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6951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6951A
CN102686951A CN2010800586323A CN201080058632A CN102686951A CN 102686951 A CN102686951 A CN 102686951A CN 2010800586323 A CN2010800586323 A CN 2010800586323A CN 201080058632 A CN201080058632 A CN 201080058632A CN 102686951 A CN102686951 A CN 102686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elimination effect
air conditioner
blast fa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86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道簱聪
辻雅之
八嶋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86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6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3Sound attenu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3Sound attenuation
    • F04D29/665Sound attenuation by means of resonance chambers or interfere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9Ax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5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 G10K11/178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 G10K11/1783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handling or detecting of non-standard events or conditions, e.g. changing operating modes under specific operating conditions
    • G10K11/17833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handling or detecting of non-standard events or conditions, e.g. changing operating modes under specific operating conditions by using a self-diagnostic function or a malfunction prevention function, e.g. detecting abnormal output level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5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 G10K11/178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 G10K11/1785Methods, e.g. algorithms; Devices
    • G10K11/17853Methods, e.g. algorithms; Devices of the filter
    • G10K11/17854Methods, e.g. algorithms; Devices of the filter the filter being an adaptive filter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5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 G10K11/178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 G10K11/1785Methods, e.g. algorithms; Devices
    • G10K11/17857Geometric disposition, e.g. placement of microphon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5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 G10K11/178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 G10K11/1787General system configurations
    • G10K11/17879General system configurations using both a reference signal and an error signal
    • G10K11/17881General system configurations using both a reference signal and an error signal the reference signal being an acoustic signal, e.g. recorded with a microph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3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not covered by group F24F2110/00
    • F24F2130/40Noise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2210/00Details of active noise control [ANC] covered by G10K11/178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G10K2210/10Applications
    • G10K2210/104Airc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得到一种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主动消声的空调机。该空调机具有:框体,其形成有吸入口(3)和吹出口(5);送风风扇(2),其具有叶轮(25);热交换器(4);噪声检测传声器(6),其检测来自送风风扇(2)的噪声;控制扬声器(8),其输出使噪声减弱的控制声音;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其检测消声效果;以及信号处理装置(10),其根据噪声检测传声器(6)和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检测结果生成控制声音,噪声检测传声器(6)被配置在圆柱区域(A)中,而且设于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该圆柱区域(A)是使与叶轮(25)的叶片的内周部相切的内切圆在叶轮(25)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了降低送风风扇等的噪声的消声单元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降低以送风风扇的驱动声音等为代表的噪声,迄今为止采用了吸音和隔音等被动式消声方法。但是,公知这些方法虽然对降低比较高频的噪声具有效果,但是对诸如风扇的旋转声音等那样较低频带的噪声的效果较低。
作为其改善对策采用了如下的主动式消声方法,从扬声器等输出与噪声为相同振幅且相反相位的控制声音,引起该控制声音与噪声的干涉,由此降低噪声。这种主动式消声方法通常由受音器(传感传声器等)、由数字滤波器和自适应算法器构成的信号处理装置、发音器(控制用扬声器等)、误差信号检测传感器(评价传声器等)构成。并且,在声源的下游侧配置受音器,检测从声源产生的声音,以该检测声音为基础生成诸如与噪声为相同振幅且相反相位的控制信号。由信号处理装置生成的控制信号被输入发音器,并作为控制声音进行输出。另外,由配置在想要消声的控制点的误差信号检测传感器评价主动消声的控制结果,并更新信号处理装置的数字滤波器的滤波系数,使得由误差信号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误差信号为最小。
但是,在上述的主动式消声方法中,已经公知如果不能获得声音的空间上的相干性就不能消声。尤其是对于诸如送风风扇等伴随有气流的声源,如果受音器与声源较近,则由于送风风扇吹出口的气流紊乱而不能获得与误差信号检测传感器的相干性。因此,需要使受音器与声源的距离比较远,以降低气流紊乱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样的上述的主动式消声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例如提出了以下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设于管道5内的流路中的声源(风扇)6与受音器(传感传声器)1之间设置网状的整流部件10,利用这种结构能够进行整流,使得从声源6发出的声音即传播声音的流体(空气)的流动成为大致均匀的流动,由此获得相干性,因而能够使受音器1接近声源6侧,有效地进行主动噪声控制。”。
另外,例如也提出了以下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将传声器21设在驱动送风机20的风扇叶片23旋转的电动机30的旋转轴31的内侧,该传声器21检测由该风扇叶片23产生的噪声,并将此作为基准信号x提供给控制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88976号公报(摘要、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89677号公报(摘要、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消声装置必须将整流部件夹在送风风扇和受音器之间,因而不能紧挨在风扇之下设置受音器。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消声装置具有不能实现系统的小型化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消声装置由于部件数目增加,也具有导致成本增大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消声装置的受音器存在与高速旋转的旋转轴接触的可能性。如果受音器与高速旋转的旋转轴接触,则不仅检测到由于受音器接触而产生的异常声音,而且也牵涉到受音器的故障。因此,需要以使其不接触旋转轴的方式安装受音器,因而存在几乎没有设置自由度的问题。另外,由于需要精密安装,因而存在送风风扇的机构变复杂、送风风扇的成本升高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不需增加消声装置的部件数目,而且不需改变送风风扇的机构,即可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空调机具有:框体,其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送风风扇,其具有叶轮;热交换器;噪声检测装置,其检测从所述送风风扇产生的噪声;控制声音输出装置,其输出使所述噪声减弱的控制声音;消声效果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控制声音的消声效果;以及控制声音生成装置,其根据所述噪声检测装置和所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生成所述控制声音,所述噪声检测装置被配置在圆柱区域中,而且设于所述送风风扇的不动部件或者所述送风风扇的下游侧,所述圆柱区域是使与所述叶轮的叶片的内周部相切的内切圆在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空调机将噪声检测装置配置在圆柱区域中,而且设于送风风扇的不动部件或者送风风扇的下游侧,该圆柱区域是使与叶轮的内周部相切的内切圆在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因此,不需增加消声装置的部件数目,而且不需改变送风风扇的机构,即可得到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的空调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风扇的仰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送风风扇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生成控制声音的信号处理装置的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将从送风风扇吹出的气流可视化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权单元的电路的图。
