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9872A - 信息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9872A
CN102759872A CN2012101255047A CN201210125504A CN102759872A CN 102759872 A CN102759872 A CN 102759872A CN 2012101255047 A CN2012101255047 A CN 2012101255047A CN 201210125504 A CN201210125504 A CN 201210125504A CN 102759872 A CN102759872 A CN 102759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fid label
unit
mating part
communication antenna
toner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55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9872B (zh
Inventor
铃木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D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Data Corp filed Critical Oki D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59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9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7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lifetime of the cartridge
    • G03G21/1878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 G03G21/1882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details of the communication with memory,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G03G21/1885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details of the communication with memory,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position of the memory; memory housings;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7Wireless connection means, e.g. RF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关于第一单元的第一信息的第一存储单元、存储关于第二单元的第二信息的第二存储单元以及被设置在其中读取单元能够读取存储在第一存储单元中的第一信息和存储在第二存储单元中的第二信息的位置处的读取单元。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存在可替换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到的各种种类的图像处理设备。例如,日本特开专利公开号2007-199457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替换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设备。该调色剂盒被提供有存储关于调色剂盒的信息的RFID(射频识别器件)标签。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信息由图像形成设备的通信单元读取。
然而,在常规技术中,单个通信单元仅从单个RFID标签读取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图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用单个通信单元从多个存储单元获得信息的图像处理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包括存储关于第一单元的第一信息的第一存储单元、存储关于第二单元的第二信息的第二存储单元以及设置在其中读取单元能够读取存储在第一存储单元中的第一信息和存储在第二存储单元中的第二信息的位置处的读取单元。
在这样的配置的情况下,使用单个读取单元从第一和第二存储单元获得信息变得可能。
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适用范围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应理解的是该详细描述和特定实施例在指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同时仅仅是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给出的,这是因为根据此详细描述,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更和修改将变得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作为信息处理设备的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作为可替换单元的调色剂盒和显影单元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影单元和调色剂盒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影单元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影单元和调色剂盒的各部分的配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曝光单元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数据载体的配置的平面图;
图9A和9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存储在数据载体中的信息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通信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通信天线的配置的平面图;
图12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通信天线、显影单元与调色剂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2B和12C是用于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通信天线与数据载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3A和1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通信天线与数据载体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4A和14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修改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作为可替换单元的调色剂盒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调色剂盒的各部分的配置的放大图;以及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通信天线与安装到调色剂盒的数据载体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附图是处于说明性目的且其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共同或类似的组件。
实施例1
<图像形成设备的配置>
将参考图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作为信息处理设备的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图1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作为信息处理设备的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配置。
在信息处理设备之中,存在可替换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到的各类型的信息处理设备。特别地,存在被配置为从可替换单元获得关于可替换单元的管理信息并基于该管理信息来执行操作的各类型的信息处理设备。
这些类型的信息处理设备被体现为各种种类的设备。例如,可以将该信息处理设备体现为例如如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诸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组合机。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被配置为采用直接转印系统的级联式彩色电子照相打印机。在下文中,将把图像形成设备1称为打印机1。将把图像形成操作称为打印操作。
如图1中所示,打印机1包括在其下部处提供的馈送盒2。在馈送盒2的末端处提供了馈送机构3。馈送盒2(即,介质存储部分)被配置为存储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馈送机构3(即,介质馈送部分)被配置为逐个地将各个片材馈送到介质馈送路径中。
沿着介质馈送路径提供了传送辊部分4a和4b。传送辊部分4a和4b(即,介质传送构件)被配置为将片材传送至传送带5。传送带5(即,介质传送构件)被配置为沿着显影单元20(下文描述)朝着定影单元40传送片材。
打印机1包括用于形成黑色(K)、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图像的四个显影单元20。显影单元20除显影剂(调色剂)之外具有相同的配置。在下文中,当需要在色彩之间的区别时,将通过向相应附图标记的结尾添加字符K、Y、M和C来指示显影单元20及其组件。
每个显影单元20包括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并且被配置为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图像(即,调色剂图像)。显影单元20可拆卸地安装到打印机1。显影单元20也称为图像形成单元(或处理单元)。稍后将进行显影单元20的详细描述。
沿着每个显影单元20的感光鼓21的圆周,提供了转印单元30的曝光单元10和转印辊31。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曝光单元10提供在感光鼓21之上,而转印辊31提供在感光鼓21之下。
