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1687A -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1687A
CN102731687A CN2011100803957A CN201110080395A CN102731687A CN 102731687 A CN102731687 A CN 102731687A CN 2011100803957 A CN2011100803957 A CN 2011100803957A CN 201110080395 A CN201110080395 A CN 201110080395A CN 102731687 A CN102731687 A CN 102731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metallocene catalyst
alkylaluminoxane
carried metallocene
metallocen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03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1687B (zh
Inventor
亢宇
张明森
王洪涛
邱波
郭顺
刘长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1100803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31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31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1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1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1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烷基铝氧烷和茂金属化合物,所述载体为球形介孔二氧化硅载体。所述载体的平均粒子直径为20-80微米,载体的比表面积为400-700平方米/克,孔容为0.3-1.5毫升/克,最可几孔径为3-20纳米;所述茂金属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其中,M为钛、锆和铪中的一种,X为卤素。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先后在所述载体上负载烷基铝氧烷和茂金属化合物。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所述球形介孔二氧化硅的粒径较大,具有高度有序的孔径和孔结构、良好的机械强度以及分子催化吸附性能,因此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式1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茂金属催化剂的开发应用是继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之后,烯烃聚合催化剂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由于均相茂金属催化剂达到高活性所需的甲基铝氧烷(MAO)用量大,生产成本高,并且得到的聚合物无粒形,无法在应用广泛的淤浆法或气相法聚合工艺上使用。并且,茂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很高,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易于发生局部聚合速度较快,进而导致爆聚。
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把可溶性茂金属催化剂进行负载化处理。目前,有关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化研究报道非常多,其中以SiO2为载体的报道研究最多,例如:CN1174848A、CN1174849A、CN1356343A、US4,808,561、US5,026,797、US5,763,543、US5,661,098均公开了以SiO2为载体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然而,为深入研究新的载体/催化剂/助催化剂体系,有必要尝试不同的载体,以推动载体催化剂和聚烯烃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分子筛是具有均匀规整的一维或立体网状筛孔的材料,表面活性较高、吸附性能好、具有明显的分子择形性能,它允许一定尺寸的单体及其形成的聚合物插入分子筛的孔道中。并且,由于分子筛具有纳米孔道,聚合过程中单体的插入方式和链增长过程与自由空间不同,有限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双基终止的机会,使聚合反应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
将烯烃聚合催化剂负载于分子筛,具有如下优点:
(1)人工合成的分子筛不含有易使聚合物降解的杂质,将提高聚烯烃材料的抗老化性能;
(2)分子筛纳米孔道具有载体与反应器的双重功能,催化剂负载效率高,聚合过程容易控制,并且可以在聚合反应器的骨架中键入活性中心,加快反应进程,提高产率;
(3)对单体插入与聚合反应有立体选择效应,能提高聚烯烃的分子量和熔点。
由此可见,分子筛负载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出现为烯烃配位聚合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与工业用硅胶相比,有序介孔分子筛(孔径为2-50nm的分子筛),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相对较大的孔径,可以处理较大的分子或基团,可使催化剂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催化活性。但介孔材料的颗粒度普遍较小(5-20微米),在乙烯聚合时不易沉降,粉料太多,对乙烯聚合的设备会造成一定程度损害,如能将介孔材料的活性和硅胶的大颗粒度(20-80微米)的优点相结合,形成具有高活性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将会对乙烯聚合这一石油化工领域重要环节产生深远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负载型茂金属硅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仍然较低和介孔材料的颗粒度较小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活性大颗粒的负载型茂金属复合催化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烷基铝氧烷和茂金属化合物,所述载体为球形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其中,所述载体的平均粒子直径为20-80微米,载体的比表面积为400-700平方米/克,孔容为0.3-1.5毫升/克,最可几孔径为3-20纳米;所述茂金属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Figure BSA00000463978400031