图8是表示在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置在圆柱区域A的外侧并使送风风扇2工作时的噪声检测传声器6的检测声音与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检测声音的相干特性的图。
图9是表示在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置在圆柱区域A的内侧并使送风风扇2工作时的噪声检测传声器6的检测声音与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检测声音的相干特性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另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再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噪声检测传声器的另一种安装方法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生成控制声音的信号处理装置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计算想要从干涉后的声音中消除的噪声的方法的波形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估计控制声音的方法的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另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再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的另一种安装方法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生成控制声音的信号处理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1>
下面,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空调机。
<A-1.结构>
图1是将图2所示的空调机1的主视图沿截面X切开而得到的剖视图,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的结构的图。
图1中的空调机1是构成室内机的空调机,在空调机1(更具体地讲是空调机1的框体)的上部开口有吸入口3,在下端开口有吹出口5。
在空调机1内形成有将吸入口3和吹出口5连通的空气流路,在该空气流路的吸入口3的下侧设有送风风扇2,送风风扇2具备具有大致垂直方向的旋转轴心的轴流风扇。并且,在送风风扇2的下方配置有对空气进行热交换来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热交换器4。热交换器4由热交换器固定部件30固定于框体内。如图1中空心箭头所示,在送风风扇2工作时,从吸入口3向空调机1内的空气流路中吸入室内的空气,由位于送风风扇2下部的热交换器4将该吸入空气冷却或者加热,然后从吹出口5吹出到室内。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风扇的仰视图(从图1的下侧观察的图)。并且,图4是将图3所示的送风风扇2沿截面A切开而得到的剖视图。送风风扇2具有:被称为可动叶片的叶轮25;静止叶片26;在外周部安装有静止叶片26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电机(未图示);以及从电机向叶轮25传递动力的旋转轴(未图示)。图3中的网格状阴影部分表示相当于送风风扇2的叶片的内周的部分(即与叶轮25的叶片的内周部相切的内切圆)。
作为叶轮25的动力源的电机被设于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中。该电机和叶轮25的轮毂部27由旋转轴28而连接。由此,电机的旋转经由旋转轴28被传递给叶轮25,叶轮25进行旋转。通过叶轮25旋转,空气向图4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送风)。另外,在图4中利用斜线示出的部分表示在送风风扇2工作时旋转的部分。另外,没有斜线的部分表示即使在送风风扇2工作时也不旋转的部分(即不动部件)。另外,相当于送风风扇2的叶片的内周的部分(即与叶轮25的叶片的内周部相切的内切圆)成为轮毂部27的外周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的直径形成为与轮毂部27的直径大致相同。
再次着眼于图1,在相当于送风风扇2的叶片的内周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安装有作为噪声检测装置的噪声检测传声器6,用于检测包括送风风扇2的送风声音在内的空调机1的运转声音(噪声)。即,噪声检测传声器6被配置在圆柱区域(下面称为圆柱区域A)中,该圆柱区域是使与叶轮25的叶片的内周部相切的内切圆在叶轮25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另外,如图4所示,该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构成为在送风风扇2工作时不旋转,相对于旋转的叶轮25是独立的。因此,噪声检测传声器6在送风风扇2工作时也不旋转。另外,作为输出针对噪声的控制声音的控制声音输出装置的控制扬声器8,以从框体的壁朝向空气流路的中央的方式配置在噪声检测传声器6的下侧。
另外,在空调机的下端的壁上,作为检测从吹出口5发出的噪声、并检测消声效果的消声效果检测装置的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被安装于吹出口5的例如上部。该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被安装于与流路相反的方向上。另外,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设置位置不限于吹出口5的上部,只要是吹出口5的开口部即可。例如,也可以将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安装在吹出口5的下部或侧部。另外,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不需要准确地设于与流路相反的方向上。只要朝向空调机1(框体)的外侧设置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即可。即,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只要设置在能够检测被输出到室内的噪声的位置即可。
并且,噪声检测传声器6和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输出信号被输入信号处理装置10,信号处理装置10是用于生成对控制扬声器8进行控制的信号(控制声音)的控制声音生成装置。
空调机1的消声机构由这些噪声检测传声器6、控制扬声器8、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和信号处理装置10构成。
图5表示信号处理装置10的结构图。从噪声检测传声器6输入的电信号被传声器放大器11放大,并由A/D转换器12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输入的电信号被传声器放大器11放大,并由A/D转换器12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由加权单元13被乘以加权系数,由此被平均化。这样被转换后的各个数字信号被输入FIR滤波器18和LMS算法器19。在FIR滤波器18中生成实施了校正的控制信号,该校正使得与由噪声检测传声器6检测到的噪声到达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设置位置时的噪声振幅相同且相位相反。该控制信号由D/A转换器14从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被放大器15放大,并作为控制声音从控制扬声器8输出。
<A-2.动作>
下面,对空调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空调机1工作时,送风风扇2的叶轮25进行旋转,从送风风扇2的上侧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向送风风扇2下侧输送空气,由此产生气流。伴随于此,在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附近产生运转声音(噪声),该声音向下游侧传播。
在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5附近,由于叶轮25的旋转而产生气流紊乱。并且,从送风风扇2吹出的空气从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朝向外侧吹出,因而撞击到空调机1的框体的侧壁,进一步引发气流紊乱。因此,在空调机1的侧壁处气流紊乱导致的压力变动增大。与此相比,在送风风扇2的比叶片的内周靠内侧的区域(圆柱区域A)中气流紊乱小,气流导致的压力变动也比较小。
为了佐证这种现象,图6示出了将从送风风扇2吹出的气流可视化的实验结果。图6是在管道形状的筒的右端安装送风风扇2,使白烟滞留在管道内,然后使送风风扇2工作时的照片。观察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附近发现,除了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附近和圆柱区域A之外的区域,所滞留的白烟变稀薄,白烟随着气流而流动。另一方面,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附近和圆柱区域A保持白烟滞留的状态,气流的影响较小。即,可知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附近和圆柱区域A不易受到气流的影响,气流紊乱导致的压力变动比较小。
由送风风扇2输送的空气在空气流路中通过,并向热交换器4输送。例如,在进行制冷运转时,从与室外机(未图示)连接的配管向热交换器4输送制冷剂。向热交换器4输送的空气被在热交换器4中流动的制冷剂冷却而成为冷气,并直接从吹出口5向室内吹出。
下面,对空调机1的运转声音的抑制方法进行说明。空调机1的包括送风风扇2的送风声音的运转声音(噪声),由在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安装的噪声检测传声器6检测到。由噪声检测传声器6检测到的噪声通过传声器放大器11、A/D转换器12转换为数字信号,被输入FIR滤波器18和LMS算法器19。
FIR滤波器18的抽头系数被LMS算法器19逐次更新。在LMS算法器19中,按照式1(h(n+1)=h(n)+2·μ·e(n)·x(n))来更新最佳的抽头系数,使得误差信号e接近于零。
其中,h表示滤波器的抽头系数,e表示误差信号,x表示滤波器输入信号,μ表示步进尺寸参数。并且,步进尺寸参数μ用于控制每个取样的滤波系数更新量。
在这样由LMS算法器19更新了抽头系数的FIR滤波器18中通过的数字信号,被D/A转换器14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被放大器15放大,并作为控制声音从控制扬声器8输出到空调机1内的空气流路中。
