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9785B - 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9785B
CN102729785B CN201110259372.2A CN201110259372A CN102729785B CN 102729785 B CN102729785 B CN 102729785B CN 201110259372 A CN201110259372 A CN 201110259372A CN 102729785 B CN102729785 B CN 1027297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frame
vehicle
movable framework
deflector
dischar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93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9785A (zh
Inventor
深见清澄
井田博之
矶部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29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9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9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97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22Wind deflectors for open roo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12),包括:设置在顶篷部(10)处的固定框架(21);定位在固定框架的上侧并且能够在升高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转动的可动框架(22);连接到固定框架和可动框架的网眼部件(23),其通过可动框架的转动进入升高状态和缩回状态,网眼部件在升高状态延伸在顶篷部的表面上方;以及将可动框架偏压到升高位置的弹簧部件(25)。固定框架包括连接部(21a),其连接到网眼部件并且设置在排放部(16)的上侧,排放部(16)沿着开口的前侧内周缘形成。连接部布置成相对于排放部具有间隙。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被公开在例如DE19603670(后面,称为参考文献1)中。在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偏转器设备(风偏转器)安装在形成于车辆顶篷处的顶篷开口的前缘。在处于滑动顶篷系统中的用于打开和关闭顶篷开口的可移动面板被打开的情形中,偏转器设备升高到车辆顶篷上方。偏转器设备包括固定框架,其沿顶篷开口的前缘延伸并且固定到沿着顶篷开口的前缘延伸的安装框架。偏转器设备进一步包括可动框架,其经由枢转装置能够转动地连接到固定框架,以致能够在缩回位置和升高位置之间移动。可动框架通过弹性部件被偏压进入升高位置。此外,具有柔性和透气性性质的柔性织物或塑料薄片布置在固定框架和可动框架之间。当可动框架转移进入升高位置以致和可移动面板一起升高到车辆顶篷上方时,柔性织物被伸展。柔性织物降低了在风进入车辆顶篷的顶篷开口时产生的空气振动(即,风扰动)。
车辆顶篷可形成有排放部,其用于沿着顶篷开口的前缘排放水。在排放部和偏转器设备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并排设置的情形下,如在参考文献1中,用于车辆顶篷处的顶篷开口的空间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减小在滑动顶篷系统的预定空间之内。
因此,存在对以下这种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的需求:其中用于车辆顶篷处的顶篷开口的空间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被扩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偏转器设备用于沿着在车辆的顶篷部中形成的开口的前侧内周缘布置,偏转器设备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设置在顶篷部处;可动框架,可动框架定位在固定框架的上侧并且能够在升高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转动;网眼部件,网眼部件连接到固定框架和可动框架,并且通过可动框架的转动进入升高状态和缩回状态,网眼部件在升高状态延伸在顶篷部的表面上方;以及弹簧部件,弹簧部件将可动框架偏压到升高位置;固定框架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到网眼部件并且设置在排放部的上侧,排放部沿着开口的前侧内周缘形成,连接部布置成相对于排放部具有间隙。
因此,固定框架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成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排放部交叠。因此,相比于固定框架和排放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并排布置的情形,用于顶篷部的开口的空间在纵向方向上被扩大。另外,由于固定框架连接到网眼部件的连接部设置在排放部的上侧同时在它们之间有间隙,所以抑制网眼部件与排放部内的诸如雨水的液体进行接触。
偏转器设备还包括保持器部件,保持器部件保持固定框架的连接部并且布置在排放部和连接部之间。
因此,通过保持器部件可稳定地维持在固定框架的连接部和排放部之间的间隙。
保持器部件支承弹簧部件。
因此,保持器部件支承固定框架和弹簧部件两者,由此抑制了部件数量的增加。
保持器部件相对于固定框架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缘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因此,可抑制偏转器设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扩大。
