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6664A - 一种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6664A
CN102696664A CN2012100996884A CN201210099688A CN102696664A CN 102696664 A CN102696664 A CN 102696664A CN 2012100996884 A CN2012100996884 A CN 2012100996884A CN 201210099688 A CN201210099688 A CN 201210099688A CN 102696664 A CN102696664 A CN 102696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panipyrim
flusilazole
difenoconazole
jun
cyproconaz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96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Welch Crop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Welch Crop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Welch Crop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Welch Crop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996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966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96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6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A选自嘧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80∶1。本发明组合物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都有较高活性,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菌谱。并具有用药量小、耐雨水冲刷,增效明显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在作物病害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嘧菌胺(Mepanipyrim)化学名称:(E)-2-(甲氧亚胺基)-N-甲基-2-[a-(2,5-二甲基苯氧基)邻甲苯基]乙酰胺, 分子式:C14H13N3。嘧菌胺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即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分泌,包括降低一些水解酶水平,据推测这些酶与病原菌进人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嘧菌胺同三唑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并咪唑类及乙霉威等无交互抗性,因此其对敏感或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性。 
氟硅唑(Flusilazole)化学名称:双(4-氟苯基)甲基(1H-1,2,4-三唑-1-基亚甲撑)硅烷,分子式:C16H15F2N3Si。三唑类杀菌剂。该药主要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子中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的病菌所致病害有效,对卵菌无效。 
氟环唑(Epoxiconazole)化学名称:(2RS,3SR)-3-(2-氯苯基)-2-(4-氟苯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氧乙烷,分子式:C17H13ClFN3O。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其活性成分氟环唑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且氟环唑分子对一种真菌酶(14-dencthylase)有强力亲和性,与目前已知的杀菌剂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菌原真菌。氟环唑可提高作物的凡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是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化学名称:1-(2-[4-(4-氯苯氧)-2-氯苯基]-4-甲基-1,3-二恶戊烷-2-基甲基)-H-1,2,4-三唑,分子式:C19H17Cl2N3O3。是一种内吸广谱杀菌剂,对多种蔬菜和果树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及黑星病等病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环丙唑醇(Cyproconazole)化学名称:2-(4-氯苯基)-3-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分子式:C15H18ClN3O。其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内吸性、保护性、治疗作用。 
戊菌唑(Penconazole)化学名称: 1-[2-(2,4-二氯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甲基]-1-氢-1,2,4-三唑,分子式:C13H15Cl2N3。属三氮杂环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通过作物的根、茎、叶等活性组织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株体内随体液向上传导。 
己唑醇(Hexaconazole)化学名称:(RS)-2-(2,4-二氯苯基)-1-(1H-1,2,4-三唑-1-基)-己-2-醇,分子式:C14H17Cl2X3O。属唑类杀菌剂,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化学名称:2-[(2RS)-2-(1-氯环丙基)-3-(2-氯苯基)-2-羟基丙基]-2H-1,2,4-三唑-3(4H)-硫酮,分子式:C14H15Cl2N3OS。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谷类、麦类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丙硫菌唑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型,对胚胎无毒性,对人和环境安全。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羊毛甾醇或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1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且有关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的相关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60~8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嘧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中之一种。
所述的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30~40︰1。 
所述的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嘧菌胺与氟硅唑的重量比为1︰5~35︰1;
嘧菌胺与氟环唑的重量比为1︰5~15︰1;
嘧菌胺与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为1︰2~20︰1;
嘧菌胺与环丙唑醇的重量比为1︰5~15︰1;
嘧菌胺与戊菌唑的重量比为1︰5~30︰1;
嘧菌胺与己唑醇的重量比为1︰2~20︰1;
嘧菌胺与丙硫菌唑的重量比为1︰10~15︰1。
所述的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可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 
所述的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的病害,所述的作物包括果树、蔬菜、粮食作物、观赏植物。 
所述的病害包括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早疫病、褐腐病、白腐病、炭疽病、赤星病、叶霉病、叶斑病、锈病、斑枯病、纹枯病、黑斑病、褐斑病、菌核病、枯萎病、斑点落叶病。 