式1
其中,M为钛、锆和铪中的一种,X为卤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先后在载体上负载烷基铝氧烷和茂金属化合物。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负载型茂金属球形介孔二氧化硅催化剂在用于催化烯烃聚合时,催化效率可以达到2047gPE/gcat·h(即,9.3×107gPE/mol Zr·h),堆密度(BD)为0.293g/ml,熔融指数:MI2.16=0.048g/10min。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工业用955硅胶负载茂金属化合物rac-乙烯双(1-茚基)二氯化锆的催化效率为660gPE/gcat·h(1.5×107gPE/mol Zr·h),堆密度(BD)为0.316g/ml,熔融指数:MI2.16=0.006g/10min。由此说明球形介孔二氧化硅与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的所述茂金属化合物配合具有协同作用,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而且,在不改变催化活性的同时,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介孔二氧化硅载体GJ-MBQ的X-射线衍射图(a),图2为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MAO/GJ-MBQ-YIN的X-射线衍射图(b),横坐标单位为2θ(°),纵坐标为强度;
图3和图4分别为球形介孔二氧化硅载体GJ-MBQ(a)与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MAO/GJ-MBQ-YIN(b)的N2吸脱附曲线图,其中,横坐标为相对压力,单位为p/p0,纵坐标为孔体积吸附,单位为cm3/gSTP;
图5和图6分别为球形介孔二氧化硅载体GJ-MBQ(a)与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MAO/GJ-MBQ-YIN的孔径分布图(b),其中,横坐标为孔径,单位为nm,纵坐标为dv/dlog,单位为cm3/g;
图7中a1和a2为球形介孔二氧化硅载体GJ-MBQ的扫描电镜照片,b1和b2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MAO/GJ-MBQ-YIN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8是本发明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a)以及负载茂金属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b)的透射电镜照片(TEM)。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该催化剂包括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茂金属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所述载体为二氧化硅载体,其中,所述载体的平均粒子直径为20-80微米,载体的比表面积为400-700平方米/克,孔容为0.3-1.5毫升/克,最可几孔径为3-20纳米,所述茂金属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Figure BSA00000463978400041
式1
其中,M为钛、锆和铪中的一种,X为卤素。
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式1中的M可以为钛、锆和铪中的一种。优选地,M为锆。
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式1中的X为卤素;具体地,式1中的X可以为氟、氯、溴和碘中的一种;优选地,式1中的X为氯或溴;更优选地,式1中的X为氯。
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所述烷基铝氧烷可以为茂金属催化剂领域常用的各种烷基铝氧烷。一般地,所述烷基铝氧烷中的烷基为C1-C5的烷基。优选地,所述烷基铝氧烷为甲基铝氧烷。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式1中的M为锆,X为氯时,即所述茂金属化合物为rac-乙烯双(1-茚基)二氯化锆,且烷基铝氧烷为甲基铝氧烷时,所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用于催化烯烃的聚合反应时,显示出特别优异的催化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茂金属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的量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动。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以所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茂金属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的总量为20-70重量%,所述载体的含量为30-80重量%时,不仅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催化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更优选地,以所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茂金属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的总量为30-60重量%,所述载体的含量为40-70重量%。进一步优选情况下,以所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茂金属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的总量为40-50重量%,所述载体的含量为50-60重量%。更进一步优选情况下,以所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茂金属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的总量为44-45重量%,所述载体的含量为55-56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所述烷基铝氧烷和茂金属化合物之间的比例可以为烯烃聚合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含量。具体地,所述烷基铝氧烷中的铝与所述茂金属化合物中的M的摩尔比可以为50-500∶1,优选为100-400∶1,更优选为300-400∶1,最优选的摩尔比为341∶1。