附图说明
从下面参照附图的详细说明中,本公开的前述及另外的特征和特点将变得比较明显,图中:
图1是安装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偏转器的顶篷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安装偏转器的遮阳顶篷设备的平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偏转器的透视图;
图4A是偏转器的可动框架的侧视图;
图4B是沿着图4A中的线IVB-IVB截取的剖视图;
图5A是偏转器的保持器部件和扭力弹簧的平面图;
图5B是保持器部件和扭力弹簧的侧视图;
图6A是处于缩回位置的偏转器的剖视图;
图6B是处于升高位置的偏转器的剖视图;以及
图7是示意出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另一示例的可动框架和扭力弹簧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诸如左、右、前、后、顶和底的方向和定向对应于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被安装的车辆的方向和定向。如在图1中示意出的,用作车辆的顶篷部的顶篷10例如包括顶篷开口10a,其用作开口并且基本上具有矩形形状。安装在顶篷10处的遮阳顶篷设备11包括偏转器12,其布置并且支承在顶篷开口10a的前缘(前侧内周缘)处。偏转器12用作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例如,遮阳顶篷设备11还包括可移动面板13,其基本上具有矩形形状并且由玻璃板形成。可移动面板13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移动,以由此打开和关闭顶篷开口10a。
附接于顶篷10的偏转器12相对于偏转器12的后部转动,以由此移动前部向上,即,偏转器12能在向上的方向上倾斜。当可移动面板13执行打开操作以由此延伸在顶篷10的上表面上方时,偏转器12通过与可移动面板13松开倾斜向上(即,偏转器12进入升高状态或位置)。另一方面,当可移动面板13执行关闭操作以由此缩回在顶篷10的上表面下方时,偏转器12被可移动面板13挤压向下(即,偏转器12进入缩回状态或位置)。在顶篷开口10a打开的情形中,偏转器12进入升高位置,由此抑制由于风侵入车辆内部造成的空气振动(即,风扰动)。
附接到顶篷10的可移动面板13相对于可移动面板13的前部转动,以由此移动后部向上,即,可移动面板13在向上方向上能倾斜并且沿车辆的纵向方向能滑动。在可移动面板13执行打开和关闭操作的情形下,可滑动面板13在倾斜向上状态中滑动。也就是,外部滑动类型适用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遮阳顶篷设备11。
如在图2中示意出的,遮阳顶篷设备11包括一对导轨14,导轨14布置并且固定到顶篷开口10a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缘。导轨14中的每一个,例如,其由铝合金挤压材料制成,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同时其在纵向方向上具有不变的横截面。驱动机构分别能滑动地附接到导轨14,以致驱动可移动面板13以打开和关闭。可移动面板13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缘部固定到并且支承到导轨14的驱动机构,使得可移动面板13布置在它们之间。
遮阳顶篷设备11包括处于顶篷开口10a的前缘处的前壳体15。由树脂制成的前壳体15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致连接导轨14的前端部。如在图2和6中示意出的,排放部16形成在前壳体15处以致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排放部16包括前壁部16a、后壁部16b和底部16c,以由此形成上侧开口的箱形。排放部16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在车辆的向后方向上弯曲以致面对各个导轨14。由于排放部16,前壳体15形成在上侧具有开口的箱形,以由此限定用于偏转器12的存放空间并且起到围绕顶篷开口10a的排放通道的功能。另外,导轨排放部14a形成在各个导轨14处以致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导轨排放部14a连接到前壳体15的排放部16,使得收集在导轨排放部14a中的液体流入排放部16内。收集在排放部16中的液体从如图6A和6B中示意出的在前壳体15处一体形成的出口17排泄到外部。
下面将说明偏转器12和支承偏转器12的结构。如在图3中示意出的,偏转器12包括由导轨14和前壳体15支承的固定框架21、定位在固定框架21的上侧的可动框架22、以及在固定框架21和可动框架22之间延伸的网眼部件23。在图3中,省去对网眼部件23的示意。
固定框架21包括前部21a,其在排放部16的上侧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一对侧部21b,其连接到前部21a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以致在车辆的向后方向上延伸。固定框架21的前部21a由一对保持器部件24支承,所述一对保持器部件24固定地设置在前壳体15的排放部16上。侧部21b的后端通过螺钉S1分别从上侧固定到导轨14。
保持器部件24相对于固定框架21的各个侧部21b定位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具体地,保持器部件24布置在离开前壳体15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处,使得从中心到相应位置的距离基本上相同。保持器部件24具有基本相同的配置,以致关于前壳体15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