每个曝光单元10被配置为发射光,以便基于从主机装置(未示出)发送的打印命令选择性地对感光鼓21的表面进行曝光以由此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潜像。曝光单元10例如由LED(发光二极管)头构成,且因此曝光单元10在下文中将被称为LED头10。在此实施例中,经由保持器部分11将LED头安装到打印机1的上盖7。每个保持器部分11具有作为用于与稍后描述的数据载体D1和D2的无线通信的读取单元(或通信单元)的通信天线83。
每个显影单元20被配置为使用显影剂使在感光鼓21上形成的潜像显影,以便形成显影剂图像(即,可视化图像)。显影剂在下文中将被称为调色剂,并且显影剂图像在下文中将被称为调色剂图像。
转印单元30被配置为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21的表面转印到片材。转印单元30包括转印辊31和传送带5。转印辊(即,转印构件)31被配置为从感光鼓21的表面吸引调色剂图像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传送带5上的片材。转印辊31被提供在传送带5的内圆周侧。传送带5被配置为沿着显影单元20K、20Y、20M和20C的感光鼓21K、21Y、21M和21C传送片材。
每个转印辊31被施加与调色剂图像相反极性的电压。通过该电压,转印辊31从感光鼓21的表面吸引调色剂图像。传送带5通过转印辊31与感光鼓21之间的咬合部分传送片材,使得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21转印到片材。
在彩色打印操作中,打印机1促使显影单元20K、20Y、20M和20C形成四个色彩的图像,并以重叠的方式将四个色彩的图像转印到片材。结果,彩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的表面。
传送带5将(彩色图像被转印到的)片材传送到定影单元40。定影单元40向片材施加热量和压力,使得调色剂被熔化并被定影至片材。
打印机1包括传送辊部分4c和将(彩色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的)片材排出到打印机1外面的排出辊部分4d。排出的片材被放置在提供于上盖7上的堆叠器8上。
<可替换单元的配置>
显影单元20被配置为可拆卸地安装到打印机1的可替换单元。显影单元20具有作为可替换单元的可拆卸调色剂盒61(图2)。显影单元20和调色剂盒61都可拆卸地安装到作为主体设备的打印机1。显影单元20也将被称为第一可替换单元(即,第一单元)。调色剂盒61也将被称为第二可替换单元(即,第二单元)。在这方面,打印机1被配置为使得上盖7是可打开的,以便允许替换显影单元20和调色剂盒61。
接下来,将进行根据实施例1的可替换单元(即,显影单元20和调色剂盒61)的描述。
图2是示出作为第一可替换单元的显影单元20和作为第二可替换单元的调色剂盒61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在安装了调色剂盒61的情况下的显影单元20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在调色剂盒61从其拆卸下来的情况下的显影单元20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调色剂盒61的透视图。
在图2至5中,箭头“F”指示正面,而箭头“RE”指示背面。箭头“L”指示左侧,而箭头“R”指示右侧。在这里,正面(F)和背面(RE)分别对应于沿着片材通过显影单元2的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左侧(L)和右侧(R)是基于正面(F)和背面(RE)确定的。
显影单元20K、20Y、20M和20C除如上所述的调色剂之外具有相同的配置。此外,调色剂盒61K、61Y、61M和61C(被安装到显影单元20K、20Y、20M和20C)除存储在其中的调色剂之外具有相同的配置。
如图2中所示,显影单元20包括感光鼓21、充电辊22、显影辊23、调色剂供应辊24、显影刮刀25、清洁刮刀26、调色剂存储室27以及搅拌棒28。
感光鼓21(即,图像承载体)被配置为承载潜像和作为显影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充电辊22(即,充电构件)被提供为与感光鼓21接触,并被配置为对感光鼓2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
显影辊23(即,显影剂承载体)被提供为与感光鼓21接触,并承载要供应给感光鼓21的调色剂。显影辊23旋转,并向感光鼓21供应调色剂。也就是说,显影辊23促使调色剂粘附于感光鼓21的表面,以便使感光鼓21上的潜像显影。
调色剂供应辊24(即,显影剂供应辊)被提供为与显影辊23接触,并被配置为向显影辊23供应调色剂。显影刮刀25(即,显影剂调节构件)被提供为使得显影刮刀25的末端接触显影辊23。显影刮刀25调节显影辊23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
清洁刮刀26(即,显影剂去除构件)被配置为去除在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之后仍留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调色剂存储室27(即,显影剂存储室)被配置为暂时存储要供应到显影辊23的调色剂。搅拌棒28(即,搅拌构件)被配置为搅拌调色剂存储室27中的调色剂。
作为可替换单元的调色剂盒61可拆卸地安装到显影单元20。调色剂盒61(即,显影剂存储容器)被配置为存储调色剂。显影单元20和调色剂盒61具有细长形状,其纵向方向如图3所示地与彼此平行。
调色剂盒61在其底部处具有调色剂供应开口62。调色剂供应开口62(即,显影剂供应开口)被提供为用于将存储在调色剂盒61中的调色剂供应给调色剂存储室27。调色剂供应开口62由作为打开和关闭构件的开闭器63来关闭。
调色剂盒61借助于未示出的锁机构固定到显影单元20。该锁机构与开闭器63链接。该锁机构根据开闭器63的位置来锁住调色剂盒61或释放调色剂盒61上的锁。
例如,当调色剂盒61中的调色剂用完时(即,当调色剂盒61变空时),用户用新的调色剂盒来替换调色剂盒61。更具体地,用户沿着由图3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开闭器63。随着开闭器63沿着由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该锁机构释放调色剂盒61上的锁,并且调色剂盒61变得可拆卸的。以从背面看显影单元21和调色剂盒61的方式图示了图3。
当锁机构释放调色剂盒61上的锁时,用户将调色剂盒61从显影单元20拆卸下来,并通过使调色剂盒61沿着由图3中的箭头C所示的方向滑动来将新的调色剂盒61安装到显影单元20。
在调色剂盒61安装到显影单元20之后,用户沿着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开闭器63。随着开闭器63沿着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的旋转,锁机构相对于显影单元20将调色剂盒61锁住。存储在新调色剂盒61中的调色剂经由调色剂供应开口62落在调色剂存储室27上,并被存储在调色剂存储室27中。这样,完成了调色剂盒61的替换。
如图1中所示,LED头10被设置在充电辊22与显影辊23之间,以便面向感光鼓21。此外,转印辊31被设置在显影辊23与清洁刮刀26之间,以便经由传送带5面向感光鼓21。
如图4中所示,显影单元20的壳体由侧板51R和51L、上框52和底框53构成。侧板51R和51L限定显影单元20的侧表面。此外,侧板51R和51L支撑显影单元20的各组件(即,感光鼓21、充电辊22、显影辊23、调色剂供应辊24和显影辊25)的两个末端。上框52和底框53限定显影单元20的前、后、上和下表面。调色剂盒61被安装在上框52上。
在侧板51L的内侧表面上提供了第一配合部分56(图3和4)。第一配合部分56接合在调色剂盒61(图3和4)上提供的第二配合部分66。第一配合部分56也称为第一单元配合部分,并且第二配合部分66也称为第二单元配合部分。
第一配合部分56从侧板51L的内侧表面突出,并被插入调色剂盒61中。第一配合部分56包括从侧板51L突出的凸起部分201、在凸起部分201中形成的标签安装部分57、安装在标签安装部分57中的第一RFID(射频识别器件)标签D1以及覆盖标签安装部分57的第一盖体58。在这方面,术语“RFID标签”用来意指具有天线线圈并允许使用与外部图像处理设备(在这里,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打印机)的无线通信来进行信息的写和读的存储单元。在这里,RFID标签被用作安装到作为可替换单元的调色剂盒61的数据载体。标签安装部分57也被称为第一标签安装部分57以便与稍后描述的第二标签安装部分67(图5和6)进行区别。
标签安装部分57被提供于第一配合部分56中。标签安装部分57是第一RFID标签D1被安装在其中的空间。第一RFID标签D1(即,存储单元)被配置为使得能够使用无线通信来读取存储在其中的信息。第一RFID标签D1(即,第一数据载体)存储关于显影单元20的管理信息,并且也称为第一存储单元。
一个第一RFID标签D1被安装在显影单元20K、20Y、20M和20C的第一配合部分56K、56Y、56M和56C中的每一个中。安装在第一配合部分56K、56Y、56M和56C中的第一RFID标签D1K、D1Y、D1M和D1C除存储在其中的信息之外具有相同的配置。
第一配合部分56具有覆盖标签安装部分57以便防止第一RFID标签D1从标签安装部分57掉出的第一盖体58。
如图5中所示,调色剂盒61的壳体由作为第一壳体部分的外框64和作为第二壳体部分的侧框65构成。外框64限定调色剂盒61的前、后、上和下表面。外框64在其底部处具有调色剂供应开口62(图2)。外框64的底部接触显影单元20的上框52(图4)。开闭器63被提供于外框64中,使得开闭器63的(要由用户抓握的)一部分突出到外面。侧框65限定调色剂盒61的侧表面。
第二配合部分66(图3和5)被提供于侧框65的外侧表面上。第二配合部分66接合显影单元20的第一配合部分56(图3和4)。第二配合部分66包括在侧框65上形成的凹陷部分202、在凹陷部分202的壁203中形成的第二标签安装部分67、安装在第二标签安装部分67中的第二RFID标签D2和覆盖第二标签安装部分67的盖体28。第二配合部分66的凹陷部分202是第一配合部分56被插入其中的空间。凹陷部分202沿着显影单元20的纵向方向延伸。
第二标签安装部分67被提供于第二配合部分66中。标签安装部分67是第二RFID标签D2安装在其中的空间。第二RFID标签D2(即,存储单元)被配置为使得能够使用无线通信来读取存储在其中的信息。第二RFID标签D2(即,第二数据载体)存储关于调色剂盒61的管理信息,并且还被称为第二存储单元。
一个第二RFID标签D2被安装在调色剂盒61K、61Y、61M和61C的第二配合部分66K、66Y、66M和66C中的每一个中。安装在第二配合部分66K、66Y、66M和66C中的第二RFID标签D2K、D2Y、D2M和D2C除存储在其中的信息之外具有相同的配置。
第二配合部分66具有覆盖标签安装部分67以便防止第二RFID标签D2从标签安装部分67掉出的第二盖体68。
<配合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实施例1中,打印机1具有四个第一RFID标签D1和四个第二RFID标签D2,并被配置为使用四个通信天线83从这些RFID标签D1和D2读取信息。由于这四个通信天线83使用其相位彼此接近的电磁波,所以在使用通信天线83的各通信之间可能发生干扰。为此,必要的是精确地对四个第一RFID标签D1、四个第二RFID标签D2和四个通信天线83进行定位。在实施例1中,第一配合部分56和第二配合部分66具有相对于通信天线83精确地对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进行定位的功能。