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病害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2%~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成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6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2%~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增稠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稳定剂、抗冻剂等。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成分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1%~80%、活性成分B1%~6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1%~80%、活性成分B1%~6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1%~60%、活性成分B1%~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消泡剂0.1%~2%、增稠剂0.05%~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1%~60%、活性成分B 1%~50%、乳化剂1%~10%、分散剂1%~10%、溶剂0~20%、消泡剂0.1%~2%、增稠剂0.05%~2%、抗冻剂0%~8%、稳定剂0%~3%、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 1%~50%、乳化剂1%~15%、溶剂1%~10%、抗冻剂0%~8%、稳定剂0%~3%、消泡剂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1%~60%、活性成分B 1%~50%、溶剂1%~20%、乳化剂1%~12%、抗冻剂0%~8%、消泡剂0.1%~2%、增稠剂0.05%~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1%~60%、活性成分B 1%~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0%、分散剂2%~10%、溶剂1%~10%、乳化剂1%~7%、pH调节剂0.1%~5%、消泡剂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 1%~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2%、表面活性剂2%~15%、溶剂1%~15%、乳化剂1%~8%、消泡剂0.1%~2%、增稠剂0.05%~2%、pH调节剂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分散性 悬浮率 湿润时间 细度(通过45μm试验筛) 含水量
本发明所有实例 ≥90% ≥90% ≤90秒 ≥98% ≤2%
农药产品规格要求 ≥80% ≥80% ≤120秒 ≥95% ≤3%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分散性 悬浮率 湿润时间 细度(通过55μm试验筛) 含水量
本发明所有实例 ≥90% ≥90% ≤80秒 ≥99% ≤1.5%
农药产品规格要求 ≥80% ≥80% ≤120秒 ≥95% ≤3%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2012100996884100002DEST_PATH_IMAGE004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2012100996884100002DEST_PATH_IMAGE006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2012100996884100002DEST_PATH_IMAGE010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2012100996884100002DEST_PATH_IMAGE012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2012100996884100002DEST_PATH_IMAGE014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与持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2)农药用药量减少,降低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环境污染;(3)扩大了杀菌谱,对多种病害如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早疫病、褐腐病、白腐病、炭疽病、赤星病、叶霉病、叶斑病、锈病、斑枯病、纹枯病、黑斑病、褐斑病、菌核病、枯萎病、斑点落叶病都有较高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例1   55%嘧菌胺·氟硅唑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50%、氟硅唑5%、聚羧酸盐5%、润湿渗透剂F 4%、白炭黑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5%嘧菌胺·氟硅唑可湿性粉剂。
实例2  70%嘧菌胺·氟硅唑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60%、氟硅唑10%、木质素磺酸盐4.1%、拉开粉BX 5%、凹凸棒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70%嘧菌胺·氟硅唑可湿性粉剂。
实例3  42%嘧菌胺·氟硅唑水分散粒剂 
嘧菌胺40%、氟硅唑2%、木质素磺酸盐4.5%、润湿渗透剂F 5%、碳酸氢钠3.1%、轻质碳酸钙加至100%,混合制得42%嘧菌胺·氟硅唑水分散粒剂。
实例4  60%嘧菌胺·氟硅唑水分散粒剂 
嘧菌胺54%、氟硅唑6%、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尿素3%、凹凸棒土加至100%,混合制得60%嘧菌胺·氟硅唑水分散粒剂。
实例5  26%嘧菌胺·氟硅唑悬浮剂 
嘧菌胺25%、氟硅唑1%、木质素磺酸盐5%、皂角粉4%、硅油0.12%、甲基纤维素0.12%、甘油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6%嘧菌胺·氟硅唑悬浮剂。
实例6  45%嘧菌胺·氟硅唑悬乳剂 
嘧菌胺40%、氟硅唑5%、烷基苯磺酸钙盐4%、乙腈7%、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硅酮类0.1%、瓜胶0.15%、乙二醇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5%嘧菌胺·氟硅唑悬乳剂。
实例7  30%嘧菌胺·氟硅唑悬乳剂 
嘧菌胺25%、氟硅唑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植物油7%、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5%、癸酸0.1%、黄原胶0.12%、甘油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嘧菌胺·氟硅唑悬乳剂。
实例8  31%嘧菌胺·氟硅唑微乳剂 
嘧菌胺30%、氟硅唑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N-辛基吡咯烷酮9%、丙二醇3%、硅油0.1%、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31%嘧菌胺·氟硅唑微乳剂。
实例9   40%嘧菌胺·氟硅唑水乳剂 
嘧菌胺35%、氟硅唑5%、烷基苯磺酸钙4%、N-吡咯烷酮7%、丙三醇4%、有机硅0.15%、瓜胶0.13%、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40%嘧菌胺·氟硅唑水乳剂。
实例10   50%嘧菌胺·氟硅唑水乳剂 
嘧菌胺40%、氟硅唑1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4%、乙二醇甲醚7%、聚乙二醇3%、硅酮类0.11%、三聚磷酸钠0.13%、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50%嘧菌胺·氟硅唑水乳剂。
实例11   30%嘧菌胺·氟硅唑微囊悬浮剂 
嘧菌胺5%、氟硅唑25%、褐藻酸钠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植物油9%、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4%、PH调节剂盐酸与氢氧化钠共计1.8%、硅酮类0.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嘧菌胺·氟硅唑微囊悬浮剂。
实例12   36%嘧菌胺·氟硅唑微囊悬浮-悬浮剂 
嘧菌胺35%、氟硅唑1%、无患子粉5%、木质素磺酸盐4%、聚异氰酸酯5%、聚乙烯醇0.15%、N-吡咯烷酮8%、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4%、硅酮类0.12%、PH调节剂柠檬酸与氢氧化钠共计1.9%、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6%嘧菌胺·氟硅唑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实例1-12中氟硅唑换为氟环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13  60%嘧菌胺·氟环唑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40%、氟环唑2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4%、润湿渗透剂F 5%、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0%嘧菌胺·氟环唑可湿性粉剂。
实例14  35%嘧菌胺·氟环唑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30%、氟环唑5%、烷基萘磺酸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35%嘧菌胺·氟环唑可湿性粉剂。
实例15  80%嘧菌胺·氟环唑水分散粒剂 