图5A和5B是平面图和侧视图,每幅图示意出当从车辆的前面看时设置在左侧的保持器部件24;以及用作附接到保持器部件24的弹簧部件的扭力弹簧25。由树脂一体地制成的保持器部件24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板形基部31,其与排放部16的底部16c接触;前壁部32,其从基部31的前缘向上延伸;以及内壁部33,其从基部31的内缘向上延伸。保持器部件24进一步包括突起部34,其从基部3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向后延伸。突起部34包括螺钉插入孔34a,其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穿透。如在图3中示意出的插入两个保持器部件24的螺钉插入孔内的螺钉S2被拧紧并且固定到前壳体15的排放部16。
保持器部件24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弹簧支承柱35,其连接到内壁部33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以致定位在基部31的上侧。弹簧支承柱35用作弹簧支承部并且基本上具有柱面形状的横截面。弹簧支承柱35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基本上等于基部3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弹簧支承柱35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其用作固定端;以及在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其用作自由端,由此以悬臂方式支承扭力弹簧25。
保持器部件24中的每一个还包括:延伸部36,其从前壁部32向前延伸并且向上弯曲,以由此基本上形成L形;以及夹持部37,其用作框架支承部并且在延伸部36的端部处形成弓形。夹持部37具有下述形状,即,基本上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穿透的圆柱体的上侧打开。固定框架21的前部21a从上侧组装在夹持部37上。固定框架21的前部21a因此被保持在夹持部37处。
下面将说明在前壳体15的排放部16和固定框架21之间的位置关系。固定框架21定位在排放部16的底部16c的上侧并且通过设置在底部16c上的保持器部件24支承,以致相对于排放部16的底部16c具有间隙。也就是,固定框架21的至少一部分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交叠排放部16,相比于固定框架21和排放部16在纵向方向上并排布置的情形,其可导致在纵向方向上用于顶篷开口10a的扩大的空间。
除了上述的固定框架21之外,偏压可动框架22的扭力弹簧25也由各个保持器部件24支承。扭力弹簧25中的每一个均由基本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线材制成。扭力弹簧25的卷绕部41围绕保持器部件24的支承柱35布置。也就是,卷绕部41的轴线基本上平行于弹簧支承柱35的轴线。在组装时,卷绕部41从其自由端附接到弹簧支承柱35。
从卷绕部4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拉出的一端卷绕部向后延伸以形成臂部42。从卷绕部41在宽度方向上的内端拉出的另一端卷绕部形成接合端部43,其经由形成在保持器部件24的基部31处的切割部31a与排放部16的底部16c接合。由于扭力弹簧25的接合端部43从下侧与排放部16的底部16c接合,所以臂部42被向上偏压。臂部42充分长于接合端部43并且在中间部分处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弯曲,如在图5A中所示意的。
如在图5A和5B中示意出的,用作滑动部并且由树脂制成的滑动部件44固定地设置在臂部42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处。滑动部件44包括滑动表面45,其形成为当从侧向看时(见图5B)相对于弹簧支承柱35的轴线基本上在臂部42的转动方向上弯曲。滑动表面45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平面形状。滑动部件44还包括用作接合部的接合凹部46。
可动框架22包括:前部22a,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侧部22b,它们连接到前部22a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并且向后延伸。可动框架22的侧部22b的后端分别通过固定到导轨14的支承部件26能转动地支承。具体地,支承部件26包括旋转轴27,其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以致插入形成在可动框架22的侧部22b的各个后端处的连接孔22c内。因此,可动框架22被构造成相对于在侧部22b的后端处的旋转轴27能转动,使得前部22a向上和向下移动。支承部件26利用螺钉S3分别从上侧固定到导轨14。
如在图4A和4B中示意出的,引导凹槽51形成在可动框架22的侧部22b的下侧表面处(面对固定框架21),以致在侧部22b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引导凹槽51包括:上底部52,其在侧部22b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侧壁部53,它们从上底部52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缘处向下延伸。侧壁部53在侧部22b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形成在上底部52处的下侧表面52a包括滑动表面,其具有平面形状并且能与形成在扭力弹簧25处的滑动部件44一起滑动。如在图4B中示意出的,引导凹槽51中的每一个通过上底部52和侧壁部53基本上形成为其横截面向下开口的U形。
可动框架22由具有圆形中空形状的金属部件形成。狭槽形成在金属部件的在对应于侧部22b中的每一个的范围内的适当位置处,以由此限定在相对于狭槽的端侧的预定部分。预定部分被压制加工以致形成引导凹槽51。另外,金属部件的由狭槽限定的不被压制加工的部分形成接合部54,其与滑动部件44的接合凹部46能够接合。如在图4B中示意出的,包括侧部22b中的每一个的接合部54的圆柱状部基本上形成为方形横截面。