另一方面,使从控制扬声器8输出的控制声音与从送风风扇2通过空气流路而传播并从吹出口5输出到室内的噪声进行干涉后的声音,由在空调机1的吹出口5的上部与流路相反方向安装的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检测到。由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检测到的信号如上所述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由加权单元13进行平均化。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权单元的电路的图。
加权单元13由积分器构成,该积分器由对输入信号乘以加权系数的乘法器21、加法器32、1取样延迟元件33、以及乘法器34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1中,乘法器21的加权系数能够根据设置环境等从外部进行设定。
例如,在外部干扰较大、动作不稳定的环境下,可以对乘法器21设定较小的加权系数。相反,在外部干扰较小的环境下,可以对乘法器21设定较大的加权系数。由此,能够改变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在此,也可以是,在LMS算法器19变稳定之前不进行加权单元13执行的平均化。这是因为在LMS算法器19不稳定的期间不能充分降低噪声,存在加权单元13的输出值失控的情况。另外,也可以设定为在加权单元13的输出值超过一定值的情况下进行重置。
将这样被平均化的信号作为上述的LMS算法器19的误差信号e进行处理。并且,进行反馈控制使该误差信号e接近零,并适当更新FIR滤波器18的抽头系数。其结果是,能够根据通过了FIR滤波器18的控制声音抑制吹出口5附近的噪声。
人感觉到的来自空调机1的噪声是从吹出口5吹出到室内后的噪声,因而通过使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朝向流路的相反侧即室内,能够检测被吹出到室内的噪声。即,通过在吹出口5的上部朝向流路的反方向安装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能够检测与被吹出到室内的噪声相干性较高的声音。另外,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不直接与气流相冲突,因而不会检测到气流导致的破空声。另一方面,如果使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朝向流路内,则成为检测流路内的噪声。因此,由于不能检测刚刚从吹出口吹出时的声音特性的变化,因而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检测的声音的特性不同于室内的噪声。因此,导致由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检测到的声音与吹出到室内的声音之间的相干性降低。另外,由于气流直接冲击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因而导致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检测到破空声,进一步导致相干性降低。
另外,在室内包含从送风风扇2产生的噪声以外的许多声音,因而导致反馈控制的稳定性被这些噪声以外的声音损害。因此,在反馈控制的前级配置加权单元13,由此将噪声以外的声音平均化。由此,能够消除不相关的噪声以外的声音成分,能够使反馈控制稳定地发挥作用。即,能够提高噪声检测传声器6与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之间的相干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安装于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因而气流不与噪声检测传声器6直接冲突。因此,能够减少噪声检测传声器6检测到气流紊乱而导致的压力变动成分的情况。因此,噪声检测传声器6能够检测与送风风扇2的运转声音即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并且,由于在吹出口5的上部朝向流路的反方向安装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因而气流不与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直接冲突,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不受气流的影响。另外,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能够仅检测被吹出到室内的噪声,因而能够利用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检测到与实际位于室内的人听到的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噪声。另外,由加权单元13对由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检测到的声音进行平均化,并进行反馈控制,因而能够将由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检测到的声音中所包含的除来自空调机1的噪声之外的成分平均化而消除。因此,对于噪声检测传声器6和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检测声音能够得到较高的相干性。基于这些情况,在从送风风扇2产生的噪声、噪声检测传声器6的检测声音、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检测声音、以及被从空调机1输出噪声的室内噪声之间,能够得到较高的相干性,能够得到较高的消声效果。
对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实际安装在送风风扇2的叶片内周(圆柱区域A)的内侧时的、噪声检测传声器6-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之间的相干性测定的实验结果进行说明。
图8表示在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置在圆柱区域A的外侧时使送风风扇2工作时的噪声检测传声器6的检测声音与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检测声音的相干特性。另外,图9表示在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置在圆柱区域A的内侧时在使送风风扇2工作时的噪声检测传声器6的检测声音与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检测声音的相干特性。
将图8和图9进行比较可知,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置在圆柱区域A的内侧时的相干性明显较高。
另外,通过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安装于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能够容易安装噪声检测传声器6,而且不会增加新的部件数目,不需要精密的安装机构。并且,通过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置在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送风风扇2与噪声检测传声器6的距离较短亦可,因而能够缩短空调机1的高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置在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但也存在伴随送风风扇2的旋转而产生的固有的机械振动传递给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导致噪声检测传声器6检测到该振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导致噪声检测传声器6与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相干性在局部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置在圆柱区域A内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之外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按照图10所示,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置在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中的热交换器4上。另外,例如也可以按照图11所示,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置在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中的热交换器固定部件30上。通过这样设置噪声检测传声器6,与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置在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噪声检测传声器6与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之间的相干性,能够得到更高的消声效果。
另外,也可以按照图12所示,利用壁部件31覆盖噪声检测传声器6。由于能够由壁部件遮挡气流,因而噪声检测传声器6更不易受到气流的影响,能够得到更高的消声效果。在图12中,虽然使壁部件3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然而壁部件31的形状是任意的。
另外,在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安装于热交换器4或热交换器固定部件30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壁部件31覆盖噪声检测传声器6。噪声检测传声器6更不易受到气流的影响,能够得到更高的消声效果。
另外,也可以利用壁部件覆盖在吹出口5的上部且朝向与流路的反方向安装的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由于能够遮挡气流,因而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也不易受到气流的影响,能够得到更高的消声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关于送风风扇2列举了轴流风扇的示例,但只要是通过叶轮旋转而进行送风的风扇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信号处理装置10采用了FIR滤波器18和LMS算法器19,但只要是使由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检测到声音接近于零的自适应信号处理电路即可,可以利用在主动式消声方法中通常采用的filtered-X算法。
另外,加权单元13不需要是积分器,只要是能够进行平均化的单元即可。
另外,信号处理装置10不需要是进行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结构,也可以是根据固定的抽头系数来生成控制声音的结构。
另外,信号处理装置10不需要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也可以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
<A-3.效果>
在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作为噪声检测装置的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于圆柱区域A内,而且设于送风风扇2的不动部件。因此,能够降低来自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的气流的影响,能够检测与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因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并且,不需改变送风风扇2的机构,不增加空调机1的部件数目,即可设置噪声检测传声器6,因而能够实现设置自由度较高的空调机1。
