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4839U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4839U
TWM564839U TW107202451U TW107202451U TWM564839U TW M564839 U TWM564839 U TW M564839U TW 107202451 U TW107202451 U TW 107202451U TW 107202451 U TW107202451 U TW 107202451U TW M564839 U TWM564839 U TW M56483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tact portion
terminal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2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志榮
Original Assignee
英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2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4839U/zh
Publication of TWM564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4839U/zh
Priority to CN201822170568.4U priority patent/CN210167534U/zh
Priority to US16/246,158 priority patent/US10923862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連接器,其包含一外殼、複數個端子、一連接部、一電路板以及一罩體。該外殼用來保護該連接器以及插入至一連接埠插槽,複數個該端子電性連接至該連接埠插槽,該連接部連接至一電子設備。該電路板包含一第一接觸部、一第二接觸部以及一卡扣部,該第一接觸部與複數個該端子電性連接,該第二接觸部與該連接部電性連接,該卡扣部與該外殼相互卡扣。該罩體固定於該外殼,該罩體位於將該電路板以及該外殼之間,使該電路板固定於該外殼之內。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連接器,尤指一種可降低生產成本的連接器。
一般連接器的設計,端子的形狀皆是直條狀,固定於與電路板上相對應的位置。但電子設備種類繁多,各電子設置間連接的規格需求也不同,因此不同的連接器規格都需要設計不同的端子排列,並且與端子相對應的電路板也需要隨之變更設計,造成生產時的不便,並且相當耗費成本。
鑒於此,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接器,根據不同的規格及種類需求,在相同的電路板尺寸下,設計不同的連接器端子,使其形狀與排列符合各種設備不同的插槽。此外,本創作之連接器還改良了電路板接地層的接地效果,藉此提高隔絕雜訊的效能。並且電路板上還有UV膠,可以使電路板與端子絕緣,更可以固定端子固使其不易晃動。
依據本新型的實施例係提供一種連接器,其包含一外殼、複數個端子、一連接部、一電路板以及一罩體。該外殼用來保護該連接器以及插入至一連接埠插槽,複數個該端子電性連接至該 連接埠插槽,該連接部連接至一電子設備。該電路板包含一第一接觸部以及一第二接觸部,該第一接觸部與複數個該端子電性連接,該第二接觸部與該連接部電性連接。該罩體固定於該外殼,該罩體位於將該電路板以及該外殼之間,使該電路板固定於該外殼之內。
本新型的實施例另提供一種連接器,其包含一外殼、一連接部、一電路板以及一罩體。該用來保護該連接器以及插入至一連接埠插槽,該連接部一端連接至一電子設備,另一端延伸至外殼內並與該連接埠插槽連接。該電路板包含一第一接觸部。該罩體包覆該電路板並包含一外部凹槽,該連接部穿過該外部凹槽與該電路板接觸。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連接器可以根據需求有不同的形狀或排列,使連接器不需更換電路板即可適用於不同的電子裝置之插槽。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連接器
20‧‧‧外殼
200‧‧‧孔洞
202‧‧‧側孔
22‧‧‧罩體
220‧‧‧凸出部
222‧‧‧內部凹槽
224‧‧‧外部凹槽
226‧‧‧外角
24‧‧‧UV膠
40‧‧‧端子
40A‧‧‧第一端子
40B‧‧‧第二端子
402‧‧‧端子第一端
404‧‧‧端子第二端
50‧‧‧端子連接部
502‧‧‧端子連接部第一端
502A‧‧‧第一端子連接部第一端
502B‧‧‧第二端子連接部第一端
504‧‧‧端子連接部第二端
504A‧‧‧第一端子連接部第二端
504B‧‧‧第二端子連接部第二端
60‧‧‧連接部
60A‧‧‧第一連接部
60B‧‧‧第二連接部
602‧‧‧連接部前端
602A‧‧‧第一連接部前端
602B‧‧‧第二連接部前端
80‧‧‧電路板
800‧‧‧接地層
802‧‧‧第一接觸部
804‧‧‧第二接觸部
806‧‧‧第三接觸部
808‧‧‧第四接觸部
820‧‧‧卡扣部
第1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2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3圖為第2圖上下顛倒後之結構示意圖。
第4A圖為本創作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4B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一端子、第一連接部以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4C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二端子、第二連接部以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5圖為本創作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俯視圖。
第6圖為本創作連接器去除外殼之結構示意圖。
第7圖為本創作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側視圖。
