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0636A - 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0636A
CN102680636A CN2011100591741A CN201110059174A CN102680636A CN 102680636 A CN102680636 A CN 102680636A CN 2011100591741 A CN2011100591741 A CN 2011100591741A CN 201110059174 A CN201110059174 A CN 201110059174A CN 102680636 A CN102680636 A CN 102680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loperidone
titration
content
solution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91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朝东
刘舒扬
薛津
李银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591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06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0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0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伊潘立酮原料药中杂质的含量及合成中间体的质量;采用非水滴定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伊潘立酮含量测定;采用气相法测定有机溶剂残留量。建立相应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有关物质检测方法,对控制伊潘立酮的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伊潘立酮(4’-[3-[4-(6-氟-1,2-苯并异噁唑-3-基)哌啶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乙酮;结构式如下所示)是一种新的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它是混合型多巴胺D2/5-羟色胺5-HT2A受体阻断剂。母体药物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17小时。它的临床优点是与现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利培酮)相比副作用要少,患者体重增加幅度较低,不会诱导患者发生糖尿病,患者锥体外系症状也较少(无静坐不能、无高催乳素血症,嗜睡发生率下降,认知能力下降较少)。
Figure BDA0000049884670000011
伊潘立酮能够显著改善临床首要重点即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阳性和阴性症状附表方面,该药也表现出显著有效性。安全性方面,比目前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效果要好,且副作用要少。
但是,由于伊潘立酮在合成制备过程中有可能引入诸如原料、副反应产物及其他有关物质,因此,建立相应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有关物质检测方法,对控制伊潘立酮的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更有效地控制伊潘立酮原料药质量而提供一些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具体包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伊潘立酮原料药中杂质的含量及合成中间体的质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溶剂残留量;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潘立酮含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伊潘立酮原料药中杂质的含量及合成中间体的质量的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采用以十八烷基或辛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
流动相组成体积比:缓冲溶液∶有机相=70∶30~10∶90;
缓冲溶液的pH值:6.0~7.8;
缓冲溶液的浓度:0.005~0.05mol/L;
流速:0.5~1.5mL/min;
柱温:25~40℃,优选为30℃;
进样量:10μl;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29nm。
流动相中有机相可以为甲醇、乙腈、乙醇、异丙醇或正丙醇。
流动相优选组成体积比为33∶67的缓冲溶液与甲醇的混合溶液。
缓冲剂可以选自磷酸盐,例如,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柠檬酸或其盐,酒石酸或其盐,硫酸盐以及高氯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磷酸盐,例如,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磷酸氢二铵。
流动相更优选为以磷酸氢二铵为缓冲剂,缓冲溶液浓度为0.01mol/L,pH值为7.0的体积比为33∶67的缓冲溶液与甲醇的混合溶液。
上述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采用已知含量伊潘立酮或伊潘立酮已知杂质或中间体作为对照品,以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的含量。
上述质量控制方法还包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伊潘立酮原料药的含量,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十八烷基或辛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
流动相组成体积比:甲醇∶磷酸氢二铵缓冲溶液=67∶33;
缓冲溶液浓度:0.01mol/L;
缓冲溶液pH值:7.0;
流速:1.0mL/min;
柱温:30℃;
进样量:10μL;
检测波长:229nm;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用非水滴定法检测伊潘立酮原料药的含量,非水溶液滴定条件如下:
采用无水甲醇、甲酸、冰醋酸、醋酐、丙酸、二氧六环、氯仿、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溶剂,优选为冰醋酸作为溶剂;采用高氯酸溶液为滴定液,用冰醋酸作为溶剂或用二氧六环作为溶剂,优选用冰醋酸作为溶剂配制。
指示滴定终点的指示剂可以采用结晶紫、喹哪啶红、萘酚苯甲醇、橙黄IV、二甲基黄、中性红、孔雀绿、甲基红、甲基橙、甲基紫、溴甲酚绿、溴酚蓝、溴甲酚绿指示液指示滴定终点,指示剂优选用结晶紫指示液指示滴定终点,也可以用电位滴定指示滴定终点;更优选用电位滴定法指示滴定终点。
上述质量控制方法还包括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伊潘立酮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气相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氰丙基苯-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毛细管柱;
载气:采用氮气或氦气,优选为氮气,恒压力0.5~10psi;
进样:采用顶空进样法进样;