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所述载体的平均粒子直径为20-80微米,比表面积为400-700平方米/克,孔容为0.3-1.5毫升/克,最可几孔径为3-20纳米;优选情况下,所述载体的平均粒子直径为20-80微米,比表面积为420-680平方米/克,孔容为0.6-1.2毫升/克,最可几孔径为3-15纳米;更优选情况下,所述载体的平均粒子直径为20-80微米,比表面积为602平方米/克,孔容为0.8毫升/克,最可几孔径为4纳米。
所述复合介孔二氧化硅可以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1)将模板剂、N,N-二甲基甲酰胺和盐酸在25-60℃温度下搅拌至溶解;
(2)将步骤(1)所得溶液与正硅酸乙酯在25-60℃温度下搅拌0.2小时以上;
(3)将步骤(2)所得产物与硅胶混合后在晶化条件下晶化;
(4)将步骤(3)所得晶化产物加热,脱除模板剂,得到脱除模板剂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
所述模板剂为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
所述晶化条件包括:晶化温度可以为25-60℃,优选为30-50℃;晶化时间可以为10-40小时,优选为15-30小时;所述脱除模板剂的条件包括温度可以为250-800℃,优选为300-600℃;时间可以为10-40小时,优选为15-35小时。
根据本发明,按摩尔比计,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水∶HCl=1∶300-700∶10000-20000∶100-500,优选为1∶550-650∶10000-13000∶150-480,特别优选为1∶595∶11628∶329。所述正硅酸乙酯与硅胶的重量比可以为3-6∶1,优选为4-5∶1,更优选为4.45∶1。其中,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的摩尔数根据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的平均分子量计算得到。
所述模板剂可以是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各种三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模板剂,例如可以是商品名为P123的模板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硅胶可以为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用的各种硅胶,所述硅胶的选择为本领域公知的常识,在此不再赘述,例如可以选择牌号为ES955的硅胶。
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载体、烷基铝氧烷、茂金属化合物已在上文中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方法通过在晶化前加入硅胶,并采用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配以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模板剂,使得正硅酸乙酯水解产生的二氧化硅包覆在硅胶表面,共同构成球形介孔二氧化硅。
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先后在载体上负载烷基铝氧烷和茂金属化合物。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将烷基铝氧烷和茂金属化合物负载在所述载体上。优选地,先后在载体上负载烷基铝氧烷和茂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载体与第一溶液接触,所述第一溶液含有所述烷基铝氧烷和第一溶剂;将脱除了第一溶剂的载体与第二溶液接触,所述第二溶液含有所述茂金属化合物和第二溶剂,并脱除第二溶剂。所述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均为甲苯。
本发明对于将所述载体与第一溶液接触以及将脱除了所述第一溶剂的载体与第二溶液接触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方法,例如:浸渍、喷涂。采用浸渍的方法可以使得溶液更充分的进入载体上的孔道内,因此,本发明优选浸渍。
将载体与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接触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载体与所述第一溶液接触的条件可以包括:时间为1-10小时,温度为25-80℃;将所述脱除了第一溶剂的载体与所述第二溶液接触的条件可以包括:时间为0.3-2小时,温度为25-80℃。
根据本发明,甲苯在使用前优选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进行精制,例如:可以通过将甲苯在钠上回流24-48小时来进行精制,以除去溶剂中水等杂质。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负载所述烷基铝氧烷和所述茂金属化合物之前,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载体在300-900℃的温度下加热7-10小时,以除去载体表面的羟基以及载体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例如:水)。
根据本发明,所述惰性气体可以为各种不与载体、烷基铝氧烷、茂金属化合物发生化学相互作用的各种气体。例如,所述惰性气体可以为氮气、氩气。
根据本发明,所述烷基铝氧烷和茂金属化合物在所述载体上的负载量使得以所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茂金属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的总量可以为20-70重量%,优选30-60重量%,更优选为40-50重量%,更进一步优选为44-45重量%;所述载体的含量可以为30-80重量%,优选为40-70重量%;更优选为50-60重量%,更进一步优选为55-56重量%;所述烷基铝氧烷中的铝与所述茂金属化合物中的M的摩尔比可以为50-500∶1,最优选的摩尔比为341∶1。
根据本发明,所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1步,将三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加入到盐酸水溶液中,按摩尔投料比,三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水∶氯化氢=1∶300-700∶10000-20000∶100-500,优选为1∶550-650∶10000-13000∶150-480,特别优选为1∶595∶11628∶329,在25-60℃温度下搅拌至溶解;
第2步,在上一步所得溶液中加入正硅酸乙酯,在25-60℃温度下搅拌1-2小时后加入硅胶,再搅拌10-40小时;所述正硅酸乙酯与硅胶的重量比可以为3-6∶1,优选为4-5∶1,更优选为4.45∶1。
第3步,将晶化后产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球形介孔二氧化硅原粉;