附接到扭力弹簧25的滑动部件44中的每一个装配到引导凹槽51。滑动部件44的滑动表面55在其宽度方向上与引导凹槽51的上底部52的下侧表面52a彻底进行接触。由此,扭力弹簧25在其移动或转动方向上相对于卷绕部41向上作用的偏压力(即,向上偏压力)从臂部42经由滑动部件44作用到可动框架22的侧部22b中的每一个。另外,滑动部件44的接合凹部46被形成为向着可动框架22的侧部22b的接合部54开口,以致与接合部54能接合。
网眼部件23由具有柔性和渗透性的布制成。网眼部件23的下端部23a以下述方式连接到固定框架21,即,通过固定框架21的前部21a和侧部21b的一部分缠绕。另外,网眼部件23的上端部23b以下述方式连接到可动框架22,即,通过可动框架22的前部22a和侧部22b的一部分缠绕。
下面将参照图6A和6B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偏转器12的操作。在如图6A中示意出的可移动面板13关闭的状态下,可移动面板13的一部分定位在偏转器12上方。在该状态下,偏转器12的可动框架22接收扭力弹簧25的臂部42的偏压力,使得前部22a与可移动面板13进行接触。也就是,扭力弹簧25的偏压力经由可动框架22被可移动面板13接收。因此,可动框架22进入缩回状态。此时,偏转器12的网眼部件23缩回处于将在车辆的向后方向上从与固定框架21和可动框架22连接的部分偏转的状态。
在可移动面板13在车辆的向后方向上从前述关闭的状态滑动的状态下,可动框架22与可移动面板13松开。然后,可动框架22的两个侧部22b在相对于扭力弹簧25的卷绕部41的旋转方向上经由滑动部件44接收来自臂部42的向上的偏压力,使得可动框架22相对于旋转轴27向上移动(转动)。在可动框架22移动(转动)的情形中,臂部42的滑动部件44中的每一个在滑动部件44的滑动表面45与引导凹槽51的上底部52能滑动地接触的状态下,沿着引导凹槽51朝向可动框架22的前部22a移动。随后,如在图6B中示意出的,当滑动部件44的接合凹部46到达引导凹槽51的接合部54以致与其接合时,可动框架22维持在网眼部件23被维持以伸展拉紧的升高位置。
根据该实施方式,固定框架21的连接到网眼部件23的下端部23a的前部21a布置在前壳体15的排放部16上方,以致在它们之间具有间隙。由此,当偏转器12处于缩回状态时,抑制网眼部件23与收集在排放部16中的水进行接触。
另外,在扭力弹簧25将偏压力作用到可动框架22的状态下,在扭力弹簧25的卷绕部41处产生反作用力(力矩),以致移动或转动卷绕部41中的每一个的一个端部(面对臂部42)向下并且移动或转动卷绕部41中的每一个的另一个端部向上。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保持器部件44中的每一个的弹簧支承柱35的接收由前述力矩产生的向上负荷的端部(并且面对接合端部43)用作固定端,并且面对臂部42的相反端部用作自由端。
在壁部形成在基部3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缘处并且弹簧支承柱35在宽度方向上从壁部向内延伸的结构中,即,弹簧支承柱35的面对接合端部43的端部(内端部)用作自由端,弹簧支承柱35的自由端可通过力矩升高向上。因此,在弹簧支承柱35的自由端和排放部16的底部16c之间的距离增大,由此减少了扭力弹簧25的偏压力。另一方面,根据该实施方式,弹簧支承柱35的面对接合端部43的端部用作固定端,以由此限制该端部向上升起。结果,限制了扭力弹簧25中的每一个的偏压力的减少。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偏转器12依靠螺钉S1、S2和S3从上侧拧紧并固定,其可导致偏转器12的易于组装和更换。另外,保持器部件24中的每一个被配置成相对于前壳体15紧固固定框架21和扭力弹簧25两者。结果,偏转器12可被作为一个组件处理。具体地,例如,在更换偏转器12的情形中,螺钉S1、S2和S3首先被移除。然后,固定框架21、可动框架22、网眼部件23、保持器部件24、扭力弹簧25以及支承部件26被作为单独的组件处理。结果,可易于执行偏转器12的组装和更换。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固定框架21的用作连接到网眼部件23的连接部的前部21a设置在排放部16上方同时相对于排放部16具有间隙,该排放部16沿着顶篷开口10a的前缘形成。也就是,固定框架21的至少一部分布置成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排放部16交叠。因此,相比于固定框架21和排放部16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并排布置的情形,在该实施方式中扩大了用于顶篷10的顶篷开口10a的空间。另外,限制了网眼部件23与排放部16中诸如雨水之类的液体进行接触。
另外,根据该实施方式,保持器部件24布置在排放部16和前部21a之间,以致保持固定框架21的前部21a。因此,在固定框架21的前部21a和排放部16之间的间隙通过保持器部件24被稳定地维持。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保持器部件24支承固定框架21和扭力弹簧25两者,由此抑制了部件数量的增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偏转器12包括:固定框架21,其设置在顶篷10处;可动框架22,其定位在固定框架21的上侧并且能在升高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转动;网眼部件23,其连接到固定框架21和可动框架22并且通过可动框架22的转动进入升高状态和缩回状态;以及扭力弹簧25,其偏压可动框架22到升高位置。扭力弹簧25包括滑动部件44,其装配到形成在可动框架22处的引导凹槽51并且与引导凹槽51能滑动地进行接触,以在可动框架22转动的状态下传递扭力弹簧25的偏压力。扭力弹簧25还包括接合部54,当可动框架22处于升高位置时,接合部54与可动框架22接合。可动框架22被配置成通过与扭力弹簧25的接合部54接合维持在升高位置。由于可动框架22通过与扭力弹簧25接合维持在升高位置处,所以抑制了网眼部件23因为扭力弹簧25的偏压力相对于网眼部件23的作用而过量地延伸,如在网眼部件维持可动框架处于升高位置的结构中。因此,抑制由网眼部件的过量延伸造成的风的噪音的增大,其导致偏转器的高度增加。另外,由于可动框架22和扭力弹簧25彼此接合的位置不固定并且能滑动(可移动),所以可动框架22在转动的同时抑制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滑动。