第8圖為將第1圖向右旋轉後之結構示意圖。
第9圖為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10圖為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11圖為第10圖上下顛倒後之結構示意圖。
第12圖為第二實施例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13圖為第二實施例罩體、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14圖為第二實施例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俯視圖。
第15圖為第二實施例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側視圖。
第16圖為將第9圖向右旋轉後之結構示意圖。
第17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18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19圖為第三實施例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20圖為第三實施例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俯視圖。
第21圖為第三實施例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側視圖。
第22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23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四實施例連接部為柔軟扁平排線之立體圖。
第24A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24B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態樣的立體分解圖。
第25圖為第四實施例罩體、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26圖為將第25圖罩體沿AA’切線之剖面圖。
第27圖為第四實施例UV膠、端子、連接部以及電路板立體圖。
第28圖為第四實施例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29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五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30圖為第五實施例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31圖為第五實施例罩體、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32圖為將第31圖罩體沿AA’切線之剖面圖。
第33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六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34圖為第六實施例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35圖為第六實施例罩體、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36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七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37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七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38A圖為第七實施例罩體、UV膠、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38B圖繪示將第38A圖去除UV膠和數條的連接部的構造圖。
第39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八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40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八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41圖為第八實施例罩體、UV膠、端子、連接部及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42圖為第八實施例罩體及電路板放大圖。
第43圖為第八實施例罩體與連接部相連處之示意圖。
本創作實施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為能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成的具體功能、目的,列舉較具體的實施例,繼以圖式、圖號詳細說明如後。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創作可用以實施之特定實施例。本創作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頂」、「底」、「水平」、「垂直」等,僅是參考附加圖 制本創作。
請參考第3圖,第1圖為本創作連接器10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連接器10包含外殼20、罩體22、連接部60以及電路板80,外殼20用於固定於外部裝置連接埠的插槽,連接部60則是連接電子裝置(未繪出),電子裝置可以是儲存設備、網路設備、多媒體裝置、通訊終端、機械設備等,都可以利用本創作之連接器10與外部裝置連接,更進一步地說,電子裝置藉由連接部60與連接器10連接,並透過連接器10與外部裝置連接,在本實施中,連接部60構造為條狀端子。