嘧菌胺60%、氟环唑20%、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拉开粉BX 3%、葡萄糖2%、淀粉加至100%,混合制得80%嘧菌胺·氟环唑水分散粒剂。
实例16  60%嘧菌胺·氟环唑水分散粒剂 
嘧菌胺50%、氟环唑1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3%、皂角粉3%、氯化铝2%、轻质碳酸钙加至100%,混合制得60%嘧菌胺·氟环唑水分散粒剂。
实例17  50%嘧菌胺·氟环唑悬浮剂 
嘧菌胺40%、氟环唑10%、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十二烷基硫酸钠3.5%、硅酮类0.12%、阿拉伯胶0.1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0%嘧菌胺·氟环唑悬浮剂。
实例18   40%嘧菌胺·氟环唑悬浮剂 
嘧菌胺20%、氟环唑2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茶枯6%、硅酮类0.1%、黄原胶0.1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嘧菌胺·氟环唑悬浮剂。
实例19  30%嘧菌胺·氟环唑悬乳剂 
嘧菌胺27%、氟环唑3%、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N,N-二甲基甲酰胺8%、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5%、C8~10脂肪醇类0.1%、阿拉伯胶0.05%、丙三醇1.8%、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嘧菌胺·氟环唑悬乳剂。
实例20   33%嘧菌胺·氟环唑微乳剂 
嘧菌胺30%、氟环唑3%、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聚乙二醇4%、丙酮6%、癸酸0.15%、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3%嘧菌胺·氟环唑微乳剂。
实例21  20%嘧菌胺·氟环唑水乳剂 
嘧菌胺10%、氟环唑1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5%、乙二醇甲醚7%、甲基纤维素0.15%、丙二醇3 %、硅油0.15%、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20%嘧菌胺·氟环唑水乳剂。
实例22   32%嘧菌胺·氟环唑微囊悬浮剂 
嘧菌胺30%、氟环唑2%、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5%、多官能团酰基卤多胺4.5%、丁醚9%、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柠檬酸共计1.1%、有机硅0.1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2%嘧菌胺·氟环唑微囊悬浮剂。
实例23   30%嘧菌胺·氟环唑微囊悬浮-悬浮剂 
嘧菌胺5%、氟环唑25%、聚羧酸盐5%、茶枯4%、甲醛5%、羟甲基纤维素0.1%、丙醇7%、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5%、有机硅0.1%、PH调节剂氢氧化钠与盐酸共计1.9%、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嘧菌胺·氟环唑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实例13-23中氟环唑换为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24  6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50%、苯醚甲环唑1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4%、皂角粉 3%、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实例25  4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37%、苯醚甲环唑3%、烷基苯磺酸钙盐4%、润湿渗透剂F 3%、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4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实例26  55%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嘧菌胺50%、苯醚甲环唑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月桂醇硫酸钠4.5%、膨润土3%、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制得55%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实例27  8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嘧菌胺70%、苯醚甲环唑1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3%、拉开粉BX 2.5%、葡萄糖3%、淀粉加至100%,混合制得8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实例28   3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嘧菌胺27%、苯醚甲环唑3%、酯聚氧乙烯嘧5.3%、无患子粉4%、C8~10脂肪醇类0.1%、羟乙基纤维素0.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实例29  32%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嘧菌胺30%、苯醚甲环唑2%、木质素磺酸盐4%、月桂醇硫酸钠5%、硅酮类0.1%、聚乙烯吡咯烷酮0.1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2%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实例30  45%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悬乳剂 
嘧菌胺40%、苯醚甲环唑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3%、三甲基环己烯酮7%、烷基苯磺酸钙5%、硅油0.13%、明胶0.12%、乙二醇2.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5%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悬乳剂。
实例31  42%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悬乳剂 
嘧菌胺39%、苯醚甲环唑3%、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4.5%、三甲基环己烯酮4%、烷基苯磺酸钙4%、癸酸0.12%、海藻酸钠0.13%、三甘醇2.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2%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悬乳剂。
实例32   42%嘧菌胺·苯醚甲环唑微乳剂 
嘧菌胺40%、苯醚甲环唑2%、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4%、甘油3%、环己酮4%、C10~20饱和脂肪酸类0.1%、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42%嘧菌胺·苯醚甲环唑微乳剂。
实例33  25%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水乳剂 
嘧菌胺20%、苯醚甲环唑5%、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5%、乙醇4%、海藻酸钠0.05%、甘油5%、C8~10脂肪醇类0.12%、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25%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水乳剂。
实例34  3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水乳剂 
嘧菌胺25%、苯醚甲环唑5%、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4%、乙醇5%、白糊精0.06%、聚乙二醇3%、硅油0.12%、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水乳剂。
实例35  3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微囊悬浮剂 
嘧菌胺10%、苯醚甲环唑20%、多官能团酰基卤二元醇5%、脂肪胺聚氧乙烯嘧4%、乙酸乙酯5%、C10~20饱和脂肪酸类0.12%、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5%、PH调节剂山梨酸与氢氧化钠共计2.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微囊悬浮剂。
实例36   4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微囊悬浮-悬浮剂 
