T1[℃]且从处理装置13输入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为契机,在随着推定值ΔTn[℃]的增加而使PWM值的上限值Px从作为最大值的P0向P1减小时,使其连续地或阶段性地逐渐减小。另外,也可以与推定值ΔTn[℃]的增加无关,而CPU46以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为契机,使PWM值的上限值(Px)从作为最大值的P0向P1连续地或阶段性地逐渐减小。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经过规定的时间Δt[s]从L0[lm]向L1[lm]平缓地下降。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经过规定的时间Δt[s]逐渐地变暗。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光量的上限值从L0[lm]向L1[lm]平缓地下降,因此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不会突然变暗,从而能够防止被误认为发生故障或不良情况。
[第三实施方式]
然而,诊断中若出射光Lout的光量大幅下降,则难以进行诊断,因此即使使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下降,也希望其尽可能接近通常的上限值。另一方面,在电源接通而照射出射光Lout的状态下悬挂于钩挂部等的待机中,能够确认出射光Lout的照射的程度的光量就足够。为了抑制从待机中的内窥镜照射的出射光Lout引起的无益的发热,而希望使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尽可能从通常的上限值减小。
但是,在一个光量限制模式下,若将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较高地设定时,则无法抑制待机中的无益的发热,从而无法抑制插入部的前端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若将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较低地设定,则在诊断中开始温度抑制的情况下,与通常的情况相比,图像变得极端暗,从而存在对做手术的人带来不安感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接着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处理装置13具备抑制前端16a的温度上升的两个限制模式(第一限制模式M1及第二限制模式M2),且根据插入部16的插入状况而分开使用模式。
如图9所示,第一限制模式M1下的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比通常模式M0低,光阑开口57的开度的上限值为70%,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为L1[lm](<L0[lm]),用于形成为上限值L1[lm]的PWM值为P1。第二限制模式M2下的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比第一限制模式M1还低,光阑开口57的开度的上限值为25%,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为L2[lm](<L1[lm]),用于形成为上限值L2[lm]的PWM值为P2。在此,L2只要为能够确认在待机中前端16a是否点亮的程度即可。
在第一限制模式M1及第二限制模式M2下,分别在上限值L1[lm]、L2[lm]以下的范围内进行基于光阑的光量控制。即,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限制模式同样,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设定为比通常的上限值L0[lm]低的上限值L1[lm]、L2[lm],因此可抑制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上升。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及从通常模式M0向第二限制模式M2的切换根据插入部16的插入状态和前端16a的温度来进行。
如图10所示,处理装置13的CPU36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各部分之外,还作为插入判定部54发挥功能。
在通常模式M0下,在出射光Lout的光量以上限值L0[lm]照射的状态持续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例如,30s)时,插入判定部54判定为插入部16未插入体腔的待机状态S1。在插入部16未插入体腔的待机状态S1下,在设有入射窗28的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附近不存在观察部位,因此即使在出射光Lout的光量以上限值L0[lm]照射的情况下,测光值LM也不会达到基准值LS。在该状态下,由于光量控制部53对光源装置14的CPU46继续请求增加出射光Lout的光量,因此需要光量逐渐增大。其结果是,出射光Lout的光量达到上限值L0[lm]。
插入判定部54从CPU46逐次取得表示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PWM值,并通过系统计时器计测PWM值的上限值Px为P0的状态持续的时间。在PWM值的上限值Px为P0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插入判定部54判定为未插入插入部16的状态、即电子内窥镜12为待机状态S1。
另外,在第二限制模式M2下,在光量控制部53根据测光值LM而对CPU46请求的需要光量小于上限值L0[lm]的情况下,插入判定部54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状态S2。在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状态S2下,在设有入射窗28的前端16a的附近存在观察部位(管道内壁),因此在观察部位反射后的出射光Lout成为入射光Lin而向CCD30入射。因此,在上限值Lx固定的情况下,插入状态S2的测光值LM比待机状态S1的测光值大,并超过光量阈值。光量阈值例如收藏在光源装置14的内置存储器中,可通过CPU46读入。其结果是,在插入状态S2下,光量控制部53对CPU46请求的需要光量变得小于通常模式M0下的光量的上限值L0[lm]。插入判定部54将这样判定的判定结果(插入部16为待机状态S1,或者为插入状态S2)向温度抑制部56输入。