进样温度:80~120℃;
平衡时间:10~60分钟;
进样量:1mL;
进样口温度:180~280℃;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检测,温度为180~280℃。
其中,还可以包括以标准曲线法或外标法测定残留有机溶剂含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检测项目:伊潘立酮杂质含量的检测,伊潘立酮含量测定,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一、杂质含量的检测
(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以流动相溶解伊潘立酮原料药或合成中间体制成浓度为0.01mg/mL~1mg/mL,优选为0.5mg/m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将供试品溶液以流动相稀释100倍,制成对照品溶液。
(3)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采用如下色谱条件对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进行检测:
色谱柱:十八烷基或辛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
流动相组成体积比:包含0.01mol/L磷酸氢二铵,pH值为7.0的缓冲溶液与甲醇按体积比33∶67组成的混合溶液;
流速:1.0mL/min;
柱温:30℃;
进样量:10μL;
检测波长:229nm;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4)采用1%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
二、伊潘立酮含量的测定
(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以流动相溶解伊潘立酮原料药,制成浓度为0.01~1mg/mL,优选为0.05mg/m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以流动相溶解伊潘立酮对照品,制成浓度为0.01~1.0mg/mL,优选为0.05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3)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采用如下色谱条件对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进行检测:
色谱柱:十八烷基或辛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
流动相:包含0.01mol/L磷酸氢二铵,pH值为7.0的缓冲溶液与甲醇按体积比33∶67组成的混合溶液;
流速:1.0mL/min;
柱温:30℃;
进样量:10μL;
检测波长:229nm;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4)含量计算
采用外标单点法以峰面积计算伊潘立酮含量。
三、伊潘立酮原料药非水滴定法含量的测定
精密称取伊潘立酮原料药约0.3g,加无水冰醋酸20mL振摇使溶解,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新标定的高氯酸冰醋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纯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计算含量,即得。
四、有机溶剂残留量的的检测
(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以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伊潘立酮原料药,制成浓度为10~100mg/mL,优选为50mg/m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分别取无水乙醇、丙酮,乙睛、乙酸乙酯一定量,加DMF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溶液储备液;分别各量取各标准溶液储备液一定量,加DMF制成分别含乙醇0.05~0.5mg/mL、丙酮0.05~0.5mg/mL、乙睛0.0041~0.041mg/mL、乙酸乙酯0.05~0.5mg/mL的对照品溶液。
(3)气相色谱法检测
采用如下条件对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进行检测:
气相色谱柱:采用氰丙基苯-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毛细管柱,优选为含6%-氰丙基苯-94%-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db-62430m×0.53mm,df=3.00μm)毛细管柱为色谱柱。
以氮气或氦气作为载气,恒压力0.5~10psi;优选为氮气作为载气。
采用顶空进样法进样:顶空进样温度为80~120℃,平衡时间10~60分钟,进样口温度为180~28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检测,温度为180~280℃。
(4)其中,还可以包括以标准曲线法或外标单点法测定残留有机溶剂含量
本发明的伊潘立酮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反相色谱检测方法使用pH值为6.0~7.8的磷酸氢二铵盐缓冲体系,不仅使样品与杂质的分离良好,还使色谱柱的耐用性增加;
2、本发明的质量控制方法除了对伊潘立酮原料药的杂质以及中间体进行检测,还对伊潘立酮的含量和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相应的测定,使样品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更为完善。
附图说明
图1是伊潘立酮原料药有关物质检查HPLC色谱图;
图2是伊潘立酮原料药中加入合成中间体后的HPLC色谱图;
图3是伊潘立酮原料药加过氧化氢破坏后的HPLC色谱图;
图4是伊潘立酮原料药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查对照溶液GC色谱图;
图5是伊潘立酮原料药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查样品GC色谱图;
图6是伊潘立酮原料药含量测定电位滴定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仅限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1
一、伊潘立酮原料药的制备
将合成的伊潘立酮原料药用无水乙醇精制,干燥后,备用。
二、杂质含量的检测
(1)仪器与药品
仪器:美国安捷伦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药品:甲醇,色谱纯,购自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铵,分析纯,购自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磷酸,分析纯,购自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去离子水。
(2)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以流动相溶解上述制备的伊潘立酮原料药,制成约0.5mg/mL的溶液。
(3)系统适用性溶液的配制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作为系统适用性溶液。
(4)对照溶液的配制
同上述系统适用性溶液的配制,作为对照溶液。
(5)流动相选择
