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3941A - 能够降低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能够降低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3941A
CN102683941A CN2012100367986A CN201210036798A CN102683941A CN 102683941 A CN102683941 A CN 102683941A CN 2012100367986 A CN2012100367986 A CN 2012100367986A CN 201210036798 A CN201210036798 A CN 201210036798A CN 102683941 A CN102683941 A CN 102683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tacts
differential signal
lead
sign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67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鸟雅之
蓝原周一
片柳雅之
桥口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373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650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40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3027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40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134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41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08447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83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3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7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contact of the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2Coupling device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01R13/6474Impedance matching by variation of conductive properties, e.g. by dimension vari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多对信号接触件,多个接地接触件,和保持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的绝缘外壳。在用于连接到连接搭档的第一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布置在每对信号接触件的两侧,从而形成具有固定间距的接触件阵列。另一方面,在用于连接到板的第二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被布置在第一排中从而彼此间隔开,而在第一连接侧上被相邻地布置在接地接触件的两侧的所述多对信号接触件被布置成分配在位于第一排的两侧的第二排和第三排中,使得所述多对信号接触件在第二连接侧上交错布置。

Description

能够降低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享有2011年2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037321,2011年10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24075,2011年10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24098,以及2011年10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24139的优先权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参考整体并入这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适于传输微分信号对的连接线路中使用的连接器(以下被称作为″微分信号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公知地,适于在形成一对的两个信号线路中传输微分信号对的微分传输系统包括具有反相的信号。由于微分传输系统具有数据传输率能够变得高的特征,所以其近来被放在各个领域中实际使用。
例如,在使用用于在装置和液晶显示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微分传输系统的情况下,装置和液晶显示器每个设有显示端口连接器,显示端口连接器根据显示端口标准进行设计。至于这种显示端口标准,公知地是VESA显示端口标准1.0版本或其1.1a版本。
这种显示端口连接器是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并具有用于连接到连接搭档的第一连接侧和用于连接到装置或者液晶显示器的板的第二连接侧。第一连接侧的构造根据与连接搭档的关系由显示端口标准严格限定,而第二连接侧的构造相对自由。这一款微分信号连接器被公开在专利文献1(JP-A-2008-41656)中。
图1A和1B显示结合到传统微分信号连接器中的接触件组件1,其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个不同但是在构造上与其类似。接触件组件1包括多对信号接触件2,多个接地接触件3,和保持信号接触件2和接地接触件3的绝缘外壳4。在用于连接到连接搭档的第一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3布置在每对信号接触件2的两侧,从而形成固定间距的接触件阵列。另一方面,在用于连接到板的第二连接侧上,信号接触件2和接地接触件3在穿过接触件阵列的方向上弯曲,从而信号接触件2和接地接触件3在两排上交错(zigzag)布置。
图2显示一种用于在其上安装包括图1A和1B的接触件组件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板5。板5形成有多个通孔6。通孔6在两排上交错布置,从而与第二连接侧上信号接触件2和接地接触件3的配置对应。
当微分信号连接器安装在板5上时,信号接触件2和接地接触件3分别插入通孔6中。每个为环状导线分布形式的连接块7分别围绕通孔6的开口形成。此外,布线图案8沿着板5仅从对应于适于插入信号接触件2的通孔6形成的那些连接块7并行引出。因此,每个信号接触件2通过通孔6和连接块7连接到布线图案8。
在上述微分信号连接器中,将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在第二连接侧上两排交错布置本身很容易使得减少连接器的尺寸成为可能。然而,如果连接器确实在尺寸上以此方式减少,那么由于形成一对的微分信号接触件之间长度不同的存在而引起接下来的问题。
如图3所示,多对信号接触件和多个接地接触件可以通过对单个导电板进行穿孔并继而执行弯曲而被共同地制造。为了使这个制造过程容易,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共识是将接触件的前端按规则间距以弯曲状态布置以及将接触件弯曲的次数设为2。然而,为了将接触件的前端按规则间距以弯曲状态布置,会出现形成一对微分信号接触件之间长度的不同,这可以在图3所示的接触件的展开状态中很好地看出。长度的不同造成微分信号连接器中的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传播时间差(不齐量)。
此外,由于长度的不同,会有这样的情况,在第二连接侧,即在板上,形成一对的微分信号接触件被分成两排,即没有被布置在同一排上。这也应用在布置在这对微分信号接触件的两侧的接地接触件上。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连接到这对微分信号接触件的一对布线图案之间长度的不同,也正如示出从形成在不同排中的连接块引出的具有不同长度的布线图案的图2中所见到的。这对布线图案之间长度的不同也造成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小并且能够减少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
随着描述的进行,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将会变得清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多对信号接触件、多个接地接触件、以及保持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的绝缘外壳,其中微分信号连接器具有用于连接到连接搭档的第一连接侧和用于连接到板的第二连接侧,其中,在第一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布置在每对信号接触件的两侧,从而形成具有固定间距的接触件阵列,并且其中,在第二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被布置在第一排中从而与彼此间隔开来,而在第一连接侧上被相邻地布置在接地接触件两侧的所述多对信号接触件被布置成分配在位于第一排两侧的第二排和第三排中,使得所述多对信号接触件在第二连接侧上交错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作为用于形成连接器的接触件组的中间构件的引线框,包括布置在一个平面中的多个第一引线、被布置为在第一引线之间形成一对的第二引线、以及在一个端侧上连接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连接部分,其中使得该对第二引线在另一个端侧上的间距比该对第二引线在所述一个端侧上的间距更大,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引线中的每一个具有自连接部分延伸的第一笔直部分、自第一笔直部分倾斜延伸从而远离第二引线的第一偏移部分、在与第一笔直部分在相同方向上自第一偏移部分延伸的第二笔直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使用上述引线框作为中间构件的接触件组,其中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在第一预定弯曲部分和第二预定弯曲部分处在穿过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并且分别在附加预定弯曲部分处在穿过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并且其中连接部分被从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上切断。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彼此以一间隔布置的多个接地接触件和被布置使得形成每对位于接地接触件之间的多对的多个信号接触件,其中接地接触件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和信号接触件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在连接器的第一连接侧的平面中相邻布置,其中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从所述端部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接着在彼此偏移的位置处在相同的方向上以直角弯曲,其中,在连接器的第二连接侧上,相邻接地接触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梯形的长边的两端处,而形成为每对的信号接触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梯形的短边的两端处,其中,为了增加形成为每对的信号接触件的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两个信号接触件在它们的所述另一端部的附近远离彼此向外弯曲,并且其中,每个接地接触件具有位于其以直角弯曲的部分和它的另一端部之间的偏移部分。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显示结合到传统微分信号连接器中的接触件组件,其中图1A为透视图而图1B为仰视图;