第4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從第2圖可以看見連接器10中尚有複數個端子40,同時電路板80上具有第一接觸部802與第二接觸部804,第一接觸部802與第二接觸部804由複數個金屬塗佈組成。更詳細地說,複數個端子40分成上下兩排分別為第一端子40A與第二端子40B,連接部也分成上下兩排第一連接部60A與第二連接部60B,第一端子40A與第一接觸部802電性連接,並且第一接觸部802上的金屬塗佈具有與第一端子40A相對應之形狀、分佈與數量。第一連接部60A與第二接觸部804電性連接,並且第二接觸部804上的金屬塗佈具有與第一連接部60A相對應之形狀、分佈與數量。
在本實施例中,電路板有上下兩層的接觸部,第5圖即為將第2圖上下顛倒後的分解立體圖,可以看到在電路板80的背面也同樣具有兩個接觸部,分別是第三接觸部806以及第四接觸部808,第三接觸部806以及第四接觸部808也同樣由複數個金屬塗佈組成。其中第三接觸部806與第二端子40B電性連接,並且第三接觸部806上的金屬塗佈具有與第二端子40B 相對應之形狀、分佈與數量。第四接觸部808與第二連接部60B連接,並且第四接觸部808上的金屬塗佈具有與第二連接部60B相對應之形狀、分佈與數量。
第6A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一端子40A、連接部60以及電路板80之立體圖,可以看見第一端子40A與連接部60分別位於電路板80的兩側,而第一端子40A與第一連接部60A同樣位於電路板80上側,而第二端子40B(第4A圖視角無法呈現)以及第二連接部60B則是位於電路板80的下側。請一併參考第7圖,第5圖為本創作連接器之端子40、連接部60與電路板80的俯視圖,其中端子40的長度不同是為了符合特定的插槽結構,本創作可以依照各種插槽來改變端子40的設計,實施例中端子長短的排列與分佈僅是舉例,而非用於限定本創作。電路板80的結構尚有兩個突出的卡扣部820,其作用在於使電路板80固定於外殼20上,卡扣部820與外殼20的結構將於第8圖的說明中一併詳述。
第8B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一端子40A、第一連接部60A以及電路板80之立體圖。第9C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二端子40B、第二連接部60B以及電路板80之立體圖。不同於第4A圖所示之實施例,第4B圖之實施例僅有第一連接部60A焊接於電路板80上側第二接觸部804,而不需設置第二連接部60B。第4C圖之實施例僅有第二連接部60B焊接於電路板80下側的第四接觸部808,而不需設置第一連接部60A。
第10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罩體22、端子40、連接部60以及電路板80之立體圖,即連接器除去外殼20後的立體圖,而罩體22則是位於外殼20與電路板80之間,罩體22上有兩個凸出部220,凸出部220與外殼20上的 兩個孔洞200相符,凸出部220可以卡在孔洞200上,罩體22的作用在於填充於外殼20與電路板80之間,使電路板80固定在外殼20內不晃動。。
第11圖為本創作連接器之第一端子40A、第二端子40B、第一連接部60A、第二連接部60B與電路板80的側視圖,從側視圖中可以清楚看到連接部60有上下兩排第一連接部60A與第二連接部60B。第一連接部60A向下九十度彎曲垂直於電路板80後,再往回彎曲九十度與電路板80平行,第二連接部60B形狀與第一連接部60A形狀相似,但連接部60B的長度較60A短。兩排的結構為上長下短避免相互接觸而短路,本實施例中連接部的結構僅是舉例,其目的僅是避免上下兩排相互接觸而造成短路,舉凡上下兩排未接觸的連接部結構,均是本創作之範疇。
此外第7圖中,尚可以看到電路板80中間有一層接地層800,電路板80通常具有兩層或以上的印刷電路,而接地層800為電路板80的屏蔽層,用來隔絕上下層電路的訊號干擾。請一併參閱圖12。第8圖為本實施例另一角度的立體側視圖,本創作之連接器之外殼尚有兩個側孔202,側孔202分別位於外殼20的兩側,電路板18之卡扣部820(如第5圖所示)在對應於側孔202的位置上,如此卡扣部820便卡在側孔202內,使得電路板18固定於外殼20上。此外,電路板80上的接地層800,還可以與外殼20電性連接,如此一來,接地層800便能提供更好的屏蔽功能,隔絕上下層電路之間的訊號干擾。更進一步地,可以在卡扣部820與側孔202連接的地方塗上導電膠,使得卡扣部820與側孔202確實電性連接,並且減少其間的磨擦及晃動。
第13圖為本創作之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其外觀與第一實施例近似,然而請一併參閱第10圖。第10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立 體分解圖,由第14圖可以看到連接器同樣包含有外殼20、罩體22、電路板80,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實施例的端子40與連接部60為一體成形之複數個端子連接部50。端子連接部50包含端子連接部第一端502以及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端子連接部第一端502以及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的功能分別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端子40及連接部60相似,端子連接部第一端502與外部裝置連接,端子連接部第二部504則是與電子裝置連接。此外,配合端子連接部50一體成形的結構,罩體22的上排與下排皆有數個內部凹槽222,可以配合端子連接部50的寬度及數量,讓端子連接部50可以固定於內部凹槽222上,使得端子連接部50不會因為晃動而造成與電路板80的接觸不良。
請繼續參考第10圖,電路板80上具有第一接觸部802與第二接觸部804,第一接觸部802與第二接觸部804由複數個金屬塗佈組成。端子連接部50也同樣分成上下兩排第一端子連接部50A及第二端子連接部50B,第一端子連接部50A則具有第一端502A以及第二端504A,第二端子連接部50B則具有第二端子連接部第一端502B以及第二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B,第一端502A與第一接觸部802電性連接,並且第一接觸部802上的金屬塗佈具有與第一端502A相對應之形狀、分佈與數量。第二端504A與第二接觸部804電性連接,並且第二接觸部804上的金屬塗佈具有與第二端504A相對應之形狀、分佈與數量。
