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0783A - 放射线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射线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0783A
CN102770783A CN201180011061.2A CN201180011061A CN102770783A CN 102770783 A CN102770783 A CN 102770783A CN 201180011061 A CN201180011061 A CN 201180011061A CN 102770783 A CN102770783 A CN 102770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housing
image capture
radiation image
magaz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10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0783B (zh
Inventor
大田恭义
西纳直行
中津川晴康
成行书史
今井真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756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3837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756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085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756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662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756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0853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70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0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7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with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283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with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a detector unit being housed in a casset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88Means for cool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0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 G01T1/2018Scintillation-photodiode combinations
    • G01T1/20188Auxiliary details, e.g. casings or cool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4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emiconductor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4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emiconductor detectors
    • G01T1/244Auxiliary details, e.g. casings, cooling, damping or insulation against damage by, e.g. heat, pressure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42/00Obtaining record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Visualisation of such records by using optical means
    • G03B42/02Obtaining record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Visualisation of such records by using optical means using X-rays
    • G03B42/04Holders for X-ray fil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hygiene or sterilis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6Details of data transmission or power supply, e.g. use of slip ring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线成像装置(20A-20E),该放射线成像装置具有容纳将放射线(16)转换成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的面板部(30)和控制部(32),所述控制部设置在面板部(30)上并控制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控制部(32)比所述面板部(30)厚或者从面板部(30)突出。

Description

放射线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放射线成像装置),所述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具有里面容纳有用于将放射线转换成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转换面板的面板单元和用于控制放射线转换面板的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已经广泛地使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所述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将放射线施加到对象并将已经穿过对象的放射线引导到放射线转换面板,从而捕获对象的放射线图像。已知形式的放射线转换面板包括用于通过曝光记录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膜和用于存储表示磷光体中的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能量并取回作为受激发光的放射线图像的可激发磷光体面板,其中所述受激发光响应于激发光的施加而被发射。其内记录有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膜被供应给显像设备以对记录的放射线图像进行显像。其内记录有放射线图像的可激发磷光体面板被供应给读取设备以产生作为可见图像的放射线图像。
在手术室等中,需要从放射线转换面板直接读取放射线图像并且显示该放射线图像以迅速并适当地治疗作为对象的病人。已经发展成为满足这种要求的放射线转换面板包括直接转换型放射线转换面板和间接转换型放射线转换面板,其中所述直接转换型放射线转换面板采用固态检测器将放射线直接转换成电信号,所述间接转换型放射线转换面板采用闪烁器将放射线转换成可见光并采用固态检测器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
直接转换型放射线转换面板或间接转换型放射线转换面板容纳在面板单元中。记录在放射线转换面板中的放射线通过控制放射线转换面板的控制器被读取。面板单元和控制器共同组成被称为电子暗盒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这种电子暗盒应该优选地被构造成使得电子暗盒可以被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使用者)搬运。
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8-256685号提出了一种具有一体式抓握部的控制器,所述抓握部可移除地连接到面板单元并且可以被使用者抓握。
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4-077641号提出了一种具有抓握部的电子暗盒,所述抓握部连接到电子暗盒的侧表面并可沿着侧表面移动。
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2-082172号提出了一种重心设置在抓握部的中线上的电子暗盒。
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9-080103号提出了一种面板单元和控制器,所述面板单元和控制器在一体地相互连接时被搬运。在面板单元和控制器已经被搬运之后,当控制器放射线图像与面板单元间隔开时,放射线图像通过面板单元捕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本发明的目的>
与采用放射线膜和可激发磷光体面板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相比较,电子暗盒装有相对昂贵的电子部件,这是因为电子暗盒从作为表示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读取转换后的电信号。因此,当使用者搬运电子暗盒时,使用者应该全神贯注地防止电子暗盒由于在掉落等时而受到冲击被损坏。为此,一些电子暗盒具有如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8-256685号、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4-077641号和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2-082172号中公开的抓握部。
通常,控制器包括诸如电池的电源,所述电源用于将电力供应给放射线转换面板和控制器中的部件以及供应给用于与外部电路通信的通信单元。因此,控制器的重量与电子暗盒的重量的比值较大。另外,电源和通信单元通常集中在控制器的一定区域中。基于控制器在电子暗盒中的位置,电子暗盒的重量分布可能是不平衡的。因此,如果使用者抓握用于搬运电子暗盒的抓握部,则电子暗盒可能会感觉比其实际重。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可以被稳定搬运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消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不平衡重量分布而被稳定搬运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获得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包括面板单元和控制器,其中所述面板单元内容纳用于将放射线转换成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转换面板,所述控制器设置在面板单元上以控制放射线转换面板,其中控制器比面板单元厚或从面板单元突出。
由于面板单元比控制器薄或者控制器从面板单元突出,因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被形成的较薄并且轻质。
控制器至少在图像捕获过程期间设置在面板单元的被已经穿过对象的放射线照射的区域外侧的位置中。更期望地,控制器设置在面板单元的能够被放射线照射的图像捕获区域外侧的位置中。因此,控制器不会成为放射线图像的捕获的障碍。
控制器可沿着面板单元的表面移动。
更具体地,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还包括用于使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沿着面板单元的表面平移的移动机构。
通过以上结构,在其中引起不平衡重量分布的控制器通过移动机构相对于面板单元平移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改变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重心。
更具体地,由于控制器的重量与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总重量的比值相对较大,因此如果控制器从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几何中心位置移动,则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重心不与该中心位置重合,并且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处于偏心状态下。因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总体上具有不平衡重量分布。
根据本发明,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平移以使中心位置和重心基本上彼此一致,从而容易地消除不平衡重量分布。由于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当被使用者搬运时感觉较轻,因此使用者可以稳定并且容易地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因此,使用者可以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而不会掉落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或使控制器碰撞其它物体。因此,使用者在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时的负担减小。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由于通过移动机构使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平移能够容易地消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不平衡重量分布,因此使用者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优选地,面板单元包括能够被放射线穿透的大致矩形第一壳体,放射线转换面板容纳在第一壳体中,并且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的除了图像捕获区域之外的表面上大致直的导向部,并且移动构件能够与控制器同步地沿着导向部平移。
由于移动构件和控制器彼此同步地沿着导向部线性平移,因此控制器可以通过简单的机构相对于面板单元平移。即使控制器可以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搬运期间设置在图像捕获区域上,控制器也可以在图像捕获过程期间远离图像捕获区域被收回。因此,控制器和导向部不会成为放射线图像的捕获的障碍。
控制器可以相对于面板除了平移之外还可以转动。更具体地,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使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沿着面板单元的表面转动的移动机构。
通过以上结构,使用移动机构,可以通过使引起不平衡重量分布的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转动来容易地改变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重心。
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转动以使中心位置和重心相互基本一致,从而容易地消除不平衡重量分布。类似于控制器的平移的情况,由于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当被使用者搬运时感觉较轻,因此使用者可以稳定并且容易地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因此,使用者可以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而不会掉落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或使控制器碰撞其它物体。因此,使用者在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时受到的负担减小。
由于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不平衡重量分布通过使用移动机构使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转动而被容易地消除,因此使用者可以稳定地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面板单元包括能够被放射线穿透的大致矩形第一壳体,且放射线转换面板容纳在第一壳体中,并且移动机构包括轴,所述轴设置在第一壳体的除了图像捕获区域之外的表面上,以使控制器绕着轴转动。
由于控制器能够绕着轴转动,因此控制器可以通过简单的机构相对于面板单元转动。即使控制器可以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搬运期间设置在图像捕获区域上,控制器也可以在图像捕获过程期间远离图像捕获区域缩回。因此,控制器和轴不会成为放射线图像的捕获的障碍。
控制器包括用于驱动放射线转换面板并从放射线转换面板读取放射线图像的面板控制器、用于与外部电路通信的通信单元以及用于将电力供应给面板控制器、通信单元和放射线转换面板的电源。
如果控制器移动(平移或转动),则电源停止将电力供应给通信单元和面板单元。因此,能够最小化浪费的电力消耗。
面板单元包括用于使放射线转换面板和控制器相互电连接的连接器,并且当控制器移动时,如果连接器和控制器远离彼此间隔开并彼此电断开,则电源停止将电力供应给通信单元和放射线转换面板。因此,能够可靠地最小化浪费的电力消耗。
面板控制器可以包括用于检测连接器和控制器是否相互电连接的连接检测器。
面板控制器通过连接器电连接到放射线转换面板。在连接检测器检测连接器和控制器是否相互电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掌握控制面板单元的时间和从放射线转换面板读取放射线图像的时间。
控制器和/或面板单元具有被使用者抓握的抓握部。抓握部允许使用者容易地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面板单元包括能够被放射线穿透的大致矩形第一壳体,且放射线转换面板容纳在第一壳体中,控制器至少在图像捕获过程期间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表面上的图像捕获区域外侧的位置中,并且抓握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表面、控制器的大致矩形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和/或第二壳体的侧表面上。
在控制器至少在图像捕获过程期间靠近第一壳体的侧表面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表面上,抓握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表面、第一壳体的另一个侧表面、所述第一壳体的使所述侧表面和所述另一个侧表面相互连接的另一个表面、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和/或第二壳体的侧表面上。
设置在面板单元上的抓握部也允许使用者容易地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在抓握部设置在控制器上的情况下,由于在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时使用者抓握抓握部并保持相对较重的控制器,因此增加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搬运稳定性。
如果控制器可相对于面板单元移动,则当使用者抓握抓握部的同时使用者可以使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容易地移动。
在抓握部设置在控制器上的情况下,可以从第二壳体的上表面或侧表面拉抓握部,然后当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或移动控制器时抓握抓握部。如果抓握部包括只有当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或移动控制器时才拉出来的可折叠抓握部,则抓握部不会成为放射线图像的捕获的障碍。因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可以在增加便利性的情况下被操纵。
优选地,放射线转换面板包括用于将放射线转换成可见光的闪烁器、用于将可见光转换成表示放射线图像的电信号的固态检测器、用于从固态检测器读取电信号的开关元件和上面设有固态检测器和开关元件的基板。基板包括柔性塑料基板,固态检测器由有机光电导体制成,并且开关元件由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
因此可使固态检测器和开关元件在低温下在基板上增长,并且可使放射线转换面板和其内容纳有放射线转换面板的面板单元形成得较薄和轻质。这种柔性基板能够使放射线转换面板和其内容纳有放射线转换面板的面板单元形成为具有柔性。因此,能够防止在例如对象放置在面板单元上的情况下放射线转换面板在负荷下被损坏。
如果基板、开关元件、固态检测器和由CsI制成的闪烁器依此顺序沿着施加放射线的方向布置,则可以产生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
上面已经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结构和优点。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定结构元件和优点(第一至第四发明的结构细节和优点)。
<第一发明的说明>
第一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用于使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平移的移动机构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根据第一发明,第一壳体上的导向部沿着大致垂直于:被放射线照射并具有图像捕获区域的照射表面和第一壳体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两个相对侧的方向上延伸。
导向部沿着第一壳体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移动构件和控制器可以彼此同步地沿着导向部线性平移。因此,能够使中心位置和重心容易地彼此一致,从而可靠地消除不平衡重量分布。
图像捕获区域可以大致居中地限定在照射表面上,并且两个导向部可以以与图像捕获区域的夹持关系设置在照射表面的两个相对侧之间。可选地,导向部可以平行于彼此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两个相应相对侧表面上。
两个移动构件安装在控制器上并设置在相应的两个导向部上。因此,控制器和两个移动构件可以沿着两个导向部更加稳定并可靠地平移。
导向部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表面上的大致直的凹部、沟槽或轨道。移动构件可以包括可沿着凹部或轨道线性滑动的滑动部、或可沿着沟槽线性移动的轮,藉此控制器可以简单并且可靠地相对于面板单元平移。
止动构件可以设置在凹部或沟槽中或设置在轨道上,以使滑动部停止沿着凹部或轨道滑动,或使轮停止沿着沟槽移动,藉此控制器可以相对于面板单元停止在任意期望的位置处。
止动构件可以包括齿,所述齿设置在凹部或沟槽中或设置在轨道上以在邻接在滑动部或轮上时使滑动部停止沿着凹部或轨道滑动或使轮停止沿着沟槽移动,藉此控制器可以相对于面板单元可靠地停止在任意期望的位置处。
<第二发明的说明>
第二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用于使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转动的移动机构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根据第二发明,移动机构包括限定在第二壳体中的椭圆形孔,且轴延伸穿过该椭圆形孔。控制器可绕着轴旋转并可相对于轴沿着孔移动。
在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绕着轴转动并相对于面板单元沿着椭圆形孔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使中心位置和重心彼此一致,从而可靠地消除不平衡重量分布。
轴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照射表面上的图像捕获区域外侧的位置中。椭圆形孔可以限定在第二壳体的靠近照射表面的底面中,并可以沿第二壳体的纵向方向延伸。