结果,根据该实施方式,遮阳顶篷设备11可被缩小尺寸,并且抑制了风的噪音的增大。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包括用作弹簧支承部的弹簧支承柱35和用作框架支承部的夹持部37的保持器部件24相对于固定框架21在宽度方向上的外缘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因此,可抑制偏转器1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扩大。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弹簧支承柱35以悬臂方式支承扭力弹簧25的卷绕部41。因此,扭力弹簧25的卷绕部41可被容易地组装在弹簧支承柱35上。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弹簧支承柱35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弹簧支承柱35的固定端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因此,弹簧支承柱35的自由端通过扭力弹簧25的反作用力被抑制升高。结果,可抑制扭力弹簧25的偏压力的减小。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滑动部44由树脂材料制成。因此,可抑制在滑动部件44能与引导凹槽51滑动地接触的时候产生异常噪音。
该实施方式可被改型或改变如下。根据该实施方式,扭力弹簧25经由各自的保持器部件24通过前壳体15支承。可替代地,扭力弹簧25可通过前壳体15或导轨14被直接地支承。
另外,根据该实施方式,保持器部件24保持固定框架21。可替代地,保持器部件24可被省去,使得固定框架21仅通过侧部21b的相应后端的固定来保持。此外,可替代地,当省去保持器部件24的同时,固定框架21可一体地形成在前壳体15处或导轨14处。
可适当地改变或改型引导凹槽51和扭力弹簧25的配置。例如,可应用如在图7中示意出的配置。在图7中,可动框架22的侧部22b中的每一个的外周被树脂模制,以由此形成树脂模制部22d。然后,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开口的引导凹槽61在侧部22b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扭力弹簧25的臂部42的端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以形成装配到引导凹槽61的弯曲端部62。在这一配置中,抑制了当臂部42可滑动地连接到引导凹槽61时产生异常噪音。在图7中,引导凹槽61形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向外侧。替代地,引导凹槽61可形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向内侧。此外,在图7中,可动框架22的侧部22b被树脂模制。替代地,树脂材料可设置在引导凹槽61的内侧。
根据该实施方式,保持器部件24的弹簧支承柱35的面对接合端部43的端部用作固定端,同时弹簧支承柱35的面对臂部42的相反端部用作自由端。可替代地,固定端和自由端可被反向规定。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扭力弹簧25用作弹簧部件,以偏压可动框架22。此时,弹簧部件不限于扭力弹簧25而可以是不同于扭力弹簧25的适当部件。
此外,通过与可移动面板13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相关联的电力,偏转器12可被升高或缩回。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用于顶篷10的顶篷开口10a的空间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被扩大。

Claims (2)

1.一种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12),所述偏转器设备(12)用于沿着在所述车辆的顶篷部(10)中形成的开口(10a)的前侧内周缘布置,所述偏转器设备包括:
固定框架(21),所述固定框架(21)设置在所述顶篷部(10)处;
可动框架(22),所述可动框架(22)定位在所述固定框架(21)的上侧并且能够在升高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转动;
网眼部件(23),所述网眼部件(23)连接到所述固定框架(21)和所述可动框架(22),并且通过所述可动框架(22)的转动进入升高状态和缩回状态,所述网眼部件(23)在所述升高状态延伸在所述顶篷部(10)的表面上方;以及
弹簧部件(25),所述弹簧部件(25)将所述可动框架(22)偏压到所述升高位置;
所述固定框架(21)包括连接部(21a),所述连接部(21a)连接到所述网眼部件(23)并且设置在排放部(16)的上侧,所述排放部(16)沿着所述开口(10a)的所述前侧内周缘形成,所述连接部布置成相对于所述排放部(16)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偏转器设备(12)还包括保持器部件(24),所述保持器部件(24)保持所述固定框架(21)的所述连接部(21a)并且被布置在所述排放部(16)和所述连接部(21a)之间,并且所述保持器部件(24)支承所述弹簧部件(25),
设置在所述弹簧部件(25)的臂部(42)处的滑动部件(44)至少在所述可动框架(22)的所述升高位置处装配至形成在所述可动框架(22)的侧部(22b)处的引导凹槽(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器设备(12),其中,所述保持器部件(24)相对于所述固定框架(21)的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缘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CN201110259372.2A 2011-03-29 2011-08-30 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97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3131 2011-03-29