同樣地,在第二實施例中,電路板亦有上下兩層的接觸部,第15圖即為將第10圖上下顛倒後的立體分解圖,可以看到在電路板80的背面也同樣具有兩個接觸部,分別是第三接觸部806以及第四接觸部808,第三接觸部806以及第四接觸部808也是由複數個金屬塗佈組成。其中第三接 觸部806與第二端子連接部第一端502B電性連接,並且第三接觸部806上的金屬塗佈具有與第二端子連接部第一端502B相對應之形狀、分佈與數量。第四接觸部808與第二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B連接,並且第四接觸部808上的金屬塗佈具有與第二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B相對應之形狀、分佈與數量。
第16圖為端子連接部50與電路板80之立體圖,可以看到端子連接部50同時連接電路板80上的第一接觸部802與第二接觸部804。第17圖為第12圖加上罩體22後的立體圖,也就是第二實施例除去外殼20後的立體圖。罩體22上同樣有兩個凸出部220,凸出部220與外殼20上的兩個孔洞200相符,凸出部220可以卡在孔洞200上,罩體22填充於外殼20與電路板80之間,使電路板80固定在外殼20內不晃動。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端子40與連接部60為一體成形,因此罩體22上具有內部凹槽222,使端子連接部50可以穿過罩體22同時與第一接觸部802及第二接觸部804電性連接。
第18圖為本創作連接器之端子連接部50與電路板80的俯視圖,從第14圖可以本實施例中看到端子連接部第一端502與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皆為長直條狀,意即端子連接部第一端502的間隔寬度、分布與數量皆與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相同,同時意味著電路板80上的第一接觸部802與第二接觸部804的間隔寬度與數量皆相同。其中端子連接部第一端502的長度不同是為了符合特定的插槽結構,本創作可以依照各種插槽來改變端子連接部第一端502的設計,實施例中端子長短的排列與分佈僅是舉例,而非用於限定本創作。
第19圖為本創作連接器之端子連接部50與電路板80的側視圖,從側視圖中可以看到端子連接部50有上下兩排50A與50B,第二端 504A向下九十度彎曲垂直於電路板80後,再往回彎曲九十度與電路板80平行,第二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B與504A形狀相似,但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B的長度較504A短。兩排的結構為上長下短避免相互接觸而短路,本實施例中連接部的結構僅是舉例,其目的僅是避免上下兩排相互接觸而造成短路,舉凡上下兩排未接觸的連接部結構,均是本創作之範疇。電路板80中間同樣有一層接地層800,用來隔絕上下層電路的訊號干擾,同時電路板80的結構尚有兩個突出的卡扣部820(如第14圖所示),其作用在於使電路板80固定於外殼20上,請一併參閱圖20。第16圖為另一角度的立體圖,本創作之連接器之外殼有兩個側孔202,電路板80之卡扣部820在對應於側孔202的位置上,使得電路板18固定於外殼20上。電路板80上的接地層800也可以與外殼20電性連接,以提供更好的屏蔽功能。更進一步地,可以在卡扣部820與側孔202連接的地方塗上導電膠,使得卡扣部820與側孔202確實電性連接,並且減少其間的磨擦及晃動。
第21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圖。第三實施例構造與第二實施例相似,同樣具有外殼20、罩體22以及電路板80,不同的是端子連接部50的結構,請一併參考第18圖。第22圖為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第三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最大的差異在於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的形狀,請一併參考第23及24圖,第19圖及第20圖分別為第三實施例端子連接部50與電路板80的立體圖及俯視圖。端子連接部第一端502同樣是平行排列,而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則是大致呈梯形排列,靠中央的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為直線,而外側的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向兩側彎曲,越往外側則彎曲的幅度越大。配合端子連接部50的形狀,第二接觸 部804的寬度大於第一接觸部802(請參考第18圖),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位於第二接觸部804外側、往電路板80外側延伸的部份則同樣彼此相互平行排列。第25圖為第三實施例的側視圖,可以看到第三實施例的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與第二實施例相似,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向下九十度彎曲垂直於電路板80後,再往回彎曲九十度與電路板80平行,且第二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B的長度較第二端504A短。第三實施例可應用於外接裝置與電子裝置上的連拉埠插槽的插孔寬度不一樣時,第三實施例可以沿用第二實施例中的外殼20、罩體22以及電路板80的形狀及大小,僅需要改變端子連接部50的形狀或是第二接觸部804上的金屬塗佈,如此便可以節省製造各式不同連接器的成本。
除了第一~第三實施例中連接部60為條狀端子的構造外,連接部60也可以是排線或是柔軟扁平排線,請繼續參考第22圖。