因此,控制器可以沿着纵向方向更加稳定并可靠地移动。
突起部安装在轴的插入壳体中的远端上。突起部在轴的径向方向上延伸,并具有与轴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宽度。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底面上的移动限制构件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大致包围孔,并在孔的一个端部处开口。轴延伸穿过孔的端部。在其中控制器绕着轴转动的情况下,移动限制构件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在该移动限制构件的开口处邻接在突起部上,从而限定控制器可以绕着轴转动的角度范围。在突起部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设置在孔中的情况下,移动限制构件与轴的远端和突起部接触,以限制控制器相对于轴移动的方向。
移动限制构件的在其开口处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以及突起部限定控制器可以绕着轴转动的角度范围。移动限制构件、轴的远端以及突起部设定控制器相对于轴移动的方向。基于椭圆形孔的长度确定控制器沿着上述方向移动的距离。因此,通过移动限制构件和突起部,可以使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精确地并以良好的精度转动。
如果止动构件设置在移动构件上并设置在开口中以接触突起部而使控制器停止沿着孔移动,则控制器可以相对于面板单元停止在任意期望的位置处。
如果止动构件包括用于通过邻接在突起部上使控制器停止移动的齿,则控制器可以相对于面板单元可靠地停止在任意期望的位置处。
已经说明了控制器根据椭圆形孔和轴相对于面板单元转动。然而,第二发明不局限于这种说明。控制器还可以以以下方式转动。
移动机构还可以包括限定在第二壳体中的孔,且轴延伸穿过该孔,藉此控制器能够绕着轴转动。
通过以上结构,由于重心可以接近中心位置,因此能够最小化不平衡重量分布。
轴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照射表面上的图像捕获区域外侧的位置中,并且孔可以限定在第二壳体的靠近照射表面的底面中。控制器因此可以更加稳定并可靠地转动。
突起部安装在轴的插入壳体中的远端上。突起部在轴的径向方向上延伸。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底面上的旋转限制构件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包围孔,并部分地开口。在控制器绕着轴转动的情况下,旋转限制构件的在其开口处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邻接在突起部上,从而限定控制器能够绕着轴转动的角度范围。
旋转限制构件的在其开口处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和突起部限定控制器可以绕着轴转动的角度范围。因此,可以使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精确地并且高精度地转动。
<第三发明的说明>
第三发明涉及一种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其中抓握部设置在控制器上和/或靠近控制器设置在面板单元上。
通过上述结构,使用者可以通过抓握设置在重的控制器上的抓握部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根据第三发明,在其中重量分布朝向控制器移动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中,抓握部设置在控制器上和/或靠近控制器设置在面板单元上。在控制器和抓握部在其上部的情况下,使用者通过抓握抓握部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由于使用者通过抓握部抓握重的控制器,因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在被使用者搬运时感觉较轻。因此,使用者可以稳定并且容易地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因此,使用者可以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而不会掉落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或使控制器碰撞其它物体。因此,使用者在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时负担减小。
根据第三发明,因此,由于抓握部设置在控制器上或靠近控制器设置,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抓握部抓握重的控制器。因此,使用者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控制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表面上,同时保持与第一壳体接触。
在控制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表面上的情况下,控制器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中。例如,控制器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被放射线照射的照射表面处的侧表面、第一壳体的侧表面、或第一壳体的反面的侧表面上。因此,抓握部设置在控制器上和/或靠近控制器设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表面上。
在使用者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情况下,抓握部和控制器可靠地定位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上部上。因此,使用者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如果控制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被放射线照射的照射表面上,则在使用者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时,抓握部和控制器定位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上部上,并且在通过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捕获放射线图像期间,在照射表面和控制器面向上时,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设置在图像捕获基部上。因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可以被容易地搬运并设置在任意位置中,并可以容易地操纵。
如果抓握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靠近控制器的侧表面上,则在使用者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时抓握部和控制器定位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最上面的位置处。因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搬运稳定性进一步增加。
如果抓握部直接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上表面或侧表面上,则在使用者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时抓握部和控制器定位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最上面的位置处。因此,使用者通过抓握部直接抓握控制器,藉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搬运稳定性被进一步显著地增加。
<第四发明的说明>
第四发明涉及一种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其中控制器设置在面板单元的一个端部上,并且抓握部设置在面板单元的另一个端部上。
通过以上结构,在抓握部设置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上部而较重的控制器设置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下部上的情况下,使用者通过抓握抓握部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根据第四发明,在其中重量分布朝向控制器移动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中,抓握部设置与控制器相对的位置中。在抓握部设置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上部上,而较重并引起不平衡重量分布的控制器设置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下部的情况下,使用者通过抓握抓握部来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由于在整个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重心下降的同时使用者抓握抓握部,因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在被使用者搬运时感觉较轻。使用者因此可以稳定并且容易地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因此,使用者可以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而不会掉落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或使控制器碰撞其它物体。进一步地,使用者在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时受到的负担减小。
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放射线转换面板的电子部件和诸如电池等的电源。控制器的温度往往由于电子部件和电源生成的热量而增加。根据第四发明,由于控制器和抓握部被设置成彼此相对,因此能够防止热量从控制器传递到抓握部。因此,使用者可以在不必担心热度的情况下抓握抓握部并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根据第四发明,如上所述,由于抓握部和控制器彼此相对地设置在面板单元上,因此在整个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保持低重心的同时,使用者抓握抓握部。因此,使用者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控制器被设置成在该控制器的一个端部处与第一壳体的表面接触,而抓握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另一个端部上。
在控制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一个端部上的情况下,控制器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中。例如,控制器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在所述一个端部处的正面上、在第一壳体的在所述一个端部处的侧表面上、或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在所述端部处的反面上。在抓握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另一个端部上的情况下,抓握部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中。例如,抓握部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在所述另一个端部处的正面上、第一壳体的在所述另一个端部处的侧表面上、或在第一壳体的在所述另一个端部处的反面上。
在控制器和抓握部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以上位置中或以上位置上时,当使用者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时,抓握部可靠地定位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上部上,而控制器可靠地定位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下部上。因此,在使用者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时获得稳定性。
在第一壳体的侧表面中,如果控制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照射表面的包括被放射线照射的图像捕获区域的一侧,而抓握部设置在辐射表面的另一侧的侧表面上,则在使用者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时,抓握部定位在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最上面的位置中,而控制器定位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最下面的位置中。因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搬运稳定性被进一步提高。
优选地,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进一步包括整体或部分覆盖第二壳体的缓冲构件。
如上所述,在使用者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情况下,控制器定位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最下面的位置处。在控制器碰撞另一个物体的情况下,或者在使用者掉落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情况下,缓冲构件有效地保护控制器受到冲击。
<第一至第四发明的主要优点>
根据第一发明,如上所述,由于能够通过使用移动机构使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平移而容易地消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不平衡重量分布,因此使用者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根据第二发明,如上所述,由于能够通过使用移动机构使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转动而容易地消除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不平衡重量分布,因此使用者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根据第三发明,由于抓握部设置在控制器上并且使用者通过抓握部抓握重的控制器,因此使用者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根据第四发明,由于抓握部和控制器彼此相对地设置在面板单元上,并且在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保持低重心的同时,使用者抓握抓握部。因此,使用者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其内装有暗盒的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的示意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4是沿图3的线IV-IV截得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暗盒的部分剖开平面图;
图6是沿图5的线VI-VI截得的剖视图;
图7A-7C是沿图5的线VII-VII截得的剖视图,其中显示了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平移的方式;
图8A和8B是显示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平移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9A-9C是暗盒被搬运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0是示意性地显示放射线转换面板中的像素的阵列的以及像素与暗盒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的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暗盒的方框图;
图12是使用图1所示的暗盒捕获图像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显示暗盒如何被充电的立体图;
图14A和14B是暗盒的立体图,其中所述暗盒包括设置在控制器上的相应缓冲构件;
图15A和15B是显示控制器通过轮相对于面板单元平移的方式的剖视图;
图16是在面板单元的侧表面上具有导向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17是沿图16的线XVII-XVII截得的剖视图;
图18A和18B是显示控制器相对于图16所示的暗盒的面板单元平移的方式的剖视图;
图19A和19B是包括设置在面板单元上的两个抓握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20A和20B是包括分别设置在控制器和面板单元上的抓握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21A和21B是包括分别设置在控制器和面板单元上的抓握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22是包括设置在控制器上的抓握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23是包括面板单元的侧表面上的轨道状导向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24是内装有双面图像捕获暗盒的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的示意性视图;
图25是根据一个变形例的放射线检测器中的三个像素的结构的示意性视图;
图26是图25中所示的TFT和电荷储存区域的示意性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其内装有暗盒的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的示意性视图;
图28是图27所示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29是图27所示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30是沿图29的线XXX-XXX截得的剖视图;
图31是沿图29的线XXXI-XXXI截得的剖视图;
图32是图27所示的暗盒的部分剖开平面图;
图33是图32所示的轴、突起部、移动限制构件和凸起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34A和34B是显示其中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转动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35A和35B是显示其中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平移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36A和36B是显示其中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转动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37A和37B是显示其中搬运暗盒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38是显示暗盒如何被充电的立体图;
图39A和39B是暗盒的立体图,其中所述暗盒包括在控制器上的相应缓冲构件;
图40A和40B是包括分别设置在控制器和面板单元上的抓握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41A和41B是包括设置在面板单元上的两个抓握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42A和42B是包括分别设置在控制器和面板单元上的抓握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43A和43B是包括分别设置在控制器和面板单元上的抓握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44是包括分别设置在控制器和面板单元上的抓握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45A和45B是显示其中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转动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46A和46B是图45A和45B所示的轴、突起部和移动限制构件的放大平面图;
图47是包括设置在面板单元上的两个抓握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48是暗盒的轴、突起部、和移动限制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49A是具有设置在不同于图29和图32所示的位置的位置中的轴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49B是显示其中控制器相对于图49A所示的暗盒的面板单元移动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50A是显示其中控制器相对于图49B所示的暗盒的面板单元转动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50B是显示其中控制器在如图50A所示转动之后相对于面板单元移动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51是内装有双面图像捕获暗盒的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的示意性视图;
图5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其内装有暗盒的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的示意性视图;
图53是图52所示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54是图52所示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55是沿图53中的线LV-LV截得的剖视图;
图56是图52所示的暗盒的部分剖开平面图;
图57是显示其中图52所示的暗盒被搬运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58是示意性地显示放射线转换面板中的像素的阵列的以及像素与暗盒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的图;
图59是图52所示的暗盒的方框图;
图60是显示图52所示的暗盒如何被充电的立体图;
图61A和61B是包括设置在控制器上的抓握部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62是内装有双面图像捕获暗盒的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的示意性视图;
图63是图1所示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64是图1所示的暗盒的立体图;
图65是沿图63中的线LXV-LXV截得的剖视图;
图66是图1所示的暗盒的部分剖开平面图;
图67是显示暗盒如何被充电的立体图;
图68A和68B是暗盒的立体图,其中所述暗盒包括设置在控制器上的相应缓冲构件;以及
图69A和68B是显示其中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转动的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1.第一实施例的说明:
首先,以下参照图1-26详细地说明根据第一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说明>
如图1所示,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A包括用于将具有基于图像捕获条件的剂量的放射线16施加到躺在图像捕获基部12(例如,床等)上的对象14(例如,病人)的放射线源18、用于检测已经穿过对象14的放射线16并将检测到的放射线转换成放射线图像的电子暗盒20A、用于控制放射线源18和电子暗盒20A的操作台22、以及用于显示捕获的放射线图像的显示装置24。