温度抑制部56根据来自插入判定部54的判定结果和温度判定部55的判定结果,来判定是否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及第二限制模式M2转移,并对光源装置14的CPU46发送模式切换信号。
在插入部16插入体腔且推定值ΔTn[℃]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1[℃]时,温度抑制部56将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切换的第一模式切换信号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
在判定为插入部16未插入体腔时,温度抑制部56将从通常模式M0向第二限制模式M2切换的第二模式切换信号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
在判定为插入部16未插入体腔后,即在第二限制模式中判定成插入部16为插入状态S2时,温度抑制部56将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而向通常模式M0返回的解除信号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
当从处理装置13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时,光源装置14的CPU46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切换,而当输入第二模式切换信号时,光源装置14的CPU46从通常模式M0向第二限制模式M2切换。另外,在第二限制模式M2中,当从处理装置13输入解除信号时,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而向通常模式M0返回。另一方面,对于第一限制模式M1而言,在插入插入部16的期间,无法通过手动操作来解除。各模式M0~M2通过指示灯21的点亮或闪烁来告知。
利用图11的图表,对在通常模式M0、第一限制模式M1、第二限制模式M2之间转变时的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Lx与推定值ΔT的变化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1(B)的模式转变例是假定以下这样的时序的例子。首先,在时刻t0[s]将连接电子内窥镜12的光源装置14的电源接通(Uon)时,光源装置14以通常模式(光量的上限值Lx为L0[lm]。)起动。接着,若电子内窥镜12在待机中(Uout)的状态下经过规定时间(例如30s),则判定为插入部16未插入到体腔内的待机状态S1,从而在时刻t1[s]向第二限制模式M2(光量的上限值Lx为L2[lm]。)转移。在时刻t2[s]开始基于内窥镜的诊断而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状态S2(Uinsert)时,从第二限制模式M2向通常模式M0返回。然后,在时刻t3[s]推定值ΔTn[℃]超过阈值T1[℃]时,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光量的上限值Lx为L1[lm]。)转移。
如图11(B)所示,在上述的时序的各模式下,在出射光Lout的光量分别以上限值L0[lm]、L1[lm]、L2[lm]、即各模式的最大光量持续照射的情况下,推定值ΔTn[℃]如图11(A)所示那样推移。即,由于起动时为通常模式M0,因此若光源47以通常模式M0的最大光量(上限值L0[lm])持续照射,则推定值ΔTn[℃]单调增加。并且,若该状态持续,则推定值ΔTn[℃]如双点划线Lk1那样超过电子内窥镜系统11正常发挥功能的界限值T3。因此,进行抑制推定值ΔTn的增加的温度控制。
若在时刻t1[s]使光源装置14向第二限制模式M2转移,则PWM值的上限值Px从通常模式M0的P0向第二限制模式M2的P2降低。因此,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向L2[lm]降低。在第二限制模式M2下,由于最大光量(上限值L2[lm])比通常模式M0低,因此即使以该最大光量(上限值L2[lm])持续照射,温度上升的斜度也变得平缓,而推定值ΔTn[℃]向T5[℃]收敛。
若在时刻t2[s]将插入部16向体腔内插入(Uinsert),则在设有入射窗28的前端16a的附近存在观察部位。因此,若插入部16从光量的上限值Lx保持L2的待机状态S1向插入状态S2转变,则测光值LM超过光量阈值。在此,光量阈值是插入部16为待机状态S1且光量的上限值Lx为L2时的测光值LM。其结果是,需要光量变得小于通常模式M0的上限值Lx即L0。这样,插入判定部54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状态S2,并向光源装置14输入解除信号。CPU46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而向通常模式M0返回。当返回到通常模式M0时,光量的上限值Lx从L2[lm]上升到L0[lm]。在通常模式M0下以最大光量(上限值L0[lm])持续照射的情况下,推定值ΔTn[℃]超过第二限制模式M2下的收敛值即T5[℃]而单调增加。并且,若该状态持续,则如双点划线Lk2那样超过界限值T3。因此,若在时刻t3[s]推定值ΔTn[℃]超过阈值T1[℃],则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转移。由此,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向L1[lm]下降。若光量的上限值Lx下降到L1[lm],则即使以该最大光量(上限值L1[lm])持续照射,温度上升的斜度也平缓,而使得推定值ΔTn[℃]向T2[℃]收敛。
接着,参照图12的流程图,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S31与S11同样。在准备作业的期间,电子内窥镜12悬挂在收容有处理装置13、光源装置14的手推车的钩挂部而进行待机。由于光源装置14的电源接通而使光源47点亮,因此即使在待机中,电子内窥镜12也从前端16a射出出射光Lout。另外,当电源接通时,插入判定部54开始判定处理(S32)。
