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0617A - 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0617A
CN102700617A CN2012101772293A CN201210177229A CN102700617A CN 102700617 A CN102700617 A CN 102700617A CN 2012101772293 A CN2012101772293 A CN 2012101772293A CN 201210177229 A CN201210177229 A CN 201210177229A CN 102700617 A CN102700617 A CN 102700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ising
connecting rod
driving lever
side panel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72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0617B (zh
Inventor
蔡敢为
张�林
潘宇晨
王建亮
韦星全
周辅君
韦佳秀
韦卫卷
滕树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772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0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0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0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0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06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由车体、支撑板折叠机构、第一侧面折叠机构、第二侧面折叠机构以及顶盖折叠机构。支撑板折叠机构安装在车体上,第一侧面折叠机构和第二侧面折叠机构均安装在支撑板折叠机构上,顶盖折叠机构由第一箱盖板与第二箱盖板组成,第一箱盖板由安装在车体上的伺服电机驱动,第二箱盖板由安装在铰接处的伺服电机直接驱动。本发明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需要,通过控制伺服电机实现汽车两厢到三厢,三厢到两厢的转变,既具有两厢车的灵活性,又具有三厢车的储物空间以及实用性。

Description

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控机构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一种现代交通工具,由动力驱动,主要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牵引运载人员或货物。微型汽车产品具有燃料消耗少、价格便宜、使用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用途多、适应性广等特点,被广泛使用。而现代的微型汽车的后备箱在出厂时即已定型,即出厂时就分两厢车、三厢车,其空间结构无法根据不同的使用状态而转换。两厢车和三厢车各有不同的优点,两厢车没有后备箱,具有驾驶灵活停车方便,在拥挤的街道上和狭窄的车位上具有很大灵活性,水滴形状风阻最小等优点;三厢车具有外观比较体面,车内空间优于轴距相同的两厢车,行李空间比较大、行驶安全性那高等优点。可控机构是机构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伺服电机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新发展,可控机构可以通过编程及计算机对机构进行预编程控制和实时控制,通过引入可控机构,可以大大简化车厢折叠机构控制部分的复杂程度,方便进行智能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该机构能根据不同的使用状态方便地转换后备箱,能克服两厢车行李空间小,不便于装载,三厢车不灵活,不便于停车等问题,方便地实现汽车两厢车和三厢车之间的转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所述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由车体、支撑板折叠机构、第一侧面折叠机构、第二侧面折叠机构以及顶盖折叠机构组成。
所述支撑板折叠机构由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主动杆、第二主动杆、第三主动杆、第三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后板组成,所述第一底板通过第四铰孔与车体连接,所述第二底板通过第八铰孔与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主动杆一端通过第一铰孔与车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铰孔与第三连杆一端连接,第三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三铰孔与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十一铰孔与车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十铰孔与第一连杆一端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九铰孔与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三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四铰孔与车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五铰孔与第二连杆一端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六铰孔与第二底板连接,所述后板通过第七铰孔与第二底板连接,由安装在第七铰孔处的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杆、第二主动杆、第三主动杆分别由安装在车体上的伺服电机驱动。
所述第一侧面折叠机构由第四主动杆、第五连杆、第四侧面板、第三侧面板组成,所述第四侧面板通过第十三铰孔与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三侧面板通过第十五铰孔与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四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十七铰孔与车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球铰与第五连杆一端连接,第五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三球铰与第四侧面板连接,当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处于共线状态时,第三侧面板上的第二凸起卡入第四侧面板上的第一凹槽内,当第四主动杆通过第五连杆带动第四侧面板翻转时,第三侧面板随从第四侧面板一同翻转,所述第四主动杆由安装在车体上的伺服电机驱动。