操作台22、放射线源18、电子暗盒20A以及显示装置24通过基于诸如UWB(超宽带)、IEEE802.11.a/g/n等的无线LAN(局域网)或经由使用毫米波的无线通信将信号发送给彼此和从彼此接收信号。操作台22、放射线源18、电子暗盒20A和显示装置24还可以通过使用电缆的有线通信将信号发送给彼此和从彼此接收信号。
操作台22连接到放射线信息系统(RIS)26,所述放射线信息系统通常与其它信息一起管理由医院的放射科操纵的放射线图像信息。RIS 26连接到通常管理医院中的医疗信息的医院信息系统(HIS)28。
用作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电子暗盒20A是便携式电子暗盒,所述便携式电子暗盒包括设置在图像捕获基部12与对象14之间的面板单元30、设置在面板单元30上的控制器32以及设置在面板单元30的一侧的抓握部34。面板单元30比控制器32薄。
如图2-4所示,面板单元30包括由使放射线16可穿透的材料制成的大致矩形壳体(第一壳体)40。壳体40具有上表面,对象14可以躺在所述上表面上,并且所述上表面用作被放射线16照射的照射表面42。照射表面42包括在所述照射表面42上大致居中设置的导向线44,所述导向线44为对象14指示图像捕获区域和图像捕获位置。导向线44包括表示照射表面42上的图像捕获区域36的外框架,其中所述图像捕获区域36表示被放射线16照射的照射区域。导向线44具有中心位置(其中两条导向线44以十字形图案彼此交叉),所述中心位置限定图像捕获区域36的中心位置和电子暗盒20A的几何中心位置。
壳体40在照射表面42上在图像捕获区域36的外部具有在侧表面(另一个侧表面)46c上的直的凹部或沟槽形式的导向部48。导向部48沿着箭头X的方向(即,在平行于侧表面46c、46d的方向上)延伸。壳体40在图像捕获区域36的外部还具有在侧表面(另一个侧表面)46d上的导向部50。导向部50沿着平行于导向部48的箭头X的方向延伸。如图5中的平面图所示,直的导向部48、50以夹持形成在两个侧表面46a、46b之间(即,照射表面42的两侧之间)的图像捕获区域36的关系平行于彼此延伸。
抓握部34设置在壳体40的侧表面(另一个侧表面)46a上。抓握部34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侧表面46a协作以在所述抓握部34与所述侧表面46a之间限定孔52,使得孔52对于要被放置在其中的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使用者)的手来说足够大。
壳体40包括从照射表面42的侧表面(一个侧表面)46b向上突出的突出部54。控制器32设置在照射表面42的侧表面46b上以从上面覆盖突出部54。
控制器32包括由对于放射线16可穿透的材料制成的大致矩形壳体(第二壳体)60。壳体60在箭头Y的方向上(即,在平行于侧表面46a、46b的方向上)延伸以覆盖导向部48、50的在由箭头X2所示的方向上定位的部分(靠近侧表面46b)(参见图5)。壳体60内容纳有:连接器64,该连接器64与设置在突出部54的面向由箭头X1表示的方向的侧表面上的另一个连接器(连接器)62配合接合;暗盒控制器(面板控制器)66,所述暗盒控制器电连接到连接器64以通过连接器62、64控制面板单元30;诸如电池等的电源68;和通信单元70,所述通信单元70用于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将信号发送到操作台22和从操作台22接收信号。
在其中连接器62、64保持彼此配合接合的状态下,电源68通过连接器62、64将电力供应给面板单元30,以及将电力供应到暗盒控制器66并供应到通信单元70。如果连接器62、64彼此分离,从而使面板单元30和控制器32彼此电断开,则电源68仅将电力供应给暗盒控制器66。
控制器32具有面向由箭头Y2表示的方向的侧表面80(靠近侧表面46d)。侧表面80具有用于能够从外部电源给电源68充电的AC适配器的输入端子82、用作用于将信息发送到外部设备和从外部设备接收信息的接口装置的USB(通用串行总线)端子84、以及用于将诸如PC卡等的存储卡86容纳在其内的卡槽88。如图4-6所示,面板单元30内容纳有:格栅90,在放射线源18用放射线16照射对象的同时,所述格栅90从对象14移除放射线16的散射线;放射线转换面板92,用于检测已经穿过对象14的放射线16;以及铅板94,用于吸收放射线16的反向散射线(或背散射射线)。格栅90、放射线转换面板92和铅板94从面向对象14的照射表面依此顺序依次布置。放射线转换面板92和铅板94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与图像捕获区域36大致共存(参见图5)。照射表面42可以被构造为格栅90。
放射线转换面板92可以是间接转换型放射线转换面板,所述间接转换型放射线转换面板采用闪烁器将已经穿过对象14的放射线16转换成可见光和采用由诸如非晶态硅(a-Si)的材料等制成以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的固态检测器(以下还称为“像素”)。可选地,放射线转换面板92可以是直接转换型放射线转换面板,所述直接转换型放射线转换面板采用由诸如非晶硒(a-Se)等的材料制成用于将放射线16的计量直接转换成电信号的固态检测器。
间接转换型转换面板通过由碘化铯(CsI)或氧化钆硫(GOS)制成的闪烁器将已经穿过对象14的放射线16转换成可见光并通过固态检测器(像素)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间接转换型转换面板包括表面读取放射线检测器和反面读取放射线检测器。表面侧读取放射线检测器为ISS(照射侧取样)型并包括沿着施加放射线16的方向依次布置的固态检测器和闪烁器。反面读取放射线检测器为PSS(穿透侧取样)型并包括沿着施加放射线16的方向依次布置的闪烁器和固态检测器。
在面板单元30中,放射线转换面板92通过柔性板96电连接到驱动电路98,所述驱动电路98通过另一个柔性板100电连接到连接器62。
如图4所示,壳体60具有限定在壳体60的面向箭头X2的方向上的一侧中的凹部110,并且连接器64设置在凹部110中。在突出部54接合在凹部110中并且连接器62、64保持彼此配合接合的状态下,暗盒控制器66通过连接器64、62和柔性板100电连接到驱动电路98。驱动电路98根据来自暗盒控制器66的控制信号(地址信号)驱动放射线转换面板92,并从放射线转换面板92读取放射线图像,以及将放射线图像输出到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通过连接器64、62和柔性板100将电力供应给驱动电路98,从而使驱动电路98通过柔性板96驱动放射线转换面板92。
在图4中,驱动电路98被示出为设置在面板单元30的在箭头X2的方向上移动的区域中。虽然面板单元30实际上容纳沿着导向部48、50布置的其它驱动电路,但是在第一实施例的说明中,为了简洁起见,这种其它驱动电路从说明中被省略。
如图6所示,在箭头X的方向上延伸的导向部48、50限定相应的室120、122,所述室120、122比导向部48、50的与外部连通的上部宽。导向件48包括移动构件128,移动构件128包括设置在室120中的滑动部124和通过导向件48连接滑动部124和壳体60的连结部126。导向件50包括移动构件134,移动构件134包括设置在室122中的滑动部130和通过导向件50连接滑动部130和壳体60的连结部132。
滑动部124、130具有沿箭头Y的方向的相应宽度,所述宽度基本上与室120、122沿箭头Y的方向的宽度相同。滑动部124、130具有上表面,所述上表面低于室120、122的顶板。因此,室120、122包括能够使滑动部124、130在室120、122内垂直移动的间隙。如图7A-7C所示,滑动部124、130和连结部126、132具有沿箭头X的方向的相应长度,所述长度基本上彼此相同但是稍微小于壳体60沿箭头X的方向的宽度。滑动部124、130具有沿着箭头X的方向的圆形相对端部。
如图5和图7A-7C所示,室120、122的底部具有沿着箭头X的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山形脊部(停止构件)140a-140d。侧表面46a与脊部140a之间的间隔、脊部140b与脊部140C之间的间隔、以及脊部140d与侧表面46b之间的间隔基本上具有与滑动部124、130和连结部126、132沿着箭头X的方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
如上所述,由于移动构件128、134连结到控制器32的壳体60的底面,并且在壳体60沿着箭头X的方向平移时移动构件128、134设置在导向部48、50中,因此如图7A-8B所示,移动构件128、134与壳体60一体地沿着箭头X的方向滑动,同时被导向部48、50引导。虽然脊部140a-140d设置在导向部48、50的室120、122中,但是由于在滑动部124、130的上表面与室120、122的顶板之间限定的能够使滑动部在其内垂直移动的间隙(参见图6),因此即使滑动部124、130邻接在脊部140a-140d上,滑动部124、130也可以移动过脊部140a-140d并沿着箭头X的方向移动。移动构件128、134和导向部48、50共同构成用于使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沿着箭头X的方向平移的移动机构136。
如果滑动部124、130在侧表面46b与脊部140d之间停止,则控制器32的壳体60定位在侧表面46b上,如图3和图7A所示。如果滑动部124、130在脊部140b与脊部140c之间停止,则壳体60基本上居中地定位在图像捕获区域36中,如图7B和8A所示。如果滑动部124、130在脊部140a与侧表面46a之间停止,则壳体60定位在侧表面46a和抓握部34上,如图7C和8B所示。
在壳体60如图3和7A所示被定位的情况下,连接器62、64保持彼此配合接合。在壳体60如图7B和8A所示或如图7C和8B所示被定位的情况下,连接器62、64彼此不进行配合接合,从而使控制器32和面板单元30彼此电断开。
图9A-9C示出了其中诸如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的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A的方式。
如图9A所示,在控制器32定位在侧表面46b(参见图3)上的情况下,并且控制器32处于最下面的位置而抓握部34处于最上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并搬运电子暗盒20。
在电子暗盒20A的部件中,电源68(参见图3和图5)相对较重,使得控制器32的重量与电子暗盒20A的总重量的比值较大。在控制器32中,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和通信单元70居中地位于壳体60的中心区域中。在图9A中,电子暗盒20A被示出为处于其中电子暗盒20A的几何中心位置(图像捕获区域36的中心位置)和电子暗盒20A的重心(靠近控制器32的位置)不彼此重合的偏心状态下,从而使得整个电子暗盒20A在重量分布上不平衡。
然而,如图9A所示,使用者142在控制器32处于最下部位置的情况下搬运电子暗盒20A,以降低电子暗盒20A的重心。因此,不管不平衡重量分布,使用者142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A。
如图9B所示,在控制器32基本上居中地设置在图像捕获区域36中并且抓握部34位于最上面的位置时,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并搬运电子暗盒20A。由于电子暗盒20A的几何中心位置和电子暗盒20A的重心基本上彼此重合,因此消除了偏心状态,从而使得整个电子暗盒20A在重量分布上平衡。因此,使用者142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A。
如图9C所示,在控制器32设置在侧表面46a上并且控制器32和抓握部34位于最上面的位置时,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并搬运电子暗盒20A。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暗盒20A也处于其中电子暗盒20A的几何中心位置和电子暗盒20A的重心彼此不重合的偏心状态下,从而使得整个电子暗盒20A在重量分布上不平衡。然而,由于电子暗盒20A的重心处于上位置,因此使用者142可以通过抓握部34抓握较重的控制器32并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A。
根据第一实施例,如图3和图7A-8B所示,由于壳体60可以定位在侧表面46b上,基本上居中地定位在图像捕获区域36中,以及定位在抓握部34和侧表面46a处,因此在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设置在图9A-9C中所示的任一位置中的情况下,使用者142可以可靠地搬运电子暗盒20A。
如图10中示意性地所示,放射线转换面板92包括以阵列布置在基板(未示出)上的多个像素150、以阵列布置在基板上以通过柔性板96将控制信号从驱动电路98供应到像素150的多个栅极线152、以及以阵列布置在基板上以读取从像素150输出的电信号并通过柔性板将该电信号输出给驱动电路98的多个信号线154。
以下参照图11详细说明装有间接转换型放射线转换面板92的电子暗盒20A的线路和框图结构。
放射线转换面板92包括成行、列布置的TFT156的阵列和用于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层,所述光电转换层包括由诸如a-Si等的材料制成的像素150,所述光电转换层设置在TFT156的阵列上。从驱动电路98的偏置电路160被供应有偏压的像素150存储在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模拟信号)的情况下生成的电荷。如果TFT156沿着每一列依次被导通,则电荷可以作为图像信号被读取。
栅极线152连接到TFT156,所述TFT156分别连接到像素150。栅极线152平行于列延伸,而信号线154平行于行延伸。栅极线152连接到栅极驱动电路158,并且信号线154连接到多路转接器170。栅极线152从栅级驱动电路158被供应有控制信号以导通和截止沿列布置的TFT156。栅级驱动电路158从暗盒控制器66被供应有地址信号。
由像素150保持的电荷通过沿行布置的TFT156流入到信号线154中。电荷被通过取样保持电路166连接到多路转接器170的放大器164放大。多路转接器170包括用于在信号线154与多路转接器驱动电路162之间切换的FET(场效应晶体管)开关168,以及多路转接器驱动电路162,所述多路转接器驱动电路162用于输出选择信号以每次选择FET开关168中的一个。多路转接器驱动电路162从暗盒控制器66被供应有地址信号。FET开关168连接到A/D转换器172,所述A/D转换器172将表示放射线图像的数字信号供应到暗盒控制器66。
用作开关元件的TFT156可以与诸如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的各种其它图像捕获装置中的任一个结合,或者可以被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替换,在所述CCD图像传感器中,电荷通过对应于TFT156中使用的栅极信号被移动和转移。
暗盒控制器66包括地址信号发生器180、图像存储器182、暗盒ID存储器184和连接状态检测器(连接检测器)186。
地址信号发生器180将地址信号供应给栅极驱动电路158和多路转接器驱动电路162。图像存储器182储存由放射线转换面板92检测到的放射线图像。暗盒ID存储器184储存用于识别电子暗盒20A的暗盒信息。连接状态检测器186检测连接器62、64是否相互电连接,并且根据检测结果控制从电源68到电子暗盒20A中的各种部件的电力供应。
<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的说明>
装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A的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A基本上如上所述构造而成。以下参照图12中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A的操作。
根据如下所述的顺序,在图9B中所示的电子暗盒20A已经被搬运到图像捕获基部12之后,电子暗盒20A被放置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并捕获对象14的放射线图像,之后电子暗盒20A被恢复到图9B中所示的状态并被搬运。
在图12中所示的步骤S1中,在抓握部34处于最上面的位置并且控制器基本上居中地位于图像捕获区域36中的情况下(参见图9B),可以是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的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使用者142将电子暗盒20A从医院的放射科的给定存储位置搬运到图像捕获基部12(参见图1)。由于连接器62和连接器64不保持彼此配合接合,因此连接状态检测器186(参见图11)检测连接器62和连接器64彼此电断开,并且控制电源68以将电力仅供应给暗盒控制器66。电子暗盒20A被放置在睡眠模式下,且仅暗盒控制器66操作。
在步骤S2中,使用者142将电子暗盒20A放置在图像捕获基部12上,且控制器32和照射表面42面向上。之后,使用者142将控制器32的壳体60从图像捕获区域36中的大致中心位置(参见图7B和8A)平移到在侧表面46b上的位置(参见图1-5和图7A)。
在使用者142在箭头X2的方向上推动控制器32的壳体60时,连接到控制器32的移动构件128、134在被导向部48、50引导的同时与壳体60同步地在箭头X2的方向上滑动(平移)。滑动部124、130的面向箭头X2的方向的端部分别邻接在脊部140c上。由于间隙限定在滑动部124、130的上表面与导向部48、50的室120、122的顶板之间(参见图6),因此滑动部124、130移动过脊部140c并沿箭头X2的方向滑动。
在使用者142进一步在箭头X2的方向上推动壳体60时,移动构件128、134与壳体60同步地在箭头X2的方向上滑动。即使滑动部124、130分别邻接在脊部140d上,滑动部124、130也能够在脊部140d上滑动并在箭头X2的方向上滑动。
滑动部124、130面向X2的方向的端部邻接在侧表面46b上,因此滑动部124、130定位在侧表面46b与脊部140d之间。换句话说,连接到移动构件128、134的控制器32的壳体60定位在侧表面46b上,并且突出部54的连接器62和凹部110中的连接器64保持彼此配合接合。
在连接状态检测器186检测连接器62和连接器64根据连接器62与连接器64之间的配合接合彼此电连接时,连接状态检测器186控制电源68以除了暗盒控制器66之外还将电力供应给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电源68开始将电力供应给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此时,通信单元70能够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将信号发送到操作台22和从操作台22接收信号。在从电源68被供应有电力时,面板单元30的驱动电路98被启动。偏置电路160将偏压供应到像素150,从而能够使像素150在其内存储电荷。因此,电子暗盒20A从睡眠方式变化到启动模式。
在步骤S3中,使用者142执行捕获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放射线图像的准备动作。
更具体地,使用者142操作操作台22以记录关于要被成像的对象14的对象信息的图像捕获条件(例如,放射线源18的管电压和管电流、放射线16的曝光时间等)。如果预先确定要被成像的区域和成像方法,则使用者142还可以记录这种图像捕获条件。
接着,使用者142将放射线源18与放射线转换面板92之间的成像距离调节到SID(源像距离)。使用者142将对象14放置在照射表面42上,并定位对象14使得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进入图像捕获区域36中,以便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中心位置基本上与图像捕获区域36的中心位置对准。
在步骤S4中,在已经执行准备过程之后,使用者142按压位于操作台22或放射线源18上的曝光开关(未示出)。如果曝光开关位于操作台22上,则在按压曝光开关之后,操作台22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将图像捕获条件发送到放射线源18。如果曝光开关位于放射线源18上,则按压曝光开关之后,放射线源18请求操作台22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发送图像捕获条件,因此操作台22响应于来自放射线源18的请求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将图像捕获条件发送到放射线源18。
在接收图像捕获条件时,放射线源18根据图像捕获条件将指定计量的放射线16施加到对象14持续预置时间段。放射线16穿过对象14到达面板单元30中的放射线转换面板92。
在步骤S5中,如果放射线转换面板92是间接转换型放射线转换面板,则闪烁器发射具有基于放射线16的强度的强度的可见光。光电转换层的像素150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作为电荷存储。存储在像素150中表示对象14的放射线图像的电荷根据地址信号从像素150被读取,其中所述地址信号从暗盒控制器66的地址信号发生器供应到栅极驱动电路158和多路转接器驱动电路162。
更具体地,栅极驱动电路158将控制信号供应到连接到栅极线152的TFT156的栅极,其中所述栅极线152对应于从地址信号发生器180供应的地址信号。多路转接器驱动电路162根据从地址信号发生器180供应的地址信号输出选择信号以在FET开关168之间依次进行切换(依次导通和截止FET开关168)并通过信号线154依次进行读取作为存储在像素150中的电荷的放射线图像,其中所述像素150连接到由栅极驱动电路158选择的栅极线152。
连接到选择的栅极线152的像素150读取的放射线图像通过放大器164被放大,通过取样保持电路166被取样,并通过FET开关168被供应到将放射线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172。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放射线图像存储在暗盒控制器66的图像存储器182(步骤S6)。
类似地,栅极驱动电路158依次在根据从地址信号发生器180供应的地址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的栅极线152之间进行切换,读取作为存储在连接到栅极线152的像素150中的电荷的放射线图像,以及通过FET开关168和A/D转换器172将放射线图像存储在暗盒控制器66的图像存储器182中(步骤S6)。
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82中的放射线图像与存储在暗盒ID存储器184中的暗盒ID信息一起通过通信单元70经由无线通信链路被发送到操作台22。操作台22对接收到的放射线图像执行指定图像处理程序,并经由无线通信链路将处理的放射线图像发送到显示装置24。显示装置24接着显示接收到的放射线图像(步骤S7)。
使用者142观察显示装置24上显示的放射线图像并确认已经适当地获得对象14的放射线图像。在步骤S8中,在已经完成对对象14的图像捕获处理之后,使用者142将控制器32的壳体60从壳体60在侧表面46b上的当前位置(参见图1-5以及图7A)平移到基本上居中地位于图像捕获区域36内的位置(参见图7B和8A)。
更具体地,使用者142在箭头X1的方向上推动壳体60以在移动构件128、134通过导向部48、50被引导的同时使连接到控制器32的移动构件128、134与壳体60同步地在箭头X1的方向上移动。
此时,滑动部124、130的面向箭头X1的方向的端部分别邻接在脊部140d上。然而,由于滑动部124、130的上表面与导向部48、50的室120、122的顶板之间的间隙,滑动部124、130移动过脊部140d并沿箭头X1的方向平移。
当壳体60沿箭头X1的方向平移时,凹部110与突出部54间隔开,并且连接器62和连接器64彼此不配合接合,藉此连接器62、64变得彼此电断开。
在连接状态检测器186检测到连接器62和连接器64彼此电断开时,连接状态检测器186控制电源68以将电力仅供应给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立即停止将电力供应到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并仅将电力供应到暗盒控制器66。因此,电子暗盒20A从启动模式变化到其中仅暗盒控制器66可操作的睡眠方式。
接着,使用者142进一步沿箭头X1的方向推动壳体60。移动构件128、134与壳体60同步地沿箭头X1的方向平移。滑动部124、130邻接在脊部140c上并移动过脊部140c,并且进一步沿箭头X1的方向平移。
滑动部124、130的面向箭头X1的方向的端部邻接在脊部140b上,因此移动构件128、134变得定位在脊部140c与脊部140b之间。连接到移动构件128、134的控制器32基本上居中地定位在图像捕获区域36内。
在步骤S9中,在抓握部34位于最上面的位置中,并且控制器32基本上居中地定位在图像捕获区域36中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使用者将电子暗盒20A搬运到医院的放射科中的给定存储位置。
在图12中所示的步骤S1和S9中,如果使用者142如图9C所示搬运电子暗盒20A,则在步骤S2中,使用者142可以将控制器32从抓握部34和侧表面46a平移到侧表面46b,并且在步骤S8中,使用者142可以将控制器32从侧表面46b平移到抓握部34和侧表面46a。在图12中所示的步骤S1和S9中,如果使用者142如图9A所示搬运电子暗盒20A,则省去在步骤S2和S8中执行的操作。
<第一实施例的益处的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A的重心可以通过使用移动机构136使引起不平衡重量分布的控制器32沿着箭头X的方向相对于面板单元30平移而被容易改变,其中移动机构136包括导向部48、50和移动构件128、134。
更具体地,由于控制器32的重量与电子暗盒20A的总重量的比值相对较大,因此如果控制器32相对于电子暗盒20A的几何中心位置(图像捕获区域36的大致中心位置)移动,则电子暗盒20A处于其中其重心不与上述中心位置重合的偏心状态,从而使得整个电子暗盒20A在重量分布上不平衡。