将参考图6来描述当将调色剂盒61安装到显影单元20时的第一配合部分56与第二配合部分66之间的位置关系。图6是示出沿着由图1和3中的箭头H所示的方向看的显影单元20(即,第一可替换单元)的第一配合部分56和调色剂盒61(即,第二可替换单元)的第二配合部分66的各部分的剖视图。更具体地,图6示出了紧接在显影单元20的第一配合部分56和调色剂盒61的第二配合部分66彼此配合之前的状态。
如图6中所示,在显影单元20的第一配合部分的第一盖体58的尖端上形成了倾斜表面58a。在调色剂盒61的第二配合部分66的第二盖体68的尖端上形成了倾斜表面68a。倾斜表面58a和倾斜表面68a具有将第一配合部分56和第二配合部分66引导至各预定位置的功能,以便增强将调色剂盒61安装到显影单元20时的可操作性。倾斜表面58a和倾斜表面68a也称为倾斜部分。
在上面配置的情况下,当调色剂盒61沿着由图6中的箭头D所示的方向安装到显影单元20时,在第一盖体58上形成的第一定位部分58b和在凹陷部分202上形成的第二定位部分202b彼此抵靠,使得第一配合部分56和第二配合部分66定位于各预定位置处。在这方面,“预定位置”是使得第一RFID标签D1的天线线圈73a(稍后描述)和第二RFID标签D2的天线线圈73b(稍后描述)彼此部分地重叠(见图13B)的位置,并且天线线圈73a和73b被设置在通信天线83的可通信区域中且与通信天线83(见图12A)的天线线圈93(图11和13B)基本上平行。
在这里,如图1中所示,上盖7被提供于作为主体设备的打印机1上。上盖7枢接于支点O处,并可如由箭头P所示地摆动(可打开)。随着上盖7的摆动,安装到上盖7的保持器部分11和LED头10(即,曝光单元)朝着和远离显影单元20移动。
图7示出了根据实施例1的LED头10(即,曝光单元)的主要部分的配置。更具体地,图7是从转印单元30侧看的示出LED头10的透视图。如图7中所示,LED头10包括透镜单元10a、面向透镜单元10a提供的LED元件(未示出)以及支撑透镜单元10a和LED元件的保持器部分10b。保持器部分10b具有第四定位部分M1和M2。
当打印机1的上盖7处于如图1中所示的关闭位置时,显影单元20的第三定位部分20A和20B(图3)接合LED头10的第四定位部分M1和M2(图7)。在这样的接合的情况下,保持器部分11(提供于上盖7上)上的通信天线83被定位为以便面向其中第一配合部分56和第二配合部分66彼此配合的位置。因此,沿着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彼此重叠的方向(在图13B中由箭头X示出)相对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确定通信天线83的位置。
通信天线83采取平面天线的形式,用该平面天线,打印机1执行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无线通信。在实施例1中,打印机1被配置为使用一个通信天线83来执行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无线通信。这对减少通信天线83的数目有贡献。
因此,一个通信天线83和在其附近提供的两个数据载体(即,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构成了单个通信组。打印机1包括多个这样的通信组。通信天线83被配置为输出弱电磁波,使得在各通信组的通信之间不发生干扰。
为此,在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附近提供通信天线83,并且其如图12A中所示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基本上平行。在实施例1中,通信天线83被安装在保持器部分11(图1)中。保持器部分11被提供为用于将LED头10安装到上盖7。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附近(且与之基本上平行地)提供通信天线83。该术语“基本上平行”意指离平行为预定角度(在此示例中,±10度)或更小。
然而,即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仍需要打印机1提高通信天线83的输出水平或将通信天线83的尺寸(面积)扩大以便保证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通信。因此,在打印机1中,第一配合部分56和第二配合部分66被设置在上述预定位置处,以便将通信天线83、第一RFID标签56和第二RFID标签66定位于适当位置处。在这样的布置的情况下,确保的是打印机1能够使用弱电磁波来执行通信。因此,提高通信天线83的输出水平或扩大通信天线83的尺寸变得不必要。也就是说,减小作为读取单元的通信天线83的天线线圈93的尺寸变得可能。在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通信天线83、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
<数据载体的配置>
首先,将参考图8来描述第一RFID标签D1(即,第一数据载体)和第二RFID标签D2(即,第二数据载体)的配置。图8示出了对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而言公共的数据载体的配置。如图8中所示,数据载体(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包括具有矩形形状的衬底71,并且还包括在衬底71上形成的IC(集成电路)芯片72和天线线圈73。
IC芯片72从由天线线圈73接收到的高频功率获得电功率,执行各种种类的操作,以及执行通信。IC芯片72(即,存储器构件)位于衬底71的基本上中心处。IC芯片72具有存储器元件(未示出),并将关于显影单元20或调色剂盒61的信息存储在该存储器元件中。响应于从打印机1输出的命令,IC芯片72读取存储在存储器元件中的信息并将该信息输出到打印机1,或者IC芯片72将信息写入存储器元件中。
天线线圈73采取平面天线的形式,并被用来从通信天线83接收高频电功率以及执行通信。天线线圈73由导电图案形成并具有从IC芯片72向外(即朝着衬底71的周界)延伸的平面螺旋形状。天线线圈73也称为数据载体的天线。
<存储在数据载体中的信息的示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9A和9B来描述存储在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中的信息的示例。图9A示出了存储在第一RFID标签D1中的信息的示例。图9B示出了存储在第二RFID标签D2中的信息的示例。
如图9A中所示,第一RFID标签D1存储关于显影单元20的管理信息。更具体地,第一RFID标签D1存储关于可适用型号的信息(d1a)、可打印页面的数目(d1b)以及显影单元20的使用数目(d1c)。打印机1的RF读和写控制单元81(图1)从第一RFID标签D1读取信息,并将该信息输出到打印机控制单元82(图1)。打印机控制单元82从RF读和写控制单元81接收信息,并执行预定操作。
关于可适用型号的信息(d1a)指示在其中可以使用显影单元20的打印机1的型号。打印机1的打印机控制单元82将存储在第一RFID标签D1中的关于可适用型号的信息(d1a)与存储在打印机1的存储部分(未示出)中的打印机1本身的型号相比较。如果型号不是彼此相同的,则打印机控制单元82确定把不正确的显影单元20安装到了打印机1。在此情况下,打印机控制单元82促使声音输出单元(未示出)生成警报声,或者促使显示单元(未示出)显示警报消息,以便通知用户把不正确的显影单元20安装到了打印机1。
关于可打印页面的数目的信息(d1b)指示显影单元20仍能够在其上面执行打印的页面的数目。打印机1的打印机控制单元82基于关于可打印页面的数目的信息(d1b)来指定可打印页面的数目,并在每个打印操作时将可打印页面的数目递减一。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82促使RF读和写控制单元81用经递减的数目来更新存储在第一RFID标签D1中的关于可打印页面的数目的信息(d1b)。这样,打印机控制单元82管理显影单元20仍能够在其上面执行打印的页面的数目。在这方面,在将以5%的打印密度在A4尺寸的片材上执行打印的假设下确定关于可打印页面的数目的信息(d1b)。为此,如果打印机1在除A4尺寸之外的尺寸的片材上执行打印,则打印机控制单元82通过将已打印页面(片材)的尺寸转换成A4尺寸来管理可打印页面的数目。
关于显影单元20的使用数目的信息(d1c)指示显影单元20已经在其上面执行了打印的页面的数目(即,已打印页面的数目)。通过将已打印页面(片材)的尺寸转换成A4尺寸来计算已打印页面的数目。打印机1的打印机控制单元82基于关于显影单元20的使用数目的信息(d1c)来指定已打印页面(显影单元20已经在其上面执行了打印)的数目,并在每次打印操作时将已打印页面的数目递增一。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82促使RF读和写控制单元81用经递增的数目来更新存储在第一RFID标签D1中的关于显影单元20的使用数目的信息(d1c)。这样,打印机控制单元82管理显影单元20的使用数目(即,显影单元20已在其上面执行了打印的页面的数目)。
如图9B中所示,第二RFID标签D2存储关于调色剂盒61的管理信息。更具体地,第二RFID标签D2存储关于可适用显影单元的信息(d2a)、可打印页面的数目(d2b)、调色剂消耗(d2c)以及调色剂空(d2d)。打印机1的RF读和写控制单元81以与RF读和写控制单元81从第一RFID标签D1读取信息时类似的方式从第二RFID标签D2读取信息,并将该信息输出到打印机控制单元82。打印机控制单元82从RF读和写控制单元81接收信息,并执行预定操作。
关于可适用显影单元的信息(d2a)指示在其中能够使用调色剂盒61的显影单元20的型号。打印机1的打印机控制单元82将存储在第二RFID标签D2中的关于可适用显影单元的信息(d2a)与存储在打印机1的存储部分(未示出)中的显影单元20的型号相比较。如果型号不是彼此相同的,则打印机控制单元82确定把不正确的调色剂盒61安装到了显影单元20。在此情况下,打印机控制单元82促使声音输出单元生成警报声,或者促使显示单元显示警报消息,以便通知用户把不正确的调色剂盒61安装到了显影单元20。
关于可打印页面的数目的信息(d2b)指示仍能够使用存储在调色剂盒61中的调色剂在其上面执行打印的页面的数目。打印机1的打印机控制单元82基于关于可打印页面的数目的信息(d2b)来指定可打印页面的数目,并在每次打印操作时将可打印页面的数目递减一。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82促使RF读和写控制单元81用经递减的数目来更新存储在第二RFID标签D2中的关于可打印页面的数目的信息(d2b)。这样,打印机控制单元82管理仍能够使用存储在调色剂盒61中的调色剂来在其上面执行打印的页面的数目。在这方面,在将以5%的打印密度在A4尺寸的片材上执行打印的假设下确定关于可打印页面的数目的信息(d2b)。为此,如果打印机1在除A4尺寸之外的尺寸的片材上执行打印,则打印机控制单元82通过将已打印页面(片材)的尺寸转换成A4尺寸来管理可打印页面的数目。
关于调色剂消耗的信息(d2c)指示已经从调色剂盒61消耗的调色剂的量(称为调色剂消耗量)。打印机1的打印机控制单元82基于关于调色剂消耗的信息(d2c)来指定调色剂消耗量。在每次打印操作时,打印机控制单元82将由新打印操作消耗的调色剂的量加到调色剂消耗量。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82促使RF读和写单元81用如上所述地所加的调色剂消耗量来更新存储在第二RFID标签D2中的调色剂消耗量。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82从调色剂盒61的容量减去调色剂消耗量,并指定调色剂盒61中的调色剂的剩余量。这样,打印机控制单元82管理调色剂盒61中的调色剂的剩余量。如果调色剂盒61中的调色剂的剩余量小于预定量,则打印机控制单元82促使声音输出单元(未示出)生成警报声,或促使显示单元(未示出)生成警报消息,以便通知用户需要调色剂补充。