首先选择甲醇、乙腈、乙醇、异丙醇、正丙醇等几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作为有机相,检测原料在甲醇中的溶解性比较好,所以选择甲醇-水体系作为流动相,分别选择了甲醇-水比例为70∶30、80∶20、90∶10(体积比)进行实验,经研究发现,峰形极差,有明显未分开的组分;考虑更换水相,加入适当的缓冲剂,实验研究优选为磷酸氢二铵,所以选择甲醇-磷酸氢二铵体系为流动相,分别选择了甲醇-磷酸氢二铵缓冲溶液比例为45∶55、48∶52、67∶33(体积比)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甲醇-磷酸氢二铵缓冲溶液比例为45∶55(体积比)时分离较好,但是保留时间过长,样品的溶解性不好。甲醇-磷酸氢二铵缓冲溶液比例为48∶52(体积比)时保留时间缩短了,但是分离度较差。甲醇-磷酸氢二铵缓冲溶液比例为67∶33(体积比)时分离度很好,样品溶解较好。因此确定这个比例为最优比例,缓冲溶液的浓度优选为0.01mol/L,pH值优选为7.0。
(6)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取系统适用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待用伊潘立酮主峰计算的理论板数高于9000后,采用如下色谱条件对制备的供试品溶液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伊潘立酮样品中加入合成中间体后的色谱图见图2,伊潘立酮样品中加入过氧化氢破坏后的色谱图见图3。
色谱柱:C18150mm×4.6mm,3.5μm(Waters公司Symmetry色谱柱);
流动相:甲醇∶磷酸氢二铵缓冲溶液(含0.01mol/L磷酸氢二铵,pH值为7.0)=67∶33;
流速:1.0mL/min;
柱温:30℃;
进样量:10μL;
检测波长:229nm;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7)含量计算
以1%自身对照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VD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获得供试样品溶液中杂质的含量为0.041%。
测得的供试品溶液中各杂质峰峰面积之和未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1倍(1.0%),最大单个峰面积未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3倍(0.3%)。
三、伊潘立酮含量的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1)仪器与药品
仪器:美国安捷伦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药品:甲醇,色谱纯,购自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铵,分析纯,购自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磷酸,分析纯,购自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去离子水;伊潘立酮对照品,自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伊潘立酮原料药用无水乙醇多次精制,检测熔点不变,按杂质检定方法检查,杂质含量不大于0.5%,作为对照品。
(2)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上述制备的伊潘立酮原料药适量,用流动相溶解制成含伊潘立酮浓度为0.05mg/mL的溶液。
(3)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伊潘立酮对照品适量,用流动相溶解制成浓度为0.05mg/mL的溶液。
(4)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采用如下色谱条件对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进行检测:
色谱柱:C18150mm×4.6mm,5μm(Waters公司Symmetry色谱)
流动相:甲醇∶磷酸氢二铵缓冲溶液(含0.01mol/L磷酸氢二铵,pH为7.0)=67∶33;
流速:1.0mL/min;
柱温:30℃;
进样量:10μL;
检测波长:229nm;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5)含量计算
采用外标单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VD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溶液中伊潘立酮含量为99.66%。
(二)非水滴定法测定伊潘立酮含量
(1)仪器和药品
仪器Mettler Toledo DL53自动电位滴定仪;Mettler Toledo DG113-SC甘汞电极(Mettler公司)。
药品冰醋酸(分析纯,天津市天河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结晶紫(指示剂)、醋酐(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二厂)、高氯酸(优级纯,天津市东方化工厂)。
(2)测定方法
取样品0.3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20ml(每500ml冰醋酸中加入5ml醋酐)振摇使溶解,加结晶紫指示剂1滴,用新标定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按照非水滴定法滴定至溶液显纯蓝色(室温25℃,相对湿度30%)或用电位滴定仪指示终点,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计算含量。电位滴定曲线见图6。
四、伊潘立酮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1)仪器与药品
仪器:美国安捷伦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Agilent 7694E顶空进样器;QL-300氢气发生器(山东塞克赛斯能源有限公司);WYK-2空气压缩机(天津市蓝珂科技实业公司)。
药品:无水乙醇(色谱纯,天津市试剂二厂),丙酮、乙腈、乙酸乙酯(色谱纯,天津市天河化学试剂厂),N,N-二甲基甲酰胺(色谱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
(2)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样品100mg,置顶空进样小瓶中,加2ml DMF溶解,密封,即得。
(3)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分别量取无水乙醇、丙酮、乙睛、乙酸乙酯适量,加DMF溶解制成每mL分别含无水乙醇、丙酮、乙睛和乙酸乙酯0.25、0.25、0.0205和0.25mg的溶液。
(4)气相色谱检测
采用如下色谱条件对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进行检测:
色谱柱:Agilent db-624毛细管柱(30.0m×530μm,df=3.00μm);
气化室温度250℃;柱室温度50℃,保持5分钟,再以40℃/min升温至200℃,维持4分钟;
检测器: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50℃;
载气恒压力3psi;
顶空进样温度80℃,平衡时间20min,进样量1mL。
(5)含量计算
采用外标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照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二部附录VIII P第二法)测定,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溶液中残留有机溶剂的含量。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查对照溶液测定GC色谱图见图4,样品检测GC色谱图见图5。

Claims (14)