根据第一实施例,控制器32沿着箭头X的方向相对于面板单元30平移,以使中心位置和重心相互大致对准,从而容易地消除不平衡重量分布。
更具体地,在控制器32使用导向部48、50和移动构件128、134相对于面板单元30平移到图7B和8A中所示的图像捕获区域36内的大致中心位置之后,如图9B所示,在抓握部34处于最上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A。
由于当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A时电子暗盒20A感觉重量较轻,使用者142发现便于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A。因此,使用者142可以搬运电子暗盒20A,而不会掉落电子暗盒20A或使控制器32碰撞其它物体,并且使用者在搬运电子暗盒20A时的负担减小。
根据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由于电子暗盒20A的任意不平衡重量分布通过使用移动机构136使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平移而被容易地消除,因此使用者142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A。
由于移动构件128、134和控制器32沿着导向部48、50在箭头X的方向上彼此同步线性平移,因此控制器32通过简单的机构相对于面板单元30平移。即使在电子暗盒20A正在被搬运的同时控制器32可以设置在图像捕获区域36,控制器32也可以在图像捕获过程中远离图像捕获区域36被收回。因此,控制器32和导向部48、50不会阻碍放射线图像的捕获。
导向部48、50沿着大致垂直于照射表面42的两侧(两个侧表面46a、46b)的箭头X的方向(壳体40的纵向方向)延伸。因此,在移动构件128、134和控制器彼此同步地线性移动的情况下,中心位置和上述重心可以容易地彼此重合,从而可靠地除去任意不平衡重量分布。
由于两个导向部48、50被设置成保持图像捕获区域36被夹在照射表面42相对的两个侧部(侧表面46a、46b),因此两个移动构件128、134在设置在两个导向部48、50中的同时被安装在控制器32上。因此,控制器32和两个移动构件128、134可以更加稳定地并且可靠地沿着两个导向部48、50平移。
导向部48、50具有基本上线性限定在壳体40的照射表面42中的凹部或沟槽的形式。移动构件128、134可沿着这种凹部或沟槽线性滑动。因此,控制器32可以简单并且可靠地相对于面板单元30平移。
用于使移动构件128、134的滑动移动停止的脊部140a-140d设置在导向部48、50的凹部或沟槽形式的室120、122中。因此,控制器32可以相对于面板单元30可靠地地停止在任意期望的位置处。
由于面板单元30的侧表面46a具有可以被使用者142抓握以搬运电子暗盒20A的抓握部34,因此使用者142发现便于搬运电子暗盒20A。
在控制器32平移期间,电源68停止将电力供应给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因此,浪费的电力消耗被最小化。
更具体地,在控制器32的平移期间,使连接器62和连接器64不相互配合接合,从而使面板单元30和控制器32彼此电断开。此时,为了最小化浪费的电力消耗,电源68停止将电力供应给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
暗盒控制器66包括检测连接器62、64是否彼此电连接的连接状态检测器186。当连接状态检测器186检测连接器62、64是否彼此电连接时,可以容易地掌握控制面板单元30的时间(或时刻)和从放射线转换面板92读取放射线图像的时间(或时刻)。连接状态检测器186将检测结果指示给电源68,以能够使电源68有效地供应电力。
面板单元30的厚度小于控制器32的厚度,从而使得电子暗盒20A薄且轻质。
根据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由于控制器32可以沿着箭头X的方向相对于面板单元30平移,因此在已经使用包括导向部48、50和移动构件128、134的移动机构136使控制器32移动到图3和图7A所示的位置之后,如图9A所示,在抓握部34位于最上面的位置并且控制器32位于最下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142可以搬运电子暗盒20A。
即使电子暗盒20A具有不平衡重量分布,由于使用者142在重心保持下降的情况下搬运电子暗盒20A,因此使用者142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A。
更具体地,由于使用者142在电子暗盒20A的整体重心保持降低的情况下抓握抓握部34,因此电子暗盒20A在被搬运时对于使用者142来说感觉较轻。因此,使用者142可以容易地并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因此,如图9A所示,使用者142可以搬运电子暗盒20而不会掉落电子暗盒20A或使控制器32碰撞其它物体,因此使用者在搬运电子暗盒20A时的负担减小。
根据第一实施例,在控制器32已经相对于面板单元30移动到图7C和图8B所示的位置之后,如图9C所示,在抓握部34和控制器32处于最上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搬运电子暗盒20A。
即使电子暗盒20A具有不平衡的重量分布,由于使用者142通过抓握部34抓握重的控制器32,因此使用者142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A。
更具体地,由于使用者142通过抓握部34抓握较重的控制器32,因此电子暗盒20A在被搬运时对于使用者142来说感觉较轻,因此使用者142发现易于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因此,在图9C中,使用者142可以搬运电子暗盒20而不会掉落电子暗盒20A或使控制器32碰撞其它物体,因此使用者在搬运电子暗盒20A时的负担减小。根据第一实施例,已经说明了控制器32的比面板单元30的壳体40厚的壳体60设置在壳体40上。然而,第一实施例不局限于该说明,在控制器32可以仍然相对于面板单元30平移的的情况下,控制器32可以被设置成从壳体40突出。
在以上说明中,控制器32至少在图像捕获过程期间设置在面板单元30的图像捕获区域36外侧的位置处。然而,第一实施例不局限于以上说明,控制器32可以设置在面板单元30的被已经穿过对象14的放射线16照射的区域外侧的位置处。例如,如果放射线16施加到图像捕获区域36内的小区域,则控制器32可以设置在图像捕获区域36内没有被放射线16照射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台22整理(trim)从电子暗盒20A获得的放射线图像的对应于被放射线16照射的区域的一部分,从而获得对应于所述小区域的期望图像。
<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A不局限于以上说明,而是可以根据图13-26所示的实施例被实施。
图13是显示使用支架(cradle)190给电源68充电的过程的立体图,其中所述支架190设置在医疗机构中所需的位置中。
电子暗盒20A和支架190通过具有连接器194、196的USB电缆192相互电连接。
支架190可以不仅用于给电源68充电,而且通过支架190的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功能将所需的信息发动给医疗机构中的操作台22和RIS 26和从操作台22和RIS 26接收所需的信息。被发送和接收的信息包括记录在电子暗盒20A的图像存储器182中的放射线图像。
支架190具有显示单元198,所述显示单元可以一起显示电子暗盒20A的充电状态以及包括从电子暗盒20A获得的放射线图像的其它需要的信息。
多个支架190可以连接到网络。连接到连接到相应的支架190的电子暗盒20A的充电状态可以通过网络被采集,藉此可以确认已经被充电到操作状态的电子暗盒20A的位置。
图14A显示了控制器32的壳体60,其中所述壳体60整个被缓冲构件200覆盖。图14B显示了壳体60,其中壳体60的侧表面46b被缓冲构件202覆盖。
如果在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设置在侧表面46b上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A,则控制器32在电子暗盒20A上设置在最下面的位置中,如图9A所示。控制器32的壳体60整个被缓冲构件200覆盖,或部分地被缓冲构件202覆盖,藉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控制器32受到如果控制器32碰撞其它物体或如果电子暗盒20A掉落可能出现的冲击。
图15A和15B显示了其中控制器32通过除了图6-7C所示的移动构件128、134之外的包括轮210的移动构件208沿着箭头X的方向平移的方式。移动机构136由移动构件208和导向部48、50组成。
设置在相应的导向部48、50中的移动构件208中的每一个具有在室120、122的底部上行进的四个轮210、在箭头X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被四个轮210的轮轴212延伸通过的车架214、和使车架214和控制器32的壳体60相互连接的连结部216。每一个移动构件208沿箭头X的方向的整个长度(从面向箭头X1的方向的轮210到面向箭头X2的方向的轮210的距离)基本上与侧表面46b与脊部140d之间的间隔相同。对于轮210来说大到足以在其内垂直移动的间隙限定在轮210与室120、122的顶板之间。在图15A和15B中,类似于移动构件128的情况,如果壳体60沿着箭头X的方向平移,则移动构件208在被导向部48引导的同时与壳体60同步地在箭头X的方向上行进。由于移动构件208在轮210旋转时行进,因此可以容易并且可靠地使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沿着箭头X的方向平移。由于大到足以使轮210在其内垂直移动的间隙限定在轮210与室120、122的顶板之间,因此即使轮210邻接脊部140a-140d,移动构件208可以沿着箭头X的方向行进过脊部140a-140d。
图16-18B显示了侧表面46c、46d中的导向部220、222。
与导向部48、50(参见图2、3、5和6)一样,导向部220、222平行于彼此沿着箭头X的方向在侧表面46a与侧表面46b之间延伸。
控制器32的壳体60具有在其侧表面80上的沿着侧表面46d向下延伸的突出部226,和在其另一个侧表面80上沿着侧表面46c向下延伸的突出部224。突出部224、226与以覆盖导向部220、222紧邻侧表面46b的部分的关系设置(参见图16和图17)。
导向部220、222具有靠近放射线转换面板92的部分,所述部分限定在垂直方向上比导向部220、222的与外部连通的入口部宽的相应室230、232。
基本上与移动构件128、134(参见图6-7)完全相同的移动构件238、244或类似于移动构件208(参见图15A和图15B)能够在轮254、260上行进的移动构件258、264连接到壳体60的突出部224、226并设置在导向部220、222中。移动机构136由移动构件238、244、258、264和导向部220、222组成。
移动构件238、244具有设置在室230、232中的相应滑动部234、240和连结滑动部234、240和突出部224、226的连结部236、242。移动构件258、264具有设置在室230、232中的两个相应轮254、260和连接轮254、260和突出部224、226的相应轮轴256、262。
移动构件238、244、258、264具有沿箭头X的方向的总长度,该总长度基本上与侧表面46b与脊部270之间的间隔相同。大到足以使滑动部234、240和轮254、260在其内垂直移动的间隙限定在滑动部234、240、轮254、260以及室230、232的顶板之间。
在图16-18B中,类似于移动构件128、134以及移动构件208的情况,在壳体60沿箭头X的方向平移的情况下,移动构件238、244、258、264在被导向部220、222引导的同时与壳体60同步地沿箭头X的方向平移。由于大到足以使滑动部234、240以及轮254、260在其内垂直移动的间隙限定在滑动部234、240、轮254、260以及室230、232的顶板之间,因此即使滑动部234、240以及轮、254260邻接在脊部270上,移动构件238、244、258、264也能沿着箭头X的方向行进过脊部270。
因此,如图16-18B所示,可以简单并且可靠地使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30沿着箭头X的方向平移。
图19A-22显示了设置在除了侧表面46a之外的位置中的抓握部。
在图19A中,除了抓握部34之外,另一个抓握部280设置在突出部54的侧表面46b上。抓握部280包括与突出部54协作限定孔282的把手,所述孔282对于放置在其中的使用者142的手来说足够大。
在已经将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平移到图7B和图8A所示的位置之后,例如,使用者142用一只手抓握抓握部34并用另一只手抓握抓握部280,藉此使用者可以搬运电子暗盒20A。因此,使用者142可以以较好的平衡重量分布搬运电子暗盒20A。此外,由于使用者142用双手搬运电子暗盒20A,因此使用者142可以在增加稳定性的情况下搬运电子暗盒20A。两个抓握部34、280可以使使用者142在抓握抓握部34的同时(参见图9A-9C)以及抓握部280处于最上面的位置的情况下搬运电子暗盒20A。因此,使用者142发现在搬运电子暗盒20A的同时易于操纵电子暗盒20A。
在图19B中,除了抓握部34之外,另一个抓握部330设置在侧表面46c上。抓握部330包括与侧表面46c协作限定孔332的把手,所述孔332对于放置在其中的使用者142的手来说足够大。
在已经使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平移到图7B和8A所示的位置之后,例如,使用者142抓握保持在最上面的位置的抓握部330,并且可以搬运电子暗盒20A。因此,使用者142可以以较好的平衡重量分布稳定地搬运电子暗盒20A。此外,由于两个抓握部34、330,,使用者142发现在搬运电子暗盒20A的同时易于以与图19A所示的结构相同的方式操纵电子暗盒20A。
在图20A中,除了抓握部34之外,另一个抓握部290设置在控制器32的壳体60的上表面上。抓握部290包括与壳体60的上表面协作以限定孔292的把手,所述孔292对于要被放置在其中的使用者142的手来说足够大。
在已经使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平移到图20A所示的位置之后,例如,使用者142抓握保持在最上面的位置的抓握部290,并且可以搬运电子暗盒20A。因此,使用者142可以以较好的平衡重量分布搬运电子暗盒20A。由于使用者142直接通过抓握部290抓握较重的控制器32,因此电子暗盒20A当被使用者142搬运时感觉较轻,并且使用者142发现可以容易并且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A。
为了使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平移,使用者142可以通过抓握抓握部290来实现此,由此可以容易地平移控制器32。
因此,通过图20A所示的结构,抓握部290能够使使用者142在搬运电子暗盒20A并平移控制器32时在操纵电子暗盒20A时感到舒适。
图20B所示的结构与图20A所示的结构的不同在于可折叠抓握部300设置在壳体60的上表面上。壳体60的上表面具有限定在其内的大致六边形凹部302,并且抓握部300的相对端部设置在凹部302中。凹部302内容纳有矩形支撑件304。延伸通过支撑件304的轴306具有连接到抓握部300的相应相对端部的相对端部。
在使用者142没有抓握抓握部300时,抓握部300设置在凹部302中。如果使用者142打算抓握抓握部300,则使用者142绕着轴306转动抓握部300的中心部,将抓握部300从凹部302拉出来,并抓握抓握部300。为了将抓握部300放回到凹部302中,使用者142绕着轴306转动抓握部300的中心部并将抓握部300插入到凹部302中。
图20B所示的结构提供与图20A所示的结构提供的优点相同的优点。另外,由于使用者142可以仅在电子暗盒20A被搬运或控制器32被平移时拉出抓握部300,因此抓握部300不会成为捕获放射线图像的障碍。因此,使用者142更加容易地操纵电子暗盒20A。
图21A所示的结构与图20A所示的结构的不同在于抓握部310设置在壳体60的侧表面308上。抓握部310包括与壳体60的侧表面308协作以限定孔312的把手,所述孔312对于放置在其中的使用者142的手来说足够大。
图21B所示的结构与图20B所示的结构的不同在于可折叠抓握部320设置在壳体60的侧表面308上。壳体60的侧表面308具有限定在其中的大致六边形凹部322,并且抓握部320具有设置在凹部322中的相对端部。凹部322内容纳矩形支撑件324。延伸通过支撑件324的轴326具有连接到抓握部320的相应相对端部的相对端部。
图21A和21B所示的结构提供与图20A和20B所示的结构相同的优点。
图22显示了代替抓握部34安装在壳体60的侧表面46a上的可折叠抓握部410。壳体60的侧表面46a具有限定在其中的大致六边形凹部412,并且抓握部410具有设置在凹部412中的相对端部。凹部412内容纳矩形支撑件414。延伸通过支撑件414的轴416具有连接到抓握部410的相应相对端部的相对端部。
通过图22所示的结构,类似于图20A-21B所示的结构的情况,由于使用者142直接通过抓握部410抓握重的控制器32,因此当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A,电子暗盒20A感觉较轻。因此,对于使用者142来说可以容易地并且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A。
另外,由于只有当正在搬运电子暗盒20A时或者在控制器32将被平移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拉出可折叠抓握部410,因此抓握部410不会成为放射线图像的捕获的障碍。因此,使用者142发现更加容易地操纵电子暗盒20A。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A可以进一步包括如图23和图24所示的结构细节。
代替上述导向部220、222,图23显示了分别设置在侧表面46c、46d上的轨道状导向部500、502。导向部500、502具有多个山形脊部506a-506d,所述山形(chevron-shaped)脊部506a-506d与上述脊部140a-140d、270相同作用。具有与上述突出部54相同的作用的突出部504在照射表面42的侧表面46b处可移去地安装在壳体40上。在图23中,突出部224、226被构造为可沿着导向部500、502滑动的移动构件(滑动部)。
图23所示的结构提供与上述导向部220、222和脊部270相同的优点。如果在突出部504被从壳体40除去的情况下控制器32沿着导向部500、502在箭头X2的方向上滑动,则控制器32可以与面板单元30分离。因此,电子暗盒20A可以容易地被维修以进行保养和零件更换。
代替突出部54,包括导向部48、50、220、222和脊部140a-140d、270的电子暗盒20A可以包括突出部504,从而提供由突出部54提供的优点。
根据以上实施例,照射表面42被放射线16照射。然而,如图24所示,如果采用双面图像捕获电子暗盒20A,则在电子暗盒20A已经倒置并放置在图像捕获基部12上之后,可以对对象14进行成像。在这种情况下,面板单元30的底面用作被放射线16照射的图像捕获表面,并且可以省去格栅90和铅板94。
以上变形例提供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优点。此外,由于照射表面42或底面基于要对对象14执行的图像捕获方法被选择为图像捕获表面,因此可以更加容易地操纵电子暗盒20A。
第一实施例还适用于使用光读出型放射线转换面板的放射线图像捕获。光读出型放射线转换面板以以下方式操作。在其中放射线施加到每一个固态检测器的情况下,基于施加的放射线的计量的静电潜像(latentimage)被存储和记录在固态检测器中。为了读取静电潜像,放射线转换面板被读取光照射,并且由放射线转换面板生成的电流值作为放射线图像被获得。放射线转换面板在被消去光照射之后可以重新使用,从而消去作为残留静电潜像而留下的放射线图像(参见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0-105297号)。
为了防止血液和细菌粘附到电子暗盒20A,整个电子暗盒20A可以是防水和密封结构,并且电子暗盒20A可以根据需要被消毒和清洁,使得可以重复使用单个电子暗盒20A。
第一实施例不局限于医疗机构中的放射线图像的捕获,而是可以应用于灾难现场或家庭护理服务场所处的图像捕获,或者可以安装在用于捕获对象的图像的健康检查机动车上。第一实施例不局限于在医疗领域中的放射线图像的捕获中使用,而是还可以应用于在各种无损测试中的放射线图像的捕获。
第一发明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而是在不背离第一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各种可选结构。
例如,放射线转换面板92可以包括根据图25和26所示的变形例的放射线检测器600。图25是根据该变形例的放射线检测器600的三个像素的示意性剖视图。
放射线检测器600包括:包括开关元件的信号输出部604;包括固态检测器的传感器606;和闪烁器608,所述信号输出部604、传感器606和闪烁器608依次沉积在绝缘基板602上。信号输出部604和传感器606共同组成一个像素。放射线检测器600包括以阵列布置在绝缘基板602上的像素的矩阵。在每一个像素中,信号输出部604重叠在传感器606上。
闪烁器608设置在传感器606上,且透明绝缘膜610置于闪烁器608与传感器606之间。闪烁器608为磷光体膜形式,所述磷光体用于发射由放射线16转换的光。如果图25中的上表面(远离基板602)用作照射表面42(参见图2-5、8A-9C、13-14B、16以及19A-23),则在从上面施加放射线16的情况下,放射线检测器600用作PSS型放射线检测器,并且闪烁器608的磷光体发射由施加的辐射16转换的光。
由闪烁器608发射的光优选地具有可见光波长范围(从360nm到830nm)。如果放射线检测器600用于捕获单色图像,则由闪烁器608发射的光优选地包括绿色波长范围。
如果X射线用作放射线16,则闪烁器608中使用的磷光体优选地包括CsI,并且更优选地包括CsI(Tl)(添加铊的碘化铯),其中CsI(Tl)在被x射线照射时发射在从420nm到700nm的波长谱中的光。从CsI(Tl)发射的光在可见范围内具有565nm的峰值波长。
闪烁器608可以通过将具有柱状晶体结构的CsI(Tl)沉积在蒸发基部上而形成。如果闪烁器608通过这种蒸发过程形成,则基于X射线透射率和成本的观点,蒸发基部优选地但不是必须地由Al制成。如果闪烁器608由GOS制成,则树脂基部可以被涂布有GOS,所述GOS然后被施加到TFT有源矩阵基板的表面。依此方式,在GOS的涂层失效的情况下,可以节省TFT有源矩阵基板。
传感器606包括上电极612、下电极614、和设置在上电极612与下电极614之间的光电转换膜616。
由于由闪烁器608发射的光必须施加到光电转换膜616,因此上电极612优选地由至少使由闪烁器608发射的光的波长穿透的导电材料制成。更具体地,上电极612优选地由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制成,其中透明导电氧化物显示相对于可见光的较高的透射率并具有小阻抗值。虽然上电极612可以是诸如Au等的薄金属膜,但是TCO是优选的,这是因为Au往往在90%或更高的透射率下显示增加的阻抗值。例如,ITO(氧化铟锡)、IZO、AZO、FTO、SnO2、TiO2、ZnO2等优选地用作上电极612的材料。在这些材料中,基于过程简单化、低电阻以及透明性的观点,ITO是最优选的。上电极612可以是被所有像素共用的单个电极,或者上电极612可以是被分配给相应像素的多个电极。
包括有机光电导体(OPC)的光电转换膜616吸收从闪烁器608发射的光并基于所述吸收光产生电荷。包括有机光电导体(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光电转换膜616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尖锐的吸收光谱,并且不吸收除从闪烁器608发射的光之外的电磁波。因此,有效地最小化了噪音,其中如果放射线16被光电转换膜616吸收,则会产生所述噪音。代替有机光电导体,光电转换膜616可以包括a-Si。包括a-Si的光电转换膜616具有用于有效吸收从闪烁器608发射的光的宽吸收光谱。
为了使光电转换膜616的有机光电导体最有效地吸收由闪烁器608发射的光,所述有机光电导体的吸收峰值波长优选地尽可能接近闪烁器608的发光峰值波长。虽然有机光电导体的吸收峰值波长和闪烁器608的发光峰值波长理想地应该彼此一致,但是如果吸收峰值波长与发光峰值波长之间的差值足够小,则可以充分吸收由闪烁器608发射的光。更具体地,有机光电导体的吸收峰值波长与闪烁器608的发光发光相对于放射线16之间的差值优选地为10nm或更小,并且更优选地为5nm或更小。
满足以上要求的有机光电导体包括喹吖啶酮基有机化合物和酞菁基有机化合物。由于喹吖啶酮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560nm的吸收峰值波长,因此如果喹吖啶酮用作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并且CsI(Tl)用作闪烁器608的材料,则以上峰值波长之间的差值可以减小到5nm或更小,从而使得可以基本上最大化由光电转换膜616生成的电荷的量。
传感器606包括有机层,所述有机层通过电磁波吸收区、光电转换区、电子转移区、空穴转移区、电子阻挡区、空穴阻挡区、防结晶区、电极、以及层间接触改善区等的重叠或混合形成。有机层优选地包括有机p型化合物(有机p型半导体)或有机n型化合物(有机n型半导体)。
有机p型半导体是主要由空穴转移有机化合物作为代表的施主有机半导体(化合物),并表示往往捐赠电子的有机化合物。更具体地,如果两种有机材料用于彼此接触,则有机材料中具有低电离电势的一个被称为施主有机化合物。任何类型的电子施主有机化合物可以用作施主有机化合物。
有机n型半导体是主要由电子转移有机化合物作为代表的受体有机半导体(化合物),并表示往往接受电子的有机化合物。更具体地,如果两种有机材料用于彼此接触,则有机材料中具有大电子亲和势的一个被称为受体有机化合物。任何类型的电子接受有机化合物可以用作受体有机化合物。
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9-032854号中详细地公开了可以用作有机p型半导体和有机n型半导体的材料以及光电转换膜616的布置,并且这些特征以下不再详细说明。光电转换膜616可以包括富勒烯或碳纳米管。