第4步,将所得球形介孔二氧化硅原粉在马弗炉中在250-800℃温度下煅烧10-40小时,脱除模板剂,得到脱除模板剂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
第5步,热活化步骤,将上步所得球形介孔二氧化硅在氮气保护下,于300-900℃煅烧7-10小时,得到热活化后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
第6步,将热活化后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转移至经氮气充分置换后的反应器中,加入甲苯和烷基铝氧烷,按摩尔比计,球形介孔二氧化硅(以二氧化硅计)∶甲苯∶烷基铝氧烷的用量比为1∶10-100∶0.1-2,优选为1∶20-90∶0.3-1.5,更优选为1∶33.2∶1.2,再于25-80℃搅拌1-10小时,完毕后,再用己烷洗涤2次,之后将固体用氮气吹干,得到负载甲基铝氧烷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
第7步,在氮气保护下,将负载甲基铝氧烷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反应器中,加入溶剂搅拌制成浆液;在预先用氮气置换过的容器中将茂金属化合物溶解制成溶液,在25-80℃搅拌条件下,缓慢将茂金属化合物溶液滴加到反应器中,按摩尔比计,球形介孔二氧化硅(以二氧化硅计)∶甲苯∶茂金属化合物的用量比为1∶20-150∶2×10-3-19×10-3,优选为1∶33.2∶11×10-3,搅拌反应0.3-2小时,反应结束后,静置,滤出液体,用甲苯和己烷洗涤,用氮气吹干,得到所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烷基铝氧烷的分子量以RAlO计,其中R为烷基,例如甲基铝氧烷的分子量以CH3AlO计,为58。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X射线衍射分析在购自德国Bruker AXS公司公司的型号为D8 Advance的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透射电镜分析在购自荷兰FEI公司公司的型号为Tecnai 20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上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在购自美国FEI公司的型号为XL-30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上进行。元素分析在购自美国安杰伦公司型号为7500CX的仪器上进行。
氮气吸附-脱附实验条件包括:美国康塔公司Autosorb-1氮气吸脱附仪,样品在200℃脱气4小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将2.0克P123(在美国化学文摘的登记号为9003-11-6的物质,其平均分子量Mn=5800)和15克N,N-二甲基甲酰胺(DMF)加入到11.2克37%的盐酸和64ml水的溶液中,在40℃搅拌至P123完全溶解;再将4.45克正硅酸乙酯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在40℃搅拌1小时,再加入1克工业用955硅胶,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原粉球形介孔二氧化硅;将球形介孔二氧化硅在马弗炉中600℃煅烧24小时,脱除模板剂,得到最终产物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命名为GJ-MBQ)。
将球形介孔二氧化硅GJ-MBQ在氮气保护下400℃煅烧10小时,以脱除羟基和残存水分,从而得到经热活化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
将0.34克经热活化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转移至经氮气充分置换后的25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精制的20毫升甲苯、0.38克甲基铝氧烷(购自美国雅宝公司)于50℃搅拌4小时,最后将固体用氮气吹干,得到负载有甲基铝氧烷的GJ-MBQ(命名为MAO/GJ-MBQ)。
在氮气保护下,将得到的MAO/GJ-MBQ全部加入到250毫升玻璃反应器中,加入20毫升精制的甲苯,30℃下,缓慢滴加26毫克的rac-乙烯双(1-茚基)二氯化锆(购自Alfa Aesar),搅拌反应0.5小时。反应结束后,静置,分层后滤出液体,用10毫升甲苯洗涤三次,将固体用氮气吹干,得到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命名为MAO/GJ-MBQ-YIN)。用XRD、氮气吸附-脱附实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ICP元素分析来对该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进行表征。
图1是球形介孔二氧化硅载体GJ-MBQ的小角X-射线衍射图,图2是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MAO/GJ-MBQ-YIN的小角X-射线衍射图,横坐标单位为2θ(°),纵坐标为强度。由XRD谱图可以明显看出,复合载体GJ-MBQ和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MAO/GJ-MBQ-YIN均出现小角度谱峰,说明负载茂金属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MAO/GJ-MBQ-YIN具有介孔材料所特有的二维六方孔道结构,在整个负载过程中介孔部分结构保持稳定。
图3和图4分别为球形介孔二氧化硅载体GJ-MBQ与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MAO/GJ-MBQ-YIN的N2吸脱附曲线图,其中,横坐标为相对压力,单位为p/p0,纵坐标为孔体积吸附,单位为cm3/gSTP。图4表明MAO/GJ-MBQ-YIN具有尖锐的毛细管冷凝速率的IV型等温线,该等温线拥有H1滞后环,这表明MAO/GJ-MBQ-YIN具有均一的孔径尺寸分布。
图5和图6分别为复合介孔二氧化硅载体GJ-MBQ与MAO/GJ-MBQ-YIN的孔径分布图,其中,横坐标为孔径,单位为nm,纵坐标为dv/dlog,单位为cm3/g。由图6可以看出,MAO/GJ-MBQ-YIN具有六方的介孔结构,并且孔道结构非常均匀。
图7是扫描电镜照片,a1、a2为复合介孔二氧化硅载体GJ-MBQ的扫描电镜照片,b1、b2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MAO/GJ-MBQ-YIN的扫描电镜照片。由图可以看出,GJ-MBQ粒径为20-80μm,MAO/GJ-MBQ-YIN的粒径与GJ-MBQ基本相同,负载茂金属GJ-MBQ粒径分散,形貌基本为球形,这说明在负载过程中MAO/GJ-MBQ-YIN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