另外,送风风扇2的不动部件不限于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只要是送风风扇2的构成要素中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圆柱区域A内的不动部件,即可在该不动部件的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中设置噪声检测传声器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作为噪声检测装置的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于圆柱区域A内,而且设于送风风扇2的下游侧。因此,能够降低来自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的气流的影响,能够检测与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因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并且,不需改变送风风扇2的机构,不增加空调机1的部件数目,即可设置噪声检测传声器6,因而能够实现设置自由度较高的空调机1。另外,由于噪声检测传声器6不检测随着送风风扇2的旋转而产生的固有的机械振动,因而与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于送风风扇2的不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主动消声。
另外,在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于送风风扇2的下游侧的情况下,用于设置噪声检测传声器6的构成要素不限于热交换器4和热交换器固定部件30。只要是至少一部分在圆柱区域A内而且配置于送风风扇2的下游侧的构成要素,即可在该构成要素的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中设置噪声检测传声器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将作为消声效果检测装置的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设于吹出口5的开口部,并且是朝向空调机1的外侧配置。因此,能够不受气流影响地检测被输出到室内的噪声。因此,对于从空调机1输出的室内噪声和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检测声音,能够得到较高的相干性。因此,能够对从空调机1输出的室内噪声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作为控制声音生成装置的信号处理装置10具有如下的电路,该电路对由作为消声效果检测装置的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检测到的检测结果加权,而进行反馈控制。因此,能够对由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检测到的除空调机1的噪声之外的声音进行平均化来消除。因此,能够检测在噪声检测传声器6和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之间的相干性较高的噪声,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主动消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噪声检测传声器6被设置在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的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中。因此,能够降低来自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的气流的影响,能够检测与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因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并且,不需改变送风风扇2的机构,不增加空调机的部件数目,即可设置噪声检测传声器6,因而能够实现设置自由度较高的空调机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噪声检测传声器6被设置在热交换器4的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中。因此,能够降低来自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的气流的影响,能够检测与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因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并且,不需改变送风风扇2的机构,不增加空调机的部件数目,即可设置噪声检测传声器6,因而能够实现设置自由度较高的空调机1。另外,由于噪声检测传声器6不检测随着送风风扇2的旋转而产生的固有的机械振动,因而与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于送风风扇2的不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主动消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噪声检测传声器6被设置在热交换器固定部件30的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中。因此,能够降低来自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的气流的影响,能够检测与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因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并且,不需改变送风风扇2的机构,不增加空调机的部件数目,即可设置噪声检测传声器6,因而能够实现设置自由度较高的空调机1。另外,由于噪声检测传声器6不检测随着送风风扇2的旋转而产生的固有的机械振动,因而与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于送风风扇2的不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主动消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利用壁部件31覆盖噪声检测传声器6。通过遮挡气流,噪声检测传声器6更加不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因而能够得到更高的消声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利用壁部件覆盖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通过遮挡气流,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更加不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因而能够得到更高的消声效果。
<B.实施方式2>
<B-1.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2中说明这样的空调机,该空调机配置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作为集成了噪声检测传声器6和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的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没有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相同的功能和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进行叙述。
图13是将图2所示的空调机1的主视图沿断面X剖开而得到的剖视图,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的结构的图。
图13中的空调机1是构成室内机的空调机,在空调机1(更具体地讲是空调机1的框体)的上部开口有吸入口3,在下端开口有吹出口5。
在空调机1内形成有将吸入口3和吹出口5连通的空气流路,在该空气流路的吸入口3的下侧设有送风风扇2,送风风扇2具备具有大致垂直方向的旋转轴心的轴流风扇。并且,在送风风扇2的下方配置有对空气进行热交换来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热交换器4。热交换器4由热交换器固定部件30固定于框体内。如图13中空心箭头所示,在送风风扇2工作时,室内的空气被从吸入口3向空调机1内的空气流路中吸入,由位于送风风扇2的下部的热交换器4将该吸入空气冷却或者加热,然后从吹出口5吹出到室内。
与实施方式1记载的空调机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记载的空调机1中,使用用于进行主动式消声的噪声检测传声器6和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9这两个传声器,由信号处理装置17进行控制声音的生成,而在本实施方式2记载的空调机1中,将这两个传声器置换为一个传声器即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并且,与此相应地信号处理的方法不同,因而信号处理装置17的内容不同。
输出针对噪声的控制声音的控制扬声器8以从壁朝向空气流路的中央的方式配置于空调机1的框体的侧壁部。并且,在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的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中配置有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用于检测使从控制扬声器8输出的控制声音与包括送风风扇2的送风声音在内的空调机1的运转声音(噪声)干涉后而得到的声音。另外,该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构成为在送风风扇2工作时相对于旋转的叶轮是独立的,不进行旋转。因此,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在送风风扇2工作时也不旋转。
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作为控制声音生成装置的信号处理装置17,信号处理装置17用于生成对控制扬声器8进行控制的信号(控制声音)。
空调机1的消声机构由这些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控制扬声器8和信号处理装置17构成。
图14表示信号处理装置17的结构图。通过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从声音信号进行转换而得到的电信号被传声器放大器11放大,并经由A/D转换器12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转换的数字信号被输入LMS算法器19。并且,与FIR滤波器18的输出信号与FIR滤波器20卷积而得到的信号的差分信号被输入FIR滤波器18和LMS算法器19。然后,由FIR滤波器18对差分信号实施基于由LMS算法器19计算出的抽头系数的卷积运算,然后被D/A转换器14从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被放大器15放大,并作为控制声音从控制扬声器8输出。
<B-2.动作>