如第26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的第四實施例,第四實施例的連接部60為一排線,電子裝置透過排線(也就是連接部60)連接至連接器10,再透過連接器10與外部裝置相連,如此電子裝置與外部裝置便可相互傳輸訊號。第四實施例外殼20、電路板80皆與第一實施例相似,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並非如第一實施例中的罩體22完全位於外殼20內,第四實施例的罩體22雖然主體也是位於外殼20內,但罩體22的部份會露於外殼20外,罩體22露於外殼20外的部份為外角226,罩體22包覆於電路板80靠近連接部60的一端,外角226便可以讓使用者在插拔本創作之連接器時更為便利。同時連接部60也可以是柔軟扁平排線(Flexible flat cable),如第27圖所示,而罩體22露於外殼20外之構造,使得本創作在應用於排線或柔軟扁 平排線時更為便利。不論是排線或柔軟扁平排線,其構造均相似,因此以下將以排線為例進行說明。
第28A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有外殼20、罩體22、複數個端子40、連接部60以及電路板80,其結構相似於第一實施例,複數個端子40有上下兩排分別為第一端子40A以及第二端子40B,連接部60同樣有上下兩排分別為第一連接部60A以及第二連接部60B。因為電路板80的上下兩面分別設置第二接觸部804和第四接觸部(位於電路板80相反於第二接觸部804的一面),因此設置第二接觸部804和第四接觸部一側的寬度P1僅略大於或是等於設置第一接觸部802和第三接觸部(位於電路板80相反於第一接觸部802的一面)一側的寬度P2。請注意,第一連接部60A和第二連接部60B可以分別是扁平排線和柔軟扁平排線,或者連接部60可以僅具為單一排的第一連接部60A或第二連接部60B。如第24B圖所示,當僅有設置第一連接部60A並焊接於電路板80上側第二接觸部804時,即不需設置第二連接部60B。當僅有第二連接部60B焊接於電路板80下側的第四接觸部808,即不需設置第一連接部60A。相較於第24A圖的實施例,第24B圖的第二接觸部804是將第24A圖電路板80相反兩側的第二接觸部和第四接觸部全部都設置在同一面。因此電路板80需設置較多的第二接觸部804,故設置第二接觸部804一側的寬度P3比起設置第一接觸部802一側的寬度P4大。同時,第24B圖的第一連接部60A的個數可以等於第24B圖的第一連接部60A和第二連接部60B之和。
請參考第29圖及第30圖,第25圖為排線結構去除外殼20後的立體圖,第26圖為第25圖中沿著切線A-A’得到的剖面圖。第四實施 例尚有一UV膠24,罩體22包覆於電路板80周圍。連接部60連接了電路板80的上下兩層,而UV膠24就填充於連接部60與罩體22之間,UV膠24填充了原本連接部60與罩體22之間的空隙,因此可以固定連接部60使其不會晃動。
第31圖為UV膠24、端子40、連接部60以及電路板80的立體圖,可以看到UV膠24位於電路板80靠近連接部60之一端,將UV膠去除後可以得到第28圖。第32圖為端子40、連接部60以及電路板80的立體圖,端子40與第一接觸部802電性連接,連接部60與第二接觸部804電性連接,而UV膠24同時也填充於連接部60與第二接觸部804電性連接處,如此便能減少連接部60與電路板80間焊接鬆脫的可能。
第33圖為第五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第五實施例為第四實施例的變化,第五實施例之立體圖請參考第22圖,第五實施例外觀上與第四實施例相似,連接部60也同樣可以是排線或柔軟扁平排線(本實施例以柔軟扁平排線為例),不同的是第五實施例中,端子40的長度可以同時連接第一接觸部802與第二接觸部804,因此端子40可以直接與連接部60電性連接。
請一併參考第34圖,第30圖為端子40、連接部60以及電路板80的立體圖,可以看到端子40的兩端為端子第一端402及端子第二端404,分別與第一接觸部802及第二接觸部804電性連接,而連接部60則是與端子第二端404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連接部60位於端子40上方,端子40直接與第二接觸部804電性連接,連接部60則是直接與端子40電性連接,藉由端子40間接與第二接觸部804電性連接,如此連接 的結構僅是為了讓端子40與電路板80的連接較為穩固,舉凡可以使端子40與第二接觸部804電性連接,以及使連接部60與第二接觸部804電性連接的結構,皆是本創作又範疇。
第35圖為將罩體22與UV膠24包覆於電路板80周圍後的立體圖,立體圖雖然無法看到UV膠24,但可以清楚看到不同於第四實施例之第25圖,本實施例的端子40一直延伸到UV膠24下與UV膠包覆的連接部60相連,因此UV膠24不僅能固定連接部60與第二接觸部連接的地方,同時也可以固定端子40與連接部60相連處。本實施例的UV膠24位置如同第四實施例填充於罩體22內以及部連接60和電路板80之上請參考第36圖,第32圖為沿切線AA’切開罩體22的剖面圖,可以看到UV膠24填充於罩體22與電路板80之間,端子40及連接部60位於電路板上下兩側,而連接部60與端子40直接接觸,連接部60透過端子40與電路板80間接接觸。
第37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六實施例立體分解圖,本實施例為第五實施例的變化,不同的地方在於端子40的形狀,端子40有兩端分別為端子第一端402及端子第二端404,本實施例端子40的形狀與第三實施例的端子連接部50相似,端子第一端402形狀為長直條狀,而端子第二端404則大致呈梯形,端子第二端404靠中央的部分為直條狀,越往外則的部分則往外彎曲的幅度越大。端子第二端404與連接部60相連,而端子第二端的形狀如第三實施例的端子連接部第二端504為梯形,也就是本實施例的端子第二端404總寬度大於端子第一端402。
第38圖為為端子40、連接部60以及電路板80的立體圖, 端子40位於電路板80上與第一接觸部802及第二接觸部804電性連接,連接部60位於端子第二端404上與端子40電性連接。第39圖是加上罩體22與UV膠24後的立體圖,可以發現第六實施例在加上罩體22與UV膠24後,外觀上與第五實施例差異不大,然而第六實施例連接部60的寬度與端子第一端402不同,因此第六實施例可用應用在電子裝置與外部裝置的連接埠插槽寬度不同的情況。