图8为球形介孔二氧化硅(a)、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b)的透射电镜照片(TEM)。由图可以看出,样品在负载茂金属前、后均显示有介孔材料所特有的二维六方孔道结构,表明样品的介孔孔道结构在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后基本保持不变。这一结论和XRD谱图得到的结论保持一致。
表1为球形介孔二氧化硅载体GJ-MBQ和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MAO/GJ-MBQ-YIN的孔结构参数。
表1孔结构参数
  样品   比表面积   孔容   最可几孔径
  (m2/g)   (ml/g)   (nm)
  GJ-MBQ   602   0.8   4.0
  GJ-MBQ-YIN   167   0.2   3.9
由上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球形介孔二氧化硅载体GJ-MBQ在负载茂金属后,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孔径均有所减小,这说明在负载反应过程中茂金属进入到球形介孔二氧化硅的内部。
元素分析ICP结果显示,负载了甲基铝氧烷(MAO)和茂金属化合物双rac-乙烯双(1-茚基)二氯化锆的球形介孔二氧化硅MAO/GJ-MBQ-YIN的铝含量为20.2重量%,Zr的含量为0.2重量%,Al/Zr的摩尔比为341∶1。经换算得知,以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甲基铝氧烷(MAO)和茂金属化合物的总含量为44.3重量%,载体的含量为55.7重量%。
实验实施例1
本实验实施例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在2升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中,用氮气和乙烯各置换三次,然后加入200毫升己烷,将釜温升至80℃,再加入800毫升己烷,随着己烷的加入,加入2毫升的浓度为1摩尔/升的三乙基铝(TEA)己烷溶液,接着加入55.7毫克MAO/GJ-MBQ-YIN,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1.0MPa并维持为1.0MPa,在70℃反应1小时。得到114克聚乙烯颗粒粉料,该聚乙烯颗粒粉料的堆密度(BD)为0.293g/ml,熔融指数MI2.16=0.048g/10min。经计算确定,催化剂的效率为2047gPE/gcat·h(即,9.3×107g PE/mol Zr·h)。
实验实施例2
本实验实施例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在2升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中,用氮气和乙烯各置换三次,然后加入200毫升己烷,将釜温升至70℃,再加入800毫升己烷,随着己烷的加入,加入2毫升的浓度为1摩尔/升的三乙基铝(TEA)己烷溶液和10毫升己烯,接着加入43毫克的MAO/GJ-MBQ-YIN,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1.0MPa并维持为1.0MPa,在70℃反应1小时。得到59克聚合物,该聚合物的堆密度(BD)为0.302g/ml,熔融指数MI2.16=0.185g/10min。经计算确定,催化剂的效率为1372gPE/gcat·h(即,6.3×107g PE/mol Zr·h)。
对比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硅胶(ES955)负载茂金属催化剂rac-乙烯双(1-茚基)二氯化锆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第1步,将ES955硅胶在氮气保护下400℃煅烧10小时(热活化),脱除羟基和残存水分,得到热活化后的ES955硅胶;
第2步:在氮气保护下,将0.44克ES955硅胶加入到反应器中,加入0.45克MAO和10ml甲苯溶液,在50℃条件下,搅拌反应4小时后,用甲苯洗涤3次,完毕后,再用20毫升己烷洗涤三次,最后将固体用氮气吹干,得到烷基铝氧烷/ES955硅胶络合物载体(MAO/ES955)。
第3步:在氮气保护下,将烷基铝氧烷/ES955硅胶络合物载体加入到反应器中,加入精制的甲苯20毫升,搅拌制成浆液,30℃下,缓慢滴加20.7毫克的茂金属催化剂前体rac-乙烯双(1-茚基)二氯化锆,搅拌反应0.5小时。反应结束后,静置,滤出液体,用10毫升甲苯洗涤三次,接着,用40毫升己烷洗涤两次,将固体用氮气吹干。将所得的负载催化剂命名为ES955-YIN。
负载了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和茂金属催化剂rac-乙烯双(1-茚基)二氯化锆的955硅胶的铝含量为16.1%,Zr的含量为0.4%,Al/Zr的摩尔比为136∶1。经换算得知,以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甲基铝氧烷(MAO)和茂金属化合物的总含量为36.4重量%,载体的含量为63.6重量%。
实验对比例1
本实验对比例用来说明对比例1中制备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ES955-YIN)的催化活性。
采用硅胶ES955-YIN为催化剂,聚合过程同实验实施例1,加入109.4毫克上述制备对比例1制得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ES955-YIN,结果得到72g聚乙烯颗粒粉料,聚合结果:催化剂效率为660gPE/gcat·h(1.5×107gPE/molZr·h),堆密度(BD)为0.316g/ml,熔融指数:MI2.16=0.006g/10min。
实验对比例2
本实验对比例用来说明对比例1中制备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ES955-YIN的催化活性。
采用硅胶ES955-YIN为催化剂,聚合过程同实验实施例2,加入120.5毫克上述制备对比例1制得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ES955-YIN,结果得到43克聚乙烯颗粒粉料,聚合结果:催化剂效率为357gPE/gcat·h(0.8×107gPE/molZr·h),堆密度(BD)为0.263g/ml,熔融指数:MI2.16=0.031g/10min。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例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包括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茂金属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球形介孔二氧化硅,其中,所述载体的平均粒子直径为20-80微米,比表面积为400-700平方米/克,孔容为0.3-1.5毫升/克,最可几孔径为3-20纳米;所述茂金属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Figure FSA00000463978300011
式1