所述第二侧面折叠机构由第五主动杆、第四连杆、第二侧面板、第一侧面板组成,所述第二侧面板通过第十二铰孔与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侧面板通过第十四铰孔与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五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十六铰孔与车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与第四连杆一端连接,第四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四球铰与第二侧面板连接,当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处于共线状态时,第一侧面板上的第一凸起卡入第二侧面板上的第二凹槽内,当第五主动杆通过第四连杆带动第二侧面板翻转时,第一侧面板随从第二侧面板一同翻转。所述第五主动杆由安装在车体上的伺服电机驱动。
所述顶盖折叠机构由第六主动杆、第六连杆、第一顶面板、第二顶面板组成,所述第一顶面板通过第二十二铰孔与车体连接,所述第六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十八铰孔与车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十九铰孔与第六连杆一端连接,第六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二十铰孔与第一顶面板一端连接,第一顶面板另一端通过第二十一铰孔与第二顶面板连接。所述第二顶面板由安装在第二十一铰孔处的伺服电机驱动。
所述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先通过顶盖折叠机构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升起并展开,后板在伺服电机驱动下转动至与底板垂直,支撑板折叠机构中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展平成水平状态,此时第一侧面板上的第一凸起卡入第二侧面板上的第二凹槽内,第三侧面板上的第二凸起卡入第四侧面板上的第一凹槽内,在伺服电机驱动下,第四主动杆带动第三侧面板、第四侧面板一起翻转,第五主动杆带动第一侧面板、第二侧面板一起翻转,当第一侧面板、第二侧面板、第三侧面板、第四侧面板垂直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时,顶盖折叠机构在伺服电机驱动下,第一顶面板、第二顶面板翻转至水平姿态,形成后备箱盖。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
1、本发明由伺服电机驱动,连杆传动,能够方便的实现两厢变三厢的转换,由于采用可控机构,可以大大简化车厢折叠机构控制部分的复杂程度,方便进行智能控制。
2、本发明可以方便的实现汽车由两厢到三厢或者由三厢到两厢的转换,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能够让汽车在需要灵活性时变为两厢车,在需要更多的载物空间时转变为三厢车,使汽车既具有两厢车的灵活性,又具有三厢车的载物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的支撑板折叠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的第二底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的第一、第二侧面折叠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的第一、第二侧面折叠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的顶盖折叠机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的顶盖折叠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对照图1,所述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由车体1、支撑板折叠机构、第一侧面折叠机构、第二侧面折叠机构以及顶盖折叠机构组成。
对照图1、图2、图3,所述支撑板折叠机构由第一底板24、第二底板14、第一主动杆36、第二主动杆33、第三主动杆3、第三连杆9、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5、后板15组成,所述第一底板24通过第四铰孔2与车体1连接,所述第二底板14通过第八铰孔25与第一底板24连接,所述第一主动杆36一端通过第一铰孔37与车体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铰孔35与第三连杆9一端连接,第三连杆9另一端通过第三铰孔39与第一底板24连接,所述第二主动杆33一端通过第十一铰孔40与车体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十铰孔34与第一连杆32一端连接,第一连杆32另一端通过第九铰孔29与第二底板14连接,所述第三主动杆3一端通过第四铰孔2与车体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五铰孔4与第二连杆5一端连接,第二连杆5另一端通过第六铰孔6与第二底板14连接,所述后板15通过第七铰孔8与第二底板14连接,由安装在第七铰孔8处的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杆36、第二主动杆33、第三主动杆3分别由安装在车体1上的伺服电机驱动。
对照图1、图4、图5,所述第一侧面折叠机构由第四主动杆11、第五连杆13、第四侧面板17、第三侧面板16组成,所述第四侧面板17通过第十三铰孔52与第一底板24连接,所述第三侧面板16通过第十五铰孔18与第二底板14连接,所述第四主动杆11一端通过第十七铰孔10与车体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球铰12与第五连杆13一端连接,第五连杆13另一端通过第三球铰47与第四侧面板17连接,当第一底板24与第二底板14处于共线状态时,第三侧面板16上的第二凸起43卡入第四侧面板17上的第一凹槽51内,当第四主动杆11通过第五连杆13带动第四侧面板17翻转时,第三侧面板16随从第四侧面板17一同翻转,所述第四主动杆11由安装在车体1上的伺服电机驱动。