关于调色剂空的信息(d2d)指示调色剂盒61是空的(即,调色剂盒61中的调色剂被用完)和调色剂盒61变空的累积次数。例如,当调色剂盒61变空时,打印机1的打印机控制单元82基于关于调色剂空的信息(d2d)来确定调色剂盒61被重新使用(再循环)多少次,并确定进一步重新使用该调色剂盒61是否是可能的。打印机控制单元82递增调色剂盒61变空的累积次数,并促使RF读和写单元82用经递增的累积数目来更新关于调色剂空的信息(d2d)。这样,打印机控制单元82基于关于调色剂空的信息(d2d)来管理调色剂盒61的使用。
<通信系统的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10来描述打印机1的通信系统的配置。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打印机1的通信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如图10中所示,打印机1包括RF读和写单元81和打印机控制单元82。
RF读和写单元81具有经由通信天线83向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供应高频电功率并且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执行无线通信的功能。RF读和写单元81经由信号线连接到通信天线83K、83Y、83M和83C以及打印机控制单元82。通信天线83K、83Y、83M和83C分别安装在被提供为用于将对应于显影单元20K、20Y、20M和20C的LED头10K、10Y、10M和10C固定的保持器部分11K、11Y、11M和11C(图1)中。RF读和写单元81经由信号线从打印机控制单元82接收控制信号,并从打印机控制单元82对RF读和写单元81供应电功率。RF读和写单元81经由通信天线83执行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通信(例如,对信息的读或写)以便由此向和从打印机控制单元82发送和接收信息。
打印机控制单元82具有控制打印机1的操作的功能。打印机控制单元82经由RF读和写单元81来执行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通信以便由此执行预定操作。打印机控制单元82也称为信息处理单元。
<通信天线的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11来描述打印机1的通信天线83的配置。图1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1的打印机1的通信天线83的配置。如图11中所示,通信天线83包括具有矩形形状的衬底91,并且还包括在衬底91上提供的接口(I/F)连接器92和天线线圈93。
接口连接器92是来自RF读和写单元81的同轴电缆被连接到的连接器。接口连接器92被提供于衬底91的基本上中心处,并且连接到天线线圈93。
天线线圈93(即,接收部分)被提供为用于向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供应高频电功率,并执行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无线通信。天线线圈93由导电图案形成并具有从接口连接器92向外(即,朝着衬底91的周界)延伸的平面螺旋形状。
<通信天线和数据载体的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12A来描述通信天线83、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2A是示出通信天线83、安装到显影单元20和调色剂盒61(即,可替换单元)的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即,数据载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更具体地,如沿着由图1和3中的箭头H所示的方向看的,图12A示出了其中显影单元20的第一配合部分56和调色剂盒61的第二配合部分66彼此配合的状态。
如图12A中所示,显影单元20的第一配合部分56和调色剂盒61的第二配合部分66以第一配合部分56和第二配合部分66面向通信天线83的方式在通信天线83的附近的区域处彼此配合。其中第一配合部分56和第二配合部分66彼此配合的区域被称为单元配合区域α。
在此状态下,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面向通信天线83。更具体地,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天线线圈73(图8)位于通信天线83的可通信区域中,并且与通信天线83的天线线圈93(图11)基本上平行地设置。术语“基本上平行”意指离平行为预定角度(在此示例中,±10度)或更小。
在这里,措辞“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面向通信天线83”用来意指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被设置在如由图12B中的线L1和L2之间的箭头β所示的通信天线83的末端(周界)之间的位置中。
然而,如果通信天线83的可通信区域是如由图12C中的线L3和L4所示的加宽区域γ,则也可能的是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被设置在该加宽区域中。
<通信天线相对于数据载体的尺寸>
接下来,将参考图13A和13B来描述通信天线83相对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尺寸。图13A和13B示出了根据实施例1的通信天线83相对于安装到显影单元20和调色剂盒61(即,可替换单元)的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即,数据载体)的尺寸。图13A和13B示出了如沿着由图12A中的箭头G所示的方向看的第一RFID标签D1、第二RFID标签D2和通信天线83。
通信天线83的天线线圈93必须具有一尺寸(面积),使得天线线圈93覆盖第一RFID标签D1的天线线圈73a和第二RFID标签D2的天线线圈73b两者。如果天线线圈73a和天线线圈73b被设置为以便在从如图13A中所示的通信天线83侧看时彼此不重叠,则天线线圈93必须具有非常大的尺寸。然而,通信天线83的天线线圈93优选为尽可能小以便减小通信天线83的封装密度。
为此,在实施例1中,将天线线圈73a(即,第一天线单元)和天线线圈73b(即,第二天线单元)设置为以便在从如图13B中所示的通信天线83侧看时彼此重叠。换言之,作为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一RFID标签D1和作为第二存储单元的第二RFID标签D2在从通信天线83侧看时彼此重叠。
然而,如果天线线圈73a和天线线圈73b彼此完全重叠,则在通信天线83处可能发生通信故障。因此,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被设置在沿着水平方向(X方向)、垂直方向(Y方向)或倾斜方向相互移位的位置处,使得天线线圈73a和天线线圈73b部分地(而不是完全地)彼此重叠。也就是说,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被设置为使得天线线圈73a和天线线圈73b部分地彼此重叠。此外,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被设置在通信天线83的可通信区域中,并与通信天线83的天线线圈93基本上平行地设置。
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重叠量W优选小于或等于在其中提供了第一RFID标签D1的天线线圈73a的区域的85%。这是因为如果重叠量超过85%,则存在在第一RFID标签D1与通信天线83之间或在第二RFID标签D2与通信天线83之间可能发生通信故障的可能性。
在实施例1中,第一RFID标签D1的天线线圈73a(作为第一天线单元)被配置为使得线圈相对于IC芯片72沿着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者以基本上恒定的节距缠绕。除了其中提供了IC芯片72的中心部分处,天线线圈73a相对于第一RFID标签D1的面积(area)的表面密度是基本上均匀的。可以以与第一RFID标签D1类似的方式来配置第二RFID标签D2。
由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在中心部分处具有IC芯片72,所以其中以低密度形成天线线圈73a和73b的区域(即,中心部分)位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重叠区域处。因此,能够增加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重叠量(即,能够减小其安装面积),并且能够防止通信故障。此外,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可以由共同的组件形成。
在实施例1中,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沿重叠方向(X方向)的总长度L为15mm。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重叠区域沿X方向的长度为10mm。此外,沿X方向的非重叠区域的长度d为5mm。
<优点>
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被配置为使得作为读取单元的通信天线83被设置在其中通信天线83能够读取来自第一配合部分56的信息和来自第二配合部分66的信息的位置处。因此,使用单个通信天线83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两者(即,多个存储单元)读取信息变得可能。
在这方面,如果通信天线83的输出水平被提高或通信天线83的尺寸被增加,则通信天线83的可通信区域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通信天线83可以从属于另一通信组的RFID标签D1或D2接收电磁波,这在读取信息时产生噪声。为了抑制这样的噪声,为信息处理设备提供噪声抑制系统是必要的,这可以导致制造成本和电功率消耗的增加。
然而,根据实施例1的打印机1,通信天线83被设置为以便面向第一配合单元56和第二配合单元66。在这样的配置的情况下,变得可能的是使用其输出水平相对低且其尺寸相对小的单个通信天线83从作为多个存储单元的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两者读取信息。因此,能够在不增加制造成本或电功率消耗的情况下抑制读取信息时的噪声。
此外,可以将通信天线83设置为以便面向如图13B中所示的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重叠部分。在这样的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减小通信天线83的尺寸(面积),同时保证通信天线83能够执行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两者的通信。由于能够减少通信天线83的数目,所以能够减少用于通信的打印机1的组件。