其中,M为钛、锆和铪中的一种,X为卤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以所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茂金属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的总量为20-70重量%,所述载体的含量为30-8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所述载体的平均粒子直径为20-80微米,比表面积为420-680平方米/克,孔容为0.6-1.2毫升/克,最可几孔径为3-15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所述烷基铝氧烷中的铝与所述茂金属化合物中的M的摩尔比可以为50-500∶1,优选为300-400∶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所述烷基铝氧烷中的烷基为C1-C5的烷基,优选所述烷基铝氧烷为甲基铝氧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所述茂金属化合物中的M为锆,X为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所述茂金属化合物为rac-乙烯双(1-茚基)二氯化锆,所述烷基铝氧烷为甲基铝氧烷。
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所述载体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模板剂、N,N-二甲基甲酰胺和盐酸在25-60℃温度下搅拌至溶解;
(2)将步骤(1)所得溶液与正硅酸乙酯在25-60℃温度下搅拌1-2小时;
(3)将步骤(2)所得产物与硅胶混合后在晶化条件下晶化;
(4)将步骤(3)所得晶化产物加热,脱除模板剂;
所述模板剂为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所述晶化条件包括:晶化温度为25-60℃,晶化时间为10-40小时;所述脱除模板剂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50-800℃,时间为10-40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按摩尔比计,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水∶氯化氢=1∶300-700∶10000-20000∶100-500,所述正硅酸乙酯∶硅胶的重量比为3-6∶1。
11.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先后在载体上负载烷基铝氧烷和所述茂金属化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负载烷基铝氧烷之前,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载体在300-900℃的温度下加热7-10小时。
CN201110080395.7A 2011-03-31 2011-03-31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731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0395.7A CN102731687B (zh) 2011-03-31 2011-03-31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0395.7A CN102731687B (zh) 2011-03-31 2011-03-31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1687A true CN102731687A (zh) 2012-10-17
CN102731687B CN102731687B (zh) 2014-02-05

Family

ID=46988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0395.7A Active CN102731687B (zh) 2011-03-31 2011-03-31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3168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0966A (zh) * 2018-07-06 2019-01-08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硅藻土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496617A (zh) * 2018-05-17 2019-1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异丁烷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的方法
WO2020083386A1 (zh) * 2018-10-26 2020-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介孔材料的聚烯烃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00223A (zh) * 2018-10-26 2020-05-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聚烯烃催化剂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78097A (zh) * 2021-06-03 2021-08-20 上海廷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RU2786576C2 (ru) * 2018-10-26 2022-12-22 Чайна Петролеум Энд Кемикал Корпорейшн Компонент катализатора для полиолефинов, содержащий мезопористый материал,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и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е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9377A1 (en) * 2001-11-15 2003-06-1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atalyst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olefin polymer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9377A1 (en) * 2001-11-15 2003-06-1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atalyst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olefin polymer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angmuir》 20071105 Jian Liu,et al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Mesoporous Silicas in a Mild Buffer Solution and Lysozyme Adsorption" 第7255-7262页 1-12 第23卷, 第13期 *