第四~六實施例的其他構造,與第一~三實施例相似,請參考第四~六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第24、29及33圖,電路板80上的第一接觸部802及第二接觸部804皆由數個金屬塗佈組成,雖然立體分解圖中未顯示,但電路板80的背面也具有第三接觸部806及第四接觸部808,第三接觸部806及第四接觸部808同樣由數個金屬塗佈組成。罩體22上有兩個凸出部220,凸出部220與外殼20上的兩個孔洞200相符,凸出部220可以卡在孔洞200上。外殼尚有兩個側孔202分別位於外殼20的兩側,電路板18之卡扣部820在對應於側孔202的位置上,如此卡扣部820便卡在側孔202內,使得電路板18固定於外殼20上。電路板80上的接地層80與外殼20電性連接,讓接地層800提供更好的屏蔽功能,隔絕上下層電路之間的訊號干擾。更進一步地,可以在卡扣部820與側孔202連接的地方塗上導電膠,使得卡扣部820與側孔202確實電性連接,並且減少其間的磨擦及晃動,同時UV膠24也可以用來隔絕導電膠或外殼20,避免連接部60與接地電位電性連接。
第四~六實施例的連接部60可以是排線或是柔軟扁平排線,或是也可以應用於多條纜線的連接器上,而第四~六實施例罩體22的 設計,可以讓使用者於插拔連接器時握在罩體22露於外殼20外的部分,避免直接拉扯連接部60的排線、柔軟扁平排線或其他纜線結構而造成短路或焊接脫落。
第40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七實施例的立體圖。本實施例為第四實施例的變化,同樣地適用於連接部60是排線或是柔軟扁平排線的結構。第七實施例最大的不同在於沒有端子40,而是連接部60延伸與電路板80連接,連接部60前端不僅是排線或柔軟扁平排線的導線,同時也取代端子40的功能與電路板80連接,並且連接部60的前端透過本創作之連接器與外部裝置的連接埠插槽連接。
第41圖為第七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第七實施例包含了外殼20、罩體22、UV膠24、連接部60及電路板80,本實施例中,電路板上僅有第一接觸部802,連接部60的前端602延伸並與第一接觸部802電性連接。第圖為罩體22、UV膠24、連接部60、連接部前端602與第一接觸部802的結構示意圖,與第四~六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連接部60並非位於罩體22與電路板80之間,而是位於罩體22上,從罩體22上方延伸,使連接部前端602與第一接觸部802電性連接,如第42A圖所示。而UV膠24則是位於連接部60與外殼20之間,填充連接部60與外殼20之間的空隙,以減少連接部60的晃動來降低接觸不良或短路的可能。
罩體22與連接部前端602的詳細結構如第38B圖,第38B圖是將第38A圖去除UV膠後,再去除數條的連接部60,以此來說明連接部前端602與罩體22的詳細構造。從第38B圖可以看見連接部60延伸至罩體22上方,而連接部前端602則是與電路板80上之第一接觸部802電 性連接。
第七實施例同樣具有上下兩層,電路板80的背面也具有一第三接觸部806,而連接部60亦分為上下層第一連接部60A及第二連接部60B,第一連接部60A的前端602A與第一接觸部802電性連接,第二連接部60B的前端602B與第三接觸部806電性連接,其構造與第四~六實施例相似,因此不再贅述。
第43圖為本創作連接器第八實施例的立體圖。本實施例為第七實施例的變化,也適用於連接部60是排線或是柔軟扁平排線的結構。而本實施例特點在於為配合連接部60的變化,罩體22的構造也與第七實施例不同,詳細請繼續參考第40圖。
第44圖是第八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第八實施例包含了外殼20、罩體22、UV膠24、連接部60及電路板80,本實施例中,電路板上僅有第一接觸部802,連接部60的前端延伸並與第一接觸部802電性連接,連接部60同樣位於罩體22上,從罩體22上方往前延伸與第一接觸部802電性連接,UV膠24也同樣用於連接部60與外殼之間的空隙。第八實施例特色在於罩體22上有對應於連接部前端602的外部凹槽224,如第45圖所示,第41圖為第八實施例除去外殼後的結構示意圖,可以看到連接部60前端的每一條導線放置於各個外部凹槽224、內,再穿過凹槽224與電路板80上的第一接觸部802電性連接。
第42圖為罩體22與電路板80的放大圖,可以看到罩體22上具有與連接部前端602相符的外部凹槽224,電路板80則是於罩體22之間,電路板80上同樣具有接地層800。罩體22、UV膠244與連接部60的 構造如第43圖所示,移除部分連接部60後,可以清楚看到罩體22上的外部凹槽與連接部60的相對結構。外部凹槽224的構造可以使得連接部60的每一條導線固定在凹槽內,如此連接部60便不易晃動,進而使連接部60與第一接觸部802之間的焊接不易脫落,增加連接器的穩固性。
第七與第八實施例如同第一~六實施例,罩體22上有兩個凸出部220,如第27圖及第40圖所示。凸出部220與外殼20上的兩個孔洞200相符,凸出部220可以卡在孔洞200上。外殼尚有兩個側孔202分別位於外殼20的兩側,電路板18之卡扣部820在對應於側孔202的位置上,如此卡扣部820便卡在側孔202內,使得電路板18固定於外殼20上。電路板80上的接地層80與外殼20電性連接,讓接地層800提供更好的屏蔽功能,隔絕上下層電路之間的訊號干擾。更進一步地,可以在卡扣部820與側孔202連接的地方塗上導電膠,使得卡扣部820與側孔202確實電性連接,並且減少其間的磨擦及晃動,同時UV膠24也可以用來隔絕導電膠或外殼20,避免連接部60與接地電位電性連接。
本創作之連接器,可以根據兩端連接埠插槽的不同,來應用不同的實施例結構,相較於傳統連接器需要配合各種連接需求來設計不同的外殼、端子、電路板及連接部,本創作可以降低連接器製造不同零件的成本。比如第一~三實施例中,電路板與外殼的尺寸可以是相同的,只需改變電路板上第二接觸部金屬塗佈的分佈,以及連接部的形狀,使第一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分別應用於不同的電子裝置插槽。又比如第七與第八實施例,可以節省端子的製造成本,也減少電路板上金屬塗佈的數量。
此外,本創作之連接器,其電路板的接地層與外殼電性連 接,因此可以提升屏蔽的攻效。電路板與外殼接觸的地方還可以塗上導電膠,加強其電性連接的穩定性,並提高電路板與外殼連接處的穩固性。本創作更包含UV膠的結構,使得連接部固定在外殼內或是罩體內,不會因會晃動而脫落,或是造成焊接處的接觸不良。
雖然本創作已用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修改,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

Claims (21)