嘧菌胺20%、苯醚甲环唑20%、聚羧酸盐5%、蚕沙4%、尿素5%、聚乙二醇0.06%、甲苯5%、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4%、硅油0.12%、PH调节剂盐酸与氢氧化钠共计1.9%、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嘧菌胺·苯醚甲环唑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实例24-36中苯醚甲环唑换为氟环唑、氟硅唑、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37  40%嘧菌胺·环丙唑醇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30%、环丙唑醇1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4.2%、皂角粉5%、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40%嘧菌胺·环丙唑醇可湿性粉剂。
实例38  61%嘧菌胺·环丙唑醇水分散粒剂 
嘧菌胺60%、环丙唑醇1%、脂肪胺聚氧乙烯嘧4%、月桂醇硫酸钠4.5%、葡萄糖2%、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61%嘧菌胺·环丙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例39  60%嘧菌胺·环丙唑醇水分散粒剂 
嘧菌胺40%、环丙唑醇20%、酯聚氧乙烯嘧4%、皂角粉3%、碳酸钠2%、白炭黑加至100%,混合制得60%嘧菌胺·环丙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例40   40%嘧菌胺·环丙唑醇悬浮剂 
嘧菌胺20%、环丙唑醇20%、酯聚氧乙烯嘧5%、蚕沙4%、C8~10脂肪醇类0.1%、三聚磷酸钠0.1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嘧菌胺·环丙唑醇悬浮剂。
实例41  50%嘧菌胺·环丙唑醇悬乳剂 
嘧菌胺40%、环丙唑醇10%、烷基萘磺酸盐3%、甲苯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C10~20饱和脂肪酸类0.1%、酚醛树脂0.12%、二甘醇2.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0%嘧菌胺·环丙唑醇悬乳剂。
实例42  30%嘧菌胺·环丙唑醇水乳剂 
嘧菌胺25%、环丙唑醇5%、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5%、C8~10脂肪醇类0.1%、环己酮3%、海藻酸钠0.05%、甘油5%、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0%嘧菌胺·环丙唑醇水乳剂。
将实例37-42中环丙唑醇换为氟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胺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43   41%嘧菌胺·戊菌唑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1%、戊菌唑4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凹凸棒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41%嘧菌胺·戊菌唑可湿性粉剂。
实例44   70%嘧菌胺·戊菌唑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60%、戊菌唑10%、聚羧酸盐4%、十二烷基硫酸钠5%、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70%嘧菌胺·戊菌唑可湿性粉剂。
实例45  30%嘧菌胺·戊菌唑悬浮剂 
嘧菌胺25%、戊菌唑5%、酯聚氧乙烯嘧4.6%、茶枯5%、硅酮类0.1%、明胶0.1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嘧菌胺·戊菌唑悬浮剂。
实例46  40%嘧菌胺·戊菌唑悬乳剂 
嘧菌胺35%、戊菌唑5%、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3%、乙醇4%、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4%、有机硅0.1%、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0.13%、乙二醇2.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嘧菌胺·戊菌唑悬乳剂。
实例47  44%嘧菌胺·戊菌唑水乳剂 
嘧菌胺40%、戊菌唑4%、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5%、聚乙二醇0.05%、丙三醇5%、C8~10脂肪醇类0.12%、乙二醇甲醚3%、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44%嘧菌胺·戊菌唑水乳剂。
将实例43-47中戊菌唑换为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己唑醇、丙硫菌唑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48  81%嘧菌胺·己唑醇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80%、己唑醇1%、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茶枯4%、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1%嘧菌胺·己唑醇可湿性粉剂。
实例49  55%嘧菌胺·己唑醇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50%、己唑醇5%、脂肪胺聚氧乙烯嘧4%、月桂醇硫酸钠3%、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5%嘧菌胺·己唑醇可湿性粉剂。
实例50  41%嘧菌胺·己唑醇水分散粒剂 
嘧菌胺40%、己唑醇1%、烷基萘磺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碳酸氢钠2%、凹凸棒土加至100%,混合制得41%嘧菌胺·己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例51  45%嘧菌胺·己唑醇水分散粒剂 
嘧菌胺40%、己唑醇5%、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5%、拉开粉BX 4%、碳酸钠3.2%、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制得45%嘧菌胺·己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例52  39%嘧菌胺·己唑醇悬浮剂 
嘧菌胺36%、己唑醇3%、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4%、皂角粉3%、C8~10脂肪醇类0.12%、海藻酸钠0.13%、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9%嘧菌胺·己唑醇悬浮剂。
将实例48-52中己唑醇换为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戊菌唑、丙硫菌唑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53  61%嘧菌胺·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1%、丙硫菌唑6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蚕沙3%、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1%嘧菌胺·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
实例54  50%嘧菌胺·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 
嘧菌胺30%、丙硫菌唑20%、酯聚氧乙烯嘧3.5%、无患子粉4%、白炭黑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0%嘧菌胺·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
实例55  40%嘧菌胺·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 
嘧菌胺20%、丙硫菌唑2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5%、十二烷基硫酸钠3%、尿素3.3%、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40%嘧菌胺·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
实例56  30%嘧菌胺·丙硫菌唑悬浮剂 
嘧菌胺20%、丙硫菌唑10%、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5%、润湿渗透剂F 3%、有机硅0.12%、酚醛树脂0.13%、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0%嘧菌胺·丙硫菌唑悬浮剂。
将实例53-56中丙硫菌唑换为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 测量菌落直径-5 
                    对照组净生长量-处理组净生长量
菌丝生长抑制率(%)=——————————————— ×100
                          对照组净生长量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EC50(理论值)
SR=————————
         EC50(观察值)
                           a + b
EC50(理论值)= ——————————
                        a         b 
                    ———— + ————