在待机中,在前端16a的附近不存在观察部位。因此,待机中的入射光Lin的大部分是来自远离前端16a的物体(地板等)的反射光,因而测光值LM比基准值LS小。光量控制部53对光源装置14输送请求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增加的光量控制信号。CPU46算出与光量控制信号对应的PWM值,通过电动机驱动器51来控制光阑调节机构49,从而来提高出射光Lout的光量。然而,在待机中,即使出射光Lout的光量为上限值L0[lm],向CCD30入射的入射光Lin的光量、即测光值LM也达不到基准值LS。因此,光量控制部53对CPU46继续请求光量的增加,从而CPU46继续PWM值的上限值P0的输出。该PWM值向插入判定部54输入。插入判定部54监视PWM值,若PWM值的上限值Px为P0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30s),则判定为未插入插入部16的待机状态S1(S32中为NO)。
若通过插入判定部54判定为待机状态S1,则温度抑制部56将从通常模式M0向第二限制模式M2切换的第二模式切换信号向CPU46发送。若CPU46接收到第二模式切换信号,则将PWM值的上限值Px变更为P2,而使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向L2[lm]下降(S33)。因此,如图11(A)所示,推定值ΔTn[℃]以T5[℃]收敛,从而可抑制温度上升。另外,还可抑制无益的发热。
当开始检查时,将电子内窥镜12从钩挂部取下,并将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中。在开始插入时,推定值ΔTn[℃]被抑制成T5[℃],因此对被检者带来的负担也少。将从光源装置14供给的出射光Lout向体腔照射,并将由CCD30形成的图像显示在监视器15上。
当将插入部16插入到被检体内时,在前端16a的附近存在观察部位(管道内壁等),因此即使出射光Lout的光量固定,向CCD30入射的入射光Lin的光量也增大。由此,光量控制部53对CPU46请求的需要光量变得小于通常模式M0的上限值L0[lm]。插入判定部54监视光量控制部53对CPU46请求的需要光量(S34),在需要光量变得小于上限值L0[lm]的情况下,判定为插入了插入部16(S34中为YES)。
若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状态S2,则温度抑制部56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解除信号。CPU46以输入解除信号的情况为契机,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而向通常模式M0返回,使光量的上限值Lx从L2[lm]向L0[lm]上升(S35)。
判定成插入部16为插入状态S2(S32中为YES,S34中为YES)后,与S12及S13同样,向S36及S37进入,来判定推定值ΔTn[℃]是否超过阈值T1[℃]。在判定为推定值ΔTn[℃]超过阈值T1[℃]时(S37为YES),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CPU46以输入第一模式切换信号的情况为契机,从通常模式M0向第一限制模式M1切换,使光量的上限值Lx从L0[lm]向L1[lm]下降(S38)。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光量的上限值Lx为L0[lm]的通常模式M0下对光量进行调节,在插入部16未插入体腔的情况下,从通常模式M0向光量的上限值Lx为比L0及L1小的L2[lm]的第二限制模式M2转变,因此在进行将插入部16向体腔插入的准备的期间,能够抑制插入部16的前端16a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第二限制模式M2下对光量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当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时,自动地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而向通常模式M0转变,由此对光量进行调节,因此不需要通过手动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非常简便。另外,在不具备自动解除功能的情况下,做手术的人忘记解除而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成为保持变黑的状态,从而可能使人误认为发生故障或不良情况,但通过具备自动解除功能,不会发生这样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光量的上限值Lx为通常模式M0下的最大值L0[lm]的状态持续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时,插入判定部54判定为插入部16未插入体腔的待机状态S1,在第二限制模式M2下光量控制部53所请求的需要光量变得小于上限值L0[lm]的情况下,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中,但判定方法没有限定于此。例如,可以通过从体腔的外部(被检体外)向体腔内部移动时的前端的推定值ΔT的变化来进行判定,还可以通过图像分析来进行判定。基于图像分析的方法是对摄像装置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来判定其为体腔的图像还是体腔的外部的图像的方法。或者,也可以通过检查时使用的接口管的检测来进行判定。这种情况下,例如在接口管中埋入RFID标签,且在插入部16的前端16a预先设置RFID阅读器,通过来自RFID标签的电波的接收的有无来进行判定。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以判定为插入部16插入到体腔内的情况为契机,而自动地解除第二限制模式M2,但也可以在电子内窥镜12的操作部17设置解除按钮等,来通过手动操作进行解除。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中,从通常模式M0向限制模式M1切换的契机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取代推定值ΔT[℃]超过阈值T1[℃]的情况,而将规定时间ts[s]中的光量L[lm]的累计值[lm·s]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作为契机。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温度判定部55进行利用了从光源装置14输入的PWM值的履历信息的运算,求出规定时间ts[s](例如,30s)内来自光源装置14的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光量LN表示为(PWM值)×kl。比例常数kl为电子内窥镜12及光源装置14固有的值。温度判定部55通过对在PWM值上乘以比例常数kl而得到的值进行累计,来求出到当前为止的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温度判定部55判定求出的累计值[lm·s]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lm·s]。