JP2011073131A JP2012206579A (ja) 2011-03-29 2011-03-29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9785A CN102729785A (zh) 2012-10-17
CN102729785B true CN102729785B (zh) 2015-01-07

Family

ID=44512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937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9785B (zh) 2011-03-29 2011-08-30 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03406B2 (zh)
EP (1) EP2505401A3 (zh)
JP (1) JP2012206579A (zh)
CN (1) CN1027297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5581B2 (ja) * 2013-03-29 2016-05-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DE102013108891B4 (de) * 2013-08-16 2019-12-05 Webasto SE Windabweiser mit Ausstellmechanik
JP6252772B2 (ja) * 2014-03-31 2017-12-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JP6303868B2 (ja) * 2014-06-27 2018-04-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JP6154078B2 (ja) * 2014-09-03 2017-06-28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ディフレクタ構造
JP6154079B2 (ja) * 2014-09-03 2017-07-05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ディフレクタ構造
KR101585469B1 (ko) * 2014-09-15 2016-01-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선루프 디플렉터 지지구조
US9873314B1 (en) * 2016-10-25 2018-01-23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Sunroof wind deflector system
JP6919313B2 (ja) * 2017-05-11 2021-08-18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デフレクタ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33865A1 (de) * 1988-10-05 1990-04-12 Weinsberg Karosseriewerke Windabweiser
DE3922940C1 (en) * 1989-07-12 1990-07-19 Webasto Ag Fahrzeugtechnik, 8035 Stockdorf, De Car roof opening wind deflector - is strength fabric cut=off running across opening and is held by pivoting extenders
EP0744311A1 (de) * 1995-05-22 1996-11-2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Patentabteilung AJ-3 Fahrzeug mit einem Windabweiser
US6705673B1 (en) * 2002-09-27 2004-03-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atched wind deflector system
CN101049798A (zh) * 2006-04-06 2007-10-10 阿文美驰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滑动顶篷系统的导风器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6329U (ja) * 1983-09-03 1985-04-01 ダイキョ−・ベバスト株式会社 乗物の屋根窓におけるウインドデフレクタ装置
US4781410A (en) * 1987-01-05 1988-11-01 Webasto Sunroof, Inc. Removable roof assembly with improved wind deflector
JPH02106921U (zh) * 1989-02-13 1990-08-24
GB2268915B (en) * 1992-07-24 1995-08-02 Nissan Europ Tech Centre Roof opening device with wind deflector
DE19603670C1 (de) * 1996-02-02 1997-04-17 Webasto Karosseriesysteme Windabweiser für ein öffnungsfähiges Fahrzeugdach
JP2000085369A (ja) * 1998-09-16 2000-03-28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のディフレクタ
DE10210142A1 (de) * 2002-03-07 2003-09-18 Arvinmeritor Gmbh Windabweiser für ein Fahrzeugdach