为了吸收来自闪烁器608的光,光电转换膜616的厚度应该尽可能地大。然而,如果光电转换膜616的厚度大于某一值,则通过从光电转换膜616的相对端部施加的偏压在光电转换膜616上产生的电场的强度被减小,并且不能收集到电荷。光电转换膜616的厚度优选地在从30nm到30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从50nm到250nm的范围内,并且甚至更优选地在80nm到200nm的范围内。
光电转换膜616被示出为被所有像素共用。然而,光电转换膜616可以被分成被分配给相应像素的多个膜。如所示,下电极614包括被分配给相应像素的多个薄膜。然而,下电极614可以是被所有像素共用的单个薄膜。下电极614可以由透明或不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优选地由Al、银等制成。下电极614的厚度可以在从30nm到300nm的范围内。
如果指定偏压被施加在上电极612与下电极614之间,则传感器606将在光电转换膜616中生成的一种类型的电荷(空穴或电子)移动到上电极612,并将另一种类型的电荷移动到下电极614。通过根据本变形例的放射线检测器600,互连部连接到上电极612以将通过所述上电极612的偏压施加到上电极612。偏压具有被设定为使光电转换膜616中生成的电子移动到上电极612并将空穴移动到下电极614的极性。然而,偏压可以具有相反的极性。
每一个像素的传感器606至少包括下电极614、光电转换膜616和上电极612。为了防止暗流增加,传感器606优选地另外包括电子阻挡膜618或空穴阻挡膜620,并且更优选地包括电子阻挡膜618和空穴阻挡膜620。
电子阻挡膜618可以设置在下电极614与光电转换膜616之间。在将偏压施加在下电极614与上电极612之间的情况下,电子阻挡膜618能够防止电子从下电极614注入到光电转换膜616中,从而防止暗流增加。
电子阻挡膜618可以由电子捐赠有机材料制成。电子阻挡膜618实际上由基于彼此相邻设置的电极的材料和光电转换膜616的材料选择的材料制成。优选的材料具有电子亲和势(Ea)和电离电势(Ip),其中电子亲和势大于相邻电极的材料的功函数(Wf)至少为1.3eV,电离电势等于或小于相邻的光电转换膜616的材料的Ip。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9-032854号中详细地公开了可以用作电子捐赠有机材料的材料,并且这些特征以下不再详细地说明。
为了可靠地获得暗流减小能力并防止传感器606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电子阻挡膜618的厚度优选地在从10nm到20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30nm到150nm的范围内,并且甚至更优选地在50nm到100nm的范围内。
空穴阻挡膜620可以设置在光电转换膜616与上电极612之间。如果将偏压施加在下电极614与上电极612之间,则空穴阻挡膜620可以防止空穴从上电极612注入到光电转换膜616中,从而防止暗流增加。空
穴阻挡膜620可以由电子接收有机材料制成。为了可靠地获得暗流减小能力并防止传感器606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空穴阻挡膜620的厚度优选地在从10nm到20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30nm到150nm的范围内,并且甚至更优选地在50nm到100nm的范围内。
空穴阻挡膜620实际上由基于与空穴阻挡膜620相邻的电极的材料以及与空穴阻挡膜620相邻的光电转换膜616的材料选择的材料制成。优选的材料具有电离电势(Ip)和电子亲和势(Ea),其中电离电势大于相邻电极的材料的功函数(Wf)至少为1.3eV,电子亲和势等于或大于相邻的光电转换膜616的材料的Ea。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9-032854号中详细地公开了可以用作电子接受有机材料的材料,并且这些特征以下不再详细地说明。
为了设定偏压以使空穴从光电转换膜616中生成的电荷朝向上电极612移动并使电子从光电转换膜616中生成的电荷中朝向下电极614移动,电子阻挡膜618和空穴阻挡层620可以在适当位置切换。电子阻挡膜618和空穴阻挡层620不是必须地需要,并且可以电子阻挡膜618或空穴阻挡层620中的任一个包括以提供一定的暗流减小能力。
如图26所示,信号输出部604设置在与每一个像素的下电极614对准的基板602的表面上,并包括用于存储已经移动到下电极614的电荷的存储电容器622以及将存储在存储电容器622中的电荷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该电信号的TFT 624。存储电容器622和TFT 624设置在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下电极614下面的区域中。这种结构使得信号输出部604和传感器606沿厚度方向在每一个像素中重叠。如果信号输出部604形成为通过下电极614完全覆盖存储电容器622和TFT 624,则放射线检测器600的平坦区域(像素)可以被最小化。
存储电容器622通过导电互连部电连接到相应的下电极614,所述导电互连部延伸穿过置于基板602与下电极614之间的绝缘膜626。互连部允许电荷被下电极614收集以移动到存储电容器622中。
TFT 624包括由栅电极628、栅极绝缘膜630和有源层(通道层)632组成的堆叠组件。源电极634和漏电极636设置在活性层632并通过介入间隙彼此间隔开。有源层632例如可以由a-Si、非晶氧化物、有机半导体材料、碳纳米管等制成,但是不局限于这些材料。
可以制成活性层632的非晶氧化物优选地是包括In、Ga和Zn中的至少一个的氧化物(例如,In-O氧化物),并且更优选地是包括In、Ga和Zn中的至少两个的氧化物(例如,In-Zn-O氧化物、In-Ga-O氧化物、或Ga-Zn-O氧化物),并且甚至更优选地是包括In、Ga和Zn的氧化物。In-Ga-An-O非晶氧化物优选地是其晶状组合物由InGaO3(ZnO)m表示的非晶氧化物,其中m表示小于6的自然数,并且更优选地是InGaZnO4。然而,组成活性层632的非晶氧化物不局限于以上材料。
制成活性层632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可以是酞菁化合物、并五苯、酞菁氧化钒等,但是不局限于这种材料。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9-212389号中具体地公开了酞菁化合物的细节,并且这些特征以下不再说明。
如果TFT 624的活性层由非晶氧化物、有机半导体材料或碳纳米管制成,则由于活性层632不吸收诸如x射线等的放射线16,或者仅吸收微量放射线16,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小信号输出部604中产生的噪音。
如果活性层632由碳纳米管制成,则TFT 624的切换速率增加,并且TFT 624以低速率吸收可见光范围内的光。为了由碳纳米管制成活性层632,需要通过离心分离等分离和提取高纯度碳纳米管,这是因为如果微量金属杂质被圈闭在活性层632中,则TFT 624的性能将大大降低。
上述非晶氧化物、有机半导体材料、碳纳米管和有机半导体材料可以作为膜在低温下被沉积。因此,基板602不局限于诸如半导体基板、石英基板、玻璃基板等的高耐热基板,而是可以是由塑料制成的柔性基板、由聚芳基酰胺纤维制成的基板、或由纳米生物纤维制成的基板。更具体地,基板602可以是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邻苯二甲酸二聚丁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聚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醚砜、聚芳酯、聚酰亚胺、聚环烯、降冰片烯树脂、聚氯三氟乙烯等制成的柔性基板。柔性基板能够使放射线检测器600重量轻,因此便于搬运。
通过由有机光电导体制造光电转换膜616并由有机半导体材料制造TFT 624,可以使光电转换膜616和TFT 624在低温下在由塑料制成的柔性基板上增长,以及使得放射线检测器600整体上较薄并且轻质。里面容纳放射线检测器600(参见图1-6、8A-9C、13-14B、16、17和19A-24)面板单元30还可以被制成得较薄和轻质。柔性基板602能够使放射线转换面板92和面板单元30的里面容纳放射线转换面板92的壳体40同样被制成为具有柔性。因此,如果将负载施加到放射线转换面板92,即,在将对象14放置在面板单元30上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放射线转换面板92被损坏。
基板602可以包括用于制造电绝缘基板602的绝缘层、用于制造不透水和不透氧气的基板602的气障层和用于制造增强与电极的紧密接触的平坦的基板602的内涂层。
用作基板602的聚芳基酰胺纤维的优点在于:由于200摄氏温度的高温处理可适用于基板602,因此聚芳基酰胺纤维允许透明电极材料在高温下固化以具有低电阻,并且还允许通过包括回流焊处理的处理使驱动器ICs自动安装在基板602上。此外,由于聚芳基酰胺纤维具有接近ITO和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因此由聚芳基酰胺纤维制成的基板在制造之后不容易翘曲和裂缝。另外,相对于玻璃基板等,由聚芳基酰胺纤维制成的基板可以制造得较薄。基板602可以为超薄玻璃基板和聚芳基酰胺纤维的堆叠组件形式。
生物纳米纤维通过混合由细菌(醋酸细菌、木醋菌)制造的一束素微纤维(细菌纤维素)和透明树脂混合而制成。所述一束素微纤维具有为可见光的波长的1/1050nm的宽度,具有高强度和高弹性,并具有低热膨胀。包括60%到70%纤维并在500nm的波长下显示大约90%的透光率的生物纳米纤维可以通过使细菌纤维素浸渍有诸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的透明树脂并固化所述透明树脂制造而成。生物纳米纤维具有可与硅晶体相比的从3ppm到7ppm范围的低热膨胀系数、与钢的强度相匹配的460MPa的高强度、以及30GPa的高弹性,并且具有柔性。因此,由生物纳米纤维制成的基板602可以比玻璃基板等薄。
根据本变形例,信号输出部604、传感器606以及透明绝缘膜610依次形成在基板602上。闪烁器608通过具有低光吸收性的粘合树脂粘合在基板602上方,从而完成放射线检测器600。
通过根据以上变形例的放射线检测器600,由于光电转换膜616由有机光电导体制成,并且TFT 624的活性层632由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因此光电转换膜616和信号输出部604几乎不吸收放射线16。因此,能够最小化对放射线16的灵敏度的降低(参见图1、4和24)。
制成TFT 624的活性层632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制成光电转换膜616的有机光电导体可以作为膜在低温下增长。因此,基板602可以由小程度地吸收放射线16的塑料树脂、聚芳基酰胺纤维、或生物纳米纤维制成。因此,可以进一步最小化放射线灵敏度的任何降低。
如果放射线检测器600设置在壳体40中并且基板602由具有高刚性的塑料树脂、聚芳基酰胺纤维或生物纳米纤维制成,则由于放射线检测器600本身具有增加的刚性,因此壳体40可以被制成得较薄。如果基板602由具有高刚性的聚芳基酰胺纤维或生物纳米纤维制成,则由于放射线检测器600本身如上所述具有柔性,因此在壳体40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放射线检测器600很少会被损坏。
图25显示了PSS型放射线检测器600,例如,在该PSS型放射线检测器600中,从闪烁器608发射的光通过传感器606(光电转换膜616)被转换成电荷,从而读取放射线图像,其中所述传感器606远离放射线源18定位(参见图1和24)。
然而,放射线检测器600不局限于以上结构,而是可以被构造为ISS型放射线检测器。在ISS型放射线检测器中,基板602、信号输出部604、传感器606和闪烁器608依此顺序沿着施加放射线16的方向堆叠。从闪烁器608发射的光通过靠近放射线源18定位的传感器606被转换成电荷,从而读取放射线图像。由于相对于照射表面的相反侧闪烁器608从该照射表面发射更强的光,因此相对于PSS型放射线检测器600,ISS型放射线检测器600具有从闪烁器608发射的光达到光电转换膜616的较短距离。由于光没有分散和衰减地较多,因此放射线图像的分辨率增加。
如果放射线转换面板92(放射线检测器600)由上述塑料和有机材料制成,则其中基板602、TFT 624、光电转换膜616和由CsI形成的闪烁器608依次沿着施加放射线16的方向布置的ISS型放射线转换面板使得便于获得高质量的放射线图像。
根据第一实施例,如上所述,闪烁器608可以由CsI或GOS制成。
如果诸如控制器32的电路产生热量,则GOS的灵敏度不管这种热量而保持不变。然而,当温度增加时,CsI的灵敏度下降(即,灵敏度响应于1℃的温度升高而下降大约0.3%)。
根据第一实施例,面板单元30的其内容纳闪烁器608的壳体40和控制器32彼此分离。在操作中,控制器32相对于闪烁器608以间隔关系联接(连接)到壳体40。因此,虽然闪烁器608由CsI制成,但是能够防止闪烁器608的灵敏度由于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而变化。因此即使图像捕获处理连续长时间段也可以获得高灵敏度放射线图像。
根据第一实施例,如图1-5、13-14B、16、19A、19B和22-24所示,在控制器32操作时,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控制器32不在面板单元30中的放射线转换面板92的下面。如果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被传递给放射线转换面板92,则由这种热量产生的温度分布往往形成在放射线转换面板92的相对端部处。如果闪烁器608由CsI制成,则这种温度分布可能产生灵敏度不规则性,所述灵敏度不规则性不能根据图像被校正。因此,如果使用CsI闪烁器608,则必须使用闪烁器608的特定结构以使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不会传递到面板单元30中的放射线转换面板92。更具体地,应该添加如下所述的结构。
(1)诸如用于对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窗或散热板散热构件可以设置在控制器32的壳体60中的与面板单元30间隔开(与面板单元30相对)的位置处。
(2)抓握部290、300、310、320、410(参见图20A-22)可以由具有高热导率系数的材料制成,藉此抓握部290、300、310、320、410可以用作用于散发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的散热构件。用作散热器的波状或矩形构件可以安装在抓握部290、300、310、320、410上以增加所述抓握部的散热面积。由于抓握部290、300、310、320、410直接安装在控制器32的壳体60上,因此抓握部290、300、310、320、410可以直接散发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此外,由于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290、300、310、320、410,因此抓握部290、300、310、320、410必须以不会使使用者142受到低温烧伤的方式散发热量。
在控制器32靠近抓握部34、280、330设置的情况下,如果安装在面板单元30上的抓握部34、280、330(参见图1-5、8A、9A-9C、13-14B、16、19A-21B、23和24)由具有高热导率的材料制成,则该抓握部34、280、330还可以用作散热构件。波状或矩形构件还可以安装在抓握部34、280、330上以增加所述抓握部的散热面积。此外,抓握部34、280、330还必须以不使使用者142受到低温烧伤的方式散发热量。
控制器32的壳体60内容纳有产生大量热量的部件,例如电源68等。因此,产生大量热量的这些部件可以靠近抓握部290、300、310、320、410定位在壳体60中以通过抓握部290、300、310、320、410有效地散发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
(3)用于平移控制器32的导向部48、50、220、222、500、502和移动构件128、134、208、238、244、258、264可以由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制成,以用作散发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的散热构件。由于导向部48、50、220、222、500、502沿着箭头X的方向在面板单元30的壳体40上露出,因此即使壳体40由诸如碳等很少会释放热量的材料制成以使本身轻质,导向部48、50、220、222、500、502也可以有效的散发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此外,由于驱动电路98(和包括驱动电路98的IC)也产生热量,因此驱动电路98和导向部48、50、220、222、500、502可以相互热联接,使得由驱动电路98生成的热量可以通过导向部48、50、220、222、500、502被散发。
(4)凝胶状冷却片材可以用作防止壳体60碰撞的缓冲构件200、202(参见图14A和14B)。具有包括非织物纤维和相互结合的高聚合物凝胶的结构的冷却片材夺取控制器生成的热量,从而通过这种热量蒸发凝胶中所含有的水,从而散发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以降低控制器32的温度。
上述结构(1)-(4)有效地避免热量传递到包括CsI闪烁器608的放射线检测器600(放射线转换面板92),从而最小化对放射线16的灵敏度的降低,以及最小化放射线检测器600的灵敏度不规律性。
2.第二实施例的说明
以下参照图27-51详细地说明根据第二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第二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参见图1-26)完全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这些特征以下不会详细地说明,尽管这些特征如有必要可以参照图1-26进行说明。这也应用于要被随后所述的其它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说明>
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B内装有用作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电子暗盒20B。电子暗盒20B具有突出部56,所述突出部56从照射表面42的面向箭头X2(在侧表面46b处)的方向和箭头Y2(在侧表面46d处)的方向的角部向上突出。控制器32在照射表面42上设置在照射表面42的侧表面46b上,以从上面覆盖突出部56。
控制器32的壳体60沿着箭头Y的方向(平行于侧表面46a、46b的方向)延伸以从上面覆盖突出部56。壳体60内容纳板簧形式的连接端子78以接触连接端子(连接器)76,其中所述连接端子76安装在突出部56的面向箭头X1的方向(朝向侧表面46a)的侧表面上。暗盒控制器66电连接到连接端子78以通过连接端子76、78、电源68和通信单元70控制面板单元30。
如果连接端子76、78保持相互接触,则电源68将电力通过连接端子76、78供应给面板单元30,同时也将电力供应给暗盒控制器66和通信单元70。如果连接端子76、78相互分离,从而使面板单元30和控制器彼此电断开,则电源68仅将电力供应给暗盒控制器66。在面板单元30中,驱动电路98通过柔性板100电连接到连接端子76。
如图31所示,壳体60具有凹部116,所述凹部116限定在壳体60的面向箭头X2的方向的侧部中,并且连接端子78设置在凹部116中。如果突出部56接合在凹部116中,使得连接端子76、78保持彼此接触,则暗盒控制器66变得通过连接端子78、76和柔性板100电连接到驱动电路98。
根据第二实施例,连接状态检测器186(参见图11)检测连接端子76、78是否相互电连接,并且基于检测结果控制从电源68到电子暗盒20B中的各种部件的电力供应。
垂直轴74在侧表面46b处基本上居中地设置在照射表面42上。壳体60的底面具有限定在其中的椭圆形孔72,轴74延伸通过所述椭圆形孔72,并且所述椭圆形孔72沿着壳体60的纵向方向(沿着图29和32的箭头Y的方向)延伸。孔72从壳体60的底面的中心区域延伸到靠近侧表面308的位置。因此,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和通信单元70靠近侧表面80居中地位于壳体60中。
突起部102安装在穿过孔72插入到壳体60中的轴74的远端上。突起部102在轴74的径向方向(图32中箭头X1的方向)上延伸并具有基本上与圆柱形轴74的直径相同的宽度。设置在壳体60的底面上的移动限制构件104当在图32的平面图中观察时大致包围孔72,并在孔72的靠近侧表面80的端部处开口。如图32和33所示,移动限制构件104包括沿着孔72的外周边边缘延伸的大致U形构件。
移动限制构件104具有相对于轴74更靠近侧表面80定位的端部106。移动限制构件104从端部106沿着孔72的外周边边缘朝向侧表面308延伸,并在孔72的更靠近侧表面308的端部处具有弯曲部118。移动限制构件104进一步从弯曲部118沿着孔72的外周边边缘朝向侧表面80延伸,并具有相对于端部106更靠近侧表面308定位并保持邻接在突起部102上的另一个端部108。
半圆柱状齿(止动构件)112以面向另一个端部108的关系设置在移动限制构件104上。在形状上基本上与齿112完全相同的另一个齿(止动构件)114靠近弯曲部118设置在移动限制构件104上。
齿112与孔72的靠近侧表面8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基本上与轴74的直径相同的长度。弯曲部118与齿114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等于轴74的直径和突起部102的长度的总和的长度(参见图35B)。齿112、114优选地为由橡胶等制成的弹性构件的形式。
如图32-34B所示,如果控制器32的壳体60当在图32和34A中的平面图中观察时绕着轴7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壳体60在位于移动限制构件104的另一个端部108与端部106之间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更具体地,如果在另一个端部108和突起部102如图32和34A所示保持彼此邻接时则壳体60的角度为0°,如果壳体60绕着轴7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壳体60在另一个端部108与端部106之间转动,并且在突起部102和端部106相互邻接的90°的角度时被阻止而停止旋转(参见图34B)。换句话说,壳体60可以转动的角度范围通过移动限制构件104和突起部102被限制到90°。
如图34B-35B所示,如果壳体60转动90°,则突起部102和孔72沿着指向图像捕获区域36的中心位置的直线(导向线44)定位。
如果壳体60在箭头X1的方向上从图34B和36A所示的位置移动,则齿112邻接在轴74上。齿112是弹性的,并且突起部102的宽度基本上与延伸穿过孔72的轴74的直径相同。移动限制构件104包围孔72。
因此,齿112在来自轴74的压力下被压缩,并且与移动限制构件104同步地在箭头X1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壳体60在被移动限制构件104和突起部102引导的同时沿着箭头X1的方向线性移动。
由于齿114也以与齿112相同的方式具有弹性,因此如果齿114邻接在轴74上,则齿114在来自轴74的压力下被压缩,并且齿114与移动限制构件104同步地在箭头X1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如图35B所示,轴74和突起部102定位在齿114与弯曲部118之间,从而使得可以使壳体60的靠近侧表面80的部分基本上居中地定位在图像捕获区域36内。
因此,轴74、突起部102和移动限制构件104共同组成用于使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转动的移动机构188。
如果壳体60如图28-32和34A所示定位(即,定位在侧表面46b上),则连接端子76、78如上所述保持彼此接触。如果壳体60如图35b和36b所示定位,或者如果壳体60如图35A和36A所示转动,则连接端子76、78保持不相互接触,从而使控制器32和面板单元30彼此电断开。
图37A和37B显示了电子暗盒20B被诸如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搬运的方式。
在图37A中,控制器32的靠近侧表面80的部分基本上居中地设置在图像捕获区域36内,侧表面308被定位成与侧表面46b齐平,并且抓握部34设置在最上面的位置中。然后,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并搬运电子暗盒20B。
在电子暗盒20B的部件中,电源68(参见图29和图32)相对较重,使得控制器32的重量与电子暗盒20B的总重量的比值较大。在控制器32中,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和通信单元70靠近侧表面80居中地位于壳体60中。在图27-32中,电子暗盒20B处于其中电子暗盒20B的几何中心位置(图像捕获区域36的中心位置)和电子暗盒20B的重心(靠近控制器32的位置)不彼此重合的偏心状态下,从而使得整个电子暗盒20B在重量分布上不平衡。
然而,在图37A中,由于壳体60的靠近侧表面80部分设置在图像捕获区域36的中心位置中(其中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和通信单元70居中地位于所述部分中),因此电子暗盒20B的几何中心位置和电子暗盒20B的重心基本上互相重合,从而消除偏心状态并使得整个电子暗盒20B在重量分布上被很好地平衡。因此,使用者142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B。