在通过温度判定部55判定为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超过阈值时,温度抑制部56将从通常模式M0向限制模式M1切换的模式切换信号向光源装置14输入。
如图13所示,在规定时间ts[s]内的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由斜线表示的部位的面积所示的值)超过阈值时,从处理装置13向光源装置14输入模式切换信号。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S41与S11同样。温度判定部55逐次求出规定时间ts[s]内的来自光源装置14的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S42)。然后,判定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是否超过阈值(S43)。在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超过阈值时(S43为YES),从温度抑制部56向光源装置14的CPU46输入模式切换信号。S44与S14同样。
[第五实施方式]
然而,光量的履历信息越早,对插入部16的前端16a处的温度的影响力越小。因此,在接着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通过越早的履历信息越减小权重的加权运算,来求出规定时间ts[s]内的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在这一点上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温度判定部55将在PWM值上乘以比例常数kl而得到的值以越早的履历信息越加入小的权重的方式进行累计,由此求出到当前为止的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例如,在将规定时间ts[s]分割成三部分而进行加权时,从新的履历信息顺次乘以作为权重的1.0、0.9、0.8。
如图15所示,在判定为规定时间ts[s]内的加权的累计值[lm·s](在斜线所示的各部位的面积上乘以各权重而得到的值)超过阈值时,向光源装置14输入模式切换信号。
如以上说明所示,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以越对温度的影响力小且越早的履历信息使其权重越小的方式求出光量LN[lm]的累计值[lm·s],因此能够更正确地防止插入部16的前端16a超过界限值T3[℃]的情况。
[第六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具备以大致固定光量点亮的光源47,且光阑调节机构49通过对配置在来自光源47的光的光路上的光阑开口57的开口量进行调节,来调节出射光Lout的光量,但也可以代替于此,而具备能够控制发光量的光源。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在电子内窥镜12的插入部16的前端16a内置有射出出射光Lout的LED61。CPU46通过光源驱动器48来控制LED61的发光量[lm]。CPU46根据来自温度抑制部56的模式切换信号,来变更由光量控制部53进行的光量控制范围的上限值。另外,在图16中,在插入部16的前端16a配置LED61,但也可以在光源装置14中配置LED61,而通过光纤引导到前端16a。并且,作为光源,也可以为通过使激发光向荧光体入射而使荧光体激发,由此发出白色光的光源等。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为了避免不注意地解除限制模式M1(第一、第二、第四~六实施方式)或第一限制模式M1(第三实施方式)而未设置解除功能,但可以以推定值ΔT[℃]未超过T2[℃]的情况为条件、即以推定值ΔT[℃]下降到T1[℃]以下的情况为条件来进行解除。
但是,在推定值ΔT[℃]下降到T1[℃]以下的瞬间解除限制模式M1或第一限制模式M1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推定值ΔT[℃]之后马上超过T1[℃],而马上向限制模式M1或第一限制模式M1返回的情况。因此,优选将推定值ΔT[℃]下降到比T1[℃]设定得低规定的温度后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作为解除条件,来解除限制模式M1或第一限制模式M1。另外,可以在满足解除条件时,自动地解除限制模式M1或第一限制模式M1,也可以在除了满足解除条件之外还满足适当设定的附加条件时解除限制模式M1或第一限制模式M1。例如,通过使附加条件为“按压在电子内窥镜12的操作部17上设置的解除按钮时”,从而能够通过手动解除限制模式M或第一限制模式M1。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为解除限制模式M1或第一限制模式M1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图8(A)所示的推定值ΔTn[℃]与决定光量的PWM值的上限值Px的关系,随着推定值ΔTn[℃]的减小而使PWM值从P1向作为最大值的P0连续地或阶段地逐渐增加。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第一限制模式M1的解除引起的光量的上限值Lx的增大平缓,因此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不会突然变亮。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构成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电子内窥镜12、处理装置13及光源装置14的种类和各结构12、13、14的组合,可以停止限制模式M1、第一限制模式M1或第二限制模式M2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切换为限制模式M1或第一限制模式M1的情况下,与通常模式M0时相比,光量的上限值Lx下降,从而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变暗,可能使做手术的人感到不适感。为了对其进行改正,还可以搭载在切换成限制模式M1或第一限制模式M1的情况下将摄像信号放大的功能。