图2是一种用于在其上安装微分信号连接器的板的仰视图;
图3是包括在图1A和1B的接触件组件中的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的制造中的接触件展开图(具有载体的引线框);
图4A至4D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安装在板上的状态,其中图4A为正视图,图4B为右视图,图4C为仰视图,而图4D为沿着图4A的线Id-Id的剖面图;
图5A至5D显示结合在图4A至4D的微分信号连接器中的下接触件组件,其中图5A为透视图,图5B为右视图,图5C为后视图,而图5D为仰视图;
图6是一种用于在包括在图5A至5D的下接触件组件中的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的制造中使用的构件的平面图;
图7是从图6的构件中切断载体所获得的引线框的平面图;
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4A至4D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第一改进例的外部透视图;
图10是图9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11是图9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从一个方向上看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图9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从另一个方向上看的分解透视图;
图13A和13B是用于说明图9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制造中的一个过程的图示;
图14是显示图9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内部部件的已装配状态的透视图;
图15是图4A至4D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第二改进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6是显示图15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内部部件的已装配状态的透视图;
图17是显示作为图15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一个部件的上接触件组件的透视图;
图18是显示包括在图17的上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组的一个示例的平面图;
图19是显示包括在图17的上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组的另一个示例的平面图;
图20是显示作为图15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一个部件的下接触件组件的剖面透视图;
图21是包括在图20的下接触件组件中的仅一个接触件组的透视图;
图22是在图21的接触件组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一个示例的平面图;
图23示出了图21的接触件组的三种视图;
图2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安装在板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5是图2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26是包括在图24和25的微分信号连接器中的接触件组的透视图;
图27是在图26的接触件组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平面图;
图28是图2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9是在图26的接触件组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改进例的平面图;以及
图30是图29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4A至8,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10。
图4A至4D显示微分信号连接器1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1上的状态。微分信号连接器10是印刷电路板安装类型的在上下两排具有接触件的20-插脚连接器并且它在使用时安装到印刷电路板11。微分信号连接器10的用于连接到用作连接搭档的配对连接器(未显示)的前侧被称为第一连接侧,而其用于连接印刷电路板11的底侧被称为第二连接侧。在第一连接侧上,设置用于安装到配对连接器的安装突出部12。安装突出部12具有与连接器安装平面并行地横向延伸的形状。稍后将详细描述第二连接侧。
这里使用的印刷电路板11是多层板。印刷电路板11形成有几个通孔13,正如从显示印刷电路板11的下表面11a的图4C中所见到的。每个为环状导线分布形式的连接块14分别围绕通孔13的开口形成。此外,布线图案15沿着板11从一些连接块14并行引出。稍后将阐明通孔13的位置和角色。
微分信号连接器10包括上接触件组件16,下接触件组件17,以及整个地围绕上、下接触件组件16和17的导电连接器壳体18。上接触件组件16包括多个导电上接触件19,这里称为附加接触件,以及保持上接触件19的绝缘上外壳21。上接触件19具有布置在安装突出部12的上部中的前端,上接触件19接着向后延伸,并且接着以直角向后弯曲,使得上接触件19的下端以SMT结构焊接到印刷电路板11的上表面(未显示)上的布线图案。连接器壳体18具有适于固定到印刷电路板11的两对固定脚18a和18b。通过固定脚18a和18b和印刷电路板11的配合,微分信号连接器10牢固地固定到印刷电路板11。稍后将详细描述下接触件组件17。
接下来,除了图4A至4D之外还参见图5A至5D,将详细描述下接触件组件17。
下接触件组件17包括三对导电信号接触件22,四个导电接地接触件23,以及保持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的绝缘下外壳24。在下外壳24的第一连接侧上,形成有具有固定间距(在小型显示端口连接器中优选地为0.7mm或小于0.7mm)的接触件阵列,其以接地接触件23被布置在每一对信号接触件22的两侧上的形式在第一方向A1上延伸。
所有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A1的第二方向A2上向后延伸以通过下外壳24,并接着在下外壳24的相对侧以直角弯曲,从而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方向A1和A2的第三方向A3上向下延伸。在以下的描述中,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还可以被共同地称为下接触件25。
正如从图4A至4D中所见到的,在微分信号连接器10的第一连接侧上,下接触件25被布置在安装突出部12的下部,从而在离上接触件19具有一距离处面向上接触件19。因此,当配对连接器安装到安装突出部12时,配对连接器会与上接触件19和下接触件25接触,使得配对连接器电连接到微分信号连接器10。这里,每个下接触件25的会与配对连接器接触的部分被称为连接器接触部分。
另一方面,在微分信号连接器10的第二连接侧上,下接触件25分别插入到印刷电路板11的通孔13,并通过焊接在印刷电路板11的下表面11a上而分别连接到连接块14。由于下接触件25焊接在印刷电路板11的下表面11a上,当微分信号连接器10安装到印刷电路板11上时,可以容易地从视觉上检查焊接条件。这里,每个下接触件25的插入通孔13的部分被称为板连接部分。
当下接触件25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时,印刷电路板11的通孔13的直径被设计为至少稍微大于下接触件25的对角线长度(diagonal length)。此外,连接块14围绕通孔13形成并且必须确保相邻通孔13之间的绝缘。考虑到这些,优选地是为通孔13设定约为0.8mm的间隔。
在图5A至5D中,下接触件25的板连接部分被布置在在第二方向A2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A1上彼此隔开的三个并行排中。具体地,接地接触件23的板连接部分被布置在第一排R1中以彼此间隔开,而其连接器接触部分被布置在接地接触件23之间的多对信号接触件22被布置成使得被分配在位于第一排R1两侧的第二排R2和第三排R3中。结果,正如从图5A至5D中见到的,多对信号接触件22的板连接部分交错布置在第一排R1的两侧。
这里,布置在第二排R2中的信号接触件22被设计为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而布置在第三排R3中的信号接触件22被设计为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即,布置在同一排中的一对信号接触件22的长度被设为彼此相等。然而,多对信号接触件22按照它们在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之间彼此的弯曲度的不同,特别是它们在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之间彼此的弯曲位置的不同,而被分配在第二排R2和第三排R3。接地接触件23按照它们在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之间与信号接触件22的弯曲位置的不同而被布置在第一排R1。代替设置不同的弯曲位置,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可以按照弯曲的次数的不同而被布置在第二连接侧的三排中,或者两者可以共同地使用。
此外,在第二连接侧上,每对信号接触件22被布置在对应于相邻接地接触件23之间的位置处,并且,此外,每对信号接触件22的间距被设计成稍微大于接触件阵列的间距。
在第二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23每个被布置在对应于多对信号接触件22之间的位置处,并且,此外,在第一连接侧上相邻地布置在每个接地接触件23的两侧的接地接触件23和多对信号接触件22被布置在倾斜穿过第一排R1,第二排R2,和第三排R3的方向上。
另一方面,自然地,印刷电路板11的通孔13形成在对应于第二连接侧上的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的上述配置的位置处。
这里,每一对相邻信号接触件22用于连接适于传输包括具有相反相位的信号的微分信号对的线路,并因此会在以下的描述中被分别叫做+Sig接触件和-Sig接触件。此外,在这些通孔13中,适于插入+Sig接触件的通孔13会被命名为+Sig通孔,适于插入-Sig接触件的通孔13会被命名为-Sig通孔,而适于插入接地接触件23的通孔13会被命名为GND通孔。此外,在这些布线图案15中,连接到+Sig通孔的布线图案15会被命名为+Sig布线图案,而连接到-Sig通孔的布线图案15会被命名为-Sig布线图案。