在实施例1中,使用第一定位部分58b、第二定位部分202b、第三定位部分20A和20B以及第四定位部分M1和M2沿着X方向(即,RFID标签D1和D2的重叠方向)来确定通信天线83相对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位置。
在这样的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在减小通信天线83的天线线圈93(即,接收部分)的面积的同时防止通信故障。此外,通过沿着基本上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来定位第一RFID标签D1、第二RFID标签D2和通信天线83,能够精确地确定沿Y方向的天线线圈93的面积。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沿Y方向的天线线圈93的面积。
此外,当调色剂盒61被安装到显影单元20时,第一盖体58的倾斜表面58a和第二盖体68的第二倾斜表面68a引导显影单元20的第一配合部分56和调色剂盒61的第二配合部分66。因此,能够将显影单元20和调色剂盒61精确地定位于预定位置处。因此,能够提高安装在第一配合部分56中的RFID第一标签D1和安装在第二配合部分66中的第二RFID标签D2相对于彼此和相对于通信天线83的定位准确度。因此,甚至用弱电磁波也能够执行通信。因此,能够防止通信天线83与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中的任一个之间的通信故障。
在打印机1中,显影单元20的第一配合部分56存储第一RFID标签D1,调色剂盒61的第二配合部分66存储第二RFID标签D2,并且第一配合部分56和第二配合部分66在通信天线83的附近彼此配合。在这样的配置的情况下,能够以高密度将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安装到打印机1。此外,即使当通信天线83的尺寸被减小时,也能够在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两者与通信天线83之间用弱电磁波来执行通信。
此外,打印机1被配置为以便使用第一配合部分56和第二配合部分66将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定位于预定位置处。因此,能够提高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相对于彼此的定位准确度、第一RFID标签D1相对于通信天线83的定位准确度和第二RFID标签D2相对于通信天线83的定位准确度。因此,能够甚至用弱电磁波来执行通信,使得即使当通信天线83的输出减小时,也能够防止通信故障。
此外,能够减少用于通信的打印机1的组件的数目,并且能够简化用于通信的打印机1的配置。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机1的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以低成本来提供打印机1。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1的打印机1,能够使用其输出相对小的通信天线83来保证与安装到可替换单元(例如,显影单元20和调色剂盒61)的两个数据载体(例如,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的通信。
<修改>
在上面描述中,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即,数据载体)被设置为以便如图12A中所示地彼此重叠。然而,还可能的是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即,数据载体)如图14A中所示地与彼此并列而不重叠。
此外,在以上描述中,在显影单元20上提供第一RFID标签D1,而在调色剂盒61上提供第二RFID标签D2。然而,还可能的是第一RFID标签D1和第二RFID标签D2如图14B中所示地提供于同一单元上(例如,显影单元20)。
实施例2
将参考图15和16来描述根据实施例2的作为可替换单元的示例的调色剂盒61Aa和61Ab以及作为信息处理设备的示例的打印机1A的配置。
图15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作为可替换单元的调色剂盒61Aa和61Ab的透视图。图1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调色剂盒61Aa和61Ab和打印机1A的各部分的透视图。更具体地,图16是示出其中调色剂盒61Aa的第三配合部分66Aa和调色剂盒61Ab的第四配合部分66Ab插入打印机1A的第一插入开口103a和第二插入开口103b中的状态的顶视透视图。
调色剂盒61Aa(即,第三可替换单元)也称为第一单元。调色剂盒61Ab(即,第四可替换单元)也称为第二单元。第三配合部分66Aa和第四配合部分66Ab也称为第一配合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
如图15和16中所示,调色剂盒61Aa和61Ab被用作一对。更具体地,在打印机1A的四个调色剂盒61A之中,将两个相邻调色剂盒61A定义为一对调色剂盒61A和61Ab,而将另两个相邻调色剂盒61A定义为另一对调色剂盒61Aa和61Ab。例如,在打印机1A的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四个调色剂盒61A(见图1中所示的调色剂盒61K、61Y、61M和61C)之中,将黑色和黄色的调色剂盒61A定义为一对调色剂盒61Aa和61Ab,而将品红色和青色的调色剂盒61A定义为另一对调色剂盒61Aa和61Ab。在下文中,当在色彩之间进行区别是必要的时,将把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调色剂盒61A称为61AaK、61AbY、61AaM和61AbC。
调色剂盒61Aa具有限定其侧表面的侧框65Aa。以突出体形式的第三配合部分66Aa被提供于侧框65Aa的外表面上。第三配合部分66Aa被插入打印机1A的第一插入开口103a(图16)中。第三配合部分66A沿着调色剂盒61Aa的纵向方向(即,侧向地)从侧框65Aa的外表面突出。
在第三配合部分66Aa中提供了标签安装部分67Aa。标签安装部分67Aa是其中安装了第三RFID标签D3的空间。第三RFID标签D3(即,存储单元)被配置为使得能够使用无线通信来读取存储在其中的信息。第三RFID标签D3(即,第三数据载体)存储关于调色剂盒61Aa的管理信息,并且具有与根据实施例1的第二RFID标签D2相同的配置。第三RFID标签D3也称为第一存储单元。
第三配合部分66Aa具有覆盖标签安装部分67Aa以便防止第三RFID标签D3从标签安装部分67Aa掉出的第三盖体68Aa。
调色剂盒61Ab具有限定其侧表面的侧框65Ab。以突出体形式的第四配合部分66Ab被提供于侧框65Ab的外表面上。第四配合部分66Ab被插入打印机1A的第二插入开口103b(图16)中。第四配合部分66Ab沿着调色剂盒61Ab的纵向方向(即,侧向地)从侧框65Ab的外表面突出。
在第四配合部分66Ab中提供了标签安装部分67Ab。标签安装部分67Ab是第四RFID标签D4被安装在其中的空间。第四RFID标签D4(即,存储单元)被配置为使得能够使用无线通信来读取存储在其中的信息。第四RFID标签D4(即,第四数据载体)存储关于调色剂盒61Ab的管理信息,并具有与根据实施例1的第二RFID标签D2相同的配置。第四RFID标签D4也称为第二存储单元。
第四配合部分66Ab具有覆盖标签安装部分67Ab以便防止第四RFID标签D4从标签安装部分67Ab掉出的第四盖体68Ab。
调色剂盒61Aa和61Ab被安装到的显影单元20具有其中侧板51L(图4)具有与侧板51R基本上对称的形状的配置。
在实施例2中,如图16中所示,打印机1A的壳体101具有两个主体配合部分102。主体配合部分102中的一个被设置为以便接触调色剂盒61AaK和61AbY的相应末端。主体配合部分102中的另一个被设置为以便接触调色剂盒61AaM和61AbC的相应末端。在图16中仅示出主体配合部分102中的一个。主体配合部分102配合调色剂盒61Aa的第三配合部分66Aa和调色剂盒61Ab的第四配合部分66Ab。除打印机1A具有主体配合部分102之外,打印机1A具有与打印机1(图1)相同的配置。
每个主体配合部分102具有第一插入开口103a、第二插入开口103b和通信天线104。第一插入开口103a是调色剂盒61Aa的第三配合部分66Aa被插入其中的开口。第二插入开口103b是调色剂盒61Ab的第四配合部分66Ab被插入其中的开口。通信天线104采取平面天线的形式,并被用于打印机1A与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之间的通信。
实施例2的打印机1A被配置为就像实施例1的打印机1的情况一样使用单个通信天线104来执行与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的通信。这样的配置对减少通信天线104的数目有贡献。
在这样的配置的情况下,一个通信天线104和在其附近提供的两个数据载体(即,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构成了单个通信组。打印机1包括多个这样的通信组。通信天线104被配置为输出弱电磁波,使得在各通信组之间不发生干扰,就像实施例1的通信天线83的情况一样。
为此,通信天线104(图15)被提供于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图15)的附近,并且如图16中所示的与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基本上平行。在实施例2的打印机1A中,通信天线104被提供为如图16所示的与第一插入开口103a和第二插入开口103b基本上平行。该术语“基本上平行”意指离平行为预定角度(在此示例中,±10度)或更小。具有第三RFID标签D3的第三配合部分66Aa被插入第一插入开口103a中,并且具有第四RFID标签D4的第四配合部分66Ab被插入第二插入开口103b中。结果,通信天线104被设置在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附近并与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基本上平行。
当用户替换调色剂盒61Aa时,用户将调色剂盒61Aa的第三配合部分66Aa插入第一插入开口103a中。此外,当用户替换调色剂盒61Ab时,用户将调色剂盒61Ab的第四配合部分66Ab插入第二插入开口103b。
通过这样的操作,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被设置在通信天线104的可通信区域中,并且与通信天线104基本上平行。
在这里,将参考图17来描述通信天线104相对于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的尺寸。图17示出了通信天线104的尺寸与被安装到调色剂盒61Aa和61Ab(即,可替换单元)的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即,数据载体)的尺寸之间的关系。
在实施例2中,通信天线104的天线线圈93被设置为以便在从通信天线104侧看时第三RFID标签D3的天线线圈73c和第四RFID标签D4的天线线圈73d重叠。