下面,对空调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空调机1工作时,送风风扇2的叶轮25进行旋转,从送风风扇2的上侧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向送风风扇2下侧输送空气,由此产生气流。与此相应地在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附近产生运转声音(噪声),该声音向下游侧传播。
在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附近,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由于叶轮25的旋转而产生气流紊乱。并且,从送风风扇2吹出的空气从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朝向外侧吹出,因而撞击到空调机1的框体的侧壁,进一步引发气流紊乱。因此,在空调机1的侧壁处,气流紊乱导致的压力变动增大。与此相比,在送风风扇2的比叶片内周靠内侧的区域(圆柱区域A)中气流的紊乱小,气流导致的压力变动也比较小。
由送风风扇2输送的空气在空气流路中通过,并向热交换器4输送。例如,在进行制冷运转时,从与室外机(未图示)连接的配管向热交换器4输送制冷剂。向热交换器4输送的空气被在热交换器4中流动的制冷剂冷却而成为冷气,并直接从吹出口5向室内吹出。
下面,对空调机1的运转声音的抑制方法进行说明。使由安装在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的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从控制扬声器8输出的控制声音与包括送风风扇2的送风声音在内的运转声音(噪声)进行干涉后的声音。由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的噪声通过传声器放大器11、A/D转换器12成为数字信号。
为了执行与实施方式1记述的运转声音的抑制方法相同的抑制方法,需要向FIR滤波器18输入想要消声的噪声。并且,需要按照式1所示,对LMS算法器19输入作为输入信号的想要消声的噪声和作为误差信号的控制声音进行干涉后的声音。但是,由于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只能检测到使控制声音进行干涉后的声音,因而需要根据由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的声音生成想要消声的噪声。
图15表示噪声和控制声音进行干涉后的声音的波形(图15中的a)、控制声音的波形(图15中的b)、以及噪声的波形(图15中的c)。根据声音的叠加原理,得到b+c=a。因此,为了根据a得到c,只要取得a与b的差分即可。即,能够根据由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的干涉后的声音与控制声音的差分来生成想要消声的噪声。
图16是表示从FIR滤波器18输出的控制信号成为控制声音并从控制扬声器8输出,然后由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并输入信号处理装置17的路径的图。表示经由从D/A转换器14、放大器15、控制扬声器8到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的路径、以及经由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传声器放大器11和A/D转换器12。
如果将该路径具有的传递特性设为H,则图14的FIR滤波器20用来估计该传递特性H。通过FIR滤波器18的输出信号与FIR滤波器20进行卷积运算,能够将控制声音估计为由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的信号b,再取与由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的干涉后的声音a的差分,由此生成想要消声的噪声c。
将这样生成的想要消声的噪声c作为输入信号提供给FIR滤波器18和LMS算法器19。通过了被LMS算法器19更新了抽头系数的FIR滤波器18的数字信号被D/A转换器14转换为模拟信号,再被放大器15放大,作为控制声音从控制扬声器8输出到空调机1内的空气流路中。
另一方面,使从控制扬声器8输出的控制声音与从送风风扇2产生的噪声进行干涉后的声音,被在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安装的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上述的LMS算法器19的误差信号中输入由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的声音,因而FIR滤波器18的抽头系数被更新成为使该干涉后的声音接近于零。其结果是,能够利用通过了FIR滤波器18的控制声音抑制从送风风扇2产生的噪声。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采用了主动式消声方法的空调机1中,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安装在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的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中,因而不会与空气流直接冲突,能够降低气流紊乱导致的压力变动成分的检测。因此,能够检测与送风风扇2的运转声音即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能够得到较高的消声效果。
另外,通过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安装于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能够容易安装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而且不会增加新的部件数目,不需要精密的安装机构。并且,通过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设置在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送风风扇2与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之间的距离缩短,因而能够缩短空调机1的高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设置在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但也存在伴随送风风扇2的旋转而产生的固有的机械振动传递给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导致噪声检测传声器6检测到该振动的情况。因此,有时导致消声效果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设置在圆柱区域A内除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之外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按照图17所示,将噪声检测传声器6设置在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的热交换器4上。另外,例如也可以按照图18所示,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设置在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的热交换器固定部件30上。通过这样设置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与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设置在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更高的消声效果。
另外,也可以按照图19所示,利用壁部件31覆盖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由于能够由壁部件遮挡气流,因而更不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能够得到更高的消声效果。在图19中,使壁部件3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然而壁部件31的形状是任意的。
另外,在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安装于热交换器4或热交换器固定部件30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壁部件31覆盖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更不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能够得到更高的消声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关于送风风扇2列举了轴流风扇的示例,但只要是通过叶轮旋转而进行送风的风扇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作为自适应信号处理电路采用了FIR滤波器18和LMS算法器19,但只要是使由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的声音接近于零的自适应信号处理电路即可。
另外,信号处理装置17不需要是进行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结构,也可以是根据固定的抽头系数来生成控制声音的结构。
另外,信号处理装置17不需要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也可以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
<B-3.效果>
在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作为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的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设于圆柱区域A内,而且设于送风风扇2的不动部件。因此,能够降低来自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的气流的影响,能够检测与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因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并且,不增加空调机1的部件数目,即可设置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因而能够实现设置自由度较高的空调机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作为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的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设于圆柱区域A内,而且设于送风风扇2的下游侧。因此,能够降低来自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的气流的影响,能够检测与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因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另外,不需改变送风风扇2的机构,不增加空调机1的部件数目,即可设置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因而能够实现设置自由度较高的空调机1。另外,由于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不检测随着送风风扇2的旋转而产生的固有的机械振动,因而与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设于送风风扇2的不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主动消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被设置在送风风扇2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7的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中。