如图37B所示,控制器32设置在侧表面46b上并处于最下面的位置,并且抓握部34设置在最上面的位置。然后,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并搬运电子暗盒20B。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暗盒20B也处于其中电子暗盒20A的几何中心位置和电子暗盒20A的重心彼此不重合的偏心状态下,从而使得整个电子暗盒20B在重量分布上不平衡。然而,由于在控制器32处于最下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B,因此即使电子暗盒20B具有不平衡的重量分布,使用者142也可以稳定地搬运电子暗盒20B。根据第二实施例,如图32和图34A-36B所示,由于壳体60可以在侧表面46b上基本上居中地定位在图像捕获区域36中,因此使用者142可以可靠地搬运电子暗盒20B,而不管控制器32是否相对于面板单元30定位在图37A所示的位置或定位在图37B中所示的位置。
<第二实施例的操作的说明>
装有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B的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B基本上如上所述构造而成。以下参照图12中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B的操作。
除了以以下方式改变的步骤S1、S2、S8和S9之外,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B以与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A相同的方式操作。
在图12中所示的步骤S1中中,在抓握部34处于最上面位置,并且控制器32的靠近侧表面80的部分基本上居中地位于图像捕获区域36中,以及控制器32的侧表面308与面板单元30的侧表面46b齐平的情况下(参见图37A),可以是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的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使用者142将电子暗盒20B从医院的放射科的给定存储位置搬运到图像捕获基部12(参见图27)。由于连接端子76和连接端子78不保持彼此接触,因此连接状态检测器186(参见图11)检测连接端子76和连接端子78彼此电断开,并且控制电源68以将电力仅供应给暗盒控制器66。电子暗盒20B在睡眠模式下被放置,且仅暗盒控制器66操作。
在步骤S2中,使用者142将电子暗盒20B放置在图像捕获基部12上,且控制器32和照射表面42面向上。之后,使用者142将控制器32的壳体60从图像捕获区域36中的大致中心位置(参见图35B和36B)转动到在侧表面46b上的位置(参见图27-32和图34)。
在使用者142在箭头X2的方向上推动控制器32的壳体60的情况下,齿114邻接在突起部102上。由于齿114具有弹性,因此齿114在来自突起部102的压力下被压缩,并且与移动限制构件104同步地在箭头X2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壳体60在被突起部102和移动限制构件104引导的同时相对于轴74沿着箭头X2的方向移动。
如果使用者142在箭头X2的方向上进一步推动壳体60,则齿112邻接在突起部102上。由于齿112也具有弹性,因此齿112在来自突起部102的压力下被压缩,并与移动限制构件104同步地在箭头X2的方向上移动。因此,轴74和突起部102定位在齿112与孔72的在侧表面80处的端部之间。换句话说,壳体60如图34B和36A所示被定位。
在当在图34B中的平面图中观察时使用者142绕着轴74顺时针方向转到壳体60时,端部106变得远离突起部102间隔开,而另一个端部108邻接在突起部102上。换句话说,壳体60转动90°并定位在侧表面46b上。因此,突起部56的连接端子76和凹部116中的连接端子78相互接触。
在连接状态检测器186检测到连接端子76和连接端子78基于连接端子76与连接端子78之间的接触而彼此电连接时,连接状态检测器186控制电源68以除了暗盒控制器66之外还将电力供应给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此时,电源68开始将电力供应给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因此通信单元70变得能够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将信号发送到操作台22和从操作台22接收信号。在从电源68被供应有电力时,面板单元30的驱动电路98被启动。偏置电路160将偏压供应到像素150以能够使像素150在其内存储电荷。因此,电子暗盒20B从睡眠方式变化到启动模式。
在步骤S8中,使用者142将控制器32的壳体60从侧表面46b上的当前位置(参见图27-32和34A)转动到基本上居中地在图像捕获区域36中的位置(参见图35B和36B)。
更具体地,当在图34A和34B的平面图中观察时使用者142绕着轴74逆时针方向转动壳体60。移动限制构件104的另一个端部108远离突起部102间隔开,而移动限制构件104的端部106邻接在突起部102上。因此,壳体60转到90°到达图34B所示的位置,并且突起部102和孔72设置在朝向图像捕获区域36的中心位置的导向线44上。
由于如果壳体60逆时针方向转动则连接端子78远离连接端子76间隔开,因此连接端子76和连接端子78相互不接触,因此变得彼此电断开。
如果连接状态检测器186检测到连接端子76和连接端子78彼此电断开,则连接状态检测器186控制电源68以将电力仅供应给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立即停止将电力供应到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并仅将电力供应到暗盒控制器66。因此,电子暗盒20B从启动模式变化到其中仅暗盒控制器66可操作的睡眠方式。
在使用者142在箭头X1的方向上推动壳体的情况下,齿112邻接在轴74上。由于齿112具有弹性,因此齿112在来自轴74的压力下被压缩,并且与移动限制构件104同步地在箭头X1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壳体60在被移动限制构件104和突起部102引导的同时沿着箭头X1的方向线性移动。
在使用者142在箭头X1的方向上进一步推动壳体60的情况下,齿114邻接在轴74上。齿114在来自轴74的压力下被压缩,并与移动限制构件104同步地在箭头X1的方向上移动。因此,轴74和突起部102变得定位在齿114与弯曲部118之间,从而将壳体60的靠近侧表面80的部分基本上居中地位置在图像捕获区域36中。
在步骤S9中,在抓握部34在最上面的位置,并且控制器32基本上居中地设置在图像捕获区域36内,以及控制器32的侧表面308与面板单元30的侧表面46b齐平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使用者142将电子暗盒20B搬运到医院的放射科中给定的存储位置。
如果使用者142在步骤S1和S9中如图37B所示搬运电子暗盒20B,则步骤S2和S8的操作被省去。
<第二实施例的优点的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B可以通过使用移动机构188使引起不平衡重量分布的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转动而使电子暗盒20B的重心容易地改变,其中所述移动机构188包括轴74、突起部102和移动限制构件104。
根据第二实施例,控制器相对于面板单元30转动以使中心位置和重心彼此基本上一致,从而容易地消除任意不平衡重量分布。
更具体地,在使用轴74、突起部102和移动限制构件104使控制器32在侧表面80上的壳体60相对于面板单元30转动到如图35B和36B所示的图像捕获区域36中的大致中心位置之后,在抓握部34处于最上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B,如图37A所示。由于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和通信单元70靠近侧表面80居中地位于壳体60中,因此通过使壳体60的靠近壳体60的侧表面80的部分基本上居中地定位在图像捕获区域36内而使重心靠近中心位置。
由于电子暗盒20B在被使用者142搬运时感觉较轻,因此使用者142可以稳定并且容易地搬运电子暗盒20B。因此,使用者142可以搬运电子暗盒20B而在不掉落电子暗盒20B或使控制器32碰撞其它物体。使用者142在搬运电子暗盒20B时的负担减小。
根据第二实施例,如上所述,由于电子暗盒20B的任意不平衡重量分布通过使用移动机构188使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转动而被容易地消除,因此使用者142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B。
当控制器绕着轴74转动时,控制器32通过简单的机构相对于面板单元30转动。即使正在搬运电子暗盒20B的同时控制器32可以设置在图像捕获区域36上,控制器32也可以在图像捕获过程期间远离图像捕获区域36被收回。因此,控制器32和轴74不会成为放射线图像的捕获的障碍。
控制器32绕着轴74相对于面板单元30转动,并沿着椭圆形孔72相对于面板单元30移动。因此,上述中心位置和重心可以容易地彼此一致,从而可靠地消除不平衡重量分布。
轴74设置在照射表面42的图像捕获区域36外侧的位置中,并且椭圆形孔沿着壳体60的纵向方向限定在控制器32的壳体60的靠近照射表面42的底面中。因此,控制器32可以沿着纵向方向稳定并且可靠地移动。
移动限制构件104的开口的另一个端部108、端部106以及突起部102共同限定控制器32相对于轴74的角度范围。移动限制构件104、轴74的远端以及突起部102共同设定控制器32相对于轴74移动的方向。基于椭圆形孔72的长度确定控制器32沿着所述方向(沿着孔72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由于移动限制构件104和突起部102,因此可以使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精确并且高精度地转动。
由于齿112、114设置在移动限制构件104的孔72中以通过与突起部102接触而使控制器32停止沿着孔移动,因此控制器32可以相对于面板单元30可靠地停止在任意期望的位置。
如果控制器32转动,则电源68停止将电力供应给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因此,能够最小化浪费的电力消耗。
更具体地,如果控制器32转动,则连接端子76和连接端子78不相互接触,从而使面板单元30和控制器32彼此电断开。此时,为了可靠地最小化浪费的电力消耗,电源68停止将电力供应给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
连接状态检测器186检测连接端子76、78是否彼此电连接,因此连接状态检测器186可以容易地掌握控制面板单元30的时间(时刻)以及从放射线转换面板92读取放射线图像的时间(时刻)。连接状态检测器186将检测结果指示给电源68,以能够使电源68有效地供应电力。
根据第二实施例,如上所述,由于可以使用包括轴74、突起部102和移动限制构件104的移动机构188使控制器32转动,因此在控制器32已经相对于面板单元30移动到图27-32和34A所示的位置之后,在抓握部34处于最上面的位置而控制器32处于最下面的位置的情况下,如图37B所示,使用者142可以搬运电子暗盒20B。
即使电子暗盒20B具有不平衡重量分布,也可以在使电子暗盒20B的重心下降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B时获得相对于图9A所述优点相同的优点。
根据第二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已经说明了控制器32的比面板单元30的壳体40厚的壳体60设置在壳体40上。然而,第二实施例不局限于该说明。可选地,在控制器32可以相对于面板单元30转动的情况下,控制器32可以被设置成从壳体40突出。
根据第二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控制器32可以设置在面板单元30的被已经穿过对象14的放射线16照射的区域外侧的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台22调整从电子暗盒20B获得的放射线图像的对应于被放射线16照射的区域的一部分,从而获得对应于所述照射区域的期望的图像。
<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B不局限于以上说明,而是可以根据图38-51所示的实施例被实施。
图38是显示通过支架190给电源68充电的过程的立体图。电子暗盒20B和支架190通过具有连接器194、196的USB电缆192相互电连接,从而实现与相对于图13所述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图39A显示了控制器32的壳体60,其中所述壳体60整个被缓冲构件200覆盖。图39B显示了壳体60,其中壳体60的侧表面308被缓冲构件202覆盖。
如果在控制器32如图37B所示相对于面板单元30设置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B,则控制器32的壳体60的侧表面308在电子暗盒20B上设置在最下面的位置。控制器32的壳体60整个被缓冲构件200覆盖,或部分地被缓冲构件202覆盖,使得类似于图14A和14B所示的变形例的情况,能够有效地防止控制器32受到如果电子暗盒20A掉落或如果控制器32碰撞其它物体而产生的冲击。
图40A-42B显示了设置在除了侧表面46a之外的位置中的抓握部。
在图40A中,除了抓握部34之外,抓握部290设置在控制器32的壳体60的上表面上。
在已经将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放置到图40A所示的位置之后,例如,使用者142可以抓握保持在最上面的位置的抓握部290,并搬运电子暗盒20B。类似于图20A所示的变形例的情况,使用者142可以以较好的平衡重量分布搬运电子暗盒20B。由于使用者142直接通过抓握部290抓握较重的控制器32,因此电子暗盒20B对于使用者142来说搬运较轻,并且使用者142可以容易并且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B。
为了使控制器32相对于面板单元30转动,使用者142可以通过抓握抓握部290来实现此,由此使用者142可以容易地转动控制器32。
通过图40A所示的结构,因此,抓握部290允许使用者142在搬运电子暗盒20B并转动控制器32时在操纵电子暗盒20B中感觉很舒适。
图40B所示的结构与图40A所示的结构的不同在于可折叠抓握部300设置在壳体60的上表面上。
图40B所示的结构提供与图40A所示的结构提供的优点相同的优点。另外,由于使用者142可以仅在电子暗盒20B被搬运时或在控制器32被转动的情况下拉出抓握部300,因此类似于图20B所示的结构的情况,抓握部300不会成为捕获放射线图像的障碍。因此,使用者142发现更加容易地操纵电子暗盒20B。
在图41A中,类似于图19A,除了抓握部34之外,抓握部280设置在侧表面46b上。
在已经相对于面板单元30将控制器32转动到图41A所示的位置之后,例如,使用者142可以通过用一只手抓握抓握部34并用另一只手抓握抓握部280来搬运电子暗盒20B。图41A所示的结构提供与图19A所示的结构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在图41B中,除了抓握部34之外,抓握部330设置在侧表面46c上。
在已经相对于面板单元30将控制器32转动到图41B所示的位置之后,例如,使用者142可以通过抓握保持在最上面的位置的抓握部330来搬运电子暗盒20B。图41B所示的结构提供与图19B所示的结构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图42A所示的结构与图40A所示的结构的不同在于抓握部310设置在壳体60的侧表面308上。
图42B所示的结构与图40B所示的结构的不同在于可折叠抓握部320设置在壳体60的侧表面308上。
图42A和42B所示的结构提供与图40A和40B所示的结构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图43A和43B显示了与可折叠抓握部390一起设置在壳体60的侧表面308上的输入端子82、USB端子84和卡槽88,其中所述可折叠抓握部390设置在侧表面80上。
侧表面80内限定有大致六边形凹部392,并且抓握部300具有设置在凹部392中的相对端部。凹部392内容纳矩形支撑件394。延伸穿过支撑件394的轴396的相对端部联接到抓握部390的相应相对端部。
图43A和43B所示的结构提供与图40B和42B所示的结构的优点相同的优点。图43A和43B中所示的结构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抓握部34。
图44显示了图43A和43B所示的结构的不同的结构,其中所述不同在于输入端子82、USB端子84和卡槽88设置在壳体60的侧表面308上,并且抓握部400设置在侧表面80上。抓握部400包括与壳体60的侧表面80协作以在其之间限定孔402的把手,所述孔402对于将要放到其内的使用者142的手来说足够大。
图44所示的结构提供与图40A和42A所示的结构的优点相同的优点。图44所示的结构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抓握部34。
图45A-47显示了移动机构188的其它结构。
在图45A-47中,移动机构188包括:轴348,所述轴靠近壳体60的侧表面308垂直安装在照射表面42上;孔350,所述孔350限定在壳体60的靠近侧表面308的底面中,且轴348延伸穿过孔350;突起部352,所述突起部352延伸穿过孔350并在轴348的径向方向上从轴348的插入壳体60中的远端延伸;和大致弓形旋转限制构件354,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旋转限制构件354大致包围孔350并部分地开口。
突起部352具有与轴348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宽度。旋转限制构件354的开口限定在该旋转限制构件354的一个端部356与另一个端部358之间,其中如果壳体60绕着轴348转动,则端部356和端部358邻接在突起部352的侧表面上。壳体60可以绕着轴348在由在一个端部356与另一个端部358之间限定的角度(90°)表示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如图45A-47所示,移动机构188仅使壳体60绕着轴348转动,而不会使壳体60沿着箭头X的方向移动。
为了使壳体60从如图45A所示的侧表面46b上的位置转动到如图45B所示的侧表面46c上的位置,使用者142使壳体60绕着轴348逆时针方向转动90°,如图46A和46B所示。旋转限制构件354的端部356远离突起部352间隔开,而旋转限制构件354的另一个端部358邻接在突起部352上,从而将壳体60定位在侧表面46c处。此时,连接端子76和连接端子78相互不接触并且电断开。
由于控制器绕着轴348如图45A-47所示转动,因此可以使重心靠近中心位置,从而最小化不平衡重量分布。
轴348设置在照射表面42的在图像捕获区域36外侧的位置(靠近侧表面308的位置)。轴348延伸穿过的孔350限定在壳体60的靠近照射表面42的底面中。因此,控制器32可以更加稳定并且可靠地转动。
限定旋转限制构件354的开口的一个端部356和另一个端部358以及突起部352协作以限定控制器32可以绕着轴348转动的角度范围。因此,控制器32可以相对于面板单元30精确地并以良好的精度转动。
如图45A和45B所示,可折叠抓握部340安装在壳体60的侧表面上。壳体60的侧表面内限定有大致六边形凹部342,并且抓握部340的相对端部设置在凹部342中。凹部342内容纳矩形支撑件344,并且延伸穿过支撑件344的轴346具有联接到抓握部340的相应相对端部的相对端部。
在使用者142没有抓握抓握部340的情况下,抓握部340设置在凹部342中。如果使用者142打算抓握抓握部340(即,打算绕着轴348转动壳体60),则使用者142绕着轴346转动抓握部340的中心部,将抓握部340从凹部342中拉出来,并抓握抓握部340。如果使用者142打算将抓握部340放回到凹部342中,则使用者142绕着轴346转动抓握部340的中心部,使得抓握部340容纳在凹部342中。这种结构提供与图40B和42B所示的结构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如果抓握部330如图47所示设置在侧表面46c上,则最终的结构提供与图41B所示的结构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B也可以采用图48-51所示的结构。
图48显示了移动机构188的另一种结构。
不同于图45A-47所示的结构,图48所示的移动机构188包括从轴348的穿过孔350插入到壳体60中的远端在相反的方向上径向延伸的两个圆柱状臂部510、512。移动机构188还包括旋转限制构件518、520,所述旋转限制构件518、520作为大致矩形方块沿着轴348的径向方向设置在壳体60的底面上。
如图48所示,狭槽514、516在壳体60的底面中限定在位于旋转限制构件518、520的角位置与臂部510、512的角位置之间的角位置处。狭槽514、516具有对于各个臂部510、512来说足够大以使各个臂部510、512穿过的尺寸,并且狭槽514、516保持与孔350连通。
在壳体60绕着轴348转动的情况下,如果旋转限制构件518、520与壳体60同步地转动90°,则旋转限制构件518、520分别邻接在臂部510、512上。在壳体60绕着轴348转动并且旋转限制构件518、520分别与狭槽514、516对准的情况下,如果使用者142提升壳体60,则旋转限制构件518、520分别穿过狭槽514、516。因此,使用者142可以容易地从面板单元30移除控制器32。因此,除了图45A-47所示的结构的优点之外,图48所示的结构提供电子暗盒20B可以容易地被维修以进行保养或零件更换的另一个优点。
包括孔72和轴74的电子暗盒20B由于具有旋转限制构件518、520和狭槽514、516而提供以上优点。
图49A-50B显示的电子暗盒20B与图29和32所示的电子暗盒20B的不同在于轴74设置在面板单元30的面向箭头Y1的方向和箭头X2的方向的角部处(其中设置轴348的位置)。
在图49A中,面板单元30具有突出部530,所述突出部530沿着箭头Y的方向较薄。与图29和32所示的电子暗盒20B相比,壳体60中的孔72沿着箭头Y的方向被横向逆向限定。因此,弯曲部118大致居中地设置在壳体60中。输入端子82、USB端子84和卡槽88设置在侧表面308上,而连接端子78设置在侧表面80上。
如果控制器32设置在图49A所示的位置(即,侧表面46b上的位置)中,则如果使用者142在箭头Y1的方向上推动壳体60,则壳体60在被孔72和轴74引导的同时沿着箭头Y1的方向移动到图49B所示的位置。突出部530上的连接端子和侧表面80上的连接端子78彼此不再接触,因此电断开。
然后,如图26B所观察到的,使用者142绕着轴74逆时针方向转动壳体60。壳体60转动90°并沿着侧表面46c设置,如图50A所示。如果使用者142在箭头X1的方向上推动壳体60,则壳体60在被孔72和轴74引导的同时沿着箭头X1的方向移动到图50B所示的位置。因此,壳体60定位在侧表面46c上,并且壳体60的侧表面80靠近电子暗盒20B的几何中心位置定位。
图49A-50B所示的电子暗盒20B提供与图45A-47所示的结构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根据第二实施例,如图51所示,如果采用双面图像捕获电子暗盒20B,则在电子暗盒20B已经倒置并设置在图像捕获基部12上之后可以对对象14进行成像。这种变形例提供与图24所示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优点相同的优点。第二发明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而是在不背离第二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各种可选结构。
例如,如果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由CsI制成的闪烁器608,则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抓握部290、300、310、320、340、390、400(参见图40A、40B、42A、42B、43B和44-45B)可以由具有高热导率的材料制成并用作散发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的散热构件。用作散热器的波状或矩形构件可以安装在抓握部290、300、310、320、340、390、400上以增加散热面积。由于抓握部290、300、310、320、340、390、400直接安装在控制器32的壳体60上,因此抓握部290、300、310、320、340、390、400可以直接散发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此外,由于抓握部290、300、310、320、340、390、400被使用者142抓握,因此抓握部290、300、310、320、340、390、400必须能够以不会使使用者142受到低温烧伤的方式散发热量。
控制器32的壳体60内容纳有产生大量热量的部件,例如电源68等。因此,产生大量热量的这些部件可以靠近抓握部290、300、310、320、340、390、400定位在壳体60中以通过抓握部290、300、310、320、340、390、400有效地散发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
3.第三实施例的说明
以下参照图52-60详细地说明根据第三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的说明>
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C内装有用作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电子暗盒20C。电子暗盒20C具有设置在面板单元30的侧表面上的抓握部280。
更具体地,抓握部280设置在壳体40的面向箭头X2的方向的侧表面46b上。抓握部280包括与侧表面46b协作以在其间限定孔282的把手,所述孔282对于要被放置在其中的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使用者)的手来说足够大。
在面板单元30中,驱动电路98通过延伸穿过限定在壳体60的底面中的孔360的柔性板100电连接到暗盒控制器66(参见图58和59)。电源68通过柔性板100将电力供应给驱动电路98,所述驱动电路98通过柔性板96驱动放射线转换面板92。