                    A的EC50     B的EC50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A为嘧菌胺;
B选至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病害:梨树黑星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嘧菌胺与氟硅唑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嘧菌胺与氟硅唑复配对梨树黑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EC 50(mg/L)观察值 EC 50(mg/L)理论值 增效比值(SR)
嘧菌胺 4.75
氟硅唑 1.03
嘧菌胺︰氟硅唑 80:1 2.39 4.55 1.90
嘧菌胺︰氟硅唑 60:1 2.32 4.48 1.93
嘧菌胺︰氟硅唑 40:1 2.18 4.37 2.00
嘧菌胺︰氟硅唑 35:1 1.91 4.32 2.26
嘧菌胺︰氟硅唑 20:1 1.68 4.05 2.41
嘧菌胺︰氟硅唑 10:1 1.42 3.58 2.52
嘧菌胺︰氟硅唑 7:1 1.25 3.27 2.62
嘧菌胺︰氟硅唑 5:1 1.23 2.97 2.41
嘧菌胺︰氟硅唑 1:1 0.72 1.69 2.35
嘧菌胺︰氟硅唑 1:5 0.53 1.18 2.24
嘧菌胺︰氟硅唑  1:10 0.56 1.11 1.98
嘧菌胺︰氟硅唑  1:20 0.57 1.07 1.88
嘧菌胺︰氟硅唑  1:40 0.58 1.05 1.81
嘧菌胺︰氟硅唑 1:60 0.59 1.04 1.77
由表1可知,嘧菌胺与氟硅唑配比在1︰60~8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6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嘧菌胺与氟硅唑的配比在1︰5~35︰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当嘧菌胺与氟硅唑重量比为7: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试验发现嘧菌胺与氟硅唑的配比为35:1、30:1、25:1、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1、1:5时,嘧菌胺与氟硅唑复配对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早疫病、褐腐病、白腐病、炭疽病、赤星病、叶霉病、叶斑病、锈病、斑枯病、纹枯病、黑斑病、褐斑病、菌核病、枯萎病、斑点落叶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病害:小麦锈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嘧菌胺与氟环唑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2嘧菌胺与氟环唑复配对小麦锈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EC 50(mg/L)观察值 EC 50(mg/L)理论值 增效比值(SR)
嘧菌胺 5.12
氟环唑 1.25
嘧菌胺︰氟环唑 80:1 2.71 4.93 1.82
嘧菌胺︰氟环唑 60:1 2.59 4.87 1.88
嘧菌胺︰氟环唑 40:1 2.45 4.76 1.94
嘧菌胺︰氟环唑 30:1 2.33 4.66 2.00
嘧菌胺︰氟环唑 15:1 1.89 4.29 2.27
嘧菌胺︰氟环唑 10:1 1.66 4.00 2.41
嘧菌胺︰氟环唑 5:1 1.35 3.38 2.50
嘧菌胺︰氟环唑 3:1 1.12 2.89 2.58
嘧菌胺︰氟环唑 1:1 0.85 2.01 2.36
嘧菌胺︰氟环唑 1:5 0.64 1.43 2.23
嘧菌胺︰氟环唑  1:10 0.68 1.34 1.97
嘧菌胺︰氟环唑  1:20 0.69 1.30 1.88
嘧菌胺︰氟环唑  1:40 0.71 1.27 1.79
嘧菌胺︰氟环唑 1:60 0.72 1.27 1.76
由表2可知,嘧菌胺与氟环唑配比在1︰60~8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6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嘧菌胺与氟环唑的配比在1︰5~15︰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当嘧菌胺与氟环唑重量比为3︰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当嘧菌胺与氟环唑的配比为15: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时,嘧菌胺与氟环唑复配对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早疫病、褐腐病、白腐病、炭疽病、赤星病、叶霉病、叶斑病、锈病、斑枯病、纹枯病、黑斑病、褐斑病、菌核病、枯萎病、斑点落叶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病害:葡萄灰霉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嘧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3嘧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EC 50(mg/L)观察值 EC 50(mg/L)理论值 增效比值(SR)
嘧菌胺 4.18
苯醚甲环唑 2.02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80:1 2.24 4.13 1.84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60:1 2.08 4.11 1.97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40:1 1.96 4.07 2.08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20:1 1.69 3.98 2.35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15:1 1.53 3.92 2.56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13:1 1.42 3.88 2.73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10:1 1.35 3.81 2.82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5:1 1.29 3.55 2.75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1:1 1.11 2.72 2.45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1:2 1.05 2.44 2.32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1:10 1.04 2.12 2.04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1:20 1.08 2.07 1.92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1:40 1.12 2.05 1.83
嘧菌胺︰苯醚甲环唑 1:60 1.13 2.04 1.80
由表3可知,嘧菌胺与苯醚甲环唑配比在1︰60~8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6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嘧菌胺与苯醚甲环唑的配比在1︰2~2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当嘧菌胺与苯醚甲环唑重量比为10︰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嘧菌胺与苯醚甲环唑的配比为20: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时,嘧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早疫病、褐腐病、白腐病、炭疽病、赤星病、叶霉病、叶斑病、锈病、斑枯病、纹枯病、黑斑病、褐斑病、菌核病、枯萎病、斑点落叶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2.10以上。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病害:黄瓜白粉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嘧菌胺与环丙唑醇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4嘧菌胺与环丙唑醇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EC 50(mg/L)观察值 EC 50(mg/L)理论值 增效比值(SR)
嘧菌胺 5.13
环丙唑醇 2.05
嘧菌胺︰环丙唑醇 80:1 2.79 5.04 1.81
嘧菌胺︰环丙唑醇 60:1 2.68 5.01 1.87
嘧菌胺︰环丙唑醇 40:1 2.58 4.95 1.92
嘧菌胺︰环丙唑醇 30:1 2.41 4.89 2.03
嘧菌胺︰环丙唑醇 15:1 2.08 4.69 2.25
嘧菌胺︰环丙唑醇 10:1 1.92 4.51 2.35
嘧菌胺︰环丙唑醇 5:1 1.68 4.10 2.44
嘧菌胺︰环丙唑醇 3:1 1.49 3.73 2.50
嘧菌胺︰环丙唑醇 1:1 1.21 2.93 2.42
嘧菌胺︰环丙唑醇 1:3 1.02 2.41 2.36
嘧菌胺︰环丙唑醇 1:5 1.01 2.28 2.26
嘧菌胺︰环丙唑醇  1:20 1.03 2.11 2.05