因此,能够降低来自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的气流的影响,能够检测与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因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另外,不需改变送风风扇2的机构,不增加空调机的部件数目,即可设置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因而能够实现设置自由度较高的空调机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被设置在热交换器4的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中。因此,能够降低来自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的气流的影响,能够检测与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因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另外,不需改变送风风扇2的机构,不增加空调机的部件数目,即可设置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因而能够实现设置自由度较高的空调机1。另外,由于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不检测随着送风风扇2的旋转而产生的固有的机械振动,因而与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设于送风风扇2的不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主动消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被设置在热交换器固定部件30的处于圆柱区域A内的范围中。因此,能够降低来自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的气流的影响,能够检测与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因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并且,不需改变送风风扇2的机构,不增加空调机的部件数目,即可设置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因而能够实现设置自由度较高的空调机1。另外,由于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不检测随着送风风扇2的旋转而产生的固有的机械振动,因而与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设于送风风扇2的不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主动消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利用壁部件31覆盖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通过遮挡气流,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更不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因而能够得到更高的消声效果。
<C.实施方式3>
<C-1.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在吹出口5的上部朝向流路的相反侧设置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的空调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没有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相同,对相同的功能和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进行叙述。
图20是将图2所示的空调机1的主视图沿断面X剖开而得到的剖视图,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的结构的图。
图20中的空调机1是构成室内机的空调机,在空调机1(更具体地讲是空调机1的框体)的上部开口有吸入口3,在下端开口有吹出口5。
在空调机1内形成有将吸入口3和吹出口5连通的空气流路,在该空气流路的吸入口3的下侧设有送风风扇2,送风风扇2具备具有大致垂直方向的旋转轴心的轴流风扇。并且,在送风风扇2的下方配置有对空气进行热交换来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热交换器4。热交换器4由热交换器固定部件30固定于框体内。如图20中空心箭头所示,在送风风扇2工作时,室内的空气从吸入口3吸入到空调机1内的空气流路,由位于送风风扇2下部的热交换器4将该吸入空气冷却或者加热,然后从吹出口5吹出到室内。
与实施方式2记载的空调机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吹出口5的上部朝向流路的相反侧设置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与此相应,信号处理装置22的结构也不同。
当在吹出口5的上部朝向流路的相反侧设置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不需增加新的部件数目,即可容易安装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不需要精密的安装机构。
输出针对噪声的控制声音的控制扬声器8以从壁朝向空气流路的中央的方式配置于空调机1的框体的侧壁部。并且,在吹出口5的上部朝向流路的相反侧设置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该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使从控制扬声器8输出的控制声音与包括送风风扇2的送风声音的空调机1的运转声音(噪声)进行干涉后的声音。
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作为控制声音生成装置的信号处理装置22,信号处理装置22用于生成对控制扬声器8进行控制的信号(控制声音)。
图21表示信号处理装置22的结构图。与图14所示的信号处理装置17的不同之处在于,在A/D转换器12的输出与LMS算法器19的输入之间配置有加权单元13。除此之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的信号处理装置17相同。
<C-2.动作>
下面,对空调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空调机1工作时,送风风扇2的叶轮25进行旋转,从送风风扇2的上侧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向送风风扇2下侧输送空气,由此产生气流。伴随于此在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附近产生运转声音(噪声),该声音向下游侧传播。
在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附近,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产生叶轮25的旋转导致的气流紊乱。并且,从送风风扇2吹出的空气从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朝向外侧吹出,因而撞击到空调机1的框体的侧壁,进一步引发气流紊乱。因此,在空调机1的侧壁处气流紊乱造成的压力变动增大。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3中,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配置于吹出口5的上部且朝向流路的相反侧。与送风风扇2附近相比,吹出口5附近距气流紊乱较大的送风风扇2的吹出口的距离足够远。另外,在吹出口5附近,热交换器4对气流紊乱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整流。因此,在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附近的气流紊乱减小。另外,由于气流不与设有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的区域直接冲突,因而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几乎不受气流紊乱的影响。另外,人感觉到的来自空调机1的噪声是从吹出口5吹出到室内后的噪声,因而通过使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朝向流路的相反侧即室内,能够检测被输出到室内的噪声。
即,通过在吹出口5的上部朝向流路的相反侧安装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能够检测与输出到室内的噪声的相干性较高的声音。
下面,对空调机1的运转声音的抑制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控制声音的生成方法与在实施方式2中记述的方法相同。本实施方式3的控制声音的生成方法与在实施方式2中记述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由加权单元13对作为误差信号而输入LMS算法器19的信号进行平均化。
当在吹出口5的上部朝向流路的相反侧配置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的情况下,在由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的噪声中包含许多从送风风扇2产生的噪声以外的声音。因此,反馈控制的稳定性被这些噪声以外的声音所损害。因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反馈控制的前级配置加权单元13,由此将噪声以外的声音平均化。由此,能够消除不相关的噪声以外的声音成分,能够使反馈控制稳定地工作。即,能够提高从吹出口5释放到室内后的噪声与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的相干性。
另外,也可以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在LMS算法器19变稳定之前,不进行加权单元13的平均化。这是因为在LMS算法器19不稳定的期间不能充分降低噪声,存在加权单元13的输出值失控的情况。另外,也可以是,在加权单元13的输出值超过一定值时进行重置。
另外,为了使更加不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也可以利用壁部件31覆盖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由于能够由壁部件遮挡气流,因而更加不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能够得到更高的消声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关于送风风扇2列举了轴流风扇的示例,但只要是通过叶轮旋转而进行送风的风扇即可。
另外,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的设置位置不限于吹出口5的上部,只要是吹出口5的开口部即可。例如,也可以将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安装在吹出口5的下部或侧部。另外,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不需要准确地设于流路的相反方向上。只要朝向空调机1(框体)的外侧设置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即可。即,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只要设置在能够检测被输出到室内的噪声的位置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信号处理装置22采用了FIR滤波器18和LMS算法器19,但只要是使由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的声音接近于零的自适应信号处理电路即可,也可以利用在主动式消声方法中通常采用的filtered-X算法。