根据上述微分信号连接器,由于+Sig通孔和-Sig通孔被并行布置在连接器安装平面,+Sig布线图案和-Sig布线图案可以被形成为向连接器的后方延伸并且在长度上彼此相同并且在作为多层板的印刷电路板11的下表面11a上彼此平行的布线图案。因此,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小。虽然已经给出的描述是在连接适于传输一对微分信号的线路的情况下,但是这在传输多对微分信号的情况下也适用。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作为三对导电信号接触件22和四个导电接地接触件23的集合的接触件组容易能够通过压制的方式由单个导电板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获得图6中所示的形状。接着,切断载体26,从而形成图7和8中所示的作为中间构件的一个示例的引线框30。
在图7和8中,引线框30包括布置在一个平面中的多个第一引线31,被布置为形成每对在第一引线31之间的多对的第二引线32,被布置为形成在第一引线31之间的一对的第三引线33,以及在一个端侧上连接第一引线31、第二引线32、和第三引线33的连接部分34。使得第二引线32的从连接部分34开始的长度比第一引线31的从连接部分34开始的长度更短。使得第三引线33的从连接部分34开始的长度比第一引线31的从连接部分34开始的长度更长。此外,当冲压金属板时,使得多对第二引线32和该对第三引线33中的每一对在另一个端侧上,即在自由端侧上的间距P2大于所述多对第二引线32和该对第三引线33中的每一对在所述一个端侧上的间距P1,从而引线32、33中的每一对在自由端侧上接近第一引线31。
第一引线31每个具有延伸自连接部分34的第一笔直部分35、倾斜延伸自第一笔直部分35从而远离第二引线32的具有更大间距P2的部分的第一偏移部分36、以与第一笔直部分35在相同方向上延伸自第一偏移部分36的第二笔直部分37、倾斜延伸自第二笔直部分37从而接近第二引线32的第二偏移部分38、以及在第一笔直部分35的延长线上延伸自第二偏移部分38的第三笔直部分39。
此外,每个第一引线31在第一笔直部分35中具有用于在穿过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一预定弯曲部分41。每个第二引线32在其具有更大间距P2的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并且靠近具有更大间距P2的部分的位置处具有用于在穿过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二预定弯曲部分42。
在图7和8的引线框30中,虽然具有更大间距P2的部分设置在形成为每对的第二引线32的自由端侧上,但由于存在第一偏移部分36,使得每个第一引线31和对应第二引线32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对地大。因此,引线框30可以容易通过压制冲压的方式制造。
此外,引线框30在第一预定弯曲部分41和第二预定弯曲部分42处弯曲并且接着连接部分34被切断。以此方式,能够容易地获得包括如图5A至5D所示的下接触件组件的六个信号接触件22和四个接地接触件23的接触件组。
由于在引线框30中的多对第二引线32和该对第三引线33中的每一对的自由端侧上设置更大间距P2,使图5A至5D中的第二排R2和第三排R3中的信号接触件22之间的距离变得大,这样能够轻易地在印刷电路板11上设置通孔和连接块,使得它们之间具有充分的电绝缘。另外,由于接地接触件23和第一及第二接触件22被布置在三个不同的排中,因此能够将它们之间的距离设得大并因此充分确保微分信号对之间的电绝缘。因此,能够轻易地实现接触件组的窄间距(pitch-narrowing)。
此外,由于每个第一引线31设有倾斜延伸为远离对应第二引线32的具有更大间距P2的部分的第一偏移部分36,因此能够使在第一偏移部分36之后的第二笔直部分37和第二引线32的具有更大间距P2的部分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可以轻易地进行冲压,并因而能够提供有助于窄间距接触件组的制造的引线框30。
参见图9至12,将会描述上文描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第一改进例。相同的参考符号被赋予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从而省去对其的说明。
第一改进例包括上接触件组件16,下接触件组件17,以及结合在连接器壳体18中的绝缘定位件43。
多个上接触件19,每个上接触件19具有被布置在安装突出部12的上表面上的水平部分19a,从水平部分19a的后端在上外壳21的后面露出并且向下弯曲的弯曲部分19b,从弯曲部分19b向下垂直延伸的垂直部分19c,以及从垂直部分19c的下端以直角弯曲并且适于以SMT结构焊接到诸如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对象的上表面上的布线图案。下面,上接触件19还可以被共同地命名为接触件组。
上接触件19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在水平部分19a的部分处由上外壳21保持。每个水平部分19a由上外壳21保持的部分在这里被命名为保持部分。
大体长方体的电介质44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连接至上接触件19的垂直部分19c。电介质44在外侧以接触的方式覆盖每个垂直部分19c的大部分,从而与上接触件19形成一体。结果,接触件组的阵列状态由电介质44保持。此外,接合突出部44a分别形成在电介质44的在接触件组的阵列方向上的两端处。每个垂直部分19c的由电介质44覆盖的部分在这里被命名为中间部分。
与已经参考图4A至8所描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下接触件组件类似,下接触件组件17包括绝缘下外壳24和多个导电下接触件25,导电下接触件25包括由下外壳24以阵列形式保持的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下外壳24具有用于与上外壳21定位的一对支柱24a。每个下接触件25具有沿着上外壳21的安装突出部12的下表面布置的水平部分25a和在下外壳24的后面露出并且垂直向下延伸的垂直部分25b。下接触件25的垂直部分25b的下端部分用作适于插入形成在安装对象中的每个通孔中并通过焊接固定的终端部分25c。
定位件43在其下表面上具有用于安装到安装对象的定位孔(未显示)的一对定位凸出件45。定位件43在其后表面上具有与电介质44的形状和尺寸相符的凹部46。在凹部46的彼此相对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对应于电介质33的接合突出部44a的接合突出部46a。此外,楔形槽46b形成在凹部46的底表面上。
连接器壳体18具有多个固定脚18a和18b。通过固定脚18a和18b与安装对象的接合,微分信号连接器10牢固地固定到安装对象。
这里,还参见图13A和13B,将描述一种制造上接触件组件16的方法。在上接触件19中形成弯曲部分之前,上外壳21和电介质44相对于接触件组被同时嵌件成型,从而获得图13A中所示的构造。接着,将接触件组进行弯曲,从而形成如图13B中所示的弯曲部分19b。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弯曲部分19b的两侧由上外壳21和电介质44一体地保持,因此可以在不对准接触件组的情况下容易将接触件组弯曲成预定形状。符号44b表示对应于楔形槽46b的楔块。
如上所述,在制造工艺方面有利的是相对于接触件组同时嵌件成型上外壳21和电介质44。然而,可替换地,上外壳21和电介质44可以单独地形成。
图14显示上接触件组件16和下接触件组件17安装到定位件43的状态。当将上接触件组件16安装到定位件43时,电介质44插入到定位件43的凹部46而图13A和13B中所示的楔块44b安装到图11中所示的楔形槽46b中。插入以后,通过接合突出部44a和接合突出部46a之间的接合将电介质44固定地安装到凹部46中。
此外,上接触件组件16、下接触件组件17和定位件43由连接器壳体18共同地围绕,从而获得如图9和10中所示的连接器10。要注意的是定位件43在连接器10的两侧部分地突出并暴露于连接器壳体18的外侧。
根据参见图9至14所描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由于被构造成使得上接触件19的从上外壳21露出的部分通过电介质44以接触方式的嵌件成型而被覆盖,并且电介质44安装和连接到适于相对于安装对象定位的定位件43,因此能够实现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并防止上接触件19的连接部分19d的位置偏差。此外,由于定位件43部分地突出到连接器壳体18的外侧,因此通过突起部分的镜像识别(image recognition)能够以高的位置精确度实现连接器的表面安装。
参见图15和16,将会描述上文描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第二改进例。相同的参考符号被赋予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从而省去对其的说明。
在图15中,在安装上接触件组件16之前,上接触件19的垂直部分19c整体暴露在外侧。另一方面,定位件43的后表面形成有多个平行槽47,所述多个平行槽47以与垂直部分19c相同的间距布置并且垂直延伸。这些槽47每个具有以小的间隙大体接收上接触件19的垂直部分19c的整体的尺寸。因此,将垂直部分19c插入槽47的操作是容易的。
图16显示上接触件组件16和下接触件组件17安装到定位件43的状态。当将上接触件组件16安装到定位件43时,上接触件19的垂直部分19c分别插入到定位件43的槽47中。结果,获得与参见图9至14所描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10的电介质44的效果类似的效果。此后,与定位件43具有相同介电常数或者不同介电常数的树脂填充在槽47中,从而大体覆盖上接触件19的垂直部分19c的整体并且接着凝固使得阻抗调整的自由度变高。每个垂直部分19c的由凝固的树脂覆盖的部分在这里被命名为中间部分。
还是在这个改进例中,获得与图9的微分信号连接器10具有相同的外形的连接器。
根据参考图15和16所描述的连接器,由于它被构造成使得凝固树脂形式的电介质以接触的方式覆盖上接触件19的从上外壳21中露出的部分并且它连接到适于相对于安装对象被定位的定位件43,因此能够实现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并防止上接触件19的连接部分19d的位置偏差。此外,由于定位件43部分地突出到连接器壳体18的外侧,因此通过突起部分的镜像识别(image recognition)能够以高的位置精确度实现连接器的表面安装。
图17是从另一个方向看的作为图15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一个部件的上接触件组件16的透视图。相同的参考符号被赋予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从而省去对其的说明。
参见图18,将会描述包括在上接触组件16中的接触件组的第一示例。
图18的接触件组包括被布置成彼此分隔开来的四个接地接触件19-1和被布置成每对位于接地接触件19-1之间的三对的六个信号接触件19-2。每个接地接触件19-1用来连接到接地线,而每个信号接触件19-2用来连接到信号线。以接地接触件19-1、信号接触件19-2、信号接触件19-2和接地接触件19-1的顺序布置的四个接触件形成一个接触件副51,并且通过重复接触件副51并彼此部分重叠,形成接触件组。由于所有接触件副51具有相同结构,这里将会仅描述它们中的一个。
在所有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19-2和该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19-2的两侧的两个接地接触件19-1中,弯曲部分19b设置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即,弯曲部分19b被布置在接触件的阵列方向上的一个排中。因此,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中的一个端侧(图18中的下侧)上,接触件副51的四个接触件如图17所示沿着安装突出部12的上表面布置成一排,同时,在另一个端侧(图18中的上侧),接触件副51的四个接触件插入如图15所示的定位件43的槽47中,从而沿着定位件43的后表面被布置成一排。