对照图1、图4、图5,所述第二侧面折叠机构由第五主动杆45、第四连杆38、第二侧面板23、第一侧面板7组成,所述第二侧面板23通过第十二铰孔49与第一底板24连接,所述第一侧面板7通过第十四铰孔50与第二底板14连接,所述第五主动杆45一端通过第十六铰孔46与车体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44与第四连杆38一端连接,第四连杆38另一端通过第四球铰48与第二侧面板23连接,当第一底板24与第二底板14处于共线状态时,第一侧面板7上的第一凸起42卡入第二侧面板23上的第二凹槽41内,当第五主动杆45通过第四连杆38带动第二侧面板23翻转时,第一侧面板7随从第二侧面板23一同翻转。所述第五主动杆45由安装在车体1上的伺服电机驱动。
对照图1、图6、图7,所述顶盖折叠机构由第六主动杆26、第六连杆31、第一顶面板21、第二顶面板19组成,所述第一顶面板21通过第二十二铰孔22与车体1连接,所述第六主动杆26一端通过第十八铰孔20与车体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十九铰孔27与第六连杆31一端连接,第六连杆31另一端通过第二十铰孔28与第一顶面板21一端连接,第一顶面板21另一端通过第二十一铰孔30与第二顶面板19连接。所述第二顶面板19由安装在第二十一铰孔30处的伺服电机驱动。
对照图9、图8、图5、图6、图7,所述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由两厢变三厢的过程,先通过顶盖折叠机构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升起并展开,后板15在伺服电机驱动下转动至与底板14垂直,支撑板折叠机构中的第一底板24和第二底板14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展平成水平状态,此时第一侧面板7上的第一凸起42卡入第二侧面板23上的第二凹槽41内,第三侧面板16上的第二凸起43卡入第四侧面板17上的第一凹槽51内,在伺服电机驱动下,第四主动杆11带动第三侧面板16、第四侧面板17一起翻转,第五主动杆45带动第一侧面板7、第二侧面板23一起翻转,当第一侧面板7、第二侧面板23、第三侧面板16、第四侧面板17垂直于第一底板24和第二底板14时,顶盖折叠机构在伺服电机驱动下,第一顶面板21、第二顶面板19翻转至水平姿态,形成后备箱盖。
对照图7、图6、图5、图8、图9,所述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由三厢变两厢过程,顶盖折叠机构在伺服电机驱动下,第一顶面板21、第二顶面板19翻转并折叠收起,第一侧面折叠机构和第二侧面折叠机构在伺服电机带动下,第四主动杆11带动第三侧面板16、第四侧面板17一起翻转,第五主动杆45带动第一侧面板7、第二侧面板23一起翻转,当第一侧面板7、第二侧面板23、第三侧面板16、第四侧面板17翻转至与第一底板24、第二底板14平行位置时,支撑板折叠机构中的第一底板24和第二底板14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收起,同时后板15在伺服电机驱动下转动至与第一底板24和第二底板14平行位置,所述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由三厢变为两厢。

Claims (1)

1.一种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由车体、支撑板折叠机构、第一侧面折叠机构、第二侧面折叠机构以及顶盖折叠机构组成,
所述支撑板折叠机构由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主动杆、第二主动杆、第三主动杆、第三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后板组成,所述第一底板通过第四铰孔与车体连接,所述第二底板通过第八铰孔与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主动杆一端通过第一铰孔与车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铰孔与第三连杆一端连接,第三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三铰孔与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十一铰孔与车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十铰孔与第一连杆一端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九铰孔与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三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四铰孔与车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五铰孔与第二连杆一端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六铰孔与第二底板连接,所述后板通过第七铰孔与第二底板连接,由安装在第七铰孔处的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杆、第二主动杆、第三主动杆均由安装在车体上的伺服电机驱动,
所述第一侧面折叠机构由第四主动杆、第五连杆、第四侧面板、第三侧面板组成,所述第四侧面板通过第十三铰孔与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三侧面板通过第十五铰孔与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四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十七铰孔与车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球铰与第五连杆一端连接,第五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三球铰与第四侧面板连接,所述第三侧面板上分布有第二凸起,第四次面板上分布有第一凹槽,所述第四主动杆由安装在车体上的伺服电机驱动,
所述第二侧面折叠机构由第五主动杆、第四连杆、第二侧面板、第一侧面板组成,所述第二侧面板通过第十二铰孔与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侧面板通过第十四铰孔与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五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十六铰孔与车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铰与第四连杆一端连接,第四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四球铰与第二侧面板连接,所述第一侧面板上分布有第一凸起,第二侧面板上分布有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五主动杆由安装在车体上的伺服电机驱动,
所述顶盖折叠机构由第六主动杆、第六连杆、第一顶面板、第二顶面板组成,所述第一顶面板通过第二十二铰孔与车体连接,所述第六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十八铰孔与车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十九铰孔与第六连杆一端连接,第六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二十铰孔与第一顶面板一端连接,第一顶面板另一端通过第二十一铰孔与第二顶面板连接,所述第二顶面板由安装在第二十一铰孔处的伺服电机驱动。