JIAN LIU,ET AL: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Mesoporous Silicas in a Mild Buffer Solution and Lysozyme Adsorption"", 《LANGMUIR》, vol. 23, no. 13, 5 November 2007 (2007-11-05), pages 7255 - 7262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6617A (zh) * 2018-05-17 2019-1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异丁烷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的方法
CN110496617B (zh) * 2018-05-17 2021-12-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异丁烷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的方法
CN109160966A (zh) * 2018-07-06 2019-01-08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硅藻土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0083386A1 (zh) * 2018-10-26 2020-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介孔材料的聚烯烃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00223A (zh) * 2018-10-26 2020-05-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聚烯烃催化剂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66302A (zh) * 2018-10-26 2021-07-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介孔材料的聚烯烃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00223B (zh) * 2018-10-26 2022-10-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聚烯烃催化剂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U2786576C2 (ru) * 2018-10-26 2022-12-22 Чайна Петролеум Энд Кемикал Корпорейшн Компонент катализатора для полиолефинов, содержащий мезопористый материал,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и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е
CN113278097A (zh) * 2021-06-03 2021-08-20 上海廷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1687B (zh) 201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1691B (zh)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CN102453159B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53123B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53144B (zh)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CN102731687B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0767A (zh) 一种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与应用
CN102453121B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0766A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54431A (zh) 双孔硅胶载体和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乙烯聚合的方法
CN102453142A (zh)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CN105524193A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8896B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8898B (zh)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CN102453143B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1688B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53139B (zh)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CN102731685B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1689B (zh)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CN102718900B (zh)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CN102731686B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8899B (zh)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CN102718895B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1690A (zh) 一种烯烃聚合的方法
CN102453141B (zh) 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53138A (zh) 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