图57显示了其中诸如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的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C的方式。
如上所述,由于控制器32设置在侧表面46b上,因此在控制器32和抓握部280在最上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280并搬运电子暗盒20C。
在电子暗盒20C的部件中,电源68(参见图53和图56)相对较重,使得控制器32的重量与电子暗盒20C的总重量的比值较大。在控制器32中,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和通信单元70居中地位于壳体60中。在图57中,电子暗盒20C处于其中电子暗盒20C的几何中心位置(图像捕获区域36的中心位置)和电子暗盒20C的重心(靠近控制器32的位置)不彼此重合的偏心状态下,从而使得整个电子暗盒20C在重量分布上不平衡。
然而,在图57中,电子暗盒20C使其重心位于上部中,并且使用者142通过抓握部280搬运较重的电子暗盒20C。因此,使用者142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C。
<第三实施例的操作的说明>
装有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C的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C基本上如上所述构造而成。以下参照图12中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C的操作。
除了步骤S2、S8被省去并且步骤S1、S3、S9以以下方式改变之外,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C以与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A相同的方式操作。
在图12所示的步骤S1中,在抓握部280和控制器32在最上面的位置的情况下,可以是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的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280(参见图57),并将电子暗盒20C从医院的放射科中的给定存储位置搬运到图像捕获基部12(参见图52)。此时,电源68(参见图53、56和59)仅将电力供应给暗盒控制器66,并且电子暗盒20B在睡眠方式中被放置,且仅暗盒控制器66操作。
在步骤S3中,在控制器32和照射表面42面向上的情况下使用者142已经将电子暗盒20C放置在图像捕获基部12上之后,使用者142打开电子暗盒20C的电源开关(未示出)。暗盒控制器66控制电源68以除了暗盒控制器66之外还将电力供应给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此时,电源68开始将电力供应给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并且通信单元70变得能够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将信号发送到操作台22和从操作台22接收信号。如果从电源68被供应有电力,则面板单元30的驱动电路98被启动。偏置电路160将偏压供应到像素150以能够使像素150在其内存储电荷。因此,电子暗盒20C从睡眠方式变化到启动模式。
在步骤S9中,使用者142关闭电子暗盒20C的电源开关,因此暗盒控制器66控制电源68仅将电力仅供应给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立即停止将电力供应到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并仅将电力供应到暗盒控制器66。因此,电子暗盒20C从启动模式变化到其中仅暗盒控制器66可操作的睡眠方式。
然后,在抓握部280和控制器32在最上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280,并且使用者142将电子暗盒20C搬运到医院的放射科中的给定存储位置。
<第三实施例的优点的说明>
如上所述,使用者142通过抓握较重并且引起不平衡重量分布的控制器32上的抓握部280搬运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C。
根据第三实施例,更具体地,在其重量分布朝向控制器32移动的电子暗盒20C中,抓握部280靠近控制器32设置在面板单元30上(在侧表面46b上)。在控制器32和抓握部280设置在电子暗盒20C的上部(最上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142通过抓握抓握部280搬运电子暗盒20C。
由于使用者142通过抓握部280抓握较重的控制器32,因此在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C的情况下,电子暗盒20C感觉较轻。因此,使用者142可以稳定并且容易地搬运电子暗盒20C。因此,使用者142可以搬运电子暗盒20C而不会掉落电子暗盒20C或使控制器32碰撞其它物体。因此,使用者142在搬运电子暗盒20C时的负担减小。
根据第三实施例,由于抓握部280靠近控制器32设置,因此使用者142通过抓握部280抓握较重的控制器32,由此使用者142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C。
通过设置在面板单元30的壳体40的靠近控制器32的侧表面46b上的抓握部280,在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C时抓握部280和控制器32位于电子暗盒20C的最上面的位置中。因此,可以在增加稳定性的情况下搬运电子暗盒20C。
根据第三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已经说明了控制器32的比面板单元30的壳体40厚的壳体60设置在壳体40上。然而,第三实施例不局限于该说明,并且控制器32可以被设置成从壳体40突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控制器32可以设置在面板单元30的被穿过对象14的放射线16照射的区域外侧的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台22调整从电子暗盒20C获得的放射线图像的对应于被放射线16照射的区域的一部分,从而获得对应于该照射区域的期望图像。
<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C不局限于以上说明,而是可以根据图60-62所示的实施例被实施。
图60是显示通过支架190给电源68充电的过程的立体图。电子暗盒20C和支架190通过具有连接器194、196的USB电缆192相互电连接,从而获得与相对于图13和38所述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图61A显示了设置在控制器32的壳体60的面向箭头X2的方向的侧表面上的抓握部370。抓握部370包括与壳体60的侧表面协作以限定孔372的把手,所述孔372对于要被放置在其中的使用者142的手来说足够大。
当抓握部370和控制器32处于最上面的位置时,使用者142可以抓握抓握部370并搬运电子暗盒20C。由于使用者142通过抓握部370直接抓握控制器32,因此使用者142可以在增加稳定性的情况下搬运电子暗盒20C。
图61B所示的结构与图61A所示的结构的不同在于可折叠抓握部300设置在壳体60的侧表面上。
壳体60的侧表面具有限定在其内的大致六边形凹部382,并且抓握部380的相对端部设置在凹部382中。凹部382内容纳有矩形支撑件384,并且延伸通过支撑件384的轴306连接到抓握部380的相应相对端部。
如果使用者142没有抓握抓握部380,则抓握部380设置在凹部382中。如果使用者142打算抓握抓握部380,则使用者142绕着轴386转动抓握部380的中心部,将抓握部380从凹部382拉出来,并抓握抓握部380。为了将抓握部380放回到凹部382中,使用者142绕着轴386将抓握部380的中心部转动到凹部382中。
图61B所示的结构提供与图61A所示的结构提供的优点相同的优点。另外,由于使用者142可以仅在电子暗盒20C被搬运时拉出抓握部380,因此抓握部380不会成为捕获放射线图像的障碍。因此,使用者142发现更加容易地操纵电子暗盒20C。
根据第三实施例,如图62所示,如果采用双面图像捕获电子暗盒20C,则在电子暗盒20C已经倒置并放置在图像捕获基部12上之后可以对对象14进行成像。这种变形例提供与图24、51所示和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根据第三实施例,控制器32在面板单元30的壳体40上设置在照射表面42的侧表面46b上。抓握部280也设置在侧表面46b上。
然而,第三实施例不局限于这种说明。在控制器32定位在壳体40的侧表面(侧表面46b)并保持与壳体40接触的情况下,控制器32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中。
例如,控制器32可以在壳体40上设置在照射表面42的侧表面(表面侧)上、壳体40的侧表面46b上或壳体40的底面(反面)的侧表面上。抓握部280、370、380可以靠近控制器32设置在壳体40的侧表面46b上和/或设置在控制器32上。
在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C时,抓握部280、370、380和控制器32可靠地定位在电子暗盒20C的上部上。因此,使用者142可以在增加稳定性的情况下搬运电子暗盒20C。
在控制器32设置在壳体40的照射表面42上的情况下,如图52-61B所示,在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C时,抓握部280、370、380和控制器32定位在电子暗盒20C的上部上。电子暗盒20C设置在图像捕获基部12上,且在放射线图像的捕获期间照射表面42和控制器32面向上。因此,可以容易地搬运和放置电子暗盒20C,并且可以容易地操纵电子暗盒20C。
第三实施例可以应用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A。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并在抓握部34和控制器32处于最上面的位置的情况下搬运电子暗盒20A,则电子暗盒20A可以提供与第三实施例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第三实施例还可以被应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B。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抓握部34处于最上面的位置,并且控制器32的侧表面80位于图像捕获区域36的大致中心部的上方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并搬运电子暗盒20B,则电子暗盒20B可以提供与第三实施例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第三发明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而是在不背离第三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各种可选结构。
例如,如果在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由CsI制成的闪烁器,则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抓握部370、380可以由具有高热导率的材料制成,藉此抓握部370、380用作散发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的散热构件,以防止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被传递给面板单元30中的放射线转换面板92。用作散热器的波状或矩形构件可以安装在抓握部370、380上以增加所述抓握部的散热面积。由于抓握部370、380直接安装在控制器32的壳体60上,因此抓握部370、380可以直接散发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此外,由于抓握部370、380被使用者142抓握,因此抓握部370、380必须能够在不会使使用者142受到低温烧伤的方式散发热量。
如果控制器32靠近抓握部280设置,则安装在面板单元30上的抓握部280可以由具有高热导率的材料制成并用作散热构件。波状或矩形构件可以安装在依此方式构造而成的抓握部280上,从而增加抓握部280的散热面积。抓握部280必须以不会使使用者142受到低温烧伤的方式散发热量。
由于控制器32的壳体60内容纳产生大量热量的诸如电源68等的部件,因此产生大量热量的这些部件可以靠近抓握部370、380定位在壳体60中,从而通过抓握部370、380有效地散发由控制器32生成的热量。
4.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的说明
以下参照图63-69B详细地说明根据第四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
首先,以下参照图63-68B说明用作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的电子暗盒20D。
<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的说明>
在装有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D的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D中,抓握部34设置在电子暗盒20D的面板单元30的侧表面上。更具体地,抓握部34设置在壳体40的面向箭头X1的方向的侧表面46a上。
为了搬运电子暗盒20D,如图37B所示,由于控制器32设置在侧表面46b上,因此在控制器32处于最下面的位置而抓握部34处于最上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抓握部34,因此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D。
在电子暗盒20D的部件中,电源68(参见图63和图66)相对较重,使得控制器32的重量与电子暗盒20D的总重量的比值较大。在控制器32中,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和通信单元70居中地位于壳体60中。在图37中,电子暗盒20D处于其中电子暗盒20D的几何中心位置(图像捕获区域36的中心位置)和电子暗盒20D的重心(靠近控制器32的位置)不彼此重合的偏心状态下,从而使得整个电子暗盒20D在重量分布上不平衡。
然而,在图37B中,电子暗盒20D使其重心位于最下面的位置,并且使用者142搬运具有低重心的电子暗盒20D。因此,不管不平衡重量分布,使用者142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D。
<第四实施例的操作的说明>
装有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D的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D基本上如上所述构造而成。以下参照图12中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D的操作。
除了以以下方式改变的步骤S1和S9之外,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D以与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C相同的方式操作。
在步骤S1中,在抓握部34在最上面的位置而控制器32在最下面的位置的情况下,可以是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的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参见图37B)。使用者142将电子暗盒20C从医院的放射科中的给定存储位置搬运到图像捕获基部12(参见图1)。此时,电源68(参见图63和66)仅将电力供应给暗盒控制器66,同时电子暗盒20D保持处于睡眠方式中,且仅暗盒控制器66操作。
在步骤S9中,使用者142关闭电子暗盒20D的电源开关。暗盒控制器66控制电源68仅将电力仅供应给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立即停止将电力供应到通信单元70和面板单元30,并仅将电力供应到暗盒控制器66。因此,电子暗盒20D从启动模式变化到其中仅暗盒控制器66可操作的睡眠方式。
然后,在抓握部34在最上面的位置而控制器32在最下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并且将电子暗盒20D搬运到医院的放射科中的给定存储位置。
<第四实施例的优点的说明>
如上所述,使用者142通过抓握设置在最上面的位置的与最下面的位置的控制器32相对的抓握部34搬运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D,其中所述控制器32较重并引起不平衡重量分布。
根据第四实施例,更具体地,在其重量分布朝向控制器32移动的电子暗盒20C中,抓握部34设置在与控制器32相对的位置中,并且在抓握部34在最上面的位置(上部)中而相对较重并引起不平衡重量分布的控制器32在最下面的位置(下部)的情况下,使用者142通过抓握抓握部34搬运电子暗盒20D。
由于在整个电子暗盒20D具有低重心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因此电子暗盒20D在被使用者142搬运时感觉较轻。因此,使用者142可以容易并且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D。因此,使用者142可以在不会掉落电子暗盒20D或使控制器32碰撞其它物体的情况下搬运电子暗盒20D。因此,使用者在搬运电子暗盒20D时的负担减小。
控制器32包括具有用于控制放射线转换面板92的电子部件的暗盒控制器66、诸如电池等的电源68和执行与外部电路的通信的通信单元70。控制器32的温度往往由于由暗盒控制器66、电源68和通信单元70生成的热量而增加。
根据第四实施例,由于控制器32和抓握部34被设置成彼此相对,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来自控制器32的热量被传递到抓握部34。因此,使用者142可以抓握抓握部34并搬运电子暗盒20D,而不必担心热度。
根据第四实施例,如上所述,由于抓握部34和控制器32被设置成在面板单元30上彼此相对,因此在整个电子暗盒20D具有低重心的情况下,使用者142可以抓握抓握部34。因此,使用者142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D。
控制器32设置在面板单元30的壳体40的侧表面46b(壳体40的照射表面42的一侧)上,并且抓握部34设置在壳体40的侧表面46a(照射表面42的另一侧)上。在搬运电子暗盒20D时,抓握部34设置在电子暗盒20D的最上面的位置中,而控制器32设置在电子暗盒20D的最下面的位置。因此,使用者142可以在增加稳定性的情况下搬运电子暗盒20D。
根据第四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已经说明了控制器32的比面板单元30的壳体40厚的壳体60设置在壳体40上。然而,第四实施例不局限于这种说明,并且控制器32可以被设置成从壳体40突出。
根据第四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控制器32可以设置在面板单元30的被穿过对象14的放射线16照射的区域外侧的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台22调整从电子暗盒20D获得的放射线图像的对应于被放射线16照射的区域的一部分,从而获得对应于该照射区域的期望图像。
<第四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D不局限于以上说明,而是可以根据图67-68B所示的实施例被实施。
图67是显示通过支架190给电源68充电的过程的立体图。电子暗盒20D和支架190通过具有连接器194、196的USB电缆192相互电连接,从而获得与相对于图13、38和60所述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图68A显示了控制器32的壳体60,其中所述壳体60整个被缓冲构件200覆盖。图68B显示了壳体60,其中壳体60的侧表面46b被缓冲构件202覆盖。
在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D的情况下,控制器32在电子暗盒20D上设置在最下面的位置中,如图37B所示。控制器32的壳体60整体被缓冲构件200覆盖,或者部分地被缓冲构件202覆盖,使得在电子暗盒20D掉落的情况下或控制器32碰撞其它物体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控制器32受到冲击。
根据第四实施例,照射表面42被放射线16照射,如图24所示。然而,如果采用双面图像捕获电子暗盒20D,则在电子暗盒20D已经倒置并放置在图像捕获基部12上之后可以对对象14进行成像。这种变形例提供与图24所示和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根据第四实施例,控制器32在面板单元30的壳体40上设置在照射表面42的侧表面46b上,并且抓握部34设置在与侧表面46b相对的侧表面46a上。
然而,第四实施例不局限于这种说明。可选地,控制器32可以在控制器32定位在壳体40的端面(侧表面46b)上的范围内设置在任意位置中。抓握部34可以在抓握部34定位在壳体40的另一个端面(侧表面46a)上的范围内设置在任意位置。
例如,控制器32可以在壳体40上设置在照射表面的端面(正面)、壳体40的侧表面46b至46d的端面、或壳体40的底面(反面)的端面中的任一个处。抓握部34可以在壳体40上设置在照射表面42的另一个表面、壳体40的侧表面46a、46c、46d的另一个端面、或壳体40的底面的另一个端面中的任一个处。
在控制器32和抓握部34设置在壳体40上的以上位置的情况下,在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D时,抓握部34被可靠地定位在电子暗盒20D的上部中,并且控制器32可靠地定位在电子暗盒20D的下部上。因此,使用者142可以在增加稳定性的情况下搬运电子暗盒20D。
第四实施例可以应用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A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B。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控制器32的侧表面80位于电子暗盒20A、20B的最下面的位置中或大致居中地位于定位在抓握部34下方的图像捕获区域36中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抓握抓握部34并搬运电子暗盒20A、20B,则电子暗盒20A、20B提供与第四实施例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第五实施例的说明>
以下参照图69A和69B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E。
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E装入放射线图像捕获系统10E。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情况,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电子暗盒20E与第四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壳体60通过电子暗盒20B的移动机构188(参见图46A和46B)转动。
移动机构188包括:轴348,所述轴靠近壳体60的侧表面308垂直安装在照射表面42上;孔350,所述孔靠近侧表面308限定在壳体60的底面中,且轴348延伸通过孔350;突起部352,所述突起部352延伸通过孔350并在轴348的径向方向上从轴348插入壳体60中的远端延伸;以及大致弓形旋转限制构件354,所述旋转限制构件354部分地开口,并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基本上包围孔350。
移动机构188仅使得壳体60绕着轴348转动,而不会使壳体60沿着箭头X的方向移动。
为了使壳体60从如图69A所示的侧表面46b上的位置转动到如图69B所示的侧表面46c上的位置,使用者142使壳体60绕着轴348逆时针方向转动90°,如图46A和46B所示。旋转限制构件354的端部356远离突起部352间隔开,而旋转限制构件354的另一个端部358邻接在突起部352上,从而将壳体60定位在侧表面46c上。此时,连接端子76和连接端子78彼此不再接触,由此相互电断开。
由于如图69A和69B所示控制器32绕着轴348转动,因此可以使电子暗盒20E的重心接近几何中心位置,从而即使在抓握部34在最上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142搬运电子暗盒20E,也能够最小化不平衡重量分布。由于控制器32保持设置在抓握部34下方,因此使用者142可以以稳定的方式搬运电子暗盒20E。
轴348设置在照射表面42上的图像捕获区域36外侧的位置(靠近侧表面308的位置)处。轴348延伸穿过的孔350限定在壳体60的靠近照射表面42的底面中。因此,控制器32可以更加稳定且可靠地转动。
之间限定旋转限制构件354的开口的一个端部356和另一个端部358,以及突起部352限定控制器32可以绕着轴348转动的角度范围。控制器32可以相对于面板单元30精确地并且高精度地转动。
第四发明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而是在不背离第四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各种可选结构。