然而,如果天线线圈73c和天线线圈73d完全地彼此重叠,则在通信天线104处可能发生通信故障。因此,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被设置在沿着水平方向(X方向)、垂直方向(Y方向)或倾斜方向相互移位的位置处,使得天线线圈73c和天线线圈73d部分地(不是完全地)彼此重叠。也就是说,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被设置为使得天线线圈73c和天线线圈73d部分地彼此重叠。此外,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被设置在通信天线104的可通信区域中,并被设置为与通信天线104的天线线圈93基本上平行。
如上所述,实施例2的通信系统被配置为使得作为读取单元的通信天线104面向其中第三配合单元66Aa(作为第一单元配合部分)和第四配合单元66Ab(即,第二单元配合部分)彼此配合的部分。因此,变得可能的是使用单个通信天线104从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两者(即,多个存储单元)读取信息。
此外,可以将通信天线104设置为以便面向其中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彼此重叠的部分。在这样的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减小通信天线104的尺寸(面积),同时保证通信天线104能够执行与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两者的通信。由于能够减少通信天线104的数目,所以能够减少用于通信的打印机1A的组件。
此外,调色剂盒61Aa的第三配合部分66Aa被插入打印机1A的第一插入开口103a中,而调色剂盒61Ab的第四配合部分66Ab被插入打印机1A的第二插入开口103b中。在这样的配置的情况下,调色剂盒61Aa和61Ab被定位于在彼此的附近的预定位置处。因此,安装在第三安装部分66Aa中的第三RFID标签D3和安装在第四安装部分66Ab中的第四RFID标签D4相对于彼此且相对于通信天线104被精确地定位。因此,甚至用弱电磁波也能够执行通信。因此,能够防止通信天线104与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中的任一个之间的通信故障。
此外,能够以高密度将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安装到打印机1A,就像实施例1的打印机1的情况一样。此外,即使当通信天线104的尺寸减小时,也能够用弱电磁波执行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两者与通信天线104之间的通信。
此外,就像实施例1的打印机1的情况一样,能够提高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相对于彼此的定位准确度、第三RFID标签D3相对于通信天线104的定位准确度以及第四RFID标签D4相对于通信天线104的定位准确度。因此,甚至能够用弱电磁波来执行通信,使得即使当通信天线104的输出减小时,也能够防止通信故障。
此外,能够减少用于通信的打印机1A的组件的数目,并且能够简化用于通信的打印机1A的配置。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机1A的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以低成本来提供打印机1A。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2的打印机1A,确保的是能够使用其输出相对小的通信天线104来执行与安装到可替换单元(例如,调色剂盒61Aa和61Ab)的两个数据载体(例如,第三RFID标签D3和第四RFID标签D4)的通信。
<修改>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对本发明做出修改和改进。
例如,在实施例1中,已经将显影单元20和调色剂盒61描述为可替换单元。在实施例2中,已经将调色剂盒61Aa和61Ab描述为可替换单元。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可替换单元可以是安装到在彼此的附近的位置的组件的组合,例如,显影单元20与转印单元30的组合、转印单元30与定影单元40的组合或第一馈送托盘与第二馈送托盘的组合。因此,本发明不仅用来管理调剂色盒61、61Aa和61Ab,而且也能够用来管理其它可替换单元。例如,还可能的是将数据载体安装到其它可替换单元(例如,显影单元20、转印单元30或未示出的电源单元),并出于再循环的目的管理可替换单元的使用、寿命或其它信息。
此外,本发明可适用于诸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或MFP(多功能外围设备)之类的图像形成设备。在这方面,MFP是具有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等的功能的设备。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图像形成设备,而是能够适用于被配置为经由通信天线来执行与至少两个数据载体的通信的信息处理设备。此外,根据应用能够修改存储在数据载体中的信息。
信息处理设备优选地包括用于与安装到两个可替换单元的两个数据载体通信的通信天线和基于与数据载体的通信执行预定操作的信息处理单元。数据载体的天线优选地被设置在通信天线的附近,以便基本上平行于该通信天线。
在信息处理设备中,优选的是设置在彼此的附近的两个数据载体和通信天线构成了单个通信组,并且打印机具有多个这样的通信组。该通信天线优选地输出弱电磁波,使得在各通信组的通信之间不发生干扰。
在信息处理设备中,通信天线和数据载体的两个天线优选地具有平面形状。两个数据载体优选地彼此部分地重叠,并且通信天线优选地被设置为以便面向数据载体的重叠部分。
当将两个数据载体中的一个称为第一数据载体并将另一个称为第二数据载体时,信息处理设备优选地包括保持第一数据载体的第一配合部分和保持第二数据载体的第二配合部分。第一配合部分优选地被提供于可拆卸地安装到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一可替换单元上,并且第二配合部分优选地被提供于可拆卸地安装到第一可替换单元的第二可替换单元上。第一配合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优选地在其末端处具有用于将第一配合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分别引导至预定位置的倾斜部分。
此外,信息处理设备优选地在通信天线的可通信区域中包括具有第一插入开口和第二插入开口的壳体。第一插入开口和第二插入开口优选设置为与通信天线基本上平行。当将两个数据载体中的一个称为第三数据载体并将另一个称为第四数据载体时,信息处理设备优选地包括保持第三数据载体的第三配合部分和保持第四数据载体的第四配合部分。第三配合部分优选地被提供于可拆卸地安装到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一单元上,并被插入该壳体的第一插入开口中。第四配合部分优选地被提供于可拆卸地安装到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二单元上,并被插入该壳体的第二插入开口中。
图像形成设备优选地被配置为在介质上形成图像,并优选地包括用于与安装到两个可替换单元的两个数据载体的通信的通信天线以及基于与数据载体的通信来执行预定操作的信息处理单元。数据载体的天线优选地被设置在通信天线的附近,以便与该通信天线基本上平行。
在图像形成设备中,优选的是设置在彼此的附近的两个数据载体和通信天线构成了单个通信组,并且该打印机具有多个这样的通信组。该通信天线优选地输出弱电磁波,使得在各通信组的通信之间不发生干扰。
在图像形成设备中,通信天线和数据载体的两个天线优选地具有平面形状。这两个数据载体优选地彼此部分地重叠,并且通信天线优选地被设置为以便面向数据载体的重叠部分。
当将两个数据载体中的一个称为第一数据载体而将另一个称为第二数据载体时,图像形成设备优选地包括保持第一数据载体的第一配合部分和保持第二数据载体的第二配合部分。第一配合部分优选地被提供在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可替换单元上,并且第二配合部分优选地被提供在可拆卸地安装到第一可替换单元的第二可替换单元上。第一配合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优选地在其末端处具有用于将第一配合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分别引导至预定位置的倾斜部分。
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可替换单元优选被配置为具有图像承载体的显影单元(即,图像形成单元),而第二可替换单元优选被配置为显影剂存储容器,所述显影剂存储容器在其中存储显影剂并将显影剂供应给显影单元。
此外,图像形成设备优选地在通信天线的可通信区域中包括具有第一插入开口和第二插入开口的壳体。第一插入开口和第二插入开口优选地与通信天线基本上平行地设置。当将两个数据载体中的一个称为第三数据载体而将另一个称为第四数据载体时,图像形成设备优选地包括保持第三数据载体的第三配合部分和保持第四数据载体的第四配合部分。第三配合部分优选地被提供在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单元上,并被插入该壳体的第一插入开口中。第四配合部分优选地被提供在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二单元上,并被插入该壳体的第二插入开口中。
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优选地被配置为在其中存储显影剂并向显影单元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存储容器。
图像形成设备优选地包括包含相互不同色彩的显影剂的两个第一单元和两个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优选地与彼此交替地布置。
虽然已经详细地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应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如以下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和改进。

Claims (16)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1、1A),包括:
第一存储单元(D1、D3),其存储关于第一单元(20、61Aa)的第一信息;
第二存储单元(D2、D4),其存储关于第二单元(61、61Ab)的第二信息;以及