此外,接触件副51的四个接触件分别具有适于由图17的上外壳21以嵌件成型的方式保持的保持部分52。即,通过保持部分52和上外壳21的接合,接触件组由上外壳21稳定地保持。
各个接触件的保持部分52设有多个突起部分53(在此示例中为两个),作为改变接触件宽度的一款不同形态部分。在每个接触件中,突起部分53一体形成在接触件的两个侧表面的相应位置处从而相对于接触件的中心对称。突起部分53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形成位置在接地接触件19-1和信号接触件19-2之间彼此不同。在所示的示例中,接地接触件19-1的突起部分53形成在保持部分52中接近弯曲部分19b的一侧上,而信号接触件19-2的突起部分53形成在保持部分52中远离弯曲部分19b的一侧上。然而,这个可以颠倒。无论如何,突起部分53形成为相对于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19-2的阵列的中心对称,即相对于四个接触件的阵列的中心对称。
由于如上所述的突起部分53形成为对称的,因此维持了包括四个接触件的微分信号传输线路的对称,并且因此,连接器的高频特性不会因设置突起部分53而降低。此外,由于突起部分53沿接触件的纵向方向形成在多个不同位置处,因此可以使得相邻接触件之间的距离相对的大并因此轻易进行压制。
参见图19,将会描述包括在上接触组件16中的接触件组的第二示例。相同的参考符号被赋予与图18中的那些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从而省去对其的说明。
也是在图19的接触件组中,在所有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19-2和该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19-2的两侧的两个接地接触件19-1中,弯曲部分19b设置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即,弯曲部分19b沿接触件的阵列方向布置成一排。因此,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中的一个端侧(图19中的下侧)上,接触件副51的四个接触件如图17中所示沿着安装突出部12的上表面布置成一排,而在另一个端侧(图19中的上侧)上,接触件副51的四个接触件被插入如图15所示的定位件43的槽47中,从而沿着定位件43的后表面布置成一排。
各个接触件的保持部分52设有多个切断部54(在此示例中为两个),作为改变接触件宽度的一款不同形态部分。在每个接触件中,尽管切断部53设置在两个侧表面,但是切断部54形成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从而相对于接触件的中心不对称。切断部54的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中的形成位置在相邻接触件之间彼此不同。无论如何,切断部54形成为相对于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19-2的阵列的中心对称,即相对于四个接触件的阵列的中心对称。
由于切断部54如上所述形成为对称的,维持了包括四个接触件的微分信号传输线路的对称,并且因此,连接器的高频特性不会因设置切断部54而降低。此外,由于切断部54形成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中的多个不同位置处,可以使得相邻接触件之间的距离相对的大并因此轻易进行压制。
参见图20和21,将会描述包括在下接触组件17中的接触件组的示例。
在图20和21所示的接触件组中,三对信号接触件22分别布置在被布置成彼此分隔开来的四个接地接触件23之间。每个接地接触件23用来连接到接地线而每个信号接触件22用来连接到信号线。按照接地接触件23、信号接触件22、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的顺序布置的四个接触件形成一个接触件副61,并且通过重复接触件副61并彼此部分重叠,形成接触件组。由于所有接触件副61具有相同结构,这里将会仅描述它们中的一个。
在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22和该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22两侧的两个接地接触件23中,弯曲部分22b和23b设置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因此,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中的一个端侧(图20中的上侧)上,接触件副61的四个接触件沿着一个平面布置成一排,而在另一个端侧(图20中的下侧)上,这对信号接触件22和该对信号接触件22两侧的两个接地接触件23被布置在不同的排中,即在图5A至5D的排R1-R3中。此外,使得信号接触件22在所述另一个端侧上的间距比在所述一个端侧上的间距更大。
此外,接触件副61的四个接触件分别具有适于由下外壳24以嵌件成型的方式保持的保持部分62。即,通过保持部分62和下外壳24的接合,接触件组由下外壳24稳定地保持。
各个接触件的保持部分62设有多个突起部分63(在此示例中为两个),作为改变接触件宽度的一款不同形态部分。这些突起部分63的功能与如18中所示的接触件组中的突起部分53的功能相同。
由于包括在下接触件组件17中的接触件组的突起部分63也形成为对称的,维持了包括四个接触件的微分信号传输线路的对称,并且因此,连接器的高频特性不会因设置突起部分63而降低。此外,由于突起部分63形成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中的多个不同位置处,可以使得相邻接触件之间的距离相对地大并因此轻易进行压制。
还是在下接触件组件17中的接触件组中,可以设置与图19中所示的接触件组中的切断部54相同的切断部,取代突起部分53。不必说在那种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图22是显示将单个金属板压制成引线框的状态的平面图,而图23显示从图22的引线框获得的图21的接触件组的三种视图。在接触件组61中,在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22两侧的两个接地接触件23分别在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22的间距增加的位置处设有逸出部分64,该逸出部分64远离该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22。结果,由于使得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之间的距离在设置逸出部分64的位置处大,有利于压制方式的成形。
接下来,参见图24和25,将会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70。
这个连接器70是适于在其端部安装到印刷电路板71的微分信号连接器。连接器70包括多个导电上接触件(接触件组)72,多个导电下接触件73,保持接触件72和73的绝缘外壳74,和围绕它们的导电连接器壳体75。印刷电路板71在其端部形成有切断部71a。接触件72和73分别布置在垂直于图25中的纸面的方向中。
外壳74具有适于插入印刷电路板71的切断部71a的第一部分74a和沿着印刷电路板71的下表面自第一部分74a延伸的第二部分74b。每个上接触件72在第一部分74a中延伸并且接着在第二部分74b中弯曲延伸,并且具有穿过形成在印刷电路板71中的通孔从而通过焊接而被连接的终端部分72a。每个下接触件73在第一部分74a中延伸并接着在第二部分74b中弯曲延伸,并且具有通过焊接被连接到印刷电路板71的下表面的终端部分73a。用作连接搭档的配对连接器(未显示)安装到第一部分74a从而被电连接到上接触件72和下接触件73。
参见图26,仅上接触件72被作为接触件组共同地示出。从图26中可以看出,基于终端部分72a的位置将上接触件72分成三种。即,终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三排中。其终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中间排R1中的上终端72被命名为接地接触件。其终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中间排R1的一侧的排R2中的上终端72被命名为第一信号接触件。其终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中间排R1的另一侧的排R3中的上终端72被命名为第二信号接触件。因此,图26的接触件组包括四个接地接触件,四个第一信号接触件,和两个第二信号接触件。每个接地接触件连接到印刷电路板71的接地线,而每个第二信号接触件连接到印刷电路板71的信号线。
如图26中所示的,在连接器的第一连接侧上,每个接地接触件的一端和每个信号接触件的一端在一个平面中相邻布置。接着,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接着在彼此偏移的位置处在相同的方向上以直角弯曲,结果,在连接器的第二连接侧上,相邻接地接触件的另一端(终端部分72a)位于梯形的长边的两端处,而形成为每对的信号接触件的另一端(终端部分72a)位于梯形的短边的两端处。此外,为了增加形成为每对的信号接触件的所述另一端(终端部分72a)之间的距离,两个信号接触件在它们的所述另一端(终端部分72a)的附近远离彼此向外稍微弯曲,正如将会在后面说明的。
参见图27和28,显示作为用于在上述接触件组的制造中使用的中间构件的一个示例的引线框80。
引线框8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而制造,并且包括布置在一个平面中的多个第一引线81,被布置使得形成每对位于第一引线81之间的多对的第二引线82,被布置为形成在第一引线81之间的一对的第三引线83,以及在一个端侧上连接第一引线81、第二引线82、和第三引线83的连接部分84。使得第二引线82的从连接部分84开始的长度比第一引线81的从连接部分84开始的长度更短。使得第三引线83的从连接部分84开始的长度比第一引线81的从连接部分84开始的长度更长。此外,当冲压金属板时,使得所述多对第二引线82和该对第三引线83中的每一对在另一个端侧上,即在自由端侧上的间距P4大于所述多对第二引线82和该对第三引线83中的每一对在所述一个端侧上的间距P3,从而引线82、83中的每一对在自由端侧上接近第一引线81。
每个第一引线81具有自连接部分84延伸的第一笔直部分85、自第一笔直部分85倾斜延伸从而远离第二引线82的具有更大间距P4的部分的第一偏移部分86、沿与第一笔直部分85相同的方向自第一偏移部分86延伸的第二笔直部分87、自第二笔直部分87倾斜延伸从而接近第二引线82的第二偏移部分88、以及在第一笔直部分85的延长线上自第二偏移部分88延伸的第三笔直部分89。
此外,每个第一引线81在第二笔直部分87中具有用于在穿过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一预定弯曲部分91。每个第二引线82在其具有更大间距P4的部分和连接部分84之间的并且靠近具有更大间距P4的部分的位置处具有用于在穿过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二预定弯曲部分92。
此外,第一引线81和第二引线82每个具有在连接部分84和第一偏移部分86之间或者在连接部分84和第二预定弯曲部分92之间的多个附加预定弯曲部分93。
在图27的引线框80中,虽然具有更大间距P4的部分设置在形成为每对的第二引线82的自由端侧上,但由于存在第一偏移部分86,使得每个第一引线81和对应第二引线82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对地大。因此,图27的引线框80可以通过压制冲孔的方式轻易地制造。
接着,引线框80在第一预定弯曲部分91、第二预定弯曲部分92和第三预定弯曲部分93处弯曲并且接着连接部分84被切断。以此方式,能够轻易获得图26的包括四个接地接触件、四个第一信号接触件和两个第二信号接触件的接触件组。