FR2845038B1 (fr) * 2002-10-01 2004-12-10 Webasto Systemes Carrosserie Deflecteur en toile pour toit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systeme de deflecteur escamotable associe
DE10308583A1 (de) * 2003-02-27 2004-09-09 Arvinmeritor Gmbh Windabweiser für ein Fahrzeugdach
DE10336361B3 (de) * 2003-08-08 2005-06-16 Opel Eisenach Gmbh Windabweiser an einer Schiebedachöffn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04030804B3 (de) 2004-06-25 2006-01-05 Webasto Ag Windabweiser
DE102005033431B4 (de) 2005-07-18 2008-06-19 Webasto Ag Vorrichtung zur Beeinflussung einer Luftströmung an einem öffnungsfähigen Fahrzeugdach
DE102005054186B4 (de) * 2005-11-14 2009-11-26 Webasto Ag Windabweiser im Kraftfahrzeugbereich
DE102005054185B4 (de) 2005-11-14 2008-08-28 Webasto Ag Windabweiser im Kraftfahrzeugbereich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33865A1 (de) * 1988-10-05 1990-04-12 Weinsberg Karosseriewerke Windabweiser
DE3922940C1 (en) * 1989-07-12 1990-07-19 Webasto Ag Fahrzeugtechnik, 8035 Stockdorf, De Car roof opening wind deflector - is strength fabric cut=off running across opening and is held by pivoting extenders
EP0744311A1 (de) * 1995-05-22 1996-11-2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Patentabteilung AJ-3 Fahrzeug mit einem Windabweiser
US6705673B1 (en) * 2002-09-27 2004-03-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atched wind deflector system
CN101049798A (zh) * 2006-04-06 2007-10-10 阿文美驰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滑动顶篷系统的导风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48828A1 (en) 2012-10-04
CN102729785A (zh) 2012-10-17
US8403406B2 (en) 2013-03-26
JP2012206579A (ja) 2012-10-25
EP2505401A3 (en) 2013-11-27
EP2505401A2 (en) 2012-10-03
EP2505401A8 (en)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9785B (zh) 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
CN102729786B (zh) 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
JP5915581B2 (ja)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US20050275239A1 (en) Sunshade device
CN103994629B (zh) 使用双抽屉隔板的冰箱
WO2005021302A1 (en) Sliding window assembly having a removable sliding panel
US20170100995A1 (en) Vehicle deflector device
US9387749B2 (en) Sunroof apparatus
CN104723845A (zh) 用于车辆的遮阳板
JP5454257B2 (ja)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ー装置
JP2007131208A (ja) 車両用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US9186959B2 (en) Sunshade assembly
JP2006168439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ディフレクタ
KR101724827B1 (ko) 차량용 윈도우 글라스 이동장치
CN106246671B (zh) 一种用于相框生产的挤压设备
GB2289567A (en) Display apparatus
JP2007001411A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のデフレクタ装置
KR102163079B1 (ko) 윈도우 레귤레이터를 위한 케이블 가이드
CN216813583U (zh) 一种安防摄像头用防水钣金外壳
JP2019043272A (ja) デフレクター装置
JP3177742U (ja) 自動ドア装置
KR100683221B1 (ko) 헤드램프 장착장치
JP6520292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US20200009951A1 (en) Sunroof apparatus
CN105459962A (zh) 刮水板及其转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