嘧菌胺︰环丙唑醇  1:40 1.05 2.08 1.98
嘧菌胺︰环丙唑醇 1:60 1.09 2.07 1.90
由表4可知,嘧菌胺与环丙唑醇配比在1︰60~8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6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嘧菌胺与环丙唑醇的配比在1︰5~15︰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当嘧菌胺与环丙唑醇重量比为3︰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嘧菌胺与环丙唑醇的配比为15: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时,嘧菌胺与环丙唑醇复配对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早疫病、褐腐病、白腐病、炭疽病、赤星病、叶霉病、叶斑病、锈病、斑枯病、纹枯病、黑斑病、褐斑病、菌核病、枯萎病、斑点落叶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
应用实施例六: 
供试病害:葡萄白腐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嘧菌胺与戊菌唑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5嘧菌胺与戊菌唑复配对葡萄白腐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EC 50(mg/L)观察值 EC 50(mg/L)理论值 增效比值(SR)
嘧菌胺 5.11
戊菌唑 0.87
嘧菌胺︰戊菌唑 80:1 2.68 4.82 1.80
嘧菌胺︰戊菌唑 60:1 2.45 4.73 1.93
嘧菌胺︰戊菌唑 40:1 2.28 4.57 2.00
嘧菌胺︰戊菌唑 30:1 2.01 4.42 2.20
嘧菌胺︰戊菌唑 20:1 1.85 4.15 2.24
嘧菌胺︰戊菌唑 10:1 1.53 3.54 2.31
嘧菌胺︰戊菌唑 6:1 1.21 3.01 2.49
嘧菌胺︰戊菌唑 3:1 0.99 2.30 2.33
嘧菌胺︰戊菌唑 1:1 0.66 1.49 2.25
嘧菌胺︰戊菌唑 1:5 0.46 1.01 2.19
嘧菌胺︰戊菌唑  1:10 0.48 0.94 1.96
嘧菌胺︰戊菌唑  1:20 0.49 0.91 1.85
嘧菌胺︰戊菌唑  1:40 0.50 0.89 1.78
嘧菌胺︰戊菌唑 1:60 0.51 0.88 1.73
由表5可知,嘧菌胺与戊菌唑配比在1︰60~8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6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嘧菌胺与戊菌唑的配比在1︰5~3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当嘧菌胺与戊菌唑重量比为6︰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嘧菌胺与戊菌唑的配比为30:1、25:1、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1、1:5时,嘧菌胺与戊菌唑复配对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早疫病、褐腐病、白腐病、炭疽病、赤星病、叶霉病、叶斑病、锈病、斑枯病、纹枯病、黑斑病、褐斑病、菌核病、枯萎病、斑点落叶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2.10以上。
应用实施例七: 
供试病害:番茄灰霉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嘧菌胺与己唑醇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6嘧菌胺与己唑醇复配对番茄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EC 50(mg/L)观察值 EC 50(mg/L)理论值 增效比值(SR)
嘧菌胺 5.55
己唑醇 0.75
嘧菌胺︰己唑醇 80:1 2.68 5.14 1.92
嘧菌胺︰己唑醇 60:1 2.51 5.02 2.00
嘧菌胺︰己唑醇 40:1 2.31 4.80 2.08
嘧菌胺︰己唑醇 20:1 1.87 4.25 2.27
嘧菌胺︰己唑醇 15:1 1.68 3.96 2.36
嘧菌胺︰己唑醇 13:1 1.56 3.81 2.44
嘧菌胺︰己唑醇 10:1 1.38 3.51 2.54
嘧菌胺︰己唑醇 5:1 1.12 2.69 2.40
嘧菌胺︰己唑醇 1:1 0.57 1.32 2.32
嘧菌胺︰己唑醇 1:2 0.47 1.05 2.24
嘧菌胺︰己唑醇  1:10 0.42 0.81 1.94
嘧菌胺︰己唑醇  1:20 0.41 0.78 1.91
嘧菌胺︰己唑醇  1:40 0.42 0.77 1.82
嘧菌胺︰己唑醇 1:60 0.43 0.76 1.77
由表6可知,嘧菌胺与己唑醇配比在1︰60~8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6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嘧菌胺与己唑醇的配比在1︰2~2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当嘧菌胺与己唑醇重量比为10︰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嘧菌胺与己唑醇的配比为20: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时,嘧菌胺与己唑醇复配对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早疫病、褐腐病、白腐病、炭疽病、赤星病、叶霉病、叶斑病、锈病、斑枯病、纹枯病、黑斑病、褐斑病、菌核病、枯萎病、斑点落叶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
应用实施例八: 
供试病害:小麦叶斑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嘧菌胺与丙硫菌唑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7嘧菌胺与丙硫菌唑复配对小麦叶斑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EC 50(mg/L)观察值 EC 50(mg/L)理论值 增效比值(SR)
嘧菌胺 4.54
丙硫菌唑 3.11
嘧菌胺︰丙硫菌唑 80:1 2.53 4.51 1.78
嘧菌胺︰丙硫菌唑 60:1 2.45 4.51 1.84
嘧菌胺︰丙硫菌唑 40:1 2.36 4.49 1.90
嘧菌胺︰丙硫菌唑 30:1 2.25 4.47 1.99
嘧菌胺︰丙硫菌唑 15:1 1.94 4.41 2.27
嘧菌胺︰丙硫菌唑 10:1 1.79 4.36 2.43
嘧菌胺︰丙硫菌唑 5:1 1.68 4.22 2.51
嘧菌胺︰丙硫菌唑 3:2 1.45 3.83 2.64
嘧菌胺︰丙硫菌唑 1:1 1.43 3.69 2.58
嘧菌胺︰丙硫菌唑 1:5 1.42 3.28 2.31
嘧菌胺︰丙硫菌唑  1:10 1.40 3.20 2.29
嘧菌胺︰丙硫菌唑  1:20 1.56 3.16 2.02
嘧菌胺︰丙硫菌唑  1:40 1.59 3.13 1.97
嘧菌胺︰丙硫菌唑 1:60 1.65 3.13 1.89
由表7可知,嘧菌胺与丙硫菌唑配比在1︰60~8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6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嘧菌胺与丙硫菌唑的配比在1︰10~15︰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当嘧菌胺与丙硫菌唑重量比为3︰2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嘧菌胺与丙硫菌唑的配比为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3:2、1:1、1:2、1:3、1:4、1:5、1:10时,嘧菌胺与丙硫菌唑复配对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早疫病、褐腐病、白腐病、炭疽病、赤星病、叶霉病、叶斑病、锈病、斑枯病、纹枯病、黑斑病、褐斑病、菌核病、枯萎病、斑点落叶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
应用实施例九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泾阳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嘧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10%氟硅唑水乳剂(市购)、12.5%氟环唑悬浮剂(市购)、1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市购)。
药前调查黄瓜白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3天、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8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Figure 2012100996884100002DEST_PATH_IMAGE016
由表8可以看出,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嘧菌胺与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嘧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20%环丙唑醇悬浮剂(自配)、25%戊菌唑水乳剂(自配)、5%己唑醇悬浮剂(市购)、5%丙硫菌唑悬浮剂(自配)。