Claims (17)

1.一种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包括:
面板单元(30),所述面板单元内容纳用于将放射线(16)转换成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和
控制器(32),所述控制器设置在面板单元(30)上,用于控制所述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
其中,所述控制器(32)比所述面板单元(30)厚或者从所述面板单元(30)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20E),其中,所述控制器(32)至少在图像捕获过程期间设置在所述面板单元(30)的被已经穿过对象(14)的放射线(16)照射的区域外侧的位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20E),其中,所述控制器(32)至少在图像捕获过程期间设置在所述面板单元(30)的图像捕获区域(36)的外侧的位置中,所述图像捕获区域能够被所述放射线(16)照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20B,20E),其中,所述控制器(32)能够沿着所述面板单元(30)的表面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控制器(32)相对于所述面板单元(30)沿着所述面板单元(30)的表面平移的移动机构(13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其中,所述面板单元(30)包括能够被所述放射线(16)穿透的大致矩形第一壳体(40),所述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40)中;以及
所述移动机构(136)包括大致直的导向部(48,50,220,222,500,502)和移动构件(128,134,208,224,226,238,244,258,264),所述导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0)的除了所述图像捕获区域(36)之外的表面上,所述移动构件能够与所述控制器(32)同步地沿着所述导向部(48,50,220,222,500,502)平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B,20E),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控制器(32)相对于所述面板单元(30)沿着所述面板单元(30)的表面转动的移动机构(18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B,20E),其中,所述面板单元(30)包括能够被所述放射线(16)穿透的大致矩形第一壳体(40),所述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40)中;以及
所述移动机构(188)包括轴(74,348),所述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0)的除了所述图像捕获区域(36)之外的表面上以使所述控制器(32)绕着所述轴(74,348)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20B,20E),其中,所述控制器(32)包括:
用于驱动所述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并从所述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读取所述放射线图像的面板控制器(66);
用于与外部电路通信的通信单元(70);和
用于将电力供应给所述面板控制器(66)、所述通信单元(70)和所述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的电源(6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20B,20E),其中,在所述控制器(32)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电源(68)停止将电力供应给所述通信单元(70)和所述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20B,20E),其中,所述面板单元(30)包括用于使所述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和所述控制器(32)相互电连接的连接器(62,76);以及
在所述控制器(32)的移动期间,在所述连接器(62,76)和所述控制器(32)彼此远离间隔开并相互电断开的情况下,所述电源(68)停止将电力供应给所述通信单元(70)和所述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20B,20E),其中,所述面板控制器(66)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连接器(62,76)和所述控制器(32)是否相互电连接的连接检测器(186)。
13.根据权利要求3-12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20E),其中,所述控制器(32)和/或所述面板单元(30)具有被使用者(142)抓握的抓握部(34,280,290,300,310,320,330,340,370,380,390,400,41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20E),其中,所述面板单元(30)包括能够被所述放射线(16)穿透的大致矩形第一壳体(40),所述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40)中;
所述控制器(32)至少在图像捕获过程期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0)的表面上的图像捕获区域(36)外侧的位置中;以及
所述抓握部(34,280,290,300,310,320,330,340,370,380,390,400,41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0)的侧表面(46a-46d)、所述控制器(32)的大致矩形第二壳体(60)的上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壳体(60)的侧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20E),其中,在所述控制器(32)至少在所述图像捕获过程期间靠近所述第一壳体(40)的侧表面(46b)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0)的表面上的情况下,所述抓握部(34,280,290,300,310,320,330,340,370,380,390,400,41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0)的侧表面(46b)、所述第一壳体(40)的另一个侧表面(46a)、所述第一壳体(40)的使所述侧表面(46b)和所述另一个侧表面(46a)相互连接的另一个表面(46c,46d)、所述第二壳体(60)的上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壳体(60)的侧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20E),其中:
所述放射线转换面板(92,600)包括用于将所述放射线(16)转换成可见光的闪烁器(608)、用于将所述可见光转换成表示所述放射线图像的电信号的固态检测器(150,616)、用于从所述固态检测器(150,616)读取电信号的开关元件(156,624)、以及上面设有所述固态检测器(150,616)和所述开关元件(156,624)的基板(602);以及
所述基板(602)包括柔性塑料基板,所述固态检测器(150,616)由有机光电导体制成,并且所述开关元件(156,624)由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捕获设备(20A-20E),其中,所述基板(602)、所述开关元件(156,624)、所述固态检测器(150,616)以及由CsI制成的所述闪烁器(608)依此顺序沿着施加所述放射线(16)的方向布置。
CN201180011061.2A 2010-02-26 2011-02-17 放射线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0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3219 2010-02-26
JP2010043219 2010-02-26
JP2010043235 2010-02-26
JP2010-043235 2010-02-26
JP2010-043512 2010-02-26
JP2010043512 2010-02-26
JP2010-045604 2010-03-02
JP2010045604 2010-03-02
JP2010-275654 2010-12-10
JP2010275659A JP5638372B2 (ja) 2010-02-26 2010-12-10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10-275656 2010-12-10
JP2010275656A JP5608532B2 (ja) 2010-02-26 2010-12-10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10-275659 2010-12-10
JP2010275654A JP5666276B2 (ja) 2010-03-02 2010-12-10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10275664A JP5608533B2 (ja) 2010-02-26 2010-12-10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10-275664 2010-12-10
PCT/JP2011/053334 WO2011105271A1 (ja) 2010-02-26 2011-02-17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0783A true CN102770783A (zh) 2012-11-07
CN102770783B CN102770783B (zh) 2016-01-20

Family

ID=4709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106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0783B (zh) 2010-02-26 2011-02-17 放射线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59198B2 (zh)
EP (1) EP2541281B1 (zh)
CN (1) CN102770783B (zh)
WO (1) WO201110527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8831A (zh) * 2015-07-02 2017-01-11 通用电气公司 柔性x射线检测器设备、系统和使用其的方法
CN109381210A (zh) * 2017-08-10 2019-02-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放射线摄影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381209A (zh) * 2017-08-10 2019-02-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放射线摄影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20256B2 (en) * 2013-09-26 2017-04-11 Varian Medical Systems, Inc. X-ray imaging device including anti-scatter grid
US10712454B2 (en) * 2014-07-25 2020-07-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X-ray detectors supported on a substrate having a metal barrier
US10772589B2 (en) * 2014-09-23 2020-09-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ceiving device and X-ray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6762994B2 (ja) * 2018-07-31 2020-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装置
WO2024080346A1 (ja) * 2022-10-14 2024-04-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5386A (en) * 1985-10-18 1989-05-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Radiation image recording and read-out apparatus
US4943724A (en) * 1987-04-17 1990-07-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Radiation image recording and read-out apparatus
WO2006035557A1 (ja) * 2004-09-29 2006-04-06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放射線検出器及び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JP2009080103A (ja) * 2007-09-05 2009-04-16 Fujifilm Corp カセッ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1309A (en) * 1992-12-23 1997-08-26 Sterling Diagnostic Imaging, Inc. Electronic cassette for recording X-ray images
DE19627657C2 (de) * 1996-07-09 2003-01-30 Siemens Ag Röntgenaufnahmegerät
JP3445164B2 (ja) 1997-08-19 2003-09-08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静電記録体、静電潜像記録装置および静電潜像読取装置
JP2000010220A (ja) * 1998-06-24 2000-01-14 Canon Inc X線撮影装置
JP2000037374A (ja) * 1998-07-21 2000-02-08 Canon Inc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3577003B2 (ja) 2000-06-27 2004-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可搬型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03060181A (ja) * 2001-08-16 2003-02-28 Konica Corp 放射線画像検出器
US7078702B2 (en) * 2002-07-25 2006-07-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mager
JP2004077641A (ja) 2002-08-13 2004-03-11 Canon Inc 電子カセッテ
US6805484B2 (en) * 2002-12-19 2004-10-19 Canon U.S.A., Inc. Handle for digital radiography panel
JP4892894B2 (ja) * 2005-08-31 2012-03-07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光または放射線検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で製造された光または放射線検出ユニット
US7495226B2 (en) * 2006-05-26 2009-02-24 Carestream Health, Inc. Compact and durable encasement for a digital radiography detector
US7569832B2 (en) * 2006-07-14 2009-08-04 Carestream Health, Inc. Dual-screen digital radiographic imaging detector array
US7696722B2 (en) * 2007-03-30 2010-04-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attery powered X-ray detector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JP5235348B2 (ja) 2007-07-26 2013-07-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素子
US7844031B2 (en) * 2007-11-20 2010-11-30 Carestream Health, Inc. Firing delay for retrofit digital X-ray detector
JP2009212389A (ja) 2008-03-05 2009-09-17 Fujifilm Corp 透明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2009139972A (ja) 2009-02-06 2009-06-2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カセッテ型放射線画像検出器及び放射線画像検出システム
KR101318384B1 (ko) * 2010-09-15 2013-10-15 (주)바텍이우홀딩스 휴대용 엑스레이 감지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5386A (en) * 1985-10-18 1989-05-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Radiation image recording and read-out apparatus
US4943724A (en) * 1987-04-17 1990-07-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Radiation image recording and read-out apparatus
WO2006035557A1 (ja) * 2004-09-29 2006-04-06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放射線検出器及び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JP2009080103A (ja) * 2007-09-05 2009-04-16 Fujifilm Corp カセッテシステ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8831A (zh) * 2015-07-02 2017-01-11 通用电气公司 柔性x射线检测器设备、系统和使用其的方法
CN109381210A (zh) * 2017-08-10 2019-02-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放射线摄影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381209A (zh) * 2017-08-10 2019-02-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放射线摄影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381210B (zh) * 2017-08-10 2023-08-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放射线摄影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381209B (zh) * 2017-08-10 2024-04-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放射线摄影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59198B2 (en) 2016-02-16
EP2541281A1 (en) 2013-01-02
CN102770783B (zh) 2016-01-20
WO2011105271A1 (ja) 2011-09-01
EP2541281B1 (en) 2019-11-13
US20120318991A1 (en) 2012-12-20
EP2541281A4 (en) 201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0783B (zh) 放射线成像装置
US9662086B2 (en) Radiographic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N102309335B (zh) 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装置
CN102370490B (zh) 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以及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
CN102415890B (zh)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和放射线图像摄影方法
JP2011227047A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CN103180757A (zh) 放射线图像拍摄装置及程序
CN102113890A (zh) 射线成像装置
JP2011133859A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
CN102028487B (zh) 便携式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装置
JP2012029844A (ja) 移動電源車及び電力供給方法
JP2013027654A (ja) 放射線検出装置、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移動型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5666276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5608533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5638372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WO2011136194A1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JP5608532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5635894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の電力供給方法
JP2012030062A (ja) 移動型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及び移動型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の電力供給方法
JP5635893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の電力供給方法
JP2011227447A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5629202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の電力供給方法
JP5629201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の電力供給方法
JP5689758B2 (ja) 移動型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及び移動型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の電力供給方法
JP2011172906A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の電力供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