即,在切换成限制模式M1或第一限制模式M1,且光量的上限值Lx被从L0[lm]限制成L1[lm]的情况下,在DSP39中设定与光量控制部53请求的需要光量L[lm]对应的放大率A,通过DSP39来放大摄像信号。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放大率设定为,在需要光量L[lm]小于L1[lm]的情况下,A=1,在需要光量L[lm]为L1[lm]以上且小于L0[lm]的情况下,A=L/L1,在需要光量L[lm]为L0[lm]的情况下,A=L0/L1,从而无论在通常模式M0下,还是限制模式M1或第一限制模式M1下,显示在监视器15上的图像的明亮度都同等,能够得到对做手术的人而言不适感少的图像。另外,举出了放大数字的摄像信号的情况为例,但也可以形成为对模拟的摄像信号进行放大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构成为,通过设置在记录静止画面时暂时(例如,帧频率的1/60s)解除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限制的功能,由此在限制模式M1或第一限制模式M1下也可确保充分的出射光Lout的光量,从而得到高画质的静止画面。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在做手术的人指示静止画面的记录时,预先运算暂时解除出射光Lout的光量的上限值限制时的推定值ΔT,在运算结果未超过界限值T3[℃]的情况下,暂时解除上限值限制,而在运算结果超过界限值T3[℃]的情况下,不解除上限值限制,即进行继续上限值限制的控制。
符号说明:
11 电子内窥镜系统
14 光源装置
16 插入部
16a 前端
36 CPU
49 光阑调节机构
53 光量控制部
55 温度判定部
56 温度抑制部
61 LED

Claims (2)

1.一种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
内窥镜,其具有将出射光向外部放出的出射部、来自外部的光所入射的入射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在前端设有对入射到所述入射部的入射光进行摄像的摄像部;
光量控制机构,其测定所述入射光的光量,且将所述出射光的光量控制在预先设定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
温度判定机构,其利用对由所述光量控制机构所控制的所述出射光的光量变化的推移进行表示的光量控制履历而运算前端的当前的温度的推定值,并判定所述推定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以及
温度抑制机构,其在通过所述温度判定机构判定为所述推定值超过了所述温度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光量控制机构对所述出射光的光量进行控制的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相比于起动时设定的第一上限值而下降的第二上限值,从而抑制所述推定值的温度上升,
并且所述第二上限值以所述推定值收敛的收敛值成为低于正常发挥功能的界限值且超出所述温度阈值的范围的方式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判定机构以固定时间间隔算出所述推定值,且在已经算出的上次的所述推定值上加上基于所述光量控制履历的从上次到本次的温度上升量,并减去从上次到本次的散热引起的温度减小量,从而求出本次的所述推定值。
CN201180007878.2A 2010-02-19 2011-01-27 电子内窥镜系统 Active CN1027407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4329 2010-02-19
JP2010034329 2010-02-19
PCT/JP2011/051597 WO2011102199A1 (ja) 2010-02-19 2011-01-27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0761A CN102740761A (zh) 2012-10-17
CN102740761B true CN102740761B (zh) 2015-02-11

Family

ID=44482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7878.2A Active CN102740761B (zh) 2010-02-19 2011-01-27 电子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35305B2 (zh)
CN (1) CN102740761B (zh)
WO (1) WO20111021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8196B (zh) * 2012-12-24 2015-07-22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非相干光的反馈式有源医学植入物ami能量注入装置
JP6392887B2 (ja) * 2014-10-28 2018-09-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走査型内視鏡装置
US20180146861A1 (en) * 2016-11-25 2018-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acoust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US20180267001A1 (en) * 2017-03-17 2018-09-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acoust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hotoacoustic probe