1.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伊潘立酮原料药中杂质的含量及合成中间体的质量;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潘立酮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溶剂残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伊潘立酮原料药中杂质的含量及合成中间体的质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采用以十八烷基或辛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
流动相组成体积比:缓冲溶液∶有机相=70∶30~10∶90;
缓冲溶液的pH值:6.0~7.8;
缓冲溶液的浓度:0.005~0.05mol/L;
流速:0.5~1.5mL/min;
柱温:25~40℃;
进样量:10μL;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29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剂为磷酸盐,如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柠檬酸或其盐、酒石酸或其盐、硫酸盐以及高氯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为磷酸盐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更优选为磷酸氢二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相中的有机相为甲醇、乙腈、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流动相优选为体积比33∶67的缓冲溶液与甲醇的混合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溶液的pH值优选为7.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溶液的浓度优选为0.01mol/L。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温优选为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伊潘立酮含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定方法的溶剂为无水甲醇、甲酸、冰醋酸、醋酐、丙酸、二氧六环、氯仿、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的混合,优选为冰醋酸作为溶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伊潘立酮含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定液为高氯酸溶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伊潘立酮含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定溶液的溶剂为冰醋酸或二氧六环,优选为冰醋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伊潘立酮含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定指示终点的方法为指示剂法或电位滴定法指示滴定终点,优选电位滴定法指示滴定终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指示终点的指示剂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示剂为采用结晶紫、喹哪啶红、萘酚苯甲醇、橙黄IV、二甲基黄、中性红、孔雀绿、甲基红、甲基橙、甲基紫、溴甲酚绿、溴酚蓝、溴甲酚绿指示液,优选为结晶紫指示液指示滴定终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潘立酮含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色谱条件为:
色谱柱:十八烷基或辛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
流动相组成体积比:甲醇∶磷酸氢二铵缓冲溶液=67∶33;
缓冲溶液浓度:0.01mol/L;
缓冲溶液pH值:7.0;
流速:1.0mL/min;
柱温:30℃;
进样量:10μL;
检测波长:229nm;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溶剂残留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相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氰丙基苯-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毛细管柱;
载气:氮气或氦气,优选为氮气,恒压力0.5~10psi;
进样:采用顶空进样法进样;
进样温度:80~120℃;
平衡时间:10~60分钟;
进样量:1mL;
进样口温度:180~280℃;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检测,温度为180~280℃。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相色谱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色谱柱为6%-氰丙基苯-94%-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毛细管柱、14%-氰丙基苯-86%-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毛细管柱或50%-氰丙基苯-50%-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毛细管柱,优选为6%-氰丙基苯-94%-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毛细管柱为色谱柱(Agilent db-62430m×0.53mm,df=3.00μm)。
CN2011100591741A 2011-03-11 2011-03-11 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26806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91741A CN102680636A (zh) 2011-03-11 2011-03-11 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91741A CN102680636A (zh) 2011-03-11 2011-03-11 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0636A true CN102680636A (zh) 2012-09-19

Family

ID=46812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91741A Pending CN102680636A (zh) 2011-03-11 2011-03-11 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063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8424A (zh) * 2013-12-16 2014-04-02 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定难溶性铝盐药物中有机溶剂的检测方法
CN107550873A (zh) * 2016-06-30 2018-01-09 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盐酸小檗碱片及有关物质检测方法