另外,加权单元13不需要是积分器,只要是能够进行平均化的单元即可。
另外,信号处理装置22不需要是进行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结构,也可以是根据固定的抽头系数来生成控制声音的结构。
另外,信号处理装置22不需要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也可以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
<C-3.效果>
在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中,作为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的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设于吹出口5的开口部,而且朝向空调机1的外侧配置。因此,能够不受气流的影响地检测输出到室内的噪声。由此,对于从空调机1输出的室内噪声和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的检测声音,能够得到较高的相干性。由此,能够对从空调机1输出的室内的噪声进行高精度的主动消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中,作为控制声音生成装置的信号处理装置22具有如下的电路,该电路对由作为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的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赋予加权,并进行反馈控制。因此,能够对由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检测到的除空调机1的噪声之外的声音进行平均化而进行消除。因此,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主动消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中,利用壁部件31覆盖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通过遮挡气流,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6更不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因而能够得到更高的消声效果。
标号说明
1空调机;2送风风扇;3吸入口;4热交换器;5吹出口;6噪声检测传声器;7静止叶片安装部件;8控制扬声器;9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0、17、22信号处理装置;11传声器放大器;12A/D转换器;13加权单元;14D/A转换器;15放大器;16噪声/消声效果检测传声器;18、20FIR滤波器;19LMS算法器;21乘法器;25叶轮;26静止叶片;27轮毂部;28旋转轴;30热交换器固定部件;31壁部件;32加法器;33延迟元件;34乘法器。

Claims (15)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该空调机具有:
框体,其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
送风风扇,其具有叶轮;
热交换器;
噪声检测装置,其检测从所述送风风扇产生的噪声;
控制声音输出装置,其输出使所述噪声减弱的控制声音;
消声效果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控制声音的消声效果;以及
控制声音生成装置,其根据所述噪声检测装置和所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生成所述控制声音,
所述噪声检测装置被配置在圆柱区域中,而且设于所述送风风扇的不动部件或者所述送风风扇的下游侧,所述圆柱区域是使与所述叶轮的叶片的内周部相切的内切圆在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吹出口的开口部,并且朝向所述框体的外侧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声音生成装置具有对所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结果加权而进行反馈控制的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扇在叶轮的下游侧具有静止叶片,
该静止叶片设于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所述圆柱区域中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
所述噪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静止叶片安装部件的处于所述圆柱区域的范围中。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设于所述送风风扇的下游侧,使得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圆柱区域中,
所述噪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处于所述圆柱区域的范围中。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设于所述送风风扇的下游侧,
该热交换器被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圆柱区域中的部件固定于所述框体,
所述噪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部件的处于所述圆柱区域的范围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检测装置被壁部件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被壁部件覆盖。
9.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该空调机具有:
框体,其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
送风风扇,其具有叶轮;
热交换器;
控制声音输出装置,其输出使从所述送风风扇产生的噪声减弱的控制声音;
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噪声,并且检测所述控制声音的消声效果;以及
控制声音生成装置,其根据所述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生成所述控制声音,
所述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被配置在圆柱区域中,而且设于所述送风风扇的不动部件或者所述送风风扇的下游侧,所述圆柱区域是使与所述叶轮的叶片的内周部相切的内切圆在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扇在叶轮的下游侧具有静止叶片,
该静止叶片设于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所述圆柱区域中的静止叶片安装部件,
所述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设于所述静止叶片安装部件的处于所述圆柱区域的范围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以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圆柱区域中的方式设于所述送风风扇的下游侧,
所述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处于所述圆柱区域的范围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设于所述送风风扇的下游侧,
该热交换器被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圆柱区域中的部件固定于所述框体,
所述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设于所述部件的处于所述圆柱区域的范围中。
13.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该空调机具有:
框体,其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
送风风扇,其具有叶轮;
热交换器;
控制声音输出装置,其输出使从所述送风风扇产生的噪声减弱的控制声音;
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噪声,并且检测所述控制声音的消声效果;以及
控制声音生成装置,其根据所述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生成所述控制声音,
所述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吹出口的开口部,并且朝向所述框体的外侧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声音生成装置具有对所述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结果加权而进行反馈控制的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消声效果检测装置被壁部件覆盖。
CN2010800586323A 2009-12-25 2010-05-20 空调机 Pending CN1026869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5931A JP2011137560A (ja) 2009-12-25 2009-12-25 空気調和機
JP2009-295931 2009-12-25
PCT/JP2010/003383 WO2011077602A1 (ja) 2009-12-25 2010-05-20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6951A true CN102686951A (zh) 2012-09-19

Family

ID=44195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86323A Pending CN102686951A (zh) 2009-12-25 2010-05-20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18414A1 (zh)
JP (1) JP2011137560A (zh)
CN (1) CN102686951A (zh)
WO (1) WO2011077602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7445A (zh) * 2013-08-30 2014-01-2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噪声消除方法
CN104848432A (zh) * 2015-05-29 2015-08-19 东南大学 一种带主动降噪装置的空气净化器
CN105840462A (zh) * 2016-05-23 2016-08-10 苏州艾柏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有源主动消声降噪系统
CN106796780A (zh) * 2014-09-23 2017-05-31 亚马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噪声控制和通信