JP6957192B2 (ja) * 2017-05-01 2021-11-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架台装置、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JP7195948B2 (ja) * 2019-01-24 2022-1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6901A2 (de) * 1981-06-05 1982-12-15 Volpi Ag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CN1895158A (zh) * 2005-07-05 2007-01-17 宾得株式会社 内窥镜光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3151A (ja) * 1986-03-03 1987-09-07 Minolta Camera Co Ltd 電子写真複写機
JP4390331B2 (ja) * 1998-11-11 2009-12-24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4100875B2 (ja) * 2001-03-26 2008-06-11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装置
JP5095311B2 (ja) * 2007-08-30 2012-12-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における反射鏡の振動状態調整方法
JP4983647B2 (ja) * 2008-02-27 2012-07-25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照度制限方法
JP2010187903A (ja) * 2009-02-18 2010-09-02 Fujifilm Corp 内視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6901A2 (de) * 1981-06-05 1982-12-15 Volpi Ag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CN1895158A (zh) * 2005-07-05 2007-01-17 宾得株式会社 内窥镜光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82207A 2002.10.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02199A1 (ja) 2011-08-25
JP5535305B2 (ja) 2014-07-02
JPWO2011102199A1 (ja) 2013-06-17
CN102740761A (zh)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0761B (zh) 电子内窥镜系统
CN102781306B (zh) 电子内窥镜系统
JP5534997B2 (ja)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JP5587834B2 (ja) 電子内視鏡装置及び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JP5371921B2 (ja) 内視鏡装置
JP2009213673A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内視鏡の検査方法
JP2008264514A (ja)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JP6467060B2 (ja) 内視鏡管理システム、内視鏡装置、内視鏡装置を管理する管理装置、及び、内視鏡装置の管理方法
US7070560B2 (en) Illumin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doscopes
JP5547118B2 (ja) 画像取得装置および画像取得装置の作動方法
US5957834A (en) Endoscope system
JP2014036759A (ja)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および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JPWO2011099322A1 (ja)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05163646A (zh) 摄像装置和处理装置
JP2005204958A (ja) 自家蛍光観察可能な電子内視鏡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12050509A (ja)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8093220A (ja) プロセッサおよび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JP4589706B2 (ja)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及び電子内視鏡装置
JP2010279526A (ja) 内視鏡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4004156A (ja) 内視鏡用外部モジュール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JP4694051B2 (ja) 電子内視鏡
JP2010194001A (ja) 診断用医療機器用の自動調光処理装置、診断用医療機器用の画像信号処理装置、及び医療用システム
JP2005204905A (ja) 光の照射制御機能を有する電子内視鏡装置
JP3776709B2 (ja) 内視鏡装置
US2022021030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artifacts in medical imag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