  1. 一種連接器,其包含:一外殼,用來保護該連接器以及插入至一連接埠插槽;複數個端子,電性連接至該連接埠插槽;一連接部,連接至一電子設備;一電路板,包含:一第一接觸部,與複數個該端子電性連接;一第二接觸部,與該連接部電性連接;以及一罩體,固定於該外殼,該罩體位於該電路板以及該外殼之間,使該電路板固定於該外殼之內。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端子與該連接部為一體成形。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連接部呈梯形向外彎曲,且該第二接觸部總寬度大於該第一接觸部之總寬度。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罩體具有一內部凹槽,使該端子與該連接部一體成形的結構穿過該內部凹槽。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連接部具有上下二排,該連接部之上下二排往該電路板外側延伸並向下彎曲九十度。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連接部為條狀端子、排線或柔軟扁平排線。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電路板中間具有一接地層,與該外殼電性連接。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更包含一導電膠,佈於該電路板之接地層與該外殼之間,使該電路板與該外殼電性連接。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包含一UV膠,填充於該連接部與該罩體之間。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電路板尚具有一第三接觸部與第四接觸部,位於與該第一接觸部及該第二接觸部相對之一面,該第三接觸部與該端子電性連接,該第四接觸部與該連接部電性連接。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外殼具有一側孔,該電路板包含一卡扣部,該側孔用來與該卡扣部相互卡扣。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外殼具有一孔洞,該罩體具有一凸出部,該罩體之凸出部與該外殼之孔洞相互卡扣。
  13. 一種連接器,其包含:一外殼,用來保護該連接器以及插入至一連接埠插槽;一連接部,一端連接至一電子設備,另一端延伸至外殼內並與該連接埠插槽連接;一電路板,包含:一第一接觸部;以及一罩體,包覆該電路板,其包含:一外部凹槽,該連接部穿過該外部凹槽與該電路板接觸。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連接部為排線或柔軟扁平排線。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電路板中間具有一接地層,與該外殼電性連接。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罩體上有複數個內部凹槽,複數個該內部凹槽符合該連接部之數量與形狀,使該連接部固定於該內部凹槽上,並穿過該罩體與該第一接觸部電性連接。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電路板尚具有一第二接觸部,位於與該第一接觸部相對之一面,該第二接觸部與該端子電性連接。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包含一UV膠,填充於該連接部與該外殼之間。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外殼具有一側孔,該電路板包含一卡扣部,該側孔用來與該卡扣部相互卡扣。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外殼具有一孔洞,該罩體具有一凸出部,該罩體之凸出部與該外殼之孔洞相互卡扣。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連接部穿過該外部凹槽與該電路板之第一接觸部電性連接。
TW107202451U 2018-02-14 2018-02-14 連接器 TWM564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2451U TWM564839U (zh) 2018-02-14 2018-02-14 連接器
CN201822170568.4U CN210167534U (zh) 2018-02-14 2018-12-24 连接器
US16/246,158 US10923862B2 (en) 2018-02-14 2019-01-11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2451U TWM564839U (zh) 2018-02-14 2018-02-14 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4839U true TWM564839U (zh) 2018-08-01

Family

ID=63960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2451U TWM564839U (zh) 2018-02-14 2018-02-14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3862B2 (zh)
CN (1) CN210167534U (zh)
TW (1) TWM56483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64839U (zh) * 2018-02-14 2018-08-01 英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CN112054322A (zh) * 2020-09-04 2020-12-08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与pcb电路板的连接结构、采用其的插头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51379B1 (en) * 2008-10-23 2010-01-26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tion disposition