CN107452368A (zh) * 2017-08-14 2017-12-08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家电设备的降噪方法及装置
CN109282479A (zh) * 2018-09-17 2019-01-2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降噪装置及降噪方法
CN110762728A (zh) * 2019-09-23 2020-02-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空调模拟降噪控制方法及室内空调
CN111076409A (zh) * 2019-12-16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的消声器、窗式空调及控制方法
CN111946640A (zh) * 2020-08-12 2020-11-17 安声(重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吹风机及其降噪方法
CN112797557A (zh) * 2021-01-15 2021-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化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1981B2 (ja) * 2011-10-26 2014-03-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3686543A (zh) * 2013-12-10 2014-03-26 苏州市峰之火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适应性滤噪航拍器
DE102016210418A1 (de) * 2016-06-13 2017-12-14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Steuereinheit zur Detektion von Fehlzuständen in einem Heizsystem und/oder in einer Klimaanlage sowie ein Heizsystem und/oder eine Klimaanlage
JP6689218B2 (ja) 2017-02-02 2020-04-28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9164263A (ja) 2018-03-20 2019-09-26 株式会社東芝 騒音低減装置
DE102019111076A1 (de) * 2019-04-29 2020-10-29 Ebm-Papst Landshut Gmbh Vorrichtung zur Betriebsüberwachung eines Ventilators
CN110843831A (zh) * 2019-11-18 2020-02-28 中科振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分配箱、空调管路系统及空调
CN111189107A (zh) * 2020-03-03 2020-05-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主动降噪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8883A (ja) * 1992-10-23 1994-05-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消音装置
JPH08200780A (ja) * 1995-01-25 1996-08-06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H08248964A (ja) * 1995-03-13 1996-09-27 Nippon Sharyo Seizo Kaisha Ltd アクティブ型騒音低減装置
JP2004053235A (ja) * 2002-07-22 2004-02-19 Kiyoshi Yanagimachi 空気調和機
JP2009103079A (ja) * 2007-10-24 2009-05-14 Nippon Densan Corp 送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1450A (ja) * 1988-08-24 1990-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消音装置
JPH02224500A (ja) * 1989-02-25 1990-09-06 Calsonic Corp アクティブ・ノイズ・キャンセラー
JPH05188976A (ja) 1992-01-16 1993-07-30 Toshiba Corp 能動騒音制御装置
JP3072174B2 (ja) * 1992-02-19 2000-07-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三次元空間の能動消音装置
JP3060711B2 (ja) 1992-04-10 2000-07-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能動型騒音制御装置
JPH0728479A (ja) * 1993-07-14 1995-01-31 Fujitsu Ltd 消音装置におけるマイクロホンの取付け構造
JP3424366B2 (ja) * 1994-11-11 2003-07-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消音装置
JP2005003244A (ja) * 2003-06-10 2005-01-0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8883A (ja) * 1992-10-23 1994-05-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消音装置
JPH08200780A (ja) * 1995-01-25 1996-08-06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H08248964A (ja) * 1995-03-13 1996-09-27 Nippon Sharyo Seizo Kaisha Ltd アクティブ型騒音低減装置
JP2004053235A (ja) * 2002-07-22 2004-02-19 Kiyoshi Yanagimachi 空気調和機
JP2009103079A (ja) * 2007-10-24 2009-05-14 Nippon Densan Corp 送風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7445A (zh) * 2013-08-30 2014-01-2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噪声消除方法
CN106796780A (zh) * 2014-09-23 2017-05-31 亚马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噪声控制和通信
CN104848432A (zh) * 2015-05-29 2015-08-19 东南大学 一种带主动降噪装置的空气净化器
CN105840462A (zh) * 2016-05-23 2016-08-10 苏州艾柏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有源主动消声降噪系统
CN107452368A (zh) * 2017-08-14 2017-12-08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家电设备的降噪方法及装置
CN109282479B (zh) * 2018-09-17 2021-02-2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降噪装置及降噪方法
CN109282479A (zh) * 2018-09-17 2019-01-2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降噪装置及降噪方法
CN110762728A (zh) * 2019-09-23 2020-02-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空调模拟降噪控制方法及室内空调
CN111076409B (zh) * 2019-12-16 2021-0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的消声器、窗式空调及控制方法
CN111076409A (zh) * 2019-12-16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的消声器、窗式空调及控制方法
CN111946640A (zh) * 2020-08-12 2020-11-17 安声(重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吹风机及其降噪方法
CN111946640B (zh) * 2020-08-12 2022-02-15 安声(重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吹风机及其降噪方法
CN112797557A (zh) * 2021-01-15 2021-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化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37560A (ja) 2011-07-14
WO2011077602A1 (ja) 2011-06-30
EP2518414A1 (en)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6951A (zh) 空调机
CN103052851B (zh) 空调机
CA2735754C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ctive sound attenuation in an air handling unit
EP3511930B1 (en) Outdoor unit of an air-conditioning-apparatus equipped with noise control system
CN102308153A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空气调节器
CN102374587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JP2009103079A (ja) 送風装置
WO2005115285A2 (en) Integral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section
KR0154445B1 (ko) 에어콘의 소음감소 장치
JP2017068231A (ja) 送風装置
JP6503552B2 (ja) 能動消音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送風装置
JP2005037447A (ja) 空気調和機の騒音制御装置
JP2016176453A (ja) 送風装置
JP6600813B2 (ja) 送風装置
JP2015049411A (ja) 能動消音装置および換気装置
JP564180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324062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617279B2 (ja) 送風装置
JP6236628B2 (ja) 能動消音装置
WO201405188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ctive sound attenuation in a fan unit
JP2017110861A (ja) 換気装置
JPH1026384A (ja) クリーンルーム装置
JP2016148727A (ja) 騒音低減装置、電子機器、騒音低減方法、および、騒音低減プログラム
JP5332479B2 (ja) 遠心送風機
JP6229153B2 (ja) 能動消音装置を備えた送風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