药前调查水稻纹枯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3天、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9嘧菌胺与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由表9可以看出,嘧菌胺与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一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及其复配防治香蕉黑星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广西南宁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嘧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10%氟硅唑水乳剂(市购)、12.5%氟环唑悬浮剂(市购)、1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市购)。
药前调查香蕉黑星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第三次施药后3天、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0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及其复配防治香蕉黑星病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制剂用药量 末次施药3天后防效(%) 末次施药7天后防效(%) 末次施药14天后防效(%)
实例3 4500倍 96.12 97.01 98.32
实例11 3000倍 96.27 98.44 97.16
实例19 4000倍   97.42 98.87 96.45
实例27 3500倍 97.25 98.42 98.36
实例35 3500倍 97.25 98.36 97.68
实例43 3000倍 96.32 98.14 97.14
实例51 4500倍 97.12 98.63 98.12
20%嘧菌胺可湿性粉剂 1000倍 67.54 69.42 65.12
10%氟硅唑水乳剂 2500倍 69.35 68.65 65.41
12.5%氟环唑悬浮剂 1500倍 68.35 68.12 67.42
1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 2500倍 67.42 68.41 68.12
由表10可以看出,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香蕉黑星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二嘧菌胺与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及其复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嘧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20%环丙唑醇悬浮剂(自配)、25%戊菌唑水乳剂(自配)、5%己唑醇悬浮剂(市购)、5%丙硫菌唑悬浮剂(自配)。
药前调查苹果斑点落叶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第三次施药后3天、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1嘧菌胺与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及其复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制剂用药量 末次施药3天后防效(%) 末次施药7天后防效(%) 末次施药14天后防效(%)
实例4 4500倍 97.15 99.63 97.87
实例12 3500倍 96.27 98.43 97.16
实例20 3000倍   97.58 98.15 97.32
实例28 4000倍 97.24 99.68 98.35
实例36 5000倍 97.25 98.36 97.78
实例44 4500倍 96.33 98.13 97.10
实例52 3500倍 97.33 98.63 98.51
20%嘧菌胺可湿性粉剂 1000倍 68.23 68.14 68.42
20%环丙唑醇悬浮剂 2500倍 69.35 68.65 68.45
25%戊菌唑水乳剂 3000倍 65.36 67.52 68.25
5%己唑醇悬浮剂 1500倍 68.42 65.55 68.12
5%丙硫菌唑悬浮剂 1000倍 68.41 67.42 67.54
由表11可以看出,嘧菌胺与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三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及其复配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嘧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10%氟硅唑水乳剂(市购)、12.5%氟环唑悬浮剂(市购)、1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市购)。
药前调查番茄早疫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3天、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2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及其复配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
Figure 2012100996884100002DEST_PATH_IMAGE020
由表12可以看出,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四嘧菌胺与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嘧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20%环丙唑醇悬浮剂(自配)、25%戊菌唑水乳剂(自配)、5%己唑醇悬浮剂(市购)、5%丙硫菌唑悬浮剂(自配)。
药前调查小麦白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3天、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3嘧菌胺与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
Figure 2012100996884100002DEST_PATH_IMAGE022
由表13可以看出,嘧菌胺与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五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及其复配防治草坪褐斑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嘧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10%氟硅唑水乳剂(市购)、12.5%氟环唑悬浮剂(市购)、1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市购)。
药前调查草坪褐斑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3天、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4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及其复配防治草坪褐斑病药效试验
由表14可以看出,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草坪褐斑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六  嘧菌胺与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及其复配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嘧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20%环丙唑醇悬浮剂(自配)、25%戊菌唑水乳剂(自配)、5%己唑醇悬浮剂(市购)、5%丙硫菌唑悬浮剂(自配)。
药前调查油菜菌核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3天、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5嘧菌胺与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及其复配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
Figure 2012100996884100002DEST_PATH_IMAGE026
由表15可以看出,嘧菌胺与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嘧菌胺与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早疫病、褐腐病、白腐病、炭疽病、赤星病、叶霉病、叶斑病、锈病、斑枯病、纹枯病、黑斑病、褐斑病、菌核病、枯萎病、斑点落叶病等常见病害的防效均在95%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Claims (6)

1.一种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60~8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嘧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氟硅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戊菌唑、己唑醇、丙硫菌唑中之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30~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嘧菌胺与氟硅唑的重量比为1∶5~35∶1;