读取单元(83、104),其被设置在其中所述读取单元(83、104)能够读取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单元(D1、D3)中的所述第一信息和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单元(D2、D4)中的所述第二信息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单元(20)具有第一配合部分(56),并且所述第二单元(61)具有第二配合部分(66),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分(56)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分(66)彼此配合,以便形成单元配合区域(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D1)被安装到所述第一配合部分(56),并且所述第二存储单元(D2)被安装到所述第二配合部分(6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其中,所述单元配合区域(α)被设置为使得所述读取单元(83)能够读取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单元(D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和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单元(D2)中的所述第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分(56)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分(66)在其末端处具有倾斜部分(58a、68a)。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其中,所述第二单元(61)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第一单元(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分(56)包括第一定位部分(58b),并且所述第二配合部分(66)具有第二定位部分(202b),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分(58b)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202b)彼此接触,以便确定所述第二单元(61)相对于所述第二单元(20)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单元(20, 61Aa)具有所述第一存储单元(D1、D3),并且所述第二单元(61、61Ab)具有所述存储单元(D2、D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1A),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D1、D3)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D2、D4)被设置为以便面向所述读取单元(83、104)。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1A),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D1、D3)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D2、D4)被设置为以便面向彼此。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1A),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D1、D3)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D2、D4)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以便面向彼此。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1A),其中,所述第一存储部分(D1、D3)和所述第二存储部分(D2、D4)中的每一个包括衬底(71)、被提供在所述衬底(71)上的存储器构件(72)以及从所述存储器构件(72)朝着所述衬底(71)的周界延伸的天线部分(73)。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1A),其中,所述读取单元(83、104)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D1、D3)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D2、D4)的通信的通信天线(93),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天线(93)被设置为以便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D1、D3)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D2、D4)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其中,所述第二单元(61)是在其中存储显影剂的显影剂存储容器(61),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单元(20)是使用存储在所述显影剂存储容器(61)中的所述显影剂来形成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0)。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单元(20)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信息处理设备(1)。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1A),其中,所述第一单元(61Aa)和所述第二单元(61Ab)是在其中存储显影剂的显影剂存储容器(61Aa、61Ab)。
CN201210125504.7A 2011-04-26 2012-04-26 信息处理设备 Active CN102759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8210 2011-04-26
JP2011098210A JP5400831B2 (ja) 2011-04-26 2011-04-26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9872A true CN102759872A (zh) 2012-10-31
CN102759872B CN102759872B (zh) 2016-12-14

Family

ID=46000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5504.7A Active CN102759872B (zh) 2011-04-26 2012-04-26 信息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92007B2 (zh)
EP (1) EP2518574A1 (zh)
JP (1) JP5400831B2 (zh)
CN (1) CN10275987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1793A (zh) * 2013-05-20 2014-12-03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基板安装结构和方法、显影剂容器、图像形成单元和装置
CN104339870A (zh) * 2013-08-09 2015-02-11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耗材芯片组、成像盒组及信息存储方法
CN104417071A (zh) * 2013-09-06 2015-03-18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存储器组和成像盒
CN105549361A (zh) * 2015-12-31 2016-05-04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元件、使用该存储元件的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6406050A (zh) * 2015-07-30 2017-02-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209468A (zh) * 2015-03-11 2017-09-2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器和具有该显影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7544224A (zh) * 2016-06-29 2018-01-05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显影剂存储容器、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5993764A (zh) * 2019-12-27 2023-04-21 佳能株式会社 盒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63347S1 (en) * 2011-10-31 2016-08-09 Oki Data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USD749166S1 (en) * 2011-10-31 2016-02-09 Oki Data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US9083837B2 (en) * 2013-03-26 2015-07-1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keyed operation of device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JP6343936B2 (ja) * 2014-01-10 2018-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icタグの収容構造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1536671S (zh) * 2015-03-18 2015-11-02
JP2017173627A (ja) 2016-03-24 2017-09-2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04705A (ja) 2016-06-27 2018-01-1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1574109S (zh) * 2016-09-30 2017-04-17
USD863418S1 (en) 2016-10-05 2019-10-15 Oki Data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JP6907530B2 (ja) * 2016-12-27 2021-07-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38788B2 (ja) 2020-02-28 2024-02-2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消耗品判定装置および消耗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8375A (ja) * 1998-04-10 1999-12-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