由于在图27的引线框80中的多对第二引线82和该对第三引线83中的每一对的自由端侧上设置更大间距P4,使在图26的接触件组的排R2和R3中的终端部分72a之间的距离变得大,这样可以充分地确保相邻第一信号接触件之间和第二信号接触件之间的电绝缘。另外,由于接地接触件和第一及第二接触件的终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三个不同的排中,因此能够将它们之间的距离设得大并因此充分确保微分信号对之间的电绝缘。因此,能够轻易地实现接触件组的窄间距(pitch-narrowing)。
此外,由于每个第一引线81设有倾斜延伸以远离对应第二引线82的具有更大间距P4的部分的第一偏移部分86,因此能够使在第一偏移部分86之后的第二笔直部分37和第二引线82的具有更大间距P4的部分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可以轻易地进行冲压,并因而能够提供有助于窄间距接触件组的制造的引线框80。
此外,由于第一弯曲部分91设置在(第一偏移部分86和第二偏移部分88之间的)第二笔直部分87中,结果从第一弯曲部分91到自由端的距离,即图26中的终端部分72a的长度,缩短。因此,能够轻易实现连接器的高度的降低。
参见图29和30,显示作为用于在上述接触件组的制造中使用的中间构件的另一个示例的引线框80’。相同的参考符号被赋予与如图27和28中的那些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从而省去对其的说明。
在这个引线框80’中,第一预定弯曲部分91设置在第一笔直部分85中。具体地,第一预定弯曲部分91设置在第一偏移部分86和连接部分84之间并靠近第一偏移部分86的位置处。作为改变第一预定弯曲部分91的位置的结果,第二预定弯曲部分92和附加预定弯曲部分93的位置定位成稍微靠近连接部分84,但是基本功能与图27中所示的引线框80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
在这个引线框80’中,从第一预定弯曲部分91到自由端的距离,即图26中的终端部分72a的长度,与图27中的引线框80相比稍微更长,但是在功能和效果上与图27中所示的引线框80的功能和效果是相同的。
在如图24和25所示的适于被设置在与印刷电路板大体相同的平面上的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引线框80和80’中的任何一个中的每个引线设有两个附加预定弯曲部分93。另一方面,引线框80和80’每一个还可以用于如图4A至4D所示的适于被安装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上的这种类型的连接器中,而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附加弯曲部分93。
虽然已经通过参考其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特别图示和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偏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对于所述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Claims (42)

1.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多对信号接触件、多个接地接触件、以及保持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的绝缘外壳;
其中微分信号连接器具有用于连接到连接搭档的第一连接侧和用于连接到板的第二连接侧;
其中,在第一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布置在每对信号接触件的两侧,从而形成具有固定间距的接触件阵列;并且
其中,在第二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被布置在第一排中从而与彼此间隔开来,而在第一连接侧上被相邻地布置在接地接触件两侧的所述多对信号接触件被布置成分配在位于第一排两侧的第二排和第三排中,使得所述多对信号接触件在第二连接侧上交错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布置在第二排上的信号接触件被设计成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并且其中布置在第三排上的信号接触件被设计成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信号接触件在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之间在穿过接触件阵列的方向上弯曲,并且,根据信号接触件彼此之间的弯曲度的不同,所述多对信号接触件被分配到第二排和第三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接地接触件在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之间在穿过接触件阵列的方向上弯曲,使得接地接触件被布置在第一排中。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在第二连接侧上,每一对信号接触件被布置在对应于相邻接地接触件之间的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在第二连接侧上,每一对信号接触件的间距被设计成大于接触件阵列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在第二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被布置在对应于所述多对信号接触件之间的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接地接触件和在第一连接侧上被相邻地布置接地接触件两侧的多对信号接触件在第二连接侧上被布置在倾斜穿过第一排的方向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第一排、第二排和第三排彼此平行。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多个附加接触件,其中所述附加接触件被布置成使得在第一连接侧上与接触件阵列具有一距离地面向接触件阵列。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除了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之外的多个附加接触件,其中所述附加接触件中的每一个具有位于第二连接侧的连接部分、远离连接部分定位的保持部分、位于连接部分和保持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以及在保持部分和中间部分之间弯曲的弯曲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外壳包括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整体地保持所述保持部分的保持构件、用于将保持构件定位在第二连接侧上的定位件、以及以接触方式覆盖中间部分并连接到定位件的电介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所述定位件具有凹部,并且所述电介质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与所述多个接触件的中间部分一体地形成并安装在所述凹部中。
13.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除了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之外的多个附加接触件,其中所述附加接触件中的每一个具有位于第二连接侧的连接部分、远离连接部分定位的保持部分、位于连接部分和保持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以及在保持部分和中间部分之间弯曲的弯曲部分,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板定位附加接触件的定位件,并且其中所述定位件具有分别将中间部分接收在其中并覆盖中间部分的多个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所述槽填充有绝缘树脂。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构件以凸出安装的方式由定位件定位。
16.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进一步包括覆盖保持构件和大部分定位件的壳体,其中所述定位件从壳体部分地突出。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作为接触件的集合的接触件组包括彼此以一间隔布置的四个细长的接触件,其中所述四个接触件分别具有不同形态部分,每个形态部分改变接触件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不同形态部分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四个接触件的阵列的中心对称,而所述不同形态部分的位置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不同。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所述四个接触件分别设有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在中间两个接触件和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两侧的两个接触件之间彼此不同,并且其中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处,所述四个接触件被布置在一个排中,而在另一个端侧上,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和在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两侧的所述两个接触件被布置在不同的排中。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使得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在所述另一个端侧上的间距大于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在所述一个端侧上的间距。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与所述弯曲部分相比,具有更大间距的部分更多地设置在所述另一个端侧上。
21.如权利要求17至20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所述不同形态部分中的每一个都是增加接触件的宽度的突起部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所述突起部分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在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和在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两侧的所述两个接触件之间彼此不同。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所述四个接触件中的每一个都形成有相对于该接触件的中心对称的多个突起部分。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所述不同形态部分的中的每一个都是减少接触件的宽度的切断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所述切断部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在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和在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两侧的所述两个接触件之间彼此不同。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所述四个接触件中的每一个都形成有相对于该接触件的中心对称的多个切断部。