嘧菌胺与氟环唑的重量比为1∶5~15∶1;
嘧菌胺与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为1∶2~20∶1;
嘧菌胺与环丙唑醇的重量比为1∶5~15∶1;
嘧菌胺与戊菌唑的重量比为1∶5~30∶1;
嘧菌胺与己唑醇的重量比为1∶2~20∶1;
嘧菌胺与丙硫菌唑的重量比为1∶10~15∶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害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害包括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早疫病、褐腐病、白腐病、炭疽病、赤星病、叶霉病、叶斑病、锈病、斑枯病、纹枯病、黑斑病、褐斑病、菌核病、枯萎病、斑点落叶病。
CN2012100996884A 2012-04-06 2012-04-06 一种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Pending CN1026966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96884A CN102696664A (zh) 2012-04-06 2012-04-06 一种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96884A CN102696664A (zh) 2012-04-06 2012-04-06 一种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6664A true CN102696664A (zh) 2012-10-03

Family

ID=4688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96884A Pending CN102696664A (zh) 2012-04-06 2012-04-06 一种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966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4905A (zh) * 2014-03-07 2014-05-28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杀菌剂及制备方法
CN105379724A (zh) * 2015-11-06 2016-03-09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嘧菌胺和精甲霜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7663A (zh) * 2009-07-07 2010-01-06 陕西蒲城县美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嘧菌环胺与己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17664A (zh) * 2009-07-07 2010-01-06 陕西蒲城县美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嘧菌环胺与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823A (zh) * 2010-01-05 2010-06-30 陕西美邦农资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硅唑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06349A (zh) * 2009-12-23 2011-06-29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戊唑醇与嘧啶类化合物的杀真菌组合物
CN102349516A (zh) * 2011-08-18 2012-02-15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丙硫菌唑与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7663A (zh) * 2009-07-07 2010-01-06 陕西蒲城县美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嘧菌环胺与己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17664A (zh) * 2009-07-07 2010-01-06 陕西蒲城县美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嘧菌环胺与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06349A (zh) * 2009-12-23 2011-06-29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戊唑醇与嘧啶类化合物的杀真菌组合物
CN101755823A (zh) * 2010-01-05 2010-06-30 陕西美邦农资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硅唑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49516A (zh) * 2011-08-18 2012-02-15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丙硫菌唑与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4905A (zh) * 2014-03-07 2014-05-28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杀菌剂及制备方法
CN105379724A (zh) * 2015-11-06 2016-03-09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嘧菌胺和精甲霜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7954A (zh) 一种含有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18257A (zh) 杀菌类农药组合物
CN103222465B (zh)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58033A (zh) 一种含丙硫菌唑与三唑类的新型农药组合物
CN101647433B (zh) 基于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17961A (zh) 一种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2754662A (zh) 防治水稻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2239855A (zh) 一种含有肟菌酯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27937A (zh) 一种含叶菌唑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67873A (zh) 一种含多抗霉素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96664A (zh) 一种含嘧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1983563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828558B (zh) 一种含丙环唑与己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37983A (zh) 一种含灭菌唑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1999368B (zh) 一种含有丙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67866A (zh) 一种含联苯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823A (zh) 一种含氟硅唑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843254A (zh) 一种含丙环唑与氟硅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55353A (zh) 一种含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1999367B (zh) 一种含有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N103719103A (zh) 一种含有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17991A (zh) 一种含有三乙膦酸铝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90411A (zh) 一种含有异菌脲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1878762B (zh) 一种含抑霉唑与己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07919A (zh) 一种含戊菌唑的复配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