CN108414648A (zh) * 2018-05-25 2018-08-17 江苏盈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罗库溴铵中残留溶剂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4401A1 (en) * 2002-07-30 2004-10-14 Peter Migaly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depression, prevention of suicide, and various medical and psychiatric conditions
EP1523335B1 (en) * 2002-07-15 2006-12-20 Novartis AG Injectable depot formulation comprising crystals of iloperidone
CN101825614A (zh) * 2009-03-04 2010-09-08 北京德众万全药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潘立酮有关物质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23335B1 (en) * 2002-07-15 2006-12-20 Novartis AG Injectable depot formulation comprising crystals of iloperidone
US20040204401A1 (en) * 2002-07-30 2004-10-14 Peter Migaly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depression, prevention of suicide, and various medical and psychiatric conditions
CN101825614A (zh) * 2009-03-04 2010-09-08 北京德众万全药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潘立酮有关物质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TLIB A E 等: "Application of hyphenated LC/NMR and LC/MS techniques in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abolites of iloperidone", 《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
MUTLIB A E等: "Picogram determination of iloperidone in human plasma by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elected-ion monitoring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1 January 2000,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毛威: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安非他酮中的有机溶剂残留", 《药物分析杂志》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8424A (zh) * 2013-12-16 2014-04-02 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定难溶性铝盐药物中有机溶剂的检测方法
CN107550873A (zh) * 2016-06-30 2018-01-09 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盐酸小檗碱片及有关物质检测方法
CN108414648A (zh) * 2018-05-25 2018-08-17 江苏盈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罗库溴铵中残留溶剂的方法
CN108414648B (zh) * 2018-05-25 2021-05-11 江苏盈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罗库溴铵中残留溶剂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5751B (zh) 一种检测达泊西汀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
CN101696959B (zh) 一种醋酸阿托西班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测定的方法
CN101502616B (zh) 白及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03185759A (zh) 奥氮平中溶剂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CN105334274A (zh) 枸橼酸托法替布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
Zivanovic et al. Investigation of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for the separation of ofloxacin and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CN102680636A (zh) 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0368805C (zh) 一种巯胺托品含量的分析方法
CN107703230A (zh) 一种盐酸溴己新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
CN106053625A (zh) 一种用hplc法测定盐酸去甲乌药碱有关物质的方法
CN103604887A (zh) 一种头孢类药物的残留溶剂测定方法
CN105486776A (zh) 甲氧氯普胺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CN106198819B (zh)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西格列汀原料药中残留溶剂的方法
CN106932522A (zh) 一种尼罗替尼中杂质化合物i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06153756A (zh) 一种检测依维莫司中雷帕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CN104297354A (zh) 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戊乙奎醚中杂质的检测方法
CN104678006B (zh) 一种苹果酸舒尼替尼有关物质分析方法
CN103149314A (zh)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中1,2-丙二醇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CN103543231A (zh) 一种盐酸美克洛嗪中氯仿残留量的分离分析方法
CN102636582A (zh) 测定三氮脒颗粒中三氮脒和安替比林含量的方法
CN104165957B (zh) 一种法罗培南钠原料中二聚物杂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05784867B (zh) 用于分析非马沙坦有关物质的hplc方法及这些杂质作参比标准的用途
CN105403635B (zh) 丙二醇中残留溶剂三氯乙烯的检测方法
CN113419004B (zh) 3-氨基-4-甲基苯甲酸甲酯中杂质的检测方法
CN100516868C (zh) 3,5-取代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