EP1510873A1 (en) * 2002-05-21 2005-03-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ation device, developing unit, and computer system
US20060219770A1 (en) * 2005-04-05 2006-10-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7441A (ja) * 1994-04-18 1995-10-31 Tec Corp 現像装置
US6404995B1 (en) * 1998-04-10 2002-06-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unit detachably attachable to the main assembly having a memory and an antenna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memory
JP3571584B2 (ja) * 1999-07-08 2004-09-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93576B2 (ja) * 2000-09-18 2004-02-0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に装着される現像剤収納容器
WO2003078165A1 (fr) * 2002-03-18 2003-09-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primante et systeme d'impression
JP4016682B2 (ja) * 2002-03-19 2007-12-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の装着状態検出装置
JP4147832B2 (ja) 2002-06-17 2008-09-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部品
JP2006010783A (ja) * 2004-06-22 2006-01-12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82815A1 (en) * 2004-10-14 2006-04-20 Walker Ray A Transceive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wireless memory devices in a printing system
JP2006201381A (ja) * 2005-01-19 2006-08-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806265B2 (ja) 2006-01-27 2011-11-0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交換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8693B2 (ja) * 2006-08-21 2012-10-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無線通信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646007B2 (ja) * 2008-01-22 2011-03-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7938B2 (ja) 2009-09-01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8375A (ja) * 1998-04-10 1999-12-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
EP1510873A1 (en) * 2002-05-21 2005-03-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ation device, developing unit, and computer system
US20060219770A1 (en) * 2005-04-05 2006-10-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1793A (zh) * 2013-05-20 2014-12-03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基板安装结构和方法、显影剂容器、图像形成单元和装置
CN104339870A (zh) * 2013-08-09 2015-02-11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耗材芯片组、成像盒组及信息存储方法
WO2015018209A1 (zh) * 2013-08-09 2015-02-12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耗材芯片组、成像盒组、信息存储方法及更换耗材芯片的方法
CN104339870B (zh) * 2013-08-09 2017-11-10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耗材芯片组、成像盒组及信息存储方法
CN104417071A (zh) * 2013-09-06 2015-03-18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存储器组和成像盒
CN104417071B (zh) * 2013-09-06 2017-11-07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存储器组、成像盒及更换盒芯片的方法
CN107209468A (zh) * 2015-03-11 2017-09-2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器和具有该显影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6406050A (zh) * 2015-07-30 2017-02-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6406050B (zh) * 2015-07-30 2019-12-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5549361A (zh) * 2015-12-31 2016-05-04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元件、使用该存储元件的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7544224A (zh) * 2016-06-29 2018-01-05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显影剂存储容器、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5993764A (zh) * 2019-12-27 2023-04-21 佳能株式会社 盒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30237A (ja) 2012-11-22
US20120274992A1 (en) 2012-11-01
JP5400831B2 (ja) 2014-01-29
CN102759872B (zh) 2016-12-14
US9092007B2 (en) 2015-07-28
EP2518574A1 (en)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9872A (zh) 信息处理设备
JP34767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19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適合部品の判別方法
JP35715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742717B2 (en) Developing device, memory unit thereof,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0838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27626B2 (ja)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777494A (zh) 成像设备及在成像设备中传输电力和安装显影单元的方法
JP5685947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77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52274A (ja) 基板ユニット、着脱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261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03309A1 (en)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60789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702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と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60318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13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7816A (ja) 印刷装置
JP2014038355A (ja) 現像剤収容器
US20220088950A1 (en) Circuit board unit, attachmen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173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77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77832A (ja) 装置ユニット、現像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26509A (ja) 画像形成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599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9

Address after: Tiger gate, 1, 7, 12, Tokyo harbour, Japan

Patentee after: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ki Data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