27.如权利要求17至26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所述接触件组和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保持所述接触件组的模制构件。
28.如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作为接触件的集合的接触件组包括彼此以一间隔布置的四个细长的接触件,其中所述四个接触件分别具有突起部分,每个突起部分增加接触件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突起部分相对于中间两个接触件的中心对称,而所述突起部分被设置在沿接触件的纵向方向在中间两个接触件和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两侧的两个接触件之间彼此不同的位置处。
29.如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作为接触件的集合的接触件组包括彼此以一间隔布置的四个细长的接触件,其中所述四个接触件分别具有切断部,每个切断部减少接触件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切断部相对于中间两个接触件的中心对称,而在所述四个接触件中的每一个中,所述切断部被设置在沿所述接触件的纵向方向彼此不同的位置处。
30.如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作为接触件的集合的接触件组包括彼此以一间隔布置的四个细长的接触件,其中所述四个接触件分别设有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的在所述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在中间两个接触件和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两侧的两个接触件之间彼此不同,其中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上,所述四个接触件被布置在一个排中,而在另一个端侧上,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和在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两侧的所述两个接触件被布置在不同的排中,并且其中所述四个接触件分别设有突起部分,所述突起部分相对于中间两个接触件的阵列的中心对称,并且所述突起部分也相对于每个接触件的中心对称。
31.如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作为接触件的集合的接触件组包括彼此以一间隔布置的四个细长的接触件,其中所述四个接触件分别设有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的在所述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在中间两个接触件和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两侧的两个接触件之间彼此不同,其中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上,所述四个接触件被布置在一个排中,而在另一个端侧上,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和在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的两侧所述两个接触件被布置在不同的排中,并且其中所述四个接触件分别设有切断部,所述切断部相对于中间两个接触件的阵列的中心对称,而所述切断部相对于每个接触件的中心不对称。
32.如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作为接触件的集合的接触件组包括彼此以一间隔布置的四个细长的接触件,其中,在所述四个接触件中,在中间两个接触件和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两侧的两个接触件分别设有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的在所述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彼此相同,其中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处,所述四个接触件被布置在一个排中,并且其中所述四个接触件分别设有突起部分,所述突起部分相对于中间两个接触件的阵列的中心对称,并且所述突起部分还相对于每个接触件的中心对称。
33.如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作为接触件的集合的接触件组包括彼此以一间隔布置的四个细长的接触件,其中,在所述四个接触件中,在中间两个接触件和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两侧的两个接触件分别设有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的在所述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彼此相同,其中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处,所述四个接触件被布置在一个排中,并且其中所述四个接触件分别设有切断部,所述切断部相对于中间两个接触件的阵列的中心对称,而所述切断部相对于每个接触件的中心不对称。
34.如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作为接触件的集合的接触件组包括彼此以一间隔布置的两个接地接触件和布置在接地接触件之间的一对信号接触件,并且其中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分别设有不同形态部分,所述不同形态部分中的每一个在相对于该对信号接触件的中心对称并且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处改变接触件的宽度。
35.如权利要求30至34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其中在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两侧的所述两个接触件分别设有逸出部分,所述逸出部分在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的间距增加的位置处远离所述中间两个接触件。
36.一种作为用于形成连接器的接触件组的中间构件的引线框,包括布置在一个平面中的多个第一引线、被布置为在第一引线之间形成一对的第二引线、以及在一个端侧上连接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连接部分,其中使得该对第二引线在另一个端侧上的间距比该对第二引线在所述一个端侧上的间距更大,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引线中的每一个具有自连接部分延伸的第一笔直部分、自第一笔直部分倾斜延伸从而远离第二引线的第一偏移部分、在与第一笔直部分在相同方向上自第一偏移部分延伸的第二笔直部分。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引线框,其中所述第一引线中的每一个在第二笔直部分中具有用于在穿过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一预定弯曲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引线中的每一个在其具有更大间距的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位置处具有用于在穿过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二预定弯曲部分。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引线框,其中所述第一引线中的每一个在第一偏移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具有用于在穿过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一预定弯曲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引线中的每一个在其具有更大间距的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位置处具有用于在穿过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二预定弯曲部分。
39.如权利要求36至38中的任一所述的引线框,其中所述第一引线中的每一个还具有自第二笔直部分倾斜延伸从而靠近第二引线的第二偏移部分和在第一笔直部分的延长线上自第二偏移部分延伸的第三笔直部分。
40.如权利要求36至39中的任一所述的引线框,其中所述第一引线中的每一个还具有在连接部分和第一偏移部分之间的附加预定弯曲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引线中的每一个还具有在连接部分和第二偏移部分之间的附加预定弯曲部分。
41.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使用如权利要求36至40中的任一所述的引线框作为中间构件的接触件组,其中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在第一预定弯曲部分和第二预定弯曲部分处在穿过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并且分别在附加预定弯曲部分处在穿过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并且其中连接部分被从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上切断。
42.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彼此以一间隔布置的多个接地接触件和被布置使得形成每对位于接地接触件之间的多对的多个信号接触件,
其中接地接触件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和信号接触件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在连接器的第一连接侧的平面中相邻布置,
其中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从所述端部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接着在彼此偏移的位置处在相同的方向上以直角弯曲,
其中,在连接器的第二连接侧上,相邻接地接触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梯形的长边的两端处,而形成为每对的信号接触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梯形的短边的两端处,
其中,为了增加形成为每对的信号接触件的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两个信号接触件在它们的所述另一端部的附近远离彼此向外弯曲,并且
其中,每个接地接触件具有位于其以直角弯曲的部分和它的另一端部之间的偏移部分。