US8951050B2 (en) * 2011-02-23 2015-02-1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Differential signal connector capable of reducing skew between a differential signal pair
US10720734B2 (en) * 2013-07-19 2020-07-2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484681B2 (en) * 2013-07-19 2016-11-0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295346B2 (ja) * 2014-05-30 2018-03-1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電気コネクタ
CN104966916A (zh) * 2015-06-17 2015-10-07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US9401573B1 (en) * 2015-12-29 2016-07-26 Xentris Wireless Llc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CN105680247B (zh) * 2016-01-09 2020-07-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205752739U (zh) * 2016-02-01 2016-11-30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6364258U (zh) * 2016-12-09 2017-07-2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6742538U (zh) * 2017-05-22 2017-12-12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256647A (zh) * 2017-07-11 2019-01-22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8493716B (zh) * 2017-12-06 2020-12-2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7925746U (zh) * 2017-12-25 2018-09-28 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564839U (zh) * 2018-02-14 2018-08-01 英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7534U (zh) 2020-03-20
US10923862B2 (en) 2021-02-16
US20190252829A1 (en) 2019-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3976B (zh) 用於usb3之連接器插座及組裝用於usb3之連接器插座之方法
JP7294329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基板
US20060189183A1 (en) Camera module connector
TWI723567B (zh) 連接器
US20080050968A1 (en) Cable connector
US8961236B2 (en) Connector prevent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US8414331B2 (en) USB connector structure
TWI511169B (zh) 軟排線、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JP4722712B2 (ja) 多極コネクタ及び多極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携帯型無線端末又は小型電子機器
TWI740511B (zh) 全遮蔽式的排線連接器及其排線插頭
US2016024098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M585997U (zh) 電連接裝置
KR20230019919A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US11146027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2009002333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64839U (zh) 連接器
CN209544656U (zh) 电连接器
TW201409866A (zh) 公頭電連接器、母頭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TWI769682B (zh) 具有電磁屏蔽功能的電連接器
KR102225366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US20080050970A1 (en) Cable connector
US20080146049A1 (en) Connector excellent in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KR101294782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TWI398990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件
US2021029683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