CN2012101772293A 2012-05-31 2012-05-31 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0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72293A CN102700617B (zh) 2012-05-31 2012-05-31 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72293A CN102700617B (zh) 2012-05-31 2012-05-31 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0617A true CN102700617A (zh) 2012-10-03
CN102700617B CN102700617B (zh) 2013-11-20

Family

ID=46893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722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0617B (zh) 2012-05-31 2012-05-31 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061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7234A (zh) * 2012-10-25 2013-01-30 大连理工大学 四锁式三厢变两厢轿车
CN103359006A (zh) * 2013-07-24 2013-10-23 苏州市润凯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备箱
CN103950472A (zh) * 2014-04-30 2014-07-30 河南天功车业有限公司 带有伸缩货斗的双排电动车
CN109131124A (zh) * 2018-10-09 2019-01-04 四川天非尼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低速电动汽车后背篓装置
WO2019015509A1 (zh) * 2017-07-18 2019-01-24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箱装置
CN115288555A (zh) * 2022-07-25 2022-11-04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形后背门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8417Y (zh) * 2007-12-25 2008-12-03 上海奕代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
CN202669928U (zh) * 2012-05-31 2013-01-16 广西大学 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8417Y (zh) * 2007-12-25 2008-12-03 上海奕代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三厢车与两厢车的互换变形结构
CN202669928U (zh) * 2012-05-31 2013-01-16 广西大学 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7234A (zh) * 2012-10-25 2013-01-30 大连理工大学 四锁式三厢变两厢轿车
CN102897234B (zh) * 2012-10-25 2014-12-31 大连理工大学 四锁式三厢变两厢轿车
CN103359006A (zh) * 2013-07-24 2013-10-23 苏州市润凯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备箱
CN103950472A (zh) * 2014-04-30 2014-07-30 河南天功车业有限公司 带有伸缩货斗的双排电动车
WO2019015509A1 (zh) * 2017-07-18 2019-01-24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箱装置
CN109131124A (zh) * 2018-10-09 2019-01-04 四川天非尼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低速电动汽车后背篓装置
CN115288555A (zh) * 2022-07-25 2022-11-04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形后背门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0617B (zh)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0617B (zh) 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
US9586471B2 (en) Robotic omniwheel
CN103600796A (zh) 一种单轴驱动的两轮自平衡车
CN205930987U (zh) 背驮式自动引导运输车
CN106639443A (zh) 一种全方位驱动转向的agv小车
CN104228987A (zh) 一种轿车系统
CN202669928U (zh) 汽车两厢变三厢可控式折叠机构
CN105818861B (zh) 一种双桥双驱大型电动货车底盘
CN208792847U (zh) 一种平板式泊车机器人
CN205527526U (zh) 一种脚踏式可折叠升降货运车
CN105438254B (zh) 一种纯电动助力转向器
CN208883413U (zh) 多功能型自动导引运输车
CN208429011U (zh) 一种无人驾驶物流车及其车组
CN204915819U (zh) 八功能汽车及用于该车的伸缩轮总成
CN202669929U (zh) 具有变胞功能的汽车用两厢转换成三厢的机构
CN111319698B (zh) 一种智能物流分拣平台车
CN107226434A (zh) 一种可伸缩的叉车货叉辅助结构
CN201640800U (zh) 坐式自动行李箱
CN203807076U (zh) 一种叉车
CN102673658B (zh) 具有变胞功能的汽车用两厢转换成三厢的机构
CN102673657B (zh) 实现汽车两厢转换三厢的变胞机构
CN205387049U (zh) 遥控公路、铁路两用牵引车
CN207002143U (zh) 一种可伸缩的叉车货叉辅助结构
CN208036395U (zh) 无人驾驶转向装置及无人运输车
CN217868002U (zh) 潜伏式搬运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