CN2012100367986A 2011-02-23 2012-02-17 能够降低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 Pending CN1026839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7321 2011-02-23
JP2011037321A JP5826500B2 (ja) 2011-02-23 2011-02-23 コネクタ
JP2011224075A JP5930272B2 (ja) 2011-10-11 2011-10-11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1224098A JP5813449B2 (ja) 2011-10-11 2011-10-11 リードフレーム及びコネクタ
JP2011-224139 2011-10-11
JP2011-224098 2011-10-11
JP2011-224075 2011-10-11
JP2011224139A JP2013084472A (ja) 2011-10-11 2011-10-11 コンタクト群及びコネク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5106.1A Division CN104022381A (zh) 2011-02-23 2012-02-17 能够降低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3941A true CN102683941A (zh) 2012-09-19

Family

ID=4660518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67986A Pending CN102683941A (zh) 2011-02-23 2012-02-17 能够降低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
CN201220053748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88439U (zh) 2011-02-23 2012-02-17 微分信号连接器以及引线框
CN201220682448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03565U (zh) 2011-02-23 2012-02-17 微分信号连接器以及引线框
CN201410225106.1A Pending CN104022381A (zh) 2011-02-23 2012-02-17 能够降低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53748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88439U (zh) 2011-02-23 2012-02-17 微分信号连接器以及引线框
CN201220682448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03565U (zh) 2011-02-23 2012-02-17 微分信号连接器以及引线框
CN201410225106.1A Pending CN104022381A (zh) 2011-02-23 2012-02-17 能够降低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8951050B2 (zh)
KR (2) KR101495399B1 (zh)
CN (4) CN102683941A (zh)
CA (5) CA2866423C (zh)
DE (1) DE102012202706A1 (zh)
TW (1) TWI54469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4233A (zh) * 2013-11-08 2016-06-15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使用连接器的信号发送方法
CN106716740A (zh) * 2014-09-25 2017-05-24 Ls美创有限公司 包括改进的接点阵列结构的插座连接器
CN107949956A (zh) * 2015-09-10 2018-04-20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触头布置和减少串扰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54215A (ja) * 2010-09-03 2012-03-15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EP2792027A4 (en) * 2011-12-14 2015-09-09 Intel Corp EXTENSIBLE RATE CONNECTOR FOR HIGH BANDWIDTH GRAND PUBLIC APPLICATIONS
CN202712528U (zh) * 2012-06-05 2013-01-3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DE102012105508B4 (de) * 2012-06-25 2016-11-10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Stiftkontaktelement und Elektronikgehäuse
JP5857892B2 (ja) * 2012-07-03 2016-02-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多極コネクタ
CN202772376U (zh) * 2012-08-29 2013-03-0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TWI593199B (zh) * 2013-01-08 2017-07-21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JP5986012B2 (ja) * 2013-02-18 2016-09-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信号伝送方法
CN203367647U (zh) * 2013-06-27 2013-12-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9831620B2 (en) * 2013-07-29 2017-11-28 FCI Asia Pte. Ltd. Modular jack connector and terminal module
WO2015081064A1 (en) 2013-11-27 2015-06-04 Fci Asia Pte. Ltd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CN203747161U (zh) * 2014-01-14 2014-07-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3871573U (zh) * 2014-03-27 2014-10-0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成的多层电连接器
US9520670B2 (en) * 2014-09-23 2016-12-13 Hubbell Incorporated Tamper resistant receptacle
DE102015007725B4 (de) * 2015-05-27 2017-02-02 Wabco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US10103060B2 (en) * 2015-06-18 2018-10-16 Globalfoundries Inc. Test structures for dielectric reliability evaluations
CN107851915B (zh) * 2015-07-27 2021-03-09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KR20170027080A (ko) * 2015-09-01 2017-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406241B (zh) * 2015-11-10 2019-02-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
WO2018034789A1 (en) 2016-08-18 2018-02-22 Samtec, Inc. Direct-attach connector
JP6946042B2 (ja) * 2017-04-20 2021-10-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用の立上部を有した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EP3471220A1 (en) * 2017-10-16 2019-04-17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Bent electric contact element with chamfered edges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US10685909B2 (en) * 2017-11-17 2020-06-1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ower package having multiple mold compounds
TWI650910B (zh) * 2017-11-24 2019-02-11 維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TWM564839U (zh) * 2018-02-14 2018-08-01 英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CN111106465B (zh) * 2018-10-29 2022-06-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0311242B (zh) * 2019-06-21 2020-10-3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1525347B (zh) * 2020-04-20 2021-06-1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114498199A (zh) * 2020-11-13 2022-05-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7492449B2 (ja) 2020-12-17 2024-05-29 ケル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3410B2 (en) * 2005-12-28 2007-12-0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in which a balance in physical distance between a ground contact and a pair of signal contacts can be maintained
JP2008041656A (ja) * 2006-07-14 2008-02-2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DE102007032787B4 (de) * 2006-07-14 2010-06-0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Elektischer Verbinder sowie elektrische Komponente mit Kontaktanschlussabschnitte, die in einer allgemeinen Trapezform angeordnet si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1458A (en) 1978-09-08 1980-09-09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receptacle
JPH0517816Y2 (zh) 1987-03-24 1993-05-12
US5387114A (en) * 1993-07-22 1995-02-07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eans for altering circuit characteristics
JP3749290B2 (ja) 1995-10-06 2006-02-22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ライトアングル型コネクタ
US5628639A (en) 1995-10-17 1997-05-13 Honeywell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ifferent lead arrangements at its opposite ends
JPH10261459A (ja) 1997-03-19 1998-09-29 Oki Densen Kk 高速伝送用コネクタ
US6350134B1 (en) * 2000-07-25 2002-02-2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riad contact groups arranged in an alternating inverted sequence
US6716073B1 (en) 2002-10-02 2004-04-06 Super Link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erminal structure
JP4114867B2 (ja) 2003-06-10 2008-07-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型電気コネクタ
SG117589A1 (en) * 2004-06-03 2005-12-2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Board moun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190015B2 (ja) 2005-11-02 2008-12-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591683B2 (en) * 2007-06-07 2009-09-2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ontact terminal, extender with improved ground contac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extender
US7566247B2 (en) 2007-06-25 2009-07-2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kew controlled leadframe for a contact module assembly
CN201122731Y (zh) * 2007-10-25 2008-09-24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4459273B2 (ja) * 2008-02-20 2010-04-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1294322Y (zh) 2008-09-08 2009-08-19 东莞长安旭竤电子制品厂 Hdmi端子料带
JP4795444B2 (ja) * 2009-02-09 2011-10-1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0244901A (ja) * 2009-04-07 2010-10-2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JP5342943B2 (ja) 2009-06-29 2013-11-13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
JP5285533B2 (ja) 2009-08-07 2013-09-1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5475361B2 (ja) 2009-08-07 2014-04-1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の導風構造
JP4828626B2 (ja) * 2009-10-20 2011-11-3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03991B2 (ja) 2010-02-03 2014-05-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多段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TWM383223U (en) 2010-02-05 2010-06-21 Wieson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502576B2 (ja) 2010-04-16 2014-05-28 レンゴー株式会社 陳列パネル
JP5528189B2 (ja) 2010-04-17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525900B2 (ja) 2010-04-20 2014-06-18 株式会社初田製作所 消火剤貯蔵容器及び蓄圧式消火器
JP5986012B2 (ja) 2013-02-18 2016-09-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信号伝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3410B2 (en) * 2005-12-28 2007-12-0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in which a balance in physical distance between a ground contact and a pair of signal contacts can be maintained
JP2008041656A (ja) * 2006-07-14 2008-02-2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DE102007032787B4 (de) * 2006-07-14 2010-06-0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Elektischer Verbinder sowie elektrische Komponente mit Kontaktanschlussabschnitte, die in einer allgemeinen Trapezform angeordnet sind
CN101106229B (zh) * 2006-07-14 2010-06-0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接触端子部分布置为大致梯形形状的电子元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4233A (zh) * 2013-11-08 2016-06-15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使用连接器的信号发送方法
CN105684233B (zh) * 2013-11-08 2018-04-2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使用连接器的信号发送方法
CN106716740A (zh) * 2014-09-25 2017-05-24 Ls美创有限公司 包括改进的接点阵列结构的插座连接器
CN107949956A (zh) * 2015-09-10 2018-04-20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触头布置和减少串扰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66439C (en) 2017-01-24
DE102012202706A1 (de) 2012-08-23
US9450343B2 (en) 2016-09-20
US20120214351A1 (en) 2012-08-23
CN203103565U (zh) 2013-07-31
CA2866439A1 (en) 2012-08-23
CA2866434A1 (en) 2012-08-23
CA2767669A1 (en) 2012-08-23
US20150038013A1 (en) 2015-02-05
US8951050B2 (en) 2015-02-10
CN202888439U (zh) 2013-04-17
TW201240234A (en) 2012-10-01
US9490589B2 (en) 2016-11-08
KR20120096887A (ko) 2012-08-31
CA2866434C (en) 2017-03-07
CA2866423C (en) 2017-08-22
CA2767669C (en) 2015-05-26
CA2866429A1 (en) 2012-08-23
US20140017961A1 (en) 2014-01-16
CA2866423A1 (en) 2012-08-23
CN104022381A (zh) 2014-09-03
KR20140100924A (ko) 2014-08-18
KR101534446B1 (ko) 2015-07-06
CA2866429C (en) 2017-02-28
TWI544696B (zh) 2016-08-01
KR101495399B1 (ko) 2015-02-24
US8894451B2 (en) 2014-11-25
US20140370728A1 (en) 2014-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3565U (zh) 微分信号连接器以及引线框
US7070424B2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printed boards
TWI364880B (en) Connector capable of absorbing an error in mounting position
US7736154B2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KR102494901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US830851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00029134A1 (en) Connector
KR101366944B1 (ko) 리드 프레임, 접점 군을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커넥터
CN103081237A (zh) 连接器
KR20040108545A (ko) 유동형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515983B (zh) 製造具有窄間距接觸件群組的連接器之方法及連接器
CN2523038Y (zh) 电连接器
KR102494410B1 (ko) 소켓 커넥터
KR102566675B1 (ko) 커넥터
CN112787138A (zh) 一种汽车高速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